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病害研究现状与进展

隧道病害研究现状与进展
隧道病害研究现状与进展

第3卷 第5期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V o.l3 2007年10月 Chinese Journal o fU nderground Space and Eng i neering O ct.2007

隧道病害研究现状与进展*

刘海京1,2,夏才初1,朱合华1,罗鑫1

(1.同济大学土木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 200092;

2.重庆交通科研设计研究院,重庆 400067)

摘 要:根据国内外隧道病害研究现状,笔者对隧道病害研究方法和特点进行了分析与综述,结合隧道健康诊断与维修加固需要,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病害研究的总体思路。

关键词:隧道病害;隧道健康诊断;隧道维修与加固

中图分类号:U4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0836(2007)05 0947 07

Studies on Tunnel D a m age

LI U H a i-ji n g1,2,X I A C ai chu1,Z HU H e hua1,L UO X i n g1

(1.G eotechnical D e par t m ent,T ongji Universit y,Shanghai200092;

2.Chongq i ng C o mm unica tion and D esign Instit u te,Chongqing400067,China)

Abstract:Based on prev ious research on tunne l da m ages,the m ethods and proble m s o f t unne l da m age i nspec ti on,eva l uati on,d i agnos i s,m aintenance,repa ir and rei n f o rcem ent are analyzed and d iscussed,a t last s uggesti ons are proposed for f uture research.

K eyword s:t unne l da m ages;tunne l da m age eva l uati on;t unnel repa ir and rei n f o rcem ent

1 前言

国内外调查研究表明[1~3],相当比例的隧道衬砌结构存在裂损、变形、掉块和渗漏水等病害现象,病害的存在会影响交通质量,威胁到隧道内行车的安全,缩短公路隧道的维护周期和使用寿命。资料显示[4],铁路隧道多次发生因隧道衬砌裂损、剥落、掉块而导致列车破损和脱轨等事件,其中最著名的是1999年年6月27日福冈县境内一座隧道边墙上重达200kg的混凝土块砸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日本西铁路公司曾为此对山阳新干线和铁路隧道进行了大量的病害检查和病害的加固工作。

隧道病害影响行车安全,造成安全事故,亟需科学、有效的分析与研究方法,分析评估病害产生对衬砌结构安全和使用性能造成的影响,为病害治理方法与对策提供依据。目前隧道病害出现后,工程师只能结合隧道病害的表观特征和隧道所在地区的地质、气候、水文等信息,根据经验判断病害成因,并制定相应的加固方案和措施。经验表明,隧道病害处治缺乏系统和科学的隧道病害研究理论、方法与程序,不可避免会导致不合理甚至错误的病害治理方案和措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或灾害,所以有必要展开系统、全面的隧道病害研究。

2 隧道病害研究现状

隧道发生病害,如同人生病,只有 对症下药

才能祛病强身。与医学的研究方法类似,隧道病害的研究也包括 望闻问切、 对症下药等不同的阶段、方法和程序,只有遵循科学、合理的隧道病害研究方法与原则,找到隧道病害的 病根,评估

*收稿日期:2007 03 28(修改稿)

作者简介:刘海京(1977 )男,河北行唐人,博士生,主要从事隧道健康诊断研究。E m a i:l psjjyy@https://www.360docs.net/doc/6211865262.html, 基金项目:西部交通建设科技资助项目(2003-318-490-18)

病情,方可 对症下药,达到 祛病强身的效果。隧道病害研究的历史比较短,是崭新的研究方向,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的五个方面,下面简要进行综述与分析。

2.1 隧道病害检查与量测的研究

准确的病害信息是病害成因分析、安全性能分析以及病害健康诊断的可靠性的保证,如同中医里 望闻问切,隧道病害研究需要借助不同检查和测量仪器与方法,检测不同类型病害表观形态、出现位置、发展趋势等基本信息。隧道病害检查与量测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一方面是总体隧道病害综合检测的项目、程序与制度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具体病害检测方法与检测技术的研究,譬如利用地质雷达、声波、C T等技术对具体某一或某几种病害的检测研究与应用。

隧道病害最早出现在铁路隧道中,铁路工务部门很早就展开了隧道病害检查方法与量测技术的研究,高鹤江、刘修炜、铁道部工务局[5,6]较系统介绍了隧道限界检查、衬砌变形、衬砌裂缝、衬砌混凝土强度、隧道漏水、洞内有害气体、隧道冻害等病害基本检测方法。公路隧道养护规范[7]规定了公路隧道病害的日常检查、定期检查、特别检查、专项检查的程序与方法。关宝树对[4]日本铁路隧道和公路隧道对不同类型病害的检查方法、检查项目、检查步骤进行了介绍。代高飞、郑立煌[8,9]对目前隧道常见病害调查的项目、方法做了较详细的介绍与说明。文献[10~13]分析了利用隧道病害整体调查与检测方法,介绍了数码相机、地质雷达、超声波、电磁辐射、声发射等检测仪器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以及在衬砌厚度、表面病害、混凝土强度等各种病害检测中的应用。

隧道病害检查与量测的研究还包括具体某单一类型病害的检测方法与技术的研究。文献[14]详细介绍了无损和局部破损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等力学参数的方法与程序。杨正华[15]等分析了地震波法在隧道病害诊断中的应用。周立功、张正国、杨惠林[16~18]等介绍了地质雷达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该技术在隧道衬砌厚度、衬砌裂缝以及衬砌后空洞等病害检测中的应用。文献[19~21]开展了地质雷达在衬砌混凝土、钢筋、孔洞等方面的测量技术的研究。肖宽怀[22~24]等介绍了地震CT 技术、高密度电法在研究隧道周围围岩地质、水文信息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地层信息,为深入进行病害分析和处理措施提供了依据。2.2 病害成因分析分析

隧道病害研究中,只有明确隧道病害主要成因,才能采取有效的的病害处治方法与对策,所以病害成因分析历来是隧道病害研究的重点内容。

关宝树[4]根据病害成因将病害分为外力引起病害、材料劣化病害、其他病害三大类,并根据形成机理将每类病害细分为若干小类,并对每小类病害的病害特征、形成机理、病害具体形态等进行了详细的定性说明。代高飞、郑立煌[8,9]对目前隧道常见病害调查的病害成因、特征都做了详细的综述与说明。佘健,何川[25]等根据关宝树文献,将隧道病害分成了竖直荷载、塑性荷载、偏压坡面蠕动三类,并将该三类病害分成了四个等级,并提出了不同等级的病害处治措施,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对竖直荷载的治理方法进行了验证。黄镇南[26]通过对隧道的选址、地质条件所致病害以及隧道遗留病害的成因分析,提出病害的预防和整治措施。杜世回[27]通过从软质岩石成分、力学性质、变形特征、地下水作用等方面分析了软岩地层的地质特征,推测了软岩区域隧道可能的病害成因、病害类型和病害特征。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7]将病害成因划分为松弛土压、偏压、地层滑坡、膨胀性土压、承载力不足、静水压、冻胀力、材质劣化、渗漏水、衬砌背面空隙、衬砌厚度不足、无仰拱等12大类。

2.3 隧道病害分类与等级

除了 对症下药,还应当视病情下药,即所谓 重症下猛药。已知隧道病害的表观特征和病害基本成因时,还应该进一步判断病害的对于衬砌结构承载能力和使用性能的影响程度,即所谓的病害健康诊断方法,这是隧道病害研究的重要内容。只有准确的分析隧道病害成因和隧道病害等级,才能评判病害对结构健康状态的影响程度,为进一步采取维修治理措施奠定基础。

日本铁路隧道[4]利用健全度将铁路隧道和公路隧道的安全等级分为4个等级,并按照隧道总体检查和个别检查方法,对地压、劣化、渗漏水、剥落、开裂错动等病害制定了健全度判定基准。姜松湖等[28]开发了铁路隧道病害诊断专家系统(Tunnel Default D i a gnosis,简称TDD),该系统可根据病害特征推定隧道病害成因,判断病害健全度,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建立了健全度量化判断模型。黄波[29]等将隧道病害分为结构类、防排水类、其他类三类,并将结构类病害进一步划分为衬砌变形、衬砌裂损、衬砌强度降低三个子类,其他类病害

948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第3卷

即隧道照明、通风、限界等附属设施等病害类型,然后利用专家调查的方法,给出了各类病害的权重,按照模糊数学的方法对隧道病害运营状态进行了判别。我国铁道部[30]1998实施的《桥隧建筑物劣化评定标准》将隧道病害分为隧道衬砌裂损、衬砌结构渗漏水、衬砌劣化等3大类病害,并将铁路隧道病害分为A、B、C、D四级,同时给出了不同类型病害劣化标准和等级评定方法。我国公路隧道养护规范[7]规定了公路隧道土建结构的病害日常检查、定期检查、特别检查、专项检查的程序与方法。其中专项调查方法仿照日本公路隧道,将病害分为外力、材料劣化、渗漏水病害3大类,并给出了隧道衬砌变形速度、裂缝长度与宽度以及发展速率、起层和剥落、衬砌断面强度降低、钢材腐蚀、隧道渗漏水等6小类病害的分级方法与判定标准。

2.4 隧道病害结构安全性评估的研究

已知病害检测结果时,需要对结构的安全情况进行验算,荷载结构方法由于其最简便、直接等特点,也得到了初步的应用。文献[12,18,31]通过对具体隧道衬砌裂损、渗漏水、衬砌强度、厚度、变形、孔洞等病害检测,根据荷载结构方法对结构的承载状态进行了简单安全性的计算。王勇[32]利用ANSYS 对隧道的开挖和支护过程,计算了二维状态下不同厚度的衬砌的承受的荷载,并计算了结构的安全性。刘永华[33]利用荷载结构方法和实际隧道衬砌统计参数,分析计算了隧道衬砌拱顶孔洞,衬砌厚度不足,裂缝存在时结构的可靠度,宋瑞刚、贾志清[34,35]利用地层结构方法分析了衬砌背后孔洞对于结构安全性的影响。刘庭金[36]利用对隧道衬砌压力进行监测,根据监测到的衬砌压力,利用荷载结构方法对衬砌结构计算,并利用小偏心钢筋混凝土截面的强度验算公式对衬砌进行了断面强度验算。

2.5 隧道病害加固治理对策及工程治理实例

实际运营的铁路隧道与公路隧道,已有多起隧道病害引发的安全事故,国内外开展了病害治理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与工程治理实例。刘啟琛[33]根据碧鸡关隧道等工程实例及模型试验,介绍了锚喷法加固衬砌裂损的机理、施工工艺、施工设备与机械和研究成果,认为锚喷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裂损衬砌结构的承载能力。铁道部工务局[6]根据铁路隧道病害基本特征,对渗漏水、衬砌腐蚀、衬砌裂损、隧道冻害、洞门损坏等七类病害的防治对策和施工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关宝树[4]结合国内和日本隧道病害加固试验与工程实例,根据病害成因,对地压变异、衬砌劣化与剥落、渗漏水与冻害三大类病害的基本病害特征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补强钢拱架、补强锚杆、内衬补纤维板、护板、架设金属网、喷射内衬、开裂压注、注浆等多种治理对策与方法,以及各类补强治理方法的使用原则、适用范围和应注意的问题。兰宇、佘健等[34,35]针对II ~I V类围岩,建立了拱顶衬砌厚度不足、拱顶孔洞等病害的隧道病害试验模型,并利用压注石膏、插入铝丝、铝皮等方式模拟背后孔洞的注浆、锚杆补强、内表面铁钢板、碳纤维板等补强措施,按照分级的方法分析了补强的效果。

室内隧道病害模型试验成本高,能够模拟工况较少,难以得出普遍规律,所以相关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少。实际隧道工程中隧道病害逐步增多,已开展了许多隧道病害治理的工程实例。文献[36~41]介绍了国内多条隧道病害的治理工程实例,还有较多类似实例,限于篇幅这里不足列出。此外,隧道病害治理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法与隧道建设施工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别,对于某些病害,使用传统施工方法、工艺、材料治理效果不好或无法治理,需要根据具体病害治理要求,适当的改进、革新施工方法和工艺,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文献[42,43,38]介绍了不同病害治理工程中应用到新材料的性能与特点,以及隧道病害治理过程中抽换技术、套衬补强与嵌补等新工艺与工法,同时分析了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施工组织与管理方法。

3 隧道病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隧道病害相关研究已经初步开展,并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研究成果与经验。但由于隧道病害研究处于初级阶段,研究方法、程序等各方面都不太成熟,部分方法和认识可能存在缺陷与不足,很多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查明研究和商榷。根据作者观点,隧道病害研究中尚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1)隧道病害检测技术、方法、程序与制度的研究。深入的病害研究,离不开准确、有效的病害检测技术与方法,也离不开详细、严格的病害检测程序与制度,所以首先需要进一步发展隧道病害检测技术、仪器、方法、程序,以准确、详细测量隧道病害特征。隧道属于地下工程,具有半隐蔽性,病害检测仪器受到地下水、单面测量等不利因素的影

949

2007年第5期 刘海京,等:隧道病害研究现状与进展

响,检测精度不高,所以应结合隧道病害检测基本特征,发展新的病害检测仪器,或进一步提高现有仪器的检测精度,规范病害检测方法与程序,为病害成因分析、健康诊断奠定基础。此外,隧道围岩与衬砌相互作用情况比较复杂,衬砌围岩压力是决定结构安全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但是难以通过相关的试验测得,亦需展开相关研究。

(2)隧道病害成因研究。隧道病害表观特征与病害成因具有紧密联系,且研究者已经根据实际的经验总结了若干病害现象与成因之间关系,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但是由于隧道病害成因复杂,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尚需要根据病害现场分析结果或利用模型试验,进一步研究病害成因的基本规律。此外,还应结合目前实际病害检测结果和模型试验的结果,建立病害数据库与专家系统,进一步查明病害成因与病害现象之间关系,并展开病害成因与病害线性的模式化研究。(3)病害分类方法与分级方法、分级标准的研究。病害分类与分级方法、分级标准是隧道健康诊断的基础,目前已经根据工程中的有关资料开展了相关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方法,并针对多类病害提出病害分级方法和标准,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隧道养护规范中提出了变形、材质劣化、裂缝、渗漏水等多种病害的分级方法与标准。但是,目前的分级方法和标准发展尚不够完善,多种病害尚无法利用现有的方法加以有效的描述与表征,譬如,钢筋腐蚀、衬砌剥落剥离等病害分级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

(4)病害健康诊断方法的研究。隧道病害健康诊断方法在日本开展较早,国内铁路隧道部门也有相关研究,但多数研究是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进行的,是基于经验的方法。实际上,隧道健康诊断中一般应包含两个主要内容,一是隧道结构安全性能的诊断与研究,另外一个方面是隧道使用性能的诊断与研究,其中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目前病害健康诊断大多缺乏隧道结构安全性分析与研究,所以病害健康诊断应综合结构安全性和使用性能两个方面的研究结果,然后通过病害分级方法,进行结构健康诊断。

(5)隧道安全性分析和计算模型的研究。前文提出了隧道病害安全性分析与研究的必要性,病害的安全性研究应根据病害的几何与物理、力学性质,从病害的作用机理入手,建立隧道病害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病害对于衬砌结构承载特征,

并进一步计算病害对于隧道结构安全性能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病害都与结构的安全性能相关,所以应该根据病害安全分析需要,重新对病害进行分类与量化,以进行结构安全性分析。此外,病害安全性力学分析方法属于量化的方法,所以病害量化的参数应该能够准确标示病害特征,为建立力学模型奠定基础。

(6)隧道维修加固技术研究。为了研究结构性病害力学机理,以及病害对于衬砌承载影响,并为病害维修加固提供依据,目前国内外已经针对具体病害开展了若干病害模型试验研究和病害补强试验,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结果。但是,目前隧道病害维修与补强技术研究相对比较独立,缺乏与病害检测、分类量化、健康诊断等相关研究的联系,且病害方法、技术、材料等具体措施尚需进一步更新与改进,补强效果的评价也缺乏相关的研究。

图1 隧道病害研究思路

F i g .1 Sketch o f approach for t unnel da m ag e stud ies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病害检测、病害成因分析、病害分级与量化、病害安全分析、病害健康诊断、病害补强与加固等各个方面都是隧道病害研究的重要内容,各方面内容之间紧密关联,所以应加强各个研究方向的联系,相互促进。此外,总体上看隧道病害研究思路尚不够清晰,基于前文的综述,笔

950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第3卷

者提出如图1所示的隧道病害研究总体思路。

4 结语

按照隧道病害研究内容,本文对目前隧道病害研究基本方法进行了综述,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简要的分析与探讨,并从病害研究总体上考虑,提出了病害研究思路。开展隧道病害研究,应按照科学合理的思路,以理性、量化的方法评估病害对于结构承载能力、承载状态的影响,正确的判断隧道病害的健康状况,以采取及时有效的维修加固措施,延缓隧道病害的发展,延长隧道使用寿命,减少隧道病害安全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 同济大学隧道病害健康诊断课题组.西部交通建设

科技项目[R].公路隧道健康诊断的应用技术研究

大纲.2003.(T he wo rk i ng group of tunne l dam age i n

T ong jiU n i versity,outli ne o f research and appli cation o f

road t unne l da m age,T ong ji U n i versity,Shangha,i

2003.(i n Chinese))

[2] 吉林铁路局工务处.铁路工务技术手册(隧道)

[M].北京:人民铁道出版社,1980.(Bureau o f Jili n

rail w ay,handbook o f ra il w ay t unnel ma i n tenance[M].

the press o f people!s ra il w ay,1980.(i n Chi nese)) [3] 吴江滨,张顶立,王梦恕.铁路运营隧道病害现状及

检测评估[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年6月,第

13卷第6期,49~52.(WU Ji angb i n,ZHANG D i ng l,i

W ANG M engshu.Current D a m age S it uation of R a il w ay

O perati on Tunnels and The ir Inspection and Eva l uati on

[J].Ch i na Sa fety Sc ience Journa,l2003,V o l13(6),

45~52.(i n Chinese))

[4] 关宝树.隧道工程维修管理要点集[M].北京:人民

交通出版社,2004.(GUAN Baoshu.Fo cus of ma i n te

nance and m anag e m ent o f Tunnel Eng i nee ri ng[M].

People!s Comm nicati on P ress,Be ijing,2004.(i n Ch i

nese))

[5] 高鹤江,刘修炜.铁路桥隧病害检查观测方法[M].

中国铁道出版社,北京,1987.(GAO H e jiang,L I U X i

uwe.i Inspection o f R ail w ay Br i dge D a m ages[M].the

R a il w ay P ress of Chi na,Be iji ng,1987.(i n Ch i nese)) [6] 铁道部工务局.铁路工务技术手册(隧道)[M].北

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The W o rk i ng Bureau i n

M inistry o f R ail w ay,the handbook o f ra il w ay operati on

(tunne l)[M].the R a il way Press of Ch i na,Be ijing,

1997.(i n Chinese))

[7] (J TGH12-2003)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M].北京,

2003.((J TGH12-2003),T echn i ca l Spec ifi ca tion for

H i gh w ay Tunne,l Be iji ng,2003.(in Ch i nese))[8] 代高飞.隧道典型病害及连拱隧道裂缝和渗漏水调

查研究[D].同济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上海,

2004.(DA I G ao fe.i Study on R epresentati ve Tunnel

D i seases and M ulti-A rched T unne l C racks and W ater

L eakag e[D].P ost doctora l R esearch R eport,Shang

ha,i2004.(i n Ch i nese))

[9] 郑立煌.公路隧道病害成因分析与隧道病害管理系

统的开发[D].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3

月.(ZHENG L ihuang.Cause A nalysis of R oad Tunnel

D i seases and Establi sh m ent o f T unnel D isease M anage

m ent Syste m[D].m aster d i sserta tion of T ong ji U n i ver

sity,Shangha,i2004.(i n Ch i nese))

[10] W.L.W ang,T.T.W ang,J.J.Su,etc.T unne li ng i n

T a i w an A ssess m en t of da m ag e i n m ounta i n tunne ls due

to t he T ai w an Ch i-Ch i Earthquake.Tunneli ng and

U nderg round Space T echno l ogy[J].2001(16):133~

150

[11] 林董明.公路隧道综合检测与治理[J].中国铁道科

学,2003(1),99~103.(L IN D ongm i ng,Inspecti on

and re m edy o f road tunnel da m age[J].Science o f Chi

nese ra ilroad,2003,V o l24(1):99~103.(in Chi

nese))

[12] 钱志雄,杨勇翔,郑颖人.朝天门隧道大正段安全性

评估研究[J].重庆建筑,2001(3),13~17.(Q I AN

Zhix i ong,YANG Y ongx iang,ZHENG Y i ngren.Sa fety

eva l uati on o f Chongqi ng Chao ti an m en tunne l[J].

Chongqing A rchitecture,Chongq i ng,2003(3),13~

17.(i n Chinese))

[13] 陈礼伟.浅析隧道病害调查方法与处理技术[J].现

代隧道技术,2004(2),53~57.(C HEN L i w e.i D i s

cussion on the i nvestigati on m ethods o f tunne l defects

and the i r counter m easures[J].m odern tunne li ng tech

no logy,2004(2)53~57.(i n Ch i nese))

[14] 吴新璇.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手册[M].北京:人民

交通出版社,2003.(WU X i nxuan.H andbook of non

-dam age i nspecti on technology on Concrete[M].

Beiji ng:P eop le!s Communicati on Press,2003,(i n

Ch i nese))

[15] 杨正华,张文波,王卫东.浅析地震波法用于隧道病

害的诊断与预测[J].灾害学,2004.vo l19(1),27~

30(YANG Zhenghua,ZHANG W enbo,W ANG W e i

dong.A nalysis on Tunnel H azard D i agnosis and F ore

cast by Se i s m i c W ave[J].j ourna l of catastropho logy,

2004,V o l19(1),27~30.(i n Ch i nese))

[16] 周立功,严炎兴,张惠生.探地雷达技术在隧道病害

检测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1998(3).(ZHOU L i

gong,YAN Y anx i ng,Z HANG H uisheng,The app lica

ti on o fG PR i n t unnel damage i nspection[J].construc

ti on techno logy,1998,V ol27(3).(i n Chinese)) [17] 张正国.探地雷达新技术在隧道病害无损检测中的

951

2007年第5期 刘海京,等:隧道病害研究现状与进展

应用[J].成都大学学报,2003(4),6~10.(ZHANG

Z hengguo.A pp lica ti on o f the new radar technique for

non-destructive detec tion o f tunne l d isease[J].Jour

na l o f Chengdu U n i ve rsity(na t ura l sc i ence).V o l22

(4),6~10.(in Ch i nese))

[18] 杨惠林.祁家大山隧道病害原因分析及加固方案

[J].公路,2004(8),187~190.(YANG H uili n,A

na l y si s of Fault R easons of Q ijia M ounta i n T unne l and

Strengthen i ng Schem es[J].H i gh w ay,2004(8),187~

190.(i n Ch i nese))

[19] 周治国.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研究[D].同济

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上海,2004.(ZHOU Zh i guo.

St udy on G eo l ogy P red i ction of Tunne l Eng ineer i ng

[D].disse rtati on o f T ong ji U niversity,Shangha,i

2004.(i n Ch i nese))

[20] 毛海和.地质雷达应用于隧道健康诊断的试验研究

与实例分析[D].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海,

2004.(M AO H a i he.T est Investi ga ti on o fG round Pen

etrating R adar A pplica ti on for Tunnel L i n i ng H ealth

D i agnos i s and Instance Ana l ys i s[D].d i ssertation o f

T ong ji U nivers it y,Shangha,i2004.(i n Chi nese)) [21] 李华.公路隧道衬砌健康状态地质雷达检测的分析

软件开发与应用[D].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

上海,2006.(L I H ua.D eve l op m en t o f So ft w are and

A pplica ti on for GPR i n H ighway Tunnel L i n i ng H ealth

D etections[D].dissertati on of T ong ji U n i versity,

Shangha i,2006.(in Ch i nese))

[22] 肖宽怀,孙宇,范明外,等.地震CT技术在大风垭隧

道地质病害诊治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4(3),473~476.(X I AO Hua i kuan,SUN Yu,

FAN M i ngw a.i A ppli cation of t he seis m ic CT m ethod

f o r geo l o

g ical diseases i n Y unnan D afenya tunnel[J].

P rog ress i n geophy si cs,2004(3),473~476.(i n Ch i

nese))

[23] 孙宇,肖宽怀,赵永贵.地震勘探原理及其在公路隧

道病害诊断中的应用[J].工程地质学报.2003(4),

440~444.(S UN Yu,X I AO H ua i kuan,Z HAO Y ong

gu.i T he pr i nciple of se is m ic co m puter-a i ded tomo

graphy and its app licati on to exam i na tion of t unnel haz

ards i n h i gh w ay[J].Journal of G eo l ogy,2003,V o l11

(4),440~444.(in Chi nese))

[24]李志厚,刘庭金,朱合华.某偏压连拱隧道地质灾害

CT探测及病害处理[J].现代隧道技术,2003(4),

63~67.(L I Zh i hou,L I U T i ng ji n,Z HU H ehhua.A

na l y si s and N u m er i ca l Si m ulation of Emb le m atica l

C racki ng and L eakage on A rcade T unne l[J].M ode rn

T unne li ng techno l ogy,2003,V o l40(4),63~67.(i n

Ch i nese))

[25] 佘健,何川.隧道二次衬砌病害通用处治方法研究

[J].中国铁道科学,2005(1),100~102.(S HE Jian,

H E Chuan.G eneral T rea t m en tM e t hods for Secondary

L i n i ng D efect o f Tunnels[J].Sc ience o f Ch i nese ra il

road,2005,V ol26(1),100~102.(in Ch i nese)) [26] 黄镇南.论隧道病害的成因与整治[J].铁道建筑,

2004(5),27~29.(HUANG Zhennan.D iscussi on on

causes o f defects i n t unne l and its rem edy[J].ra ilroad

Struct ure,2004(5),27~29.(i n Chinese))

[27] 杜世回.软质岩隧道病害分析[J].铁道工程学报,

2004(1),105~108.(DU Shihu.i A na l y si s on ha zard

o f tunnel i n w eaken rock[J].Journal of R a il w ay Eng i

nee ri ng So ciety,2004(1),105~108.(in Chi nese)) [28] 姜松湖,关宝树.铁路隧道病害诊断专家系统[J].

隧道与地下工程,1992,12.(JI ANG Songhu,GUAN

Bao s hu.R a il w ay tunne l da m age expert Syste m[J].

T unne l and U nderground Struc t ure,1992,12.(i n Chi

nese))

[29] 桥隧建筑物劣化评定标准(TB/T2820.2-1997),

北京,1998.(Standa rd for ex ti m a tion of wo rsen

bridge,culve lt and buil d i ng(T B/T2820.2-1997),

Beiji ng,1998.(i n Ch i nese))

[30] 黄波.运营隧道状态的综合评判[J].世界隧道,

2000(1),58~60.(HUANG Bo,Co m prehensive A s

sess m ent for H i ghway Tunnel i n operati on[J].W o rl d

t unne,l2000(1),58~60.(i n Ch i nese))

[31] 聂智平,朱少华,赵白文,等.关于某隧道群病害原

因分析及结构安全性评估[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城市科学版),2003(3),42~45.(N IE Zh i p i ng,

Z HU Shaohua,ZHAO Ba i w en.D isease A nalysis and

Safety Eva l uati on of a H i gh w ay T unnel G roup[J].

Journa l of Huazhong technology,2003,VO L20(3),

42~45.(i n Chi nese))

[32] 王勇.隧道施工数值模拟及衬砌强度安全系数分析

[J].岩土工程技术,200(5),258~262.(W ANG

Y ong.N u m er ica l S i m u lati on on Tunne l Constructi on

and Security A na l y si s o f the L i n i ng S tructure Streng t h

[J].G eo techn ical Eng i neeri ng T echn i que2004(5),

258~262.(i n Ch i nese))

[33] 刘永华.高速公路隧道安全性评价研究[D].西南交

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成都,2004.(L I U Y onghua.

R esearch on Eva l uati on of H i gh w ay t unnel safety[D].

South w est Jiaotong U niversity M aster D eg ree T hes i s,

Chengdu,2004.(i n Chinese))

[34] 宋瑞刚,张顶立. 接触问题引起的隧道病害分析

[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4),69~71.

(SONG Ru i gang,ZHANG D ing l.i A nalysis on cause

o f fractur i ng fa il ure o f tunne l li ning[J].T he Ch i nese

Journa l of G eolog i ca lH azard and Con tro l2004(4),69

~71.(i n Chinese))

[35] 贾志清.铁路运营隧道病害状态检测及其机理分析

[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北京,2005.

952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第3卷

(JI A Zh i q i ng,rail w ay t unne l i nspecti on and cause a

na l y si s[D].Be iji ng Co mm un i ca tion U nivers it y,Be i

ji ng,2005.(i n Ch i nese))

[36] 刘庭金,朱合华,丁文其.某高速隧道二次衬砌安全

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75~

78.(L I U T i ng ji n,ZHU H ehua,D I NG W enq.i Sa f e ty

ana l y si s o f h i gh w ay tunne l[J].Ch i nese Journa l o f ro ck

mechan i cs and eng i neering,V o l23(2),75~78.(i n

Ch i nese))

[37] 刘啟琛.锚喷支护整治隧道裂损衬砌[M].北京,中

国铁道出版社,1986.(L I U Q i chen,reparation of t un

ne l li n i ng by bolt and shotc rete[M].Be iji ng:Ch i nese

ra il w ay press,1986.(i n Chinese))

[34] 兰宇.高速公路隧道维护加固对策的模型试验研究

[D].西南交通大学申请硕士论文,成都,2005.

(LAN Y u,m odel test of express way tunnel fo r ma i n te

nance and re i nforce m ent strateg ies[D].South w est

Jiaotong U n i versity M aster D eg ree Thesis,Chengdu,

2005.(i n Ch i nese))

[35] 佘健.高速公路隧道安全性评价及维护加固对策研

究[D].西南交通大学申请博士论文.成都,2005.

(S HE ji an.Express way tunnel for m a i ntenance and re

i nforce m ent stra teg ies and safe ty eva l uation[D].

South w est Jiaotong U n i versity PhD D egree Thesis,

Chengdu,2005.(in Ch i nese))

[36] 石有才.成昆线百家岭隧道病害整治施工技术[J].

铁道建筑,2004(11),39~41.(S H I Y ouca.i Con

struction techn i que on trea t m ent of de fects i n B aijiali ng

tunnel on Chengdu-K un m i ng rail w ay line[J].R ail

way Eng i neeri ng,2004(11),39~41.(i n Ch i nese)) [37] 黄鹏.神朔线隧道衬砌渗漏水病害的整治[J].铁道

建筑,2004(10),39~42.(HUANG Peng.T rea t m en t

o f wa ter leakage out from shen m u-shuozhou ra il w ay

t unne l li ning[J].R a il w ay Eng i neer i ng,2004(10),39

~41.(i n Chinese))

[38] 朱常春.公路隧道衬砌裂缝病害治理技术[J].岩土

工程界,7(9),67~68.(ZHU Changchun.R eparati on

techno l ogy o f Ro ad tunnel li n i ng crack[J].g eo techni

ca lw or l d,V o l7(9),67~68.(i n Chi nese))

[39] 豆世康,李凌志.襄渝线大成隧道病害整治设计

[J].铁道建筑技术,2004(2),19~22.(DOU Shi

kang,L i L i ng z h.i D efects treat m ent desi gn o f D acheng

T unne l on X i ang fan-Chongqing R a il way[J].R a il w ay

Eng i neeri ng,2004(2),19~22.(i n Ch i nese)) [40] 胡仕怀.坂寮岭隧道渗漏水病害整治的研究[J].交

通科技,2005(3),75~77.(HU Sh i hua.i R esearch o f

W ate r Creep D e m o lish R enovati on i n Banliao R idge

T unne l[J].T ransportation Sc i ence&T echno logy,

2005(3),75~77.(in Chi nese))

[41] 邢天恩.赣龙铁路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病害整治

[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4(z1),1~3.(X I NG

T ianen,Curi ng of T unne l D i seases under Comp l ex

G round Conditi ons o f G an-L ong R a il way[J].Journal

o f Shijiazhuang R a il w ay Institute,2004(z1),1~3.(i n

Ch i nese))

[42] 李东侠,闫晶.钢筋混凝土桥梁裂纹病害整治[J].

甘肃科技,2005(10).(L I D ongx ia,YAN Ji ng.S teel

and concre te br i dg e crack da m age reinforcem ent[J].

G ans u Science and T echnology,2005(10).(i n Chi

nese))

[43] 向晓军.龙泉山隧道病害治理[J].现代隧道技术,

2005(2),65~71.(X I ANG X i ao j un.T rea t m ent of de

fects i n L ongquanshan t unne l[J].M odern Tunne li ng

T echno logy,2005(2),65~71.(in Chi nese))

(上接第862页)

[6] 刘金砺,迟铃泉.桩土变形计算模型和变刚度调平设

计[J].岩土工程学报,2000,22(2):151-157.(L I U

Ji n l,i CH I L i ngquan.T he mod ified m ode l o f pil e-so il

deforma ti on calculati on and va riab l e ri g i dity desi gn

m ethod f o r ba lance settle m ent[J].Ch i nese Journa l o f

G eo techn ica l Eng ineer i ng.V o.l22,No.2,2000:151

-157.(in Ch i nese))

[7] 张建辉,邓安福,周锡初.基于差异沉降最小的桩筏

基础布桩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2001,(5).

(ZHANG Jianhu,i DENG A nfu,ZHOU X i chu.A na l y

si s on pil e layout o f p iled ra ft f ounda ti on based on m i n i

m i zed differential settle m ent[J].Journa l o fT ian ji n U n i

ve rsity,V o.l5,2001.(i n Chinese))[8] 刘畅,郑刚.地基差异沉降对上部结构影响的弹性支

承分析法[J].建筑结构学报,2004,25(4):124-

128.(L I U Chang,ZHENG G ang,Ana l ys i s o f t he i nfl u

ence o f ground unequal settle m ent on t he struct ure w it h

e l asti c suppo rt m ode l m e t hod[J].Journa l o

f Bu ildi ng

S tructures.V o.l25,N o.4,2004:124-128.(i n Chi

nese))

[9] 郑成浩,朱杰江.考虑基础刚度的桩筏基础的沉降计

算研究[J].工业建筑,2005,35:553-556.(ZHENG

Chenghao,ZHU Jieji ang.R esearch o f settl em ent ca lcu

l ation o f the p ile-box(raft)founda ti on taki ng int o ac

count the base ri g i dity[J].Industr i a l Construction,V o.l

35,2005:553-556.(i n Ch i nese))

953

2007年第5期 刘海京,等:隧道病害研究现状与进展

关于煤矿火灾防治现状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煤矿火灾防治现状研 究文献综述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关于中国煤矿火灾防治现状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煤炭工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着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国家能源安全。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危险源多、灾害严重的形势非常严峻,尤以火灾为甚。每年自燃形成的火灾近400次,煤自燃氧化形成火灾隐患近4000次,仅我国北方煤田累计已烧毁煤炭达42亿吨以上。煤矿火灾防治及其继发性灾害的防控技术,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述了我国煤矿矿井火灾防治现状,研究和总结煤层自燃机理和矿井内因引起的火灾预防治理技术,分析了常用的防灭火技术及其优缺点,并介绍了一些新型防、灭火材料。 关键词:煤炭自燃;防灭火技术;防灭火材料 正文: 一、煤炭自燃规律及其机理 我国煤矿中有56 %的矿井存在煤层自燃发火危险。近20年来,随着我国采煤新技术的试验和推广,煤炭的产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但开采强度大,端头支架处顶煤放出率低(有的不放)采空区遗煤量较多,使得煤层自然发火几率增高,矿井自燃火灾事故增多。目前,煤炭自燃已成为制约我国煤炭工业高产高效的主要灾害之一。 1.煤自燃规律 煤矿火灾主要是煤自然发火,由于空气渗漏进入松散煤体,空气中的氧与煤分子表面的活性结构接触,发生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及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在一定的蓄热环境下,煤体不断地氧化、放热、升温,当煤温超过临界温度后,煤体继续升温,达到煤的着火点温度,最终导致煤体燃烧。[1] 在煤矿里,自燃火灾主要是指煤炭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下自身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吸氧、氧化、发热) ,聚集热量导致着火而形成的火灾。自燃火灾大多发生在采空区、遗留的煤柱、破裂的煤壁。煤巷的高冒以及浮煤堆积的地点。 2.煤的自燃机理 关于煤的自燃问题,长期以来,一般都认为煤中黄铁矿的存在是自燃的原因,由于黄铁矿氧化成为三氧化二铁及三氧化硫时能放出热量,在有水分参加的情况下,可以形成硫酸,它是很强的氧化剂,更加速煤的氧化,促进煤的自燃。 需要指出,有的含有黄铁矿的煤,虽然经过长斯放置,并不一定发生自燃,而不含或少含黄铁矿的煤也有自燃现象。因此,煤的自燃并非完全因含有黄铁矿而引起。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吸收了空气中的氧气,使煤的组成物质氧化产生热量,再被水湿润,就放出更多的湿润热,也会加速煤的自燃。此外,煤的自燃还与煤本身的性质有关。如煤的品级;煤的显微组分、水分、矿物质、节理和裂隙;煤层埋藏深度和煤层厚度;开采方法和通风方式等。煤的自燃从本质上来说是煤的氧化过程。 3.矿井火灾发生的“三要素” 矿井火灾发生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要有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热量的引火热源;三是要有一定量的氧浓度空气。俗称火灾三要素,才能构成火灾。其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2]

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1章绪论 1.1我国公路现状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起着“线”的作用,公路则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改革开放以来,灵活、快捷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客运量、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达90%以上和近80%。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交通运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设计和建设上,高速公路采取限制出入、分向分车道行驶、汽车专用、全封闭、全立交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汽车快速、安全、经济、舒适运行创造了条件。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舒适等突出优势,其行车速度比普通公路高出50%以上,通行能力提高了2~6倍,并可降低30%以上的燃油消耗、减少1/3的汽车尾气排放、降低1/3的交通事故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公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2011年初正值“十一五”规划结束,“十二五”规划伊始。“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时期。经过4年多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实现总体缓解,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前4年,全国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93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6%,约为“十一五”预计总投资的1.2倍,也超过了“九五”和“十五”的投资总和。公路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从公路建设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来看,“十一五”期间基本保持在4.5%左右。 在投资带动下,公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1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42.52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36.4万公里、2.5万公里和9.4万公里;全国公路网密度由“十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34.8公里提升至40.2公里。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395万公里,高速公路超过7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45.3万公里与3万公里。农村公路投资规模年均增长30%,总里程将达到345万公里,实现全国96%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 “十一五”期间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末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十五"末的1.78倍。“十一五”期间全社会高速公路建设累计投资达2万亿元,直接拉动GDP增长约3万亿元,拉动相关行业产出

隧道病害整治方法讨论要点

目录 中文摘要 4 第一章隧道病害类型及整治方案 6 1.隧道病害类型 6 2.隧道病害整治技术 6 第二章水害的种类、危害及成因 6 1.水害的种类及其危害 7 1.1 施工中的隧道水害 7 1.2运营中水害种类及其危害 7 1.3潜流冲刷 8 1.4侵蚀性水对衬砌的侵蚀 8 2.水害产生的原因 8 2.1 勘测与设计 8 2.2 施工 9 2.3 材料 9 2.4 监理 9 2.5 验收 9 2.6 匹配 10 第三章衬砌侵蚀的种类及危害 10 1 水蚀 10 2 烟蚀 11 3 冻蚀 11 4 骨料溶胀 11

第四章冻害的种类及其成因11 1.冻害的种类 11 1.1 冰柱、冰溜子 12 1.2 衬砌发生冰楔 12 1.3 围岩冻胀破坏 12 2. 冻害的成因 13 2.1 寒冷气温的作用 13 2.2季节冻结圈的形成 13 2.3 围岩的岩性对冻胀的影响 14 2.4隧道设计和施工的影响 14 第五章隧道病害整治技术14 1.注浆加固堵水技术 15 2.锚杆支护技术 15 3.套衬技术 15 4.结构抽换技术 15 5.渗漏水引排技术 16 第六章隧道衬砌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防治16 1.裂缝的类型 16 1.1干缩裂缝 16 1.2温度裂缝 17 1.3荷载变形裂缝 17 1.4施工缝(接茬缝) 17 2.裂缝形成的原因分析 17 2.1设计粗糙,建设、监理单位工作随意性大 18

2.2施工工艺或现场操作不规范 18 2.3原材料质量差、配合比设计不合理 18 3.混凝土裂缝的治理 19 3.1细微裂缝 19 3.2贯通性裂缝 19 3.3密集裂缝 20 4.预防或缓解混凝土裂缝的措施 20 4.1提高设计精度 20 4.2把好材料进场关,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和技术标准 20 4.3严格混凝土施工工艺 21 第七章实例分析 22 结论 23 参考文献 25

铁路隧道病害整治施工方案

铁路隧道病害整治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本标段隧道病害整治共××座,隧道棚洞处理××处。隧道病害主要有衬砌背后空洞××延长米,衬砌厚度不足××延长米,施工缝漏水处理××个渗水点(淌水、线流,渗水、滴水,季节性渗水、滴水,单点渗漏水)。 2、施工组织方案 本标段施工组织工区间平行有序、工区内流水作业施工模式,设置××个施工架子共××人分别对××座隧道进行病害整治。 3、施工方法 ①隧道渗漏水病害整治 渗漏水病害整治:影响电化挂网的隧道渗漏水整治按照“拱部以堵、边墙以排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处理。隧道拱部渗漏水采取衬砌背后注浆、衬砌裂缝注浆封堵,衬砌表面防水为主的处理措施。渗漏水严重地段采取边墙埋管引排的处理措施。 隧道拱圈线流、淌水、渗水、滴水病害整治:线流、淌水段衬砌背后围岩富水、裂隙发育,采取隧道拱部衬砌背后注浆+渗漏水缝压浆封堵+边墙埋管引排等综合措施进行整治。 隧道拱圈季节性渗水、滴水:季节性渗水、滴水段衬砌背后围岩发育季节性地下水,裂隙较发育。采取隧道拱部衬砌背后注浆+渗漏水缝压浆封堵等综合措施进行整治。 拱圈点状渗漏水:一般就是因为衬砌不密实造成的。采用衬砌背后注浆+外刷防水涂层的措施,渗漏水很大时,可增加埋管引排措施。 ②隧道衬砌结构加固 衬砌如有开裂、破损、衬砌厚度不足等病害,病害处于发展阶段,可能危及行车安全或已经危及行车安全,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净空有富余时,采取喷锚加固,净空紧张时,采用凿槽埋入W钢带加固,局部的压溃、剥落,先凿除原有的破损衬砌,再喷锚加固。对有渗漏水的

地段,结合渗漏水病害整治综合实施。 ③隧道衬砌背后空洞处理 对发现隧道衬砌背后存在空洞、或回填不密实的,采取衬砌背后回填注浆处理。 ④隧底病害整治 隧底翻浆冒泥等病害,采取基底压浆等处理措施。隧道道床积水,主要就是拱部渗漏水造成的,结合渗漏水病害整治综合实施。 4、工期方案 隧道病害整治计划工期:××××年××月××日-××××年××月××日。 5、环保方案 病害整治凿除衬砌、清除道砟等引起的弃砟,无法利用,弃于眼线固定的弃砟(弃土)场,不得随意弃置,污染水体与占用土地。 施工中产生的废液、废水等,不得随意排放污染水体与土体,集中收集,采取措施统一处理。 注浆材料选取无毒、无害、绿色环保材料,注浆时避免对水井、水库等水资源的污染。 既有线上的凿槽,钻孔时带水施工,喷混作业采取湿喷工艺,防止粉尘污染。 隧道作业完成后,及时清理。 生活区的垃圾、废水集中处理、禁止随意丢弃或排放。 6、施工安全措施 施工期间对行车计划要有充分的了解,施工组织结合行车计划,避免施工与行车干扰,并征得运输部门认可获批准,施工前签订施工安全协议。 施工前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进行成绩考核,通过后方可进入现场施工。 全部施工必须在窗口期间进行,并设置专人负责行车安全联络、防护等,每次施工在天

内外隧道火灾及消防技术现状综述

国内外隧道火灾及消防技术现状综述1 摘要近10年来我国公路和城市交通隧道里程延长较快给隧道的消防安全带来挑战国内外交通隧道事故造成的危害引起了各国对隧道消防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并先后组织力量进行了大量基础性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通过总结和分析了近年国内外重大隧道火灾事故 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国家隧道消防规范的要求提出了隧道火灾场景确定和我国有关隧道如何考虑防火设计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隧道防火火灾场景升温曲线消防安全 1 概述 随着工程建设技术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不断需求各种铁路公路交通隧道和地下铁道简称地铁发展迅速据统计至2000年整个欧洲地区交通隧道的总长超过1万km 在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中我国县级以上公路隧道建设总长将近550km 但在路况改善的同时道路交通流量和车辆及其运输物品变化也很大不仅增加了交通隧道的火灾风险而且还引发了不少严重的火灾事故 隧道火灾不仅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且可能对交通设施人类的生产活动造成巨大破坏因此各国20近年来都投入了相当的力量对隧道的火灾行为以及火灾防护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制定了一些技术要求和标准目前油槽列车隧道火灾扑救已基本得到解决即用1基金项目公安部城市交通隧道和地铁消防安全研究项目

封堵隧道洞口的方法使火灾窒息 交通隧道一般包括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和城市地铁隧道及城市其他交通隧道等地铁是构筑于地下的大容量轨道交通系统由车站行车隧道客运设施客车变配电设施通讯信号通风和给排水等设备及行车调度指挥机构组成主要用于城市交通 各类隧道在消防上没有本质区别原则上均应根据隧道允许通行的车辆和货物来考虑其实际的火灾场景确定更合理有效的消防安全措施本文回顾了各国发生的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和城市地铁火灾重点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在公路隧道地铁消防安全方面所做过的相关研究以期对我国城市交通隧道和地铁的消防安全设计研究及其发展有所裨益 2 隧道火灾的危险性和火灾原因 隧道和地铁建筑结构复杂环境相对密闭在封闭空间内热量不易消散火灾时温度较高对于通行载重汽车或油罐槽车等的公路隧道和油槽列车的铁路隧道火灾温度常达1000 以上火灾扑救相当困难往往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水下隧道还有因结构被破坏而导致隧道修复困难的可能因此各国对交通隧道和地下铁道的消防安全都十分重视2.1 公路铁路隧道的火灾危险性和火灾原因 隧道的火灾危险和火灾原因主要为车辆上的行李与危险货物车辆本身故障和隧道设计不合理等 1 车辆电气线路短路汽化器失灵载重汽车气动系统故障等 2 隧道内道路狭小能见度较差情况复杂易引起车辆相撞事故 3 隧道内通行的车辆载有易燃易爆物品遇明火或热源易发生

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研究综述

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研究综述

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研究综述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而交通运输业中,公路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因此高速公路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 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出自德国,于1931年建成,位于科隆与波恩之间,长约30公里由阿登纳(KonradAdenauer,当时的科隆市长,后来的西德总统)于1932年8月6日宣布开通。自此以后,高速公路在世界范围内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起来。在中国,1988年10月31日,全长18.5km的沪嘉(上海—嘉定)高速公路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结束了我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自此中国的高速公路网络飞速的发展与完善起来。 在世界各国高速公路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对高速公路的研究也不断升华,世界高速公路从无到超过23万公里,规模不断的扩大,这80多年中,国外发达国家高速公路的发展一般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 a)第一阶段,发展起步期,其特点是:经济总量较小,高速公路认知度低,规模不大且里程增长缓慢。 b)第二阶段,快速发展期,其特点是:经济加速增长,高速公路需求旺盛,通车里程迅速增长。 c)第三阶段,接近饱和期,其特点是:经济稳定增长,资源紧俏,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长趋缓,以提高路网质量为主。 d)第四阶段,相对稳定期,其特点是:经济持续增长,资源紧缺,高速公路网规模趋于稳定,路网运行质量的提高主要依靠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实现,智能运输相比较而言,我国的高速公路也经历了四个阶段 1)第1阶段为1985年以前,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大陆还没有高速公路,在这以前,我国建设的公路都属于一级以下公路。 2)第2阶段为1986年至1995年期间,为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七五”期间,我国建成了以沈大、沪嘉、广佛、西临为代表的高速公路522 km,实现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这一阶段开始尝试将一级路、二级路改造为高速公路。

关于高速公路隧道病害的整治研究

关于高速公路隧道病害的整治研究 【摘要】本文充分尊重高速公路路网的隧道条件、运营环境,立足于国内标准规范,依据前沿技术研究成果,针对高速公路隧道在养护管理及运营中常见的典型病害,介绍和分析了高速公路隧道的病害种类、成因及所造成的危害。以隧道工程典型病害为基础,探讨隧道常见治理技术和方法,增强整治主动性,最大程度的保障高速公路隧道安全运营,提高高速公路隧道通行率。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病害整治技术探讨 1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隧道最多,隧道工程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全国公路隧道已超过6000处,总计3000多万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其中交通运输行业项目的需求量和等级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国土面积大且地形地貌复杂,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蓬勃发展伴随着隧道修建的数量越来越多。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隧道所穿越山体工程地质、气候、水文等因素复杂多变,加上受到设计、施工及养护等因素影响,易导致部分隧道出现结构变形、错台、开裂、渗水等病害[1],大大降低了高速公路隧道的通行效率,同时威胁到安全运营,甚至使隧道失去使用价值,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 高速公路隧道病害的整治还处于被动保障,当隧道病害出现以后,技术人员通过隧道病害特征结合隧道所在山体地质构造和水文条件等因素,主要以经验制定整治方案。不仅缺乏系统的流程,也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引起相应灾害。基于此,本文从隧道典型问题本身出发,分系统对高速公路隧道病害进行研究分析。 2 高速公路隧道病害现状和成因分析 2.1 国内公路隧道病害现状 目前国内对公路隧道病害整治还没有将理论很好运用到实践中,缺乏系统规范的检查标准。据有关资料统计,从隧道运营现状来看,高速公路隧道病害的类型主要有隧道渗漏水、隧道冻害、隧道衬砌破损、变形、下沉等。这些病害一般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其中的典型隧道病害都与渗漏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隧道结构的缺陷给隧道渗漏水提供了通道,隧道渗漏水的长期作用又会加剧隧道侵蚀破坏,特别是地处存在地下水结构的隧道,其病害问题更加严重。在隧道运营期间,渗透水常通过混凝土衬砌变形缝、施工缝、混凝土孔隙等通道渗漏进隧道中,造成隧道内部附属设备处于潮湿环境而发生锈蚀、霉烂、变质等。严重的导致路面积水,甚至隧道基础的沉降[2]。 2.2 公路隧道病害分析

火灾数值模拟研究FDS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所在学院: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 专业:安全工程专业 设计(论文)题目:地铁车厢火灾的数值模拟研究 指导教师: 2013年1月9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4年4月26日”或“2004-04-26”。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地铁火灾研究的概述: 在现代大都市中,地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提供给人们的便利是其它交通工具所无法替代的。但是,由于地铁属地下建筑,建筑结构特殊,而且客流量大、人员集中,所以一旦发生火灾,特别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以下是近年来全球地铁发生的几起重大灾难事故: 时间地点伤亡损失情况 1982-03-16 美国纽约地铁伤86人、1节车厢被毁坏 1987-11-18 伦敦国王十字地铁站32人死亡,100多人受伤 1991-04-16 瑞士苏黎世地铁机车1人死亡,100多人受伤、售票厅被烧毁1995-10-29 埃塞拜疆首府巴库列车558人死亡,269人重伤 1998-01-01 俄罗斯莫斯科地铁3人受伤 1999-06 俄罗斯圣彼得堡地铁车站6人死亡 1999-10 韩国首尔郊外的地铁55人死亡 2001-08 英国伦敦发生地铁6人受伤 2001-08-30 巴西圣保罗地铁1人死亡,27人受伤 2003-02-18 韩国大邱市中央路地铁车站198 人死亡、146 人受伤 1996年至今北京地铁共发生151 起火灾,多人伤亡 在所有统计的地铁火灾事故中,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主要原因并不是烧伤,而是因为再地铁站内人员疏散不及时,导致大量人群滞留危险区域,燃烧过程中形成的烟气扩散后使站台内能见度降低,客观上增加了疏散的难度。与此同时造成被困人员心理恐慌,发生拥挤踩踏,更加阻碍了疏散速度,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此外据统计,地铁火灾中地铁列车起火引起的占46%,大部分列车火灾事故发生在车厢内,尤其以前生产的地铁车厢,内部装饰材料、座椅大多是可燃材料,或由于乘客携带的易燃品,或由于机械故障、电气故障等引起的地铁车厢着火。[1]而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座城市开通了300多条地铁线路,总长度超过6000公里。我国自1965年7月1日在北京动工修建地铁以来的40年中,相继又在天津、香港、上海、深圳、南京和广州等六座城市开通了地铁,正式拉

道路工程国内外设计现状和发展趋势1

道路工程国内外设计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我国的建筑材料、设备、建筑技术都有了较快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计算分析手段。更重要的是我国的经济政策为公路事业发展提供多元化的筹资渠道,保证了建设资金来源。 交通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所必须进行的活动。早在古罗马时代,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单向通行方式;1933年,德国开始修建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出现了立体交叉结构,接着意大利、英国、法国和美国等相继修建了许多高速公路,加速了交通工程学的发展;到了80年代,新交通体系初见端倪,逐步实现了交通体系与交通管理自动化,为交通工程的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一、现代交通工程学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最早发明了马车,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世界上第一条最长的横贯欧亚大陆的交通干线。所以,我国古代的交通工程是闻名于世的。现代交通工程学在我国的发展是在70年代后期,当时美、日、英、德、加拿大等国的专家先后在我国讲学,介绍了国外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与交通安全以及国外交通工程的发展方向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交通工程学在我国的发展。 目前,我国对公路交通工程设施的研究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经规划管理、设计、工程、制造、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具有了一定的实力:交通安全设施方面已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设

计、制造、施工规范;在高速公路监控、通信、收费系统与实施方面,对控制方式、收费制式、设备的布置、管理的软件及少量硬件设备的开发等已经达到了实用阶段。 然而,由于我国公路交通工程设施的研究起步晚,投入的资金和力量有限,因此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中,不能明确提出有关设施的技术要求和选择原则,对施工中出现的一些缺陷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在制作安装上也缺乏严格的规定;在监控系统的设计中,因缺乏统一的标准,造成交通工程设施配置规模和水平的差异,这将导致一条高速公路的不同路段之间,或一个区域内若干条高速公路之间的联网控制变得困难,不能发挥综合交通管理系统的功能;此外,由于交通工程专业交叉,界面划分无标准,会造成衔接上的各种问题,为以后的联网开通带来诸多麻烦。 二、我国应建立具有广泛性、配套性、协调性的公路交通工程设施标准体系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公路建设投资,公路建设飞速发展,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2万km,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但在交通安全设施、监控系统、收费系统、公路管理、智能运输系统等方面仍然比较落后,没有跟上公路建设的速度,不能最在限度发挥高速公路的作用。为了尽快改变我国公路交通工程设施建设滞后于公路建设的状况,我们应在国内已建高速公路交通工程设施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装备,通过必要的专题研究和攻关,建立科学、合理和完善的与国际接轨的交通工程技术标准体系,

隧道工程常见病害的危害及成因分析

隧道工程常见病害的危害及成因分析 摘要:隧道内各种病害一般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根据国内外维修、养护的经验,分别介绍了隧道水害、冻害、衬砌裂损、衬砌侵蚀等病害的现象及其对衬砌结构及运输安全的影响,并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材料等诸方面详细地分析了各种病害的成因,确保从各个方面对隧道工程病害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治理。 关键词: 隧道病害成因衬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建成约5 000 座铁路隧道,总延长近30000 km ,长度居世界领先地位,但隧道病害发生较多。据隧道病害调查的资料表明,我国铁路隧道大部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病害。隧道病害的类型主要有水害、冻害、衬砌裂损和衬砌侵蚀。隧道病害发生较多的地段,从地质情况看,一般是断层破碎带,风化变质岩地带、裂隙发育的岩体、岩溶地层、软弱围岩地层等从地形情况看,多发生在斜坡、滑坡构造地带、岩堆崩坍地带。隧道内各种病害一般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 其中最常见的病害形式是水害,调查中发现在隧道养护人员中流传着“十隧九漏”这种说法,这正反映了水害发生的频繁。隧道水害不仅增加隧道内湿度,造成电路短路等事故,危及运输安全,而且还引发其他病害。隧道由于渗漏水、积水,将会造成衬砌开裂或使原有裂缝发展变大,加重衬砌裂损当地下水有侵蚀性时,会使衬砌混凝土产生侵蚀,并随着渗漏水的不断发展,使混凝土侵蚀日益严重。在寒冷地区,水是影响隧道围岩冻胀的重要因素,衬砌水害严重,必然导致冻害严重。衬砌裂损病害主要表现为衬砌的变形、开裂和错台,而衬砌一旦开裂,将会给地下水打开一条外渗的通道,引发隧道严重水害,进而就会产生衬砌混凝土的侵蚀,在寒冷地区产生冻害等。寒冷地区的铁路隧道如果围岩含地下水,就会产生隧道冻害。冻害的循环发生,使衬砌混凝土再产生开裂、变形,导致衬砌承载力降低,同时在春、夏季,冻害部位开始解冻,此时被冻结的冰融化成水,水就会“寻找”通路,致使衬砌产生渗漏水。在含有侵蚀性地下水的围岩中,地下水的侵蚀将造成衬砌混凝土的疏松、剥落,产生衬砌裂损承载力降低,总之,隧道内各种病害并不是单独作用的,而是几种情况共同作用,对衬砌结构产生连环破坏,致使衬砌混凝土开裂、变形,产生剥落、掉块等,使衬砌的有效厚度减薄,承载力降低,安全可靠性减小,随着病害的持续发展,最终导致衬砌结构失稳破坏。 铁路隧道病害严重影响着运输的安全,制约了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为了整治各类病害,铁路部门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对于病害的整治分析我国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例如对于已发生病害的隧道,其承载力如何、是否需要加固,尚没有统一标准,广大的养护、维修人员总是从经验推断病害隧道的可靠性,从而进行维修加固。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根据国内外维修、养护的经验,分别介绍隧道水害、冻害、衬砌裂损、衬砌侵蚀等病害的现象及其对衬砌结构及运输安全的影响,并比较详细地分析和讨论了各种病害的成因。 水害的种类、危害及成因 隧道水害是指在隧道的修建或运营过程中遇到水的干扰和危害。水害是隧道中常见的一种病害,调查资料表明,大部分的隧道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害。水害不仅本身对隧道结构产生危害,降低衬砌结构的可靠性,导致衬砌失稳破坏,而且还会引发其它病害,对隧道整体结构的稳定影响很大。 1. 1 水害的种类及其危害 1) 施工中的隧道水害

隧道病害形成的原因及整治措施

隧道病害形成的原因及整治措施 指导老师:金虎 学名生姓:侯伟 学号:CD20140879 日期:2013,12,25

正文 随着铁路建设的发展,相应修建的隧道也越来越多,铁路隧道成为运营维护的关键部分。实现对铁路隧道常见病害的高效管理显得越加重要。 通过对铁路隧道常见病害进行分析。按照病害产生可分为:隧道水害、衬砌腐蚀、衬砌裂损、隧道 冻害、洞门损坏、整体道床损坏、附属建筑物损坏等7类,并按照病害对隧道结构功能和运营安全的影响将病害程度分为一般、轻度、中度、重度、严重五个等级 隧道水害: 隧道水害是指在隧道修建和运营过程遇到的水的干扰和危害,是最常见的隧道病害。 漏水的原因: 除地下水丰富外,主要是隧道设计与施工不当造成的。 隧道穿过含水的地层。 隧道衬砌综合治水设施不完善或年久失效。 隧道漏水的种类:隧道漏水,按其发生的部位和流量分为: 拱部有渗水、滴水、漏水成线和成股射流。 边墙有渗水、淌水两种。 少数隧道有涌水病害。

按水源补给情况分为:地下水补给;地表水补给。 隧道漏水防治的原则及要求: 防水原则:隧道防排水应采取“防、截、排、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防治要求: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做妥善处理,洞内外应有完整的防排水设施,以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行车安全。要做到: 拱部不滴水,边墙不淌水,安装设备之孔眼不渗水。 隧底不涌水,道床不积水。 在有冻害地段的隧道,拱部和边墙基本上不渗水,衬砌背后不积水。 碎石道床无翻浆冒泥,整体道床基床稳定。 消除侵蚀性水对衬砌的腐蚀。 整治方法: 截水 :截住水源减少流向隧道的水量。主要是在洞外和衬砌外靠水源侧周围,开挖截水沟,修建截水洞,或做好地面天然沟溪防渗漏的铺砌工程。 排水:为疏导隧道周围的水和排出隧道内的水所采取的措施。“以排为主”,就是首先考虑水的出路。主要是利用沟、管、槽及钻孔等排水。为排出较大的水量可设泄水洞,或利用施工时的平行导坑排水。衬砌的排水措施,是通过衬砌背后的纵向、横向和竖向排水暗槽、盲沟,集水、钻孔,

公路隧道病害检测与分析

公路隧道病害检测与分析 发表时间:2014-11-25T09:29:00.263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5月中旬供稿作者:付巧云[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桥梁隧道在交通建设中占越来越大比重,如何检测隧道的病害是隧道工程施工及运营管理的重要问题。 付巧云 FU Qiao-yun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073) (Hubei Communications Technical College,Wuhan 430073,China)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桥梁隧道在交通建设中占越来越大比重,如何检测隧道的病害是隧道工程施工及运营管理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某公路隧道检测为例,介绍了隧道病害检测与分析的有关内容。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roads and bridges tunnel accounted for an increasing proportion in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How to detect diseases of the tunnel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tunnel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This paper takes a road tunnel detection as an example to describes the contents of the tunnel about disease detection and analysis. 关键词:隧道;病害;检测;裂缝 Key words: tunnel;disease;detection;cracks 中图分类号:U4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100-02 引言 该隧道拟定的起止桩号为:K0+000~K0+583,全长583m,为双车道公路隧道。隧道所经地层为志留系泥岩中,层理明显,风化严重,节理裂隙发育,裂隙较大,岩体较破碎,软弱夹层多,个别处有断层出没,岩石遇水软化成泥。本隧道地下水位较高且具有弱侵蚀作用。隧道结构形式采用复合式衬砌,以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钢拱架为初期支护,筑模混凝土为二次衬砌。 2001年8月顺利贯通,通车至今已运营六年多,隧道已出现密布裂缝及多处渗水等病害情况。 1 检测内容 ①隧道外观情况调查。②隧道断面尺寸检测。③隧道衬砌及衬砌背后质量检查。④隧道衬砌内钢筋分布情况。 2 检测情况与分析 2.1 隧道外观情况调查本次隧道外观病害检查采用目测方式进行,对隧道二次衬砌裂缝采用裂缝显微镜测量,对较典型外观缺陷采用拍照的方式进行记录。通过全面检查,该隧道在外观上存在如下缺陷: ①该隧道衬砌遍布纵、横、斜及环向裂缝,共计182条,裂缝宽度最大达到2.0mm(位于K0+025右拱墙处),一般裂缝在0.2~1.5mm 范围内。隧道进、出口处均存在较大、较长的斜向裂缝,并已形成多条交汇网状分布。②隧道渗水情况严重,超过60%裂缝存在渗水现象,部分裂缝表面已有白色结晶状物质形成;个别节段裂缝出现滴水甚至涌流现象。③隧道砼路面情况较好,但存在个别段山体渗水从路面板间冒出现象。④隧道大量节段接缝处开裂并渗水。 具体典型外观缺陷情况见表1。 通过对翠竹岭隧道外观进行全面检查,该隧道衬砌砼开裂情况较严重且已出现严重渗水现象。 2.2 隧道断面尺寸检测本次对该隧道断面的检测按100m一检测断面的频率进行,采用BJSD-2C型激光隧道限界检测仪对隧道断面进行测量绘制隧道断面图,表2通过实测隧道断面与设计隧道断面进行比较,检测隧道目前断面变形情况。 通过对隧道断面的检测未发现隧道断面严重变形或沉陷现象。仅K0+305处隧道断面右腰至拱顶略有现下沉陷变形。 2.3 隧道衬砌及衬砌背后质量检查 2.3.1 二衬砼强度本次对二衬砼强度的检测,采用回弹法进行检测。对隧道进、出口及洞内抽选4节段,采用中型回弹仪进行了检测,具体结果见表3。通过回弹检测发现翠竹岭隧道二次衬砌砼回弹换算强度均低于设计值。

关于中国煤矿火灾防治现状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中国煤矿火灾防治现状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煤炭工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着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国家能源安全。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危险源多、灾害严重的形势非常严峻,尤以火灾为甚。每年自燃形成的火灾近400次,煤自燃氧化形成火灾隐患近4000次,仅我国北方煤田累计已烧毁煤炭达42亿吨以上。煤矿火灾防治及其继发性灾害的防控技术,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述了我国煤矿矿井火灾防治现状,研究和总结煤层自燃机理和矿井内因引起的火灾预防治理技术,分析了常用的防灭火技术及其优缺点,并介绍了一些新型防、灭火材料。 关键词:煤炭自燃;防灭火技术;防灭火材料 正文: 一、煤炭自燃规律及其机理 我国煤矿中有56 %的矿井存在煤层自燃发火危险。近20年来,随着我国采煤新技术的试验和推广,煤炭的产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但开采强度大,端头支架处顶煤放出率低(有的不放)采空区遗煤量较多,使得煤层自然发火几率增高,矿井自燃火灾事故增多。目前,煤炭自燃已成为制约我国煤炭工业高产高效的主要灾害之一。 1.煤自燃规律 煤矿火灾主要是煤自然发火,由于空气渗漏进入松散煤体,空气中的氧与煤分子表面的活性结构接触,发生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及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在一定的蓄热环境下,煤体不断地氧化、放热、升温,当煤温超过临界温度后,煤体继续升温,达到煤的着火点温度,最终导致煤体燃烧。[1]

在煤矿里,自燃火灾主要是指煤炭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下自身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吸氧、氧化、发热) ,聚集热量导致着火而形成的火灾。自燃火灾大多发生在采空区、遗留的煤柱、破裂的煤壁。煤巷的高冒以及浮煤堆积的地点。 2.煤的自燃机理 关于煤的自燃问题,长期以来,一般都认为煤中黄铁矿的存在是自燃的原因,由于黄铁矿氧化成为三氧化二铁及三氧化硫时能放出热量,在有水分参加的情况下,可以形成硫酸,它是很强的氧化剂,更加速煤的氧化,促进煤的自燃。 需要指出,有的含有黄铁矿的煤,虽然经过长斯放置,并不一定发生自燃,而不含或少含黄铁矿的煤也有自燃现象。因此,煤的自燃并非完全因含有黄铁矿而引起。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吸收了空气中的氧气,使煤的组成物质氧化产生热量,再被水湿润,就放出更多的湿润热,也会加速煤的自燃。此外,煤的自燃还与煤本身的性质有关。如煤的品级;煤的显微组分、水分、矿物质、节理和裂隙;煤层埋藏深度和煤层厚度;开采方法和通风方式等。煤的自燃从本质上来说是煤的氧化过程。 3.矿井火灾发生的“三要素” 矿井火灾发生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要有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热量的引火热源;三是要有一定量的氧浓度空气。俗称火灾三要素,才能构成火灾。其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2]

隧道施工常见的病害成因分析及防治方法

隧道施工常见的病害成因分析及防治方法 的一种形式。广义上是指: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用任何方法按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m2的洞室。隧道在运营中会出现渗漏水(水害)、衬砌裂损、隧道冻害、衬砌腐蚀、震害和洞内空气污染等病害,还有火灾威胁。这些病害和危害对隧道的安全、舒适、正常运营有重要影响和威胁。 1、隧道水害 隧道水害是指在隧道修建和运营过程遇到的水的干扰和危害,是最常见的隧道病害。主要指运营隧道水害(即围岩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直接或间接地以渗漏或涌出的形式进入隧道内造成的危害)。隧道渗漏水(水害)对隧道稳定、洞内设施、行车安全、地面建筑和隧道周围水环境产生诸多不良影响甚至威胁,影响内部结构及附属设施,降低使用寿命,严重时将危害到隧道及地下工程的运营安全。轻则造成洞内空气潮湿,影响施工人员身体健康,机械设备锈蚀,绝缘设备失效,电路短路,漏电伤人;重则威胁人员安全,冲毁洞内机械设备,造成塌方,淹没工作面,中断施工,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危害环境。 1.1隧道水害的原因 隧道水害的成因是,修建隧道,破坏了山体原始的水系统平衡,隧道成为所穿过山体附近地下水集聚的通道。当隧道围岩与含水地层连通,而衬砌的防水及排水设施、方法不完善时,就必然要发生隧道水害。也

可以将隧道水害归结为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 (1)隧道穿过含水的地层 ①砂类土和漂卵石类土含水地层。 ②节理、裂隙发育,含裂隙水的岩层。 ③石灰岩、白云岩等可溶性地层,当有充水的溶槽、溶洞或暗河等与隧道相连通时。 ④浅埋隧道地段,地表水可沿覆盖层的裂隙、孔洞渗透到隧道内。(2)隧道衬砌防水及排水设施不完善 ①原建隧道衬砌防水、排水设施不全。 ②混凝土衬砌施工质量差,蜂窝、孔隙、裂缝多,自身防水能力差。 ③防水层施工质量不良或材质耐久性差,经使用数年后失效。 ④混凝土的工作缝、伸缩缝、沉降缝等未做好防水处理。 ⑤衬砌变形后,产生的裂缝渗透水。 ⑥既有排水设施,如衬砌背后的暗沟、盲沟,无衬砌的辅助坑道、排水孔、暗槽等,年久失修阻塞。 1.2常用的整治运营隧道漏水的基本方法 (1)适当疏排 对地表水丰富的浅埋隧道,当地表沟谷坑洼积水、渗水对隧道有影响时,用疏导积水、填平沟谷、砌沟排水等措施,使洞顶地表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不使洞顶的地表水流入或渗入隧道。洞口仰坡边缘周围设截水沟和排水沟,并保持良好状态。对地下水丰富、隧道内无排水沟或排

试析公路隧道病害类型产生原因及处治技术

试析公路隧道病害类型产生原因及处治技术 在进行公路隧道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经常出现公路隧道结构发生病害。因为公路隧道结构病害的发生,导致已建成通车的公路隧道大面积维修处理,严重的个别隧道出现道路暂时中断,对人们正常的行车造成严重影响及不必要的經济损失,因此,对公路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及其病害的研究,并探寻有效的整治措施意义重大,以改善公路隧道现状,进而为人们的安全出行提供强有力保障。 标签:公路隧道;病害类型;产生原因;处治技术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各行各业都有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公路隧道建设工作。但是,在公路隧道使人们出行更加便利的同时,一些安全问题也随之出现,尤其是由于地质、施工等因素所导致的一些危及到公路隧道使用安全的工程病害最为严重。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对当前我国公路隧道病害的类型及其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相应的技术处治措施,以希冀给予公路隧道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一些帮助和建议,进而有效促进我国公路隧道整体质量的提高。 1、公路隧道衬砌结构病害及其原因分析 公路隧道病害中常见的类型就是衬砌结构病害,它通常分为两种类型:表面病害和非表面病害,两种病害各有特点,但对于公路隧道质量的影响都非常严重。 1.1衬砌结构表面病害 表面病害指的是发生于衬砌表面的病害,主要包括衬砌开裂、严重错台及渗漏水等问题。一般来说,衬砌结构表面病害主要是由于各种不可预料的外力所造成的。 1.2衬砌结构非表面病害 非表面病害出现的原因主要是:首先,若施工人员不能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则会直接造成衬砌混凝土的厚度不够;其次,若砂石料不合格或粗细骨料配比不合理,便会使得衬砌混凝土的强度不达标;最后,导致衬砌结构背后空洞问题的原因主要为超挖回填或未回填,同时一些外界因素所导致的塌方过于严重同样也会造成衬砌背后空洞。 1.3隧道水害 在公路隧道施工中出现最多的病害就是隧道水害,它会导致材料内部性的损坏,增加隧道工程对人生命安全的威胁概率。衬砌是隧道工程防止水害最重要的保护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衬砌的定时周期性的检测是保障隧道施工不被水

隧道十大典型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隧道十大典型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1 隧道掘进中的超欠挖 1.1 现象 隧道在掘进开挖过程中,发生上、下、左、右轮廓超标。 1.2 原因分析 测量不准,放线偏差较大;布孔位置偏差较大;炮孔钻眼过程中孔眼不直发生斜孔超限;爆破参数选择有误,装药量过多或不合理。 1.3 防治措施 保证测量工作的换手复核制;精确计算爆破参数,正式进洞前进行工艺试验,地质条件变化时及时调整有关参数;钻孔过程中控制孔眼位置及其方向。 2 隧道喷射砼脱层隆起 2.1 现象 砼喷射层与岩面不粘结,砼喷层之间粘结不好。

受喷面松动岩石未清除;受喷岩面浮碴杂物未用压力风、压力水冲洗或冲洗不彻底;受喷面滴水、淋水、集中出水点未处理;间隔喷砼前一层喷面未用风、水清洗浮碴。风压与喷射距离不协调。 2.3 防治措施 清除松动岩石,清除受喷面浮碴杂物;对喷水、淋水、集中出水点的受喷面采用凿槽、埋管进行引导疏干处理;喷射砼前进行试喷,确定风压与喷射距离之间的协调关系。 3 隧道锚杆拉力不足 3.1 现象 锚杆安装不牢固、抗拔力不够。 3.2 原因分析 锚固长度不够;砂浆灌注不饱满;砂浆包裹锚杆厚度不够或根本没有;孔眼内杂物没有处理干净;孔眼深度同锚杆长度不配套。 3.3 防治措施 钻孔直径应与锚杆直径相配套;严格按设计孔深钻孔;压浆前用压力风及压力水冲净孔眼;锚杆除锈、矫直,安装时确保锚杆与孔眼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孔内注浆从孔底开始,均匀连续进行,中途不得中断;采用早强药包裹锚杆时,处理后的锚杆外径应与孔眼直径配套。 4 隧道衬砌砼麻面 4.1 现象 砼表面缺浆、粗糙、凸凹不平,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

某隧道病害原因分析及整治加固技术

1工程概况 某隧道为分离式公路隧道,长1468.6m ,是福建、江西2省高速公路连接的主要工程组成部分。该隧道按新奥法原理设计,采用复合衬砌,以锚杆、湿喷混凝土(钢筋挂网)等为初期支护,并辅以钢拱架、注浆小导管等支护措施,充分调动和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在监控量测信息的指导下施作初期支护和2次模筑衬砌。1.1 地形地貌 隧道场区为丘陵地貌,山坡坡度约30°~40°, 植被较发育。中部山脊走向近东西向,中部最高点罗卜顶岽旁标高约490m ,相对高差约130~160m 。未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1.2 地质构造特征及地震 隧道场地见有多条断裂构造,其中Fb22、Fb23断裂与隧道呈35°~60°斜交,为一地震波低速带,带内层理、节理发育。岩层走向与隧道走向呈小角度相交,局部粉砂岩与细砂岩间有层间破碎现象。向斜轴节理裂隙发育,围岩类别较低。隧道场区发育有多条断裂破碎带,隧道洞身受断裂带影响明显。1.3 地下水概况 隧道中部的构造断裂带位于小山谷旁,富水性较好。隧道大部分穿行于粉砂岩、泥岩区,层理裂隙发育,且隧道发育有多条断裂带,为潜在的良好透水带。 2 坍方和裂缝情况 截止2005年11月11日,隧道左洞进口上导坑开挖至掌子面ZK100+554,下导坑开挖至ZK100+480,2次衬砌施工至ZK100+397;右洞进口上导坑开挖至掌子面YK100+362,下导坑开挖至YK100+252,2次衬砌施工至YK100+214.7。2005年11月11日晚,左洞进口ZK100+456~ZK100+476段落初期支护开裂,拱顶掉块,出现塌方;ZK100+436~ZK100+456段出现5条裂缝,其中最大宽度为12mm 。右洞除了Y K100+281、Y K100+283、Y K100+284、Y K100+285、Y K100+287、Y K100+288处出现5条小裂缝外,另外在Y K100+345、Y K100+322、Y K100+357、Y K100+357、Y K100+255等处还出现5条裂缝。当时裂缝最为严重的有Y K100+281~Y K100+288和Y K100+345~Y K100+357两段。根据2005年11月25日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提供的观测资料,ZK100+422~ZK100+452和YK100+247~YK100+359处初期支护出现开裂、变形。2005年12月1日,业主、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4方代表在现场确定初期支护开裂、变形处理方案,并确定由设计单位依照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提供的资料提出塌方处治方案以及初期支护开裂、变形处的2次衬砌加强措施。3 坍方原因分析 收稿日期:2009-12-15 作者简介:卓益平(1973-),男,福建省仙游县人,本科,高工. 某隧道病害原因分析及整治加固技术 卓益平 (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福州 350004) 摘要:某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塌方而引起已施作的初期支护开裂,在调查、掌握现场资料的基础上,对隧道塌方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塌方处治对策,提出初期衬砌裂缝处治方案和塌方体处治方案。关键词:公路隧道;塌方处理中管棚;小导管注浆 文章编号:1009-6477(2010)04-0114-04 中图分类号:U459.2 文献标识码:B Analysis of Causes of Diseases in Some Tunnel and Strengthening Treatment Techniques ZHUO Yiping 公路交通技术2010年8月第4期Technology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Aug.2010No.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