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标准2014

《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标准2014
《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标准2014

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学习领域课程

适用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授课单位: 2

学时:36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张况

学分:2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性质与作用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必修课。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阐述Internet网络的基本理论、网络设计、网络设备选择、网络组建方法、网络调试、网络中常用服务的配置和管理技术,要求学生掌握局域网的基本知识和建网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局域网的设计、布线、组建。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的形式,注重局域网技术在实践应用环节的教学训练。达到知识和技能升华的最终目的,完成岗位就业前的系统训练过程。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局域网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技术、局域网的体系结构,局域网的规划设计、工程施工、测试验收等基本流程。以基本的实践应用为引导来讲解对等网、C/S小型局域网等的组建方法、无线局域网的特点、组建方法、无线局域网的安全等,资源的共享。全面讲解DNS、DHCP、等各种网络服务的实现,局域网管理的方法和工具软件、常见故障的诊断和处理,网络常见的攻击手段、局域网安全管理和防护系统等。同时,以某大学校园网的具体建设项目贯穿全书。

三、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无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一、学时及学时分配

(一)课程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0学时;

实践教学:14学时;

机动:2学时;(二)学时分配建议表:

二、推荐教材及要求

(一)推荐教材:

1. 《局域网组建与维护项目式教程》(第二版),雷宇飞编著,人民邮电出班社,2013-03

2.《局域网组建与维护》,宋铁桥,白德淳科学出版社2006-01

3.《局域网组网技术》,唐宝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2

(二)推荐教学参考书:

1.《局域网组网技术与维护》,胡存生,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8

2.《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三、开设本课程需要的教学环境、设备条件及学生基础条件

(一)硬件要求:

Intel及其兼容计算机,Intel 486以上处理器;256M以上内存。网络连接设备、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

(二)软件要求:

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2003操作系统,电脑接入Internet

(三)学生基础条件:

学生学习本课程之前,应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计相关知识、计算机硬件知识。

四、考核

本课程考核类别为考试,采用笔试考试的形式。卷面成绩占本课程成绩70%;平时成绩(含考勤、平时作业)占本课程成绩30%(其中考勤占本课程成绩50%、书面作业占本课程成绩50%)。

第三部分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理论教学部分:

一、局域网基本知识

(一)、教学内容

1、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了解)

计算机网络的作用(掌握)

2、局域网的定义和结构

局域网的含义和特点(了解)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掌握)

3、数据传输与交换

数据传输技术(掌握)

数据交换技术(掌握)

4、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体系结构与协议分层(掌握)

OSA参考模型(掌握)

TCP/IP参考模型(掌握)

局域网协议IEEE802(了解)

(二)、学生练习

思考:局域网的体系结构?CSMA/CD访问控制原理?

练习如何查看网络是否连通,查看网上邻居,局域网文件共享。

二、局域网规划与建设

(一)、教学内容

1、局域网规划与设计

局域网设计分析(了解)

局域网设计规划(了解)

2、局域网建设基本流程

立项与投标(了解)

方案的细化与确认(了解)

工程的施工(了解)

网络的测试和验收(了解)

培训和售后服务(了解)

3、案例──校园网建设方案(了解)

(二)、学生练习

给一个局域网设计案例,让学生按流程化方法分析设计出该网络。

三、传输介质与网络设备

(一)、教学内容

1、传输介质

双绞线(掌握)

同轴电缆(了解)

光纤(了解)

无线传输介质(了解)

2、网卡

网卡的功能与分类(了解)

配置网卡的IP地址(掌握)

查看网卡的MAC地址(掌握)

3、集线器(了解)

4、交换机

交换机的特点(掌握)

交换机的分类(了解)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重点掌握)

交换机的应用(掌握)

5、路由器

路由器的功能(掌握)

路由器的分类(了解)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重点掌握)

网络地址转换(了解)

6、其他网络设备

中继器(了解)

光纤收发器(了解)

7、案例──校园网网络设备(了解)(二)、学生练习

网线的连接,交换机、路由器的设置及连接。

四、局域网综合布线

(一)、教学内容

1、局域网综合布线概述

综合布线的特点(了解)

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了解)

2、常用布线材料与工具

网线的制作工具(了解)

制作双绞线(掌握)

自作信息插座(掌握)

3、网络布线工程的施工

工作区子系统(了解)

水平干线子系统(了解)

垂直干线子系统(了解)

管理间子系统(了解)

建筑群子系统(了解)

设备间子系统(了解)

4、综合布线工程验收(了解)

5、案例──校园网综合布线设计(了解)

(二)、学生练习

练习布线设计,根据实际的建筑物的实际结构来进行布线设计。

五、组建小型局域网

(一)、教学内容

1、建对等局域网

对等局域网的特点(了解)

对等局域网的类型(了解)

组建双机对等网(掌握)

组建多机对等网(掌握)

2、小型C/S局域网(掌握)

3、的共享与发布

发布共享资源(掌握)

访问共享资源(掌握)

4、案例─学生宿舍对等网

确定组网方案(了解)

使用交换机组网(掌握)

使用宽带路由器组网(掌握)

(二)、学生练习

服务安装前的准备工作、活动目录相关的名词术语和逻辑结构、分析DNS 查询过程并熟悉其查询模式、解析方式。

六、无线局域网的组建

(一)、教学内容

1、无线局域网概述

无线局域网的特点(了解)

无线局域网的协议和标准(了解)

无线局域网的组建结构(了解)

无线局域网的硬件设备(了解)

2、组建无线局域网

无线对等网络(掌握)

接入点无线网络(了解)

混合型无线网络(了解)

3、无线局域网安全

无线网络的安全问题(了解)

无线网络安全技术(了解)

4、案例──图书馆无线网

(二)、学生练习

练习路由器的配置,无线局域网的建立,无线局域网共享上网。

七、局域网的网络服务

(一)、教学内容

1、网络操作系统(了解)

2、Internet信息服务

安装IIS服务(了解)

配置IIS服务(了解)

3、DNS服务

理解DNS(了解)

安装DNS服务(掌握)

配置DNS服务(掌握)

4、DHCP服务

DHCP的工作原理

配置DHCP服务(掌握)

管理DHCP服务(了解)

5、WWW服务

创建和管理Web站点(了解)

配置Web站点(了解)

6、FTP服务

FTP的工作原理(了解)

安装FTP服务(掌握)

配置FTP服务(掌握)

7、电子邮件(了解)

8、案例──校园网DNS服务器的设置(了解)

(二)、学生练习

上机操作:下载IIS,安装和使用常用IIS软件,熟悉DNS、服务的含义和作用、服务安装前的准备工作。配置DNS、DHCP服务。

八、Internet接入

(一)、教学内容

1、Internet简介

Internet的发展(了解)

Internet接入方式(了解)

2、局域网接入Internet

路由器接入Internet(掌握)

服务器接入Internet(掌握)

3、案例──校园网DDN专线接入(了解)

(二)、学生练习

练习局域网接入Internet 的方法,直接通过路由器访问INTERNET 资源的配置

九、局域网管理与维护

1. 教学内容

1、网络管理概述

网络管理的发展历史(了解)

网络管理的主要功能(了解)

简单的网络管理协议SNMP(了解)

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了解)

2、网络管理工具

Windows网络监视器(了解)

网络工具箱SolarWinds(了解)

其他网络工具(了解)

3、常用网络诊断命令(掌握)

4、案例──校园网BroadView网管系统

(二)、学生练习

无。

十、局域网安全与防护

(一)、教学内容

1、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了解)

网络安全威胁(了解)

常见网络攻击手段(了解)

2、Windows Server 2003安全管理事件查看器(掌握)

任务管理器(掌握)

本地安全策略(掌握)

3、网络安全防护

防火墙(了解)

入侵检测系统(了解)

网络防病毒系统(了解)

4、案例──校园网安全防护体系(二)、学生练习

2014·全国新课标1(理科数学)

20142全国新课标卷Ⅰ(理科数学) 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已知集合A ={x |x 2-2x -3≥0},B ={x |-2≤x <2},则A ∩B =( ) A .[-2,-1] B .[-1,2) B .[-1,1] D .[1,2) 1.A [解析] 集合A =(-∞,-1]∪[3,+∞),所以A ∩B =[-2,-1]. 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1+i )3 (1-i )2=( ) A .1+i B .1-i C .-1+i D .-1-i 2.D [解析] (1+i )3(1-i )2=(1+i )2(1+i )(1-i )2=2i (1+i ) -2i =-1-i. 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设函数f (x ),g (x )的定义域都为R ,且f (x )是奇函数,g (x )是 偶函数,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f (x )g (x )是偶函数 B .|f (x )|g (x )是奇函数 C .f (x )|g (x )|是奇函数 D .|f (x )g (x )|是奇函数 3.C [解析] 由于偶函数的绝对值还是偶函数,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之积为奇函数,故正确选项为C. 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已知F 为双曲线C :x 2-my 2=3m (m >0)的一个焦点,则点F 到C 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 ) A. 3 B .3 C.3m D .3m 4.A [解析] 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的方程为x +my =0.根据双曲线方程得a 2=3m ,b 2 =3,所以c =3m +3,双曲线的右焦点坐标为(3m +3,0).故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到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3m +3| 1+m = 3. 5.[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4位同学各自在周六、周日两天中任选一天参加公益活动,则周六、周日都有同学参加公益活动的概率为( ) A.18 B.38 C.58 D.78 5.D [解析] 每位同学有2种选法,基本事件的总数为24=16,其中周六、周日中有一天无人参加的基本事件有2个,故周六、周日都有同学参加公益活动的概率为1-216=78 .

(完整word)2014年高考地理(全国卷新课标1卷)解析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文科综合地理(湖南等省份)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径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 B. 夏至日P>0 C. 全年日P<1 D. 冬至日P>1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 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进入21世纪,人类加快了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步伐,科学技术、文化思想日新月异,国际间的交流不断加强,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高低,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潮流。 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高中历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呈现出许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 三、课程设计思路 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以及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规定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的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为其进入社会和高一级学校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 普通高中历史必修课分为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 通过历史必修课,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普通高中历史选修课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历史选修课分为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六个模块。在教材编写和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相关学习内容。 必修课每个模块为36学时,2学分,共108学时,6学分。选修课每个模块为36学时,2学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任选若干个模块;建议在人文社会科学方向发展的学生,应至少选修3个模块。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

2014年新课标全国语文1卷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Ⅰ) 语文 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湖北、湖南和陕西。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I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

2014全国新课标1数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课标1 理科数学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已知集合2 {|230}A x x x =--… ,{|22}B x x =-<…,则A B ?=( ). A .[]2,1-- B .[)1,2- C .[]1,1- D .[)1,2 2.3 2 (1)(1) i i +=-( ). A .1i + B .1i - C .1i -+ D .1i -- 3.设函数()f x ,()g x 的定义域都为R ,且()f x 是奇函数,()g x 是偶函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f x g x 是偶函数 B .()()f x g x 是奇函数 C .()()g x f x 是奇函数 D .()()f x g x 是奇函数 4.已知F 是双曲线C :2 2 3(0)x my m m -=>的一个焦点,则点F 到C 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 ). A .3 B .3 C .3m D .3m 5.4位同学各自在周六、周日两天中任选一天参加公益活动,则周六、周日都有同学参加公益活动的概率( ). A .18 B .38 C .58 D .78 6如图,圆O 的半径为1,A 是圆上的定点,P 是圆上的动点,角x 的始边为射 线OA ,终边为射线OP ,过点P 作直线OA 的垂线,垂足为M ,将点M 到直线OP 的距离表示为x 的函数()f x ,则()y f x =在[]0,π上的图像大致为( ).

7.执行下图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 b k 分别为1,2,3,则输出的M =( ). A . 203 B . 72 C . 165 D .158 8.设(0, )2π α∈,(0,)2 π β∈,且1sin tan cos βαβ+= ,则( ). A .32 π αβ-= B . 32 π αβ+= C .22 π αβ-= D .22 π αβ+= 9.不等式组1 24x y x y +≥??-≤? 的解集记为D .有下面四个命题: 1p :(,),22x y D x y ?∈+≥-, 2p :(,),22x y D x y ?∈+≥, 3P :(,),23x y D x y ?∈+≤, 4p :(,),21x y D x y ?∈+≤-. 其中真命题是( ). A .2p ,3P B .1p ,2p C .1p ,4p D .1p ,3P 10.已知抛物线C :2 8y x =的焦点为F ,准线为l ,P 是l 上一点,Q 是直线PF 与C 的一个焦点,若4FP FQ =,则||QF =( ). A . 72 B . 3 C .5 2 D .2 11.已知函数3 2 ()31f x ax x =-+,若()f x 存在唯一的零点0x ,且00x >,则a 的取值范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语文试题及答案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1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学科网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

2017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word版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 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 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 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 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1.唯物史观 唯物史现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 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 认识。 2.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 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 的理解。 3.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 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4.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 力与方法。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区别只是在于解释的正误、深浅。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 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 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5.家国情怀 家国情环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 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2.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 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 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 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第一部分前言 进入21世纪,人类加快了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步伐,科学技术、文化思想日新月异,国际间的交流不断加强,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高低,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潮流。 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高中历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呈现出许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 三、课程设计思路 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以及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规定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的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为其进入社会和高一级学校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 普通高中历史必修课分为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

2014年全国新课标1

2014年全国(新课标I)文科综合地理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径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 B. 夏至日P>0 C. 全年日P<1 D. 冬至日P>1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读图2,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 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

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1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7、实验 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图3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3,完成10-11题。 10.图4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2014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新课标1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课标1理科数学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 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个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搽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一项。 1. 已知集合A={x |2 230x x --≥},B={x |-2≤x <2=,则A B ?= A .[-2,-1] B .[-1,2) C .[-1,1] D .[1,2) 2. 32 (1)(1)i i +-= A .1i + B .1i - C .1i -+ D .1i -- 3. 设函数()f x ,()g x 的定义域都为R ,且()f x 时奇函数,()g x 是偶函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f x ()g x 是偶函数 B .|()f x |()g x 是奇函数 C .()f x |()g x |是奇函数 D .|()f x ()g x |是奇函数 4. 已知F 是双曲线C :2 2 3(0)x my m m -=>的一个焦点,则点F 到C 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 A B .3 C D .3m 5. 4位同学各自在周六、周日两天中任选一天参加公益活动,则周六、周日都有同学参加公益活动 的概率

A .18 B .38 C .58 D .78 6. 如图,圆O 的半径为1,A 是圆上的定点,P 是圆上的动点,角x 的始边 为射线OA ,终边为射线OP ,过点P 作直线OA 的垂线,垂足为M ,将点M 到直线OP 的距离表示为x 的函数()f x ,则y =()f x 在[0,π]上的图像大致为 7. 执行下图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 b k 分别为1,2,3,则输出的M = A . 203 B .165 C .72 D .158 8. 设(0, )2π α∈,(0,)2 π β∈,且1sin tan cos βαβ+= ,则 A .32 π αβ-= B .22 π αβ-= C .32 π αβ+= D .22 π αβ+= 9. 不等式组1 24x y x y +≥??-≤? 的解集记为D .有下面四个命题: 1p :(,),22x y D x y ?∈+≥-,2p :(,),22x y D x y ?∈+≥, 3P :(,),23x y D x y ?∈+≤,4p :(,),21x y D x y ?∈+≤-. 其中真命题是 A .2p ,3P B .1p ,4p C .1p ,2p D .1p ,3P 10. 已知抛物线C :2 8y x =的焦点为F ,准线为l ,P 是l 上一点,Q 是直线PF 与C 的一个焦

2014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新课标(Ⅱ)试题和答案_21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理科数学卷(新课标卷Ⅱ) 一、选择题: 1.设集合}2,1,0{=M ,}023|{2 ≤+-=x x x N ,则M N ?=( ) A. {1} B. {2} C. {0,1} D. {1,2} 2.设复数1z ,2z 在复平面内的对应点关于虚轴对称,12z i =+,则12z z =( ) A. 5- B. 5 C. i +-4 D. i --4 3.设向量,满足10||=+,6||= -,则? ( ) A. 1 B. 2 C. 3 D. 5 4.钝角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12 ,1=AB ,2= BC ,则=AC ( ) A. 5 C. 2 D. 1 5.某地区空气质量监测资料表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0.75,连续两为优良的概率是0.6,已知某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则随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 ) A. 0.8 B. 0.75 C. 0.6 D. 0.45 6.如图,网格纸上正方形小格的边长为1(表示1cm ),图中粗线画出的是某零件的三视图,该零件由一个底面半径为3cm ,高为6cm 的圆柱体毛坯切削得到,则切削掉部分的体积与原来毛坯体积的比值为( ) A. 1727 B. 59 C. 1027 D. 13 7.执行右图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x ,t 均为2,则输出的=S ( ) A. 4 B. 5 C. 6 D. 7 8.设曲线)1ln(+-=x ax y 在点(0,0)处的切线方程为x y 2=, 则=a ( ) A. 0 B. 1 C. 2 D. 3 9.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 ? ??≥--≤+-≤-+05301307y x y x y x ,则2z x y =-的最大值为( ) A. 10 B. 8 C. 3 D. 2 10.设F 为抛物线C :23y x =的焦点,过F 且倾斜角为0 30的直线交C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5年版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初稿) 普通高中历史课标研制组 2015年10月21日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3 (一)课程性质/3 (二)基本理念/3 二、课程目标/6 (一)总目标/6 (二)学科核心素养/6 三、课程结构/9 (一)设计依据/9 (二)结构/10 (三)学分与选课/12 四、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标准/12 (一)必修课程/12 (二)选修I课程/26 (三)选修II课程/45 (四)学业质量标准汇总/58 五、实施建议/61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61 (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82 (三)教材编写建议/84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89 六、附录/90 附录A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水平划分/90 附录B教学与评价案例/97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历史学是揭示人类历史进程的学科,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对人类历史的叙述和阐释,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并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探寻历史的真相,正确地认识历史规律,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学重要的社会功能。 历史学与历史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学校的历史课程承担着重要的历史教育功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反映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重大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社会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对历史发展进行更深入的探究。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进一步拓展历史视野,形成历史意识,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素养;使学生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1卷物理及答案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1卷物理卷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答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 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瑞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连接。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15.关于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安培力的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 B. 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方向 C.安培力大小与通电直导线和磁场的夹角无关 D.将直导线从中点折成直角,安培力的大小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 16.如图,MN 为铝质薄金属板,铝板上方分别有垂直于图平面的匀强磁场(未画出)。一带电粒子从紧贴铝板上表面的P 点垂直于铝板向上射出,从Q 点穿 越铝板后到达PQ 的中点O 。已知粒子穿越铝板时,其动能 损失一半,速度方向和电荷量不变。不计重力,铝板上方和 下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为 A .2 B .2 C .1 D . 17.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 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 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 A .一定升高 B .一定降低 C .保持不变 D .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 18.如图(a ),线圈ab 、cd 绕在同一软铁心上。在ab 线圈中通以变化的电流,用示波器测得 线圈cd 间电压如图(b )所示。已知线圈内部的磁场与流经线圈的电流成正比,则下列描述线圈ab 中电流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中,可能 正确的是 0 1 2 3 t i 0 1 2 3 t i i 0 1 2 3 t B i 1 2 3 t 0 1 2 3 t U cd 图a a b c d

2014全国文综新课标II试题及答案

2014全国文综新课标II试题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政治能力测试 第Ⅰ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 劳动价值论认为,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在货币产生以后,下列关于价格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流通中商品价格的高低是由流通中货币的多少决定的 ②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③价格是商品使用价值在量上的反映,使用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④价格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 2013年12月,财政部公布了《2014年关税 实施方案》,宣布对760多种进口商品实施

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作为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国降低进口关税能 ①改善国际收支结构②鼓励企业海外投资 ③刺激居民消费需求④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 近年来,我国多地多次 出现了空气严重污染 的雾霾天气,PM2.5(细 颗粒物)是导致雾霾的 重要因素。图5为某市 PM2.5主要污染物来源 的构成图。为治理空气污染,该市政府可 采取的经济措施是 A.提高燃煤企业排污标准 B.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力度

C.增加财政投入扶持清洁能源技术研发与推广 D.限制企业和居民对机动车的购买和使用 15. 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被 称为产业关联,关联性强的产业发展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如房地产业的发展向上可带动建筑业,向下可带动家电业,形成建筑业—房地产业—家电业协同发展。 下列选项中构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关系的是 ①钢铁产业 ②信息产业 ③保险业 ④汽车产业 A.①—②—③ B.①—④—③ C.②—③—④ D.④—③—① 16. 某地乡村的“民主恳谈会”大致经历了从 公民对具体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对话 型恳谈”,到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管理的 “决策型恳谈”,再到参与政府财政预算

2019高中历史新课标选择性必修课程

选择性必修课程 模块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本课程通过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的相关内容,揭示人类政治生活的发展。本课程由6个专题组成,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递进与拓展。 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国家的产生,国家统治依赖一系列制度建设,包括建立组织和制定规则。以权力分配、机构设罝和运行为主的政治体制,规定了国家制度的基本框架。人事管理、法律、外交、财政都是国家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则是国家关注的重点。自古及今,西方各国的制度建设和社会治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学习这些内容,加深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的阶级分析方法,对上层建筑的各领域的实质进行深入分析,认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 1.1政治体制 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以及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 1.2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了解中国科举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以及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1.3法律与教化 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期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1.4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2014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2卷 答案及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镝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场,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领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

2016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进入21世纪,人类加快了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步伐,科学技术、文化思想日新月异,国际间的交流不断加强,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高低,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潮流。 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高中历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呈现出许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