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点)

思想品德与道德修养1.0

绪论

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大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2、新时代

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新时代

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4、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二、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1、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2、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养

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一、人生与人生观

1、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目的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是人生观的核心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人生目的决定着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基本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

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

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3、人生观和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同时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二、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个人和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社会成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推动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需要的反应,个人利益的满足只能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来实现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只有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的发展

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

一、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一个人确立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

才能清楚地把握人的生命历程和奋斗目标,深刻理解人为什么而活、应走什么样的人生之路等道理

才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以人民利益为重,始终对

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才能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自觉用真善美来塑造自己,不断培养高尚的操行和淳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人生须进取

人生当务实

人生应乐观

人生要进取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1、正确评价人生价值

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根本尺度)

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就是看一个人是否用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贡献是普遍标准)

评价方法: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统一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2、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一、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1、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幸福意味着人总体上生活的美好

实现幸福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

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损害社会整体和他人利益的基础上

2、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不要拘泥于个人利益的得失

不要满足于一时的得失

不要惧怕一时的得失

3、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苦与乐既对立又统一,又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真正的快乐只能由艰苦的奋斗转化而来

4、树立正确的顺逆观

在顺境中前进,使人们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但容易使人滋生骄娇二气,自满自足,意志衰退

在逆境中奋斗,可以磨练意志、陶冶品格、积累战胜困难的经验、丰富人生的阅历

顺势而快上,乘风而勇进,这是身处顺境的学问;处低谷而力争,受磨难而奋进,这是身处逆境的学问

5、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要牢固树立生命可贵的意识,倍加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理性面对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努力使自己的生命绽放人生应有的光彩

6、树立正确的忍辱观

二、反对错误的人生观

1、反对拜金主义

拜金主义是一种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至高目的的思想观念

拜金主义是引发自私自利、钱权交易、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丑恶现象的重要思想根源2、反对享乐主义

享乐主义是一种把享乐作为人生目的,主张人生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的思想观念3、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极端个人主义,突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表现为极端利己主义和狭隘功利主义

*割裂了个人与社会、贡献与索取的关系,贡献和索取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片面强调索取是错误的

*贡献是索取的基础和源泉,索取影响贡献

*物质生活的享受与精神生活的享受是统一的

三、成就出彩人生

1、与历史同向

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

尊重顺应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

准确把握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

提升民族自信心,增强时代责任感

2、与祖国同行

自觉将人生目标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人生价值3、与人民同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

只有走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做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维护者

社会实践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

1,、理想的内涵与特征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具有超越性,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它不仅源于现实,而且超越现实

理想具有实践性,理想是处于在待定历史条件下的人们对社会实践活动理性认识的结晶,理想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而且也只有在实践中才得以实现

理想具有时代性,理想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不仅体现为它受时代条件的制约,而且体现为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2、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某种思想或事物坚定不移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信念具有执着性,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坚定的信念使得人们具有强大的精神定力,不为利益所动,不为诱惑所扰,不为困难所惧

信念具有多样性

离开理想这个人们确信的和追求的目标,信念无从产生;离开理想这种对奋斗目标的执着向往和追求,理想寸步难行

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只有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好人生的意义、奋斗的价值以及做什么样的人等重要的人生课题

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第二节、崇高的理想信念

一、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

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三、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第三节、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一、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当代中国既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二、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社会理想是最根本、最重要的

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个人只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三、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立志当高远,志向高远,就是要放开眼界,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一地的困难与

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个人利益的多少与得失

立志做大事,做大事就是献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立志须躬行,实践使理想化为现实

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

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强调用道德理性和精神品格对欲望进行引导和控制

表现在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

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

表现在对理想人格的推崇上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民族重精神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重视发挥人的精神的能动作用,通过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大力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追求和精神境界

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伟大的创造精神

伟大的奋斗精神

伟大的团结精神

伟大的梦想精神

2、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改革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核心,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部实践,体现在时代精神的各个方面

3、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辩证统一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关联,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共同构成了我们当今时代的中国精神

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

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

第二节、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一、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爱自己的国家

二、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1、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

2、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3、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4、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三、做忠诚爱国者

1、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推进两岸交流合作

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

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2、促进民族团结

坚持原则、明辨是非,不信谣、不传谣,不受分裂分子挑拨煽动,不参与违法活动,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解决斗争。在危机关头、关键时刻,要立场坚定、挺身而出,敢于同各种分裂活动作斗争,坚决捍卫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牢筑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

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确立总体国家安全感(国家安全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

增强国防意识

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第三节、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一、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二、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坚持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改革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

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

三、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1、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增强改革创新责任感

树立敢于突破陈规的意识

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

2、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夯实创新基础

培养创新思维

投身创新实践

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节、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一个社会的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体现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两者是紧密联系、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我们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重大问题的深刻解答

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到底追求什么、反对什么,要朝着什么方向走、不能朝着什么方向走,坚持我们的价值观立场)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

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效整合我国社会意识、凝聚社会价值共识、解决和化解矛盾、聚合磅礴之力的重大措施)

第二节、坚定价值观自信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彰显价值观自信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

先进性,体现在它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坚持和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

人民性,体现在它所代表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的最广大人民的价值诉求,引导着最广大人民为实现美好理想而奋斗

真实性,体现在它是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

第三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一、扣好人生的扣子

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1、勤学

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认同

2、修德

要立意高远,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要立足平实,做好小事、管好小节

3、明辨

正视价值观和道德责任感,强化判断善于明辨是非、决断选择,旗帜鲜明地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

4、笃实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第一节、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一、什么是道德

1、道德的起源

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而全面的阐释了道德的起源问题,为正确认识和理解道德的本质奠定了基础

2、道德的本质

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

道德是一种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之间关系的特殊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是一种旨在通过把握世界的善恶现象而规范人们的行为并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体现出来的社会意识

二、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1、道德的功能

一般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道德的规范功能是指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社会公共领域、职业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引导并促进人们崇德向善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2、道德的作用

反对“道德无用论”(颠倒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决定于被决定的关系)

反对“道德万能论”(忽视了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进步阶级利益的道德,才会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道德的变化发展

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总趋势是上升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道路向前发展的

表现: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和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道德的发展和进步也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第二节、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一、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1、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2、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反对复古论和虚无论)

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1、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革命道德,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优秀道德(萌芽于五四运动前后)

弘扬中国革命道德,要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相结合,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革命道德的渊源之一

2、中国革命道德的重要内容

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使革命队伍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革命事业不断蓬勃向前发展)

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体现了中国革命道德在社会层面的重要意义,对于提升人民群众的文明水准和道德风貌,树立社会新风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修身自律,保持节操(把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看成能够影响革命成败的大事)

3、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有利于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

三、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

第三节、遵守革命道德准则

一、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2、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

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集体主义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道义保障)

(集体主义依然可以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二、社会公德

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1、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的道德要求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3、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加强网络道德自律

解决引导网络舆论

三、职业道德

1、职业生活与劳动观念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2、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爱岗敬业

诚实守信

办事公道

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

3、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

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

培养创新的勇气和能力

4、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学习职业道德规范

提高职业道德意识

提高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

四、家庭美德

1、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2、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恋爱:尊重人格平等

自觉承担责任

文明相亲相爱

家庭:尊老爱幼

男女平等

夫妻和睦

勤俭持家

邻里团结

3、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

不能误把友情当爱情

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

不能片面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

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

(处理好恋爱与学习的关系,恋爱与关心集体的关系,恋爱与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五、个人品德

1、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个人品德是个体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

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2、掌握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

学思并重

省察克制

慎独自律

知行合一

积善成德

3、锻炼高尚道德品格

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

激发正向的道德认同和道德情感

强化坚定的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

第四节、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一、向道德模范学习

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贡献个人时间及精力,在不求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

奉献精神是精髓

三、引领社会风尚

知荣辱,荣辱观对个人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动力、导向和调节作用

讲正气,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坚持同一切歪风邪气作斗争

作奉献,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有责任,就意味着要奉献,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

促和谐,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六章、知法守法用法

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与运行

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1、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律的历史发展

它随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奴隶制法律

封建制法律

资本主义法律

社会主义法律(以公有制为经济基础,保障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通过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来推动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日益丰富,从而实现全体成员的共同富裕)(反映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要求,实现了对历史上各种类型法律制度的超越)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党纪严于国法,国法高于党纪)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反映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尊重和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使立法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制定(地方常委会——法规,地方政府——规章)

法律执行(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各级政府中享有执法权的下属行政机构,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

法律适用(司法机关是指审判机关——法院和检察机关——检察院)

第二节、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一、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的集中意志体现

1、宪法的形成与发展

2、宪法的地位

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

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我国宪法是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

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3、我国宪法的基本准则

党的领导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

4、我国宪法确立的制度

国体和根本政治制度(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1、宪法相关法

2、民法商法

3、行政法

4、经济法

5、社会法

6、刑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1、诉讼法

2、非诉讼程序法

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

高效的法制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制监督体系

有力的法制保障体系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第四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必须把人民当家作主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中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民幸福,尊重和保障人权,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

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

要求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应当平等享受公民权益、平等履行公民义务

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

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任何人都要遵守法律

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对不同人群提出有针对性的道德要求

2、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

法治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依靠法律对公民和社会组织的行为进行约束,并对违反法律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

德治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俗、社会舆论等进行道德教化,并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道德谴责

3、推动法治和德治的相互促进

强化道德对法律的支撑作用

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

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

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第五节、培养法治思维

一、法治思维及其内涵

1、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正当性、规范性、可靠性、科学性

2、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法律至上(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

权力制约(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公平正义(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救济公平)

权利保障(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司法保障)

正当程序(合法性、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

二、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1、法律权威的含义

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公信力,是法律的应有的尊严和生命2、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核心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

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益的基本途径

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3、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

三、怎样培养法治思维

学习法律知识

掌握法律方法

参与法律实践

养成守法习惯

守住法律底线

第六节、依法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 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1、法律权利的特征

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法律权威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 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地行使法律权利 2、法律义务的特征 法律义务是历史的 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 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 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

3、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有些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具有复合性的关系 二、依法行使法律权利

1、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2、行使法律权利的界限 权利行使的目的 权利行使的限度 权利行使的方式 权利行使的程序 三、依法履行法律义务

1、公民应履行基本法律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依法服兵役

依法纳税

2、违反法定义务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我们在大学阶段要良好的发展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我们也要处理好理想与现实、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关系。我们要学会怎样做人、做什么样子的人,怎样的生活会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观念,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它是一门能够提高我们自身修养的课程,对我们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有重大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道德修养课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心理品质修养,美学修养,敬业修养等。其中政治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核心内容,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主要内容,而心理品质修养则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内容。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按照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规律而构成的。 我还记得我们刚上这门课程的时候,大部分同学对这门课程是不屑一顾的,因为这门课程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门考查课而已,我们都只想到这门课程很容易通过,丝毫没有要想学好这门课的冲动。直到后来我们听了一节我们杨老师讲的课之后,对这门本来不是很看重的课有了浓厚的兴趣。在绪论部分,杨老师首先讲述了大学新生教育的内容。我们匆匆踏入大学校门,走在一个陌生的学习环境中,一切都充满着迷茫,不知下一步该走向哪里。正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思修课的内容为我们这些孩子指明了方向,廓清了眼前的迷雾。讲课过程中,杨老师捡取了许多的事例来讲述我们课程中遇到的问题,把这些个具体、生动的事例作为珍珠,串联起来,授予我们每一位学生。这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目标都有了一个良好的认识,以及定义。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与法律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最后一个部分便是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0)复习资料

1.历史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使命:1、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2、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1)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2)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3)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理想的含义、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关系: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假如理想与现实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没有意义。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理想之树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人生为什么需要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原因:是人生的精神向导,是人生的精神动力,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作用: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引领大学生做什么人,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4.爱国主义的内涵、时代价值?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理解 內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价值: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理解: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5.怎样做忠诚的爱国者? 答: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2.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的统一 3.增强国防观念 4.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6.何谓人生观?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怎样的人生观 人生观: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答: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7.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是怎样的? 关系: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人生观如果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 8.什么是人生态度?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人生态 答: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自己整理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

一、绪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②、是适应国际环境剧烈变化 要求的需要。③、是执政党担负引领社会思潮的政治责任的需要。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4、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5、人才素质是什么? ①徳是人素质的灵魂②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③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④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6、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7、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①确立独立自主意识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④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8、大学生应该塑造的崭新形象 ①理想远大,热爱祖国②追求真理,善于创新③德才兼备, 全面发展④视野开阔,胸怀宽广⑤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9、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0、思想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中药手段。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学尊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 11、学习“思修”课的意义:①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 才之路②有助于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 识基础③有助于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二、第一章 1、理想的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018年新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题答案

绪论 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新时代是我们理解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三个意味着” ①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新时代的内涵①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②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③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④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⑤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全面理解中国梦 (1)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2)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二、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1.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1)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2)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3)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2.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有机融合,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1)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复习要点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新时代是我们理解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意味着1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 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 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大学生怎样才能成为时代新人? 大学生应该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大学生成为做有理想有本领的时代新人, 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究奉献,实干进取; 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3.简述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一方面,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 另一方面,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4.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5.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有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总之,人生目的表明人的一生追求什么,人生态度表示以怎样的心态实现人生目标,人生价值判定一个具体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人生目的决定着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基本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6.个人与社会的辨证关系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只有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的发展。 7.人类社会最先进的人生追求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8.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卷(有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卷A 年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注意:请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每道答案前标明试卷纸上的题号。 一、简答题(3题×6分=18分,在以下四题中选做三题) 1、《参考消息》2011年6月10日第14版撰文称,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被很多人视为是一个没有理想主义的时代,但现在有人认为中国理想主义思潮在中国重新回来了。请以此观点为基础,简要分析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2、我们经常提到“爱国主义”一词,请简要谈谈该词中的“国”有哪两种不同的解释。 3、试简述“我爸是李刚”的用语表达的理念,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有什么冲突? 4、简述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无效情形及后果。 二、辨析题(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或是否合理,并给予说明、解释,4题×7分=28分,在以下五题中选做四题) 1、求神拜佛也是一种信仰。 2、大学生若不对社会作出贡献便不具有人生价值。 3、恋爱是自己的事情,与他人无关。 4、“法不禁止即可为”的观点具有片面性。 5、被告人黄杰(15岁)在上学途中见同学王某骑车驶来,想与王某开一玩笑,就趁王某骑到身边之时,将一树枝扔进王某自行车的后轮,结果由于车轮被缠绕,王某翻车倒地,头部撞上坚硬的石块,当即昏迷。黄杰立即打电话给120,将王某送往医院,后王某因抢救无效死亡。本案中黄杰对被害人王某应负刑事附带民事责任。

三、论述题(2题×12=24分,在以下三题中选做两题) 1、结合个人实际,谈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将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之行,走报效祖国之路? 2、有人主张“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上,如何认识这种观念,请阐释。 3、运用你观察到的真实生活情境,论述法律与人情的关系。 四、材料题( 1题,共15分) 目前在我国公共生活领域,道路交通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公共空间。据统计,我国现有机动车近两亿辆,拥有驾驶执照者近一点五亿,公共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度极高的一个公共问题。 请阅读以下两份表格,回答问题。 表一:《人民日报》关于不文明开车行为及其原因的调查 表二:某市交管所一年中查处交通违章统计数据 有专家指出,在公共道路交通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不文明现象看似个人私事,却折射出一些公民在公共生活领域中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律意识的缺失,要构建文明出行风尚,既是道德的呼唤也是法律的要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 目录

绪论 我们处在社会主义新时代P1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新时代是我们理解当前历史方位的关键词。中国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进入了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世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个新时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新时代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P3 大学生应该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务实综合基础素质,着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展现新的风貌、新的姿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一)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决定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大学生要保持对理想理念的激情和执着,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内化为担当的自觉,外化为实际的行动,从容自信、坚定自励。 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大学生应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树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奉献祖国、奉献人们、尽心尽力、勇于承担,讲求奉献,实干进取;坚持实践第一,知行合一有为善为 (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做有本领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人的本质是社会一切关系的总和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人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能力和品质的综合体现,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是促进个人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法制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本质、运用法律思维、依法维护权利与依法履行法律义务的素质、修养的能力,对保障人们崇尚法治、遵守法律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一含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中,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的是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分析:绪论中(二)社会主义就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教材3页“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参考答案:A.社会主义荣辱观 2.“理想信念”是由理想和信念两个概念结合而成,包含了理想和信念各自的含义。其中,信念是指 A.人们对未来发展状况的随心所欲的想象

B.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C.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D.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分析:理想信念含义问题在第一章《科学的理想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及其作用》中有详细介绍;13页 参考答案:D. 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3.人们的理想信念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类型。其中,追求高尚的理想人格,使自己富有人格魅力,做一个为他人所喜欢、为社会所推崇的人,属于 A.生活领域中的理想信念B.职业领域中的理想信念 C.道德领域中的理想信念 D.社会领域中的理想信念 分析:一章《科学的理想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及其作用》理想信念的四种类型。要求掌握每种类型的包含的内容。17页 参考答案:C.道德领域中的理想信念 4.在人类历史上,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源远流长。共产党人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实现工业化B.实现共产主义

(完整版)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历年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0370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是( B ) A.理想 B.信念 C.人生观 D.价值观 2.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理想信念;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 许多理想信念。这说明,理想信念具有( D ) A.片面性 B.政治性 C.共同性 D.多样性 3.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戚继光抗击倭寇到郑成功收复台湾,从三元里人民抗英到全民族抗日战争等,这些都表现了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 D ) A.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精神 B.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精神 C.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的精神 D.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精神 4.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任务,这一任务反映到爱国主义的内容上就是特定时代条件下爱国主义的主题。我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D ) A.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救亡图存 B.加强国防建设,维护世界和平 C.加强国际交流,提升国际地位 D.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上,启迪和指引历代优秀人物壮丽人生的一个共同思想因素是( C ) A.功利主义 B.爱国主义 C.民主主义 D.社会主义 6.人们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是( C ) A.自然观 B.历史观 C.人生观 D.世界观 7.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评价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大小,第一位的是看他( A ) A.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B.从社会获得的尊重和满足 C.是否选择了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 D.从事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的思想动机 8.下列选项中,正确运用了人际交往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的是( C ) A.时刻提防、猜疑他人 B.冷漠严肃,不苟言笑 C.宽容待人,诙谐幽默 D.尽量拉近人际空间距离 9.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态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道德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反映 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是道德的( B ) A.调节功能 B.认识功能 C.教育功能 D.评价功能 10.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强调一个人在独处、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做到严于律己、保持操守。这种道德修养的 方法叫作( A ) A.慎独 B.学思并重 C.积善成德 D.由学而进 l1.为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应该是( C ) 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诚实守信 D.为人民服务 1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具有多层次的道德要求。其中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 D ) A.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B.损公肥私、损人利己 C.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D.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13.在家庭生活中努力劳动、不辞辛苦、不懒惰,且爱惜财物、合理支出、不浪费。这是家庭美德中( D ) A.尊老爱幼的要求 B.男女平等的要求 C.夫妻和谐的要求 D.勤俭持家的要求 14.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称为( C ) A.经济生活 B.私人生活 C.公共生活 D.文化生活 15.乘车、登机、坐船时主动购票、自觉排队;出行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游览观光、购物、提款时按先后顺 序,不插队等。这是社会公德中( A ) A.文明礼貌的要求 B.爱护公物的要求 C.助人为乐的要求 D.保护环境的要求 16.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秉公办事、平等待人、清正廉洁,不谋私利,不滥用职权,不损人利己, 不假公济私等。这是职业道德中( C ) A.爱岗敬业的要求 B.诚实守信的要求 C.办事公道的要求 D.服务群众的要求

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和第一章题库思修题库

1、以下关于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A )。 A、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制度保障。 B、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 C、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D、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发挥思想道德的引领和教化作用,又要发挥法律的 规范和强制作用。 2、以下关于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B )。 A、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B、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 C、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D、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发挥思想道德的引领和教化作用,又要发挥法律的 规范和强制作用。 3、以下关于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有( C)。 A、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B、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 C、思想道德和法律都不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D、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发挥思想道德的引领和教化作用,又要发挥法律的 规范和强制作用。 4、以下关于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关系表述有误的有(D )。 A、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B、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 C、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D、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要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强制作用,并不需要发挥思想 道德的引领和教化作用 5、以下关于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B、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 C、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D、思想道德不能够促进人们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 6、以下关于法律和思想道德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B ) A、思想道德能够促进人们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 B、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制度保障。 C、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D、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发挥思想道德的引领和教化作用,又要发挥法律 的规范和强制作用。 7、下列关于社会价值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A、社会价值是社会和他人对于个体的意义 B、社会价值主要通过劳动、创造和贡献表现出来 C、社会价值是作为客体的人满足作为主体的人的关系 D、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对于社会和他人的意义 8、下列关于社会价值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对社会贡献得越多,其人生价值就越大 B、社会价值是社会和他人对于个体的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本感想体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得体会 崭新的大学生活让我们这些还有点朦胧的新生感到新鲜却又不知所措,在学习、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去思考去解决,去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树立理想,把握人生;提高修养,完善人格。但是,人的思想总是随着自己的生活阅历、人生的经历而丰富的,本学期,我们系统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结合对《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学习的感受,所见所闻所思,谈一些自己的体会和追求。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这门课,作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公共必修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使我们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其中,政治修养是核心,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重点,心理修养是基础,学习成才修养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可以分为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树立理想、把握人生;提高修养、完善人格三个部分。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重点,在适应转变、健康成长部分,是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征、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决心;树立科学的世界现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态度。在树立理想、把握人生部分,是树立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坚定的爱国主义者

和共产主义接班人。在提高修养、完善人格部分,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培养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提升——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我认为,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重点,是在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征、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和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方面。生活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不容易的,把人生划分成若干个阶段,大学似乎是最美好、最重要的一段经历。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的第一章,就为我们详细而系统地介绍了大学生活,使我们对自己的大学环境有了全面的理性认识,在一些突入其来的问题,有了应对思想准备和认识方法,起到了引路标灯的作用,对大学生活中的为人处事有了指南和参考。对新生的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思想情绪不计其数,环境的陌生、生活的适应、学习的压力、情绪的波动,总能在人最脆弱的时候蜂拥而上,加之我们的心态并不成熟,很容易被困难折倒,进入误区。大学较以往的高中生活相比,完全是一种全新的阶段,少了拘束,自由多了一些;少了督促,自觉多了一些;少了古板,灵活多了一些。这些新的变化要求我们学会接受并且适应转变,健健康康地成长。《思想道德修养》课中从不同角度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大学及其大学生活,迅速调整方位,积极适应大学生活。 人生的品质在于不断地净化——树立理想、把握人生。在《思想道德修养》课里,对树立理想、把握人生方面,我认为,要树立好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信念;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坚定的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笔记整理

蓝色为注意出选择题,红色为注意出简答题,紫色为注意出论述题 一、绪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②、是适应国际环境剧烈变化要求的需要。 ③、是执政党担负引领社会思潮的政治责任的需要。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二、第一章 1、理想的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 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3、理想的类型:①、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②、 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③、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④、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社会政治理想、社会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 4、信念的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 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5、信仰的含义: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信仰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虚幻世界、不 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另一种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Eg:马克思主义 6、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包括:(1)理想与信念的作用:①、指引人生的目标。②、 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③、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2)理想信念与大学生:①、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②、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③、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7、如何正确立志?①、立志当高远。②、立志做大事。③、立志须躬行。 8、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①、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②、坚定的 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③、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9、对于理想与现实关系的错误认识,为什么会陷入这样的误区。两种错误认识,有一种认识偏向,是 用理想来否定现实。还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认识误区,从思想方法上讲,是由于不能辩证地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①、理想与现实存在对立的一面,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②、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三、第二章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 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①、爱祖国的大好河山。②、爱自己的骨肉同胞。③、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④、爱自己的国家。 3、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①、热爱祖国,矢志不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位卑未 敢忘忧国。”;“报国之心,死而后已”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③、维护统一,反对分裂。④、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补考试卷 1. ( 单选题)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一格言说明了同学们应培养的优良学风是()。 (本题4.0分) A、严谨 B、求实 C、勤奋 D、创新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这是唐代思想家韩愈的名言,意思是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 得分:4 2. ( 单选题) 创新学习的基础是()。 (本题4.0分) A、标新立异 B、求真务实 C、开拓创新 D、博大精深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得分:4 3. ( 单选题) 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 (本题4.0分) A、实践性 B、预见性 C、层次性 D、科学性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一方面,理想是人们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超越了今天的实践;另一方面,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同时它又指明了进一步实践的方向。 得分:4 4. ( 单选题) 信念的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是()。 (本题4.0分) A、信仰 B、理想 C、志向 D、意志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信仰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对虚幻的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另一种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后者就是我们所主张的信仰。 得分:4 5. ( 单选题) 钱学森被评为“两弹一星”的功臣而受到国家表彰时,他 这样说:“说是表彰我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论’方面所做的一切工作。我想在这里‘中国’两个字是最重要的。”对钱老这段话的理解是()。 (本题4.0分) A、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 B、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理应为全人类服务 C、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有着密切联系 D、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体现为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得分:4 6. ( 单选题)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 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本题4.0分) A、是否促进个人的发展 B、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题答案 (完整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了解大学生活的变化。 大学生活的新特点:宽松与自主并存的学习环境;统一与独立并存的生活环境;丰富与平等并存的人际环境;多彩与严谨并存的课余环境。 (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不断提高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包括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客观地对待别人的优势。 (3)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4)培养优良学风。 高度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勤奋、严谨、求是、创新”。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 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极重要意义的理解? 科学内涵: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得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更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民族人名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意义: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的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4. 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中应运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5.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地成才之路;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

2019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纲要完整版

2019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提纲总结 作者---frank 第一章 1、什么是人生观?9 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2、正确认识人的本质:9 对人的认识,核心在于认识人的本质。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认识人的本质,只能立足于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的人,而不能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更不能依靠神的启示。 马克思揭示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人生观的主要容:10 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了什么活着,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人生价值回答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 4、什么是人生目的?10 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是对“人为什么活”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 5、人生目的的现实作用:10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的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 6、正确人生目的的作用:11 正确的人生目的可以使人无所畏惧、顽强拼搏、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7、错误的人生目的带来的影响:11 错误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或是投机钻营、违法犯罪,或是虚度人生、放纵人生,或是悲观消沉、厌世轻生。 8、什么是人生态度?11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容。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9、什么是人生价值:11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10、人生价值的涵:12 人生价值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上)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绪论 一、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1.思想道德与法律 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不同,但都是上层建筑一部分,服务于经济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供价值基础。 第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发展和完善提供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法律正义性和合理性的重要基础; 第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能够促进人们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 第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更加广泛,与社会主义法律共同促进和谐社会秩序的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第一,社会主义法律通过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则予以确认,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国家强制力保障; 第二,社会主义法律的颁布和实施,能够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传播和践行; 第三,社会主义法律对违法犯罪的制裁,有助于惩罚和遏制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行为,引导和促进人们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 2.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素养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法律素质是指人们掌握和运用法律的素养和能力。 同学们应当始终恪守道德和法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逐步树立对社会主义法律的信仰,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12个范畴凝练、概括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了解大学生活的变化。 大学生活的新特点:宽松与自主并存的学习环境;统一与独立并存的生活环境;丰富与平等并存的人际环境;多彩与严谨并存的课余环境。 (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不断提高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包括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客观地对待别人的优势。 (3)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4)培养优良学风。 高度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勤奋、严谨、求是、创新”。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 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极重要意义的理解? 科学内涵: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得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更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民族人名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意义: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的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4.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中应运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