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时空演化特征及社会经济驱动力_蔺雪芹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时空演化特征及社会经济驱动力_蔺雪芹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时空演化特征及社会经济驱动力_蔺雪芹

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 第71卷第8期

2016年8月V ol.71,No.8August,2016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时空演化特征及社会经济驱动力

蔺雪芹1,王岱2

(1.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100048;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城市空气污染是中国在快速城镇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利用2013年和

2014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数据,综合ArcGIS 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从年度、季节、月份、小时4

个时间尺度比较归纳了全国城市空气质量的时空间演化特征,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从全国和

区域两个空间尺度,量化分析了城市空气质量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结果表明:①全国城市

空气质量全年达标天数比例增加,但空气污染程度加重,高污染区域恶化态势明显;②城市

空气质量与生产生活活动表现出一定的时间耦合性,基本呈现“日出趋差、日落趋优”的态势;③全国城市空气污染表现出“东重西轻、北重南轻”的空间格局,区域一体化态势明显;④区域城市空气污染的总体程度和分布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异特征,区域空气污染形成和演化路径可

基本归纳为:“重点城市污染加重—重点城市污染扩散—区域整体污染加重—重点城市引领治

污—区域污染联防联控—区域整体污染减轻”;⑤从全国层面看,能源消耗、工业化和技术进步

是推动城市空气质量恶化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⑥受各地区资源环境基础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影响,各类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驱动方向和驱动强度差异明显。在结论的基础上,讨论了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关系的

区域分异以及发展理念。

关键词:城市空气质量;时空演化;社会经济;驱动力;城市;中国

DOI:10.11821/dlxb201608006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进入经济高速增长和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1978-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至518942亿元,年均增速9.98%;城市化率由17.92%上升至52.57%,年均增速0.96%。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提升无疑推动了中国物质财富短时期内的快速积累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同时,也造成在许多城镇化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大气污染、灰霾、光化学烟雾等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1-2]。2011年秋冬中国东部及中部部分地区首次连续出现雾霾天气,2013年更是遭遇有观测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污染天气[3],严重影响城市及区域的大气环境及公共健康[4-5],大气污染已经成为阻碍中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6]。多尺度了解城市空气质量变化不仅有利于科学认知城市大气污染变化特征,还可以为区域性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收稿日期:2016-03-02;修订日期:2016-06-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43063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6YJC790056)[Foundation:

Key Program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41430636;Youth Program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No.16YJC790056]

作者简介:蔺雪芹(1980-),女,甘肃武威人,博士,副教授,中国地理学会会员(S110008585M),研究方向为城市地理与

区域可持续发展。E-mail:lin-xueqin@https://www.360docs.net/doc/61514042.html,

通讯作者:王岱(1978-),男,河北保定人,博士,助理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会员(S110006157M),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

与区域可持续发展。E-mail:wangdai@https://www.360docs.net/doc/61514042.html,

1357-1371页

地理学报71卷实施提供参考借鉴。

基于地理学视角的城市空气质量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①不同尺度及典型地区空气质量的变化特征解析。如对全国尺度[7-8]、西部工业城市[9-10]、北方典型城市[11-12]空气质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城市和乡村空气质量比较[13],以及重大节事活动期间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分析[14]等。有研究认为,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地区差异主要是由于城镇化水平的不均衡发展造成的[15],在城镇化快速发展和人口密集地区,大气污染程度明显高于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区域,因此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东部沿海地区,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成为研究的热点区域[16-22]。②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引起空气质量变化的因素比较复杂,已有研究大多集中在自然环境要素对空气质量变化的影响方面。如气象要素[23-24]、风场[25]、沙尘暴[26]、大雾天气[27]、城市热岛效应[28]等。一些研究关注了社会经济要素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如基于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研究了经济增长与大气环境的非线性关系[29-30],还有学者研究了城市化[31]、城市建成区、人口分布以及工业发展[32]、交通[33]、能源结构[34]以及油价变动[35]等对大气污染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在总结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时空演化特征方面,现有研究已经涉及多个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但缺乏对不同时空间尺度的比较分析;在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机制的阐释方面,现有成果涉及的自然—人文因素比较全面,而本文特别要关注的是社会经济要素对空气质量影响的动力机制在不同时空间尺度和不同地区的差异性。瞄准这一问题的理论意义是探索人地关系演进过程和内在机理,现实目的是为制定因地制宜的大气污染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区域和数据来源

2012年中国颁布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由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API)改为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2013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共74个城市按照新标准开始进行监测,2014年161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开始实施新标准。本文以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的161个城市为研究区,采用2013-2014年月、天、小时AQI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和ArcGIS空间分析,对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区域传播性和城市间输送是大气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特征,单体城市空气质量优劣受到相邻城市污染状况的影响[16,36]。基于此,按照所属省份区位,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和一体化发展特征,将研究城市划分为11个区域(表1)。鉴于海口、三亚、拉萨3市各时间尺度下AQI变化幅度较小,为规避在因素分析过程中对显著程度的平滑影响,不纳入

表1中国11个区域划分及城市个数分布

Tab.1Descriptions of the study area in China

区域名称京津冀地区珠三角地区东北地区

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上游地区西北地区

省(市、区)

北京、天津、河北

广东

吉林、辽宁、黑龙江

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

四川、重庆

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城市个数

13

21

16

22

9

9

区域名称

长三角地区

山东半岛地区

长江中游地区

海峡西岸地区

南贵昆地区

省(市、区)

上海、浙江、江苏

山东

湖南、湖北、安徽、江西

福建

贵州、云南、广西

城市个数

25

17

14

3

9

1358

8期蔺雪芹等: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时空演化特征及社会经济驱动力

区域划分。

研究数据中,空气质量数据包括中国环境监测统计总站发布的2013-2014年74个城市每月空气质量综合指数(Air Quality Composite Index,AQCI),环境保护部数据中心发布的2014年1-12月161个城市每日空气质量指数(AQI),新浪微博号“中国城市空气污染排行”播报的74个城市2013-2014年每日及每小时空气质量数据。社会经济发展数据主要来自《2014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3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全国及各省(市、区)《第二次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以及各省(市、区)2012年统计年鉴。

2.2空气质量空间效应检验模型

2.2.1全局自相关模型采用全局自相关描述城市单元空气质量变化的整体分布状况,以判断城市空气质量变化在空间上是否存在集聚性,通常用的检验统计量有Global Moran's I指数[37-38],计算公式如下:

Moran's I=n∑i=1n∑j=1n W ij(x i-xˉ)(x j-xˉ)

?

è

?

?

?

÷

i=1

n

j=1

n

W

ij∑i=1

n

(x

i-xˉ)2

,(i≠j)(1)

式中:x i、x j分别为城市单元i和j的空气质量观测值;n为城市总数;W ij为空间权重,采用邻接标准来定义,即当i和j邻接时,W ij=1,否则W ij=0;i=1,2,…,n;j=1,2,…,m,xˉ为x的平均值。

Global Moran's I取值范围介于-1~1之间,通过I值可以判断区域城市空气质量水平的集聚程度。I>0时表示空间正相关,即区域城市空气质量呈集聚分布,I<0时表示空间负相关,即区域城市空气质量呈扩散或均匀分布,当I=0时表示空间不相关,即城市空气质量呈无规律的随机分布。显著性检验可使用标准化统计量Z检验来实现,计算公式如下:

Z=

(2)

当选用95%的置信水平时,|Z|>1.96,表示空间自相关显著。

2.2.2局域自相关模型局域自相关分析可以用来度量局部空间单元相对于整体研究范围空间自相关的影响程度,即一个区域单元的空气质量与邻近单元上空气质量特征的相关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Local Moran's I=n(x

i-xˉ)

∑j=1m W ij(x j-xˉ)

∑i=1n(x i-xˉ)2,(i≠j)(3)

式中:x i、x j分别为城市i和j的空气质量观测值;n为城市个数;W ij为空间权重,i=1, 2,…,n,j=1,2,…,m,m为与城市i地理上相邻接的城市个数。局域自相关空间关联模式划分为H-H、H-L、L-H和L-L4种类型,其空间含义分别为:H-H(L-L)集聚型表示局部Moran's I为正值,表示城市空气质量与其相邻城市空气质量之间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即高水平(或低水平)空气质量城市在空间上集聚;H-L(L-H)集聚型表示局部Moran's I为负值,表示城市与其相邻城市之间存在负的空间自相关,即高水平(或低水平)空气质量城市被低水平(或高水平)空气质量城市包围。

1359

地理学报71卷

2.3基于空间效应的城市空气质量驱动力模型

2.3.1基本模型设定根据已有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选取人口密度(X1)、人均GDP (X2)、城市化水平(X3)、工业产值占GDP比重(X4)、能源消耗总量(X5)、民用汽车总量(X6)、环保投资额占GDP比重(X7)、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X8),对应探究人口集聚、经济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能源消耗、社会发展、环境规制、技术进步等对城市空气质量变化的影响。从区域发展长时期的过程看,经济发展、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曲线关系[29-30,39]。本文根据当前中国的发展阶段,初步假设:在短时期内,人口集聚、经济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能源消耗、社会发展、环境规制、技术进步与城市空气质量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基于此,设定基本分析模型如下:

lnY=α

0+α

1

ln X

1

2

ln X

2

3

X

3

4

X

4

5

ln X

5

6

ln X

6

7

X

7

8

X

8

+ε(4)

式中:Y为空气质量指数;X1,…,X8依次分别为人口密度、人均GDP、城市化水平、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能源消耗总量、民用汽车总量、环保投资额占GDP比重、R&D 经费支出占GDP比重;α[α0,α1,…,α8]为待估计的模型参数;ε为模型的误差随机项,服从正态分布,N(0,σ2)。对空气质量指数、人口密度(X1)、人均GDP(X2)、能源消耗总量(X5)、民用汽车总量(X6)取自然对数,以减小异方差对模型估计的影响[40]。

2.3.2空间效应模型设定在现实生活中,城市空气质量并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观测值,其变化受到周边区域的影响,因此不能忽略空间效应。考虑空间效应的计量回归模型主要有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两种[41]。在进行空间模型选择时,需要采用最小二乘法(OLS)估计考虑空间相关性的约束模型,通过比较拉格朗日乘数的显著性确定模型选择。若拉格朗日乘数LM(lag)比LM(error)在统计上显著,且R-LM (lag)比R-LM(error)显著,则选择空间滞后模型进行分析,基于基本模型的空间滞后模型表达式为:

ln Y=ρWY+α

0+α

1

ln X

1

2

ln X

2

3

X

3

4

X

4

5

ln X

5

6

ln X

6

7

X

7

8

X

8

+ε(5)

式中:Y为空气质量指数;ρ为空间回归系数;W为n×1阶的空间权值矩阵;X1,…,X8分别为8个自变量;α[α0,α1,…,α8]为待估计的模型参数;ε为误差随机项。

若拉格朗日乘数LM(error)比LM(lag)在统计上显著,且R-LM(error)比R-LM(lag)显著,则选择空间误差模型进行分析,基于基本模型的空间误差模型表达式为:

ln Y=α

0+α

1

ln X

1

2

ln X

2

3

X

3

4

X

4

5

ln X

5

6

ln X

6

7

X

7

8

X

8

+ε(6)

ε=λWε+μ(7)

式中:Y为空气质量指数;λ为空间误差系数;W为n×1阶的空间权值矩阵;X1,…,X8为8个自变量;α[α0,α1,…,α8]为待估计的模型参数;ε为误差随机项;μ为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向量。由于空间回归模型自变量的内生性,采用极大似然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空间距离权重计算和空间模型运行均在GeoDa软件中进行[41]。

3结果分析

3.1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时空演化特征

3.1.1城市空气质量整体恶化,高污染区域恶化态势明显比较2013年和2014年中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AQCI),剖析城市空气质量的年度变化特征。从全国尺度看,2013年全国AQCI年度均值为

4.46,2014年升至6.08;比较两年的月度均值,仅1月有小幅下降,其他月份明显上升,说明74个城市空气质量呈整体恶化趋势。两年AQCI 月度变化轨迹基本相似,1月均值全年最高,之后持续下降,8-9月进入低谷,之后逐月1360

8期蔺雪芹等: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时空演化特征及社会经济驱动力上升。从区域层面看,11个区域2014年AQCI 年度均值都高于2013年,其中珠三角、南贵昆、长江上游、海峡西岸4个地区2014年所有月度均值都大于2013年同期(图1)。各区域AQCI 月度均值也基本遵循了“冬高夏低、春降秋升”的变化轨迹。

分地区比较AQCI 年度均值,高值区包括京津冀、山东半岛、东北、黄河中游等地区,低值区包括珠三角、海峡西岸和南贵昆地区,北方地区空气质量显著较南方差。采用差异系数对11个区域AQCI 年度均值变化强度进行度量,空气质量恶化幅度较大的依次为东北地区(0.6063)、西北地区(0.5221)、京津冀地区(0.4897)、海峡西岸地区(0.4882)、山东半岛地区(0.4615)、长三角地区(0.4333)和黄河中游地区(0.4040),基本集中在AQCI 高值区。换言之,空气污染程度越严重的地区,恶化趋势越明显,已经呈现恶性循环之势。

3.1.2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提高,但空气污染程度加重2013年中国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60.5%,轻度和中度污染占30.90%,重度及严重污染占8.6%。2014年中国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66.03%,与2013年相比上升5.53个百分点,轻度和中度污染占28.37%,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5.6%。两年比较,各级别污染天数均有所下降,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增多,达标天数比例提高。但2014年全国AQCI 年度均值较2013年有所上升,这说明相应区间空气质量污染程度增强,重污染天气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 )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空气污染指数划分为6档,即0300,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分别统计2014年1-12月不同区域不同污染程度天数在全年的占比(图2)

,可以看出污染天数占全

图12013年和2014年全国及各区域空气质量综合指数(AQCI)月际变化

Fig.1Monthly variations in air quality comprehensive index (AQCI)in China in 2013and 20141361

地理学报71卷

年天数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京津冀、山东半岛、黄河中游、长江中游、西北、长江上游、长三角、东北地区、南贵昆、珠三角和海峡西岸地区,占比分别为66.58%、64.93%、44.93%、38%、37%、31%、30.14%、29.04%、14%、9.32%和4%。京津冀地区各级别污染天数占比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次是山东半岛地区,各级别污染天数占比仅比京津冀地区低2.47%。

3.1.3城市空气质量变化与地区社会经济活动表现出一定的时间耦合性为了最大限度消除春季沙尘天气、夏季降水以及冬季北方供暖等影响,以2014年10月2日为例,对各地区城市空气质量24小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图3)。根据全天AQI 变化轨迹,可将11个地区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常规变化类型区,对应地区生产生活活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特征,城市空气质量基本表现为“日出趋差、日落趋优”。这类地区主要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东北、海峡西岸和南贵昆地区。早晨6-8时和下午18-20时受上下班集中出行影响,城市AQI 指数持续增大。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全天AQI 峰值在早晨8-9点,海峡西岸地区全天AQI 峰值在中午14点,东北和南贵昆地区全天AQI 峰值在晚上23点。第二种为异常变化类型区,主要包括山东半岛、长江中游、黄河中游、西北和长江上游地区。这种类型区早晚出行高峰时段的AQI 指数变化并不突出,绝大部分地区全天AQI 峰值出现在深夜,如山东半岛、长江中游、黄河中游地区峰值出现在凌晨12-2

时。排除西北地区时差的因素,应该关注地区产业结构对空气质量变化的

图22014年全国及各区域空气质量等级天数占比

Fig.2The proportions of days with different air quality levels at national and regional scales in China in 20141362

8期蔺雪芹等: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时空演化特征及社会经济驱动力影响。山东半岛、长江中游、黄河中

游等地区是全国沿海、沿江重化工产

业的重点集聚区,迫于减排压力,夜

间工业生产活动频繁,工业排放加大

等可能成为导致城市空气质量下降的

因素。

3.1.4城市空气污染表现出“东重西

轻、北重南轻”的空间格局,区域一体

化态势明显比对分析中国161个城

市2014年AQI 均值的空间分布,总

体呈现由沿海向内陆、由北方到南方

逐渐降低的态势,高值城市集聚分布

在东部沿海和黄河沿线,京津冀地区

城市总体最高(图4)。从污染较为严

重的东部沿海地区内部看,靠近海洋

的城市AQI

指数较远离海洋的城市图32014年10月2日中国不同区域空气质量指数(AQI)24小时变化

Fig.3The hourly variations of AQI on 2nd October,2014in different

regions

图42014年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空间分异Fig.4Spatial patterns of AQI in Chinese cities in 20141363

地理学报71卷AQI 指数低。如天津的AQI 指数低于

北京和石家庄,上海的AQI 指数低于

南京和杭州,珠海和深圳的AQI 指数

低于广州,说明临海性对城市空气质

量具有重要影响。进行161个城市空

气质量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图

5),Moran's I 指数为0.6621,通过

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全国城

市空气质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即

AQI 指数分布呈现显著的高值区和高

值区邻近、低值区和低值区邻近的集

聚态势。进一步进行空间局域自相关

分析(图6),得出京津冀、山东半

岛、辽东半岛、中原城市群等是AQI

指数高—高“热点”的集中区域,珠

三角、海峡西岸、海南等是低—低

“冷点”的集中区域,被AQI 高值区所包围的低值区(低—高“异质点”)较少,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山

东半岛周边,被AQI 低值所包围的高

值区(“高—低”异质点)主要分布

在南贵昆和长三角地区。可以看出,

当前中国城市大气污染区域一体化态

势明显,大气污染治理的区域联防联

控越发重要。

3.1.5区域城市空气污染的总体程度

和分布结构具备明显的分异特征绘

制2014年各地区城市AQI 指数BOX

分布图(图7),根据AQI 指数散布范

围和分布形态,将城市空气质量分布

形态划分为6种类型。第一类是重污

高值主导区,京津冀地区属于该类。

这类地区AQI 均值居11个地区之首,区域内AQI 均值以上城市个数大

于AQI 均值以下个数,表明区域污染一体化态势明显。这类地区单一城市空气污染防控收效甚微,必须建立跨行政区的空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第二类是重污低值主导区,山东半岛地区属于该类。这类地区AQI 均值高,区域内AQI 均值以上城市个数小于AQI 均值以下个数。这类地区城市大气污染扩散效应显著,少数污染严重城市对区域空气污染加重和一体化影响显著。针对这类地区,除了要加强区域联防联控,还要突出重点城市的综合整治。第三类是中污均衡区,东北和长江上游地区属于该类。这类地区AQI 均值较高,均值以上城市个数和均值以下城市个数基本持平,呈均衡分布态势。第四类是中

污高值主导区,长江中游和西北地区属于该类。第五类是中污低值主导区,长三角和黄

图52014年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全局自相关图Fig.5Global autocorrelation of AQI in Chinese cities in

2014图62014年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局域自相关图

Fig.6Local autocorrelations of AQI in Chinese cities in 20141364

8期蔺雪芹等: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时空演化特征及社会经济驱动力河中游地区属于该类。这3类地区整体的空气质量处于临界状态,污染防治应根据城市空气污染的分布形态,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重点污染城市整治和污染扩散预警并重,及时控制区域空气质量的恶化。第六类是低污均衡区,包括珠三角、南贵昆和海峡西岸3个地区。这类地区大气污染程度较低,污染治理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推动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保持和持续改善。结合各类地区的发展阶段,初步判断区域空气污染形成和演化路径为:“重点城市污染加重—重点城市污染扩散—区域整体污染加重—重点城市引领治污—区域污染联防联控—区域整体污染减轻”。

3.2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演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

3.2.1城市空气质量演化的社会经济因素解析采用2014年161个城市AQI 指数和2013年各城市社会经济数据,根据前述公式设定,分析城市空气质量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进行全局自相关检验,Moran's I 指数为0.6621,呈显著空间相关性。在SPSS 中分析各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发现相关系数均小于0.8,然后采用最小二乘法(OLS )对模型进行估计,发现每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 )均小于3.5(远小于临界值10),表明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40]。采用最小二乘法(OLS )估计考虑空间相关性的约束模型,发现拉格朗日乘数LM(lag)比LM(error)在统计上更显著,且稳健的R-LM(lag)比R-LM(error)更显著,故选择空间滞后模型进行分析,模型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OLS 估计中R 2为0.284,空间滞后模型估计中R 2为0.691,可见考虑空间相关性显著地提高了模型的拟合程度。从空间滞后模型结果可以看出,在综合考虑人口集聚、经济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能源消耗、社会发展、环境规制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前提下,人口密度、城市化、民用汽车拥有量和环保投资对中国城市空气质量变化没有显著的影响,能源消耗总量、工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R&D 经费占GDP 比重与城市AQI 呈显著正相关,三者每提高1%,AQI 上升0.265%和0.108%和0.104%。以煤炭资源为主的能源消耗是造成

大气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技术进步表现出与大气环境恶化的协同增长效应,这一点在

图72014年中国不同区域空气质量指数BOX 分布

Fig.7The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s of AQI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in 20141365

地理学报71卷很多研究中已得到验证,即“回弹效应”[42]。人均GDP 与AQI 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人均GDP 每提高1%,AQI 下降0.242%,城市空气质量好转,即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大气环境改善。从西方发达国家经验来看,人均GDP 达到6000~8000美元是环境质量变好的临界点。2013年中国城市人均GDP 达到6880美元,进入环境质量正向转化的临界值范围。根据全国人均GDP 与161个城市AQI 指数的相关

性分析判断,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演化的关系已通过环境库兹涅兹曲线顶点,但由于中国区域差距非常大,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发展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方向和强度应该存在较大差异。

3.2.2区域城市空气质量演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分异为了避免样本数较少带来的模型不稳定性,综合考虑污染程度、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区位分布等因素,选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山东半岛4个地区进行分析。自变量选择在全国层面显著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工业化、技术进步4个指标。经检验,4个地区均适用空间滞后模型,模型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京津冀地区R&D 经费占GDP 比重、工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与AQI 呈显著正相关,即指标值增大,AQI 增大,大气环境质量下降。两个指标每提高1%,城市AQI 分别增大

1.644%和1.255%。人均GDP 与AQI 呈负相关,即指标值增大,AQI 减小,大气环境好转。人均GDP 每提高1%,AQI 下降0.416%。2013年京津冀地区人均GDP 达到8548美元,城市化水平也处于全国城市发展的高值[43],可以初步判断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关系已通过库兹涅兹曲线拐点。长三角地区R&D 经费占GDP 比重、能源消耗、工业化与AQI 呈正相关,这些指标每提高1%,AQI 指数分别增大0.953%、0.404%、0.375%。人均表3

2014年中国区域城市空气质量指数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Tab.3Estimation results of the socio-economic factors of AQI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in 2014自变量

系数

α0

α2人均GDP

α4工业化

α5能源消耗

α8R&D 经费

ε

R 2

对数似然值M 京津冀系数值-0.042-0.416*1.255***-0.1951.644***0.623***0.850-6.516Z 值-0.388-1.8935.014-0.8325.5953.667——M 长三角系数值-0.244*-0.994***0.375***0.404*0.953***0.312*0.549-25.476

Z 值-1.785-3.6462.5801.7923.0101.742—

—M 珠三角系数值-0.0040.4140.1790.545*-0.731*0.082***0.279-25.869Z 值-0.0220.8830.8541.705-1.7770.301—

—M 山东半岛系数值-0.033-0.457**0.2370.2170.1420.751***0.711-14.809Z 值-0.260-2.2131.4301.3530.7495.395—

—全国系数值-0.055-0.252***0.104**0.330***0.121**0.658***0.682-135.697Z 值-1.166-3.8142.0975.5661.96113.870——注:*代表10%水平下显著,**代表5%水平下显著,***代表1%水平下显著。

表22014年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解析

Tab.2Estimation results of the socio-economic factors of AQI at the national level in China in 2014自变量系数α

0α1人口密度α2人均GDP α3城市化α4工业化α5能源消耗α6民用汽车α7环保投资α8R&D 经费εR 2对数似然值OLS 模型系数值0.0010.062-0.427***-0.0110.200**0.458***0.056-0.1070.199**—0.284—T 值0.0120.767-4.155-0.1402.3033.7110.413-1.3632.035———空间滞后模型系数值-0.055***0.038-0.242***-0.0190.108*0.265***0.079-0.0660.104*0.657***0.691-133.578Z 值-1.1930.691-3.518-0.3561.8923.3220.908-1.3061.64513.967——注:*代表10%水平下显著,**代表5%水平下显著,***

代表1%水

平下显著。1366

8期蔺雪芹等: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时空演化特征及社会经济驱动力GDP 与AQI 呈负相关,指标值每提高1%,AQI 下降0.994%。2013年长三角地区人均GDP 达13052美元,可以初步判断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关系已通过库兹涅兹曲线拐点。珠三角地区能源消耗与AQI 呈显著正相关,能源消耗每增加1%,AQI 指数增大0.545%;R&D 经费占GDP 比重与AQI 呈显著负相关,指标值每增大1%,AQI 减小0.731%。从技术进步的阶段性规律看,技术发展水平越高,全要素生产效率越高,资源利用效率越高,单位产出污染排放越低。广东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44],技术进步的资源环境改善效应显著。山东半岛地区人均GDP 与AQI 呈显著负相关,人均GDP 每增加1%,AQI 减小0.457%。

3.2.3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演化的社会经济驱动规律综合以上认为,在全国层面,在同时考虑人口集聚、经济增长、城市哈、工业化、能源消耗、社会发展、环境规制、技术进步等要素前提下,经济发展、工业化、能源消耗和技术进步4个要素表现出与城市空气质量变化之间显著的相关性。其中,经济发展表现为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正向效应,工业化、能源消耗和技术进步表现为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负向效应。

在区域层面,由于社会经济发

展条件的差异,4个要素对城市空气

质量影响的显著程度、影响方向和

强度存在差异。经济发展表现出对

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正向推动作

用,并且人均GDP 越高的地区,经

济发展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正向

推动作用越大。工业化、能源消耗

表现出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负向

效应,工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越

低,工业发展对空气质量的负向效

应越大(图8)。技术进步在不同发展阶段对空

气质量改善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强度差异明显。在京津冀、长三角和全

国,R&D 经费支出占GDP 比重与城市空气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并且负向影响程度依次减小。在珠三角地区,R&D 经费支出占GDP 比重与城市空气质量呈显著正相关。结合不同地区的技术发展水平可以判断:在经济发达地区,技术进步在推动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同时,导致地区生产活动规模扩大,资源能源需求增加,进而对大气环境产生负向影响。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化,对环境改善的负向效应较小。

4结论与讨论

4.1结论

(1)比较2013年和2014年各类空气质量指数显示,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显著下降,空气质量差的区域恶化态势更明显;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有所提高,但天气污染程

度增强;城市空气质量变化与地区社会经济活动表现出一定的时间耦合性;城市空气污

注:正值表示对空气质量改善的正向效应,负值表示负向效应。图8中国不同区域城市空气质量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示意

Fig.8Socio-economic factors of air quality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1367

地理学报71卷1368

染表现出“东重西轻、北重南轻”的空间格局,区域一体化态势明显;区域城市空气污染的总体程度和分布结构具备明显的分异特征,区域空气污染形成和演化路径可基本归纳为:“重点城市污染加重—重点城市污染扩散—区域整体污染加重—重点城市引领治污—区域污染联防联控—区域整体污染减轻”。

(2)解析中国城市空气质量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从全国层面看,能源消耗、工业化和技术进步是推动城市空气质量恶化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受各地区资源环境基础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影响,各类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驱动方向和驱动强度有所不同。

(3)根据人均GDP与案例城市AQI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判断,全国层面以及部分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演化的关系已通过环境库兹涅兹曲线顶点,人均GDP越高的地区,经济发展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正向推动作用越大。在发达地区,技术进步对大气环境产生的负向影响明显;在不发达地区,技术进步对环境改善的负向影响较小。

4.2讨论

社会经济发展是造成空气质量恶化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已经达成广泛共识,诸多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但是从本研究的分析结果看,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因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与地区发展阶段相适应,呈现显著的阶段性特征,不同阶段各社会经济要素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存在质和量的差异。即使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受地区资源环境基础等多重因素复杂机制的影响,社会经济要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方向和强度也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讨论遏制空气质量恶化的手段,不等于要全面遏制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提升,需要在比较解析社会经济因素与空气质量相关性的基础上,立足区域发展现状特征和资源环境基础,遴选关键要素,确定整治重点和导向。

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之间确实存在环境库兹涅兹倒“U”型曲线关系,且当前大部分地区仍未通过倒“U”型曲线的拐点。换言之,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胁迫和阻滞作用都可能存在。因此如何在短时期内使大部分地区的发展水平跨过曲线拐点是化解经济发展与空气质量恶化矛盾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最大限度化解经济发展导致的负面影响,关键问题是彻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科技和创新驱动,尽快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

受样本数量限制,对中国城市空气质量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规律的总结分析,仅基于全国和若干案例区的实证分析结果。全面验证社会经济发展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稳定的数据积累和持续的方法创新。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Chan C,Yao X.Air pollution in mega cities in China.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8,42(1):1-42.

[2]Huang W,Tan J,Kan H,et al.Visibility air quality and daily mortality in Shanghai,China.Sci Total Environ,2009,407

(10):3295-3300.

[3]Tian S,Pan Y,Liu Z,et al.Size-resolved aerosol chemical analysis of extreme haze pollution events during early2013

in urban Beijing,China.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4,279(28):452-460.

[4]Hyslop N P.Impaired visibility:The air pollution people see.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9,43(1):182-195.

[5]Pope C A,Dockery D W.Health effects of fine particle air pollution:lines that connect.Journal of the Air&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2006,56(6):709-742.

[6]Wang S X,Hao J M.Air quality management in China:issues,challenges,and option.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2,24(1):2-13.

8期蔺雪芹等: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时空演化特征及社会经济驱动力

1369 [7]Wang Zhenbo,Fang Chuanglin,Xu Guang,et al.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M2.5in China in2014.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15,70(11):1720-1734.[王振波,方创琳,许光,等.2014年中国城市PM2.5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地理学报,2015,70(11):1720-1734.]

[8]Peng Jian,Chen Sha,LüHuiling,et al.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remotely sensed PM2.5concentration in China from

1999to2011.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2016,174:109-121.

[9]Wang Haipeng,Zhang Bin,Liu Zuhan,et al.Waveletanalysis of air pollution index changes in Lanzhou during the last

decade.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2011,31(5):1170-1076.[王海鹏,张斌,刘祖涵,等.基于小波变换的兰州市近十年空气污染指数变化.环境科学学报,2011,31(5):1070-1076.]

[10]Qiao X,Jaffe D,Tang Y,et al.Evaluation of air quality in Chengdu,Sichuan Basin,China:Are China's air quality

standards sufficient yet?Environ.Monit.Assess.,2015,187(5):1-11.

[11]Wu Ying,Ji Dongsheng,Song Tao,et al.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pollutants in Beijing,Zhuozhou,Baoding and

Shijiazhuang during the period of summer and autumn.Environmental Science,2011,32(9):2741-2749.[吴莹,吉东升,宋涛,等.夏秋季北京及河北三城市的大气污染联合观测研究.环境科学,2011,32(9):2741-2749.]

[12]Li Xiangyang,Ding Xiaomei,Gao Hong,et al.Characteristics of air pollution index in typical cities of North China.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1,25(3):96-101.[李向阳,丁晓妹,高宏,等.中国北方典型城市API特征分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3):96-101.]

[13]Zhao X J,Zhang X L,Xu X F,et al.Seasonal and diunal variations of ambient PM2.5concentr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environments in Beijing.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9,43(3):2893-2900.

[14]Wang S L,Gao J,Zhang Y C,et al.Impact of emission control on regional air quality:An observational study of air

pollutants before,during and after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4,26(1):175-180.

[15]Fang C L,Liu X L.Temporal and spatial differences and imbalance of China's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during1950-

2006.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2009,19(6):719-732.

[16]Wang Shulan,Zhang Yuanhang,Zhong Liujv,et al.Interaction of urban air pollution among cities in Zhujiang Delt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2005,25(2):133-137.[王淑兰,张远航,钟流举,等.珠江三角洲城市间空气污染的相互影响.中国环境科学,2005,25(2):133-137.]

[17]Chameides W L,Li X S,Tang X Y,et al.Is ozone pollution affecting crop yields in China.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1999,26(7):867-870.

[18]Xu J L,Zhu Y X,Li J L.Case studies on the processes of surface ozone pollution in Shanghai.Journal of the Air&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1999,49(6):716-724.

[19]Luo C,John J C,Zhou X J,et al.A non-urban ozone air pollution episode over eastern China:Observations and model

simulations.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2000,105(D2):1889-1908.

[20]Wang T,Vincent T F,Cheung M,et al.Ozone and related gaseous pollutants in the boundary layer of eastern China:

overview of the recent measurements at a rural site.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2001,28(12):2373-2376.

[21]Xu Xiangde,Zhou Xiuji,Shi Xiaohui,et al.Spatial structure and scale characteristics of air pollution impacts in urban

community.Science in China,2005,35(S1):1-19.[徐祥德,周秀骥,施晓晖,等.城市群落大气污染源影响的空间结构及尺度特征.中国科学,2005,35(S1):1-19.]

[22]Wang Angyang,Pan Yue,Tong Yanbing.Research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ir pollution in the major cities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2015,41(5):131-136.[王昂扬,潘岳,童岩冰.长三角主要城市空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环境保护科学,2015,41(5):131-136.]

[23]Li Wenjie,Zhang Shihuang,Gao Qingxian,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air

pollution index and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in Beijing,Tianjin and Shijiazhuang.Resources Science,2012,34(8): 1392-1400.[李文杰,张时煌,高庆先,等.京津石三市空气污染指数(API)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资源科学,2012,34(8):1392-1400.]

[24]Amos P K,Mickley L J,Jacob D J.Correlations between 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and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in

the United States:Implications for the sensitivity of PM2.5to climate change.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10,44(32): 3976-3984.

[25]Zhang Renwen,Fan Shaojia.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wind field on air quality over the Pearl River Delta.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Sunyatseni(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1,50(6):130-134.[张人文,范绍佳.珠江三角洲风场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0(6):130-134.]

地理学报71卷1370

[26]Zakey A S,Solmon F,Giorgi F.Implementation and testing of a desert dust module in a regional climate model.

Atmospheric Chemistry&Physics,2006,6(2):4687-4704.

[27]Adams J W,Rodriguez D,Cox R A.The uptake of SO2on Saharan dust:A flow tube study.Atmospheric Chemistry&

Physics,2005,5(3):2643-2676.

[28]Sarrat C,Lemonsu A,Masson V,et al.Impact of urban heat island on regional atmospheric pollution.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6,40(10):1743-1758.

[29]Grossman G M,Krueger A B.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1992,8(2):223-250.

[30]Panayotou T.Demystifying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Turning a black boxintoa policy tool.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1,2(4):465-484.

[31]Han L J,Zhou W Q,Li W F,et al.Impact of urbanization level on urban air quality:A case of fine particles(PM2.5)in

Chinese cities.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14,194(7):163-170.

[32]Zhao J,Chen S,Wang H,et al.Quantifying the impacts of socio-economic factors on air quality in Chinese cities from

2000to2009.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12,167(6):148-154.

[33]Patton A P,Perkins J,Zamore W,et al.Spatial and temporal differences in traffic-related air pollution in three urban

neighborhoods near an interstate highway.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14,99:309-321.

[34]Ma Limei,Zhang Xiao.The spatial effect of China's haze pollution and the impact from economic change and energy

structure.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2014(4):19-31.[马丽梅,张晓.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效应及经济能源结构影响.中国工业经济,2014(4):19-31.]

[35]Xi Penghui,Liang Ruobing.The impact of gasoline price fluctuation on the air pollution:through the channel of motor

vehicle use.China Industrial Economy,2015(10):100-114.[席鹏辉,梁若冰.油价变动对空气污染的影响:以机动车使用为传导途径.中国工业经济,2015(10):100-114.]

[36]Wang Yan,Chai Fahe,Wang Yonghong,et al.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of air pollutants over the Yangtze Delta.

Environmental Science,2008,29(5):1430-1435.[王艳,柴发合,王永红,等.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污染物输送规律研究.环境科学,2008,29(5):1430-1435.]

[37]Cliff A D,Ord J K.Spatial processes:models and applications.Population,1982,37:963.

[38]Anselin L,Kelejian H H.Testing for spatial error autocorrel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endogenous regressors.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1997,20(1/2):153-182.

[39]Huang Jinchuan,Fang Chuanglin.Analysis of coupling mechanism and rules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

environment.Geographical Research,2003,22(2):211-220.[黄金川,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地理研究,2003,22(2):211-220.]

[40]Damodar N G,Dawn C P.Basic Econometrics.5th ed.Tata McGraw-Hill Education Pvt.Ltd.,2013:310-315.

[41]Anselin L.Spatial Econometrics:Methods and Models.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88:10-19.

[42]Wing I S.Explaining the declining energy intensity of the US economy.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2008,30(1):

21-49.

[43]Fang Chuanglin,Wang https://www.360docs.net/doc/61514042.html,prehensive measures and improvement of Chines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quality.

Geographical Research,2011,30(11):1931-1946.[方创琳,王德利.中国城市化发展质量的综合测度与提升路径.地理研究,2011,30(11):1931-1946.]

[44]Yang Qingke,Duan Xuejun,Zhang Wei,et al.Spatial evolution of high-tech industry development level in china and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2014,23(12):1649-1658.[杨清可,段学军,张伟.等.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23(12): 1649-1658.]

8期蔺雪芹等: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时空演化特征及社会经济驱动力

1371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and socio-economic driving

forces of air quality in Chinese cities

LIN Xueqin1,WANG Dai2

(1.College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Tourism,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100048,China;

2.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AS,Beijing100101,China) Abstract:Air pollution is a serious problem brought by the rapid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imposing great challenges and threats to population health and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society.Based on the real-time air quality monitoring data obtained for each Chinese city from2013to2014,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air pollution are analyzed using various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tools.With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s, this paper further quantifies the influence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factors on air quality at both the national and regional scales.There are several important findings:(1)During2013and 2014,the number of days with air quality meeting the national standard are increasing,but the annual air quality is getting worse,which is evidenced by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AQI values during the period(higher AQI values representing worse air quality).There also appear to be substantial regional variations in the sense that air quality tends to be better in the south and east of China compared with the northern and western China.In terms of temporal patterns,air quality in Chinese cities shows significant seasonal variations,with better-than-average air quality observed during summer and autumn while worse-than-average air quality in spring and winter.(2)With respect to the driving forces of air quality variations,energy consumption, industrialization,investment in technology,and economic development(per capita GDP)have been found to b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ir quality at the national scale.For example,1%increase in per capita GDP is related to a decrease of about0.24%in AQI values (thus better air quality),everything else equal.(3)There is great heterogeneity in the driving forces of air quality among different regions.For instance,whilst one unit increase in industrialization rates(that is an increase of one percentage)is associated with10.4%increase in AQI values at the national scale,the same amount of increase in industrialization rates is associated with125.5%and37.5%increases in AQI values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metropolitan areas an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respectively.Such spatial heterogeneity has also been observed in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air quality and energy consumption,investment in technology and per capita GDP,implying that geography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future explo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ir quality or gene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sues and i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government policies targeting air pollution deduction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city air quality;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social economy;driving forces;city; China

2015年全国74城市每月空气质量综合指数

2015年全国74城市每月空气质量综合指数 天津大学无障碍设计研究所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官方发布的2015 年全国74城市每月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于2016年2月发布2015 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指数排名! 年均排名城市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7 月8 月9 月10 月11 月12 月综合 指数 1 海口 3.4 3.13 2.05 2.41 1.88 1.66 2.13 2.29 2.14 3.61 2.25 2.6 2.40 2 惠州 4.3 3 3.9 4 2.78 3.46 2. 5 2.35 2.69 3.2 6 3.54 3.62 3.34 3.08 3.18 3 厦门 4.76 3.62 3.35 3.4 4 3.51 2.64 2.6 5 2.84 3.02 3.01 2.67 3.12 3.18 4 舟山 4.79 3.78 2.96 3.72 2.7 5 2.95 2. 6 2.52 2.69 3.29 2.99 4.33 3.24 5 拉萨 3.35 2.71 2.7 3.18 3.35 2.88 3.33 2.82 2.69 3.51 4.14 4.2 3.29 6 珠海 5.32 5.13 3.24 3.4 1.95 1.55 2.58 3.25 3.2 4.61 4.08 4.1 3.39 7 福州 4.95 4.02 3.96 4.42 3.91 3.13 2.55 2.72 2.77 2.97 3.04 3.28 3.43 8 深圳 5 4.43 3.5 3.71 2.53 2.05 2.78 3.55 3.45 4.08 3.62 3.57 3.44 9 中山 5.18 5.07 3.65 3.57 2.11 1.68 2.77 3.33 3.61 4.91 4.41 4.01 3.57 10 昆明 4.23 3.68 4.37 4.01 3.78 2.63 4 3.06 2.96 3.64 3.51 3.8 3.64 11 江门 6.32 5.36 4.25 3.7 2.05 1.73 2.56 3.35 3.64 4.6 4.45 3.96 3.69 12 丽水 6.18 4.09 3.79 4.22 3.55 2.86 2.46 2.84 3.46 4.01 3.46 4.1 3.72 13 贵阳 5.91 4.69 4.37 4.4 3.37 2.69 3.5 3.24 3.05 4.04 3.32 3.92 3.80 14 台州 5.82 4.46 3.59 4.6 3.64 3.49 2.79 2.83 3.56 4.08 3.92 4.21 3.87 15 东莞 6.09 4.90 3.73 4.24 3.07 2.5 3.29 3.96 4.37 4.7 4.31 3.92 4.02 16 肇庆 5.89 5.20 4.14 4.29 3.63 2.75 3.06 3.93 4.38 4.31 4.36 3.81 4.05 17 南宁 6.31 5.68 3.81 4.71 3.39 2.68 3.59 4.01 3.44 5.49 3.74 4.01 4.11 18 佛山 6.06 4.96 4 4.23 3.29 2.82 3.75 4.62 4.24 5.3 4.66 4.35 4.30 19 南昌 6.02 4.70 3.84 4.48 5.02 3.69 3.72 3.94 3.7 4.97 3.46 5.49 4.39 20 广州 6.12 5.17 3.94 4.74 3.65 3.19 3.72 4.6 4.81 5.02 4.47 4.35 4.42 21 衢州 6.4 4.77 4.28 4.88 4.73 3.17 3.24 4 4.39 4.89 3.79 5.05 4.44 22 张家口 4.89 4.07 5.41 4.57 4.73 4.16 4.31 3.35 3.63 4.01 5.11 5.18 4.49 23 盐城 6.36 5.71 4.56 4.74 3.7 4.28 3.86 3.76 3.38 5.24 4.84 6.76 4.68 24 宁波 6.98 5.24 4.43 5.01 3.92 3.69 3.24 3.42 4.13 5.14 4.87 6.77 4.69 25 温州 6.84 4.70 4.96 6.1 5.06 4.69 3.56 3.58 4.1 4.52 4.42 4.64 4.77 26 大连 5.5 6.01 5.86 4.92 4.4 3.8 3.29 3.95 3.54 4.32 7.17 7.09 4.89 27 长沙8.14 6.51 4.67 4.86 4.93 3.36 3.86 4.18 4.84 6.3 4.23 5.71 5.01 28 承德 6.29 5.96 6.31 5 5.1 4.59 4.72 3.93 3.8 4.44 4.97 6.6 5.07 29 淮安 6.97 6.19 5.27 5.29 4.64 4.85 3.97 3.93 3.59 5.44 5.02 7.33 5.12 30 重庆8.76 6.43 5.29 5.33 4.75 4.06 4.94 4.65 3.93 5 4.27 5.37 5.12 31 上海 6.85 5.56 5.17 5.72 4.27 4.54 4.41 4.47 3.97 5.14 5.43 6.74 5.16 32 金华8.04 5.02 5.01 5.34 5.19 4.08 3.57 4.15 4.93 5.52 4.66 6.27 5.16 33 连云港7.3 6.14 4.94 4.9 4.45 4.59 3.81 4.23 4.04 5.64 5.03 7.92 5.17 34 合肥 6.84 5.74 4.82 5.02 5.34 4.35 3.7 4.06 4.13 6.07 5.17 7.39 5.17 35 湖州7.61 5.32 4.97 5.91 4.98 4.74 3.98 4.3 4.46 5.23 4.62 6.58 5.22 36 嘉兴7.47 5.57 5.15 5.83 4.65 4.29 3.79 4.33 4.52 5.34 5.37 7.12 5.26 37 呼和浩特7.81 6.59 5.68 4.38 4.04 3.69 4.3 3.91 3.86 4.96 6.8 8.83 5.30 38 青岛7.4 6.57 5.66 5.39 4.7 4.56 3.85 4.12 3.89 5.09 5.36 8.33 5.30 39 绍兴7.63 5.05 4.88 5.11 5.14 4.38 3.92 4.81 5.42 5.62 5.12 7.32 5.40 40 扬州7.1 5.68 5.73 5.85 5.86 5.36 4.68 4.18 3.73 5.54 4.89 6.6 5.41 41 西宁 6.59 5.64 5.89 5.15 4.99 4.75 4.59 4.67 4.24 4.91 7 7.68 5.50 42 杭州7.47 5.44 5.4 5.81 5.63 4.62 3.87 4.55 5.02 5.91 5.11 7.21 5.51 43 宿迁7.28 6.59 6.25 5.42 4.79 4.7 3.93 4.28 4.26 6.47 5.71 7.94 5.55 44 泰州7.24 5.58 5.22 5.72 5.16 5.72 4.75 4.34 4.05 6.43 5.34 7.26 5.57 45 南通7.64 5.82 5.74 6.12 4.74 5.42 5.11 4.49 4.07 5.92 5.19 6.93 5.58 46 镇江7.36 5.46 5.68 6.13 5.65 5.44 4.72 4.56 4.18 5.7 5.12 7.17 5.61 47 秦皇岛8.38 7.90 7.35 6.09 5.48 4.61 4.61 4.7 3.43 4.73 5.21 7.57 5.65 苏州7.83 6.00 5.66 6.57 5.19 4.99 4.57 4.79 4.88 5.88 5.45 7.2 5.73 48 49 南京7.98 6.25 5.75 5.93 5.73 5.15 4.43 4.66 4.38 6.46 5.59 7.63 5.79 50 无锡7.94 6.01 5.59 6.16 5.24 5.05 4.56 4.82 4.9 6.16 5.58 7.88 5.81 51 乌鲁木齐9.17 10.38 6.1 5.39 5.21 4.09 5 4.42 3.88 5.54 5.8 10.72 5.94 52 常州8.29 6.28 6.21 6.79 6.09 4.77 4.39 4.72 4.38 6.45 5.52 7.88 5.95 53 哈尔滨10.94 10.22 6.2 5.2 3.56 3.97 3.97 3.04 3.15 5.18 10.05 11.01 6.02 54 兰州7.35 6.15 6.58 6.16 5.84 5.48 5.38 5.01 4.72 5.28 7.07 7.91 6.07 55 成都9.46 7.02 6.72 6.17 5.84 4.94 5.63 5.48 4.2 6.31 4.87 7.46 6.10 56 银川10.85 6.93 6.55 5.02 4.72 4.79 5.48 4.67 3.73 4.53 7.74 9.09 6.11 57 长春9.02 8.03 6.02 5.7 4.93 4.76 4.6 3.5 4.17 7.04 9.45 8.44 6.15 58 西安8.86 6.76 6.24 5.1 5.03 4.42 5.14 5.26 4.82 6.72 6.25 10.04 6.17 59 武汉9.48 7.81 6.14 6.39 6.53 4.9 4.41 5.03 5.35 7.25 4.91 7.68 6.19 60 徐州8.81 7.88 7.14 6.29 6.55 5.73 4.41 4.57 4.84 7.26 6.26 8.3 6.38

雾霾时空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文献综述穆迪

1.雾霾污染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1)雾霾的概念 雾霾中的雾是近地面的云,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硫酸、灰尘等组成的气溶胶。在一定光照,温度,湿度和动力因素雾和霾相结合就形成了雾霾。雾霾的主要成分是直径不大于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称为。首先 PM 是“particulate matter”的英文缩写,是指可吸入颗粒物质,在环境领域被称为颗粒物,在大气科学领域被称为大气溶胶粒子。按气象学定义,雾是水汽凝结的产物,主要由水汽组成;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的定义,霾则由包含 PM 在内的大量颗粒物飘浮在空气中形成。通常将相 对湿度大于 90%时的低能见度天气称之为雾,而湿度小于80%时称之为霾,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则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形成的,称之为雾霾。 (2)雾霾污染的形成机制 雾霾污染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既有人为原因,也有大气原因。人类活动中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使得污染物大量排放,为雾霾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所以说“污染是元凶”;大气运动包含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在雾霾污染形成过程,空气运动扮演“帮凶”的角色。根据中国科学院最新调查发现,中国大陆雾霾污染源主要是燃煤、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生物质燃烧以及扬尘沙尘。其中是主要污染物,其污染源所占比重如图 1-1 所示。 由于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排放物形成的一次颗粒物通过地面的界面反应,形成二次无机颗粒;同时其他废气通过大气输送和化学反应,形成二次有机颗粒物,这样就形成雾霾的物质基础。气溶胶与湿润的空气在大气条件出现水平方向连续静风和垂直方向逆温时,就产生雾霾,而雾霾的水汽遇冷凝结成雾或轻雾。 图 1-1 主要来源占比图 (3)雾霾污染的危害 1-3-1雾霾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国民经济运行、居民生产生活以及居民身心健康。雾霾天气发生时,空气湿度低于百分之六十,可吸入颗粒物质均匀浮游在于空中,颗粒物质对大气具有一定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空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通讯,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可吸入颗粒物,尤其是可入肺颗粒物通过进入人体循环系统,造成呼吸道炎症、肺炎等病症,加重了人们对于雾霾污染的恐惧感,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雾霾天气发生后,严重的视程障碍威胁着城市道路、高速公路、航空港、海港、航道的安全。2013年1月北京雾霾事件中,曾发生多起交通事故,1月31日雾霾天气加 冻雨双重影响,导致望京往太阳宫方向高架桥上发生100多辆车追尾事故。 (4)雾霾的分类及物理特征 根据能见度和含水量将雾霾过程划分为雾、轻雾、湿霾、霾 4 个不同阶段。雾、湿霾阶段的相对湿度平均为 95%、91%,轻雾和霾阶段平均相对湿度接近,均为 79%。4 个阶段的主要发生顺序为霾?轻雾→湿霾→雾→湿霾→轻雾?霾,雾前湿霾阶段持续时间长于雾后。尺度>2μm 以雾滴为主的粗粒子数浓度、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在雾阶段均显著大于其他 3 个阶段,其中霾阶段浓度最低。雾滴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谱在 5μm、13μm 及μm 处分别存在峰值,对雾水体积和液水含量的贡献最大的尺度范围为 10~30μm,而轻雾、湿霾和霾阶段粗粒子谱均为单峰型。尺度>μm 的细粒子表面积浓度谱形在雾和湿霾阶段、轻雾和霾阶段分别相似,雾和湿霾阶段数浓度占优势的尺度范围分别为 ~μm 和 ~μm,轻雾及霾阶段数浓度优势粒子尺度范围均为~μm。4 个阶段数浓度最大差异出现在 ~μm 范围,从高到低依次为轻雾、霾、湿霾、雾。<μm、~μm 和>μm 的气溶胶粒子最高数浓度分别出现在霾、轻雾和雾阶段。从霾、轻雾、湿霾到雾的转换过程中,以 ~μm 为界,小粒子减少,大

地理区域时间分布特征

陆军军官学院五四比武 数学建模竞赛 参赛组编号:022******* 所属队别:学员二旅26队 参赛队员姓名:夏旭东刘小均刘豪 参赛选择的题号是: A 论文题目:地理区域气温时间分布特征

地理区域气温时间分布特征 摘要 1.问题一 问题一是对较短时间内气温的预测,为了能够较准确的预测较短时间段的气温,我们需要对所给数据进行处理,由于问题一是为了求出一天、几天或者一周的气温,我们首先需要计算出三个区每天的平均温度,其次引入三次指数平滑法,并建立时间序列模型,较精确的预测出较短时间的气温,预测结果如下: 20070624 20070624~26 20070624~30 原平均温度22.4 25.37 25 预测值23.91 26.17 26.43 2.问题二 问题二要预测冬季的最高或最低气温,实际上是在第一问的基础上,预测冬季三个月的气温,但这加大了运算量,其实对于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获得的,因此对一年四季随机抽取三天,观察其气温变化曲线,得出了两个时间段,即0-6时和12-16时能达到每日的最低和最高气温,再利用问题一中的基于EMD的神经网络预测,以所给数据为输入,预测下一年同期气温,比较得出最高和最低气温,如下图: 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时间20070221 20061223 平均温度17.6 -9.5 3.问题三 问题三要对2007年冬季气温整体进行分析,由于没有给出2007年的真实冬季气温,我们首先要预测出2007年冬季的气温,第二问我们利用基于EMD的神经网络预测法对2006年的冬季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进行了预测,而得出的预测值与真实值相比,非常接近。因此我们预测2007年冬季的平均气温,也在原有的模型基础上进行求解。然后分析:1.对07年冬季气温的整体性分析2.对07年冬季气温的地域情况的分析3.对2007年冬季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时间的分析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希尔伯特黄变换 EMD经验模态分解法神经网络预测时间序列法

2020年1-12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城市排名

2020年1-12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城市排名1-12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0%,同比上升5.0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PM10平均浓度为5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O3平均浓度为138 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8%;SO2平均浓度为1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NO2平均浓度为24 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CO平均为浓度1.3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1%。 图1 2020年1-12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各级别天数比例

图2 2020年1-12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六项指标浓度及同比变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1-12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3.5%,同比上升10.4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5%。 北京市1-12月优良天数比例为75.4%,同比上升9.6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5%。 长三角地区1-12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5.2%,同比上升8.7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6%。 汾渭平原11个城市1-12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0.6%,同比上升8.9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7%。 1-12月,168个重点城市中,安阳、石家庄和太原市等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差(从倒数第1名至并列倒数第20名);海口、拉萨和舟山市等城市空气质

量相对较好(从第1名至第20名),见附表1。包头、哈尔滨和银川市等城市空气质量变化情况相对较差(从倒数第1名至倒数第20名);肇庆、东莞和佛山市等城市空气质量变化情况相对较好(从第1名至第20名),见附表2。 附表1 2020年1-12月168个重点城市排名前20位和后20位城市名单

厦门市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条件关系研究

厦门市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条件关系研究? 林长城1 王宏1 陈彬彬1 赵卫红2 洪荣林3 (1. 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福建 福州350001 2. 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福建 福州350010 3. 厦门市专业气象台,福建 厦门 350020) 摘要 本文利用2002-2006年厦门市的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和气象资料,对厦门市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与气象条件间的关系开展分析研究,寻找影响厦门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厦门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相应治理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1)2002-2006年期间厦门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为PM10,城市空气质量的优良率平均达98%,轻微污染的出现频率低于2%。厦门市PM10和SO2的浓度年变化相对保持稳定,NO2的浓度则呈逐年增大趋势。(2)厦门市PM10、SO2和NO2浓度的月际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浓度值从7月份起开始逐月增大,进入春季的4月份则出现下降趋势;SO2和NO2浓度月平均值均为优,PM10浓度月平均值除了6-8月份为优外,其余月份的空气质量都为良。(3) 厦门市4个监测站间的PM10、SO2和NO2浓度变化具有较一致的正相关,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存在同相位变化特征,可为今后开展厦门市空气质量精细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及污染源分布对其空气质量产生明显影响。(4) 影响厦门市的主要天气系统是大陆高压最多,占44.74%,其次是切变线、副热带高压和槽线系统,低涡系统最少,只占3.3%。7类天气系统影响厦门市时,SO2和NO2浓度平均值均达到优级标准;PM10浓度在大陆高压和暖区辐合系统控制时最高,副热带高压和低涡控制时最低。从浓度的不同等级分布上看出,副热带高压控制时PM10浓度为优的出现频率高达77%,且不会出现轻微污染现象,大陆高压和暖区辐合控制厦门市时PM10浓度为优的出现频率低于26%;暖区辐合为7类天气系统中出现轻微污染事件最多的系统,其次为槽线、低涡、大陆高压等。(5) 2002-2006年期间影响厦门市的主要风向为西南风,其次为东北风和西北风,南风出现机会最小。风向变化对厦门市SO2和NO2浓度分布并没有产生明显影响;偏南风下厦门市PM10浓度总体上比其余5个方位低,且空气质量出现优的频率高,但出现轻微污染的机会也多;北风影响下厦门市空气质量为优的机会最少,但不会有轻微污染事件发生;东北风、东风、西风和西北风影响下的空气质量基本以良为主,偶于也有轻微污染事件发生。 关键词:厦门 空气质量 气象条件 1.引言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增长,近年来素有“海上花园”之称的厦门市空气质量呈下降趋势[1],虽然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加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护的治理力度,使得厦门市空气质量继续保持优良水平,但不可否认的是厦门市空气质量优级率已从2000年的75%下降到2005年的38%[1],足以说明城市空气质量呈下降趋势的严峻。当前影响厦门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为PM10[2],研究表明PM10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城市能见度产生直接影响,加上其污染物在大气中滞留时间长,对城 ?基金项目:福建省气象局2006年开放式气象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林长城(1958-),福建莆田人,汉族,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大气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研究。

中国的空气质量排名全球倒数第二

中国的空气质量在133个国家中,排名全球倒数第二 社科院发布全球环境竞争力排名:中国列第87位 2014年01月10日08:28|来源:光明网 1月9日,中国社科院发布首部《全球环境竞争力报告(2013)》(下称《报告》)。《报告》对2012年133个国家的环境竞争力进行了排名,中国名列第87位,而三甲分别为瑞士、德国、挪威。 作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排名年年攀升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成绩令人汗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对此感触很深。他指出,目前全国500多个大型城市当中环境空气质量能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标准的城市很少。 “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转型,刻不容缓。”韩俊在1月9日的发布会上说。 根据《报告》,如果单独看生态环境竞争力,中国在全球133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九,为第124位。其中,中国的空气质量在133个国家中,排名全球倒数第二。从反映空气污染程度的三项关键指标来看,细颗粒物(PM2.5)、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中国的位置分别为全球第四差、第二差、第三差。 韩俊表示,这个排名反映了中国当前严峻的资源环境状况,也反映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过去很多地区自觉不自觉的在走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也是一条弯路。“现在中国老百姓对环境的要求跟发达国家已经接轨了,但是我们的发展理念在很多地方根本没有转变。” 综合来看,环境竞争力较低的国家基本上是发展中国家,而这种为发展而支付环境代价的发展方式实际上得不偿失。此前,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曾公开表示,“如果在GDP中扣除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我国的真实经济增长速度仅有5%左右。” 根据韩俊的说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调整严重污染和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耕地的用途,有序实现耕地河湖的休养生息,实施这个政策需要拿出数百亿资金。 当前,中国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资源枯竭型城市占比已经接近60%,单位GDP的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碳排放总量世界第一。 为了推动发展方式转型,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对领导干部要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中央还提出要加快完善发展成果的考核评价体系,纠正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评定政绩的倾向。对此,韩俊表示,“中国的事情,领导一重视就好办。”只要真的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向绿色经济的转型,中国环境竞争力排名就有望像经济排名一样年年往前走。

近两年武汉市环境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源解析

第40卷第6期2018年11月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HubeiUniversity(NaturalScience)Vol.40一No.6一Nov?2018一收稿日期:20180305 基金项目:武汉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400 ̄099673)资助 作者简介:莫彩芬(1993)?女?硕士生?E ̄mail:1263664091@qq.com?陈红兵?通信作者?实验师?E ̄mail:hbchen7112@163.com文章编号:10002375(2018)06059308 近两年武汉市环境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 及污染源解析 莫彩芬?陈帅?陈红兵?柯杰?陈默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2016 2017年武汉市环境空气10个国控点10个市控点的6个空气质量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揭示武汉市环境空气质量时空分布差异性?辨识主要污染因子?解析污染成因.结果表明:2016 2017年?武汉市空气质量有变好的趋势?主要是因为PM2.5和PM10同期月均浓度下降?SO2二NO2二PM10二PM2.5浓度排序依次为:冬>春>秋>夏?CO浓度排序依次为:冬>秋>春>夏?O3浓度排序依次为:夏>秋>春>冬?武汉市监测点位空气质量从好到坏的顺序为:远郊区>中心城区>工业园(区)或经济开发区?春季的主要污染物因子为NO2二CO二O3二PM10?夏季的主要污染物因子为NO2二SO2二PM2.5?秋季的主要污染物因子为NO2二PM2.5二CO二O3二PM10?冬季的主要污染物因子为NO2二CO二O3二PM2.5二PM10?近两年?机动车尾气二工业废气排放以及建筑扬尘构成武汉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秸秆燃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逐渐减小. 关键词:空气质量?时空分布?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污染源解析 中图分类号:X832一一文献标志码:A一一DOI:10.3969/j.issn.1000 ̄2375.2018.06.008 Spatio ̄temporaldistributionofairqualityandsourceidentificationofpollutioninWuhan MOCaifen?CHENShuai?CHENHongbing?KEJie?CHENMo (Faculty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alScience?HubeiUniversity?Wuhan430062?China)Abstract:PCAandCAwereappliedforanalysisofthespatio ̄temporaldistributionofairqualityand identifyingthemainpollutionfactorsandthecausesofpollutionbasedon6airqualityindicesof10state ̄controlledand10city ̄controlledinWuhanfrom2016to2017.TheresultsshowedthattheairqualitychangedbetterinWuhanfrom2016to2017becauseofthedeclineoftheaveragedconcentrationofPM2.5andPM10intherespectivelyseason?ConcentrationofSO2?NO2?PM10andPM2.5sortedintheorder:winter>spring>autumn>summer?SortofCOconcentrationwasintheorder:winter>autumn>spring>summer?SortofO3concentrationwasintheorder:summer>autumn>spring>winter?ThedecreasingorderofWuhancity sairqualitywas:outersuburbs>centerurbanarea>industrialparkoreconomicdevelopmentzone?ThemainpollutionfactorsofspringwereNO2?CO?O3?PM10?themajorpollutionfactorsofsummerwereNO2?SO2?PM2.5?themajorpollutantfactorsofautumnwereNO2?CO?O3?PM10andPM2.5?themainpollutionfactorsofwinterwereNO2?CO?O3?PM2.5andPM10?Inthepasttwoyears?motorvehicleexhaust?industrialemissionsandconstructionfugitivedustwerethemainsourceofairpollutioninWuhancity?strawburninggraduallyhadreducedtheinfluencetoairquality.Keywords:airquality?spatio ̄temporaldistribution?PCA?CA?pollutionsourcesidentification

雾霾时空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文献综述 穆迪

雾霾时空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文献综述 1.雾霾污染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1)雾霾的概念 雾霾中的雾是近地面的云,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硫酸、灰尘等组成的气溶胶。在一定光照,温度,湿度和动力因素雾和霾相结合就形成了雾霾。雾霾的主要成分是直径不大于2.5 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称为PM2.5。首先PM 是“particulate matter”的英文缩写,是指可吸入颗粒物质,在环境领域被称为颗粒物,在大气科学领域被称为大气溶胶粒子。按气象学定义,雾是水汽凝结的产物,主要由水汽组成;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的定义,霾则由包含PM 2.5在内的大量颗粒物飘浮在空气中形成。通常将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低能见度天气称之为雾,而湿度小于80%时称之为霾,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则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形成的,称之为雾霾。 (2)雾霾污染的形成机制 雾霾污染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既有人为原因,也有大气原因。人类活动中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使得污染物大量排放,为雾霾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所以说“污染是元凶”;大气运动包含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在雾霾污染形成过程,空气运动扮演“帮凶”的角色。根据中国科学院最新调查发现,中国大陆雾霾污染源主要是燃煤、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生物质燃烧以及扬尘沙尘。其中PM2.5是主要污染物,其污染源所占比重如图1-1 所示。 由于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排放物形成的一次颗粒物通过地面的界面反应,形成二次无机颗粒;同时其他废气通过大气输送和化学反应,形成二次有机颗粒物,这样就形成雾霾的物质基础。气溶胶与湿润的空气在大气条件出现水平方向连续静风和垂直方向逆温时,就产生雾霾,而雾霾的水汽遇冷凝结成雾或轻雾。 图1-1 PM2.5主要来源占比图 (3)雾霾污染的危害 1-3-1雾霾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国民经济运行、居民生产生活以及居民身心健康。雾霾天气发生时,空气湿度低于百分之六十,可吸入颗粒物质均匀浮游在于空中,颗粒物质对大气具有一定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空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通讯,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可吸入颗粒物,尤其是可入肺颗粒物通过进入人体循环系统,造成呼吸道炎症、肺炎等病症,加重了人们对于雾霾污染的恐惧感,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1.3.2雾霾天气发生后,严重的视程障碍威胁着城市道路、高速公路、航空港、海港、航道

全国空气质量最差城市前十名

李省长:城市化是河南发展的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现代化必然要求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可以为工业化创造条件,促进工业化的发展。河南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较大,农业生产率较低,根本出路是加快工业化,而推进城市化则可以为二、三产业提供发展空间。 近年来,虽然河南城市发展较快,但总体上看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与周边省份相比有差距,尤其是缺乏与人口大省相称的中心城市。因此我们把城市化作为河南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 “九五”期间,我省的城市化进程取得实质性突破。6县(市)全部跨入省级卫生城市行列,登封、新郑已通过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验收。今年,我们提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战略构想,确立了建设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环、一区、一城、一路”的建设重点。全国空气质量最差城市前十名,河南占据4席,分别是郑州、平顶山、开封、三门峡。其中前六名,河南3个,河北3个。 □首席记者路红 核心提示 昨天,全国空气质量最差城市前十名,河南占据4席,分别是郑州、平顶山、开封、三门峡。其中前六名,河南3个,河北3个。污染指数,石家庄第一,郑州第三。混浊的空气再次成为网友们吐槽的对象。 人再囧途正热映,很搞笑;而连日的大雾也让人无奈地想到了四个字“雾再中原”,希望这个让人无奈的“大片”别继续上演。而有关部门称,本月15日,郑州将有四五级风。希望到时,我们可以脱离“灰堆”。 监测数据石家庄、郑州又“红”了 昨天,环保部官网上,全国120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统计中,共有6个城市“飘红”--其数据用红色字体标明,格外醒目。 6个城市中,河北、河南各占3个,我省的是郑州、平顶山、开封。按照污染指数排名,污染“前三名”是:石家庄,污染指数437;邯郸,污染指数310;郑州,污染指数308,都达到“重度污染”。 此外,平顶山249,开封209,都是“中度重污染”。 郑州环保局官网上,9个监测点的空气质量指数继续“高位运行”。 专家观点雾霾“赖”着不走,导致污染累积 昨天,记者从郑州市环保局了解到,近期郑州空气污染严重,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据分析,目前,郑州的PM2.5主要来源有:机动车尾气、扬尘(建筑扬尘、道路扬尘等)、餐饮油烟、燃煤电厂和锅炉排放的废气等。 “郑州市的空气污染中,燃煤、交通、扬尘的贡献度各占三成”,昨天,郑州大学环境科学研究院张瑞芹教授分析说。此前,她曾专门做过相关课题研究。

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状况分析

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状况分析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1城市空气质量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常用的衡量空气质量好坏的指标 1.3 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现状分析 1.4 主要研究目的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我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的分类 2.1聚类分析简介 2.1.1 聚类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2.2对各城市聚类的结果及分析 2.2.1衡量指标 2.2.2数据运算 2.2.3聚类结果及分析 第三章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因素 3.1 模型的构建 3.2 数据的运算 3.3 结果分析及综合评价 第四章结论与对策建议 4.1主要结论 4.2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第一章绪论 1.1城市空气质量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的进步和全球人口急剧增多的因素的影响,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很多地区相继出现了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化等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城市众多,人口密集。但由于工业的发展,我们的很多城市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空气的污染,直接对我们造成伤害,人们疾病的发生率也逐年提高。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是可吸入颗粒、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物质。 二、研究意义: 洁净大气是人类赖于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一个人在五个星期内不吃饭或五天内不喝水,尚能维持生命,但超过5分钟不呼吸空气,便会死亡。人体每天需要吸入10-12立方米的空气。因此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评价空气的质量才能反映空气的好坏,才能开展治理等工作,才能让我们生活的更好。

地理事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规律问题专题复习

地理事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规律问题专题复习 高考考点: 高考考点: ◆描述地理事物及现象时空分布特征和规律。(时间:季节年际日) [空间:水平垂直纬度(南北)海陆(东西)] ◆阐释地理事物及现象时空分布成因、原理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一)、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地理事物呈点状,说明其背景比例尺很小,往往是要求描述其分布特点。描述时应从大范围去考虑。 例1:读图3,说明历届现代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地区分布特点。 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或欧洲和北 美洲)。 答案分析: 此题要求描述的是点状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图 中给出的是海陆简图,不是地形图,不需要考虑 海拔差异。又因为这些城市都是分布在陆地上, 也不必考虑海陆差异。所以只需纬度(南北)差 异。 例2:M江是珠江水系三大河流之一,流域面积 90%在广东省境内。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资源、 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根 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4 分)(08广东卷) 4)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和成因。(5分) 答:地理分布特点: ①沿河流与交通线分布; ②南部和中部多,北部少。 成因: ①水、陆交通便利,供水方便; ②中、南部地势低平,有利于城镇建设; ③中、南部经济发展水平较北部高,较有利于城镇发展。疏 密 方 位 叠 加

1、点状分布图答题方法 (3)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请你归纳出三点。(6分) 答:主要分布在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沿河流)分布。 2.读图6,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我国汽车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 多数分布在季风区内,沿河近海的平原地区; 多数 分布在交通便利,经济较发达的人口、城市密集地 区。 3.读“某国南部水系及其城市分布图”,回答下列 问题:概括乙河南部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 城市多沿河分布,较为均匀,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 少,且距离较远。

2001—2010年济南市空气质量特征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1514042.html, 2001—2010年济南市空气质量特征分析 作者:尹承美于丽娟高帆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03期 摘要利用济南市环境空气监测资料,使用国内普遍采用的API空气污染指数,分析了济南市2001—2010年空气质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1—2010年济南市环境空气质量为良或优的天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冬、春季空气质量比夏、秋季差,污染最轻的是8月,污染最重的是12月或1月;近10年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呈多样性,近年来,汽车尾气污染和建筑尘逐渐成为济南市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空气污染较重时一般伴随冷空气影响,近低层存在逆温,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关键词空气质量;变化特征;重度污染;天气形势;山东济南;2001—2010年 中图分类号 X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027-02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要素。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煤炭和石油燃料的迅猛增长,大气环境质量日趋恶化,大气污染已成为影响环境和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济南市位于北纬36°40′,东经117°0′,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复杂多样,大体可分为3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济南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严寒干燥。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如可吸入颗粒物常会形成大范围灰霾天气[1-2]。因此,分析和研究环境空气质量,对于改善济南市环境空气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 数据来源 环境空气质量API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是一种反映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的数量尺度方法,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环境空气污染程度和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表1、表2)[1]。 2 2001—2010年空气质量变化特征 利用环境保护部数据中心2001—2010年济南市空气质量数据,使用国内普遍采用的API 空气污染指数来分析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特征。 2.1 2001—2010年空气质量年变化规律

中国空气质量现状分析

中国空气质量现状分析 全国废气排放情况 2000年,全国工业废气排放总量138145亿标立米,其中燃料燃烧废气占59.3%,生产工艺废气占40.7%。 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1995.1万吨,比上年增加7.4%;烟尘排放量1165.4万吨,比上年增加0.6%;工业粉尘排放量1092万吨,比上年减少7.1%。2006年上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689.6万吨,同比增长3.7%;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274.6万吨,同比增长4.2%。 生活来源的二氧化硫排放量382.6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9.2%(1999年占21.4%、1998年占23.8%、1997年占21.1%)。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减少14.8万吨,减少了3.7%。生活烟尘排放量212.1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18.2%(1999年占17.7%、1998年占19%、1997年占16.4%)。生活烟尘排放量比上年增加6.5万吨,增加了3.2%。 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612.5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0.8%(1999年占78.6%、1998年占76.2%、1997年占78.9%)。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增加152.4万吨,增加了10.4%;其中:县及县以上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171.6万吨(占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72.7%),比上年增加93.8万吨,增加了8.7%;乡镇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440.9万吨,(占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27.3%),比上年增加了58.6万吨,增加了15.3%。 工业烟尘排放量953.3万吨,与1999年相当。其中:县及县以上工业烟尘排放量517.1万吨(占工业烟尘排放总量的54.2%),比上年减少39.4万吨,减少了7.1%;乡镇工业烟尘排放量 为436.2万吨(占工业烟尘排放总量的45.8%),比上年增加了39.3万吨,增加了9.9%。 工业粉尘排放量1092万吨,比上年减少83.3万吨,减少了7.1%;其中县及县以上工业粉尘 排放量404.2万吨(占工业粉尘总量的37.0%),比上年减少53.7万吨,减少了11.7%;乡镇 工业粉尘排放量为687.8万吨,比上年减少29.6万吨,减少了4.1%。全国废气排放情况详见表78。 表7 全国近年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单位:万吨

全国空气质量检测站点坐标

全国空气质量检测站点坐标 省份城市站点经度纬度河南安阳棉研所 114.361053 36.06824886 安阳铁佛寺 114.3059644 36.11054263 安阳红庙街 114.3678199 36.1084403 安阳银杏小区114.371918 36.0748661 安阳环保局 114.4052684 36.09522219 辽宁鞍山太平子站123.0625548 41.15070054 鞍山开发区 122.953852 41.15137291 鞍山千山公园123.1545692 41.01770022 鞍山深沟寺 123.0327059 41.14118677 鞍山铁西122.9758675 41.12546256 鞍山中心站 123.0112355 41.10115867 鞍山明达新区123.02145 41.09050897 内蒙古包头包百大楼109.8222285 40.66454533 包头惠龙物流109.8827691 40.63784807 包头青山宾馆109.864804 40.68490199 包头市环境监测站109.8877547 40.66018547 包头东河城环局110.0136 40.59267

包头东河鸿龙湾110.0376 40.5556 陕西宝鸡竹园沟 106.7930653 34.46203988 宝鸡监测站 107.1541068 34.35966268 宝鸡文理学院107.166806 34.35598704 宝鸡陈仓环保局107.3999919 34.35591 宝鸡技工学校107.1299721 34.37851363 宝鸡三迪小学107.2514131 34.36693956 宝鸡庙沟村 106.9220332 34.40608734 宝鸡三陆医院107.1955 34.36383 河北保定华电二区115.520781 38.8918471 保定接待中心115.4742448 38.91454898 保定监测站 115.520822 38.87067098 保定游泳馆 115.49179 38.86187012 保定胶片厂 115.4589044 38.8789026 保定地表水厂115.4491 38.95595 广西北海新市环保局109.1092912 21.46971699 北海牛尾岭水库109.2455489 21.60543074 北海海滩公园109.1514343 21.4126653 北海北海工业园109.1803 21.52298 北京北京万寿西宫116.3747278 39.88565298 北京官园116.3693659 39.93736379 北京定陵116.2324668 40.300231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