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的方法

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的方法
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的方法

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的方法

理解孩子话语的背后含义

对孩子的言语进行“再过滤”

孩子的语言表达往往都非常的简短。但言语并不能完全表达所有的信息和感情,因此,父母还要读懂孩子的肢体语言。不仅如此,很多时候孩子的话语并不是孩子的“初衷”,为此,父母辨别孩子话语的真正含义也是非常重要的。

(1)孩子的谎言是想象的结果

五六岁孩子说谎80%的情况下都不是故意的,很多情况下都是他们想象力的结果或表达愿望的方式,很少故意要欺骗父母。

一个名叫南婷的六岁小孩,有一次对幼儿园老师说:

“老师,我爸爸买新车了。”

“是吗?买什么车了?”

“买奔驰了。”

“是吗?那你肯定坐过了吧,感觉怎么样啊。”

“爸爸开车,我坐在旁边,妈妈和弟弟坐在后面。我们带着紫菜包饭去公园野餐。”

“那你肯定很开心喽。”

“……”

“怎么了?”

“老师,我刚才说谎了。我爸爸没有买新车,他是一名司机。对不起,老师。”

“老师觉得你把故事编得很好啊,觉得你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呢。没关系,你不是在说谎。”

这是笔者亲耳听到的对话。经过老师灵活合理地处理,那个孩子从说谎鬼变身为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如果这时老师

对她说:“你说谎是不对的,你爸爸买不起这样贵的车啊。下次不要说谎了”,这样的口吻很容易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而像上面那位老师的处理方法则能避免这样的伤害。

孩子生活阅历不丰富,所以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想象力也非常丰富。当一些新的影像浮现在大脑中时,孩子们用语言表达出来,于是变成了谎话。

上面南婷的例子就属于这种情况。所以一定要把孩子的谎话听完,不要轻易地给孩子判上“教养差”、“品德差”的死刑。这可能会在无意间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

孩子的谎话:实现某种愿望的表现,南婷谎话的背后,其实还隐藏着她的愿望。分析孩子的谎话,可以看出孩子们倾向于说:“我做××了。”其实这句话隐含含义是“我想要做××。”“我想要××。”南婷的希望就是这样的。

我家也能买好车。因为爸爸常常开别人的车。

我们一起开车去野餐。因为家里没有车,只能打的去。

我想和家人一起去野餐。因为一年也去不了一次野餐。

因为南婷内心有这种愿望,所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就变成了“爸爸买奔驰了,全家去野餐,带着紫菜包饭去的”。

(2)孩子的谎言:认知能力不足的表现

孩子的谎言有时候不符常理,不合逻辑。这主要是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知识范围,认知能力不足的缘故。比如说:刚吃完巧克力,却说自己没吃;没吃过药,却说自己已经吃了。这种情况是因为孩子的知觉力不发达导致的。但如果孩子年龄比较大,已经过了这种时期,就得好好确认一下孩子的真实情况了。孩子故意说谎时会紧张不自然。

●结巴

孩子有意识说谎时,话语会变得非常不流畅。在这种情况下,当孩子正结结巴巴说话时,可以向孩子发出警告。可以说“你这孩子,又想说谎话了吧”诸如此类的话。

●不敢直视人

孩子说谎时常常不敢直视人,逃避目光。这种情况下应

先完整地听完孩子的话,再做定夺。孩子站着说话时,姿势会非常不自然。捏手指、舔手指、把手背到身后。

平时不这样的孩子也会突然变得结巴,不敢正视别人眼睛。这时可以判定孩子的话十有八九有问题。

当孩子故意说谎时,父母应该怎样回应呢?

很简单。孩子向父母说谎时,父母只需顺着孩子的谎话进行接话和回答就可以了,不需要做其他的工作。比如说可以这样接话“是吗?怎么变成这样的啊?”“那接下来呢?”

南婷家没有车库,当然没有放奔驰车的地方。当南婷说谎时对车存放在哪儿的内容事先不会做准备,所以说不了三句,她的谎话就会被戳穿。

“这真有趣。接下来怎么样了?”经常这样询问的话,谎话就不攻自破了。

“你竟然想骗妈妈?你骗得过爸爸,也骗不了我!”

“你这小子,小小年纪学什么不好,竟然学说谎,跟谁

学的!”

“我教育孩子太失败了。给你花钱上辅导班,请家教,真是白费了!”

父母不应该像上面那样回答孩子。教育孩子的原则是通过谆谆教导,引导孩子自身明白说谎的不正确性,进而揭开孩子说谎的原因,从而更好地让孩子健康成长。

妈妈要是死了就好了

有时候孩子的话语不能单纯从字面上理解含义,得明白字面意思背后的含义。笔者在大学工作时,曾看过一位女教授女儿(小学五年级)的日记本,上面写着“妈妈要是死了就好了”。这句话不止一次地提到。那位妈妈看了后特别吃惊,所以过来向我咨询。

当了解完她们家庭背景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后,答案很快水落石出。事情是这样的,这个小女孩很早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在家里,小女孩非常喜欢父亲,她父母的关系一直很好。小女孩以为自己的妈妈独占了爸爸,所以对妈妈充满排斥和怨恨。于是就在日记本里写下上面那句话。

如果不知道这种情况而随意地处理的话,也许会造成不可预料的严重后果。

“我肚子疼”的潜台词是“我不想去上学”。

学习成绩上不去,明天考试,没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想见到那个同学,讨厌见老师,所以今天不想去上学了。于是早上起床打算吃早饭时,开始装作肚子疼,以此作为不去学校的理由。上述情形也许很多有孩子的人已经经历过了。

这时候,父母们应该察言观色,仔细地问清缘由。孩子不想去学校肯定是有理由的。

不要动手打孩子,而是亲切、关心地询问孩子,帮助孩子打开心结。

有时候孩子的话语中可能会含有一些不中听的内容,对此,父母一定要理解孩子而不是以道德和善恶的标准来断定孩子的言语和行为。

透过绘画看孩子们的世界

孩子的画会说话

不要忽视孩子画的每一张画。就像涂鸦里包含着很多“秘密”一样,孩子画的小小图画中也同样含有他们内心的想法。

一位妈妈偶然间看到孩子图画本上的一张图画,十分惊讶。这张画上画着一个女人,脸被涂成了绿青色。

“哪有这样的人啊,又不是什么小丑,脸怎么涂成这样,这个是谁啊?”

“妈妈啊。”

“你这孩子,妈妈的脸怎么这样?”

“可我就想这样画。”

那位母亲带着那幅画来找我,本来是让她和孩子一起来的,但孩子却没有来。

后来我见到这张画的作者——一个五年级的小男孩,听他讲了事情的经过。

“妈妈嘴上说爱我,但实际上只关心姐姐和弟弟,对我一点都不关心。姐姐和弟弟要东西时,她总答应得非常干脆,但是轮到我时,她老推托,很多时候都会拒绝我。所以有时我很讨厌妈妈。”

这就是那个孩子对我所说的话。于是,我找到那位母亲,向她建议说:“今天孩子放学回到家时,您一定要拥抱一下孩子,要摸一下孩子的脸,温柔地对他说,‘珉秀,你不知道妈妈是多么地爱你,妈妈永远爱你。’”

之后,我不清楚这个孩子到底改变了多少,但我相信这个孩子对妈妈的态度一定会有很大的改观欣赏孩子画的方法:原理

孩子在没有监视和特殊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画比在学校

和辅导班完成的画更能反映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接下来就以孩子独立完成的绘画为中心,介绍几种读懂孩子内心的方法。

(1)绘画是孩子代替语言表达内心想法的一种方式

孩子的画虽然在大人的眼里总是没有头绪、没有逻辑,但却隐含着很多“秘密”。

两三岁的小孩在洁白的墙上或地面上涂画的圆圈其实并不是普通意义的圆圈。他的本意不是想画圆圈,而想说“妈妈,抱抱我”或是“妈妈,我漂亮吗”“妈妈,我爱你”诸如此类的内容。

图画内容的丰富程度和孩子的表达能力息息相关。图画内容越复杂,孩子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就会越丰富。图画内容变复杂说明孩子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因此孩子的词汇量越多和句子长度越长,表达便越来越复杂。例如,孩子从最初只画几个圆到后来画三角形、四角形、椭圆、射线、格子花纹、螺旋形,这种转变也就意味着孩子的语言从最初的“爸爸妈妈,嘟嘟笛笛”的婴儿语发展为“妈妈坐车出去”这种稍微复杂的表达。

(2)绘画反映孩子的思想和生活经历

观察孩子的画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对周边事物的认

识程度以及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的生活轨迹,甚至可以看到孩子所经历事件的性质和类型。

(3)绘画折射出孩子的“自我形象”

孩子在画画时会在脑中浮现出一定的图像,即用内心将图画勾勒了出来。这其中以人物的形象为中心。

但人物的形象很多情况下就是孩子自身。

例如,仔细观察著名画家们所画的画,不难看出很多情况下他们的人物画是和自己的形象是非常相像的,这是因为眼中的人物形象传入大脑后变为一种心象,它也许会成为心中固有人物像的模板,而模板通常是自己。因此可以说画能表现出孩子的“自我形象”。

(4)绘画是孩子创造性思考的产物)

孩子的绘画作品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画中可以反映出孩子独特的素描、写生、色彩、主题等。他们的画中不含有任何世俗偏见,大部分都是出自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所以可真实地流露出孩子的欲望、希望、对问题的认识、

性格特征、自我认识等。

(5)绘画表达孩子的各种需求

观察孩子的画,可以看出孩子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社会需求状况。

(6)绘画反映出孩子对生活环境的认识

孩子的图画能真实地反映出家庭环境、家庭关系、对学校生活的态度、同学关系等,从中可以察觉他们有没有烦恼、反抗、不安的情绪,现在是不是幸福等。

(7)绘画可以折射孩子的无意识世界和精神状况

孩子的图画可反映出孩子无意识的动机、欲望、梦想、愿望、矛盾,甚至是精神问题等。

考虑到以上几点,家长们一定要留心观察,认真分析孩子的绘画作品,真正地读懂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看懂孩子绘画作品的几种固有模式

(1)看构图

仔细观察孩子绘画构图可发现很多情况都是一种心理

上的投映(投映:内心深处本人不了解的感情等在画中的反映)。因此,仔细分析构图的话,很有可能会窥测到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看懂构图是理解孩子图画的第一步。

(2)看色彩

画中的色彩通常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色彩有着不同的概念。画中的色彩通常会体现画者的自我机能(自身是怎样运转的)和存在机能(生命是怎样运转的)。也就是说,通过色彩表达自我主张、自我否定、饥饿、排泄问题等自我机能以及生活热情、无力、死亡、疾病斗争等存在机能。不同的色彩同精神世界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3)看主题或内容

画的主题或内容能够反映自己的意识世界、关注的事、世界观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反应和防御机制。

(4)看线条

画画时,如果仔细观察蜡笔、彩笔或铅笔等的痕迹或用力大小,就会发现其中也隐含着人心灵的轨迹。孩子的画可真实反映出他们的性格特点。

读懂构图的方法

观察孩子的画,可以发现画内容的80%是自己的脸及身体的投映,剩下的20%主要是自己的家、学校及身边环境的投映。在构图中,画的中心主题,对象的倾斜方向及其空间排列位置都能够反映孩子的内心想法。孩子的画中,30%~40%画的是自己的脸,30%~40%画的是自己的身体,剩下的20%~30%画的是周围环境。

(1)通过色彩诊断孩子的精神和身体状况

孩子对色彩的使用也能反映出孩子的精神和身体状况。分析孩子在画中心位置经常用的颜色或最显眼的颜色,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白色:警戒心和失败感。

黑色:恐惧心,对“神经质”妈妈的反应。

红色:不满、刁难、攻击、健康、有活力。

橙色:极度缺乏爱。黄色:非常渴望爱。褐色:需求、食欲、物欲、独占欲。

绿色:虚弱、疲劳、悲哀、伤心。

蓝色:义务感、服从、顺从。

紫色:疾病、受伤或因此受到的影响。

粉红色:伤心、有热疳。

灰色:不安。

(2)内容、主题

太阳:爸爸。

花:妈妈。

向着正面的花:爸爸。

飞机、房子、高层建筑、大象、长颈鹿、郁金香、鲸鱼、轿车、鬼神、

马:妈妈。

狗、蚂蚁、树、房子、坦克、人:本人。

旗帜、圆圈、章鱼、山、灯塔、乌龟:妈妈。

(3)线条

线条硬:紧张。

线条柔和:有烦恼。

线条弯曲:毛糙。

直线多:具有判断力,有安全感。

用蜡笔用力涂画:体内精力强。

用蜡笔轻轻涂画:体内精力弱。

画画速度非常快:易冲动。

螺旋形多:希望内心解放。

斜线、射线多:内心不安。

横线多:沉着。

竖线多:独断。

圆形多:占有欲强。

(4)其他特征

紫色特别多:有很大的矛盾,身体异常。

红色和褐色混合:贫乏。

黑色和红色或黑色和黄色混合:父母有问题。

黑色:和父母严格管教有关。

红色和黄色的混合:对成绩有好奇心。

紫色和黄色:疾病,因疾病引起的孤独感,癌症的征兆。把握孩子身边物品的含义

如果能够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会十分有利于改善同孩子的关系以及同孩子的交流沟通,因为你们之间存在共同话题了。因此,父母有必要对孩子身边的物品作一次仔细检查,但是这必须得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即使在谈话中,也应该注意将此事隐瞒孩子喜欢的书籍中可反映他们最想

知道的世界

孩子有零钱买什么样的书读,向同学借什么样的书看,这些都有必要留心观察。要设法确认孩子感兴趣书的类型,是儿童小说、童话、童诗(文学),还是与自然和艺术相关的。例如,是与海洋、天文、动植物、机械、机器人(科学

技术)相关的,还是与音乐、美术、建筑、电影(艺术)相关的。

孩子经常阅读的书籍能够反映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可以询问孩子经常读的书,经常观察一下书架上放的书。有时候,一些不太健康的书籍会藏在抽屉里。

了解孩子感兴趣的领域对指导孩子的成长大有益处。

小时候的读书取向极有可能影响孩子将来的从事领域,所以通过对书籍的指导,可以拓宽孩子的爱好范围,有益于孩子的未来。

仔细观察孩子喜欢的玩具)

孩子身边的玩具,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领域。要经常查看孩子所拥有的玩具、喜爱的玩具和特别喜欢的玩具。玩具和未来职业有关联的例子并不在少数。小时候喜欢收集塑料玩具,长大之后喜欢汽车,成为一名汽车销售员。小时候喜欢显微镜长大后成为一名优秀的生物科学家,喜欢摄像机长大后成为一名出色的摄像师。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玩具不仅可以反映孩子的兴趣,还与孩子的天分有关,所以留

心观察玩具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有利无害的。

留意孩子身边的物品

日常生活中,孩子身边的物品有邮票、胶带、积木、玩偶、发夹、学习用品等。从这些物品中可以反映孩子的兴趣,也能反映出孩子的虚荣、攀比、炫耀等行为。有时候,孩子为了收集某个物品,会和父母撒谎,甚至偷家里的钱。

有时孩子会接触一些危险用品,比如说一些化学药品,所以一学期一两次要检查一下孩子的书桌。但是要注意不要留下检查的痕迹。在翻动之前,要记清楚每个物品所在的具体位置,然后复原。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估计得出问题了。还有要牢记不要向孩子提自己翻过他们东西的事。

怎样处理结果?

*翻过孩子的物品后,一定要保守秘密。

*如果物品有问题,父母双方可以一起讨论解决对策。

*“妈妈可以看看你的抽屉吗?”

倾听孩子心声,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倾听孩子心声,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我是一名母亲,又是一名幼教人。常有人说:“你是干幼教的,教育的孩子一定成才。”我在微笑之余,心中却总有一种莫名的小压力。没事的时候就会想,我要怎么去教育孩子,怎么去培养他,能够确认的就是:我要倾听孩子心声,做好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和孩子一起运动,把他引上“健康之路” 儿子比较胆小,总怕摔了自己,遇到一些危险性动作,不用我们大人说,自己便“知难而退”了。这一点曾经让我觉得庆幸,孩子会“保护自己”,可渐渐地,我感觉到儿子在动作发展上有些缓慢。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带孩子一起运动,把他引上“健康之路”。 1.循序渐进,练习基本动作。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娘俩去附近小公园“走平衡”。小公园周边的马路牙子,变成“小桥”或者“高速公路”,我俩一前一后,一步一步“走平衡”。刚开始,我牵着儿子的小手往前走;慢慢地,儿子牵着我往前走;再后来,他只抓住我的一根手指头向前走;最后,儿子独自在上面“开汽车”,走得轻松又自如…… 2.引导兴趣.加强体育锻炼。我的做法是尊重鼓励、激发兴趣。去年,儿子班有四五个小朋友都学了轮滑,我带着他去看伙伴们的学习,可是他说啥也不学。我和孩子他爸尊重了儿子的意见,鼓励孩子坚持每天打球、跑步。今年,在选择幼儿园兴趣小组活动的时候.我征求儿子的意见:“兴趣小组有美术、电子琴、舞蹈、轮滑。你自己想一想,喜欢学什么?”儿子经过一段时间考虑,最后说:“我学轮滑吧!”我说:“你怕不怕辛苦?”儿子说:“妈妈,你不是说,要不怕辛苦、坚持不懈吗?”儿子终于爱上了轮滑,坚持不懈地锻炼,在家里也常主动要求再练一会儿。 3.正确示范,确保均衡营养。现在的孩子大多挑食、偏食,我的孩子也不例外,但这是可以通过正确引导而改掉或减轻的。刚上小班的时候,孩子不喜欢吃青菜,每次吃饭的时候,我便说:“菠菜真好吃,吃了可以变成大力士。”有一次吃胡萝卜,我见儿子不愿吃,便说:“胡萝卜真好吃,怪不得小兔喜欢吃呢,我也喜欢,吃了还会让眼睛更亮!”我这么一说,儿子便吃了,吃完了还问我:“妈妈,你看我的眼睛亮不亮?”在我的示范和鼓励下,儿子渐渐地不挑食了,窝头、野菜什么都吃,这保证了儿子的营养均衡。 给孩子一定的自我空间.把他引上“热爱学习之路” 生活即教育,对孩子来说,日常生活和环境空间的影响尤其重要。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非常重视在家庭的环境布置中为孩子营造有益的空间,让孩子自然地处在一个学习的环境中。 1.音乐熏陶。我是个喜欢音乐的人,儿子也是,很小的时候我便给儿子准备了一个录音机,放在他经常玩耍的地方。两岁的时候,他就会自己放音乐了,而且会随着音乐又蹦又跳、又唱又舞。我们一家人很认真地看他表演,我也时不时陪他一起表演。每当我弹琴的时侯,儿子就会专注地在旁边听,我问他是否想学琴的时候。儿子却总是摇头说:“我觉得太难了。”虽然我从小就有成为钢琴家的梦想,但我不能将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日常生活中的音乐熏陶,让儿子喜欢上了音乐,这已足够。 2.自食其力。让孩子“自食其力”,将来孩子在社会上才能成长得更好。虽然婆婆对他比较溺爱,但在这一点上,我们已达成了共识,从儿子两岁多就开始

孩子的内心世界其实很丰富

孩子的内心世界其实很丰富 孩子心理疾病的存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做孩子的心理咨询师,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是什么?是对孩子心灵的温暖和呵护。父母应该学会从心理咨询师的角度,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引导孩子走出心理误区,为孩子的成长做好心理指导,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最好伙伴。 四岁的贝贝每天都要问一些奇怪的问题。例如,她会问爸爸:“妈妈这么胖,你为什么还要跟她结婚?”爸爸妈妈面面相觑,都不晓得这小丫头的鬼脑子里在想什么。又如,出门之前,贝贝会提醒妈妈;“妈妈你为什么不搽口红,不染头发?你为什么总穿牛仔裤而不穿裙子?噢,我知道了,你一定是不想被人看到你的大胖腿。”妈妈羞得脸通红,背地里对贝贝爸爸说:“是不足只有美女帅哥才配做贝贝的爸妈?我还没老,女儿居然嫌我丑!” 孩子们渐渐长大,随之而来他们的内心世界也会变得越来越丰富,当长到一定年龄的时候,在孩子的心灵深处,便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秘密,如果孩子不愿意向家长透露自己的想法,奉劝家长千万不要操之过急,而应该耐心等待。如果父母流露出愤恨不满的表情或者是“不问出来不罢休”的架势,只会把事情弄糟,使得孩子关闭自己的心扉。 现在的孩子往往产生封闭或半封闭的心理,或疑惑,或迷惘,或冷漠,有的孩子不与同学交流,不与教师交流,甚至不与家长交流,却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而且无话不谈,这很可能是因为孩子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为了摆脱父母对自己的干扰才这样做的。因此,当孩子发生上述情况时,父母应当首先检查一下自身的管教方法是否得当,然后及时调整自己的做法。 现代的许多父母常常不知道该怎样与孩子沟通,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也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加深。其实只要稍稍改变一下与孩子沟通的态度,要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也并非难事。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既是孩子的老师,又是孩子的朋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我们在与孩子沟通时,总是对孩子说“你该如何如何”,“你该怎样怎样-。例如:晚上九点多,小明还没有要上床睡觉的意思,爸妈却催促着孩子快快上床。小明口头上答应了,转身却在咕哝着:“你们自己不睡,却要我去睡.我义睡不着!”这时,父母往往采取高压政策:“睡不着也要去睡!”孩子只好乖乖地上床。又如,孩子不听话时,我们家长要么严厉地批评一通,要么就用板子教训一顿,从来都是大人说了算,孩子没有辩驳的机会。以至于孩子天真地说:“做大人真好,大人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是对的,希望我快快长大,早点长成大人。”其实孩子有这种想法很正常,而这份不公平也是真的。在孩子眼中,大人也是有缺点的,只是他们不敢说出来。我们不得不承认,大人的问题、大人的矛盾,远比孩子来得多。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呢? 1,关爱孩子,用心去交流 爱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前提,父母对孩子怀有爱心,孩子才会自觉,愉快地接受父母的教诲,交流的渠道就会畅通,心理疏导工作就容易取得成效。 2,学会好好去倾听 父母在倾听之前,一定要先忘掉自己,如果不忘掉自己,就很困难。而且,在倾听孩子的内心声音之前,要先听自己内在的声音,这是倾听的两个方向。 3,以心换心,开启孩子心灵的大门 上学的孩子正是个性形成和发展时期,会产生不同的个性心理,作为父母,需要足够的细心,耐心,用真诚和爱去解开孩子的心理症结。 4,尽量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 可以适当地安排孩子做一些家务事,多给孩户一些学习,磨炼的机会。不再替孩子做决定,学着解读孩子的心思,并且将领会的意思说出来,理解孩子的痛苦和快乐,把父母心學真实的想法说出来,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了解和理解的,这份相知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孩子正发表自己的意见时,父母尽量不插嘴,不打断,让孩子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

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模板

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从成都52中的实践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德育再次成为教育界内外关注的焦点。近日,本报记者收集到来自学校和教育界关于德育的各种声音,就德育存在的问题、德育工作者正在进行的思考与实践进行了近距离的观察和理性的思考。诚实是德育的基础,德育如何更诚实?成都52中是一所工读学校,一所具备优质教育资源的特殊教育学校,有很多被认定的“坏”孩子。可是,校长马海军说:“他们不是坏孩子,他们受到过太多不诚实、不公正的待遇。”老师不让交作业,他就不交;老师说出去,不准上课,他就逃学;老师说不准考试,他就不去学校。最后,老师又说,这孩子没救,他就自暴自弃;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父亲严格管教,同时又有求必应。一个月他也见不到父亲几面,但钱一直有。于是,摆阔,旷课,打架。最后父亲说,你天生就是造孽的。……在一些德育工作者不恰当地对待他们的同时,另一方面,应该看到未成年人的道德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成人社会的映照。成都华西中学德育处副主任李原松举例说明——学校坐车春游,车来了,尚未停稳。男生、女生全都朝着车子疯跑,抢位子,占地盘。成人社会,这事不鲜见;有学生在校园骑车,护卫队阻拦。3分钟后,“110”来了,学生打说“有人侵犯我的人身权利”。这种事,报上多得是;……“教育者、家长、成年人,都不是德育的权威,更不是道德的化身。诚实是德育的前提,没有人是完美的,社会也不完美。”这一观点,成了成都52中许多教师的共识。他们认为,诚实是德育的基础,未成年人不是“被教育者”,而应该是校园事件、社会情景中的一分子;应该把未成年人当成“社会人”,应该让他们知道每天经历的都是真实的人生,要让他们从小就诚实做人。成都52中做了一些“重塑”诚实的工作。以抽烟为例。好多到52中的学生都有吸烟的历史。“就算一个孩子24小时不间断吸烟。也并不能代表他‘坏’。”马海军说,“吸烟的孩子就一定是坏孩子”,这个观点是谁的?成人的。实际上,成人有压力,孩子也有压力。本来,孩子可以不采用这种形式减压,但是,当问题已经出现,是夺了烟骂一顿有效,还是缓和疏通有效?成人容易把硬性规则强加给孩子,德育如何更真实?很多孩子都有“编作文”的经历:学雷锋,扶老奶奶过马路;

最新倾听孩子的心声幼儿教师心得体会

倾听孩子的心声幼儿教师心得体会 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归根到底是为了给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那么,对这样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未成年人有什么要求,有什么企盼,有什么意见,关乎这一项工作能不能做到对症下药、能不能真正取得实效。下面是倾听孩子的心声幼儿教师心得体会,欢迎参考阅读! 现在的孩子自主意识特别强,而且他们有时做出的行为也不是成人能用简单的“对”或“错”所能评价和衡量得了的,这也是现代儿童心理发展趋向于成熟的表现。我班的栋栋小朋友性格开朗、活泼,常喜欢问些为什么,控制和约束自我行为的能力较弱,与成人和小孩都较易亲近和交往,但由于他从小由其母亲独自护养,有时表现较胆怯、腼腆、自信心不够强,做错了事常不敢承认。为此我常感到头疼。 上周二教学活动后课间休息时,孩子们有的忙着去厕所小便,有的喝开水,有的在玩耍,活动室里一片热闹的景象。忽然听到有人叫:“老师,栋栋把小鸡鸡翘得老高,小便都解到墙壁上,还把我的鞋子也弄湿了,可臭了!”我一听,正想把他叫到跟前问个究竟,就听到屠蔚兴灾乐祸地说;“栋栋,我已经告诉老师了,你就等着挨批评吧。”栋栋一脸沮丧,低着头。在小朋友的推搡之下来到我的跟前,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他的头低的更低了,旁边的`小朋友都围着看热闹:“你为什么把小便解到外面呢?”他用沉默表示抗议。下一节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我只能无奈地说:“你这孩子太不懂事了,每天净给老师惹事。”没等他开口我就叫他回座位去,继续第二个教学活动了。 第二个活动是美术活动,作品完成后请小朋友把作品放到自己的展览架上。大家都兴高采烈地把作品陈列出来,惟独只有栋栋的架子上是空白。正在这时,有小朋友来告诉:“栋栋把图画纸折成了飞机再玩。”我忙跑进去冲他喊:“你乱折图画纸干什么呀?还不赶紧去放好!”他就边拆飞机边往外走很不情愿地把画纸放到展览架上。 下午起床后,我一边给女孩子梳辫子一边让小朋友整理自己的衣服,只看见栋栋又趁忙乱的机会活动开了,见他没怎么撒野也就没理他。忽然琳玲对我说:“栋栋用手在弄点心。”我一看,原本在点心盆里码的整整齐齐的桃酥被他翻的乱七八糟。他听到有人告状,马上跑回座位去了。我正忙着给女孩子梳头,也就没再深究。 下午评小红花时,因为栋栋今天做的太多的坏事,大家都没把小红花评给他,我看他还满不在乎地玩着手指,眼睛却没敢看我。在离园时,我注意到他一副落落寡欢的样子,忍不住把他叫到跟前,询问他不开心的原因。起先,他还是一副顽固的样子,后来我试探性地说:“今天你是不是受了什么委屈,能和我说吗?或者是老师错怪你什么了?等了一会儿,他委屈地说:“今天厕所墙壁上有块脏东西,我想用小便把它冲下来。”我回过神来,想到上午那件事,都怪自己没弄清楚就草草了事。我抱歉的对他说啊:“你想把脏东西冲下来是对的,可如果其他小朋友也都学你的样用小便冲,那厕所间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他低下了头。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爸爸妈妈都希望了解孩子一天在幼儿园的情况。所以接园的时候会问:“今天吃什么啦?”“今天老师教什么啦?”“今天乖不乖?”然而很多时候,孩子的回答是:“不知道。”或者很不耐烦地敷衍两句。幼儿园的孩子还好一点,等孩子小学、初中了以后,很多孩子基本上不跟父母讲自己的情况了。袋鼠妈妈遇到的很多大孩子的家长每次都是从别人的口中才能够了解到自己孩子的情况。有的家长心急的时候还会对孩子说:“到底有什么事,你说嘛。?”家长越急,孩子就越说不出来。 作为父母想了解孩子的情况,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然而那些问题真能帮助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吗?除了问问题还有别的方法吗? 星期一早晨,喜乐一起床就说:“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袋鼠妈妈说:“哦,你不想去幼儿园。说说看,我很想听。”喜乐就说XXX和XXX会打她,又说XXX不跟她玩。袋鼠妈妈听着,然后抱着她说:“XXX和XXX打你了,XXX 不和你玩。你有什么感受呢?”喜乐说:“我不高兴。”袋鼠妈妈说:“我明白了。其实你不是不喜欢幼儿园,而是害怕XXX打你。你也希望和XXX一起玩,对吗?”喜乐点点头,说“是的。”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她从妈妈的怀抱里跳了起来,然后该做什么做什么,准备好以后我送她去了幼儿园。 上周有一天傍晚,袋鼠妈妈接了喜乐出来,她一见到妈妈就说:“我今天闯祸了。袋鼠妈妈蹲下来问她发生了什么,喜乐说中午把饭菜全部撒地上了,下午吃午点,牛奶也撒裙子上了。我抱着她问:“你感觉怎么样?”喜乐说:“我觉得很难受,裙子弄脏了,有股味道。”我们两个人就蹲在路边谈论这件事。袋鼠妈妈告诉喜乐她回家可以换上干净的衣服。然后我就抱着她,什么都没说。喜

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关注孩子的心理,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才能很好地促成孩子情智的发展。今天在钢城二小开的家长会,我感受特别深刻,特别是听了张荣华老师生动幽默又发人深省的讲座,更是让我感慨万分。 有教育家曾说:“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你看到的将是一个纯真无邪的世界。”也就是说,父母只有放下成人的架子,与孩子形成情感共鸣,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也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有很多父母经常会有这样的抱怨:“我的孩子什么事情都不愿和我们讲。”而孩子却诉苦说:“爸爸妈妈不理解我的需要,他们想对我说的时候就说个没完,可是我想说的时候,他们却心不在焉。”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其实,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有许多事情、感受和小秘密,他们很希望爸爸妈妈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小世界里的所有欢乐和烦忧。当父母对他们的小世界漠不关心的时候,孩子就会很失望,甚至出现一些问题行为。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他会折射出家庭教育成功的一面,也能折射出家庭教育失败的一面。 认真倾听孩子讲话。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应表现出热情、有兴趣的神情;父母应当高高兴兴地与孩子交谈,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语,正确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当孩子讲话的时候,父母不要打断他、不要指责他,并能从孩子的立场去理解他说话的内容,使孩子觉得他是被理解、被重视和被接纳的……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对父母敞开心扉。 经常和孩子交流思想。 父母与孩子间多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不仅可以让父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与内心世界,也可以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苦衷,逐步学会为父母排忧解难,学会主动承担家庭责任。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言为心声”。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话态、动作或多或少都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内心此界,家长应注意在乎常的一言一行中观察自己的孩子,了解他的喜怒哀乐。同时,孩子的作业本、笔记本上的小小涂鸦也是他们心灵独白的一部分,从中也可以了解到不少信息,父母们也可从这些地方人手了解自己的孩子。但最值得强调的一点是,观察孩子最重要的是父母应该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来看待。 营造聆听的氛围,做孩子的忠实听众。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应该营造聆听的氛围,和蔼地倾听孩子的讲话。在孩子遇到困难或者挫折的时候,父母亲切地留在孩子身边,温和地抚摩或搂住他,倾听他的诉说,讲几句关心的话。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父母敞开心廓,主动把心事告诉父母的。 让孩子学会乐观面对,淡看生活挫折。 学习和生活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生活中没有常胜将军,谁都会遇到困难与挫折,如何去面对,父母们既是学生也是老师。既要强大自己的内心,还要在孩子面前做好表率,引导孩子学会保持乐观的心态,进而能独立思考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哭哭啼啼。 今天的家长会更像是一个课堂,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们家长受益匪浅。以上就是我个人浅薄的体会,并且十分感谢钢城二小能提供这样的平台,让我们家长有机会学会如何做一个合格的高明的家长,也希望学校能经常举行这样的专题讲座,谢谢学校,谢谢老师们,您们辛苦了!

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17894476.html, 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作者:导琪 来源:《心理与健康》2004年第01期 据一次权威调查表明,10~18岁孩子的家长竟有四分之三曾未经允许翻阅过儿女的日记与信件。为防备来自父母的“袭击”,许多孩子不得不在日记里也学着写起假话来。 其实,家长也有家长的难处,今天,家庭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两代人之间谈谈家常说说心里话的机会越来越少。父母子女间交往日益减少,必然导致父母得不到孩子足够的信息。可父母的担心并不因沟通的减少而减少,特别是在孩子进入青春期或者进入毕业阶段时更是如此。父母非常想了解子女每一阶段的真实想法与内心的渴望,因此,当孩子神秘兮兮地写些什么时,更使他们满怀担心与焦虑。要知道,一个没有隐私权的孩子是很难形成自己独立人格的,况且,父母的“窥视”一旦被孩子发现,往往会产生信任危机。了解子女的思想状况与活动情况,还是要在平时营造好父母子女间沟通的渠道。为此,父母应注意如下几点: (一)经常与孩子交流思想。父母子女间加强思想上的交流不仅可以让父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与真正动机,也可使孩子体谅父母的艰辛,逐步学会为父母分忧解难,学会承担一部分家庭责任。翻译家傅雷先生在教育子女中最深的感受是:“尽管我们隔得这么远,彼此的心却始终在一起,我从来不觉得有什么精神上的隔阂。”真诚地把自己交给子女,子女也会真诚地把自己交给父母。 (二)学会观察子女。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言为心声……孩子的语态动作或多或少可以反映出孩子的思想;同时,子女的课本、作业本、听课笔记本上的涂涂画画也是他们心灵的独白,父母可以从中了解到不少信息;更重要的是,父母应该有意识地观察孩子经常交往的朋友。有一位家长偶尔在女儿的文具盒中发现多了几只新型圆珠笔,寻根追底及时制止了女儿及几位同学逛超市私买文具的行为。 (三)扩大信息来源。经常去学校,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十分重要。一天二十四小时中,孩子在学校几乎有六七个小时,这些时间里他们的表现怎样,与同学相处怎样,能不能接受老师的教育等等,这些信息通常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孩子的思想状况。 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纠正孩子的缺点错误,孩子的玩伴、同学都可以是了解的对象,必要时还可和孩子朋友的家长建立经常联系,这样就可以了解孩子的思想行为,当然也可以比较好地保护孩子的隐私权,让他的人格更健康地发展。

走进孩子心灵的世界

走进孩子心灵的世界 唐汉枝 我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指出:“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教育后一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这个共和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德育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呢?我认为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而现行教材的编写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刚入学就学习古诗《锄禾》又继续学习了《英雄黄继光》、《白杨》、《长征》、《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如:我在教《群鸟学艺》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我让儿童有意注意使其进入角色,组织学生扮演学艺的群鸟,创造性地加上了学艺的小燕子给没学到艺的那几只鸟说几句安慰的话的这样一个表演内容,教育开导这些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外,就一定能学到真本领。这样,就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必须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才会成功的道理。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儿童心理特征,激发兴趣十分重要,学生虽然年幼,可心灵十分纯洁,他们都希望表扬,表扬会使他们加自尊自荣。为此,我常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批语,在班里表扬。然而对于犯有一点错误的学生,一般他们也总不想失面子,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我处理这类问题十分慎重。一次考试后,我让同学们把语文卷子重新做一遍,结果一位同学让其他同学给自己复写了一遍。当时,我看了卷子真生气,真想在班里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可我想到了他的心理特点,就保留了他的面子,过后和他交谈,晓之以理,使他流出了悔改的眼泪。我在同学面前,不但不批评他,还表扬了他,后来进步了。这样,更坚定了他克服困难决心和信心,后来,他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还主动担任全校的厕所卫生员,被评为文明学生。 三、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把握好阶段性,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同样是教育的主体,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

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

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 马山县古零镇羊山小学蓝海燕 我原来是一名初级中学教师,因工作需要调到小学任教,今年又在小学附设的幼儿班任教。从中学教师到幼儿教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不同的教学方法,我又回到了新的起跑线上,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 在刚从事幼教工作时,我很不习惯一下子管那么多孩子,他们每天都是叽叽喳喳地吵闹,怎么管教都不听。我每天都是生气的过日子,感觉每天过得很累。直到有一天,我上课很累,突然感觉到头晕目眩,就在我要摔倒时,孩子们一下子喊了起来:“老师,您怎么了?”“老师,您辛苦了,您休息一会儿吧。”“老师,您就坐着上课吧。”“老师,对不起,我们不再吵闹了。”听到孩子们的一句句肺腑之言,我激动得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我才知道孩子们是多么的懂事,多么的聪明!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就有了这么大的爱心,面对这样的孩子,我还有什么埋怨,还有什么不满足呢?我之前对他们的粗鲁教育方法是错误的,心理感到很内疚,很对不起他们。 从此我改变了原来的教育方法。我把自己当作小孩子,给自己一片童心,每天跟他们学习,做游戏,玩耍……蹲下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后来他们也把我当作他们的朋友一样,每次玩什么游戏都拉着我去玩:跳皮筋、拍皮球、跳绳……,如果我累了,他们就会去拿凳子来给我坐,帮我捶捶背。同时跟我聊他们家里的事情,有的说跟爸爸去哪里钓鱼;有的说跟妈妈去公园玩有趣的事情;有的说爸爸妈妈又吵架了;还有的说爸爸妈妈离婚了。他们说高兴的事情时我跟他们一起分享快乐,他们说伤心的事情时我就引导他们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我跟他们说,我既是你们的朋友,也是你们的

“妈妈”,所以有时他们就叫我“妈妈”。我很自豪,我不介意。孩子们每天都很快乐,我也很快乐。 从这些经历中我一直相信:只有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才能让孩子更健康成长。只要我们真正俯下身来,放下架子,给予孩子们足够、充分、宽松的爱,他们一定也会敞开心扉,接纳我们这些大朋友,老朋友。只有关注孩子,尊重孩子,才能在爱的长河里与孩子们共同成长,让他们拥有一片晴郎、明净的天空,拥有一条积极、健康的人生路。因为孩子的世界是简单、纯洁的,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要了解他们心中所想,要光顾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的思想一起漫游,而不是一味的牵引。 有一篇文章里是这样说的:“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们能读懂花儿的心思;倾听溪水的歌声,我们能读懂山林的呼吸;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幼教工作不只是教师、家长,还要全民、整个社会都要同心协力,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让祖国的花儿开得更美!

走进孩子的心灵读后感

《走进孩子的心灵》读后感 ————郭胜男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这句话给了我深深的启迪。人们常说,给孩子讲一大堆道理,还不如实实在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对此我表示深深的认同,与其强制的给孩子们灌输一些大道理,不如让孩子们自己意识到问题产生的影响和对他们的人生意义。 一堂小学生的作文课堂展示课开始了:内容是描写热爱的四季,当说到冬天时,孩子们纷纷表达对冬天的喜爱。只有安锐怯怯地举起手:“老师,我可以不爱吗? 我可以不爱秋天,不爱冬天吗?”看到这,我心中的疑惑更深了,他为什么这么说呢,也许有他的原因吧。 此时,课堂差不多已经要顺利结束了,老师可以圆满结束课堂,可以婉转地绕过孩子的问题结束活动。但是这位老师给了孩子发言的机会,而这个机会让安锐在今后的日子里:一直感谢老师曾经允许他的不爱,让他今后的岁月里,能够从容地去爱。当我看明白:不爱秋天,那是因为“妈妈是清洁工,到了秋天,落叶扫也扫不尽,要是被人踩碎,被车碾碎,就更难扫了,妈妈总累得气管炎都犯了”;不爱冬天,那是因为“冬天一下雪,我和妈妈半夜就得起来扫雪。要是车碾过,人踏过,雪就成了冰石头,我们只能一小块一小块地砸,妈妈的两只手都生了冻疮,整天流血。”我的内心被深深震撼了,一个多么天真无邪的孩子,一个对妈妈充满了爱的孩子,一个知道心疼妈妈的孩子,差一点就成了大家眼中的不爱妈妈,不爱秋天、冬天的“怪”孩子。 幸亏是老师的“允许”,让安锐说出了心中的话:“我爱妈妈的眼睛,她的右眼生了白内障,什么都看不见了,左眼老是流泪,晚上她就流着眼泪,给我织毛衣,给爸爸煎药。我爱妈妈的手,她的手是紫黑色的,可妈妈说,这双手养活了我们全家。”接着老师的哽咽、老师的点头,然后郑重举起右手的那种赞同,感动了所有人,老师的引领让同学们、听课的老师们走进了安锐的内心世界,读懂了他的画,原来他没有故意捣乱,他的画就是他的内心的真实写照。 班级里有一个问题学生,他厌学,和同学吵架时,用脚踩同学的头,曾经几次想跳楼……开学接手这个班级,他第一时间进入了我的眼帘,他身着一身黑,黑色的衬衫上面绣着一条龙,俨然一副小混混的打算。有时他上课要去踩旁边同学的脚,回家作业交不上来,做题错题连篇……于是常常课后找他聊聊天,问问他最近有什么开心的事情,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开始时他有戒心,他会说:“没有什么啊,你问这些做什么?”后来看到其余的同学可以和老师像朋

倾听孩子共同成长

倾听孩子,共同成长 时光荏苒,岁月穿梭。一眨眼,孩子都七岁了,从一个咿呀学语的婴儿长成了一个乖巧懂事、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看着她脸上灿烂的笑容,我们乐在了心里。回想起我们小时候的岁月,依然是到现在都历历在目,感慨万千,唏嘘不已。但是仔细想想,我们这一代的岁月历程是那么青春灿烂,丰富多彩。随之而来的,是采取何种教育方式才能使孩子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这成为了父母们最重要的一堂人生课程。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家长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心理,让倾听成为习惯,家庭教育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倾听是一种责任。加强和孩子的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是家长的重要责任。所以,当孩子想要和家长沟通时,家长不管是正在看喜爱的电视节目还是与别人聊天都应该停下手中的事情,和孩子一起坐下来,全神贯注听孩子说话,用眼睛注视着孩子,微笑着静静听孩子倾诉,这是家长对孩子最有效的帮助。千万不要有“我是大人,你要照我说的做”这一类的想法。如果抱着这类想法,那就很难准确地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心情。孩子的心灵,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这个世界与大人有很大不同。我们要想全面了解孩子,就必须从心灵的对话开始,放下家长的架子,深观他的内心,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有利于情感的沟通,彼此的心才会更融洽,更贴近。 倾听是一种态度。孩子与家长沟通时十分在意家长倾听的态度,只有家长表现出浓厚的倾听兴趣,孩子才会有兴致说出心里的话。所

以,当孩子开口说话时,家长可以通过眼睛、语言、表情来表达倾听的兴趣。在孩子说自己事情的时候,家长应该有兴致地看着孩子,很自然地传递你的兴趣,也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诸如“太好了!”“我跟你想的一样!”等话语来表示你的兴趣。当家长觉得不便用言语表达时,还可以用微笑的表情,吃惊的样子保持孩子倾诉的兴趣。如果你总是沉着脸,一言不发,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就会令孩子十分失望,自然很难准确把握孩子的情感和处事态度。 倾听是一种追求。倾听是广义的,并非是家长一味的凭耳朵听孩子说什么,还需要用敏感的眼睛和心灵,通过观察和分析孩子的一举一动,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意图,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责怪孩子的声音,然而事情真的如此糟糕吗?其实不然,有时候在我们看来,一张丢弃的广告纸,一堆肮脏的沙土,对孩子来说,如获至宝。我们是否也应该把责备的声音等一会儿,留出时间,主动地观察孩子在做什么,你的做法就会与从前大不相同。作为家长我们也要不断反省,改变自己,别让责备淹没了孩子的自信,多支持、鼓励孩子,平等地和孩子做朋友。 总之,只有认真地倾听,良好的沟通,才能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反应,才能真正有助于解决孩子家庭教育的问题。

学会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做学生心声的倾听者 寒来暑往,转眼间,我已经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十八年。回顾这些年的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太多。人人都说教学辛苦,确实,作为教师挺苦挺累的,除了传授知识,还要掌握科学的心理功课,掌握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修养的各种方法和途径,这些规律不是靠纸上谈兵、照本宣科就能做好的,需要我们从经历的一点一滴平凡小事中积累。 我认为做一名好老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海鸥倾听涛声,才会盘旋;鲲鹏倾听九天,才会展翅。不要总是让孩子听,有时,我们可以转变一下角度,倾听一下孩子心灵的呼声,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倾听孩子的心声,可以满足孩子的欲望和需求,可以消除孩子的不满、愤怒、焦虑等情感,可以分辨孩子内向、孤独、自我保护能力强弱等个性,可以化解孩子与他人存在对立、紧张等情绪。就像魏书生所说“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那么,教师应当怎样去做呢? 第一,在课堂上,老师要做孩子思想的倾听者。 孩子的思想往往是幼稚的、零碎的、简单的,但这些都是他们发展的基础,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去倾听孩子的某种观念和思想。叶澜说: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已经成为天经地义的常规,然而学生对提出的各种问题作出的不同回答,也并非与教师预先估计的完全一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是的,只有倾听,才能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真实想法;只有倾听,才能捕捉到来自学生的信息,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只有倾听,才能让学生产生信任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第二,在课堂外,老师要做孩子成长声音的倾听者。 孩子的成长过程其实是身心裂变的过程,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充满着疑虑和困惑,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他们也学会了将自己的心事放到自己的日记中,这时老师就应该成为学生成长的向导,要用宽容的心去包容孩子,要以真诚的倾听赢来孩子的信任,要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并要把握好最佳时机与孩子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对孩子们的喜怒哀乐都要去做全面了解,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帮助,这时的老师不是三尺讲台上的发号施令者,而应该成为孩子们的知心朋友,这样就会彰显出倾听孩子心声的神奇魅力。 倾听是一项技巧,是一种修养,甚至是一门艺术。学会倾听应该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职业自觉。一个教师如果只知道说教,而缺乏倾听的意识,那么他所进行的教育必定是残缺的。因此,我呼吁我们的教师,多花一份耐心、真心当一回观众,倾听孩子的心声,让我们零距离的知道,了解当前孩子需要的是什么,用心与心的碰撞来进行情与情的交流。多关爱孩子,多引导孩子,多鼓励孩子,让我们用对待生命最好的方式——让孩子充分体验,这是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快乐课堂!

教师怎样走进孩子的的内心世界

教师怎样走进孩子的的内心世界 爱是打开沟通大门的钥匙,没有爱就没有沟通。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感情。师生之间的爱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无条件的,我们对学生要倾其自己全部的爱去付出;老师对学生的爱还是一份整体的接纳,我们要爱学生的全部,包括他们所有的优点和缺点。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我们可以直接去告诉孩子老师爱你,希望与你成为朋友,用老师那份充满爱意的言语去叩击学生的心门,以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纳。同时,我们也可以把对学生的这份爱幻化成挂在嘴边甜甜的笑容,用那份柔和的言语和微笑来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事情应该怎样去做。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的同时,孩子也会渐渐的向你敞开心扉。“ 有了爱,我们还需要无条件地去接纳孩子。一个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必须得到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接纳,他才能找到成长的动力。这个接纳本身就是无条件的。对我们来说即使班上的孩子是先天畸形,作为老师的我们也要无条件的去爱他,把他当成自己的心肝宝贝。很多老师只喜欢班上聪明、伶俐、懂事的孩子,但是世界上尚且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何况是活生生的孩子,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优秀。据心理学研究:一个孩子是自信还是自卑,都来自于孩子童年的经历。因为儿童是通过成人的眼睛来看自己的,也就是说孩子对自己的评价来自于父母或对他重要的人的评价,这其中当然也包括老师。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推想,如果一个孩子坚信老师是无条件的喜欢他的,那么他从小就会成为一个非常自信的人。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者的使命,就是使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而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个学生个性的尊重。”这也就要求教育者能够无条件地去尊重每一位孩子,平等地对待班上的每一个孩子。只有你真正的尊重他,理解他,他才会把自己心灵的大门向你敞开,作为老师的我们才能够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父母经常会有这样的抱怨:“我的孩子什么事情都不愿和我们讲。”而孩子却诉苦说:“爸爸妈妈不理解我的需要,他们想对我说的时候就说个没完,可是我想说的时候,他们却心不在焉。”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启思维教育曾接过这样一个案例,一对母子关系很僵,妈妈觉得自己管不了这个孩子,同时想让孩子习得一些好习惯,于是把孩子送进一家寄宿家庭,希望借助外力管教孩子。 这个孩子每个星期只回家两天,即使只有两天,妈妈也想跟孩子说说话。但是孩子排斥着、拒绝着,并对妈妈发脾气。妈妈很痛苦,她没想到,花了那么多心血,花了那么多钱“爱”孩子,可孩子连正脸都不看一眼。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着过去不恰当的教养方式,现在孩子对抗妈妈,连说话的机会都不给,妈妈很想走进孩子的内心却找不到方法。 其实,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有许多事情、感受和小秘密,他们很希望爸爸妈妈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小世界里的所有欢乐和烦忧。当父母对他们的小世界漠不关心的时候,孩子其实会很失望的。

所以如何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到与孩子心与心地交流?启思维家庭教育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多用正面的语气和孩子说话 孩子都特别喜欢表现自己,父母应该多给孩子正面的鼓励,不要对孩子的表现冷嘲热讽、视而不见,这样孩子会更容易对你敞开心扉,也会变得乐于表现自己。

要尽量避免用负面的语气对孩子说话,因为父母的语气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心理暗示,如果父母总用负面的语气对孩子说话,孩子的思想也会比较接近负面。 父母要时刻记得,爱和鼓励永远是打开孩子心扉大门的钥匙。 2、避免趁机批评,要耐心倾听 父母都比较喜欢趁机教育孩子,比如孩子犯了错,父母就会借机告诉孩子这么做是错的,并且让孩子做保证以后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这好像没什么毛病。但是有些家长喜欢趁机批评、絮絮叨叨频繁教育,其实这对孩子来说相当于无效沟通,起不到太大的效果。 面对孩子犯错,父母要耐心倾听他内心的想法,另外要做到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批评指责、重复唠叨,尽量听孩子把话说完,之后你再告诉孩子你内心的想法,这样的说话方式能帮助你走进孩子内心。 3、多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和孩子说话 父母可能都会有所感觉,当你在向对方倾诉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对方用“如果我是你,我也会这样做/这样想/……”这样的说话方式,你会感觉自己很安慰,其实这是因为对方懂得站在你的立场上为你考虑问题,才会让你有这种感觉。

用爱滋润孩子的心田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用爱滋润孩子的心田 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每个孩子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每个孩子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情感。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渴望走进这五彩斑斓的童心世界,渴望倾听幼儿心声,渴望在自己和幼儿之间架起一座心心相印的金桥。那么,什么是支撑这座心灵金桥的基石呢?那就是理解、尊重、耐心、和平等,而这些,都是爱的代名词,它凝聚了一个幼儿教师最无私的奉献…… 幼儿教师这一职业似乎称不上伟大,但要当好一名幼儿教师却并非一件易事。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幼儿教师的工作需要全身心地投入:需要对孩子丹心一片;需要和幼儿心心相印;更需要融入孩子之中,真正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那么,幼儿教师怎样才能担起这副影响孩子终生发展的重担呢?怎样才能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呢?怎样以真实细腻的情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中受到良好熏陶,培养优良品质呢?怎样努力给每个孩子提供最好的发展机会呢?怎样在有限的时光里,给孩子留下一点、两点有益的启示,留下一些终生受用的东西呢?怎样才能使他们在十年、二十年以后,还能由衷地从心底亲切地叫我们一声老师…… 孩子都有一颗敏感的心,能够辨别老师对他们的情感和态度。教师只有把爱奉献给孩子,才能真正走进幼儿的心灵世界,才能使孩子积极地接受教育,从中获得愉快和满足,教师也只有耐心倾听幼儿心

声,尊重孩子,才能在爱的长河里和孩子共同成长,也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在从教的这近二十年来,我感触颇深,更从中体会到不同角色之间的转换带给我的快乐和感想,同时也总结了几点经验: 一、对幼儿无微不至的关怀 一位教育家曾说:“童年时代得不到温暖和欢乐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会成为冷酷无情之人”。让欢乐的雨露灌溉孩子们的心田,这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责任。记得有一名叫王国栋的小朋友,他初入园时每天总是人没到哭声先到,天天妈妈哄爸爸劝也难以留下,还经常在班里乱跑乱跳,有时还会哭喊着爬上窗台向外叫着妈妈。中午午睡更是闹得厉害,一时间还成为了幼儿园中家喻户晓的“小明星”。针对这种情况,我一方面与他的父母进行交谈,了解孩子的情况,另一方面利用各种机会和方法与孩子沟通交流。入园时我会将他揽入怀中;进餐时我会亲自喂他吃饭并小声询问他吃饱了吗?好吃吗?散步时,轻轻地拉着他的小手;午睡时替他盖好被子,轻轻地拍他进入梦乡……慢慢地王国栋变了:来园时哭闹的次数少了,能与小朋友一起活动了,我及时表扬了他,并婉转地对他提出要求:如果来园时不哭就更好了。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孩子的表现令人欣慰。有一天他来园时竟然小声地说:“老师,早晨好。”很微弱很短的三个字却令我兴奋不已,从此他一天天好起来,愿意来园了并能愉快地和同伴做游戏了。 二、尊重幼儿的人格,对每个幼儿一视同仁,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人格,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个幼儿,不以势压人,这样才能使每个幼儿愿意与教师交朋友,才能使幼儿有一种健康

谈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幼儿教师毫无疑问是这个重要工程中的重要一员,在铸造灵魂的这一伟大工程中,幼儿教师担当了打下坚实基础的这一至关重要的任务。从我的孩提时代到我真正成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对幼儿教师的认识在不断的改变、更新,也在不断的深入、丰富。心中的幼儿教师形象也在不断的完善,日趋成熟起来。 作为教师首先要平等、真诚的去爱孩子。教师个人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之大,是不可言喻的。一件小小的事情,可能都会使孩子不停的想:为什么老师喜欢她不喜欢我?老师让他参加为什么不要我?为什么老师给他不给我?……每个孩子都渴望老师的关心和关注,并不是外表聪明可爱的孩子就要老师多一点爱,外表平平的孩子就不需要爱,他们的内心都需要老师爱的浇灌。 一、细微之处见真情 我们班有个叫王鹏飞的小朋友,在园时上课注意力总是不能很好的集中,游戏时不是乱跑,就是抱着别的小朋友的头打闹,每次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他都能很“诚恳”地承认错误,并表示今后一定改正,但就是改不掉毛病。经过对孩子的了解,发现王鹏飞的爸爸妈妈工作都很忙,无暇照顾他,只好把他放在爷爷家。而老人对孩子又过分的溺爱,只要吃好玩好就行。我根据孩子的情况采取了很多措施,也进行了不少的说服教育,到效果不大。后来我通过观察抓住机会改掉了王鹏飞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有一次家长开放活动,当王鹏飞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我首先告诉他刚才又做错了,他马上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表现的很难过。这时我就用和蔼的语气问:"飞飞,刚才为什么又走神了呢?"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我就猜测说:"是不是想让爸爸看看自己的表现呢?"他点点头。于是我就抓住机会说:那你可要好好做,不管爸爸什么时候来了,都会看到你最好的表现。"王鹏飞点了点头。从这次以后,王鹏飞果然改变了许多,有时他上课稍有走神,一发现苗头,我马上通过眼神或动作及时给予暗示,这时候王鹏飞就像和我有了某种默契,他会冲着我耸耸肩膀或伸出舌头做一个调皮的鬼脸,当然,他也马上就集中精力了。 面对孩子,我们也许会说,我教给了孩子许多的知识,我教给了孩子许多道理,而我们是否真正的关注过孩子的内心,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应当抓住孩子内心的细微之处,用我们心去爱每一个孩子。 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孩子,正处于敏感期:好奇、好模仿、个性强。他们需要爱,因为爱能使儿童以一种敏感和热情的方式去观察他所处环境中的那些特征。这个阶段的幼儿正处于自我实现阶段,需要我们为他们敞开大门,他们需要自我创造,从不存在到存在;从潜在能力到实际行动的过程中,他们是简单的。他们不会装腔作势。因而我们应为他们创设一个不受约束、适宜他们的环境,这样,他们就会自然得到发展,并提示自己的内心秘密。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会为孩子的一些言行而发怒,可能有时还会觉得发得理直气壮,这也许就是缺少对儿童的细微的观察,缺乏对他们需求的了解所至吧,有这样一句话值得我们深思:教育者必须摒弃暴虐,去除内心的傲慢与怒火。 二、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张迅哲是我班的调皮大王,他有一双不大却很有神的眼睛,一身黝黑的健康肤色。别人不敢做的事,他都敢做:洗手能把全身弄湿,用手掐小朋友……他的种种行为,对我来说真的无从下手。我一天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他身上,但他的表现还是有些令我失望。 早上进班级时,他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闯进教室,既不问老师好,也不去吃饭;玩积木时,他会把所有的积木都仍在地上;小朋友正聚精会神的听讲,他却手拿玩具,啊啊大叫;做操时他不是抠泥巴,就是趁你不注意一溜烟就跑了…… 他的这些举动真的让我很头疼,但我又不愿放弃他。于是我开始认真的观察他,针对他的行为我采取了一些措施。每天早晨我总会在教室门口迎接他,主动和他说一句:“张迅哲你好”。我会手把手的领着他洗手、拿饭。针对他进餐不好这一问题,我根据他争强好胜的性格,引导他和别人比赛;做操时多给他带高帽子;如果发现他有一点点的进步,就给他发小粘贴作为奖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