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税种计算归纳总结

五大税种计算归纳总结
五大税种计算归纳总结

税法基础知识和常见专业术语

一、税法构成要素中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1.纳税人(税法规定的,法律承担者,但并非一定是经济负担者)与负税人(正真经济负担者,在税法中不做明确规定,由什么决定呢?比如说房价高,想通过税法来打压,总打压不下来,所以并不是政府说要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纳税人与负税人分离就是税负的转嫁。

2.代扣代缴义务人和代收代缴义务人(都站在了代征机关的中间,税款的传递业务)

是代征收机构来扣和收,代纳税人去交

不同:业务资金的流向的差别

我国营业税、增值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都规定有代扣代缴义务人;(资金向外流动付款过程中,扣下一部分去交给征税机关)

我国消费税规定有代收代缴义务人。(收款过程中,再多收一部分金额作为税,然后转手付给征收机关)

3.征税对象(课税对象,最基本的要素)的质与量

质的规定性——征税范围——税目

量的规定性——计税依据——税基

4.税率的形式

比例税率(营业税,按行业交通运输业3%,服务业5%等等,17%,13%等)(采用这个税率,收入差距不会有很大变化的,可以鼓励竞争用这个税率,对于企业比较多)

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个人所得税,个体,承包绝对数变化),超率累进税率(土地增值税,相对数变化)全和超之分:我国没有全额累进税率,也没用全率累进税率(缩小贫富悬殊,用于个人)

定额税率,固定税额,数量,重量,体积等,比如说城镇土地使用税(按平方米)(车按辆,比较简单可行)5.起征点(开始征税达到的起点界限,没达到是不征税,一旦达到或者超过起征点是全额征收的,而不是超过部分征,只对收入低部分人可以享受,比如个体的增值税、营业税)与免征额(免征的数额,没达到的不征,达到或者超过是按超过部分征收,都可以享受)

6.减免税种类

税额=税基×税率

(1)税额式减免: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企业所得税税额抵免。

(2)税基式减免:国债利息不计入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残疾人员工资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加计100%扣除。(给他发4000,可以按扣8000扣除)

(3)税率式减免:例如营业税中高速公路通行费(正常情况是按5%)收入减按3%税率计算营业税

二、常见税法分类

三、税法中其他的常见词汇

1、价内税与价外税

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不同的划分,价内税:税收是价格的内涵,是价格的组成部分

价内税的特点:价格=成本+利润+税金,价外税:就是价格以外的。

营业税,消费税都是价内税,增值税是价外税

2.从价税与从量税

计税依据不同,标准的不同。

3.直接税与间接税

按照是否容易转嫁进行的分类,像我国流转税中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都是间接税,纳税人往往是企业,收了钱了去交税,而负税人往往是最终的消费者。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都是直接税!

4.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

按照税收收入归属和征管管辖权限的不同进行的分类

我国的中央税:关税(世界各国)、消费税(我国为了宏观调控)、车辆购置税

我国的典型地方税(比较小):房产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等

我国的典型共享税:增值税(按比率,中央75%,地方25%)、企业所得税(一部分全部重要,其他的六四分成)、个人所得税(第4大税种,以前的存款利息税现在停征了,以前都是归属中央的,其他一般六四分享)等等。

所有税种税率共有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三种情况!

税收的分类

我国的税种分类方式主要有:

1.按征税对象分类,可将全部税收划分为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资源税类和行为税类五种类型。

(1)流转税类——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等)。特点:流转税是间接税,是对物税,流转税的计税依据是商品或劳务的流转额。

(2)所得税类(收益税)——以各种所得额为课税对象(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特点:所得税可以直接调节纳税人收入,发挥其公平税负、调整分配关系的作用。

(3)财产税类——以纳税人所拥有或支配的财产数量或者财产价值为课税对象(房产税、车船税、契税等)。

特点:财产税可以为地方财政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征收财产税可以防止财产过分集中于社会少数人,便于调节财富的分配,体现社会分配的公正性;纳税人的财产分布地不尽一致,当地政府易于了解,能够因地制宜地进行征收管理。

(4)资源税类——以自然资源和某些社会资源为征税对象(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特点:税负高低与资源税级差收益水平关系密切。征税范围的选择也较灵活。

(5)行为税类——以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行为为课税对象(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车辆购置税等)。

特点:特珠的目的性;较强的政策性;临时性和偶然性;税源的分散性。

【例3-2】在我国现行的下列税种中,不属于财产税类的是()。

A.房产税

B.车船税

C.契税

D.车辆购置税

『正确答案』D

2.按征收管理的分工体系分类,可分为工商税类、关税类。

(1)工商税类——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绝大部分)。

工商税收是指以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的各种税的总称,是我国现行税制的主体部分。具体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等。工商税收的征收范围较广,既涉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也涉及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个领域,是筹集国家财政收入,调节宏观经济最主要的税收工具。占税收总额超过90%以上。

(2)关税类——由海关负责征收管理。

关税是对进出境的货物、物品征收的税收总称,主要是指进出口关税以及对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个人邮递物品征收的进口税。不包括由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和船舶吨税。关税是中央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调节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手段。

3.按照税收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类,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1)中央税。中央税由中央政府征收和管理使用,属于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如关税和消费税。

(2)地方税。地方税由地方政府征收和管理使用,属于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由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如土地增值税、屠宰税和筵席税等。

(3)中央地方共享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征收和管理使用,由中央、地方政府按一定的比例分享税收收入,目前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如增值税、资源税等。

【例题·多选题】按照税收的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类,可以将我国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央税的有()。

A.关税

B.土地增值税

C.房产税

D.消费税

『正确答案』AD

4.按照计税标准不同进行的分类,可分为从价税、从量税和复合税。

(1)从价税是以征税对象价格为计税依据,其应纳税额随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变化,能充分体现合理负担的税收政策,因而大部分税种均采用这一计税方法,如我国现行的增值税、营业税、关税和各种所得税等税种。

计算方法:应纳税额=课税对象的价格×比例税率

(2)从量税是以征税对象的数量、重量、体积等作为计税依据,其课税数额与征税对象数量相关而与价格无关。从量税一般实行定额税率,不受征税对象价格变动的影响,税负水平较为固定,计算简便如资源税、车船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及消费税中的啤酒、黄酒等。

计算方法:应纳税额=课税对象的重量、件数、容积、面积×单位税额

(3)复合税是对某一进出口货物或物品既征收从价税,又征收从量税。即采用从量税和从价税同时征收的一种方法。如消费税中的卷烟和白酒。

计算方法:应纳税额=从量税额+从价税额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流转税的是()。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所得税

『正确答案』D

【例题·单选题】在我国现行的下列税种中,属于行为税类的有()。

A.营业税

B.房产税

C.车船税

D.印花税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为税包括的税种。选项A营业税属于流转税,选项B房产税属于财产税,选项C车船税属于财产税,选项D印花税属于行为税。

税法及构成要素

(一)税收与税法的关系

1.税法的概念

税法,即税收法律制度,是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2.税收与税法的关系

(1)联系: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税收制度则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2)区别:税收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属于经济基础范畴。而税法则是一种法律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税法的构成要素

税法的构成要素(11项)——征税人、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免税和法律责任。

1.征税人——“征税”主体

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权的各级税务机关和其他征收机关。包括各级税务机关、财政机关和海关。

2.纳税义务人——“纳税”主体

依法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包括个体经营者)、法人和其他组织。

3.征税对象——纳税对象,征税客体,课税对象

纳税的客体,也就是对什么征税。征税对象是税法最基本的要素,征税对象是区别不同税种的重要标志。

4.税目

纳税对象的具体化,各个税种所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凡列入税目的即为应税项目,未列入税目的,则不属于应税项目。

制定税目的目的有两个:(1)明确征税的具体范围;(2)制定不同的税率。

并非所有税种都需规定税目,有些税种不分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一律按照课税对象的应税数额采用同一税率计征税款,因此一般无须设置税目,如企业所得税。

【例3-3】我国税法要素中,用来明确征税的具体范围,确定征税对象适用不同税率的要素是()。

A.税率

B.计税依据

C.征税对象

D.税目

『正确答案』D

5.税率

税率是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也是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

我国现行的税率主要有: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

(1)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金额大小均按同一比例征税的税率。如增值税基本税率17%等;营业税基本税率3%、5%等;企业所得税25%等。

比例税率包括三种:①单一比例税率;②差别比例税率;③幅度比例税率。

(2)定额税率(固定税额),是按纳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规定固定的税额,而不是规定纳税比例。目前采用定额税率的有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等。

(3)累进税率。是指按照纳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一般多在所得税中使用,有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三种形式。

①全额累进税率。是指对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照与此相适应的等级税率计算征税的一种累进税率。目前,我国的税收法律制度中已不采用这种税率。

②超额累进税率——个人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指将应税所得额按照税法规定分解为若干段,每一段按其对应的税率计算出该段应交的税额,然后再将计算出来的各段税额相加,即为应税所得额应交纳的税款。例如目前我国工资薪金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是执行5%至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

③超率累进税率——土地增值税。即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划分若干级距,分别规定相应的差别税率,相对率每超过一个级距的,对超过的部分就按高一级的税率计算征税。

【例3-4】我国个人所得税中的工资薪金所得采取的税率形式属于()。

A.比例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

C.超率累进税率

D.全额累进税率

『正确答案』B

【例题·单选题】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形式是()。

A.累进税率

B.定额税率

C.比例税率

D.其他税率

『正确答案』C

6.计税依据(税基)——对征税对象量的规定

计算应纳税额的根据,一般有三种:

(1)从价计征。以计税金额为计税依据,除了一些特殊性质的税种外,绝大多数的税种都采取从价计征。

如企业所得税是以应纳税所得额的多少作为计税依据,消费税中的大部分应税消费品以销售额作为计税依据。

应纳税额=计税金额×适用税率

(2)从量计征。以征税对象的重量、体积、数量为计税依据。

消费税中的黄酒、啤酒以吨数为计税依据;汽油、柴油以升数为计税依据。

应纳税额=计税数量×单位适用税额

(3)复合计征。既包括从量计征又包括计价从征。

如我国现行的消费税中的卷烟、白酒等。

应纳税额=计税数量×单位适用税额+计税金额×适用税率

7.纳税环节

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流转税在生产和流通环节纳税、所得税在分配环节纳税。按照纳税环节的多少分为两类:

(1)一次课征制:税种纳税环节单一,如消费税。

(2)多次课征制:税种需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个环节征税,如增值税。

8.纳税期限

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发生后应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起止时间。超过纳税期限未缴税的,属于欠税,应依法加收滞纳金。

税法关于纳税期限的规定有三个概念: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是指应税行为发生的时间。

(2)纳税期限。即每隔固定时间汇总一次纳税义务的时间。纳税人的具体纳税期限,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纳税的,可以按次纳税。

(3)缴库期限。即税法规定的纳税期满后,纳税人将应纳税款缴入国库的期限。

9.纳税地点

纳税人具体缴纳税款的地点。我国税法规定的纳税地点主要有:机构所在地、经济活动发生地、财产所在地、报关地等

10.减免税

国家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减免税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减税和免税

①减税是对应纳税款少征一部分税款;

②免税是对应纳税额全部免征;

(2)起征点

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起点数额。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则就其全部数额征税。

(3)免征额

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免征额的部分不征税,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提示】注意区分起征点和免征额,不达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都不交税,但是一旦超过起征点是全额征税,超过免征额是只对超过部分征税。

【举例】某类税种起征点为1000元,超过起征点税率为10%。

纳税人A、B、C、D的征税对象数额分别为A:999元,B:1000元,C:1001元,D:2000元。

纳税人A,应纳税额=0(元)

纳税人B,应纳税额=1000×10%=100(元)

纳税人C,应纳税额=1001×10%=100.1(元)

纳税人D,应纳税额=2000×10%=200(元)

假设上例中,1000元为免征额,则:

纳税人A,应纳税额=0(元)

纳税人B,应纳税额=0(元)

纳税人C,应纳税额=(1001-1000)×10%=0.1(元)

纳税人D,应纳税额=(2000-1000)×10%=100(元)

【例题·判断题】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计税依据应当征税的数额起点。计税依据数额达不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起征点的,则对超过起征点的部分征税。()

『正确答案』×

【例题·判断题】如果税法规定某一税种的起征点是800元,那么,超过起征点的,只对超过800元的部分征税。()

『正确答案』×

【例题·判断题】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对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

为应纳税所得额,此处的3500元就是工资薪金所得的起征点。()

『正确答案』×

11.法律责任

对违反国家税法规定的行为人采取的惩罚性措施。税法中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和弄事责任。

纳税人和税务人员违反税法规定,都将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例3-5】下列税种中,属于流转税的是()。

A.增值税

B.消费税

C.关税

D.营业税

『正确答案』ABCD

总结:采用比例税率的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

采用定额税率的有资源税,车船税,消费税等!

采用累进税率的有个人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

属于直接税的有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房产税,车船税)。其他税基本上都是间接税,是由消费者来承担!

五个主要税种的计算及相关知识

增值税

什么情况下交增值税:销售商品,提供加工和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应税商品!

增值税包括: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我国从2009年1月1日开始全面实行消费型增值税!

将交增值税的单位可以划分为二类: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一般纳税人:

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销项税—进项税

销项税= 销售额(包括价款和价外费用) * 税率(17%,13%,0)

注:上面的销售额是含消费税但不含增值税。如果题目明确说明含税,开普通发票,或价外费用这三种情况都是含增值税的!要转化成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公式如下:一般纳税人不含税销售额=含税的销售额÷(1+17%或13%税率)!考试一般是考17%举例一:华天公司为一般纳税人向个体工商户销售乙型号棉布2.34万米,售价每米50元(含税)。

此题的销项税=(2.34*50)/(1+17%)*17%=17万

举例二:华天公司为一般纳税人向小规模纳税人销售商品开具普通发票,收到款项23400!

此题的销项税=23400 /(1+17%)*17%=3400

举例三:A厂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9年8月销售产品100件,每件不含税销售价格为100元,同时收取包装物租金1000元。款项已收到。

因为包装物租金1000元是价外费用,是含增值税的,要转换成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来计算!

此题的销项税=(100*100)/*17%+1000 /(1+17%)*17%=1845.3

举例四:1月份外购生产应税产品的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销售额88235.29,税额15000元,己验收入库。支付运杂费1200元,其中运费900元,公路建设基金100元,装卸费200元;

此题的进项税=15000+(900+100)*11%=15000+70=15070

举例五:2月份外购应税产品包装物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销售额50000元,税款8500元;没收逾期包装物押金5000元;支付产品说明书加工费2000元,取得专用发票上注明税款340元;

此题的进项税=8500+340=8840

此题的销项税=5000/(1+17%)*17%=726.5

注:销售额不包括1向购买方收取的销项税2受托加工时所代收代缴的消费税3同时符合二个条件的代垫运费!价外费用,包括价外向购买方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滞纳金、延期付款利息、赔偿金、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包装费、包装物租金、储备费、优质费、运输装卸费以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价外费用一定是含增值税的,要转化成不含增值税的金额计算!

进项税=1、购买商品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货款*17%或13%,一般考17%)。

2、进口商品取得的海关开具的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

3、向农业生产者收购农产品时按收购发票*13%的扣除率计算可以抵扣的进项税!

4、购买或销售商品时按取得的运输发票上的运输费用(运费和建设基金可以抵扣,保险费和装卸费不可以抵扣)*11%的扣除率计算可以抵扣的进项税!

注:上面计算进项税时的13%和11%称为扣除率!又因为计算销项税的税率包括17%,13%和0三种情况!所以13%这个数据既属于增值税的法定税率,又属于扣除率!

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计算综合举例:

1、遵义一家某棉纺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1年1月份发生下列业务:

(1)购进纺织设备一台,不含税价款10万元,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另支付运费500元,取得承运部门开具的运输发票

进项税=(10*17%+0.05*11%)=1.7035

(2)从当地农民生产者购进免税棉花10吨,每吨1.4万元,收购凭证上注明价款14万元;

进项税额=14×13%=1.82(万元)。

(3)从当地某农工商供销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棉花30吨,每吨不含税价格1.5万元,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进项税额=30*1.5×17%=7.65

(4)本月向一般纳税人销售甲型号棉布1.2万米,售价每米40元(不含税);向个体工商户销售乙型号棉布2.34万米,售价每米50元(含税)。

销项税=1.2*40*17%+(2.34*50)/(1+17%)*17%=25.16

该企业本月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为()。

A、0.475万元

B、1.345万元

C、0.295万元

D、13.9865万元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增值税的计算。本月应缴纳的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25.16{1.2*40*17%+(2.34*50)/1.17*17%}-1.7035(10*17%+0.05*7%)-1.82-7.65=13.9865(万元)。

小规模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销售额(包括价款和价外费用) *征收率( 3% )

注:上面的销售额是含消费税但不含增值税。因为小规模纳税人销售商品只能开普通发票,而普通发票是含增值税的,所以要将销售额转化成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公式如下:

小规模纳税人不含税销售额=含税的销售额÷(1+3%的征收率)!

举例:某商业零售企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010年3月,该商业零售企业销售商品收入(含增值税)41200元。已知该商业零售企业增值税征收率为3%。该企业3月份应缴纳增值税为()。

(A)1766.04元(B)1200元(C)1872元(D)1248元

答案B。该企业3月份应缴纳增值税为=41200/(1+3%)*3%=1200元

对比上面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计算公式!同学们可以发现,小规模纳税人销售产品没有销项税这个概念,购买商品也没有进项税抵扣这个概念!直接用不含增值税销售额乘3%的征收率!

对比总结:1、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销项税—进项税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不含税销售额*3%的征收率

2、一般纳税人计算销项税是按17%,13%,0的税率来计算

小规模纳税人计算应纳增值税是按3%的征收率来计算

3、一般纳税人有进项税可以抵扣,进项税是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海关开具的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也可以按农产品的收购发票*13%的扣除率,或按运输发票上注明的运费和建设基金*11%的扣除率计算!

小规模纳税人购买商品所支付的增值税不能抵扣,要计入到商品或原材料成本!

4、一般纳税人销售商品可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普通发票,但税率都是17%(常考)或13%

小规模纳税人销售商品只能开普通发票或叫税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征收率都是3%

5、一般纳税人含增值税销售额转化成不含增值税销售额公式:

一般纳税人不含税销售额=含税的销售额÷(1+17%或13%税率)!考试一般是考17%

小规模纳税人含增值税销售额转化成不含增值税销售额公式:

小规模纳税人不含税销售额=含税的销售额÷(1+3%的征收率)!

6、三个率!税率,扣除率,征收率

一般纳税人计算销项税是按比例税率计算!税率17%,13%,0!一般纳税人计算进项税的扣除率13%,11%!

小规模纳税人计算应纳增值税的征收率3%

增值税视同销售的八种情况及账务处理:

(一)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

(二)销售代销货物;

(三)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

(四)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五)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

(六)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

(七)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

(八)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总结: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单位内部和外部都算视同销售!购进的货物用于单位内部不算视同销售,用

于单位以外才算视同销售!

第(四)、(五)项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另外,视同销售的货物如属免税货物也不得开具专用发票。

增值税视同销售的情况汇总及会计分录账务处理

(一)增值税“视同销售”业务分析

视同销售,一般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不作为销售核算,而在税务上要作为销售确认计缴增值税的商品或劳务的转移行为。《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

1.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

2.销售代销货物;

3.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

4.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5.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

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

7.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

8.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二)增值税“视同销售”业务的账务处理

1.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如用于企业工程项目等

借:在建工程(存货成本+销项税额)

贷:库存商品(存货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公允价×增值税税率)

2.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

(1)公司决定发放非货币性福利时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货物公允价+销项税额)

(2)实际发放非货币性福利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贷:主营业务收入(货物公允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公允价×增值税税率)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货物成本)

3.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

借:长期股权投资

应付股利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货物公允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公允价×增值税税率)

借: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或原材料等

4.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借:营业外支出(货物成本+销项税额)

贷:库存商品等(货物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公允价×增值税税率)

增值税征收管理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是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应当承担纳税义务的起止时间。具体规定如下:

(1)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均为收到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

(2)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

(3)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

(4)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为货物发出的当天;

(5)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货物,为收到代销单位的代销清单或者收到全部或者部分货款的当天;

未收到代销清单及货款的——发出代销货物满180天的当天;(以支付手续费的方式委托他人代销商品)(6)销售应税劳务,为提供劳务同时收讫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的凭据的当天;

(7)纳税人发生视同销售货物行为,为货物移送的当天。

(8)进口货物,为报关进口的当天。

2.纳税期限

增值税的纳税期限分别为1日、3日、5日、10日、15日、1个月或1个季度。纳税人的具体纳税期限,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不能按固定期限纳税的,可以按次纳税。

(1)1个月或1个季度——期满之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

(2)1日、3日、5日、10日、15日——期满之日起5日内预缴税款,于次月1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税款。

(3)纳税人进口货物——自海关填发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之日起15日内缴纳税款。纳税人出口适用税率为零的货物,可以按月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该项出口货物的退税。

3.纳税地点

(1)固定业户——向其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构申报纳税。总机构和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的,应当分别向各自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经过财政、税务部门批准,可以由总机构汇总向总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2)固定业户到外县(市)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并向其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未开具证明的,应当向销售地或者劳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未向销售地或者劳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由其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补征税款。

(3)非固定业户——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应当向销售地或劳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未向销售地或者劳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由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补征税款。

(4)进口货物——向报关地海关申报纳税。

扣缴义务人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其扣缴的税款。

增值税实例:

某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5月份的有关生产经营业务如下:

(1)销售甲产品,开具普通发票,取得含税销售收入29.25万元;

(2)将生产的一批乙产品用于本企业基建工程,该批产品市场不含税销售价22万元;

(3)将生产的一批丙产品用于本企业职工福利,该批产品市场不含税销售价5万元;

(4)将上月购进的一批A材料用于生产甲产品,该批材料不含税购买价10万元;

(5)购进B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支付的货款60万元.增值税税额10.2万元;另外支付购货的运输费用6万元,取得运输发票;

(6)向农业生产者购进免税农产品一批,取得收购凭证上注明价款30万元,支付给运输单位的运费5万元,取得运输单位开具的运输发票,本月下旬将购进农产品的20%用于本企业职工福利。

(说明:有关票据在本月均通过主管税务机关认证并申报抵扣;5月初增值税留抵税额为0)

要求: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企业5月份开展的业务中,需要缴纳增值税的有()。

(A)将购进A材料用于生产甲产品(B)将丙产品用于本企业职工福利

(C)销售甲产品(D)将乙产品用于基建工程

2.该企业5月份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为()

(A)7.99万元(B)4.25万元(C)10.54万元(D)8.84万元

3.该企业购进B材料及支付相关运费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为()

(A)10.62万元(B)11.22万元(C)10.2万元(D)10.98万元

4.该企业购进免税农产品及支付相关运费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为()。

(A)4.25万元(B)3.12万元(C)3.9万元(D)3.4万元

5.该企业5月份可结转下月继续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

(A)5.18万元(B)6.03万元(C)9.77万元(D)0

答案:

1. BCD

2. D 解释:本5月销项税=29.25/(1+17%)*17%+22*17%+5*17%=8.84

3. A 解释:B材料进项税10.2+6*7%=10.62 (A材料上月购进,当月已抵扣)

4. D 解释:可抵扣的农产品进项税=购入价*13% 30*13%=3.9(万元)

可抵扣的运费进项税=5*7%=0.35(万元)

(本月下旬将购进农产品的20%用于本企业职工福利。进项税额转出,不能抵扣)

最终企业购进免税农产品及支付相关运费可抵扣的进项税额=(3.9+0.35)*(1-20%)=3.4(万元)

5. A 解释:本月销项税合计为8.84万,进项税合计=10.62+3.4=14.02,进项税大于销项税结转下月继续抵扣金额=10.62+3.4-8.84=5.18

消费税

我国实行的是特别消费税,只对特定的消费品征收消费税!消费税税目共14个!

消费税有二种税率: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

消费税的计税依据有三种:

1:从价计征:采用比例税率!应纳消费税=销售额*比例税率

2:从量定额:采用定额税率!应纳消费税=销售数量*定额税率

3:从价计征与从量定额复合计征:采用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相结合。应纳消费税=销售额*比例税率+销售数量*定额税率

注1:上面的销售额是含消费税但不含增值税。如果题目明确说明含税,开普通发票,或价外费用这三种情况都是含增值税的!要转化成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公式如下:

一般纳税人不含增值税销售额=含增值税的销售额÷(1+税率或征收率)!考试一般是考17%或3%的征收率!应纳消费税=含增值税的销售额÷(1+税率或征收率)*消费税税率

注2:上面的销售额是含消费税而不含增值税的!如果题目说明不含消费税!则应将不含消费税的销售额转化成含消费税的销售额。公式如下:

含消费税销售额=不含消费税销售额÷(1—消费税税率)

应纳消费税=不含消费税销售额÷(1—消费税税率)*税率

关税=关税完税价格*关税税率

故:关税完税价格=关税÷关税税率

进口消费品应纳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进口消费品应纳消费税=(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消费税税率

总结:交消费税的都要交增值税,交增值税的不一定要交消费税!只有14种商品才需要交消费税!

交增值税的都不要交营业税,交营业税的都不交增值税!因为增值税是针对商品和加工修理修配劳务而征收的!而营业税是针对劳务,无形资产和不动产而征收的!

增值税和消费税计算举例:

1、某汽车制造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6年9月,该公司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1)销售自产小汽车50辆,取得汽车价款(不含增值税)550万元。另外,向购买方收取价外费用5万元。

(2)销售自产轮胎取得的销售额(含增值税)58.5万元。

(3)购进各种生产用原材料,从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合计为70万元,支付运输公司开具的运费结算单据上注明的运费3万元。

9月初,该公司增值税进项税额余额为零;轮胎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3%;小汽车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5%;支付运输费用按7%的扣除率计算增值税进项税额;销售小汽车、轮胎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计算该公司9月份应纳增值税税额和消费税税额。

解析:销售价款和增值税税款合并收取的销售额,在计算增值税和消费税时,应当按照税法的规定换算为不含增值税税款的销售额。一般纳税人外购货物所支付的运输费用,按7%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扣除。

该公司9月份应纳增值税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550+5÷(1+17%)+58.5÷(1+17%)]×17%-(70+3×7%)=32.52(万元)

该公司9月份应纳消费税税额=销售额×消费税税率=[含增值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消费税税率

=[550+5÷(1+17%)]×5%+[58.5÷(1+17%)]×3%=29.21(万元)

2、甲化妆品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从事化妆品的生产、进口和销售业务,2007年11月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1)从国外进口一批化妆品,海关核定的关税完税价格为112万元,公司按规定向海关缴纳了关税、消费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并取得了相关完税凭证。

(2)向公司员工发放一批新研发的化妆品作为职工福利,该批化妆品不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为75万元。

(3)委托乙公司加工一批化妆品,提供的材料成本为86万元,支付乙公司加工费5万元,当月收回该批委托加工的化妆品,乙公司没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已知:化妆品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30%,关税税率为25%.

要求:

(1)计算该公司当月进口环节应缴纳的消费税税额。

(2)计算该公司当月作为职工福利发放的化妆品应缴纳的消费税税额。

(3)计算乙公司受托加工的化妆品在交货时应代收代缴的消费税税额。

答案:

(1)关税=完税价格×税率=112×25%=28(万元)

组成计税价格=(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112+28)÷(1-30%)=200(万元)

进口环节应缴纳的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税率=200×30%=60(万元)

(2)作为职工福利发放的化妆品应缴纳的消费税税=75×30%=22.5(万元)

(3)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86+5)÷(1-30%)=130(万元)

委托加工化妆品在交货时代收代缴的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税率=130×30%=39(万元)

消费税征收管理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纳税人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结算方式的,其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为销售合同规定的收款日期的当于。

(2)纳税人采取预收货款结算方式的,其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为发出应税消费品的当天。

(3)纳税人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的应税消费品,其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为发出应税消费品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

纳税人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其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为纳税人提货的当天;

(4)纳税人采取其他结算方式的,其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为收讫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的当天。

纳税人进口的应税消费品,其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为报关进口的当天。

(5)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其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为移送使用的当天;

(6)纳税人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其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为纳税人提货的当天;

(7)纳税人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其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为纳税人提货的当天;

注:除第6项和第7项委托加工为提货的当天与增值税不同以外,其他与增值税相同!

2.纳税期限(与增值税基本相同)

消费税的纳税期限为1日、3日、5日、10日、15日、1个月或者1季度。

纳税人的具体纳税期限,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纳税的,可以按次纳税。

(1)1个月或1季度——自期满之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

(2)1日、3日、5日、10日、15日——自期满之日起5日内预缴税款,于次月1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

(3)进口货物自海关填发海关进口消费税专用缴款书之日起15日内缴纳。

3.纳税地点

(1)纳税人销售的应税消费品,以及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当向纳税人核算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2)委托个人加工的应税消费品,由委托方向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缴纳消费税款;

(3)进口的应税消费品,由进口人或其代理人向报关地海关申报纳税。

(4)纳税人到外县(市)销售或者委托外县(市)代销自产应税消费品的,于应税消费品销售后,向机构所在或者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5)纳税人销售的应税消费品,如因质量等原因由购买者退回时,经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可退还已征收的消费税税款,但不能自行直接抵减应纳税款!(注:此处与增值税不同。增值税是可以冲减退回当期的销项税和进项税)

消费税实例:

某企业主要从事化妆品生产业务,兼营化妆品批发零售业务,适用消费税税率为30%。3月份该企业发生下列业务:

(1)从国外进口一批A类化妆品,关税完税价格为820000元,已缴纳关税230000元;

(2)委托某工厂加工B类化妆品,提供原材料价值68000元,支付加工费2000元,该批加工产品已收回(受托方没有B类化妆品同类货物价格);

(3)销售本企业生产的C类化妆品,取得销售额580000元(不含税);

(4)“三八”妇女节,向全体女职工发放本企业生产的一批C类化妆品,该批化妆品市场零售价格为8000元(不含税)。

要求: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企业进口A类化妆品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为()。

(A)255000元(B)139400元(C)178500元(D)124950元

2.该企业进口化妆品,应当自海关填发海关进口增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之日起一定期限内缴纳税款,该期限是()。

(A)5日(B)10日(C)15日(D)20日

3. 该企业A类化妆品应缴纳的消费税税额为()。

(A)246000元(B)450000元(C)315000元(D)351428.6元

4.该企业B类化妆品应缴纳的消费税税额为()。

(A)30000元(B)21000元(C)29142元(D)20400元

5.该企业C类化妆品应缴纳的消费税税额为()。

(A)174000元(B)176400元(C)150769元(D)151118元

答案:

1.A 解释:应纳增值税==(820000+230000)/(1-30%)*17%=255000

2.C

3.B 解释:A类化妆品应缴纳的消费税税额=(820000+230000)/(1—30%)*30%=450000

4.A 解释:B类化妆品应缴纳的消费税税额=(68000+2000)/(1—30%)*30%= 30000

5.B 解释:C类化妆品应缴纳的消费税税额=(580000+8000)*30%=176400

某日化工厂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一月份该企业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1)外购原材料一批,从供货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支付的货款180万,增值税税额30.6万,款项已付并验收入库,支付相关运费10万元已收到,为运输单位开具的运输发票

(2)外购机器设备一套,从供货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支付的货款50万元增值税税额8.5万元,款项已付并验收入库(3)购进一批办公用品,取得普通发票,注明金额2340元,办公用品以投入使用

(4)购进一批红酒用于给职工发放福利,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上注明支付的货款6000元,增值税税额1020元

(5)月初将部分订单委托其他企业加工,发出的原材料价值8000元,委托加工合同规定加工费5000元(不含税),加工企业代垫辅助材料1000元,月底尚未收到加工的化妆品和加工企业开具的发票

(6)对外销售化妆品一批,取得销售收入586.17万元(含税)

(7)将闲置的一套设备出租,取得租金收入1万元

(说明:有关票据在本月通过主管税务机关认证并申报抵扣,化妆品的消费税税率为30%)

要求: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该企业可抵扣进项税额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外购红酒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为1020元(B)外购办公用品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为340元

(C)外购机器设备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为0元(D)外购原材料及支付相关费用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为31.3万元

2.该企业本月发生的委托加工业务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为()

(A)2380元(B)0元(C)850元(D)1020元

3.该企业对外销售化妆品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为()

(A)99.45万元(B)85.17万元(C)85万元(D)99.65万元

4.该企业出租闲置设备应缴纳()

(A)增值税0.17万元(B)营业税0.07万元(C)营业税0.05万元(D)增值税0.13万元

5.该企业本月应缴纳的消费税()

(A)100.2万元(B)175.851万元(C)117.234万元(D)150.3万元

答案:

1.D 解释:外购红酒用于职工福利,增值税不能抵扣!要作进项税额转出!A不对

外购办公用品,取得普通发票!因为普通发票不能抵扣!B不对

外购设备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8.5万增值税可作为进项税额抵扣!C不对!

外购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30.6万可以抵扣,支付运费10万,可按7%抵扣0.7万,合计可以抵扣31.3万,

所以D是对的!

2.B 解释:委托加工业务尚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所以可抵扣进项税为0

3.B 解释:销售化妆品的增值税销项税=586.17/(1+17%)*17%=85.17万

4.C 解释:销售闲置设备属于销售不动产,应交营业税=1*5%=0.05万

5.D 解释:本月应纳消费税=58

6.17/(1+17%)*30%=150.3

营业税

营业税是针对在中国境内提供7种应税劳务和转让无形资产及不动产而征收的税!所以营业税有9个税目!

营业税实行比例税率,分为三档!

中国境内的理解:

?(1)劳务——提供或接受方在境内

?(2)转让无形资产(不含土地使用权)——接受方在境内

?(3)转让或出租土地使用权——土地在境内

?(4)转让或出租不动产——不动产在境内

九个税目的税率:

一:文,交,建,邮四个行业,实行3%的比例税率

二:金融保险,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四种情况,实行5%的比例税率

三:娱乐业,实行5%—20%的幅度比例税率!具体税点由各地方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决定!

注:修理修配劳务征收增值税,不征营业税!员工为单位提供劳务不征营业税!

营业税=营业额*税率

注:上面的营业额包括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但以下几种情况以余额为营业额!

1、纳税人销售其购置的不动产,以销售不动产的全部收入减去购置不动产的原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征收营业税。

2、纳税人将承揽的运输业务分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运输费用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3、纳税人从事旅游业务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替旅游者支付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住宿费、餐费、交通费、旅游景点门票和支付给其他接团旅游企业的旅游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4、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5、外汇、有价证券、期货等金融商品买卖业务,以卖出价减去买入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营业税征收管理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具体规定如下:

(1)纳税人转让土地使用权或者销售不动产的,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2)纳税人提供建筑业或者租凭业务劳务,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3)纳税人将不动产或者土地使用权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不动产、土地使用权转移的当天

(4)纳税人发生自建行为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销售自建建筑物并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

(5)纳税人将自建建筑物对外赠与,其建筑业应税劳务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该建筑物产权转移的当天。

注:营业税第1和第2情况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都是收到预收款的当天,与增值税和消费税不同!

2.纳税期限

营业税纳税期限分别为5日、10日、15日、1个月或者1个季度。

(1)1个月或1季度——自期满之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

(2)1日、3日、5日、10日、15日——自期满之日起5日内预缴税款,于次月1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

3.纳税地点——实行属地征收管理

(1)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但是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应当向应税劳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2)纳税人转让无形资产,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但是纳税人转让、出租土地使用权,应当向其土地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3)纳税人销售、出租不动产,应当向不动产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总结:营业税纳税地点:提供建筑业劳务,向劳务发生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转让土地使用权无形资产的,向土地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转让不动产的,向不动产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除了上面三种情况以外!提供其他的劳务,转让其他的无形资产,都是到公司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营业税实例

举例:1、远成公司主要从事建筑工程,2010年开展了以下业务:

(1)承包本市某建筑工程项目,并与建设方签订建筑工程施工总包合同,总包合同明确工程总造价3000万元,其中200万元的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给甲建筑工程公司。年底工程项目全部完工,远成公司取得工程款3000万元,并支付甲建筑工程公司200万元工程款。

(2)甲建筑工程公司向乙建筑工程公司转让闲置办公用房一幢(购置原价700万元),取得转让收入1300万元。

(3)远成公司所属招待所(独立核算)取得客房收入30万元,取得歌厅舞厅收入共55万元,招待所客房收入与歌厅舞厅收入均分别核算。

已知:远成公司招待所在地娱乐业营业税税率为10%。

要求:根据以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远成公司开展的上述业务中适用5%营业税税率的有()。

A、招待所歌厅舞厅收入

B、招待所客房收入

C、转让闲置办公用房

D、承包建筑工程项目

正确答案:BC

解析:本题考核营业税的税目税率。B招待客房收入属于服务业,C、转让闲置办公用房属于销售不动产

<2>、远成公司转让办公用房应缴纳的营业税税额为()。

A、30万元

B、65万元

C、18万元

D、39万元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营业税的计算。纳税人销售其购置的不动产,以销售不动产的全部收入减去购置不动产的原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征收营业税。远成公司转让办公用房应缴纳的营业税=(1300-700)×5%=30(万元)。

<3>、下列关于远成公司开展承包建筑工程应缴纳和代扣代缴的营业税税额说法正确的是()。

A、应缴纳营业税税额84万元

B、应缴纳营业税税额90万元

C、应代扣代缴营业税税额6万元

D、应代扣代缴营业税税额10万元

正确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核营业税的计算。远成公司开展承包建筑工程应缴纳的营业税=(3000-200)×3%=84(万元)。应代扣代缴的营业税=200×3%=6(万元)。

<4>、远成公司所属招待所取得客房和歌厅舞厅收入应缴纳的营业税税额为()。

A、7万元

B、1.5万元

C、4.25万元

D、5.5万元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营业税的计算。招待所取得客房收入应纳营业税=30×5%=1.5(万元),歌厅舞厅收入应纳营业税=55×10%=5.5(万元)。

<5>、下列关于远成公司营业税纳税地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远成公司转让办公用房,应当向办公用房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B、远成公司承包建筑工程项目,应当向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C、远成公司转让办公用房,应当向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D、远成公司承包建筑工程项目,应当向建筑工程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正确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核营业税的纳税地点。纳税人转让土地使用权或者销售不动产,应当向该土地或不动产的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

纳税。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应向劳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税。

2、某旅游公司2010年4月份账面记载的旅游业务收入为80万元,营业成本为100万元,支付给某航空公司游客机票费15万元,支付给某景区宾馆的游客食宿费20万元。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认为其旅游业务收费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又无同类旅游业务可比价格。此该公司当月将自有的不动产对外转让,取得转让收入800万元,该不动产购入原入原价为650。另外,该公司还经营客车运输业务,取得收入15万元。

(说明:该旅游公司分别核算旅游业务收入.不动产转让收入.运输业务收入,旅游业务按“服务业”征收营业税)

要求: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对该公司旅游业务收入的确定,下列各项中处理正确的是()。

(A)由纳税人确定其旅游业务收入(B)由主管财政部门核定其旅游业务收入

(C)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旅游业务收入(D)由社会中介机构核定其旅游业务收入

2.计算该公司旅游业务的营业税时,可以从旅游业务收入80万元中扣除的有()。

(A)营业成本110万元(B)支付给某航空公司游客机票费15万元

(C)支付给某景区宾馆的游客食宿费20万元(D)以无形资产对外投资150万元

3. 该公司经营客车运输游客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

(A)3% (B)5% (C)5—20%的浮动税率(D)6%

4.该公司转让不动产应缴纳营业税()。

(A)30万元(B)7.5万元(C)18万元(D)4.5万元

5.假定该公司开展旅游业务经核定的旅游业务收入为120万元,该公司开展旅游业务应缴纳的营业税为()。

(A)4.25万元(B)6万元(C)2.55万元(D)3

答案:

1. C

2. BC

3. A

4. B

5. A 解释:=(120万-15万-20万)*5%=4.25

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和其他单位的生产经营所得,其他所得而征收的一种税!但是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是交个人所得税,而不是交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依法在中国成立,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这二个条件满足一个就是居民企业!二个条件都不满足就是非居民企业!

企业所得税税率:采用比例税率!25%和20%!一般都是25%!但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征收!国家重点鼓励的高新技术产业减按15%征收!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要算出应纳所得税额,并健要确定好应纳税所得额和税率二个数据!税率无非就是25%,20%和15%三种情况!比较好确定,关键是要得到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是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就是我们该交企业所得税的所得额!并不是会计上面的利润总额!把上面的公式分解以后,可以得到下面的公式发即直接法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所得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收入总额( 包括主收,其他收,营业外收,投资收益等一切收入) 25%

减20%

不征税收入(包括财政拨款及纳入财政的行政事业性收费)15%

免费收入(包括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股利,红利收入,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各项扣除(包括成本,费用,损失等,注意有些行政罚款损失和超标费用不得扣除)

前5年未弥补的亏损(注意:未超过连续5年)

因为考试时题目是告诉了我们的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所以我们需要把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进行调整得到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的第二种计算公式即间接法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所得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25%

加20% 纳税调增金额(即加上不能扣或者说多扣的费用和损失)15%

纳税调减金额(即减去不需要交税的收入)

前5年未弥补的亏损(注意:未超过连续5年)

总结:

常考的费用扣除标准:

1、业务招待费按实际发生额*60%扣除!并且不能超过营业收入的千分之五!哪个数小,就按哪个金额扣除。超过部分进行纳税调增!

2、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不能超过营业收入15%的部分不能扣除,要进行纳税调增!营业收入15%以内部分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和业务宣传费可以扣除!

3、向非金融机构支付的借款利息,多于同期银行借款利息标准的,要进行纳税调增!

4、银行罚息,违约金等可以扣除,但是税收滞纳金,环保部门罚款等行政罚款支能扣除!

5、新产品开发费用在100%扣除的基础上!可以再按50%加计扣除!即要进行纳税调减!

6、财政拨款属不征税收入,要进行纳税调减!

7、国债利息收入属于免税收入,要进行纳税调减!但金融债券利息收入,企业债券利息收入,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不属于免税收入!

8、职工福利费在实发工资14%以内可以扣除,超过部分要纳税调增!工会经费在实发工资2%以内可以扣除,超过部分要进行纳税调增!教育经费在实发工资2.5%以内可以扣除,超过部分要进行纳税调增!

9、企业直接捐赠不能扣除!企业通过公益性组织和县以上政府部门进行的公益性捐赠,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可以扣除!超过部分要进行纳税调增!

总结:计算应纳所得税额有二个公式!根据情况来选择使用哪个公式计算!如果题目给出了会计利润,利润总额或企业有捐赠的!按第二个公式来计算!即先把会计利润或利润总额进行纳税调整得到应纳税所得额!再用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就得到应纳所得税额!

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

1.纳税地点:

(1)居民企业以企业登记注册地为纳税地点,登记注册地在境外的以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为纳税地点。

(2)非居民企业以机构、场所所在地为纳税地点。

(3)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所得,以扣缴义务人所在地为纳税地点。

(4)除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企业之间不得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

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的,应当汇总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而总机构和分支机构应当向各自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增值税和消费税!

2.纳税期限

企业所得税按年计征,分月或者分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纳税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实际经营期不足12个月的,以实际经营期为一个纳税年度。企业清算时,应当以清算期间作为一个纳税年度

3.纳税申报

按月或按季预缴的,应当自月份或者季度终了之日起15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预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预缴税款。企业交纳所得税以人民币计算。

企业所得税实例:

1、某企业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可以享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的纳税年度起,第1年至第2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3年至第5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该企业2005年9月份开始生产经营,从2005年度至2009年度,每年应纳税所得额分别为10万元.60万元.80万元.90万元.100万元。2010年度该企业会计报表上的销售收入总额1000万元,利润总额为100万元,已累计预缴企业所得税25万元。2010年其他有关情况如下:

(1)营业外收入50万元,其中包括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10万元,国债转让收益10万元,股票转让收益10万元,接受捐赠收入10万元;

(2)管理费用450万元,销售费用300万元;

(3)支付在建办公楼工程款60万元,已列入当期费用;

(4)支付诉讼费2.3万元,已列入当期费用;

(5)营业外支出300万元,其中包括违法经营罚款10万元。

(说明:该企业2005-2007年适用33%的企业所得税率)

要求: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该企业应缴纳企业所得税的说法正确的有()。

(A)该企业从2005年度开始生产经营,应当计算享受税收优惠的期限。该公司2005.2006年度可以享受免税优惠,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B)该企业2005年度经营未满一年,减免征税优惠可以从2006年开始算起

(C)该企业2008-2009年度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90+100)×25%×50%=23.75万元

(D)从2010年度开始该企业不再享受税收减免优惠

2.该企业2010年取得的营业外收入中属于免税收入的是()。

(A)国债利息收入10万元(B)国债转让收益10万元

(C)股票转让收益10万元(D)接受捐赠收入10万元

3.下列费用中,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是()。

(A)管理费用450万元(B)支付在建办公楼工程款60万元

(C)支付诉讼费2.3万元(D)营业外支出300万元

4.该企业2010年汇算清缴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税额为()。

(A)40万元(B)15万元(C)42.5万元(D)17.5万元

答案:

5.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该企业2008-2010年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合计为()。

(A)38.75万元(B)63.75万元(C)76.25万元(D)51.25万元

1. ACD

2. A

3. AC 解释:支付在建办公楼工程款60万元应作为在建工程成本,不能作为费用扣除!营业外支出300万元中包含的违法经营罚款10万不能扣除!

4. B 解释:=(会计利润100万—10万的国债利息收入+60万的在建工程款+10万的违法经营罚款)*25%—2010年已预缴所得税25万=15万

5. B 解释:=(08年90万+09年100万)*25% /2+10年(会计利润100万—10万的国债利息收入+60万的在建工程款+10万的违法经营罚款)*25%=63.75

2、某汽车轮胎生产企业,2005年实现净利润为-500万元,2006年实现净利润100万元,2007年实现净利润280万元,2008年实现净利润-50万元,2009年实现净利润100万元。2010年度该企业有关经营情况如下: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000万元,固定资产盘盈收入20 万元,其他业务收入30万元,国债利息收入20万元;应结转产品销售成本3000万元;应缴纳增值税90万元,消费税110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14万元,教育费附加6万元;发生产品销售费用250万元;发生财务费用12万元(其中因逾期归还银行贷款,支付银行罚息2万元);发生管理费用802万元(其中新产品研究开发费用90万元);发生营业外支出70万元(其中因排污不当被环保部门罚款15万元)。

(研究开发费除按照规定可在税前据实列支外,还可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企业2010年取得的各项收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属于免税收入的是()。

(A)固定资产盘盈收入(B)产品销售收入(C)其他业务收入(D)国债利息收入

2.该企业2010年发生的各项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有()。

(A)增值税90万元(B)消费税110万元(C)销售费用250万元(D)环保部门罚款15万元

3.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该企业2005年发生的亏损可以用下一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年度的所得不足以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最长不得超过()。

(A)3年(B)5年(C)6年(D)10年

4.该企业2010年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项目金额合计为()。

(A)4294万元(B)4309万元(C)4249万元(D)4312万元

5.该企业2010年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

(A)189万元(B)194万元(C)171.5万元(D)200.25万元

答案:

1. D

2. BC

3. B

4. A 解释:扣除的项目金额合计=销售成本3000+消费税110+城市维护建设税14+教育费附加6+销售费用250+财务费用12+管理费用802+新产品研究开发费90*50%+营业外支出(70-15)=4294

5. C 解释:前五年未弥补的亏损=06年100万+07年280万+09年100万—05年亏损500万—08年亏损50万=70万!2010年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销售收入5000+盘盈收入20+其他业务收入30—各项扣合计4294—前五年未弥补的亏损70)*25%=171.5万元!注意国债利息收入20万属于免税收入

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对自然人及具有自然人性质的企业的各种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注: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是交个人所得税,而不是交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居住满一年这二个条件满足一个就是居民纳税人!二个条件都不满足,就是非居民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有11个税目!税率有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二种形式!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

应纳个人所得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税法计算公式大全

各种税的计算公式 (一)增值税 1、一般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此处税率为17%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2、进口货物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3、小规模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二)消费税 1、一般情况: 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2、从量计征 物数量×单位完税价×适用税率 从量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 3、复合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 (三)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月预缴额=月应纳税所得额×25% 月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 (四)个人所得税: 1、工资薪金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稿酬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1—30%) 3、其他各项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 (五)其他税收 1、城镇土地使用税 年应纳税额=计税土地面积(平方米)×使用税率 2、房地产税

五大税种计算归纳总结及相关知识(重要)

税法基础知识和常见专业术语 一、税法构成要素中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1.纳税人(税法规定的,法律承担者,但并非一定是经济负担者)与负税人(正真经济负担者,在税法中不做明确规定,由什么决定呢?比如说房价高,想通过税法来打压,总打压不下来,所以并不是政府说要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纳税人与负税人分离就是税负的转嫁。 2.代扣代缴义务人和代收代缴义务人(都站在了代征机关的中间,税款的传递业务) 是代征收机构来扣和收,代纳税人去交 不同:业务资金的流向的差别 我国营业税、增值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都规定有代扣代缴义务人;(资金向外流动付款过程中,扣下一部分去交给征税机关) 我国消费税规定有代收代缴义务人。(收款过程中,再多收一部分金额作为税,然后转手付给征收机关) 3.征税对象(课税对象,最基本的要素)的质与量 质的规定性——征税范围——税目 量的规定性——计税依据——税基 4.税率的形式 比例税率(营业税,按行业交通运输业3%,服务业5%等等,17%,13%等)(采用这个税率,收入差距不会有很大变化的,可以鼓励竞争用这个税率,对于企业比较多) 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个人所得税,个体,承包绝对数变化),超率累进税率(土地增值税,相对数变化)全和超之分:我国没有全额累进税率,也没用全率累进税率(缩小贫富悬殊,用于个人) 定额税率,固定税额,数量,重量,体积等,比如说城镇土地使用税(按平方米)(车按辆,比较简单可行)5.起征点(开始征税达到的起点界限,没达到是不征税,一旦达到或者超过起征点是全额征收的,而不是超过部分征,只对收入低部分人可以享受,比如个体的增值税、营业税)与免征额(免征的数额,没达到的不征,达到或者超过是按超过部分征收,都可以享受) 6.减免税种类 税额=税基×税率 (1)税额式减免: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企业所得税税额抵免。 (2)税基式减免:国债利息不计入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残疾人员工资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加计100%扣除。(给他发4000,可以按扣8000扣除) (3)税率式减免:例如营业税中高速公路通行费(正常情况是按5%)收入减按3%税率计算营业税 二、常见税法分类

一般纳税人要缴纳的税种及计算方法

一般纳税人要缴纳的税种及计算方法 国税要交增值税, 地税要交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 增值税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城建税=增值税(或营业税)*7% 教育费附加=增值税(或营业税)*3% 企业所得税要看企业成立的时间,来确定交给国税局或地税局。 年中或年末,按销售总额*0.13%交堤围防护费 目前中国开征的税种中,除了个人所得税和农业税以外,企业如发生应税业务都会涉及.如: 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关税、印花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契税。小规模纳税人应该上缴的几个基本税种:1、增值税按销售收入比例2、城建税按缴纳的增值税的7%缴纳;3、教育费附加按缴纳的增值税的3%缴纳;4、地方教育费附加按缴纳的增值税的1%缴纳;5、印花税:购销合同按购销金额的万分之三贴花;帐本按5元/本缴纳(每年启用时);年度按“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之和的万分之五缴纳(第一年按全额缴纳,以后按年度增加部分缴纳); 7、房产税按自有房产原值的70%*1.2%缴纳;8、车船税按车辆缴纳9、企业所得税按应纳税所得额(调整以后的利润)缴纳10、发放工资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11、还有土地税等小规模增值税率

3%;营业税5%;企业所得税基本税率25%,微利企业,适用税率为20%。 增值税(销项税-进项税)*17%城市维护建设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7%教育税附加(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3%地方教育税附加(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2%印花税销售收入*1.2*0.03%账簿资金每个5元注册资金*0.05%一次性租赁合同*0.1% 企业所得税营业利润*25%中小企业可优惠5%或10%个人所得税工会经费工资总额 *2%残疾人保证金职工人数*0.015*年社平工资每年一次土地使用税使用面积*3、5、8、12/平米,每季度一次,在每年的3、6、9、12月缴纳房产税租赁合同*12%租赁合同*5.6%开票缴纳的营业税城建税教育税租赁合同*0.1%出租方负担的印花税

加工制造类企业的税种及税率

加工制造类企业的税种及税率 一、增值税 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维修、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货物或应税劳务销售额,以及进口货物金额计算税额,并实行税款抵扣制的一种流转税。简单地说,增值税是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品增值的部分征税的一种税。 工厂分为两种不同的登记形式,即公司类和个体工商户类,在纳税上,公司类和个体工商户类有很大的不同。 (1)个体工商户 在个体工商户的缴税管理上有个特别的称号,叫“双定户”,在税务部门的分类中又叫C类纳税人。个体工商户的“双定”是指定期、定额缴纳增值税。 在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登记后,紧接着需办理税务登记。办理个体工商营业执照的,所办理的税务登记证即是C类纳税人。 双定户认定程序:新办税务登记的承包户和个体工商户,开业后第一、第二、第三个纳税月份,必须如实就其生产经营情况申报纳税(在办好税务登记证时,发证处会给你发放一个“双定户纳税申报卡”,用于第一、第二、第三个月内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在第三个月申报纳税的同时,向办税大厅的文书发放受理窗口领取《固定工商户定期定额纳税申报表》,及时填好后再交回原窗口。税务局核税科在10天内会派专人到工商户调查,如果其账册不全,不能准确提供纳

税依据的,税务局就将你核定为“双定户”,即作为定期、定额征收的C类纳税人。同时,税务机关将根据你经营行业、经营规模、经营地点。结合《固定工商户定期定额纳税申请表》内容,核定C类纳税人认定通知单上的核定纳税额。 个体户业主到这里就会产生疑问了,税务局凭什么依据来确定工商户应该缴纳的增值税呢?税务局确定税收定额时,是以以下四种方法作为测定依据的。 ①盈亏平衡法(费用测算法)。根据纳税人即工商户的经营费用发生情况,测算工商户的保本营业额(假定纳税人经营利润为零)。本法一般适用于商业、服务业、娱乐业等。其计算方法为: 月营业额=月费用总额/毛利率-征收率(税率) 上式中的月费用总额主要包括每月支付的水电费、工商管理费、市场管理费(或摊位费),生产、经营用房租金(自有生产、经营用房按同等出租房折算成租金)、运杂费、广告费、工人工资、业主生活费、利息以及其他费用。如果是承包户、租赁户还应包括上缴的利润和各种租金费用。 ②材料消耗法:适用于原材料采购比较均衡或生产的产品品种比较少的工业户。其计算方法为: 月营业额=原材料的购进数量/单位产品耗用量×产品销售单价 对原材料购进不均衡的工业户可用“原材料月均消耗数量”来代替“原材料购进数量”。

税法各种税计算公式

税法各种税计算公式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一、增值税 1、一般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此处税率为17%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禁止抵扣人进项税额=当月全部的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应税项目营业额的合计÷当月全部销售,营业额合计) 2、进口货物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3、小规模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二.消费税 1、一般情况: 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三、营业税 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 四、关税 1、从价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适用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 3、复合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 五、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月预缴额=月应纳税所得额×25% 月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 六、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商企业所得税 1、应纳税所得额 制造业:

11大税种税法记忆口诀与计算方法

记忆口诀。 1、税法——消费税销售什么产品要缴纳消费税?口诀:“三男三女去开车” 三男:烟、酒及酒精、鞭炮焰火三女:化妆品、护肤护发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 去开车:小汽车、摩托车、汽车轮胎、汽油柴油 2、税法——其他 有些小税种的税金是不能计入“应交-应交”这样的科目的,需要进入费用类科目,以下是记入管理费的四个税金: 口诀:“等我们有钱了,我们就可以有房有车有地有花” 有房:房产税有车:车船使用税有地:土地使用税有花:印花税 3、税法——增值税 在增值税计算中,可抵扣的三个不同的税率为:运费:7%,废旧物资:10%,向农业生产者购入的免税农产品13% 这三个%容易混淆: 口诀如下:“今日好运气”(7)“出门拾废品” (10)“拾了13个农产品”(13) 4、税法——增值税 视同销售货物的行为包括: ①将货物交给他人代销②销售代销货物 ③设有两个以上的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 ④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工程 ⑤将自产或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 ⑥将自产或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予股东或投资者 ⑦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 ⑧将自产或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口诀:两代(①.②.)两销(③)非投配(④.⑤.⑥.)几(集)个送他人(⑦.⑧.) 5、税法——增值税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前六项: 口诀:固免非几个非非固(固定资产)免(免税工程)非(非应税工程) 几(集体福利)个(个人消费)非(5.非正常损失购货)非(6.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 6、税法——增值税 进项税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工程: 口诀:三飞机免雇几个 解释:三飞机 (用于非应税工程、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用购进货物)。免(用于免税工程)。雇(购进的固定资产)。几(用于集体福利)。个(用于个人消费) 7、税法——企业所得税 在所得税里面,关于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比例是: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是(营业)收入的5‰ 。 口诀如下:“开支小于或等于(60%.)最高不得超过(5‰.)去招待” 8、税法——印花税 口诀如下:万三狗女干计(0.03%,购、建、技)千一猪管饱(0.1%,租、管、保) 万五赢家运产茶(0.05%,营、加、运、产、查)千二姑借十万五 解释: 万三狗女干计:税率万分之三的是狗(购销合同)、女干(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计(技术合同)。

税收计算公式

一、增值税 1、一般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此处税率为17%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禁止抵扣人进项税额=当月全部的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应税项目营业额的合计÷当月全部销售,营业额合计) 2、进口货物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3、小规模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二.消费税 1、一般情况: 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三、营业税 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 四、关税 1、从价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适用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 3、复合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 五、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月预缴额=月应纳税所得额×25% 月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 六、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商企业所得税 1、应纳税所得额 制造业: 应纳税所得额=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商业: 应纳税所得额=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服务业: 应纳税所得额=业务收入×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再投资退税: 再投资退税=再投资额×(1—综合税率)×税率×退税率 七、个人所得税: 1、工资薪金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稿酬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1—30%)

主要税种及税率

国税和地税是依据国务院关于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而产生的一种税务机构设置中两个不同的系统。它们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两者负责征收的税种的区别。前者征收的主要是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空所必需的税种(消费税、关税)和关乎国计民生的主要税种的部分税收(增值税);后者则主要负责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营业税、耕地占用税、车船使用税)。 一、国税征收的项目有: 1.增值税; 2.消费税; 3.海关代征的增值税、消费税、直接对台贸易调节税; 4.企业所得税(中央企业所得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外资银行、地方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 5.证券交易税(未开征前暂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 6.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和外国企业所得及地方附加; 7.海洋石油资源开发的各项税收; 8.出口产品退税; 9.个体户和集贸市场的增值税和消费税; 10.中央税和共享税滞纳补税罚款收入;11.铁道部门、金融、保险业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12.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 二、地税征收的项目有: 1.营业税; 2.个人所得税; 3.土地增值税; 4.城市维护建设税; 5.车辆使用税; 6.房产税; 7.屠宰税; 8.资源税; 9.城镇土地使用税;10.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11.地方企业所得税;12.印花税;13.筵席税;14.地方税的滞补罚收入;15.地方营业税附征的教育费附加 序号纳税人类别增 值 税 消 费 税 营 业 税 城市 维护 建设 税 教育 费附 加 个人 所得 税 企业 所得 税 房 产 税 车辆 购置 税 车船 使用 税 印 花 税 1 从事农业产 品生产 ●●●●●●●● 2 从事工业产 品生产 ●●●●●●●●● 3 从事商品批 发、零售 ●●●●●●●●● 4 从事加工、修 理修配 ●●●●●●●● 5 交通运输业●●●●●●●● 6 建筑业●●●●●●●● 7 金融保险业●●●●●●●● 8 邮电通信业●●●●●●●● 9 文化体育业●●●●●●●● 10 娱乐业●●●●●●●● 11 转让无形资 产 ●●●●●●●● 12 销售不动产●●●●●●●● 13 服务业●●●●●●●●

2018年新版税法所有税种计算公式(2018.3.15)

2018年新版税法所有税种计算公式(2018.3.15) 《营改增试点行业纳税遵从指引—房地产业.pdf》《房地产行业新收入准则培训材料.pdf》《税务筹划案例大全2017修正.doc》《企业股权转让;合并、分立与资产重组的税务处理》《营改增后最新土地增值税竣工清算实操大全》2018版税法公式大全2018年新版税法所有税种计算公式,对会计人真的是大有帮助公式大全一各种税的计算公式一、增值税1、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此处税率为17%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2、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3、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二、消费税1、一般情况: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2、从量计征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三、关税1、从价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适用税率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3、复合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 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四、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 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 得额×税率月预缴额=月应纳税所得额×25%月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五、个人所得税:1、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稿酬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1—30%)3、其他各项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六、其他税收1、城镇土地使用税年应纳税额=计税土地面积(平方米)×使用税率2、房地产税年应纳税额=应税房产原值×(1—扣除比例)×1.2%或年应纳税额=租金收入×12%3、资源税年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4、土地增值税增值税=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扣除项目应纳税额=∑(每级距的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5、契税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二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一)增值税计算方法1、直接计税法应纳增值税额:=增值额×增值税税率增值额=工资+利息+租金+利润+其他增值项目-货物销售额的全值- 法定扣除项目购入货物金额2、间接计税法扣除税额=扣除项目的扣除金额×扣除税率(1)购进扣税法扣除税额=本期购入扣除项目金额×扣除税率+已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

国税及地税各种税种及其计算方法

1、增值税 小规模:生产加工企业:税率3% 计算方法:含税收入/(1+税率)*税率)=应纳增值税 一般纳税人:税率17% 、13% 税负率(应纳增值税/不含税销售额)1% 计算方法:销项税-进项税-上期留抵进项税=应纳增值税 2、企业所得税(2002年1月1日以后成立的新企业)税率25% 计算方法:A、查账征收(按利润征收)=利润总额*25% B、核定征收(一般是收入核定) 商业:=收入*4%*25% 服务行业:=收入*10%*25% 生产加工企业:=收入*5%*25% 交通运输业:=收入*7%*25% 建筑业:=收入*8%*25% 二、常见地税税种税率及计算方法 1、营业税(不同行业税率不同) 一般性服务行业:5%,包括咨询服务、货运代理、广告业、金融保险、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等 特殊行业:建筑工程安装业、邮电业、交通运输: 3% 娱乐业:20% 计算方法:=营业收入*税率 广告业、货运代理业:=(收入-成本)*5% 代表处(外资)、办事处(内资):按费用核定收入纳税(将费用换算成营业额) 计算方法:营业收入=总费用/(-1-15%) 营业税=营业收入*5% 代缴代扣业:劳务中介、物业管理:=(收入-成本)*5% 2、城建税1%、5%、7%教育费附加3%、河道管理费1%、地方教育附加2% 计算方法:增值税+营业税*税率增值税+营业税*税率(注:外资企业不交教育费附加)3、文化事业建设费(广告业)3%、4% 文化体育业:计算方法:=(收入-成本)*3% 广告业:计算方法:=(收入-成本)*4% 4、个人所得税(税率:5%—45%见附表) 境内人士应纳个人所得税:=(工资总额-2000)*税率-速算扣除数 境外人士应纳个人所得税:=(工资总额-4800)*税率-速算扣除数 其他:如一次性意外收入(如中奖等):=收入*20% 5、印花税 账本印花税:建账开始,每本账应贴一张印花税票(5元/张) 实收资本印花税:=实收资本*万分之五 合同印花税:=合同交易金额*万分之五 企业所得税 税率目前是按所得税法规定核算的企业所得额小于3万按18%,3万-10万按27%,10万以上按33% 营业税税金=营业收入×税率(交通、建筑、邮电、文化体育业税率3%服务业5%)

各行业涉及的税种及税率

各行业涉及的税种及税率

————————————————————————————————作者: ————————————————————————————————日期:

各行业涉及的税种及税率 一、服务业(餐饮、住宿、旅游、咨询中介等) 营业税:营业收入的5%。 城建税:县区:营业税的5%乡镇:营业税的1%。 教育费附加:营业税的3%。 地方教育费附加:营业税的3%。 文化事业建设费:营业收入的3%(广告业)。 工会经费:无工会组织的交工资的2% ,有工会组织的交工资的2%的40%。 残疾基金:按职工人数乘应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的比例1.5%再乘当地的年平均工资水平。 水利基金:营业收入的0.1% 印花税:合同0.3‰ 房产税:自有房按从价1.2%计征,租赁房按从租12%计征。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25%。 个人所得税:分红20%,工资薪金(工资-五险一金-3500)×3%~45% 土地使用税:按每平米以及等级,0.8-5.6元/平方米。

二、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交通运输行业 营业税:营业收入的3%。 城建税:县区:营业税的5% 乡镇:营业税的1%。 教育费附加:营业税的3%。 地方教育费附加:营业税的3% 工会经费:无工会组织的交工资的2% ,有工会组织的交工资的2%的40%。 残疾基金:按职工人数乘应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的比例1.5%再乘当地的年平均工资水平。 水利基金:营业收入的0.1%。 印花税:工程承包合同0.3‰。 房产税:自有房按从价1.2%计征,租赁房按从租12%计征。 企业所得税:利润的25%。 个人所得税:分红20%,工资薪金(工资-五险一金 -3500)×3%~45% 三、房地产开发业 营业税:销售不动产的5%。 城建税:县区:营业税的5%乡镇:营业税的1%。 教育费附加:营业税的3%。

税法所有税种计算公式大全71510

税法所有税种计算公式大全 一、各种税的计算公式 一、增值税 1、一般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此处税率为17%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2、进口货物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3、小规模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二、消费税 1、一般情况: 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三、关税 1、从价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适用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 3、复合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 四、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月预缴额=月应纳税所得额×25% 月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 五、个人所得税: 1、工资薪金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稿酬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1-30%) 3、其他各项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六、其他税收 1、城镇土地使用税 年应纳税额=计税土地面积(平方米)×适用税率 2、房地产税 年应纳税额=应税房产原值×(1-扣除比例)×1.2% 或年应纳税额=租金收入×12% 3、资源税 年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 4、土地增值税 增值税=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扣除项目

各个税种的计算方法及公式

各个税种的计算方法及公式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些各种税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希望可以帮到咱们财务人员。包含以下税种的计算方法: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商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以下内容由深圳会计实践培训---成功财务实战俱乐部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一、增值税 1、一般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此处税率为17%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禁止抵扣人进项税额=当月全部的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应税项目营业额的合计÷当月全部销售,营业额合计) 2、进口货物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3、小规模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二.消费税 1、一般情况: 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三、关税 1、从价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适用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 3、复合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 四、营业税 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 五、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月预缴额=月应纳税所得额×25% 月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 六、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商企业所得税 1、应纳税所得额 制造业:

各种税法计算方法

税法所有税种计算公式大全-老总必看2017-04-18 基本框架 公式大全 一、各种税的计算公式 一、增值税 1、一般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此处税率为17%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2、进口货物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3、小规模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二、消费税 1、一般情况: 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三、关税 1、从价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适用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 3、复合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 四、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月预缴额=月应纳税所得额×25% 月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 五、个人所得税: 1、工资薪金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稿酬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1-30%) 3、其他各项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六、其他税收 1、城镇土地使用税

主要税种税率表

一、税收的概念与分类 (一)税收概念与分类: w# [5 X4 E# C, l- K- @+ h 1.税收的概念( ^' A9 |5 G4 q: u' a1 Z 税收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范,强制地、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e& f7 C6 w( H) h1 y0 w 2.税收的作用]5 c" c: _ H$ p* ?7 q (1)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x y( Y3 [$ [5 H* L, |6 U a1 W0 E (2)税收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3)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 (4)税收是国际经济交往中维护国家利益的可靠保证+ H* ^! G1 ^- k# |' k (二)税收的特征 1.强制性 2.无偿性 3.固定性 固定性,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形式和税收制度预先规定每一种税的课税对象、纳税人、税率和征税标准等,征纳双方都必须共同遵守。固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按照法定标准征收,二是连续征收。 (三)税收的分类 税收的分类 分类标准类型代表税种 征税对象流转税 类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所得税 类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财产税 类 房产税、契税、车船税、船舶吨税资源税 类 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行为税 类 印花税、屠宰税 征收管理的分工体系工商税 类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 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 关税类进出口关税(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和船舶吨税) 收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中央税关税、消费税 地方税营业税、房产税、车船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中央地 方共享 税 增值税、印花税、资源税等 计税标准从价税增值税、营业税、房产税

[实用参考]各行业税负及计算公式

各行业税负及计算公式(供参考) 一般税负率过低往往会引起税务局的关注,可以掌握在不低于1%(商业企业1.5%左右),各行业的税负率是不同的,具体的税负率表是: 增值税税负率={[年度销项税额合计+免抵退货物销售额R应税货物实用税率-(年度进项税额合计-年度进项税额转出合计+年初留抵税额-年末留抵税额)]/[年度应税货物或劳务销售额+免抵退货物销售额]}R100% 1农副食品加工3.50 2食品饮料4.50 3纺织品(化纤)2.25 4纺织服装、皮革羽毛(绒)及制品2.91 5造纸及纸制品业5.00 6建材产品4.98 7化工产品3.35 8医药制造业8.50 9卷烟加工12.50 10塑料制品业3.50 1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50 12金属制品业2.20 13机械交通运输设备3.70 14电子通信设备2.65 15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3.50 16电气机械及器材3.70 1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4.95 18商业批发0.90 19商业零售2.50 20其他3.5 企业税负率计算 企业税负率计算 目前一般指增值税: 理论税负率:销售毛利*17%除以销售收入 实际税负率:实际上交税款除以销售收入 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商业4%,工业6%,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

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注:1对实行"免抵退"的生产企业而言,应纳增值税包括了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2通常情况下,当期应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明细账"转出未交增值税"累计数+"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累计数 企业增值税税负率 推荐:财务人员必看的一部好书《战略预算-管理界的工业革命》。《战略预算-管理界的工业革命》是国内第一部走直线、全过程案例、系统化管理的著作!也是国内第一部敢于对财务人员承诺全过程系统化实战效果的好书,财务人员必看!问:1.我单位是进出口贸易公司,以自营出口为主,取得进出口权及出口业务已有3年,但最近业务比较少,不知现在对销售收入方面是否还有规定,比如说,年销售额最少要达到180万. 2.外销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95%以上的自营生产企业的增值税税负率如何计算.征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请列计算公式。 答:1、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年审时,不受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须达到180万元以上的限制。但20RR年7月1日以后新办的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小型商贸企业必须自税务登记之日起,一年内实际销售额达到180万元以上,方可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 2、税负={【年度销项税额合计+免抵退货物销售额×17%-(年度进项税额合计-年度进项税额转出合计+年初留抵税额-年末留抵税额)】÷【年度应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不包括免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免抵退货物销售额】}×100%。 如你第二问中,假设总销售收入为100万元,外销收入95万元,内销收入5万元,进项税金15万元,征税率17%,退税率13%,计算如下: 销项税金=50000R17%=8500元 进项税金转出=950000R(17%-13%)=38000元 应交税金=8500-(150000-38000)=-103500元 税负=[8500+950000R17%-(150000-38000)]/1000000R100%=5.8% 如此题,你公司未缴纳增值税,实际税负为0,但由于是外销产品实行免抵退税政策所致,又有征、退税率差,所以理论税负为5.8%。 企业所得税行业预警税负率 企业所得税行业预警税负率 行业预警税负率 租赁业1.50%

各行业涉及的税种及税率

各行业涉及的税种及税率 一、服务业(餐饮、住宿、旅游、咨询中介等) 营业税:营业收入的5%。 城建税: 市区:营业税的7% 乡:营业税的5% 镇:营业税的1%。 教育费附加:营业税的3%。 地方教育费附加:营业税的2%。 文化事业建设费:营业收入的3%(广告业)。 工会经费:无工会组织的交工资的2% ,有工会组织的交工资的2%的40%。 残疾基金:按职工人数乘应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的比例1.5%再乘当地的年平均工资水平。 水利基金:营业收入的0.1% 印花税:合同 0.3‰ 房产税:自有房按从价1.2%计征,租赁房按从租12%计征。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25%。 个人所得税:分红20%,工资薪金(工资-五险一金-3500)×3%~45%

土地使用税:按每平米以及等级,0.8-5.6元/平方米。 二、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交通运输行业 营业税:营业收入的3%。 城建税: 市区:营业税的7% 乡:营业税的5% 镇:营业税的1%。 教育费附加:营业税的3%。 地方教育费附加:营业税的2%。 工会经费:无工会组织的交工资的2% ,有工会组织的交工资的2%的40%。 残疾基金:按职工人数乘应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的比例1.5%再乘当地的年平均工资水平。 水利基金:营业收入的0.1%。 印花税:工程承包合同 0.3‰。 房产税:自有房按从价1.2%计征,租赁房按从租12%计征。 企业所得税:利润的25%。 个人所得税:分红20%,工资薪金(工资-五险一金-3500)×3%~45%

三、房地产开发业 营业税:销售不动产的5%。 城建税: 市区:营业税的7% 乡:营业税的5% 镇:营业税的1%。 教育费附加:营业税的3%。 地方教育费附加:营业税的2%。 工会经费:无工会组织的交工资的2% ,有工会组织的交工资的2%的40%。 残疾基金:按职工人数乘应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的比例1.5%再乘当地的年平均工资水平。 水利基金:营业收入的0.1%。 印花税:购销合同 0.3‰。 房产税:自有房按从价1.2%计征,租赁房按从租12%计征。 土地增值税:采用四级超率累进税率。 土地使用税:按每平米以及等级,0.8-5.6元/平方米。 企业所得税:利润的25%。 个人所得税:分红20%,工资薪金(工资-五险一金-3500)×3%~45%

税法所有税种计算公式大全word版本

税法所有税种计算公 式大全

税法所有税种计算公式大全 一、各种税的计算公式 一、增值税 1、一般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此处税率为17%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2、进口货物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3、小规模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二、消费税 1、一般情况: 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三、关税 1、从价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适用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 3、复合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 四、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月预缴额=月应纳税所得额×25% 月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 五、个人所得税: 1、工资薪金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稿酬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1-30%) 3、其他各项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六、其他税收 1、城镇土地使用税 年应纳税额=计税土地面积(平方米)×适用税率 2、房地产税 年应纳税额=应税房产原值×(1-扣除比例)×1.2% 或年应纳税额=租金收入×12% 3、资源税 年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 4、土地增值税 增值税=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扣除项目 应纳税额=∑(每级距的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 5、契税 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 二、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一)增值税计算方法 1、直接计税法 应纳增值税额:=增值额×增值税税率 增值额=工资+利息+租金+利润+其他增值项目-货物销售额的全值-法定扣除项目购入货物金额

各行业涉及的税种及税率

各行业涉及的税种及税 率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各行业涉及的税种及税率 一、服务业(餐饮、住宿、旅游、咨询中介等) 营业税:营业收入的5%。 城建税:县区:营业税的5% 乡镇:营业税的1%。 教育费附加:营业税的3%。 地方教育费附加:营业税的3%。 文化事业建设费:营业收入的3%(广告业)。 工会经费:无工会组织的交工资的2% ,有工会组织的交工资的2%的40%。 残疾基金:按职工人数乘应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的比例%再乘当地的年平均工资水平。 水利基金:营业收入的% 印花税:合同‰ 房产税:自有房按从价%计征,租赁房按从租12%计征。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25%。 个人所得税:分红20%,工资薪金(工资-五险一金-3500)×3%~45% 土地使用税:按每平米以及等级,元/平方米。 二、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交通运输行业 营业税:营业收入的3%。

城建税:县区:营业税的5% 乡镇:营业税的1%。 教育费附加:营业税的3%。 地方教育费附加:营业税的3% 工会经费:无工会组织的交工资的2% ,有工会组织的交工资的2%的40%。 残疾基金:按职工人数乘应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的比例%再乘当地的年平均工资水平。 水利基金:营业收入的%。 印花税:工程承包合同‰。 房产税:自有房按从价%计征,租赁房按从租12%计征。 企业所得税:利润的25%。 个人所得税:分红20%,工资薪金(工资-五险一金-3500)×3%~45% 三、房地产开发业 营业税:销售不动产的5%。 城建税:县区:营业税的5% 乡镇:营业税的1%。 教育费附加:营业税的3%。 地方教育费附加:营业税的3% 工会经费:无工会组织的交工资的2% ,有工会组织的交工资的2%的40%。

各个税种计算公式和计税方法

税法所有税种计算公式 一、各种税的计算公式 一、增值税 1、一般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此处税率为17%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2、进口货物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3、小规模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二、消费税 1、一般情况: 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三、关税 1、从价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适用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 3、复合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

四、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月预缴额=月应纳税所得额×25% 月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 五、个人所得税: 1、工资薪金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稿酬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1—30%) 3、其他各项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 六、其他税收 1、城镇土地使用税 年应纳税额=计税土地面积(平方米)×使用税率 2、房地产税 年应纳税额=应税房产原值×(1—扣除比例)×1.2% 或年应纳税额=租金收入×12% 3、资源税 年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