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传承的新城规划策略应用探析

城市文化传承的新城规划策略应用探析
城市文化传承的新城规划策略应用探析

城市文化传承的新城规划策略应用探析

张冰,赵志庆,张璐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高速推进和人口的城市化迁移聚集,我国的新城、新区建设不断升温,在疏解中心城区过密人口、转移老城区职能、改善人居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存在着贪大求洋猎奇、城镇面貌趋同、特色文化衰微等不良后果。国家新型城镇化提出要以人为本,走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阿城区的东部山水新城规划立足于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思考,以“文化传承、彰显特色”为目标,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强化文化传承创新,注重在新城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意在把城市建设成为与原有城市自然人文特征相协调的魅力空间。

本文以阿城东部山水新城的概念规划设计为例,将文化传承与重塑的理论与阿城的实际建设相结合,在文化梳理与价值研究和文化发展的现状与形势的基础上,以历史文化的空间诠释、文化场域的延续与再生、“活态文化”的重塑与营销为规划策略,探索文化资源与公共空间整合的“古韵绎新城”这一文化传承模式,希望对新城新区的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文化传承规划策略阿城东部山水新城

1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和快速城镇化的双重推力下,中国城镇的推进速度和扩张规模在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与此同时城镇化进程中重速度、轻质量,重外延、轻内涵,重现代、轻历史等不协调、不可持续、不和谐和非包容性等问题日益突出。旧城更新中的“建设性”破坏,新城规划中“高大上”建设,相似的建筑、街道、广场,城市原有的、各具风韵的特色逐渐消退。为此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要融入文化传承理念和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禀赋,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阿城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距离哈尔滨市中心城区东南23公里,位于哈尔滨半小时生活圈和哈牡绥东对俄贸易经济区内。阿城为金朝前期都城上京城所在地,是阿什河流域孕育的珍珠,位于哈尔滨-阿城区-亚布力-镜泊湖-兴凯湖黄金旅游线上,是黑龙江“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版画之乡”。山水新城位于阿城老城区东部、老城区和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之间,规划总用地20平方公里(见图1-图2)。

2 文化梳理与价值研究

2.1 文化历史演化与孕育背景

阿城是一座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丰厚的城市。距今约一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起,就有人类劳动、生息和繁衍在今天的阿什河流域。先秦时期,阿什河流域是肃慎人居住和活动的地带。从西汉中期至两晋,肃慎改称为挹娄,隶属夫余国。北魏太和十七年,夫余人为

勿吉人所逐。阿什河流域是安居骨部勿吉人活动的中心地区。唐中期阿什河流域为渤海王国属境。后为契丹人所灭。从契丹族的兴起到辽朝的建立,黑龙江各族大部分被辽征服,在动乱中各族有了分化,出现了女真族。

辽天祚帝天庆五年(1115年),阿骨打称帝,国号大金,定都会宁即今阿城城南。上京会宁府先后历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帝,这里作为金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长达三十八年之久,女真族同其他民族在这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金源文化,是阿城历史发展和文化孕育成型的最为重要的阶段。贞元元年迁都于燕京。元顺帝时期,金上京会宁府故址为镇宁州。明后期,金上京会宁府故址一带为女真栋鄂部的一支居位。清初,称金上京会宁府故址为翁鄂洛城。雍正七年,因巩固边防的需要,协领衙门移驻新城,新城名阿勒楚喀。阿勒楚喀副都统衙门时期长达一个世纪,是阿城继金代上京会宁府之后的又一重要历史发展阶段。宣统元年,裁撤副都统衙门,设阿城县,县名由阿勒楚喀城简化阿城。1948年阿城县政府成立。1987年2月,经批准,撤县建市,由省会哈尔滨市代管。200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市设区,也由此开始了全新的发展历程。

2.2 文化要素的梳理

豪放辽阔的地域舞台、四季分明的北国风光、

多民族杂糅的混居模式造就了阿城兼容奔

图1 阿城区位图 图2新城区位图

放的文化性格特征和异质杂糅的文化特质形态,有着深邃迷人的文化底蕴。概括言之有三大主要部分:一是以金上京会宁府遗址和亚沟摩崖石刻为代表的金源文化,二是以版画、刻字、根雕艺术为代表的地方特色文化,三是以满族、朝鲜族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按性质可以划分为物质与非物质两类。

2.2.1 物质文化要素

(1)围合、内向的空间布局

阿城东部峰峦叠翠,西部坦荡如砥;夏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刺骨。在独特的地貌与气候条件下,当地居民结合自然环境,居住聚落集中在平原上。金上京府的选址初衷亦是如此,为避开阿什河的沼泽地,北半部东侧向里压缩,其城区内部规划以坊为单位,同时因地制宜,地划分功能分区,城北主要为民居及手工业,城南为宫城、官署和贵族居住区。同时在由渔猎游牧向定居生活转变的过程中,居住方式由毡帐向南北排列的院落转变。居住聚落以围合关系组织建筑要素形成单元,围合单元成行列式布置形成院落,其中主要房舍一般都是坐北向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采光和取暖的需要,后来演绎成一种意识形态上的风俗习惯,形成了围合、内向的平面形制和空间布局。这一空间布局类型在后续的历史发展中因与地域环境联系紧密而保留下来,融入东北民居的大队伍中。

(2)古朴、粗犷的建筑特色

金源文化的建筑遗存在朝野更替,风雨蚕食及人为破坏之后,已不能还原其历史原貌。对于金代建筑的特点现在并没有成型的理论参考,只有通过现存的几个重要的金代建筑和壁画等资料来分析和归纳金代建筑的特点以及金源文化在建筑上的表现:建筑风格质朴,气势威武,体现了北方女真民族粗犷的特色和心胸;建筑具有更为灵活的空间划分方式,体现金源文化的兼容并蓄;屋顶坡度大,屋檐雄劲峭拔,屋顶剪边装饰性强;棂窗的类型丰富、装饰精美;这种建筑形态与装饰意向在现存的东北民居中亦有所展现,足见其影响深远。

2.2.2 非物质文化要素

(1)精湛、洗练的手工技艺

金源文化的灿烂辉煌、多姿多彩在出土的器物用具和服装饰品能够得到更为细致的展示。金代的雕刻技艺造就了金代砖塔精致、生动的形象,达到了以砖仿木的顶峰;金代的铜镜形制多种多样,纹饰图案丰富多彩,形成了独特的铜镜文化;铜坐龙的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更是反映了金代铜器技艺的高超。

阿城的版画、刻字与根雕艺术,更是以地方手工技艺展示了新颖别致的北国风光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手工工艺作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一种结合体,是一种符号,也是一种语言,体现阿城的生活风貌、风俗习惯、审美意识及文化积累。

(2)丰富、多样的节事、文化活动

金代女真很注重节日活动,旧俗以物候为节序,“盖以草一青为一岁”,每见月圆而为一月。女真旧俗尊天敬日,“重五、中元、重九行拜天之礼”,作为国家大典。最重视端午节,

于此日“拜天”,后继以“射柳”、“击球”,尚武娱乐,并会宴亲族。“重九出猎”,视为“国朝旧俗”。每年春秋季举办春水秋山之会,以钓鱼捕鹅为戏乐。每年“五月五日、七月十五日、九月九日拜天射柳,岁以为常”。节俗的内涵多与女真民族的宗教信仰有关,如“拜日”之与光明崇拜、“春水秋山”之与祈祷渔猎丰收。而射柳、马球、角抵等体育活动,狩猎舞、萨满乐舞等音乐歌舞,都反映了女真族渔猎生活及民族风俗习惯。

当代阿城体育、音乐等艺术形式的广泛普及与金代文化的传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活动有春节期间的大秧歌汇报演出、焰火晚会、冰灯展览等,其他形式的文艺活动有风筝比赛、音乐会、书画、摄影展、各类文艺比赛及节日庆祝文艺活动等,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满族莫勒真运动大会、朝鲜族体育运动会。而这些都要广泛的群众文化活动基础,这足以说明阿城文化活动的普及盛行和丰富多彩。

2.3 文化的地位与价值

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2.3.1 见证千年沧桑的历史价值

城镇是文化的容器,承载着历史和传统。一座城镇就如一本书,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信息,保存着各个历史阶段的积淀。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土壤造就了不同的艺术气息的城市风貌。无论是会宁府遗址和亚沟石刻的实物呈现还是廖若星辰的文字记载,阿城这片“金源内地”,被中外史学家誉为“全人类宝贵的历史遗存之一”,是感悟地域文化的重要渠道,是展示城市性格的重要媒介。

2.3.2 坚守“美丽乡愁”的社会价值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城市的文化凝聚了该地区居民世世代代的创造和智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延续的物质财富和精神力量。乡愁是国人的一种永恒情结,豪放辽阔的北国风光、豁达粗犷的家乡人民,乡愁饱含着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对家乡深沉的爱,是一种家乡美的沉淀。传统文化与风土人情是一个地方重要的地标,从而帮助人们记住回家的方向,社会价值不可估量。

2.3.3 助力城市发展的经济价值

阿城处于哈尔滨“1小时经济圈”内,是哈尔滨地区人口和产业转移最为便捷的卫星城之一,同时依托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已初步形成以金源文化、休闲度假、化学狩猎和生态观光为主的旅游产品,以青铜仿古制品、版画、泥塑、木雕为主体的手工艺产品,是哈尔滨地区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未来的阿城将依靠特有的文化魅力吸引着更多的人来旅游、居住和生产,这背后是金源故里缠绵不绝的千年文脉,也是未来阿城地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源头。

3 文化发展的现状与形势

近年来包括阿城在内的众多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城市文化及其生存空间不断遭受挤压

是不争的事实。归根到底,是公众对文化传承甚至传统文化价值认知的缺失。

3.1地域文化的失语

金代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其形成与女真本族、汉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紧密相关,表现出强烈的人文意识和理性精神。这种精神在当代城市中理应得到继承与发展。当下阿城建筑却未能形成自己的地域特色,传统建筑文化内涵也逐步丧失了。城市建设受到建造技术的提高和建造材料的多样化影响,忽略了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与发扬,相互抄袭攀比,大高楼、大广场和大草坪的盲目建设,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3.2非物质文化危机

历经朝野更替与时间流逝,地域的民族语言、服饰、歌舞、习俗、民间信仰等系列文化因素在后续文化的冲击下失去了原有的生存土壤和社会环境,慢慢地走向濒危、走向消亡。比如说,版画和木雕技艺等需要口传心授的手工技艺的培养周期长,收益慢,更多的年轻人选择融入其他经济活动,造成传统技艺后继乏人的尴尬境遇,与行业组织和产品市场的缺席,共同导致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出现危机。

3.3文化价值观念淡薄

阿城历史文化的衰落既有历史发展的客观原因,更多的是文化保护意识和文化价值认知不充分。外部的潮流冲击、内部的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文明转型同时到来,多元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一接触,就产生了冲突,引起了震荡,反映到心理上就是在对待文化继承这个问题上的焦虑和迷失。又未能正确处理历史文化保护与快速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人们更多时候是适应现代生活的忙碌和焦躁,缺少了对传统文化的关爱。

4 历史文化的传承与重塑

4.1 历史文化的空间诠释

4.1.1恢复历史与生态的阿什河

阿什河作为金源文化孕育地和哺育阿城的母亲河,是阿城城市发展的生命之源和活力之源。但现状水系布局分散,下游污染严重。因此新城规划秉承“以人为本、以河为源”的设计理念,以阿什河为骨架向城区渗透,拓宽阿什河河道,增加其水域面积,并增设设施以提高其河水净化能力,辅以绿廊,点缀文化绿岛,强化其生态廊道作用。同时在运粮河和金水河的基础上再开辟新水系,使其成为阿什河的支流,在新城打造一个水系网络,让阿什河水与城市产生更为紧密的空间联系,设置临水公园、滨水步行道、滨河生态绿廊,为人们增加了与自然山水亲近的机会。同时沿阿什河沿线根据河段特色和组团功能,打造一条集文化主题公园、教育会展中心、大学生创业中心及文化创意休闲带为一体的城市文化带,将阿什河城市生态脉络和与之并行的城市文化脉络相结合,通过生态脉络和文化脉络的传承,联系并分割各个功能组团。并依据城区的规划结构,进行空间布局和环境设计,再续以水产金、以水养金的地域文化(见图3-5)。

4.1.2强调城市风貌的地域特性

建筑作为构成城镇特色的基础元素,有无地域特色直接影响到城镇整体风貌的构成。阿城新城区建筑的设计应基于传承文化传统与实现文化创新并重的原则,从设计手法上分为原貌再现、精华演绎、现代传承和地域创新四种,对应风格类型为“式、风、韵、域”。规划设计对各风格类型的空间布局、总体要求、建筑形体、建筑要素等进行针对性的指引,根据建筑的空间位置、建筑性质、体量高度、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设计手法与风格类型策略。

为了体现阿城地域文化特色,在微观层面上设置能反映地域文化的设施小品和公共艺术品,艺术符号、丰富城市公共艺术创作。从金代传统建筑、东北民居建筑中,从女真族、满族、朝鲜族的图腾崇拜和生活场景中,从木雕、石雕、版画等手工艺品中,从织锦、窗棂常用的图案、花纹中,提炼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艺术符号,应用于新城公共艺术创作中,通过雕塑、小品、标牌标识、植物造景、地面铺装和艺术装置等形式来展现阿城地域特色风情。

4.2 文化场域的延续与再生

4.2.1非物质文化空间载体的塑造

城市的非物质文化信息展示着这个城市人文情怀,更能代表这个城市的特色精神。本次规划挖掘整理阿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为其现代文化的孕育寻求营养的土壤,规划中将在阿什河沿岸新建设文化展示和交流的空间,作为非物质文化要素的载体,包括遗址遗迹类、场景再现类和展示传播类三种类型,扩大文化在沿江的辐射,缝合阿什河的文化裂缝,实现金源文化景观物质性表象与精神性内涵的融合。通过建设历史名人展示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版画·根雕艺术馆、生态与科技展示中心、市民文化长廊、露天影剧场、书画·棋艺中心、少儿文化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创意街区等建筑构筑物的空间,给历史普及、文化传播、市民文化生活提供舞台,这些点通过一条贯穿南北的阿什河水网联系起来,从而使整个新城散发文化气息(见图6)。重点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收集反映阿城地方文化的物质成果和文化遗产。可涵盖民族服饰绣品、日常生活用品;版画、刻字、根雕系列艺术品;通过工艺美术、制作流程的现场展示,来传播、记录地域文化。

4.2.2文化场所的再生

历史遗迹对人们建立文化认同感,延续与某个特定场所的有关记忆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自身历史沿革的原因,阿城的历史遗迹多分布在阿城城区外围,新城内仅有团山子与半拉城子两处遗址。本次规划为增强城市地域归属感和意向识别感,拟在新城选取特定空间来恢复与重现历史上阿城重要的空间节点,这种对过去的演绎有助于明确当代社会与历史传统的关联性,并作为阿城特色文化的积聚点。

结合半拉城子遗址周边现有的大量的荒地,秉承文化场所再生的理念打造金源文化主题公园,严格按照传统手法设计、建筑工艺建造金代建筑聚落,原貌再现金源盛景,强化风貌

特色感知。同时在阿什河西面组团的RBD 核心区,以南侧城际铁路建设为节点,以阿什河上的文化绿岛为对景,站前轴线两侧形成特色商业服务T 型空间,外部空间演绎金源文化的建筑精华,内里业态以零售商业、餐饮、观光游憩为主,强调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生活功能的和合,一种空间美学或者是视觉的延续,同时也是一种重要文化记忆的延续,来铸就新城魅力,展现新城活力(见图7)。

4.3 活态文化的重塑与营销

4.3.1地方民俗节日的推广

古时的阿城人粗犷、豁达、多情,自古就有着自己的信仰、地方节日,但在历史的洗礼和现代化的冲击下,很多传统的民俗庆典逐渐被人遗忘,这不得不说是阿城地域文化的遗憾,由此,本次新城规划的注重对地方民俗节日的挖掘和重新策划。

例如在半拉子城遗址附近的

图3新城水系结构图

图4新城空间结构图

图5新城规划总平面图 图6非物质文化空间载体分布图

文化主题公园内组织祭祀仪式展示、传统体育竞技(射柳、马球、角抵)、传统歌舞(狩猎舞、宫廷乐舞)表演、风味饮食品尝等文化活动,并依金源旧俗于“重五、中元、重九”等时节进行金源文化展示月,四月游春水、五月拜日月、七月射柳、九月游猎、十月秋山行等。同时举办“女真人的一天”活动,供游人进行女真人渔猎、游牧、耕种、娱乐等生活体验。在团扇遗址周边规划建设体现满族与朝鲜族文化的特色民族园,展示民族音乐、舞蹈、故事、工艺、礼仪、信仰、节日、曲艺等。园中有馆,定期举行民族文化艺术节,将节日变成民族文化博览会。

通过重新挖掘和推广阿城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加入到阿城传统文化中的节庆互动,为地方民俗节日这一活态文化提供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平台,从而健康有序地传承下去。4.3.2 会展+旅游文化的整合与促进

文化会展与文化旅游作为新兴产业,是依托阿城的资源优势开发的特色文化产品,推动当地文化经济的发展。由政府组织,民众参与,举办各种类型、多种层次的文化活动节:冰雪?狩猎嘉年华、版画?根雕博览会、金源文化节等,重点打造文化创意节,可以竞赛形式出现,主题为“地域文化?创意生活”,创意产品内有现代生活功能,外有地域文化特色,以此来推动地域文化的创新。同时整合文化岛、金上京历史博物馆、金太祖陵、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亚沟摩崖石刻、金代冶铁遗址、松峰山道教遗址、文化主题公园、文化创意街区等文化资源一体,以旅游线路为脉络将其彼此衔接,促进文化资源的整体展示和旅游体验(见图8)。

通过把集会、展览、旅游与阿城当地的文化背景与人文风情相结合,重塑、汇聚文化种类、拓宽文化的交流渠道、培养良好的文化展示氛围,、在会展+旅游中获得对文化传承的经济支持与大众关注,并拉动文化产业链条化发展、促进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社会交流的协同发展。

图7站前T型街区示意图图8文化旅游线路规划图

5 结语

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复兴,离不开对优秀文化的继承。推进阿城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坚持传承文化,体现城镇差异性,同时更应认识到作为多民族碰撞、融合后的历史产物,城市在弘扬地域文化个性的同时,应追求文化样态的多样性的思想根源,才能实现以文兴城的规划构想。

参考文献

[1]费孝通. 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 群众出版社, 2007.

[2]单霁翔.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城市建设[J].城市规划,2007,5(15): 9-23.

[3]何依. 城市记忆与文化传承——石浦老城保护规划与实施[J].城市规划,2005,29(9):89-92.

[4]陈业伟. 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J]. 现代城市研究, 2012,(12):35-42.

[5]武辉, 张春祥. 城市文化传承创新在规划中的体现[J]. 城乡规划, 2012,(03):31-32

[6]王洪海, 郑曙光,温亚斌.畅谈城市设计中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再生[J]. 华中建筑, 2012,(02):78-81.

[7]戴磊, 李松. 结合宿迁新城规划谈城市特色的传承与创新[J].山西建筑, 2013, 39(25):15-16.

[8]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阿城区东部山水新城概念城市设计.2012

作者简介

张冰,城市规划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赵志庆,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张璐,城市规划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XX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书(1)

XX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书 XXXX年XX月

目录 1 背景原则 1-1 规则编制背景 1-2 规则编制原则 1-3 规划时限 2 公司现状 2-1 发展历程 2-2 企业特色 3 行业发展机遇 3-1 行业分析 3-2 主要业务 3-3 行业问题 3-4 行业前景 4 企业发展目标 4-1 企业发展阶段 4-2 企业发展目标 4-3 企业中长期经营目标 4-4 企业中长期管理目标 4-5 目标制定的基本思想 5 发展战略

5-1 人力资源战略 5-2 特色营销战略 5-3 技术制胜战略 5-4 品牌工程战略 5-5 超常规发展战略 6 企业发展模式 6-1 发展模式的选择 6-2 中长期发展模式的说明6-3 中长期发展模式展望 6-4 中长期发展模式模块组合 7 企业管理 7-1 管理定位 7-2 管理机构 7-3 管理方法 7-4 管理制度 7-5 生产管理 7-6 技术管理 7-7 营销管理 7-8 财务管理 7-9 信息管理 8 职工队伍 8-1 职工队伍管理目标

8-2 职工远景规划 8-3 职工管理制度的系统性8-4 精才集聚原则 9 企业文化 9-1 意义 9-2 企业家形象 9-3 团队形象 9-4 公共关系 10 组织措施 10-1 建立执行组织 10-2 规划执行力 10-3 为核心目标工作 10-4 建立学习组织

一、历史回顾 ***公司于一九九X年成立。当时,国家正在实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对私营企业的政策开始放宽,各种机会随之涌现。***创始人凭借自己的胆识与眼光,适时切入速食面市场,经过六七年的打拼,积累了一定的原始资本。 随着一线品牌产能的扩大、销量的增加和众多二线品牌后来者的进入,速食面市场逐渐饱和,***企业掌门人及时调整经营方向,从一九九六年起即转做XX 的生产与销售,经历了XX市场从XX到即XX再到XX、功能XX等转变的几次兴起与高潮;在此期间,为缓解XX销售淡旺季对企业内部的压力,有效利用企业各项资源,从一九九八年起,公司又开始了调味品的生产与销售:经过这八年多的奋斗,公司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反应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企业整体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均获取了长足的发展。当然,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近两年企业的总体产值与销量进展速度均在减缓,而利润却在下降。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从XXXX年起,***公司实行全质化管理,倡导“全员参与,全力以赴,全面推行”的运作方针,不断加强企业软硬件建设,顺利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QS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认证、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国际认证以及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认证,为***公司参与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竞争增添了一支支有力的武器! 从二零零X年起,顺应“决胜终端”、“深度分销”和“渠道扁平化”等XX市场发展趋势的要求,***公司即开始进行营销渠道的转换与升级。首先,全线开通了世界第一大零售商——沃尔玛在整个中国的各大分店,开通了世界第二大零售商——家乐福在华南与西南区共计十多家分店,并随之形成了一浪猛似一浪的热销气势;随后,万佳、百佳、新一佳、好又多、吉之岛等各大卖场也陆续开通,广东省终端网络已基本健全,并逐步把由此总结出的完整终端运作模式推向全国——为打响品牌之战开了好头,起了好步! 十年多了,风雨兼程,***公司还能够生存——据统计,中国企业,能够生存五年的,100家中不到10家——并积淀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实属不易! 十年多了,历经沧桑,***公司依然在市场的激流中飘摇起伏——而五年往往即造就一个品牌——并潜伏着许多的经营风险,实堪惋惜! 二、SWOT 分析 ***公司的发展受外因和内因的作用,充满了机遇,也面临着威胁;具备优

论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论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__结合磁器口的单栋建筑与城市片段的关系 小结:建筑是组成社会空间以及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城市是社会空间及文化的载体,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城市,是一个建筑的载体;建筑,是一个城市的细胞。 建筑依附城市而建,城市源于建筑而成,没有建筑的规划就没有城市的布局。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特有的历史和文化。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最具象的表象就是城市中形形色色的建筑。 根据字面的意思来理解的话,何为“城市”?从我国文字的定义来看,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一种交易的场所,即“日中为市”、“五十里有市”的市。所以说,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何为“建筑”?近现代建筑理论认为,建筑(指建筑物)就是空间。建筑的目的是创造一种人为的环境,提供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场所。生活起居、交谈休息、用餐、购物、上课、科研、开会、就诊、看书阅览、观看演出、体育活动以及车间劳动等等,都在建筑空间中进行。建筑首先须满足人的活动需要。建筑为人所造,供人所用。 在原始社会的漫长岁月中,造建筑也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那个时候人类过着完全依附于自然采集的经济生活,当时的居住方式主要是穴居,树居等。有了人类的相对固定的居住点,必然会产生居住的构筑物也就是房子。房子是人类最早创建的建筑。人类建造房子,就如同鸟筑巢,鼠挖洞一样,似乎完全是与生具有的本能。 建筑的生成形成片段,片段的连接进而成为城市。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的力量是相对弱小的,要想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动物,集体生活是最好的选择。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逐渐地形成了原始群居的固定的居民点。人类的集聚就是建筑的集聚,这就为城市的产生提供的先决条件。通过半坡村原始村落示意图,我们认识到,居民点的位置,由于生产及生活的要求,有一定的选择。居民点遗址中的建筑布局是有一定的规律的,适应当时部落的生活方式。聚落的中心是供氏族成员集合的大房子,在其周围则环绕着小的住所,其门往往都超向大房子。不同的建筑形式处于不同的位置,从而有意无意的形成了有秩序的小建筑群。建筑通过人得意识逐渐的组合而形成有序的群体空间。实际上城市在某中意义上来说就是建筑的集聚。 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生产发展产生了剩余产品,也就是私有制。由于私有制的产生,就需要城廓沟池来保护私有财产。传说中夏代就已“筑成以为君,造郭以守民”。有剩余产品即私有财产就需要交换,起初的交换是不固定的,后来交易的数量及范围越来越大,就产生了固定的交换场所,这就是“市”,也是最初的城市型的居民点。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特别是经过两次劳动大分工,出现了商业手工业。建筑也随着功能上的需要有了一定的分工及组合,就有来了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区分,并发展了贮藏空间。不同形式的建筑聚集在一起并形成群体,城市真正的产生了。建筑是城市的重要元素,建筑先于城市登上了历史舞台,为城市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东部新城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东部新城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年) 采购项目编号: 单一来源采购文件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科益工程 共同编制 二〇一九年五月 目录 第一章单一来源采购邀请................................. 第二章供应商协商议价须知 .............................. 第三章供应商资格条件要求 ............ .. ............... 第四章供应商资格证明材料 ......... .................... 第五章采购项目技术、服务、政府采购合同容条款及其他商务要 求 .......... ....... ................................... 第六章采购项目实质性要求............................... 第七章协商容、协商过程中可能实质性变动的容... . .... 第八章响应文件格式................ ..................... 第九章评审办法................ .. . 第十章政府采购合同................ ..................... 第十一章保证金退还申请表(参考格式). .................... 第一章单一来源采购邀请 科益工程受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委托,经网上公示和市财政局计划备案同意确定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采购,现就“东部新城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年)单一来源采购项目”所需采购的服务组织单一来源采购,确定成交供应商。兹邀请拟定供应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供应商地址:市高新区府城大道号栋层;就本项目所需采购的服务进行协商、议价。

关于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考

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考 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是城市的内核、实力和形象;城市是文化的凝结和积淀,是文化的容器、载体和舞台;城市与文化是与生俱来、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我省在大力推进特色城镇化的实践中,应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搞好城市文化建设。 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是城市的内核、实力和形象;城市是文化的凝结和积淀,是文化的容器、载体和舞台;城市与文化是与生俱来、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我省在大力推进特色城镇化的实践中,应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搞好城市文化建设。 树立文化城市理念 城市价值何在?城市如何建设?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是随着城市发展的历史演进而不断深化和丰富的。 从“功能城市”上升到“文化城市”,“文化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理念的最高境界。在西方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历史阶段,为适应加快扩大城镇承载能力的迫切需要,1933 年国际建协发布以“功能城市”为主题的《雅典宪章》,以物质空间为主体的功能主义的城镇建设主流思想随之长期控制世界。功能主义忽视人的生活的复杂性和人的需求的多样性,没有解决好城市发展中的诸多问题。随着“城市病”的不断蔓延、加剧和扩散,人们逐渐把视角从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对城市建设形成了注重人文生态和文化空间的社会文化理念;1938年L·芒福德出版《城市文化》引发了人们对城市如何发展的深思;1985年欧盟提出“文化城市”概念,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理念形成潮流;1999年的《北京宪章》、2007年的《城市文化北京宣言》,都强调“塑造充满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城市空间”。“文化城市”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最先进理念。 从“物质家园”上升到“精神家园”,“文化城市”已经成为城市价值追求的基本趋势。什么样的城市能让生活更美好?归结起来,就是既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又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城市;就是既能为人们身体的幸福栖居提供物质空间,又能为人们心灵的幸福栖息提供文化空间的城市。确立“文化城市”目标、提升城市文化水平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国际潮流,“文化变成城市发展战略的轴心”。我国也大力促进“文化城市”和城市文化建设,越来越多的城市对发展作出“文化定位”或者提出“文化城市”目标,城市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出保存城市记忆、体现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展示城市风貌、塑造城市精神、支撑城市发展的巨大作用,已经成为一些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从注重物质建设上升到注重文化建设,以“文化城市”理念引领我省城镇化发展。我省已经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期,城镇化不应仅仅是“量”的扩大,更应该是“质”的飞跃。应积极学习国内外城市发展的先进理论,认真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教

XX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XX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第一部分XX集团发展战略规划的现状基础 §1.1 企业所处发展环境 §1.2 规划期与分阶段战略目标 §1.3 本规划实施的前提条件 第二部分XX集团产业发展方向定位 §2.1 目前涉足的业务领域基本分析 (Ⅰ)XX房地产业鸟瞰 ⅰ)行业总览 ⅱ)产品供需格局 ⅲ)开发商与市场分割 (Ⅱ)XX医药医疗市场简析 ⅰ)医药零售业布局 ⅱ)医疗器械产供销 (Ⅲ)吉林冰雪娱乐旅游业开发前景 ⅰ)市场消费容量 ⅱ)综合开发预期 §2.2 主导业务:借势型房地产开发 (I)XX集团SWOT分析 (II)战略目标 (III)明确确立房地产主业地位 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ⅱ)扬长避短与借船出海 (Ⅳ) 房地产主业加强与拓展战略 ⅰ)项目开发与资源储备 ⅱ)资金运筹 ⅲ)市场营销 ⅳ)合作与借势 (Ⅴ)风险因素与规避策略 §2.3 次主导业务:房地产配套开发

(Ⅰ)战略目标 (Ⅱ)整合现有配套业务 ⅰ)三位一体的统一经营管理 ⅱ)形成次主业开发业务链 (Ⅲ)次主业拓展战略 ⅰ)内部市场化运作 ⅱ)积极向外渗透 ⅲ)适度资金倾斜 (Ⅴ)风险因素与规避策略 §2.4 副业:摒弃医药医疗,伺机培育新增长点(Ⅰ)战略目标 (Ⅱ)收缩退出现有医药医疗业务 (Ⅲ)以冰雪娱乐旅游补充现金流来源 (Ⅳ)深度开发长影物业管理资源 (Ⅴ)寻求其它业务增长点 (Ⅵ)风险因素与规避策略 §2.5 资本运作:搭车长影,横向联合 (Ⅰ)战略目标 (Ⅱ)与长影以资本为纽带的长期合作 (Ⅲ)满足主业规模化需求的资本运作 (Ⅳ)风险因素与规避策略 第三部分组织架构调整与法人治理结构梳理§3.1 新的集团运作模式 (Ⅰ)企业整体经营布局 ⅰ)XX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ⅱ)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ⅲ)XX工程开发有限公司 ⅳ)XX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ⅴ)吉林国信冰雪娱乐开发有限公司 (Ⅱ)集团总部组织架构设计 ⅰ)总部功能定位

文化特性与城市建筑――以杭州为例

文化特性与城市建筑——杭州案例研究 现代城市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文化、城市形象等软实力的竞争。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三千多年的城市建设史,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因为飞速的经济发展和快速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面貌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多数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失去了可识别的身份,众多城市的历史街区和古老建筑在现代化进程的滚滚潮流中轰然倒地。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在城市营造者的眼中沦丧。而城市居民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危机感与日俱增,缺乏地域文化的城市也使得居民缺乏城市认同感。如何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保持和发扬建筑的文化特性,是值得城市居民和城市营造者深思的。 一、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的缺失 1.1传统建筑文化的缺失 任何建筑都和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紧密相关。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精神的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物我一体的自然观以及阴阳有序的环境观一直作为基本的建筑理念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建筑的发展,使中国建筑表现出强烈的人文意识和理性精神。 这种精神在当代建筑中理应得到继承与发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西方文化思想的强势冲击,加上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精神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没有正确的应对策略,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一种截然相反的文化冲击下变为了弱势。中国当下建筑,大都沿袭西方建筑的模式,摩天大楼、欧陆风情随处可见,一些标志性建筑以其新颖和现代的造型刺激着人们的眼球,然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却缺失了。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浩瀚如海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城市建筑的文化遗产资源也极为丰富,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它不但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城市文明的现实载体。如何保存城市的历史面貌,延续城市的历史生命,对当下城市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国现有的城市建设中,这方面的工作却做得不够。当年梁思成谈北京城的规划与建筑时,曾感叹“伟大的北京城墙”被人们所忽视,他说,北京城墙的产

城市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初稿)

武威市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研究小组组长:张蓉 研究小组成员:张倩李志兴田颖田泰山单美娟赵建岗 研究指导教师:马国文 【引文】城市是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和信息中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城市化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世纪之交,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必然对城市管理工作工作带来重大影响。城市管理既面临着经济实力增强、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新机遇,也面临着经济利益多元化和体制转轨带来的新挑战。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工作,提高城市社会管理水平,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城市政府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现实问题。 【正文】 一、城市文化建设与管理在经济社会中的价值定位 1.城市文化与经济。现代社会的竞争,除了经济实力的竞争之外,更重要的是文化竞争。而城市文化的发展离不开资源整合和文化创新。城市文化资源的整合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纵向的文化传承,即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任何文化都是“源”与“流”的结合,富有地方色彩的文化传统是城市文化形象塑造的基点。二是横向的文化借取,即城市文化的开放、兼容。文化碰撞与融合是文化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城市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演进以至变革的过程,通过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转型、中西文化的融会贯通以及新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文化创造,体现出文化不断进化、不断优化的发展趋势。城市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就自然显得重要而必要。 2.文化建设与管理。城市文化建设往往是阶段性的任务,而文化管理工作,则是长期性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文明、秩序的要求越来越高,某些管理部门应提高对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城市文化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城市管理是一项反复性的工作,城市文化管理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要长期保持和维护好城市良好的市容、井然的秩序,打造城市文化品牌,需要严谨而科学的管理,更需要长效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对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重点、难点,特别是一些带倾向性的疑点问题,采取集中整治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城市文化管理也是城市政府的首要职能。城市文化管理在城市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是由市场经济发展对城市管理的要求所决定的,也是由城市自身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

集团发展战略规划方案

集团发展战略规划 方案

目录 一、前提 二、集团业务发展模式对制度体系的要求 1.制度体系构建与运行应符合集团业务运营的动态变化趋势 2.采用”插件”方式构建制度体系 3.以体系执行效果评估体系生成效果 三、制度体系构建的期限、原则和构建主体 1.制度体系构建的期限 2.制度体系构建原则 3.制度体系构建主体 四、集团制度体系构想 1.集团制度体系构想的分析模式和分析思路 2.集团管理体系识别 3.总制度体系和制度体系组合 4.集团战略制度体系—构想图 5.制度体系功能分布和构建核心 6.制度体系形成的步骤 五、集团战略制度体系生成 1.集团战略制度体系生成过程

2.集团战略制度体系—生成模式 六、集团战略制度体系执行 1.集团战略制度体系执行过程 2.集团战略制度体系—执行模式 七、结语 一、前提 拟定本规划,就宏观环境和市场状况而言,依据现有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并作出预估。本规划中,集团战略制度体系的构建前提为: 1.企业短期发展战略阶段是至。规划期内,集团拟以快速扩张的方式,在全国范围的适当地区不限量开设SHOPPING MALL和大型综合百货店,保持品牌战略的传统领先优势,并在局部地域形成经营竞争优势或主导发展态势。 2.集团主营业务定位是:开设SHOPPING MALL和开设大型综合百货店,以形成自营经济实体、联营经济实体和集团品牌、管理输出的经营实体。作为具备连锁性质的集团所属经营实体,在品牌识别与推广、供应商资源、其它资源和管理模式等方面,成员将获得共享优势。 3.企业以集团化模式运营,在适当的时候,分拆业务板块组建股份有限公司上

对城市传统建筑文化与城市发展关系的研究

对城市传统建筑文化与城市发展关系的研究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城市的发展与传统建筑文化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现代艺术和城市化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实现其协调发展正是其核心内容,本文将基于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及文化保护现状,探析城市传统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 城市化;传统建筑文化;关系 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 of the human civilization, urbanization also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emerging gradually.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really profound, modern art and rapid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how to achieve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s the core content, the paper will be based on the current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culture protection status, and explores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ity development city of the relationship. Keywords: urbanization; The tradition building culture; relationship 中国具有悠久的城市建设历史,从古代起随着朝代的更迭城市建筑的规模和风格也在不断变化,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中国建筑的独有文化。传统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因为其丰厚的历史积淀使得城市建筑呈现出别样的风格。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各国之间的交往更为密切,文化的交融影响也更加激烈,西方建筑的风格和方式极大的影响了我国的城市建筑,比如上海就是一大典型,其部分建筑具有西欧国家建筑的特点。回顾我国近几十年的城市建筑历史,有想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在向西方国家学习,而没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建筑。 一、城市建筑文化的保护 城市建筑的历史文化是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作为城市的一种特殊符号在城市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对城市建筑文化的保护是当前必须去做的一个重要步骤。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部分是现代建筑无法取代的,比如我国古代的排水设计是采用向下渗水的方式进行的,从地表大范围的向下渗透排水。现代的下水道技术是引进西方技术之后发展而来的,一旦有一个地方的下水道堵住了其他地方就会出现积水。许多类似这样花费较大精力设计的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考虑中国实际城市环境,最终制造出新的问题。

海西大福州闽侯南通新城规划介绍

南通新城-大福州崛起的商贸物流新中心 随着海西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掀起了新一轮海西经济区建设的热潮,闽台经济交相辉映,良性互动,同步向前推进,福州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在海西经济区发展的背景下,福州市政府提出将南通片区建设成福建省最大商贸物流城,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和物流业,打造新的增长亮点。 “一心、两带、三片区”完善规划构建新南通 作为福州“东扩南进”的重要区域,与福州城区一水之隔的闽侯南通,规划建设全省最大商贸物流城。南通将形成“一心、两带、三片区”的布局结构。“一心”指以中央公园为核心,结合规划的文体医疗卫生等设施形成的区级公建中心;“两廊”指以大樟溪支流、文山河和陈厝河为基础形成的滨水绿化带;“三片区”指以规划河道为界,分为东部商务办公片区、西部商贸物流片区和南部产业综合片区。?南通片区海峡农副产品批发物流中心投入运营,并且规划建设建材物流商贸园(福州南方建材将迁至南通)、海西世界名品折扣城(奥特莱斯)、永辉物流总部等项目、海峡农博城等。 完善南通新城交通打开福州南大门 未来南通新城将形成“四横五纵”的主干网络,“四横”由北向南依次为南港大道、南井大道、民通路和双新路,“五纵”由西向东依次为通樟路、通洲路、南通大道、通贸路和五虎山大道。另外,南通将利用大樟溪、通洲河、文山河等水系及外围山体等自然条件,形成“一核、三带、多轴”的开放型绿地景观框架。对于南通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铁路、公路等将构建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区南侧将预留京台高速铁路南线方案(也可能成为城际客运专线)线位。此外,远景京台高速公路紧挨规划区南侧,与沈海高速公路复线设互通立交。省道203线南移至屿通大道,自西向东穿越镇区南侧,屿通大道西跨大樟溪与两园一号路对接,东经铁路站场通往青口。

浅谈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浅谈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民族之根,城市之魂,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一个不能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民族,是很难发展起来的,也是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而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它植根于一个国家的实践,具有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社区文化蓬勃兴起,社区文化作为城市现代化和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对促进城市社区的现代化,提高居民素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交往和参与需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社区文化的含义与意义 1、社区文化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类在劳动中创造的,是人类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产物。同样社区文化也是人们在特定的区域内,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其目的在于丰富社区内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社区文化可以分为有形的与无形的两种形式。有形的社区文化表现为社区文化设施、社区环境、社区文化活动场所等;无形的社区文化,即是指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与创造中形成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等。 2、社区文化建设对于社区整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社会学家吴文藻先生指出,了解社区是了解社会的出发点,社区研究应当包含三大要素,即人民、人们所处的地域、人民生活的方式或文化。其中,文化研究是社区研究的核心内容,因为文化是社区人民的社会心理基础。因此,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对于城市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有助于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提升其精神境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源于工作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压力也越来越

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建设

.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建设 作者:曹阳来源:添加日期:11年03月01日 城市文化是一门城市管理科学,它不是单指某一特定的城市文化设施、市民的知识水平、教育程度高低等狭隘的文化现象,而是包括了城市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及其所形成的管理系统。 一、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城市文化是一门综合管理城市的学科,是城市组织体系的基本架构和行动方略的指导系统。城市文化的构成要素有城市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筑文化、自然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它们是自然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结合,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1、培育具有现代素质的市民。市民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社会文明的创造者和体现者,也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城市市民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广大市民只有不断增强城市意识、开放意识、法制意识和现代生活环境意识,促进一个城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有浓郁的崇文意识、有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城市才能现代化。 2、塑造城市形象文化。城市形象文化主要指城市的外观形象,它包括城市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时尚的外观形象。诸如,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道路,广场,公园,雕塑,路灯,栏杆,甚至路牌和广告等等。独特的文化来源于独特的自然和生态环境,所以,要建设和谐城市就必须充分认识自己城市的自然特色,保护自然和城市的文化特色。城市的发展是以健康的自然环境为前提的,自然环境是孕育城市文化的摇篮,因此,只有遵从自然规律的城市发展,才能产生经久不衰的城市文化。 3、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表现,是一个城市文化个性的生动体现,也是一个城市最独特的文化优势。历史文化使一个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充分挖掘利用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历史文物和文物依存的周边环境,是树立城市文化个性、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捷径之一。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可以与旅游、文化产业联姻,产生投入小、回报大的经济效益,它所起的品牌效应,绝非商业铺面和房地产等近期利益所能比拟的。 4、有繁荣发达的文化产业。所谓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娱乐产业、影视及音像制品业、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业以及一些与文化相关的美食、美容、时装、休闲、美术品产业等等。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既可以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也可以极大地提高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

莱芜北部新城发展战略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莱芜市北部新城发展战略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目录 一、自然资料 (1) 1、地理位置 (1) 2、行政区划 (1) 3、历史沿革 (3) 4、地形地貌 (3) 5、河流 (3) 6、气候 (3) 二、经济资料 (3) 1、农业 (4) 2、工业 (4) 三、人口资料 (9) 四、建设现状 (9) 1、土地利用 (9) 2、道路交通 (9) 3、行政管理 (10) 4、商业金融 (10) 5、集贸设施 (10) 6、教育机构 (11) 7、医疗保健 (12) 8、居住用地 (12) 附表口镇城镇建设用地构成表 (13) 莱芜市口镇(北部新城)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一、自然资料 1、地理位置 口镇位于莱芜市莱城区中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17°32’—117°41’,北纬36°15’—36°24’,东西宽约13公里,南北长约15.5公里,总面积112.5(139.36)平方公里。口镇新城东邻苗山镇,西接羊里镇,北靠雪野镇,南连莱城区张家洼街道办事处;其中心地区南距莱芜市区15公里。 2、行政区划 2009年末,全镇在册总人口80625人,其中农业人口76658人,非农业人口3967人。 全镇现有60个行政村分别为:西街村、南街村、东街村、下水河村、上水河村、北街村、赵家村、港里村、太平村、林马庄村、官水河村、垂杨村、三山村、冶庄村、田庄村、高家洼村、片家镇村、郭家镇村、李家镇村、张高庄村、邹高庄村、山头店、花水泉村、小洼村、茅茨村、山口村、王家楼村、北任家洼村、藕池村、大冶村、古城村、南山阳村、北山阳村、青石桥村、庙河圈村、塔山村、小冶村、江水村、谷堆山村、林家庄村、龙马庄村、下毛家圈村、上毛家圈村、栖龙湾村、小庄村、桃花峪村、李家楼村、陈林村、崔家庄村、野槐峪村、毛家庄村、陶北村、陶南村、许家洼村、刘陈村、申陈村、马陈村、郭陈村、康陈村、雪陈村。 口镇各村概况表(2009年)

大城市地区的新城发展战略及其空间形态

大城市地区的新城发展战略及其空间形态3 Ξ 张尚武 王雅娟 提要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大城市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众多小城镇的崛起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但在经历了早期的快速发展之后,如何在新经济背景下获得第二次的自我超越已经成为共同的难题。笔者借鉴国外新城发展的经验,提出在我国大城市地区培育大城市地区中等规模新城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大城市地区 新城 上海市 文章编号 1000-3363(2000)06-0039-04 中国分类号 T U984 文献标识码 A 大城市的功能和空间发展需要与周围的区域发展结合,这一点虽然早已被人们认识到,但具体的空间关系和职能关系却一直处于探索和争论中。包括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西方战后新城建设,卫星城建设以及对新城的最新阐释,各个时期,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探索。 1 大城市地区空间形态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评析 111城乡整体建设的理想 工业革命开始后,城市空前迅速地发展,城市的环境和效率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城乡整体建设思想把城乡作为对等和平衡的力量,使之在区域范围内得到平等的分工和协调,充分发挥城乡双方的优势。这一思想试图把城市中的工业疏散出去,并围绕这些疏散的工厂建设新的城镇,具有城市所能提供的设施服务和职业机遇条件。在兼有两者之利的同时,避免两者的不利。霍华德把这种多中心的居民点称为“社会城市”(s ocial city)。并从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作了深层次的思考,提出的是从区域角度对整个城市的结构性改造,以形成环境舒适、社会经济运行良好的城乡空间结构。 这是针对早期工业化城市的拥挤和混乱,出于对随之逝去的宁静平和的乡村生活秩序的留恋而提出工业城市建设的理想。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巨大浪潮中,这一思想一直是一种理想。 112大城市地区新城建设的实践 大城市不断地向外扩张,人们开始把城市的交通系统组织、社会环境改善和区域性自然环境的影响结合起来。斯科特和斯坦普(L1Scott&L1D1S tam p)提出一种新的规划体制,包括市郊在内,为土地划分不同的等级,把保护农业用地作为首要职责①。开始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审视城市的发展和人类行为。 西方战后最有影响的艾伯克隆比(Abercrombie,1944)的大伦敦规划即是这一思想的贯彻和发展,明确了在大城市建成区以外发展新居住地,即新城的思想。在规划绿带以外形成新的居住发展区,并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事实证明在战后的大规模建设中,新城成为解决郊区蔓延(suburb sprawl)的有效引导手段。 新城诞生在英国和美国,进而在整个欧洲和世界范围都有广泛的理论和实践影响,但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巴黎的新城与大城市有更多的联系,是作为中心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使城市成为多中心组合的整体;英国的新城更强调自身的独立性;在日本又有所不同,尽管从空间形态上呈现多中心的新城形式,但在功能上仍然是单一中心的,即新城多是作为居住的地方,就业并未相应分散,这在日本城市化发展迅速的早期表现尤为明显。 我国在北京、上海两市也曾进行过卫星城建设的实践。但由于受到社会经济条件限制,在1990年代以前,卫星城的建设未取得明显效果,与主城难以建立紧密的关系,因而也带来对卫星城建设的怀疑。 113新社会经济背景下的新城模式 在经历了70年代的经济危机之后,西方国家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满足居住需求和有足够的环境意识成为规划目标的焦点。人们对生活空间数量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同时对空间和环境的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观念引发对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sustainable urban form)的探讨。 在新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欧文等人(S1OwensΠD1 BanisterΠM1Breheny)建议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应该以发展小居住地为主,如霍华德所提出的2~3万人口的规模,具有步行的尺度。但其中有一些大的居民点能够达到20万人口以上,形成霍华德所提出的社会城市②。认为这是从能源有效利用的角度是理想的形态,能够满足具有足够的多种城市活动的门槛,但不是高度聚集和高密度。 而P1霍尔(P1Hall)在分析伦敦的实际情况中,提出了建设持续发展的“社会城市”的概念(sustainable s ocial city,or sustainable city region)③,认为新居住地的建设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城市改造;二是建设新城。但传统城市改造形式和新城建设形式都难以适应发展需要。从城市改造的角度,由于城市建成区用地有限,大规模改造是不现实的;从新城建设的角度,传统新城或田园城市是“在乡村建设城镇”,达到人口居住和就业从城市中疏解的目的,但这一目的在任何地方都从未真正实现过。作为最早的新城之一的S tevenage是自我平衡程度最高的一个,大约有 Ξ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专题成果(项目批准号OOB JL030) 44  城市规划汇刊2000[6]

浅析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及解决之路

浅析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及解决之路(姓名:xx 班级:xxxxx 学号:xxxxxxxxxx) 摘要:加强城市文化建设,需要我们要和城市整体形态、生态建设、传统文化、区域结构以及居民的社会生活相结合;树立文化理念,培育城市文化个性;辐射城市文化,构建多圈文化体系;塑造城市形象,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建立良好的城市文化发展机制,建立健全文化保护的法律;社会各界要形成统一性认识,相关部门需提升社会成员积极性,健全管理机制。只有做到了这些,我国的城市文化建设才会走向更宽、更具文化个性的道路。 关键词:城市建设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建设城市形象 一、前言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外显,是能够激发人们思想感情活动的城市形态和特征,是城市内部与外部公众对城市内在实力、外显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它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以及市容市貌、市民素质、社会秩序、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城市文化建设是城市现代化过程中继生产建设、公共设施建设之后迎来的城市发展的更高阶段,是城市品牌化的过程。近年来,人们开始认识到了城市文化和城市经济、政治和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城市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各地城市文化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思想认识不足和行为上的急功近利,使我国的城市文化建设和发展存在许多的问题。本文将围绕着城市文化建设分析目前我国的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促进城市文化建设的更好的发展。 二、城市文化建设的内涵解释 众所周知,文化作为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是城市的内核、实力和形象;城市是文化的凝结和积淀,是文化的容器、载体和舞台;城市与文化是与生俱来、密不可分的统一体。那么什么是城市文化呢?城市文化是城市人群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衡量城市文化可从市民、城市文化形象、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三个方面来进行,也是

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范文.doc

公司发展战略规划-范文 【范文】 锐意进取,永攀高峰企业生存的关键是什么?说到底就是市场和利润,没有市场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企业就生存不下去,公司发展战略规划。当领导要有威信,要有群众基础,就必须要有作为,能带领企业全体员工创造尽可能多的利润,让企业员工口袋里的钱一年比一年增长,做领导的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说话才有份量。杭州天开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离不开领导、同志、员工的努力。但是,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基础设施投资明显降温,使公司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同时,公司本身目前也面临一些问题,对公司今后的发展形成制约,如企业发展方向模糊,战略目标不明确,机制不灵,公司内部人员结构失衡,技术管理人才匮乏,市场开拓较被动,内部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等,公司今后到底如何发展?怎么生存和做强?以下是我对天开公司今后发展的几点构想:一、制订战略,明确目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市场不同情弱者。在当前市场经济秩序已经基本建立和完善的大好环境下,根据国家、我省及杭州市的中长期宏观经济政策,结合本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必须很好地明确企业发展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从而突出各阶段工作的重点。一步一个脚印,使企业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避免发展中的大起大落,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高起点绘就企业发展蓝图,长远的、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规划,能够对我们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凝集力,使员工自觉融身于企业的发展目标中,群策共力。鉴于此,我们已与省经济规划研究

院进行了初步衔接,计划委托该院为我公司编制公司20年发展战略规划,为公司发展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二、突出主业,多业并举,向多元化发展目前甚至将来一段时间,国家特别是我们省的经济增长速度仍会较快,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较大,为我们赢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应看到建筑业受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较大,市场管理还不尽规范,为了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有效化解市场风险,在公司的产业发展战略上突出园林和市政这两块主打业务,将其做强做大,形成品牌优势,同时向其他产业领域延伸,具体有如下设想:1、借着公司园林绿化资质升一级的机遇,利用各种手段宣传自己。一是公司要开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产品,桐庐园艺场要“走出去、请进来”聘请浙江大学、浙江林学院等科研单位的资深专家做技术指导,与上述单位长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争取成为上述单位的科研基地、实习基地、种苗实验基地,发展鲜切花、无性繁殖、湿地植物、无土栽培等新科技、新产品,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公司业务在扩展上要开拓视野,主动出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观念的提高,对周围环境越来越注重,因此业务向住宅小区、单位场地绿化、道路绿化等方面延伸,不怕小,发挥我们的人才优势,给用户提供满意的绿化设计和施工服务。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将园林绿化形成为公司主要的经济增长亮点。2、市政工程待人员到位后,积极扩展业务,积极创造条件,时机成熟时,完成公司资质的升级工作,以争取更大的业务,形成公司主要经济增长点。3、可利用原始积累的资金以及原有企业的办公、生产、后勤基地所拥有的土地资源,向房地产延伸;同时准备在舟山购买23亩土地,近期搞物流开发。这些以建筑业为主,

浅议现代化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

浅议现代化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 发表时间:2018-10-08T15:12:25.297Z 来源:《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4月下作者:李洁王笑凯[导读]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增长,人民对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城市经营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等理论和实践领域的热门话题 (1身份证:4101021977****252x;2身份证:4113291983****0011)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增长,人民对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城市经营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等理论和实践领域的热门话题.从文化角度探究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的发展之路,可以说是我国的全新理念,是城市经济理论和实践在新世纪、新形势下的延续、升华和深化,是城市文化实践的思维理念和城市文化理论研究的视角转换.本文主要对现代建筑文化面临的挑战及城市文化对城市建设进行简单的简述,供同行参考!关键词:现代化;城市文化;城市建设前言:城市文化只有创新发展,文化个性才有持久的生命力,文化特色才能魅力无穷。丧失了保留至今的文化遗产,城市将失去记忆;不能跟上时代不断创新,城市文化将迷失发展路径。只有传承与创新并重,城市文化才能获得真正意义的发展。 1城市规划模式的分析 1.1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城市规划需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强调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建设和自然环境的和谐,自然是人居环境的基础,人的生产活动及具体的人居环境建设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以促进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互动。 1.2城市规划要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城市发展要充分考虑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公平原则下使每位居民都应能享受到平等、自由的权利和轻松、安全、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展,扩大就业容量;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发展循环经济体系,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解决复合型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缓冲区。指生态保护区与建设开发区之间的过渡性质的地区,是土地争夺的热点。应遵循适度开发的原则,综合考虑开发与保护,局部与整体,近远期结合的关系,严格控制建设开发用地的供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生态恢复区。指已受到干扰而质量下降的敏感区及景观破碎区,以及建设发展区或是生态缓冲区中受到强烈干扰而功能丧失的地区,如空气、河流严重污染区。此类地区须严格限制开发、生产、建设活动对于现有污染源实行限期治理或采取关、停、并、转等措施,并制定保护控制专项规划。 1.3确定生态规划的远景目标,中短期规划结合对生态城市的远景发展提出设想,确立各个阶段的建设目标;中期规划以五年为周期,规划的期限原则上应当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年限一致,并作为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应当依据生态规划的远景目标及本阶段的建设目标,明确五年内规划的重点和发展时序,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短期规划以2~3年为周期,以具体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为重点内容,明境。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构建一个满足人生存、发展需要的人工环境,城市发展就是要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满足其物质、精神文化发展的需求。“以人为本”已成为城市规划的主流思想之一。 2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以规划为依据,通过建设工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对城市系统内各物质设施进行建设,城市建设的内容包括城市系统内各个物质设施的实物行态,是为管理城市创造良好条件的基础性、阶段性工作,是过程性和周期性比较明显的一种特殊经济工作。计发程序问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其次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要从全局出发,使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布局上做到职能明确,主次分明,互相衔接,科学考虑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城市生活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等,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第三要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辩证关系。最后要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污染环境。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保持人与自然相互协调,既是当代人类的共同责任,也是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原则。经多年的实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上述规划方法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基于对城市开放性——城市的发展与更新永无完结的认识,城市规划界提出了“持续规划”和“滚动式发展”的规划思想,即主要着眼于近期的发展与建设,对远景目标则不断地加以修正补充和调整,实行一种动态的平衡,从而抛弃了把城市规划当作城市“未来终极状态”的旧观念。 3城市文化对城市建设的意义分析文化个性和城市特色怎么确立,每座城市都有不同的地理、气候、自然环境以及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也必然会有不同的景观、形象、空间以及氛围、气质、灵魂,从而使城市文化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济南称“泉城”,景德镇称“瓷都”,杭州称“人间天堂”,维也纳称“音乐之都”等等,都是特有文化使之形成了不可磨灭的城市特色。比如,长春可以从历史文化、汽车文化、电影文化等独特文化优势出发确立文化特色,集安可以利用“世界文化遗产”彰显文化魅力,延边、前郭、伊通等可以立足民族文化生发个性特色。各地确立城市文化特色,第一步要从各类本土文化中深入发掘和正确认知文化特征,在做出准确可靠解读基础上,对文化个性给予明确定位;第二步要注意保持这种原有文化特征,维护好生成它的城市格局、风貌以及空间特征、整体环境、人文精神等,以留住文化个性;第三步要努力传承和弘扬这种文化特色,把文化个性忠实地反映在城市建设上,以固化城市特色。大力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培育形成良好的城市品格。制度性的城市文化是城市特色的活的体现,也决定着城市的物质空间的风格和品位。每个城镇都应该从有利于城市特色生长、城市品位提升出发,对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以及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制度体系和行为习惯给予深入反思和积极改善,对市民生产生活中蕴含的传统性、地域性的道德风尚、风俗习惯、民间文艺等给予正确引导和积极塑造,让优良的宝贵的文化传统和健康、积极、先进的社会风尚成为城市文化的主流。要不断丰富发展这种个性鲜明的城市主流文化,让城市文化品格特色日益鲜明、品位不断提升。结束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