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能力测验习题

1.城市的垃圾令人头痛。但有些专家指出,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专家的这一观点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个人的立场能决定事物的性质

C.人的认识决定实践的任务和发展方向

D.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性

2.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这段话强调中国共产党要( )。

A.建立和完善统一战线

B.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C.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D.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3.加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基本要求中,核心是(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4.一般来说,犯罪行为所有直接作用的具体物或具体人是( )。

A.社会关系

B.犯罪客体

C.危害结果

D.犯罪对象

5.《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提出的职业道德的“五项要求”是( )。

A.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B.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C.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崇尚科学,艰苦朴素,服务人民

D.热爱集体,以人为本,守土有责,勤劳勇敢,开拓创新

6.以下对于四大发明表述正确的是( )。

A.西汉蔡伦改造造纸术

B.唐朝火器有火箭、突火枪

C.隋唐就有活字印刷

D.北宋将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矛盾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有些垃圾例如废旧的挂历,有些人们只看到了作为日历的功能,而没有看到他们也可以作为制作笔筒原料的作用,所以专家说的这句话包含的哲理就是实物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在认识到挂历可以做为制作笔筒的原材料)可以相互转化。故本题答案为A。

2.【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中公教育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这段话强调中国共产党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正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故本题答案选B。

3.【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故本题答案选B。

4.【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是会关系;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物或者人。故本题答案选D。

5.【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职业道德的五项要求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故本题答案选A。

6.【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蔡伦是东汉的,火箭用于唐末,突火枪最早出现在南宋;活字印刷术在宋出现,据此ACD表述错误。北宋人朱彧(yù)1119年成书的《萍洲可谈》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甲令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故D项正确。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里,法律部分属于专业型的内容,且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需要考生平时不断的积累和练习。中公教育专家结合多年考试经验,为大家进行事业单位考试法律常识积累,助考生一臂之力!

1.非法组织他人卖血,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构成( )。

A.非法组织卖血罪

B.故意伤害罪

C.非法组织卖血罪和故意伤害罪

D.医疗事故罪

答案:B

2.甲想杀害身材高大的乙,打算先用安眠药使乙昏迷,然后勒乙的脖子,致其窒息死亡。由于甲投放的安眠药较多,乙吞服安眠药后死亡。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甲的预备行为导致了乙死亡,仅成立故意杀人预备

B.甲虽已着手实行杀人行为,但所预定的实行行为(勒乙的脖子)并未实施完毕,故只能认定为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C.甲已着手实行杀人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既遂

D.甲的行为是故意杀人预备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犯,应从一重罪论处

答案:C

3.中国公民特别是指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影响的中国公民与境外的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领土完整与安全的构成( )。

A.背叛国家罪

B.分裂国家罪

C.间谍罪

D.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答案:A

4.行为人在组织,领导或者参加恐怖活动,组织后又具体实施杀人、绑架、爆炸的犯罪行为的,应当( )。

A.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的犯罪从重处罚

B.择一重罪处断

C.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D.以故意杀人、绑架或爆炸罪从重处罚

答案:C

5.根据《宪法》和《国家赔偿法》的规定,我国国家赔偿实行的是哪种归责原则?( )

A.过错原则

B.无过错原则

C.违法原则

D.违法原则为主,过错原则为辅

答案:C

1.下列诗句按其所描写节日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②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③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④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A.④②③①

B.①④③②

C.②④③①

D.③①②④

2.我国行政区划中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数量分别是( )。

A.24、5、4、2

B.23、5、4、1

C.23、5、4、2

D.24、5、4、1

3.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2月6日至8日赴( )出席第二十二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

A.加拿大温哥华

B.俄罗斯索契

C.美国盐湖城

D.意大利都灵

4.1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一法庭公开审理北京奇虎科技公司诉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和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纠纷上诉案,而奇虎方面1.5亿元的索赔金额,也使其成为迄今为止我国互联网领域诉讼标的额第一大( )案件。

A.垄断纠纷

B.知识产权纠纷

C.商业间谍

D.不正当竞争

5.仅次于宪法的规范性文件是( )。

A.规章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行政法

D.法律

6.根据宪法,下列不需要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B.国务院

C.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D.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①项“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描述的是春节,诗中的“桃符”、“桃板”即指春联。②项“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描述的是重阳节,“饮菊花酒”、“登高”即为重阳节的习俗,③项“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描述的是端午节,端午节有“吃粽子”、“挂艾叶”的习俗,④项“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描述的是寒食节,为清明节前一二日。先后顺序依次为春节、寒食、端午、重阳,故本题答案为B。

2.【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我国目前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故本题答案为C。

3.【答案】B。

4.【答案】A。

5.【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我国法律效力层次,上位法的效力高于下位法的法律效力,排序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故应选择D选项。

6.【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依据《宪法》第92条规定:“国务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本法第128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负责。”本法第133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级人民检察院负责。”故A正确,本题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