物联网传感器

物联网传感器
物联网传感器

班级姓名

学号提交日期

格式20分内容60分观点20分总分100分

物联网传感器相关技术的介绍

xxx

摘要

物联网传感器早已渗透到诸如工业生产、智能家居、宇宙开发、海洋探测、环境保护、资源调查、医学诊断、生物工程、甚至文物保护等等极其之泛的领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茫茫的太空,到浩瀚的海洋,以至各种复杂的工程系统,几乎每一个现代化项目,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由此可见,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这一领域的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传感器技术将会出现一个飞跃,达到与其重要地位相称的新水平。

关键词

物联网,传感器,物理传感器,接口标准,通讯协议

绪论

人们为了从外界获取信息,必须借助于感觉器官。而单靠人们自身的感觉器官,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以及生产活动中它们的功能就远远不够了。为适应这种情况,就需要物联网传感器。因此可以说,物联网传感器是人类五官的延长,又称之为电五官。至上个世纪90年代物联网概念出现以来,越来越的人们对其产生兴趣。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无线数据通信、计算机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实物互联网。作为政府从战略层面进行推进的产业,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如何从愿景走向现实并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业界关注的话题。

第一章物联网传感器相关概念及发展

1.1物联网传感器相关概念

物联网: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的载体,让所有能够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三个重要特征。

传感器技术:是关于从自然信源获取信息,并对之进行处理(变换)和识别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现代科学与工程技术,它涉及传感器、信息处理和识别的规划设计、开发、制/建造、测试、应用及评价改进等活动。

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特定的被测信号,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能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记录、显示和控制等要求。

1.2物联网传感器发展历史

1999年,“物联网”概念的提出,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机网络国际会议也提出了“传感网”;2003年:传感网被评为未来十大技术之首。国际物品编码协会成立了EPCglobal;

2004年:EPCglobal完成了第一个全球标准;

2005年:国家科技部启动多个RFID项目。:"电子标签国家标准工作组"成立;

2009年: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构想,其中物联网为“智慧地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奥巴马在就职演讲后已对“智慧地球”构想提出积极回应,并提升到国家级发展战略;

2010年:上海宣布开始实施物联网体系建设,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正式成立;

2011年:《物联网专项基金管理办法》以及《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

第二章、传感器

2.1传感器的分类

按被测量分类

力学量

压力传感器、力传感器、力矩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

流量传感器、位移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尺度传感器、密度传感器、

粘度传感器、硬度传感器、浊度传感器

热学量温度传感器、热流传感器、热导率传感器

光学量可见光传感器、红外光传感器、紫外光传感器、照度传感器、色度传

感器、图像传感器、亮度传感器

磁学量磁场强度传感器、磁通传感器

电学量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电场强度传感器

声学量声压传感器、噪声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声表面波传感器

射线x射线传感器、β射线传感器、γ射线传感器、辐射剂量传感器

化学量

传感器

离子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湿度传感器

生理量

传感器

生物量体压传感器、脉搏传感器、心音传感器、体温传感器、血流传感器、

呼吸传感器、血容量传感器、体电图传感器

生化量酶式传感器、免疫血型传感器、微生物型传感器、血气传感器、血液

电解质

2.2物理传感器

物理传感器是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它是利用某些物理效应,把被测量的物理量转化成为便于处理的能量形式的信号的装置,其输出的信号和输入的信号有确定的关系。

比如血压测量是医学测量中的最为常规的一种。我们通常的血压测量都是间接测量,通过体表检测出来的血流和压力之间的关系,从而测出脉管里的血压值。测量血压所需要的传感器通常都包括一个弹性膜片,它将压力信号转变成为膜片的变形,然后再根据膜片的应变或位移转换成为相应的电信号。在电信号的峰值处我们可以检测出来收缩压,在通过反相器和峰值检测器后,我们可以得到舒张压,通过积分器就可以得到平均压。

让我们再看看呼吸测量技术。呼吸测量是临床诊断肺功能的重要依据,在外科手术和病人监护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使用用于测量呼吸频率的热敏电阻式传感器时,把传感器的电阻安装在一个夹子前端的外侧,把夹子夹在鼻翼上,当呼吸气流从热敏电阻表面流过时,就可以通过热敏电阻来测量呼吸的频率以及热气的状态。

再比如最常见的体表温度测量过程,虽然看起来很容易,但是却有着复杂的测量机理。体表温度是由局部的血流量、下层组织的导热情况和表皮的散热情况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因此测量皮肤温度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影响。热电偶式传感器被较多的应用到温度的测量中,通常有杆状热电偶传感器和薄膜热电偶传感器。由于热电偶的尺寸非常小,精度比较高的可做到微米的级别,所以能够比较精确地测量出某一点处的温度,加上后期的分析统计,能够得出比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这是传统的水银温度计所不能比拟的,也展示了应用新的技术给科学发展带来的广阔前景。

2.3智能传感器

智能传感器: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带有微处理机,具有采集、处理、交换信息的能力,是传感器集成化与微处理机相结合的产物。

智能传感器可实现以下的功能:

①信息存储和传输——随着全智能集散控制系统(SmartDistributedSystem)的飞速发展,对智能单元要求具备通信功能,用通信网络以数字形式进行双向通信,这也是智能传感器关键标志之一。智能传感器通过测试数据传输或接收指令来实现各项功能。如增益的设置、补偿参数的设置、内检参数设置、测试数据输出等。

②自补偿和计算功能——多年来从事传感器研制的工程技术人员一直为传感器的温度漂移和输出非线性作大量的补偿工作,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智能传感器的自补偿

和计算功能为传感器的温度漂移和非线性补偿开辟了新的道路。这样,放宽传感器加工精密度要求,只要能保证传感器的重复性好,利用微处理器对测试的信号通过软件计算,采用多次拟合和差值计算方法对漂移和非线性进行补偿,从而能获得较精确的测量结果压力传感器。

③自检、自校、自诊断功能——普通传感器需要定期检验和标定,以保证它在正常使用时足够的准确度,这些工作一般要求将传感器从使用现场拆卸送到实验室或检验部门进行。对于在线测量传感器出现异常则不能及时诊断。采用智能传感器情况则大有改观,首先自诊断功能在电源接通时进行自检,诊断测试以确定组件有无故障。其次根据使用时间可以在线进行校正,微处理器利用存在EPROM内的计量特性数据进行对比校对。

④复合敏感功能——我们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常见的信号有声、光、电、热、力、化学等。敏感元件测量一般通过两种方式:直接和间接的测量。而智能传感器具有复合功能,能够同时测量多种物理量和化学量,给出能够较全面反映物质运动规律的信息。如美国加利弗尼亚大学研制的复合液体传感器,可同时测量介质的温度、流速、压力和密度。美国EG&GICSensors公司研制的复合力学传感器,可同时测量物体某一点的三维振动加速度(加速度传感器)、速度(速度传感器)、位移(位移传感器),等等。

⑤智能传感器的集成化----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使得传感器与相应的电路都集成到同一芯片上,而这种具有某些智能功能的传感器叫作集成智能传感器集成智能传感器的功能有三个方面的优点:较高信噪比:传感器的弱信号先经集成电路信号放大后再远距离传送,就可大大改进信噪比。改善性能:由于传感器与电路集成于同一芯片上,对于传感器的零漂、温漂和零位可以通过自校单元定期自动校准,又可以采用适当的反馈方式改善传感器的频响。信号规一化:传感器的模拟信号通过程控放大器进行规一化,又通过模数转换成数字信号,微处理器按数字传输的几种形式进行数字规一化,如串行、并行、频率、相位和脉冲等。

第三章、传感器接口技术

3.1传感器输出信号的特点

①输出信号比较微弱有的传感器输出电压仅有0.1uV。这就要求接口电路必须有一定的放大能力。

②输出阻抗比较高这样会使传感器信号输入到测量电路时产生较大的信号衰减。

③输出信号动态范围很宽。输出信号随着输人物理量的变化而变化,但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一定是线性比例关系。

3.2传感器与微机接口的一般结构

3.3输入通道的特点

①输入通道的结构类型取决于传感器送来的信号大小和类型。

②输入通道的主要技术指标是信号转换精度和实时性,后者为实时检测和控制系统的特殊要求。

③输入通道是一个模拟、数字信号混合的电路,其功耗小,一般没有功率驱动要求。

④被测信号所在的现场可能存在各种电磁干扰。

3.4输出通道的特点

①通道的结构取决于系统要求,其中的信号有数字量和模拟量两大类,要用到的转换器件是D/A转换器。

②微机输出信号的电平和功率都很小,而被控装置所要求的信号电平和功率往铰比较大,因此在输出通道中要有功率放大,即输出驱动环节。

③输出通道连接被控装置的执行机构,各种电磁干扰会经通道进人被控装置,因此必须在输出通道中采取抗干扰措施。

第四章、物联网与无线通信

4.1物联网与无线通信

物联网的发展离不开无线通信技术,因此频谱资源作为无线通信的关键资源,同样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目前在物联网感知层和网络层采用的无线技术包括RFID、近距离无线通信、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蓝牙、蜂窝移动通信、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等。

物联网网络通信服务业:我国物联网M2M网络服务保持高速增长势头,目前M2M终端数已超过1000万,年均增长超过80%,应用领域覆盖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能源环保、交通运输、公共事业、农业服务、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快速发展,预计“十二五”期间将突破亿级。

作为信息通信技术的突破方向,物联网蕴含巨大的增长潜能,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在基于zigbee的无线通信接口技术,ZigBee作为一种新兴的无线网络技术,弥补了低成本、低功耗和低速率无线通信市场的空缺,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丰富而便捷的应用。随着正式版本协议的公布,更多注意力和研发力量将会转移到应用的设计和实现、互联互通测试和市场推广等方面。人们有理由相信:不久将会出现更多的内置式ZigBee装置进入人们的生活,真正实现无所不在的网络,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体验,研究意义什么重大。

4.1 ZigBee简介

ZigBee是一种基于IEEE802.15.0标准的短距离、低速率无线网络技术ZigBee协议比蓝牙、GSM、Wi-Fi更加简单实用,该无线连接技术主要解决低成本、低功耗、低复杂度、低传输速率、近距离的设备联网应用,主要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和测量控制方面。国际上,IEEE802.15.4工作组及ZigBee联盟共同致力于该无线连接技术的推广工作,其中,IEEE802.15.4工作组主要负责制定ZigBee物理层及MAC层协议.其余协议主要参照和采用现有标准,以便于今后不同厂商设备的互联互通;ZigBee联盟则负责高层应用及市场推广工作。ZigBee标准是基于802.15.4协议栈而建立的,它具备了强大的设备联网功能,并支持三种主要的自组织无线网络类型,即星型结构、网状结构(Mesh)和簇状结构(Cluster tree),其中网状结构具有很强的网络健壮性和系统可靠性。

4.3ZigBee技术的特点

①网络容量大:ZigBee支持星状、片状和网状网络结构。②安全性高:ZigBee提供了数据完整性检查和鉴定功能。③可靠性高:采用了碰撞避免机制。④功耗低:ZigBee设备只有激活和睡眠两种状态,工作周期很短。⑤时延短:通信时延和从休眠状态激活的时延都非常短。⑥成本低:ZigBee协议是免专利费的。⑦有效范围小:ZigBee的通信有效覆盖范围在10~75m之间。

4.4ZigBee技术的应用前景

ZigBee的出发点是要发展一种容易建设的低成本无线网络。依据Zigbee联盟和参与联盟的主要厂商的基本设想,产品应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使不熟悉RF技术的人员也能迅速上手。因此其产品不仅提供RF的无线信道解决方案,同时其内置的协议栈可完成Zigbee的通信、组网等无线沟通方面的工作,用户只需要根据协议提供的标准接口进行应用软件编程即可。

Zigbee主要应用于距离短、数据传输速率不高的各种电子设备之间。通常,符合下列条件的应用都可以考虑采用Zigbee技术:设备距离短;设备成本低、数据传输量小;设备体积小,没有充足的电力支持;需要覆盖的范围较大,网络内需要容纳的设备较多;网络主要用于监测或控制。例如,PC外设(鼠标、键盘、游戏操控杆等)、消费类电子设备(VCR、DVD等设备的遥控装置)、家庭智能控制(照明、煤气计量和报警等)、玩具、医疗护理和工业控制等领域。

4.5实际应用

家庭自动化系指利用微处理电子技术,来集成或控制家中的电子电器产品或系统,例如:照明灯、咖啡炉、电脑设备、保安系统、暖气及冷气系统、视讯及音响系统等。家庭自动化系统主要是以一个中央微处理机接收来自相关电子电器产品(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如太阳初升或西落等所造成的光线变化等)的讯息后,再以既定的程序发送适当的信息给其它电子电器产品。中央微处理机必须透过许多界面来控制家中的电器产品,这些界面可以是键盘,也可以是触摸式荧幕、按钮、电脑、电话机、遥控器等;消费者可发送信号至中央微处理机,或接收来自中央微处理机的讯号。

实现对全宅灯光的智能管理,可以用遥控等多种智能控制方式实现对全宅灯光的遥控开关,调光,全开全关及“会客、影院”等多种一键式灯光场景效果的实现;并可用定时控制、电话远程控制、电脑本地及互联网远程控制等多种控制方式实现功能,从而达到智能照明的节能、环保、舒适、方便的功能。

电器控制采用弱电控制强电方式,既安全又智能,可以用遥控、定时等多种智能控制方式实现对在家里饮水机、插座、空调、地暖、投影机、新风系统等进行智能控制,避免饮水机在夜晚反复加热影响水质,在外出时断开插排通电,避免电器发热引发安全隐患;以及对空调地暖进行定时或者远程控制,让您到家后马上享受舒适的温度和新鲜的空气。

家庭背景音乐是在公共背景音乐的基本原理基础上结合家庭生活的特点发展而来的新

型背景音乐系统。简单地说,就是在家庭任何一间房子里,比如花园、客厅、卧室、酒吧、厨房或卫生间,可以将MP3、FM、DVD、电脑等多种音源进行系统组合让每个房间都能听到美妙的背景音乐,音乐系统即可以美化空间,又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

结论

物联网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巨大。物联网将启动世界新一轮的高科技术领域、消费领域、生活领域的前进步伐。但是,要形成规模化的物联网产业,全面进入物联网时代,我们既需要热情的追求,更需要理智的思考和扎实的工作,去迎接物联网春天的来临。

传感器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神经触角,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几乎所有的高科技行业都离不开传感器的信息采集技术支持。如果将物联网与传感器更完美地融合,物物相联,物皆能知的未来绝不是幻想。

参考文献

[1] 丁露梅格;智能传感器在物联网领域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0年08期.

[2] 希玉久;RFID技术发展策略与无线电频谱利用[J];中国电子商情;2006年05期.

[3] 魏虹;传感器与物联网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4] 许毅李文峰;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及方法[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5] 郭源生吴循李吉锋;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及应用[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6] 王小强欧阳骏;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与实现[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传感器在物联网上的应用讲解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课题:传感器在物联网上的应用 子课题: 同课题学生姓名: 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学生姓名沈俊 班组11机电(1)班 学号11020521 指导教师陈晓春 完成日期2013-12-15

目录 摘要 (3) ABSTRACT (4) 引言 (5) 第一章物联网的技术 (6) 1.1物联网的原理 (6) 1.2应用与技术 (6) 第二章物联网的应用架构 (8) 2.1基于RFID的物联网应用架构 (8) 2.2基于传感网络的物联网应用架构 (8) 2.3基于M2M的物联网应用架构 (9) 第三章无线传感网络 (11) 3.1无线传感网络与物关联网的关系 (11) 3.2无线传感器技术 (12) 3.2.1无线传感器技术的概念 (12) 3.2.2无线传感器技术的特点 (12) 第四章物联网是互联网的拓展 (14) 第五章传感器在智能电网的应用 (15) 5.1 自动抄表系统的基本原理 (15) 5.2 采集部分的设计 (15) 5.3 智能电网中几种传感器的应用 (16) 5.3.1 光电传感器的应用 (16) 5.3.2 霍尔传感器的应用 (17) 5.3.3 零功耗磁敏传感器 (18)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2)

传感器在物联网上的应用 摘要 传感器网络技术在泛在网络的RFID电子编码传感器网络传感器的应用和未来的支持的支持来检测对象的信息,以演化阶段的事物的特征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它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用户使用客户端的相应软件登录并连接到服务器,提交用户请求,并进行完成相应的操作。并使产品完全同步的信息流和物流,从而提供一个有效的,快速的网络平台的信息共享。而且显示的显示电路提供恒定的值和预定的大小可以通过键盘设置改变。 在遥控电路安装与机械和远程显示和显示两组条件的一致性得到满足。因此我们认为由于多个远程传感器和电路的设计,而不是重新在自动抄表系统设计的一个新表的设计。在实际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微力传感器和单片机,二是选择抗传感器采集的应该是三加一的磁屏蔽部分防止干扰周围的流浪的精确计算电磁场。本文介绍了事物发展的概念,基本特征和面临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已经是目前公认能让企业在竞争中凸显实力的有力手段之一。 关键词:物联网传感器无线传感网

物联网简介及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物联网简介及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摘要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给IT和通信带来了广阔的新市场。积极发展物联网技术,尽快扩展其应用领域,尽快使其投入到生产、生活中去,将具有重要意义。 ZigBee无线通信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低功耗、低速率、低时延等特性,具有强大的组网能力与超大的网络容量,可以广泛应用在消费电子品、家居与楼宇自动化、工业控制、医疗设备等领域。由于其独有的特性,ZigBee无线技术也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首选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ZigBee协议标准采用开放系统接口(051)分层结构,其中物理层和媒体接入层由IEEE802.15.4工作小组制定,而网络层,安全层和应用框架层由ZigBee联盟制定。 本文首先从概念、技术架构、关键技术和应用领域介绍了物联网的相关知识,然后着重介绍了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其中包括无线传感网简介、ZigBee技术概述和基于ZigBee的无线组网技术。 关键词:物联网;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

物联网简介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最简洁明了的定义: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 技术架构 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一般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皮肤和五官-用于识别物体,采集信息。感知层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传感器、M2M终端、传感器网关等,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与人体结构中皮肤和五官的作用类似。 感知层解决的是人类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数据获取问题。它首先通过传感器、数码相机等设备,采集外部物理世界的数据,然后通过RFID、条码、工业现场总线、蓝牙、红外等短距离传输技术传递数据。感知层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包括检测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等。 网络层是物联网的神经中枢和大脑-用于传递信息和处理信息。网络层包括通信网与互联网的融合网络、网络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和智能处理中心等。网络层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进行传递和处理,类似于人体结构中的神经中枢和大脑。 网络层解决的是传输和预处理感知层所获得数据的问题。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各类专网、小型局域网等进行传输。特别是在三网融合后,有线电视网也能承担物联网网络层的功能,有利于物联网的加快推进。网络层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包括长距离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 应用层是物联网的"社会分工"-结合行业需求,实现广泛智能化。应用层是物

物联网的产品应用

物联网的产品应用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不(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电、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不、治理和操纵。 物联网的产业链可细分为标识、感知、信息传送和数据处理这4个环节,其中的核心技术要紧包括射频识不技术,传感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数据的挖掘与融合技术,中间件技术,云计算技术,信息安全技术,节点治理,智能交互及协同感知和支撑与应用等。下面要紧介绍物联网的核心相关技术。 1.射频识不技术 RFID技术是一种无接触的自动识不技术,利用射频信号及 其空间耦合传输特性,实现对静态或移动待识不物体的自动识不,用于对采集点的信息进行“标准化”标识。鉴于RFID技术可实 现无接触的自动识不,全天候、识不穿透能力强、无接触磨损,可同时实现对多个物品的自动识不等诸多特点,将这一技术应用到物联网领域,使其与互联网、通信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的跟踪与信息的共享,在物联网“识不”信息和近程通讯的层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产品电子代码(EPC)采纳RFID电子标签技术作为载体,大大推动了物联网进展和应用。 2. 传感技术

信息采集是物联网的基础,而目前的信息采集要紧是通过传感器、传感节点和电子标签等方式完成的。传感器作为一种检测装置,作为摄取信息的关键器件,由于其所在的环境通常比较恶劣,因此物联网对传感器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是其感受信息的能力,二是传感器自身的智能化和网络化,传感器技术在这两方面应当实现进展与突破。将传感器应用于物联网中能够构成无线自治网络,这种传感器网络技术综合了传感器技术、纳米嵌入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无线通讯技术等,使各类能够嵌入到任何物体的集成化微型传感器协作进行待测数据的实时监测、采集,并将这些信息以无线的方式发送给观测者,从而实现“泛在”传感。在传感器网络中,传感节点具有端节点和路由的功能:首先是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其次是实现数据的融合和路由,综合本身采集的数据和收到的其他节点发送的数据,转发到其他网关节点。传感节点的好坏会直接阻碍到整个传感器网络的正常运转和功能健全。 3. 网络和通信技术 物联网的实现涉及到近程通讯技术和远程运输技术。近程通讯技术涉及RFID,蓝牙等,远程运输技术涉及互联网的组网、 网关等技术。作为为物联网提供信息传递和服务支撑的基础通道,通过增强现有网络通信技术的专业性与互联功能,以适应物联网低移动性、低数据率的业务需求,实现信息安全且可靠的传送,是当前物联网研究的一个重点。传感器网络通讯技术要紧包括广域网络通信和近距离通信等两个方面,广域方面要紧包括IP互 联网、2G/3G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技术,而以iPv6为核心的

无线传感网络在物联网技术中的意义与应用

无线传感网络在物联网技术中的意义与应用 2009年在无锡成立“感知中国”中心,并且,目前针对物联网的《国家物联网“十五”发展规划》也正在制定过程中,进一步确定了物联网技术在新兴科技领域中的重要位置。而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物联网中的核心产业,也需要更多的关注与研究,以促进物联网的发展,使得物联网成为新的全球经济增长点。 随着社会和现代技术发展,物联网的而超悄然而至,得到了很多国家和人民的关注。物联网是基于现在已有的互联网而发展起来的,它除了融合网络、RFID 技术、信息技术,还引入了无线传感器技术,使得2M M 型物联网有了更深的发展。而且无线传感技术结合了嵌入式系统技术,传感器技术,现代网络以及无线通信技术,所以它本身也是一个热点的研究领域。 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的简介 物联网技术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典型的物联网系统一般分为三层:应用层、网络层和感知层。其中由大量的传感设备组成了感知层网络,定义为无线自组传感器网络,无线传 感器网络, WS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是由大量的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以协作地感知、采集、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地理区域内被感知对象的信息,并最终把这些信息发送给网络的所有者。 1.1 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 WS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的 大量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是采用无线通信的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自组织网络系统,能够通过集成化的微型传感器,协同地实时监测、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各种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对信息资料进行处理,再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发送,并以自组多跳网络方式传送给信息用户,以此实现数据收集、目标跟踪以及报警监控等各种功能。目前,传感器信息获取技术逐渐向集成化、微型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其智能化的发展将会带来一场信息革命。无线传感器络技术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等先进技术,该技术具备的感知能力、计算能力、通信能力,给更多的WSN 应用空间和应用价值提供了可能性,是物联网当前研究开发的热点之一。 WSN 的发展历程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新兴的下一代传感器网络。最早的代表性论述出现。1999年,题为“传感器走向无线时代”。随后在美国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上,提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下一个世纪面临的发展机遇。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论述未来新兴十大技术时,无线传感器网络被列为第一项未来新兴技术。

物联网传感器word版

浅谈物联网的传感器技术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指通过装置在物体上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等,赋予物体智能, 并通过接口与互联网相连而形成一个物品与物品相连的巨大的分布式协同网络。 物联网技术涵盖范围极广,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 智能电网、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 使能”的,如贴上RFID、条形码标签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 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 营 运等模式,在内(Intranet)、专网(Extranet)、和互联网(Internet)环 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 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物联网相 关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交通、物流、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安防、家居、 旅游、军事等二十多个领域。 物联网的RFID、无线传感网、视频探测三者均属于应用于物联网的末端感 知环节,且具有很强的协作性和互补性,而且这种协作性和互补性将不仅实现 更为透彻的感知,而且将极大地提高信息感知的准确性。其中传感器技术是现 代科技的前沿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其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 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人是通过视觉、嗅觉、听觉及触觉等感官来感知外界的信息,感知的信息输入大脑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再指挥人作出相应的动作,这是人类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具有的最基本的本能。但是通过人的五官感知外界的信息非常有限, 例如,人总不能利用触觉来感知超过几十甚至上千度的温度吧,而且也不可能 辨别温度的微小变化,这就需要电子设备的帮助。同样,利用电子仪器特别象 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装置来代替人的劳动,那么计算机类似于人的大脑,而仅 有大脑而没有感知外界信息的“五官”显然是不足够的,中央处理系统也还需 要它们的“五官”——即传感器。 人的五管是功能非常复杂、灵敏的“传感器”,例如人的触觉是相当灵敏的,它可以感知外界物体的温度、硬度、轻重及外力的大小,还可以具有电子设备 所不具备的“手感”,例如棉织物的手感,液体的粘稠感等。然而人的五官感 觉大多只能对外界的信息作“定性”感知,而不能作定量感知。而且有许多物 理量人的五官是感觉不到的,例如对磁性就不能感知。视觉可以感知可见光部分,对于频域更加宽的非可见光谱则无法感觉得到,象红外线和紫外线光谱, 人类却是“视而不见”。借助温度传感器很容易感知到几百度到几千度的温度,而且要做到1℃的分辨率轻而易举。同样借助红外和紫外线传感器,便可感知到这些不可见光,所以人类才制造出了具有广泛用途的红外夜视仪和X光诊断设备,这些技术在军事、国防及医疗卫生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传感器是摄取信息的关键器件,它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构成了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是现代信息系统和各种装备不可缺少的信息采集手段,也是采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要方法,对提高经济效益、科学研究与生产技术的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感器技术水平高低不但直接影响信息技术水平,而且还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目前,传感器技术已渗透到科学和国民经

传感网与物联网技术(DOC)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传感网与物联网技术》 —读书笔记 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电气学1402班 姓名:杨心 学号: S1407069 日期: 2015.7

目录 摘要 (2) 第一章.课程综述 (3) 第二章. 学习笔记 (6) 2.1心得与体会 (6) 2.2发展与展望 (8) 2.3传感网与物联网应用实例 (10)

摘要 对传感网与物联网技术这门课程进行的研究综述分析。首先介绍了传感网与物联网的起源、国内外物联网的研究和应用现状,然后通过对课程的学习总结出自己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以及传感网与物联网在未来的应用及发展前景。最后给出了物联网成功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实例。

第一章. 课程综述 通过学习了传感网与物联网技术这门课程,了解到这课程的理论知识及相应的发展前景。传感网的定义为随机分布的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的微小节点,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它的功能在于借助于节点中内置的传感器测量周边环境中的热、红外、声纳、雷达和地震波信号,从而探测包括温度、湿度、噪声、光强度、压力、土壤成分、移动物体的大小、速度和方向等物质现象。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二十世纪计算机科学的一项伟大成果,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然而在,网络功能再强大,网络世界再丰富,也终究是虚拟的,它与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还是相隔的,在网络世界中,很难感知现实世界,很多事情还是不可能的,时代呼唤着新的网络技术。传感网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全新网络技术,它综合了传感器、低功耗、通讯以及微机电等等技术,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传感网络将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而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本文结合了ZigBee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人脸识别技术等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案,并实现了智能化家居系统主要任务。 【关键词】智能家居;ZigBee无线通信;CC2530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逐步提高,对于家居环境的舒适度特别是家居的智能化程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1 系统整体结构 系统主要分五个部分组成,供电部分:供电部分为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室内系统部分供电。系统远程通信部分:系统远程通信部分主要是通过Internet进行远程控制家居设备。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是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中央控制器接收由各个功能子模块采集到的数据信息然后对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并根据分析的数据做出相应的指令。功能子模块:每个功能子模块实现自己特定的功能。系统室内通信部分:系统室内通信部分主要是各功能

子模块与中央控制器之间的通信,选择的无线组网技术是ZigBee无线技术。 2 系统的硬件设计 2.1 中央处理器型号 中央处理器采用CC2530芯片,CC2530所使用的是一个单周期的8051兼容性CPU内核。 2.2 LCD液晶显示屏接口硬件电路 本设计中人机交互界面选择LCD液晶显示屏,采用以ST7920控制芯片的12864。 2.3 温度传感器硬件节点设计 智能家居控制中室内环境的温度是我们进行控制的主要因素之一。利用温度传感器进行室内温度的采集,将采集到的结果传送到中央处理器,根据当前温度值做出相应的处理,控制空调等设备进行温度的调整。本设计采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的采集。DS18B20的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 2.4 湿度传感器硬件节点设计 智能家居控制中室内环境的湿度同样也是我们进行控制的主要因素之一,利用湿度传感器进行室内湿度的采集,将采集到的结果传送到中央处理器,根据当前湿度值做出相应的处理,控制加湿器进行湿度的调整。本设计湿度传感器模块中采用的湿敏电阻是

物联网无线传感器技术100强企业名录

智能传感器技术 物联网中国企业100强企业名录 1-1 超高频和微波RFID芯片设计、产品的技术研发 序号项目名称单位名称 1 使用超高频芯片的智能标签产品的高端封装技术及装备研发北京德鑫泉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 自主知识产权超高频RFID产品研发天津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3 5.8GHz国标智能电子收费系统SOC芯片产业化博通集成电路(上海)有限公司 4 应用于智能交通的5.8GHz超高频RFID芯片嘉兴禾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5 耐高温高压RFID特种标签及石油钻具安全预警物联网系统研发胜利油田胜利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6 RFID芯片组开发西安欣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7 RFID双频智能卡(2.45GHz&13.56MHz)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1-2 微型和智能传感器技术研发 序号项目名称单位名称 1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山洪、地质灾害及桥梁、建筑结构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天津星通联华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2 物联网微型和智能传感器技术研发(能源领域能效感知单元芯片) 上海海尔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3 高灵敏度、低功耗TMR磁传感器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江苏多维科技有限公司 4 基于MEMS技术的微型气相色谱传感器的研制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5 基于物联网的塔机力矩限制器的研发江西飞达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6 微型智能半导体气体传感器郑州炜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7 基于MEMS技术的智能电网电流感知器件开发河南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有限公司 8 集成化车载毫米波传感器关键技术研究湖南华诺星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9 应用于桥梁结构安全检测、监测的传感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10 QMEMS传感器研发项目陕西麟德惯性电气有限公司 11 高浓度智能化激光气体检测仪研发项目大连艾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12 智能电网用高性能光纤电流/光学电压互感器产品研制北京航天时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13 物联网MEMS传感器批量制造技术研究河北美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4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变配电用传感芯片、器件与系统的研制武汉烽火富华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1-3 无线传感器网络自组网技术研发 序号项目名称单位名称 1 无线传感器自组网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北京威讯紫晶科技有限公司 2 传感网网关及管理平台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大唐电信(天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3 (食品药品企业安全生产)非现场一体化智能监控终端福建锐思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4 面向能源计量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自组网关键技术研发威胜集团有限公司 5 面向智能家居的低功耗无线传感网自组网关键技术研究佛山市顺德区瑞德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6 基于MESH自组网的低功耗可重构核心节点技术及设备研究成都泰格微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提到智能时代,不得不提的就是物联网和传感器,物联网就是整个的智能网络,传感器则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将物联网比作一个人,那传感器就是神经末梢,是全面感知外界的最核心元件。传感器就是将外界的各种信息转换为可测量可计算的电信号,经过设置的程序输出结果,发送指令使各种事物可以不由人控制而只是由外界条件的变化自觉地调整行为。 物联网,传感器早已渗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上至宇宙海洋,下至医学日用,几乎每一个现代化项目,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现在只是智能技术的最初阶段,例如:图像传感器,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人类需求的不断提升,必然导致其技术的不断进步创新。 一、物联网概念与定义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现在对物联网的定义至少有几十种,都是不同领域专家从不同领域定义的,我们取几种有代表性的供大家参考: 1.英语中“物联网”一词:InternetofThings,可译成物的互联网。 2.2005年ITU关于物联网的定义:是一个具有可识别,可定位的传感网络。 3.经过与无线网络(也含固定网络)连接,使物体与物体之间实现沟通和对话,人与物体之间实现沟通与对话。能实现上述功能的网称为物联网。 4.作者比较赞成一种基于泛网及其多制式、多系统、多终端等综合的物联网的定义——或称为广义物联网。 二、国内外物联网发展现状 从国际上看,欧盟、美国、日本等国都十分重视物联网的工作,并且已作了大量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如美国把它当成重振经济的法宝,所以非常重视物联网

传感器与物联网相结合是未来发展方向

传感器与物联网相结合是未来发展方向 传感器厂商、控制器厂商、设备厂商、生产厂家在考虑自身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设计的时候,往往面对的最多的是控制层种类繁多的总线协议选择和现场设备层接口的选择。如何有效地解决协议之间的兼容性和传感器接口的统一性,成为各大传感器和控制器厂商积极思考的问题? 目前市场上各个工控机、PLC、总线产品厂家林立,现有的总线协议种类繁多,工厂自动化领域主要有:Ethernet、CANopen、Device Net、PROFINET、PROFIBUS-DP、PROFIBUS-FMS 等;过程自动化领域主要有:FoundationFieldbus (FF)、PROFIBUS-PA、P—NET(Process automation Net)等;并且各个协议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兼容,这就给客户的应用带来了很多不便,这对于客户至上的市场现状来说,无疑不利于工控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场工业现场总线技术的革命势在必行,如何实现多网络、多协议的互联互通、无障碍运行无疑是工业现场总线技术发展的方向。 Ethernet网络无疑是众望所归,开放的Ethernet是20多年来发展最成功的网络技术,并导致了一场信息技术的革命。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加上各大网络公司、自动化公司(如西门子公司)等的努力,可以预见,象当年PC进入工业自动化领域一样,Ethernet/IP将会十分迅速地进入工业控制系统的各级网络。 目前,工业现场总线正在逐步地转向Ethernet网络,PROFINET日益得到广泛应用正是其表现之一,作为一项战略性的技术创新,PROFINET为自动化通信领域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网络解决方案,囊括了诸如实时以太网、运动控制、分布式自动化、故障安全以及网络安全等当前自动化领域的热点话题,并且,作为跨供应商的技术,可以完全兼容工业以太网和现有的现场总线(如PROFIBUS)技术,保护客户现有投资。但PROFINET只是技术革命的一小步,今后还有漫长的发展道路要走。 以上介绍的是现场总线协议的情况,转向传感器,各个自动化领域的知名传感器制造商均有技术实力生产、制造支持总线协议的传感器产品。但是如何最大程度地实现与现有的各种总线通讯技术相兼容则是各个厂商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也是今后传感器技术发展的方向。为了更好地设置参数和存储配置数据以便于控制和指示,许多传感器和执行器都已经配备了微处理器系统,并且通过诸如:HART、IO-Link等通讯技术实现了与控制层的点对点访问。 因此,我觉得对于各个传感器供应商来说,不但要制造直接支持通用工业现场总线协议的产品,如:支持CANopen、PROFIBUS-DP、Device Net协议的旋转编码器、线性位移传感器以及压力、温度、流量类测量传感器等;更要不断地研发制造出支持HART以及IO-Link等点对点协议的产品,这样的产品既有独立的通讯技术,又可以兼容于主流通用的网络架构之中,极大限度地满足了的传感器标准化和商品化的需要。

传感网与物联网的区别及特点

传感网与物联网的区别及特点 什么是传感网 就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由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 传感器网络的三个要素: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 传感网的研究与发展 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起步于20实际90年代末期。从21世纪开始,传感器网络引起了学术界、军界和工业界的极大关注,美国和欧洲相继启动了许多关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计划。 1、在军事领域:美国国防部和各军事部门焦躁开始启动传感器网络的研究。 2、在民用领域:美国交通部1995年提出了“国家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规划”,预计到2025年全面投入使用。 3、学术界: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3年制定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计划。 4、我国2004年起有更多的院校和科研机构加入到领域的研究工作中去。 一文解析传感网与物联网的区别 传感网功能 借助于节点中内置的传感器测量周边环境中的热、红外、声纳、雷达和地震波信号,从而探测包括温度、湿度、噪声、光强度、压力、土壤成分、移动物体的大小、速度和方向等物质现象。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二十世纪计算机科学的一项伟大成果,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然而在,网络功能再强大,网络世界再丰富,也终究是虚拟的,它与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还是相隔的,在网络世界中,很难感知现实世界,很多事情还是不可能的,时代呼唤着新的网络技术。传感网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全新网络技术,它综合了传感器、低功耗、通讯以及微机电等等技术,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传感网络将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浅谈传感器与物联网的关系

浅谈传感器与物联网的关系 【摘要】物联网是新兴产业,传感器是物联网的基础,智能传感器更是物联网最基础的产业,其技术水平同时也是影响物联网应用普及的关键因素。传感器的另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微型化。 【关键词】物联网;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微型化 当资源、环境等成为经济发展的“掣肘”时,持久发展,动力何在?加快转型让城市的脉动更为清晰、强劲是唯一的选择。近年来,无锡市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举措,围绕加快产业发展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生产制造向设计创造、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的“三大转变”,全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初见成效。在新兴产业培育上有了新突破,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结构调整的支撑力量。 物联网产业就是无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标志。目前,我市物联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二是应用示范作用有效发挥,三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四是品牌形象日益彰显。曾荣获科技部“国家物联网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无锡作为建设物联网及“感知中国”的示范区,成为中国物联网发展的摇篮和中心,全球物联网产业、资本和创新资源迅速向无锡集聚。随着云计算、应用示范等物联网终端产业的不断完善,位于产业链底层的智能传感器产业眼下成为此间物联网产业新宠,据中国研究发展中心数据显示,自2009年无锡获批感知中国中心城市,以中科院为代表的国内一流传感器研发团队在此成立MEMS公共技术平台以来,已吸引华润、美新半导体等千余传感器企业,成为当地物联网发展和应用示范的尖端力量。无锡发展传感器产业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技术优势、平台优势、市场优势、应用优势和产学研联合优势。无锡将是未来几年全国最大的传感器创新基地。 物联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 利用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和分布广泛的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对某个对象的实时状态的获取和特定对象行为的监控,如使用分布在市区的各个噪音探头监测噪声污染,通过二氧化碳传感器监控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通过GPS标签跟踪车辆位置,通过交通路口的摄像头捕捉实时交通流程等。同时物联网基于云计算平台和智能网络,可以依据传感器网络用获取的数据进行决策,改变对象的行为进行控制和反馈。例如根据光线的强弱调整路灯的亮度,根据车辆的流量自动调

物联网与传感器的发展历史与趋势

物联网与传感器的发展与趋势 姓名:沙海滨 学号:0907010419 专业年级:测控技术与仪器2009级

物联网与传感器的发展与趋势 摘要 文章概括地论述了当前IT 界和社会备受关注的热点:物联网和传感器的产生、发展与趋势,阐述了物联网与传感器汇聚所引发的IT 第三次浪潮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与作用;文中提出了物联网和智慧地球的新理念,分析了物联网智能化发展趋势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引出了传感器在信息产业中的重要作用,系统介绍了传感器的分类和原理,以及其微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无线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物联网;传感器;应用;发展趋势

前言 (3) 一物联网的探究 (4) (一)物联网的概念与定义 (4) (二)物联网的发展史 (4) (三)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4) (四)物联网面临的挑战 (5) 二传感器的探究 (7) (一)传感器的定义与分类 (7) (1)电阻式传感器 (7) (2)电容式传感器 (7) (3)电感式传感器 (8) (二)生活中的传感器 (8) (三)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8) (1)微型化 (8) (2)智能化 (9) (3)多功能化 (9) (4)无线网络化 (9) 三结论 (11)

前言 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在生活节奏快捷以及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希望通过各类网络的接入,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面对各种各样海量的信息,不仅需要传感器能捕捉、识别各种物理信息,还需要网络层对收集到的数据分类和管理,更需要一个强大的数据处理中心。为了这些应对问题,物联 网(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应运而生。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之后,蓬勃兴起的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是二十世纪人类社会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技术。 纵观全球,欧盟、美国、日本等国都十分重视物联网的工作,并且已作了大量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如美国把它当成重振经济的法宝,所以非常重视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发展。 我国对“物联网”的关注和重视丝毫不亚于其他国家,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 一物联网的探究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IT界专家认为,物联网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还极大的可能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信息技术正处于新一轮重大技术突破的前夜。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曾在2002年断言,IT时代正在从“Computer is the network”(计算机网络)向“Sensor is the network ”(无线传感网络)转变。物联网与传感网络技术已被世界各国当作振兴经济、确立全球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 (一)物联网的概念与定义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物联网是利用感知设备获取无处不在的现实世界的信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支持智能的信息化应用,实现信息基础设施与物理基础设施的全面融合,最终形成统一的智能基础设施。 (二)物联网的发展史 1999年MIT Auto-ID Center提出物联网概念,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中南大学刘伟荣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 实验报告 班级:物联网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刘伟荣 实验时间:2014年4月11日

目录 实验一基础实验(LED实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设备及工具.......................................................................................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步骤及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二射频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设备及工具.....................................................................................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步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数据分析及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三Zstack组网实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预备知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设备及工具.....................................................................................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步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数据分析及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四综合实验(传感器网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智能网关程序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Android 用户控制程序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Zigbee 节点控制程序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平台控制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物联网考习题目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一、 选择题(每个小题2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没有广泛应用领域有()。 A . 人员定位 B.智能交通 C.智能家居 D.书法绘画 2.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构成不包括下列哪个模块()。 3.4.5.6.7.8.9.大部分传感器的输出是____但通常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的是____因此必须进行____。 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模拟信号,数字信号,模/数转换 B.数字信号,模拟信号,数/模转换 C.因果信号,非因果信号,是/非转换 D.非因果信号,因果信号,非/是转换 10.在环境监测系统中一般不常用到的传感器类型有()。 A.温度传感器 B.速度传感器 C.照度传感器 D.湿度传感器 全国物联网工程/传感网技术专业师资培训班结业考试试题 所在学校: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密封线……………...……….………………………密封

精心整理 11.通常无线传感器络的分析研究方法不包括()。 A.分析方法 B.模拟方法 C.实验方法 D.联想方法 12.一般来说,网络仿真的应用意义不包括()。 A.结果可信度高 B.前期投资成本低 C.使用范围广 D.实时性强 13.现有的各种无线通信技术,()是最低功耗和成本的技术。 A.蓝牙 B.WiFi C.WiMedia D.ZigBee 14.的原因是()。 1.物联网专业与传统的计算机、电子信息等专业建设的区别? 2.校企合作在物联网专业建设中应该怎样开展?DCBCBDCBABDDDDBDACCA 精心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