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纵断面设计

路线纵断面设计
路线纵断面设计

路线纵断面设计

路线纵断面:同一曲面沿道路中线竖直剖切,展开成的平面。

1、假定条件

1.1、该地区为丘陵地区,地表主要为全区覆盖的草植被。植被下部为第四季松

散堆积物覆盖,以灰黑、灰白泥岩、粉砂岩、泥质砂岩为主,厚度在6.6m-31m 之间。

1.2、本区属于公路自然区I类2级划分,即大陆性亚寒带气候,降雨主要集中

在7、8、9月,表现中湿状态的临界高度为84cm;4、5月份为雪融期,产生潮湿临界厚度为56cm。

2、设计要求

2.1、根据地面平曲线设计起点和中点的纵断面图,选择填方材料并说明理由。

2.2、绘图比例尺纵坐标为1:200,横坐标为1:2000,用B4纸绘制。

2.3、规范设计格式、设计步骤、设计内容。

3、纵断面设计的原则

3.1、纵断面设计应服从上位依据(总规、控规、可研、初设等业已批准的高程),

根据所处的工作阶段取得可靠的定线依据;

3.2、满足纵断面设计的技术标准,满足等级要求;

3.3、纵断面线形平顺,坡段平缓,起伏小、少;

3.4、填挖少,工程量省,填挖基本平衡;

3.5、路基稳定;

3.6、基本满足沿途道路控制标高。道路控制标高是:

①起点、终点、沿途街坊地面、交叉口、出入口、广场、建筑物地坪、铁

路道口、桥涵;

②由设计洪水位确定的路面高程、桥面高程;

③通航河流要满足桥下净空高度的要求;

④旧路改造时的原有路面高程;

⑤垭口。

3.7、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3.8、保证市政管线的埋设、使用。管线覆土最小厚度0.7m。有时排水管控制了

道路高程。

4、设计步骤

4.1、准备工作

在平面路线图上标注里程桩和百米标及其所处高程。

本次设计总里程540.78m,跨高程3.29m;共设置5个百米标、17个里程桩,其中k0、k1、k3、k8、k9、k14为整桩,k2、k4、k5、k6、k7、k10、k11、k12、k13、k15、k16为特殊点加桩。

4.2、标注特殊控制点

①引起地形起伏大的变坡点。

②平面圆曲线的ZY-YZ点。

③竖曲线的ZY-YZ点。

采用定直线等分定理将控制点、里程桩、变坡点、起终点、百米标的高程反映到纵断面图上

4.3、试坡

在已有的地形控制断面上,依据给定的技术标准按照最经济的方法填方,初步确定设计线路。

根据所处地区的地表表土及周围填方材料初步绘制了一条既经济又合理的设计线,图中标明了设计线和地面线。

?地面线: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而点绘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反映沿着中线地面的起伏变化情况 (地面标高)。

?设计线:经过技术上、经济上以及美学上等多方面比较后定出的一条具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反映了道路路线的起伏变化情况。

4.4、调整

按照运行中的各种指标限制坡度线长平抬、平降、延伸、坡度折减。

4.4.1纵坡限制

4.4.1.1纵坡设计要求

①必须满足《标准》规定

②纵坡应该尽量平顺起伏不易过大

③考虑沿线地形地质、水文等

④纵坡设计应考虑填挖平衡

⑤平原区应满足最小填土高度要求

⑥桥梁隧道交叉口前后纵坡应较缓

4.4.1.2最大纵坡限制

最大纵坡:指在进行纵坡设计中所允许的最大纵坡,是矿山设计、日常生产中开拓运输系统的一项重要指标,主要影响开拓工程量、卡车

运行是否平稳。

最大纵坡的特点:

①是事故多发地,发生故障则起步停车困难。

②能够减少三角台阶工程量。

③使发动机处在全负荷状态。

④重车上坡时存在轮胎受侵彻力大、易发热、强度降低。

⑤雨季易打滑、侧滑影响行车安全。

⑥充分利用矿用汽车剩余功率较大的优点,也充分利用公路开拓机动灵

活的特点。

最大纵坡设计时考虑的影响因素:

①考虑汽车下坡的安全性

②拖挂车的要求

③冰雪及雨滑时,汽车上下坡安全行驶的要求

4.4.1.3最小纵坡限制

为使道路上行车快速、安全和通畅,希望道路纵坡设计的小一些为好。但是,在长路堑、低填以及其它横向排水不通畅地段,为保证排水

要求,防止积水渗入路基而影响其稳定性,均应设置不小于0.3%的最

小纵坡,一般情况下以不小于0.5%为宜。

4.4.1.4坡长限制

最短坡长的限制主要是从汽车行驶平顺的要求考虑的。

①如果坡长过短,使变坡点增多,汽车行驶在连续起伏地段产生的

增重与减中的变化频繁,导致乘客感觉不舒适,车速越高越感突出

②从路容美观、相临两竖曲线的设置和纵面视距等也要求坡长应有

一定最短长度。通常取9-10秒的行程距离。

最大坡长限制是指控制汽车在坡道上行驶,当车速下降到最低允许速度时所行驶的距离。

纵坡大,坡长较长的时候对行车表现在:

①使行车速度显著下降,甚至要换较抵挡位克服坡度阻力;

②易使水箱“开锅”,导致汽车爬坡无力,甚至熄火;

③下坡行驶制动次数频繁,易使制动器发热而失效,甚至造成车祸

4.4.1.5纵坡折减

①高原地区:含氧量随高程降低,发动机功率下降,适当降低坡度。

②平曲线段:坡道上弯道转弯时,由于离心力作用,轮胎附着牵引

力下降,坡度应适当降低。

4.4.1.6缓和坡段

在纵断面设计中,当陡坡的长度达到限制坡长时应安排一段缓坡,用以恢复在陡坡上降低的速度。同时考虑下坡安全的需要。

在缓坡上汽车将以加速行驶,因此缓坡的长度应适应加速的需要。

但实际设计中很难满足这个要求。《标准》规定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

于3%,其长度应不小于最短坡长。

本次设计路线纵断面坡度均在3%以下,对露天矿运输不造成困难不作纵坡设计4.4.2竖曲线限制

竖曲线:当纵断面两个转折线夹角代数差大于2%时,要在转折处设置一段能平滑过渡的曲线。

汽车行驶在纵坡变坡点时,为了缓和因车辆动能变化而产生的冲击和保证视距,必须插入竖曲线。竖曲线一般采用圆曲线和二次抛物线两种。

由于竖曲线的前后坡差很小,抛物线呈非常平缓的线形,因曲率变化较小,所以实际上同圆曲线几乎相同。在实际设计中,可根据计算的方便,采用抛物线或圆曲线。

竖曲线的作用如下:

①缓和纵向变坡处行车动量变化而产生的冲击作用;

②确保道路纵向行车视距;

③将竖曲线与平曲线恰当组合有利于路面排水和改善行车的视线诱

导和舒适感。《标准》和《规范》均规定在变坡点处应设置竖曲线。

竖曲线设计的一般要求:

①在工程量允许的条件下,可以采用大的竖曲线半径。

②如果存在反向竖曲线,应设置一段不小于3s行车速度的路段。

4.4.2.1竖曲线要素

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

变坡角:ω= i2- i1

曲线长:L=R ω

切线长:T=L/2= R ω/2

外距: 纵距:

4.4.2.2竖曲线的最小半径限制

①缓和冲击:汽车在竖曲线上行驶时不因冲击而造成的不舒适感,

以及视觉平顺等的要求

②汽车从直线坡道行驶到竖曲线上,尽管竖曲线半径较大,如其长

过短,汽车倏然而过旅客会感到不舒适。因此,应限制汽车在竖

曲线上的行程时间不过短。最短应满足3s 行程。

③满足视距的要求:汽车行驶在凸形竖曲线上,如果半径太小,会

阻挡司机的视线。为了行车安全对凸形竖曲线的最小半径或最小

长度应加以限制。

④凹形:设计的最小半径能降低离心率的影响,夜间行车前照灯射

程满足停车视距

⑤凸形:设计的最小半径要求失重不致过大,保证纵向停车视距足

R T E 22=R

x y 22

=

4.4.3平、纵组合设计

原则:

①保持视觉的连续性。应在视觉上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

的连续性。任何使驾驶员感到茫然、迷惑或判断失误的线形都应避免。

在视觉上能否自然地引导视线,是衡量平、纵线形组合的最基本问题。

②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均衡。对纵面线形不断起伏,而在平

面上却采用高标准的线形是无意义的。反之,在平面上线形迂回前进、

弯道较多,而在纵断面设计上采用高标准也同样没有意义。

③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

④注意与周围环境相配合。如配合得好,可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

度,并可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

组合:

①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

这种组合是使平曲线与竖曲线对应,最好使竖曲线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即所谓的“平包竖”。

②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

平曲线与竖曲线其中一方大而平缓,那么另一方就不要形成多而小。一个长的平曲线内有两个以上的竖曲线,或一个大的竖曲线含有两

个以上的平曲线,看上去都非常别扭,如图4-13所示。根据德国的统

计资料,当平曲线半径小于1000m时,竖曲线半径大约为平曲线半径的

10~20倍为好。

③暗、明弯与凸、凹竖曲线

暗弯与凸形竖曲线组合,以及明弯与凹形竖曲线组合较为合理,且给人一种平顺舒适的感觉。平曲线与竖曲线重合是一种理想的组合,但

由于地形等条件限制,这种组合并不是总能争取得到的。如果平曲线的

中点与竖曲线的顶(底)点位置错开距离不超过平曲线长度的四分之一

时,效果仍然令人满意。但是,如果错位过大或大小不均衡,就会出现

视觉效果很差的线形。

4.5、核对

通过对特殊地段的中线作横断面比较填、挖工程量是否合理,调整道路中线的位置。

4.5.1填挖高度:本次设计整段路面采取填方设计,其高度应不低于在7、8、9

月中湿状态的临界高度84cm和4、5月雪融期产生潮湿临界厚度56cm。

4.5.2填挖材料:采用露天矿常用的碎石土、卵石土、砾石土、粗砂土、中砂土

与一定量块石混合压实成路基;这种路基具有力学强度高、水稳定性好的特点,而且取材容易、方便运输、节约成本等优点。

4.6、定坡

经过调整以后,逐段把线段要素确定(坡度、坡长、变坡点)

①设计的变坡点里程桩号取整数

②里程桩之差为坡长,高程之差为纵坡

5、参考文献

《道路工程》凌天青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露天采矿手册》中国矿业学院主编煤炭工业出版社 1987

《2007吕二平线路设计》吕二平 2010

《孟爱国老师课堂笔记》孟爱国 2011

第五章-高速公路纵断面设计复习课程

第五章高速公路纵断面设计 第一节概述 定义:沿着道路中线竖向剖面的展开图即为路线纵断面。 纵断面设计:在路线纵断面图上研究路线线位高度及坡度变化情况的过程。 任务:研究纵断面线形的几何构成及其大小与长度。 依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工程经济性等。 路线纵断面图构成: 地面线:它是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而点绘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 设计线:路线上各点路基设计高程的连续。 地面高程:中线上地面点高程。 设计高程:一般公路,路基未设加宽超高前的路肩边缘的高程。 设分隔带公路,一般为分隔带外边缘。 路基高度:横断面上设计高程与地面高程之高差。 路堤:设计高程大于地面高程。 路堑:设计高程小于地面高程。 纵断面设计内容:坡度及坡长、竖曲线 第二节纵坡及坡长设计 一、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1.纵坡设计必须满足《标准》的各项规定。 2.为保证车辆能以一定速度安全顺适地行驶,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 尽量避免采用极限纵坡值。 合理安排缓和坡段,不宜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夹最短长度的缓坡。 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应避免设置反坡段。 越岭线哑口附近的纵坡应尽量缓一些。 3.纵坡设计应对沿线地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等综合考虑,视具体情况加以处理,以保证道路的稳定与通畅 4.一般情况下山岭重丘区纵坡设计应考虑填挖平衡,尽量使挖方运作就近路段填方,以减少借方和废方,降低造价和节省用地。——即纵向填挖平衡设计。 5.平原微丘区地下水埋深较浅,或池塘、湖泊分布较广,纵坡除应满足最小纵坡要求外,还应满足最小填上高度要求,保证路基稳定。——即包线设计。 6.对连接段纵坡,如大、中桥引道及隧道两端接线等,纵坡应和缓、避免产生突变。交叉处前后的纵坡应平缓一些, 7.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充分考虑通道、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 二、最大纵坡 最大纵坡:是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使用的最大坡度值。 影响因素: 汽车的动力特性:汽车在规定速度下的爬坡能力。 道路等级:等级高,行驶速度大,要求坡度阻力尽量小。 自然条件:海拔高程、气候(积雪寒冷等)。 纵坡度大小的优劣: 坡度大:行车困难:上坡速度低,下坡较危险。

纵断面设计要点

第五节纵断面设计要点 教学目的:掌握纵坡设计要点和设计方法步骤 重点难点:纵坡设计方法与步骤 经济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Ⅰ复习提问 1.常见的平纵线形组合方式 2.平曲线和竖曲线组合时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Ⅱ导入新课 前面讲解了纵断面图的基本组成,纵坡大小的选择,坡长以及平纵线形组合的相关内容,在这些基础上,进入纵断面设计的学习。纵断面设计时要注意对前面只知识的综合应用。Ⅲ讲解新课 一、纵断面设计要点 1.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 根据公路等级、沿线自然条件和构造物控制标高等,确定路线合适的标高、各坡段的纵坡度和坡长,并设计竖曲线。 2.基本要求: 纵坡均匀平顺、起伏和缓、坡长和竖曲线长短适当、平面与纵面组合设计协调、以及填挖经济、平衡 (一)设计标高的控制 1、平原微丘区,主要由保证路基稳定的最小填土高度控制。 为了保证路基的稳定性,最小填土高度为60-80公分,一般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最少80公分,不管是填方段还是挖方段。 2、丘陵地区,设计标高主要是保证填挖平衡、降低工程造价。 3、山岭区设计标高主要由纵坡度和坡长控制。 4、沿河线设计标高主要由洪水位控制,要高出设计洪水位0.5米。 5、高、一、二公路的最小净空高度为5米,三、四级公路为4.5米,考虑将来可能变化, 净空高应预留0.2米。 天桥标志牌 6、人行通道和农用车辆通道的净空最小值分别为2.2和2.7米。 7、公路越铁路时,路线桥下净空应符合现行铁路部门净空高度要求。 8、电力线、地下设施、水运航道地段,也应满足最小净高高度要求。 (二)关于纵坡极限值的运用 1.纵坡的极限值,设计时不可轻易采用,应留有余地。 2.在受限制较严的地带,可有条件地使用纵坡极限值。 3.纵坡应力求平缓,但为了路面和边沟排水,最小纵坡不应低于0.3%~0.5%。 (三)关于最小纵坡 1.坡长不宜过短,以不小于设计速度9秒的行程为宜。 2.对连续起伏的路段,坡度应尽量小,一般可争取到竖曲线最小长度的-5倍。 (四)各种地形条件下的纵坡设计 1、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值及陡坡限制坡长,一般不轻易采用,而应适当留有余地。 2、平原微丘区纵坡应均匀平缓,丘陵区的纵坡应避免过分迁就地形而使路线起伏过大。 3、山岭重丘区的沿河线,应尽量采用平缓的纵坡,坡长不宜过短,纵坡不宜大于6%。

给水管道平面及纵断面图设计步骤

给水管道平面及纵断面图设计流程 (最后修订时间:2010.07)一、准备工作 操作步骤: 1、设置->设工程名【在HySzGxWork下创建本工程数据储备文件夹】 2、设置->出图比例【施工图纵断面图出图比例为1:2000 实施方案纵断面图出图比例为1:2000】 3、设置->文字大小【一般取3】 4、设置->标注小数位【一般取3】 5、设置->图框设置【A0~A4图框均不要“对中线、标尺线、会签栏”,全部不打勾,然后保存设置】 6、设置->管道规格【这里我们主要调整给水硬聚氯乙烯管的相关数据即可(以1.0Mpa管道为准),确定保存后,需重启鸿业市政管线程序生效】 7、设置->管线标注->管长管坡

8、设置->纵断表头->给水->用户 序号 行间距 栏类别栏名称备注实施方案施工图 1 1 2 12 设计路面标高原地面标高(m) ① 2 12 12 设计管中心标高设计管中心标高(m)

3 12 12 管顶覆土管顶覆土(m) 4 12 12 坡度及坡长坡度(%%145)及坡长(m) ② 5 12 12 管径管径管材接口基础 6 15 15 道理桩号管道桩号(m) 7 12 12 井编号节点编号 8 40 40 用户自加节点大样 ③ 9 70 70 管道小平面管道平面 ①这里选择设计路面标高类别是为了方便做纵断面设计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纵断面图上的地面标高 ②%%145在stedi字体中显示为千分号 ③节点大样及管道平面的行间距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阶段做调整 9、设置->纵断标注【施工图桩号间隔:50 实施方案桩号间隔:100】 备注:其中步骤1、2、4、8、9在不同工程不同设计设计阶段中有不同设置,每次均需重新设置。

路线纵断面设计

路线纵断面设计 1、假定条件 1.1 该地区为丘陵地形,地表主要为草植被覆盖; 1.2 植被下面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覆盖,以灰黑、灰白泥岩、粉砂岩、泥质沙岩为主。厚度在6.6~31米之间。 1.3 本区属于自然区Ⅰ类划分,即大陆性亚寒带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7、8、9月份。雨季中湿状态的临界高度为84cm,4、5月份发生雪融期潮湿状态的临界高度为56cm。 2、设计要求 2.1 根据平面定线的结果结合本次给定的条件设计两个断链之间的纵断面图; 2.2 根据地面平曲线设计起点和中点的纵断面,选择填方材料并说明理由;2.3 绘图比例尺纵坐标为1:100,横坐标为1:5000,用A3纸绘制; 2.4 规范设计格式、设计步骤、设计内容; 2.5 所需材料:第一次的作业A3纸 笔记、参考书(露天矿线路工程、张达贤)。 3、纵断面设计原则 3.1 纵断面设计应服从上位依据(总规、控规、可研、初设等作业批准的高程),根据所处的工作阶段取得可靠地定线依据; 3.2 满足纵断面设计的技术标准,满足等级要求; 衡; 3.4 路基稳定,路基最小填土高度为84cm; 3.5 保证市政管线的埋设、使用。管线覆土最小厚度0.7m。有时排水管控制了道路高度。 4、设计步骤 4.1 准备工作 在平面路线图上标注里程桩和百米标及其所处高程。 本次设计总里程1575.2m,跨高程3.27m;共设置15个百米桩、27个里程桩,其中K0 K1 K2 K4 K6 K7 K8 K10 K12 K13 K15 K16 K18 K19 K20 K22 K24 K25 K26为整桩,K3 K5 K9 K11 K14 K17 K19 K21 K23 K27为特殊加点桩。 4.2 标注特殊控制点 1)路线起、终点,引起地形起伏大的变坡点; 2)标注控制点:影响纵坡设计的高程控制点(用高程表示) 3)线路的起始点、导向线交点、地形边坡点、竖曲线的起始点(竖曲线的ZY-YZ)。 4)平面圆曲线的ZY-YZ点。 采用定直线等分定理将控制点、里程桩、变坡点、起终点、百米标的高程反映到纵断面图上。 4.3 试坡 Liumr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平面与纵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平面与纵断面设计热★★★ 浏览: 809 更新时间:2010-5-26 10:04:21 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原则: 一、道路平面位置应按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 二、道路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 三、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 四、道路平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等。 五、平面线形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应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减少废弃工程。 第5.1.2条直线、平曲线的布设与连接宜符合下列规定: 一、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时,直线长度宜满足下列要求: 1.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m)宜大于或等于计算行车速度(km/h)数值的六倍。 2.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m)宜大于或等于计算行车速度(km/h)数值的二倍。 当计算行车速度小于60km/h,地形条件困难时,直线段长度可不受上述限制,但应满足设置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的要求。 二、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0km/h时,半径不同的同向圆曲线连接处应设置缓和曲线。受地形限制并符合下述条件之一时,可采用复曲线。 1.小圆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2.小圆半径小于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但大圆与小圆的内移值之差小于或等于0.1m; 3.大圆半径与小圆半径之比值小于或等于1.5。 三、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0km/h时,长直线下坡尽头的平曲线半径应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在难以实施地段,应采取防护措施。

道路纵断面设计步骤

道路纵断面设计步骤: 一、平面线形规范检查(检查线形是否满足规范) 用业主给你的平面总图用鸿业—平面—平面规范输入道路参数进行检查,检查线形是否满足规范,如不满足用鸿业—平面—导线法线型设计—基本型缓和曲线进行设计(参数可以从规范上查到); 二、道路纵断面图设计:检查道路纵断面设计时是否会出现高程差特大或不满足要求等情况,涉及到是否需要改线(使用鸿业来完成) 1、地形 地形识别:地形—自然等高线—快速转化—先单击一条地形线—按all表示全部选择同类型的线—回车; 离散:地形—自然等高线—离散—回车(离散间距为10/20 可自行调节,不调也行。 自然标高离散点:文本定义—选择任意高程点文字(按all表示全部选择)—回车—按提示进行下一步; 如果是属性块的情况:属性块定义—选择任意高程点文字(按all表示全部选择)—回车—按提示进行下一步。 标高检查:在自然标高离散点里选择标高检查,选择任意高程点文字(按all表示全部选择)—根据提示输入最大最小标高—检查

完后删除全部的无效点即可。 2、平面 中心线定义:选择中心线定义—回车手动选择图上的中心线—回车按提示完成即可。 桩号 定义桩号:选择定义桩号的中心线,先选择一条中心线,输入all表示选择全部同类型的线性—回车—按提示进行下步操作。 自动标注桩号:在桩号里面自动标注桩号—选择标注的线性—按提示即可。 还可以进行标注桩号设置 线转道路:为了使生成的土石方量准确,按提示完成即可。 超高加宽设计:

根据图在桩号代号右侧单击横断面形式,出现下图 选择左右对称,选择板块型式(有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等,单幅路表示没有中央分隔带,没有两侧分隔带;双幅路是指有中央分隔带,没有两侧分隔带;三幅路是指有中央分隔带,有两侧分隔带;

给水管道平面及纵断面图设计步骤

一、准备工作 操作步骤: 1、设置->设工程名【在HySzGxWork下创建本工程数据储备文件夹】 2、设置->出图比例【施工图出图比例为1:1000 初步设计出图比例为1:2000】 3、设置->文字大小【一般取3】 4、设置->标注小数位【一般取3】 5、设置->图框设置【A0~A4图框均不要“对中线、标尺线、会签栏”,全部不打勾,然后保存设置】 6、设置->管道规格【这里我们主要调整给水硬聚氯乙烯管的相关数据即可,确定保存后,需重启鸿业市政管线程序生效】 7、设置->管线标注->管长管坡

8、设置->纵断表头->给水->用户 ①这里选择设计路面标高类别是为了方便做纵断面设计时可以根据

实际情况调整纵断面图上的地面标高 ②%%145在Rc9字体中显示为千分号 ③节点大样及管道平面的行间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 9、设置->纵断标注【施工图桩号间隔:50 初步设计桩号间隔:100】 备注:其中步骤1、2、4、8、9在不同工程不同设计设计阶段中有不同设置,每次均需重新设置。 二、绘制平面及纵断面图 操作步骤: 1、布置管线 采用pl命令布置管线,线段及小幅度曲线均可,尽量直线段越长越好,可减少节点量,减轻后续的工作量。 布置完管线后,利用x命令打散管线,给水->定给水管 2、管道桩号

平面->管线桩号->定义给水管线桩号 平面->管线桩号->桩号标注设置【通常常用千米桩号、左侧标注->小桩号侧标注,施工图整桩间隔50,初步设计整桩间隔100】 平面->管线桩号->自动标注管线桩号 3、从图面提取地面标高 平面->自然地形->自然离散点->文本定义/属性块转【如果自然地形标高数据为属性块,则采用属性块转】 平面->自然标高文件->地图提标高

给水管道平面及纵断面图设计步骤汇总

给水管道平面及纵断面图设计流程 海南天鸿市政设计有限公司培训文件 (最后修订时间:2010.07)一、准备工作 操作步骤: 1、设置->设工程名【在HySzGxWork下创建本工程数据储备文件夹】 2、设置->出图比例【施工图纵断面图出图比例为1:2000 实施方案纵断面图出图比例为1:2000】 3、设置->文字大小【一般取3】 4、设置->标注小数位【一般取3】 5、设置->图框设置【A0~A4图框均不要“对中线、标尺线、会签栏”,全部不打勾,然后保存设置】 6、设置->管道规格【这里我们主要调整给水硬聚氯乙烯管的相关数据即可(以1.0Mpa管道为准),确定保存后,需重启鸿业市政管线程序生效】 7、设置->管线标注->管长管坡

8、设置->纵断表头->给水->用户

①这里选择设计路面标高类别是为了方便做纵断面设计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纵断面图上的地面标高 ②%%145在stedi字体中显示为千分号 ③节点大样及管道平面的行间距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阶段做调整 9、设置->纵断标注【施工图桩号间隔:50 实施方案桩号间隔:100】 备注:其中步骤1、2、4、8、9在不同工程不同设计设计阶段中有

不同设置,每次均需重新设置。 二、绘制平面及纵断面图 操作步骤: 1、布置管线 采用pl命令布置管线,线段及小幅度曲线均可,尽量直线段越长越好,可减少节点量,减轻后续的工作量。 布置完管线后,利用x命令打散管线,给水->定给水管 2、管道桩号 平面->管线桩号->定义给水管线桩号 平面->管线桩号->桩号标注设置【通常常用千米桩号、左侧标注->小桩号侧标注,施工图整桩间隔50,实施方案整桩间隔100】

道路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 第二节纵断面设计 第5.2.1条纵断面设计原则如下: 一、纵断面设计应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并适应临街建筑立面布置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 二、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 三、山城道路及亲辟道路的纵断面设计应综合考虑土石方平衡,汽车运营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确定路面设计标高。 四、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宜按非机动车爬坡能力设计纵坡度。 五、纵断面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要求综合考虑。 1、路线经过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段时,应提高路基标高以保证路基稳定。当受规划控制标高限制不能提高时,应采取稳定路基措施。 2、旧路改建在旧路面上加铺结构层时,不得影响沿路范围的排水。 3、沿河道路应根据路线位置确定路基标高。位于河堤顶的路基边缘应高于河道防洪水位0.5m。当岸边设置挡水设施时,不受此限。位于河岸外侧道路的标高应按一般道路考虑,符合规划控制标高要求,并应根据情况解决地面水及河堤渗水对路基稳定的影响。 4、道路纵断面设计要妥善处理地下管线覆土的要求。 5、道路最小纵坡度应大于或等于0.5%,困难时可大于或等于0.3%,遇特殊困难纵坡度小于0.3%时,应设置锯齿形偏沟或采取其他排水措施。

六、山城道路应控制平均纵坡度。越岭路段的相对高差为200,500m时,平均纵坡度宜采用4.5%;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宜采用4%,任意连续3000m长度范围内的平均纵坡度不宜大于4.5%。 第5.2.2条机动车车行道最大纵坡度推荐值与限制值见表5.2.2。 第5.2.3条坡长限制规定如下: 一、设计纵坡度大于表5.2.2所列推荐值时,可按表5.2.3-1的规定限制坡长。设计纵坡度超过5%,坡长超过表5.2.3-1规定值时,应设纵坡缓和段。缓和段的坡度为3%,长度应符合本条第二款规定。 二、各级道路纵坡最小长度应大于或等于表5.2.3-2的数值,并大于相邻两个竖曲线切线长度之和。 第5.2.4条在设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超高横坡度与道路纵坡度的合成坡度应小于或等于表5.2.4规定值。

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

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 纵坡设计前,应根据中桩和水准记录点绘出路线纵断面图的地面线,绘出平面直线、平曲线示意图,写出每个中桩的桩号和地面标高以及沿线土壤地质说明资料,并熟悉和掌握全线有关勘测设计资料,领会设计意图和要求。 2.标注控制点 所谓控制点,就是指影响纵坡设计的高程控制点。“控制点”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属于控制性的“控制点”,控制路线纵坡设计时必须通过它或限制从其上方或下方通过。这类控制点主要有: ①路线起、终点;②越岭哑口;③重要桥涵;④最小填土高度;⑤最大挖深;⑥沿溪线的洪水位;⑦隧道进出口;⑧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点;⑨铁路道口;⑩城镇规划控制标高以及受其它因素限制路线必须

通过的标高控制点等。 第二类是属于参考性的“控制点”,叫经济点。对于山岭重丘区的公路,除应标出控制性质的“控制点”以外,还应考虑各横断面上横向填挖基本平衡的经济点,以降低工程造价。横断面上的经济点有以下三种情况: 1)当地面横坡不大时,可在中桩地面标高上下找到填方和挖方基本平衡的标高,纵坡通过此标高时,在该横断面上挖方数量基本等于填方数量。该标高为其经济点,如图a)。 2)当地面横坡较陡时,填方往往不宜填稳,有时坡脚伸得较远,采用多挖少填甚至全部挖出路基的方法比砌石护坡经济,这时多挖少填或全挖路基的标高为经济点,如图b)。 3)当地面横坡很陡,无法填方时,需砌筑挡土墙,此时宁愿全部挖出路基或深挖,该全部挖出或深挖路基的标高为其经济点,如图c)。 当地面横坡很陡,必须作挡土墙时,当采用某一设计标高使该断面按1m长度计施工的土石方与挡土墙费用总和最省,该标高为其经济点。设计时“经济点”通常用“路基横断面透明模板”来确定,如下图所示。

公路纵断面设计

公路纵断面设计 一、概述 1. 纵断面设计定义沿道路中心线纵向垂直剖切的一个立面。它表达了道路沿线起伏变化的状况。道路纵断面设计主要是根据道路的性质和等级,汽车类型和行驶性能,沿线地形、地物的状况,当地气候、水文、土质的条件以及排水的要求,具体确定纵坡的大小和各点的标高。为了适应行车的要求,各级公路和城市道路中的快速路、主干路及相邻坡度代数差大于1%的其他道路,在纵坡变更处均应设置竖曲线,因而,道路纵断面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所组成。 在纵断面图上,通过路中线的原地面上各桩点的高程,称为地面标高,相邻地面标高的起伏折线的连线,称为地面线。设计公路的路基边缘相邻标高的连线,称为设计线,设计线上表示路基边缘各点的标高,称为设计标高。在同一横断面上设计标高与地面标高之差,称为施工高度。当设计线在地面线以上时,路基构成填方路堤;当设计线在地面线以下时,路基构成挖方路堑。施工高度的大小直接反映了路堤的高度和路堑的深度。 2. 纵断面设计原则 2.1 设计原则 (1)纵坡设计必须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有关纵坡的各项规定,如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按排水要求的最小纵坡等。 (2)为保证汽车以一定的车速安全顺利地通过,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 (3)对沿线的自然条件,应作通盘研究,依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分别处理,使公路畅通和稳定。 (4)按路线起伏综合考虑农田水利方面的特殊要求。 (5)在水文条件不良或地下水位很高的路段,应考虑适当的路基高度。 (6)在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的前提下,争取填挖平衡,节省土石方及其他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 7)考虑到今后公路改建时,尽量利用原有路面作为新路面的基层或面层的下。 8)纵坡设计应与平面设计密切配合协调。 2.2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除参照公路纵断面设计的原则外,尚须注意下列各点:

路线纵断面设计

路线纵断面设计 路线纵断面:同一曲面沿道路中线竖直剖切,展开成的平面。 1、假定条件 1.1、该地区为丘陵地区,地表主要为全区覆盖的草植被。植被下部为第四季松 散堆积物覆盖,以灰黑、灰白泥岩、粉砂岩、泥质砂岩为主,厚度在6.6m-31m 之间。 1.2、本区属于公路自然区I类2级划分,即大陆性亚寒带气候,降雨主要集中 在7、8、9月,表现中湿状态的临界高度为84cm;4、5月份为雪融期,产生潮湿临界厚度为56cm。 2、设计要求 2.1、根据地面平曲线设计起点和中点的纵断面图,选择填方材料并说明理由。 2.2、绘图比例尺纵坐标为1:200,横坐标为1:2000,用B4纸绘制。 2.3、规范设计格式、设计步骤、设计内容。 3、纵断面设计的原则 3.1、纵断面设计应服从上位依据(总规、控规、可研、初设等业已批准的高程), 根据所处的工作阶段取得可靠的定线依据; 3.2、满足纵断面设计的技术标准,满足等级要求; 3.3、纵断面线形平顺,坡段平缓,起伏小、少; 3.4、填挖少,工程量省,填挖基本平衡; 3.5、路基稳定; 3.6、基本满足沿途道路控制标高。道路控制标高是: ①起点、终点、沿途街坊地面、交叉口、出入口、广场、建筑物地坪、铁 路道口、桥涵; ②由设计洪水位确定的路面高程、桥面高程; ③通航河流要满足桥下净空高度的要求; ④旧路改造时的原有路面高程; ⑤垭口。 3.7、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3.8、保证市政管线的埋设、使用。管线覆土最小厚度0.7m。有时排水管控制了 道路高程。 4、设计步骤 4.1、准备工作 在平面路线图上标注里程桩和百米标及其所处高程。 本次设计总里程540.78m,跨高程3.29m;共设置5个百米标、17个里程桩,其中k0、k1、k3、k8、k9、k14为整桩,k2、k4、k5、k6、k7、k10、k11、k12、k13、k15、k16为特殊点加桩。

纵断面最小坡长

第三章纵断面设计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纵坡及坡长设计 教学内容:1.初步了解纵断面图的内 容; 2.理解公路最大、最小纵坡和最大、最小坡长确定所考虑的因素,在纵断面设计中能正确运用最大(小)纵坡、最大(小)坡长、平均纵坡、合成纵坡及缓和坡段、纵坡折减等 重点:《标准》对公路最大、最小纵坡和最大、最小坡长的确定及考虑的因素。 难点:最大(小)纵坡、最大(小)坡长、平均纵坡、合成纵坡、缓和坡段。 第一节概述 路线纵断面图:沿着公路中线竖直剖切然后展开即为公路的纵断面。 纵断面图是公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成果,也是公路设计的重要技术文件之一。把公路的纵断面图与平面图结合起来,就能准确地定出公路的空间位置。 纵断面设计:在路线纵断面图上研究路线线位高度及坡度变化情况的过程。 纵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公路等级、地形、地物、水文地质,综合考虑路基稳定、排水以及工程经济性等,研究纵坡的大小、长短、竖曲线半径以及与平面线形的组合关系,以便达到行车安全迅速、运输经济合理及乘客感觉舒适的目的。 路线纵断面图的构成: 纵断面图上由两条主要的线和文字资料两部分构成; (1)地面线:它是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而点绘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反映了沿着中线地面的起伏变化情况; (2)设计线:路线上各点路基设计高程的连续线,是经过技术上、经济上以及美学上等多方面比较后定出的一条具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反映了公路路线的起伏变化情况; 纵断面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两种线形要素所组成。 直线(即均坡度线)有上坡和下坡,是用水平长度及纵坡度表示的。纵坡度i表征匀坡路段 坡度的大小,用高差h与水平长度l之比量度,即 (%) l h i 路线纵断面图上的标高: (1)设计标高,即路基设计标高,《规范》规定如下:

第四章-纵断面设计

第四章纵断面设计 一、填空题 1、在公路路线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另一条是()。 2、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和()组成的。 3、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纵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线()和()之比的百分数来度量的。 4、新建公路路基设计标高即纵断面图上设计标高是指:高速、一级公路为 ()标高;二、三、四级公路为()标高。 5、纵断面线型的布置包括()的控制,()和()的决定。 6、缓和坡段的纵坡不应大于(),且坡长不得()最小坡长的规定值。 7、二、三、四级公路越岭路线的平均坡度,一般使以接近()和 ()为宜,并注意任何相连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 ()。 8、转坡点是相邻纵坡设计线的(),两坡转点之间的距离称为 ()。 9、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避免插入()平曲线,或将这些顶点作为反向平曲线的()。 10、纵断面设计的最后成果,主要反映在路线()图和 ()表上。 二、选择题 1、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 A 路基中线标高 B 路面边缘标高 C 路基边缘标高 D路基坡角标高 2、设有中间带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为()。 A 路面中线标高 B 路面边缘标高 C 路缘带外侧边缘标高 D 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

3、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地确定,主要根据()来选取其中较大值。 A 行程时间,离心力和视距 B 行车时间和离心 力 C 行车时间和视距 D 视距和理性加速度 4、竖曲线起终点对应的里程桩号之差为竖曲线的()。 A切线长 B 切曲差 C 曲线长 5、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合成坡度的限制值为10%,设计中某一路段,按平曲线半径设置超高横坡度达到10%则此路段纵坡度只能用到( ). A 0% B 0.3% C 2% D3% 6、最大纵坡的限制主要是考虑()时汽车行驶的安全。 A 上坡 B 下坡 C 平坡 7、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 A 汽车动力性能 B 公路等级 C 自然因素 D 排水要求 8、公路的最小坡长通常是以设计车速行驶()的行程来规定的。 A 3-6s B 6-9s C 9-15s D 15-20s 9、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主要取决于()。 A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B 土石方填挖平衡 C 最小纵坡和坡长 D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10、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的整数倍桩号处。 A 5m B 10m C 20m D 50m 1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竖曲线采用()。 A 二次抛物线 B 三次抛物线 C 回旋曲线 D 双曲线 12、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设计成果。 A 平面 B 纵断面 C 横断面 D 平、纵、横 三、名称解释 1.公路的纵坡度

道路纵断面设计

第二节纵断面设计 第5.2.1条纵断面设计原则如下: 一、纵断面设计应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并适应临街建筑立面布置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 二、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 三、山城道路及亲辟道路的纵断面设计应综合考虑土石方平衡,汽车运营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确定路面设计标高。 四、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宜按非机动车爬坡能力设计纵坡度。 五、纵断面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要求综合考虑。 1、路线经过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段时,应提高路基标高以保证路基稳定。当受规划控制标高限制不能提高时,应采取稳定路基措施。 2、旧路改建在旧路面上加铺结构层时,不得影响沿路范围的排水。 3、沿河道路应根据路线位置确定路基标高。位于河堤顶的路基边缘应高于河道防洪水位0.5m。当岸边设置挡水设施时,不受此限。位于河岸外侧道路的标高应按一般道路考虑,符合规划控制标高要求,并应根据情况解决地面水及河堤渗水对路基稳定的影响。 4、道路纵断面设计要妥善处理地下管线覆土的要求。 5、道路最小纵坡度应大于或等于0.5%,困难时可大于或等于0.3%,遇特殊困难纵坡度小于0.3%时,应设置锯齿形偏沟或采取其他排水措施。 六、山城道路应控制平均纵坡度。越岭路段的相对高差为200~500m时,平均纵坡度宜采用4.5%;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宜采用4%,任意连续3000m长度范围内的平均纵坡度不宜大于4.5%。 第5.2.2条机动车车行道最大纵坡度推荐值与限制值见表5.2.2。 第5.2.3条坡长限制规定如下: 一、设计纵坡度大于表5.2.2所列推荐值时,可按表5.2.3-1的规定限制坡长。设计纵坡度超过5%,坡长超过表5.2.3-1规定值时,应设纵坡缓和段。缓和段的坡度为3%,长度应符合本条第二款规定。

第4章 城市道路纵断面线型规划设计

第4章城市道路纵断面线形规划设计4.1 纵断面规划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城市道路的纵断面设计,是结合城市规划要求、地形、地质情况,以及路面排水、工程管线埋设等综合因素考虑,所确定的一组由竖向直线和曲线组成的设计。在纵断面图上表示原地面起伏的标高线称为地面线,地面线上各点的标高称为地面标高(或称黑色标高)。表示道路中线纵坡设计的标高线称为设计线,它一般多指路面设计线,设计线上各点的标高,成为设计标高(或称红色标高)。设计线上各点的标高与原地面线上各对应点标高(即高程)之差,称为施工高度或填挖高度。设计线高于地面线的需填土;低于地面线的需挖土;与地面线重合处可不填不挖。当设计线为路面纵坡设计线时,确定路基实际施工高度或计算土方量需要考虑路面结构设计厚度及路槽型式、施工方法等予以修正。从道路纵断面上可看出路线纵向大致的平衡程度与路基土石方填挖平衡概况。 在城市道路上,一般均以道路车道中心线的竖向线型作为基本纵断面。当道路横断面为有高差的两幅路(俗称两块板)或设有专用的自行车道时,则应分别定出各个不同车行道中心线的纵断面。当设计纵坡很小,在采用锯齿形边沟排泄路面水的路段,还需作出锯齿形边沟的纵断面设计线。 4.1.1 设计内容 道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道路性质、类型、交通量和当地气候、地形、水文、土质条件、排水要求以及城市竖向设计要求、地物现状、土方平衡等,合理地确定连接有关竖向控制点(或特征点)的平顺起伏线形。它具体包括:确定沿线纵坡大小及坡段长度;选定满足行车技术要求的竖曲线;计算各桩点的施工高度,以及确定桥涵构筑物的标高等。 4.1.2 设计要求 城市道路纵面的线性设计一般要满足以下要求: 1.保证行车的安全与迅速。一般要求路线转折少、纵坡平缓,在纵坡转折处尽可能用较大半径的竖曲线衔接,以适应行车视距与舒适的要求; 2.与相交道路、街坊、广场以及沿街建筑物的出入口有平顺的衔接; 3.在保证路基稳定、工程经济的条件下,力求设计线与地面线相接近,以减少路基土石方工程量,并最少地破坏自然地理环境。在地形起伏较大,或系主要道路时,应适当拉平设计线,以消除过大纵坡与过多坡度转折,即使这样会增加一些填挖土量和其他工程构筑物工作量,也往往是适当的; 4.应保证道路两侧街坊和路面上雨水的排除。为此,道路侧石顶面一般宜低于街坊地面和沿街建筑物的地坪标高,在多雨的南方地区更应如此。当地形复杂,街坊建筑群排水规划方向系背离道路时,则侧石顶面可高于街坊建筑群地面,但应在街坊出入口处增设雨水口(亦称进水井)截流地面雨水。对可能有渍水的城市用地,尚应注意使道路设计标高距渍水位有足够高度(一般宜≥1.0m),以保证路基的稳定; 5.在城市滨河地区,往往要求滨河道路起防洪堤的作用。因此,其路面设计标高应在最

道路纵横断面的实测方法

线路纵、横断面测量 纵断面测量 目的:测定线路中桩处的高程,绘制纵横断面图,为线路设计提供基础资料。 工作步骤:"先基平、后中平" 基平就是控制测量,中平就是碎步测量 一、基平测量 1.水准点的设置 (1)横向位置,不易破坏且方便之处,一般离中线50~100m (2)纵向密度 山区:相隔0.5km ~1km ; 平原区:相隔1km ~2km 每5km 、线路起终点、重要工程处,设永久性水准点。 2.基平测量的方法 50-100m 水准点 道路中线 BM1 BM2BM3 山区:0.5~km 平原:1~km

(1)路线 符合水准路线(2)仪器 不低于DS3精度的水准仪或全站仪(3)测量要求:水准测量 按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进行往返测,闭合差不超过20√L 或6√n (mm)(L 为长度(km)n 为测站数。)三角高程测量 一般按全站仪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四等)规范进行。 用全站仪测高程和水准仪测量高差是不同的,全站仪是在要测量的两点分别架仪器和立棱 镜,水准仪是在两点中间架仪器。 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 首先在BM1点架仪器,BM2架棱镜,精确的测量两点 之间的高差。D ·tan α+BM1仪器高-BM2棱镜高,就 可以得到BM2的高程,把两点的高程相减就得到两 点之间的高差,再吧仪器搬到BM2,后视BM1,把两 个高差取平均值,这种方法叫做“对向观测或双向 观测”用同样的方法测BM3。 二、中平测量 1.定义:在基平测量后提供的水准点高程的基础上,测定各个中桩的高程。 2.方法: (1)水准仪法 从一个水准点出发,按普通水准测量的要求,用“视线高法”测出该测段内所有中桩地面高程最后附合到另一个水准点上。 TP 点就是转点(一般情况下是先测设转点再测其它的点) 高差闭合差的限差为:高速、一级公路±30√L 。二级及以下公路±50√L BM1 BM3 BM2 三角高程测量 BM1 TP1 TP2 图形:水准仪中平测量

路线纵断面测量

路线纵断面测量(route profile survey) 目的——测定线路中桩处的高程,绘制纵断面图(profile),为线路设计提供基础资料。 工作步骤——“先基平(principal leveling)后中平(profile leveling)” 一、基平测量(principal leveling) 1.水准点(bench mark)的设置。 (1)位置:埋设在距中线50~100m,且不易破坏之处。 (2)设置密度:相隔0.5km~1km——山区 相隔1km~2km——平原区 每隔5km、路线起终点、重要工程处,设永久性水准点。2.基平测量的方法 (1)路线——附合水准路线。 (2)仪器 水准仪——不低于DS3精度 全站仪——竖直角观测精度不大于2'',标称精度不低于(5+5×10-6D)mm (3)测量要求 水准测量——一般按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进行。如:要进行往返测,闭合差不超过L ±mm 20 三角高程测量——一般按全站仪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四等)规范进行。二、中平测量(profile leveling) 1.定义: 在基平测量后提供的水准点高程的基础上,测定各个中桩的高程。 2.方法: (1)水准仪法 从一个水准点出发,按普通水准测量的要求,用“视线高法”测出该测段内所有中桩地面高程,最后附合到另一个水准点上。

高差闭合差的限差为: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L 50 ±。 ±;二级及以下公路:L 30 其记录格式见表。 (2)全站仪法 先在BM1上测定各转点TP1 、TP2的高程,再在TP1、TP2上测定各桩点的高程。其原理即为三角高程测量原理。 三、纵断面图的绘制 以横坐标为里程,纵坐标为高程。(见图)

给水管道平面及纵断面图设计步骤

给水管道平面及纵断面图设计流程 天鸿市政设计培训文件 (最后修订时间:2010.07)一、准备工作 操作步骤: 1、设置->设工程名【在HySzGxWork下创建本工程数据储备文件夹】 2、设置->出图比例【施工图纵断面图出图比例为1:2000 实施方案纵断面图出图比例为1:2000】 3、设置->文字大小【一般取3】 4、设置->标注小数位【一般取3】 5、设置->图框设置【A0~A4图框均不要“对中线、标尺线、会签栏”,全部不打勾,然后保存设置】 6、设置->管道规格【这里我们主要调整给水硬聚氯乙烯管的相关数据即可(以1.0Mpa管道为准),确定保存后,需重启鸿业市政管线程序生效】 7、设置->管线标注->管长管坡

8、设置->纵断表头->给水->用户

①这里选择设计路面标高类别是为了方便做纵断面设计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纵断面图上的地面标高 ②%%145在stedi字体中显示为千分号 ③节点大样及管道平面的行间距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阶段做调整 9、设置->纵断标注【施工图桩号间隔:50 实施方案桩号间隔:100】 备注:其中步骤1、2、4、8、9在不同工程不同设计设计阶段中有不同设置,每次均需重新设置。

二、绘制平面及纵断面图 操作步骤: 1、布置管线 采用pl命令布置管线,线段及小幅度曲线均可,尽量直线段越长越好,可减少节点量,减轻后续的工作量。 布置完管线后,利用x命令打散管线,给水->定给水管 2、管道桩号 平面->管线桩号->定义给水管线桩号 平面->管线桩号->桩号标注设置【通常常用千米桩号、左侧标注->小桩号侧标注,施工图整桩间隔50,实施方案整桩间隔100】 平面->管线桩号->自动标注管线桩号 3、从图面提取地面标高 平面->自然地形->自然离散点->文本定义/属性块转【如果自然地形标高数据为属性块,则采用属性块转】

2[1].纬地(纵断面设计)解析

十.设计向导说明及步骤 说明:设计向导的作用 “设计向导”命令位于“项目”菜单下,该功能引导用户快捷、方便地设置项目类型、公路等级、标准路基宽度、计算不同形式的超高与加宽过渡,以及快速设置填挖方边坡、边沟排水沟等等设计控制参数。用户在按照设计向导的提示一步一步完成设置后,系统会自动生成四个文件:超高设置文件(*.sup)、路幅宽度文件(*.wid)、设计参数控制文件(*.ctr)、桩号序列文件(*.sta),并自动添加到项目管理器中。 在新版Hint5.6中,用户可以根据项目需要,通过在“设计向导”中输入分段桩号,将一个项目划分为若干段不同公路等级、不同标准路基宽度、或不同的超高加宽过渡方式的项目分段进行设计,而不象以前需要将一个项目分为几个项目来分别设计,大大简化了有此需求的用户的操作使用。 注意:设计向导只是一个帮助用户快速建立本项目各种控制参数的一个工具,一般情况下,一个项目中“设计向导”只需运行一次。对生成的超高加宽等四个文件,用户均可利用纬地数据编辑器打开文件按照其格式进行修改设置,或者利用“数据”菜单下的“控制参数输入”命令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根据需要随时对其进行修改变化。用户如再次运行设计向导,系统会提示本项目的超高设置等四个文件已存在,继续运行可能会覆盖用户已经编辑修改好的文件。当然如果用户确实需要通过重新运行“设计向导”由系统自动生成某几个文件,而不希望覆盖原来已编辑设置好的文件,也可以继续运行设计向导,只是注意在运行到最后一步时,对生成的四个文件的名称进行修改,这样就不会覆盖原来的文件了。新生成的这四个文件会自动加到项目管理器中,替换掉原来的四个文件,用户可以在“项目管理器”的文件管理中选中某个不需要替换的文件,重新指定原来的那个文件即可。 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应用 纬地道路系统在国内首先建立起基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纬地路线与立交设计专用标准数据库(即公路技术指数表.mdb),此文件位于C:\Hint40目录下。在新版Hint5.6中,此文件升级为技术指标2004.mdb,支持目前最新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设计向导在计算生成项目的超高和加宽过渡等文件时,即自动调用此标准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对于一些特殊的工程项目,如项目的超高或者加宽取值不是按照规范规定的标准设置超高或加宽,纬地系统允许用户对技术指标2004.mdb中的相关指标进行修改,或者扩充增加一些非标准的公路等级指标(如有些地方使用的准四级公路标准等)。此技术指数表为Access文件格式,如图2-1所示。

简析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中常见问题

简析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中常见问题 摘要:城市道路是服务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它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功能的运营效率。本文笔者结合近期做的一城市道路工程实际,对纵断面方案设计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方案进行了具体分析比对,以供参考并共勉。 关键词:道路纵断面;问题;方案;总结 Abstract: urban road is service of urban life and the important infrastructure, its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quality is good or bad, directly influence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of the function of the city.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of a recent city road engineering practice, the design scheme of longitudinal the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scheme than a concrete analysis, for reference and mutual encouragement. Key words: longitudinal road; Problem; Project; summary 纵坡的存在对汽车尤其是载重汽车的运行速度影响较大,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在纵坡较大的上坡路段,载重车爬坡时需克服较大的坡度阻力,车速下降,载重车与小汽车的速差变大,超车频率增加,对行车安全不利。纵断面设计方案的合理与否,不仅对城市道路工程质量、景观、行车舒适性与安全性影响较大,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道路占地面积以及施工的难易程度等。因此,设计时应给予高度重视。 1在纵断面设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1.1 第一个问题就是注意道路标高与地面排水、地下管线、两侧建筑物等的配合,刚开始做道路设计时并没有意识到踏勘现场的重要性,去了现场后只是走马观花的匆匆看一遍了事,直到在纵断面设计时无从下手才真正意识到勘察道路周边环境等的重要性。纵断面拉完坡后要根据路面横坡反推出到这些特征物时的高程,否则出现道路设计高出地下室很多或者挖出行道树树根等情况就很麻烦了,要不厌其烦地反复、逐个计算出这些特殊点的高程,以保证设计的安全性。 1.2 第二个问题就是在进行新建道路设计时,一定要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进行,道路纵坡坡度大于或等于3%,纵坡的坡长要大于相邻两个竖曲线切线长度之和。 表1纵坡坡段最小长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