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知识点

知识点

一、我会写

崖yá(悬崖、山崖、断崖)

渡dù(渡口、渡江、渡船)

索suǒ(索取、搜索、铁索)

二、多音字

难nán(困难)nàn(灾难)

磅bàng(磅秤)páng(磅礴)

蒙méng(蒙蒙细雨)mēng(蒙骗)měng(蒙古包)

三、近义词

等闲——平常磅礴——雄伟逶迤——蜿蜒

四、反义词

逶迤——笔直开颜——愁眉

五、理解词义

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乌蒙:乌蒙山,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

五岭: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六、朗读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文学常识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是诗的一种,每篇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字押韵,中间四句对仗;分为四联,每联两句,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八、问题归纳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你从“不怕”“等闲”体会到了什么?

“不怕”两字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 表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承接“千山”,先用“逶迤”和“磅礴”极言山势雄险,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言其渺小,表现出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和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概括写出了长征途中经历的哪两件事? 根据自己的理解试分析“暖”和“寒”的妙处。

颈联承接“万水”概括了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两件事,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克敌制胜、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暖”字写出了金沙江风高浪急、雾水飞溅的实景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桥的壮烈情景。

九、诗歌大意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那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十、课文主题

这首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

2017六年级语文辅导练习(第五课) 姓名日期10月7日 课题:检测学生第一. 二单元掌握情况 教学重点:考查孩子第一二单元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的掌握情况 教学难点:找出孩子语文知识的薄弱环节 教学目标:通过辅导,找出学生薄弱环节,进行巩固提高训练。 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 一、教学衔接 1、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了解学生的本周学校的学习内容。 2、检查学生的作业,及时指点; 3、课前热身练习 二、本次课主要内容 考点一:字词句的训练(适时拓展) 【典型例题】 一、听写 二.按要求写词语 1.体现人间美德的:舍己为人 : ()() 2.描写人物内心的:深思熟虑:( ) ( ) 3.描写人物神的词语:笑容满面()() 4.描写圾示动作的词语语:()() 二、同音细分辨,根据提示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 小学用了五个读音为“jìnɡ”的字作校训,激励师生努力创造良好校风:环境整洁突出一个“ ( )”字;秩序有所安定突出一个“( )”字;文明礼貌突出一个“( )”字;力争上游突出一个“( )”字;强身健体突出一个“()”字。 四.选词填空 坚强强忍强制强迫 1.最近,国家()学校附近的网吧停业。

2.她()心中的怒火,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讲道理,解决了矛盾。3.尊重他人,不要()别人接受你的观点。 4.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要(),不能太脆弱 爱惜爱护爱抚爱戴 1.鲁迅先生是深受众人( )的著名作家 2.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大都养成了( )花草树木的习惯。 3.小侄儿在家里得到了好多长辈的( )。 4.真正的读书人大都( )各种书籍,不会损坏玷污它。 五,选关联词语填在括号里 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1.. 四年来我( )历尽了艰苦,受尽了虐待,( )咬紧了牙就不哼一声。 2..我在当时( )清楚地看见,( )现在也清楚地记得伯父当时的表情。 3. 7.( )小刚没有专心听讲,( )难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六、句子加工厂 1.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句子瘦身(缩句): 2. 她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不可能是聋子。 改为反问句: 改为感叹句: 3. 苏珊沉默一会儿对我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 改为转述句: 4. 文大夫巧治病句。 (1) 我们认真讨论并专心听取了大队长的工作报告。 (2)虽然他是班长,但是对工作一丝不苟,尽心竭力。 知识点二:阅读理解 忧天,人类才可自救。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65×5表示求5个65的和是多少? 31×5表示求5个3 1的和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31×74表示求31的74是多少。4×8 3表示求4的83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尽量约分,不会约分的就不约,常考的质因数有11×11=121;13×13=169;17×17=289;19×19=361) 4、小数乘分数,可以先把小数化为分数,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建议把小数化分数再计算)。 (三)、 乘法中比较大小的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四)、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整数乘法的交换律、

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 a + b )×c = a c + b c 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即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画线段图:(1)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先画单位一的量,注意两条线段的左边要对齐。(2)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 2、找单位“1”: 单位“1” 在分数句中分数的前面;或在“占”、“是”、“比”“相当于”的后面。 3、写数量关系式的技巧: (1)“的” 相当于 “×” ,“占”、“相当于”“是”、“比”相当于 “ = ” (2)分数前是“的”字:用单位“1”的量×分数=具体量 例如:甲数是20,甲数的3 1是多少?列式是:20×31 4、看分数前有没有多或少的问题;分数前是“多或少”的关系式: (比少):单位“1”的量×(1-分数)=具体量; 例如:甲数是50,乙数比甲数少2 1,乙数是多少? 列式是:50×(1-2 1) (比多):单位“1”的量×(1+分数)=具体量 例如:小红有30元钱,小明比小红多53,小红有多少钱?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_5.七律·长征(教案)

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重温革命岁月”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三篇精读课文和《灯光》一篇略读课文组成。《七律·长征》这首诗生动地概述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五位战士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灯光》这篇文章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口语交际《演讲》根据演讲内容拟定题目,编写演讲稿,参加演讲活动展示自己。重点是掌握演讲技巧。习作《记一次游戏》做游戏,增加感受。练习写记叙游戏过程的作文。重点是确定作文的写作思路。《语文园地》学习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了解运用相同句式写句子和用不同表达方式表示“说”的方法,学习说法创作方法,积累爱国名句。 2.单元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记叙革命历史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对重点段落要细细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另外革命历史离学生很遥远,理解起来很困难,还要借助历史背景资料去理解。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每篇课文中作者在记叙故事时都写了具体的场面,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场面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来写场面。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素养,学生已基本上掌握了找词找句、圈圈点点划划、读读体会的感悟方法。但学生整体感悟不深,浮于比较表面的东西学生能较容易地体会到,而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很难感悟出来。其次是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一般。教师

pep六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 一:重点单词和短语 Science科学, museum博物馆, post office, bookstore, cinema, hospital ,tasty, buy, London Eye伦敦银, stomach胃,crossing十字路口, turn left, turn right, go straight=walk straight直走.next to紧挨着/与。。。相邻, far from(离。。。远), near在。。。附近,behind(在。。。后面), in front of(在。。。前面), between…and…(在。。。和。。。之间) 二:按要求写单词: hot(反义词)cold , cool(反义词)warm,too(同音词)to/two can not(缩写)can’t right(反义词)left/wrong buy(同音词)by/bye sea(同音 词)see first(基数词)one four(序数词)fourth did (原形)do /does three(序数词)third give(过去式)gave 三:重点句型分析 1. Where is the museum shop? 此问句是由特殊疑问词where 引导的一个特殊疑问句,where意为“在哪里,到哪里”,用来询问地点,放在句子的开头。询问“某人或某物在哪里”的基本句型是:“ Where +is/are+ 主语?”,where is 后接名词或代词的单数形式,where are 后接名词或代词的复数形式。表示地点的词:museum博物馆, post office邮局, bookstore书店, cinema电影院, hospital医院restaurant餐馆bank银行bus stop 公交车站lake湖library图书馆zoo动物园school学校park公园garden花园hotel旅馆 2. It’s nea r the door. 此句中near是表示位置的介词,意为“旁边,附近” ,其同义句是:It’s next to the door.它在门的旁边。表示位置的短语:next to the bookstore挨着书店near the hospital在医院附近near the post office在邮局附近over there 在那边on Dongfang Street在东方大街上in front of the school在学校前面 3. How can we get there? 此句用来询问“怎样去某地”,后面直接跟地点。回答时,可以用“ Turn left, turn right, go straight.”等句来回答。 同义句:1.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地点? 2.Where is the +地点? 3.Which is the way to +地点 4. Turn left at the bookstore. Then turn right at the hospital. 此句是指路的句型。常用到的句型有:turn left, 向左转turn right, 向右转go straight直着走。同时表示在某处的介词用at. 5.Is the Thames far from here? No, it isn’t. 此句是个be动词开头的一般疑问句,其回答要用Yes或No. 句中的far from意为“离……远”。反义词组为next to.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

5.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认识“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本课只有两个生字,写稿请参考最新人教六上二样稿。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 3. 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2难点:(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2.播放《长征组歌》。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 板书:5.七律长征 2.解题。 (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詹天佑》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詹天佑》课文原文及 知识点 【导语】课文《詹天佑》讲述了詹天佑在政治背景黑暗的情况下,不怕困难,在经历了许多困难后终于修建完京张铁路的故事。wo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原文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长200公里,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也得不到解决。他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xié),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位。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轰动,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yōnɡ)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kān)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wěi)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些外国人要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suì)道,其中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shèn),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

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

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 资料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六年级上复习资料 Unit1 How Do You Go There (你怎样去那里?) 重点单词: on foot= walk走路 by bike骑自行车 by bus坐公车 by train坐火车 by plane坐飞机 by ship坐轮船 by subway坐地铁 near近的 far远的usually通常 sometimes有时候 easy简单的 the fifth floor第五层楼traffic lights交通灯 traffic rules交通规则 stop停止 wait等待 get to到达 same相同的 mean意思是 driver司机 right右边 left左边must必须 know知道 重点句子: 1.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你是怎样去上学的? 2. I go to school by bus.我是坐公交车去上学的。 3. Usually I go to school on foot. 我通常走路去上学。 4. Sometimes I go by bike. 有时候我骑自行车去。、 5. My home is near/ far. 我的家是近的。/ 远的。 6. Look at the traffic lights, remember the traffic rules. 看着交通灯,记住交通规则。 7. Stop at a red light. Wait at a yellow light. Go at a green light. 红灯停。黄灯等一等。绿灯行。 8. Red means stop, yellow means wait, green means go. 红色的意思是停止,黄色的意思是等待,绿色的意思是通行。 9. How can I get to the park 我该怎样到达公园呢?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内容。 2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 3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豪迈的气概,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4背诵课文,默写《清平乐·六盘山》。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红军长征中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抗日战争时期,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工农红军创下了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迹。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当时亲自率领红军长征,在胜利时回顾红军战士经历的千山万水,千难万险,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了一首气势雄伟、情感激昂的壮丽诗篇。

2出示诗题《七律·长征》。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自学生字词;初读感知诗歌内容。三、再读诗歌,读悟结合,理解诗意, 指导背诵。 (一)出示学习提示: (1)悟:看注释、结合资料及预习情况,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用诗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2)说:与小组同学交流学习成果。 (3)读: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试着用朗读表现出来。 (二)合作交流学习 1.同桌合作学习 2.交流理解,读中悟,悟中读 (1)这首诗写了什么,能不能用诗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2)请大家大胆展示自己,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3.交流,预设以下几个环节: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说说自己的理解。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有语气朗读,并试着背一背。 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什么?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展示南岭山脉和乌蒙山的图片,理解“逶迤”和“磅礴”。 在红军的眼中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却像什么?指导、练习朗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

部编人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 第5课《七律长征》 集腋成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逶迤 ..()岷.山()云崖.()..()()磅礴 2.律诗中总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对称,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这两联诗句是() A.首联和颔联 B.颔联和颈联 C.首联和尾联 D.颈联和尾联 3.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请你以对联的形式结合《七律长征》写出如下对联的下联。 上联:腾越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 下联: 4.夸张的巧用,是这首诗显著特点之一。“细浪”“泥丸”把巍峨绵延的大山写得微不足道,而“逶迤”“磅礴”又把山写得高大无比。这种艺术化的缩小或夸大,不仅仅是技巧,更是诗人巨人般的眼光、伟大的胸怀、英雄的气魄及奇特想象的自然流露。请你选出下面以“山”为描写对象,夸张正确的一句() A.这山好像有几十万年的生命 B.这山好像比那山高 C.这山要把天刺破了 D.这山像个大葫芦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云崖”,原作是“悬崖”,后改为“云崖”。你觉得这个修改好吗?为什么? 居高临下 二.阅读理解及分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6.在《七律长征》上用“/”划分出朗读节奏,并注意朗读重音。 7.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逶迤—— 磅礴——开颜—— 8.这首诗的中心句是 9.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10.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诗。1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写得极有气势。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内容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 知识点及练习题 【导语】《七律●长征》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下是wo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________ 本诗作者毛泽东。 【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知识点 一、我会写 崖yá(悬崖、山崖、断崖) 渡dù(渡口、渡江、渡船) 索suǒ(索取、搜索、铁索) 二、多音字 难nán(困难)nàn(灾难) 磅bàng(磅秤)páng(磅礴) 蒙méng(蒙蒙细雨)mēng(蒙骗)měng(蒙古包) 三、近义词 等闲——平常磅礴——雄伟逶迤——蜿蜒 四、反义词 逶迤——笔直开颜——愁眉 五、理解词义 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乌蒙:乌蒙山,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 五岭: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84348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Unit 1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一、重点短语: by plane 坐飞机by ship 坐轮船on foot步行by bike 骑自行车 by bus 坐公共汽车by train 坐火车traffic lights 交通灯traffic rules交通规则 go to school 去上学get to 到达get on上车get off下车 Stop at a red light. 红灯停Wait at a yellow light. 黄灯等 Go at a green light. 绿灯行 二、重点句型: 1.How do you go to school?你怎么去上学? https://www.360docs.net/doc/6210496197.html,ually I go to school on foot. Sometimes I go by bus. 通常我步行去上学。有时候骑自行车去。 3.How can I get to Zhongshan Park ?我怎么到达中山公园? 4.You can go by the No. 15 bus. 你可以坐15路公共汽车去。 三、重点语法: 1、There are many ways to go somewhere.到一个地方去有许多方法。 这里的ways一定要用复数。因为there are是There be句型的复数形式。 2、on foot 步行乘坐其他交通工具大都可以用介词by…,但是步行只能用介词on 。 4、go to school的前面绝对不能加the,这里是固定搭配。 5、USA 和US 都是美国的意思。另外America也是美国的意思。 6、go to the park 前面一定要加the. 如果要去的地方有具体的名字,就不能再加the ,如果要去的地方没有具体名字,都要在前面加the. (go to school除外。) 7、How do you go to …?你怎样到达某个地方?如果要问的是第三人称单数,则要用:How does he/she…go to …? 8、反义词: get on(上车)---get off(下车)near(近的)—far(远的)fast(快的)—slow(慢的) because(因为)—why(为什么)same(相同的)—different(不同的) 9、近义词: see you---goodbye sure---certainly---of course 10、频度副词: always 总是,一直usually 通常often经常sometimes 有时候never 从来不 Unit 2 Where is the science museum? 一、重点短语: library 图书馆post office 邮局hospital医院cinema 电影院

六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例如:65×5表示求5个65的和是多少? 1/3×5表示求5个1/3的和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1/3×4/7表示求1/3的4/7是多少。 4×3/8表示求4的3/8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尽量约分,不会约分的就不约,常考的质因数有11×11=121;13×13=169;17×17=289;19×19=361) 4、小数乘分数,可以先把小数化为分数,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建议把小数化分数再计算)。 (三)、乘法中比较大小的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四)、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a 乘法结合律:( a × b )×c = a ×( b ×c ) 乘法分配律:( a + b )×c = a c + b c 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即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同步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同步练习附答 案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丸崖岷 一、读拼音写词语。 wēi?yí? ?pánɡ?bó? ?dà? dù?qiáo qiān?lǐ?xuě? tiě?suǒ?hán? zǒu? ní?wán 1、红军不怕远征难.( nán nàn ),万水千山只等闲.( xié xiá n )。

2、更喜岷.( mínɡ mín )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 jìnɡ jìn )开颜。 三、组词。 岷( ? )崖( ? )博( ? )傍( ?)度( ?) 眠( ? )涯( ? )礴( ? )磅( ? )渡( ?) 四、给多音字组词。 hénɡ( ? ) bànɡ( ? ) 横磅 hènɡ( ? ) pánɡ( ? ) 五、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尽:A完;B达到极端;C全部用上;D用力完成;E全、所有的。 1、三军过后尽.开颜。( ? ) 2、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 ) 3、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 闲:A平平常常; B不在使用中;C闲空儿;D与正事无关的。 4、万水千山只等闲.。( ? ) 5、爸爸忙里偷闲.,为我编了蝈蝈笼子。( ? ) 6、老师们在办公室里闲.谈着,正巧,校长进来了。( ? ) 7、家搬了以后,有了一间闲.房,正巧给我做书房。( ? ) 六、判断下列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 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

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 七、判断下列诗句是属于什么季节。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 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 5、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 阅读区。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全诗是围绕哪一句诗来写的?用“”在文中画出来。 2、诗中写到了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圈出画横线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说说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同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因此;本设计力求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真正理解课文为什么说“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从而达到获取知识;激发情感;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开凿隧道的两种方法”及“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两处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中将适时运用课件演示;促进学生对詹天佑这种创新思维的理解. 教材简析 本文重点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有代表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感悟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和爱国精神;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詹天佑使用的开凿隧道的方法以及“人”字型铁路的设计思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詹天佑》.(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詹天佑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谁来说一说?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由他主持修筑了京张铁路等.) 对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詹天佑是一位(). (板书:杰出爱国) 2、回忆一下;詹天佑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 3、这条铁路从南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连外国人都不敢轻易尝试;然而詹天佑毅然决然地接受了任务;他在修路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呢?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解决这个问题. 二、浏览课文第二段(4-6自然段);标题概括 1、詹天佑是如何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课文记叙了修筑过程中的哪几件事?快速默读4—6自然段;用小标题概括.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Unit 1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一、重点短语: by plane 坐飞机by ship 坐轮船on foot步行by bike 骑自行车 by bus 坐公共汽车by train 坐火车traffic lights 交通灯traffic rules交通规则 go to school 去上学get to 到达get on上车get off下车 Stop at a red light. 红灯停Wait at a yellow light. 黄灯等 Go at a green light. 绿灯行 二、重点句型: 1.How do you go to school?你怎么去上学? https://www.360docs.net/doc/6210496197.html,ually I go to school on foot. Sometimes I go by bus. 通常我步行去上学。有时候骑自行车去。 3.How can I get to Zhongshan Park ?我怎么到达中山公园? 4.You can go by the No. 15 bus. 你可以坐15路公共汽车去。 三、重点语法: 1、There are many ways to go somewhere.到一个地方去有许多方法。 这里的ways一定要用复数。因为there are是There be句型的复数形式。 2、on foot 步行乘坐其他交通工具大都可以用介词by…,但是步行只能用介词on 。 4、go to school的前面绝对不能加the,这里是固定搭配。 5、USA 和US 都是美国的意思。另外America也是美国的意思。 6、go to the park 前面一定要加the. 如果要去的地方有具体的名字,就不能再加the ,如果要去的地方没有具体名字,都要在前面加the. (go to school除外。) 7、How do you go to …?你怎样到达某个地方?如果要问的是第三人称单数,则要用:How does he/she…go to …? 8、反义词: get on(上车)---get off(下车)near(近的)—far(远的)fast(快的)—slow(慢的) because(因为)—why(为什么)same(相同的)—different(不同的) 9、近义词: see you---goodbye sure---certainly---of course 10、频度副词: always 总是,一直usually 通常often经常sometimes 有时候never 从来不 Unit 2 Where is the science museum? 一、重点短语: library 图书馆post office 邮局hospital医院cinema 电影院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毛泽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诗句意思。 (2)了解诗的比喻、夸张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品评作品中的诗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让学生通过诗句展开丰富的想像。 3.情感与态度: 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烘托氛围,导入新课 1.导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途中红军所战胜的艰难险阻,作者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2欣赏歌曲《七律长征》 3.了解七律。 七律,诗体名,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行,每行七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偶句末押韵。 3.读课题 二、朗诵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整首诗,自由读,指名读,把诗读正确。 2、听范读,指名读,再全班齐读。 3、这篇课文是围绕哪一句写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三、精读课文,品悟诗情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译)①质疑: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A、万水千山 B、等闲 答疑:A、万水千山:千、万都是泛指,形容经历的山水非常多,路途遥远艰难。 B、等闲:平平常常。 (连)②请同学翻译诗句的意思,同桌互相说。

③(悟) A、你从哪里读出了长征的艰难?(万水千山远征难) B、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只等闲) C、体会出红军的什么精神?(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 ④(诵)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要读出红军不怕难的语气,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 2、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呢?(颔联、颈联) 3、学生运用刚刚我们学习第一句诗的方法(译-连-悟-诵)自主学习颔联和颈联。 4、交流、汇报成果。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艰难? A、五岭逶迤 B、乌蒙磅礴 “乌蒙磅礴”,你看到了怎样的山?(板画帮助学生理解。) 你能读出这种气势雄伟感觉吗? ②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 A、腾细浪逶迤的五岭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只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B、走泥丸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滚动的泥丸。 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藐视困难) 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前部分要读出气势,后半部分要读出不怕难的平淡) ③教师补充: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偶 同学们,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仅仅是这两座山脉吗?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了18座这样巨大的山脉,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何等艰难,可红军的回答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 A、云崖 B、大渡桥横铁索寒 那冰冷的铁索,那湍急的水流只要看一眼,就已经让我们不寒而栗,更何况对面还有凶狠的敌人,用机枪疯狂地扫射着!那红军又是怎样对待的?想看看那激烈的战斗场面吗? 看视频,谈感受。(飞夺泸定桥) ②你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 暖 ①(出示金沙江图) ②面对这样险峻的金沙江,为什么给红军感觉是暖的? ③听故事,谈感受?《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1935年5月,红军主力在毛主席率领下,浩浩荡荡向云南进发。到达金沙江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金沙江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滚滚的江水飞溅起层层浪花,撞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发出轰轰的巨响。敌人为了阻挠红军北上,封锁了各处渡口,并且抢去了江面所有的渡船。面对汹涌的江水、狡猾的敌人,红军战士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扰乱敌人视线,同时又俘获了敌人的两只船,结果我军不费一枪一弹,俘虏敌人六十多个,夺取了金沙江的主要渡口。很快,红军大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詹天佑》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詹天佑》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原文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长200公里,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也得不到解决。他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xié),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位。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轰动,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yōnɡ)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kān)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wěi)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些外国人要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suì)道,其中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shèn),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两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