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

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
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

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整理

一、环境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与区域性;

2.变动性与稳定性;

3.资源性与价值性。

二、环境污染按来源分类

1.工业污染;

2.农业污染;

3.交通运输污染;

4.生活污染等。

三、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

1.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居民的身心健康,防治机体在环境污染影响下产生遗传变异和退化;

2.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种进入环境,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使之得以恢复和扩大再生产。

四、一次能源、二次能源

1.一次能源是指从自然界直接取得,而不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有时也称初级能源,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2.二次能源是指经过加工,转化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包括电力,煤气,汽油等。

五、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能够不断得到补充供使用的一次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水力等(不可再生能源是须经地质年代才能形成而短期内无法再生的一次能源,是人类目前主要利用的能源)。

六、生态学的任务

生态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生态学规律,探讨生态自然保护的原则和机制,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合理和综合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协调生态环境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七、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

1.一次污染物是指从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原始物质,且进入大气后其性态没有发生变化;

2.二次污染物是指由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污染物(例如硫酸烟雾和光化学烟雾,毒性一般比一次污染物强)。

八、化学烟雾的类型

1.硫酸型烟雾:伦敦型烟雾,还原型烟雾,主要出现在冬季;

2.光化学烟雾:洛杉矶烟雾,氧化型烟雾,主要出现在夏季。

九、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脱硝的原理

在900~1100℃温度范围内,在无催化剂时,氨或尿素等氨基还原剂可选择性地把烟气中的NOx还原为N2和H2O,基本上不与烟气中的氧气作用。

氨(NH

3)为还原剂时

尿素((NH

2)2CO)为还原剂时

温度超过1100℃时,会生成NO ,

十、袋式除尘器的作用机制

1.筛分作用;

2.惯性碰撞作用;

3.扩散作用;

4.静电作用;

5.重力沉降作用。

十一、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的原理和特点

1.原理: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是用含石灰石的浆液洗涤烟气,以中和(脱除)烟气中的SO2,形成的产物为石膏;

2.特点:SO2的脱除率高。效率可达90%以上,能适应大气量、高浓度SO2烟气的脱硫。

十二、汽车尾气三效催化转化器的作用

利用铂(催化氧化反应)和铑(催化还原反应),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成分CO,NO x,碳氢化合物等催化转化为无毒的N2,H2O,CO2等排放,属于机外净化。主要反应:

十三、SCR脱硝过程中用的还原剂

还原剂为NH3(SCR是指选择性催化还原法,“选择性”是指氨选择性地与NO x反应而不是被氧气氧化为N2、N2O或NO,目前催化剂主要有三种:贵金属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和沸石催化剂。)

十四、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过程

在无氧条件下,依赖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等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对有机物进行生化降解生成CH4和CO2的过程。第一阶段:水解和发酵(复杂有机物在微生物(发酵细菌)作用下进行水解和发酵,多糖先水解为单糖,在通过酵解途径进一步发酵成乙醇和脂肪酸等。蛋白质则先水解为氨基酸,在脱氨基作用产生脂肪酸和氨);

第二阶段:产氢、产乙酸(酸化阶段)(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将乙醇和脂肪酸等水溶性小分子转化为乙酸,H2和CO2);

第三阶段:产甲烷阶段(甲烷细菌把甲酸、乙酸、甲胺、甲醇和(H2+CO2)等基质转化为甲烷。

注:影响厌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因素:1.温度;2.pH值;3.负荷;4.碳氮比;5.有毒物质。

十五、活性污泥的特点

活性污泥是以细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所组成的活性微生物为主体,此外还有一些无机物、未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和微生物自身代谢的残留物。

特点:1.含水率高,达99.9%以上,相对密度接近1;2.结构疏松,表面积巨大,对有机污染物有着强烈的吸附凝聚和氧化分解能力;3.在条件合适时,活性污泥还具有良好的自身凝聚和氧化分解性能,大部分絮凝体在0.02~0.2 mm范围内。

注:活性污泥法是以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培养基,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连续地培养活性污泥,再利用其吸附凝聚和氧化分解作用净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十六、影响污水活性污泥法处理效果的因素

1.溶解氧;

2.温度;

3.营养物质;

4.pH值;

5.有毒物质。

十七、废水还原处理法

1.常用的还原方法或药剂:铁屑或铁-炭过滤法、硫酸亚铁、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Na2S2O5) 、水合肼N2H4?H2O 等;

2.作用:去除重金属、有机物、脱色、改变有机物形态。

例:铁屑除汞:Fe + Hg2+ -→ Fe2++ Hg↓ 2Fe + 3Hg2+ -→ 2Fe3++ 3Hg↓

硫酸亚铁除铬:含铬(Cr6+)废水先用FeSO4将Cr6+还原为Cr3+,再用石灰将Cr3+变为Cr(OH)3,沉淀除去。

H2Cr2O7 + 6 FeSO4 + 6 H2SO4 -→ Cr2(SO4)3 + 3Fe2(SO4)3 + H2O

2H2CrO4 + 6 FeSO4 + 6 H2SO4-→ Cr2(SO4)3 + 3Fe2(SO4)3 + 8H2O

Cr2(SO4)3 + 3Ca(OH)2 -→ 2Cr(OH)3↓ + 3CaSO4

十八、气浮法水处理

描述:将空气通入污水中,并以微小气泡形式从水中析出成为载体,污水中相对密度接近于水的微小颗粒状的污染物质(如乳化油)黏附在气泡上,并随气泡上升至水面,形成泡沫---气、水、悬浮颗粒(油)三相混合体,从而使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得以从污水中分离出来(根据气泡产生方式分为电解气浮、布气气浮和溶气气浮法等)。

过程:气泡产生、气泡与颗粒(固体或液滴)附着以及上浮分离。

必要条件:水中必须提供足够数量的直径一般为15-30μm的微细气泡;必须是目标物呈悬浮状态或具有疏水性质,从而附着气泡上浮。

应用:适用于去除密度较轻的絮体及废水中的纤维,对低浊度低温水的处理效果较好,净水效率高,排泥方便。

十九、反渗透法水处理

(淡水和浓水用一种半渗透膜隔开时,淡水中的水会通过膜自动地渗透到浓水一侧,渗透的推动力是渗透压,在达到某一高度后渗透停止,达到平衡状态,称为渗透平衡,此时膜两侧的液位差称为渗透压(π)。)

定义:当在浓水侧施加一个外部压力P(P>π),使浓水中的水渗透到淡水中去,这种现象成为反渗透。

两个条件:有一种高选择性和高渗透性的半透膜、操作压力必须高于溶液的渗透压。

工艺流程:1.预处理;2.膜分离;3.后处理。

二十、我国固体废物分类

1.工业固体废物(指在工业、交通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2.危险废物(泛指除放射性物质以外,具有毒性、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爆炸性、传染性、浸出毒性和感染性,因而可能对人类的生活环境产生危害的固体废物);

3.城市垃圾(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固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弃物)。

二十一、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原则

原则:1.必须在技术上是可行的;2.应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3.应尽可能在固体废物排放源附近实施,以节省存放运输等方面的投资;4.资源化产品应当符合国家相应产品的质量标准。

(基本途径:1.提取各种金属;2.生产建筑材料;3.生产农业肥料;4.回收能源;5.取代某种工业原料。

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内容:1.物资回收;2.物质转化;3.能量转换)

二十二、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

1.城市垃圾的能量转换(即垃圾焚烧发电,热解,气化,沼气化等途径);

2.废旧物资回收(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等);

3.城市垃圾的物质转换(有机物堆肥,废旧橡胶和废塑料的回收再生产)。

二十三、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原则

1.减量化(定义:通过适当的途径减少固体废物的数量和体积;途径:首端预防和末端控制);

2.无害化(定义: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进行无害或低害的安全处理、处置,达到对废弃物的消毒、解毒或稳定化、固化,防止并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危害。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处置技术是固体废物最终处置技术,是解决固体废物污染问题较彻底的技术方法);

3.资源化(定义: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同时还是固体废弃物减量化和无害化的重要途径,是固体废弃物最有前途的处理和处置方式;内容:1.物资回收;2.物质转化;3.能量转换)。二十四、固体废物的土地耕作处置

定义:土地耕作是指利用表层土壤的离子交换、吸附、微生物降解以及渗滤水浸出、降解产物的挥发等综合作用来处置固体废物的一种方法;应用:处置盐含量低、不含毒物、易生物降解的有机固体废物;优点:工艺简单、费用低廉,能改善土壤、增加肥效等。

二十五、固体废物厌氧消化处理的影响因素

1.原料配比(碳氮比20-30);

2.温度;

3.pH值(pH值=6.8至7.5)。

二十六、环境管理

定义: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通过全面规划使人类与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又不超过环境的允许极限。(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对生产有制约作用,经济技术发展为环保和改善环境质量提供条件);

实质:以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为目的,以经济、法律、技术、行政等为手段的管理体制和行为;

内容:范围划分:1.资源管理;2.区域环境管理;3.部门环境管理。性质划分:1.环境计划管理;2.环境质量管理;

3.环境技术管理(三者相互关联、交叉渗透)。

二十七、环境技术管理

定义:环境技术管理至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通过制定技术发展方向、技术路线、技术政策、通过清洁生产工艺和污染防治技术,以及通过制定技术标准、技术规程等以协调技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科学技术的发展,既能促进经济不断发展,又能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改善。

二十八、“三同时”制度

定义:“三同时”制度是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

意义:“三同时”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相辅相成,是防治新污染和破坏的两大“法宝”,是我国环境保护法预防为主基本原则的具体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加强开发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重要措施,是防止我国环境质量继续恶化的有效的经济办法和法律手段。

(注:“三同时”制度1973年提出,1979年作为强制性制度确定下来,1998年对此进行了更加具体和明确的规定)二十九、环境标准分类

按标准发布权限划分:1.国家环境标准(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定);2.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

家标准);3.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由国家环保局制定)。

三十、可持续发展原则

1.公平性原则(各种主体在使用资源与环境的需求上具有平等的权力,包括本代人之间的公平性和代际之间的公平性);

2.持续性原则(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3.共同性原则(人类共同促进自身之间和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协调)。

(注:可持续发展是既能够满足当前的需要又不危机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三十一、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3R原则: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

注:循环经济定义:在经济发展中,遵循生态学规律,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三十二、清洁生产的含义

1.清洁生产的目标是节约能源、降低原材料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2.清洁生产的基本手段是改进工艺技术、强化企业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和改变产品体系,更新设计方法,争取废物最少排放即将环境因素纳入服务中去;

3.清洁生产的方法是排污审计,即通过审计发现排污部位、排污原因,并筛选消除或减少污染物的措施及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4.清洁生产的终极目标是保护人类与环境,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三十三、清洁生产的内容

1.清洁能源:包括常规能源的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新能源的开发,各种节能技术如城市煤气化、乡村沼气化利用等;

2.清洁原料:尽量少用或不用有毒有害及稀缺原料,利用二次资源作原料;

3.清洁生产过程:生产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减少副产品,选用少废、无废工艺和高效设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提高物料的再循环,使用简便可靠的操作和控制,完善管理等;

4.清洁产品:生产和使用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包装合理、易回收、复用、再生、处置和降解;使用终结后无毒、无害,可回收或可降解,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三十四、ISO14000系列标准的基本要点

1.将尾端污染治理转为全过程的污染控制;

2.强调建立完整的环境管理体系,纳入总体管理;

3.预防污染必须持续改进提高,不能一劳永逸;

4.处理任何一件事都要讲究程序,做到文件化;

5.以现行环保法规为依据,重在环境因素控制。

三十五、原子经济反应和绿色化学原理

理想原子经济反应是使原料分子中的原子百分之百转化为产物,不产生废物或副产物,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绿色化学定义:用化学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灭那些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害的原料、产物、副产物、溶剂和试剂的生产和应用。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化学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其理想是采用“原子经济”反应,实现废物的零排放;同时也不采用有毒、有害的原料、催化剂和溶剂,并生产环境友好的产品。

绿色化学的研究原则:1.预防环境污染;2.原子经济性;3.无害化学合成;4.设计安全化学品;5.使用安全溶剂和助剂;6.提高能源经济性;7.使用可再生原料;8.减少衍生物;9.新型催化剂开发;10.降解设计;11.预防污染中的实时分析;12.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的安全工艺。

提高化学反应原子经济性的途径:1.开发新催化材料改变合成方法;2.采用新的合成原料;3.采用新的反应加工途径。

环境科学与工程复习试题库

.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真菌、 病毒等)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包括了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态破坏:外界的压力和冲力超过生态系统的阀值(自我调节能力的极一次污染物 限值)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人口容量:是在不损害生物圈或者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的资源条件下,世 界资源在长期稳定状态基础上能供应的人口数量的多少。 (4)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 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 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5)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以 及由此衍生的各种环境效应(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等),从而对人类和生物的生存与 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6)大气污染:是指大气污染物达到了一定的浓度,并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以致对公众 健康、动植物、大气特性以及环境美学因素等产生可以测量的影响。 (7) PM10:是指粒径小于十微米的大气悬浮物的总称。 (8)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 反应,生成臭氧、醛类、酮类、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这类光化学反应的反应 物(一次污染物)和生成物(二次污染物)形成的特殊混合物,即称为光化学烟雾。 (9)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河流、海洋、湖泊或地下水等水体后,使其水质和沉积物的 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并达到了影 响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以及影响生态系统平衡的现象。 (10)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水样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 行生物氧化,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可以间接的反应出有机物的含量,以每升水 消耗氧的毫升数表示(mg/L) (11)化学需氧量(COD):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以每升水消 耗的氧的毫克数表示(mg/L),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KMnO4)和重铬酸钾(K2Cr2O7). (12)生物富集/生物浓缩/生物放大:生物有机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种元素或稳定不易 分解的化合物,在体内积累,使生物体内该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 . .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翻译

第二单元环境工程 这本书主要关于什么? 这本书的目标是使工程和科学的学生了解学科间的研究环境问题:它们的起因,为什么它们被关注,我们怎么控制它们。这本书包括: ●描述环境和环境系统意味着什么 ●关于环境破坏基础原因的信息 ●理解环境问题本质和能够定量计算它们所必要的基本科学知识 ●目前运用在水,空气,污染问题的环境控制技术的状况 ●我们目前在很多关于理解和控制人类活动、自然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科学知识上存在着相当大的空白 ●很多环境问题能运用目前的技术消除或减少,但因为社会缺少意愿这么做或在很多例子中因为缺乏资源去这样做,这些环境问题没有被处理 一些重要的定义: 在这本书中,它们第一次被使用,定义被以大写或印刷成黑体字的形式展示 环境是围绕在我们周围的物质生命的栖息地,在这儿我们能看到,听到,触摸,闻到,和品尝到 系统依据韦氏字典,被定义为“一组或一系列能形成一个整体或者有机整体的相互关联的事物”,例如,太阳系统,灌溉系统,供应系统,世界和宇宙。 污染被定义为“在大气,水或土地中的物质的,化学的或生物的特性的不合意的改变,这一改变有害地影响人类或其它生物的健康,生存,或活动”。 当改进环境质量的目标被用来改进人类福利,“环境”一词扩展成包括所有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内容。这一扩展在许多真实情况下是不可行的以及在一本被设计为一学期课程的教科书中也是不实际的。我们对环境问题的考察因此限于我们对“环境”的定义。 系统的相互作用 许多不同的环境问题都与水,空气或土地系统有关联。许多这些问题都只适用于这些系统中的一个,这为这些种类中的细目分类提供了充分的理由。这样的分类也更有用于及易于理解一个系统内的相关问题。而且,这样做是明智的,这是因为由于管理上的和行政上的原因,这些有关空气污染,水供应,废水处理和固体废物处理的子域通常由政府机构分别处理。 很遗憾的是,很多重要的环境问题不仅仅限制于空气,水或土地系统,还包括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现在举个例子,酸雨问题起源于从发电站烟囱,冶炼厂和汽车尾气中向大气排放的含硫二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接着这些气体由气流运输到广阔的区域,降雨“将它们洗去”,产生了有害于水生生命,森林和农作物的酸雨。两个有关于系统间相互作用引起的环境问题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增加的全球问题,及通常具有地域性质的酸雨问题。 环境问题 许多对我们生活标准的主要改进能被归因于科学和技术的运用。这里举一些例子,你能想出其它例子吗? ●生产更多及更好质量的食物 ●创造能避免极端环境的保护所和生存空间 ●快速和可靠的运输方法的建立 ●各种交流系统的发明 ●代替人类和动物体力的机器的发明 ●安全水的供应和废物处理 ●对很多传染疾病的消除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

名词解释 1. 环境问题の概念 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の生存和发展の一切客观存在の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の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の一切问题。2. 大气恒定组分:在地球表面上任何地方(约90 km以下の低层大气)其组成几乎是可以看成不变の成分。主要由氮(78.09%)、氧(20.94%)、氩(0.93%)组成,这三者共占大气总体积の99.96%。此外,还有氖、氦、氪、氙、氡等少量の稀有气体。 3.大气污染:大气中一些物质の含量超过正常本底含量,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の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の现象。 4.TSP:总悬浮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为0.02~100μmの颗粒物。 5.PM2.5:可入肺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小于等于2.5μmの颗粒物。6.干洁空气:自然大气(不包括不定组分)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の整个混合气体,即大气组成中の恒定组分和可变组分中の二氧化碳和臭氧,简称干空气 7.光化学反应:一个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引起の反应。 8. 水体:地表水圈の重要组成部分,指の是以相对稳定の陆地为边界の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の沟渠、江河和相对静止の塘堰、水库、湖泊、沼泽,以及受潮汐影响の三角洲与海洋。 9.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水体中,其含量超过水体の自然净化能力,使水质变坏,水の用途受到影响。

10.水体富营养化:通常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或半封闭性水体,由于生物营养元素の增加,促进藻类等浮游生物の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の现象,是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上称为“赤潮”。 11.生物化学需氧量(BOD) 定义:在好氧条件下,水中有机物由好氧微生物进行生物氧化,一定时间内单位体积水中有机污染物所消耗の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12.化学需氧量(COD)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由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对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の氧化剂量换算成氧气量即为化学需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13.氧垂曲线: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の溶解氧逐渐被消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の变化过程。 14.环境背景值:环境中诸要素,如大气、水体、土壤以及植物、动物和人体组织等在正常情况下,化学元素の含量及其赋存形态。 15.土壤净化: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而使土壤中污染物の浓度降低或消失の过程。 16.潜性酸度:指土壤中交换性氢离子、铝离子、羟基铝离子被交换进入溶液后引起の酸度,以100g烘干土中H+の摩尔数表示,包括交换酸和水解酸。 17.土壤污染:污染物进入土壤并在土壤中不断累积,当其达到一定数量

(完整版)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第三版钟理课文翻译3.16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钟理翻译 第三部分水及废水处理 第十六单元废水的生物处理法(1) 微生物降解和去除工业废水以及城市废水中的不希望存在的成分的应用,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是一般废水处理活动的常用过程,而且已经使用了许多年。随着我们认识到化学品对于环境的污染,许多关于有毒化学物的生物降解方面的研究便出现了。在这些处理技术之中,生物降解是最有效的。通过废水的生物处理法,跟其他化学和热处理过程联合使用,使得其在管理方面的应用得以提高。 活化的生物过滤池 生物过滤池为第一阶段,随后活性污泥池为第二阶段,之后是沉淀池。污泥会循环到生物膜阶段和活性污泥池。这种方式结合了生物膜和悬浮生长的特性。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过程是一种典型的悬浮生长的生物处理系统,是用于处理有机和工业废水的最广泛的生物处理过程。然而,它只能处理含有小于1%悬浮固体的有机 废水流,但不能承受浓缩的有机物的冲击式负荷。因此,加入这个工序的废水流通常是必须经过包含沉淀池(初沉池)和调节池的预处理过程。初沉池用来处理沙砾、油和脂肪以及总固体物,而调节池则对废水流率的变化进行缓冲同时使活性污泥系统的有机负荷更加均匀。 活性污泥过程用来处理城市和工业废水,因为它们是丰富多样的、灵活的,以及通过调整工艺参数来达到一个我们所希望的水质出水。这样来命名这个过程,是因为有氧的稳定化处理的废水中,能产生能大量的起作用的微生物。基础工序有很多的版本,但它们基本上是相同的。

术语“活性污泥”是被应用于工序和在处理单元中生物固体两步的。混合液悬浮固体或活性污泥,包含各种各样异养的微生物,例如细菌、原生动物、真菌和更大的微生物。特殊微生物种的主导优势取决于被处理的废物及操作过程中的方法。 活性污泥法是当前最广泛使用的生物处理法。这部分是基于生物质循环这一结果,生物质循环是整个工艺的一部分,它可以使微生物在相对较短的驯化时间内适应废水组分的变化,并能在较大程度上控制驯化菌的数量。 活性污泥系统包括调节池、沉淀池、曝气池,澄清池、和污泥回流过程。污水在调节池均质化,以减少来水的变化,来水的变化也许导致微生物过程的混乱和降低处理的效率。可沉淀的固体在沉淀池中被除去。 接着,污水进入曝气池,使好氧菌维持在悬浮状态,并提供氧气和营养物。水池内的物质被称为混合液。氧气由机械或扩散曝气提供,以增加保持在悬浮状态的微生物数量。混合液从曝气池连续被排入到澄清池,在这里分离被处理的污水中的生物质。生物质的一部分循环到曝气池,以保持曝气池中驯化微生物的最佳浓度。分离剩下的生物质被排放掉,或者说,废弃掉。生物质也许进一步在污泥干燥层脱水,或污泥过滤处置。澄清后的废水被排放掉。 可循环的生物质被称为活性污泥。使用“活性”这个术语,是因为生物质含有活着的驯化微生物,当回流到曝气池的时候,这些微生物以更高的速度代谢转化和吸收有机物。发生的原因是因为来自澄清池的污泥中,食物与微生物的比率较低。 对于工业废水的处理,经常需要补充营养来源,以提供足够的氮和磷。在大多数情况下,氨作为氮源加入,而磷酸作为磷源加入。在曝气池中,必须要保持一个适当的pH范围(6至8)和一个足够的溶解氧浓度(最小值为1至2mg/L),来维持一个健康的活性系统。 曝气池中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停留时间(SRT)是重要的操作参数。HRT被定义为曝气池体积与进水流率的比值,而SRT是系统中总污泥量除以污泥

最新环境科学导论试题

《环境科学导论》试题(50%) 一、填空(每空格1分,共20分) 1、环境科学的主体是人,客体是与之相对的是围绕着人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界的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 2、典型的大气污染类型有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 3、物理污染的主要类型有噪音、振动、热、光辐射、放射性。 4、人类面临的五大环境问题有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能源短缺、自然灾害。 5、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举行,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及《行动计划》,此外通过了将世界环境日定为6月5号的建议。 6、大约90%以上的酸雨是由于人类排放的 H2SO4 和 HNO3 生成的,中国的酸雨以 H2SO4 占优势。 7、环境学中的景观概念是指: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之上,之下的中间尺度。 8、土壤污染的类型主要有石油污染、__重金属污染______ 、放射性物质污染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等。 9、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分为和,既包括了自然因素,也包括了和因素。 10、生物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和问题。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1分) 1、土壤环境容量在一定区域一定期限内不使环境污染,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时土壤可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2、COD 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 4、TOC 总有机碳 5、TOD 总需氧量

11、光化学烟雾人们把参与光化学反应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气体和颗粒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12、酸沉降 四、问答题(共35分) 1、大气中人为来源的污染物有哪些?请简要论述这些污染物的来源、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和控制手段(12分) 2、土壤环境问题有哪些?其中主要污染物有哪些?试举例说明(6分)。 3、大气中某气体的浓度单位ppm为何意?CO2的含量一般为325ppm,请将该浓度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mg/m3。已知标况下T为0℃,压强为101325Pa(5分)。 4、监测水质好坏的指标有哪三大类?举例说明并简要说明各类中包含的具体内容(6分)。 5、水体污染物主要有哪三大类?各类分别包含哪些污染物?举例说明(6分)。 2、天然水体中的主要成分有哪几类?举例说明(6分)。 3、大气中某气体的浓度单位ppm为何意?CH4的含量一般为2ppm,请将该浓度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mg/m3。已知标况下T为0℃,压强为101325Pa(5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选出一个最合适的答案,每题1.5分,共15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D ) A、太阳能 B、风 能 C、地热 能 D、核能 2、以下何种气体不属于温室气体( D )

【2018-2019】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包括哪些专业-推荐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包括哪些专业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包括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等6个专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各专业的一些介绍,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和城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测量学、水力学与水泵、水处理微生物学、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 就业方向: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专业就业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生态学、环境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环境质量及评价、环境管理与环境法、环境信息系统等。 就业方向:研究人员: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监测、评价、管理和规划等工作;环境工程师:从事环保产品的开发,或进行环境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教师:担任大中专学校相应专业的教师;公务员:在中央和地方、各工业部委的环境科学研究部门工作。环境科学专业就业岗位如销售工程师、销售代表、软件测试工程师、销售经理、区域销售经理销售代表区域承包、项目经理、软件工程师、工程经理、测试工程师、生产经理、业务经理、区域销售经理等。

环境科学概论题库(优选.)

《环境科学概论》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真菌、病毒等)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包括了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态破坏:外界的压力和冲力超过生态系统的阀值(自我调节能力的极一次污染物限值)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人口容量:是在不损害生物圈或者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的资源条件下,世界资源在长期稳定状态基础上能供应的人口数量的多少。 (4)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5)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环境效应(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等),从而对人类和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6)大气污染:是指大气污染物达到了一定的浓度,并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以致对公众健康、动植物、大气特性以及环境美学因素等产生可以测量的影响。 (7)PM10:是指粒径小于十微米的大气悬浮物的总称。 (8)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醛类、酮类、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这类光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一次污染物)和生成物(二次污染物)形成的特殊混合物,即称为光化学烟雾。 (9)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河流、海洋、湖泊或地下水等水体后,使其水质和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并达到了影响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以及影响生态系统平衡的现象。 (10)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水样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可以间接的反应出有机物的含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升数表示(mg/L) (11)化学需氧量(COD):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以每升水消耗的氧的毫克数表示(mg/L),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KMnO4)和重铬酸钾(K2Cr2O7). (12)生物富集/生物浓缩/生物放大:生物有机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种元素或稳定不易分解的化合物,在体内积累,使生物体内该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

环境科学概论作业_1

环境科学概论作业_1 姓名:;学号: 第1章环境、环境问题与环境科学 1.环境容量与环境自净能力有何区别与联系? 2.什么叫环境问题?它如何产生?又是如何发展的?与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关系? 3.环境问题有哪些分类方法?分几类? 4.环境问题有哪些性质?其实质是什么? 5.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第2章生态学基础 1.何谓食物链?何谓食物链的营养级?研究食物链对环境保护有何意义?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服从什么规律?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对指导生产活动有何意义? 3.一块地一年的作物产量可供M个农民食用,如果将作物的一半饲养牲畜后再一并供农民食用,问此时养活的人口数是第一种情况下养活人口数的多少倍? 4.生态学具有哪些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对于指导生产活动和环境保护有何意义? 5.试举例说明,为什么利用生态学原理或规律解决环境保护问题时,其核心思想是整体观点? 6.试举例说明如何利用生态学原理解决资源的综合利用?这与环境保护有何关系? 7.生态学规律在环境监测中有何应用?如何应用的? 8.试指出一种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并分析它的特点。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对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有何意义? 9.试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特征。如何利用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调控城市环境质量? 第3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举例说明,大型水电站对环境的正负效应。(提示:如长江三峡、埃及阿斯旺水坝等)。 2.如何理解粮食安全?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是什么? 3.有哪些途径可提高粮食产量? 4.为什么施用化肥、农药能污染环境?应如何防治? 5.试系统分析各类常规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提示: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核电、水力发电等方面) 第4章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1.大气稳定度等级的确定 目前我国使用Pasquill稳定度分级法(简称P.S),分为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和稳定六级,分别表示为A、B、C、D、E、F。确定大气稳定度等级时首先由云量与太阳高度角按表1查出太阳辐射等级数,再由太阳辐射等级数与地面风速按表2查找稳定度等级。 表1.太阳辐射等级数 表2.大气稳定度的等级

最新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重点翻译

第二单元 What is this book about?这本书是关于什么的? The objective of this book is to introduce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students to the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of environment problems;their cause,why they are of concern,and how we can control them. The book includes: 这本书的目的是使理工科的学生了解跨学科间的研究环境问题;它们的起因,为什么它们受到关注,以及我们怎样控制它们。这本书包括: Description of what is meant by environment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 描述环境和环境系统意味着什么 Information on the basic causes of environmental disturbances 关于引起环境干扰基础原因的基本信息 Basic scientific knowledge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to be able to quantify them 理解环境问题本质,并能够定量计算它们所必要的基本科学知识 Current state of the technology of environmental control in its application to water,air and pollution problems 目前适用于水,空气和环境污染问题的环境控制技术的现状 Considerable gaps in our current scientific knowledge of understanding and controlling many of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human activities and nature 我们目前的科学知识在理解和控制人类活动和自然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科学知识上存在 相当大的缺陷 Man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hich could be eliminated or reduc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current technology,but which are not dealt with because of society’s lack of will to do so,or in many instance because of a lack of resources to do so. 许多环境问题可以应用现有技术消除或减少,但没有得到处理是因为社会缺乏这样做的意愿,或者像许多例子那样因为缺乏资源。 Interaction of Systems互动系统 A number of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associated with water, air, or land systems. 许多不同的环境问题都涉及到水,空气,或土壤。 Many of these problems will apply only within one of these systems, justifying the breakdown into these categories.许多这些问题只适用于在其中一个系统,这为这些种类中的细目分类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Such a classification is also useful for easier comprehension of related problems within one system.这种分类也有助于更容易理解一个系统里的相关问题。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本文是关于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分析,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当前有不少环保企业人才缺乏,而且求贤若渴。但它们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与学校提供的毕业生之间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学校不能全面满足他们的需求。不久前,有一家环境工程公司因承担了环保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任务,而企业的技术人员数量满足不了工程量的需要,于是该企业急需能独挡一面的技术人员去承担一定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工作,包括选择处理方案、工艺设计、设备选型、总平面设计、施工监理及运行调试等一体化工程。由于在校的应届毕业生虽然理论基础较好,但实践经验缺乏,满足不了企业的这种要求,结果这家公司只有另寻他人。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要求能“独挡一面”、技术过硬、能迅速承担工程任务的环保企业非常普遍,甚至在这个行业内不乏“挖墙脚”的现象,一些企业通过出高价来“抢夺”人才。这说明社会并不是不需要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只是企业的用人要求与我们培养的毕业生状况有一定的差距。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去向无外乎有三种:吃“财政饭”的国家各级环保部门和科研单位,“吃效益饭”的、需要解决污染问题的工矿企业以及真正吃“环保饭”的环保公司。从当前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市场需求情况来看,真正能进入政府环保部门、规划部门、建设管理部门毕的竟是少数。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事制度的影响,这些单位在人事编制和指标控制等方面存在着重重障碍。所以,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定位,高职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应主要面向:环境工程公司、环境监测部门、工矿企业、设计单位或部门从事环境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环保项目运行管理、环境监测等基础性、技术性工作。 从形势上看,高职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到环保公司具有一定的优势。第一,这些单位普遍都需要能在环保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行调试等方面能迅速派上用场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第二,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往往都不愿意到环保公司,尤其不愿意到小型的、私营的环境工程公司,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太高,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及其组成 一、环境 是指与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 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 是以人类为主体,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外部世界,即是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相适应的环境。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的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 生态系统失调,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健康和生命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环境问题分类: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境干扰 (1)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8大公害中有几个对人体健康产生了有害影响?)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如水体污染导致农作物死亡)的现象。 (2)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系统破坏,造成了生态系统功能失调,生物的多样性和生产量下降。 (3)环境干扰是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环境,达到一定的程度,产生对人类不良影响的现象。 环境本底值 是指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处于原有状态时,环境中的水、大气、土壤、生物等环境要素在自然界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其本身具有的基本化学组成和能量分布状况 环境容量 是指人群健康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危害的前提下,自然环境或其中的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环境自净能力 是指已被污染的环境,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能消除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的自我调节机制。 污染源 污染源:凡是产生物理的(声、光、热、振动、辐射、噪声等)、化学的(有机物、无机物)、生物的(霉菌、病菌、病毒、寄生虫卵等)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的设备、装置、场所等,都称为污染源。 第二章全球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对全球产生直接影响或具有普遍性,并对全球造成危害 的环境问题,也是引起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 1)是地球上不同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的 2)虽然是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但其影响和危害具有跨国、跨地区的结果 全球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 人为性 隐蔽性 危害性 移动性 加速性 可变性 全球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区域差异性、区域集中性、全球集中分布、国家内部集中分布、生态环境集中分布、工业污染问题的集中分布、多灾区与国家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2009真题

同济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419 试卷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命题单位:050 A组:普通化学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298K时,纯物质的Sm°=0 B.一切单质的Sm°=0 C.在一个反应过程中,随着生产物的增加,熵变增大。 D.对孤立体系而言,DrSm°>0的反应总是自发进行的。 2.有两个平行的反应A®B和A®C如果要提高B的产率,降低C的产率,最好的办法是() A.增加A的浓度 B.增加C的浓度 C.控制反应温度 D.选择某种催化剂 3.下列哪些效应是由于溶液的渗透压而引起的() ①用食盐腌制蔬菜,用于储藏蔬菜;②用淡水饲养海鱼,易使海鱼死亡; ③施肥时,兑水过少,会烧死农作物; ④用和人类血液渗透压相等的生理盐水对人体输液,可补充病人的血容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E.②③④ 4.EDTA(乙二胺四乙酸)同金属阳离子结合生成() A.螯合物 B.笼形(包合)物 C.非化学计量的化合物 D.聚合物 E.超分子化合物 5.水分子的键角最接近于() A.90º B.105º C.109º D.120º E.180º 6.下列元素中,其化合物经常呈现颜色的是() A.碱金属 B.过渡元素 C.卤素 D.碱土金属 E.惰性气体 7.常用氧化仲醇(通式R2CHOH)方法来制备() A.醛 B.酮 C.烃 D.酯 E.酰胺 8.下列溶剂中,最能溶解离子性溶质的是() A.四氯化碳 B.甲醇 C.戊烷 D.丁基醚 E.苯 9.已知Eº(I2/I-)=+0.535V;Eº(H2O2/H2O)=+1.776V;Eº(Cl2/Cl-)=+1.358V;Eº(Na+/Na)=-2.76V。则以下物质中氧化性最强的是() A.Na+ B.H2O2 C.Cl2 D.I2 E.H20 10.下列哪一组混合物可用作冰盐浴() A.CaSO4和冰 B.Ca3(P04)2和冰 C.CaCl2·6H2O和冰 D.CaF2和冰 11.从化学动力学看,一个零级反应,其反应速率应该() A.与反应物浓度成呈比 B.随反应物浓度的平方根呈正比 C.随反应物浓度的平方呈正比 D.与反应物浓度呈正比 E.不受反应物浓度的影响 12.在298K,反应H2(g)+½O2(g)=H20(l)的Qp与Qv之差是() A.-3.7KJ·mol-1 B.3.7 KJ·mol-1 C.1.2 KJ·mol-1 D.-1.2 KJ·mol-1 13.往As2S3胶体溶液中,加入等摩尔量的下列哪一种溶液,As2S3胶体凝结的最快() A.NaCl B.CaCl2 C.Na3PO4 D.Al2(SO4)3 E.MgCl2 14.100g水溶解20g非电解质的溶液,在-5.58ºC时凝固,该溶质的分子量为() A.33 B.50 C.67 D.200 E.20 15.如果NH3·H2O的电离常数为1.8×10-5,0.1mol·L-1NH3·H2O溶液中的OH-浓度是多少()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 毕 业 实 习 报 姓名:杜宗飞 学号:2011090118 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 班级:环境科学与工程01班 指导教师:赵建明 实习时间:XXXX-X-X—XXXX-X-X 20XX年1月9日

目录 目录 (2) 前言 (3)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3) 1.1实习目的 (3) 1.2实习任务要求 (4)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简介 (4) 2.1实习单位简介 (4) 2.2实习岗位简介(概况) (5) 三、实习内容(过程) (5) 3.1举行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岗位上岗培训。 (5) 3.2适应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岗位工作。 (5) 3.3学习岗位所需的知识。 (6) 四、实习心得体会 (6) 4.1人生角色的转变 (6) 4.2虚心请教,不断学习。 (7) 4.3摆着心态,快乐工作 (7) 五、实习总结 (8) 5.1打好基础是关键 (8) 5.2实习中积累经验 (8) 5.3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 (8) 5.4专业实践阅历远不够丰富。 (8) 本文共计5000字,是一篇各专业通用的毕业实习报告范文,属于作者原创,绝非简单复制粘贴。欢迎同学们下载,助你毕业一臂之力。

前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毕业实习能够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实习期间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进而生存发展。 刚进入实习单位的时候我有些担心,在大学学习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与实习岗位所需的知识有些脱节,但在经历了几天的适应过程之后,我慢慢调整观念,正确认识了实习单位和个人的岗位以及发展方向。我相信只要我们立足于现实,改变和调整看问题的角度,锐意进取,在成才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有朝一日,那些成才的机遇就会纷至沓来,促使我们成为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公认的人才。我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因此,我作为一名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有幸参加了为期近三个月的毕业实习。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经过了大学四年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进修,使我们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有了根本掌握。我们即将离开大学校园,作为大学毕业生,心中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做好自己专业发展、如何更好的去完成以后工作中每一个任务。本次实习的目的及任务要求: 1.1实习目的 ①为了将自己所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运用在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反过来检验书本上理论的正确性,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环境科学与工程的专业实习,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并且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岗位实习,更广泛的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加深对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 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B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多选) 1、那两种汞化物毒性最大1.4 (1)HgO(2)Hg2Cl2(3)Hg(4)Hg(CH3)2 2、生态工程的特点与优势1.2 (1)资源低消耗(2)成本多效益(3)设计多样化(4)工程人为化 3、全球环境变化中次生环境问题1.3(1)酸雨污染(2)水土流失(3)生物多 样性锐减(4)海洋资源保护 4、复合污染生态效应机制1.4 (1)协作作用(2)相互作用(3)降低作用(4)独立作用 5、环境科学数据的重要来源1.3 (1)环境监测(2)网络(3)科技期刊(4)学术讲座 6、河流环境监测点的设置原则3.4 (1)城市污染(2)面源污染(3)河流的宽度(4)河流的深度与流速 7、有效预防污染最重要的手段2.4 (1)污染控制技术(2)法律与法规(3)环境经济手段(4)公众参与 8、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指标1.2 (1)TSP(2)NOX(3)灰尘(4)病毒 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1.4 (1)节约资源与能源(2)推行污染治理与管理(3)制定法律与法规(4)绿 色生活方式 10、与绿色核算相比经济核算的不足:1.4 没反映自然资源的消耗(2)计算成本不准确(3)没有计算人类的消费(4)(1)

环境成本费用 二、名词解释(任选3题,每题6分,共18分) 1、有机污染物与POPs 有机污染物是指由人为因素产生并排放到环境中,由于超出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而累积,达到一定浓度,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带来影响并造成危害的有机物质。 POPs,持久性有机物,是指一类具有半挥发性、难降解、高脂溶性等理化性质,可进行远距离甚至全球尺度的迁移扩散,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累积,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毒性影响的有机污染物。 2、全球环境变化与温室效应 全球环境变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全球环境问题及其相互作用。 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如CO2、CH4、N2O、O3、CFCS、O3等物质允许太阳的短波辐射通向地表,而部分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使大气具有与温室中玻璃相类似的特性,即温室效应。 3、污染物河口扩散模式与海水入侵 污染物河口入海的扩散模式:p233 由河口向海湾的流线多呈喇叭状,在稳定条件下,污染物以半圆形散布。设各个方向上的扩散系数相等,连续流入的污染物浓度为p0,则在半径为r处的污染物浓度。 海水入侵:指河口生态系统由于入海水量的不足或断流,导致咸淡水平衡被打破,使海水倒灌,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水量、水沙平衡,同时也会影响能量和物质的平衡,产生生态退化和环境恶化和地下水咸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4、生态系统结构与景观

杨志峰环境科学概论第2版复习知识点总结课后答案

第一篇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1章绪论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环境及类型 1.环境的概念 (1)概念 ① 环境是指与体系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体系是指被研究的对象,即中心事物。 ② 生态学中的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③ 环境科学中所研究的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2)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关系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人工环境是人类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之间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见图1-1。

图1-1 人与环境关系图 2. 环境的类型(见图1-2) 3. 环境的特性(见表1-1) 图1-2 环境类型图 表1-1 环境的特性 特性 具体内容 整体性 环境中各部分联系紧密、相互制约,各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 响 区域性 不同时空尺度下区生态环境特征变化很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 化、经济和社会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对稳 定性 环境系统具有一定抗干扰的自我调节能力,只要干扰强度不超过

二、环境科学及其发展 1.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见表1-2) 表1-2 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2.环境科学研究对象(见表1-3) 表1-3 环境科学研究对象

3.环境科学的任务 ① 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了解全球环境变化的历史、演化机理、环境结构及基本特性等,从而为改善环境和创造新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② 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地球环境安全的影响。 ③ 探索和发现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作用机理及对人体的影响,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机理及环境规律,从而为人类健康的生活提供服务和 指导。 ④ 帮助人类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研究和探讨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和管理手段,寻求解决区域环境问题的最佳方案,为制定区域环境管理体制与政策提供理论指导,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4.分支学科 按环境科学性质及作用分为基础环境学、应用环境学和社会环境学,每一学 科分支又包括许多更细的分支学科(见图1-3)。

同济大学2017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硕士考试大纲_同济大学考研大纲

同济大学2017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硕士考试大纲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 考试要求: 环境科学专业考生须完成A组考题和B组考题。 环境工程专业考生须完成A组考题和C组考题。 A组考题的考试要求:掌握大学普通化学中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大学普通化学的有关概念和理论进行有关计算和分析,掌握有关技巧与方法。 B组考题的考试要求:掌握环境科学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能够运用环境科学的有关概念和理论进行有关计算和分析,掌握有关技巧与方法。 C组考题的考试要求:掌握污水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污水的物理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方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污水处理问题;掌握固体废物处理技术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有关原理,分析固体废物处理工艺过程并进行数据分析计算。 考试大纲(范围):A组考题(50%) 1.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基本概念、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 2.水基分散系分散体系、稀溶液依数性、胶体分散体系 3.溶液中的化学平衡溶液中的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配位化合物及水溶液中的配位平衡、溶液中的电化学平衡及其应用 4.结构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键和分子结构、分子的极性、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5.单质及无机化合物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元素的分类、分布及其单质的制备、非金属元素化合物 6.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特征及分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普通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特性及典型反应、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方法 7.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高分子化合物的聚合反应、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能、几种重要的高分子合成材料 8.生命与化学生命的演化及其物质组成、基本的生命物质、生物工程与技术 9.环境与化学人类、环境与化学、当代重大环境问题、现代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绿色化学 10.能源与化学能源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化石能源深度利用的新技术、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B组考题(50%) 1.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环境科学及其发展概述、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及其特点、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全球环境变化 2.环境科学的理论基础环境伦理、环境地学、环境物理、环境化学、 环境经济学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有关计算 3.环境科学技术与方法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及环境污染控制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原则等 4.环境管理与实践环境政策与法规、流域环境管理、城市环境管理与实践、工业环境管理与生态工业、农业环境管理与实践等。 C组考题(50%) C1污水处理部分(30%) 1.污水处理的水质指标 2.污水的物理处理方法格栅、沉砂、沉淀、气浮等 3.污水处理的基本数学模型与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化学反应级数,曝气池的常用型式,米门公式,Monod 公式,生物处理基本数学模型 4.污水生物膜法处理的基本概念生物膜法基本概念,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池等 5.污水处理的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概念活性污泥法的基本组成,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有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