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实践大纲(新修)

马原实践大纲(新修)
马原实践大纲(新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大纲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Marx doctrine

适用范围:2012本科卓越班

课程编号: 1202109020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Marx doctrine

课程类型: 必修

总学时/实践学时:32/16

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食品、机制、软件工程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是全校本科各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本课程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总体上讲解马克思主义,让学生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修课。

目的:本课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是从整体上来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从事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要求学生要掌握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在实践中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实际问题,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本质、社会发展动力和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二、实践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实践教学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和主动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从事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要求学生要掌握和

(5)张一兵等,《神会马克思——马克思哲学原生态的当代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6)奚广庆、黄斐华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7)陈章亮、黄斐华等,《新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探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8)李文成等,《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9)曾枝曾,《20世纪末国外马克思主义纲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衣俊卿等,《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11)陈学明,《西方马克思主义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2)朱钟棣,《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3)华民,《当代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4)范进等,《当代资本主义的文化》,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5)沈宝祥等,《谁主沉浮-----对社会主义的回顾、思考与展望》,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16)段瑞华,《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主义之历史演进》,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六、说明

1、每位学生共须参加三项实践教学方式,不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学生不得参加本门课程期末考试。大纲中第一、三个实践项目为各院系、各专业学生必做(共11学时),其余各项可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兴趣等在任课教师指导下选作其一(5学时)。总学时数为16学时。

2、免试流程见附件

附件:南阳理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免试方案

根据《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中国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际,保证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考核方法,完善考试考核制度,特制定本方案。

一、免试原则

1、择优原则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着重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着重考察学生对理论的应用能力,实践环节免试学生的基本要求是能较好的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密切联系起来,要体现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体现出学生的平时表现。

2、少而精原则

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的免试范围要进行严格控制,每门课程的免试学生控制在自然班人数的5%左右,原则上不超过10%。

免试学生必须完成该门课程的所有教学环节,缺勤次数较多、不及时完成平实作业的学生,不能给予免试。

3、导向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免试制度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照搬照抄,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培养学生的宏观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创新作用,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养成研究型学习习惯。

二、免试程序

1、初选名单确定

指导教师的学生完成课程实践教学一周后确定学生实践教学成绩并拟定参加答辩学生名单。

2、答辩

在课程期末考试前一周左右指导教师通知学生进行答辩。答辩范围既包括学生实践环节论文(调查报告、读后感、讨论成果等),又包括该课程所学内容。答辩不合格学生继续参加该门课程理论课考试。

3、申请

答辩通过的学生由本人提出免试申请,填写《南阳理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免试申请表》(见附件)。

4、审核

学生免试申请由任课教师签字同意后保政教部相关教研室审核,并报送教务处备案。

5、公示

政治理论教学部在期末考试前在校园网上对所有免试学生名单进行公示,接受监督。无异议后,公示学生不再参加该门课程期末考试。

三、成绩确定

免试学生的成绩分布控制在85-95分之间,实践环节成绩(免试成绩)即为该门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与学生平时成绩共同构成该门课程总成绩。

制订人:张慧民审订人:马继彬批准人:马继彬

2011 年 8 月 6 日

《马原》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要求及展示比赛安排.201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要求及展示比赛安排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实践教学形式为社会实践调查,于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学时安排为6学时。教师需将各教学班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小组人数由教师按各教学班总人数自行确定)。研究课题的题目由学生自行确定,但必须是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课题确立后,学生可围绕选题进行社会调查,并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践报告》所规定的格式在要求时间内做出详实的调研报告,有意愿参加调研展示比赛的小组还需制作精美的PPT。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字数要求不少于2000字。社会实践调查的成绩为总成绩的15%。 调查报告于第十教学周交予任课教师,社会调查展示比赛时间暂定于第十二、十三教学周。最后选出成绩最高的四组获奖,颁发加盖马克思主义学院公章的获奖证书。 社会实践调查展示时间在5分钟之内,必须是社会调查内容。评优的标准为四好:选题好、调查报告写得好、PPT做得好、讲得好。 附件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践报告》格式 附件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践报告》评议指标 附件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践报告 报告名称 年级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完成时间 成绩

报告题目 内容摘要:要求小四仿宋字体 关键词:至少为两个关键词,要求仿宋字体 正文部分,要求宋体,小四,行间距为1.25 (一)×××××× ×××××××××××××××,×××××××××××××××××[1]××××××××××××××× 二、×××××××× ××××××××××××××××× [2] ×××××××××××××××××××× ××××××××××××××,××××××××××1×××××××××××××××××。×××××××××××××××××××××××××××××××××××××。 ×××××××××××,“××××××××××××××××××××××××××××××××××××”。[3]×××××××××××××××。 参考文献 [1]谢希德.创新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2][4]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34、56-57. [3]高景德,王祥珩.交流电机的多回路理论[J].清华大学学报,1987,27(1):1-8. [5]Chen S ,Billing S A ,Cowan C F ,et al .Practical identification of MARMAX models[J].Int J Control ,1990,52(6):1327-1350. …… 附件2 1 ××××××××××,×××××××。

2018—2019马原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考形式:闭卷 题型 一、单项选择(10题,10分) 二、多项选择(10题,20分) 三、简答题(5题,40分) 四、论述题(两题,第一题12分,第二题18分)复习要点(红色标注为重点内容)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三、世界统一于物质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认识与实践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第二节正确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二、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第三节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一、俄、中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三、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马原社会实践报告

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实践报告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实践题目:江西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实证研究实践时间: 12月6日——12月7日 实践地点:南昌工程学院、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专业班级(组): 13水利水电工程3班指导教师:王伟 南昌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

小组成员名单及分工情况 职务姓名学号分工 组长林文晓 2013100235 组织策划、报告撰写组员王仲弢 2013100243 采访调查统计 组员李春晖 2013100228 拍照及数据统计 组员杨景翔 2013100247 采访调查 组员李浪 2013100231 调查拍照 组员赵占超 2013100251 采访调查 组员王巨星 2013100241 采访调查 组员李方圆 2013100229 数据编辑 此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我们全班分为4组。我们组大家一起分别对南昌工程学院、外语外贸、进行采访调查,以上便是分工情况,我们一起努力,我们组成员人人都有明确的任务,在短时间内以高效率完成任务,确保本次实践活动的顺利完成。

成员照片

目录 一、了解生态文明含义,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1、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 2、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3、如何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二、本次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1、进行此次实践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2、本次实践调查的过程 3、调查结果以及数据统计 三、调查问卷以及问题分析.......................... 四、实践总结....................................... 1、问题总结 2、实践心得

2013《马原》实践教学方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2——2013第二学期实践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实施实践教学,把理论与现实更具体的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锻炼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边学习边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的素质和能力。 时间安排:2013年3月——4月 课时安排:本课程总课时为52,理论教学课时40,实践教学12课时 实施原则: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交替进行;由于学生人数多、经费、时间、安全等问题,坚持就近就便、经济实惠、切实可行的原则;学生发挥个性与团队共同努力的原则。 实践内容:《原理》课程实践教学内容采取1+X的形式。其中: 1为必选实践形式。主题为“寻找生活中的哲学”,即学生围绕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热点问题等等,以哲学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解说,以严密的逻辑和透彻的说理,展示“原理”的魅力。在书面报告的基础上,以课前一语的形式给予学生课堂5分钟的口头汇报。 X为任选形式。包括: 一是读经典悟经典。任课教师指定学生课外必读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让学生撰写读书笔记。字数2500左右。 二是调查参观。教师根据“原理”课程内容提供若干主题模块,(学生也可以根据情况自行选题,但须任课老师同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充分利用资源创造性地选题和开展实践活动,写调研报告,字数2500左右。 三是哲学典故微电影制作评比活动。学生根据兴趣选择某一哲学典故制作视频进行评比。 四是辩论活动。学生选择课程内容中的某一主题、论点等,进行正反观点论战。 团队组合:6-10人一组,不能跨班组合。每位小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例如,文章书写者、课件制作和演讲者、素材收集者、影像拍摄者等等。 组织形式: 1、社会调查;(可以利用节假日时间进行) 2、主题活动——课堂讨论、辩论; 3、微电影播映; 作业形式: 1、调查报告; 2、课堂讨论或辩论; 3、制作课件; 4、微电影制作; 5、发表观后感;等等。 成绩评定: 本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实践教学考核三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45%、期末成绩占40%、实践教学占15%。实践教学成绩根据学生各个实

马原基础必背30条 .pdf

1.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 个基本组成部分。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2大发现的基础上,使社 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2.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这种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和最鲜明的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二者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并在这种实践中实现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 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 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4.哲学基本问题包括2个方面的内容:1.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5.根据对世界状态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2 种不同的观点。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6.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马原复习资料整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是什么?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布。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 4、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5、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原因:(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7、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基本属性:对立和统一。 普特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前者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后者相反。(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密

马原实践教学手册

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手册 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湖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0年7月5日

目录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规范及目标的说明 I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1 二、社会调查 6 三、课程小论文 10 四、期末模拟试卷 14 A卷 14 A卷参考答案 18 B卷 19 B卷参考答案 25 -i- -ii- (注意:本件尚未核对校订,仅供参考)

湖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规范及目标的说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手段。开展思想政治理 论课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 治理论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深化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有助于推动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当代大学生进行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实现教学目标以及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具有重大意义。我院为了进一步加 强和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以及实践教学成绩的评定、管理,特编 制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手册。实践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 文献泛读与精读,并撰写读书心得;(二)联系所学理论知识,针对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等问题,进行社会调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三)在完成理论课程全部内容学习的基础上,撰写课程小论文。学生按照相应要求,完成实践教 学规定的任务,计入平时成绩。实践教学的成绩是学生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一40%。对于学生优秀的实践成果将予以表彰和奖励。 -I- -II-

马原必背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 2.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可知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6.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科学态度是(批判的加以吸收)。 7.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1存在就是被感知.2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3物是感觉的复合)。 8.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1理在事先。2神创造和主宰一切。3生死有命、富贵在天。4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9“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主观唯心主义)。 10.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属于(根本点在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1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纳为

(水、土、风、气)。 12.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1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14.“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15现代西方哲学人本主义思潮发端于(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主义)。16.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的物质机构理论的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它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辨证关系)。P5 18.承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的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19.首先提出世界的物质是世界本原的哲学派是(朴素唯物主义)。 20.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1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运动观)。 22.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与感觉相近

马原 复习题答案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D) A.物质观 B.联系观 C.发展观 D.实践观 2.列宁同志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3.实践活动的目的是(B) A.改造主观世界 B.改造客观世界 C.改造内心世界 D.改造精神世界 4.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指出了(C)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5.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认识是否同(D) 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 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6.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C)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7.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C)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8.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的基础是(A) A.实践 B.理论 C.本质 D.人9.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是指(B) A.从实践到认识 B.从认识到实践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从物质到精神 10.直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是(D)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的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11.宋代诗人陆游在诗《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C)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018-2019】马原社会实践报告 (800字)-word范文模板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马原社会实践报告 (800字) 马原社会实践报告 系别:临床二系 班级:临床0901班 姓名:王娜 学号:09010104 当我们大学毕业后,将面临这个所谓“遍地都是机会”的社会,但社会是不会因为我们单纯而美好的理想而改变其残酷的本质的,唯有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与适 应力,才能让我们在真正踏入社会时有所准备,不致惊慌失措,不致方寸大乱。 ——社会实践的根本感受 最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将要结课,而又听了同学们关于社会实践的报告——张山发电,不禁想起了自己暑假期间的打工经历,感悟颇多。 时间回到今年暑假期间。由于早春天冬,家里农作物生长不是很乐观,故而家 里农活也稍有减轻,加之学校布置了暑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任务,我来到了 运城市,寻找我人生的第一份兼职工作。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决心,其实很早就已经有了,我想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 来赚取自己所需的生活费,甚至可以补贴家用,当然,更重要的是想通过亲身 体验社会让我更进一步了解和认知这个社会,并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开阔 眼界,以及检验一下自己是否能够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并找出自己与社会所 存在的差距。幸运的是,机会终于来了。 当你被无情抛入或者自己把自己绝情狠心地扔到社会大海洋中时,你才能体会 到什么叫做孤立无助,什么叫做四处碰壁,什么叫做靠能力吃饭,靠本事生存!因为社会是公平的,机会是对等的。 我所面对的第一个困难,并不是想象中的主考官尖酸刻薄的问话或者那些难以 解答的专业知识试题,而是我根本就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招聘广告很多, 但适合自己的却寥寥无几,那些用人单位的要求,诸如英语四级以上,有两

马原作业 大学实践活动总结

大学实践活动总结 九月是一个莘莘学子踏进校园的日子,不同年龄的人有着迥然不同的情绪,或忧愁或喜悦,或惊喜或失望,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在这炎炎夏日里,对新学期都充满了期待。那一天,我也是莘莘学子中的一名,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满怀着期望来到了梦想中的大学。一切都充满了未知,大学将是什么样子的?我会在这里学到什么?我将来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种种问题发人深省。于是,在各种未知的答案中,大学生活开始了。在这一年多的大学生涯里,我感触颇多,收获了不少,回顾这一年,各种经历历历在目。 进大学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军训,军训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这也算是大学以来参加的第一活动吧,因为历经了军训,才会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学会了忍耐。去年的九月份格外的热,军训也自然尝尽了“苦头”,不仅要忍受烈日的煎熬,还要忍受教官的严厉训练,雪上加霜的是,我们学校军训的训练场地是在土足球场,因为当时学校还没有建好塑胶运动场,所以我们同时还饱受尘土的洗礼。虽然种种不利条件,但正是因为如此,才得以磨练我们的意志。我想军训的目的正是在此,大学的第一课。我们只有对自己的个人事务有好的整理,我们才会在学习上更加出彩。 随后参加了学校会组织的各种招新活动,因为刚上大学不久,对学生会充满了热情,对自己的要求也比较高,希望参加各种活动,让自己得以锻炼。当时我应聘了好几个部门,最终被三个部门接受了。当时对自己比较满意,有一种被别人认可的感觉。因为参加学生会对

我来说本来就是一种挑战,我认为我是比较内向的,比较放不开,但是我还是鼓足勇气,参与到各种社团活动中,这便是我的第一个收获。 我加入了校学生会外联部,这是一个很锻炼人的地方,当初也是怀着这样的目的进到了这个部门,想让自己得到一些锻炼。在这期间,我们一共举办了两次大型活动“山路大冲关”,为让活动顺利的进行,我们的任务当然是为此筹备资金。部门里面分了小组,我就和小组成员一起到外面拉赞助。在拉赞助之前,我以为这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只要对商家表达了自己的诚意,耐心的为其服务就可以拉好一桩赞助。然而现实是很残酷的,拉赞助远比我想象的困难,这也许是我的实力不够。那期间,周末或者平时空闲时间,我都和小伙伴一起出去拉赞助。碰了不少壁,受了不少的白眼。但我们还是坚持不懈,最终有了回报。 在这个活动中,我的确学到了不少,从最初不敢和主动和商家交谈,不知道怎样交谈,到后面面对陌生的商家侃侃而谈。我的自信也在一点点提升,一开始连部长都不相信我,我想我之所以得以进步还得靠其他干事,在部门里的很多小伙伴身上,我看到了自己所没有得品质,所缺乏的能力。人与人之间的影响力很大,他们优秀的地方在影响着我,我们也交流了很多与商家打交道的方法,受益匪浅。所以,我的收获不尽来源于在活动中所锻炼的,更来源于小伙伴们的互帮互助。 另外一个活动是迎新晚会,我是院上秘书处的一员,也协助迎新会的顺利召开做了自己分内的事。迎新会是全院的一个大型活动,在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点1: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选择题) 运动观: 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2、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标准。 5、静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开始。 时空观: 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考点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考点3: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 ①联系具有客观性。②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③联系具有多样性。④联系具有条件性。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其一,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其二,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其三,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考点4:发展与过程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趋势、规律、进程、必然性都可以代替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趋势、规律、进程、方向都可以代替方向)、日趋灭亡的东西。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原》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理论来源、经典著作、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经典著作:两人《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新莱茵报》 马《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 恩《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整理出版《资本论》二三卷 鲜明特征: (1)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应。(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 (2)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按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它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 (1)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2)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可知论VS不可知论;唯物史观VS唯心史观;辩证法VS形而上学)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2017大学马原社会实践活动——网络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调查报告

网络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调查报告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网络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猛发展,高校校园网的广泛建设,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网络中来,网络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他们的校园生活,“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了解网络给大学生带来哪些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以引起学校、家长和大学生本人的重视。因而,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和利用网络,并最大限度地消除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二、调查方式 网上调查问卷 三、调查结果 大学生究竟上网做什么呢?通过调查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网上聊天、看新闻、听音乐、看电影,当然对于喜欢游戏的同学来说,上网的主要活动就是打游戏。同学们普遍认为,网络给他们提供了信息个通讯的的方便。另外,网络也是象牙塔内的大学生了解外部世界的一个窗口,他们从中获得了许多非专业的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最新动态,以便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网络更是他们对外交流的工具。进入大学,昔日高中的同窗好友散落在祖国各地,网络为他们提供了相聚的场所。 网络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归结起来就两方面,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他们并不是十分迷恋网络,网络对他们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影响。而有些同学则认为有影响,因为他们对网络已经很在意,一周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上网。至于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同学,网络影响他们的学习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下面就具体说一下。

(一)正面影响 1、网络为大学生开凿了一个广阔的信息渠道。计算机网络的逐步普及,使得大学生能够从各种网络上获得千变万化的时代信息和人文科技知识,汲取各种知识营养,来发展和壮大自我。如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对“你觉得网络使你的生活”的回答: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占52%;有更多的事可做,更充实占27%;浪费不少时间占7%。这一结果表明了网络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2、网络为大学生的学习打开了方便之门。如今网络上资源共享越来越多,信息的传播,文化的交流只在瞬息之间。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有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大学生的潜力。 3、网络促进大学生的友情互动,共同提高。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它的交互性,它既是信息的载体,又是媒体中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迅捷通道。网络提供了花样繁多的论坛、聊天室等虚拟空间使广大学子网民可以直抒胸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充分表达和表现自我,结交各种朋友,相互介绍经验,共同进步。 (二)负面影响 1、网络可能使大学生的现实情感萎缩和沟通能力退化。于是大学生强烈的交往欲望促使其迷恋于网络虚拟社会的沟通方式。学习人际交往和处理人际关系需要时间的投入。但是大学生对于网络虚拟社会的沟通方式的迷恋,使得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别人交往的机会,减弱了与他人交往的愿望。人际交往的减少很容易加剧自我封闭心理,造成人际关

2018年考研政治马原(超完整完美排版)

2018年考研秋季马原必背 2018年考研秋季马原必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一、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与控制。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包括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金融寡头在经济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来实现的;在政治上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亲自担任或指派代理人担任政府要职)来实现的。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1)基本特征: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统治;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领土分割完毕。(2)集中体现了帝国主义实质,即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二、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二是贸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动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跨国公司的发展;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难点) 第一,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第二,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第四,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 背诵提点 资本主义整体而言在积极改善,也在积极改变一些形式,但2018年考研小伙伴只需要记住,资本主义只是取代封建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在社会主义面前还是不堪一击。经济全球化的考点,同学们重点拿下。 2018年考研秋季 2018年考研秋季马原必背——唯物史观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不适合)。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生产力是最基本的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2)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3)社会基本矛盾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3.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及其重要意义(新增考点)

大学生马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大学生马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马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供大家阅读! 调查时间: 20PC42020PC426 调查方式: 采用书面问卷形式,在分层的基础上对各年级进行抽样调查 阅读兴趣倾: 一、调查统计数据及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阅读问题从各学院各专业各年级中随机抽取被调查者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论文 三、调查统计数据及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针对同学们阅读倾向,阅读时间,阅读方式,阅读目的,阅读问题从各学院各专业各年级中随机抽取被调查者,其中男生14名、女生27名,并发放问卷120份,回收率112份,有效问卷100份。经过本小组成员的分析讨论,分析结果如下:

1、从阅读兴趣倾向来看 1)大学生在空闲时间会不会阅读,如下所示: 1经常会 2有时会 3偶尔会 4从来不会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空闲时间有%的人表示经常会读书,有%的人表示有时会读书,有22%的人表示偶尔会读书,有%的人表示很不喜读书,基本上从不会读书。综上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课外阅读还是比较喜欢经常看书的。这表明大学生总体还是爱读书的,但还是存在着部分不爱读书,不读书的现象,因此大学生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树立积极的读书意识。 2)在大学生阅读的类型来看,大学生的阅读类型广泛,有名著,散文,小说,诗歌,自然科学类,专业类实用性读物等,其中喜欢小说的最多,占33%,专业,技能,考试等有关实用性书籍其次,占22%。因此可以看出,现在的大学生对于小说读物的最热衷。 3)由有关阅读名著书籍的问题结果统计可以看出,有%的人表示喜欢并经常读,有%的人表示喜欢,但很少读,也有%的人表示不喜欢读。而将近示不经常或不喜欢阅读名著的原应是,晦涩难懂,读起来没有什么趣味。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校大学生对于经典文学作品还是不太关注的,这给了我们学生一个警示,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应该多读经典的文学作品,名著是文化的瑰宝,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看

马原实践课

榆林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践报告 学生姓名 组长姓名 所在院系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XX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 2014年6 月6 日 目录

二.调查目的 三.调查计划 3.1 调查内容 3.2 调查对象 3.3 调查时间 3.4 调查地点 3.5 样本数量 3.6 调查方法 3.7 调查步骤 3.8 小组分工安排 3.9 调查活动流程 四.数据分析 4.1 对在校大学生有无网上购物经历情况调查分析 4.2 被调查者网上购物基本消费情况分析 4.3 被调查者选择网购的理由分析 4.4 在校大学生对于网购的信任程度及对网购产品的满意程度分析五.总结 5.1 大学生网购概况分析 5.2 大学生网购失误原因分析 5.3 对大学生网购的可行性建议 5.4 本次调查的局限性 5.5 活动总结 六.附录 问卷调查表

“淘宝”、“天猫”、“支付宝”、“京东”、“双11”……这些词语早都被大家所熟知。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上网人数的不断增加,电子商务已成为互联网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网络购物已经进入高速增长期。截至2013年12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45.8%,较2012年底提升了3.7个百分点。根据腾讯财经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中获悉,2013年,我国网络购物销售额增长31.9%,增长幅度远高于实体购物销售,分别比百货店、超市和专业点高出21.6、23.6和24.4个百分点。网络购物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将达到7.8%,比去年提高1.6个百分点。网购作为一种新兴的购物方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 大学生作为没有固定收入的群体,更加喜欢便捷、廉价、性价比高的产品,同时网购在不断冲击着传统的购物方式,它以非传统的方式占据了大学生的心。因此省时省力的网购成了大学生目前最喜欢的购物方式。对此,我们小组开展了以我们榆林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的有关大学生网上购物情况的调查研究,希望借此调查报告,反应出我校大学生网购的实际情况。 二.调查目的 随着网络日益普及,网上购物已成为一种时尚。通过此次对榆林学院大学生网购情况的调查,了解当前榆林学院大学生对网购的基本状况及态度,并以此为缩影,间接地了解到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和消费习惯。针对现状给出大学生网购的可行性建议,从而获取网购知识,正确引导大学生网上购物消费行为,并且对未来大学生网购发展潜力的进行预测。 三.调查计划 3.1调查内容: ①有多少大学生热衷于或者正在进行网上购物行为 ②大学生网购消费情况 ③大学生进行网上购物,经常会买些什么产品,他们对产品质量的感觉如何 ④大学生越来越青睐网购的原因 ⑤大学生对于以往的网购经历有何评价,是否信任网购这种新兴购物方式 ⑥大学生对于网购的信任程度 3.2调查对象:XX学院在校部分大学生 3.3调查时间:2014年5月25日-28日 3.4调查地点: ①XX学院新旧食堂 ②1#、5#、4#教学楼自习室 ③13#、5#、4#宿舍楼部分宿舍 3.5样本数量:100份 3.6调查方法: 由于问卷调查法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调查结果容易量化,且结果便于统计处理与分析,因此本次调查本小组采用了问卷调查法。 以XX学院为调查点,采取随机抽样调查。考虑到时间及人员等因素,在全

马原复习论述题汇总范文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题论述题(1) 论述题 1、(1)微软垄断案反映了垄断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什么? 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垄断与竞争并存的格局仍不会改变。其根本原因:第一,垄断或国家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市场竞争的一般基础。市场竞争是市场主体实现经济利益的方式和途径。垄断只是改变市场结构而不能消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第二,不存在“据对的垄断”。发展不平衡规律决定了不可能形成一家垄断组织独霸天下的局面;同时社会需要多样化,并有多变性。这使垄断企业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的生产和流动。第三,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和创新是激发垄断竞争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会突破人为垄断的种种限制。科技创新会缩短产品和行业的生产周期,从而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这就使竞争无处不在。 (2)通过微软垄断案,你从中可以深刻领悟哪些经济学原理? 通过微软垄断案至少可以领悟以下经济学原理: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的核心;扩大市场份额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重要途径;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现代市场经济是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政府反垄断行为表明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国家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2、试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什么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近似的、有条件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并不是指两种不同性质的真理,而是指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统一关系。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真理是由相对到绝对不断转化和发展的过程。 (3)马克思主义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一百多年来的社会实践反复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客观性,这是绝对的,不容置疑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对于客观事物以及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也必须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如果把马克思主义看做是认识的“顶峰”,那就会丧失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3、试论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①商品生产要遵循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②商品交换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①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也称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和发生作用的形式。②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一个重要原则。 价值规律的作用:(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3)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总之,价值规律的作用,就是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归结为一点是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这是通过价格与供求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者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实现的。 4、试论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大指导意义?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同一矛盾性质相反的两重基本属性,它们本身就是对立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