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融资机制

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融资机制
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融资机制

企业与金融

□天津田贵州

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融资机制

由于基础设施具有自然垄断性、公共产品性、外溢性等特征,因而历来被认为是政府最有理由干预的经济领域。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投资占基础设施全部投资的90%以上。目前,我国城市政府承担着大部分基础设施的提供任务,但提供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福利,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如何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引入更多的社会资金,提高基础设施的提供效率,是保证经济发展、减轻政府负担所面临的十分迫切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的分类

基础设施顾名思义就是向人们提供基本服务的公共物质设施。基础设施行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具有公用和公益的特征,其产品和服务是针对所有居民的,为整个社会或某一区域的所有成员使用。根据基础设施的属性和对应于可市场化程度,基础设施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基本属于市场化的类型,如高速公路等具有竞争性的行业。在政府统一规划和规范管理的前提下,通常可以采用BOT(建设——

—经营——

—转让)、TOT(转让——

—经营——

—转让)、BOO(建设——

—拥有——

—经营)、PPP(私人建设——

—政府租赁——

—私人经营)、BT(建设——

—移交)等多种项目融资方式引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通过市场机制引进社会资金,逐步形成投资、经营回收的良性循环机制。

2.半市场化类型,如市区的桥梁、隧道、公共交通、自来水、煤气、污水处理等大部分市政设施。一般以政府投入为主,但同时也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吸引有实力的国内企业和外商参与投

资,也可以探索吸引集体、个人投资,通

过产品价格和服务价格改革给予市场

补偿,使投资者在一定期限内得到投资

收益。

3.基本上由政府投入的类型,即纯

公益性基础设施,这也是本文所要探讨

的重点。如城市道路、公共停车场、园

林、绿化、消防等,从根本上说是公益性

项目,目前其建设资金主要是征收各种

城市建设税费和投入部分经营性项目

来解决。

二、公益性基础设施市场化融资机

制的理论内涵

对于纯公益性基础设施由于它不

能通过向公众收费,使其具备市场化融

资的先决条件,那么如何实现市场化融

资,即我们要建立的市场化融资机制,

是本文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例如对于一

座桥梁而言,如果不建设收费装置,就

是公益性基础设施也即公共产品。如果

建设收费装置,就具备了市场化融资的

基本条件也即俱乐部物品。这情况叫做

物品性质的转变。从纯公益性基础设施

转变为可市场化的基础设施。对于我们

所研究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如何实现物

品性质的转变,才是市场化融资机制最

根本的问题。

物品性质的转变多源于符合经济

效率要求的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等因

素,而且多是从公共物品转变为俱乐部

物品或私人物品。例如,为海上船只导

航的灯塔,一向被认为是具有完全的非

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应该由

政府来提供。但科斯的研究改变了这种

结论。17世纪英国的领港公会(政府组

织)负责管理海上事务,包括建设和经

营灯塔,并拥有建造灯塔和向船只收费

的特权。但是据科斯的调查,从1610年

到1675年的65年当中,领港公会连一

个灯塔也未建成,而同期私人建成的灯

塔至少有十座。俱乐部物品同样可能转

变为公共物品。例如北京五环路,开始

建成时候是有收费机制的,这时候是俱

乐部物品。后来,随着北京道路拥堵程

度的加剧,如果继续收费会带来高昂的

社会成本损失。北京市政府权衡利弊,

取消了五环路的收费机制。这样,五环

路就从俱乐部物品转变为公共物品。近

些年,我国有许多城市的公园从有收费

机制到免费开放,完成了从俱乐部物品

到公共物品的转变。

无论物品的性质如何转变,有效率

的提供始终是恒定不变的应该遵守的

原则。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使物品

性质发生满足经济效率的转变以后,其

提供方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中国公路

建设从过去的无收费机制到现在的有

收费机制,改变了政府单一投资局面,

吸引了社会各个方面的投资,大大促进

了中国公路建设的速度和质量。但中国

的收费公路是否也会如北京的五环路

一样,当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转变为公共物品(取消收费机制),这是

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三、我国公益性基础设施融资存在

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对城市基础设施的

投入力度持续加大,随着经济体制改革

的深入,我国也开始尝试在一些基础领

域放松管制,引入竞争,从而提高投资

效率。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市场机制

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开始发挥

作用。但是,十多年的改革实践实际上

58

现代企业2008?4

企业与金融

仍是“体制框架内的改革”,现行基础设施投融资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1.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总量仍然不足。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目前的融资渠道无法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据世界银行调查,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一般为20%,占GDP的比重约为2-8%。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和占GDP的比重2000年分别为5.74%和2.11%,2004年分别为6.76%和2.98%。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这两个指标存在一定差距,甚至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差距。我国是一个起步较晚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较快的经济发展,必须优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此比例关系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很不适应。

2.政府仍然是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主体。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以地方为主、国家适当给予补助的办法。为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避《贷款通则》中政府不能直接向商业银行借款和《预算法》中地方政府不能发行债券的法律法规限制,许多地方政府纷纷组建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简称“城投公司”)作为投融资平台,负责筹集、使用、偿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各城投公司一般是国有独资公司,名义上是独立于政府的企业法人,实质上却是政府直接控制的一个部门。城投公司向商业银行的借款或发行企业债券由政府运作完成,投资方向一般由政府指定,当然运营产生的各类风险最后还要由政府承担。因此,就实际运营情况来看,多数城投公司并没有真正成为独立的企业法人,背后还是由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操控。因此,总的来看,政府依然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融资主体。

3.公益性基础设施在引入社会资金投资方面尚属空白。目前基础设施中可市场化融资的例如高速公路、污水处理、燃气等利用社会资金和外资的规模在不断加大,但是属于纯公共产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例如城市道路、绿化、河道治理等尚无法引入社会资金,其根源是没有可供市场化融资的机制。由于城市道路内不能设置收费站点、绿化等向

全体公众开放,无法引入收费机制,因

此其公共物品的性质向俱乐部物品性

质转变存在较大困难。因此,可以说我

国基础设施领域融资市场化的格局还

没真正实现。

四、公益性基础设施市场化融资机

制设计

1.市场化融资机制设计。为加大公

益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政府的任务

是要用好用活政府资源、市场资源,建

立制度和机制,引进社会资金。那么建

立什么样的机制才能实现公益性基础

设施的市场化融资呢?首先对项目进行

分类,然后确定不同类别项目下的市场

化机制。有些公益性基础设施投入是无

法形成固定资产的,或者有些基础设施

虽能形成固定资产但在建立可经营性

的回报来源上没有资源可以匹配,那么

这类项目最终都是要由政府买单。针对

这种项目政府可采取政府采购项目或

服务的方式,向社会公开招标,由社会

资金投入建设,并由政府在建成后通过

分期付款的方式进行采购,这样投资人

以和政府的采购协议作为向政府销售

基础设施产品和服

务的提供者取得其

合理的经营回报。

2.另外一种基

础设施项目为能形

成固定资产但也很

难建立向使用者收

费的机制吸引社会

资金,但可以匹配

一些政府可控制的

资源作为投资这种

基础设施的回报。

例如很多城市的快

速路项目。城市快

速路的资产界面清

晰,自成系统,可以

其道路两边的可经

营性资源包括广

告、冠名权、加油加

气站附属设施资源

和基础设施项目捆

绑,使公共产品转

化为可市场化融资

的基础设施。政府可通过授予快速路项

目及沿线经营性资源的特许经营机制

使其实现市场化融资。具体描述为以下

两类:①政府采购模式。对能够形成固

定资产但难以经营的项目,如公园绿

地、道路改造等项目,以及无法形成固

定资产也无法经营的项目,如河道治

理、环境治理等项目,可以政府购买产

品或服务的方式转换为可经营性项目,

以政府购买产品或服务的资金作为公

司经营收入。②特许经营项目模式。该

模式针对能够形成经营性资产和经营

性收入的项目,以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

的方式实现市场化运营。

通过上述整合分类,政府就具备了

向社会吸引资金的先决条件,即通过政

府采购和特许经营的方式建立一种能

够使社会资金进入公益性基础设施建

设领域的机制,公益性基础设施将从根

本上由政府主导的、单纯的基础设施项

目建设依靠财政资金转变为市场驱动

的多元化融资,从而真正挖掘政府资源

的潜力,使社会资金大量投入基础设

施,促进经济的发展。

(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

59

现代企业2008?4

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案例

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案例 >篇一:融资平台公司转型的案例>>(1037字) 安徽省马鞍山、亳州等地的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改制已经开始,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安徽省其他地区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也正在加快推进,从已有的实践看,剥离政府融资职能是让政府的归政府、企业的归企业,提升平台公司的独立性和抗风险能力。 增强平台公司独立性 5月20日,马鞍山市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公告,更名为江东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为我国首个地方城市投融资平台创新改制案例。早在今年3月2日,马鞍山市城投集团相关负责人就表示,马鞍山城投将前行一步,改制重组成江东控股,到时将正式变成一家普通国企。当地政府也表示,改制后若有需要,政府可通过招标的方式购买服务。改革后的马鞍山城投可以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竞标。中标后签署建设合同,让其承担市政项目。 今年6月26日,亳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变更亳州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有关事项的通知,亳州市国资委将其持有的药都地产、交投公司、公交公司、文旅公司、保安公司及安源检测线公司的股权经中介机构评估后,对建安控股集团公司增资20亿元人民币,增资后建安控股集团公司注册资本为30亿元人民币,然后上述6家公司股东名称全部由亳州市国资委变更为建安控股。 建安控股有关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改制以后,平台公司的平台属性得到弱化,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据了解,融资平台的股东背景较为复杂,有的直属于地方政府,有的属于财政部门,有的属于国资部门,还有的属于水利部门等,运营方面的共同特点是只作为融资平台,对于资金的使用自主权较弱,而改革就是要提升这种自主权,政府真正扮演好监管者的角色。 仍有政府信用背书

政府项目投融资多种模式分析

政府项目投融资多种模式 ——优劣和适用性分析 城市投融资建设的当前形势 城市建设投融资问题是一个困扰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尤其是我国GDP已经连续几年高速增长,当前正面临经济过热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压力,导致国家实施了紧缩性的宏观调控政策,银根和地根的相对收紧,使资金供给的矛盾更加突出。而城市建设对地方经济增长可以产生向前诱发效应、伴随效应、后续波及效应、等多方面贡献。但是,建设速度的加快,投资强度的加大,也使各级政府在财政资金的投入方面捉襟见肘,承受了巨大的资金压力。面对巨大的投资需求,单靠政府财政投入已无法满足建设的需要。长期以来,政府以投资者、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多重身份全面介入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建设管理中,职能交叉,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形成了一种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公共产品生产模式,政府部门并没有完全从城市基础设施及市政公用事业的赢利性领域退出来着重发挥自身的战略制定、决策、指导、监督和公共服务的作用。如何加快政府投资项目融资方式的改革,提高投资效率,广泛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解决大规模集中建设时期的资金供需矛盾,成为了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而在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又被称为政府工程项目,是指为了适应和推动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的发展,满足社会的文化、生活需要,以及处于政治、国防等因素的考虑,由政府通过财政投资,发行国债或地方财政债券,利用外国政府赠款以及国家财政担保的金融组织贷款兴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通常可以将政府投资项目划分为经营性项目(如项目在运营后有盈利保障的轨道交通、公路、港口、机场、电力、供水、环境卫生设施、垃圾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如政府办公楼、学校、医院等公共工程和公益事业)。 对于基本没有盈利的公益性公共工程(非经营性项目)建设,一般由政府担任投资主体,资金来源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应大力推行代建制,依靠社会专业力量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水平。而对于经营性项目,由于项目的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建设期长,但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回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吸引多元化投资主体,引入私人资金参与投资建设,拓宽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渠道。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结构: 一、银行信贷资金。却可能造成政府过度负债,难以为继或因政府财力信用不足,银行怠于放款。 二、土地出让金。但土地资源有限,难以成为长期持续的建设资金来源。 三、吸引社会资金。即市场化融资。

人民币国际化与国内金融市场改革的关系

人民币国际化与国内金融市场改革的关系全球金融一体化趋势加速的今天,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来,对外开放成为中国金融业的必然选择。而人民币国际化作为中国影响世界经济的重要渠道,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广泛研究和讨论。国际货币职能的实现是有层次的,人民币国际化也是一个流通范围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国际货币职能由低到高逐步实现。 人民币目前流通范围和行使国际货币的职能有限,还处于货币区域化的开始阶段,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初始阶段。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条件的分析认为,国际市场对人民币需求增加、国内政治经济条件稳定等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因素,人民币国际化实现的条件正在逐渐成熟;但国内金融市场发展仍相对滞后,以及金融监管、货币流通等相关的制度建设则阻碍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业的微观基础和主要载体,在微观层面体现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业国际化之间的密切关系。货币替代理论是人民币国际化重要理论依据之一,在中国银行业应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一系列变化中得以体现,如银行的业务、利率等方面。实证分析表明,股票市场的发达程度与货币国际化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二者能够相互促进;但人民币国际化也可能加大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风险。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将促进人民币债券的国际发行,为中国境外企业提供低风险、低成本投资工具。另外,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缓解我国保险业外汇资金货币错配问题。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我国金融机构应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政策建议。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金融市场之间是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分析认为,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进展有利于中国金融市场深化、培育离岸市场、缓解货币错配,同时对金融市场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制约影响大于支持影响,现阶段应通过构建区域货币合作制度、推动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等来予以克服,促使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良性互动。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将人民币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目标加以研究,需要有历史的眼光。本文最后基于从内因到外因的发展逻辑,将人民币国际化分为三个阶段:致力于可自由兑换、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的自由化阶段,致力于人民

2020年(金融保险)世界各国利率市场化经验以及对银行影响

(金融保险)世界各国利率市场化经验以及对银 行影响

世界各国利率市场化经验以及对银行的影响 2011-1-122:39:00严婷第壹财经日报 8钢铁股有望爆发 龙虎榜揭秘:主力资金逆市抢筹12股 [字体:大中小]收藏订阅RSS分享打印[网友评论0条] 【经验扫描】 美国:危机推动下的必然改革(本页) 日本:始于国债利率市场化 东亚:政府主导渐进式改革 拉美:“激进式”改革实践

【银行现状】 国内银行业利差高吗? 商业银行直面利率市场化 【影响】 “上下放开”:银行估值遭挤压 利率市场化大浪淘沙银行业版图必将改写 美国:危机推动下的必然改革 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经济滞胀的危机背景下,作为金融市场化的壹部分,美国政府多次出台政策放松利率管制。上世纪80年代,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迅速提升,时至今日,更是已经代替传统存贷

利差收入成为银行业最大的收入来源。 能够说,美国利率市场化是壹个典型的发达金融市场逐渐向政府管制“倒逼”的案例:由于美国在大萧条后出台了壹系列法案对银行业进行严格管制,其中最为著名的“Q条例”就禁止商业银行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且对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规定最高利率限制。同时,各州的《高利贷法令》则规定银行放款的最高利率限制。 随着管制下的存款利率大幅低于通胀率,美国的银行业出现了严重的“脱媒”现象,资金大规模地向自由利率的金融商品市场流入。为规避管制,银行业通过挖掘法律漏洞,不断创新出各种新的金融工具和业务。美国不得不开始推动利率的市场化改革。

美国的利率市场化是以放松大额可转让存单(CD)为突破口的。在取消利率管制前,美国先后已放松了大额可转让存单、货币市场互助基金以及期限5年之上、金额1000万美元之上大额定期存款利率的管制。 美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从1970年到1986年持续了16年,遵循着从大额到小额的规律。 1970年6月,根据美国经济发展和资金供求的实际情况,美联储首先将10万美元之上、3个月以内的短期定期存款利率市场化,后又将90天之上的大额存款利率的管制予以取消。1973年,美联储取消了10万美元之上的存款利率的限制,导致1973年利息支出急剧增加。

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

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夏秀兰 【摘要】投融资平台公司自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实施迅速崛起后,承载了巨大的融资压力,其隐藏的债务风险、带来的社会矛盾以及肩负的历史使命迫使其转型升级,本文从政府层面和平台公司自身建设层面提出了转型发展建议。 一、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产生和崛起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地方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越来越大,加之城市建设对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正面激励,更是提升了地方政府搞建设的热情。然而,市政建设投资却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一是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权层层上收,地方财政的财力增长远跟不上其所承担事务的资金需求量的增长;二是《预防法》又明确规定地方各级预算除特殊情况外不列赤字。地方政府急需资金与政府财政明显吃紧矛盾突出,于是,地方政府采取“表外负债”的方式进行隐性融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应运而生。 2002年以来,以重庆、上海为代表产生了一批融资平台公司,他们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发挥了良好作用,解决了一些重大项目的融资难题。在这种背景下,融资平台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2008年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实施后达到高峰,尤其是2009年,呈爆发性增长,据初步统计,金融危机爆发及积极财政政策方向拟定后成立了近5000个平台公司。

从平台公司产生的效果看,确实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平台公司不仅撬动了银行贷款,同时还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较有成效地解决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特别是在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的进程中,面对外需下滑、消费需求短期乏力的局面,平台公司带动的基础设施投资为扩大内需提供了强大动力,为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的必然性 尽管平台公司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承载的压力、带来的风险、引起的社会矛盾早已引起广泛关注,问题不容小觑。一是融资能力下降。市容改善、城市发展外加政绩考核等因素使各级地方政府要不停地进行城市投资,平台公司是实施的主要载体之一,承担的融资压力愈来愈大,而这些项目大部分为公益性项目,短期内却无明显的经济效益,投入产出严重失衡;大多数平台公司经过几年的折腾,负债率偏高,财务状况不理想,继续融资的能力明显下降。二是过度依赖土地。土地出让收入被称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弥补了许多城市建设资金的缺口。但土地储备属于资金密集型业务,收购资金主要依赖银行,土地出让受制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性,此外,有些收购的土地还需要完成整治,增加储备风险和成本。在房地产市场起伏不定的情况下,以土地出让金作为还贷资金主要来源的“时间换空间”模式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风险显而易见。三是引发社会问题。土地是平台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之一,这些土地往往是城市周边居民用地或老企业土地,涉及拆迁安置、旧城改造、老企业搬迁等问题,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处理不好,可能导致群众上访等

公益性项目融资

公益性项目融资 一、无追索权的项目融资 无追索权(No-recourse)的项目融资 无追索的项目融资也称为纯粹的项目融资,在这种融资方式下,贷款的还本付息完全依靠项目的经营效益。同时,贷款银行为保障自身的利益必须从该项目拥有的资产取得物权担保。如果该项目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建成或经营失败,其资产或收益不足以清偿全部的贷款时,贷款银行无权向该项目的主办人追索。 无追索权项目融资在操作规则上具有以下特点: 1、项目贷款人对项目发起人的其他项目资产没有任何要求权,只能依靠该项目的现金流量偿还。 2、项目发起人利用该项目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能力是项目融资的信用基础。 3、当项目风险的分配不被项目贷款人所接受时,由第三方当事人提供信用担保将是十分必要的。 4、该项目融资一般建立在可预见的政治与法律环境和稳定的市场环境基础之上。 二、有限追索权项目的融资 有限追索权(Limited-recourse)项目的融资 除了以贷款项目的经营收益作为还款来源和取得物权担保外,贷款银行还要求有项目实体以外的第三方提供担保。贷款行有权向第三方担保人追索。但担保人承担债务的责任,以他们各自提供的担保金额为限,所以称为有限追索权的项目融资。 项目融资用来保证贷款偿还的依据是项目未来的现金流量和项目本身的资产价值,而非项目投资人自身的资信,具有以下特点。

1、有限追索或无追索 在其它融资方式中,投资者向金融机构的贷款尽管是用于项目,但是债务人是投资者而不是项目,整个投资者的资产都可能用于提 供担保或偿还债务;也就是说债权人对债务有完全的追索权,即使项 目失败也必须由投资者还贷,因而贷款的风险对金融机构来讲相对 较小。而在项目融资中,投资者只承担有限的债务责任,贷款银行 一般在贷款的某个特定阶段(如项目的建设期)或特定范围可以对投 资者实行追索,而一旦项目达到完工标准,贷款将变成无追索。 无追索权项目融资是指贷款银行对投资者无任何追索权,只能依靠项目所产生的收益作为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唯一来源,最早在 上世纪30年代美国得克萨斯油田开发项目中应用。由于贷款银行承 担风险较高,审贷程序复杂,效率较低等原因,目前已较少使用。 2、融资风险分散,担保结构复杂 由于项目融资资金需求量大,风险高,所以往往由多家金融机构参与提供资金,并通过书面协议明确各贷款银行承担风险的程度, 一般还会形成结构严谨而复杂的担保体系。如澳大利亚波特兰铝厂 项目,由5家澳大利亚银行以及比利时国民银行、美国信孚银行、 澳洲国民资源信托资金等多家金融机构参与运作。 3、融资比例大,融资成本高 项目融资主要考虑项目未来能否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偿还贷款以及项目自身风险等因素,对投资者投入的权益资本金数量没有太多 要求,因此绝大部分资金是依靠银行贷款来筹集的,在某些项目中 甚至可以做到100%的融资。 由于项目融资风险高,融资结构、担保体系复杂,参与方较多,因此前期需要做大量协议签署、风险分担、咨询顾问的工作,需要 发生各种融资顾问费、成本费、承诺费、律师费等。另外,由于风 险的因素,项目融资的利息一般也要高出同等条件抵押贷款的利息,这些都导致项目融资同其它融资方式相比融资成本较高。 4、实现资产负债表外融资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摘要:始于1996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当前我国金融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历经十来年探索之路,目前已进入全面冲刺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作为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已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就。本文通过系统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所遇到的问题及影响,并结合中国实际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原因;影响;对策 一、利率市场化的概念 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放松对商业银行利率的直接控制,把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中央银行则通过间接调控手段,形成资金利率,使之间接地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一种机制。简言之,利率市场化是指由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利率水平,政府放弃对利率的直接行政干预,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以同业拆借利率为金融市场基础利率,各种利率保持合理的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利率市场化并不是利率完全或全部由市场决定,只不过是加大市场决定的比重而已。是中央银行仍通过确定基准利率,对其他金融机构的存贷利率进行调控,并逐步形成各种利率的合理利差,构建起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 二、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的原因 利率作为金融产品的价格,是整个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中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金融自由化的浪潮,西方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相继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与此同时,我国也开始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现在我们就此来分析一下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原因。 1、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1992年,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以此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利率作为非常重要的资金价格,应该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过程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实现资金流向和配置的不断优化。同时,利率也是其他很多金融产品定价的参照基准。

2019年投融资策划咨询模式创新能力建设 试卷

2019年投融资策划咨询模式创新技能里建设试卷82分 1.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安排地方专项债券()万亿元。 A.0.5 B.1.2 C.1.35 D.1.5 2.保险资金投资的PPP项目,承担项目建设或运营管理责任的主要社会资本方的主体信用评级不低于()。 A.AA B.BBB C.AA+ D.AA- 3.在PPP项目的股权投资者中,()通常是财务投资者。 A.施工企业 B.设备供应商 C.投资运营商 D.金融机构

4.要把()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服务实体经济 B.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C.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 D.落实去杠杆的总体要求 5.可以长期积累“中产阶级的养命钱”的金融产品是()。 A.投资基金 B.信托产品 C.保险产品 D.互联网金融 6.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中使用了()。 A.世行贷款 B.亚行贷款 C.国开行贷款 D.西班牙政府贷款 7.主要由省级国有企业负责投资的基础设施行业是()。 A.铁路

B.航空 C.电力 D.高速公路 8.赣州市章贡区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PPP项目的合作期限为()年。 A.10 B.15 C.20 D.30 9.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强调,各地要落实()责任,坚决遏制违法违规举债。 A.主体 B.属地 C.领导 D.监督 10.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中,()是对接其他各方主体的中心法律主体。 A.SPV B.原始权益人

C.信用评级机构 D.受托管理机构 11.浦东自来水股权转让项目中,合资公司中外方的持股比例为()。 A.30% B.49% C.50% D.51% 12.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用好()亿元引导基金。 A.500 B.1000 C.1800 D.3000 13.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约定的争议解决机制不包括()。 A.运营协调委员会友好解决 B.专家小组调解 C.仲裁

投融资公司转型及方案

投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 建议方案 (2018年8月12日) 2014年国发43 号及2017年财预50 号、 87 号、财办金92 号、财金23号等文件要求,各银行、机构对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受限,地方融资渠道收窄。不仅仅是地方平台公司面临转型,地方政府投融资规模和模式也面临调整。违规举债行为已经上升到政治高度。2017年以来,财政部及审计署加大了对地方违规融资行为的监管查处力度。截至目前十余个省市近百个地区相关负责人因为违规担保、违规举债融资等行为受到问责。由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近期财政部有可能还要进行抽查。 结合目前政策风险,为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顺利实施,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发展是关键。因此,就目前我县投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提出如下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职能定位 围绕郏县经济社会发展,立足区域投资、建设和管理实际,建立“融、投、建、管”一体化管理模式,加速“资本-资金-资本”的相互转化和循环流动,打造以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为基础,以经营城市、资本运作为支撑的综合性经营和资本运作的国有资产运营管理集团。 具体职能定位,建议明确如下:

产投公司:近阶段主要职能:服务百城提质建设工程。依据目前整体财务状况较好的实际,且债权债务关系清晰,负债率较低(负债率为8.9%)。可以考虑作为我县国有资产运营管理集团的发展主体,重点整合经营性优质资产,推动市场化发展。 经开投公司:主要职能是服务于“一区四园”建设。以股权投资重点,拓展园区开发、标准化厂房建设、地产开发、股权投资、企业服务等相关业务。 城投公司:主要职能是产投和经开投两个公司之外的工作。由于城投公司历史性债权债务关系复杂及股权原因,处置难度较大。目前重点应结合目前政策风险,逐步剥离、化解过去的债权债务关系。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市场化产业经营,逐步实现市场化转型。 结合目前实际状况及未来发展需求,我县平台公司整合发展需基于已有企业,集中优势资产和资源,做大、坐实产投公司体量,避免资产、资源、管理和人才队伍的过度分散。因此,新成立的平台公司在资产、经营业绩、人员等方面基础薄弱,短期来看运作难度较大,建议审慎考虑。 二、发展目标 在现有三家主要平台公司基础上,以产投公司为主体,成立若干家市场化子公司: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工程公司、房地产公司、物业公司、三苏文旅公司、供水、供气等公司),

PPP项目融资模式概念

PPP项目融资模式概念 一、PPP项目基本定义 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公私合营模式(PPP),以其政府参与全过程经营的特点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PPP模式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社会主体(企业),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减小。该模式比较适用于公益性较强的废弃物处理或其中的某一环节,如有害废弃物处理和生活垃圾的焚烧处理与填埋处置环节。这种模式需要合理选择合作项目和考虑政府参与的形式、程序、渠道、范围与程度,这是值得探讨且令人困扰的问题。 从各国和国际组织对PPP的理解来看,PPP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狭义定义 狭义的PPP可以理解为一系列项目融资模式的总称,包含BOT、TOT、DBFO等多种模式 狭义的PPP更加强调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分担机制和项目的衡工量值

(ValueForMoney)原则。 (二)广义定义 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的简写,中文直译为“公私合伙制”,简言之指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系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虽然私人部门参与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已有很长历史,但PPP术语的出现不过是近十年的事情,在此之前人们广为使用的术语是Concession、BOT、PFI等。广义PPP可以分为外包、特许经营和私有化三大类,其中: 1、外包类 PPP项目一般是由政府投资,私人部门承包整个项目中的一项或几项职能,例如只负责工程建设,或者受政府之托代为管理维护设施或提供部分公共服务,并通过政府付费实现收益。在外包类PPP项目中,私人部门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 2、特许经营类 项目需要私人参与部分或全部投资,并通过一定的合作机制与公共部门分 PPP模式担项目风险、共享项目收益。根据项目的实际收益情况,公共部门可能会向特许经营公司收取一定的特许经营费或给予一定的补偿,这就需要公共部门协调好私人部门的利润和项目的公益性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因而特许经营类项目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水平。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特许经营类项目能充分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节约整个项目的建设和经营

2020年(金融保险)利率市场化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新热点

(金融保险)利率市场化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新热点

利率市场化: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新热点 利率作为金融产品的价格,是整个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中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进行,我国对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利率体制进行了渐进式改革,取得了壹定的进展且逐步将利率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日渐明显。随着中美、中欧“入世”谈判尘埃落定以及经济活动复杂性的提高,统壹的利率已不能反映金融市场上需求和供给的均衡水平。 壹、我国现行利率体制的弊端 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现行的利率管理体制存在着严重问题。 第壹,结构性缺陷突出。壹是存贷款利率结构不合理,利率水平被人为地压得很低,存贷利率为零或负利差,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利率调节作用的发挥。二是利率结构不合理。多年来,我们基本上没有利率的风险结构,长短期信贷的利率档次也拉不开,致使许多企业运用信贷资金无风险约束机制,而且我国采取低利率的信贷政策,让银行背负着大量的改革成本,步入运营困境难以自拔,长期下去也不利于银行的商业化运营。三是利率倒挂。国债利率高于同期存款利率,企业债券利率高于国债利率,这是壹种有中国特色的利率倒挂。由此引出的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尽管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中央银行存贷款利率、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银行存贷款利率以及证弊市场利率四个不同层次的利率体系,可是且未建立起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核心的有效利率传导机制,使得货币政策很难通过利率传导而起作用。 第二,俩种价格体系的严重错位。经过改革,尽管我国在价格领域初步形成了以市场机制为主体的、竞争有序的价格形成及管理机制,但在要素市场领域,价格约束机制仍然比较僵化,特别是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资金,其价格表现形式——利率仍然受到严格管制,不仅弱化了利率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化引导功能,而且不利于利率作为宏观调控最重要政策工具作用的发挥,从而导致俩种价格体系的严重错位。壹是在强有力的金融抑制和严格的利率管制下,在总体上中央银行信贷规模内的资金控制价格和大部分商品市场价格调节的对立和背离;二

投融资概念创新

投融资概念的创新 传统的投资、资金、资本、金融、融资和筹资等有关概念难以准确的描述经济现象。近年来,虽然出现了“投融资”这一全新概念并在实际部门的使用频率较高,但学术界对于投融资概念的认同感却显得相对不足。为此,我们对投融资概念的学术创新和实践意义等重大问题方面进行了专门和较为深入的探讨,并愿为进一步推广这一新概念尽微薄之力。我们的主要观点与结论如下: (一)、投资概念与金融概念之间相互交叉重复。 现实中对投资的定义可大致归纳为如下三类:即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中与消费相联系的投资概念;与固定资产相联系的基本建设投资概念;与股票、债券等相联系的金融资产投资概念。金融的概念一般可理解为资金融通,也有视其为“货币流通的调节和信用活动的总称”。其中,金融资产投资概念就集投资和金融概念于一身。 从融资方式角度看,虽存在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的说法,但从内容上往往让人产生与其它概念重复交叉的感觉:第一,总体上看,间接金融与金融的定义近一些,而直接金融与投资,尤其是金融资产投资的定义近一些;第二,从间接金融的三方看,不可能全是“融资方”,按中文的理解和说法应该是:作为资金需求方的企业向银行借款是筹资,作为处在资金剩余方和资金不足方之间的中介机构即银行才是融资,而作为资金最终供应方的居民则是投资(符合在银行开设存款户头的投资定义);第三,从直接金融的各方看,也不可能全是融资方,实际情况是作为资金需求而发行有价证券的企业方是筹资,作为资金供应而购买有价证券的居民方是投资,作为不同于银行中介机构的券商充其量也只能视为起到融资的作用而已。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以下几点:一是金融概念比较总括和笼统,即如果对应筹资、融资、投资等各具相对内涵的概念,“金融”到底是什么就显得不那么清晰了。二是金融与投资在概念上存在重合或交叉。这是因为就实际资产的形成而言,投资概念是独立的。但从金融资产角度看,就很难区别有价证券的投资与直接金融,开设存款户头的投资与间接金融的差异了。三是投资与融资概念也有交叉。这是因为如果以“为着预期收益而进行的投入”来定义投资的话,那本来作为融资概念出现的银行发放的贷款也符合这个定义,因为它可以说是“为获取利息收益而投放本金的活动”。 (二)、使用投融资概念的意义 投融资概念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既能函盖传统概念中各自的内容,又能在实际资产和金融资产的形成、筹资、融资与投资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以对相关现象的准确描述来面对在传统概念下难以解决的问题:适合对独立现象作分别或综合的描述,此为其一。投融资=投资+融资,既可以包含传统的投资,又可以指传统的融资,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适合对现实经济中复合现象的描述,此为其二。我们知道,七十年代出现的“滞胀”(Stagflation)概念,是对以往Stagnation(停滞)和Inflation(膨胀)两个独立现象合为一体的综合描述即一种新经济现象。同样,如果将投资(Investment)和融资(Finance)合成为“投融资”(Invesnance)的话,那么这一概念也具有反映投资和金融两个独立现象的综合特征。 一种现象是“投资融资化”。当前,投资领域中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是投资额大于资本金,其特定含义是两者之间的缺口不但来源于银行的贷款,而且这种以债权债务为内容的“非出资”形态成为投资额的主要部份。这种对于企业而言是投资或者说是实际投资,而对于银行来说则是融资或者是金融资产形成的状况,无论使用投资还是金融概念似乎都不合适,非投融资概念莫属。 另一现象是“融资投资化”。与居民在银行储蓄,银行运用储蓄向企业贷款,企业运用银行融资从事投资的各自独立行为相比,“融资投资化”则体现在有价证券的发行市场方面,表现为通过股票、可转换债券和资产管理公司的“债转股”行为。例如,传统概念把投资分为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金融也可分为

国有平台公司转型发展的方向、路径和风险

国有平台公司转型发展的方向、路径和风险 一、转型发展的动因 (一) 政策变动倒逼平台转型 随着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快速发展,政府部门日益认识到加强监管的重要性。为此从2010年开始,国务院、银监会、财政部等相继出台多个重要文件,以此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运作管理。 2014年国办发43号文发布及新预算法的实施,宣告以地方政府信用支持、以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主要城建融资渠道的传统城建投融资体制的终结。43号中明确提出建立规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赋予地方政府适度举债权限,剥离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政府融资职能。各地政府城建投融资平台的融资和生存压力明显加大,转型发展迫在眉睫。平台公司转型,即是政策不利变动的改革倒逼,也是在国有资产改革背景下平台朝着市场化、可持续发展的自我救赎。 (二) 城市发展需要平台转型 国发43号文件出台至今,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本身以及相关金融机构等对平台公司的发展前途和命运的关注热度不减。就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政策的滞后效应,以及现实中诸如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政府投融资平台在短期完全剥离政府融资职能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平台公司在很长一段时间将仍然是一个区域推进城市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重要载体。无论转型前后,还是转型过程中,也不论不同阶段采取何种投融资模式,平台公司的投融资职能都始终存在且为当地政府的城建和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各级地方政府

都应该对平台公司的发展和转型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 目前来看,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政府性融资职能逐渐剥离,平台公司本身的传统融资难以得以延续发展。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提升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城市发展阶段已经由重建设向重运营转变,城市运营、城市管理是未来平台公司发展的重大机遇和挑战,政府投融资平台传统职能中的城市运营和国资管理的职能会不断加强,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过程亦要往这个方向倾斜。 (三)公司生存发展需要平台转型 过去一度的重建设轻运营、重融资轻管理的运作模式导致政府投融资平台缺乏自身现金流创造机制。政策倒逼以及政策倒逼下的政府政策和资源支持的减少,要求政府投融资平台必须进行部体制机制的变革和市场化转型。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尤其是对亟需实现市场化转型的平台公司而言。打造现金流,寻找赢利点,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战,平台公司转型势在必行。 二、转型发展方向 定位:城市综合运营解决方案提供商 职能:结合当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城投作为地方政府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投资建设最重要的主体,其首要任务是推动城市建设发展。在继续做好政府投融资、建设等公益性及准公益性职能的同时,结合地区资源禀赋,拓展经营城市职能,打造现金流业务板块。同时提升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由过去的“融资导向”向“经营导向”的转变,由传统的“资产

市场化金融市场发展的治本之策

“市场化”:金融市场发展的治本之策 宏观调控热点对话④黄丽珠吴晓求张承惠杨凯 主持人手记: 在经济金融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改善金融机构运行环境的要求已经非常迫切。市场准入的逐步放松,我国金融业面临的国际竞争逐步加大;2003年我国经济贸易依存度已达60%,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国际业务;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金融改革的深化,要求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金融产品进一步多样化,最终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 尽管当前我国宏观金融形势总体运行平稳,但也存在一些隐忧。有数据显示,到2003年我国M2占GDP的比重接近200%,这种高比例在全世界都很罕见。过大的M2表明,我国经济发展中融资过多依靠银行体系,风险集中度偏高。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不久前召开的“北京国际金融论坛”的演讲中指出:目前,由于我国金融产品单一,使资金不能在不同金融产品之间方便地流动,影响了货币政策调控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对此,要通过金融制度创新,促进金融市场的协调发展,建立透明高效、互连互通、运行安全的金融市场体系,并构筑起金融市场多个子市场之间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 今天,三位经济学家做客《理论周刊》“宏观调控热点对话”,本期主题“‘市场化’:金融市场发展的治本之策”,“坐堂论道”,共享金融智慧。 主持人:本报记者黄丽珠 特邀嘉宾: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吴晓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承惠 瑞银投资银行执行董事兼中国区首席代表杨凯 货币市场必须与资本市场匹配发展 主持人:金融市场是相互联系的完整体系,要优化配置金融资源,使各市场间资金良性互动,全面推进多层次金融市场发展至关重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市场产品比较匮乏、金融深化不足,在不少方面还存在创新压抑的问题,金融市场发展中的深层矛盾有待于尽快解决。对此,您怎么看? 吴晓求:金融市场,简单说来至少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目前我国强大的市场化程度较低的银行体系制约了货币市场的发展。然而,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发展没有一个与之相匹配的货币市场,整个市场的结构和功能就会出问题。货币市场的本质是流动性管理,以维持短期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不主要是一个融资市场,特别不是长期融资市场。如果把货币市场主要定义在融资上,就会扭曲市场的功能。货币市场的发展非常重要,就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发展现状而言,资本市场发展较快,货币市场严重滞后,而且货币市场内部各要素部分不对接,贴现市场、回购市场、拆借市场、短期国债市场,各市场缺乏有机联系。金融市场发展的最终目的之一是要帮助银行体系化解风险。有人简单地把金融市场发展和银行体系发展对立起来,认为金融市场的发展,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发展会分流银行体系的资金,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正确的。金融市场的发展,从趋势上看,是要通过金融体系的升级,来弥补或者说替代银行的某些职能,同时帮助银行体系分解风险。 改善宏观调控需要发展直接融资 主持人:近几年来,融资结构畸形发展问题越发突出。2003年非金融企业部门在金融市场融资的

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融资机制研究

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融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1-7-19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赵谷松 [摘要] 本文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融资特点及现状出发,借鉴了美国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融资机制,对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融资机制建设提供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投融资机制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仅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而且还有利于技术创新、提高就业人员素质、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2006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我国“十一五”规划也把自主创新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而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最为活跃的力量和载体。2006年4月7日在深圳举行的第八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上,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报告中指出,“在美国,70%以上的专利都是小企业创造的,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大企业的2倍以上;在我国,小企业提供了全国大约66%的发明专利,74%以上的技术创新和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小企业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和源泉。”然而,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外部环境,投融资机制能否与国家科技政策紧密衔接,是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非常关键性的因素,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并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体制。 一、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及现状 1.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 与传统企业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信息传递快、运营周期短、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其融资需求呈现出以下明显特征: (1)资金需求持续性强,频率高。由于技术更新快,产品不断升级换代,科技型中小企业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资金,用于研究开发活动和购置技术含量较高的设备,及时进行技术更新,以保持持续创新的动力和能力。 (2)融资需求时效性强。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具有市场垄断地位,对于市场变化敏感度较高,投资项目有较强的时效性。 (3)单次融资量相对较小。尽管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强烈,需要持续资金支持,但由于规模较小,单次融资资金额并不太大。 2.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2005年6月,深交所与科技部、国家开发银行组成6个联合调研小组,对全国7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实地走访、调研。调研报告指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与商业银行的集中资金管理模式和审慎经营原则不相符合,使他们难以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一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因经营时间短、经营风险高、业绩不稳定等原因,大都无法获得银行信用贷款支持;另一方面,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依赖研发人员推动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来获取利润,相对于传统的制造业企业,用于生产经营的有形资产规模较小、金额较低,可用于抵押、质押方式贷款的资产较少,无法满足各类金融机构、融资担保机构对于融资安全性的基本要求,也就难以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抵押、质押贷款。

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

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 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夏秀兰 【摘要】投融资平台公司自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实施迅速崛起后,承载了巨大的融资压力,其隐藏的债务风险、带来的社会矛盾以及肩负的历史使命迫使其转型升级,本文从政府层面和平台公司自身建设层面提出了转型发展建议。 一、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产生和崛起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地方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越来越大,加之城市建设对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正面激励,更是提升了地方政府搞建设的热情。然而,市政建设投资却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一是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权层层上收,地方财政的财力增长远跟不上其所承担事务的资金需求量的增长;二是《预防法》又明确规定地方各级预算除特殊情况外不列赤字。地方政府急需资金与政府财政明显吃紧矛盾突出,于是,地方政府采取“表外负债”的方式进行隐性融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应运而生。 2002年以来,以重庆、上海为代表产生了一批融资平台公司,他们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发挥了良好作用,解决了一些重大项目的融资难题。在这种背景下,融资平台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2008年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实施后达到高峰,尤其是2009年,呈爆发性增长,据初步统计,金融

危机爆发及积极财政政策方向拟定后成立了近5000个平台公司。 从平台公司产生的效果看,确实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平台公司不仅撬动了银行贷款,同时还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较有成效地解决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特别是在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的进程中,面对外需下滑、消费需求短期乏力的局面,平台公司带动的基础设施投资为扩大内需提供了强大动力,为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的必然性 尽管平台公司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承载的压力、带来的风险、引起的社会矛盾早已引起广泛关注,问题不容小觑。一是融资能力下降。市容改善、城市发展外加政绩考核等因素使各级地方政府要不停地进行城市投资,平台公司是实施的主要载体之一,承担的融资压力愈来愈大,而这些项目大部分为公益性项目,短期内却无明显的经济效益,投入产出严重失衡;大多数平台公司经过几年的折腾,负债率偏高,财务状况不理想,继续融资的能力明显下降。二是过度依赖土地。土地出让收入被称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弥补了许多城市建设资金的缺口。但土地储备属于资金密集型业务,收购资金主要依赖银行,土地出让受制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性,此外,有些收购的土地还需

[体制,趋势,我国]探析我国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趋势

摘要:在近20年改革的曲折发展过程中,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始终以市场经济原则为导向,取得了重大进步,这就是逐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金融组织机构体系。在改革过程中,中央银行监管体系、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行以及金融系统的风险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金融体制改革;现状;发展趋势 1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1)以市场经济原则为导向,逐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金融组织机构体系。 首先是分设了专业银行和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大一统的计划金融体制的框架。先后恢复和分设了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 其次是成立投资信托类型的金融机构和发展城乡信用合作社。1979年至1984年,先后成立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投资银行以及上海市投资信托公司,以后各省市也相继成立地方性的投资公司和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984年以后,不少大中城市相继成立城市信用社,成为为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服务的金融机构。 三是实现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分离,在法律上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地位,以及明确了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的转化。 (2)改革信贷资金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中央银行间接金融调控机制。 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中国宏观调控手段从直接控制向间接调控转变的关键。从1979年起,先是在部分地区试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包干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但新体制仍然存在各专业银行与人民银行、专业银行之间吃大锅饭的问题,指令性计划指标管理为主的框框仍然没有打破。 (3)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金融市场,建立了金融市场的基本框架。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推行,使人们重新考虑建立金融市场问题。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拆借市场;二是证券市场。货币市场中的贴现业务和同业拆借市场首先得到培育和较快发展。1981年上海市首先出现商业票据承兑贴现业务,1986年中国人民银行对专业银行正式开办了商业票据承兑贴现业务。1994年以后,商业汇票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一些沿海经济发达省市被广泛使用,成为企业主要的结算方式和融资手段。1985年,中国先后在广州、武汉、上海等一些大中城市成立了同业拆借中介机构,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形成了一个以中心城市或经济发达城市为依托,跨地区、跨系统的同业拆借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