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人才管理体系思路

关键人才管理体系思路
关键人才管理体系思路

共享知识分享快乐

关键人才管理体系思路草案

目录

第一部分总体思路

一目的

二关键职位识别与关键人才管理策略

三关键人才管理体系与管理工具

四关键人才管理工作步骤

五关键人才的评估维度

六评估结果的运用

第二部分人才池

七人才地图

八继任者地图

九三类人才池

第三部分关键素质模型

十设计素质模型的作用

十一素质模型设计思路

第四部分素质评估与素质测评

十二能力评估目的

十三分层分类评估

十四360 °评估报告模板

十五组织气氛调查

十六内部满意度调查模板

第五部分职业发展规划

十七职业发展规划与继任者计划联系

十八职业发展通道

十九明确每个职业阶梯对时间上的原则要求

第六部分人才培养

二十培养对象

二十一能力发展需求分析矩阵

二十二培养计划

二十三能力发展轨迹

第一部分总体思路

一目的

业务拓展和战略升级,需要核心能力的驱动和支撑。而公司核心能力的载体是关键职位上的人才,对关键人才的识别、保有和提升,就是对公司核心能力的保有和提升。

如何系统地管理关键人才,如何有计划的提升关键人才的能力,如何进行人才储备以满足业务发展需要,如何进行继任者培养以减少关键职位人才流失或缺位而带来的影响等,是我们面临的课题。通过构建、落实和持续完善关键人才管理体系,以达到如下目的:

a)锻造一支高素质、高境界、高领导力的干部队伍,和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b)明确和落实关键人才责任机制,促进关键人才管理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

关键职位识别与关键人才管理策略

关键职位选择原则:

1.这些职位与组织的关键能力紧密相连,且对组织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这些职位较为适合从内部培养和选拔,而非外部招聘;

3.这些职位在组织内部属于中高层级;

4.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组织架构的变动,关键职位可能发生变化。

关键人才管理体系与管理工具人才吸引

组织推荐人力系统发掘(人才盘点)360。评估

上级评估组织

气氛调查群体

评估(评

职报告)

绩效考核结果

运用

周边绩效考核

结果运用

建立职业通

关和任职标

建立人才梯

队(人才池)

关键人才预

警机制

干部作风建

设计培养计

多方位培养

人才地图继

任者地图关

键人才能力

评估报告组

织气氛调查

报告述职会

议内部客户

满意度调查

报告

员工动态调

查报告

四关键人才管理工作步骤

确定组织核能力

确定关

键职位

清单

《关键人才管理制度》

《关键职位素质模型》

设计关键

职位素质

模型

评估现任

者、差距

分析

制定现任

者发展计

明确关键

职位继任

侯选人

评估继任

制定继任

侯选人发

展计划

从公司业务壮况、战略、职能策略明确组织的关键能力继任计划

涵盖的关

键职位清

关键职位

的素质模

管理能力

专业能力

核心价值

关键职位

上现任者

与素质模

型之间的

差距分析

管理能力

专业能力

核心价值

关键职位

上现任者

的发展计

发展计划类

发展计划目

具体职位

名单

具体继任

侯选人名

关键职位

的继任侯

选人与关

键职位素

质模型之

间的差距

分析

管理能力专

业能力

核心价值

发展计划

类型

发展计

划目标

五关键人才的评估维度

a)对人才的评估坚持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估:企业文化认同度、人品与职业操守、能力(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业绩。

b)对人才评估坚持分层分类的思想:

不同层级和不同职位系列的评估重点、标准、工具有所不不同

业绩

能力(管理/专业)

人品与职业操守

文化认同

核心价值

专业人员

六评估结果的运用

评估的结果运用表

C.持续加强专业能力,展现

岀高领导潜能。需加强

专业技能指派项目以增

进工作技能,朝A推

进。A.加速培养,为更重要职能作准

备。可以在目前或短期内接

任重要职务或扩大权责,以

加速成长。

D.不宜养成/不投入。绩

效不佳或指派不禾农

辅导绩效并观察。B.持续加强领导能力,为重要职

能作中期准备。并在每季委

员会中关注,给予能发展领

导力的横向任务。向A推

进。

管理能力

专业能力

辅助人员

低业绩高

a)A类人员:考虑加速其发展步骤,并加快对该岗位的继任计划;

b)B/C类人员:给予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其进一步提升其业绩和能力水平;

c)D类人员:给予警告,甚至淘汰,在重点提供业绩和能力辅导的同时,必须加快对该岗位的继

任计划。

第二部分人才池

七人才地图

a)人才地图可直观反映现任岗位上人员与岗位要求匹配情况和发展潜力

总经理

XXX 1/A

b)人才地图符号代表意义:

a) “ XXX ”代表现岗位上人员的姓名

b) “字母/数字”代表该岗位人员的任职状态和发展潜力。

数字:1-胜任力表现突出,2-胜任力表现一般,3-胜任力表现较差;

字母:A-已准备好,B-有发展潜力,准备度1-2年,C-现职位不很适合暂无发展潜力。

C)绿色代表该岗位在职人员表现优秀,红色代表该岗位任职人员需要替换或在岗观察。

八继任者地图

a ) 人才预警:工程部经理任职状态为“ 3/C ”(胜任力表现一般,并且不具培养潜力), 而该岗

位无继任人选,因而需纳入人才预警系统,招聘部门和分公司总经理需重 点关注,并采取措施。

b ) 人才培养责任预警:办事经理能力和发展潜力都很好,并具备晋升到更高职位或 轮岗到其职位

发展的能力,但由于没有培养出合格的继任者,因此很可以丢掉晋 升或轮岗的机会。需将此情况反馈给办事处经理,以提醒其注意培养继任者。

九人才池

a ) 内部人才储备池:人才地图中任职状态为“ 1/A ”、“ 1/B ”、“2/A ”(即现岗位胜 任力表

现突出或良好、发展潜力突出或良好的人员),纳入上级关键职位后备人 才的储备池。 b ) 管理培训生:每年有计划地从高校招收优秀应届毕业大学生,并对有管理能力潜 力或特质的毕

业生,纳入管理培训生范围,并在半年后帮助其设计职业发展规划, 尽而对其进行有计划的培养。

c ) 外部人才储备池:发展比较快的战略业务单元(SB )、或即将新增的战略业务单 元,即懂管理

又有专业能力的复合人才和专业人才通常需求比较大,对该类人才 通常会集聚在相关行业的几家优秀的企业之中,这几家企业相关人才的联系方

式、职务、能力状态(比较粗略的了解)等信息需要掌握,以便需要是能定点借 挖进而缩短人才引进周期、提高人才引进质量、降低人才引进风险。

第三部分关键素质模型

十设计素质模型的作用

为人力资源能力管理和开发提供衡量尺度,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从职位管理向能力 管理转变提供条件,是组织能力管理和关键人才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工具。 素质模型设计思路

殳XX 分公司总经

V ____ ______ )

工程部经理

XXX 3/C

a )素质模型设计方法:基于以下分析,我们在素质模型的设计方法将以战略演绎和 职位分析为主、

关键事件访谈为辅: i.

组织和员工的技能必须与企业的策略发展紧密结合,以加强我们达成目标和 绩效的能力,因此素质模型设计必须承载企业战略对相应职位的要求; ii. 相同职位上的人员绩效表现存在差异,绩优者所具备的特质,是人才选拔、

培养应该关注的内容。

T __

企业的策略 发展

员工的技能 需求

ii. 关键工作能力指标:每一个工作都能分解成很多细化的技能以达致卓越的工

作表现,但某些技能对其工作的影响会比其他技能更重要 ,这些技能会被称

为“关键的工作能力”。

iii. 能力指标及级别组合:能力和其级别应 反映最优化(适合)的工作要求,某

些员工可能具备比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和级别更广和更高。

c )素质模型中的能力框架

组织的关键 能力 从组织的关键能力明 确员工的技能需求

b )能力指标提练原则:

通用能力指标: 每一个工作都 必须具备某些专业和管理的技能, 某些技能会

从企业策略明确 组织的关键能力

员工的技能需求以达 致卓越的绩效表现

被应用到所有的岗位,如沟通能力

人才培养改革建议方案

人才培养改革建议方案 一、开展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开展工学交替的实践活动,是教学计划安排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不断探索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重大举措。 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的 开展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的,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并实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容及措施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由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把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分解为三个阶段进行:第

一个阶段,即基本职业素养培养阶段、第二个阶段,即岗位核心能力培养阶段、第三个阶段,即岗位拓展能力培养阶段。 基本职业素养培养阶段。利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基本素养课程的学习。根据职业岗位要求与合作企业共同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进行培养。培养其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这个阶段的教学工作主要集中在校内由专职教师完成。 岗位核心能力培养阶段。根据职业岗位要求与合作企业共同分析企业岗位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共同实施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由企业提供具体工作项目、任务,推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完成岗位技能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岗位技能的培训,理论知识主要由专职教师承担,实训项目主要由企业的兼职教师承担,分别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交叉进行。继续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其始终贯穿在各门课程教学当中。 岗位拓展能力培养阶段。本阶段完成技能实作、兴趣课程、修养课程、知识拓宽与提升课程等的学习。重点强化岗位核心技能、进一步挖掘职业兴趣、拓展岗位能力、提高发展潜力,通过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的形式实施。由企业的兼职教师加以主导,校内的专职教师辅助。继续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其始终贯穿在顶岗实习的教学中。

(完整版)关键人才管理体系思路

. 关键人才管理体系思路草案 目录 第一部分总体思路 一目的 二关键职位识别与关键人才管理策略 三关键人才管理体系与管理工具 四关键人才管理工作步骤 五关键人才的评估维度 六评估结果的运用 第二部分人才池 七人才地图 八继任者地图 九三类人才池 第三部分关键素质模型 十设计素质模型的作用 十一素质模型设计思路 第四部分素质评估与素质测评 十二能力评估目的 十三分层分类评估 十四360°评估报告模板 十五组织气氛调查 十六内部满意度调查模板 第五部分职业发展规划 十七职业发展规划与继任者计划联系 十八职业发展通道 十九明确每个职业阶梯对时间上的原则要求 第六部分人才培养 二十培养对象 二十一能力发展需求分析矩阵 二十二培养计划 二十三能力发展轨迹 第一部分总体思路

一 目的 业务拓展和战略升级,需要核心能力的驱动和支撑。而公司核心能力的载体是关键职位上的人才,对关键人才的识别、保有和提升,就是对公司核心能力的保有和提升。 如何系统地管理关键人才,如何有计划的提升关键人才的能力,如何进行人才储备以满足业务发展需要,如何进行继任者培养以减少关键职位人才流失或缺位而带来的影响等,是我们面临的课题。通过构建、落实和持续完善关键人才管理体系,以达到如下目的: a) 锻造一支高素质、高境界、高领导力的干部队伍,和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b) 明确和落实关键人才责任机制,促进关键人才管理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 关键职位识别与关键人才管理策略 1.2. 这些职位较为适合从内部培养和选拔,而非外部招聘; 3. 这些职位在组织内部属于中高层级; 4. 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组织架构的变动,关键职位可能发生变化。 三 关键人才管理体系与管理工具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我校预防医学专业于2007 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至今已向社会输送400 余名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现有在校生400余名。 本专业经过13年的不断探索,为适应社会经济对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需求,遵循教育部、卫生部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相关要求,借鉴兄弟院校办学经验,并结合我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我校预防医学专业以“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备初步创新精神、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能在疾病控制、卫生防疫、环境卫生、食品卫生监测等机构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和卫生事业管理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为目标,按照“加强实践、突出特色”的思路,不断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培养方案。总结近年来的工作,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及实施效果如下: 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优化培养方案,构建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预防医学专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通过每年的专业实习检查和学生座谈,结合各实习单位的建议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参照《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相关课程要求,制定符合我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培养方案并不断完善。经过培养计划的修订,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更加准确,课程体系更加完善,行业特色更加突出。 (二)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开展实验教学改革 为了使学生建构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体系,专任教师开展了“整合构建预防医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如《环境卫生学》课程将原有四个分散的与水质检测相关的实验,整合为一个设计性实验,由学生事前做好实验设计,利用两天时间完成从水样采集到水质分析和消毒的全过程实验,将片段式的知识点融合,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将乳类粗脂肪、蛋白质含量测定及其卫生质量检验整合为一个综合性实验,使学生系统性掌握乳类的卫生质量及营养价值检测方法及相关指标的国家标准。

公司人才评价体系方案

公司人才评价方案 一、人才评价目的 建立人才评价体系是对公司人才进行客观的评价,通过评价,准确掌握人力资源数量、质量,为公司人才发展、人才使用、人才储备提供可靠依据,实现人力资源统筹配置、人力资本不断增值,更好地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二、人才评价范围 公司范围内转正后满半年工龄的在职管理族员工、专业族员工、技术族员工、营销族员工、操作族员工。 三、人才评价周期 每半年开展一次。每年1月份、7月份各组织一次。 四、人才评价原则 4.1 客观、公正原则。 4.2 定期化、制度化原则。 4.3 可行性、实用性原则。 五、人才评价组织 5.1 资源管理部 5.1.1制订人才评价体系方案; 5.1.2拟订人才评价工作计划、制定评价标准、组织专业测评、审核评价结果; 5.1.3负责人才评价结果的运用(人才任用、人才培养、人才调配)。 5.1.4与部门负责人沟通,保证人才评价工作开展; 5.1.5负责参与人才评价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指导。 5.2用人部门负责人 5.2.1根据评价方案执行本部门人才的评估; 5.2.2提供本部门各岗位的岗位要求,配合建立岗位素质评价模型。 六、岗位评价模型建立 6.1.1 确定评价指标。设计调查问卷,在公司范围内抽取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调查,调查员工对公司企业文化的认同、价值观的理解及表现的行为特征,分析调查结果,找出公司人才的核心素质指标。(如:价值观、个性特质)。通过岗位分析,

对完成岗位工作目标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进行分析,提炼出各岗位素质指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知识。如完成工作目标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行业知识、本部门相关知识等; 能力。如为实现工作目标应具有的操作技能、逻辑思维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 职业素养。如员工的工作热情、诚信、职业道德等。 6.1.2 确定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对评价指标进行分等级可测量性的描述,体现在行为特征和目标完成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 6.1.2.1在公司范围内找出被评价岗位在职员工中优秀员工、一般员工、较差员工进行调查、访谈,在评价指标中具有哪些素质特征和行为特征及工作绩效。通过分析,找出胜任素质指标及行为特征并进行描述,为确定评价的标准提供依据。 6.1.2.2 找出行业标杆企业岗位员工胜任能力模型进行对比,找出差距,按照企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对评价标准进行调整。 6.1.2.3 成立专家小组,在分析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评价指标、标准进行修正调整。 岗位评价模型的建立要考虑评价的信度和效度,确保评价的准确性、有效性。 七、人才评价方法、程序 7.1人才评价实行自我评价、360°反馈、专项测评机制。 7.1.1 自我评价。 被评价对象按照《岗位评价指标和标准》所列项目自我评价,采用填写《自我鉴定表》的方法进行。 7.1.2 360°反馈。 根据员工所处的职位,选择其直接领导、下属,平级其他部门同僚(员工)对《岗位评价指标和标准》中的项目进行评价。 360°反馈采取问卷法进行评价。 7.1.3 专项测评。 《岗位素质评价指标》中的专业知识、管理能力、个性特征等项目评价难度较大,由资源管理部按照不同职位类别进行专项测评。 专业知识采取试题考试方式进行测评。管理能力、个性特征利用专业的测评工

关键人才管理体系思路

关键人才管理体系思路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关键人才管理体系思路草案 目录 第一部分总体思路 一目的 二关键职位识别与关键人才管理策略 三关键人才管理体系与管理工具 四关键人才管理工作步骤 五关键人才的评估维度 六评估结果的运用 第二部分人才池 七人才地图 八继任者地图 九三类人才池 第三部分关键素质模型 十设计素质模型的作用 十一素质模型设计思路 第四部分素质评估与素质测评 十二能力评估目的

十三分层分类评估 十四360°评估报告模板 十五组织气氛调查 十六内部满意度调查模板 第五部分职业发展规划 十七职业发展规划与继任者计划联系 十八职业发展通道 十九明确每个职业阶梯对时间上的原则要求 第六部分人才培养 二十培养对象 二十一能力发展需求分析矩阵 二十二培养计划 二十三能力发展轨迹 第一部分总体思路 一目的 业务拓展和战略升级,需要核心能力的驱动和支撑。而公司核心能力的载体是关键职位上的人才,对关键人才的识别、保有和提升,就是对公司核心能力的保有和提升。

如何系统地管理关键人才,如何有计划的提升关键人才的能力,如何进行人才储备以满足业务发展需要,如何进行继任者培养以减少关键职位人才流失或缺位而带来的影响等,是我们面临的课题。通过构建、落实和持续完善关键人才管理体系,以达到如下目的: a)锻造一支高素质、高境界、高领导力的干部队伍,和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队伍。 b)明确和落实关键人才责任机制,促进关键人才管理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关键职位识别与关键人才管理策略 独特人才/非常设职位 以任务或项目形式,与外界合作,以减少企业成本。如专家顾问、咨询公司等。 核心职位 关注对公司战略贡献的评价; 提供定制化的培训,重点培养,关注长期投入,形成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职位 内部选拔与培养为主,并不断深化关系,强调长期合作,以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采取倾斜的薪酬策略,为职责、绩效、能力而付薪。 辅助职位 采取外包方式或者根据特别任务招募; 根据目标完成情况考核,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报告(精)

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查报告 目前,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结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还比较机械、保守。从课程层面看,传统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从市场供需层面来看,酒店教育受教育 传统模式及世俗偏见的影响与酒店业的需求严重脱节。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酒店教育,注重研究酒店业市场,加强与酒店的沟通、合作,借鉴国外酒店教育的经验, 科学办学定位、人才定位,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理念,构建适应时代发展、市场需求的酒店教育模式。 、建立以就业核心能力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在顶岗实习的 基础上,实现轮岗定岗、五星定位。 酒店行业是服务性行业,酒店企业的从业者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酒店和酒店产品是及时消费品,所接受的是面对面的服务,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因此,酒店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就直接体现为服务质量,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操作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由于专业的实践性强,酒店企业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摆在第一位,而且要提升实际操作能力的标准,以五星级酒店的标准制定实训方案。酒店服务与管理的技能训练、酒店礼仪规范尤其重要。前厅管理与 服务能力、客房管理与服务能力、餐饮管理与服务能力、康乐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非常重要。食品营养与卫生方面的知识、酒店市场营销、酒店财务 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会展概论、形体训练、计算机应用及实习、普通话的 训练、英语听说的训练等实践环节都非常重要。我们以集中训练和分散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对上述的主要课程进行训练,掌握主要的操作要 领。 完善专业实习及社会实践,引导学生通过志愿者、义工、临时工等方式进行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设置专门学分。五星级酒店的实习实践是为了让学生更好 的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们在工作中所学到的实际经验必须在回到课堂教 学中以研讨会或者论坛的形式加以巩固。实习的学生们在工作环境中所学到的东 西经过进一步的消化吸收将来在他们进入最终社会时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技能。 二、引导职业导向,拓展其它技能,培养兴趣多样化。

关键岗位人才梯队培养管理办法)

盐城立福麦纺织用品有限公司 关键岗位人才梯队培养管理办法 1.1 根据公司发展要求,通过建立和完善人才梯队培养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开发和挖掘各层次人才的潜质,以促进优秀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为公司新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资源保障,实现:1.1.1 人才无断层:要保有一到二名的合适人选,当某个关键职位由于前任提升、退休或辞职等原因出现空缺时,可接替这个职位。1.1.2 工作顺利交接:要保证连续性较强及较重要的工作,当承担工作任务的人员突然离开岗位时,后继的人选在短时间内能顺利交接工作。 1.1.3 形成人才磁场:要保障良性的人才培养机制,树立公司良好的形象,吸引各类贤才的加盟,达到人才“蓄水池”的作用。 2 培养原则 2.1 领导问责培养原则。各级单位及部门负责人对人才培养工作负直接责任,人才培养的成效应纳入考核范畴。 2.2 滚动进出培养原则。不论资排辈,实行“赛马制”滚动培养,每年根据实际工作表现调整人才梯队,选择优秀人才纳入人才库中,对实际工作中表现一般的人员淘汰出人才梯队。 2.3 个性化综合性原则。坚持专业培养与综合培养同步进行,根据培养对象的特点和培养方向,设计针对性的发展通道和培养方法。 3 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本公司本各部门车间。

4 管理职责 4.1 人力资源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建立“统一管理、分级实施”的人才培养体系,具体负责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政策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认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4.2 公司中层及以上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按中层干部管理办法,由办公室负责关注、指导、开发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5.3 甄选方法 5.3.1 职业操守、知识技能、工作资历等基本条件通过个人材料,结合日常工作观察情况进行分析。 5.3.2 关键能力资质通过调查表、访谈等形式进行分析,条件具备的可借助专业机构的测评软件进行测评。 5.4 甄选程序 5.4.1公司关键岗位的数量可按公司当前职位总数的30%之内进行评定,每个关键岗位至少要选定1~2名后备人员。如果公司内部没有合适人选的特殊岗位,可考虑外部招聘。 5.4.2 后备人才由各单位根据公司制定的甄选原则及条件进行筛选确定,并报公司人力资源部审核备案。 5.4.3 确定的关键岗位一般应公开,但关键岗位后备人选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可在单位内部公开,也可只在单位领导班子范围内公开。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一、计算机应用专业行业背景及需求分析 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文件的出台,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纲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确立,宝鸡市“关于加快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以及眉县关于引进高端技术产业,兴建信息化产业园区五年规划蓝图的绘制,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目前,学历教育提供的人才数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我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陕西省2011年计算机职位需求3万多个。伴随我县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将达到数千人。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我县信息产业建设,我校将重点建设计算机专业,培养大量优秀的技能型人才,以应对人力资源岗位空缺的不利局面。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建设目标 (一)专业建设目标 加强校企合作,全面构建“校企对接、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推行并完善以“任务驱动法”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两年建设期内,主要完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完善。 同时,学校围绕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双线齐进的教学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实施“订单式”培养,突出实践应用特色,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及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结合行业资格准入政策,实施毕业生的“一书多证”制度,以区域市场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以“双师”素质教师为保证,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建成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专业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产学研结合紧密,具有鲜明中职特色的示范专业。 (二)课程建设目标 与合作企业共同组建专业团队,加强校本教材、实训教材开发,建设核心课程2门,特色课程2门。完成相关实习实训教材编写。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在已有的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跟踪最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网络实验室和教学环境条件的建设,加强课程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争取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水准。 (三)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方面到企业聘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打造一支业务素质过硬、实践操作能力突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利用2年时间,培养出1名平面设计和1名网络技术专业带头人,4名核心骨干教师7名双师型教师、4名兼职教师。 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分析学校原有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现状,师资队伍建设将以巩固提高现有教师队伍为主,引进高水平人才为辅的策略,同时聘请本专业优秀的校外兼课教师。将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放在专业办学的首位,树立“专业办学,师资为先”的理念。力争组建一支专兼职的专业师资队伍,逐步建立起专业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显著、专业方向明确、中青骨干为主、结构层次合理的高素质校内专任师资队伍。同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逐年派遣师资到产学合作企业进行专业调研或技术实践,或参加专业性的技术研讨会,或参加技术培训学习,进一步加强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的力

人才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

人才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 人才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但多数企业不能在人才需求产生时找到可用之才,这一问题的产生归根结底是企业缺少长期的人才规划。人才供应链管理,是通过系统考虑企业的人才供应与需求,整合人才管理各节点的相关机构,进行协同人才预测、规划及补给管理与柔性管理,实现人才供应链一体化运作的过程,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才队伍建设的动态优化。 一、人才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构建 人才供应链管理体系由人才供应网络、人才需求网络、人才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中心、信息集成系统与良好的管理环境四大主体组成。 人才供应网络包括高校集群、猎头公司、社会个体人才、培训机构等,企业通过长期的人才供应渠道建设,挑选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集群,并通过风险评估与考核对其进行管理。 人才需求网络包含企业即期的用人部门需求以及远期的人才储备池需求。这里的人才储备池既包含企业未来由于人才流动产生的临时人才需求,也包含企业未来由于战略调整所产生的人才需求,如对管理人才、高级工程师、领导接班团队的需求。 人才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中心作为整个体系的管控者,将系统、协同、外包、柔性的管理理念深入到从战略规划到梯队建设的每一步工作当中,将非核心业务流程外包给人才供应网络中的战略合作伙伴,把精力投入到人才规划与柔性管理工作当中,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人才供应链管理体系融合了企业文化因素,并以信息集成系统为技术支撑,对人才供应网络和人才需求网络进行协同整合,最终实现一体化管理。一体化管理是整个体系的核心部分,每一个环节能否顺畅运作,与企业能否提供良好的管理环境密切相关,这里的管理环境包括科学的管控模式、高效的组织架构、顺畅的业务流程、清晰的部门管理界面、健全的管理制度、竞争性的资源分配机制、包容性的战略合作机制。

如何定义关键人才

如何定义关键人才 定义关键人才 定义“合适”主要基于两个主要原则: “合适”二字根植于企业土壤,它并没有一个确定不变的唯一定义,在一个企业中的杰出人才可能无法在其他企业中发挥才干; 结合企业战略,而不是按照教科书和别人的模板定义“合适”人才。基于企业战略的胜任力模型基于企业战略的胜任力模型,结合了全球通用的胜任能力准则和各企业特定的战略要求下的能力要求。 近几年,已被很多国际和国内的企业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中, 通过定义出组织内优秀绩效员工的优秀行为标准,来有效指导和规范组织内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 通过相关的胜任能力评价方法,有效落实到人力资源的招聘、选拔、发展等各个环节中去; 发展为一套适合自己组织特征的衡量方法和手段,以实现个人行为特质与组织能力目标要求相一致; 促进组织人才发展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人才管理之道从广义上来说,人才管理是指对企业内部人才流动的战略管理。人才管理的目的是确保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体系可以保证合适的员工、合适的工作以及基于企业战略的业务目标在合适的时间内实现稳定的平衡,得到匹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才管理已经远远不只是一个人力资源的过程。它是一种思维,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慢慢变成企业文化的思想和行为。人才管理不仅仅是做事,它更是一种做事的方式,并保证在这种方式下员工和企业能够在短期和长期内获得成功。它基于以下理念:人才区分企业文化,人才孕育竞争优势。此外,人才思维不仅仅是一种人力资源潮流。它是根植于整个企业之中的---由领导者倡导,由管理人员打造,由业务人员和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发展。21 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则是:如何才能招募到关键人才,并让人才茁壮成长?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则是:怎样有效地保留这些关键人才,并避免人才流失到竞争对手那里? 1 人才管理的核心是致力于发展少数人:将企业内部少量的关键人才发展成为领导者和其他员工的榜样。除了明确发展范围,人才管理同样应该明确不适宜进行发展的人员范围。人才管理基于全球的还是本土的?是管理通才还是专才?是否只针对未来的董事会成员?所需要的是一些能够改变企业业务运营状态的人吗?这个人才库的进入门槛高吗? 人才的有效期是一年还是永久?你是在寻找最好的还是最合适的人才?你能有效地管理绩效不佳的员工吗?这些问题并没有确定的正确答案。你需要做出合理的决策,并使其符合公司理念和价值观。建立体系化的人才管理流程正确的人才管理流程是由一些关键的领导胜任力和管理能力共同支持的。胜任力的训练过程在本质上是帮助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执行任务---更好,更快,更有效。当企业在构造人力资源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报告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报告 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报告 长春市农业学校 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报告 长春市农业学校二O—二年三月 1 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报告 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报告 畜牧兽医专业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建设调研工作长春市农业学校畜牧兽医示范专业建设项目组负责,其目的是为我校畜牧兽医示 范专业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供依据。通过社会调研,正确把握 吉林省畜牧兽医专业人才需求的状况和趋势,从而对畜牧兽医专业 的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 议。 总论 1、调研的指导思想 畜牧兽医专业调研指导思想是:以国家中长期发展刚要为指导,以吉林省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为目标,以吉林省农业支柱产业为依托,以吉林省、长春市畜牧兽医行业企业对中职人才需求以及就业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为内容,对吉林省、长春市畜牧兽医行

业、企业、院校、毕业生、在校生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为顺利完成畜牧兽医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搜集具有实用性、指导性、前瞻性的客观资料,推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行业企业发展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同时也高质量地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2、调研的思路 畜牧兽医专业服务面广,涉及养殖、加工和服务业的多个领域,同时,从事本行业的企、事业用人单位的规模、性质、主要岗位等有很大差异,全面调查有一定难度。为了保证调研结果的正确性和科学性,确定如下调研思路。 2 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报告 宏观背景调研和微观需求调研相结合:通过宏观背景的调研了解吉林省畜牧兽医主体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与之相适用的人 才总需求;微观调研以企业为主体,了解企业目前现有人才成长经 历及未来发展的实际需求状况。 畜牧兽医人才的总体需求调研与中职畜牧兽医人才需求的调研相结合:畜牧兽医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把握中职畜牧兽医专业 人才的需求和定位必须全面了解畜牧兽医行业对畜牧兽医人才的需 求结构。 畜牧兽医人才需求调研与中职教育现状调研相结合:中职教育培养目标要符合畜牧兽医行业岗位对人才能力及职业技能的要求,

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 项目负责人:鲍贤俊?? 报告撰写人:吴国伟? 摘要:当我国职业教育步入体系建设的新阶段,为不断提升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推进中、高职教育的“立交桥”建设,不断完善本市“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本项目通过对“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的研究,构建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为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连续性,以及中、高一体化衔接的课程设计提供了有普适意义或应用价值的参考案例。?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课程衔接;方案设计 一、实验研究目标 作为本市首批中等职业教育课改特色实验学校,以及本市首批开展“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的职业院校,为不断提升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推进中、高职教育的“立交桥”建设,本项目借助本市中等职业教育课改实验这一平台,以“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为实验任务,以科学确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为主攻目标,以力求确保本市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朝着有利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方向发展,并力求为本市职业教育教改实践提供有普适意义或应用价值的参考案例。 二、实验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项目自2009年9月起开题,至2011年3月申请结题,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为“课题调究、案例分析、报告形成、专家论证”等四个阶段。主要方法或步骤,可简要概括为:①收集“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的各类文献资料,熟悉现状背景;②开展“实验任务”的项目调研,明确重点难点;③制定“实验任务”的研究计划,确定设计思路;④组织“实验任务”的案例分析,提炼普适经验;⑤推出“实验任务”的阶段成果,开展改革试点; ⑥形成“实验任务”的试点方案,组织专家论证;⑦综合“实验任务”的论证意见,最后形成较完整的“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的研究成果。 三、实验研究成果 本项目按照市教委教研室明确的“实验任务”的立项要求,通过近两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完成的实验研究成果,由“项目研究报告、项目调研报告、项目试点方案”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的“研究报告”由“项目结题报告、项目主题报告”组成。其中:《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集团化办学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主题报告,分别于2009年12月和2010年11月,荣获上海市职教协会2009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和第二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获”。第二部分的《上海市中、高职学生对中高职教育衔接认识的调研报告》,系本项目开展项目研究的支撑材料。第三部分的“试点方案”,分别由我校《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试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试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施方案》、《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试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标准》、《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试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核心课程标准》等组成。以上项目研究成果,既是我校开展教改活动的实验案例,也可供本市相关职业院校在推进“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时参考。现遵循市教委教学研究室关于汇编“课改实验研究成果”的通知要求,就本项目“研究报告”的正文内容概述如下:(一)关于“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的研究背景 本项目主要从“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课题研究的综合元素”等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并重点从“课题研究的综合元素”这一背景分析加以切入,以力求在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两个层面较系统地把握“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简述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的一般步骤(精)

简述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的一般步骤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组织战略目标而构建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其核心是企业依据总体发展战略确定人力资源战略,构建组织体系,并依据组织架构进行职位设计分析,建立职位体系和员工胜任力素质模型、领导力开发模型, 和依据素质模型进行战略性人员配置和员工能力建设与开发。 一、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意义 企业经营的成功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取决于企业的品牌管理能力、产品研发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客户服务能力、业务成本控制能力、生产制造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信息技术能力以及资源获取和整合能力等多种因素, 但这些能力的获得和形成最终都是由人力资源能力来支撑和实现的。因此, 人力资源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而构建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自然就成了保证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前提和基础。 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 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体系的构建,必须与企业的远景、使命、价值观保持高度一致, 具体包括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和战略性组织变革、战略性职位体系设计与开发、战略性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战略性人才配置、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战略性人力资源开发与员工能力建设体系、战略性薪酬管理体系等人力资源管理核心职能及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平台。 一是构建基于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依据企业的业务战略, 并在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及现状的基础上, 明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以及现有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不足, 制定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人力资源远景、使命、理念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及策略、以及与企业未来发展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具体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提升规划以及将目标转化为行动的措施和对措施执行情况的评价监控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实施方案

2014年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实施方案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学院省级高职品牌师范院校动员暨工作安排会议精神,认真做好《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建设方案》中关于2014年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相关工作,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书》中2014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相关任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项目组组长:梁尔涛 成员:王记生张艳丽王卓亚廉洁刘杰李海安 项目组下设六个分项目组,分别是: 1.人文财经系项目组(组长:张艳丽) 2.艺术系项目组(组长:李海安) 3.机电工程系项目组(组长:王卓亚) 4.信息工程系项目组(组长:刘杰) 5.建筑工程系项目组(组长:廉洁) 6.基础部项目组(组长:王记生) 二、建设任务 (一)根据《建设任务书》中的相关内容,2014年本项目组主要拟完成以下两项工作: 1.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结合不同专业特点,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主要包括:一、从学院宏观层面上,探索构建“2412”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期间,两年完成必要的理论知识教学,完成课程分散实训、课程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四个实践教学环节,最后一年顶岗实习,获取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二、工科专业重点探索“三位一体”和“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企业和学生三位一体,岗课结合、校企结合、双证结合三结合。三、文、管、艺术类专业重点探索“教—学-—做”一体化,做中教与做中学等人才培养模式。 2.引入行业企业标准,重新设计专业建设标准和课程体系。项目建设期内,学院将邀请行业、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建设标准制定和课程体系设

人才评价体系方案

人才评价体系方案 一、建立人才评价体系目的 建立人才评价体系是对公司人才进行客观的评价,通过评价,准确掌握人力资源数量及质量,为公司人才发展、人才使用、人才储备提供可靠依据,更好地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二、人才评价范围 公司全体正式员工:中高层管理者、后勤职能人员、技术研发人员、营销人员、特殊生产岗位人员(焊工、设备操作工、镀锌酸洗工等)。 三、人才评价周期 每半年开展一次。 四、人才评价原则 1、客观、公正原则; 2、定期化、制度化原则; 3、可行性、实用性原则。 五、人才评价组织 1、人力资源部:制订人才评价体系方案;拟订人才评价工作计划、制定评价标准、组织专业测评、审核评价结果;负责人才评价结果的运用(人才任用、人才培养、人才调配等)。 2、部门负责人:根据评价方案执行本部门人才的评估;提供本部门各岗位的岗位要求,配合建立岗位评价模型。 六、人才评价模型的建立 1、确定评价指标。通过岗位分析,对完成岗位工作目标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进行分析,提炼出各岗位素质指标: 知识。如完成工作目标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行业知识及其他相关知识等; 能力。如为实现工作目标应具备的操作技能、逻辑思维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 职业素养。如员工的工作热情、诚信、职业道德等。 工作业绩。如员工的销售业绩,研发项目等。 2、确定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对评价指标进行分等级可测量性的描述,体现在行为特征和目标完成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 3、汇总各岗位评价指标和标准,整理形成《人才评价指标和标准》,作为人才测评的依据。 七、人才评价方法、程序 1、人才评价实行自我评价、360°测评、专项测评机制。 (1)自我评价。被评价者填写《自我评价表》进行自评。 (2)评委测评。根据员工所处的职位,选择其直接领导或下属,平级其他部门同事对被评价者进行评价,填写与被评价者相应的《人才评价表》。 2、评价程序

关键人才管理办法

关键人才管理办法 1、目的与适用范围 为建立和完善关键人才库,有计划地合理开发关键人才的潜质,做好公司关键人才的储备与培养,为公司提供人力资源上的后备支持,为公司未来的健康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源泉,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关键人才的选、用、育、留等工作。 2、相关文件及术语 2.1 关键人才:拥有核心能力或技术与知识,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从而对企业战略实施不可或缺的人。 2.2 关键岗位:关键岗位指在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生产等方面对企业生存发展起重要作用,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承担起重要工作责任,掌握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技能,并且在一定时期内难以通过企业内部人员置换和市场外部人才供给所替代的一系列重要岗位的总和。 3、管理职责 3.1人力资源部负责制定公司关键人才的相关政策、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关键人才的评估、盘点工作,为用人部门提供专业支持。 3.2 各用人部门负责参与关键人才的确定,对关键人才进行指导与培养,随时关注关键人才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需求。 3.3 关键人才要根据要求制定个人发展计划,不断加强自我改进与提高,在公司内部发挥表率作用。 4、管理内容与方法 4.1 原则: 遵循与岗位要求相匹配的,以内部培养为主,立足长远,建立适合公司状况的关键人才管理体系。 4.2 关键人才的选: 4.2.1 关键人才的标准 4.2.1.1 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公司忠诚度高,在公司工作两年以上; 4.2.1.2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善于沟通合作,吃苦耐劳,有创新性思维; 4.2.1.3 拥有核心能力或技能与知识,在某一领域或某些领域有所专长,且对公司发展具有关键价值和影响的员工; 4.2.1.4 培养成本较高或外部招聘难度较大; 4.2.1.5 大专或以上学历,一线工人中技或以上学历。 4.2.1.6 上一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为B及以上。 4.2.2 关键人才的分类: 4.2.2.1 领导干部,是指公司高级或部长级人员。 4.2.2.2 后备干部,是指处长级以上人员。 4.2.2.3 优秀人才,是指符合关键人才标准的一般员工,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4.2.3 原则上,人力资源部每半年组织一次关键人才筛选工作。关键人才的数量控制在公司总人数的10%-15%左右。 4.2.4 优秀人才的确定: 各部门对照关键人才标准推荐优秀人才,人力资源部组织部长级人员、处长级人员、部分员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陕西省机电技工学校 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汽车检测与维修项目组 2016年3月 目录 引言 (3) 1.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现状分析 (4)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现状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5) 2.汽车维修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查与分析 (6) 汽车行业发展调查 (7) 汽车维修专业领域人才需求分析 (7) 3.人才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8) 基本思路 (8) 改革目标 (8) 4.办学模式的改革 (10) 办学模式改革的总体框架 (10) 办学模式改革的组织实施 (11) 5.课程模式改革 (12) 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12)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架构 (13)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14) 6.教学模式改革 (15) 教学组织与实施模式改革 (15) 教学手段与方法 (15) 7.教学设施与环境改革 (16) 建立适应新课程体系的多元实训模式 (16) 教学设备与设施配置 (17) 8.教师队伍建设 (17) 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 (17) 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17) 骨干教师的培养 (17) 双师型教师培养 (18)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18) 9.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创新 (18) 10.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预期效益 (19) 陕西省机电技工学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引言 为了使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对汽车维修中、高层次技能

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的推动下,积极开展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按照学校“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培养为核心的校企互动、产教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指导思想,确立以培养用人单位满意的品学兼优的汽车维修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汽车维修专业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适应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需要和汽车行业人才大量需求的需要,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社会生产力转化的中枢,为社会输送企业真正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而实现职业教育宗旨,真正体现职业教学的价值。 结合行业人才需求、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院校调研分析报告及我校现在开设的专业现状,特编制本方案,以期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和办学水平,使学校的发展更具特色,竞争优势更加突出,使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在渭南地区乃陕西省均具有较强竞争力。 1.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现状分析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现状 我校汽车维修专业设立至今已近10年,是学校的特色专业,为长足、重点发展汽车维修类专业,学校于****年成立“汽修教研室”。汽修教研室现共有2个专业(层次及专业方向):汽车维修(中级工班)、汽车维修(高级工班),有高级工、中级工、短期培训等多层次培养模式。汽车维修专业已被确定为我校今后重点支持发展的专业。 学生情况 汽车维修专业开办至今,累积毕业生达****多人,目前在校生共***人。近两年在校生人数保持**%的增长幅度,就业率始终保持在**%以上。**%以上毕业生就业于本(外)地,主要在汽车制造、维修保养、美容配件等企业从事相关工作,大多数已成为企业汽车生产、维修服务工作岗位的主力军,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满意率达**%。近两年在参加的省市各类技能大赛中,共有**人次获得一、二、三等奖。

培训管理制度人才战略培训体系.doc

培训管理制度,人才战略培训体系1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为认真贯彻公司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加快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使人才培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满足企业发展规划对人才的需求特制定本制度。1.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在册员工。2.管理内容 2.1培训体系架构 2.1.1纵向培训体系:根据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设置相应的培训项目,为管理人员提供相应层级的管理思路、方法、工具等,相应的储备管理人才也可以根据该体系进行培训,为新入职员工提供学习平台,使其顺利进入新的工作岗位。2.1.2横向培训体系:根据不同部门以及不同岗位的要求,设置相应的培训项目,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提升各岗位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水平,相应的核心人才和 储备管理、技术、技工人才也可以根据该体系进行培训。 2.1.3个性化培训: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保证公司在合法条件下经营运作,满足员工在学历等硬件上的提升,同时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2.2 培训制度体系文件 2.2.1《培训管理制度》2.2.2《新员工培训管理制度》2.2.3《储备人才培训管理制度》2.2.4《培训师管理制度》2.2.5《学员管理制度》2.3人才培养管理机构及职能

2.3.1人才培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办法,成立人才培养管理中心,管理中心成员由总经理、各部分管领导、各部门经理及培训主管构成。 2.3.2人力资源部作为管理中心的执行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及引进,并负责对公司各部门人才培养计划、措施的指导、监督及考评工作。 2.3.3各部门在人力资源部的统一协调下,负责本部门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2.4培训操作流程 2.4.1年度培训计划操作流程 2.4.1.1根据年度人力资源总体规划,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按照纵向培训体系分层次编制培训计划; 2.4.1.2 根据公司年度营运计划,各部门负责人按照横向培训体系,向人力资源部上报部门级培训总体计划; 2.4.1.3年度能力盘点结果与支持公司发展的人员能力要求对比, 对有差距的人 员设定个性化培训计划; 2.4.1.4纵向、横向和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整理汇总后,由人力资源部进行需求分析,按照重要紧急程度提炼培训项目,最终形成整体培训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