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必修文言文Ⅰ课文2屈原列传(节选)

新增必修文言文Ⅰ课文2屈原列传(节选)
新增必修文言文Ⅰ课文2屈原列传(节选)

课文2屈原列传(节选)

一、诵读全文,用“/”断句,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屈平疾.①()王听.②()之不聪.③()也谗谄

..

..⑤()也邪曲

..④()之蔽明

⑥()之害公也方正

..⑦()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⑧()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⑨()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⑩()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

痛.?()惨怛

..?()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

..?()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

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

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

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21()道德之广崇

..○23()靡.○24()不毕.○25()

..○22()治乱之条贯

见.○26()其文约.○27()其辞微.○28()其志洁其行廉.○29()其称文

..○30()小而其指.○31 ()极大举类.○32()迩.○33()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34()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

疏濯.○35()淖.○36()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37()皭.○38 ()然泥.○39()而不滓.○40()者也推.○41()此志也虽.○42()与日月争光可也

答案(1)断句略。

(2)①疾:恨,痛心②听:名词,听觉③聪:听觉灵敏④谗谄:说好人的坏话,谄媚国

君⑤蔽明:蒙蔽眼光⑥邪曲:邪恶不正⑦方正:端方正直的人⑧幽思:沉思

⑨离忧:遭遇忧愁。离,同“罹”,遭遇⑩穷:遭遇困厄?反:同“返”,回?疾痛:疾苦,伤痛?惨怛:内心悲痛?正道:道德端正?直行:品行正直?间:离间?

信:诚信?见:表被动?淫:过分而失当?称:称述,称说,说○21明:阐明○22广崇:广大崇高○23条贯:条理贯通,这里指“规律”○24靡:没有○25毕:全部○26见:同“现”,表现○27约:简约○28微:含蓄精深○29廉:正直,方正○30称文:所称述的文字,所使用的文字○31指:同“旨”,意图,宗旨○32类:事物○33迩:近○34称:称许○35濯:同“浊”,污浊○36淖:泥浆○37滋垢:污垢○38皭:洁净○39泥:同“涅”,指可作黑色

染料的矾石,此处作动词,染黑○40滓:污浊○41推:推论,推崇○42虽:即使

二、基础梳理

1.通假字

例句本字及意义

①“离骚”者,犹离.忧也

②人穷则反.本

③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④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⑤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⑥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答案①同“罹”,遭遇②同“返”,回③同“现”,表现④同“旨”,意图,宗旨

⑤同“浊”,污浊⑥同“涅”,染黑

2.古今异义词

例句古义今义

屈平正道直行

..径直前行

答案品行正直

3.一词多义

词语例句意义或用法

(1)靡

①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③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论积贮疏》)

(2)称

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②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

③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幸蒙大恩,赐号称.王(《苏武传》)

(3)疏

①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②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张衡传》)

③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

④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

⑤禹疏.九河(《孟子·滕文公上》)

答案(1)①副词,没有②动词,倒下③动词,浪费

(2)①动词,称述、称说、说②动词,称赞、赞扬③动词,声称④动词,称作、号称

(3)①动词,疏远②名词,奏章③动词,撰写④形容词,稀疏⑤动词,疏通

4.词类活用

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

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②谗谄之蔽明.也

③方正

..之不容也

④明.道德之广崇

⑤蝉.蜕于浊秽

..

答案①动词作名词,听觉②形容词作名词,眼光、眼睛③形容词作名词,端方正直的

人④形容词作动词,阐明⑤蝉:名词作状语,像蝉那样。浊秽:形容词作名词,污秽的

环境

5.特殊句式

例句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①“离骚”者,犹离忧也

②方正之不容也

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④蝉蜕于浊秽

⑤以浮游尘埃之外

答案①判断句标志词:者……也②被动句(容:为……所容)③被动句标志词:见、被④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于⑤状语后置句“尘埃之外”前省略了标志词“于”

6.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2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1.岁在癸丑 癸丑: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 2.暮春之初 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3.修禊事也 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禊,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 4.七月既望 既望:过了望日(农历十五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如每月第一日为“朔”,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最后一天为“晦”。 5.徘徊于斗牛之间

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称二十八宿,其中北方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斗和牛都在其中。斗宿,就是北斗七星,大熊星座的七颗最亮的星,勺子状。牛宿,有星六颗,即摩羯座六星,因其星群组合如牛角而得名。 6.寄蜉蝣于天地 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7.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浮图:梵语(古代印度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8.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9.临川王某记 某: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 二、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归纳《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二、古今异义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喝酒)(2)映带左右(带:环绕)(二)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三)动词的使动(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四)形容词作名词⑴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⑵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⑶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五)形容词的意动(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六)数词的意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七)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四、一词多义1 之⑴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⑵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⑶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2 修⑴茂林修竹(意为“高”)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⑶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 虽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 于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 以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6一⑴若合一契(一起)⑵其致一也(一样)⑶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⑷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⑸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②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③其致一也(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⑵当其欣于所遇⑶终期于尽 ⑷不能喻之于怀⑸亦将有感于斯文2.定语后置⑴仰观宇宙之大⑵俯察品类之盛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三)省略句1、(众人)列坐(于)其次2、(众人)

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文言文

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文言文 经过高一上学期的语文必修一的学习,我们进入了必修二。大家或许还不知道必修二有多少篇文言文需要背诵,以下是WTT 整理语文必修二文言文背诵篇目希望可以给对大家提供参考借鉴。 氓 先秦:佚名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尔一作:尓)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采薇

先秦:佚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离骚 先秦: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5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给下列各句加点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A.原因B.凭借C.就着D.由于 【答案】 C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A.修饰B.整治 C.高,长D.美好 【答案】 C (3)向之所欣,俯仰之间() A.朝向B.奔向 C.从前D.假如 【答案】 C 2.对下列各句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岂不痛哉②死生亦大矣③当其欣于所遇④则与斗卮酒 A.①感叹句②感叹句③宾语前置句④陈述句 B.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 C.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陈述句④宾语前置句 D.①感叹句②反问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 【答案】 B 3.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意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 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 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 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 【答案】 C 4.根据原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语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语段内容突出了书序的特点。 B.本语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的含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一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 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答案】 A

高中语文必修二 文言文必背内容(人教版)word版本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巇,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援。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石头城 唐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登高 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锦瑟 唐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琵琶行 白居易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总结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总结梳理 《氓》 ——诗经 1、通假字: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 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 2、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 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 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 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 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3、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 4、特殊句式: 秋以为期(宾语前置 5、一词多义 夙夙兴夜寐(早 夙夜忧叹(日 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 《采薇》

——诗经1、通假字: 岁亦莫止(莫通暮 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 孔棘(棘通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 维常之华(华通花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 2、古今异义 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 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 (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 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 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 3、词类活用 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 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离骚》 ——屈原 1、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 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 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

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的文言文翻译.doc

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翻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 讲解:“永和九年”是用年号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帝王确立的年号加上序数词纪年;“癸丑”是用干支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进行依次组合(甲子-乙丑-丙 寅-等)来纪年;这一年为东晋穆帝确立“永和”这一年号的第九年,也是“癸丑”年。两种纪年方法一般单用,这里叠用有清晰纪年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要算是音韵上的作用。“暮春”是用孟仲暮纪月法纪月,即:三月。“会于会稽山阴 之兰亭”状语后置。“禊”为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兰亭集序》还有个别称叫“禊帖”。 鉴赏:一语道尽时地事也。 原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翻译: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在这里)会集。 讲解:“贤”“少”“长”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为“有贤德的人”“年轻的人”“年长的人”;“至”“集”后都省略了介宾短语“于此”,作状语。 鉴赏:八字写尽来人,更写尽修禊之盛事。 原文: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翻译: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讲解:“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三个短语都使用了互文的 修辞,翻译时都需要调整。“映”为动词“辉映”,“带”为致词“环绕”,其 后省略了介词“于”。 鉴赏:二十字写尽幽美环境。 原文: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 畅叙幽情。 翻译:(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在它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饮一杯酒,赋一首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幽雅的情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梳理 (1) 1.氓 2.采薇 3.离骚 4.孔雀东南飞 5.短歌行 《氓》 ——诗经 1、通假字: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 2、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 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 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 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 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

3、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4、特殊句式: 秋以为期(宾语前置) 5、一词多义 夙夙兴夜寐(早) 夙夜忧叹(日) 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 《采薇》 ——诗经 1、通假字: 岁亦莫止(莫通暮) 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 孔棘(棘通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维常之华(华通花)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 2、古今异义 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

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 (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 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 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 3、词类活用 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 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 《离骚》 ——屈原 1、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 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 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

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知识清单(二) ——《语文②》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高中《语文②》第三单元是古代山水游记单元,有《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3篇古文。 一、成语 1.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 2.天朗气清:天空晴朗,空气清新。 3.游目骋怀:骋,放开,敞开。纵展眼力,开畅胸怀。 4.放浪形骸: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 5.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6.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 7.俯仰之间:俯仰,一俯一仰之间,表时间短暂。形容时间极短。 8.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悲苦。 9.余音袅袅:形容声音绵延不绝。 10.不绝如缕:绝,断。缕:细线。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形容声音细微悠长或局面危急。 11.正襟危坐:危,端正。整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12.遗世独立:超然独立于世俗之外。 13.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比喻非常渺小。 14.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形容多而丰富,用不完。 15.杯盘狼藉: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二、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2.虽趣舍万殊“趣”通“取”,趋向,取向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4.山川相缪“缪”通“缭”,盘绕 5.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三、古今异义词 1.列坐其次 今义:次第较后,第二(用于排列事项)古义:它的旁边 2.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古义:表原因的复音虚词,……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4.凌万顷之茫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诗经两首》 《氓》 1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币来换丝。原来不是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并非我要拖日子,你无良媒来联系。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 2我曾登那缺墙上,遥望复关盼情郎。望穿秋水不见人,心中焦急泪汪汪。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你快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 3桑叶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润真好看。唉呀班鸠小鸟儿,见了桑堪别嘴馋。唉呀年青姑娘们,见了男人别胡缠。男人要把女人缠,说甩就甩他不管。女人若是恋男人,撒手摆脱难上难。 4桑树萎谢叶落净,枯黄憔悴任飘零。自从我到你家来,多年吃苦受寒贫。淇水滔滔送我回,溅湿车帘冷冰冰。我做妻子没过错,是你男人太无情。真真假假没定准,前后不一坏德行。 5结婚多年守妇道,我把家事一肩挑。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家业有成已安定,面目渐改施残暴。兄弟不知我处境,见我回家哈哈笑。净思默想苦难言,只有独自暗伤悼。 6“与你偕老”当年话,老了怨苦更增加。淇水虽宽有堤岸,沼泽虽阔有边涯。回顾少年未婚时,想你言笑多温雅。海誓山盟还在耳,谁料翻脸变冤家。违背誓言你不顾,那就从此算了吧。 《采薇》 1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2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3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4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5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6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离骚》 1我揩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生的航道充满了艰辛。我只不过是洁身自好却因此遭殃受累,早晨去进谏,到傍晚就遭毁弃!他们毁坏了我蕙草做的佩带,我又拿芬芳的白芷花来代替。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叫我死九次我也绝不改悔!我只怨君主啊真是荒唐,你始终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 一、字音 缦回m n 不霁何虹j 焚椒兰jiāo 妃嫔媵嫱p n y ng qi ng 辘辘l 剽掠piāo 杳不知yǎo 尽态极妍y n 鼎铛chēng 迤逦yǐlǐ锱铢zīzhū 架梁之椽chu n 在庾之粟粒y s 横槛ji n 呕哑ōu yā参差cēn cī鬟hu n 囷囷qūn 二、重点实词: 1、蜀山兀,阿房出(山秃)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 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随着,适合) 4、盘盘焉,囷囷焉(萦绕曲折的样子) 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雨或雪停止,此处是雨停止) 6、杳不知其所之也(见不到踪影) 7、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每,即全部) 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 9、摽掠其人(通剽,piāo,掠夺、夺取)

9、奈何取之尽锱铢(古代计量单位,言极其细小) 10、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表假设的连词) 三、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词]: 1、隔离 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2、直走直走咸阳 古义:趋向今义:行走 3、钩心斗角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4、落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古义:所、座; 今义:下降、衰落。 5、气候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6、明星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7、经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8、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人教版】必修二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古诗文测验 年级姓名分数 (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5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给下列各句加点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A.原因 B.凭借 C.就着 D.由于 【答案】 C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A.修饰 B.整治C.高,长 D.美好 【答案】 C (3)向之所欣,俯仰之间( ) A.朝向 B.奔向C.从前 D.假如 【答案】 C 2.对下列各句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岂不痛哉②死生亦大矣③当其欣于所遇④则与斗卮酒 A.①感叹句②感叹句③宾语前置句④陈述句 B.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 C.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陈述句④宾语前置句 D.①感叹句②反问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 【答案】 B 3.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意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 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 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 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 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 【答案】 C 4.根据原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语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语段内容突出了书序的特点。 B.本语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的含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的内容,具体内容:语文必修二课本中的文言文部分,有一些知识点需要高一学生学习,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阿房宫赋》一、字...语文必修二课本中的文言文部分,有一些知识点需要高一学生学习,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阿房宫赋》 一、字音 缦回 mn 不霁何虹 j 焚椒兰jiāo 妃嫔媵嫱 pn yng qing 辘辘 l 剽掠piāo 杳不知yǎo 尽态极妍 yn 鼎铛chēng 迤逦yǐlǐ 锱铢zīzhū 架梁之椽 chun 在庾之粟粒 y s 横槛 jin 呕哑ōu yā 参差cēn cī 鬟 hun 囷囷qūn 二、重点实词: 1、蜀山兀,阿房出 (山秃)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 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随着,适合) 4、盘盘焉,囷囷焉(萦绕曲折的样子) 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雨或雪停止,此处是雨停止)

6、杳不知其所之也(见不到踪影) 7、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每,即全部) 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 9、摽掠其人 (通"剽",piāo,掠夺、夺取) 9、奈何取之尽锱铢 (古代计量单位,言极其细小) 10、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表假设的连词) 三、文言现象 1、隔离 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2、直走直走咸阳 古义:趋向今义:行走 3、钩心斗角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4、落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古义:所、座; 今义:下降、衰落。 5、气候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6、明星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7、经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8、精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归纳《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二、古今异义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喝酒)(2)映带左右(带:环绕)(二)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三)动词的使动(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四)形容词作名词⑴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⑵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⑶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五)形容词的意动(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六)数词的意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七)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四、一词多义1 之⑴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⑵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⑶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2 修⑴茂林修竹(意为“高”)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⑶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 虽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 于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 以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6一⑴若合一契(一起)⑵其致一也(一样)⑶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⑷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⑸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②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③其致一也(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⑵当其欣于所遇⑶终期于尽⑷不能喻之于怀⑸亦将有感于斯文 2.定语后置⑴仰观宇宙之大⑵俯察品类之盛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三)省略句1、(众人)列坐(于)其次2、(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3、悟言(于)一室之内4、放浪(于)形骸之外【古今异义】1.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②次要的地位。2.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3.怀抱古义:胸怀抱负。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4.以为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今义:认为。 5.所以古义:①所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 7.品类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涉及成语】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赤壁赋》文言知识梳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⑵山川相缪(通“缭”,环绕)⑶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⑷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 徘徊于斗牛之间A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 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 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

高一必修二语文文言文总结

高一必修二语文文言文总结 必修2文言知识归纳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 二、古今异义 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 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 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 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

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 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 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 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一觞一咏(觞:喝酒) (2)映带左右(带:环绕) (二)动词作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 (三)动词的使动

(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 (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四)形容词作名词 ⑴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 ⑵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 ⑶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 (五)形容词的意动 (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六)数词的意动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七)副词作动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 四、一词多义 1 之 ⑴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 ⑵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⑶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 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 2 修 ⑴茂林修竹(意为“高”)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复习练习题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复习练习题 《赤壁赋》复习检测题 一、基础检测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壬.(r én )戌 窈窕.(ti ǎo ) 桂棹.(zh ào ) 冯. (f éng )虚御风 B .嫠.(l í)妇 愀.(qi ǎo )然 舳.(y óu )舻 山川相缪. (li áo ) C .酾.(sh ī)酒 横槊.(shu ò) 江渚.(zh ǔ) 正襟. (j īn )危坐 D .匏.(p áo )樽 枕藉.(j í) 蜉.(f ú)蝣 一叶扁. (pi ān )舟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 冯虚御. 风(驾) B .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正襟危坐.. (身体斜着坐) C .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 扣. 舷而歌之(敲击) D .倚歌而和之(循,依) 而卒. 莫消长也(到底) 3、下列句中的“如”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C .如日中天 D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 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举酒属客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D.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纵.一苇之所如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③而.又有何羡乎④虽.一毫而莫取 A.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虽然 B.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即使 C.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即使 D.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虽然 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于江渚之上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 ..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之间 A.徘徊于斗牛 .. B.白露 横江 .. C.凌万顷之茫然 .. D.挟飞仙以遨游 ..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总结 2

《氓》 ——诗经 1、通假字: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 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 2、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 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 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 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 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3、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 4、特殊句式: 秋以为期(宾语前置) 5、一词多义 夙夙兴夜寐(早) 夙夜忧叹(日) 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 《采薇》 ——诗经1、通假字: 岁亦莫止(莫通暮) 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 孔棘(棘通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 维常之华(华通花)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 2、古今异义 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 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 (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 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 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 3、词类活用 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 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离骚》 ——屈原 1、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

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 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 宁溘死以流亡兮(流亡,古义随着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长余佩之陆离(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杂) 固时俗之工巧兮(工巧:古:善于投机取巧今:技艺巧妙) 3、词类活用 步余马于兰皋兮(步:使???步行,动词使动用法,可译为“赶着???走在???”) 高余冠之岌岌兮(高,使….加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 长余佩之陆离兮(长,使…..加长,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 余虽好修姱以几羁兮(几羁:名作动,约束) 固前圣之所厚(厚,推重,形容词作动词) 鸷鸟之不群兮(群:名作动,合群) 屈心而抑志兮(屈、抑: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谣诼谓余以善淫(淫:动作名,淫荡的事) 伏清白以死直兮(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4、虚词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虽,唯) 既替余以蕙纕兮(以,因为) 驰椒丘且焉止息(焉,兼词,于彼,在那里) 苟余情其信芳(苟,只要) 5、句式 (1)倒装句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不吾知:不知吾,宾语前置)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岌岌、陆离分别作定语,后置) (2)被动句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6、一词多义 长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以为制芰荷以为衣兮(用….做)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虽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唯,只是)善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谣诼谓余以善淫(擅长) 修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美好) 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余独好修以为常(美,美好) 《孔雀东南飞》并序 一、实词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二《兰亭集序》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取”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 二、古今异义 1、放浪形骸之外放浪:古,放纵、无拘束。今:放荡 2、列坐其次古:旁边、水边今:常用义为质量差 3、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4、或取诸怀抱怀抱古义:胸怀抱负。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 5、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6、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①表凭借,用来。今: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7、俯仰一世俯仰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 8、俯察品类之盛品类古: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 三、词类活用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均是形容词作名词。贤,贤德之人,形容词作名词。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名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3、齐彭殇为妄作。“齐”字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4、死生亦大矣,大事形容词作名词 5、名词作动词①映带左右环绕②一觞一咏喝酒 6、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奔驰,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 四、一词多义 (一)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 (1)一起。例:若合一契 (2)一样。例:其致一也 (3)看作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 (三)次 1、列坐其次旁边水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 4、余船以次俱进次序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四)致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