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答案第五章

大学物理答案第五章
大学物理答案第五章

第五章 刚体的转动

5-1 一个匀质圆盘由静止开始以恒定角加速度绕过中心而垂直于盘面的定轴转动.在某一时刻,转速为10 r/s ,再转60转后,转速变为15 r/s ,试计算:

(1)角加速度;(2)由静止达到10 r/s 所需时间;(3)由静止到10 r/s 时圆盘所转的圈数.

分析 绕定轴转动的刚体中所有质点都绕轴线作圆周运动,并具有相同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因此描述运动状态的物理量与作圆周运动的质点的相似.当角加速度恒定时,绕定轴转动的刚体用角量表示的运动学公式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类似.

解 (1) 根据题意,转速由rad/s 1021?=πω变为rad/s 1522?=πω期间的角位移rad 260πθ?=,则角加速度为

222

22122rad/s 54.6rad/s 2602)102()152(2=???-?=-=π

ππθωωα (2) 从静止到转速为rad/s 1021?=πω所需时间为

s 9.61s 54

.61021=?==παωt (3) t 时间内转的圈数为

482

61.91022122121=???===ππωππθt N 5-2 唱片在转盘上匀速转动,转速为78 r/min ,由开始到结束唱针距转轴分别为15 cm 和7.5 cm ,(1)求这两处的线速度和法向加速度;(2)在电动机断电以后,转盘在15 s 内停止转动,求它的角加速度及转过的圈数.

分析 绕定轴转动的刚体中所有质点具有相同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但是线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等线量则与各质点到转轴的距离有关.角量与线量的关系与质点圆周运动的相似.

解 (1) 转盘角速度为rad/s 8.17rad/s 60

278=?=πω,唱片上m 15.01=r 和m 075.02=r 处的线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分别为

m/s 1.23m/s 15.017.811=?==r ωv

222121n m/s 10.0m/s 15.017.8=?==r ωa

m/s .6130m/s 075.017.822=?==r ωv

222222n m/s .015m/s 075.017.8=?==r ωa

(2) 电动机断电后,角加速度为

22rad/s 545.0rad/s 15

17.800-=-=-=

t ωα 转的圈数为 75.92

1517.8212212=??===πωππθt N 5-3 如图5-3所示,半径r 1 = 30 cm 的A 轮通过皮带被半径为r 2 = 75 cm 的B 轮带动,B 轮以π rad/s 的匀角加速度由静止起动,轮与皮带间无滑动发生,试求A 轮达到3000 r/min 所需要的时间. 分析 轮与皮带间无滑动,则同一时刻,两轮边缘的线速度相同,均等于皮带的传送速度;两轮边缘的切向加速度也相同,均等于皮带的加速度. 解 设A 、B 轮的角加速度分别为A α、B α,由于两轮边缘与皮带连动,切向加速度相同,即 2B 1A r r αα=

则 B 1

2A ααr r = A 轮角速度达到rad/s 6030002?

=πω所需要的时间为 s 40s 75

.06030.0300022B 1A =????===ππαωαωr r t 5-4 在边长为b 的正方形的顶点上,分别有质量为m 的四个质点,求此系统绕下列转轴的转动惯量:(1)通过其中一质点A ,平行于对角线BD 的转轴,如图5-4所示.(2)通过A 垂直于质点所在平面的转轴.

分析 由若干质点组成的质点系对某转轴的转动惯量等于各质点对该转轴转动惯量的叠加.每一质点对转轴的转动惯量等于它的质量与其到转轴的垂直距离平方的乘积. 解 (1)因质点B 和D 到转轴的垂直距离A 2B 和A 1D 为a 22,质点C 到转轴的垂直距离AC 为a 2,而质点A 位于转轴上,则系统对通过A 点平行于BD 的转轴的转动惯量为

()222132222ma a

m a m J =+???? ??=

(2) 因质点B 和D 到转轴的垂直距离AB 和AD 为a ,质点C 到转轴的垂直距离AC 为a 2,而质点A 位于转轴上,则系统对通过A 垂于质点所在平面转轴的转动惯量为

B A

r 1 r 2

图5-3

A

A 图5-4

()2222422ma a m ma J =+=

5-5 求半径为R ,质量为m 的均匀半圆环相对于图5-5中所示轴线的转动惯量. 分析 如果刚体的质量连续分布在一细线上,可用质量线密度描述其分布情况,如果分布是均匀的,则质量线密度λ为常量.在刚体上取一小段线元l d ,质量为l d λ,对转轴的转动惯量为l r d 2λ,其中该线元到转轴的距离r 与线元在刚体上的位置有关.整个刚

体的转动惯量就是刚体上所有线元转动惯量的总和,即所取线元的转动惯量对刚体分布的整个区域积分的结果.

解 均匀半圆环的质量线密度为R

m πλ=,在半圆环上取一小段圆弧作为线元θd d R l =,质量为

θπ

θπλd d d d m R R m l m === 此线元到转轴的距离为θsin R r =,对轴线的转动惯量为m r d 2,则整个半圆环的转动惯量为

202222

1d sin d mR m R m r J =?==??θπθπ 5-6 一轻绳跨过滑轮悬有质量不等的二物体A 、B ,如图5-6(a)所示,滑轮半径为20 cm ,转动惯量等于2m kg 50?,滑轮与轴间的摩擦力矩为m N 198?.,绳与滑轮间无相对滑动,若滑轮的角加速度为2rad/s 362.,求滑轮两边绳中张力之差. 分析 由于定轴转动的刚体的运动规律遵从转动定律,因此对于一个定轴转动的滑轮来说,仅当其质量可以忽略,转动惯量为零,滑轮加速转动时跨越滑轮的轻绳两边的张力才相等.这就是在质点动力学问题中通常采用的简化假设.在掌握了转动定律后,不应该再忽略滑轮质量,通常将滑轮考虑为质量均匀分布的

圆盘,则跨越滑轮的轻绳两边的张力对转轴的合力矩是滑轮产生角加速度的原因.

解 滑轮所受力和力矩如图5-6(b)所示,其中跨越滑轮的轻绳两边的张力分别为F T1和F T2,轴的支承力F N 不产生力矩,由转动定律可得

αJ M R F F =--f T2T1)(

)(1f T2T1M J R

F F +=-α

R

图5-5 f

F T2

(b) 图5-6

N 101.08N )1.9836.250(2

.01 3?=+??=

5-7 如图5-7(a )所示的系统中,m 1 = 50 kg ,m 2 = 40 kg ,圆盘形滑轮质量m = 16 kg ,半径R = 0.1 m ,若斜面是光滑的,倾角为30°,绳与滑轮间无相对滑动,不计滑轮轴上的摩擦,(1)求绳中张力;(2)运动开始时,m 1距地面高度为1 m ,需多少时间m 1到达地面? 分析 由于存在物体运动和滑轮定轴转动,而且必须考虑圆盘形滑轮的质量,这是一个质点动力学和刚体动力学的综合问题,应该采用隔离物体法,分别对运动物体作受力分析,对转动的滑轮作所受力矩的分析,然后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转动定律.

解 (1)各物体与滑轮受力情况如图5-7(b )所示,其中F T1= F ’T1,F T2= F ’T2,轴对滑轮的支承力F N 不产生力矩,选取物体运动方向为坐标轴正向,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转动定律,可得

a m F g m 1T11=-

a m g m F 22T230sin =?-

α2T2T12

1)(mR R F F =

- 由于物体的加速度等于滑轮边缘的线速度,则αR a =,与以上各式联立解得 22121rad/s 302

1)(30sin =++?-=g mR R m m m m α N 340)(1T1=-=αR g m F

N 316)30sin (2T2=+?=αR g m F

2m/s 3==αR a

(2) m 1到达地面的时间为

s 0.816s 3

122=?==a h t 5-8 飞轮质量为60 kg ,半径为0.25 m ,当转速为1000 r/min 时,要在5 s 内令其制动,求制动力F ,设闸瓦与飞轮间摩擦系数μ=0.4,飞轮的转动惯量可按匀质圆盘计算,闸杆尺寸如图5-8所示.

m α

F ’ ’T1 m 2 m 1 F T2

a

?30

1g

(a ) (b )

图5-7

分析 制动力F 作用在闸杆上,闸杆在制动力和飞轮的正压力的力矩作用下达到平衡,转动轴在墙上,这是刚体在力矩作用下的平衡问题.由于二力的力臂已知,应该求出闸杆与飞轮之间的正压力.飞轮受到闸杆的正压力、闸瓦与飞轮间摩擦力和轴的支承力作用,其中闸杆的正压力和轴的支承力的力矩为零,在闸瓦与飞轮间摩擦力的力矩作用下制动,应用转动定律可以求出摩擦力矩,然后由摩擦力与正压力关系可以求出闸杆与飞轮之间的正压力.

解 以飞轮为研究对象,飞轮的转动惯量为22

1mR J =,制动前角速度为rad/s 6010002?=πω,制动时角加速度为t

ωα-=.制动时闸瓦对飞轮的压力为F N ,闸瓦与飞轮间的摩擦力N f F F μ=,应用转动定律,得

αα2f 2

1mR J R F ==- 则 t mR F μω2N =

以闸杆为研究对象.在制动力F 和飞轮对闸瓦的压力-F N 的力矩作用下闸杆保持平衡,两力矩的作用力臂分别为m )75.050.0(+=l 和m 50.01=l ,则有

01N =-l F Fl

N 157N 60

54.021000225.06075.050.050.021N 1=???????+===πμωt mR l l F l l F 5-9 一风扇转速为900 r/min ,当马达关闭后,风扇均匀减速,止动前它转过了75转,在此过程中制动力作的功为44.4 J ,求风扇的转动惯量和摩擦力矩.

分析 合外力矩对刚体所作的功等于刚体的转动动能的增量.制动过程中风扇只受摩擦力矩作用,而且由于风扇均匀减速,表明摩擦力矩为恒定值,与风扇角位移的乘积就是所作的功.

解 设制动摩擦力矩为M ,风扇转动惯量为J ,止动前风扇的角位移N πθ2=,摩擦力矩所作的功为

N M M W πθ2?-=-=

摩擦力矩所作的功应等于风扇转动动能的增量,即

22

10ωJ W -= 则 2222m kg 01.0m kg )

60/2900()4.44(22?=??-?-=-=πωW

J m N 0.0942m N 75

24.442?=??--=-=ππN W M

图5-8

5-10 如图5-10(a )所示,质量为24 kg 的鼓形轮,可绕水平轴转动,一绳缠绕于轮上,另一端通过质量为5 kg 的圆盘形滑轮悬有10 kg 的物体,当重物由静止开始下降了0.5 m 时,求:(1)物体的速度;(2)绳中张力.设绳与滑轮间无相对滑动.

分析 这也是一个质点动力学和刚体动力学的综合问题,鼓形轮和滑轮都视为圆盘形定轴转动的刚体,应该采用隔离物体法,分别对运动物体作受力分析,对刚体作所受力矩的分析,然后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转动定律.

解 各物体受力情况如图5-10(b )所示,其中F T1= F ’T1,F T2= F ’T2,鼓形轮的转动惯量为2121R m ,圆盘形滑轮的转动惯量为222

1r m ,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转动定律,可得

ma F mg =-T2

222T1T22

1)(αr m r F F =

- 121T121αR m R F = (1) 绳与滑轮间无相对滑动,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鼓形轮和滑轮边缘的切向加速度,即12ααR r a ==.重物由静止开始下降了h = 0.5 m 时,速度ah 2=v ,由以上各式得

m/s 2m/s )524(2

1105.08.9102)(212221=+?+???=++==m m m mgh ah v (2)绳中张力为

N 48N 5

241028.924102211T1=++???=++=m m m g mm F N 85N 5

241028.9)524(102)(2121T2=++??+?=+++=m m m g m m m F 5-11 一蒸汽机的圆盘形飞轮质量为200 kg ,半径为1 m ,当飞轮转速为120 r/min 时关闭蒸汽阀门,若飞轮在5 min 内停下来,求在此期间飞轮轴上的平均摩擦力矩及此力矩所作的功.

分析 制动过程中飞轮只受摩擦力矩作用,该摩擦力矩不一定为恒定值,但是由于只需求平均摩擦力矩,因此可以假设飞轮均匀减速,由已知条件求出平均

αT1 F ’2 ’T2 a

g

(a ) (b )

图5-10

角加速度,再应用转动定律求出平均摩擦力矩.

解 飞轮转动惯量为22

1mR J =,关闭蒸汽阀门后t = 5 min 内的平均角加速度为t

00ωα-=,应用转动定律,平均摩擦力矩 m N 194m N 60

560/212012002121202?-=??????-=-==.t mR J M πωα 在此期间平均摩擦力矩所作的功等于飞轮转动动能的增量

J 7896J )60/2120(12002

121 21212102220220-=?????-=?-=-=πωωm R J W 负号表示平均摩擦力矩作负功,方向与飞轮旋转方向相反.

5-12 长为85 cm 的均匀细杆,放在倾角为45°的光滑斜面上,可以绕过上端点的轴在斜面上转动,如图5-12(a)所示,要使此杆实现绕轴转动一周,至少应给予它的下端多大的初速度?

分析 细杆在斜面上转动,斜面的支承力与转轴平行,转轴的支承力通过转轴,它们的力矩都为零,只有重力在转动平面内分量的力矩作功.

解 如图5-12(b)所示,杆所受重力在转动平面内的分量为?45sin mg ,当杆与初始位置的

夹角为θ时,重力分量对转轴的力矩为θsin 2

145sin l mg ??,此时若杆有角位移θd ,则重力矩所作的元功为

θθd sin 2

145sin d ???=l mg W 杆从最低位置到最高位置重力矩所作的功为

?-=???-==??45sin d sin 2

145sin d 0mgl l mg W W πθθ 重力矩所作的功等于此期间杆的转动动能的增量

202

1045sin ωJ mgl -=?- 其中231ml J =,t

00v =ω,则 m/s 5.94m/s 45sin 85.08.9645sin 60=????=?=gl v

(a) (b) 图5-12

5-13 如图5-13(a)所示,滑轮转动惯量为0.012m kg ?,半径为7 cm ,物体质量为5 kg ,由一绳与倔强系数k=200 N/m 的弹簧相连,若绳与滑轮间无相对滑动,滑轮轴上的摩擦忽略不计,求:(1)当绳拉直弹簧无伸长时,使物体由静止而下落的最大距离;(2)物体速度达最大值的位置及最大速率.

分析 下面的5-17题中将证明,如果绕定轴转动的刚体除受到轴的支承力外仅受重力作用,则由刚体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如果将滑轮、地球和物体与弹簧组成一个弹性系统和重力系统合成的系统,当无重力和弹性力以外的力作功的情况下,整个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可以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下面的解则仅应用功能原理和力矩所作的功与刚体转动动能的关系进行计算.

解 (1) 物体由静止而下落到最低点时,速度为零,位移为1x ,在此期间重力所作的功完全转换为弹簧弹性势能的增量,即

2112

1kx mgx = m 0.49m 200

8.95221=??==k mg x (2)物体与滑轮受力如图5-13(b)所示,设物体的最大速率为0v ,此时的位移

为0x ,加速度00=a ,滑轮的角加速度000==

R a α,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转动定律

ma F mg =-T1

αJ R F F =-)(T2T1

可得此时T1F mg =,F T1= F T2,又因对于轻弹簧有0T2kx F =,则得

m 0.245m 200

8.950=?==

k mg x 在此过程中,重力所作之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增量、物体动能和滑轮转动动能的增量的和,即

2020200212121ωJ m kx mgx ++=v 因R

00v =ω,得

T1

a

’T1

m g

(b)

图5-13

m/s 31.1m/s 9.85)07.001.05(2001)(1

22=??+?=+=mg R J m k v

5-14 圆盘形飞轮A 质量为m ,半径为r ,最初以角速度ω0转动,与A 共轴的圆盘形飞轮B 质量为4m ,半径为2r ,最初静止,如图5-14所示,两飞轮啮合后,以同一角速度ω转动,求ω及啮合过程中机械能的损失.

分析 当物体系统所受的合外力矩为零时,系统的角动量守恒,在此过程中,由于相互作用的内力作功,机械能一般不守恒. 解 以两飞轮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于运动过程中系统无外力矩作用,角动量守恒,有 ωωω2202)2(4212121r m mr mr += 得 017

1ωω= 初始机械能为

20220214

12121ωωmr mr W =?= 啮合后机械能为

202222224

1171)2(421212121ωωωmr r m mr W =?+?= 则机械能损失为

12022117

16411716W mr W W W ==-=?ω 5-15 一人站在一匀质圆板状水平转台的边缘,转台的轴承处的摩擦可忽略不计,人的质量为m ’,转台的质量为10 m ’,半径为R .最初整个系统是静止的,这人把一质量为m 的石子水平地沿转台的边缘的切线方向投出,石子的速率为v (相对于地面).求石子投出后转台的角速度与人的线速度.

分析 应用角动量守恒定律,必须考虑定律的适用条件,即合外力矩为零.此外还应该注意到,定律表达式中的角动量和角速度都必须是对同一惯性参考系选取的,而转动参考系不是惯性参考系.

解 以人、转台和石子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于系统无外力矩作用,角动量守恒,设转台角速度ω的转向与投出的石子速度v 方向一致,初始时系统角动量为零,得

0=+v mR J ω 人和转台的转动惯量为22102

1R m R m J '+'=,代入上式后得 R

m m '-=6v ω 人的线速度 m m R '

-=='6v v ω 其中负号表示转台角速度转向和人的线速度方向与假设方向相反.

5-16 一人站立在转台上,两臂平举,两手各握一个m = 4 kg 的哑铃,哑铃 A

图5-14

距转台轴r 0 = 0.8 m ,起初,转台以ω0 = 2π rad/s 的角速度转动,然后此人放下两臂,使哑铃与轴相距r = 0.2 m ,设人与转台的转动惯量不变,且J = 52m kg ?,转台与轴间摩擦忽略不计,求转台角速度变为多大?整个系统的动能改变了多少?

分析 角动量守恒定律是从定轴转动的刚体导出的,却不但适用与刚体,而且适用于绕定轴转动的任意物体和物体系统.

解 以人、转台和哑铃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于系统无外力矩作用,角动量守恒,有

ωω)2()2(20

20mr J mr J +=+ rad/s 12.0rad/s 22

.04258.04252222

0220=???+??+=++=πωωmr J mr J 动能的增量为

J

183 J )2()8.0425(2

1J 12)2.0425(21 )2(2

1)2(2122222020220=???+?-???+?=+-+=-=?πωωmr J mr J W W W 5-17 证明刚体中任意两质点相互作用力所作之功的和为零.如果绕定轴转动的刚体除受到轴的支承力外仅受重力作用,试证明它的机械能守恒.

分析 在刚体动力学中有很多涉及重力矩作功的问题,如果能证明当只有重力矩作功时刚体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就能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而且还可以用刚体的质心的势能代替整个刚体中所有质点势能的总和,使求解过程大大简化. 证 刚体中任意两质点相互作用力沿转轴方向的分量对定轴转动不起作用,而在垂直于转轴的平面内的分量F 和-F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

条直线上,如图5-17所示.设F 与转轴的垂直距离为?sin r ,则当刚体有微小角位移θd 时,力F 所作的功为θ?d sin Fr ,而其反作用力-F 所作的功为θ?d sin Fr -,二者之和为零,即刚体中任意两质点相互作用力所作之功的和为零.

绕定轴转动的刚体除受到轴的支承力外仅受重力作用,刚体中任意质点则受到内力和重力作用,当刚体转动时,因为已经证明了任意两质点相互作用内力所作之功的和为零,则刚体中各质点相互作用力所作的总功为零,而且轴的支承力也不作功,就只有重力作功,因此机械能守恒.

图5-17

5-18 一块长m 50.0=L ,质量为m '=3.0 kg 的均匀薄木板竖直悬挂,可绕通过其上端的水平轴无摩擦地自由转动,质量m =0.1kg 的球以水平速度m/s 500=v 击中木板中心后又以速度m/s 10=v 反弹回去,求木板摆动可达到的最大角度.木板对于通过其上端轴的转动惯量为231L m J '= . 分析 质点的碰撞问题通常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求解,有刚体参与的碰撞问题则通常应用角动量守恒定律求解.质点对一点的角动量在第四章中已经讨论过,当质点作直线运动时,其角动量的大小是质点动量和该点到质点运动直线的垂直距离的乘积.

解 对球和木板组成的系统,在碰撞瞬间,重力对转轴的力矩为零,且无其他外力矩作用,系统角动量守恒,碰撞前后球对转轴的角动量分别为02

1v mL 和v mL 2

1-,设碰后木板角速度为ω,则有 ωJ mL mL +-=v v 2

1210 设木板摆动可达到的最大角度为θ,如图5-18所示,木板摆动过程中只有重力矩作功,重力矩所作的功应等于木板转动动能的增量,即

)1(cos 2

1d sin 2121002-'=?'-=-?θθθωθgL m L g m J (1) 由以上两式得

388.050

.08.90.34)1050(1.0314)(31cos 22

22202=???+??-='+-=gL m m v v θ ?==19.67)388.0arccos(θ

根据5-17的结果,由于木板在碰撞后除受到轴的支承力外仅受重力作用,它的机械能守恒,取木板最低位置为重力势能零点,达到最高位置时它的重力势能应等于碰撞后瞬间的转动动能,也可以得到(1)式.

5-19 半径为R 质量为m '的匀质圆盘水平放置,可绕通过圆盘中心的竖直轴转动.圆盘边缘及R /2处设置了两条圆形轨道,质量都为m 的两个玩具小车分别沿二轨道反向运行,相对于圆盘的线速度值同为v .若圆盘最初静止,求二小车开始转动后圆盘的角速度.

分析 当合外力矩为零时,应用角动量守恒定律应该注意到表达式中的角动量和角速度都是对同一惯性参考系选取的.转动参考系不是惯性参考系,所以小车对圆盘的速度和角动量必须应用相对运动速度合成定理转换为对地面的速度和角动量. 解 设两小车和圆盘的运动方向如图5-19所示,以圆盘的转动方向为正向,外轨道上小车相

v m

图5-18 ω 图5-19

对于地面的角动量为)(v -ωR mR ,内轨道上小车相对于地面的角动量为)21(21v +ωR R m ,圆盘的角动量为ωω22

1R m J '=.对于两小车和圆盘组成的系统,外力对转轴的力矩为零,角动量守恒,得

ωωω22

1)21(21)(R m R R m R mR '+++-v v R m m m )25(2'+=v ω

大学物理第六章-恒定磁场习题解劝答

第6章 恒定磁场 1. 空间某点的磁感应强度B 的方向,一般可以用下列几种办法来判断,其中哪个是错误的? ( C ) (A )小磁针北(N )极在该点的指向; (B )运动正电荷在该点所受最大的力与其速度的矢积的方向; (C )电流元在该点不受力的方向; (D )载流线圈稳定平衡时,磁矩在该点的指向。 2. 下列关于磁感应线的描述,哪个是正确的? ( D ) (A )条形磁铁的磁感应线是从N 极到S 极的; (B )条形磁铁的磁感应线是从S 极到N 极的; (C )磁感应线是从N 极出发终止于S 极的曲线; (D )磁感应线是无头无尾的闭合曲线。 3. 磁场的高斯定理 0S d B 说明了下面的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 A ) a 穿入闭合曲面的磁感应线条数必然等于穿出的磁感应线条数; b 穿入闭合曲面的磁感应线条数不等于穿出的磁感应线条数; c 一根磁感应线可以终止在闭合曲面内; d 一根磁感应线可以完全处于闭合曲面内。 (A )ad ; (B )ac ; (C )cd ; (D )ab 。 4. 如图所示,在无限长载流直导线附近作一球形闭合曲面S ,当曲面S 向长直导线靠近时,穿过曲面S 的磁通量 和面上各点的磁感应强度B 将如何变化? ( D ) (A ) 增大,B 也增大; (B ) 不变,B 也不变; (C ) 增大,B 不变; (D ) 不变,B 增大。 5. 两个载有相等电流I 的半径为R 的圆线圈一个处于水平位置,一个处于竖直位置,两个线圈的圆心重合,则在圆心o 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多少? ( C ) (A )0; (B )R I 2/0 ; (C )R I 2/20 ; (D )R I /0 。 6、有一无限长直流导线在空间产生磁场,在此磁场中作一个以截流导线为轴线的同轴的圆柱形闭合高斯面,则通过此闭合面的磁感应通量( A ) A 、等于零 B 、不一定等于零 C 、为μ0I D 、为 i n i q 1 1 7、一带电粒子垂直射入磁场B 后,作周期为T 的匀速率圆周运动,若要使运动周期变为T/2,磁感应强度应变为(B ) A 、 B /2 B 、2B C 、B D 、–B 8 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用细线悬挂一条水平导线。若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导线质量为m , I

大学物理习题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作业解 1-7液滴法是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一种简易方法。将质量为m 的待测液体吸入移液管,然后让液体缓缓从移液管下端滴出。可以证明 d n mg πγ= 其中,n 为移液管中液体全部滴尽时的总滴数,d 为液滴从管口落下时断口的直径。请证明这个关系。 证:当液滴即将滴下的一刻,其受到的重力与其颈部上方液体给予的张力平衡 F g m =' d r L F πγπγγ===2 n m m = ', d n m πγ= 得证:d n mg πγ= 1-8 在20 km 2的湖面上下了一场50 mm 的大雨,雨滴半径为1.0 mm 。设温度不变,雨水在此温度下的表面张力系数为7.3?10-2N ?m -1。求释放的能量。 解:由 S E ?=?γ 雨滴落在湖面上形成厚为50 mm 的水层,表面积就为湖面面积,比所有落下雨滴的表面积和小,则释放的表面能为: )4(2 S r n E -?=?πγ 其中,3 43 r Sh n π= 为落下的雨滴数,r 为雨滴半径 J r h S E 8 3 3 6 2 1018.2)110 0.110503( 102010 3.7)13( ?=-???????=-=?---γ 1-9假定树木的木质部导管为均匀的圆柱形导管,树液完全依靠毛细现象在导管内上升,接触角为45°,树液的表面张力系数1 2 10 0.5--??=m N γ。问要使树液到达树木的顶部,高 为20 m 的树木所需木质部导管的最大半径为多少? 解:由朱伦公式:gr h ρθ γcos 2= 则:cm gh r 5 3 2 10 6.320 8.91012 /210 0.52cos 2--?=??????= = ρθ γ 1-10图1-62是应用虹吸现象从水库引水的示意图。已知虹吸管粗细均匀,其最高点B 比水库水面高出m h 0.31=,管口C又比水库水面低m h 0.52=,求虹吸管内的流速及B点处的

大学物理第六章练习答案

大学物理第六章练 习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 练 习 一 一. 选择题 1. 一绝热容器被隔板分成两半,一半是真空,另一半是理想气体,若把隔板抽出,气体将进行自由膨胀,达到平衡后( A ) (A) 温度不变,熵增加; (B) 温度升高,熵增加; (C) 温度降低,熵增加; (D) 温度不变,熵不变。 2. 对于理想气体系统来说,在下列过程中,哪个过程系统所吸收的热量、内能的增量和对外作做的功三者均为负值。( C ) (A) 等容降压过程; (B) 等温膨胀过程; (C) 等压压缩过程; (D) 绝热膨胀过程。 3.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分别经历如图 1(1)所示的abc 过程(图中虚线ac 为等温线)和图1(2)所示的def 过程(图中虚线df 为绝热线) 。 判断这两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A ) (A) abc 过程吸热,def 过程放热; (B) abc 过程放热,def 过程吸热; (C) abc 过程def 过程都吸热; (D) abc 过程def 过程都放热。 4. 如图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平衡状态A 变到平衡状态B(A p =B p ),则无论经过的是什么过程,系统必然( B ) (A) 对外做正功; (B) 内能增加; (C) 从外界吸热; (D) 向外界放热。 二.填空题 图.2 图1

1.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处于热动平衡状态时,此热力学系统不随时间变化的三个宏观量是P V T ,而随时间变化的微观量是每个分子的状态量。 2. 一定量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在等温过程中,外界对它做功为200J ,则该过程中需吸热__-200__ ___J 。 3. 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某个热力学过程中,外界对系统做功240J ,气体向外界放热620J ,则气体的内能 减少,(填增加或减少),21E E -= -380 J 。 4. 处于平衡态A 的热力学系统,若经准静态等容过程变到平衡态B ,将从外界吸热416 J ,若经准静态等压过程变到与平衡态B 有相同温度的平衡态C ,将从外界吸热582 J ,所以,从平衡态A 变到平衡态C 的准静态等压过程中系统对外界所做的功为 582-416=166J 。 三.计算题 1. 一定量氢气在保持压强为4.00×510Pa 不变的情况下,温度由0 ℃ 升高到50.0℃时,吸收了6.0×104 J 的热量。 (1) 求氢气的摩尔数 (2) 氢气内能变化多少 (3) 氢气对外做了多少功 (4) 如果这氢气的体积保持不变而温度发生同样变化、它该吸收多少热量 解: (1)由,2 2 p m i Q vC T v R T +=?=? 得 4 22 6.01041.3(2)(52)8.3150 Q v mol i R T ??= ==+?+?? (2)4,5 41.38.3150 4.291022 V m i E vC T v R T J ?=?=??=???=? (3)44(6.0 4.29)10 1.7110A Q E J =-?=-?=? (4)44.2910Q E J =?=?

大学物理 马文蔚 第五版 下册 第九章到第十一章课后答案汇总

第九章振动 9-1一个质点作简谐运动, 振幅为A,在起始时刻质点的位移为 2 A -,且向x轴正方向运动,代表此简谐运动的旋转矢量为() 题9-1图 分析与解(b)图中旋转矢量的矢端在x轴上投影点的位移为-A/2,且投影点的运动方向指向O x轴正向,即其速度的x分量大于零,故满足题意.因而正确答案为(b).9-2已知某简谐运动的振动曲线如图(a)所示,则此简谐运动的运动方程为()()()()() ()()()() cm π 3 2 π 3 4 cos 2 D cm π 3 2 π 3 4 cos 2 B cm π 3 2 π 3 2 cos 2 C cm π 3 2 π 3 2 cos 2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 x t x t x t x 题9-2图 分析与解由振动曲线可知,初始时刻质点的位移为–A/2,且向x轴负方向运动.图(b)是其相应的旋转矢量图,由旋转矢量法可知初相位为3/π 2.振动曲线上给出质点从–A/2 处运动到+A处所需时间为 1 s,由对应旋转矢量图可知相应的相位差3/π 4 Δ=,则角频率()1s3/π4 Δ / Δ- = =t ω,故选(D).本题也可根据振动曲线所给信息,逐一代入方程来找出正确答案.

9-3 两个同周期简谐运动曲线如图(a ) 所示, x 1 的相位比x 2 的相位( ) (A ) 落后2π (B )超前2 π (C )落后π (D )超前π 分析与解 由振动曲线图作出相应的旋转矢量图(b ) 即可得到答案为(b ). 题9-3 图 9-4 当质点以频率ν 作简谐运动时,它的动能的变化频率为( ) (A ) 2 v (B )v (C )v 2 (D )v 4 分析与解 质点作简谐运动的动能表式为()?ωω+=t A m E k 222sin 2 1,可见其周期为简谐运动周期的一半,则频率为简谐运动频率ν的两倍.因而正确答案为(C ). 9-5 图(a )中所画的是两个简谐运动的曲线,若这两个简谐运动可叠加,则合成的余弦振动的初相位为( ) (A ) π2 3 (B )π21 (C )π (D )0 分析与解 由振动曲线可以知道,这是两个同振动方向、同频率简谐运动,它们的相位差 是π(即反相位).运动方程分别为t A x ωcos 1=和()πcos 2 2+= t ωA x .它们的振幅不同.对于这样两个简谐运动,可用旋转矢量法,如图(b )很方便求得合运动方程为t A x ωcos 21=.因而正确答案为(D ).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标准答案第六章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

————————————————————————————————作者:————————————————————————————————日期:

第6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 习题及答案 1. 电荷为q +和q 2-的两个点电荷分别置于1=x m 和1-=x m 处。一试验电荷置于x 轴上何处,它受到的合力等于零? 解:根据两个点电荷对试验电荷的库仑力的大小及方向可以断定,只有试验电荷0q 位于点电荷q +的右侧,它受到的合力才可能为0,所以 2 00 200)1(π4)1(π42-=+x qq x qq εε 故 223+=x 2. 电量都是q 的三个点电荷,分别放在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试问:(1)在这三角形的中心放一个什么样的电荷,就可以使这四个电荷都达到平衡(即每个电荷受其他三个电荷的库仑力之和都为零)?(2)这种平衡与三角形的边长有无关系? 解:(1) 以A 处点电荷为研究对象,由力平衡知,q '为负电荷,所以 2 220)3 3(π4130cos π412a q q a q '=?εε 故 q q 3 3- =' (2)与三角形边长无关。 3. 如图所示,半径为R 、电荷线密度为1λ的一个均匀带电圆环,在其轴线上放一长为 l 、电荷线密度为2λ的均匀带电直线段,该线段的一端处于圆环中心处。求该直线段受到的 电场力。 解:先求均匀带电圆环在其轴线上产生的场强。在带电圆环上取dl dq 1λ=,dq 在带电圆环轴线上x 处产生的场强大小为 ) (4220R x dq dE += πε 根据电荷分布的对称性知,0==z y E E 2 3220)(41 cos R x xdq dE dE x += =πεθ R O λ1 λ2 l x y z

大学物理第五版(马文蔚)电磁学习题答案

第五章 静 电 场 5 -1 电荷面密度均为+σ的两块“无限大”均匀带电的平行平板如图(A)放置,其周围空间各点电场强度E (设电场强度方向向右为正、向左为负)随位置坐标x 变化的关系曲线为图(B)中的( ) 分析与解 “无限大”均匀带电平板激发的电场强度为0 2εσ,方向沿带电平板法向向外,依照电场叠加原理可以求得各区域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因而正确答案为(B). 5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一定没有电荷 (B)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必定为零 (C)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为零时,曲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必定为零 (D)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不为零时,曲面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都不可能为零 分析与解 依照静电场中的高斯定理,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必定为零,但不能肯定曲面内一定没有电荷;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为零时,表示穿入闭合曲面的电场线数等于穿出闭合曲面的电场线数或没有电场线穿过闭合曲面,不能确定曲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必定为零;同理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不为零,也不能推断曲面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都不可能为零,因而正确答案为(B).

5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场强度为零的点,电势也一定为零 (B) 电场强度不为零的点,电势也一定不为零 (C) 电势为零的点,电场强度也一定为零 (D) 电势在某一区域内为常量,则电场强度在该区域内必定为零 分析与解电场强度与电势是描述电场的两个不同物理量,电场强度为零表示试验电荷在该点受到的电场力为零,电势为零表示将试验电荷从该点移到参考零电势点时,电场力作功为零.电场中一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从该点沿任意路径到参考零电势点电场力所作的功;电场强度等于负电势梯度.因而正确答案为(D). *5 -4在一个带负电的带电棒附近有一个电偶极子,其电偶极矩p的方向如图所示.当电偶极子被释放后,该电偶极子将( ) (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直到电偶极矩p水平指向棒尖端而停止 (B)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水平指向棒尖端,同时沿电场线方向朝着棒尖端移动 (C)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水平指向棒尖端,同时逆电场线方向朝远离棒尖端移动 (D)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 水平方向沿棒尖端朝外,同时沿电场线方向朝着棒尖端移动 分析与解电偶极子在非均匀外电场中,除了受到力矩作用使得电偶极子指向电场方向外,还将受到一个指向电场强度增强方向的合力作用,因而正确答案为(B). 5 -5精密实验表明,电子与质子电量差值的最大范围不会超过±10-21e,而中子电量与零差值的最大范围也不会超过±10-21e,由最极端的情况考虑,一个有8 个电子,8 个质子和8 个中子构成的氧原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是多少?若将原子视作质点,试比较两个氧原子间的库仑力和万有引力的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

第6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 习题及答案 1. 电荷为q +和q 2-的两个点电荷分别置于1=x m 和1-=x m 处。一试验电荷置于x 轴上何处,它受到的合力等于零? 解:根据两个点电荷对试验电荷的库仑力的大小及方向可以断定,只有试验电荷0q 位于点电荷q +的右侧,它受到的合力才可能为0,所以 2 00 200)1(π4)1(π42-=+x qq x qq εε 故 223+=x 2. 电量都是q 的三个点电荷,分别放在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试问:(1)在这三角形的中心放一个什么样的电荷,就可以使这四个电荷都达到平衡(即每个电荷受其他三个电荷的库仑力之和都为零)?(2)这种平衡与三角形的边长有无关系? 解:(1) 以A 处点电荷为研究对象,由力平衡知,q '为负电荷,所以 2 220)3 3(π4130cos π412a q q a q '=?εε 故 q q 3 3- =' (2)与三角形边长无关。 3. 如图所示,半径为R 、电荷线密度为1λ的一个均匀带电圆环,在其轴线上放一长为 l 、电荷线密度为2λ的均匀带电直线段,该线段的一端处于圆环中心处。求该直线段受到的 电场力。 解:先求均匀带电圆环在其轴线上产生的场强。在带电圆环上取dl dq 1λ=,dq 在带电圆环轴线上x 处产生的场强大小为 ) (4220R x dq dE += πε 根据电荷分布的对称性知,0==z y E E 2 3 2 2 0) (41 cos R x xdq dE dE x += =πεθ R O λ1 λ2 l x y z

式中:θ为dq 到场点的连线与x 轴负向的夹角。 ?+= 2 32 2 0) (4dq R x x E x πε 2 32210)(24R x R x +?= πλπε2 32201)(2R x x R += ελ 下面求直线段受到的电场力。在直线段上取dx dq 2λ=,dq 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 dq E dF x =dx R x x R 2 3 22021)(2+= ελλ 方向沿x 轴正方向。 直线段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 ?=dF F dx R x x R l ?+= 02 3220 21)(ελλ2 ()?? ????+- = 2/1220211 1R l R R ελλ2 方向沿x 轴正方向。 4. 一个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半圆环,电荷线密度为λ。求: (1)圆心处O 点的场强; (2)将此带电半圆环弯成一个整圆后,圆心处O 点场强。 解:(1)在半圆环上取?λλRd l dq ==d ,它在O 点产生场强大小为 20π4R dq dE ε= ?ελ d R 0π4= ,方向沿半径向外 根据电荷分布的对称性知,0=y E ??ελ ?d R dE dE x sin π4sin 0= = R d R E x 000 π2sin π4ελ ??ελπ ==? 故 R E E x 0π2ελ = =,方向沿x 轴正向。 (2)当将此带电半圆环弯成一个整圆后,由电荷分布的对称性可知,圆心处电场强度为零。

大学物理(第五版)下册

第9、10章 振动与波动习题 一、选择题 1. 已知四个质点在x 轴上运动, 某时刻质点位移x 与其所受合外力F 的关系分别由下列四式表示(式中a 、b 为正常数).其中不能使质点作简谐振动的力是 [ ] (A) abx F = (B) abx F -= (C) b ax F +-= (D) a bx F /-= 2. 如图4-1-5所示,一弹簧振子周期为T .现将弹簧截去一半,仍挂上原来的物体, 则 新的弹簧振子周期为 [ ] (A) T (B) 2T (C) 1.4T (D) 0.7T 3. 在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中,振动相位)(?ω+t 的物理意义是 [ ] (A) 表征了简谐振子t 时刻所在的位置 (B) 表征了简谐振子t 时刻的振动状态 (C) 给出了简谐振子t 时刻加速度的方向 (D) 给出了简谐振子t 时刻所受回复力的方向 角, 然后放手任其作4. 如图4-1-9所示,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 使摆线与竖直方向成 微小的摆动.若以放手时刻为开始观察的时刻, 用余弦函数表示这一振 动, 则其振动的初相位为 [ ] (A) (B) 2π 或π2 3 (C) 0 (D) π 5. 两质点在同一方向上作同振幅、同频率的简谐振动.在振动过程中, 每当它们经过振幅一半的地方时, 其运 动方向都相反.则这两个振动的相位差为 [ ] (A) π (B) π32 (C) π34 (D) π5 4 6. 一质点作简谐振动, 振动方程为)cos( ?ω+=t A x . 则在2 T t =(T 为振动周期) 时, 质点的速度为 [ ] (A) ?ωsin A - (B) ?ωsin A (C) ?ωcos A - (D) ?ωcos A 7. 一物体作简谐振动, 其振动方程为)4πcos( +=t A x ω.则在2 T t = (T 为周期)时, 质点的加速度为 (A) 222ωA - (B) 222ωA (C) 223ωA - (D) 22 3ωA 8. 一质点以周期T 作简谐振动, 则质点由平衡位置正向运动到最大位移一半处的最短时间为 [ ] (A) 6T (B) 8T (C) 12 T (D) T 127 9. 某物体按余弦函数规律作简谐振动, 它的初相位为2 π 3, 则该物体振动的初始状态为 [ ] (A) x 0 = 0 , v 0 0 (B) x 0 = 0 , v 0<0 (C) x 0 = 0 , v 0 = 0 (D) x 0 = A , v 0 = 0 10. 有一谐振子沿x 轴运动, 平衡位置在x = 0处, 周期为T , 振幅为A ,t = 0时刻振子过2 A x = 处向x 轴正方θ + 图4-1-9 图4-1-5

大学物理答案第10章

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10-1 将一个带正电的带电体A 从远处移到一个不带电的导体B 附近,则导体B 的电势将( ) (A ) 升高 (B ) 降低 (C ) 不会发生变化 (D ) 无法确定 分析与解 不带电的导体B 相对无穷远处为零电势.由于带正电的带电体A 移到不带电的导体B 附近时,在导体B 的近端感应负电荷;在远端感应正电荷,不带电导体的电势将高于无穷远处,因而正确答案为(A ). 10-2 将一带负电的物体M 靠近一不带电的导体N ,在N 的左端感应出正电荷,右端感应出负电荷.若将导体N 的左端接地(如图所示),则( ) (A ) N 上的负电荷入地 (B )N 上的正电荷入地 (C ) N 上的所有电荷入地 (D )N 上所有的感应电荷入地 题 10-2 图 分析与解 导体N 接地表明导体N 为零电势,即与无穷远处等电势,这与导体N 在哪一端接地无关.因而正确答案为(A ). 10-3 如图所示将一个电量为q 的点电荷放在一个半径为R 的不带电的导体球附近,点电荷距导体球球心为d ,参见附图.设无穷远处为零电势,则在导体球球心O 点有( ) (A )d εq V E 0π4,0= = (B )d εq V d εq E 02 0π4,π4== (C )0,0==V E (D )R εq V d εq E 020π4,π4= = 题 10-3 图

分析与解 达到静电平衡时导体内处处各点电场强度为零.点电荷q 在导 体球表面感应等量异号的感应电荷±q′,导体球表面的感应电荷±q′在球心O 点激发的电势为零,O 点的电势等于点电荷q 在该处激发的电势.因而正确答案为(A ). 10-4 根据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在电介质中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积分等于这个曲面所包围自由电荷的代数和.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 ) 若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积分等于零,曲面内一定没有自由电荷 (B ) 若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积分等于零,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一定等于零 (C ) 若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积分不等于零,曲面内一定有极化电荷 (D ) 介质中的高斯定律表明电位移矢量仅仅与自由电荷的分布有关 (E ) 介质中的电位移矢量与自由电荷和极化电荷的分布有关 分析与解 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通量积分等于零,表明曲面 内自由电荷的代数和等于零;由于电介质会改变自由电荷的空间分布,介质中的电位移矢量与自由电荷与位移电荷的分布有关.因而正确答案为(E ). 10-5 对于各向同性的均匀电介质,下列概念正确的是( ) (A ) 电介质充满整个电场并且自由电荷的分布不发生变化时,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一定等于没有电介质时该点电场强度的1/εr倍 (B ) 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一定等于没有介质时该点电场强度的1/εr倍 (C ) 在电介质充满整个电场时,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一定等于没有电介质时该点电场强度的1/εr倍 (D ) 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一定等于没有介质时该点电场强度的εr倍 分析与解 电介质中的电场由自由电荷激发的电场与极化电荷激发的电场迭加而成,由于极化电荷可能会改变电场中导体表面自由电荷的分布,由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仅当电介质充满整个电场并且自由电荷的分布不发生变化时,在电介质中任意高斯面S 有 ()∑??=?=?+i i S S ε χq 0 1 d d 1S E S E 即E =E 0/εr,因而正确答案为(A ). 10-6 不带电的导体球A 含有两个球形空腔,两空腔中心分别有一点电荷q b 、q c ,导体球外距导体球较远的r 处还有一个点电荷q d (如图所示).试求点电荷q b 、q c 、q d 各受多大的电场力.

大学物理答案第6章

大学物理答案第6章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六章 气体动理论 6-1 一容积为10L 的真空系统已被抽成1.0×10-5 mmHg 的真空,初态温度为20℃。为了提高其真空度,将它放在300℃的烘箱内烘烤,使器壁释放出所吸附的气体,如果烘烤后压强为1.0×10-2 mmHg ,问器壁原来吸附了多少个气体分子 解:由式nkT p =,有 3 2023 52/1068.1573 1038.1760/10013.1100.1m kT p n 个?≈?????==-- 因而器壁原来吸附的气体分子数为 个183201068.110101068.1?=???==?-nV N 6-2 一容器内储有氧气,其压强为1.01105 Pa ,温度为27℃,求:(l ) 气体分子的数密度;(2)氧气的密度;(3)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4)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设分子间等距排列) 分析:在题中压强和温度的条件下,氧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因此,可由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密度的定义以及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等求解。又因可将分子看成是均匀等距排列的,故每个分子占有的体积为30d V =,由数密度的含意可知d n V ,10=即可求出。 解:(l )单位体积分子数 3 25m 1044.2-?==kT p n (2)氧气的密度 3m kg 30.1-?===RT pM V m ρ (3)氧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J 1021.62321k -?==kT ε (4)氧气分子的平均距离 m 1045.3193-?==n d 6-3 本题图中I 、II 两条曲线是两种不同气体(氢气和氧气)在同一温度下的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曲线。试由图中数据求:(1)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最概然速率;(2)两种气体所处的温度。

大学物理答案第17章

大学物理答案第17章

17-3 有一单缝,缝宽为0.1mm ,在缝后放一焦距为50cm 的汇聚透镜,用波长为546.1nm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单缝,试求位于透镜焦平面处屏上中央明纹的宽度。 解:单缝衍射中央明条纹的宽度为 a f x λ 2=? 代入数据得 mm x 461.510 1.0101.54610 5023 9 2 =????=?--- 17-4 用波长为632.8nm 的激光垂直照射单缝时,其夫琅禾费衍射图样第一极小与单缝法线的夹角为50,试求该缝宽。 解:单缝衍射极小的条件 λθk a =sin 依题意有 m a μλ 26.70872 .0108.6325sin 9 =?==- 17-5 波长为20m 的海面波垂直进入宽50m 的港口。在港内海面上衍射波的中央波束的角宽是多少? 解:单缝衍射极小条件为 λθk a =sin

依题意有 011 5.234.0sin 5 2 sin 20sin 50===→=--θθ 中央波束的角宽为0 475 .2322=?=θ 17-6 一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一单缝,其衍射第3级明纹位置恰与波长为6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该缝时衍射的第2级明纹位置重合,试求该单色光的波长。 解:单缝衍射明纹条件为 2 ) 12(sin λ θ+=k a 依题意有 2)122(2)132(2 1λλ+?=+? 代入数据得 nm 6.4287 60057521=?== λλ 17-7 用肉眼观察星体时,星光通过瞳孔的衍射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亮斑。 (1)瞳孔最大直径为7.0mm ,入射光波长为550nm 。星体在视网膜上像的角宽度多大? (2)瞳孔到视网膜的距离为23mm 。视网膜上星体的像的直径多大? (3)视网膜中央小凹(直径0.25mm )中的柱状感光细胞每平方毫米约1.5×105个。星体的像照亮了几个这样的细胞?

大学物理_马文蔚__第五版_下册_第九章到第十一章课后答案

第九章 振动 9-1 一个质点作简谐运动,振幅为A ,起始时刻质点的位移为2 A - ,且向x 轴正方向运动,代表此简谐运动的旋转矢量为( ) 题9-1 图 分析与解(b )图中旋转矢量的矢端在x 轴上投影点的位移为-A /2,且投影点的运动方向指向O x 轴正向,即其速度的x 分量大于零,故满足题意.因而正确答案为(b ). 9-2 已知某简谐运动的振动曲线如图(a )所示,则此简谐运动的运动方程为( ) ()()()()()()()()cm π32π34cos 2D cm π32π34cos 2B cm π32π32cos 2C cm π32π32cos 2A ?? ????+=??????-=??????+=??????-=t x t x t x t x 题9-2 图 分析与解 由振动曲线可知,初始时刻质点的位移为 –A /2,且向x 轴负方向运动.图(b)是其相应的旋转矢量图,由旋转矢量法可知初相位为3/π2.振动曲线上给出质点从–A /2 处运动到+A 处所需时间为 1 s ,由对应旋转矢量图可知相应的相位差3/π4Δ =,则角频率()1s 3/π4Δ/Δ-==t ω,故选(D ).本题也可根据振动曲线所给信息,逐一代入方程来找 出正确答案.

9-3 两个同周期简谐运动曲线如图(a ) 所示, x 1 的相位比x 2 的相位( ) (A ) 落后2π (B )超前2 π (C )落后π (D )超前π 分析与解 由振动曲线图作出相应的旋转矢量图(b ) 即可得到答案为(b ). 题9-3 图 9-4 当质点以频率ν 作简谐运动时,它的动能的变化频率为( ) (A ) 2 v (B )v (C )v 2 (D )v 4 分析与解 质点作简谐运动的动能表式为()?ωω+=t A m E k 222sin 2 1,可见其周期为简谐运动周期的一半,则频率为简谐运动频率ν的两倍.因而正确答案为(C ). 9-5 图(a )中所画的是两个简谐运动的曲线,若这两个简谐运动可叠加,则合成的余弦振动的初相位为( ) (A ) π2 3 (B )π21 (C )π (D )0 分析与解 由振动曲线可以知道,这是两个同振动方向、同频率简谐运动,它们的相位差 是π(即反相位).运动方程分别为t A x ωcos 1=和()πcos 2 2+= t ωA x .它们的振幅不同.对于这样两个简谐运动,可用旋转矢量法,如图(b )很方便求得合运动方程为t A x ωcos 21=.因而正确答案为(D ).

大学物理17章答案.docx

第17章量子物理基础 17.1根据玻尔理论,计算氢原子在斤=5的轨道上的动量矩与其在第一激发态轨道上的动量矩之比. [解答]玻尔的轨道角动量量子化假设认为电子绕核动转的轨道角动量为 L =mvr =n — N2TC , 对于第一激发态,n = 2,所以 厶仏2 = 5/2? 17.2设有原子核外的3p态电子,试列出其可能性的四个量子数. [解答]对于3p态电子,主量子数为n = 3, 角量子数为/=1, 磁量子数为mi = - 1), I -1, 自旋量子数为m s = ±1/2. 3p态电子的四个可能的量子数(斤丿,叫叫)为 (3,1 丄1/2), (3,1,1,? 1/2), (3丄0,1/2), (3,1,0,-1/2),(3,1,?1,1/2), (3,1,-1,-1 ⑵. 17.3实验表明,黑体辐射实验曲线的峰值波长九和黑体温度的乘积为一常数,即入』=b = 2.897xl(y3m?K?实验测得太阳辐射波谱的峰 值波长九= 510nm,设太阳可近似看作黑体,试估算太阳表面的温度.

[解答]太阳表面的温度大约为 T_ b _ 2.897X10-3 ~ 510x10—9 =5680(K)? 17.4实验表明,黑体辐射曲线和水平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M (即单位时间内从黑体单位表面上辐射出去的电磁波总能量,称总辐射度) 与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即必=〃,其中^=5.67xl0-8W m_2 K-4.试由此估算太阳单位表面积的辐射功率(太阳表面温度可参见上题). [解答]太阳单位表面积的辐射功率大约为 A/=5.67xl0-8x(5680)4 = 5.9xl07(W-m-2)? 17.5宇宙大爆炸遗留在宇宙空间的均匀背景辐射相当于3K黑体辐射.求: (1)此辐射的单色辐射强度在什么波长下有极大值? (2)地球表面接收此辐射的功率是多少? [解答](1)根据公式UT=b,可得辐射的极值波长为 九=b/T= 2.897X10_3/3 = 9.66x104(m). (2)地球的半径约为7? = 6.371x10%, 表面积为 5 = 47T T?2. 根据公式:黑体表面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辐射的能量为M = al4, 因此地球表面接收此辐射的功率是 P = MS= 5.67x 1 (T8x34x4 兀(6.371 x 106)2

大学物理-物理学(第五版)上册-马文蔚-课后答案-东南大学

1-1分析与解(1) 质点在t 至(t +Δt )时间内沿曲线从P 点运动到P ′点,各量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路程Δs =PP ′, 位移大小|Δr |=PP ′,而Δr =|r |-|r |表示质点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三个量物理含义不同,在曲线运动中大小也不相等(注:在直线运动中有相等的可能).但当Δt →0 时,点P ′无限趋近P 点,则有|d r |=d s ,但却不等于d r .故选(B). (2) 由于|Δr |≠Δs ,故 t s t ΔΔΔΔ≠ r ,即|v |≠v . 但由于|d r |=d s ,故 t s t d d d d =r ,即|v |=v .由此可见,应选(C). 1-2分析与解 t r d d 表示质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率,在极坐标系中叫径向速率.通常用符号v r 表示,这是速度矢量在位矢方向上的一个分量;t d d r 表示速度矢量;在自然 坐标系中速度大小可用公式t s d d =v 计算,在直角坐标系中则可由公式 2 2d d d d ?? ? ??+??? ??=t y t x v 求解.故选(D). 1-3分析与解t d d v 表示切向加速度a t,它表示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是加速度矢量沿速度方向的一个分量,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t r d d 在极坐标系中表示径向速率v r (如题1 -2 所述); t s d d 在自然坐标系中表示质点的速率v ;而t d d v 表示加速度的大小而不是切向加速度 a t.因此只有(3) 式表达是正确的.故选(D). 1-4分析与解 加速度的切向分量a t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而法向分量a n 起改变速度方向的作用.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由于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相应法向加速度的方向也在不断改变,因而法向加速度是一定改变的.至于a t是否改变,则要视质点的速率情况而定.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时, a t恒为零;质点作匀变速率圆周运动时, a t为一不为零的恒量,当a t改变时,质点则作一般的变速率圆周运动.由此可见,应选(B). 1-5分析与解 本题关键是先求得小船速度表达式,进而判断运动性质.为此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设定滑轮距水面高度为h,t 时刻定滑轮距小船的绳长为l ,则小船的运动方程为 2 2h l x -=,其中绳长l 随时间t 而变化.小船速度22d d d d h l t l l t x -== v ,式中t l d d 表示绳长l 随时间的变化率,其大小即为v 0,代入整理后为θ l h l cos /0 220v v v = -= ,方向沿x 轴负向.由速度表达式,可判断小船作变加速运动.故选(C). 1-6分析 位移和路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只有当质点作直线运动且运动方向不改变时,位移的大小才会与路程相等.质点在t 时间内的位移Δx 的大小可直接由运动方程得

大学物理答案第17章

17-2一单缝用波长为λ1和λ2的光照明,若λ1的第一级衍射极小与λ2的第二级衍射极小重合。问 (1)这两种波长的关系如何? (2)所形成的衍射图样中是否还有其它极小重合? 解:(1)单缝衍射极小条件为 λθk a =sin 依题意有 212λλ= (2)依题意有 11sin λθk a = 22sin λθk a = 因为212λλ=,所以得所形成的衍射图样中还有其它极小重合的条件为 212k k = 17-3 有一单缝,缝宽为0.1mm ,在缝后放一焦距为50cm 的汇聚透镜,用波长为546.1nm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单缝,试求位于透镜焦平面处屏上中央明纹的宽度。 解:单缝衍射中央明条纹的宽度为 a f x λ 2=? 代入数据得 mm x 461.510 1.0101.54610 5023 9 2 =????=?--- 17-4 用波长为632.8nm 的激光垂直照射单缝时,其夫琅禾费衍射图样第一极小与单缝法线的夹角为50,试求该缝宽。 解:单缝衍射极小的条件 λθk a =sin 依题意有 m a μλ 26.70872 .0108.6325sin 9 0=?==- 17-5 波长为20m 的海面波垂直进入宽50m 的港口。在港内海面上衍射波的中央波束的角 宽是多少? 解:单缝衍射极小条件为 λθk a =sin 依题意有 011 5.234.0sin 5 2 sin 20sin 50===→=--θθ 中央波束的角宽为0 475.2322=?=θ

17-6 一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一单缝,其衍射第3级明纹位置恰与波长为6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该缝时衍射的第2级明纹位置重合,试求该单色光的波长。 解:单缝衍射明纹条件为 2 ) 12(sin λ θ+=k a 依题意有 2)122(2)132(2 1λλ+?=+? 代入数据得 nm 6.4287 60057521=?== λλ 17-7 用肉眼观察星体时,星光通过瞳孔的衍射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亮斑。 (1)瞳孔最大直径为7.0mm ,入射光波长为550nm 。星体在视网膜上像的角宽度多大? (2)瞳孔到视网膜的距离为23mm 。视网膜上星体的像的直径多大? (3)视网膜中央小凹(直径0.25mm )中的柱状感光细胞每平方毫米约1.5×105个。星体的像照亮了几个这样的细胞? 解:(1)据爱里斑角宽公式,星体在视网膜上像的角宽度为 rad d 4 3 9109.110 0.71055044.244.22---?=??==λ θ (2)视网膜上星体的像的直径为 mm l d 34104.423109.1 2--?=??==θ (3)细胞数目应为3.2105.14 )104.4(52 3=????= -πn 个 17-8 在迎面驶来的汽车上,两盏前灯相距120cm 。试问汽车离人多远的地方,眼睛恰能分 辨这两盏前灯?设夜间人眼瞳孔直径为5.0mm ,入射光波长为550nm.。 解: 38.9101.22l L l L l D L m λδθλ ????==?设两灯距为,人车距为。人眼最小分辨角为, =1.22=D 17-9 据说间谍卫星上的照相机能清楚识别地面上汽车的牌照号码。(1)若被识别的牌照上的字划间的距离为5cm ,在160km 高空的卫星上的照相机的角分辨率应多大? (2)此照相机的孔径需多大?光的波长按500nm 计算。 解:装置的光路如图所示。 S 15cm S 2 160km D

大学物理答案第6章

第六章 气体动理论 6-1 一容积为10L 的真空系统已被抽成1.0×10-5 mmHg 的真空,初态温度为20℃。为了提高其真空度,将它放在300℃的烘箱内烘烤,使器壁释放出所吸附的气体,如果烘烤后压强为1.0×10-2 mmHg ,问器壁原来吸附了多少个气体分子? 解:由式nkT p =,有 3 2023 52/1068.1573 1038.1760/10013.1100.1m kT p n 个?≈?????==-- 因而器壁原来吸附的气体分子数为 个183201068.110101068.1?=???==?-nV N 6-2 一容器内储有氧气,其压强为1.01?105 Pa ,温度为27℃,求:(l )气体分子的数 密度;(2)氧气的密度;(3)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4)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设分子间等距排列) 分析:在题中压强和温度的条件下,氧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因此,可由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密度的定义以及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等求解。又因可将分子看成是均匀等距排列的,故每个分子占有的体积为30d V =,由数密度的含意可知d n V ,10=即可求出。 解:(l )单位体积分子数 3 25m 1044.2-?==kT p n (2)氧气的密度 3m kg 30.1-?===RT pM V m ρ (3)氧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J 1021.62321k -?==kT ε (4)氧气分子的平均距离 m 1045.3193-?==n d 6-3 本题图中I 、II 两条曲线是两种不同气体(氢气和氧气)在同一温度下的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曲线。试由图中数据求:(1)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最概然速率;(2)两种气体所处的温度。 分析:由M RT v /2p =可知,在相同温度下,由于不同气体的摩尔质量不同,它们的最概然速率p v 也就不同。因22O H M M <,故氢气比氧气的p v 要大,由此可判定图中曲线II 所标13p s m 100.2-??=v 应是对应于氢气分子的最概然速率。从而可求出该曲线所对应的温度。又因曲线I 、II 所处的温度相同,故曲线I 中氧气的最概然速率也可按上式求得。 解:(1)由分析知氢气分子的最概然速率为

大学物理习题答案第一章

[习题解答] 1-3 如题1-3图所示,汽车从A地出发,向北行驶60km到达B地,然后向东行驶60km到达C 地,最后向东北行驶50km到达D地。求汽车行驶的总路程和总位移。 解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 汽车的总位移的大小为 r = 位移的方向沿东北方向,与方向一致。 1-4 现有一矢量R是时间t的函数,问与在一般情况下是否相等为什么 解与在一般情况下是不相等的。因为前者是对矢量R的绝对值(大小或长度)求导,表示矢量R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而后者是对矢量R的大小和方向两者同时求导,再取绝对值,表示矢量R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和矢量R方向随时间的变化两部分的绝对值。如果矢量R方向不变只是大小变化,那么这两个表示式是相等的。 1-5 一质点沿直线L运动,其位置与时间的关系为r = 6t 2 2t 3 ,r和t的单位分别是m 和s。求: (1)第二秒内的平均速度; (2)第三秒末和第四秒末的速度; (3)第三秒末和第四秒末的加速度。

解取直线L的正方向为x轴,以下所求得的速度和加速度,若为正值,表示该速度或加速度沿x轴的正方向,若为负值表示,该速度或加速度沿x轴的反方向。 (1)第二秒内的平均速度 m s1; (2)第三秒末的速度 因为,将t = 3 s 代入,就求得第三秒末的速度,为 v3 = 18 m s1;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求得第四秒末的速度,为 v4 = 48 m s1; (3)第三秒末的加速度 因为,将t = 3 s 代入,就求得第三秒末的加速度,为 a3 = 24 m s2;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求得第四秒末的加速度,为 v4 = 36 m s2 . 1-6 一质点作直线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和,试证明: (1) v d v = a d s; (2)当a为常量时,式v 2 = v02 + 2a (s s0 )成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