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肝癌放疗临床路径

3 肝癌放疗临床路径
3 肝癌放疗临床路径

肝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

一、肝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肝癌(ICD-10:C22.901,Z85.009),行放射治疗。

1、一般适应症

(1)肿瘤局限,因肝功能不佳不能进行手术;

(2)肿瘤位于重要解剖部位,在技术上无法切除;

(3)患者拒绝手术;

(4)对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有时可行姑息性放疗以控制疼痛或缓解压迫症状。

2、主要适应症

(1)一般情况好,KPS≥70分,肝功能分级Child-Pugh 不低于B级;

(2)手术后有残留病灶;

(3)需要肝脏局部肿瘤处理,否则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肝门的梗阻,门静脉和肝静脉瘤栓;

4.远处转移灶的姑息治疗,如淋巴结转移,肾上腺转

移和骨转移,可减轻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等。

1.症状:肝区疼痛,全身和消化道症状,肝脏肿大、肝癌转移的症状等。

2.体格检查:

(1)一般情况评价:体力状况评分、是否有贫血、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全身皮肤和巩膜黄染;消瘦,甚至形成恶病质;

(2)腹部检查:是否看到肠型及肠蠕动波、触及肿块、叩及鼓音、听到高调肠鸣音或金属音;

3.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血清肿瘤标记物AFP和CA19-9、CEA。血尿粪常规检查。

4.影像学检查

(1)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

(2)选择性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检查

(3)肝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

(三)选择放疗方案。

根据卫生部《肝癌诊疗规范(2011)》、NCCN《肝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4年第一版)》以及《肿瘤放射治疗学(第四版)》等。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5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2

2.901伴Z85.009肝癌疾病编码。

2.无放疗禁忌症。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放射治疗前准备。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

(3)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

(4)心电图、胸片;

(5)上腹部CT增强扫描或腹部超声检查、上腹部MRI 检查。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

(2)凝血功能;

(3)ECT骨扫描;

(4)临床需要的其他检查项目。

(5)盆腔增强CT;

(七)放射治疗方案。

1.术后放疗:照射范围应包括瘤床区以及区域淋巴结引流区域。推荐给予单次量为 1.8-2Gy,总量达45-50.4Gy/25-28f/35-38d。放疗最好在术后3个月内开始。

2.不可手术切除的肝癌放疗:

照射范围为肿瘤及区域淋巴结引流区。推荐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给予单次量为1.8-2Gy,肿瘤区剂量推荐给予60Gy,淋巴引流区推荐给予45-50.4Gy/25-28f/35-38d。若无条件,三维适形放疗,在给予45-50.4Gy后缩野至肿瘤区避开周围正常组织补量10Gy。

3.早期肝癌因身体状况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行放疗。

4.远处转移病灶放疗:肝脏以外的器官转移如骨转移、脑转移可行姑息性放疗。

(八)放射治疗技术。

1.有条件的地区,推荐使用调强放疗技术。

2.常规放疗技术:

(1)胃肠道准备。

(2)体位:仰卧位,真空垫或体膜固定。

3.三维适形或调强放射治疗,有条件的行IGRT治疗。

4.脏器保护:肝脏,V30<50%,肝脏的平均剂量<30Gy。双肾V22.5<33%。应尽量减少射野中的小肠,其剂量V40<30-40Gy,Vmax<52Gy。

(九)放射治疗中的检查和副反应的治疗处理。

1.至少每周一次体格检查。

2.每周复查血常规,必要时复查肝肾功能。

3.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急性副反应,给予必要的治疗,避免可治疗的副反应造成治疗中断和剂量缩减。

4.治疗中根据病情复查影像学检查,酌情对治疗计划进行调整或重新定位。

(十)治疗后复查。

1.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肿瘤标志物。

2.必要时选择上腹CT、超声检查。

3.必要时盆腔CT。

(十一)出院标准。

1.完成全部放射治疗计划。

2.无严重毒性反应需要住院处理。

3.无需要住院处理的其他合并症/并发症。

(十二)参考费用标准。

1.二维外照射治疗:

2.5-

3.5万元。

2.适形/调强放疗:5-7万元。

3.影像引导调强放疗:6-8万元。

二、肝癌放疗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癌(ICD10:C22.901,Z85.009)的患者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职业: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时间: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50天实际住院日:天

中医肿瘤临床路径

肺癌(肺恶性肿瘤)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 一、肺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肺癌(肺积)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符合西医诊断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者。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六分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2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肺癌临床常见证候:肺脾气虚证 肺肾阴虚证 气滞血瘀证 痰热阻肺证 气阴两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蛋白电泳 (3)心电图 (4)肿瘤标志物 (5)胸、腹部影像学检查 (6)支气管镜及病理学检查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等。

(八)治疗方案 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肺脾气虚证: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六君子汤加减,贞芪固本合剂。 (2)肺肾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麦味地黄汤加减,肺瘤平膏。 (3)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解毒,血府逐瘀汤加减、参七西黄散。 (4)痰热阻肺证:清热化痰,祛湿散结,清金化痰汤加减。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肺瘤平膏。 2 .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1)肺脾气虚证: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参芪扶正注射液。 (2)肺肾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参麦注射液。 (3)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解毒,复方苦参注射液。 (4)痰热阻肺证:清热化痰,祛湿散结,痰热清注射液。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注射液。 3 .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贴敷疗法(止痛贴、胸水贴等)、中药熏洗等外治法。 4 .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电针、温和灸等。 5 .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中药灌肠、耳穴贴敷、中频等。 6 .内科基础治疗 7 .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 .咳嗽、咯痰或咯血、胸闷、胸痛、乏力等症状缓解。 2 .病情稳定。 3 .初步形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 .合并有脏器转移者,退出本路径。 3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 1.3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 1.4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1.5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 1.6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 1.7肺脓肿临床路径(2011) 1.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2011) 1.9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路径(2011) 1.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2011) 1.11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2011) 1.12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路径(2011) 1.13胸膜间皮瘤临床路径(2011) 1.14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1) 1.15耐多药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6初治菌阳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7复治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小细胞肺癌EP方案化疗临床路径新

小细胞肺癌EP方案化疗临床路径表单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住院第1天年月日 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完善检查 □交代病情 长期医嘱: □肿瘤科护理常规 □II级护理 □饮食:根据患者情况 □留陪人 □既往基础用药 □胸腺五肽10mg ih qd或5% GS /NS250+香菇多糖1mg ivdrip biw或5% GS /NS 20ml+香菇多糖1mg iv biw □0.9%氯化钠250ml+复方苦参注射液20ml ivdrip qd或0.9%氯化钠250ml+康艾注射液40-60ml ivdrip qd □0.9%氯化钠250ml+斑蝥酸钠维生素B6 0.3-0.5mg ivdrip qd □0.9%氯化钠100ml+甘露聚糖肽20mg ivdrip qd □鸦胆子油软胶囊4粒po tid □华蟾素胶囊2粒tid po □乌苯美司30mg qd po □复方氨基酸250ml ivdrip qd □脂肪乳250ml ivdrip qd □5%葡萄糖250ml++12种复合维生素1支ivdrip qd 临时医嘱: □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生化、凝血功能、β2微球蛋白、肿瘤标志物血CEA、NSE、CF21-1、SCC-Ag等 □必要时行血清常规、增强/平扫CT(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腔)、超声、淋巴结超声、骨扫描、脑MR、PET/CT、病理学活组织检查与诊断等检查。 主要护理工作: □入院介绍 □入院评估 □指导患者进行相关辅助检查 病情变异记录:□有□无 变异原因: 医师签字:护士签字: 住院第2天年月日 主要诊疗工作 □上级医师查房,根据检查结果完善诊疗方案

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最新版)

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 一、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癌(ICD10:C22.0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 1.主要症状:上腹或肝区疼痛不适。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消瘦、乏力、体重下降,晚期可以出现恶病质。 2.体征:肝脏肿大以及肝硬化之体征。 3.影像学检查:B超;动态螺旋CT;MRI;选择性动脉造影。 4.实验室检查:血清AFP对于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AFP>400ug/L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等,即可考虑肝癌的诊断;其它血清酶学和肿瘤标志物包括:谷氨酰转肽酶、异常凝血酶原、碱性磷酸酶、α-L-岩藻糖苷酶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CSLC)、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2008年征求意见稿)。 根据术前检查所获得的资料,多学科评估结果。 根据肿瘤分期选择治疗方法:手术(肝切除术、肝移植、姑息治疗)、非手术治疗(局部治疗、动脉化学栓塞、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以及其他治疗方法(如中医中药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2-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原发性肝癌疾病编码。 2.患者本人有手术治疗意愿。 3.满足肝切除术或肝血管结扎和/或插管术的条件。 (1)(必备条件)患者的一般情况: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损害(Child-Pugh A级);或肝功能分级属B级,经短期护肝治疗后恢复

肺癌晚期姑息治疗临床路径(新)

肺癌晚期姑息治疗临床路径表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住院第1天年月日 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完善检查 □交代病情 长期医嘱: □肿瘤科护理常规 □I级护理或II级护理 □饮食:根据患者情况 □留陪人 □既往基础用药 □吸氧及心电监护 □0.9%氯化钠100ml+头孢曲松4.0 ivdrip qd 或0.9%氯化钠100ml+头孢噻肟钠4.0 ivdrip bid 或 0.9%氯化钠100ml+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2.5 ivdrip bid,0.9%氯化钠100ml+头孢唑肟钠3.0 ivdrip bid,0.9%氯化钠100ml+磺苄西林4.0 ivdrip bid □NS2ml+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1支雾化吸入 bid/qd □复方氨基酸250ml ivdrip qd 或脂肪乳250ml ivdrip qd 或 5%葡萄糖250ml+10%KCL5ml+12种复合维生素1支ivdrip qd □胸腺五肽10mg ih qd或5% GS /NS250+香菇多糖1mg ivdrip biw或5% GS/NS 20ml+香菇多糖1mg iv biw 或0.9%氯化钠100ml+甘露聚糖肽20mg ivdrip qd □5% GS /0.9%氯化钠250ml+复方苦参注射液20ml ivdrip qd或5% GS /0.9%氯化钠250ml+康艾注射液40-60ml ivdrip qd或5% GS /0.9%氯化钠250ml+斑蝥酸钠维生素B6 0.3-0.5mg ivdrip qd □鸦胆子油软胶囊4粒po tid □华蟾素胶囊2粒tid po □乌苯美司30mg qd po □氨溴索片30mg tid po或NS 20ml+氨溴索30mg iv bid或NS 100ml+氨溴索60mg ivdrip qd □川贝枇杷膏15ml tid po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q12h po或盐酸吗啡缓释片q12h po(根据疼痛程度定剂量) □5% GS /NS150ml+喘定0.5 ivdrip qd或多索茶碱0.3ivdrip qd □复方甲氧那明2粒tid po 临时医嘱: □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生化、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β2微球蛋白、痰培养+药敏等 □必要时行血清常规、增强/平扫CT(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腔)、超声、淋巴结超声、骨扫描、脑MR、PET/CT、病理学活组织检查与诊断等检查。 主要护理工作: □入院介绍 □入院评估 □指导患者进行相关辅助检查 病情变异记录:□有□无

原发性肺癌临床路径

原发性肺癌临床路径 一、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癌(ICD-10:C34/D02.2) 行肺局部切除/肺叶切除/全肺切除/开胸探查术(ICD-9-CM-3:32.29/32.3-32.5) (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家公布的《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6年版)》等。 1.高危因素:吸烟指数>400,年龄>45岁,环境与职业因素。 2.临床症状:刺激性咳嗽、血痰或咯血、胸痛。 3.临床体征:早期不显著。 4.辅助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支气管内镜,肺穿刺活检等。细胞、组织学等病理学诊断阳性为确诊标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国家公布的《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6年版)》 1.肺部分切除术(包括肺楔形切除和肺段切除)。 2.肺叶切除术(包括复合肺叶切除和支气管、肺动脉袖式成型)。 3.全肺切除术。 4.除了肺楔形切除术,上述术式均应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5.上述术式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胸腔镜下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2-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C34/D0 2.2肺癌疾病编码。 2.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可以耐受全麻开胸手术。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6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 (2)凝血功能、生化常规、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肿瘤标志物检查; (3)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 (4)痰细胞学检查、支气管内镜检查+活检; (5)影像学检查:胸片正侧位、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上腹部CT (平扫+增强扫描)、头颅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以下项目: (1)纵隔镜:推荐所有肺癌患者尽量行纵隔镜手术;对于CT与PET/CT 均未发现转移纵隔淋巴结的患者,结合中国国情,可以不行纵隔镜手术;对于手术区域以外的纵隔淋巴结,如果直径达到0.6cm以上,建议行纵隔镜手术。 (2)软式胸腔镜; (3)经皮肺穿刺活检,E-BUS, EUS-FNA;

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临床路径7

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临床路径 (2018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肝衰竭的住院患者。 一、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瘟(TCD编码:BNW220)。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慢性肝衰竭(ICD-10编码:K72.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功能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联合制订的《肝功能衰竭诊疗指南(2012年版)》。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湿热蕴毒证 瘀热蕴毒证 阳虚瘀毒证 阴虚瘀毒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肝瘟(慢性肝衰竭)。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肝瘟(慢性肝衰竭)。 2.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出现症状急性加重或出现新的并发症,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原发性肝癌、抗HIV阳性者及其他严重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等)和精神

病等影响疗效评价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观察并记录身目黄染、口干苦、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水、神志、行为、出血等症状或体征及其变化情况,注意舌像、脉象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凝血项、血糖、血清电解质; (3)血清甲胎蛋白(AFP); (4)血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检测; (5)心电图、腹部B超、胸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血清内毒素定量、细菌培养、血氨、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CT或MRI等。 (八)治疗方法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湿热蕴毒证:祛湿解毒、凉血化瘀。 (2)瘀热蕴毒证:化瘀解毒、健脾和胃。 (3)阳虚瘀毒证:温阳利水、活血化瘀。 (4)阴虚瘀毒证:滋补肝肾、化瘀解毒。 2. 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 特色疗法 (1)中药灌肠 (2)中药外敷 4.其他疗法 5.内科基础治疗 6.护理调摄 (九)出院标准 (1)乏力、纳差、腹胀、出血倾向等症状明显好转,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 (2)黄疸、腹水等体征明显改善。

肝脓肿临床路径

肝脓肿临床路径 一、肝脓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肝脓肿(ICD-10 K75.0)拟行肝脓肿穿刺引流术或肝脓肿切开引流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黄家驷外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7月第7版) 1.症状:起病急,主要是寒战、高热、肝区疼痛和肝脏肿大。体温常可高达39-40度,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和周身乏力。 2.体征:有时可及肝肿大,肝区有压痛。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明显左移;有时出现贫血。 4.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可明确其位置和大小。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黄家驷外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7月第7版) 1.全身支持治疗:给予充分营养。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必要时多次少量输血和血浆等纠正低蛋白血症,增强机体抵抗能力。 2.全身使用抗生素:应使用较大剂量。 3.经皮肝穿刺脓肿置管引流术:适用于单个较大的脓肿。在B超引导下行穿刺。 4.切开引流术:适用于较大脓肿,估计有穿破可能,或已经穿破胸腔或腹腔。 5.中医中药治疗:多与抗生素和手术治疗配合应用,以清热解毒为主。 (四)标准住院日为 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K75.0 肝脓肿疾病编码。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HIV、梅毒); (3)心电图、胸片; (4)肝胆彩超及术前定位。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等。 (七)抗菌等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入院后即开始使用抗菌药物,经验性抗菌治疗可选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甲硝唑等,一日数次给药; 推荐药物治疗方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4天。 1.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麻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方式:肝脓肿穿刺引流术或肝脓肿切开引流术; 3.手术内置物:无; 4.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补充血容量药物(晶体、胶体)、止血药、血管活性药物、术后镇痛(视情况); 5.输血:根据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6.病理: 术后标本送病理行石蜡切片(视术中情况必要时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另外取(炎症)肿物或脓腔壁组织及脓液送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根据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种类。 (九)术后住院恢复 3-8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

肺癌中医临床路径

肺癌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为I IIA 期和I IIB 期的患者。 一、肺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肺恶性肿瘤(ICD-10 编码:)。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 六分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肺 癌临床常见证候: 肺脾气虚证 肺阴虚证 气滞血瘀证 痰热阻肺证 气阴两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为I IIA 期和I IIB 期。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肺癌肺恶性肿瘤疾病(ICD-10 编码:)的患者。 2.临床分期为I IIA 期和I IIB 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蛋白电泳 (3)心电图 (4)肿瘤标志物 (5)胸、腹部影像学检查 (6)支气管镜及病理学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等。 (八)治疗方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肺脾气虚证:健脾补肺,益气化痰。 (2)肺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3)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解毒。 (4)痰热阻肺证:清热化痰,袪湿散结。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2.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3.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贴敷疗法、中药泡洗、中药熏药治疗等外治法。 4. 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泡洗、耳针等。 6.内科基础治疗 7.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咳嗽、咯痰或咯血、胸闷、胸痛、乏力等症状缓解。 2.病情稳定。 3.初步形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合并有脏器转移者,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肺癌临床路径

肺癌手术治疗标准流程

标准住院日8天如果该病人未在第4天手术,请指出原因如未在入院第4天进行手术,系统将预警 ?未在门诊行胃镜检查,无病理确诊1是2否 ?常规检查、化验结果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回报1是2否 ?等待上级医师查房,确定诊疗方案1是2否 ?该病人需要作进一步的检查、化验、会诊1是2否 ?等待其他科室会诊1是2否 ?该病人需要先治疗其他疾病1是2否 ?该病人是从其他科室转入的病人1是2否?手术室不能及时安排手术1是2否 ?由于该病人的状况突然发生变化,手术被迫推迟1是2否 ?由于手术安排发生变化,手术被迫推迟1是2否 ?病人入院至手术前一天遇到星期六、日 1 是2否 ?病人的住院费出现问题 1 是2否?病人家属签字出现问题 1 是2否?病人入院时诊断不明确1是2否?其他 1 是 2 否 请说明情况具体:如果该病人的手术后住院日超过“监控标准”,请指出原因:[手术后标准住院日为10天,如无原因超过10天,系统将预警。]?该病人是否发生手术并发症 1 是 2 否 ?如果发生手术并发症,手术并发症的名称或延期原因是: ?(1)术中损伤其他脏器 ?(2)术后继发性出血

?(3)术后胸部、腹部感染,切口感染 ?(4)术后吻合口瘘 ?(5)术后乳糜胸 ?(6)术后肠梗阻 ?(7)由于手术创伤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其他脏器功能不全 ?(8)其他(由医师填写具体内容) ?该病人发生麻醉并发症1是2否 ?如果发生麻醉并发症,麻醉并发症的名称是:(1)麻醉操作引起的并发症,如硬膜外血肿、全脊麻、牙齿脱落、声音嘶哑、喉头水肿等(2)麻醉药物中毒、高敏和过敏(3)输血、输液不良反应、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4)呼吸抑制、气管梗阻、误吸、窒息、或感染、呼吸衰竭(5)心肌抑制、心律失常、低血压、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跳骤停(6)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损伤(7)个别人可能发生严重意外,甚至残疾或死亡(8)其他特殊问题,请具体写出: ?病人发生“医院感染” 1是2否 ?如果发生医院感染,具体情况是: ?该病人需要治疗其他疾病1是2否 ?病人的住院费出现问题1是2否 ?病人或家属拒绝出院1是2否 ?发生医疗纠纷1是2否 ?其他问题1是2否 ?如果是其他问题,请说明具体情况:

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临床路径

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ICD-10:C22.001/C22.951)。 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可以手术切除,但由于其他原因(如高龄、严重肝硬化等)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肝区疼痛、食欲减退、上腹饱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消瘦、乏力、发热。晚期常出现黄疸、出血倾向。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及肝外非特异性表现等。患者常有慢性肝病病史。 2.体征:肝脏肿大、血管杂音、黄疸、门静脉高压征象,浸润、远处转移和合并症引起的体征。 3.辅助检查:血清AFP等肿瘤标志物;肝脏影像学(腹部超声检查、MRI、CT),选择性肝动脉造影、PET-CT、骨扫描。 4.病理学诊断明确:术后病理、经皮肝穿刺活检或淋巴结穿刺活检。 5.HCC的临床诊断:建议尽可能取得病理诊断。对于无法获得病理学诊断的肝细胞癌,2011年中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建议如下,1+2a两项或者1+2b+3三项时,可确定HCC的临床诊断。 (1)具有肝硬化以及HBV和(或)HCV感染的证据。 (2)典型的HCC影像学特征:同期多排CT扫描和(或)动态对比增强MRI检查显示肝脏占位在动脉期快速不均质血管强化,而静脉

期或延迟期快速洗脱。 (2a)如果肝脏占位直径32cm,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中有一项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即可诊断HCC。 (2b)如果肝脏占位直径在1-2cm,则需要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都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方可诊断HCC,以加强诊断的特异性。 (3)血清AFP≥400μg/L持续1个月或≥200μg/L持续2个月,并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AFP升高,包括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继发性肝癌等。 6.临床分期:建议用巴赛罗那(BCLC)分期标准,也可参照中国分期标准。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 2.需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但无TACE禁忌的患者。 3.肝功能分级(Child-Pugh)A或B级。 4.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5-7日。 (五)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肝癌中医临床路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最新稿)

肝癌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 一、肝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癌(TCD编码:BNA00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癌(ICD-10编码:C2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参考《2001年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标准》。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肝癌诊疗方案”。 肝癌临床常见证候: 肝郁脾虚证 肝胆湿热证 肝热血瘀证 脾虚湿困证 肝肾阴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肝癌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肝癌(原发性肝癌)。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肝癌(TCD编码:BNA001),原发性肝癌(ICD-10编码:C22)。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乙肝两对半、乙型肝炎DNA测定 (5)肿瘤标志物(AFP/AFU等) (6)胸部正侧位X线片 (7)心电图 (8)上腹CT或B超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上腹MR或PET/CT或超声造影检查、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郁脾虚:健脾益气,疏肝软坚。 (2)肝胆湿热: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3)肝热血瘀:清肝凉血,解毒祛瘀。 (4)脾虚湿困:健脾益气,利湿解毒。 (5)肝肾阴虚:清热养阴,软坚散结。 2.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3.针灸治疗:可根据病情辨证取穴。 4.中药外敷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5.推拿治疗:根据病情选用。 6.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选用射频消融治疗、中药介入治疗、深部热疗、免疫系统治疗等。 7.内科基础治疗。 8.护理:基础护理及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主要症状(胁痛、腹胀等)明显改善; 2.疗程结束,无明显并发症; 3.初步形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慢性肝炎临床路径

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 一、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病毒性肝炎(ICD-B18.101;103;201; 202;901;902;810;81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传染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传染病学(第3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临床诊疗指南符合慢性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1.肝炎病史半年以上,既往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 或肝炎病毒携带史,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现肝 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 2.发病日期不明确或无肝炎病史,但肝组织病理学检 查符合慢性肝炎改变,或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 室及影像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表现者。 根据肝功能损伤程度临床分为: ⑴轻度: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肝功能指标仅1~2项轻 度异常。 ⑵中度: 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⑶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

腹胀、尿黄等,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并排除其它原因,且无门静脉高压者。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除前述条件外,凡白蛋白≤32g/L、总胆红素大于5倍正常值上线、凝血酶原活动度大于40%但小于60%(或凝血酶原时间大于对照5秒以上)、胆碱酯酶<2500U/L,四项检测有一项达上述程度者即可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传染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传染病学(第3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临床诊疗指南 1.一般治疗(适当休息、不宜过,戒酒、停用有损肝功的药物。如ALT明显增高,甚至出现黄疸,则应尽量卧床休息。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饮食)。 2. 药物治疗 (抗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改善和恢复肝功能及减轻肝纤维化)。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B18.101;103;201;202;901; 902;810;811慢性病毒性肝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

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肝癌切除术

原发性肝癌(肝癌切除术)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癌ICD-10 C22.9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2012+EASLEORTC+临床实践指南:肝细胞癌的管理》《NCCN临床实践指南:肝胆肿瘤(2015.V1)》《内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肝区疼痛,肝大,黄疸,肝硬化征象,伴癌综合征,进行性消瘦、发热、食欲不振、乏力、营养不良和恶病质等全身性表现。 2.实验室检查:AFP,血清岩藻糖苷(AFu),GGT2,异常凝血酶原(APT),肝功能 3.辅助检查:腹部超声,增强CT,MRI,选择性肝动

脉造影,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2012+EASLEORTC+临床实践指南:肝细胞癌的管理》《NCCN临床实践指南:肝胆肿瘤(2015.V1)》《内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治疗原则:早期诊断、早期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提高长期治疗效果的关键。 (1)规则肝癌切除术。 (2)肝移植 2.局部治疗:1、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无水乙醇(PEI)2、射频消融RF,3、肝动脉栓塞TAE。 (四)标准住院日为12-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需符合原发性肝癌 2.排除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合并心、肺、肾、脑等脏器功能损害)及非肝癌切除术患者。

3.排除其他:继发性肝癌,其他肝脏肿瘤或病变如血管瘤、肝腺瘤等,需要肝癌局部治疗及需要肝移植者。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3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肾功能、ICG检测、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血氨、甲胎蛋白、各种肝炎病毒学指标检测(乙肝五项、乙肝DNA定量、抗HCV)、感染性疾病筛查(抗HIV、TPHA); (3)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腹部CT(增强及血管重建)、腹部MRI(增强及MRCP)。 2.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等。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472肝动脉栓塞术临床路径

肝动脉栓塞术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肝动脉栓塞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主要诊断为肝细胞癌、肝癌破裂出血、肝恶性肿瘤、肝良性肿瘤、肝胆管恶性肿瘤、肝胆管细胞癌、肝占位性病变、肝肿物、肝血管瘤、肝血管肉瘤、肝动脉动脉瘤。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病史:肝硬化,体重进行性下降,随访肿物进行性增大,临近组织器官转移等。 2.临床症状:肝区不适、疼痛、胀痛等或检查发现,无临床表现。 3.体征:肝脏增大,肝区叩击痛,腹水、胸腔积液等。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CT/MRI检查明确病变存在。 5.AFP异常增高(肝癌)。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介入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肝血管瘤超选择性栓塞术;肝动脉碘油栓塞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3-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诊断为下列疾病者:肝细胞癌、肝癌破裂出血、肝恶性肿瘤、肝良性肿瘤、肝胆管恶性肿瘤、肝胆管细胞癌、肝占位性病变、肝肿物、肝血管瘤、肝血管肉瘤、肝动脉动脉瘤。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以主要诊断为治疗目的,其它疾病的处理不影响主要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检查(1-3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或有三个月内的结果: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AFP、CEA、CA19-9;

27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临床路径

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ICD-10:C22.001/C22.951)。 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可以手术切除,但由于其他原因(如高龄、严重肝硬化等)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肝区疼痛、食欲减退、上腹饱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消瘦、乏力、发热。晚期常出现黄疸、出血倾向。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及肝外非特异性表现等。患者常有慢性肝病病史。 2.体征:肝脏肿大、血管杂音、黄疸、门静脉高压征象,浸润、远处转移和合并症引起的体征。 3.辅助检查:血清AFP等肿瘤标志物;肝脏影像学(腹部超声检查、MRI、CT),选择性肝动脉造影、PET-CT、骨

扫描。 4.病理学诊断明确:术后病理、经皮肝穿刺活检或淋巴结穿刺活检。 5.HCC的临床诊断:建议尽可能取得病理诊断。对于无法获得病理学诊断的肝细胞癌,2011年中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建议如下,1+2a两项或者1+2b+3三项时,可确定HCC 的临床诊断。 (1)具有肝硬化以及HBV和(或)HCV感染的证据。 (2)典型的HCC影像学特征:同期多排CT扫描和(或)动态对比增强MRI检查显示肝脏占位在动脉期快速不均质血管强化,而静脉期或延迟期快速洗脱。 (2a)如果肝脏占位直径 2cm,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中有一项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即可诊断HCC。 (2b)如果肝脏占位直径在1-2cm,则需要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都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方可诊断HCC,以加强诊断的特异性。 (3)血清AFP≥400μg/L持续1个月或≥200μg/L持续2个月,并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AFP升高,包括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继发性肝癌等。 6、临床分期:建议用巴赛罗那(BCLC)分期标准,也可参照中国分期标准。

27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临床路径

TACE) 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临床路径 (2016 年版) 一、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临床路 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ICD-10 : C22.001/C22.951 )。 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可以手术切除,但由于其他原因(如高龄、严重肝硬化等)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1. 临床症状:肝区疼痛、食欲减退、上腹饱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消瘦、乏力、发热。晚期常出现黄疸、出血倾向。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及肝外非特异性表现等。患者常有慢性肝病病史。 2. 体征:肝脏肿大、血管杂音、黄疸、门静脉高压征象,浸润、远处转移和合并症引起的体征。 3. 辅助检查:血清AFP等肿瘤标志物;肝脏影像学(腹 部超声检查、MRI、CT),选择性肝动脉造影、PET-CT、骨 扫描

4.病理学诊断明确:术后病理、经皮肝穿刺活检或淋巴结穿刺活检。 5.HCC的临床诊断:建议尽可能取得病理诊断。对于无法获得病理学诊断的肝细胞癌,2011年中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建议如下,1+2a两项或者1+2b+3三项时,可确定HCC 的临床诊断。 (1)具有肝硬化以及HBV和(或)HCV感染的证据。 (2)典型的HCC影像学特征:同期多排CT扫描和(或)动态对比增强MRI检查显示肝脏占位在动脉期快速不均质血管强化,而静脉期或延迟期快速洗脱。 (2a)如果肝脏占位直径2cm,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中有一项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即可诊断HCC。 (2b)如果肝脏占位直径在1-2cm,则需要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都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方可诊断HCC,以加强诊断的特异性。 (3)血清AFP≥400μg/L 持续1个月或≥200μg/L 持续2 个月,并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AFP升高,包括妊娠、生殖 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继发性肝癌等。 6、临床分期:建议用巴赛罗那(BCLC)分期标准,也 可参照中国分期标准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 2. 需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但无TACE禁忌的患者。 3. 肝功能分级(Child-Pugh )A 或B级。 4.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

肺癌临床路径Word编辑

肺癌化疗临床路径 一、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肺癌(ICD-10:C34/D02.2)+行化学抗肿瘤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9年第一版) 1.腹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贫血等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发现腹部肿物。 2.大便隐血试验多呈持续阳性。 3.影像学检查提示并了解有无器官和淋巴结转移。 4.纤维结肠镜检查明确肿瘤情况,取活组织检查作出病理诊断。 5.通过手术情况判断是早期肺癌还是进展期肺癌,并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9年第一版) 1.局部切除术或结肠区段切除手术:早期肺癌。 2.根治手术(肺癌根治术):进展期肺癌,无远处转移,肿瘤条件允许或联合脏器切除未根治的肺癌患者。 3.姑息手术(肺癌姑息切除术、短路或造口术):有远处转移或肿瘤条件不允许,但合并梗阻、出血的肺癌患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34/D0 2.2肺癌疾病编码。 2.术前评估肿瘤切除困难者可先行新辅助化疗后再次评估,符合手术条件者可以进入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化疗前准备(化疗前评估)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血脂、消化道肿瘤标志物、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心电图;(4)结肠镜和/或钡剂灌肠造影、腹盆腔CT;(5)病理学活组织检查与诊断。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超声心动图、肺功能、PET-CT等。 (八)化疗日为入院第3天。 结合病情给予个体化化疗方案 (九)化疗后恢复。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消化道肿瘤标志物。 2.对症处理 (十)出院标准。 1.化疗结束,无明显副反应。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化疗期间的合并症和/或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二、肺癌化疗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肺癌(ICD-10:C34/D02.2)+行化疗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