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硫、氮、有机反应方程(答案)

氯、硫、氮、有机反应方程(答案)
氯、硫、氮、有机反应方程(答案)

氯、硫、氮、有机化学方程式

1.氯气和铁点燃

2Fe+3Cl2?

?点燃2FeCl3

?→

2.氯气和铜点燃

Cu+Cl2?

?→

?点燃CuCl2

3.氯气和钠点燃

2Na+Cl2?

?→

?点燃2NaCl

4.氯气和氢气(或工业上制取氯化氢)

H2+Cl2?

?点燃2HCl

?→

5.氯气和红磷点燃

2P+3Cl2?

?→

?点燃2PCl3

PCl3+Cl2?

?点燃2PCl5

?→

6.氯气和水反应

Cl2+H2O HCl+HClO

7.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

?NaCl+NaClO+H2O

Cl2+2NaOH?→

8.工业上制取漂白粉

?CaCl2+Ca(ClO)2+2H2O

2Cl2+2Ca(OH)2?→

9.氯气和溴化钠溶液

?2NaCl+Br2

Cl2+2NaBr?→

10.氯气和碘化钾溶液

?2KCl+I2

Cl2+2KI?→

11.氯水见光

?光2HCl+O2↑

2HClO?→

12.漂白粉和盐酸反应

?CaCl2+2HClO

Ca(ClO)2+2HCl?→

13.漂白粉在空气中发挥作用

?Ca(HCO3)2+2HClO

Ca(ClO)2+2CO2+2H2O?→

14.检验氯、溴、碘离子的存在

Ag++Cl–?→

?AgBr↓ Ag++I–?→

?AgI↓?AgCl↓ Ag++Br–?→

15.实验室制取氯气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16.实验室制取氯化氢

2NaCl+H2SO4?→

??Na2SO4+2HCl↑

17.氯碱化工电解饱和食盐水

2NaCl+2H2O?

?电解2NaOH+H2↑+Cl2↑

?→

18.溴化银等卤化银可以做感光剂原理

2AgBr?

?见光2Ag+Br2

?→

19.氟单质通入水中

2F2+2H2O?→

?4HF+O2

20.铜和氯化铁反应

Cu+2FeCl3?→

?CuCl2+2FeCl2

21.硫在空气中燃烧

S+O2?

?点燃SO2

?→

22.硫与氢气反应

??H2S

S+H2?→

23.硫和铁反应

??FeS

S+Fe?→

24.硫和铜反应

??Cu2S

S+2Cu?→

25.硫和汞反应

?HgS

S+Hg?→

26.二氧化硫通入水中

SO2+H2O H2SO3

27.二氧化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aSO3+H2O

SO2+Ca(OH)2?→

28. 二氧化硫催化氧化 2SO 2+O 2

3

29. 实验室中吸收二氧化硫尾气

SO 2+2NaOH ?→?

Na 2SO 3+H 2O 30. 三氧化硫通入水中

SO 3+H 2O ?→?

H 2SO 4 31. 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的反应

2H 2S+SO 2?→?

3S+2H 2O 32. 二氧化硫和以氯气为代表的卤素单质在水溶液中反应

SO 2+Cl 2+2H 2O ?→?

2HCl+H 2SO 4 33. 硫化氢在少量空气中

2H 2S+O 2?→?

2S+2H 2O 34. 硫化氢和氧气充分反应

2H 2S+3O 2??→?点燃2SO 2+2H 2O 35. 氯气通入氢硫酸溶液中

H 2S+Cl 2?→?

2HCl+S 36. 实验室检验硫化氢的存在

H 2S+Pb(Ac)2?→?

PbS ↓+2HAc 37. 实验室检验硫酸根离子

Ba 2++-

24SO ?→?

BaSO 4↓ 38. 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

FeS+2HCl ?→?

FeCl 2+H 2S ↑ 39.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硫气体

Na 2SO 3+H 2SO 4?→?

Na 2SO 4+SO 2↑+H 2O 40. 铜和浓硫酸反应

Cu+2H 2SO 4(浓)?→??

CuSO 4+SO 2↑+2H 2O

41. 木炭和浓硫酸反应

C+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42. 氮气与氧气反应

N 2+O 2??→?放电2NO 43. 氮气与氢气合成氨 N 2+3H

2NH 3

44. 氮气和金属镁燃烧

N 2+3Mg ??→?点燃Mg 3N 2 45. 一氧化氮遇空气转化为二氧化氮

2NO+O 2?→?

2NO 2 46. 二氧化氮通入水中

3NO 2+H 2O ?→?

2HNO 3+NO 47. 浓硝酸常显黄色的原因

4HNO 3??→?见光

4NO 2↑+O 2↑+2H 2O 48. 氨通入水中溶液显碱性

NH 3+H 2O NH 3?H 2O -++OH NH 4

49. 氨催化氧化制取一氧化氮

4NH 3+5O 2 4NO+6H 2O 50. 氨气和氯化氢冒烟反应

NH 3+HCl ?→?

NH 4Cl 51. 氯化铵(或其它铵盐)受热

NH 4Cl ?→??

NH 3↑+HCl ↑

52. 实验室制取氨气

2NH 4Cl+Ca(OH)2?→??CaCl 2+2NH 3↑+2H 2O

53. 检验铵根离子

O H NH OH NH 234+↑?→?+?-+

54. 硝酸铜受热分解

2Cu(NO 3)2?→??2CuO+4NO 2↑+O 2↑

55. 硝酸钠受热分解

2NaNO 3?→??2NaNO 2+O 2↑

56.实验室制取硝酸

NaNO3+H2SO4(浓)?→

??NaHSO4+HNO3↑

57.铜和稀硝酸反应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58.铜和浓硝酸反应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59.木炭和浓硝酸反应

C+4HNO3(浓)?→

??CO2↑+4NO2↑+2H2O

60.甲烷和氯气见光

CH4+Cl2?

?→

?见光CH3Cl+HCl CH3Cl+Cl2?

?→

?见光CH2Cl2+HCl CH2Cl2+Cl2?

?→

?见光CHCl3+HCl CHCl3+Cl2?

?→

?见光CCl4+HCl 61.甲烷隔绝空气加热

CH4?→

??C+2H2

62.甲烷的实验室制取

CH3COONa+NaOH

Na2CO3

+CH4↑63.乙烯和氢气反应

CH2

=CH2+H2

CH3–CH3

64.乙烯和氯化氢反应

CH2=CH2+HCl 3–CH2Cl

65.乙烯和溴水反应

CH2=CH2+Br2?→

?CH2Br–CH2Br

66.乙烯和水反应

CH2=CH2+H2CH3–CH2OH 67.乙烯的聚合

n CH2=CH2?

?→

?催化剂[ CH2–CH2 ] n

68.乙烯的实验室制取

CH3CH2OH 2=CH2↑+H2O

69.乙醇和浓硫酸制取乙醚

2C2H5OH 2H5OC2H5+H2O

70. 乙炔和少量氢气

CH ≡CH+H 2

CH 2=CH 2

71. 乙炔和足量氢气

CH ≡CH+2H 2

CH 3CH 3

72. 乙炔和足量溴水

CH ≡CH+2Br 2?→?

CHBr 2CHBr 2 73. 乙炔和氯化氢制取氯乙烯

CH ≡CH+HCl CH 2=CHCl

74. 由氯乙烯制取聚氯乙烯

n CH 2=CHCl ??→?催化剂 [ CH 2–CHCl ] n

75. 乙炔的实验室制取

CaC 2+2H 2O ?→?

Ca(OH)2+ CH ≡CH ↑ 76. 电石的制取

CaO+3C ??→?电炉CaC 2+CO ↑ 77. 苯的溴代

C 6H 6+Br 2?→?Fe C 6H 5Br+HBr

78. 苯的硝化

C 6H 6+HNO 3 6H 5NO 2+H 2O

79. 苯和氢气反应

C 6H 6+3H 2 C 6H 12

80. 烃类的燃烧通式

C x H y +(x+4

y )O 2??→?点燃2xCO +O H y

22

81. 实验室中除去气体中的硫化氢

H 2S+CuSO 4?→?

CuS ↓+H 2SO 4

初三化学思维导图

精心整理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章自然界的水 第五章化学方程式 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 第八章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九章溶液 第十 第十章酸碱盐 一、化学用语 1、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NaOH=NA++OH-;Al2(SO4)=2Al3++3SO42-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 氨水 1 2 3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三、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3 / 6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 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微溶物 Ca(OH)CaSO 4(Ag 2SO 4(MgCO 3(4123、KNO 五、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 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 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

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 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 pH=7溶液为中性; 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六、离子的检验 Cl-( SO42-( CO32- 1.( 2.( 子。 注: 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完美版)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烃 1.甲烷 烷烃通式:C n H 2n -2 (1)氧化反应 甲烷的燃烧:CH 4+2O 2 CO 2+2H 2O 甲烷不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及溴水褪色。 (2)取代反应 一氯甲烷:CH 4+Cl 2 CH 3Cl+HCl 二氯甲烷:CH 3Cl+Cl 2 CH 2Cl 2+HCl 三氯甲烷:CH 2Cl 2+Cl 2 CHCl 3+HCl (CHCl 3又叫氯仿) 四氯化碳:CHCl 3+Cl 2 CCl 4+HCl 2.乙烯 乙烯的制取:CH 3CH 2OH H 2 烯烃通式:C n H 2n (1)氧化反应 乙烯的燃烧:H 2C=CH 2+3O 2 2CO 2(2)加成反应 与溴水加成:H 2C=CH 2+Br 2 CH 2Br —CH 2Br 与氢气加成:H 2C=CH 2+H 2 CH 3CH 3 与氯化氢加成: H 2C=CH 2+HCl CH 3CH 2Cl 与水加成:H 2C=CH 2+H 2O CH 3CH 2OH 点燃 光 光 光 光 浓硫酸 170℃ 高温 催化剂 △ 图1 乙烯的制取

乙烯加聚,生成聚乙烯:n H 2 3.乙炔 乙炔的制取:CaC 2+2H 2O HC ≡CH ↑+Ca(OH)2 (1)氧化反应 乙炔的燃烧:HC ≡CH+5O 2 4CO 2+2H 2O 乙炔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 (2)加成反应 与溴水加成:HC ≡CH+Br 2 HC=CH B r CHBr=CHBr+Br 2 CHBr 2—CHBr 2 与氢气加成:HC ≡CH+H 2 H 2C=CH 2 与氯化氢加成:HC ≡CH+HCl CH 2=CHCl (3)聚合反应 氯乙烯加聚,得到聚氯乙烯:n CH 2 n CH n 4.苯 苯的同系物通式:C n H 2n-6 (1)氧化反应 苯的燃烧:2C 6H 6+15O 2 12CO 2+6H 2O 苯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H 2-CH 2 点燃 图2 乙炔的制取 催化剂 △ Br CH 2—CH Cl CH=CH 点燃

有机化学方程式(70个)

有机化学基础反应方程式汇总 1. 甲烷(烷烃通式:C n H 2n +2) 甲烷的制取:CH 3COONa+NaOHNa 2CO 3+CH 4↑ (1)氧化反应 甲烷的燃烧:CH 4+2O 2 CO 2+2H 2O 甲烷不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及溴水褪色。 (2)取代反应 CH 4+Cl 2CH 3Cl(一氯甲烷)+HCl CH 3Cl+Cl 2CH 2Cl 2(二氯甲烷)+HCl CH 2Cl 2+Cl 2CHCl 3(三氯甲烷)+HCl (CHCl 3又叫氯仿) CHCl 3+Cl 2CCl 4(四氯化碳)+HCl (3)分解反应 甲烷分解:CH 4C+2H 2 2. 乙烯(烯烃通式:C n H 2n ) 乙烯的制取:CH 3CH 2OHCH 2=CH 2↑+H 2O(消去反应) (1)氧化反应 乙烯的燃烧:CH 2=CH 2+3O 22CO 2+2H 2O 乙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 (2)加成反应 与溴水加成:CH 2=CH 2+Br 2CH 2Br —CH 2Br 与氢气加成:CH 2=CH 2+H 2CH 3CH 3 与氯化氢加成:CH 2=CH 2+HClCH 3CH 2Cl 与水加成:CH 2=CH 2+H 2OCH 3CH 2OH (3)聚合反应 乙烯加聚,生成聚乙烯:n CH 2=CH 2 [CH 2—CH 2 ] n 适当拓展:CH 3CH =CH 2+Cl 2CH 3? Cl CH -? Cl CH 2 CH 3CH =CH 2+H 2CH 3CH 2CH 3 CH 3CH =CH 2+HClCH 3CH 2CH 2Cl 或CH 3? Cl CHCH 3 CH 3CH =CH 2+H 2OCH 3CH 2CH 2OH 或CH 3? OH CHCH 3 n CH 2=CH -CH 3 [CH 2—? CH 3 CH ] n (聚丙烯) 3. 乙炔(炔烃通式:C n H 2n-2) 乙炔的制取:CaC 2+2H 2OHC CH ↑+Ca(OH)2 (1)氧化反应 乙炔的燃烧:HC ≡CH+5O 24CO 2+2H 2O 乙炔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 (2)加成反应 与溴水加成:HC≡CH+Br 2 CHBr =CHBr CHBr =CHBr+Br 2CHBr 2—CHBr 2 与氢气加成:HC ≡CH+H 2H 2C =CH 2 与氯化氢加成:HC ≡CH+HClCH 2=CHCl (3)聚合反应 图2 乙烯的制取 图1 甲烷的制取 图3 乙炔的制取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铁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铁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一、单选题 1.设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定条件下,1molFe 与1molCl 2充分反应,Fe 失去的电子数目为3N A B .在常温常压下,11.2L 氯气含有分子数为0.5N A C .7.8gNa 2O 2与水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 D .1.2gNaHSO 4晶体中所含离子数为0.03N A 2.下列物质中,能通过单质直接化合制得的是( ) A .Fe(OH)3 B .FeCl 2 C .FeCl 3 D .CuS 3.下列铁的化合物可以分别通过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生成的是 A .FeCl 2 B .Fe 3O 4 C .Fe(OH)3 D .Fe 2(SO 4)3 4.下列反应最终不能生成三价铁的是( ) A .少量Fe 与足量稀HNO 3反应 B .铁丝在硫蒸气中燃烧 C .Fe(OH)2露置于空气中 D .向FeBr 2溶液中通入足量Cl 2 5.下列化合物中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制得的是( ) A .FeS B .SO 2 C .CuS D .FeCl 3 6.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 A .32Cl 点燃Fe FeCl ???→ B .4浓硫酸常温 Fe FeSO ???→ C .342H O 高温Fe Fe O ???→ D .23FeCl 溶液 常温Fe FeCl ????→ 7.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下列对有关反应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铁和水蒸气反应时能得到Fe 2O 3 B .在氯气中点燃细铁丝会产生白色的烟 C .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会生成黑色的固体 D .将一枚铁钉浸入CuSO 4溶液,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 8.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 A .硅 B .硫 C .铜 D .铁 9.铁与下列物质反应的产物,能使KSCN 溶液显红色的是

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较全)

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 结(较全)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有机化学 一、烯烃 1、卤化氢加成 (1) CH CH 2 R HX CH 3R X 【马氏规则】在不对称烯烃加成中,氢总是加在含碳较多的碳上。 【机理】 CH 2 C H 3+ CH 3 C H 3X + CH 3 C H 3 +H + CH 2 +C 3X + C H 3X 主 次 【本质】不对称烯烃的亲电加成总是生成较稳定的碳正离子中间体。 【注】碳正离子的重排 (2) CH CH 2 R CH 2CH 2 R Br HBr ROOR 【特点】反马氏规则 【机理】 自由基机理(略) 【注】过氧化物效应仅限于HBr 、对HCl 、HI 无效。 【本质】不对称烯烃加成时生成稳定的自由基中间体。 【例】 CH 2 C H 3Br CH CH 2Br C H 3CH + CH 3 C H 3HBr Br CH 3CH 2CH 2Br CH CH 3 C H 3 2、硼氢化—氧化 CH CH 2 R CH 2CH 2R OH 1)B 2H 62)H 2O 2/OH -

【特点】不对称烯烃经硼氢化—氧化得一反马氏加成的醇,加成是顺式的,并且不重排。 【机理】 2 C H 33H 32 3H 32 CH CH 2C H 3H BH 2 CH CH=CH (CH 3CH 2CH 2)3 - H 3CH 2CH 2C 22CH 3 CH 2O CH 2CH 2CH 3 H 3CH 2CH 2C 2CH 2CH 3 + O H - O H B - OC H 2CH 2CH 3CH 2CH 2CH 3 H 3CH 2CH 2B OC H 2CH 2CH 3 CH 2CH 2CH 3H 2CH 2CH 3 HOO -B(OCH 2CH 2CH 3)3 B(OCH 2CH 2CH 3)3 + 3NaOH 3NaOH 3HOC H 2CH 2CH 33 + Na 3BO 3 2 【例】 CH 3 1)BH 32)H 2O 2/OH -CH 3H H OH 3、X 2加成 C C Br /CCl C C Br Br 【机理】

有机反应方程式归纳(答案)

有机反应方程式书写(请注明反应条件) 一、烷烃、烯烃、炔烃 1.甲烷的实验室制法C2H5OH CH2=CH2↑+H2O 2.甲烷燃烧CH4+2O2CO2+2H2O 3.甲烷与氯气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4.甲烷隔绝空气时高温分解CH4C+2H2 5.丁烷的裂解(两个方程式)C4H10CH4+C3H6C4H10C2H4+C2H6 6.乙烯的实验室制法CH3CH2OH CH2=CH2↑+H2O 7.乙烯燃烧C2H4+3O22CO2+2H2O 8.乙烯使溴水褪色CH2=CH2+ Br2→CH2 Br─CH2 Br 9.乙烯与水在催化剂下反应CH2=CH2+H2O C2H5OH 10.异戊二烯与溴1:1加成(3种产物,分别写三个方程式) 11.异戊二烯与足量溴水反应 12.乙烯的加聚 13.乙烯与丙烯1:1加聚 14.异戊二烯聚合

15.苯乙烯与异戊二烯1:1加聚 16.乙炔的实验室制法CaC2+2H2O CH CH↑+Ca(OH)2 17.乙炔与足量氢气反应CH CH+2H 2CH3 -CH3 18.乙炔的聚合 19.由乙炔制备聚氯乙烯CH CH+HCl CH2=CHCl 二、苯及其同系物 20.苯燃烧2C6H6+15O212CO2+6H2O 21.苯与液溴反应 22.甲苯的硝化反应 23.苯与氢气反应 24.甲苯与氯气的取代反应(2个方程式)(一个在铁的催化下,一个在光照下) 25.甲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反应 三、卤代烃的性质

26.溴乙烷的消去反应CH3CH2Br+NaOH CH2=CH2↑+NaBr+H2O 27.溴乙烷的水解反应CH3-CH2-Br+ NaOH CH3-CH2-OH+NaBr 28.氯苯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 29.2,3-二氯丁烷的消去反应 四、醇的性质 30.乙醇燃烧C2H5OH+3O22CO2+3H2O 31.乙醇与钠反应2C2H5OH+2Na→2C2H5ONa+H2↑ 32.乙醇的催化氧化2C2H5OH+O22CH3CHO+2H2O 33.乙醇与浓硫酸反应(两个方程式)CH3CH2OH CH2=CH2↑+H2O 2CH3CH2OH CH3─CH2─O─CH2─CH3+H2O 34.乙醇与乙酸反应C2H5OH+CH3COOH CH3COOC2H5+H2O 35.乙二醇与钠反应 36.乙二醇的催化氧化 37.甘油与硝酸反应 五、酚的性质 38.苯酚与钠反应 39.苯酚与氢氧化钠反应

钢铁脱硫反应

钢铁脱硫反应 desulfurization in iron and steel making 在钢铁冶炼过程中脱除硫的化学反应。硫是钢中主要的有害杂质之一,它在铁液中无限溶解,而在固体铁中溶解度很小(在γ-Fe中最多溶解0.05%,在Fe和FeS共晶温度988时,硫的溶解度仅为0.013%)。含硫较高的钢液凝固时,硫以化合物[k g2]FeS[kg2]等形态富集在晶粒间界上,形成Fe和[kg2]FeS[kg2]的低熔共晶体,从而在热加工时造成钢锭及钢材的“热脆”现象。钢铁生产过程中,硫来源于矿石(包括球团等)、金属料(包括铁合金)、熔剂及燃料,而主要是由燃料带入的。在钢铁冶炼的每一阶段都应对原料和燃料的硫含量有所限制,并且努力创造条件从钢铁产品中将硫脱除到合乎要求。生铁允许的最高含硫量为0.074%,大多数钢种中允许的含硫量为0.015~0.045%,优质钢的含硫量小于0.02%或更低(易切削钢除外)。 高炉炼铁过程中生铁的脱硫反应高炉内的脱硫反应是整个钢铁生产中最重要的脱硫环节。高炉炉料中硫的载荷一般为每吨生铁4~6公斤,其中焦炭带入的硫约占总硫量的60~80%,矿石带入硫量不超过总硫量的1/3。在冶炼过程中,约有5~20%的硫以CS及COS气体随高炉煤气排出炉外,其余的硫分配于炉渣与生铁两者之间。通过炉渣除去生铁中的硫的反应是最主要的脱硫反应: (CaO)+[S]+[C]─→(CaS)+CO[145-1]或可写作 (O)+[S]+[C]─→(S)+CO[145-1]式中圆括号表示炉渣中的组分,方括号表示铁液中的组分。发生在生铁液滴穿过炉渣层落入炉缸的过程中和在熔渣-生铁二液相界面上的脱硫反应,使90%以上的硫进入炉渣。即使炉渣中含硫量达到0.7~1. 5%,也可得到含硫量合格的生铁。熔渣的碱度[kg2][174-01][kg2]高,有利于生铁脱硫。中国高炉渣碱度一般在1.0~1.2之间。炉缸操作温度高也有利于脱除硫。 实际生产中硫在高炉渣与生铁二液相间的分配比[174-02]的数值为20~80,[kg2]由于动力学原因炉缸内脱硫反应不会达到平衡。 炼钢过程中钢液的脱硫反应炼钢过程的炉渣(电炉炼钢还原期炉渣除外)的氧

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较全)

有机化学 一、烯烃 1、卤化氢加成 (1) CH CH 2 R HX CH CH 3R X 【马氏规则】在不对称烯烃加成中,氢总是加在含碳较多的碳上。 【机理】 CH 2 C H 3+ CH 3 C H 3X + CH 3 C H 3 +H + CH 2 +C 3X + C H 3X 主 次 【本质】不对称烯烃的亲电加成总是生成较稳定的碳正离子中间体。 【注】碳正离子的重排 (2) CH CH 2 R CH 2CH 2 R Br HBr ROOR 【特点】反马氏规则 【机理】 自由基机理(略) 【注】过氧化物效应仅限于HBr 、对HCl 、HI 无效。 【本质】不对称烯烃加成时生成稳定的自由基中间体。 【例】 CH 2 C H 3Br CH CH 2Br C H 3CH + CH 3 C H 3HBr Br CH 3CH 2CH 2Br CH CH 3 C H 3 2、硼氢化—氧化 CH CH 2 R CH 2CH 2R OH 1)B 2H 62)H 2O 2/OH - 【特点】不对称烯烃经硼氢化—氧化得一反马氏加成的醇,加成是顺式的,并且不重排。 【机理】

2 C H3 3 H3 2 3 H3 2 CH CH2 C H3 2 CH CH=CH (CH3CH2CH2)3 - H3CH2CH2C 22 CH3 CH2 B O CH2CH2CH3 3 CH2CH2C 2 CH2CH3 +O H- O H B-OCH2CH2CH3 CH2CH2CH3 H3CH2CH2 B OCH2CH2CH3 CH2CH2CH3 2 CH2CH3 HOO- B(OCH2CH2CH3)3 B(OCH2CH2CH3)3+3NaOH3NaOH3HOCH2CH2CH33+Na3BO3 2 【例】 CH3 1)BH 3 2)H 2 O 2 /OH- CH3 H H OH 3、X2加成 C C Br 2 /CCl 4 C C Br Br 【机理】 C C C C Br Br C Br +C C Br O H2+ -H+ C C Br O H

大学有机方程式总结_有机反应总结

基本有机反应 : 烷烃的化学反应: ⒈卤代(F 2,I 2不可作卤化剂)CH 4+Cl 2?→ ?γ h CH 3Cl+CH 2Cl 2+CHCl 3+CCl 4+HCl CH 3CH 2CH 3+Cl 2 ??? →??) 25(h C γCH 3CHClCH 3(57%)+CH 3CH 2CH 2Cl(43%) ⒉硝化,磺化,氧化(略) 烯烃的化学反应: ⒈加卤素:CH 3CH=CH 2+Br 2??→?4 CCl CH 3CHBr -CH 2Br ⒉加氢卤酸:CH 3CH=CH 2+HBr →CH 3CHBr -CH 3 有区域选择,符合马氏规则 ⒊与无机酸:CH 3CH=CH 2+H 2SO 4→CH 3CH(OSO 3H)-CH 3 CH 3CH=CH 2+HOCl →CH 3CH(OH)-CH 2Cl ⒋与水加成:CH 3CH=CH 2?? →?4 2 SO H CH 3CH(OSO 3H)-CH 3??→?O H 2 CH 3CH(OH)CH 3 ⒌与硼烷加成:CH 3CH=CH 2?? →?6 2 H B (CH 3CH 2CH 2)3B ???→?)O(OH H -2 CH 3CH 2CH 2OH 顺式加成,反马氏取向生成1?醇 ⒍过氧化物存在下,反马氏取向:CH 3CH=CH 2+HBr →???→?过氧化物 CH 3CH 2CH 3Br HCl 无此反应 ⒎催化加氢成烷烃:用Pt,Pd,Ni 等 ⒏高锰酸钾氧化: 碱性:CH 3CH=CH 2+KMnO 4??→?-OH CH 3CH(OH)CH 2OH+MnO 2+KOH 酸性:CH 3CH=CH 2+KMnO 4?? →?? + /H CH 3COOH+CO 2↑ ⒐臭氧化: R O RRC=CHR’?→?3 O C CHR’→ 可根据产物推断 反应物结构 R O -O 故多用于双键位置判定 ???→?O 璈O H 22 2 RCOR+R’COOH ??→?O H -Zn 2 RCOR+R’CHO ??→?4 LiAlH RRCHOH+R’CH 2OH ⒑催化氧化:CH 2=CH 2+O 2???? →??C 300-Ag/200CH 2-CH 2 O CH 2=CH 2+O 2???? →?2 2CuCl ~PdCl CH 3CHO 多用于工业生产 ⒒?-取代反应: 氯代:CH 2=CHCH 3????→??C 600-/400Cl 2 CH 2=CH -CH 2Cl 溴代:CH 2=CHCH 3??→?NBS CH 2=CH -CH 2Br 两个反应均为自由基取代反应,NBS 即N-溴代琥珀酰亚胺 ⒓重排:(CH 3)3CCH=CH 2??→?HCl (CH 3)2CClCH(CH 3)2(主)+(CH 3)3CCHClCH 3(次) 这一重排是由于分步加成和第一步中,由H +对双键的加成生成碳正离

硫氰化钾与亚铁离子铜离子的异常反应

硫氰化钾与亚铁离子铜离 子的异常反应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探究亚铁离子与铜离子在硫氰化钾溶液中的反应 (陈孝娜1*鄞江中学浙江宁波 315151;邬兆宇2鄞州高级中学 浙江宁波 315194) 摘要为了验证某次化学作业中出现的亚铁离子与铜离子混合溶液中金属阳离子检验方案的真实性进行实验探究,发现铜离子和亚铁离子在硫氰根离子存在的条件下无需加入氧化剂,溶液即可变为血红色,同时还生成白色沉淀硫氰化亚铜。 关键词实验探究;亚铁离子;铜离子;硫氰根离子;硫氰化亚铜 一、问题的提出 某次作业中出现如下实验题:(2014年安徽合肥质检节选)某校化学实验活动小组通 过实验探究一包黑色粉末是否是氧化铜、氧化亚铁或是二者的混合物,探究过程如下: (1)提出假设 假设1:黑色粉末是FeO 假设2:黑色粉末是CuO 假设3:黑色粉末是FeO和CuO的混合物 (2)设计实验探究 实验小组选用稀硫酸、氯水、KSCN溶液进行实验,将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填入下表,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根据以上参考答案,笔者为验证该实验方案的真实性,对假设3进行实验探究。 二、实验探究 1. 实验药品 铁粉、 mol·L-1硫酸溶液、 mol·L-1硫酸铜溶液、 mol·L-1硫氰化钾溶液。 2. 实验步骤及现象 (1)取过量铁粉于小烧杯中,加入30 mL稀硫酸溶液,铁粉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搅拌反应一段时间,静置,至不再有明显气泡产生,用倾析法分别取2 mL 、2 mL 、4 mL FeSO4溶液于3支试管中,分别标记为A、B、C。 (2)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如表2所示。 表2 探究实验的步骤及现象

常见有机化学方程式归纳

常见有机化学方程式归纳 物质类别性质反应方程式 一、烷烃 1、燃烧 CH4 + 2O2CO2 + 2H2O 2、取代反应 CH4 + Cl2CH3Cl + HCl CH3Cl + Cl2CH2Cl2 + HCl(或CH4 + 2Cl2CH2Cl2 + 2HCl) CH2Cl2 + Cl2CHCl3 + HCl(或CH4 + 3Cl2CHCl3 + 3HCl) CHCl3 + Cl2CCl4 + HCl(或CH4 + 4Cl2CCl4 + 4HCl) CH3CH3 + Br2CH3CH2Br + HBr 3、高温分解CH4 C + 2H2↑ 二、烯烃 1、燃烧 C2H4 + 3O22CO2 + 2H2O 2、加成反应

3、加聚反应 4、氧化反应 三、炔烃 1、燃烧 2C2H2 + 5O24CO2 + 2H2O 2、加成反应 四、芳香烃 1、卤代 2、硝化

3、加成 4、氧化 五、醇 1、与活泼金属反应2CH3CH2OH +2 Na2CH3CH2ONa + H2↑ 2、消去反应 3、脱水成醚 4、取代反应 5、氧化

6、酯化反应 六、醛1、氧化 2C2H4O + 5O24CO2 + 4H2O

2、还原 七、酮1、加氢还原 八、羧酸 1、酸性 2CH3COOH + 2Na = 2CH3COONa + H2↑ CH3COOH + NaOH = CHCOONa + H2O 2CH3COOH + Na2CO3 = 2CH3COONa + H2O + CO2↑ CH3COOH + NaHCO3 = CH3COONa + H2O + CO2↑ 2、酯化反应参考醇的性质 九、酯1、水解 十一、卤代烃 1、水解反应 2、消去反应 十二、酚1、弱酸性

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竞赛

有机反应方程式书写竞赛 一.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配平物质系数,有机物用其结构简式表示) (一).加成反应 1. 催化剂 加压 CH +CHCHCH 2CCH 2OCCOOH CHO O O H 2 2. + Br 2(发生1,4加成) 3. +H 2 (二).取代反应 1.甲苯侧链的溴代反应 + Br 2蒸气 2.甲苯苯环的溴代反应 + 液Br 2 3.甲苯的硝化反应 4.苯酚的溴代反应 5. 6. C CH 2OH OH O 7. COOH +CH 2OH CH 3 | +3HNO 3 浓硫酸 —OH + 3Br 2 光照 CH 3FeBr 3 CH 3 —CHO CHO

(三).消去反应 1.醇的消去反应 2.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1). 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共热反应 (2). 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共热反应 (3).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共热反应 (四)氧化反应 1醛基的氧化反应 (1)写出下列物质与银氨溶液和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的方程式 ①.CH CHO CHO ②. ③. 2.醇的催化氧化 (五)加聚反应 1.n (六)缩聚反应 1. 浓H2SO4 n HOCH2CH2OH+n HOOC-COOH 2.n 3. —Cl 催化剂 H3C CH浓H2SO

二.写出下列物质与相关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反应 2. 3. 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反应 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反应 4. . 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反应 5. 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反应 6. 丁子香酚( )与溴水反应的方程式: 7. 8. 足量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共热反应 9. 足量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共热反应 -CH ―CH ―COOH Br Br —O —C —H HOOC — O +NaHCO 3 → ——OH HO — C H 2 CH 2CH OCH 3 OH 催化剂 HO C O CH 2CH OH C O O CH 22Br |OH

有机反应方程式

光 高温 催化剂 催化剂 加热 催化剂 加热 催化剂 加热 浓硫酸 170℃ 浓硫酸 140℃ 催化剂 加热、加压 催化剂 光 催化剂 加热 常见的有机反应方程式 一、烷烃(属于饱和烃):特征反应为~取代反应 1. CH 4+Cl 2——→CH 3Cl+HCl (取代反应) CH 2Cl 2、CHCl 3、CCl 4(生成物为五种) CH 3 CH 3 ——→CH 3 CH 2Cl (取代反应) (取代产物有9种) 2. CH 4——→C+2H 2 (分解反应)(工业上用于制炭黑、氢气) 二、烯烃 (属于不饱和烃):特征反应为~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氧化反应 1、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CH 3CH 2OH ——→CH 2=CH 2↑+H 2O (消去反应)(实验室制乙烯) 2CH 3CH 2OH ——→CH 3CH 2OCH 2CH 3+H 2O (取代反应) (制乙烯的副反应) 2、乙烯的加成反应:可与H 2 、H 2O 、X 2 、HX 等发生加成反应 CH 2=CH 2+Br 2 —→CH 2Br CH 2Br CH 2=CH 2 +H 2 --—→ CH 3CH 3 CH 2=CH 2+HCl —→CH 3CH 2Cl CH 2=CH 2+H 2O ————→CH 3CH 2OH 3、乙烯的加聚反应: n CH 2=CH 2———→ [CH 2—CH 2]n (制聚乙烯塑料) 三、炔烃(属于不饱和烃):炔烃的特征反应为:~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氧化反应 1、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CaC 2+2H 2O —→Ca(OH)2+CH ≡CH ↑(实验室制乙炔)(复分解反应)(取代反应) 2、乙炔的加成反应: . CH ≡CH+2H 2———→CH 3CH 3 CH ≡CH+HCl ———→CH 2=CHCl . n CH 2=CHCl ———→ [CH 2—CHCl ]n (聚氯乙烯塑料)(加聚反应) CH 2=CHCl+H 2———→CH 3CH 2Cl CH ≡CH+2Br 2 —→ CHBr 2 CHBr 2 CH ≡CH + Br 2 —→ CHBr ===CHBr

有机化学常用反应方程式汇总

光照 光照 光照 光照 高温 CaO △ 催化剂 加热、加压 催化剂 △ 催化剂 有机化学方程式汇总 1. CH 4 + Cl 2 CH 3Cl + HCl 2. CH 3Cl + Cl 2 CH 2Cl 2 + HCl 3. CH 2Cl + Cl 2 CHCl 3 + HCl 4. CHCl 3 + Cl 2 CCl 4+ HCl 5. CH 4 C +2H 2 6. C 16H 34 C 8H 18 + C 8H 16 7. CH 3COONa + NaOH CH 4↑+ Na 2CO 3 8. CH 2 = CH 2 + Br 2 CH 2Br —CH 2Br 9. CH 2 = CH 2OH 10. CH 2 = CH 2—CH 2Br 11. CH 2 = CH 23 12. nCH 2 = CH 2 ] n 13. nCH 22] n 14. 2CH 2CHO 15. CH ≡CH + Br 2 CHBr = CHBr 16. CHBr = CHBr+ Br 2 CHBr 2-CHBr 2 17. CH ≡CH + HCl H 2C = CHCl 18. nCH 2 = CH [ CH 2-CH ] n Cl Cl 19. CH ≡CH + H 2O CH 3CHO 20. CaC 2 + 2H 2O CH ≡CH ↑+ Ca(OH)2 2 +H 2O H+H 2O

NaOH H 2 O 醇 △ 催化剂 △ 浓硫酸 170℃ 浓硫酸 140℃ 催化剂 △ 24. + 3H 2 -NO 22O 26. 3CH ≡CH 27. CH 3CH 2Br + H 2O CH 3CH 2OH + HBr 28. CH 3CH 2Br + NaOH CH 3CH 2OH + NaBr 29. CH 3CH 2Br+ NaOH CH 2 = CH 2 + NaBr +H 2O 30. 2CH 3CH 2OH+2Na 2CH 3CH 2ONa + H 2↑ 31. 2CH 3CH 2OH+O 2 2CH 3CHO + 2H 2O 32. CH 3CH 2OH CH 2 = CH 2↑+ H 2O 33.C 2H 5OH+C 2H 5OH C 2H 5OC 2H 5+H 2O 2O 2O O 3O + 2O+CO 3 37 38. CH 339. 2CH 340. CH 34+2Ag ↓+3NH 3+H 2O 41CH 3O 42. 2CH 3COOH+2Na 2CH 3COONa+H 2↑ 43.2CH 3COOH+Na 2CO 3 2CH 3COONa+H 2O+CO 2↑

铁与硫的化合物(共篇)

铁与硫的化合物(共3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铁与硫的化合物的资料3篇,希 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篇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 ——硫和硫的化合物环境保护物理化学性质的概念 硫元素 物理性质:硫俗称硫磺,是一种黄色晶体,质脆,易研成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 易溶于二硫化碳。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氧、金属、氢气、卤素(除碘外)及已知的大多数元素 化合。还可以与强氧化性的酸、盐、氧化物,浓的强碱溶液 反应。 例子:3S+4HNO3(稀)--3SO2+4NO+2H2O

冷:6NaOH+3S===2Na?S+Na?SO?+3H?O 热:6NaOH+3S=== △2Na?S+Na?SO?+3H?O 用途:它主要被用在肥料中,也广泛地被用在火药、润滑剂、杀虫剂和抗真菌剂中。 注:如果有水银滴在地上,撒硫粉可除。 *[硫化氢] (1)物理性质: ①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②硫化氢有剧毒,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在制取和使用H2S 气体时,必须在密闭系统如通风 橱中进行. ③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2.6体积的硫化氢. (2)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H2S受热(隔绝空气)能分解:H2S ②可燃性:H2S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2H2S + 3O2(充足) H2 + S 2H2O + 2SO2 2H2S + O2(不足) 2H2O + 2S (发出淡蓝色火焰) (析出黄色固体) ③强还原性:H2S中的硫为-2价,处在最低价态,当遇到氧化剂时,硫被氧化为0价、+4 价或+6价.(补充: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硫氰化钾与亚铁离子铜离子的异常反应

探究亚铁离子与铜离子在硫氰化钾溶液中的反应(陈孝娜1*鄞江中学浙江宁波 315151;邬兆宇2鄞州高级中学 浙江宁波 315194) 摘要为了验证某次化学作业中出现的亚铁离子与铜离子混合溶液中金属阳离子检验方案的真实性进行实验探究,发现铜离子和亚铁离子在硫氰根离子存在的条件下无需加入氧化剂,溶液即可变为血红色,同时还生成白色沉淀硫氰化亚铜。 关键词实验探究;亚铁离子;铜离子;硫氰根离子;硫氰化亚铜 一、问题的提出 某次作业中出现如下实验题:(2014年安徽合肥质检节选)某校化学实验活动小组通 过实验探究一包黑色粉末是否是氧化铜、氧化亚铁或是二者的混合物,探究过程如下: (1)提出假设 假设1:黑色粉末是FeO 假设2:黑色粉末是CuO 假设3:黑色粉末是FeO和CuO的混合物 (2)设计实验探究

实验小组选用稀硫酸、氯水、KSCN溶液进行实验,将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填入下表,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根据以上参考答案,笔者为验证该实验方案的真实性,对假设3进行实验探究。 二、实验探究 1. 实验药品 铁粉、mol·L-1硫酸溶液、mol·L-1硫酸铜溶液、mol·L-1硫氰化钾溶液。 2. 实验步骤及现象 (1)取过量铁粉于小烧杯中,加入30 mL稀硫酸溶液,铁粉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搅拌反应一段时间,静置,至不再有明显气泡产

生,用倾析法分别取2 mL 、2 mL 、4 mL FeSO4溶液于3支试管中,分别标记为A、B、C。 (2)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如表2所示。 表2 探究实验的步骤及现象

(3)另取两支试管标记为D、E,进行对比实验,如表3所示。 表3 对比实验 3.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验证,原题实验现象描述有误,在铜离子和亚铁离子共存的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无需加入氧化剂,溶液即可变为血红色,同时还生成白色沉淀。 三、类比推测 (SCN)2又称拟卤素,性质介于Br2与I2之间,而CuI为白色沉淀,因此,猜测白色沉淀可能为CuSCN。根据实验现象,推测有反应Cu2++Fe2+=Cu++Fe3+发生,根据Fe3+氧化性强于Cu2+判断,该反应应逆向进行,但由于SCN-与Cu+形成沉淀以及SCN-与Fe2+、Fe3+、Cu+形成配合物,大大降低了产物中Cu+和Fe3+的浓度,使得该反应平衡得以

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

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 1. 烷烃的氧化反应 2. 甲烷的氯代反应(游离基的链反应) 3. 烷烃的卤代反应(卤代反应活性:叔氢>仲氢>伯氢F2 > Cl2 > Br2 > I2) 4. 环烷烃的自由基取代反应 5. 环烷烃的加成反应 1)催化加氢(催化加氢易到难:环丙烷>环丁烷>环戊烷。≥6环烷烃更难。) 2)加卤素 C H2C CH 2+Br2CH2—CH2—CH2 H2 Br

3)加卤化氢 环丙烷的烷基取代物与HX 开环加成, 环的开裂总是在含最多H 和最少H 的碳原子间进行, 氢加到含氢多的碳原子上。 6.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1)加卤素 卤素的活泼性次序:F 2>Cl 2>Br 2>>I 2 (不反应);烯烃与氟加成太剧烈,往往使反应物完全分解,与碘则难发生加成反应。 溴水褪色,可用于鉴别不饱和键:鉴别烷烃和烯、炔。 该加成反应一定是分步进行的 2)加卤化氢 烯烃与卤化氢同样发生分步的、亲电性加成反应 HX 对烯烃加成的相对活性:HI > HBr > HCl (与极化度有关) +Br 2Br Br CH 3CH 2CH 2Br + HI CH 3CH 2CH 2CH 2I C +X 2C C C X C +C C C X HX

实验证明主要产物是(Ⅰ) 不对称烯烃与卤化氢等极性试剂加成时, 氢原子总是加到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这就是马尔可夫尼可夫最初提出的规则,简称马氏规则。 3)加硫酸 将产物水解,是工业制备醇的一个方法(间接法) 4)加水 通常烯烃不易与水直接反应,但在硫酸等强酸存在下,烯烃可与水加成生成醇。 7.烯烃的催化加氢 主要得顺式加成产物。用途主要有将汽油中的烯烃转化为烷烃;不饱和油脂的加氢;用于烯烃的化学分析 8.烯烃的自由基加成反应 主要产物是反马氏规则的 这种现象又称为过氧化物效应,只局限于烯烃与溴化氢的反应。这时烯烃与溴化氢发生是自由基加成反应。 9. 烯烃的氧化反应 1)高锰酸钾 CH2 CH3CH+HCl CH3CH2CH2Cl CH3CHCH3(Ⅰ) (Ⅱ) (CH3)2C=CH2 + HCl (CH3)2CCl—CH3(100%) CH3CH2CH=CH2 + HBr CH3CH2-CHBr-CH3 (80%) CH2=CH(CH2)3CH3 + H I CH3-CH(CH2)3CH3 (95%) +HOSO 3 H R CH CH2 OSO3H RCHCH3 CH3-CH=CH2+ H2CH3-CH-CH2 H H CH2 CH3CH+HBr (Ⅰ) (Ⅱ) CH3CH2CH2Br CH3CHCH3 Br 无过氧化物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烃 1. 烷烃 —通式:C n H 2n -2 (1)氧化反应 ①甲烷的燃烧:CH 4+2O 2 CO 2+2H 2O ②甲烷不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及溴水褪色。 (2)取代反应 一氯甲烷:CH 4+Cl 2 CH 3Cl+HCl 二氯甲烷:CH 3Cl+Cl 2 CH 2Cl 2+HCl 三氯甲烷:CH 2Cl 2+Cl 2 CHCl 3+HCl (CHCl 3又叫氯仿) 四氯化碳:CHCl 3+Cl 2 CCl 4+HCl (3)分解反应 CH 4 C+2H 2 2. 烯烃 —通式:C n H 2n 乙烯的制取:CH 3CH 2OH H 2C=CH 2↑+H 2O (1)氧化反应 ①乙烯的燃烧:H 2C=CH 2+3O 2 2CO 2+2H 2O ②乙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 (2)加成反应 与溴水加成:H 2C=CH 2+Br 2 CH 2Br —CH 2Br 与氢气加成:H 2C=CH 2+H 2 CH 3CH 3 与氯化氢加成: H 2C=CH 2+HCl CH 3CH 2Cl 与水加成:H 2C=CH 2+H 2O CH 3CH 2OH (3)聚合反应 乙烯加聚,生成聚乙烯:n H 2C=CH 2 n 3. 炔烃 —通式:C n H 2n-2 乙炔的制取:CaC 2+2H 2O HC ≡CH↑+Ca(OH)2 (1)氧化反应 ①乙炔的燃烧:HC ≡CH+5O 2 4CO 2+2H 2O ②乙炔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 (2)加成反应 与溴水加成:HC ≡CH+Br 2 HC=CH Br CHBr=CHBr+Br 2 CHBr 2—CHBr 2 与氢气加成:HC ≡CH+H 2 H 2C=CH 2 与氯化氢加成:HC ≡CH+HCl CH 2=CHCl (3)聚合反应 氯乙烯加聚,得到聚氯乙烯:n CH 2=CHCl n 乙炔加聚,得到聚乙炔:n HC ≡CH n 点燃 光 光 光 光 浓硫酸 170℃ 点燃 催化剂 △ 催化剂 加热加压 催化剂 CH 2-CH 2 图1 乙烯的制取 点燃 图2 乙炔的制取 催化剂 △ 催化剂 △ Br CH 2—CH 催化剂 Cl 催化剂 CH=CH 催化剂 △ 高温 溴的CCl 4可用于鉴别烯烃和烷烃,也可用于除去烷烃中混有的烯烃。 制得的C 2H 4中往往混有CO 、CO 2、SO 2等气体 电石中含有的CaS 与水反应会生成H 2S ,可用CuSO 4或NaOH 溶液将 H 2S 除去

有机化学常用反应方程式汇总

光照 光照 光照 光照 高温 CaO △ 催化剂 加热、加压 催化剂 △ 催化剂 有机化学方程式汇总 1. CH 4 + Cl 2 CH 3Cl + HCl 2. CH 3Cl + Cl 2 CH 2Cl 2 + HCl 3. CH 2Cl + Cl 2 CHCl 3 + HCl 4. CHCl 3 + Cl 2 CCl 4+ HCl 5. CH 4 C +2H 2 6. C 16H 34 C 8H 18 + C 8H 16 7. CH 3COONa + NaOH CH 4↑+ Na 2CO 3 8. CH 2 = CH 2 + Br 2 CH 2Br —CH 2Br 9. CH 2 = CH 23CH 2OH 10. CH 2 = CH 3—CH 2Br 11. CH 2 = CH 2CH 3 12. nCH 2 CH 2 ] n 13. nCH 22-CH=CH-CH 2] n 14. 2CH 23CHO 15. CH ≡CH + Br 2 CHBr = CHBr 16. CHBr = CHBr+ Br 2 CHBr 2-CHBr 2 17. CH ≡CH + HCl H 2C = CHCl 18. nCH 2 = CH [ CH 2-CH ] n Cl Cl 19. CH ≡CH + H 2O CH 3CHO 20. CaC 2 + 2H 2O CH ≡CH ↑+ Ca(OH)2 + Br 2 NO 2 +H 2O

NaOH H 2 O 醇 △ 催化剂 △ 浓硫酸 170℃ 浓硫酸 140℃ △ 催化剂 △ + HO -SO 3H SO 3H+H 2O 24.+ 3H 2 -+3H 2O 26. 3CH ≡27. CH 3CH 2Br + H 2O CH 3CH 2OH + HBr 28. CH 3CH 2Br + NaOH CH 3CH 2OH + NaBr 29. CH 3CH 2Br+ NaOH CH 2 = CH 2 + NaBr +H 2O 30. 2CH 3CH 2OH+2Na 2CH 3CH 2ONa + H 2↑ 31. 2CH 3CH 2OH+O 2 2CH 3CHO + 2H 2O 32. CH 3CH 2OH CH 2 = CH 2↑+ H 2O 33.C 2H 5OH+C 2H 5OH C 2H 5OC 2H 5+H 2O ONa+H 2O 2O O -+H 3O + 2 OH+ NaHCO 3 37 38. CH 339. 2CH 340. CH 33COONH 4+2Ag ↓+3NH 3+H 2O 41CH 3CHO+2Cu(OH)2 CH 3COOH+Cu 2O ↓+2H 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