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

人口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
人口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

人口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

2011-08-01 14:19:19

赵白鸽

摘要: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气候变化问题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本文分析了人口方案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认为气候变化不是简单的环境或技术问题,而是重要的发展问题,应该将人口、健康等重要因素纳入框架,以综合的手段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并将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最高目标。文章提出了借鉴中国人口方案的经验形成中国特色统筹解决气候问题的框架。

关键词:气候变化,人口方案,计划生育,综合治理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15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和192个缔约国的相关部长、议员、专家、非政府组织代表、媒体以及国际机构代表约3.4万人出席子大会。与会代表广泛地讨论了气候变化问题和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关于人口发展和气候变化的关系成为热议的话题之一。有关国际机构、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呼吁高度关注人口这个基础性因素在气候变化中的重要影响,妥善处理好人口发展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中国人口方案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得到与会代表高度评价,其经验将对进一步的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1 人口过快增长及动态变化与气候环境有密切关系

联合国人口基金2009年11月份发表的年度《世界人口状况报告》指出:“通过人口增长对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影响的计算,已经得出了非常一致的结论,即过去很大部分的人口过快增长和人类的活动是导致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增长40%~60%的主要原因”(联合国人口基金,2009)。

世界人口在1830年达到10亿,约100年后的1930年达到了20亿,之后每增加10亿的时间不断缩短,在20世纪的最后40年,基本上每隔12~14年,全世界的人口就会增长10亿。进入21世纪,人口增速逐渐放缓,但预计于2050年将突破90亿(详见表1)。

人口过快增长、资源消耗性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是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加的重要原因。“自20世纪中叶以来,大部分已观测到的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很可能是由于观测到的人为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所导致。过去50年以来,

各大陆(南极除外)平均可能出现了显著的人为变暖”(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07)。研究表明,100多年来人口增长与温度变化的趋势基本吻合。

人口增长对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影响并不只是取决于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人口数量,还有诸多人口因素,例如消费方式、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分布、人口迁徙和家庭规模的变化都将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长远看,人口动态可能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影响一个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对于人口因素在气候变化中的影响的漠视,将阻碍以其他方式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性,从长远角度将阻碍人类发展。因此,选择一种长期适度均衡的人口发展方案,减缓人口过侠增长、改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分布、引导有序迁徙,对于实观可持续发展,减缓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具有积极影响和重要意义。

在联合国气候谈判中,已有37个国家将人口问题作为抗击全球变暖的战略之一,几乎在所有最不发达国家递交给联合国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计划中,都提及人口增长是加剧脆弱性的因素,或者阻碍了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欧盟议会建议重视人口动态变化以解决碳排放问题,联合国人口基金、人口与发展南南合作伙伴组织等国际组织也积极呼吁并正式向有关部门提交了将人口因素纳入成果文件的提案。

2 气候变化已经并将继续对人类产生重要影响

未来40年,世界人口将继续增长50%,2050年将超过90亿,气候变化将加剧对粮食安全的威胁:到2050年,与气候不发生变化的情况相比,饥饿比例预计将提高10%~20%,儿童营养不良比例将提高20%。气候变化减少了淡水资源,1/3的人口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绝大部分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上世纪,对水资源需求的增长是人口增长的两倍多。每年大约有80万人因与城市空气污染有关

的原因死亡,1800万人死于缺少清洁的水源、卫生设施和恶劣的卫生条件造成的腹泻,有3500万人死于营养不良,还大约有6万人死于自然灾害(世界卫生组织,2008)。

过快人口增长将给已经很脆弱的健康体系带来额外负担,加剧人们抵御气候变化对健康不良影响的脆弱性。气候的短期巨大波动可能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极端炎热和寒冷可导致致命疾病。例如热应力和低温,增加了心脏病和呼吸道疾病的死亡率。许多主要的人类杀手在气温和降雨方面都对气候高度敏感,其中包括霍乱,腹泻疾病,以及疟疾、登革病和其它病媒传播的感染疾病。总之,气候变化将会减缓、阻碍或逆转全球公共卫生界在抵御上述这些疾病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在老年人和体弱以及患有疾病的人群中更为严重。可能将承受最大的疾病负担的人群是儿童和穷人,特别是妇女。气候变化不仅会威胁生命和降低生活水平,还会加剧贫富差距和男女间的不平等,被剥夺、贫困和不平等待遇的恶性循环削弱了妇女作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社会资本的作用。

气候变化威胁着所有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在这种威胁面前最为脆弱。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1/6,但是它们排放的温室气体却占大气中温室气体的近2/3。据估计,全世界最穷的10亿人的“碳足迹”只占全球总“足迹”的3%,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大约有75%到80%将由发展中国家承担,也就是说穷人更多地承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世界银行,2009)。据估计,非洲贫困人口因为气候变化所损失的寿命是欧洲人的500倍(联合国人口基金,2009)。

3 计划生育是投入产出效益最高的碳减排方式之一

联合国人口基金在2009年的报告中专门指出了计划生育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关系。报告中指出,当前全球有约2亿已婚妇女的避孕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发达国家的意外怀孕率实际上要高于发展中国家,在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新西兰和美国,平均有41%的怀孕人数是意外怀孕,在发展中国家,估计有35%的怀孕人数是意外怀孕。如果满足所有的避孕需求,那么意外怀孕的出生率将降低72%,这样的话,全球能减排340亿吨二氧化碳。因此,从长远来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减缓有助于全球气体排放的平衡,增强人们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恢复能力,也有助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气候变化对策。计划生育可能成为气候变化的最佳刹车器。这是联合国系统第一次将气候变化与人口问题的关系阐述得如此明朗(联合国人口基金,2009)。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根据有关生育率和其他影响增长因素的各

种假设,对2050年世界人口规模的各种情况作了预测。按照中、高、低3种方案的预测,世界人口将于2050年末分别达到104.61亿、91.5亿、79.59亿。人口司指出,为了实现减少生育,必须扩大自愿计划生育,特别是在最不发达国家。这个预测进一步佐证了实行计划生育将减缓人口过快增长,有利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2004)。

最适宜人口信托基金(OPT)发布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者的研究报告指出,通过定量的计算和测量可以看出,计划生育是投入产出效益最高的减排方式之一。2010年至2050年期间,如果满足全球所有未被满足的避孕需求,将减少至少340亿吨碳排放。研究发现,每减少1吨二氧化碳排放,基本的计划生育服务方案的成本是7美元;相比而言,综合的低碳技术将花费32美元(详见表2),因此,在减碳策略中应当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的方法之一,努力做到更少的排放者,更低的排放,更经济的措施,从而降低未来碳排放(Thomas Wire,2009)。

4 中国人口方案及对应对气候变化的启示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口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问题,在30多年前就制定了计划生育、男女平等、环境保护三项基本国策,并逐步确立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战略。中国始终将人口发展问题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实施有效的综合性的人口政策和人口方案,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入的全面发展。

在过去30多年里,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从5.8下降为1.8,这意味着少出生约4亿人口,按照2007年人均碳排放量4.57吨计算,中国当年减排贡献约为18.3亿吨。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中国目前的排放主要是生存排放,人均排放量仅为美国的23%和德国的50%。中国秉持以人为本,积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

人类发展指数方面,包括人均寿命、教育水平、妇女解放程度、健康水平等,均为世界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中国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上,既考虑了个人权益,也考虑了群体权益,在保障和发展个人权益和群体权益两个方面做到了很好的结合。

中国人口方案的实践与经验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一是要始终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统筹安排,综合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应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框架内统筹安排,作为各项发展规划和政策出台的前置考虑要素,作为科学发展考核评估体系中的硬约束指标,纳入公共财政投入的优先保障领域。

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人是文明发展的核心,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本质上也是人的发展过程。只有促进人的发展,逐步实现人的自觉与自律,才能真正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的协调关系,才能在价值理念、发展模式、生活方式诸多方面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三是要积极发挥家庭和社区的重要功能。家庭和社区是联系个体与社会的关键节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依托家庭和社区,充分利用基层人口计生、环保、文化、妇联等公共服务网络,通过法律、经济、教育、科技等多种方式,促进应对气候变化的理念更新和行为改变,鼓励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多方参与,形成基于家庭与社区的综合稳态治理机制等。

四是要坚持统筹、综合治理模式,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充分认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相互联系和共同作用,坚定、有成效地迈向低碳发展之路。

具体而言,政治方面,坚持政治承诺,并采取坚定而务实的行动;经济方面,依靠技术创新,推动发展模式转变;社会方面,强调公平公正,促进家庭发展和公民社会发展,加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文化方面,弘扬和传承中国5000年文明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建立权利和责任对等的价值体系;生态方面,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重要的发展领域和发展目标。(作者系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

来源:《人口研究》2010年第1期

全球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比较及启示

全球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比较及启示 2014-11-24 16:50:42 显示字体:大中小浏览次数:2045 全球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比较及启示 作者:齐明珠来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波及每一个国家,不是发达国家所特有。因为作为老龄化的主要原因,生育率的下降及平均寿命的延长是全球性的。即使是最不发达的国家,其平均总和生育率也从1950-1955年的6.44下降到2005-2010年的4.41,而同期平均出生预期寿命则从37.2岁上升到56.9岁。来自联合国的数据显示,全世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①从1950年的5.2%上升到2000年的6.9%,标志着在新世纪伊始全球人口已接近老龄社会水平,到2010年该比例上升到7.6%,预计到2050 年将达到16.2%②。 在人口老龄化广泛的社会经济影响中,最令人担忧的包括三个方面:劳动力市场,养老金计划和健康计划。具体来讲,一是人口老龄化可能带来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即未来可能的劳动力短缺会损害经济增长[1][2];二是未来老年人激增可能导致养老金计划入不敷出,不仅在经济上不能支持未来的老年人,还会破坏下一代人会抚养上一代人的社会契约,引起社会经济动荡甚至价值体系的坍塌;三是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增加会对健康照顾计划造成庞大压力[3],进而拖累经济发展。很多国家事实上已经进行了应对老龄化的各种养老金改革、医疗健康保障改革,甚至在中国这样的劳动力供给大国,近期也在讨论是否需要延长退休年龄以缓解未来劳动力的不足[4]。 为应对这些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各国尤其更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发达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政策。本文首先对全球主要的人口老龄化模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进而对各国主要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进行了比较和评价,最后提出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的建立原则和基础,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全球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模式及政策特点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的过程,但是在不同区域人口老龄化的起点和速度不一样,并且在未来可能达到的水平也不一样,面临的挑战也各有侧重。从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发展速度及趋势,可大体分为四大类,见表1。不同的人口老龄化模式及老年人口规模的不同对政策尤其是养老金计划改革将产生不同影响。 一是人口老龄化起点较早,目前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为严重但进程相对缓慢的区域,这类区域以欧洲为主,典型国家包括保加利亚,德国,希腊,西班牙,瑞典,比利时和意大利等。一方面,这些国家人口老龄化起点较早,目前有着世界最高的老年人口比例。欧洲总体的年龄中位数已经超过40岁。尤其是在西欧,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2040年所有西欧国家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都将超过总人口的25%。 另一方面,这些国家人口老龄化速度相对缓和,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才达到如此高度,并且在未来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也将是在高位缓慢推进。例如法国早在1865年老年人口比例就达到了7%,但是其老年人口从7%上升到14%经历了漫长的115年[5]。在这种类型的人口老龄化国家,主要的压力是保障长期的金融稳定,因此养老金改革的主要方向是降低养老金的支付标准。 第二类为人口老龄化速度相对缓和且老化程度不是太高的区域,主要包括北美。美国和加拿大都是典型的移民国家,受每年大量年轻移民的影响,其人口老龄化速度相对缓和,且最终不会达到特别高的水平。由于相对温和的人口老化模式,因此从养老金政策上看,北美没有任何实质改革。虽然对养老金计划改革的讨论一直都在持续,但是却没有因此任何主要

关爱老人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关爱老人用心开始 关爱老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一、关于人口老龄化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老年人口在总人口结构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一种发展趋势。按照国际标准当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及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是老龄化国家了。按照这一通行的国际标准,2006年12月12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正式向全世界宣布:“二十世纪末,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相对于国外而言,我国人口老龄化有五大特点:那就是 1、老龄人口数量多。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超过1.4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6%。 2、老龄化速度快。我们国家从成年型社会过渡到老年型社会用了17年多的时间,而其他国家几乎都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 3、地区之间老龄化程度不平衡。上海市是第一个进入老龄化人口的城市,它在1979年进入老龄化,而西部地区,根据预测,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地区将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它可能要到2012年才能进入老龄化。最快和最慢相隔30年,就反映我们地区差异非常大。 4、人口“未富先老”。在1999年我们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00多美金,而其他发达国家一般都是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00-10000美金才进入老龄化。 5、城乡老龄化倒置。绝大多数国家的城镇老龄化要高于农村,而我们国家正好相反,农村老龄化要高于城镇。 (三)、我国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影响 这些特点对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建设方面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经济方面,由于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使国民经济财富的积累和发展时期缩短,势必会减缓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使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在社会方面,现行养老保险制度逐渐显现出一些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加上其他配套改革的滞后,因此社会化养老保障任重道远,社会服务支持系统急需健全;在文化方面,老年人群体出现被社会边缘化的趋势,一些老年人由此产生了消极、悲伤、孤独等失落心理。所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要未雨绸缪,多管齐下,积极地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借鉴国外和我国一些省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实际,我们认

流动人口管理实施方案管理办法

任综治委[2012]27号 任桥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理顺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体制,及时掌握我镇流动人口的动态,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树立任桥镇对外的良好形象。根据县综治委工作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经研究制定以下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方案: 一、成立组织 成立任桥镇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洪新河担任,副组长由党委副书记李景芬担任,派出所、计生办、综治办、共青团、妇联、招商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任桥派出所,派出所所长刘成任办公室主任。 二、工作步骤 (一)广泛动员,做好宣传工作 由镇政府组织工作人员到街道和机关单位各村、组进行走访并发放传单以此来大力的进行宣传,使加强流动人口管

理的重要性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我们的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二)摸清底数,确立清理整治重点 在做好宣传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调查摸底,组织力量,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深入到各村、组全面进行清理整治。(1)对不符合安全条件的房屋出租户依法取缔,对住宿登记制度不落实和租住身份不清,来历不明人员的出租户依法处罚,限其整改;(2)对外来人员底数不清,治安秩序混乱的集贸市场、施工工地、文化娱乐服务场所、旅社等场所,要组织力量集中整顿,重点打击欺行霸市、敲诈勒索、垄断市场、称霸一方的外来流氓恶势力;(3)对辖区内的“三无人员”进行清理,打击混迹于其中的流窜违法犯罪分子,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4)严密巡逻检查和身份核查工作,对身份不清、情况不明的外来人员,通过上网比对或发函调查。 (三)完善管理措施,建立流动人口档案管理制度 全面掌握我镇流动人口信息,做到“人数清、去向清、收入清、联系方式清”的工作目标,要认真落实方案的各项措施,巩固整治成果,认真落实住宿登记制度,健全居民身份证检查员制度,建立流出人口、暂住人口、“三无人员”的档案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公共场所外来人员登记管理制度,落实用人单位特别是个体私营业主、公共场所主暂住人口管理责任,进一步完善暂住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建立长效管理措施,提高控制打击外来犯罪的能力,维护社会的治安稳定。 三、工作目标

中国级应对气候变化方案项目

附件: 中国省级应对气候变化方案项目 “中国碳交易登记簿系统研究” 任务书 一、项目背景 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在挪威政府、欧盟和UNDP的资金支持下,组织开展了中国省级应对气候变化方案项目,支持包括新疆兵团在内的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编制省级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在地方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机构与能力建设。 我国政府公布了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增强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责任和意识,有效保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的落实,并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逐步建立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要求。通过中国省级应对气候变化方案项目,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已经编制完成本地区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相当部分省区市在其应对气候变化方案中主动提出要运用温室气体减排市场机制,积极开发CDM项目,推动实施自愿减排交易,还有省份同时提出要探索建立省内碳交易试点,这与国家发展方向是一致的。

综合考虑现阶段国情和发达国家相关经验,为落实国家和地区提出的运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要求,我国将从自愿减排交易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登记簿是所有碳交易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合理设计的登记簿体系是交易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为推动国内自愿减排交易顺利开展,亟需开展相关研究,设计建立国内基于项目的碳减排交易登记簿系统。本项目成果将为省级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落实提供有力支撑,并将进一步扩展省级应对气候变化方案项目对地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积极影响。项目办将聘请一家研究能力强、具有丰富相关经验的专业机构,就“中国碳交易登记簿系统研究”课题开展专门研究。 二、项目目标 结合我国开展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的实际需要,研究设计我国基于项目的碳交易登记簿系统,开发相关的软件,为开展自愿碳交易、逐步建立国内碳交易市场奠定基础和提供支持。 三、研究任务 为完成该项目的目标,咨询机构需要完成以下研究任务:任务一:调研国外相关交易登记簿设计 调研京都议定书下联合国登记簿体系及设计要求,欧盟排放贸易体系(EU-ETS)、自愿碳交易市场登记簿体系设

我国人口老龄化研究及应对措施

我国人口老龄化研究及应对措施 摘要: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人口老龄化对于社会和经济都有很大的消极作用。人口老龄化使社会和家庭抚养负担加重、使医疗和护理负担加重、使国家和企业的经济负担加重,同时,人口老龄化使家庭养老模式面临更大的挑战,对产业结构和社会服务也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采取积极的对策应对人口老龄化对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家庭养老模式计划生育 从法国巴黎郊外蔓延至全国的社会骚乱,再到美国公交车工人圣诞罢工事件,这些因人口老龄化而引发的问题对于中国而言似乎都是遥远的图景——数十年来,人口太多一直是困扰中国社会的头等大事。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显现,引发了一列的社会经济问题,使得人口老龄化成为我国21世纪所面临的又一大人口问题。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和发展趋势 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较2010年上升了2.9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较2000年上升了1.91%。根据全国老龄办预测,202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占总人口的17.17%;2050年,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0%,总量超过4亿。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形成的原因 (一)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改善,人口平均寿命延长 近年来,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医疗条件的改善,使得老年人数量增加,这是老龄化社会形成、发展以及成熟的一大原因。2010年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3岁,比2000年的71.4岁增长了2.24%,比1985年的68.9岁增长了5.95%。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99万,比2000年增长了58.38%,比1990年增长了近147%。 (二)计划生育政策加快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一直以控制人口数量为中心。20世纪末,中国人口的生育水平已由计划生育初期的总和生育率6%左右降低到了现在的更替水平之下的 1.8%左右。少儿人口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老年人口的比重则相对上升,使得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三)人口流动、迁移的经常化,使老龄人在某个地区集中化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周曙东周文魁朱红根王传星王艳 摘要: 阐述气候变化的特点, 分析农作物对温度、降水变化的敏感性, 昆虫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探讨了农业生产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干旱及洪涝灾害的脆弱性。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技术选择包括选育抗逆性强的农作物新品种, 增强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种植技术; 加强农业灾害性天气的预警与响应能力建设。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适应性政策措施: 调整耕作制度, 提高指数; 完善江河湖泊防洪工程和防洪减灾体系; 加强土地合理利用; 发展设施农业, 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制订减灾应急预案; 积极推广农业保险。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敏感性; 脆弱性 一、引言 气候变化被列为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进展, 开展气候变化影响的相关研究开始成为学术界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农业是对天气变化最为敏感的部门之一, 因为气候始终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决定因素, 到目前为止, 农业还没有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气候变化对农业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特别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诱发的自然灾害将造成农业生产的波动、危及粮食安全、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尽管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还没有就气候变化问题综合治理所采取的措施达成共识, 有待在2010年墨西哥城的第16 次缔约方会议上继续协商, 但气候变化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气候变化会使人类付出巨额代价的观念已为世界所广泛接受, 并成为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及早开展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 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提前采取适应性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从敏感性、脆弱性方面来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对策。 二、气候变化的特点和趋势 气候变化是气候平均状态出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10 年或更长时间)的变动, 具体指气候平均值和离差值两者中的一个或两者同时随时间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阅览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人的发展中国家,制定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基本准则、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中国将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保护全球气候继续做出贡献。 应对气候变化的总目标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总目标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明显成效,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不断增强,气候变化相关的科技与研究水平取得新的进展,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得到较大提高,气候变化领域的机构和体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原则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坚持正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遵循《气候公约》规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减缓与适应并重的原则;将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有机结合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原则;积极参与、广泛合作的原则。 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对中国现有发展模式提出了重大的挑战。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必然还要持续增长,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将使中国面临开创新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挑战。 (二)对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和消费结构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将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使得中国在降低单位能源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方面比其他国家面临更大的困难。 (三)对中国能源技术自主创新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国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能源、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如果不能及时获得先进的、有益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则这些设施的高排放特征就在会未来几十年内存在。 (四)对中国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提出了诸多挑战。中国生态环境脆弱,现有可供植树造林的土地多集中在荒漠化、石漠化以及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给植树造林和生态恢复带来巨大的挑战。 (五)对中国农业领域适应气候变化提出了长期的挑战。如何在气候变化的情况下,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中国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对中国农业领域提高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和抵御气候灾害能力提出了长期的挑战。

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方法

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方法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根本在于加快经济发展,壮大国家经济实力。但是老龄化问题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处理的好,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处理不好,则可能成为制约因素。根据我国确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结合老龄工作的实际,特提出21世纪前十五年的国家老龄工作宏观政策措施建议。 1、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长期规划。我们提出健康老龄化战略内涵,主要包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内容,这是对中国老龄工作的综合概括,是促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好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主体思路。具体建议是: 第一,提高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要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强调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的严峻性,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紧迫性,以及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的重要性,提高各级政府和领导的思想认识,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 第二,明确国家老龄工作的方向。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国家"十五" 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结合经济发展进程和城乡不同情况,精心设计和构筑我国老龄的工作体系,明确提出目标要求、工作重点、投入力度、检查标准。 第三,落实到各地的发展计划中。要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把本地区老龄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根据国家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纳入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采取分工负责和齐抓共管方式,对老龄工作有管理、有服务、有措施、有检查。 2、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道路。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辅助,公共福利设施养老手段为补充,社会保险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把老年人自身、家庭、社会和国家作用有机的组合起来,使之发挥出最佳效用。具体建议是: 第一,居家养老环境。为了使老年人起居方便,住宅设计要充分考虑方便老年人和满足老少户可分可合的需求,公共设施要安排方便老年人活动的场所,使得绝大多数老年人生活在自己的家庭里,继续发挥家庭养老功能,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具有尊老敬老传统的家庭养老体系。 第二,加快社区老年服务建设。在城镇建设规划中,要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趋势,合理规划社区蓝图,使老年人能就近得到咨询、购物、清扫、陪伴、护理、紧急救护等各种服务,并为老年人学习、文体、康乐、交往等社会活动的需求提供条件,逐步建成适合城乡不同特点、多层次、多功能、多项目的社区老年人服务体系。 第三,适度发展公共养老的福利设施。对政府设立的敬老院等养老、安老机构和设施,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需要公共福利机构抚养的老人情况,政府要继续增加投入,努力改善设施条件,逐步提高居养水平。鼓励和扶持社会民办公共养老设施,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发展福利性公共养老设施,形成对家庭养护困难老人的救助保障体系。 第四,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要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城镇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相对独立的养老金经办机构,负责养老金的征收、给付、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计划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计划 计划一: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计划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建立流动人口管理长效机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打造“平安旧城”,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我镇经济发展和流动人口的现状,特制定20xx年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维护我镇的社会治安稳定,巩固、完善打防控一体化建设,坚持"打牢基础、突出重点、抓着根本,以查处促管理,以管理强基础,以打击促防范"的工作思路,坚持管理与服务、维权并重,进一步推进流动人口社会化、市场化、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为打造"平安旧城"夯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1、强化宣传教育,流动人口及房屋出租人的法制意识有较大提高,能依照有关房屋租赁规定,自觉申报登记并做好自我管理和防范工作。

2、全面摸清各镇的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用工较多单位底数,健全各类档案资料,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管理规范。 3、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对发现的流动人口中的违法闲散人员,坚决予以打击,维护社会稳定。 4、建立健全管理网络,理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联动关系,建立和巩固流动人口的长效管理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社会化管理新局面。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结合实际,制定了以“政府领导、综治牵头、公安为主、各方参与、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把其纳入了各村、各部门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热情服务与依法管理相结合,善待弱势群体与保护公众合法权益相结合,使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进一步法治化、社会化、规范化。

(二)强化“服务”功能,加强基层管理 各村、各部门坚持按照"共聚一地、共建家园、共保平安、共创繁荣"的指导思想,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对外来人员的子女入学等,与本地居民实行同等待遇。公安机关更新执法观念,改进执法方式,暂住人口、房屋出租户的管理手续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对外来人员坚持平等化、亲情化和人性化管理。开展治安防范宣传教育,提高流动人口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防止不法侵害;充分发挥治保、调解、治安联防等基层组织的作用,以"十户联防"活动加强各村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使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参预到对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中来。 (三)强化管理措施,严格依法管理 为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各村、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建章立制,协调配合,使流动人口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法治化。 一是严格落实流动人口登记、办证制度。建立了流动人口登记册,实行一人一卡,真正做到了“人来有登记,人走有注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界上的重大问题之一。那么是什么造成的,如何应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和参考!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自西方工业化以来,世界人口在 (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急剧地增长,人类在日益强大的大规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模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大量开垦耕地、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掠夺与毁坏森林资源,大量地燃烧化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工原料,释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致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使大气成分发生变化,导致了全球气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候日趋变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个全球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高的

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面影响上升。 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今年8月份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CCTV报道,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下降了米。祁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连山冰川缩减危及河西走廊:近年来,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祁连山冰川融化比上个世纪70年代减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的雪线正以年均米的速度上升。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专家分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口膨胀,超载超牧,过度开垦,乱砍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 破坏的主要因素。 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 素。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

中国科学院“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关键科学问题”项目群简介

中国科学院“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关键科学问题”项目群简介 单位:中国科学院北京100864 作者:丁仲礼傅伯杰韩兴国葛全胜 目前,国际上十分流行的全球气候变暖理论由3个主要环节组成:(1)大气CO2浓度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v升至450—550ppmv后,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将上升2℃—3℃;(2)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2℃以上,将可能给人类带来重大影响,突出地表现为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增加、热带传染病北上、全球粮食短缺、水资源供应不足,地区冲突增加等;(3)世界各主要国家必须立即采取各种行动,减缓全球变暖,使2050年CO2排放量降低到1990年排放水平的50%,且越早采取行动损失越小[1,2]。显然,这个理论的核心基础是气温对大气CO2浓度的高度敏感性,以及地球表层系统在适应气温变化时的极度脆弱性,其最终目的是减少或控制化石能源的使用量。积20余年之努力,这个理论已经走出学术界,被社会公众广泛接受和传播,同时也成为一部分政治家在国际政治、外交博弈中使用的工具。 但是,学术界对这个理论质疑的声音从来就没有中断过。大气CO2浓度增加1倍后,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2℃—3℃,这只是一个模拟值,它由不同的数值模式计算后平均得出,且不同模式输出的增温值可差5℃之多(从1℃左右到6℃以上)。这就提出一个问题:数值模式是否已成熟到能够准确评价全球平均气温与大气CO2浓度的关系?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气温已增加约0.74℃,大气CO2当量浓度已增加60%左右,那么,从过去100多年的记录中,我们是否可以准确评价气温对CO2的敏感性?如果这个评价同数值模拟不一致,则哪种方法更可靠?气候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人类对它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变化过程与机制是否已有足够充分的了解?比如,在一些要素的“驱动”下,气候系统也会产生负反馈作用,目前的文献谈了很多正反馈过程,那么科学界对其负反馈过程了解充分吗?围绕南极冰芯所发表的大量文章表明CO2浓度滞后于气温的变化[3-5],这说明,CO2“驱动”气温升高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减少CO2排放必须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而根据一些专业机构的预测,人类在今后20—30年间,还将以化石能源为主,这就面临一个如何在扶贫、发展和保护气候中达到平衡的问题,简言之,如果气温对CO2浓度没有那么敏感,人类值得去为之牺牲发展速度吗? 同样,对增温的影响也有很多不确定性。地质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在地球几十亿年的历史上,绝大部分时期比目前温暖得多,比如距今5 000万年左右的始新世,气温至少比目前高10℃;在新生代,全球气温整体变化趋势是降温,如在3 600万年前后,东南极首次出现冰盖;到1 400万年前后,西南极出现冰盖,东南极冰盖扩张;在260万年前后,格陵兰出现冰盖,自此之后,地球反复地经历冰期-间冰期气候振荡,其温度变化幅度可达6℃—8℃[5-7]。也就是说,过去的气候变化无论在幅度还是在速率上,均比过去100年“温室效应期”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可能会经历的“增暖期”要大得多。那么,为何在有人类活动以后,地球气候系统、生态系统等会变得如此脆弱了呢?又比如,地质学的常识告诉我们,由于温度对全球水循环的控制作用,地球历史上的暖期往往是湿润期,其生物多样性、生物总产率均显著高于寒冷期。那么,为何在今后的增温期会导致粮食减产、水资源不足呢?同样,温暖期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地球从赤道到极地的温度梯度减小,整个大气环流趋向稳定,为何未来的增温反而会导致极端天气频率增加呢?地球的温度一直在变,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那么,

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应对措施

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应对措施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这种变化既可以是由年龄金字塔底部少儿人口增长减慢所造成,也可以是顶部的老年人口增长加速所导致,人口学中称之为底部老龄化和顶部老龄化。发达国家经历了由底部老龄化到顶部老龄化的漫长演变过程。而我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同时“夹击”,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发展很快,形势越发严峻。 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现状 1.我国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冠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加上20多年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口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到目前已接近1.32亿,我国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总数的1/5,占亚洲老年人口的1/2。解决好我国老年人口问题,对亚洲和世界来说举足轻重。 2.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 如上所述,由于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同时作用,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

间,与发达国家相比,速度十分惊人。法国完成这一过程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美国用了60年,英国用了45年,最短的日本也用了25年。由于我国人口政策的作用,改变了世界老龄人口的发展格局,即人口老龄化不仅成为发达国家的问题,而且也已经开始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问题。 3.我国人口未富先老,对经济压力很大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呈渐进的步伐。当它们的65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7%时,人均GNP一般在1万美元以上。而我国进入老龄化国家时,人均GNP仅为800美元,发达国家的人口是先富后老,我国是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压力很大。 4.老年人口在区域分布上不均衡 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如上海市老年人口2000年已达238万,占总人口的18.5%,到2025年将达到最高峰468.8万,占总人口的32.7%;北京2000年老年人口为188万,占总人口的14.6%,到2025年将会猛增到416万,老年人口的比例接近30%,大大超过现在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而在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低于东部。 另外,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就静态而言,由于农村婴儿出生率高于城市,因此老龄化程度城市高于农村;但就动态而言,由于农村越来越多的青壮年携带子女流入城镇,因此

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的建议

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经商、务工人员逐渐增多,流动人口大量涌入,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领域,必须不断加强。 一、我区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机制尚不完善。目前,我区流动人口缺乏系统的服务和管理机制,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务和管理办法。“党政领导、综治牵头、公安为主、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还未真正形成。社区没有统一解决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专项工作经费保障,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站)只有牌子,没有专职人员。 2、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力量薄弱。从调研情况来看,基层信息采集工作普遍存在力量不够、人员和设备缺乏的现象。根据《湖南省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规定》,流动人口信息由房屋出租人、用人单位等主体向公安机关进行申报,但由于责任意识淡薄,目前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执行,甚至无法执行。由于责任主体没有主动向公安机关申报,面对大量的流动人口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基层工作人员配备不足的矛盾日益突显。据初步核查,全区已登记暂住人口仅占实际暂住人口的54.6%,与市流动人口录入95%的要求相差较远。 二、几点建议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促进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常态化运行机制的形成,我们建议: 1、加强领导,部门联动。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各司其职、乡街具体组织实施、社区协助的工作机制,形成公安、劳动保障、人口计生、建设、教育、卫生等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协调行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体系。不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分析通报情况,综合治理,强化工作考评和责任追究。 2、推进《居住证》制度实施。广泛宣传《湖南省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规定》和《居住证》制度,大力推进全区《居住证》换发工作,充分尊重和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将流动人口进城工作生活等权利义务与《居住证》联系起来,拓展《居住证》的综合功能,让流动人口真正享受“市民待遇”。 3、加强信息采集工作。建立统一的信息采集协管员队伍,配备电脑等相应设备,协管员队伍由乡镇、街道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管理和考核。落实流动人口落脚之处的出租房屋业主、经营业主、用人单位管理责任,提高其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协作意识,强化其向乡镇、街道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申报的主动性。 4、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做好基层基础工作,保障基层系统的稳定性、功能完善性、网络畅通性,加强基层技术培训和考核。争取在基于湖南省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基础上,拓展系统功能,加快和劳动、计生、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间的信息互通,整合多部门信息资源,实现流动人口信息共享。建立以社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为切入点,以出租屋管理为重点,以人口流动为主线的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人、地、事、物、组织以及事件等要素的关联管理。面向职能部门提供流动人口、出租屋数据的采集录入、居住证办理、查询、分类、统计等服务功能。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录入,对已录入的数据,要及时更新维护,实现社会人口基础信息共享。

高中地理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读全球气温变化图,回答1—2题。 根据陆地和海洋观测资料绘制的全球地面气温距平演变趋势 1.下列词语中形容图中气温变化最恰当的是 A.保温作用B.温室效应 C.热岛效应D.全球气候变暖 2.下列做法中对缓解图示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是 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 B.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C.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 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 答案 【答案】1.D 2.D 【解析】1.图中反映的是全球地面气温距平演变趋势,图中气温距平总的趋势是波动上升,说明气温变化的趋势是全球气候变暖。故本题选D。 解题必备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应对气候变化有技术措施、管理措施,还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强对温室气体的吸收能力和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对策具体措施 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1)多使用清洁能源 (2)提高能源利用率 (3)避免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加强对温室气体的吸收能力 (1)植树种草 (2)采用固碳技术 (3)防止森林火灾 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1)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 (2)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3)沿海地区建设海岸堤坝 学霸推荐 读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迁移示意图,完成1—2题。 1.导致该“环境迁移”的原因可能是 A.地震B.滑坡 C.全球变暖D.台风 2.以下措施对该环境问题防治有明显效果的是 A.对建筑物进行加固B.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C.将人口全部迁出D.退耕还湖还湿 答案 【答案】1.C 2.B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实施方案

王明口镇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从服务于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按照“党政统一领导、专门机构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协同参与”的思路,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体制新机制,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规范化、人性化、信息化,促进我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工作目标 (一)建立健全服务与管理网络,理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联动关系,建立齐抓共管的长效服务管理机制,实现由部门分头履职向综合服务管理转变。 (二)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要求,探索服务新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实现由管理为主向服务管理并重、加强人文关怀转变。 (三)全面落实管理责任制,整合管理资源,提升管理实效,实现外来人口管理模式由社会化管理为主向专业化为主、社会化为辅转变。 三、组织机构 成立王明口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齐长军担任,副组长由镇党委副书记袁文军担任,成员由各科室、各村组

成。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综治办,办公室主任由田松庆同志兼任。 四、主要任务 (一)积极探索服务管理新体制,不断完善服务管理新网络 1、建立王明口镇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抽调镇综治、计生、劳动、司法等部门成员,组织实施好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为外来人口提供“一站式”服务。 2、各村建立流动人口管理站。 3、建好流管员队伍。改变当前服务管理以兼职人员为主承担的模式,建立“专业化为主,社会化为辅”的管理队伍。(1)专职协管员由派出所负责管理,同时接受计生、劳动、综治、司法等部门的业务指导,主要负责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发证、催办、查验和注销等日常工作;出租房屋登记备案工作;计生《婚育证明》的查验催办工作、《劳动合同》的查验催办工作以及16岁以下未成年人的登记工作;对管区内兼职协管员进行业务指导,以及做好检查、督促、考核和发函、回函以及台帐资料整理工作;并发动辖区内群众做好安全防范工作。(2)公开招聘200余人流管员,原则上由政治文化素质高、身体健康、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本村(社区)人员担任,并报镇流管办审核确定,在专职协管员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工资按登记人数和质量,实行半脱产工作,主要负责流动人口登记、发证、催办、查验和注销等日常工作,并发动群众做好安全防范工作。(3)联络员由所在的各村(社区)大学生志愿者担任,协助提供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基本情况和变化情况。联络员年终进行评比奖励。 (二)探索拓展服务管理新内容,努力提升服务管理新品质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 2009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讲话指出: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 中国在发展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从中国人民和全人类长远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中国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先后制定和修订了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森林法、草原法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把法律法规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中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不断完善税收制度,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快建立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全面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千家企业节能计划,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开展节能行动;深入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汽车,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动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中国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有序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核电,鼓励支持农村、边远地区和条件适宜地区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中国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持续大规模开展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大力增加森林碳汇。 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庄严承诺: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

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很多国家所关注的问题了,那么如何应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气候变暖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和参考! 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

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 世界各国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近50年来,气温上升的脚步在加快。 据中国国家气候中心刘洪滨博士介绍,过去10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明显升高,本世纪变暖幅度还会增大。最新观测表明,1906—XX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平均温度可能是近1300年中最高的。美国航天局戈达德航天研究所上月底发表的研究报告说,XX年是自185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九个最热的年份,估计下一个厄尔尼诺现象今年或明年开始形成,全球地表气温可能将在今后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王明口镇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从服务于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按照“党政统一领导、专门机构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协同参与”的思路,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体制新机制,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规范化、人性化、信息化,促进我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工作目标 (一)建立健全服务与管理网络,理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联动关系,建立齐抓共管的长效服务管理机制,实现由部门分头履职向综合服务管理转变。 (二)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要求,探索服务新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实现由管理为主向服务管理并重、加强人文关怀转变。 (三)全面落实管理责任制,整合管理资源,提升管理实效,实现外来人口管理模式由社会化管理为主向专业化为主、社会化为辅转变。 三、组织机构 成立王明口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齐长军担任,副组长由镇党委副书记袁文军担任,成员由各科室、各村组成。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综治办,办公室主任由田松庆同志兼任。 四、主要任务

(一)积极探索服务管理新体制,不断完善服务管理新网络 1、建立王明口镇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抽调镇综治、计生、劳动、司法等部门成员,组织实施好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为外来人口提供“一站式”服务。 2、各村建立流动人口管理站。 3、建好流管员队伍。改变目前服务管理以兼职人员为主承担的模式,建立“专业化为主,社会化为辅”的管理队伍。(1)专职协管员由派出所负责管理,同时接受计生、劳动、综治、司法等部门的业务指导,主要负责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发证、催办、查验和注销等日常工作;出租房屋登记备案工作;计生《婚育证明》的查验催办工作、《劳动合同》的查验催办工作以及16岁以下未成年人的登记工作;对管区内兼职协管员进行业务指导,以及做好检查、督促、考核和发函、回函以及台帐资料整理工作;并发动辖区内群众做好安全防范工作。(2)公开招聘200余人流管员,原则上由政治文化素质高、身体健康、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本村(社区)人员担任,并报镇流管办审核确定,在专职协管员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工资按登记人数和质量,实行半脱产工作,主要负责流动人口登记、发证、催办、查验和注销等日常工作,并发动群众做好安全防范工作。(3)联络员由所在的各村(社区)大学生志愿者担任,协助提供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基本情况和变化情况。联络员年终进行评比奖励。 (二)探索拓展服务管理新内容,努力提升服务管理新品质 1、劳动就业服务。建立劳动力用工信息发布平台,引导流动人口有序流动;每年为流动人口召开2-3次劳动用工就业推荐会,为农民工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