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测试题(四)免疫调节

必修3测试题(四)免疫调节
必修3测试题(四)免疫调节

必修3测试题(四)免疫调节

一、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内,每题3分,共45分)

1.(09浙江2)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该菌

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B.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C.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D.有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2.(09全国理综2 4)为防止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

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条件之一是: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

同的

A.侵染部位

B.致病机理

C.抗原决定簇

D.传播途径

3.(09山东5)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

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 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

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 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

4.(09广东理科基础54)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

A.浆细胞 B.记忆淋巴细胞 C.过敏反应 D.免疫反应

5、(重庆4)如果给人体注射灭活的甲型HlNl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Hl流感,那么灭活

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A 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B 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

6、(08四川理综·5)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

C.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

D.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

7、(08天津卷理综·3)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

B、效应B细胞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

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效应B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D、当同一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效应B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8、(08全国理综II·5)人体受到某种抗原的刺激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第二次刺激时

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9、(08北京卷·2)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

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

C.可促进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10、(08广东生物·13)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它病原体感染

②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

③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

④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

⑤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

A.②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

11、(08广东理科基础·51)以下免疫过程包含非特异性的是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皮下注射狂犬病

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D.静脉注射狂犬病抗体

12.(07全国理综II)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

A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

C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D. 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13.(07广东文理基础)75.下列三种生物学现象:

①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

②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

③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

产生的机理依次属于

A.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反射B.反射、细胞免疫、激素调节

C.体液调节、过敏反应、反射D.反射、自身免疫、体液调节

14.(07广东文理基础)49.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

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

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

15.(07江苏生物)30.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下列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

A.裂解病毒感染的细胞 B.合成抗体抑制病菌繁殖

C.分泌淋巴因子以增强免疫效应 D.形成抗毒素使细菌外毒素丧失毒性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09福建26Ⅱ)人体体温能够保持相对恒定,是由于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请回答:

(1)当身体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产生的兴奋由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可引起分泌增多,该激素作用于全身细胞,提高细胞代谢的速度,增加产热量;在38℃的高温环境中,人体主要通过方式散热。

(2)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抗菌物质等转移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免疫。人体注射乙型流感疫苗后,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的相应

不能识别并作用于侵入机体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

2. (09广东A卷29)(8分)下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②为细胞,④为细胞。

(2)⑦与④功能上的区别是,由④分化为⑦的过程中,④细胞核内的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该分子的作用是作为的模板。

(3)抗体从在细胞内合成到分泌至细胞外的过程为。

(4)过程③表示,过程⑤表示。

3. (09广东A卷35)(8分)如图所示,铁钉刺入某人的脚底,随即她产生了一系列的反应。请回答问题.

(1)当铁钉刺入皮肤时,痛觉感受器可产生传向

中枢的。此人还未感觉到刺痛之前就有

了抬脚缩腿反应,调节该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部

位(①;②;③)。

(2)图中此人反应是一系列神经调节的结果,

参与此过程调节的神经中枢有多个,包括

及下丘脑。

(3)途中此人肾上腺分泌增加,同时下丘脑的

分泌量也增加,

使垂体的分泌增多,从而促

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协同调节血糖、血压以

应对该紧急情况。

(4)此人脚底受伤后出现了红肿,医生担心她感染破伤风杆菌,立刻给她注射进行应急免疫治疗。该方法属于()

(A.非特异性免疫B.特异性免疫)

4.(07广东生物)31.(6分)

免疫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哺乳动物特别是人体对病原性物质的侵害所形成的特殊防御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 HIV是具有包膜的病毒,人侵人体后,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2)请简述HIV病毒在寄主细胞内复制繁殖的过程。

(3)除了AIDS外,还有其他免疫缺陷相关的疾病,这些疾病一般可通过骨髓移植和基因治疗等方法进行部分治疗。

①骨髓移植,其实质是移植,能替代受损的免疫系统,实现免疫重建。

②基因治疗,取患者的作为受体细胞,将正常的转入受体细胞后,再回输体内,以替代、修复或纠正有缺陷的基因。

5、(08广东生物·29)机体受病原体刺激后,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抗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受刺激的细胞内转录为mRNA,mRNA通过进入细胞质,在细胞质内的核糖体上合成抗体蛋白。此过程中mRNA携带的信息是如何通过tRNA准确表达的?

(2)此过程所需的能量由细胞内何种结构产生?

(3)该细胞核内何种结构被破坏,上述抗体合成将不能正常进行?原因是。

必修3测试题(四)免疫调节答案

1、答案:(1)传入神经,甲状腺激素(或肾上腺素),汗液蒸发

(2)非特异性,抗体和效应T细胞

2. 答案:(1)T B

(2)⑦可以分泌抗体而④不能 mRNA 合成蛋白质

(3)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胞外

(4)②将抗原传递给④病菌(抗原)直接刺激④

3. 答案:(1)兴奋①(2)脊髓、脑干、小脑、大脑皮层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4)破伤风抗毒血清(抗破伤风杆菌抗体、破伤风抗毒素) B

4.答案(1)RNA(逆转录)。

(2)病毒侵人寄主细胞后,利用逆转录酶合成DNA,然后分别指导合成大量的病毒遗传物质和病毒蛋白质,并装配成完整的病毒颗粒。

(3)①造血干细胞(干细胞);②淋巴细胞(脐带血细胞),外源基因(目的基因)。

5、答案:(1)浆细胞 DNA 核孔

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一个密码子),mRNA携带的特定的信息以特定的密码子的形式存在。每一种tRNA上的一端运载一种特定的氨基酸,另一端有三个特定的碱基(反密码子)。tRNA的反密码子通过和mRNA上的密码子配对将各种氨基酸按照mRNA携带的信息(密码子)合成特定结构的蛋白质。……

(2)主要由细胞内的线粒体产生。 (3)核仁。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仁被破坏,不能形成核糖体,抗体蛋白的合成不能正常进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教案 一、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 第一道: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以外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的杀灭作用。 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 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异性免疫是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而泪液、胃液、唾液属于第一道防线的分泌物,故也属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屏障,是指机体体表的皮肤和所有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的黏膜,是机体与外界直接接触的结构,微生物只有通过皮肤和黏膜才能侵入体内,因此皮肤和黏膜构成了动物体防御外部入侵者的第一道防线。正常健康的皮肤黏膜,绝大多数病原微生物是不能通过的。皮肤和黏膜的机械阻挡和排除是主要作用,如呼吸道纤毛上皮的摆动,尿液、泪液、唾液的冲洗。 此外,皮下和黏膜下腺体的分泌液中含有多种抑菌和杀菌物质,如汗腺分泌的汗液中含有的乳酸、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泪液和唾液中的溶菌酶等,都具有抑制或杀灭局部病原菌的作用。再者,皮肤黏膜上存在着正常菌群,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拮抗作用。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免疫物质: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 2、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 3、与免疫有关的细胞总结

名称来源功能 具有特异性 识别功能 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和抗体复 合物 B细胞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 成熟)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效应细胞、记忆 细胞 √ 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 成熟)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为效应细胞、 记忆细胞 √ 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 疫效应 √ 记忆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 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相应的效应细胞 √ 三、体液免疫(主要是B细胞起作用) 抗原进入机体后,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将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一段时间后,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就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抗体与抗原结合,抑制细菌的繁殖或对宿主细胞的黏附;抗体与病毒结合,可以使病毒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被吞噬细胞消化。 四、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 刚开始与体液免疫的开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同时,效应T细胞还释放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来加强免疫效应。 五、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必修3免疫调节练习题

必修3 免疫调节练习题 审核: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单项选择题: 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A . 皮肤角质层细胞屏障作用 C .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制作: B . 胃粘膜起保护作用 D. 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 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能发挥作用 感染发生时,病原体已经突破了两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 第二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抗体 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一组是 A . B . C .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接种卡介苗 种牛痘预防天花与皮肤的屏障作用 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注射百日咳针后不再患百日咳 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与服用小儿麻痹预防糖丸 D . 下列不属于抗原特性的是 A .异物性 B . 依靠抗体的免疫是 A .非特异性免疫 B . 抗体的化学 本质是 A .球蛋白 B . 大分子性 细胞免疫 糖蛋白 C .多样性 D.特异性 C .特异性免疫 D.体液免疫 C .脂蛋白 D.多糖 关于B 细胞和T 细胞的正确叙述是 A . B . C. D. 都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的 都是通过直接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都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的 是通过效应B 细胞产生抗体和效应T 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 右图是细胞免疫中X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杀伤作用示意图,其中x 细胞是指 A . B . C . D . B 细胞 T 细胞 浆细胞 效应T 细胞 9、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淋巴因子能促进B 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B. 抗原刺激T 细胞是效应T 细胞形成的唯一途径 C. 效应T 细胞能杀伤被抗原侵入的靶细胞 D. 抗原与特定的抗体能形成复合物从而被吞噬细胞吞噬 10 . T 细胞的作用叙述最完整的一组是 ①处理抗原②呈递抗原③识别抗原④分化为记忆细胞⑤分化为效应细胞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②④⑤ 11.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 淋巴细胞 B .抗体是由B 淋巴细胞分泌的 C. 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 D. 记忆B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T 细胞 12 .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 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 的细胞有 13、 下列疾病中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 A. 血友病 B .过敏性鼻炎 C .艾滋病 D .系统性红班狼疮 14、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 A. 由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刺激引起 B .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 .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性差异 D.组织胺等物质的释放直接引起相关的症状 15、 有关艾滋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HIV 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能够侵入T 细胞 B . HIV 分布于各种内环境中,在人体的外分泌液中也广泛分布 C . HIV 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D . HIV 潜伏期比较长,是一种RNA 病毒 16. 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 17. 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 A . B . C . D . 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 效应B 细胞、T 细胞、效应T 细胞 T 细胞、B 细胞、效应T 细胞 T 细胞、B 细胞、浆细胞 记忆细胞、T 细胞、效应T 细胞 能, 胞, A. B. C. D. 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 发现仅有 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 甲组骨髓被破坏, 丙组骨髓被破坏, 乙组骨髓被破坏, 甲组胸腺被破坏, 乙组胸腺被破坏, 甲组胸腺被破坏, 丙组胸腺被破坏, 乙组骨髓被破坏, 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 出现这些 现象的原因是( ) 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人教版必修三 免疫调节 教案

第4节免疫调节 一、教学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课时安排 2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屏幕展示两幅有关艾滋病的图片 教师提出问题:图中展示的正是目前肆虐全球的疾病艾滋病,对于艾滋病大家应该不会陌生,谁能说一下你对于艾滋病有哪些了解? 生:略,(对于所答给予评价) 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艾滋病的致病机理,大家请注意艾滋病毒攻击的是人体的什么细胞? 生:T细胞 为什么攻击这种细胞后人体的免疫功能会全部丧失?T细胞在免疫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我们先来学习人体的免疫系统有哪些部分组成,大家看课本35页,并完成导学提纲中的前3个问题,给你2分钟时间 (学生看书,填提纲,同时教师板书) 大家抬头看大屏幕,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我们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个问题是:你认为T细胞和B细胞是因何而得名的? 生:略 师: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正如他所说的是根据成熟的场所来命名的。第二个问题是:这些免疫细胞是在哪个免疫器官中生成的? 生:略(学生可能会答错,提醒大家看T细胞是迁移到胸腺成熟,说明不是在这里生成)师:所有的这些免疫细胞都是在骨髓处生成,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有关免疫系统组成,我们就先说这么多,我们来做一个练习(屏幕呈现) 想出答案的请举手,(如果没有人举手要鼓励大家,我相信在座各位都是很优秀的,请大胆举起你的手,)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如何保卫我们的身体免受伤害的呢?因为由它们组成了人体的三道防线,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2:2.4 免疫调节(Ⅱ)

免疫调节(Ⅱ) 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2.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B.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 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 D.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 3.下列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液免疫中,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 B.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经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细胞 C.有免疫反应的是效应T细胞和效应B细胞 D.效应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 4.下图表示某人两次感染同种病原体过程中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分析两次抗体产生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与哪种细胞的作用密切相关() A.吞噬细胞B.浆细胞C.T细胞D.记忆B细胞 5.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②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 细胞③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④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⑤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 A.②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 6.下列分别属于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是() A.注射胸腺素,口服抗体B.注射卡介苗,输入抗体 C.注射麻疹疫苗,口服球蛋白D.移植胸腺,输入淋巴因子 7.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

第四节免疫调节教案(文科班第一课时) 教案背景: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生命科学与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多学科综合渗透的高科技领域,,而且成为21世纪高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但在中学教育中,由于种种原因,高中文科班的生物一直在被大家忽视。作为教师,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应对会考的情况下,让我们的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扩大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和了解。本节课从以下方面改进: (一)利用教师的亲和力,拉近师生距离,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二)多联系生活实例,引起学生兴趣,语言尽量通俗易懂; (三)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教材的分析 “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体液免疫;第2课时,细胞免疫,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学习完免疫调节可以形成稳态调节机制的整体网络。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教学对象分析 文科班的学生普遍表现出对理科的不重视,所以对于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他们基本无视。所以课堂45分钟显得尤为重要。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为“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1知识目标 ①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B细胞、T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③概述免疫的类型; ④阐明抗原和抗体的概念; ⑤说出体液免疫的过程(为本节重点及难点)。 2能力目标 进行观察、分析、识图和归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学业水平测试具体内容与要求 说出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了解水平) 概述体液免疫的过程(理解水平) 教具准备

人教版2019-2020年高二生物必修三限时训练:免疫调节(含答案)

限时训练(完成时间30分钟)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 1.(2019·江苏四校联考)哥本哈根大学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剖腹产的小鼠幼崽只拥有较低数量的用于增强免疫系统的细胞类型,此细胞类型在防止反应性免疫细胞对来自机体本身、饮食分子和无害肠道细菌的响应中起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免疫活性物质可以由淋巴细胞产生也可以由吞噬细胞产生 B.吞噬细胞、记忆细胞起作用时均具有特异性 C.无害肠道细菌与人体之间的关系为互利共生 D.自然分娩婴儿可能比剖腹产婴儿出生时遇到更多的抗原刺激 2.(2019·南通一模)为预防甲肝的发生,我国目前接种的是自主研发的甲肝减毒活疫苗。人体接种该疫苗后不会发生() A.吞噬细胞摄取、处理疫苗,并呈递抗原 B.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C.T细胞特异性识别疫苗后直接攻击靶细胞 D.疫苗在人体细胞内增殖,维持较长的免疫时间 3.(2019·海南卷,14)人体受到病毒感染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 B.某些病毒可破坏其感染的免疫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 C.病毒抗原和淋巴因子可参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 D.效应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裂解 4.登革病毒入侵人体后,人体产生的主要免疫反应如图所示,患者初次感染14天后可在体内检测到G抗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浆细胞受到登革病毒的直接刺激后,可产生能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B.受病毒刺激产生的M抗体对患者的康复是不利的 C.若再次感染登革病毒,患者机体内大量产生G抗体的时间应少于14天 D.据图可知登革热患者康复主要依靠体液免疫 5.(2019·江苏七市三模)下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与细胞甲相比,细胞丙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更发达 B.细胞乙、己是记忆细胞,细胞中DNA、RNA种类相同 C.过程④的完成需要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参与 D.HIV侵入人体后,图示两个过程都会发生 6.(2019·盐城三模)(多选)T细胞易被HIV侵染,与其表面的CCR5蛋白有关,该蛋白由CCR5基因编码。某骨髓捐献者先天性CCR5基因突变,将其骨髓移植给一名患白血病、并感染HIV的患者后,不仅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体内的HIV。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可以通过增殖与分化过程产生T细胞 B.HIV可能通过与CCR5蛋白结合,进而特异性地侵染T细胞 C.HIV不侵染B细胞原因是B细胞缺乏编码CCR5蛋白的基因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 节知识点汇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4节 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 (1)吞噬细胞等 (2)淋巴细胞:T 细胞(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 B 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1.防卫功能 (1)免疫种类: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 淋巴循环组成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①体液免疫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 淋巴因子?→?B 细胞?→?浆细胞?→?抗体 记忆B 细胞 ②细胞免疫的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效应T 细胞 效应T 细胞作用: 记忆T 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 (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场所) 三、免疫系统疾病:

1.免疫过强 (1)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反击而引起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2)过敏反应 ①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②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防卫过弱 (1)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遗传物质是RNA; (2)病因: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它可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3)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四、免疫学的应用: 1.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 2.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 3.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特别提醒: 1.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2. 溶菌酶主要存在于动物的外分泌液(泪液、唾液、乳汁、尿液等)、组织液和某些微生物体内,该酶能水解细菌的细胞壁。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 3.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化各种病原微生物; 吞噬细胞也可以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体。4.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

必修三 第二章 免疫调节 专项练习题

免疫调节 1、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 (2)图中的“某物质”指的是。 (3)下列细胞中,能处理并呈递抗原的是,不能识别抗原的是,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填下列代号) A.吞噬细胞B.T细胞C.B细胞 D.记忆细胞E.浆细胞F.效应T细胞 (4)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最终导致。 (5)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物质主要存在于中,在多数情况下,该物质的作用是与相应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消化。 (6)当SARS病毒侵入人体内后,首先通过免疫的作用限制SARS病毒的移动,然后通过免疫将SARS 病毒彻底消灭。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现分别向正常人和甲亢病人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并于注射前和注射后连续取血测定血淸中促甲状腺激素(TRH)的浓度,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通常采取抽取血样方法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是利用激素调节具有的特点。注射TRH后,与正常人相比,甲亢病人的血液中TSH浓度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甲亢病人体内高浓度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产生。 (2)临床上80%以上甲亢是由Graves病引起的,Graves病患者体内存在TSH受体的抗体,所以Graves病属于病。 (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甲减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的原因可能有(填器官,有三种)功能下降。若给某甲减病人注射TRH,结果血淸中TSH无明显变化,表明病变的器官可能是。

3、Ⅰ、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下图1是突触2抑制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图2表示由三种机体免疫异常引起的糖尿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A处膜电位变化示意图中b点时膜外是电位。 (2)研究人员发现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GABA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阴/阳)离子内流,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 处,从而抑制疼痛。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ABA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甲表示。 (3)图2中由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血糖浓度升高。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图2中三种糖尿病都属于病。其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Ⅱ、黄河三角洲是现存中国乃至世界最典型的暖温带湿地生态系统,生物资源非常丰富。请回答下列问题: (4)调查该湿地中猫头鹰的种群密度常用法。 (5)该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能力,它的基础是。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控制洪水,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4、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 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种途径:细胞裂解性杀伤(图 1)和诱导细胞凋亡(图2)。前者指效应T 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一类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效应T 细胞通过表面FasL 与靶细胞表面的Fas 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 (1)人体内的效应T 细胞可以来自(2 分)的增殖、分化,细胞免疫就是依靠效应T 细胞来杀伤靶细胞的。人体的另一种特异性免疫在杀伤病原体时,主要依靠细胞分泌的。 (2)图 1 中的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由效应T 细胞产生并释放到细胞外。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K+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选填“流入”或“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

必修3免疫调节练习题

必修3 免疫调节练习题 制作:审核:班级:_____姓名: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A.皮肤角质层细胞屏障作用B.胃粘膜起保护作用 C.白细胞的吞噬作用D.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 2.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能发挥作用 B.感染发生时,病原体已经突破了两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 D.第二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抗体 3.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一组是 A.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接种卡介苗 B.种牛痘预防天花与皮肤的屏障作用 C.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注射百日咳针后不再患百日咳 D.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与服用小儿麻痹预防糖丸 4.下列不属于抗原特性的是 A.异物性B.大分子性C.多样性D.特异性 5.依靠抗体的免疫是 A.非特异性免疫B.细胞免疫C.特异性免疫D.体液免疫 6.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A.球蛋白B.糖蛋白C.脂蛋白D.多糖 7.关于B细胞和T细胞的正确叙述是 A.都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的 B.都是通过直接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C.都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的 D.是通过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和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 8、右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杀伤作用示意图,其中x 细胞是指 A.B细胞 B.T细胞 C.浆细胞 D.效应T细胞 9、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B.抗原刺激T细胞是效应T细胞形成的唯一途径 C.效应T细胞能杀伤被抗原侵入的靶细胞 D.抗原与特定的抗体能形成复合物从而被吞噬细胞吞噬 10.T细胞的作用叙述最完整的一组是 ①处理抗原②呈递抗原③识别抗原④分化为记忆细胞⑤分化为效应细胞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②④⑤11.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 D.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 12.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A.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 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 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13.下列疾病中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A.血友病B.过敏性鼻炎C.艾滋病D.系统性红班狼疮 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 A.由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刺激引起 B.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性差异 D.组织胺等物质的释放直接引起相关的症状 15、有关艾滋病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能够侵入T细胞 B.HIV分布于各种内环境中,在人体的外分泌液中也广泛分布 C.HIV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D.HIV潜伏期比较长,是一种RNA病毒 16.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17.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汇总

第4节 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 (1)吞噬细胞等 (2)淋巴细胞:T 细胞(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 B 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1.防卫功能 (1)免疫种类: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①体液免疫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 淋巴因子?→?B 细胞?→?浆细胞?→?抗体 记忆B 细胞 ②细胞免疫的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效应T 细胞 效应T 细胞作用: 记忆T 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 (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场所) 三、免疫系统疾病: 1.免疫过强 (1)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 “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反击而引起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2)过敏反应

①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②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防卫过弱 (1)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遗传物质是RNA; (2)病因: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它可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3)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四、免疫学的应用: 1.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 2.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 3.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特别提醒: 1.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2. 溶菌酶主要存在于动物的外分泌液(泪液、唾液、乳汁、尿液等)、组织液和某些微生物体内,该酶能水解细菌的细胞壁。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 3.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化各种病原微生物; 吞噬细胞也可以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体。 4.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 5.①在免疫反应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②在免疫反应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6. 二次免疫: A.二次免疫的作用更强,速度更快,产生抗体的数目更多,作用更持久; B.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的; C.浆细胞来自于B细胞和记忆细胞。 7. 对同种抗原的二次免疫主要是通过记忆细胞来发挥作用的。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教学案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P35~36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等淋巴细胞 ????? T 胸腺B 骨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P36~38 1.非特异性免疫 (1)组成: ①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②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2)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1)组成: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2)作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等。 (3)种类: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4)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①体液免疫 ②细胞免疫

(5)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三、免疫失调病P38~39 1.自身免疫病 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过敏反应 (1)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2)特点: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②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3.免疫缺陷病 (1)概念: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2)种类: ①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免疫缺陷病,如先天性缺乏T细胞或B细胞。 ②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以AIDS为例): a.概念:由于疾病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b.原因: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攻击免疫系统,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免疫功能。 c.主要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 d.预防:洁身自爱,不共用卫生用具等。 4.免疫学的应用 (1)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2)人工标记的抗体可以检测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 (3)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人教版必修3-2-4免疫调节(第一课时)

2.4免疫调节导学案 编写人:李攀审核人: 班级:____________ 组别: 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案是帮助学习的工具,不是学习的对象!请认真钻研课本,努力将课本知识炼成自己的。【学习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学习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学习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第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机体的调节方式有、、。免疫调节是依靠来实现。1.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迁移到中成熟) (在中成熟) :、、等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1)免疫器官包括:、、、、 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道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道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免疫的类型: 和 二、合作探究 1、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 (1)淋巴细胞起源于 。 (2)造血干细胞形成淋巴细胞的过程叫 2、唾液、泪液、鼻液、血液、组织液中都有溶菌酶,它们具有抗菌作用。如何判定属于第一还是第二道防线? 3、比较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4、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有什么作用呢?分析课本资料《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 三、达标训练 1、下列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 A 、脾 B 、淋巴结 C 、扁桃体 D 、肝脏 2、在胸腺中成熟的是( ) A 、淋巴细胞 B 、吞噬细胞 C 、T 细胞 D 、B 细胞 3、下列免疫活动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练习

免疫调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A.皮肤角质层细胞屏障作用 B.胃粘膜起保护作用 C.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D.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 2.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能发挥作用 B.感染发生时,病原体已经突破了两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 D.第二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抗体 3.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一组是 A.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接种卡介苗 B.种牛痘预防天花与皮肤的屏障作用C.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注射百日咳针后不再患百日咳 D.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与服用小儿麻痹预防糖丸 4.下列不属于抗原特性的是 A.异物性B.大分子性 C.多样性D.特异性 5.依靠抗体的免疫是 A.非特异性免疫 B.细胞免疫 C.特异性免疫 D.体液免疫6.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A.球蛋白 B.糖蛋白 C.脂蛋白 D.多糖 7.关于淋巴B细胞和淋巴T细胞的正确叙述是 A.都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的 B.都是通过直接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C.都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的 D.是通过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和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 8、右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杀伤作用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 A.B细胞 B.T细胞 C.浆细胞 D.效应T细胞 9、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B.抗原刺激T细胞是效应T细胞形成的唯一途径 C.效应T细胞能杀伤被抗原侵入的靶细胞 D.抗原与特定的抗体能形成复合物从而被吞噬细胞吞噬 10.T细胞的作用叙述最完整的一组是 ①处理抗原②呈递抗原③识别抗原④分化为记忆细胞⑤分化为效应细胞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11.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7:2.4 免疫调节

第4节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1)组成: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作用:免疫细胞______、______或________的场所。 2.免疫细胞。 (1)吞噬细胞:参与__________和非特异性免疫。 (2)淋巴细胞:________、B细胞。 作用:参与特异性免疫。 3.免疫活性物质。 (1)组成:抗体、________、溶菌酶等。 (2)来源:______细胞或其他细胞。 [判断] (1)免疫器官主要包括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等,里面分布有大量的免疫细胞。( ) (2)T细胞和B细胞均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并在其中发育成熟。( ) (3)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人体的三道防线: 2.特异性免疫。 (1)体液免疫。

①免疫过程: ②参与细胞:________、T细胞、________、记忆细胞、________。 ③结果: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______________,进而被________吞噬消化。 (2)细胞免疫。 ①免疫过程: ②参与细胞:吞噬细胞、________、记忆细胞、__________。 ③结果: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________密切接触,使之裂解死亡,病原体被________。 3.免疫失调疾病类型、特点及实例。[连线] 4.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______或因其他因素而被______的细胞,以及______的细胞。

三、免疫学的应用 1.预防艾滋病。 (1)艾滋病原因: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攻击免疫系统,使________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免疫功能。 (2)主要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传播。 (3)预防:拒绝毒品,洁身自爱等。 2.免疫学的应用:包括______的发明和应用、用人工标记的______检测人体的抗原、________等。 [判断] (1)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主要针对外来病原体。( ) (2)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主要针对体内的抗原。( ) (3)对细胞癌变的监控和癌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 1.(2015·潮州期末)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唾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和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B.胃液呈强酸性,能抑制、杀死细菌和服用小儿麻痹糖丸 C.吞噬细胞摄取并处理抗原 D.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皮肤的屏障作用均对多种病原体具有预防作用 2.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既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又能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下列有关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往往需要借助T细胞来传递 ②病毒进入细胞之前,常由体液免疫降低病毒的感染力 ③在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后,常需要抗体来协助消灭抗原 ④体液免疫针对细菌病原体,细胞免疫针对病毒病原体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下列不全属于免疫系统的一组是( ) A.淋巴结、吞噬细胞、溶菌酶B.肾脏、淋巴细胞、淋巴因子 C.骨髓、扁桃体、胸腺D.抗体、B细胞、T细胞 4.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2019-2020年高中生物《免疫调节》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免疫调节》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 一、教学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课时安排 2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引起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的时候,靠反射并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2.不能。 3.会。 〖板书〗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知道免疫系统的组成。 〖板书〗二、免疫系统的防伪功能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知道免疫系统的防伪功能。 〖资料分析1及讨论〗生思考师提示。 1.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T细胞的多少与HIV浓度之间成反比例关系。 2.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胞数目下降,从而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丧失,不能抵抗疾病的侵袭,进而使人死亡。由此可以看出,T细胞在人体内能够攻击侵入的病原体。 3.约9年。 〖讲述〗1.类风湿性关节炎简介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以慢性对称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以骨膜炎为主要特征,常见的症状是关节疼痛,晚期可引起关节强直、畸形和功能障碍,甚至残废。我国约有400万患者,患病率为0.32%~0.34%。约80%患者的发病年龄在20~45岁,男女之比为1.2∶4。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它是一个与环境、细菌、病毒、遗传、性激素及精神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创伤、精神因素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但多数患者常无明显诱因可查。初发病时很缓慢,患者先有几周到几个月的疲倦乏力、体重减轻、低热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前期症状,随后发生某一关节疼痛、僵硬,以后关节逐渐肿大、疼痛。开始时可能一两个关节受累,以后发展为对称性多关节炎。 目前类风湿性关节炎尚无特效疗法,仍停留于对炎症及后遗症的治疗。现行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关节及其他组织的炎症,缓解症状;保持关节功能和防止畸形;修复受损关节以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治疗措施一般包括:(1)休息,风湿活动期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防止潮湿;病情稳定后适当活动和进行关节练习,以减少或防止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2)药物治疗,药物可选非甾体类抗炎药、金制剂、青霉胺、免疫抑制剂等;(3)理疗,如热敷、热浴、蜡疗等,同时配合按摩和锻炼;(4)手术,纠正关节畸形或进行关节成形术。 2.过敏反应的机理和过敏体质

《免疫调节》教案必修3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 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2.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对话法 四、教学用具:幻灯片 五、课前准备: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内容板书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 动 教学 意图 以“问题探讨”引入,引起学生思考回答 〖提示〗1.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的时候,靠反射并不能对其作出反应。2.不能。3.会。思考回 答 引入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是。可分为。 免疫细胞 2、免疫(发挥免疫作 系统用的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学生阅 读课本 P35, 完成填 空 知道 免疫 系统 的组 成。 二、免疫系统的防伪功能1.第一道防线由________和_______构成_________免疫 第二道防线由________和_______构成。 第三道防线)______免疫:________产生抗体 2.免疫系统的组成: 3.抗原: 特点:① ② ③ 4.抗体:①分布:②化学本质:③分泌抗体的细胞: ______。 5.体液免疫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免疫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填 空

6.过敏反 应 (1)概念: (2)特点: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3)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分析1及讨论〗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1.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T细胞的多少与HIV浓度之间成 反比例关系。 2.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胞数目下 降,从而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丧失,不能抵抗疾病的侵袭, 进而使人死亡。由此可以看出,T细胞在人体内能够攻击 侵入的病原体。 3.约9年。 〖讲述〗1.类风湿性关节炎;2.过敏反应的机理和过敏体质。三、免 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以爱滋病为例,进行分析 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是指 思考填 空 四、免疫学的应用1.免疫学的应用: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器官移植成败:___________是否一致或相 近 减轻排斥反应的方法:长期使用_____________ 在习惯上,人们把由细菌制成的称为菌苗,把由病毒制成的 称为疫苗,也可将它们通称为疫苗。 〖讲述〗疫苗的种类及研究进展 思考填 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