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管专业培养方案

信管专业培养方案
信管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非教师教育类)

本科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101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理论、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工作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2.具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具有信息组织、分析、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现代经济管理意识、知识与能力,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要求;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产业发展状况;获得创新和科研的初步能力;英语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要求。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一定的军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质健康和军事训练标准;养成终生锻炼身体的习惯。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

4.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拓宽知识面,丰富知识结构。

5.熟悉国家信息产业方面的政策、知识产权及信息产业工程安全条例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初步具有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研究、开发、生产或教学工作的能力。

8.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更新知识的能力,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较强的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并能进行较好的实践和应用;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三、学制、毕业学分、授予学位

学制:普通本科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学生一般应在四年内完成学业。学生修满学分可提前毕业,经申请批准可延长修业年限,最长不得超过六年。

毕业学分:167学分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四、主干学科、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学、经济学基础

相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工商管理

五、课程设置及时间安排

表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教育时间分配表

表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表

表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公共基础课程一览表

表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通识教育课程简表

表五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一览表

表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专业拓展课程一览表

表七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实践教育课程一览表

表一

表二

信管专业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102) 一、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和特色 本专业培养具备鲜明信息通信行业特色,融合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强调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企业管理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尤其是信息通信行业及IT软件企业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人才培养标准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及维护技术; 3、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5、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6、掌握本专业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7、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应达到学校相关规定的要求。 三、专业主干课程与核心课程 1、专业主干课程: 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生产与运作管理、组织战略与行为学、管理学原理、应用数理统计、运筹学、计算机系统与系统软件、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学、信息组织、信息存储与检索、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四、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四年,管理学学士。

五、毕业学分基本要求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表(带“★”的为核心课程)表一、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新兴专业。2004年全国开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院校数量为251所,到2013年共有上千所院校开设本专业。由此看出本专业的发展规模十分迅速,社会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大。然而目前信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却并不理想,特别是我们这样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缺乏深厚的基础,怎样才能把信息管理专业办出特色,使学生符合社会的需求,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将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实施等方面做分析,探索适应社会需求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专业定位的思考 1.现状及问题。广西财经学院是2004年才组建的一所本科院校,从2006年开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本科招生。根据教育部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培养目标,我们对本专业的定位是为现代企业、各机构部门培养应用型的信息管理人才,即培养管理理论、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管理者从我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几年的专业建设实践来看,在课程的设置上基本是管理类与计算机类课程并重,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知识面较广、兼顾管理理论与信息技术的特点。但问题也很突出,就是往往对管理理论理解不深,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也比较欠缺。这样的状况使本专业毕业生处于极其尴尬的境地,特别

是很少有企业组织在招聘人才时直接明确专业需求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使信息管理的毕业生只能去竞争管理类或者是计算机技术类的岗位,而他们被需要管理人才的单位认为管理理论及素质不如管理类专业,需要计算机技术人才的单位认为他们的技术能力不及计算机专业。形成尴尬局面的原因包括多方面,比如目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中小企业占比重大,对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还没有提到日程中。从专业本身的定位分析存在以下问题: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1998年由原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林业信息系统等5个专业统一归并而成的,是一个新兴专业。在专业中有来自原来五个不同专业的定位信息,其中包括经济学、计算机科学技术、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导致专业定位不明确。②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安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有类似之处,导致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和人才定位不突出,可以被相似专业替代。③各类院校都利用自身的优势办信息管理专业,使本专业的定位各不相同,造成社会企业对本专业认知有误,耽误学生就业竞争。比如工科院校以培养信息系统开发人才为定位,侧重计算机技术的培养;管理类院校以培养管理人才为主,侧重管理理论;还有些院校是以信息资源管理为培养方向;有些院校只培养专门的行业信息处理人才,比如医疗信息处理,电子金融信息等。 2.科学定位,突出特色。广西财经学院是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缺乏相关的计算机技术类专业和管理类专业的办学经验,与早在1978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管理学基础、必要的经济学知识和较强的中英文沟通能力,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组织与信息管理基础理论、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富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人才和具备专业技能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国家各级管理机构等部门的信息组织与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评价及监理等工作。 二、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成熟的心理素质;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有强烈的责任心、上进心、良好的自律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 本专业注重提升学生信息技能与信息素养,要求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能够解决信息的获取、加工、检索、控制、开发和利用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和管理应用系统开发技能,并拥有一定的信息资源规划、开发、利用和信息系统项目分析与设计的实践能力。 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方面的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四、专业特色与业务能力 专业特色: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横跨管理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具有多学科交叉综合性质。本专业以强化专业基础知识,突出信息系统开发和管理能力为教学

特色。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具备一定的管理软件开发、计算机建网技术、硬件和软件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技能;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包括外语基础(国际信息交流) 和中文组织表达能力; 具有一定的管理系统建模和计算机仿真技术能力; 具有主动学习、拓展知识的能力,能及时跟踪本专业领域发展动态。 五、主干课程设置 信息管理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存储与检索、企业资源计划、信息组织、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分析与预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等课程。 六、课程体系及构成 (一) 课程模块介绍 第一模块课程:公共基础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修高等数学必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线性代数必修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必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必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修大学英语必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修C语言程序设计必修 军事理论必修工程图学与计算机绘图必修 军事训练必修计算机文化基础必修 体育必修大学物理必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就业指导必修 大学生职业发展必修专业教育必修 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必修 第二模块课程:学科基础课 运筹学必修预测与决策必修 应用统计必修ERP实验必修 计算机网络限选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必修 数据结构限选宏观经济学必修

武汉大学信管本科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120102 专业名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信息管理学基础、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掌握系统思想以及信息系统设计与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创新型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专业特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信息的构成分布与特征,信息系统设计与管理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解决信息获取、组织、检索、分析、评价和利用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为科学研究和管理决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与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管理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4年 学分要求:150学分通识(26必+34通识教育)+专业(38必+ 24选+实践必修24)+4任意选修 五、学位授予 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双语课程、特色课程 专业主干(核心)课程:c语言、信息管理学基础、数据结构、运筹学、信息经济学、数据库系统原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分析、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计量学、信息服务与用户、Java语言程序设计、市场营销、专业英语、知识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组织行为学。 双语课程:信息检索、经济学原理 特色课程: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导论、信息资源获取与利用、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七、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 本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劳动(0学分)、信息资源获取与利用(108学时,3学分)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108学时,3学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108学时,3学分)、信息管理课程实践(108学时,3学分)、毕业实习(144学时,4学分)、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288学时,8学分) 八、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本专业学生需修满规定的学分,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并通过答辩,达到武汉大学学位授予的有关规定,准予毕业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基本知识,具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及开发的能力;能够在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 二、基本业务规格 1.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和健康体魄; 2.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能根据企业和社会的需求,进行以物流行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施技术; 3.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独立的工作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具有计划、管理、实现信息化方案的能力。 6 具有较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达到CET-4水平; 7. 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达到浙江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三级水平。 三、基准学制四年 四、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六、专业主干课程 管理信息系统、C#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网络数据库、电子商务、https://www.360docs.net/doc/612348557.html,。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60学分,其中,普通教育课程32学分,基础教学课程42学分,专业教学课程42学分,公共选修课程10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4学分,素质拓展环节10学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安排表

有关说明:1.周学时一般不高于23学时;最后一学期一般不安排理论教学课程。2.专业主干课程以★号表示。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增加每周2课时的实践教学环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增加每周1课时的实践教学环节。

信息管理系统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规划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专业建设规划 (2011~2015)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研室 2011年11月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快速发展,信息市场的不断完善,各行各业对信息分析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高素质的既懂得信息技术,又会管理、经济的信息化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以及国家、地方区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尤其对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 本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根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学科专业特征与性质、《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以及近几年来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并借鉴其它院校的成功经验,同时针对我们高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业务规格等方方面面情况,进行学科建设的研究规划与探索,提出并规划构建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体系。 第一部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我国于1978年率先由中国人民大学建立了对应的专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其后,差不多所有的财经院校以及具有经济管理优势的综合大学陆续建立起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与此相应的,我国的大部分具有计算机及通讯技术优势的工科院校从80年代初开始陆续办起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根据国家教育部1998年7月6日公布调整后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把原来的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林业信息管理等专业合并为管理学学科门类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一级学科)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专业代号为110102二级学科),使之在培养目标、内容和方向上均得到了进一步的凝练和提升,这对专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给专业的建设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由于社会、经济信息化进程的加速,该专业得到了快速的催生和发展。正式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我国大学中的设立才是近十年的事,而近几年来,该专业却是我国大学本科乃至专科专业发展和普及最快的专业之一。它表明了一个重要事实:信息化在我国的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正在扮演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既掌握信息技术,同时又拥有管理知识,能够运用信息技术于管理实践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正日益高涨。据统计,目前在全国设立这个学科的高等学校已经达到501所,且已有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多种层次。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已是一个客观事实,这表明社会对这方面人才是迫切需要的。可以预见,随着全球信息化建设热潮和知识经济的到来,这种需要还会不断增长,其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开办的历史较短,各高校教师所拥有知识结构的不同以及对该专业理解的不同,使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问题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而现行绝大部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人才培养都是由综合性大学或重点大学制定的,在全国的专业教学研讨会上也是这些高校的资深学者根据本校的情况而提出专业指导意见,而处于不同办学层次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也各不相同;再者在现行的招生制度下,不同招生批次的院校生源质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作为三表本科高校的专业,由于办学经验的不足,往往会照搬其它研究型高校人才培养计划,这就导致人才培养定位不准,培养计划难以消化等很多弊端,从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针对这一现实情况,作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大学,本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制定必须确立以下几个原则: 1、人才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 2、本高校在本区域众多高校中的办学定位; 3、本高校的招生批次及生源素质。 目前哈尔滨大部分本科高校都开设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在这些高校中,既有国家985重点建设的研究型高校,也有面向哈尔滨地方经济的应用型高校。在哈尔滨众多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中,不同的高校分别有着不同行业背景的办学特色,而信息技术对不同行业的渗透促使这些行业发生一系列质的变化,对组织的变革产生深远的影响,促使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10102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经济、法律、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了解海洋、热爱事业,能在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工作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实干创新、吃苦耐劳、精于实践,勇于创业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2、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技能;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的基本能力;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和开发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3、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心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4、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文学、艺术欣赏水平。 三、学制: 基本学制4年,学习期限3-8年。 四、主干学科: 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五、主要课程: 管理学原理、会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经济学、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工程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操作系统、C/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等。 六、教学计划安排: 1、各学年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见附表一) 2、课程设置和安排:(见附表二) 3、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见附表三) 七、创新实践学分要求: 创新实践最低要求学分为8学分,其中社会实践3学分。创新实践学分由科研学分、技能学分和实践学分三部分构成,学生可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科技文化活动、学科竞赛、发表学术论文、研制出实用产品或取得专利等方式获得。

信管专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职 业 生 涯 规 划 班级:*** 姓名:*** 学号:***

自我职业生涯规划 步入大四就面临着毕业和就业,此时猛然发现自己在大学里收获甚微,大学生的职业规划问题主要为两方面:一是对于专业、兴趣和职业的困惑;第二是社会参与和适应问题。大学生在择业与就业的时候,都会存在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行业和社会的现象,因而造成难择业,难就业的现象。 大学生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前,大学生应明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来想做什么、我能干什么、环境能支持我干什么”等问题。 二、确立目标,规划未来。在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的前提下,大学生应从自身实际和社会需要出发,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明确达到职业目标需要具备的素质和实现目标的优劣势。 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大学生不仅要具有相当数量的知识,还必须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四、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面是用人单位选择的依据。用人单位不仅考核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考核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等。 五、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和职业训练,增强适应工作的能力。职业训练包括职业技能的培训,对自我职业适应性考核,职业意向的科学测定等。 六、加强自我修养与锻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我们首先应该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目标,并且把目标进行分解,然后设计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图,并且付诸行动,经过不断努力和调整,直到最后实现我们的职业发展目标。 一、自我分析 根据朗途职业规划测评结果同时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可以看出我的性格类型、动力类型、长处短板等,下面是我将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个人特质、职业价值观、胜任能力即优势劣势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分析。 1、职业兴趣——喜欢干什么

信管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信管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发表时间:2010-01-21T13:59:12.717Z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9月下供稿作者:陈海燕[导读] 经过 20年的发展,目前我国信管专业已建有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硕士、本科等多种办学层次陈海燕(张烨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绍兴312000) [摘要]本文由信管专业的发展史为讫点,引出目前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现状,并以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信管专业为例,进而提出解决之对策,为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关键词]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信管专业全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涉及信息学、计算机科学和管理科学领域,属于交叉综合型学科,是隶属于管理学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由原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科技信息管理专业等发展合并而来。信管专业的学生要求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和比较优势,在社会实践中要“与学管理的比计算机,与学计算机的比管理”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的发展,信管专业的就业渠道日渐丰富起来,通常的就业方向应该是各类政府、企业、经济实体、金融机构、 I T及有关管理部门。因此,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满足社会上述大类人才的培养需求,信管专业建立以管理领域应用信息技术为目标的属于管理学门类的信管专业人才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信管专业的发展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的前身可以追溯到 20世纪 60年代,目前在发达国家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有此专业。我国是 1978年率先由人民大学开办了对应的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其后其他高校陆续开设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 1998年教育部将相关的5个背景专业整合而成的一个新专业。 经过 20年的发展,目前我国信管专业已建有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硕士、本科等多种办学层次。教育部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尽管有具体规定,但也准许各高校根据自身办学资源和办学定位的不同情况确定自己的培养目标。 我院作为浙江省独立学院之一,对自身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办学十年来,该专业在我院一直侧重于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本研究将以为本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为研究原型,探讨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起到抛砖引玉作用,共同办好该专业。 二、我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院于2000 年开始招收信管专业第一届本科生,但学生的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学生毕业后真正能够专业对口、学以致用的人数不到10% 。办学十年来期间也数度停招该专业。虽然我院在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基础上,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对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但到目前为止仍有一些问题存在,这主要表现在: (1)重专业、轻人文。专业课占的比重过大,人文素质课占的比重太小,存在明显的重专业教育,轻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 (2)重理论轻实践。纯理论的课程占的比重过大,实践课程占的比重太小。开设的实践课程与企事业单位中实际运用相差甚远,课程周期短,课时量明显不足;加之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导致实践课程开设成效不大。 (3)重管理轻计算机应用。由于信管专业是一个交叉学科,集系统科学、管理科学、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具有单个学科所不具有的优势,但也有可能形成“拼盘”的可能性。一般高校都把信管专业划入管理学院(系),以致经济学和管理学课程开设比重过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课程占的比重相对少,使得管理类的课程几乎都开设了,以至于不少学生误认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是纯管理学科类专业。 (4)重必修轻选修。必修课程比重过大,选修课程比重过小,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选择课程,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由于所修的两类课程重复率较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出现部分选修课的缺课率较高。 三、信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之策略 高校对信管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着眼于社会的需要,以满足社会、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需求。因此,各高校应重新审视信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正确定位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定位 信管专业处于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等学科的边缘,它综合应用了这些学科的思想方法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要准备处理好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面向社会需求,结合区域特点,培养出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综合运用能力,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2)课程设置定位 本专业教学内容的设置首先应考虑分析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理顺脉络,科学地制定教学大纲,保证教学的系统性,避免内容的交叉重复与遗漏。 其次是要与时俱进,借鉴国外教学经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性强的内容。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旧教学模式,加强实践、实习环节。高校可根据学校情况给学生提供计算机软硬件、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分析设计及电子商务等试验环境,使学生在实验的环节中验证、理解、消化理论课程中所学习的知识。 另外可通过建立虚拟企业实验室,充实社会实践环节。我院地处“纺织之都”——绍兴,有柯桥轻纺城这个巨大的人才需求市场。因次,下设的经济管理系根据这一区域优势,建立了相关实验室,让学生进入虚拟企业实验室,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企业经营仿真训练,使学生了解企业真实的管理过程。在感悟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的同时,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找自身知识体系构建的不完善之处,以便及时弥补。 (3)教学教师定位 由于信管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需要教师要同时具备胜任理论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的素质。全面掌握企业实践案例,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最显著的特征是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高效率地指导好学生。可通过校企联合方式,教师努力接触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才能教学与研究并重,同时重视或强化实践能力,使其自身具有更强的实践应用素质,以此来带动学生的相应素质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延寿.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情报杂志,处2006(8).

专业培养方案论证情况——计科、信管

专业培养方案论证情况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 时间:2018-10-17 13:30-14:40 地点:电院会议室 汇报人:王莉丽 校外专家:潘立武博士副教授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张开放北京百知教育项目支持部副总监 专家点评: 潘: 1、培养方案纸质版没有统一格式 2、“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矩阵”中课程比“教学计划”内课程少,不全。而且部分课程名称不一致。 3、特色的三个方向,哪些课程体现物联网发展培养体现不充分。 4、课程前后顺序,建议《线性代数》放第二学期,《C语言》放第一学期,可结合西亚斯情况再考虑. 5、培养目标没有体现工程认证方面的目标. 6、文字稿中“高等数学”是基础课不是主干课。 7、培养方案体现“新”的不多,云计算算一个,可以考虑“深度学习”。 张: 7、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学完之后没有后续课程,没用。 8、第七学期人工智能之后,如果有余力可以开Python.或者结合成

《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 内部再商讨:第七学期校企合作学分置换、定向培养等形式; 实验当量怎样计算,要写多少代码,留好哪些资料:论证结果:修改后通过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 时间:2018-10-17 14:50-15:39 地点:电院会议室 汇报人:尚怡君 校外专家:潘立武博士副教授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张开放北京百知教育项目支持部副总监 专家点评: 潘: 1、拿的是管理学学士,在电院培养偏向信息系统了,可以拿到商学院看看管理学培养方面是否合适。 2、“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矩阵”中课程比“教学计划”内课程少,不全。而且部分课程名称不一致。 3、课程体系中缺《电子商务》 4、实践教学中《综合布线》偏网络工程,不建议要。 5、《大数据与云计算》、《大数据与数据挖掘》理论偏多,可考虑合并为《大数据应用技术》偏向实践一些,可与企业结合。 6、《计算机组成原理》没必要开 7、“课程设置对知识要求支撑关系”中知识要求过于细化。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 专业代码:590106 一、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 以计算机类人才市场的需求为依据,全面加强学生的实践经验,与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江门分公司合作,培养有职业素养、企业管理基础、金蝶实施方法、销售策略与方法、计算机及数据库基础、K/3基础、企业管理实务、K/3高级供应链制造管理专业等相关课程。同时学习国内外著名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及信息化经验。 二、学制 学制为3年,最长5年。 三、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协作精神和职业道德;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承担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系统开发、维护、管理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承担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系统开发、维护、管理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正确理解企业文化、顾问行为规范,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领悟实施要点,能够熟练使用ERP标准实施方法、工具等,从事项目实施工作(包括项目计划编制、项目调研、蓝图设计、产品培训等); 精通一种ERP软件功能,并熟悉其他相关功能模块; 能够作为项目组的成员独立完成相应工作,能够根据项目的个性化需求灵活运用方法和工具,提出解决方案并具体实现。 就业岗位: 高职高专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层次定位应该以初级信息管理人才为主,兼顾中级信息管理人才培养。 1.政府机关、中小企业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岗位

2.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与信息化有关的各类技术服务及管理岗位3.中小企业数据库系统开发维护工作岗位。 4.ERP应用与维护工程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Data Warehouse and Data Mining 二、课程编号:2440 三、学分学时:2学分/ 32学时 四、使用教材: Han J等箸.范明,孟小明等译.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第二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五、课程属性:专业内选修课/ 选修课 六、教学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 七、开课单位: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 八、先修课程:数据库原理 九、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内选修课程,主要讲授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了解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数据仓库的建模方法和数据挖掘中常用技术和方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参考书,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十、课程要求: 本课程为专业研讨课程。因此本课程采用课程讲授、课堂讨论、课程实验与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实行互动式教学,并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一些新的应用方向展开研讨。为了解决有限的授课时间与丰富内容之间的矛盾,教学内容应该进行合理剪裁,突出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对于其它内容则可以让同学们在课外经过自学掌握。 十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 第一章绪论(4学时) 知识要点: 1)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产生的背景 2)什么是数据挖掘

3)数据挖掘过程 4)数据挖掘的对象 5)数据挖掘的功能 6)模式的有趣性 7)数据挖掘系统的分类 ?重点难点:数据挖掘的功能 ?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 2)开展课堂讨论,例如数据仓库与传统数据库系统的对比等。 第二章数据仓库原理(4学时) ?知识要点: 1)数据仓库概述 2)多维数据模型 3)数据仓库的系统结构 4)数据仓库的数据组织 ?重点难点:多维数据模型 ?教学方法:本章内容面广,采用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引出问题,鼓励学生阅读文献并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第三章 OLAP的基本原理及SQL SERVER2000 ANALYSIS SERVICE的使用(4学时) ?知识要点: 1)OLAP的基本概念 2)ROLAP 与MOLAP 3)OLAP的设计准则 4)SQL SERVER2000 中OLAP服务器的使用 ?重点难点:OLAP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与自学相结合,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 ?开展课程讨论,例如针对OLTP与OLAP、ROLAP与MOLAP进行讨论。 ?通过上机实践掌握SQL SERVER2000 ANALYSIS SERVICE的使用,并加深对多维模型的理解及OLAP操作的理解。

信管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非教师教育类) 本科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101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理论、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工作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2.具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具有信息组织、分析、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现代经济管理意识、知识与能力,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要求;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产业发展状况;获得创新和科研的初步能力;英语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要求。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一定的军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质健康和军事训练标准;养成终生锻炼身体的习惯。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 4.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拓宽知识面,丰富知识结构。 5.熟悉国家信息产业方面的政策、知识产权及信息产业工程安全条例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初步具有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研究、开发、生产或教学工作的能力。 8.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更新知识的能力,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较强的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并能进行较好的实践和应用;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1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知识与能力, 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管理信息化相关工作,尤其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规划与实施、商务智能系统的开发与实施,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的管理维护,以及在IT企业从事信息系统开发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与特色 (1)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与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大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科学思维、系统分析及技术工具的基本训练,培养获取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及创新能力等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良好的数理基础,掌握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信息技术理论基 础和专业知识; 2.掌握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等方面的方法、技术与工具; 3.具有一定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技能; 4.熟悉经济管理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方面的知识; 5. 较好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查阅外文文献,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 一定的听、说、写的基础; 6.了解本专业的理论与应用前沿以及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7.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人才培养特色 本专业的特色定位在培养管理加技术的复合型IT人才。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环节、校企合作等培养学生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尤其是ERP项目的实施、商务智能系统开发方面的能力。 1.对经济管理类课程进行了优化,培养学生扎实的管理学背景,并增加了管理类课程 相关的上机实验,不仅学习管理学理论,而且掌握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方法与手段; 2.加强了数学类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方法对企业业务及管理活动进行优化 控制以及辅助企业科学决策的能力; 3.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在商务智能系统开发及ERP项目实施方面的实践能力。 三、学位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管理学、运筹学、数据结构、计算机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开发工具。

南昌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才兼备、基础宽厚,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备良好的数理基础、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知识、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与系统实施、维护和管理以及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方法与技术,具有一定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级复合、创新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 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与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 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基础与能力: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系统工程等现代管理理论和知识;具备较强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实施方法,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训练。系统地掌握从事信息管理与数据分析、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信息系统的分析与实施以及信息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各种基本方法与技能;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景和发展动态,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文献。 三、标准学制、毕业最低学分、学位 标准学制:4年 毕业最低学分:164学分 学位:管理学学士 第二课堂:2学分 四、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由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组成。第一课堂包括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个性课程。第二课堂由学校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负责,主要包括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职业生存能力培养、身心健康素质提升四大类。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经济学、网站设计与开发、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会计学、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信息组织、信息统计学、计算机网络、JAVA语言程序设计、信息存储与检索、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和网络与信息安全等。 五、各类课程学分比例 六、各类课程设置、学分分配及教学计划进程表 (一)通识课程 1、I类通识课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doc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经济与管理理论基础,突出运用信息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能力,具有从 事管理创新研究素质,胜任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和组织运营实际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1.系统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2.精通各类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 用,具备对组织运营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业务知识;3.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前沿及发展动态;4.具有组织实施信息系统和科学管理的能力;5.外语达到4级以上,能够阅读文献和日常交流。 三、专业特色:本专业强调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厚学科背景,强化信息技术、数理分析技术和工程 方法,关注应用技能的培养,重视管理创新能力的训练。 四、修业年限:一般为4年,至多延至6年。 五、学位授予:管理学学士。 六、毕业合格标准: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通 过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至少修满200学分。

七、课程结构: 普通教育课(共70学分)专业主干课(16学分) 选修课 (30学分) 实践实验课 (23学分)专业基础课(22学分) 全院必修课(39学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形势与政策Ⅰ-Ⅱ 大学英语BⅠ-Ⅳ 体育Ⅰ-Ⅳ 大学计算机基础 数据库及程序设计基础高等数学BⅠ-Ⅱ 线性代数B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军事理论 普通教育公选课

商学导论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 组织行为学会计学微观经济学经济法宏观经济学运筹学经济统计学 计量经济学金融学管理信息系统 C++程序设计财务管理 数据结构营销管理运营管理 数据库系统及应用 计算机网络 信息系统分析设计 电子商务技术 项目计划与控制 ERP原理与应用 数据仓库数据挖掘 经济分析与建模多元统计分析SPSS统计分析与应用管理沟通 时间序列分析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经济学与博弈论战略管理

2019级培养方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系统工程方法,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知识和应用能力,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既有较宽厚的基础理论、较宽广的专业口径,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和科研单位从事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自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接受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和维护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4、掌握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5、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6、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7、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8、了解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法律、法规; 9、具有有效地口头和写作交流的能力; 10、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11、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12、具有基本的体育、卫生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