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故事.

心理健康故事

一、控制情绪:

1、"钉子"

有一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

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他的父亲这件事,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

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回复成从前。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注: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彼此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开始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你)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帮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二、宽容

1、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倒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千里来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6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2、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3、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故事

宋朝宰相王安石中年丧妻,后来续娶了一个妾叫姣娘。

姣娘年方十八,出身名门,长得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婚后,王安石身为宰相,整天忙于朝中之事,经常不回家。姣娘正值妙龄,独居空房,便跟府里的年轻仆人私下偷情。这事传到了王安石那儿,王安石使了一计,谎称上朝,却悄然藏在家中。入夜,他潜入卧室外窃听,果然听见姣娘与仆人床上调情。他气得火冒三丈,举拳就要砸门捉奸,但是就在这节骨眼上,忍字给他当头一棒,让他冷静下来。他转念一想,自己是堂堂当朝宰相,为自己的爱妾如此动怒实在犯不上。

他把这口气咽了回去,转身走了。不料,没留神撞上了院中的大树,一抬头,见树上有个老鸹(gu ā)窝。他灵机一动,随手抄起一根竹竿,捅了老鸹窝几下,老鸹惊叫而飞,屋里的仆人闻声慌忙跳后窗而逃。事后,王安石装作若无其事。

一晃儿到了中秋节,王安石邀姣娘花前赏月。酒过三巡,王安石即席吟诗一首:

日出东来还转东,

乌鸦不叫竹竿捅。

鲜花搂着棉蚕睡,

撇下干姜门外听。

姣娘是个才女,不用细讲,已品出这首诗的寓意,知道自己跟仆人偷情的事被老爷知道了。想到这儿她顿感无地自容。可她灵机一动,跪在王安石面前,也吟了一首诗:

日出东来转正南,

你说这话够一年,

大人莫见小人怪,

宰相肚里能撑船。

王安石细细一想,自己年已花甲,姣娘正值弱冠年华,偷情之事不能全怪她,还是来个两全其美吧。过了中秋节,王安石赠给姣娘白银千两,让她跟那个仆人成亲,一起生活,远离他乡。

这事很快传出去,人们对王安石的忍字当头,宽宏大量,深感敬佩。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也就成了宽宏大量的代名词。

三、目标

1、目标的作用(调查)

美国耶鲁大学进行过一次跨度20年的跟踪调查。最早,这个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参加调查的学生们提了一个问题:“你们有目标吗?”90%的学生回答说有。研究人员又问:“如果你们有了目标,那么,是否把它写下来呢?”这时,只有4%的学生回答说:“写下来了。”

20年后,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跟踪当年参加调查的学生们。结果发现,那些有目标并且用白纸黑字写下来的学生,无论是事业发展还是生活水平,都远远超过了另外的没有这样做的学生。他们创造的价值超过余下的96%的学生的总和。那么,那96%的学生今天在干什么呢?研究人员调查发现:这些人忙忙碌碌,一辈子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帮助那4%的人在实现他们的理想呢。

流沙河的《理想》诗是这样说的:“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目标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引导和动力保障作用,不可不重视。

2、目标要明确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10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

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公里,就开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他们的情绪就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有多远,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来估计行程的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继续往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的时候,大家情绪开始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有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快到了!”大家有振作起来,加快了行进的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都有一块里程碑,人们便走边看里

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进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心理学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的时候,并能把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到达目标。

3、大目标由小目标组成

日本著名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的故事。他曾在1984年和1987年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两次夺得世界冠军。当记者几次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绩时,山田本一总是斩钉截铁地回答道:凭智慧战胜对手,取得胜利。人们都知道,马拉松比赛主要是运动员体力和耐力的较量,爆发力、速度和技巧都还在其次,因而对山田本一“凭智慧取胜”的回答,许多人疑而不信,总觉得他是在招摇夸张,故弄玄虚。然而十年后,人们终于从山田本一的自传中,验证了“凭智慧取胜”确实是他获得成功的经验所在。他在自传中写道: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将比赛的路线仔细的勘察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一家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公寓……这样一直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以百米冲刺的劲头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路程就这样被我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而轻松的跑完。起初,我并不是这样做的,而是把目标一下子定在终点线的那面旗帜上,结果跑到十几公里就觉得疲惫不堪了,因为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吓倒了。

4、目标决定成绩

一天,一位记者到建筑工地采访,分别问了三个建筑工人一个相同的问题。他问第一个建筑工人正在干什么活,那个工人头也不抬地回答:“我正在砌一堵墙。”他问第二个建筑工人同样的问题,第二个建筑工人回答:“我正在盖房子。”记者又问第三个工人,这次他得到的回答是:“我在为人们建造漂亮的家园。”记者觉得三个建筑工人的回答很有趣,就将其写进了自己的报道。

若干年后,记者在整理过去的采访记录,突然看到了这三个回答,三个不同的回答让他产生了强烈的欲望,想去看看这三个工人现在的生活怎么样。

等他找到这三个工人的时候,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当年的第一个建筑工人现在还是一个建筑工人,仍然象从前一样砌着他的墙;而在施工现在拿着图纸的设计师竟然是当年的第二个工人;至于第三个工人,记者没费多少工夫就找到了,他现在成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板,前两个工人正在为他工作。

拿破仑说:“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有深刻的道理。

四、乐观

1、美国牧师诺曼·皮耶尔智慧过人,60多年慰藉人们的心灵,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一天,一个中年男子向他求教说:“牧师先生,我这半辈子日以继夜地辛勤工作,可惜做成的事业接二连三地全部倒闭了。现在我失去了人生的一切,你说该怎么办呢?”

皮耶尔牧师取出一张纸,语气平和地问道:“你说失去了人生的一切?那么请你告诉我,你还有剩下的东西吧。你有夫人吗?”中年男人回答说:“是的,我有一个任劳任怨默默支持我的妻子,她很出色。”

皮耶尔牧师在纸上写下“出色的妻子”,接着又问:“你有子女吗?”中年男人回答说:“是的,我有3个孩子,他们都很善良可爱。”

皮耶尔牧师把这一点记在纸上,随即又问:“你有朋友吗?”中年男人回答说:“我有让别人羡慕的朋友,他们对我都非常慷慨。”

皮耶尔牧师在纸上写下“有慷慨的朋友”,然后又问:“你的身体健康吗?”中年男人回答说:“还算不错,现在我只对自己的健康有信心。”

谈到这里,中年男人仔细审视皮耶尔牧师的那张纸,突然大声说:“牧师先生,真是谢谢你!我明白了,我以为自己失去了一切,原来还有这么多珍贵的东西!我一定能够重新站起来。”

2、科学家霍金身患重疾,全身能动弹的地方不多。一次,他借助专用电脑做完学术报告,有位女记者获得提问的机会,出人意料地问道:“霍金先生,卢伽雷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

霍金听到这样一个悲哀的问题,表情还是那样的安详。几乎与他操作键盘的动作同步,扬声器和投影屏传递出他要表达的意思:“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一个丧失了太多太多的人,还想着自己所拥有的,这种豁达的胸襟和心态,给听众的心灵造成强烈的震颤,不由得对这位科学巨匠肃然起敬,随之便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3、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不是要人们陷入悲观境地,而是要提醒人们想开一点。在文化名人于右任的起居室贴有一组字画,中间是一幅写意的莲花,右边写有“不思八九”,左边写有“常想一二”,横批为“如意”。

常想生活中如意的事情,与常想生活中所拥有的东西,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人所具有的,足以使人感到生活幸福的要素很多,比如说健康的身体,亲人的关爱和呵护,可以肝胆相照的友谊,受教育的机会和工作的权力,还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

一个人可能不具有的,让人感到是一种缺憾的东西也很多,比如说名望、金钱和地位。尽管这些东西很重要,也未必人人具有,不过与人们所具有的那些东西相比,这些东西只能排列到次要的位置。

就大多数人而言,人们所具有的往往不会比未必具有的少,而且重要性要大得多。有些人具有的足以让他的日子溢满幸福,之所以日子过得很不开心,其症结就在于整天总是想着他所不具有的。

五、积极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所谓心理,是人的大脑反映、反应客观事物的认识、情感、行动过程和结果。因为认识和行动过程有隐蔽的成分,所以人的心理状态一般集中表现在情感表情上,如自信因素等。情感的这些表情,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精神状态或心态

人的心态是影响做事结果和身体状态的。

美国的麦克阿瑟在办公室墙上写道“你有自信就年轻,畏惧就年老;你有信仰就年轻,疑惑就年老;你有希望就年轻,绝望就年老。”说的是心态决定命运,而且还会影响生死健康。

1、典型的例子是“马血清的故事”,说的是有一位妇女体检,查出乳腺癌结果,吓得当场瘫软在地。挣扎回家路上,她看到报摊上正售一张小报,上面报导一则消息,说是许多癌症病人注射马血清后,均治愈了癌症。看后这位妇女顿觉精神百倍,立即寻找医院。有一位青年医生接待了她,并给她注射了“马血清”,实际注射的是生理盐水。但这位妇女却觉生存有望,精神振奋,不久复查竟然症状全无!半年后,这位妇女又看到一张报纸说“马血清”根本不能治癌症,这位妇女顿觉天昏地暗,双腿迈不开步。到医院拍片,果然胸部有阴影病灶!这位妇女愈觉病情严重,于是去找青年医生哭诉。青年医生明白是这张报纸起的作用,就说这张报纸是小报,作者不是专业人员,个别病人治疗不对症也是可能的,但你的治疗肯定是有效的,你前半年不是很好吗?这样吧,我再给你打一支进口的“马血清”巩固治疗,你的病就会彻底治愈了!妇女见他说得认真,精神重新振作,后来症状也就消失。但一年后,她看到一本权威医学杂志的一篇权威文章后,很快就死掉了。因为这篇文章以不容置疑的数据,证明马血清注射人体后不仅不能治病,而且还能致病、致人死亡!

心态是通过内分泌的酸碱度和其他物质变化影响人的生理状态的。人愉快积极的时候,体液呈碱性;人消极痛苦时,体液呈酸性。碱性的体液可以中和体内有毒物质、消解病灶;酸性体液恶化体内环境,弱化免疫功能,以致造成肌体病变,上例妇女几经变化即是典型情况。如果她能相信自己,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