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煤矿矿井工程概况

王峰煤矿矿井工程概况
王峰煤矿矿井工程概况

第一章矿井工程概况

1.1 矿井概况

1.1.1 交通位置

王峰井田位于陕西渭北煤田韩城矿区东北端、桑树坪矿井田之西北侧深部、黄河之西岸,行政区划归属陕西省韩城市王峰、枣庄、林源三乡管辖。

矿区交通便利。国铁西~侯铁路经韩城市从矿区东部通过,现有的下桑铁路专用线全长12 km,终端已达桑树坪矿装车站。京~昆(明)公路、108国道从矿区通过,韩(城)~宜(川)公路横穿本井田中部。

矿井交通位置详见图1.1-1。

1.1.2 地形地貌

本区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总体为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1227.9m,最低海拔标高+380.0m,区内最大相对高差847m。

本区绝大部分为山梁、山峁,沟谷蜿蜒曲折、纵横交错。基岩大片裸露,沟谷呈“V”字形,属渭北黄土高原地貌。

1.1.3 水系及主要河流

黄河在矿区东部自北而南流过,发源于宜川常年流水的凿开河由西向东横贯井田后注入黄河,两侧尚有较多季节性流水冲沟。

1.1.4 气象及地震情况

本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平均降雨量559.7mm,蒸发量1300mm;年平均气温13.5℃,最高42.6℃,最低-14.8℃;最大冻土深度420mm,最大积雪厚度160mm;风向以东北风为主,最大风力9级,一般2~3级,平均风速2.5m/s。

根据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大队(73)兰震字064号文件,确定韩城矿区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

但实地考查证实,当地震波进入基岩山区后衰减较快,在距离山前大断层2km(指直线距离)以外的基岩山区烈度可按七度考虑。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1.1.5 主要自然灾害

本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有地震、洪水及崩塌(滑坡)。

1.1.6 矿区煤炭生产概况

韩城矿区开发历史久远,矿井自1958年开始兴建,1970年随着西韩铁路的恢复上马,先后建成属韩城矿务局的5对大中小型矿井,改革开放后开采浅层露头煤的地方小煤矿也大批涌现。本世纪初,因资源枯竭或安全问题,绝大部分小煤矿已经关闭,局内两对中小型矿井也进行了破产改制。现尚保留经过改扩建的下峪口、象山及桑树坪3对大型矿井,总设计生产能力为4.80Mt/a。

韩城矿业有限公司主导产品为高热、高灰熔点的优质动力煤和优质配焦瘦精煤,产品除供应韩城电厂外,多远销华东、华中和华南等地,部分出口日本。

目前全公司下辖16个二级矿、厂和控股公司,其中生产矿井3座,此外有1.20Mt/a 的选煤厂、0.2Mt/a的焦化厂、10000t/a的高岭土厂和2×12MW煤矸石发电厂各一座;并在西安和渭南分别有煤矿安全仪器厂和煤矿专用设备厂各一个。截止到2008年底,全局拥有总资产总额27.72 亿元,固定资产26.88亿元。2008年生产原煤4.04 Mt,完成工业总产值11.34亿元。生产的发电动力煤和冶炼瘦精煤远销华东、华中和华南等地,部分出口日本。199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520户重点企业、全国煤炭百强企业和陕西省60家优势企业,先后荣获“省级先进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全省十大经济明星企业”、金融资信为AAA级。

1.1.4 水源和电源

1.水源条件

矿井生产、生活水源,在矿井建设期间可就近取用凿开河浅层水;在矿井生产期间,初期井下涌水量不足时,可取用距离6.5km的桑树坪矿井下奥灰涌水作补充,该水源水量丰富,水质经软化消毒处理后可满足需要;后期当本矿井下排水量增大并满足需要时,可完全利用本矿井下水软化消毒处理后回用,水处理站建于副井工业场地。因此矿井供

水水源基本可靠。

2.电源条件

韩城矿区用电网地处渭南地区电网韩城供电区,现有110kV变电站5座,分别为:龙门、下峪口、马村、苏东、芝阳,变电容量为221.5MVA。陕西省电力公司拟在韩城下峪口建设330kV禹门变电站,计划2010年投运。330kV禹门变电站投运后,将新建禹门至下龙搭接点段线路,禹门至下龙线作为下峪口变电站的备用电源,可提高韩城矿区北区矿井的供电可靠性。

根据现有电网情况,王峰矿采用110kV供电,两回110 kV电源一回引自规划中的禹门330kV变电所,另一回引自下峪口110kV变电所。

1.2 井田地质及水文条件

1.2.1 井田地质

区内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及第四系。

煤系覆盖层多以泥质岩类为主,厚度沿凿开河由井田东部的350m向西渐增至750m,而两侧山地又普遍高出河谷200~400m,覆盖层总厚度达700~1000m。

本井田构造简单,地层为一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西、沿走向和倾向伴有舒缓波状起伏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在桑树坪井田一般5~8°,本井田3~7°,一般5°左右。

(1)断裂构造

桑树坪井田在生产过程中常发现断距一般1 m左右、最大者7.8 m的小型正断层,长度一般较小。

西高渠详查区仅在深部(未划在井田内)上院村附近见有一条断距最大10m的正断层,其走向N73°E,倾向SE,倾角72°,断层带宽0.5m。

(2)褶皱构造

桑树坪井田内有较大的褶皱构造5个,起伏幅度一般在50m左右。

(3)层滑及挠曲构造

桑树坪井田生产中发现层滑构造较发育,是本区小型构造复杂、煤层厚度变化大的主要原因。

挠曲构造在桑树坪井田浅部11号煤层中较为发育。主要表现为局部地段煤层倾角急剧增大,在短距离内又恢复如前。挠曲构造在西高渠详查区内下压幅度较小,一般1m以下,最大者3m。

本井田距离韩城大断层较远,水平构造应力相对降低,故上述小型断层、层滑及挠曲构造已大为减弱,褶曲构造则更趋平缓。

1.2.2 水文地质条件

1.2.2.1 地表水

井田位于韩城矿区北端深部,地表沟壑纵横,仅凿开河常年流水,其它沟谷属间歇性小溪,出露于河谷的泉水多为下降泉。

凿开河流域面积较大,地面冲沟发育,坡降大,易于产生山洪,地面设施需确保防洪要求。

由于井田内煤层埋深大,覆盖层多为泥质岩类,故地表水对井下开采影响微弱。

1.2.2.2井田主要含水层

根据含水层岩性及充水空间的性质,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及岩溶~裂隙水三种主要类型。分述如下:

1.孔隙水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

2.裂隙水

裂隙水赋存于石炭系、二叠系的砂岩裂隙之中,主要含水层有:煤系及上石盒子含水层组、上二叠统石千峰组、下三叠统刘家沟组、和尚沟组、中三叠统坊纸组含水层。各砂岩层间被泥岩、砂质泥岩所隔,构成复合含水层。

由于砂岩的含水性主要受裂隙发育程度所控制,根据钻探所取岩芯,裂隙不发育,从而决定其富水性弱。

3.岩溶~裂隙水

岩溶~裂隙水赋存于奥陶系石灰岩,从浅部桑树坪矿井及钻孔资料可知,岩溶、裂隙发育程度具有不均一的特点。从整体来说,地下岩溶发育随深度增大而减弱。但根据桑树坪矿井奥灰抽水试验,水位基本稳定于+380m标高不变,说明奥灰岩溶水体巨大,导通条件属良好。

1.2.2.3 井田主要隔水层

本区隔水层主要有第四系粉砂土、亚粘土隔水层;二叠系泥岩、砂质泥岩隔水层;石炭系泥岩、粉砂岩隔水层。

1.2.2.4 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

1.冲洪积层潜水

一般分布在凿开河一带,由于含水层结构松散,透水性较强,因此河水与潜水关系密切,即当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水,洪水期则河水补给冲洪积层水,另外大气降水的一部分可直接渗入第四系黄土中。

2.砂岩裂隙承压水

井田内出露的含水层接受降水沿露头处的补给及通过黄土间接渗入,但因区内沟谷密布,降水渗入后,大部分以渗流或泉水的形式泄流于凿开河及其它沟谷中,只有小部分沿倾向流向深部。

由于煤系地层及上覆含水砂岩与隔水岩层交替互层,加之岩层平缓,断裂也不发育,从而阻止了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河水亦不补给煤层上覆含水层组。

3.根据桑树坪井田已有资料,证明浅部奥陶系灰岩水与黄河有密切的水力联系。虽然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在本井田埋藏很深,但它与邻近区域同属一个不均质统一含水体。

1.2.2.5 井田充水因素

1.矿井生产冒裂带影响范围内的含水层将成为主要充水含水层,但主要为静止水,水量少。

2.本区奥灰水静水位标高为+380m,当煤层在奥灰水位以下开采,距奥灰水的距离较近,又未采取可靠的防范措施时,会发生底板透水,即奥灰岩成为充水含水层。

木垒县概况

新疆木垒县概况 (一)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东接巴里坤哈萨 克自治县,西邻奇台县,南与鄯善县隔山相望,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交界,国界线长约20公里。境内东西最大距离13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98千米。是昌吉回族自治州最东端的一个县。 木垒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距今3000多年前即有人类在县境内活动,1977年在东城镇四道沟发现的原始村落遗址便是证明,四道沟遗址出土有大量的生产生活工具、骨器(骨箭、骨针)、陶器(陶纺轮)、陶范(铸铜刀子的模子)、铜刀、斧、饰件等,还有谷物及羊、牛、马、狗的残骸以及灰炕、灶、柱洞等,说明当时这里的人类已过着相对定居的部落生活并从事着农业、畜牧业和狩猎活动。境内陆续发现的古代岩画就多达几万幅。境内沿天山一带的座座古烽燧遗址、破城子遗址和丰富的古文化遗存,揭示了木垒文化的灿烂和历史的久远。 木垒地处古丝绸之路新北道和草原丝绸之路的交汇处,古代曾是匈奴、鲜卑、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兵家必争之地。虽经几千年的历史风云变幻,西域地方政权的多次更迭,但是木垒始终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汉时期,西域有36国,蒲类国为其中之一,木垒为蒲类国后国,史载蒲类国人“庐帐而居,逐水草,颇知田作,有牛、马、骆驼、羊畜。能作弓矢,国出好马”。唐贞观十四年,唐王朝统一了西域各国,在木垒设蒲类县,属庭州管辖,清代,木垒定名“穆垒”,清光绪二十二年,清政府在木垒设置警备衙门,民国6年,木垒设县佐,属奇台管辖,民国19年,木垒正式建县,定名为木垒河县,隶属迪化行政长官公署第一行政区。 1954年经政务院批准,于7月17日成立木垒哈萨克自治区(县级建制),设区人民政府。1955年改称木垒哈萨克自治县,隶属乌鲁木齐专员公署。1958年划归昌吉回族自治州管辖。 全县总面积22171平方公里,有可利用草场1664万亩,耕地面积95万亩,年播种面积52万亩左右,其中水浇地29万亩(喷灌地13万亩),山旱地23万亩。县辖13个乡镇场60个行政村8个社区。全县有14个民族,共有人口86344人,其中哈萨克族21575人,占总人口的24.98%;汉族58181人,占总人口的67.4%;维吾尔族4365人,占总人口的5%;乌孜别克族1076人,占总人口的1.2%;其它民族1147人,占总人口的1.3%。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64664人,占74.89%,非农业人口21680人,占25.1%。 木垒县境地势南高北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天山东段余脉自西向东纵贯于县境的东南部,南部山地,群峰挺拔,原始森林郁郁葱葱。林间空地牧草茂盛,是传统的夏牧场,前山丘陵地带,缓坡浅丘连绵,其间山涧溪流,河水自南向北而下,灌溉万顷良田,是传统的河灌农耕区。中部地区为荒漠戈壁平原,与北部的沙漠地带相接绵延至北塔山及大、小哈甫提克山一带,是传统的牧业区。 木垒属干旱严重缺水地区,冬暖夏凉,年均降水量295毫米,地面水年径流量10342万立方米,地下水储量4515万立方米,可开采量为3612万立方米,年提取量2786万立方米。年平均气温5—6℃,无霜期136—154天左右,全年日照时数3070小时,有效积温2567℃—3100℃。旅游资源主要有原始胡杨林、硅化木、鸣沙山、南山夏牧场、圣水泉、四道沟原始村落遗址、古丝绸之路烽燧等。

矿井概况

矿井概况 百贯沟煤矿位于甘肃省崇信县赤城乡水磨村,目前已有矿区简易公路向南至梁家胡同与崇(信)——大(湾岭)公路相接。由此东至崇信县城27km,向西23km至大湾岭与宝平公路相接,由大湾岭向北距安口南站11km,平凉市70km;向南至陇海线宝鸡车站124km,由宝鸡站东达西安173km;西抵兰州445km,交通尚称方便。井田面积为7.5707km2。目前开采煤层为煤3,年生产能力为18万吨/年,改扩建完成后生产规模为60万吨/年。 矿井生产地质条件 百贯沟煤矿井田,位于赤城煤田北部矿区东北边缘区,属华亭煤系向安新煤田向东延续的一部分。赤城煤田的基本地质构造为一呈北北西至南南东的较宽缓的向斜,和两翼不对称的梁龙背斜构成。煤田总的构造形态是受F1和F9控制的,并伴有次一级构造。本井田煤层为不稳定--较稳定型,煤层厚度变化较大,但都有一定的分布范围,煤层倾角小于30o。百贯沟煤矿含煤地层为侏罗纪中统延安组,含煤3层,主要可采煤层两层(即煤3和煤5),两可采煤层均位于延安组。煤3层位于延安组第一段上部,煤层不稳定,平均厚5.99m,与煤2层间距约44m,结构较复杂。煤5层位于延安组第一段下部,是本井田主要可采层,煤层较稳定,煤厚一般为11m左右,含矸3-5层,结构较复杂,与煤3层间距约28m。本井田地温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步增高(1.66~2.41℃/100m),本井田属地温正常区。煤层经试验测得燃点在298℃-308℃之间,平均为305℃,着火点低、易于自燃,故本矿煤属Ⅰ类容易自燃煤层。

地质、防治水 305工作面地质、防治水

地质、防治水安全生产预控制度 1、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安全生产方针,进一步提高地质防治水人员超前防范意识,做 到主动预防,超前控制,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特制定地质防 治水预控管理制度。 2、坚定不移贯彻执行集团公司提出的“安全惟一”工作原则,紧密结合矿井各阶段的生产实际,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 地质防治水超前预控工作。 3、各矿井必须由矿分管领导组织地质、设计、生产等部门 进行专门研究,地质科负责编制地质防治水超前预控的材料。各 级领导要在人、财、物上给予必要的保证,集团公司生产技术部 负责技术指导,保证地质防治水超前预控工作正常进行。 4、地质防治水超前预控工作要结合矿井整体设计,在巷道掘进、工作面回采前提出相应的文字材料报送有关领导和部门。

矿井通风设计-毕业论文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综合实训报告 题目:矿井通风设计 专业班级: 设计人: 指导人: 20XX年X月XX日

目录一、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5 (一)矿井基建时期的通风 5 (二)矿井生产时期的通风 5 (三)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 6 (四)矿井通风设计的要求7 二、优选矿井通风系统7 (一)矿井通风系统的要求7 (二)确定矿井通风系统8 三、矿井风量计算8 (一)矿井风量计算原则8 (二)矿井需风量的计算8 1.采煤工作面需风量的计算8 2.掘进工作面需风量的计算11 3.硐室需风量计算13 4.其他用风巷道的需风量计算机14 四、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15 (一)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原则15 (二)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15 五、矿井通风设备的选择16

(一)主要通风机的选择17 六、概算矿井通风费用21

前言 通风是关系到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确保通风系统的稳定可靠,要做到随矿井生产变化即时进行通风系统改造与协调,严格控制串联通风,强化局部通风管理,杜绝局部通风机无计划断电,做到通风系统正规合理、可靠、稳定.

矿井通风设计是整个矿井设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周密考虑,精心设计,力求实现预期效果。 第一章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矿井通风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建立一个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的矿井通

风系统。矿井通风设计分为新建或扩建矿井通风设计。对于新建矿井的通风设计,既要考虑当前的需要,又要考虑长远发展的可能。对于改建或扩建矿井的通风设计,必须对矿井原有的生产与通风情况做出详细的调查,分析通风存在的问题,考虑矿井生产的特点和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原有的井巷与通风设备,在原有基础上提出更完善、更切合实际的通风设计。无论新建、改建或扩建矿井的通风设计,都必须贯彻党的技术经济政策,遵照国家颁布的矿山安全规程、技术规程、设计规范和有关的规定。 矿井通风设计一般分为两个时期,即基建时期与生产时期,分别进行设计计算。 第一节矿井基建时期的通风 矿井基建时期的通风指建井过程中掘进井巷时的通风,即开凿井筒(或平硐)、井底车场、井下硐室、第一水平的运输巷道和通风巷道时的通风。此时期多用局部通风机对独头巷道进行局部通风。当两个井筒贯通后,主要通风机安装完毕,便可用主要通风机对已开凿的井巷实行全压通风,从而可缩短其余井巷与硐室掘进时局部通风的距离。 第二节矿井生产时期的通风 矿井生产时期的通风是指矿井投产后,包括全矿开拓、采准和采煤工作面以及其他井巷的通风。这时期的通风设计,根据矿井生产年限的长短,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1)矿井服务年限不长时(大约15至20年),只做一次通风设计。矿井达产后通风阻力最小时为矿井通风容易时期;矿井通风阻力最大时为困难时期。依据这两个时期的生产情况进行设计计算,并选出对此两个时期的通风皆为适宜的通风设备。 (2)矿井服务年限较长时,考虑到通风机设备选型,矿井所需风量和风压的变化等因素,又需分为两个时期进行通风设计。第一水平为第一期,对该时期内通风容易和困难两种情况详细地进行设计计算。第二期的通风设计只做一般的原则规划,但对矿井通风系统,应根据矿井整个生产时期的技术经济因素,作出全面的考虑,以使确定的通风系统既可适应现实生产的要求,又能照顾长远的生产发展与变化情况。 矿井通风设计所需要的基础资料如下:

水城县比德乡河坝煤矿45万t监测方案

水城县比德乡河坝煤矿45万t/a(整合)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二O一五年七月

一、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监测布点 评价在矿井工业场地东偏南和工业场地西偏南运煤道路旁各设置2个环境空气监测点,监测点具体位置见表1及图1。 2)监测项目 、NO2日均值,NO2、SO2小时浓度。 TSP、SO 2 3)监测方法与频率 进行一期监测,根据HJ2.2-2008中有关规定,环境空气现状监测天数为7天;取值时间、采样频率、监测分析方法按规执行(小时浓度监测值每天至少取得02、08、14、20时的4个小时监测值,日均浓度应符合GB3095-2012对数据的有效性规定)。 4)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据监测结果统计各点1小时浓度值、日均值,计算各点污染物超标值,最大超标值数。采用单项指数法进行评价。 二、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矿井水水质调查及评价 (1)监测点的选取 比德煤矿在整合施工过程中已经掘穿煤层,因此评价选取比德煤矿主斜井排出的矿井水进行水质采样分析,监测点位置详见图1。 (2)监测项目 pH、悬浮物、总铁、总锰、化学需氧量(COD)、氟化物、总砷、总汞、石油类、硫化物等共10项,并同时监测矿井排水流量。 (3)监测方法与频率 作一期监测,连续采样3天,采样频率按《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执行(正常生产条件下,每3h采样一次,每次监测至少采样3次)。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1)监测点的选取 根据矿井排水路径,本次评价在大寨沟、比德河、三岔河上共布设了6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用以评价区域地表水水质现状。监测断面布置情况见表2及图1。 (2)监测项目 pH、悬浮物、BOD 、铁、锰、总砷、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COD)、高锰酸盐 5 指数、氟化物、硫化物、石油类、粪大肠菌群共14项。同时测定水温、流速、流量。 (3)监测方法及频率 监测方法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执行,作一期监测,连续采样3天,每天1次。 (4)评价方法及标准 地表水现状评价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评价模式采用《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推荐的模式。 三、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监测点的选取 据调查井田及周围500m围共2个泉点,环评选取2个泉点作为本次评价地下水监测点,监测布点见表3及图1。

淮南矿业局资料

淮南矿业局资料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南矿业集团”)1998年5月由淮南矿务局改制而成,同年7月下放安徽省管理,现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监管。集团现有机关部门13个,分公司29个、全资子公司5个、控股公司2个、均股公司2个、辅业改制参股公司7个。在册员工8.4万人,资产总额419亿元。2007年煤炭产量4196万吨,销售收入181亿元,上交税费20.14亿元。 集团构成单位 分公司、全资子公司、参股单位: 地质勘探工程处、谢一矿、新庄孜矿、李嘴孜矿、潘一矿、潘二矿、潘三矿、谢桥矿、张集矿、顾北矿、丁集矿、潘北矿、朱集矿、潘一东矿、安装工程分公司、矿业工程分公司、物资供销分公司、信息分公司、瓦斯利用分公司、顾桥矿、鄂尔多斯泊江海子煤矿、鄂尔多斯色连二号矿、准格尔唐家会煤矿 淮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平安煤矿技术服务公司、淮南矿业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淮南矿业集团生态环境开发公司、淮南矿业集团电力公司淮南职业技术学院、舜岳水泥公司、舜泰化工公司、舜泉园林工程管理公司、舜龙煤炭联运公司、舜立机械公司、淮河化工公司、扬子银行、淮浙煤电公司、淮沪煤电公司、皖能铜陵发电公司 其他单位:淮南矿业集团职防院、淮南矿业集团救护大队、淮南矿业集团留守处。 管理团队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王源先生,1953年6月生,大学学历,1974年至1975年在淮南矿务局新庄孜矿采煤队工作,先后任新庄孜矿办公室秘书、党办秘书、副主任,安徽煤炭工业公司办公室秘书、副主任,华东医专筹备组成员、副组长、总支书记,淮南矿务局办公室副主任(正处级),矿务局多种经营总

博斯坦煤矿主要概况

博斯坦煤矿概况 一、地质条件概况 1)矿井概述 博斯坦煤矿位于托克逊县城西北方向,与托克逊县城直距约63km,距克尔碱镇18km,行政区划属托克逊县管辖。井田东西长约3.3km,南北宽约1.9km,面积6.5096km2。 井田内含可采煤层3层,自上而下编号为4-2、3-3上和3-3煤层,煤层总厚0-13.89m,平均总厚7.12m。其中,4-2为全区可采煤层,3-3上和3-3为大部可采煤层,各可采煤层特征见下表。 表1 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

2)4-2#煤层条件 4-2#煤层位于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上段(J1b2),井田内共有13个钻孔控制,可采点13个。煤层赋存面积3.20km2,可采面积3.20km2,可采面积占赋存面积的100%,属全区可采煤层,为井田主要可采煤层之一。煤层总厚 5.61- 6.62m,平均总厚6.09m。煤层不含夹矸,结构简单。煤层顶底板岩性以粉、细砂岩为主。4-2#煤层属较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 3)3-3#煤层条件 3-3#煤层位于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下段(J1b1),井田内共有13个钻孔、7个巷道点控制,可采点19个,可采点连续分布,点可采指数95.0%。煤层赋存面积3.88km2,可采面积3.66km2,可采面积占赋存面积的94.3%,属大部可采煤层,为井田主要可采煤层之一。煤层总厚0-8m,平均总厚3.70m;有益总厚0-8m,平均有益总厚3.62m;可采厚度0.71-8m,平均可采厚度3.81m。煤层含夹矸0-3,结构简单-较简单。煤层顶底板岩性以粗砂岩、砂砾岩为主,局部为粉、细砂岩和泥岩。3-3#煤层属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 4)顶板条件 4-2#煤层顶板为粉、细砂岩,岩石块体干密度2.20-2.76g/cm3,平均 2.58g/cm3;岩石吸水率1.17- 3.46%,平均1.99%;天然状态抗拉强度 0.16-7.60MPa,平均3.31MPa;饱和状态下单轴抗压强度7.01-43.20MPa,平均22.42MPa;软化系数0.24-0.84,平均0.44;RQD值0-45.6%,平均18.5%;岩体质量指标(M)0-0.66,平均0.14。岩石属软弱岩类,岩石质量为劣的,岩体完整性差,岩体质量分级中等,岩体分类Ⅲ,遇水软化性强。 3-3#煤层底板岩性多为灰白色粗砂岩、中砂岩和粉砂岩,局部细砂岩,岩石块体干密度2.54-2.80g/cm3,平均2.64g/cm3;岩石吸水率1.39-2.78%,平均2.01%;天然状态抗拉强度0.23-7.68MPa,平均2.72MPa;饱和状态下单轴抗压强度24.40-48.10MPa,平均32.68MPa;软化系数0.33-0.75,平均0.52;RQD值0-40%,平均为13.28%;岩体质量指标(M)0-0.64,平均0.15。岩石属半坚硬岩类,岩石质量为极劣的,岩体破碎,岩体质量分级中等,岩体分类

淮南矿业集团各矿概况

丁集煤矿位于淮南市西北,潘谢矿区中部,凤台县境内,阜淮线及矿区铁路专用线经过矿井南部,工业广场紧邻省道凤蒙公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井田东西长公里,南北宽11公里。共有可采煤层9层,煤层赋存稳定。井田地质储量亿吨,可采储量亿吨。煤层属中灰、中高挥发份、中高发热量,为特低硫、特低磷、富油的气煤和1/3焦煤,可供动力、炼焦配煤和化工之用。 本着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设计原则,矿井设计生产能力500万吨/年,主要系统生产能力800万吨/年。选煤厂与矿井配套,同期建成。矿井投资30亿元,定员1200人,2004年6月28日开工建设,2007年12月26日矿井投产。 2.谢桥煤矿 淮南矿业(集团)谢桥煤矿位于安徽省颍上县东北部,距颍上县城约20公里,1983年12月26日破土动工,1997年5月14日移交生产,现有4个工作面同时生产。是年生产能力为400万吨的大型矿井。也是一座原设计生产能力400万吨/年、配套800万吨选煤厂的特大型现代化矿井,2012年产量达到1080万吨。 井田东西走向长,南北宽,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矿井采用主井、集中运输大巷,分石门和上下山开拓方式,共划分为四个采区,即东一、东二、西一、西二,全井团划分两个水平,第一水平—6lOm,第二水平—900m。 目前全矿职工1万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00多人,在聘高级职称43人。是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主力矿井之一,矿区煤种以焦煤为主,特低磷、特低硫,灰份20%以下,发热量KG 以上,被喻为“绿色能源”,适用于动力、化工、冶金等工业用煤及各类民用煤。 谢桥煤矿内主要有颍(上)——利(辛)和潘(集)——谢(桥)两条公路通过,区外南侧分别有淮(南)——阜(阳)铁路和颍(上)——凤(台)公路经过,邻近的颍河、西淝河可以通航,并可转接淮河水运;矿区铁路专用线与大京九线相连,附近还有蚌埠、合肥、阜阳三个飞机场,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矿井通风系统与通风设计

矿井通风系统与通风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 1,矿井通风系统----类型,适应条件,主要通风机工作方式 ,安装地点,通风系统的选择 2,采区通风----基本要求,进回风上山选择,采煤工作面通风系统 3,通风构筑物及漏风----风门,风桥,密闭,导风板;矿井漏风,漏风率,有效风量率,减少漏风措施 4,矿井通风设计----内容与要求,优选通风系统,矿井风量计算,阻力计算,通风设备选择 5,可控循环通风 第一节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系统是向矿井各作业地点供给新鲜空气,排出污浊空气的通风网路,通风动力和通风控制设施的总称. 一,矿井通风系统的类型及其适用条件 按进,回井在井田内的位置不同,通风系统可分为中央式,对角式,区域式及混合式. 1,中央式 进,回风井均位于井田走向中央.根据进,回风井的相对位置,又分为中央并列式和中央边界式(中央分列式). 2,对角式 1)两翼对角式 进风井大致位于井田走向的中央,两个回风井位于井田边界的两翼(沿倾斜方向的浅部),称为两翼对角式,如果只有一个回风井,且进,回风分别位于井田的两翼称为单翼对角式. 2)分区对角式 进风井位于井田走向的中央,在各采区开掘一个不深的小回风井,无总回风巷. 3,区域式 在井田的每一个生产区域开凿进,回风井,分别构成独立的通风系统.如图. 4,混合式 由上述诸种方式混合组成.例如,中央分列与两翼对角混合式,中央并列与两翼对角混合式等等. 二,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式与安装地点 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式有三种:抽出式,压入式,压抽混合式. 1, 抽出式 主要通风机安装在回风井口,在抽出式主要通风机的作用下,整个矿井通风系统处在低于当地大气压力的负压状态.当主要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时,井下风流的压力提高,比较安全. 2,压入式 主要通风机安设在入风井口,在压入式主要通风机作用下,整个矿井通风系统处在高于当地大气压的正压状态.在冒落裂隙通达地面时,压入式通风矿井采区的有害气体通过塌陷区向外漏出.当主要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时,井下风流的压力降低. 3,压抽混合式 在入风井口设一风机作压入式工作,回风井口设一风机作抽出式工作.通风系统

贵州省及六盘水市煤炭状况(DOC)

六盘水市现有地方煤矿分布情况 更新时间:2005-5-16 一、六枝特区(54对) 中寨乡22对、新窖乡10对、落别乡4对、堕却乡5对、箐口乡3对、郎岱乡4对、龙场乡2对、平寨镇1对、岩脚镇1对、新华乡2对 二、盘县(199对) 柏果镇29对、旧营乡2对、淤泥乡20对、石桥镇13对、红果镇21对、火铺镇5对、普古乡5对、大山镇10对、洒基镇17对、羊场乡5对、松河乡16对、乐民镇13对、断江镇4对、盘江镇4对、坪地乡3对、滑石乡4对、新民乡4对、响水镇7对、鸡场坪乡2对、西冲镇7对、平关镇2对、水塘镇2对、坪地乡1对、民主镇1对、板桥镇1对、玛依镇1对 三、水城县(152对) 保华乡12对、红岩乡4对、勺米乡20对、鸡场乡9对、木果乡7对、玉舍乡21对、化乐乡9对、都格乡3对、阿戛乡29对、比德乡7对、纸厂乡9对、陡箐乡6对、董地乡5对、蟠龙乡7对、双戛乡2对、发耳乡2对(猴场乡、米罗乡、杨梅乡无) 四、钟山区(64对) 汪家寨镇14对、老鹰山镇19对、德坞办事处2对、大河镇18对、大湾镇11对 贵州省六盘水市煤炭资源 六盘水市已探明产地或井田81处,保有储量149.1亿吨(其中A+B+C84.4亿吨),占全省保有储量的30.3%,炼焦用煤94.3亿吨,占六盘水总量的63.2%,占全省炼焦用煤总量的88.7%;非炼焦用煤54.8亿吨,占六盘水总量的36.8%,占全省非炼焦用煤总量的14.3%,本市煤田勘探工作程度较高,已建成我国江南最大煤炭基地,统配矿设计能力年产原煤100万吨,生产矿井利用储量26亿吨,占六盘水总量的17.4%。在利用的储量中,炼焦用煤24亿吨;非炼焦用煤2亿吨。 本市煤炭产出层位有下二迭统梁山组,上二迭统龙潭组、上三迭统火把冲组、三迭系与朱罗系“过渡层”。以龙潭组中的煤炭资源分布广泛,蕴藏量丰富,煤种齐全,煤质颇佳,最有经济价值。其它矿层仅局部地区有分布,含煤程度低,工业意义小。 根据省煤田勘探公司煤田予测资料,本市区内煤炭资源予测储量尚有569亿吨,其中盘县煤田306亿吨,水城煤田88亿吨,六枝煤田175亿吨。

最新2016淮南矿业集团职称考试继续教育综合知识习题答案

第一章淮南矿业集团形势与任务教育 1、打造淮南矿业升级版的内涵和目标是什么? 打造淮南矿业升级版的内涵是:使企业体制机制更活,产业结构更优,发展质量更高,市场竞争力更强,职工利益更有保障。打造淮南矿业升级版的目标是:通过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努力成为煤电体制创新的先行者和安徽能源保障的主力军,保持发展质量和职工收入处于行业前列。 2、未来几年集团公司总体工作思路是什么? 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推进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确保企业发展健康可持续,确保职工利益稳定可持续。 3、集团公司未来几年重点从哪几个方面推进改革创新? (1)有序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完善企业组织管理架构,明确权责关系,推进产权结构调整。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符合企业发展战略需要,层级清晰、权责明确、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集团管控模式。 (2)全面深化管理机制改革创新。调整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全面推行岗位管理改革,推进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创新,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创新,最大限度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3)大力实施制度和管理创新。以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为中心,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制度体系。 (4)积极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形 成长效机制,营造全员创新氛围。支 持基层单位开展自主创新。 4、简述省委张宝顺书记对集团公 司提出“五个坚持”的主要内容? (1)坚持正确的发展战略,发挥 自身优势,奋力打造淮南矿业“升级 版”。(2)坚持创新发展,深化企业改 革,争取走在全省能源板块改革的前 列。(3)坚持抓班子、带队伍,为企 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4) 坚持抓好安全生产,为企业可持续发 展奠定坚实基础。(5)坚持抓党风廉 政建设,定规矩严管理,为企业健康 发展保驾护航。 5、面对当前形势,如何确保企业 发展健康可持续? (1)以煤电产业为根基,通过煤 电一体化,增强企业发展的稳定性。 煤电一体化协调发展,战略互补性强、 风险互保性强、发展稳定性强。本土 发展以煤带电保稳定,西部发展以电 带煤求突破。(2)以物流产业为增长 点,充分利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机遇, 乘势做强做大。以芜湖港为平台,以 煤炭、集装箱、大宗生产资料电子商 贸三大物流体系为支撑,大力发展现 代物流业,是企业未来重要的经济增 长点。(3)以房地产业为试点,全面 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增强自我生存 和发展能力。推进产业发展转型、内 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混合所有 制经济。房地产业市场化程度高,必 须按市场规律和行业规律进行管理。 目前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和高额回报的 阶段已经过去,未来竞争主要看企业 的经营策略和盈利能力。(4)以金融 资本为支撑,实现实业资本与金融资 本融合,助推企业健康发展。推动金 融资本运作,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 资成本,促进实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更 好融合,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5)以生态农业、养老产业为载体, 服务矿区职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6、新形势下,集团公司加强党建 思想政治工作措施主要有哪些? (1)坚持抓班子、带队伍,为企 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 证。(2)保持党风廉政建设高压态势, 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3)坚持 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企业改革发展营 造良好的环境氛围。(4)不断深化固 化“健康、前瞻、集成、精细”管理 理念,要在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意识 中扎根。 7、简述2014年集团公司安全、 生产、经营目标。 安全。杜绝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杜绝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杜绝井下着 火、突透水事故,杜绝较大生产性责 任事故。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08以 下。生产性责任重大非死亡事故不超 过3起。井下单位严重重伤不超过15 人,地面单位杜绝严重重伤及以上生 产性责任事故。杜绝3%及以上瓦斯超 限事故,3%以下瓦斯超限事故不超过 10次。 生产。煤炭产量5950万吨。发电 量340亿度,上网电量328亿度。 经营。资产总额1722亿元,营业 收入777亿元,吨煤成本508.4元, 利润5亿元(按照年度商品煤综合售 价470元/吨计算)。 8、简述2014年集团公司办好职 工利益八件事。 (1)平稳做好棚户区改造回迁安 置工作。(2)先行解决岩巷防尘问题。 (3)加大井下机械乘人设施投入。(4) 切实做好降温工作。(5)继续开展困 难职工帮扶工作。(6)做好带薪年休 假工作。(7)多渠道增加职工财产性 收入。(8)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

袁店二矿简介

袁店二矿简介 袁店二矿位于亳州市涡阳县曹市镇境内,其中心东距宿州市约55Km,东距淮北市区约76 Km。该项目是国家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和安徽省“861”行动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淮北矿区“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重要支撑项目之一。 井田内有32、72、81、82和10煤层五个可采煤层。均为低磷、低硫中高热值煤。可采储量为8432.8万t,设计能力90万吨/年,建设规模150万吨/年,服务年限59年。总投资13.2亿元。 2006年3月24日成立袁店二矿筹备处。2007年1月16日,筹备处进驻施工现场。同年6月1日,副井正式开钻,标志着袁店二矿正式拉开矿井建设的序幕。2010年6月21日袁店二矿正式翻牌,2010年7月26日矿井项目正式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2010年12月28日实现联合试运转,实现了淮北矿业“十一五“期间“开工最晚、工期最短、安全高效“的建井目标,再次奏响了跨越式发展的开拓者之歌,实现了淮北矿业十一五完美收官,谱写了一曲新矿井建设的绚丽壮美篇章,在矿区的建设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袁店二矿“二元文化”解读 一、二元文化提出的背景: 袁二煤矿坐落于老子故里——涡阳县,这里是道家文化的发源地。二元文化提出的文化依托即为道家文化,又取其“袁二”与“二元”相衬之意。 道家文化朴素宇宙观告诉我们,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无时无刻不表现为二元元素,如天地、日月、阴阳、刚柔、表里、内外等等,它们之间既相融相触又相辅相承,蕴含着对立统一的哲学辩证观和中国传统的思辨智慧。正如我们的煤矿企业管理,安全与生产、刚性的制度与人文的关怀、被动管理与自主管理、精细与粗放、经验与科学等等,只有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之并立而不相害,并行而不相悖,才能够相得益彰,达到生生不息,和谐依存,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二元文化的精神品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取自《周易》,清华校训亦提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上天之所以刚毅方能亘古运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代表了阳刚之气,寓意以刚性的制度和高效的执行为依托,追求的是务实和创新。 大地之所以厚德方使万物生生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 助学院校: 理工大学 自考助学专业: 采矿工程 姓名: 自考助学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2O 年月日

前言 矿井通风指借助于机械或自然风压,向井下各用风点连续输送适量的新鲜空气,供给人员呼吸,降低井下工作面的温度,稀释并排出各种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创造良好的气候条件,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随着浅部矿产资源的日渐枯竭,矿产资源开采向纵深发展是必然的趋势。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必将出现岩温增高、风路延长、阻力增大、风流压缩放热、风量调节困难、漏风突出、有毒有害物质和热湿排除受阻等问题。因此,矿井通风与安全的意义将更加重大。 80年代以来,随着煤矿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采煤方法和巷道布置及支护的改革,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矿井通风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通风管理日益规化、系列化、制度化,通风新技术和新装备越来越多地投入应用,以低耗、高效、安全为准则的通风系统优化改造在许多煤矿得以实施,使矿井通风更好地为高产、高效、安全的集约化生产提高安全保障。 近年来,为适应综合机械化采煤的要求,原煤炭工业部在总结建设经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于1984颁发了《关于改革矿井开拓部署的若干技术规定》,作为新井建设、生产矿井技术改造和开拓延深的依据。为适应生产集中化,开采深度增加、瓦斯涌出量大的情况,以“针对现实、着眼长远、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综合治理、节能增风”为指导思想,对数百座国有煤矿进行通风系统优化改造,配合一批有条件的生产矿井通过合并井田、扩大开采围、增加储量进行改扩建的任务。

煤矿智能化实施计划方案

钰祥矿业集团投资 水城县比德乡河坝煤矿 矿山智能化建设实施方案二O一九年六月二十五日

矿山智能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智能化矿山建设简介 “智能化矿山”的主要容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煤炭企业的管理和生产活动中,充分发掘和利用企业信息资源,实现生产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远程维保、决策支持等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建立智能化矿山既可以实现安全管理的数字化,为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提供信息保障,也可以实现生产管理的精细化,为打造高产高效矿井提供决策手段。 二、智能化矿山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思路 河坝煤矿实施“全面启动,重点突破”的建设原则,“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我矿智能化矿山建设按照集团公司统一安排,分阶段分步骤逐步完成智能化矿山建设。 (二)发展目标 智能化矿山是建立在矿山数字化基础之上,能够完成矿山企业所有信息的精准适时采集、网络化传输、规化集成、可视化展

现、自动化操作和智能化服务的数字化智慧体。根据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力争在两年时间,建立矿山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构建以信息平台为核心的煤矿信息共享体系,逐步形成覆盖整个矿区、协调统一的有线和无线网络,能够提供移动的、智能的生产管理和安全监控信息。建立安全生产经营于一体综合管理平台和办公平台,实现智能化管理。以便领导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相关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实时掌握生产现场数据,实现对生产一线的实时掌控,有效地做出决策,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 三、智能化矿山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我矿制定了“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按照规划策略,充分利用现有系统资源,把现有生产系统与ERP 系统接入智能化矿山管理平台,现有系统功能不能满足智能化矿山建设要求的,进行软件升级和功能扩充,确实无法实现的,开发建设新系统。 (一)基础网络建设 智能化矿山建设要求所有信息包括实时数据、多媒体数据和管理数据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准时、可靠、安全的传输,必要的数据还要求保证时钟同步,因此建设高效、可靠、完备、多业务、可管控的基础网络平台是智能化矿山建设的必备条件。

矿井概况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全体员工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是以煤炭开采、洗选加工等项目投资开发为主的能源经营的国营企业,公司的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手段和高新技术装备实现了煤矿全系统的综合自动化。 下面就***矿井建设项目的总体情况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进行汇报。 矿井概况 ***位于大同市左云县东南26km。 该矿井井田面积14.446km2,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井田批准开采16—25号煤层,井田内保有资源储量201.03万吨,设计可采储量121.26万吨,设计服务年限72.2年。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布置有三个井筒,新掘主斜井、副斜井,刷大改造原有井筒作为回风斜井,井田设计划分三个盘区开采,一盘区主要可采煤层17、22和25-1号煤层;二盘区主要可采煤层有17、18、22-1和25号煤层;三盘区主要可采煤层有17、22和25-1号煤层。 通风系统 1、矿井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方式,风机工作方法为机械抽出式,矿井通风采用两进一回,即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 主通风机采用两台FBCDZ№26/2×315型防爆对旋轴流式通风

机,每台通风机配用YBF系列,两级专用防爆电动机两台,电机容量为315千瓦,电压为10千瓦,通风机设备采用电动机反转的方式反风,反风风量大于正常风量的40%,反风功率小于额定功率,启动反风时间小于10秒。 2、回采工作面采用单进单回的U型通风,各掘进工作面采用压入式独立通风。掘进工作面配备双风机、双电源,一用一备,自动切换,实现了“三专两闭锁”。 (二)、排水系统 矿井正常涌水量50立方米/小时,最大涌水量100 立方米/小时,井下设有主排水泵房、主、副水仓,水仓总容量2500 立方米。 主排水泵房装有三台MD85-45×6型耐磨多级离心泵,水泵额定流量85立方米/小时,额定扬程≥270m,配套110kw、660v矿用隔爆型电动机。 (三)运输系统 1、主运输系统 井下煤炭运输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布置有22号煤层主运输大巷带式输送机。22号煤层主运大巷带式输送机斜长为480米,倾角为-4.3°,运量为800吨/小时,带速为2.5米/秒,带宽为1000mm,配套隔爆电动机YBPT315S-4,功率为125千瓦。 2、辅助运输系统 井下辅助运输采用有轨运输方式,由井底车场运来的物料转运至南翼辅助运输大巷,其通过无极绳连续牵引车直接运到盘区车场挂

矿井通风设计范例.

4 矿井通风 4.1 通风系统 4.1.1 通风系统 4.1.1.1 通风方式和通风方法 根据煤层赋存条件,矿井采用平硐开拓,根据矿井开拓方式,本矿井走向较短,只有一个采区的走向长度,采用分列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采煤工作面利用全矿井负压通风,采用“U”型通风方式,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 4.1.1.2 通风系统 根据矿井开拓部署,该矿为平硐开拓方式,主平硐、副平硐和后期排水进风行人平硐进风,回风平硐回风。 矿井初期主要通风线路为: 主平硐/副平硐→+1690m水平运输巷/+1690m双龙炭运输巷 /+1728m运输巷/+1728m双龙炭运输巷→+1690m运输石门/+1728m运输石门→一采区轨道上山/一采区行人上山→+1756m运输石门→11011工作面运输巷→11011采煤工作面→11011工作面回风巷→回风石门 →+1798m正炭回风巷→总回风斜巷→+1788m总回风巷→回风平硐→ 地面。 矿井后期主要通风线路为: 主平硐/副平硐/排水进风行人平硐→+1690m水平运输大巷/+1728m运输巷和通风行人斜巷/+1630m排水行人巷→二采区轨道上山/二采区行人上山→+1548m水平运输巷→三采区轨道上山/三采区行人上山→区段运输石门→23013工作面运输巷→23013采煤工作面→23013工作面回风巷→区段回风石门→三采区回风上山→回风暗斜井→总回风斜巷→+1788m总回风巷→回风平硐→地面。

矿井初期开采一采区时为通风容易时期,后期二、三采区同采时为通风困难时期。通风系统图(初、后期)和通风网络图(初、后期)详见图C1795-171-1(修改)、C1795-171-2(修改)。 4.1.1.3 井筒数目、位置、服务范围及时间 矿井开采一采区时有3个井筒,即:主平硐、副平硐和回风平硐,主平硐、副平硐进风,回风平硐回风。矿井二、三采区开采时4个井筒,即主平硐、副平硐、排水进风行人平硐和回风平硐。主平硐、副平硐和排水进风行人平硐进风,回风平硐回风。各井筒均位于井田东部。主平硐为改造利用原基地一号井主平硐;副平硐为改造利用原基地一号井副主平硐;回风平硐为改造利用原基地一号井回风平硐;排水进风行人平硐为改造利用原顺风煤矿主平硐。矿井回风平硐井口坐标为:X=3278284,Y=18267648,Z=+1788.867,服务于全矿井生产期间。 通风系统(初、后期)详见图4-1-1、4-1-2; 通风网络(初、后期)详见图4-1-3、4-1-4。

矿井风量计算与风量分配方案

贵州万海隆矿业集团三岔沟煤矿有限公司 矿井风量计算和风量分配方案二零一三年一月

矿井风量计算与风量分配方案 一、矿井概况 1、矿井位置与交通 水城县三岔沟煤业有限公司属于水城县比德乡所辖。矿区距比德乡政府约3km,距水城县城区约46公里,到滥坝火车站里程约40公里,有乡村公路与比德乡政府相通,矿井位于乡村公路边。矿区北有S307省道,南有S102省道及株六复线铁路,由S307道的立火至比德乡的县道在矿区西南侧经过。交通较为方便。该矿行业管理隶属水城县煤炭局管辖。 2、含煤地层及煤层特征 (1)地层:矿区内出露地层由老到新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峨眉山玄武岩(P3β),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长兴组(P3c)、大隆组(P3d),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及第四系(Q)。 (2)地质构造 矿区位于比德向斜的西南翼北段的比德井田西端,以单斜构造为主。地层走向北西向,倾向50-85°,倾角在10-20°之间。断裂构造不发育,仅局部具挠曲现象。因此,矿区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 (3)含煤性:含煤岩系为龙潭组,厚度326-349m,平均厚342m,其中本矿区内可采煤层6层。可采煤层K13、K14、K15、K16、K17分布于龙潭组第二段中,K29煤层分布于龙潭组第三段中,K29煤层以下含多层不可采煤层及煤线。矿区可采煤层有K13、K14、K15、

K16、K17、K29,含煤平均厚度为10.81m,含煤系数为3.16 %。 煤层特征表: 二、矿井瓦斯 1、瓦斯:在开采过程中应加强通风及瓦斯检测记录,防止局部瓦斯积聚,必须关注瓦斯涌情况,根据情况采取措施。矿井在建设及生产期间必须进行瓦斯含量、瓦斯涌出量发测定,并定期进行瓦斯等级鉴定。 根据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发〔2009〕252号文《对六盘水煤炭管理局〈关于煤矿瓦斯等级及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报告〉的批复》;根据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发〔2010〕802号文《关于六盘水市煤矿2010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根据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发〔2011〕833号文《关于六盘水市煤矿2011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见下表:

煤矿 项目概况修

第一章项目概况 第一节概述 顾北矿井位于淮南潘谢矿区中部,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淮南潘谢矿区总体规划中规划新建的矿井之一。2004年12月,我院编制完成了《顾北矿井及选煤厂可行性研究报告》。2005年4月,我院编制完成了《顾北矿井及选煤厂项目申请报告》,2007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发改能源[2007]689号文核准了该项目。根据该项目核准批复及淮南矿业集团的委托,我院编制了本初步设计。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专家于2007年9月27日至28日在淮南召开会议,对我院编制的《安徽省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顾北矿井初步设计》进行了审查。此次根据专家审查意见,对顾北矿井初步设计做了相应的调整。 第二节设计的指导思想和依据 一、设计指导思想 以现代化管理模式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对本矿井外部建设条件及资源特征的深入研究,对矿井地面各生产系统、井下开拓、开采布臵等进行仔细的技术经济分析,利用先进、可靠的技术、设备及工艺,以及现代的信息管理技术,力争把顾北矿井建设成为国内同类型矿井中的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矿井。 二、设计依据 1.煤炭工业部地质局煤地审字第8101号文《安徽省淮南煤田顾桥勘探区精查地质报告批准书》; 2.1995年完成的顾桥井田高分辨地震补充勘探地质资料;

3.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煤地发[1996]060号文“关于印发《〈淮南矿务局顾桥矿井地震补充勘探报告〉批准书》的通知; 4.顾桥井田电子版精查地质报告汇编及其审查、验收意见书; 5.《安徽省淮南煤田顾北煤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2006.5.); 6.《淮南潘谢矿区总体开发规划》及其批复; 7.国家发改委《关于安徽省淮南潘谢矿区总体设计审查意见的报告》; 8.顾北矿井井筒检查钻地质资料; 9.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审[2005]682号文《关于安徽省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顾北矿井及选煤厂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 10.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改能源[2007]689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安徽淮南矿业集团公司顾北矿井及选煤厂项目核准的批复》11.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关于编制《顾北矿井初步设计》的工程设计委托书。 第三节井田概况及建设条件 一、井田概况 (一)位臵与交通 顾北井田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西北约23km处,行政区划隶属顾桥镇管辖。淮(南)~阜(阳)铁路从井田南部经过;井田所在地及其外围尚有多条公路可通往淮南、凤台、阜阳、蒙城和利辛等地;而井田内的永幸河与西南外缘的西淝河均可通航民船,并可转接淮河水运。交通十分方便。 (二)地形与河流 本井田位于淮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除西淝河与岗河沿岸一带地势低洼、雨季易成内涝以外,地面标高一般为+21~+24m,总体

博斯坦技改井二期井巷工程施工承包合同

合同编号:XHRQ-0501 天昆投资有限公司 博斯坦煤矿技改井二期井巷工程施工承包合同 甲方:天昆投资有限公司 乙方: 合同签订地点: 合同签订日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和煤炭工业局有关规定,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经双方协商同意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工程概况 一、工程名称:河南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薛湖煤矿二期井巷工程 二、工程地点:河南省永城市薛湖煤矿 三、承包工程内容: 天昆投资有限公司博斯坦煤矿技改井主副井施工区二期井巷工程(含交岔点及相关硐室)。工程量:巷道约2645m,硐室(交岔点)约8126m3;具体见工程量清单(附表一:《河南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薛湖煤矿二期井巷工程量表》)及相关施工图纸、资料。 四、工程质量标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MT5009-94)《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之规定,本工程质量等级合格率达到100%,单位工程优良等级不低于50%,其中断层段及堵水注浆段工程必须是优良。 六、承包方式:本工程实行包工、包料、包工期、包质量、包安全的总承包方式。 七、合同价款: 按以下原则计算工程价款: (一)采用定额 1.煤炭建设井巷工程基础定额(2007统一基价); 2.煤炭建设井巷工程辅助综合预算定额2007统一基价); 3.煤炭建设井巷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2007统一基价); (二) 各类工程费用执行煤炭建设工程造价费用定额及造价管理有关规定[煤规字(2003)第203号],其中具体如下: 1.其它直接费:4.3%(计价基础:直接定额费+辅助费); 2.现场经费:8.75%(计价基础:直接定额费+辅助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