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综合考试试题及答案详解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综合考试试题及答案详解

专业:金融学 科目:综合考试(银行、国际金融、证券投资、保险)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资本成本

2.资产证券化

3.债权头寸

4.资本和金融项目

5.托宾税

6.保险深度

二、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如何防止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产生?

2.简述促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动因。

3.简述有效市场理论对企业融资的决策意义。

三、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

1.试举出国际金融市场三次最有影响的并购案例,并分析对金融业的影响。

2.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现状试述银证合作意义与现存问题。

答案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

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金融学 科目:综合考试(银行、国际金融、证券投资、保险)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资本成本:指企业筹集和使用资本而承付的代价。这里的资本是指企业所筹集的长期资本,包括股权资本和长期债权资本。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资本成本也是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和最低报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企业通过各种筹资渠道,采用各种筹资方式获得资本往往是有偿的,需要承担一定的成本。资本成本从绝对量的构成来看,包括用资费用和筹集费用两部分。(1)用资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对外投资活动中因使用资本而承付的费用。(2)筹资费用是指企业在筹集资本活动中为获得资本而付出的费用。资本作为企业的一种成本,具有一般商品成本的基本属性,又有不同与一般商品的成本的某些属性。在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资本成本是企业的一种耗费,需由企业的收益来补偿,但它是为获得和使用资本而付出的代价,通常不直接表现为生产成本,且在计算中只要求计算预测数和估计数。资本成本是企业筹资管理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企业筹资管理、投资管理,乃至整个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作用有:(1)资本成本是选择筹资方式,进行资本结构决策和选择追加筹资方案的依据;(2)资本成本是评价投资项目,比较投资方案的依据;(3)资本成本可以作为评价企业整个经营业绩的基准。

2.资产证券化:指通过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予以集中及重新组合,以流动性较差的资产作抵押来发行证券,实现了相关债权的流动化,这些资产包括金融机构的一些长期固定利率放款或企业的应收账款等。资产证券化的原因在于金融管制的放松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国际债务危机的出现和现代电讯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3.债权头寸: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债权即有权要求债务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履行义务的权利。享有权利的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是债务人。也称“相对权”或“对人权”。其特点:①对于特定人要求其为一定行为的权利。②相对权,只有特定的债务人对债权人负担义务。③与

物权不同,债权没有优先权和追及权。④债权的发生不必以特别关系为前提,而是以各种法律事实为基础。⑤与请求权不同,由债权发生的权利,除请求权外,还有代位权、撤消权、抗辩权、抵消权、解除权等其他权利。

债权又是债务的对称。在债的关系中,债权人要求债务人按约定条件为(承担)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体现债的关系中权利和义务关系中权利一方。债权既可以是要求债务人有所为,如在赊销商品交易中,卖方拥有要求买方到期给付货款的权利;也可以是要求债务人不为某种行为,如在预付货款交易中买方有要求卖方不得单方面地撕毁预付交易合同的权利。

4.资本和金融项目(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亦称“资本与金融账户”。由资本的输出和输入而产生的资产与负债的增减,反映一国对外债权债务的增减情况。当资本在国际间移动时,输入方要将输入的资本登记在本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贷方,输出方要将输出的资本登记在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

在金融与资本项目下又可分为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其中,资本项目包括两个部分: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后者通常涉及的是无形资产。如果数据存在的话,有必要区别这类资产的运用和买卖。金融项目包括一经济体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更的所有权交易。按功能或投资类型,它可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四类。其中,储备资产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拥有的、可用于满足国际收支平衡和稳定汇率需要的一切资产,包括货币黄金、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以及特别提款权。随着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的日益庞大,资本和金融项目对各国国际收支的影响越来越大,它可以暂时地改善一国国际收支,也可以扩大一国国际收支差额。

5.托宾税:亦称资产流动税。由于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倡导对外币兑换进行征税的建议受到广泛的关注,因而外汇交易所征的税被称为托宾税。这是减少资本金流入的一种方法。它可有效抑制短期资本的流入,而对长期资本的流入所起的作用不大。一方面,由于投资者具有多元化投资的动机,因此托宾税可能会降低金融市场的波动性,托宾税会更多的抑制那些不稳定的交易者,从而最终有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开征托宾税引起投资方向的转移,达到了通过税收来调节资源的分配的目的。

对托宾税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①托宾税会降低市场效率。由于征税增加交易成本,因此投资者会持有金融资产而不想进行交易,这会给市场带来效率上的成本。②如果托宾税只针对特定的资产,则会使投资转向未征税的资产,从而使现有的税收体系发生扭曲。

由于托宾税的征收涉及到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外汇交易,要想取得普遍的较好的效果,需要在税收政策、税收征收以及税款分配方面进行国际间的协调。托宾的设想是对所有与货币兑换有关的国内证券和外汇市场交易征收一种税率统一的国际税,因此,要想有效的征税,必须达成国际协议,否则,金融交易的流动性会便利对托宾税的逃避。

6.保险深度:指某地保费收入占某地国民生产总值(GNP)之比,保费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GNP)均按当地货币计算,不受币值变动的影响,该指标反映商业保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用公式表示则为:保险深度=当年保险收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100%。

二、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如何防止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产生?

答:(1)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含义

逆向选择指在买卖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总是趋向于做出尽可能地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逆向选择的存在使得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一般在商品市场上卖者关于产品的质量、保险市场上投保人关于自身的情况等等都有可能产生逆向选择问题。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方法主要有:政府对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利用市场信号。

道德风险指在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道德风险分析的应用领域主要是保险市场。解决道德风险的主要方法是风险分担。

(2)如何防止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产生

最优契约是解决由于非对称信息的存在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一种方法。对于最优合同的设计问题,威尔逊和罗斯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他们认为,经济行为者为避免风险,必然要求:①最优合同要求委托人与代理人共同分担风险,由此产生了刺激作用不足这种形式的道德风险问题。②高效率的合同应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也就是说,应该以对经济行为者隐蔽行动的可利用信息的统计推断为基础来构造合同。这样,能减少推断错误的监控就是生产性的。③报酬结构的具体内容,因可利用信息的性质不同而有差异,对未能解决的不确定性因素,以及代理人和委托人要避免风险的程度,都很敏感。契约设计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激励问题,同一合同或制度自然会对委托人和代理人产生不同的激励,通过机制设计,使得所有经济活动参与者追求自身利益的客观效果与社会目标相一致,从而增进整体社会福利,这些机制的所有参与者将发现,违背活动过程规则对自己是不利的。二是信息问题,即实现上述协调过程所需信息是否可得,是否做到尽可能地少而成本较低,或者如何使许多不能被对手或公众所观察到的个人信息揭示出来。

2.简述促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动因。

答:广义的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获得非利息收入,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结算类、融资类、担保类、管理类、衍生交易类、承诺类等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商业银行发挥更多的中介服务功能。各家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无不把中间业务作为展示其鲜明个性的大舞台。促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因有: (1) 社会经济活动对信用中介多样化的需求在增加。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由此错综复杂的、多方面的、跨地区的甚至跨国界的多边信用产生,信用关系越来越复杂。客观上产生要求扩大信用中介的范围,是多边信用关系,复杂经济往来得以顺利进行。在这种需求刺激下,商业银行推出了大量以扩大信用中介范围为内容和特征的中间业务,如担保、承诺等。

(2)金融业竞争日益加剧。

①非银行金融机构大量产生,货币市场利率上升。非银行金融机构凭借相对较松的金融监管的优势,以变相提高利率等手段从商业银行夺走了大量的存款。另外货币市场互助基金等工具的出现使得小额存款者投资市场成为可能,在战后通货膨胀和旺盛的资金需求从而货币市场利率上升情况下,银行存款大量流失,存贷利差减少迫使银行更多从事不直接运用资金的中间业务。

②金融监管环境变化。80年代各国放松金融管制,金融业的竞争加剧。商业银行在传统业务上受到非银行金融机构、货币市场和国内外同业的严重挑战。银行不得不更多从事中间业务,扩大经营范围,以保持自身营利能力。

(3)国家对金融机构的资本比率监管更为严格。80年代以来各国在放松金融管制的同时,加强了对资本比率的监管。商业银行为回避对资本比率的监管转而发展不直接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中间业务。

(4)银行经营风险不断增加。7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加大。一方面银行的经营风险因而加大,从而银行更多的从事无须承担风险又具有可观收入的中间业务。另一方面,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的增加也为银行大量推出各种避险提供契机。

(5)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科学技术使得原来无法提供或无利可图的中间业务成为

了可能,同时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得银行的金融服务包含大量的转移价值。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银行中间业务的范围、水平和技巧大为提高。

社会经济活动对信用中介多样化的需求,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迅速发展的基本条件;金融业竞争的加剧、国家监管的加强和风险的加大,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迅速发展增加了外部压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则提供了技术手段。在商业银行自身对利润追求的内在动力下,中间业务获得长足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主要从事存款、贷款和汇兑三类传统银行业务,而国外银行自20世纪中期开始已从传统银行业务转为现代银行业务阶段,一些中间业务、创新业务成为新的盈利来源。有关资料显示,国外银行利润来自中间业务的部分占40%甚至2/3。金融领域传统的储蓄存款比重大幅度下降,股票、债券、基金、养老金、保险等金融资产的比重增加。与之相适应,间接融资如贷款需求下降,而债券和股票等直接融资比重增加。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资产所有者已不再满足于商业银行提供的传统业务,金融服务需求已向保值增值和避险发展,传统的商业银行供给金融产品,客户被动接受的产品中心主义已经逐渐转化为以客户为中心的、旨在为客户量身度造的客户中心主义。银行市场份额和竞争能力主要取决于其所提供的业务是否能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要,是否具有多功能。这样,商业银行只有发展中间业务,才能应对各种挑战,保证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

中外银行的差距造成了中国银行业获利能力低下,在入世后难以与外资银行竞争,因此必须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3.简述有效市场理论对企业融资的决策意义。

答:(1)资本市场是指证券买卖的市场,有效市场理论是指在证券市场上,一切消息都是公开的,每个投资者都能无条件的获得这些消息,并且市场消息一旦公开,就会立即反映在市场价格上,即要有公开性和适时性原则。一般来说,公开性原则在证券市场上基本能满足,但是适时性原则一般会差一点。

(2)有效市场理论要求理财和融资时重视市场对于企业的估价。资本市场是企业的一面镜子,又是企业行为的校正器。股价可以综合反映企业的业绩,弄虚作假、人为的改变会计方法对于提高企业的价值没有丝毫的用处。市场对于公司的评价降低的时候,应该分析公司的行为是否出了问题并且加以改进,而不应该设法欺骗市场。

(3)有效市场理论要求在理财和融资的时候慎用金融工具,如果市场是有效地,购买或者出售金融工具交易的净现值就为零。公司作为资本市场上融资的一方,不要妄图通过融资取得正的净现值、而应当依靠生产经营提高股东财富。公司的生产经营性带来的竞争,是在少数公司之间展开的,竞争不充分。一个公司因为他有专利权、较好的专利技术、较好的商誉和较大的市场份额等相对优势,可以在某些直接投资中取得正的净现值。

(4)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不同,其竞争程度高、交易规模大、交易费用低、资产具有同质性,使其有效性比商品市场高得多,所有要融资的公司都在寻找资本成本低的资金来源。机会均等的竞争,使财务交易基本上是公平的,在资本市场上,仅仅获得和投资风险相当的报酬,也就是与资本成本相同的报酬,不会增加股东财富。

(5)综上,有效市场理论对于企业融资的决策意义在于:企业在融资的时候应该慎用金融工具在资本市场上获得超额的报酬,靠的是能力而不是运气,有些经理人高估自己,以为可以获得被市场低估的金融资产,结果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三、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

1.试举出国际金融市场三次最有影响的并购案例,并分析对金融业的影响。

答: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趋势的明显增强,全球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迫使商业银行在经营模式、运作机制、服务功能等方面都不得不进行深刻的调整。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业

的并购浪潮也一浪高过一浪,其中较为最为著名的金融业并购案例有:

(1)1998年,美国旅行者集团以700亿美元的高价与花旗银行合并,合并后的花旗集

团总资产达7000亿美元,拥有1亿个企业及私人客户,在10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

(2)1999年,德意志银行出价10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信孚银行(其中美国信孚银行与1997年购买了英国西敏寺银行的欧洲证券业务),使得德意志银行顺利进入美国市场,吸

收信孚在债券管理方面的经验。而原为英国西敏寺银行的欧洲证券业务也有助于德意志银行强化其在欧洲股票市场业务。

(3)2001年,德国保险巨头安联保险公司收购该国第三大银行――德累斯顿银行,组

成全球第四大金融集团。

这些金融并购案例对国际金融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显然金融全球化和全能化催生金融并购,而金融并购,尤其是国际金融并购又必然推动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全能化。

(1)使国际金融机构孕育着一次大规模的自身调整,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表现如下特征:

①金融企业规模大型化。美国旅行者集团与花旗银行合并,合并后的花旗集团总资产达7000亿美元,拥有1亿个企业及私人客户,在10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使其成为名副

其实的金融巨无霸。另外2001年德国保险巨头安联保险公司收购该国第三大银行――德累斯顿银行,组成全球第四大金融集团。通过并购和重组,大型金融机构(金融巨无霸)涌现,国际金融业正走向垄断和集中。

②金融业务混业化,全能化。2001年德国保险巨头安联保险公司收购该国第三大银行――德累斯顿银行,组成全球第四大金融集团。通过并购的方式规避壁垒顺利进入彼此。从而银行、证券、保险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金融业日益走向混业经营。

③金融服务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要求商业银行也必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业务重组。但在现实中,要想进入另一国的金融市场,常常不得不面对重重的壁垒,这其中既有东道国政府为了维护本国金融安全而设置的壁垒,又有进入某一市场而面临的进人壁垒。并购往往是突破这些壁垒的有效途径。它可以使并购方绕过有关法令法规的限制,迅速快捷地占领国外市场。如德意志银行通过收购美国信孚银行顺利进入美国金融市场实现金融的全球化经营。 (2)并购提高新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使其可以在经营管理、技术开发、信息共享和经济资源配置等方面产生规模经济效益,提高竞争力,通过消除业务重叠和优势互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的应变能力,极大促进金融业的发展。但是无疑金融并购也必然加大各国金融监管的难度,也带来相应金融风险。

①实现规模效益。银行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逐渐被高效、高精度及可节省长期成本的技术资本密集型生产方式所取代。金融业达到规模报酬不变的所需的规模,亦即最优规模所需的市场规模巨大。金融业的并购,促使金融业的走向集中也正为其提供市场空间。 ②金融业信息化迅猛发展。通过并购,银行趋向大型化,有实力进行技术投资,通过技术电子化、网络化提高竞争能力。使得金融业信息化获得长足的发展。

③有助于金融创新的发展。由于新产品开发费用高、周期长。大型化的全能化的金融机构有利于发挥整体优势,即所谓“交叉销售”,加快金融创新步伐。

④当然,金融并购也为金融体系带来可能的额外风险。跨国金融机构监管困难,资源能否顺利整合,“大而不宜倒”心态作怪等等都可能是整个金融业孕育更大的风险。

2. 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现状试述银证合作意义与现存问题。

答:(1)银证合作是银行业与证券业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一种经营模式,也是我国实现由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过度阶段。银证合作并发展为混业经营是金融业发展的共同规律,由分业到合作再到混业是金融创新、技术创新与规模经济的必然结果。因此,银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①银证合作是金融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内在要求。金融业经营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自身经营效益的最大化,银证合作有利于银行和证券公司之间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各自效益最大化。银证合作使银行可以分享证券公司掌握的有关上市公司信息,参与证券公司的投资项目,分散单独经营的风险。商业银行通过兼并、收购或其它方式融入投资银行业务,可以扩大规模,获取利润。也可以借助证券公司,对不良贷款企业实行兼并、收购、托管和资产重组。银证合作同样有利于提高证券公司的经营业绩。通过与银行合作,证券公司可以利用商业银行的网点资源和庞大的客户资源,这是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和构筑全球业务网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与银行合作,证券公私海可以通过长期贷款、抵押融资以及发行债券等方式,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的人才优势相结合能够大大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②银证合作是应对WTO的必然策略 加入WTO之后,最严峻的挑战来自于国外大型金融集团实行混业经营而国内金融业仍然实行分业经营。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开放以后,进入中国的大多是国外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的全能银行,其业务经营多元化所带来的高抗风险能力,以及跨国公司内部补偿机制带来的灵活策略,都会给我国的金融业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业务范围上的不平等将使中国的金融机构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境地。改变这种状况的唯一出路就是顺应国际金融改革的潮流,进行业务自由化改革,逐步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而在打破分业限制之前国内金融业应立足于传统业务,积极进行银证合作,拓展新的业务空间,增强竞争力。

③银证合作是我国走向混业经营的基础 银证合作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合作,开展银证合作,可以集合两种融资方式的优势,是防范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各自风险、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金融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银行通过金融代理的方式与证券公司合作是实现金融机构一体化经营的途径。在此基础上发展金融控股和金融集团,通过控股公司对银行、政权、保险进行股权控制将是金融业发展的方向。银证合作将会促进 我国金融监管水平的提高。在金融自由化大朝下,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应该采取宽容性政策推动我国金融业的广泛合作,增强金融系统的“内在稳定”,提高金融运行质量和资源配置效率,奠定我国全面实现混业经营的基础。

④银证合作是提高经济效益,降低金融风险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结构较为单一,信贷资产举足轻重,而证券资产和其它资产所占比重很小。与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资金实力和盈利能力都存在较大差距,财务状况令人担忧,风险防范能力较差。业务范围的狭小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发展。实行混业经营,可以使商业银行业务多样化,实现利用内部补偿机制来稳定银行的利润收入,从而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因此混业经营对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防范金融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⑤银证合作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大多是个人投资者和中小机,运作的资金也多是社会消费基金和其它小额资金。这就决定了我国证券市场不可避免地具有高度投机性。实行混业经营,机构投资者,特别是银行可以介入证券市场,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证券市场上投资资金和投机资金的对比,大大降低我国证券市场 的投机性,、波动性,增加稳定性。此外,银行可以通过较为理性的投资行为影响其他各类投资者,改变其短期投资行为,促使证券市场在平稳中逐步成熟起来。

⑥银证合作有助于逐步完善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机制。实行混业经营后,银行介入证券必然会使中央银行宏观货币政策的效力相应增加其原因是由于商业银行对证券市场发生作用,并且更直接更有效,同时也必然会扩大中国几证券市场的容量规模使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能够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逐步实现中央银行用经济手段代替行政手段调控宏观经。

(2)银证合作在我国以不可挡之势蓬勃发展,但同时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滞后,无法和金融市场真正兼容。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的权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具有分散化、多元化的特征。经营权、资产处置权、剩余索取权等在很大程度上下放给各级银行,并有一定的权能为地方政府所控制,还受到银行内部各种非正常利益要求的影响。在这样一种内部缺乏所有者充分的行为约束机制和利益激励机制的条件下,进行银证合作进而进入混业经营是不适宜的。不理顺产权关系,不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无法形成强有力的科学管理,国有商业银行也不可能在市场机制充分作用,激烈竞争的证券市场有立足之地。

②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来源渠道不足,资本充足率低,无法承担银证的风险,很难进入证券市场。尽管为了解决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国家财政做了大量努力。但随着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又呈下降趋势。以银行自身盈利积累十分有限,依靠发行国债,无疑会使财政背上沉重的包袱,单一的资本来源渠道已跟不上银行业的发展。资本充足率低直接制约证券业务的规模化发展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资本不充足的银行涉及证券业务就失去了内在有效的约束机制,产生盲目扩张冲动和较强的投机倾向,形成信用滥用,助长投机行为和泡沫经济。而将资本市场风险引入 银行存贷体系,会破坏安全性,导致金融危机和经济动荡。无论是进行存贷业务,还是进行证券业务,资本充足都是首要条件,在资本来源渠道不足的情况下,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引入其它经济成分资本是必须的。

③单一的国有产权使政府影响银行资金的运用。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的目标偏差如向证券市场渗透,会扰乱市场信用基础。由于我国银行的单一国有产权属性,使作为国有产权的代表者——政府不可避免地从社会稳定、地方利益等角度出发,影响银行的资金运用。然而信息和决策的不对称,使资金投放一开始就带有巨大的风险,也减弱了银行对资金监督的权力。政府往往压迫国有商业银行向亏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贷款,引起银行资产恶化。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有助于强化商业银行市场行为,减少政府干预。

④银证合作引发的风险问题。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以及金融管理当局的监管实践均表明,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是金融机构最易产生关联的风险因素。信用风险主要与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贷款投放与债权工具投业务直接关联,属于一种多因素所引致的复杂的非标准性风险。信用风险对银行贷款资产的安全性产生直接影响,因而信用风险主要与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相联系;市场风险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利率风险,即市场利率波动给金融机构所造成的损失。除了对存款与贷款利差的影响之外,利率风险主要集中于市场利率波动对固定收益工具(如固定利率的债券)价格的影响上。金融机构在介入该类业务,如自营性质的直接投资与中介性质的承销时,不可避免地要面临证券市场行情的不确定所导致的价格差损风险。因而证券业务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市场风险。这两种风险原则上相对独立。但是在银证合作的中当对同一客户同时提供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和证券业务服务时,就可能产生相互之间的联动关系。此时,如果两种业务之间产生业务战略的先后次序,且金融机构内缺乏对居于次要地位的业务的利益保障机制,则容易导致一定程度的风险相关性,即当一方风险需要转嫁时,由另一方承担其风险溢出,其利益在前者风险的转嫁中受损。

⑤银证合作导致彼此业务和利益的冲突。在银证合作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一方面,可能会牺牲商业银行业务的利益来支持投资银行业务。比如,银行为获得并购或证券承销业等业务,而放松对客户贷款标准的要求;或者这些金融机构的附属机构在承销证券之后,其银行机构通过向证券的发行者过量提供贷款来改善证券的基本经营状况,甚至于直接用贷款资金来推动所承销股票的价格。一方面可能会为商业银行业务而牺牲投资银行业务利益。比如,证券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会鼓动企业客户通过发行债券融资来偿还银行自己无利可图的贷款。

当然,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变,是各种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涉及到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同时需要立法、证券市场、金融监管等诸多方面做出配套改革。

(以上仅为本题的答案要点。关于银证合作、金融混业的问题是目前较为热点的话题之一,在相关报刊、杂志、网站上有大量报道及论述。大家想了解更多应积极去查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