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外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课程开发的目的与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内容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经验;要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也表明,未来数学教育正朝着“大众数学”的方向不断迈进,我们必须使数学教育成为培养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而不是成为一种“过滤器”。新的课程标准已经使课程结构从单一模式朝多元模式发展.提出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等组成的课程体系,活动课程的研究已成为教育改革与研究的热点之一。

为积极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数学教学除了抓好“课堂”这个主阵地外,还应该结合课标、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开展小学生的数学课外活动。为此,经过认真的思考和研究之后,我校决定把“小学数学课外活动”作为校本课程之一加以开发。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开展,是义务教育、素质教育大力实施和推进下的必然趋势。积极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不仅能加深巩固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广泛地接受新信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

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同数学有联系的生活乐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特长。

如今,实施素质教育,推行课程改革,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天地更加广阔。数学课外活动已经成为学生开拓知识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它将有利于培养更多的数学爱好者。给他们智慧与美的启迪,塑造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良好品质。

二、总体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实施,一是加深和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二是实践和应用课堂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基本而又简单的数学问题。三是拓展和延伸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解题的思路及方法,形成一定的数学技能及特长。四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课程的内容框架

1.数与代数:找规律、数的运算、数的游戏、估算、近似值、应用题、探索规律等。

2.空间与图形:画示意图、观察图形、认图形、画图形等。

3.统计与概率:调查身高、调查体重、掷硬币等。

4.实践与综合应用:制作月历、模拟购物、合理安排时间、实际测量计算等。

四、课程开发的组织与实施

1.组织实施的原则:

(1)体现基础性,促进应用化。小学数学课外活动要立足于打好学生数学基础,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挖掘主题性,注重兴趣化。数学活动内容要新颖,知识点突出,能吸引学生,促进学生的思维。

(3)重视灵活性,力求主体化。数学活动形式要多样化,依据不同的活动内容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

(4)加强针对性,突出个性化。对数学问题的解决,在方法上要有规律性、普遍性和针对性。同时鼓励和肯定学生自己独特的解题思路及方法,多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归纳、去总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2. 组织实施的方法:

(1)从活动内容入手,组织教师学习数学课标、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对活动内容进行合理选择和设计,使小学数学课外活动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密切联系学科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内容极为丰富。从来源上看,可以有五个方面的内容:生活中的数学,工农业生产中的数学,

科学技术中的数学,作为学科的数学,智力活动中的数学。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进度,以及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出一些新颖的、生动的、灵活多样的、富于变化的、使学生感到活泼有趣的内容,开展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在活动内容选择上,要注意“四性”:

a、趣味性: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内容,选择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儿童天性喜欢动,喜欢新奇,因此要选择那些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为活动课的教学内容。

b、启发性: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考虑能鼓励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规律,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增长才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c、思想性:数学活动课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等思想的启蒙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d、活动性:“活动”是活动课的本质特点。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剪剪拼拼、画画算算等手段,动口、动手、动脑学好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活动形式入手,组织教师积极地探索故事、游戏、表演、操作、调查等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形式及途径。要求

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运用多种手段、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并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提出更好的改进措施及意见。

学是儿童的天职,玩是儿童的天性,数学课外活动能很好地把学与玩统一起来,数学课外活动的开展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学到无法在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实验操作技能等,数学课外活动的开展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沟通数学课本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对数学课外活动过程要精心设计,要精心设计教学形式,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a、积极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

活动课要重视情境的创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言语、实物、板书、照片、图画、音乐、小实验、游戏、动作、录像、课件等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起学生活动的兴趣、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怀着积极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使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验、想象和思考。

b、加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同于数学课本上的知识,它或是课本知识的另类表现,或是课本知识的扩展、深化等,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由,重视合作交流、重视探究,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动手、

动口、动脑),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起来,体现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助合作的新型交往关系。

五、课程的开发过程

1.时间安排:

(1)(2002.2~2002.8)准备阶段,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2)(2002.9~2003.8)拟定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

第一学段(1—3年级),《小学数学课外活动》教材48 课时,;第二学段(4—6年级),《小学数学课外活动》教材48 课时。

(3)(2003.9~2004.6)实施阶段,各年级根据校本课程内容组织小学生数学课外活动,并征集修改意见。

(4)(2004.9~2005.6)总结、完善、提高阶段。

2.开发体系

校本开发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长、教师等共同参与的。学校要形成开发校本课程的组织网络,形成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的开发网络。

(1)、建立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

主任:李斌(校长)

副主任:沈国金(业务校长)

(2)、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葛九明王振跃

副组长:夏建平吴金瑞

组员:朱强英何爱萍吴瑞珍王倩丁海霞马志坚张敖龙曹建兵

(3)、建立校本课程审查小组

组长:葛九明王振跃夏建平吴金瑞

3.课时安排:每两周1课时,每学期8课时。

4.活动地点:校内、校外结合。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如组织学生在校园里测量,计算出操场的周长和面积;在学校进行数学童话故事、数学相声等班级主题数学活动;到田野里测量,计算出不同形状田块的面积;到农贸市场去调查,了解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应用情况,进一步建立质量单位的表象;请数学专家和教师介绍数学家的故事,讲解速算、简便计算等数学知识。

5.活动的准备:⑴编撰《小学数学课外活动》校本教材;

⑵开展校本活动,设计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的时间、主题、活动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任务和分工以及保证条件等)开展活动。

6.成果展示:让学生和老师一起选择合适的展示学习成果的方式。如表演、作品展评、交流收获、总结论文等。

六、评价方法

1.评价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