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0年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0年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0年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直接指导:就是教师用直接的方法教给儿童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技能以及基本的行为规则。它可以是直接地告诉儿童某些事物的名称,也可以是通过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儿童自己的探索或思考,组织、引导儿童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或者在儿童的水平上参与其探索活动,共同得出结论。它能够使儿童在教师的帮助下,归纳整理自己的科学经验,在短时间内获得预定的结果。(p78)

2、间接指导:指的是教师为儿童提供科学探索的机会和条件,包括丰富的材料、充足的空间、充裕的时问,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出结论。间接指导使儿童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因而能充分激发儿童的内在学习动机。(p78)

二、选择、填空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过程,实质上是学前儿童在教师不同程度的指导下的科学探索过程。它是儿童自己的科学探索过程,但又不同于儿童自发的科学探索过程。(p63)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结果,是指儿童通过科学教育活动在认识、情感和行为等方面产生的发展和变化,它是儿童科学探索过程的产物。(p67)

3、儿童的探索过程是儿童学科学的核心要素。(p71)

4、儿童科学探索过程有三个阶段:(p71)

(1)第一个阶段是“瞎忙”阶段,儿童表现为无目的地摆弄物体。

(2)第二个阶段是“探究”阶段,儿童表现为尝试性地摆弄物体。

(3)第三个阶段是“领悟”阶段,儿童表现为验证性地摆弄物体。

5、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的前提是儿童的疑问变成明确的问题。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前提是儿童获得了成功的发现。三个阶段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十分明确。在具体的探索过程中,它们是相互蕴含的。在每一个阶段,都可能表现出另外阶段的特征,并且极有可能转化到其他的阶段中。(p72)

6、影响学前儿童科学探索过程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p74)

7、影响学前儿童科学探索过程的内部因素:儿童自身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心理准备,包括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p74)

8、影响学前儿童科学探索过程的外部因素:学习的材料、时间和空间、教师、同伴等。(p75)

9、教师是影响学前儿童科学探索过程的诸因素中的重要因素。(p76)

1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原则:教师指导和儿童探索活动相结合的原则;集体活动、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教育活动和幼儿园其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原则;幼儿园教育和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p77)

11、教师的指导方式包括:直接指导和间接指导。(p78)

12、儿童最早的科学探索就是从家庭开始的,直至幼儿时期,家庭在儿童的生活中仍然占据重要的地位。(p86)

13、在各种教育力量的整合中,幼儿园应该居于主导地位,因为它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机构。(p87)

三、简答、论述

1、正确处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过程和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p69)07年论述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儿童科学探索的过程必然导致积极的结果,科学教育的结果应该是儿童科学探索过程的产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过程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对于儿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只重过程、忽视结果或者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都是片面的。科学教育应该使学前儿童在过程和结果两方面都得到满足。

2、影响学前儿童科学探索过程的内部因素:(p74)08年34

(1)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会影响儿童的科学探索过程。具体地说,会影响儿童所获得的经验的深度和广度、探索的程度和探索的最终结果。(2)儿童的知识经验(特别是生活经验)也会影响他们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探索程度。(3)情感态度方面,儿童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是科学探索的必要条件,也是科学探索的直接动力。(4)儿童的个性特征也是影响其科学探索的重要因素。除了以上的一些稳定的心理因素之外,还有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也会影响儿童的探索过程,如心境、健康状况等。

3、影响学前儿童科学探索过程的外部因素:(p75)06年

(1)学习材料。材料是儿童科学探索的对象。材料的性质对儿童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第1至3章) 一、概念题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2.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3、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并且分别阐述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 1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2小实验: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3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4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1操作性问题:操作性问题是一种可以通过学前儿童自身的操作来寻求答案的问题。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既包括教师向区角投放的供儿童自选活动的材料,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儿童自由探索的材料,还包括在教师专门组织的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儿童投放的材料。 3集体教学活动:就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简单的说,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4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1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2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4“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以此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 二、填空题 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以认识春夏秋冬为主线,将儿童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科学教育内容的方法。 3、按科学素养的不同领域分,科学教育目标包括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4、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科学性的要求。 5、1999年,由中国科协提出了一项为期50年的国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即“2049计划”。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7、在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8、科学教育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在教师的支持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

最新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必考试卷和答案

2016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必考试卷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9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学科学的内在动机和原动力是 【 B 】1-12 A .受表扬 B .好奇心 C .学本领 D .活动身体 2 . A . 一岁左右 B . 一岁半 C .两岁以后 3 .儿童认为石头沉到水里是因为它"不勇敢” A .阶段性特点 4. 一般来说, 合于 【 A .小班 5. 一般来说, 2-58 A .小班 6. 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儿童科学教育目标时, .对儿童掌握的科学知识作量上的规定 .在目标中要求儿童获取周围环境中有关的科学知识 .不要求儿童获取有关的技术经验和技术知识 .不要求培养儿童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般来说,儿童开始用提问方式表露对世界的困惑是在 【C 】1-12 B .一岁半 C .两岁以后 D .三岁以后 ,说明了儿童学科学具有 【C 】1-15 B .整体性特点 C .自我中心的特点 D .年龄性特点 “了解周围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现象和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 ’这一目标适 D 】2-58 B .小班和中班 C .中班 D .大班 “学习使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 B .中班 C .大班 D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这一目标适合 【C 】 .中班和大班 正确的做法是 【B 】2-35 C D 7.关于儿童科学活动组织形式的看法,错误的是 A B C D 】3-84 .集体活动形式不能放弃而要加以完善 ?应以小组活动形式替代集体活动形式 ?要灵活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 .各种组织形式都不要相互排斥 &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可以结合科学教育的内容 B .可以借助美术的形式开展科学教育 C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渗透科学教育 D .在科学活动中可以渗透认识社会的教育 9.影响儿童科学探索的内部因素之一是 A .同伴交流 B .自然环境 【 C C .生活经验 10 .科学技术教育内容中不适合学前儿童的是 A . 了解灯的发展历史 B .制作不倒翁 C . 了解基因工程 D .学习用小剪刀、小锤子 1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是指 【D 3-85 3-74 .教师强化 C 】4-114 】4-92

全国2019年4月自考00384学前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8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二写在答题纸上三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二姓名二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三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三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三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三 一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三错涂二多涂或未涂均无分三 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是 A.0-1岁 B.1-3岁 C.3-6岁 D.0-6岁 2. 看到”二 听到”二 想象”二 思考” 记忆”是 A.心理过程 B.心理状态 C.个性心理 D.心理特征 3.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 A.婴儿期 B.先学前期 C.学前期 D.学龄期 4.有个孩子听到妈妈说: 你是好孩子”三他说: 不,我是坏孩子”三这说明这个孩子处于 A.关键期 B.敏感期 C.危机期 D.最佳期 5.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 A.缩小 B.扩大 C.不变 D.不确定 6.幼儿有意注意开始萌芽的年龄是 A.出生 B.1岁 C.2岁 D.3岁 7.新生儿的最佳视距是 A.20cm B.30cm C.40cm D.50cm 00384#学前心理学试题第1页(共3页)

8.新生儿的听觉偏好是 A.爱听柔和的声音 B.就人声和物声而言,趋向物声 C.就声音音调来讲,趋向于低音调 D.就母亲声音和陌生人声音而言,趋向新鲜的陌生人声音 9.幼儿出现可以保持终生的记忆在 A.0-1岁 B.1-2岁 C.2-3岁 D.3-4岁 10.把记忆的材料保存在头脑中的环节是 A.再认 B.再现 C.保持 D.识记 11.在学前儿童的想象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12.下列选项中,从哪个角度来说,学前儿童的想象具有再造性 A.想象发生 B.想象过程 C.想象目的 D.想象内容 13.儿童对空间概念的学习中,最难掌握的是 A.上下 B.前后 C.左右 D.中间 14.关于幼儿对时间概念的掌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未来认识的发展水平高于对当日的认识水平 B.对未来认识的发展水平低于对过去的认识水平 C.对一日时间延伸的认识水平低于对当日时序的认识 D.对一日时间延伸的认识水平高于对当日时序的认识 15.语言和言语不同,语言是一种 A.自然现象 B.交流活动 C.社会现象 D.言语过程 16.儿童原始的情绪反应特点是 A.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 B.出生后适应新环境需要的产物 C.情绪天生具有系统化二社会性的特点 D.新生儿情绪和间接动机相联系 17.一个发育正常的儿童,在同龄孩子都能独立走路时,他必须拉着成人的手才能走路三其实质是 缺乏独立行走的 A.兴趣 B.需要 C.目的性 D.有意性 00384#学前心理学试题第2页(共3页)

自考学前心理学名词解释题

自考学前心理学名词解释 题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名词解释题目录 .心理 .学前儿童心理学 .观察法 .测验法 .作品分析法 .年龄特征 .儿童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危机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最近发展区 .手眼协调动作 .五指分工 .注意 .定向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注意的选择 .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分配 .感觉 .知觉 .视觉敏度 .颜色视觉 .弱视 .色盲 .触觉 .适应现象 .对比现象 .记忆 .幼年健忘 .记忆广度 .工作记忆 .表象 .延迟模仿 .机械记忆 .意义记忆 .保持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干扰说 .想象 .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 .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思维 .客体永久性 .类比推理 .“展开式” .语言 .言语 .内部言语 .语音意识 .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论”.情绪丰富化 .情绪深刻化 .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 .从整体到局部规律.首尾规律 .近远规律 .大小规律 .无有规律 .坚持性 .意志行动 .外部障碍 .内部障碍 .个性 .自我意识 .需要 .动机 .兴趣 .气质 .性格 .能力 .智力分化论 .智力复合论 .智力内容变化论 .社会性发展 .亲子关系 .性别角色 .性别行为 .男女双性化 .亲社会行为 .攻击性行为 .社会性 .挫折 .生理成熟 .早期隔离(剥夺)实验 .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二因素论 .相互作用论 名词解释题答案 .心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体现在:(1)心 理是人脑的机能;(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 映;(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 展规律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个体心理的发生和学 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运用观察法了 解学前儿童,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 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言 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 展的规律和特征。 .测验法: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 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测验主要用于查明儿童心理 发展的个别差异,也可用于了解不同年龄心理发展 的差异。 .作品分析法: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 去了解儿童的心理。 .年龄特征: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 型特征。 .儿童年龄特征:儿童特有的、不同于成人的特征, 包括儿童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年 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 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 征,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 的统一,也是顺序性和方向性的统一。 .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 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 化的情况,称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危机期: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 期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不符合社会行为准 则的各种表现,所以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机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儿童学习某种知 识,形成某种能力、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 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的 形成:(1)与生理发展的加速期有关;(2)与儿童心 理发展本身的状态有关;(3)与儿童心理的整体发展 有关。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 时期,称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时期。主要表现在语言 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最近发展区:儿童能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 和在成人指导下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 差距。最近发展区大小是心理发展潜能的标志,也 是可接受教育程度的标志,在儿童心理发展每一时 刻都存在,同时又不断变化,因人而异。 .手眼协调动作: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 合,手的运动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即能抓住看 到的东西。 .五指分工:大拇指和其他四指的动作逐渐分开,活 动时采取对立方向,坐爬动作有利于它的发展。 .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 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的、 能动的状态,指向性和集中性是两个特点。 .定向性注意:由婴儿与生俱来的定向性反射发展而 来,主要是由外物的特点引起的,又是无意注意的 最初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占据的地位日益缩 小,但不会消失。 .选择性注意: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 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 象。 .无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的努 力、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是不自主的、被动的注 意。 .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必要时还需付出一定 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有意识支配的、主动的注意。 .注意的选择:指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做出选择性的 反映,使儿童在一定的时刻选择重要的或符合需要 的对象,并做出清晰的反映,它的发展依赖于生理 的成熟,与后天的学习、训练,个人的知识经验以 及兴趣、情绪有关。 .注意的范围:又叫注意的广度,指人在比较短的时 间性片断中所能清楚地知觉到的事物的数量。它是 注意的一种重要品质,有一定的生理制约性,还取 决于对象的特点以及注意者本人的知识经验。 .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在集中于同一对象或同一活 动中所能持续的时间,它是注意的一种重要品质, 是幼儿游戏、学习活动等获得良好效果的基本保 证,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对象及幼儿自身的状 态都有关系。 .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指向于两种或 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即在同一时间内,同时注 意两个以上的事物或同时从事两种以上的活动。基 本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中至少有一种 是非常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程度。 .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 别属性的反映,属于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 作用相联系。包括视、听、嗅、味、肤、动与平衡 觉等。 .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 的反映。它以感觉为基础,但并非感觉成分的简单 相加,而是对感觉所提供信息的加工。它反映刺激 代表的意义,受经验影响,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知 觉会有所不同。 .视觉敏度: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一、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 2.系统性原则 3.科学小制作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 6.科学 7.学前儿童教育活动 8.偶发性科学活动 9.观察法 10.科学教育 11.小实验 12.技术 13.行为核对 14.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 15.作品分析法 16.时代性要求 二、填空题

1.科学技术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功能,第一是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是生产力功能。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与编排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三种,(1)是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2)是采用单元式选编内容;(3)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 4.学前儿童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突出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观点:第一是强调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观;第二是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观;第三是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择科学教育材料的原则包括材料的生活性、材料的探索性、、材料的丰富性层次性等。 7.正式量具测量是指以通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物体进行测量。 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了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家庭成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1) 关心学前儿童的探索

2018年自学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学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根据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是广义的,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 A.0-3岁 B.3-6岁 C.6-12岁 D.0-18岁 3.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这些教育措施主要是针对() A.胆汁质的孩子 B.多血质的孩子 C.粘液质的孩子 D.抑郁质的孩子 4.生活在当前信息社会时代的儿童,与生活在过去科技发展水平低下社会的儿童,在心理特点方面会有所差异,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 A.稳定性 B.可变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5.1-1岁半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是() A.单词句 B.电报句 C.简单句 D.复合句

6.在对学前儿童心理进行研究中,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规律性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这种方法称为()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访问法 D.测验法 7.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即() A.愉快与惊奇 B.愉快与悲伤 C.愉快与厌恶 D.愉快与不愉快 8.著名的“哨兵持枪姿势”实验主要是研究幼儿的() A.坚持性 B.目的性 C.暗示性 D.果断性 9.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通过对100多个婴儿的观察指出,儿童出生时的情绪反应是() A.完全未分化 B.高度分化 C.相继分化 D.基本分化 10.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对它的反应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作() A.记忆的潜伏期 B.回忆 C.客体永久性 D.习惯化 11.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A.痛觉 B.听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教学时数:2课时授课时间:(第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程有关内容,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2.理解科学、儿童科学的内涵。 3.掌握儿童如何学习科学。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科学的价值,学前儿童如何学习科学。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如何学习科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 第一课时科学与儿童的科学 [思考]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儿童的科学?儿童怎样学习科学的? 一、什么是科学?(头脑风暴:3分钟内用你能想到的词去形容科学) 对于人类来说,科学是什么?说远点,科学是物理、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学科知识,是科学家们进行的实验研究。说近些,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斗转星移,这些事物和现象无一不和科学联系在一起,无一不是科学探索的对象。总之科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举例:人们都在传说牛顿和苹果的故事,苹果的下落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可是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而不是飘落在空中? 1.石头从空中下落; 2.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 3.雨滴从屋檐上落下来。 [思考]石头比树叶下落得快吗?是否认为重的物体就会下落得快一些呢? “科学”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实验与探究] 1.将一枚硬币和一张展开的纸片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重的物体下落的快; 2.把一张纸片捏成纸团,将纸团和一张展开的纸片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 3.将一枚硬币和一枚表面贴有纸片的硬币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 那么,科学的含义呢?不同的人从不同的层面来理解,会得出不同的看法。在这里我们综合各家论述给科学的内涵作一个解释: 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认识和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还是一种世界观、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如何理解这个概念呢? 科学是人类探究周围世界客观规律的活动。它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1. 科学是知识 广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哲学和数学。 狭义自然科学。 2. 科学是过程核心在于探究 3. 科学是态度探究精神 二、“儿童的科学”是什么 对于儿童来说,科学是什么?这是个值得我们教师与家长深思的问题,儿童眼中的科学不是什么牛顿定律、三角函数,也不是密密麻麻的科学公式。科学是他们生活中有趣的发现,是他们眼中好奇的现象。我们可以先从具体例子来讨论。 例一: 科学区中,两位小朋友在玩磁铁,他们一会儿吸吸这个,一会儿吸吸那个,玩得很高兴。这时,幼儿A发现旁边有一辆小汽车,就拿着玩起来,然后把它放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一、概念题(每小题4 分,共16 分) 1.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2.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3.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4.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二、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 1935 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验类、制作创造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4.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5.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整合性要求而设计的。 6. 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 7.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长期系统性观察。 8. 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一种方法。 9.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性、个别性、随机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10.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中,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的。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D )。 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B.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C.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是指(D )。 A.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B.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C.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D.以上三项全是 3.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D )。 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月全国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国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4分) 1.下列关于技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技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B.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的问题 C.技术是对科学的总结 D.技术是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过程 2.在儿童学科学的诸要素中,儿童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认识和情绪倾向是( )。 A.探索态度 B.探索对象 C.探索过程 D.探索结果 3.下列不属于教师科技素养内涵的是( )。 A.掌握丰富的科技知识 B.能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 C.能尊重儿童 D.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科学技术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儿童能说出“溶解”一词语,表明儿童已形成“溶解”概念 B.儿童不能说出“溶解”这一词语,表明儿童对溶解的认识还停留在经济水平上 C.儿童能用“化掉了”来表示见到的各种溶解现象,表明儿童已形成了初级科学概念 D.儿童会用’化掉了”来表示见到的各种溶解现明,表明儿童对溶解的认识还停留在经验水平上 5.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是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 )。 A.哲学依据 B.心理依据 C.学科依据 D.社会依据

6.一般来说,“形成四季的初步概念”这一目标适合于( )。 A.小班 B.中班 C.中班和大班 D.大班 7.下列不属于儿童科学教育结果的是( )。 A.儿童通过科学探索过程学到的知识 B.儿童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提出的疑问和问题 C.儿童在科学探索过程中产生的情绪体验 D.教师告诉儿童的科学概念 8.下列影响儿童科学探索的内部因素中,不稳定的因素是( )。 A.认知能力 B.知识经验 C.个性 D.情绪 9.下列关于集体教案活动优越性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集体活动的学习效率较高 B.在集体活动中,教师的间接指导较多 C.集体活动有着集中学习的气氛和紧凑的时间安排 D.集体活动为儿童提供了同伴间相互学习、启发的机会 10.下列关于“鸟”的教育内容中,不适合学前儿童学习的是( )。 A.让儿童认识各种各样的鸟 B.向儿童讲解鸟类飞翔的原理 C.引导儿童了解鸟类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D.引导儿童了解不同鸟类和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11.在下列天气现象中,适合学前儿童学习的内容是( )。 A.了解风形成的原因 B.观察并记录不同种类的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 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育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一、概念题(每小题4 分,共16 分) 1.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2.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3.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4.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二、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 1935 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2.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验类、制作创造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4.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5.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整合性要求而设计的。 6. 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 7.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长期系统性观察。 8.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一种方法。 9.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性、个别性、随机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10.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中,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的。 三、单项选择题 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D )。 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B.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C.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是指(D )。 A.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B.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 C.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D.以上三项全是 3.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D )。 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 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4.从各种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A )。 A.挑选分类B.感知分类C.二元分类D.多元分类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2.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3.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4.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二、填空题 1.形式逻辑 2.为探索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3.正式测量 4.积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经验的重要途径 5.文学艺术 6.家庭中 7.整合性 8.长期系统性观察 9. 二元 10.2061 三、简答题 1.(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2.全面性与整体性;连续性与一致性;可行性与可接受性;社会性与时代性;辩证统一性。 3.(1)在选择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规则性。(2)让学前儿童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戏。 四、论述题 1.以儿童的好奇心为基础,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好的了解自然界; 2.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性的学习的方式,帮助儿童自己建构科学知识; 3.对于儿童语言发展与人际交往的促进。 五、设计题 要求:1.格式正确。(5分)2.目标、内容、活动材料与环境的设计、过程。(10分)3.内容设计的理由。(5分)答案略。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2.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3.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5.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6.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7.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8.社会资源: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9.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10.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11.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12.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各种作品(图画、泥塑、所编故事、儿歌等)分析学前儿童科学素养发展水平的一种方法。 13.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14.探究性教学:幼儿园的“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15.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1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填空题 1.“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形式逻辑 为基础。 2.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3.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试法和作品分析法等。 6.在我国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7.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分,游戏可分为感知游戏、分类游戏和运动性游戏。 8.测量的类型包括观察测量、非正式测量和正式测量。

学前心理学真题_全国自考试卷

学前心理学真题_全国2008年7月自考试卷全国自考2008年7月学前心理学真题 湖北自考网11月12日整理 课程代码:0038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独立性的出现是以下哪一种心理现象开始产生的明显表现?( ) A.社会性B.自我意识 C.情绪D.意志 2.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都属于( )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 C.选择性注意D.定向性注意 3.以下对婴儿注意偏好描述错误的是( ) A.偏好简单的刺激物B.偏好曲线 C.偏好对称的刺激物D.偏好集中的刺激物 4.起先儿童观察图画只能认识到个别对象,后来逐渐能观察到图画的整体内容,把握图画的主题,这说明的是儿童观察( ) A.目的性的加强B.方法的形成 C.细致性的增加D.概括性的提高

5.儿童最晚出现记忆的是( ) A.形象记忆B.语词记忆 C.情绪记忆D.运动记忆 6.最能体现幼儿记忆发展中质的飞跃的方面是( ) A.无意识记的发展B.有意识记的发展 C.机械记忆的发展D.意义记忆的发展 7.幼儿认为男的是“头发短短的”,女的是“梳小辫的”,这说明儿童所掌握的概念( ) A.以低层次概念为主B.外延不恰当 C.内涵不精确D.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8.儿童最初出现的推理是( ) A.演绎推理B.归纳推理 C.类比推理D.转导推理 9.儿童的数概念的形成,经历的四个阶段分别是( ) A.口头数数—按数取物—给物说数—掌握数概念 B.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 C.按数取物—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掌握数概念 D.按数取物—给物说数—口头数数—掌握数概念 10.掌握言语表情技巧是下列哪一方面发展的表现?( ) A.口语表达(武汉自考)能力B.书面语阅读能力 C.词汇数量和词义D.语音及语法意识 11.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这可称为本能的

(含答案)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2015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 :0088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 1.答题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 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0 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40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 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哪一种不属于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A P121-122) A.习惯化 B.语言理解学习 C.操作尝试学习 D.观察模仿学习 2.游戏之所以成为幼儿进行学习的最佳方式,是因为幼儿学习过程的( D P125-126) A.无意性和外显性 B.有意性和内隐性 C.有意性和外显性 D.无意性和内隐性 3.儿童学习的倾向、态度、行为习惯、方法、活动方式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称为 (C P136) A.认知图式 B.认知风格 C.学习品质 D.学习兴趣 4.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性的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更是一个社会性的、实践性的、以差异资源为中介的参与过程 ,持有这种观点的为 (D P135) A.尝试学习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操作学习理论 D.情境学习理论 5.意义或观念的最小单元,用于表述一个事实或描述一个状态,这是 (B,P147) A.表象 B.命题 C.图式 D.概念 6.幼儿知道怎样看图说话,这属于 (D,) A.知识的同化 B.陈述性知识 C.知识的顺应 D.程序性知识 7.在运动教育看来,任何一个运动都可以由四个要素组成,即 (D,P186) A.身体意识、空间意识、动作技能和相互关系 B.身体意识、空间意识、动作技能和感觉统合 C.身体意识、空间意识、作用力和动作关系 D.身体意识、空间意识、作用力和相互关系 8.艺术表达能力属于(C,P60) A.教师的调节控制能力 B.教师微观层面的能力 C.教师宏观层面的能力 D.教师的个性化能力 9.应激包括 (C,P60) A.紧张阶段、抵抗阶段和衰竭阶段 B.警觉阶段、阻抗阶段和衰竭阶段 C.警觉阶段、抵抗阶段和枯竭阶段 D.警觉阶段、抵抗阶段和衰竭阶段 10.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D,P101) A.认知结构形成的过程 B.知觉重新组织的过程 C.生成过程 D.信息加工的过程 11.中国古代的学习过程观中,围绕智力因素展开的主线是(C,P100)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