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考纲解读

2020年高考考纲解读
2020年高考考纲解读

【2017年高考考纲解读】

1.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中没有电表读数题目,但各自主命题省份的高考卷中多次出现电表读数问题和多用电表的使用问题,预计今后新课标全国卷中考查电表读数与多用电表使用的可能性较大,应该重视.

2.“测量金属的电阻率”和“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两实验,实际上均与“伏安法测电阻”无多大区别,考查的重点是仪器的选择、电路设计、实物连线和数据处理四个方面,估计今后课标卷对这两个实验考查应是重点之一.

3.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全面考查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是高中物理中最典型的实验之一.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中虽然没有考查,但预计将是今后命题的重点内容.考查的重点放在实验原理的研究、电路的设计、电表选择、实物连线和数据处理等方面.

六、多用电表的使用“三注意”

(1)电流的流向

由于使用多用电表时不管测量项目是什么,电流都要从电表的“+”插孔(红表笔)流入,从“-”插孔(黑表笔)流出,所以使用欧姆挡时,多用电表内部电池的正极接的是黑表笔,负极接的是红表笔。

(2)要区分开“机械零点”与“欧姆零点”

“机械零点”在表盘刻度左侧“0”位置,调整的是表盘下边中间的定位螺丝;“欧姆零点”在表盘刻度的右侧电阻刻度“0”位置,调整的是欧姆挡的调零旋钮。

(3)选倍率

测量前应根据估计阻值选用适当的挡位。由于欧姆挡刻度的非线性,使用欧姆挡测电阻时,表头指针偏转过大或过小都有较大误差。通常只使用表盘中间一段刻度范围,指针偏转角度在满偏到满偏之间为测量的有效范围。如当待测电阻约为2 kΩ时,应采用“×100”挡。【方法技巧】多用电表的使用步骤:

(1)选倍率,一般要选择比被测电阻的估计值低一个数量级的倍率,如估计值为200 Ω就应该选“×10 Ω”的倍率;

(2)进行欧姆调零;

(3)将红黑表笔接被测电阻两端进行测量;

(4)将指针示数乘以倍率,得测量值;

(5)测量结束后,将选择开关扳到“OFF”挡或交流电压最高挡。

特别注意:用欧姆挡测电阻时,如果指针偏转角度太小(即指针所指的欧姆刻度值太大),应该适当增大倍率重新调零后再测量;如果指针偏转角度太大(即指针所指的欧姆刻度值太小),应该适当减小倍率重新调零后再测量。

2018年高考数学考纲与考试说明解读

2018年高考数学考纲与考试说明解读 专题一:函数、极限与导数的综合问题(一)不等式、函数与导数部分考查特点分析与建议

全国课标卷考查内容分析(考什么) (一)结论: 考查的核心知识为: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图象、导数的应用 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解析式(分段函数); 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对称性、周期性; 函数的图象:包含显性与隐性; 导数的应用: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利用导数求单调区间、极值、最值 与零点;结合函数的单调性解不等式或证明不等式、求参数范围. (二)试题题型结构:全国卷基本上是2道选择题或填空题、1道解答题,共3道题.分值为22分. (三)试题难度定位:全国卷对函数与导数的考查难度相对稳定,选择、填空题中,有一道为中等难度,另一道作为选择、填空的“压轴题”进行考查;解答题均放置于“压轴”位置. 小题考点可总结为八类: (1)分段函数;(2)函数的性质; (3)基本函数;(4)函数图像; (5)方程的根(函数的零点);(6)函数的最值; (7)导数及其应用;(8)定积分。 解答题主要是利用导数处理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等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往往放在解答题的后面两道题中的一个.纵观近几年全国新课标高考题,常见的考点可分为六个方面:(1)变量的取值范围问题;(2)证明不等式的问题; (3)方程的根(函数的零点)问题;(4)函数的最值与极值问题; (5)导数的几何意义问题;(6)存在性问题。

考点: 题型1 函数的概念 例1 有以下判断: ①f (x )=|x | x 与g (x )=? ?? ?? 1 x -x 表示同一函数; ②函数y =f (x )的图象与直线x =1的交点最多有1个; ③f (x )=x 2-2x +1与g (t )=t 2 -2t +1是同一函数; ④若f (x )=|x -1|-|x |,则f ? ?? ??f ? ????12=0. 其中正确判断的序号是________. 题型2 函数的概念、性质、图象和零点(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理科第8题) 例 2、已知函数()()2112x x f x x x a e e --+=-++有唯一零点,则a = 【解析】函数()f x 的零点满足()2112e e x x x x a --+-=-+, 设()1 1 e e x x g x --+=+,则 当()0g x '=时, 1x =;当1x <时, ()0g x '<,函数()g x 单调递减; 当1x >时, ()0g x '>,函数()g x 单调递增,当1x =时,函数()g x 取得最小值,为 ()12g =.设()2 2h x x x =-,当1x =时,函数()h x 取得最小值,为1-,若0a ->, 函数()h x 与函数()a g x -没有交点;若0a -<,当()()11a g h -=时,函数()h x 和 ()a g x -有一个交点,即21a -?=-,解得故选C. 例3、 (2012理科)(10) 已知函数1()ln (1)f x x x = +-;则 () y f x =

2019年高考数学考纲与考试说明解读

2019年高考数学考纲与考试说明解读 专题一:函数、极限与导数的综合问题(一)不等式、函数与导数部分考查特点分析与建议

全国课标卷考查内容分析(考什么) (一)结论: 考查的核心知识为: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图象、导数的应用 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解析式(分段函数); 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对称性、周期性; 函数的图象:包含显性与隐性; 导数的应用: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利用导数求单调区间、极值、最值 与零点;结合函数的单调性解不等式或证明不等式、求参数范围. (二)试题题型结构:全国卷基本上是2道选择题或填空题、1道解答题,共3道题.分值为22分. (三)试题难度定位:全国卷对函数与导数的考查难度相对稳定,选择、填空题中,有一道为中等难度,另一道作为选择、填空的“压轴题”进行考查;解答题均放置于“压轴”位置. 小题考点可总结为八类: (1)分段函数;(2)函数的性质; (3)基本函数;(4)函数图像; (5)方程的根(函数的零点);(6)函数的最值; (7)导数及其应用;(8)定积分。 解答题主要是利用导数处理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等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往往放在解答题的后面两道题中的一个.纵观近几年全国新课标高考题,常见的考点可分为六个方面:(1)变量的取值范围问题;(2)证明不等式的问题; (3)方程的根(函数的零点)问题;(4)函数的最值与极值问题; (5)导数的几何意义问题;(6)存在性问题。

考点: 题型1 函数的概念 例1 有以下判断: ①f (x )=|x | x 与g (x )=? ?? ?? 1 x -x 表示同一函数; ②函数y =f (x )的图象与直线x =1的交点最多有1个; ③f (x )=x 2-2x +1与g (t )=t 2 -2t +1是同一函数; ④若f (x )=|x -1|-|x |,则f ? ?? ??f ? ????12=0. 其中正确判断的序号是________. 题型2 函数的概念、性质、图象和零点(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理科第8题) 例 2、已知函数()() 211 2x x f x x x a e e --+=-++有唯一零点,则a = A. 12- B. 13 C. 1 2 D. 1 C 【解析】函数()f x 的零点满足() 211 2e e x x x x a --+-=-+, 设()1 1 e e x x g x --+=+,则()()211 1 1 1 1 1e 1 e e e e e x x x x x x g x ---+----=-=- = ', 当()0g x '=时, 1x =;当1x <时, ()0g x '<,函数()g x 单调递减; 当1x >时, ()0g x '>,函数()g x 单调递增,当1x =时,函数()g x 取得最小值,为 ()12g =.设()22h x x x =-,当1x =时,函数()h x 取得最小值,为1-,若0a ->, 函数()h x 与函数()ag x -没有交点;若0a -<,当()()11ag h -=时,函数()h x 和 ()ag x -有一个交点,即21a -?=-,解得1 2 a = .故选C. 例3、 (2012理科)(10) 已知函数 1 ()ln(1)f x x x =+-;则() y f x =

2021年高考英语考试大纲(全国卷)最新解读

2021年高考英语考试大纲(全国卷)最新解读 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语言知识 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基础知识以及所学功能意念和话题(见附录1 至附录5),要求词汇量为3500 左右。 【解读】语言知识主要是附录所列全部内容,多年无变化,但“稳中有变”。甚至高考出题也可能超出附录的范围,比如2019年全国I卷61题,考查了同位语从句。即使超出附录的范围,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常用结构。另外,高考对词汇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对词汇量的要求提高,对词汇的运用能力要求也大大提高。 二、语言运用 1.听力 要求考生能听懂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要义; (2)获取具体的、事实性信息; (3)对所听内容做出推断; (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解读】第一节的五个小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简单的事实性信息和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和基本计算的能力。第二节主要考查考生对语音材料的整体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对话或独白的主旨和要义,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对对话的背景、说话者之间的关系等做出正确的推理判断,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等。听力部分的难度逐步上升,特别是词汇与结构的要求逐步提高。但总的来说,只有平时保持一定量的听力训练,听力部分还是比较容易得满分的。 2.阅读 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 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要义; (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的含义; (4)做出判断和推理; (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解读】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一直没有大的变化,四大题型,六个方面。选项设计也不可能有大的变化。唯一的变化就是对词汇量的要求和对词汇运用能力的要求有了较大的提高。考生只要培养好“积累意识”,能够做到天天积累,同时每天坚持一定量的阅读,注意解题方

最新高考数学大纲解析汇总

2011年高考数学大纲 解析

2011年重庆高考数学大纲 1.平面向量 考试内容: 向量.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线段的定比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平移.

考试要求: (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且能熟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 2.集合、简易逻辑 考试内容: 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 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考试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 3.函数

考试内容: 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 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 指数概念的扩充.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指数函数. 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 函数的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 (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 (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4)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不等式 考试内容:

不等式选讲-2019年高考理科数学解读考纲

16 不等式选讲 选考内容 (二)不等式选讲 1.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并能利用含绝对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证明以下不等式: (1). (2). (3)会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解以下类型的不等式: . 2.了解下列柯西不等式的几种不同形式,理解它们的几何意义,并会证明. (1)柯西不等式的向量形式: (2). (3). (此不等式通常称为平面三角不等式.) 3.会用参数配方法讨论柯西不等式的一般情形: 4.会用向量递归方法讨论排序不等式. 5.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其使用范围,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问题. 6.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伯努利不等式: 了解当n为大于1的实数时伯努利不等式也成立. 7.会用上述不等式证明一些简单问题.能够利用平均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求一些特定函数的极值. 8.了解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放缩法.

1.从考查题型来看,涉及本知识点的题目主要以选考的方式,在解答题中出现,考查解绝对值不等式、证明不等式等. 2.从考查内容来看,主要考查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证明,求最值问题等. 3.从考查热点来看,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解不等式及利用不等式求解最值问题等,绝对值不等式与函数问题的综合是高考的趋势,值得关注. 考向一 绝对值不等式的求解 样题1 (2018新课标全国Ⅱ理科)设函数 . (1)当1a =时,求不等式()0f x ≥的解集; (2)若()1f x ≤,求a 的取值范围. 样题2 (2018新课标全国Ⅲ理科)设函数 . (1)画出()y f x =的图象;

(2)当[)0x +∞∈,,,求a b +的最小值. 【解析】(1)()y 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

(完整word版)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大纲人教版

2011年大纲版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考纲整体分析 2011年《考试大纲》和2010年《考试大纲》一脉相承,考试性质、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题型示例等内容没有任何变化,体现了稳定性和承继性,这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大纲版高考历史悠久,已经形成相当成熟的思维方式;社会大背景也需要保持稳定性;新课标考试省份逐年增多,大纲版省份近年就要全部加入其中,最后几年需要在稳定和继承中接轨。 《考试大纲》的高度稳定,预示着对考生的各项要求没有改变,命题的依据、思路,试卷的结构、题型、考查点也会保持稳定。当然,这不意味着反映到试卷上的东西一成不变,恰恰相反,有些考点会出现轮换考查,即便是考查同一个考点,设问的角度和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更无须说试题依据的情境永远都是新鲜的,往年的高考都告诉了我们这些。 备考指要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近3年的大纲版试卷,无论全国一卷还是全国二卷,考查语言文字运用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模式:考查7道小题,其中,客观题4道,主观题3道;4道客观题依次考查字音、成语、病句、连贯,3道主观题中必考1道仿用句式题。2011年高考,这5道题考查点还不会有变化。另外两道主观题主要考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得体,既要看去年考过的,又要关注轮换考查点考查的特点,各个考点都要练到,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哪个考点不考,不去训练。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的选材,史传文始终是首选,都是从24史中节选的篇目,写法正统,文字规范、浅易。选文长度为600字左右。考查点固定:理解文言实词、筛选信息、概括文意、翻译文句。题型也固定:前三点为单选题,后一点为翻译题。 文言文阅读的备考,要高度关注史传文,而且是24史中的篇目。要注重对课内文言文的理解和把握,因为文言文不比现代文,它更加体现知识的积累性,要立足课内,从课内汲取文言知识的营养,通过联想、迁移来解决阅读新材料遇到的问题。文言实词要结合语境合理判断其含义;信息筛选要看清题干,结合事实,有效排除无关信息;文章概括和分析要依据文意,体察细微之处;文言文句子翻译要落足于采分点(重点实词、虚词、句式等),力求字字落实,句意通顺。 (二)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的选材不拘一格,唐诗、宋词、元曲等均可涉及。但考查点相对固定,突出考查鉴赏形象和思想感情,也就是情和景的关系。 此考点的备考,需要在感悟诗歌形象的基础上把握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与抒情的手法。如借景抒情、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等。注意描写的手法,如衬托、对比、白描、工笔、多角度写景等。还要注意分析诗歌中的炼字技巧。 通过训练,要总结答题的方法,强化答题的步骤,熟悉答案的构成,即明确针对什么样的问题,作出什么样的回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名篇默写的考查一般是诗文结合,注重考查经典篇目中的脍炙人口的名句和富有哲理、启迪人生的句子,不偏不怪。 用心爱心专心 1

2019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

2018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出现新考点题型有变化考纲摘录 知识要求 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分别用A,B,C 表示。(1)了解(A):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2)理解(B):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判别、讨论,并加以解决;(3)掌握(C):要求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 试题类型 全卷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种题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解答题要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文、理科全卷题型、题量和赋分分别如下: 试卷结构 文科卷: 1.全卷22道试题均为必做题; 2.试卷结构为选择题10道,每道5分,共50分;填空题7道,每道5分,共35分;解答题5道,每道分值不低于10分同时不高于14分,共65分。 理科卷: 1.全卷22道试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20道试题为必做题,在填空题中设置2道选做题(需要考生在这2道选做题中选择一道作答,若两道都选,按前一道作答结果计分),即考生共需作答21道试题; 2.试卷结构为选择题10道,每道5分,共50分;填空题6道,每道5分,考生需作答5道,共25分;解答题6道,每道分值不低于10分同时不高于14分,共75分;试题按难度(难度=实测平均分/满分)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 难度在 0.70以上的题为容易题,难度在0.40-0.70之间(包括0.40和0.70)的题为中等题,难度在0.40以下的题为难题。控制三种难度的试题的合适分值比例,试卷总体难度适中。 题型变化对文科生影响更明显

2019年高考政治考纲解读及知识整理

2019年高考政治考点解读与梳理 【适用于高中文科生】 为便于指导高三学生进行高考政治系统复习,夯实教材基础知识,构建板块、模块知识体系,有效理解考纲考点,全面把握高考方向,依据高考政治考试大纲,特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的考点知识进行解读梳理。 第二篇:知识归纳与整理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考点1:货币的本质 一、商品的基本属性 【特别提示】 1.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2.判断一种物品是否属于商品的方法: (1)定义法,凡是商品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属性法,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并非有使用价值的物品都是商品。 (3)根据所处的具体环节来判断。劳动产品只有处于流通领域才是商品,一旦离开流通领域而进入消费领域,劳动产品就不再是商品。 3.假冒伪劣产品不是商品,因为它们不具有该产品作为商品时应该具有的使用价值。 4.密切关注商品价值实现的过程及其重要意义。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被消费者接纳的过程,就是商品生产经营者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也是接受市场检验的过程。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含义和本质: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一般等价物比货币出现得早,不固定;货币出现得晚,能够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2)联系: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二者都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特别提示】金银饰品不是货币,金银纪念币是货币 ①金银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成为货币,但金银饰品不可以成为货币。 ②金银纪念币是货币。金银纪念币是由国家发行的,是一种法定货币,纸币也是由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但金银纪念币相对于一般纸币而言,又具有其特殊性,其既是国家法定货币,又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3.货币的基本职能与其他职能的比较 职能作用标志词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 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的大 小 标价、价格

2019年 高考大纲解读

2019年高考大纲解读 一、总体分析 2019年高考英语大纲并没有发生变化,也和往年的命题角度和命题方向保持一致。从题型上来看,依然会是我们已经非常熟知的听力,阅读理解,完形填空,七选五,语法填空,短文改错和写作。那么我应该从什么方面备考呢?我认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清楚的了解高考英语侧重考查学生什么水平。 2003年试行《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我们的英语教学的重心从原来的知识技能转变为综合语言使用水平,所以高考的侧重点也势必随之调整。2019年,全国卷取消了单选题,增加了语法填空,这使语言知识与语言使用更加紧密结合在一起,明显突出综合语言使用水平。 在试卷上表现为: (1)理解英语口语的水平; (2)理解书面语言的水平; (3)词汇、语法和语用知识使用水平; (4)书面表达水平。 二、考纲变化 与2019年高考大纲相比无明显变化 三、近年高考全国卷回顾分析 近年来,英语试题总体上是稳中求变,保持高考英语学科命题的一贯思路和风格。充分体现了“注重基础,强调使用,突出水平,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在立足于应用的前提下,试题更加侧重对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考查,并且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对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考查渗透在对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考查中,也体现了新课改的趋势和要求。整个试卷分为听力部分、阅读理解部分、完形填空部分、语法填空部分、短文改错部分和书面表达部分。 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都体现了一下几个特点: 1.进一步强化语境因素,增加了语法知识与语言环境的综合使用,体现了高考试题“注重语境,强调使用”

的指导思想。 2.涉及知识面广,涵盖了交际、时态、语态、冠词、形容词、副词、动词(词组)、非谓语动词、定语从句以及状语从句。 3.总体难度略有下降,基本剔除了以前的偏题、怪题。 4.语境设置更为真实、自然、巧妙。词汇、语法知识越考越活。 完形填空考查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词汇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通读全文,掌握文章大意,使用词汇、语法等知识,选择最佳答案,使文章意思通顺,结构完整。记叙型完形填空是高考和备考的重点。语法填空这个题型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用单项填空来考查语法的形式,代之以在短文或者在以具体生活情境为内容的对话中考查语法的灵活使用,难度显然要高于原来的单项填空。短文改错的文章内容浅显,词数为100左右,多采用记叙文文体,偶尔也有说明文和应用文。短文改错试题检测考生在改错和书写的过程中,在语篇和上下文理解中使用语言知识去解决实际的语言问题。具体来说,短文改错主要检测考生发现、判断、纠正文章中错误的水平,以考查考生在语篇中综合使用英语知识的准确性。考点涵盖知识的领会、使用、分析、综合等诸多方面,考查目标既涉及语言知识的多个方面(词法、句法、语篇结构、行文逻辑等),又涵盖理解、分析、使用和整体思维等诸方面水平。书面表达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语言的综合使用水平。近两年全国卷书面表达都是书信体的文章,学生都有可写的东西。 四、高考改革对2019年高考卷的影响 2019年的高考英语大纲是准备背靠方案的关键,根据大纲的走向和趋势,积极一道学生实行备考和复习,应从一下两大方面着手: 词汇 词汇是构成语言最基本的材料,扩大词汇量是提升学生听、说、读,写水平的前提,所以,词汇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呢?唯一的途径就是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音是学生接触一个词的最初印象,如果读不出音就记不住形,无音无形就谈不上什么义,所以,要牢记一个单词首先应把音念准。听是语音教学的根本方法,先听音,后开口和发准音是语音教学的基本步骤。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实行“听”的训练呢?采取模仿性的听和辨音性的听,有助于学生准确掌握语音知识。

高考大纲正式理科数学

理科数学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 2 和系列 4 的内容,确定理工类高考数学科考试内容. 一、知识要求 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 和系列4 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 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 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 列知识做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初步应用等. 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进行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 二、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象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象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是空间想象能力高层次的标志. 2.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是指舍弃事物非本质的属性,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概括是指把仅仅属于某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有概括,而概括必须在抽象的基础上得出某种观点或某个结论. 抽象概括能力是对具体的、生动的实例,经过分析提炼,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问题或做出新的判断. 1

高考数学考试说明解读

解读 2008年高考数学考试说明 与老高考相比,2008高考江苏卷(数学)从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内容及要求到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命题指导思想方面的主要变化是新的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对数据处理能力的要求了,即能够运用基本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对数据处理能力的明确要求,会使统计知识与方法的考查得到加强. 关注变化:1.考试题型的重大改变。考试说明明确指出,2008年高考江苏数学卷的必做题部分(文、理都做)只由填空题与解答题两种题型组成,其中填空题14小题,约占70分;解答题6小题,约占70分.,这表明明年高考数学试卷中将不再出现选择题.这一重大变化必将对考生的复习迎考产生很大影响. 2.考试内容和要求的变化。与老高考相比,由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教材的改变,新高考的考试内容因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教材中的传统内容,其地位也有较大改变。新高考对知识的考查要求分为了解(A)、理解(B)、掌握(C)三个层次。了解层次只要求对知识的含义有最基本的认识,能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因此,与A层次对应的知识点的考查应以容易题为主。理解层次要求对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并能解决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中等题是考查、覆盖这部分知识点的主要题型,由于对综合性提出了要求,因此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查也有可能出难题。掌握层次要求系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能解决综合性较强的或较为困难的问题,显而易见 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查,出难题便顺里成章.由于高一级层次的要求包括低一级层次要求,因此在这些知识点上也可以出容易题或中等题. 考试说明中C级要求的知识点全在必做题部分.具体内容如下:(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2).平面向量的数量积(3).等差数列(4).等比数列(5).基本不等式(6).一元二次不等式(7).直线方程(8).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这些知识点无疑将成为新高考的热点,可以看出一些传统考查重点的能级要求有所降低,如圆锥曲线、函数、空间几何体等等. 备考建议: 1.加大填空题的训练力度 由于没有选择支提供信息,填空题历来是学生答失分较多的题型,新高考填空题题的题量有14道之多, 容易题、中等题、难题都会出现.要加大填空题的训练量,要像训练选择题那样去训练填空题的各种解法,并应研究填空题的各种类型变化及相应解法. 2.合理安排各模块的训练难度

2020年高考英语新课标卷考纲解读

2020年高考英语新课标卷考纲解读 2020年的考纲2020年相比有三个变化: 1.词汇量变化为3000-3500。所以增强词汇识记应该说增强阅读水平的基础和关键。词汇量的积累应该列为贯穿于高考复习全过程的首 要任务。能够用《奇速英语24个故事串记高考3500词汇》让单词快 速过关。实际情况是新课标卷实际单词考察量仅仅略高于大纲卷,这 是因为每年都有新省份加入而必须保持过渡性、稳定性。 2.增加阅读中对词义推断的要求。把“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改为“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的含义”。由此看出考试中 “词语猜测题”的难度会增大,尤其会增大考生对单词和短语在具体 语境中特殊含义的考查力度。例如:“一词多义”的问题。学生在使 用英语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十分眼熟的词,但是看不懂意思。例如:高考试题中以前出现a state-run company,很多同学完全不懂,既不知道state的含义,也不知道run的含义。“一词多义”的现象是一 种语言表达力丰富的标志,也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重点。 3.改变语法填空题中所填词数的要求。把“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 内容(不多于3个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准确形式” 改为“在空白处填 入适当的内容(1个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准确形式”。 2020年高考英语备考启示: 阅读理解备考启示: 在复习中应着重增大语篇分析的训练,提升学生语篇分析水平和 语言的综合使用水平,大家可免费在奇速英语在线学习平台阅读英语 特级教师原创的时文阅读(中高考阅读命题素材来源),聆听英语美文(中高考完形填空素材来源)和游戏闯关课本同步单词等等个性化作业 和测评,家长也能够随时查看孩子的进步,这在全国尚属首次。精选 一些短文阅读试题实行渐进式的强化练习,注重做题时间的控制和阅 读速度的定量提升。从练入手强化知识的使用,从分析入手注重水平

2020年高考考纲解读

【2017年高考考纲解读】 1.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中没有电表读数题目,但各自主命题省份的高考卷中多次出现电表读数问题和多用电表的使用问题,预计今后新课标全国卷中考查电表读数与多用电表使用的可能性较大,应该重视. 2.“测量金属的电阻率”和“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两实验,实际上均与“伏安法测电阻”无多大区别,考查的重点是仪器的选择、电路设计、实物连线和数据处理四个方面,估计今后课标卷对这两个实验考查应是重点之一. 3.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全面考查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是高中物理中最典型的实验之一.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中虽然没有考查,但预计将是今后命题的重点内容.考查的重点放在实验原理的研究、电路的设计、电表选择、实物连线和数据处理等方面. 六、多用电表的使用“三注意” (1)电流的流向 由于使用多用电表时不管测量项目是什么,电流都要从电表的“+”插孔(红表笔)流入,从“-”插孔(黑表笔)流出,所以使用欧姆挡时,多用电表内部电池的正极接的是黑表笔,负极接的是红表笔。 (2)要区分开“机械零点”与“欧姆零点” “机械零点”在表盘刻度左侧“0”位置,调整的是表盘下边中间的定位螺丝;“欧姆零点”在表盘刻度的右侧电阻刻度“0”位置,调整的是欧姆挡的调零旋钮。 (3)选倍率 测量前应根据估计阻值选用适当的挡位。由于欧姆挡刻度的非线性,使用欧姆挡测电阻时,表头指针偏转过大或过小都有较大误差。通常只使用表盘中间一段刻度范围,指针偏转角度在满偏到满偏之间为测量的有效范围。如当待测电阻约为2 kΩ时,应采用“×100”挡。【方法技巧】多用电表的使用步骤: (1)选倍率,一般要选择比被测电阻的估计值低一个数量级的倍率,如估计值为200 Ω就应该选“×10 Ω”的倍率; (2)进行欧姆调零; (3)将红黑表笔接被测电阻两端进行测量; (4)将指针示数乘以倍率,得测量值; (5)测量结束后,将选择开关扳到“OFF”挡或交流电压最高挡。 特别注意:用欧姆挡测电阻时,如果指针偏转角度太小(即指针所指的欧姆刻度值太大),应该适当增大倍率重新调零后再测量;如果指针偏转角度太大(即指针所指的欧姆刻度值太小),应该适当减小倍率重新调零后再测量。

2019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解读

高中文科数学《考试大纲》解读 王丕勇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 《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 那么2019 年高考,与往年相比,高考的考查要求有哪些变化呢?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1 和系列4 的内容, 确定文史类高考数学科考试内容. 一、知识要求 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1 和系列4 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 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 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 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 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 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 知道、识别, 模仿, 会求、会解等. 2. 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 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 能够对所列知识做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 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判别、讨论, 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 说明, 表达, 推测、想象, 比较、判别, 初步应用等. 3. 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进行推导证明,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 并且加以解决.

(完整)2018年上海高考考纲数学学科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数学科目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目的和对象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学科目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提供依据的选拔性考试。选拔性考试是高利害考试,考试结果应该具有高信度,考试结果的解释和使用应该具有高效度。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立德树人,有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科学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 考试对象是符合2018年上海市高考报名条件的考生。 二、考试目标 依据《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及其调整意见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结合中学教学实际,本考试旨在考查考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应用与探宄能力。具体为: I.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1理解或掌握初等数学中有关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函数与分析、数据 整理与概率统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 1,2理解集合、对应、函数、算法、数学建模、极限、概率、统计、化归、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分解与组合等基本数学思想;掌握比较、分析、类比、归纳、 坐标法、参数法、逻辑划分、等价转换等基本数学方法。 I. 3 能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步骤进行计算、作图和推理;掌握数学阅读、表达 以及 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之间进行转换的基本技能;会使用函数型计算 器进行有关计算。 II.逻辑推理能力 II.1能正确判断因果关系。 II.2会进行演绎、归纳和类比推理,并能正确而简明地表述推理过程。 III.运算能力 III.1能根据要求处理、解释数据。 ni.2能根据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IV.空丨司想象能^3 IV. 1 正确地分析图形中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 IV.2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和变形。 V.数学应用与探究能力 V.1能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和适当的解题策略,解决有 关数 学问题。 V.2能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有关社会生活、生产实际中的问题,并能解释其

18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9数列文180108218

专题09 数列 (十二)数列 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 (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 (2)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 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1)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 (2)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 (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4)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与2017年考纲相比没什么变化,而且这部分内容作为高考的必考内容,在2018年的高考中预计仍会以“两小或一大”的格局呈现. 如果是以“两小”(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呈现,一般是一道较容易的题,一道中等难度的题,较易的题主要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与求和公式为主来考查;中等难度的题主要以数列的递推关系、结合数列的通项、性质以及其他相关知识为主来考查. 如果是以“一大”(解答题)的形式呈现,主要考查从数列的前n项和与第n项的关系入手,结合数列的递推关系式与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定义展开,求解数列的通项,前n项和,有时与参数的求解,数列不等式的证明等加以综合.试题难度中等. 考向一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

样题1 若等差数列{}n a 满足递推关系1n n a a n +=-+,则5a = A . 92 B . 94 C .114 D .134 【答案】 B 样题2 已知数列{}n a 是公差为正数的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为n S ,且2315a a ?=,416S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数列{}n b 满足11b a =,111n n n n b b a a ++-=?. ①求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 ②是否存在正整数m ,n (m n ≠),使得2b ,m b ,n b 成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m ,n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1)设数列{}n a 的公差为d ,则0d >. 由2315a a =,416S =,得()()1112154616a d a d a d +?+=+=????, 解得112a d ==???或172 a d ==-???(舍去). 所以21n a n =-. (2)①因为11b a =,111n n n n b b a a ++-=?,所以111b a ==, ()()1111111212122121n n n n b b a a n n n n ++??-===- ?-+-+??,

2020高考数学考试大纲 文

2020高考数学考试大纲文 I.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1和系列4的内容,确定文史类高考数学科考试内容. 数学科的考试,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科考试,要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要考查考生对中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要考查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要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知识要求 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脸)》(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1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 (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做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断,初步应用等. (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进行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 2.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

高考数学知识点分值分布及考纲解读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解读 考查五种能力和两个意识 纵观近几年高考卷主要对数列、三角函数、统计与概率、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等主干知识进行了重点考察,同时覆盖了集合、复数、程序框图、三视图、二项式定理、线性规划、向量、常用逻辑用于、定积分等内容。考察内容全面。五种能力包括: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两种意识包括: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回顾往年的数学试题,以能力立意,多角度、多层次地考察学生的数学能力,比如理科的第1、2、8、9、13、20题,文科的1、2、5、9、13、14题考察了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理(文)科的6、18题考察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理科的第3、4、7、10、14、15、17题,文科的3、4、7、8、11、15、17题考察了学生的逻辑思想能力;理(文)科的19题考察了数据处理能力。 数学知识要求联系实际 近几年高考注重考察数学品质,淡化特殊技巧,强调通法。比如数列的客观题近几年不再考察性质了,而是考察了基本量的运算。每年的试卷都体现了对数形结合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与整合的思想的考察。这意味着很多题会出与实际相关的,计算数值可能会复杂,对审题的要求自然也提高了。 第二部分复习思路 第一:整体复习思路 对照考纲复习课本吃透基本定义定理 高三复习,首先要扎进课本,扫除知识盲点。其次要走出课本,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课本是复习之本,无本复习如无土栽培,什么收获也没有。知识点在课本里,高考只是整合课本知识,通过新的试题材料设计试题情境,有的试题还直接取材于课本。事实上,很多同学做错的题都是由于知识理解不准确导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