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病例的解剖图片

猪副嗜血杆菌病

猪副嗜血杆菌病 Haemophilus Suis 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细菌性传染病,主要引起肺的浆膜和心包及腹腔浆膜和四肢关节浆膜的纤维素性炎为特征的呼吸到综合症。 一、病原 副嗜血杆菌目前暂定为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镜下本菌有多种不同形态,从单个的球杆菌到长的、细长的以及丝状菌体。无鞭毛,无芽孢,新分离的致病菌株有荚膜。美蓝染色呈两极革兰氏染色阴性。 本菌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PH7.6-7.8。初次分离培养时供给5%-10%CO2可促进生长。本菌生长时需要X因子和V因子。血液培养基上该菌落不出现溶血现象。 本菌存在大量的异源基因型,天然存在各种血清型,有15种血清型,4、5和13型常见。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可将61个菌株分为29个型。但各型毒力差别很大,某些血清型致病力较强。本菌已在猪群中存在,时而侵入猪群中,可能导致猪群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全身性疾病。 本菌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干燥环境中易死亡,60℃5-20分钟被杀灭,4℃存活7-10天。常用消毒药可将其杀死。本菌对阿莫西林、泰农、红霉素、林可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磺胺类药物敏感。 二、流行病学 1、易感性:仔猪敏感,尤其断乳后10天左右多易发病。 2、传染源:患病或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该细菌寄生在鼻腔等上呼吸道内。 3、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直接接触感染,其它传染途径如消化道等亦可感染。 4流行特点:在一个猪群中,副嗜血杆菌的致病作用是影响其他许多全身性疾病严重程度和发生发展的因素,这与霉形体肺炎日趋流行有关,也与病毒型呼吸道病原体有关,其中有繁殖呼吸道综合症(PRRS)病毒、猪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冠状病毒。副嗜猪血杆菌与霉形体混感在一起患PRRS猪肺的检出率为51.2%(Kobayashi等,1996)。应引起注意。 三、临床症状 本病多因被PRRSV等病毒类和霉形体感染后猪场的仔猪发生和流行,多呈继发和混合感染,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人工接种试验潜伏期2-5天,一般几天内发病,出现体温升高40℃以上,食欲不佳,精神沉郁,有的四肢关节出现炎症,可见关节肿胀、疼痛、起立困难(图29-1),一侧性跛行。驱赶时患猪发出尖叫声,侧卧或颤抖、共济失调,患猪逐渐消瘦,被毛粗糙,起立采食或饮水时频频咳嗽,咳出气管内的分泌物吞入胃内,鼻孔周围附有脓性分泌物,并有呼吸困难症状,出现腹式呼吸,而且呼吸频率加快,心律加快,节律不齐,可视粘膜发绀,最后因窒息和心衰死亡。如出现急性败血病时,不出现典型浆膜炎时而发生急性休克肺死亡,剖检为急性肺水肿。 四、病理变化 全身淋巴结肿大,如下颌淋病、股前淋病(图29-2)、胸前淋病(图29-3)、肺门淋病、胃门淋病、肝门淋巴,切面颜色一致为灰白色。胸膜、腹膜、心包膜以及关节的浆膜出现纤维素性炎。表现为单个或多个浆膜的浆液性或化脓性的纤维蛋白渗出物,外观淡黄色蛋皮样的薄膜状的伪膜附着在肺胸膜(图29-4)、肋胸膜(图29-5)、心包膜(图29-6)、脾(图29-7)、肝与腹膜、肠(图29-8)、以及关节等器官表面,亦有条索状纤维素性膜。一般情况下肺和心包的纤维素性炎同时存在。组织学显微镜下观察渗出物为纤维蛋白和中性粒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图29-9、图29-10)。 五、诊断 本病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以及尸体剖检为基础,以细菌培养做诊断是必要的。但细

猪解剖图

浅层肌肉 1、咬肌 2、颈部斜方肌 3、胸部斜方肌 4、 5、锁头肌4、锁枕肌5、锁乳肌 6、锁骨下肌 7、岗上肌 8、肩胛横肌 9、胸舌骨肌10、三角肌11、臂三头肌的长头12、前臂筋膜张肌13、臂三头肌的外头14、臂肌15、腕桡侧伸肌16、背阔肌17、后背锯肌18、腹外斜肌19、胸下锯肌20、胸深肌21、臂中肌22、阔筋膜张肌23、23′臂三头肌(23、臂浅肌23′、股二头肌)24、半膜肌25、半腱肌26、髂肋肌和腰最长肌27、腓长肌28、腮腺

腭 1.软腭2.下颌齿槽神经3.舌神经4.下颌5.中翼肌6.嚼肌7.面深静脉8.面皮肌9.面静脉10.颊肌和黏膜11.臼齿12.前臼齿13.犬齿14.切齿15.切齿乳头16.切齿管17.腭缝18.腭褶19.上唇20.嘴

头的解剖浅层除去皮肌左侧观 1.上唇提肌2.上唇提肌的止端(附着)3.上唇提肌的腱4.上唇降肌5.下眼唇降肌6.犬齿肌7.鼻唇提肌8.颊肌的颊部9.颧肌10.唇皮肌11.下唇降肌12.颏肌13.嚼肌14.耳旁耳肌15.斜方肌的颈部16.臂头肌17.茎突舌骨肌18.面神经和背颊部19.面静脉面神经的腹颊支20.腮腺管交通支21.眼角静脉22.鼻背侧静脉23.上唇静脉24.下唇静脉25.颏神经26.耳颞神经的面横支27.下颌28.腮腺29.脂肪体30.耳睑神经

头的解剖深层移去左半下颌骨左侧观 1.嚼肌2.中翼肌3.扁桃体4.茎突舌骨舌骨舌肌5.茎突舌肌6.下颌7.腮腺耳睑神经8.耳旁耳肌(浅部)9.面神经10.舌下腺_许多孔11.舌神经下颌腺管12.舌下神经13.乳突旁突14.面动脉茎舌骨肌15.二腹肌16.下颌赤槽神经17.舌下腺_单孔18.舌下腺管舌下神经19.舌动脉20.核舌肌21.核舌骨肌22.下颌舌骨肌23.下颌舌骨神经颈外侧动脉24.头外侧直肌25.环枕肌26.环乳肌27.头长肌28.迷走交感干29.颈总动脉舌内神经30.下颌腺31.甲状舌骨肌32.胸骨舌骨肌33.舌面静脉34.舌静脉35.肩胛舌骨肌36.口腔37.舌

副猪嗜血杆菌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主要临诊症状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消瘦、跛行、共济失调和被毛粗乱等。剖检病理变化表现为胸膜炎、肺炎、心包炎、腹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等。此外,副猪嗜血杆菌还可以引起败血症,并且可能留下后遗症,即母猪流产、公猪慢性跛行。该病于1910年由Glasser首次报道,因此又称为格拉斯氏病(Glasser’s disease),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也从部分规模化养猪场中分离到该菌。 一、病原学 起初该病病原菌被称为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suis)或猪流感嗜血杆菌(Hae-mopilus influenza swine),后来证明了其生长不需要X因子(血红素和其他卟啉类物质),因而被更名为副猪嗜血杆菌(Haemopilusparasuis)。目前,在巴斯德菌属中,副嗜血杆菌的分类学位置仍未确定。 副猪嗜血杆菌具有多种不同的形态,从单个的球杆菌到长的、细长的以致丝状的菌体,革兰氏染色阴性,通常可见荚膜,但体外培养时易受影响。该菌生长时严格需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或V因子)。不需要血红素和其他卟啉类物质(X因子)。尿酶试验阴性,氧化酶试验阴性,接触酶试验阳性,可发酵葡萄糖、蔗糖、果糖、半乳糖、D-核糖和麦芽糖等。在血液培养基和巧克力培养基上生长,菌落小而透明,在血液培养基上无溶血现象;在葡萄球菌菌台周围生长良好,将副猪嗜血杆菌水平划线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上,再挑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垂直于水平划线,37℃培养24~48h,呈现出典型的“卫星生长”现象,并且不出现溶血。 一般条件下难以分离和培养,尤其是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病猪的病料,因而给本病的诊断带来困难。副猪嗜血杆菌普通琼脂平板不生长,血平板上生长贫瘠,巧克力琼脂平板上生长缓慢。副猪嗜血杆菌生长严格依赖V因子。在含有V因子的血琼脂平板或巧克力琼脂平板生长良好,24~48小时培养形成灰白色,透明或半透明的,边缘整齐、光滑,圆形,微隆起的露珠样菌落。直径0.5~1mm。血平板上无溶血现象。 V因子需要试验,副猪嗜血杆菌生长需要V因子,生长呈“卫星现象”。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划线培养,生长呈“卫星现象”。 该菌的血清型复杂多样,按Kieletein-Rapp_Gabriedson(KRG)琼脂扩散血清分型方法,至

正确认识副猪嗜血杆菌病

正确认识副猪嗜血杆菌病 近期很多吧友咨询副猪这个病,所以今天小编再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个病的有关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个很老的疾病,从几十年前名不见经转的猪多浆膜炎综合症变为现在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副猪,是为什么? 大量的书籍资料里对副猪嗜血杆菌病病进行了专业的阐述,但是因为缺乏临床上的研究和临床上专业的认识使这个病被误读和被夸大和被忽视,我以一个临床兽医从临床的认识方面对这个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认识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几个关键点是: (一)、此病病源广泛存在自然环境中,多数健康猪体内有这种菌群存在,只有猪受到外因至使抵抗力下降(断奶换料,运输,疾病等各种应激因素)从细菌才会侵入机体内迅速曾殖,大量分泌毒素致使猪发病,此病急性重型多发生于40—70日龄的保育猪,以病菌侵入猪肺,心引起肺严重水肿迅速多数在发病后三至六小时死亡有的会突然死亡,死亡率超过90%此型发病后几乎没有药物可以缓解,其他型的此病和慢性的多数可以治愈。 (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多见于断奶,防疫,运输,发生其它病后并发,用高浓度消毒药带猪消毒等后发生,尤其是用高浓度消毒药带猪消毒后可以促进此病的发生。 (三)、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是此病菌在侵入部位形成浆液纤维病灶,按病灶形成部位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症状表现,有的猪可以发生多个病灶而同时表现多个症状。 1、仔猪发生单个耳朵水性肿胀,是此菌侵入耳部引起,多发生于15—50天的猪,可以不用治疗,自己痊愈。 2、小猪逐渐消瘦,腹水胀大,是病灶发生在猪腹腔引起,可以先放水后,腹腔注入磺胺六甲治疗,部分可以治愈。 3、猪表现肺水肿,心包炎的,肺表面有一层纤维膜,心脏上也有一层纤维膜,严重的整个肝脏都被很厚的纤维膜包裹,发病急,死亡快。治疗时注射大剂量的青霉素或磺胺甲氧达秦,加速尿可以有一部分得以缓解恢复。 4: 有的在腿关节下出现病灶肿块引起跛行,出现在腰部发生瘫痪的,出现在脑部出现脑炎的可以在初期用三天大剂量青霉素后会慢慢恢复或用磺胺类药五天也会慢慢恢复(四)、副猪嗜血杆菌病可以发生在10天以上任何年龄的猪。在40—70天的小猪中多发,并且可能会成地方性流行,其它猪多是零散发病,在大猪中除非继发于其它病不然不会流行。 (五)、副猪嗜血杆菌病可以和支原体,蓝耳病,流感,链球菌等多种病同时发生成混合感染,其症状随原发病的症状有很大差别。 二、副猪嗜血杆菌的防治: 此病属于典型的管理不当引发的疾病,饲养经验不足,过于管理,过于追求饲料的高蛋白,过于追求猪的生长速度,过于要求卫生的干净度,过于频繁的注射疫苗,过高的消毒药浓度的带猪消毒,长途运输后没有进行未病的防治都是引起这个疾病的原因,这个病血清型种多,疫苗的防治效果有限,并且成本高,我不建议使用,而合理的饲养管理,是最基本有效的,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结合,个体治疗是猪场防止此病的基本原则。此病对一般抗菌药物都比较敏感,用药预防效果显着,建议不要带猪消毒,在断奶转群和运输后立即投服磺胺类药物或四环素类药物可以减少发病,治疗时不用退热药可以增加治愈率,最好不同时

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体会

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体会(附图片和文字说明) 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体会 李国友 (金源种猪繁育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牡丹江157032) 兽医人技术联盟_中国专业兽医人的技术交流平台'A'z+@*m;G;r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革拉泽氏病,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高达到50%。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消瘦,被毛粗乱,食欲不振,厌食,反应迟钝,疼痛(由尖叫推断),关节肿胀,跛行,颤抖,共济失调,可视黏膜发绀,侧卧,随之可能死亡。发热、呼吸困难、消瘦、跛行和被毛粗乱是主要的临床症状。肉眼可见的损伤主要是在单个或多个浆膜面,可见浆液性和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物。这些浆膜包括腹膜,心包膜和胸膜,这些损伤也可能涉及关节表面,尤其是腕关节和跗关节。 今年6月下旬天气开始热起来,而且一直到8月中旬,就下了两次雨,34℃~35℃的温度,人热的难受,所养的猪也出现反应,吃食减少,育肥猪咳嗽的数量增加。7月3日剖检产室仔猪,发现仔猪能剖出肺部尖叶、膈叶、心叶的少量“肉样变”,这不是一个好的苗头,因为已经一年多没在产室剖检出肺部的“肉样变”了,所以管理人员及时坐下来沟通这个异常情况,讨论后做出一个决定,把原先产室哺乳仔猪撤下来的气喘苗重新做上(7日龄),而常规的仔猪45日龄气喘苗不变,育肥和保育猪加强药物的保健措施,兽医对以后产室死亡的仔猪剖检时注意观察肺脏“肉样变”的情况,以便针对具体发展情况进行方案调整。通过以后的剖检统计,没有再发展,出现的比例很小。但是死亡的保育猪,肺脏严重的感染,而且在8月初见到胸膜肺炎和腹膜炎的剖检变化,保育猪出现一部分喘的,而且这部分猪用了一些药

副猪嗜血杆菌病和链球菌病的区别

副猪嗜血杆菌病和链球菌病的区别 执业兽医师张良勇和大家共同学习 副猪嗜血杆菌病和链球菌病是夏季最常见的细菌性疾病,二种疾病的病原均是条件致病菌,亦是典型的继发感染性疾病,且二者的临床症状有较大的相似性,对很多养殖朋友来讲,仅凭临床症状难以区分,而条件又有限难以将病料进行实验室检测,因此,有必要对两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总结,并区分。 1、发病症状的区分 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病迅速,感染病原后几天内就发病,出现体温高、反应迟钝,运动时或迫起时发出尖叫(疼痛),某些猪由于发生脑膜炎而表现肌肉震颤、麻痹、惊厥。副猪病猪四肢关节肿大,跛行,颤抖,共济失调,可视黏膜发绀,眼睛灰色或褐色,个别有眼球突出,而后渐行性消瘦,最后死亡,从发病到死亡时间较长。 链球菌病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患猪体温升高,被毛粗乱,食欲不佳,逐渐消瘦。病猪眼睛潮红,脑膜炎型链球菌时猪眼球会斜向一方。 2、关节部位症状区分 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关节炎、跗、腕关节肿大、剧痛、瘸腿,用手一捏,疼得尖叫;剖检关节腔内有浆液性纤维蛋白渗出物,关节腔润滑液增多,积液为清亮或微黄;副猪的关节肿大一般是对称性的,而链球菌则不一定。

关节型链球菌关节腔积液是化脓型,比较浓稠,色泽深。链球菌引起的关节炎关节肿大,初期坚硬、温度升高,后期变软,触之有波动感,针刺流脓,有时伤口破溃后浓汁会自动流出;少数变硬、皮肤增厚;剖检滑液浑浊,有黄白色奶酪样块状物,关节周围皮下胶样水肿,有化脓性坏死灶,严重者关节软骨坏死。 3、心脏变化区分 副猪嗜血杆菌病形成“绒毛心”,链球菌病形成“铠甲心”,这是因为副猪嗜血杆菌病以渗出为主,是心包炎,心肌表面形成绒毛,心包与心肌之间是淡黄色渗出液、不粘连。 链球菌病是心肌炎,心肌渗出为主,所以心包与心肌粘连。 4、渗出液区分 副猪嗜血杆菌病腹腔有明显的纤维素性渗出,常出现腹腔脏器与腹膜粘连,严重的剖开腹腔后看不见腹腔脏器,整个腹腔脏器被黄白色纤维素性伪膜包裹,并且腹水严重,伴发怪臭味。 链球菌病也出现腹膜炎,但纤维素性渗出较少,主要以出血性炎症为主,并且没有太多的腹水。 5、用抗生素治疗辨别 链球菌感染用一般抗生素就能看到效果,副猪不行。 6、死亡后表现 副猪嗜血杆菌病为猪病死后体表不变色。链球菌病为病猪死后体表紫红色,尤其腹下颜色更深。

副猪嗜血杆菌病剖析

副猪嗜血杆菌病剖析 猪副嗜血杆菌病(Hps)又称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革拉瑟氏病。全世界均有发生。从06年至今,全国各省受到高热病(变异的蓝耳病)感染之后免疫力大为下降,许多疾病接踵而至,其中猪副嗜血杆菌病就是并发症之一。 一、病原: 副猪嗜血杆菌,属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形态多变,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13最为常见(占70%以上)。 二、诱因: 1、猪发生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包括温和型)、猪流感、喘气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时免疫力、抵抗力下降,副嗜血杆菌就会趁虚而入或由亚临床转变为临床状态。 2、本菌属于条件性细菌,饲养环境不良时本病多发。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也是常见诱因。 3、本病在没有免疫力的猪场容易受到侵袭,老猪场有一定的抵抗力。 三、临床表现: 1、临床症状取决于炎性损伤的部位。病猪一般发热(40.5-42℃),仅发生关节炎的体温基本正常,病猪厌食,咳嗽,呼吸困难,严重的可见血性泡沫;关节肿胀,尤其是跗关节和腕关节,摸之有痛感(猪躲避或尖叫),无明显脓液积存,四肢僵直跛行,颤抖,共济失调;中后期大部分病猪耳朵、腹部皮肤及肢体末端等发

绀,指压不褪色,有的可能死亡。病程较长猪只的体温大都正常,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消瘦、被毛粗乱,其行为主要表现为跛行、关节肿胀。总之,咳嗽、呼吸困难、关节肿胀、跛行、被毛粗乱是其主要的临床特征。 2、急性病例,往往首先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40.5-42.0℃)、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不吃,呼吸困难,腹式呼吸,体表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有的猪只突然瘫痪,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也会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有的猪只死亡前后嘴角会有血性泡沫流出。 3、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被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甚至衰竭而死亡,公猪慢性跛行。 4、在产房常可以发现临产前后的母猪突然无法站立,这时应该考虑此病。 四、剖检变化: 剖检可见浆液性或纤维素性胸膜炎、腹膜炎、心包炎、关节炎(尤其是跗关节和腕关节),有的还可见脑膜炎。在这些损伤部位可见数量不等的浆液性或纤维素性炎性渗出物,以致在胸腔、腹腔、关节腔等部位有不等量的黄色或淡红色液体,有的呈灰绿胶胨状。即呈浆液-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渗出物,可见纤维蛋白、嗜中性粒细胞和少量的巨噬细胞。 五、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病理变化、细菌分离鉴定。(细菌分离培养比较困难) 六、鉴别诊断:

副猪嗜血杆菌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 形态染色 副猪嗜血杆菌具有多种不同的形态,呈短杆状,也有细长、丝状的菌体。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无芽孢,新分离的致病菌株有荚膜,有菌毛,特殊培养条件下可产生。 培养及生物学特性 副猪嗜血杆菌普通琼脂平板不生长,血平板上生长贫瘠,巧克力琼脂平板上生长缓慢。副猪嗜血杆菌生长严格依赖V因子。在含有V因子的血琼脂平板或巧克力琼脂平板生长良好,24~48小时培养形成灰白色,透明或半透明的,边缘整齐、光滑,圆形,微隆起的露珠样菌落。直径0.5~1mm。血平板上无溶血现象。 V因子需要试验,副猪嗜血杆菌生长需要V因子,生长呈“卫星现象”。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划线培养,生长呈“卫星现象”。 致病力与毒力 构成副猪嗜血杆菌的毒力因素一般认为是荚膜、外膜蛋白和脂多糖(LPS)。机体免疫主要以体液免疫为主。机体产生抗体主要是针对荚膜多糖和外膜蛋白,且外膜蛋白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根据热稳定抗原的差异,可将副猪嗜血杆菌分为至少15个血清型,有些分离株(约25%)无法定型。目前的优势菌株为4型和5型。不同血清型毒力存在差异,1,5,10,12,13及14型为高毒力;2,4,15型为中等毒力;其他血清型视为无毒力。 神经氨酸苷酶(唾液酸酶)是巴氏杆菌科其他细菌的一种潜在的毒力因子。绝大多数(90%以上)新分离的副猪嗜血杆菌产生神经氨酸苷酶,被认为是HPS 的毒力因子之一。 副猪嗜血杆菌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构成正常菌群,被视为条件性致病菌。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格氏病(Glaesser’s disease),特点是发热,关节肿胀,呼吸系统紊乱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病理变化可见多发性浆膜炎,包括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以及关节炎等。本病多发生在断乳后和保育期间,应激因素常是发病的诱因。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副猪嗜血杆菌病常与某些病毒感染,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流感病毒等病毒感染并发或继发,也常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混合感染。 免疫防治 疫苗的使用是预防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国外较广泛应用灭活疫苗。疫苗免疫在不同的血清型之间所产生的交叉保护率很低,加之有些菌株不能分型的影响,提倡应用地域性灭活疫苗或多价(型)特异性疫苗免疫。 1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治疗方案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治疗方案 副猪嗜血性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猪多发性浆膜炎与关节炎,主要是以肺的浆膜和心包以及腹腔浆膜和四肢关节浆膜的纤维素性炎为特征的呼吸道综合征。本病一般呈散发性,发病率不定,多发生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尤其是断奶期间的子猪,并且本病常继发或混合感染蓝耳病、圆环病毒感染、猪流感等疾病。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病猪发热达42.0℃,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呼吸困难,腹式呼吸,鼻孔流脓性分泌物,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尤其是膘情较好的猪发病较厉害,病情较严重,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 剖检主要表现为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多见纤维素性或浆液性渗出,胸水腹水增多呈淡黄色,有的肺肿胀,出血,淤血,与胸膜发生粘连,腔囊(包膜)内有纤维素性或浆液性分泌物,全身淋巴结肿大,尤其是下颌、股前、肺门等处,切面呈灰白色。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初步诊断该猪群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涂片镜检,取病猪的心血、肝、肾、淋巴结进行涂片或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均见到革兰氏阴性的细小杆菌,以纤细杆状者居多,个别呈两极染色的球杆状,间有长而弯细状菌体。 细菌分离培养:(1)取病猪的心包液,肺、关节腔内容物,分别接种于血液平皿培养基上37℃培养24小时~48小时,生长出小而透明菌落,不出现溶血现象,挑取菌落,涂片镜检,菌形与直接涂片一致。(2)将分离纯化的细菌与葡萄球菌共同接种培养可形成卫星现象。(3)将分离菌分别接种于普通巧克力琼脂斜面和经高压蒸汽(120℃30分钟)加热的巧克力琼脂斜面,于37℃培养24小时,该菌在仅含X因子的高压巧克力琼脂斜面上生长良好。 生化鉴定,细菌纯化培养后,分别接种系列生化培养基,结果表明,该菌不发酵碳水化合物,M.R.、V-P、醋酸铅试验呈阴性反应,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

副猪嗜血杆菌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也写作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格拉泽氏病或革拉泽氏病(Glasser's disease)。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 HPs)引起的猪的疾病,表现为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脑膜炎等。副猪嗜血杆菌病曾一度被认为是由应激所引起的。 目前,副猪嗜血杆菌病已经在全球范围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 副猪嗜血杆菌 副猪嗜血杆菌为格兰氏阴性菌,非溶血性,NAD依赖型细菌。副猪嗜血杆菌属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巴斯德氏菌目巴斯德氏菌科嗜血杆菌属。 副猪嗜血杆菌有多种不同形态的细菌,无鞭毛,无芽胞,新分离的致病菌有荚膜。在巧克力培养基和金色葡萄球菌共同培养时,会在金色葡萄球菌菌苔附近呈卫星生长,菌落直径达1~2毫米。 此病原菌与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suis)十分相似,但猪嗜血杆菌在生长过程中需要X因子(血红素及其它卟啉类物质)和V因子(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而副猪嗜血杆菌只需要V因子。拉丁名中的“para”表示微生物生长不需要补充X因子。 副猪嗜血杆菌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干燥环境易死亡,60℃可存活5~20分钟,4℃可存活7~10天。常用消毒药可将其杀死。副猪嗜血杆菌对结晶紫、杆菌肽、红霉素、林可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磺胺类、等药物敏感。本菌对喹诺酮类药物比较敏感,对部分氨基糖苷类药物已具抗药性。由于氨苄青霉素价格较低廉,养猪场可能曾经大量使用氨苄青霉素,本菌对氨苄青霉素已具耐药性。 病原学 根据Kielstein, P等的报道,至少可将副猪嗜血杆菌分为15个血清型,另有20%左右的分离株不能分型。不同血清型的毒力情况如下: 强毒力中等毒力无明显症状 致死多发性浆膜炎,不致死无临床表现和病变 1, 5, 10, 12, 13, 14 2, 4, 8, 15 3, 6, 7, 9, 11 在西班牙、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和中国,4型和5型是主要分离株,而澳大利亚和丹麦的主要血清型为5型和13型。 流行病学 副猪嗜血杆菌主要通过空气、猪与猪之间的接触及排泄物进行传播,主要传染源为病猪和带菌猪。 副猪嗜血杆菌病通常只感染猪,有较强的宿主特异性。通常情况下,母猪和育肥猪是副猪嗜血杆菌的携带者。 副猪嗜血杆菌病可影响2-4周龄猪,主要在断奶后和保育期间发病。感染高峰为4-6周龄的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率在10%~15%,严重时病死率可达50%。

猪解剖流程及诊断图

猪得解剖操作方法

首先就是外表得观察:耳部就是否有红点或红斑,皮肤就是否有红点红斑,关节就是否肿大,蹄部就是否有病变,肛门处粪便情况,就是否喘气,就是否消瘦等猪得大致情况。 后半区严重败血 尾部坏死、股部皮肤与脚部皮肤有红斑

耳尖坏死 解剖大致分三刀: 一、第一刀从腋下开始上至下颌中至中线下至股部髋臼窝,剥开皮肤暴露下颌淋巴结,唾液腺,腹股沟淋巴结 1、下颌淋巴结:一般猪有炎症该淋巴结都会有病变。 下颌淋巴结严重出血 2、腹股沟淋巴结:生殖系统、腹腔各器官病变,也包括全身性疾病。

腹股沟淋巴结出血 3、唾液腺:颜色。 二、第二刀从最后肋骨剪开,暴露腹腔观察腹水(颜色,量得多 少)腹水过多 三、第三刀从后向前由肋软骨处切开,按压肋骨暴露胸腔 观察胸水(颜色,量得多少,有无渗出) 胸 胸水过多

整体打开完毕,开始观察各个器官 1、心包:就是否与其她脏器粘连,表面有无覆盖物,透明与否。 2、心包腔:靠近心尖剪一小口,观察心包液有无增多、变性;心包膜就是否变厚等。 3、心脏:就是否出现绒毛心(副猪嗜血杆菌),表面就是否有出血点。打开心脏:观察心内膜、乳头肌、心肌有无白色条带(白肌 病)、心肌得厚薄、心室心房得大小等。 4、肋骨:切下一根肋骨,瞧软骨部位就是不就是有链珠样生长(十分常见称“骨软症”),找到骨头头四十五度切开瞧生长板得大小 (生长板较小得营养不良,思考原因)。最后折断听声音,脆得正常,不脆得有营养问题,钙磷比例不对或就是腹泻导致得。 5、剥离胃肠摘下脾脏:a、脾脏得大小b、周围有无梗死(有梗死得可能为潜伏慢性猪瘟)c、有无出血点。 表面有出血点 6、肝脏:大小,就是否水肿(瞧肝脏边缘就是否有锐性),有无出血点,有无白点(可能为沙门氏菌、弓形虫、伪狂犬感染);每叶 肝脏划开瞧胆管周围就是否有白色(有得话百分之九十为中华肝吸虫);最后切开胆囊,瞧内粘膜就是否有溃疡活变黑(黑色斑点为沙门氏 菌感染)。 7、肺脏:肺脏得大小,就是否水肿,就是否肉变,有无伪膜(就是否光滑)。 肺脏肉变 8、肾脏、肾上腺:肾脏表面就是否存在针尖状得红点(布满出血点又叫麻雀蛋肾,可能为猪瘟),白色斑点(钩端螺旋体),肾盂 就是否化脓,肾小体就是否出血。肾上腺在肾稍上方。 麻雀蛋肾 9、膀胱:内膜就是否有出血点(可能为急性猪瘟)。 膀胱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 与治疗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核心提示:副猪怎么治副猪有什么症状副猪嗜血杆菌病用什么药最近很多网友都发出这样的疑问,为此,中国猪病网特策划此期副猪嗜血杆菌病专题,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做好副猪的防御工作! 近年来众多猪场发现了一种以体温升高、畏寒迭堆、皮肤潮红、耳朵发绀、咳嗽喘气、呼吸迫促、被毛粗乱、皮肤苍白、渐进性消瘦、有的关节肿痛、跛行。最后拉黄色稀便衰竭而死等症状的疾病,有的认为是圆环病毒病、伪狂犬、蓝耳病(高热病)的共同危害,有的认为是发生了流感,有的则认为是附红细胞体病.也有的认为是链球菌病。说法不一,防治措施各异,结果均失败告终。根据笔者临床实践,诊断为副猪嗜血杆菌病,并按本病防控办法予以处置.最终得到控制。最近又在韶关地区一些猪场出现类似情况,笔者采取同样的处置办法,结果令人满意。由此,笔者认为这其实都是副猪嗜血杆菌病惹的祸!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世界性分布的条件性疾病,许多猪场都有它的存在。近年来我国养猪业发展很快,而饲养管理技术水平却相对滞后,饲养环境条件恶劣,疫病日益复杂,猪群健康水平下降,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为本病的发生与流行创造了条件。事实上。不少猪场是实实在在地发生了本病,只是受到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复杂疾病所掩盖而被忽视或造成误珍误治使之得以流行与蔓延。可以说,本病已成为当前猪场最危险的细菌性疾病而不为部分养猪朋友所关注所认识。若再不引起足够关注,后果将不堪设想。现将本病的传播特点、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一、病原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格来西氏)病。其病原为副猪嗜血杆菌。 本病菌属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形态多变,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和13最为常见。一般条件下难以分离和培养,尤其是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病猪的病料更甚,因而给本病的实验室诊断和免疫工作增加了较大难度。由于本菌对抗生素极易产生耐药性,也给治疗工作造成极大麻烦。 本病菌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干燥环境易死亡.60℃可存活5—20分钟,4℃可存活7~10天,常用消毒药可将其杀灭。 本菌对氟喹诺酮类、头孢类、增效磺胺类、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土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等药物敏感;大多数菌株对红霉素、氨基苷类、壮观霉素和林可霉素有抵抗力;极易产生耐药性。往往对发病初期敏感的药物,后期就有了耐受性,尤其是猪场长期而普遍使用的氨苄青霉素.本菌已对其产生了耐药性。 二、流行特点 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传染源,一般通过呼吸系统传播,也可通过消化道传染。2周到4月龄的猪都可能发生感染.但以5~8周龄的断奶保育仔猪最为多见.以致一些猪场的保育舍和生长舍猪群的死淘率因之而大大增加,给猪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有时哺乳仔猪也会发病,尤其是免疫水平较低的初产母猪产

猪解剖流程及诊断图

首先是外表的观察:耳部是否有红点或红斑,皮肤是否有红点红斑,关节是否肿大,蹄部是否有病变,肛门处粪便情况,是否喘气,是否消瘦等猪的大致情况。 后半区严重败血

尾部坏死、股部皮肤和脚部皮肤有红斑 耳尖坏死 解剖大致分三刀: 一、第一刀从腋下开始上至下颌中至中线下至股部髋臼窝,剥开皮肤暴露下颌淋巴结,唾液腺,腹股沟淋巴结 1、下颌淋巴结:一般猪有炎症该淋巴结都会有病变。下颌淋巴结严重出血 2、腹股沟淋巴结:生殖系统、腹腔各器官病变,也包括全身性疾病。腹股沟淋巴结出血 3、唾液腺:颜色。 二、第二刀从最后肋骨剪开,暴露腹腔观察腹水(颜色,量的多少)腹水过多 三、第三刀从后向前由肋软骨处切开,按压肋骨暴露胸腔 观察胸水(颜色,量的多少,有无渗出) 胸 胸水过多 整体打开完毕,开始观察各个器官 1、心包:是否与其他脏器粘连,表面有无覆盖物,透明与否。 2、心包腔:靠近心尖剪一小口,观察心包液有无增多、变性;心包膜是否变厚等。 3、心脏:是否出现绒毛心(副猪嗜血杆菌),表面是否有出血点。打开心脏:观察心内膜、乳头肌、心肌有无白色条带(白肌 病)、心肌的厚薄、心室心房的大小等。 4、肋骨:切下一根肋骨,看软骨部位是不是有链珠样生长(十分常见称“骨软症”),找到骨头头四十五度切开看生长板的大小 (生长板较小的营养不良,思考原因)。最后折断听声音,脆的正常,不脆的有营养问题,钙磷比例不对或是腹泻导致的。 5、剥离胃肠摘下脾脏:a、脾脏的大小b、周围有无梗死(有梗死的可能为潜伏慢性猪瘟)c、有无出血点。 表面有出血点 6、肝脏:大小,是否水肿(看肝脏边缘是否有锐性),有无出血点,有无白点(可能为沙

猪解剖图

Fetal Pig Dissection The fetal pig that you will dissect has been injected with a colored latex (rubber) compound. The arteries have been filled with red latex and the veins with blue. An incision was made on the side of the neck to enable the injections. The incision can be seen in the first photograph below. Several different pig dissections were used to obtain the photographs below. As a result, a structure shown in one photograph may look different than the same structure shown in another photograph. Click on any of the photographs to view enlargements. Links to high-resolution, unlabeled photographs are also provided for many of the photographs. Orientation The following words will be used to help identify the location of structures. Anterior refers to the head end. If a structure is anterior to another then it is closer to the head. Posterior refers to the tail end. Dorsal refers to the back side. The pig in the first photograph below is laying on its dorsal side. V entral is the belly side. It is opposite the dorsal side. The pig in the first photograph below has its ventral side up. External Structures Obtain a fetal pig and identify the structures listed in the first photograph. Use the photographs below to identify its sex. Use your pig and also a pig of the opposite sex to identify the structures in the photographs below. The word "urogenital" refers to an opening that serves both the urinary (excretory) and the reproductive systems. Photographs below: Photo 1 labeled Photo 1 high res, unlabeled 1. Female: injection site, nipples, umbilical cord 2. Female: genital papilla, Photo 2 labeled Photo 2 high res, unlabeled urogenital opening, anus 3. Male: scrotum Photo 3 labeled Photo 3 high res, unlabeled 4. Male: urogenital opening, penis, Photo 4 labeled Photo 4 high res, unlabeled anus

猪眼解剖

工具:碗盘,泡沫,直箭,弯剪,有齿镊2把,持针器,刀片,尺,钉,水 1、执笔式 2、观察猪眼的外观: (1)角膜 (2)巩膜 (3)球结膜 (4)眼外肌 (5)视神经 3、角膜的解剖: 4、固定眼球, (1)测量角膜的直径和横径 (2)介绍角巩膜缘位置 (3)用刀片轻轻刮开部分角膜上皮,示教角膜上皮组织 (4)用刀片从角巩缘切穿角膜进入前房,可以见到房水流出,示教低眼压 (5)用剪刀沿角膜周边部全层剪开角膜,示教角膜厚度,保留一个象限的角膜,剪掉其余的角膜。 (6)用镊子勾断悬韧带,娩出晶体,并正中剪开,体验弹性。 (7)十字形剪开角巩膜直到赤道部,观察前房角,睫状体。 (8)掀起四个角用针固定。观察视网膜,视乳头和玻璃体。 (9)注射器抽吸玻璃体,体验粘性。 (10)刮除部分色素,观察下方脉络膜。 (11)玻璃脉络膜,观察下方巩膜 解剖方法二:清楚眼球外组织,观察角膜,巩膜,眼外肌附着点,视神经。 将猪眼从眼球赤道部环形全层剪开(先用刀片,再用直剪),再次示教睫状体带、睫状突、锯齿缘,示教眼球壁三层结构视网膜、脉络膜以及巩膜。观察晶状体的位置。

1、观察猪眼的外观: a)角膜(前1/6) b)巩膜(后5/6) c)球结膜(结构疏松,可进行球结膜下注射) d)眼外肌(由于眶组织残留较多,较难分辨,可提问有几条眼外肌?提示眼外肌下巩 膜较薄,眼挫伤时眼外肌下巩膜容易破裂,且不易察觉,注意手术探查) e)视神经 2、角膜的解剖: a)测量角膜的直径和横径(猪眼角膜直径约15-16mm,提问:人的角膜正常的直径 是多少) b)用刀片轻轻刮开部分角膜上皮,示教角膜上皮组织(提问:角膜的组织结构可以分 为几层?角膜拥有丰富的神经末梢,上皮脱失时眼部刺激症状重,会出现畏光流泪,如果处理及时得当,上皮愈合时间快效果好,且不留瘢痕。内皮细胞功能?) c)简单介绍角巩膜缘位置,有角膜缘干细胞,该位置在内眼手术中的重要作用 d)用刀片从角巩缘切穿角膜进入前房,可以见到房水流出,示教低眼压(提问:流出 来的是什么东西?),简单介绍房水功能 e)用剪刀沿角膜周边部全层剪开角膜。示教角膜厚度及各层结构(中间薄周边厚)。 简单介绍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3、介绍中央前房、周边前房,前房角位置及功能(介绍房水循环途径。简单提问:前房角 病变可导致什么疾病) 4、介绍虹膜和瞳孔,后房。简单介绍瞳孔对光反射:提问瞳孔的大小由什么肌肉、神经控 制 5、晶体的解剖 a)从瞳孔区放射状剪开虹膜至周边部,暴露晶体赤道部及睫状体,示教两者的紧密关 系(显微镜下可见晶体悬韧带),简单介绍晶体功能 b)示教晶体的结构,剪开晶体的囊膜,暴露皮质,简单介绍白内障手术方式(囊内、 囊外、PHACO) c)娩出晶体,示教晶体的形状,赤道部,及前后面的弯曲度不同(用手触摸,感觉晶 体的质感) 6、示教玻璃体,玻璃体呈凝胶状,介绍玻璃体功能及其与视网膜的紧密关系,比较玻璃体 和晶体皮质的区别, 7、睫状体带的解剖:将晶体分离后,用手指顶压锯齿缘位置,示教睫状冠、睫状突(为睫 状冠在晶体赤道部侧的放射状突起,介绍房水生成部位为睫状突上皮细胞)、以及平坦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切口部位,对应角膜缘后3.5-4mm),锯齿缘; 8、视网膜的解剖:用手指顶压后极部,可以看到苍白的视网膜,示教视盘位置、视网膜中 央血管,学习分辨视网膜的动静脉(提问:动静脉在外观上怎么区别?正常视网膜动静脉的比例应该是多少),示教黄斑位置(特点无血管,多色素),介绍其功能(由于猪眼不够新鲜,多数黄斑看不清楚)。 9、将猪眼从眼球赤道部环形剪开,再次示教睫状体带、睫状突、锯齿缘,示教眼球壁三层 结构灰白色视网膜组织、黑色脉络膜组织以及白色巩膜组织,及其厚度。

猪体解剖

第一章应用猪体解剖 猪体解剖学是研究猪体各个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和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掌握猪体解剖学知识,对在猪体发生疾病时,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和用途。在猪体发生疾病时,通过对猪体有关的解剖脏器进行系统的形态、功能和生理活动变化的检查结果,为诊断疾病提供重要的依据;在对疾病的治疗时,也要求必须依靠有关的解剖知识,来达到治疗手段准确,有效的目的。因此,熟练地掌握猪体的解剖,是临床进行猪病诊断治疗必不可少的知识之一。 针对上述目的,在本章中着重介绍与临床关系密切,经常应用的猪体解剖知识。 第一节头、颈部解剖 猪的头颈部呈圆锥形,顶端为鼻唇,底为前肢与躯干联合处的横断面。猪的颈椎也为7枚,但颈部很短,致使下颌骨角非常靠近肩关节。头部的侧向运动极其有限。 猪的头部最明显的特征是鼻唇(或吻突),是能活动的圆盘状鼻端,前面平坦,容纳有两个鼻孔。眼小而深埋于眶内。耳宽大,附着于头后部两侧,有的品种下垂盖于面部(垂真型),有的品种象野猪一样竖直(竖耳型)。 一、耳及耳静脉 猪的耳廓厚而宽大,舟状窝内有数条皮肤褶。软骨性外耳道不显著,骨性外耳道长而窄。鼓室较小,听小骨短而宽,咽鼓管短、无咽囊。 在耳的外侧面(竖耳的凸面)能见到明显的皮下耳静脉。它们是猪静脉注射使用的部位,其中以耳外侧静脉最为常用。 耳外侧静脉沿耳的外侧边缘行至耳尖,并在这里与沿耳内侧边缘延伸至此的耳内侧静脉相吻合,压迫静脉的近耳基端,耳静脉可明显怒张,但须注意,耳静脉的位置可因猪的个体不同而稍有变化。 二、鼻腔及副鼻窦 猪的鼻腔狭窄而长,其后端到达相当眶窝之后。由于鼻腔与头外侧表面之间存在有较厚的颜面肌和脂肪,因此鼻腔狭窄。 鼻腔被两个鼻甲分做三个鼻道,上鼻道至鼻腔后部的筛骨鼻甲,中鼻道和下鼻道经鼻后孔至鼻咽。鼻腔后端的基底部(后部)位于鼻咽的背侧,背腹压扁,但比较宽阔。这里被许多小的筛骨占据。它们是嗅粘膜的基础,使嗅粘膜表面积扩大,因此猪的嗅觉非常灵敏。 上鼻甲为自鼻腔背外侧壁向腹侧突出的一厚骨板,内含一个小的鼻甲窦,该窦延伸至背侧的鼻骨内。下鼻甲较短而背腹向加宽,它包括上、下两个鼻甲卷,通过一个共同的骨板附着于鼻腔的外侧壁。为了能确切地判定畸型和萎缩性鼻炎造成的破坏,必须熟悉鼻甲的正常形态。萎缩性鼻炎是仔猪常见的消耗性疾病。 猪的副鼻窦包括上颌窦,额窦,泪窦、蝶窦和鼻甲窦。除额窦外,其他窦的作用都不重要。上颌窦位于眶腹侧的颧弓基部,并在颧弓内扩延一段距离。成年猪的额窦位于鼻骨后方整个头骨的背侧面内,伸展于额骨和顶骨的内、外两层骨板之间,以致使脑的最背侧部受两层骨板的保护。 三、口腔 猪的口腔象鼻腔那样也是狭窄而长。口角两侧向后延伸至相当远的部位,但不能象狗和猫一样把口腔开的很大,因此猪口腔后部的检查非常困难。 硬腭有许多突出的胯褶,在软腭的起始部,硬腭突然消失,相继以软腭扁桃体构成的两个分离的斑块,它们是重要的扁桃体组织,而在口咽部外侧壁内没有扁桃体,猪在这一点上不同于其他家畜。 舌位于口腔底部.舌尖与左右下颌骨联合组成的锐角相一致。新生仔猪的舌边缘有花边状的边缘乳头,到15—18日龄时边缘乳头消失。边缘乳头的作用有助于吸吮活动,当仔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