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亭江中心小学环境友好型学校创建工作总结》

《福州市亭江中心小学环境友好型学校创建工作总结》
《福州市亭江中心小学环境友好型学校创建工作总结》

《福州市亭江中心小学环境友好型学校创

建工作总结》

亭江中心小学现有教学班13个,在校学生553名,教职工45名。近几年,自xx年被确认为福州市绿色学校以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福州市环境友好学校为契机,遵照“绿色理念、绿色环境、绿色行为”的绿色办学理念,绿化美化校园,优化育人环境,加快和谐校园建设步伐。

制定了《福州市亭江中心小学创建环境友好型学校工作规划》,认真抓好创建“环境友好学校”各项任务的落实。由于领导有力,规划科学,措施得当,经费到位,活动落实,我校的创建工作成绩显著。

一、重视环境教育工作,形成环保氛围

1、领导重视,确保学校环境教育持续发展。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环境友好学校的创建工作,学校的环境教育逐步向上发展,到目前已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学校环保工作运行机制。尤其是今年,学校把“创建环境友好学校”作为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把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创建生态学校,增强师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师生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整个学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办学宗旨。学校成立了“创建福州市环境友好型学校”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领导小组制定了详尽的工作计划,学校工作计划及各处室组、年级组的工作计划都将创建环境友好学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工作计划中,对从校长“第一责任人”到教师、学生、职工等诸群体进行责任分工,以期促进环境教育合力和环境教

育整体效应场的形成。

第一,各部门切实担负起了学校环境教育的领导与管理责任。加强了机构和管理队伍的配备,在有关政策上(如活动经费、人员培训、交流等方面)加大对环境教育及创建工作的倾斜度。

1福州市亭江中心小学第二,校长切实担负起了学校环境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环境教育工作者切实担负起了学生环境教育“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四,全体教职员工,学校各部门都切实担负起了形成环境教育合力的责任,促进环境教育的整体效应。

2、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完善学校环境教育管理体系

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每学期开学之初的校行政会,学校领导均要研究学校环境教育发展工作,学校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的主渠道中渗透环境教育,让全校每个学生认识到环保工作的必要性,并对各相关教师进行了环境教育课程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学校进行环境教育的师资力量和师资水平。各教研组都重视在教学主渠道中渗透环境教育,并开设渗透环保教育的公开课进行全校交流,各年级各备课组均制定了环境教育渗透计划及共享资料;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将环保兴趣小组活动纳入研究性学习课课程中,并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指导环保兴趣小组进行活动,并进行了全校性的环保知识测试等活动,环境教育己纳入学校教学管理的主渠道。

二、加大环境建设投入,形成绿色校园

学校绿树成荫,现有百年古榕树5株,其它大树40多株,目前学校处于校安工程建设阶段,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就把“融花园、学园、乐园于一园,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为一体”的原则进行重点考虑,注重对古榕树的保护。在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教育方面,学校确定了“三优先”原则:经费优先投入,活动优先安排,设备优先保证。利用宣传栏等开放空间,学校在校园文化设计理念中创设各种环境教育内容,从知识性内容、提醒语、环保宣传到学生成果和活动展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环境教育的熏陶,提高了学生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识,让每个学生成为环保工作的小卫士。

校园一年四季绿意浓浓。对每一个的绿化区都设立了班级养护、卫生包干区。每天两次,负责校园卫生的值周班学生都会捡拾干净草地上的杂物、拔除其间的杂草。

目前我校的校园环境状况保持良好,道路整洁、用水卫生、空气清

2新、光线明亮。食堂方便学生随时喝上卫生洁净的开水。厕所均有专人清洁,空气流通,干净而无臭味。所有的生活垃圾,每天都按时处理、清运。实验室装有良好的排风系统,保证及时地排除实验产生的有害气体。学校排水道经常清理,以保证污水及雨水的顺畅排出。学校地面部分硬化,以确保无扬尘现象。通过在各班中设立节电员等措施,使全校的节水、节电工作卓有成效。校园内无卫生死角,无放养家禽,无乱堆放杂物的现象。

三、加强环境教育管理,深入开展创建活动。

1、统一认识,树立环保理念。

通过全校动员大会、培训活动、环保知识讲座、班会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环境教育教研活动等形式,进一步宣传、学习、讨论,提高对创建绿色学校重要性和急迫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在新的形势下,创建绿色学校,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加快学校发展,加强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整体水平、教育质量的重大举措。绿色学校是持续发展的学校,绿色学校的内涵是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将创建绿色学校作为近期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目标,深入人心。

2、构建环境教育体系,加强学科渗透。

多年来,我校在环境教育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做到环境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初步形成了环境教育体系。具体说做到了三个渗透,二个结合。

“三个渗透”: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我校有环境教育课,同时语文、数学、思品、英语等主要学科始终将课本内有关环保进行有机整合,寻找教材中的结合点。如:语文学科找到结合点30多处,语文教师结合教材很自然地将环境内容渗透到各个知识点上。学校每学期安排相关学科进行环境教育公开课、示范课,提高环境渗透效果已成为学校一项重要工作。教务处不定期检查,要求做到有教案、有考查。

(2)在第二课堂中渗透环境教育。环境教育不仅在课内有机渗

透,而且发挥课外活动这个主阵地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外学到课内学不到的

3一些实践本领与基本技能知识。我们在校内开辟了“绿色花圃”,强调共同参与,从自身作起,从小事做起并多次组织了环保社会实践活动。

(3)在教育科研中渗透环境教育。为了深化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教育水平,我们积极发动师生平时多观察、多总结、撰写环保论文。

两个结合:

(1)环境教育与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

通过环境教育开展系列活动,使学生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将自己的一言一行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自觉遵守“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保护校园环境的整洁。通过环境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环境意识得到了提高,具有维护清洁环境的自觉意识。全体学生在校内外不吸烟、不乱丢杂物、不乱倒垃圾、不乱吐痰、不乱画书桌、墙壁,不高声喧哗、不破坏绿化,自觉节约、回收资源;能够树立正确、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不用或少用对环境污染严重的、耗能高的商品。全校师生都具有较强的环保参与意识,能够积极参加、响应各种环保行为,对社区、家庭改善环境质量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从而为改善一定范围内的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2)环境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我校在环境教育实践中依靠社会力量,建立环境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基地建设,使我校环境教育更好地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做到学有基地,看有地方,做有场

所,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技能,保证我校环境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

3、抓住重大环境教育契机,深入开展环境教育宣传活动,使学生树立较强的环境观念和意识。

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使广大学生接受环境教育,从而达到“意识、知识、态度、技能、参与”的培养目标。所以我校始终把广大学生作为宣传教育的主要对象。此外,学校在“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环境日”、“世界水日”、校“科技节”等活动日时期,组织有一定规模的宣传活动。学校教导处、少先队、各班级以重大环境日为契机,刊出了多期“创建友好学校”黑板报、宣传专栏及倡议书,介绍环境知识,提倡环境道德;此外,各班级以环境保护为主题,采用多种形式,表达同学们对生存环境

4的关注和保护环境的愿望。在每年的重大环境日,少先队组织学生进行了“环保杯”征文比赛、环境保护漫画作品征集、班级环境小报征集等活动;举办了多次创绿专栏、爱绿护绿及各项主题活动,印发了环保知识宣传小报、环保调查以及环保意识分值测验,意在检验一下,这几年环境教育活动是否有效。我们可喜地看到调查的结果是让人满意的,同学们环境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4、重视环境教育的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

学校环境教育协调小组每年根据实际制定环境教育工作计划,重视档案工作的建设,环境保护方面的档案材料包括文书、图片、照片、教案等,所有的这些档案材料都是在实践活动中分类、整理、归档的,

为学校的工作提供了真实有力的依据。如在环境培训方面:教务处积极组织教师进行环境教育方面的培训。通过学习,全体教职工更加深刻地领会到创建环境友好学校的重大意义,相关的工作迅速开展起来。

四、拓宽环境教育渠道,组织多种形式社会活动,积极参与环保实践,培育绿色意识。

学校的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普及环境知识,提高环境意识,参与环保实践,学会环保动手技能。我们还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实践,由于领导重视、组织精心、注重实效、学生参与面广、活动内容丰富、社会反响强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环保知识竞赛活动。学校举办环保知识竞赛,把科学教学与环境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全校师生都受到了深刻的环境教育。

2、呼唤绿色主题教育活动。为了让学生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我校多次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呼唤绿色”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学校分年级组织了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班会,让全体师生受到了良好的环保教育;语文教研组组织了保护环境课题征文活动。

3、走向社会开展实地调查。根据环境教育的特点,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是搞好环境教育的关键。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外出进行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大自然、走近大自然,并深刻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积极参与社区环境建设。我们认为,环境教育当务之急是使

5生具有“绿色头脑”,故我们主要通过对学生创设环境情境教育,制定系列环境行为准则、创造良好舆论氛围,组织学生自觉参与有计划的环境实践活动得以实现环境意识和道德水平的提高。我们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少先队经常组织环保志愿者进社区进行环保宣传和社区环保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五、自评要点。

1、学校加强对省级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的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中层干部和学科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为成员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在学校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规划和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学期工作计划中对环境教育都有明确的表述或具体的工作安排,学校以创建人文校园、绿色生态校园、和谐校园等作为校园建设及学校其他工作的目标指向。学校制定和实施了环境教育的检查、督导制度,学年初有计划,学年末有总结。学校有计划地组织语文、数学、思品、英语等学科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就环境教育专题教育活动的开展进行学习研讨和教学研究。学校有包括环境教育在内的专题教育宣传橱窗,定期轮换宣传内容,德育口每学年配合地球日、植树节等活动至少安排各班举办两期环境教育专题黑板报。学校在宽敞、醒目的位置设置了激励师生努力工作、勤奋学习、珍惜时间等内涵的警示语,配合环境教育活动,阶段性地张贴或悬挂主题标语,学校干道旁、大楼上均布置有校训、办学理念、学校承诺等固定用语。学校在环境日、地球日、植树节等环境节日以倡议

书、国旗下的讲话、手抄小报、环保征文等形式开展了全校性的主题宣传活动。学校环境教育的资料较为齐全。

2、大力加强课内教育

学校对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有明确的规定,我们不仅在开设了环境教育课,而且注重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语文、数学、思品、英语等学科做到了学年有1—2次环境教育研究课。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贴切、自然,教育效果好,普遍受到学生喜欢。每学年各班至少有环境教育主题班会。

3、形式多样地开展课外环境教育活动

6学校多年来坚持实施“学生全员管理校园”办法,校园内辟有红领巾绿化区等,全校师生参与了校园的净化、美化和绿化活动。学生通过环保手抄小报、环境征文、环保黑板报等形式参与环境教育活动的普及率98%以上。学校环境教育层次丰富,形式多样,学校组织师生参加师市、区的环境教育活动,组织全校性环保活动,有学科环境教育的渗透,有环保主题班会等,均有活动方案,活动效果良好。

六、收获、体会、设想。

(1)收获。“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几年来,我校在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中花了大气力,下了大功夫,相应地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学生和各种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硕果累累。

(2)体会。我校创建“环境友好型学校”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相比,与青少年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渴求

相比,与素质教育的形势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今后我们决心作更深入、艰苦的探索,把我校环境教育推上一个新台阶。

(3)设想。创建“环境友好学校”,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我们将上下一致,同心协力,进一步全面理解“绿色学校”的实质与内涵,提高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扎实有效地开展环保活动,不断加强、巩固环保成果,力争使我们的环境教育更上一层楼。对于下一阶段的工作,我们力图按照“纵向深化,横向拓展”的原则将绿色教育推向一个新阶段。“纵向深化”是指学校在取得的有关经验的基础上,将以学校的具体实际为着眼点,立足于未来,扎扎实实做到以校为本,大力开展校本研究、校本培洲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横向拓展”是利用一些途径与方法,继续对周边学校及社区发挥辐射作用,让更多的人、组织纳入绿色教育的阵营,让更多的孩子从绿色教育中受益。

福州市亭江中心小学xx年9月28日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