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流体机械复习吐血整理仅供参考知识讲解

过程流体机械复习吐血整理仅供参考知识讲解
过程流体机械复习吐血整理仅供参考知识讲解

过程流体机械复习吐血整理仅供参考

过程:事物状态变化在时间上的持续和空间上的延伸。它描述的是事物发生状态变化的经历。

状态:当系统的温度、压力、体积、物态、物质的量、相、各种能量等等一定时,我们就说系统处于一个状态(state)。

系统从一个状态(始态)变成另一个状态(终态),我们就说:发生了一个过程(process)。

等温过程:始态和终态的温度相等的过程。

过程工业:以流程性物料(如气体、液体、粉体等)为主要对象,以改变物料的状态和性质为主要目的工业。

现代生产过程的特点:

大型化、管道化、连续化、快速化、自动化。

过程装备:实现过程工业的硬件手段。如机械、设备、管道、工具和测量仪表以及自动控制用的电脑、调节操作机构等。

过程装备:

三大部分:1.过程设备 2.过程机械 3.过程控制

过程设备(静设备):

压力容器、塔、反应釜、换热器、

储罐、加热炉、管道等。也称为:化工设备;压力容器

过程机械(动设备):(Process Machinery)

压缩机、泵、分离机(二机一泵);

电机、风机、制冷机、蒸汽轮机、废气轮机等。

也称为:化工机器;流体机械;动力设备;泵与压缩机。

占过程工业总设备投资的 20 ~25%,系统运行的心脏

过程控制

测控仪表、阀、电气源、转换器、计算机 ,监控设备,记录设备等。

也称为:控制仪表;自动化设备

过程控制内容:压力、温度、流量、液位、浓度、密度、粘度等流体机械:以流体为工质进行能量转换、处理与输送的机械。

流体机械分类:原动机、工作机、液力传动机。

(1)原动机:

将流体的能量转化为机械动力能的机械为原动机。

↓↓

势能(压能)动能机械能

特点:流体能→机械能;流体产生动力。

例如:水轮机、蒸汽轮机、燃气轮机、废气轮机、涡轮发动

机、蒸汽机、内燃机等。

(2)工作机:

将机械能转化为流体的能量的机械为工作机。

特点:机械能→流体能;流体吸收动力。

例如:压缩机、泵、分离机、鼓风机、通风机、制冷机等。(3)液力传动机:

将机械能转化为流体能,然后流体能又转化为机械能。

特点:机械能→流体能→机械能;流体传递动力。

例如:

液压机械:液压马达+液压泵、液压缸等。

液力机械:液力变矩器、液力偶合器、液力制动器。

关系:

世界能源形式:

石油、煤炭、水利、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

这些能源利用率高低,直接由流体机械来决定。

过程流体机械按流体形态分类

(一)压缩机

将机械能转变为气体的能量,给气体增压与输送气体的机械称为压缩机。如:往复式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轴流式压缩机、螺杆压缩机等。

(二)泵

将机械能转变为液体的能量,给液体增压与输送液体的机械称为泵。如:离心泵、轴流泵、液压泵、容积泵等。

在特殊情况下流经泵的介质为液体和固体颗粒的混合物

三)分离机

用机械能将混合介质(液体与固体、或液体与液体)分离开来的机械称为分离机。

如:过滤式离心机、沉降式离心机、压滤机等。

按流体机械结构特点分类

(一)往复式结构的流体机械

通过能量转换使流体提高压力的主要运动部件是在缸中做往复运动的活塞,而活塞的往复运动是靠旋转运动的曲轴带动连杆和活塞来实现。

输送流体流量较小,单级升压较高。

特点:作功元件往复运动

如:往复式压缩机;往复活塞泵等。

(二)旋转式结构的流体机械

通过能量转换使流体提高压力或分离的主要运动部件是转轮、叶轮或转鼓,该旋转件可直接由原动机驱动。

输送流体流量大,单级升压不高。

由多级组成或由几台多级的机器串联成机组。

如:各种回转式、叶轮式的压缩机和泵、分离机等。

特点:作功元件回转运动。

(三)摇摆式结构的流体机械

如:摇摆活塞式无油压缩机。

特点:作功元件摇摆运动。无油运行。

原理:一个整体的活塞连杆当机轴旋转运动时在气缸内“摇摆”。

压缩机的分类与命名

(一)按工作原理分类

动力式压缩机

随着气体连续地由入口流向出口,将其动能转换为势能来提高气体压力的一种压缩机。

特点:具有驱使气体获得流动速度的叶轮。

理论基础:反映流体静压与动能守恒关系的流体力学伯努利方程。

()222211102dp c c ρ+-=?

容积式压缩机 通过运动件的位移,使一定容积的气体顺序地吸入和排出封闭空间以提高静压力的压缩机。

特点: 依靠工作腔容积的变化来压缩气体。因而其具有容积可周期变化的工作腔。

理论基础: 反映气体基本状态参数p 、V 、T 关系的气体状态方程。

pV=mRT

(二)按排气压力分类(表压)

通风机:p < 15kPa

鼓风机: 15kPa < p < 0.2MPa

压缩机:p > 0.2MPa

低压压缩机:0.2MPa < p < 1.0MPa

中压压缩机:1.0MPa < p < 10MPa

高压压缩机:10MPa < p < 100MPa

超高压压缩机:p > 100MPa

(三)按压缩机级数分类

级:完成压缩循环的基本单元。

单级压缩机:气体仅通过一次工作腔或叶轮压缩。

两级压缩机:气体顺次通过两次工作腔或叶轮压缩。

多级压缩机:气体顺次通过多次工作腔或叶轮压缩。

(四)按功率大小分类

小型压缩机:功率小于5kw

中型压缩机:功率5~450kw

大型压缩机:功率大于450kw

压缩机的用途:动力用压缩机、化工工艺用压缩机、制冷和气体分离用压缩机、气体输送用

?压缩机的一些术语和基本概念

性能参数:表征压缩机主要性能的诸参数,如气量、压力、温度、功率及噪声、振动等。

结构参数:表征压缩机结构特点的诸参数,如活塞力、行程、转速、列数、各级缸径、外形尺寸等。

表压力和绝对压力:用压力表测得的压力称为表压力,它是容器中压力与当地大气压之差。表压力数值后一般加符号“(G)”表示。

名义压力(公称压力):不顾及各种影响,作为分级标准或初步设计计算的压力值。

实际压力: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的瞬时压力值。

标准吸气位置:距吸气法兰的距离为一个管直径处。

标准排气位置:距排气法兰的距离为一个管直径处。

吸气压力(吸入压力):在标准吸气位置气体的平均绝对全压力。

排气压力(排出压力):在标准排气位置气体的平均绝对全压力。

进气压力:压缩机首级的吸气压力称为进气压力。

输气压力:压缩机末级的排气压力称为输气压力。

名义吸气压力p1:压缩机第一级标准吸气位置处压力。

名义排气压力p2:压缩机末级标准排气位置处压力。

实际吸气压力p s:压缩机某级压缩终了时工作腔内压力。

实际排气压力p d:压缩机某级排气终了时工作腔内压力。

气缸:与活塞构成工作容积的部件。

汽缸:发动机内的圆筒形空室,里面有一个工作流体的压力或膨胀力推动的活塞。

气缸是活塞式压缩机中组成压缩容积的主要部分。气缸与活塞配合完成气体的逐级压缩,它要承受气体的压力,活塞在其中往复运动,气缸应有良好的工作表面以利于润滑并应耐磨,为了散发气体被压缩时产生的热量以及摩擦生热,气缸应有良好的冷却。

气缸体(缸体):气缸中容纳活塞的零件。

气缸座(缸座):位于内止点端封闭气缸体的座,若与缸体制成一体时,则称缸座部分。

气缸头(缸头):位于外止点端封闭气缸体并可安装气阀的端盖。

气缸盖(缸盖):位于外止点端封闭气缸体而不可安装气阀的端盖。

气缸套(缸套):镶在气缸内形成活塞部件相对摩擦面的圆筒形衬套。

?气阀是控制工质进、出气缸的阀。它是压缩机的一个重要部件,属于易损件。它的质量及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压缩机的输气量、功率损耗和运转的可靠性。

气阀包括吸气阀和排气阀,活塞每上下往复运动一次,吸、排气阀各启闭一次,从而控制压缩机并使其完成吸气、膨胀、压缩、排气等四个工作过程?目前,活塞式压缩机所应用的气阀,都是随着气缸内气体压力的变化而自行启闭的自动阀,由阀座、运动密封元件(阀片或阀芯)、弹簧、升程限制器等组成。

自动阀的阀片在两边压差的作用下开启,在弹簧作用力下关闭。阀片与阀座或升程限制器之间的粘附力、阀片与导向块之间的摩擦力等,也影响阀片的开启与关闭。

活塞是在气缸内做往复运动,构成周期性容积变化的零部件。活塞必须有良好的密封性,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重量轻,制造工艺好。要求活塞和活塞杆的连接和定位可靠,活塞杆表面硬度高、耐磨、光洁度高。

?按活塞与气缸间的密封分为两种:

?活塞环密封

?迷宫密封

活塞环是气环和油环的统称。气环(压缩环)是密封压缩介质的环;油环是刮除气缸壁面上多余润滑油的环。

活塞环是密封气缸镜面和活塞间间隙用的零件,另外还起到布油和导热的作用。对活塞环的基本要求是密封可靠和耐磨损。

气体从高压侧第一道环逐级漏到最后一道环时,每一道环所承受的压力差相差较大。第一道活塞环承受着主要的压力差,并随着转速的提高,压力差也增高。第二道承受的压力差就不大,以后各环逐级减少。因此环数过多是没有必要的,反而会增加气缸磨损,增大摩擦功。

活塞环的密封原理是:反复节流为主,阻塞效应为辅。

迷宫密封又称梳齿密封,属于非接触式密封。即人为的在泄漏通道内加设许多齿或槽,来增加泄漏流动中的阻力,使造成泄漏的压差急骤的损失。迷宫活塞式压缩机是利用活塞与气缸之间小间隙的流阻来实现密封的,使用迷宫密封时不仅活塞密封无需润滑,而且因为活塞与气缸这一运动副不直接接触,因此不存在摩擦损失,这样就保证了压缩机的高效率和工作表面没有磨损。

迷宫密封优点:

?1、迷宫密封所提供的压缩气体是绝对干燥的,压缩过程是无油润滑。

?2、允许输送介质中夹带微小固体粉末,如聚合产品或者催化剂粉末。

?3、对一般密封不能胜任的高温、高压、高速和大尺寸密封部位特别有效。

?4、不需要采用其他密封材料,密封零件可以在制造压缩机本体时一并设计制造。

?5、由于排气侧不需要油分离器或滤油器,不仅减少了设备,而且减少了气体的压力损失(能量损失)。

?6、没有活塞环与气缸壁的摩擦及摩擦热,故功耗少,设计简单,使用可靠,寿命长。

缺点:

加工精度高,难于装配,间隙过小,常因压缩机运转不良而发生磨损,磨损后使压缩机性能发生大大下降。

填料函组件是阻止气缸内压缩介质沿活塞杆表面泄露的密封装置。

曲轴(主轴):将旋转运动通过连杆使十字头或活塞做往复直线运动的拐形轴。

曲轴主要包括主轴颈、曲柄和曲拐销等部分。

为了平衡曲轴惯性力或惯性力矩,在曲柄下端设平衡铁,平衡铁与曲柄连接多采用抗拉螺栓连接。为了润滑主轴颈和曲柄销,直至十字头销,曲轴上开设有油孔。

连杆:连接曲轴和十字头或活塞的零件。

十字头(滑块):通过十字头销,使连杆小头与活塞杆铰接,并沿十字头滑道面做往复直线运动的零部件。具有导向作用。连杆力、活塞力、侧向力在此交汇。

润滑系统是压缩机中对各运动摩擦副输送润滑剂的装置

根据活塞压缩机结构的特点,润滑大致分为两种情况。

(一)飞溅润滑

(二)压力润滑

润滑作用

◆减小摩擦功率,降低压缩机功率消耗;

◆减少滑动部位的磨损,延长零件寿命;

◆润滑剂有冷却作用,可防止滑动部位因摩擦热使零件工作温度过高导致

卡死或烧伤,保证滑动部位必要的运转间隙;

◆用油作润滑剂时,还有防止零件生锈的作用。

分离器

?压缩机分离器的作用是从压缩机入口介质中去除冷凝物,防止液体进入气缸中产生液击现象。

?如果分离不足冷凝物会通过气体带入气缸,产生液击现象,气体中的液体会损坏活塞、气缸和气阀。

常用的分离器的结构型式分为:

?过滤式分离器

通过过滤元件将液滴留在滤芯上,然后流到筒的下部。

?离心式分离器

通过离心力将重的液滴流到筒的下部,达到气液分离的目的。

列:在同一气缸轴线上的单个气缸或串联气缸,结构上组成一列。

对动式往复压缩机

相对列的活塞作完全反向运动的卧式压缩机。

对置式往复压缩机

同一列的气缸分置于曲轴两侧的卧式压缩机,其活塞作同步运动

4L-28/0.3-5往复式压缩机

例:空气压缩机进口气体温度为38℃,进口气体压力为0.910×105N/m 2,质量流量为50868kg/h ,试求其进口容积流量是多少?换算到标准状态的容积流量又是多少?空气的气体常数R=287.4J/(kg·K )

解:由公式 pQ wRT = 得:

Q a =50868×287.4×(273+38)/(0.910 × 105)=49963m 3/h

用下标“N”表示标准状态,由于两个状态下质量流量相同,得:

a a N N a N p Q p Q T T =

0.91027349963393871.0133311

a N N a N a p T Q Q p T =?=??=

气体热力状态变化过程比较复杂,但基本上可归纳为三种典型过程,即等温、等熵及多变过程。

等熵过程就是可逆的绝热过程,在该过程中气体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也没有内部的摩擦损失,只有功量的交换以及体系内能的变化。

等熵过程就是可逆的绝热过程,在该过程中气体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也没有内部的摩擦损失,只有功量的交换以及体系内能的变化。

级是完成压缩循环的基本单元。

级的理论循环 理论循环指示图

假设条件:

1. 无余隙容积

压缩后排尽气体

2. 无进排气阻力损失、

压力波动、热交换,

吸排气压力定值

3. 无漏气损失

4. 压缩理想气体

5.压缩为等温或绝热过程

多变过程指数不变

在这一全部过程中,吸气过程和排气过程中只有气缸内的气量发生变化,而气体状态没有变化,是一般气体流动过程,所以不属于热力过程,而只有压缩过程中气体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热力过程。

实际工作原理:

1.有余隙容积

2.进排气过程及气阀有阻力损失

3.存在热交换

4.存在泄漏损失

实际气体

余隙容积存在的原因:

1. 活塞周期运动时,由于摩擦或压缩气体时产生热量,使活塞受热膨胀,产生径向和轴向的伸长,为了避免活塞与气缸端面发生碰撞及活塞与缸壁卡死,故用余隙容积来消除;

2.对压缩含有水滴的气体,压缩时水滴可能集结。对于这种情况,余隙容积可防止由于水不可压缩性而产生的水击现象;

3.制造精度及零部件组装,与要求总是有偏差。运动部件在运动过程中可能出现松动,使结合面间隙增大,部件总尺寸增长;

4.气阀的布置原因致使阀窝必然存在。

活塞式压缩机的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差异是什么?

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一.直线部分 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x 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 x 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α 叫做直线 的倾斜角. 倾斜角)180,0[?∈α,?=90α斜率不存在. (2)直线的斜率: αtan ),(211 21 2=≠--= k x x x x y y k .两点坐标为111(,)P x y 、222(,)P x y . 2.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1)点斜式:)(11x x k y y -=- (直线l 过点),(111y x P ,且斜率为k ). 注: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不能用点斜式表示,此时方程为0x x =. (2)斜截式:b kx y +=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121 121x x x x y y y y --= -- (12y y ≠,12x x ≠). 注:① 不能表示与x 轴和y 轴垂直的直线; ② 方程形式为:0))(())((112112=-----x x y y y y x x 时,方程可以表示任意 直线.

(4)截距式:1=+b y a x (b a ,分别为x 轴y 轴上的截距,且0,0≠≠b a ). 注:不能表示与x 轴垂直的直线,也不能表示与y 轴垂直的直线,特别是不能表示过原点的直线. (5)一般式:0=++C By Ax (其中A 、B 不同时为0). 一般式化为斜截式: B C x B A y - - =,即,直线的斜率: B A k -=. 注:(1)已知直线纵截距b ,常设其方程为y kx b =+或0x =. 已知直线横截距0x ,常设其方程为0x my x =+(直线斜率k 存在时,m 为k 的倒数)或0y =. 已知直线过点00(,)x y ,常设其方程为00()y k x x y =-+或0x x =. (2)解析几何中研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时,两条直线有可能重合;立体几何中两条直线一般不重合. 3.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矩可正,可负,也可为0. (1)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 (2)直线两截距互为相反数?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 (3)直线两截距绝对值相等?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 4.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有

高中解析几何知识点

曲线与方程 (2)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 直线 一、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倾斜角的概念:(1)倾斜角:当直线 与x 轴相交时,取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向与直线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 叫做直线 的倾斜角。 (2)倾斜角的范围:当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 为0°因此0°≤ <180°。 2、直线的斜率 (1)斜率公式:K=tan ( ≠90°) (2)斜率坐标公式:K=12 1 2x x y y -- (x1≠x 2) (3)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一条直线必有一个确定的倾斜角,但不一定有斜率。当 =0°时,k=0;当0°< <90°时,k >0,且 越大,k 越大;当 =90°时,k 不存在;当90°< <180°时,k <0,且 越大,k 越大。 二、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1、两直线平行的判定: (1)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倾斜角都是90°,即斜率不存在,则这两直线平行; (2)两条不重合的直线,若都有斜率,则k1=k2 1 ∥2 2、两直线垂直的判定:

已知直线l 经过点00(,)P x y ,且斜率为k ,则方程00()y y k x x -=-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直线l 与y 轴交点(0,)b 的纵坐标b 叫做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直线y kx b =+叫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已知直线上两点112222(,),(,)P x x P x y 且1212(,)x x y y ≠≠,则通过这两点的直线方程为11 12122121(,) y y x x x x y y y y x x --=≠≠--, 由于这个直线方程由两点确定,所以我们把它叫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简称两点式 已知直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0)A a ,与y 轴的交点为(0,)B b ,其中0,0a b ≠≠,则直线l 的方程1 =+b y a x 叫做直线 的截距式方程. 注意:直线与x 轴交点(a ,0)的横坐标a 叫做直线在x 轴上的截距;直线与y 轴交点(0,b )的纵坐标b 叫做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 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0Ax By C ++=(A ,B 不同时为0)叫做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简称一般式. 已知平面上两点111222(,),(,)P x y P x y ,则22122121()()PP x x y y =-+-. 特殊地:(,)P x y 与原点的距离为 22 OP x y =+. 直线名称 已知条件 直线方程 使用范围 点斜式 111(,),P x y k 11() y y k x x -=- k 存在 斜截式 b k , y kx b =+ k 存在 两点式 ) ,(11y x (),22y x 11 2121 y y x x y y x x --= -- 12x x ≠ 12y y ≠ 截距式 b a , 1x y a b += 0a ≠ 0b ≠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 论述题

第一章 论述: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谈谈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目的:研究高等教育学可以让教师了解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理解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认识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可以让教师从理论和实践想结合的高度,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以增强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从根本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意义: 1、有利于增强教师对高等教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高等教育是以培养高级人才为根本使命的。发挥高级人才的作用,对科学的发现、技术的创新、社会的改革、历史的推进是举足轻重的。作为社会中心的高等教育的教师,不仅重担在肩,必须有为,而且大有可为。 2、有利于深化教师对高等教育的理性认识 理论具有普遍性、抽象性,对实践具有发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高等教育学理论的指导下,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可以大大提高。 3、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 高等教育学虽然是对高等教育的宏观综合层面的理性审视和把握,但对高等教育的一系列活动也给出了意义、原则、过程、方向灯“中观”层面的阐述,这对教学活动的规范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科研教研的深化强化,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方法: 1、要以现实的高等教育为中心 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理论,一要联系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实际,二要联系各高校教师所在学校、所在学科的工作实际,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和自己的工作实际为中心。 2、注重讲高等教育学理论运用于实际 理论的运用是学习研究的根本目的。理论应用首先要对理论有透彻的理解,把握其精神实质;其次,要设计运用的技术路线和环节,思考这种路线和环节的可能性、现实性以及由可能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3、对高等教育的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高等教育学的学习研究首先要善于从高等教育的实际中提出问题。问题就是矛盾。其次,要对矛盾进行分析,即分析其矛盾多方或双方的特点、地位和在运行的作用,把握其来龙去脉和发展转化的趋势。再次,探讨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 4、了解关注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 高教理论和高教实践是辩证运动的。高校教师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要树立科学辩证的发展观,在高教时间基础上进行高教理论创新,在学习创新高教理论中推进高教实践。 第二章 试述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 高等教育的功能具体体现于高等学校的职能中,高等学校也成为了社会生活的中心,其职能主要有:(1)培养专门人才,这是高等学校永恒的职能,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是高校区别其他社会机构的根本特征,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把培养专门人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是永恒的,但培养专门人才职能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2)发展科学,主要体现在大学的科研活动中,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3)社会服务。虽然培养人才,发展科学都是为社会服务,但高等学校还通过其他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特别是在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担负起对社会各方面工作的指导与咨询责任,帮助社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理论和实际问题。除了通过培养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情况全

实用文档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一、简答题: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P10-12) 1. 教育: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质的活动; 2. 教育:通过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3. 教育:通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二、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P13-16) 1. 高等教育的高级性; 2. 高等教育的专业性; 3. 高等教育的学术性; 4.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 5. 高等教育的主体性。 三、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P17-20)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2. 推进科学技术发展;3. 服务社会发展需要。 四、选择题:(P19页)1810年,德国的威廉·冯·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提出了著名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的原则。在洪堡和柏林大学的影响下,“洪堡原则”迅速传至西欧、美国、东欧、日本和中国,成为现代大学共同遵守的一条原则。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简答题:中国最早的高等教育具有哪些总体特征? 其一,学在官府,或称学术官守、非官无学;其二,官学一体,或官师合一;其三,政教合一。 二、选择题(P24)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到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实用文档 三、选择题(P26)

作为东罗马帝国的教育中心,其任务是为帝国训练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官吏。教学内容以七艺为基础,七艺之上设哲学、法律学和修辞学三种。 四、选择题(P27) 最初成立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 五、选择题或名词解释(P30) 1862年国会通过了《莫雷尔法案》(亦称“赠地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而这些学院主要开设有关农业和机械技艺方面的专业,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 六、选择题(P30) 1904-1918年,威斯康星大学率先提出大学应具有社会服务职能,从而将德国大学拥有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又向前拓展了一步。 七、选择题(P32) 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的仅存硕果。(北京大学的前身) 八、选择题(P34)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对校内管理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 九、选择题(P36) 从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来看,1952年的院系调整应当说基本上是成功的(多科制学院和单科制学院),若以是否符合高等学校自身发展规律来评价,答案就不那么肯定了。 实用文档 十、选择题(P37) 1961年1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重点高校工作会议,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提出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定规模、定任务、定方向、定专业”。

区块链技术深度剖析课程大纲_1.1

课程名称:区块链技术深度剖析 课程编码: 课程学分:2学分 课程学时:32学时 适用专业: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 《区块链技术深度剖析》 The Depth of Analysis Blockchain Technology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性质:本课程属于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兴趣选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区块链的起源、发展以及各行业的应用需求;理解和掌握区块及链、密码技术、共识机制、激励机制、智能合约、P2P网络等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掌握比特币源码及典型密码算法的应用;领会区块链中安全机制的设计思想、区块链未来的应用价值和发展趋势。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区块链中安全设计与分析的基础知识,培养其应用区块链原理,准确分析各行业中存在的去中心化信任、公开透明、不可篡改、不可伪造以及跟踪溯源等安全问题,设计和使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各行业应用问题。二、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通过课堂教学结合实践应用使学生了解区块链的发展及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掌握区块链的主要知识体系、基本理论;学会使用典型的密码算法,解决各行业应用的安全问题;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学生课下阅读、思考以及上机调试代码,了解区块链在各行业中的应用需求,能够把密码思想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把密码工具应用到区块链系统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1章区块链概述 (一)基本要求 1、掌握:区块链安全思想,区块链分类,区块链技术原理; 2、理解:区块链和信息安全、密码技术的关系; 3、了解:区块链的发展史、能解决的行业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二)教学及考核内容 1.1 构建信任社会 1.2 区块链与密码学 1.3 区块链技术原理

解析几何常用知识点总结

“解析几何”一网打尽 (一)直线 1.[)?? ? ??≠≠--= =∈2112122tan 0x x x x y y k l ,,,直线的倾斜角πααπα 2.直线的方程 (1)点斜式 11() y y k x x -=- (直线l 过点 111(,) P x y ,且斜率为k ). (2)斜截式 y k x b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 (3)一般式 0A x B y C ++=(其中A 、B 不同时为0). 特别的:(1)已知直线纵截距,常设其方程为或;已知直线横截距,常设其方程为 (直线斜率k 存在时,为k 的倒数)或.知直线过点,常设其方程为 或 (2)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可正、可负、也可为0. 直线两截距相等 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 直线两截距互为相反数 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 直线两截距绝对值相等 直线的斜率为或直线过原点. (3)在解析几何中,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有可能这两条直线重合,而在立体几何中一般提到的两条直线可以理解为它们不重合. 3、几个距离公式 (1)两点间距离公式: 1122(,)(,)A x y B x y A B =点点 (2)00(,)x y P 到直线0A x B y C ++= 的距离为d = 特别地,当直线L: 0x x =时,点P (00,x y )到L 的距离0d x x =-; 当直线L: 0y y =时,点P (00,x y )到L 的距离0d y y =-. (3). 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设1122:0,:0,l A x B y C l A x B y C d ++=++==则4.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重合 5.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 :△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11A (x ,y )、22B (x ,y )、33C (x ,y ),则△ABC 的重心的坐标是123 123 (, )3 3 x x x y y y G ++++. b y k x b =+0x =0x x m y x =+m 0y =00(,) x y 00 ()y k x x y =-+0 x x =???1±1 2121212121()0 l l k k k k A A B B ⊥?=-?+=、都存在时{ { 12 1221121212 1221 //()k k A B A B l l k k b b A C A C ==? ? ≠≠、都存在时

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的概念: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所构成的一个教育目的系统。 3.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 4.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种具有强制性、法律保障的、免费特征的教育制度。 5.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心变化。 6.教师专业化: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7.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 8.经验课程:也称为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

9.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10.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将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安排教师有计划地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二.简答题 1. 学校产生的条件: (1)进入奴隶社会后,金属工具代替了原始社会的石器,生产水平提高了,有了剩余产品且足以供养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的生产劳动,专门从事教育与学习,学校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以及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教师。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生产、生活经验,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更丰富的教育容。 (3)文字的产生,为学校传授知识提供了便利的工具。 (4)私有制的产生,社会贫富两级分化,对立的阶级形成,国家机器产生,统治阶级为强化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迫切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培养阶级的接班人和为其服务的官吏及知识分子,学校的产生有了客观的需要。 2. 多元智力视野中的学生观 第一,对所有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才期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使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愉快教育”和“成功教育”。 第二,针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即教师

解析几何学习知识重点情况总结复习资料

一、直线与方程基础: 1、直线的倾斜角α: [0,)απ∈ 2 、直线的斜率k : 21 21 tan y y k x x α-== -; 注意:倾斜角为90°的直线的斜率不存在。 3、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①点斜式:00()y y k x x -=-; ②斜截式:y kx b =+; ③一般式:0Ax By C ++=; ④截距式:1x y a b +=; ⑤两点式: 121 121 y y y y x x x x --=-- 注意:各种形式的直线方程所能表示和不能表示的直线。 4、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 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 1l ∥2l 1221 1221 A B A B C B C B =???≠?; 1212120l l A A B B ⊥?+= . 5、相关公式: ①两点距离公式:11(,)M x y ,22(,)N x y ,

MN = ②中点坐标公式:11(,)M x y ,22(,)N x y , 则线段MN 的中点1122 ( ,)22 x y x y P ++; ③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00(,)P x y ,:0l Ax By C ++=, 则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d = ; ④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11:0l Ax By C ++=,22:0l Ax By C ++=, 则平行直线1l 与2l 之间的距离d = ⑤到角公式:(补充)直线1111:0l A x B y C ++=到直线2222:0l A x B y C ++=的角为 θ,(0,)(,)22 ππ θπ∈U ,则2112 tan 1k k k k θ-=+? .(两倾斜角差的正切) 二、直线与圆,圆与圆基础: 1、圆的标准方程:222()()x a y b r -+-=; 确定圆的两个要素:圆心(,)C a b ,半径r ; 2、圆的一般方程:220x y Dx Ey F ++++=,(22 40D E F +->); 3、点00(,)P x y 与圆222:()()C x a y b r -+-=的位置关系: 点00(,)P x y 在圆内? 22200()()x a y b r -+-<; 点00(,)P x y 在圆上? 22200()()x a y b r -+-=; 点00(,)P x y 在圆外? 222 00()()x a y b r -+->; 4、直线:0l Ax By C ++=与圆222:()()C x a y b r -+-=的位置关系: 从几何角度看: 令圆心(,)C a b 到直线:0l Ax By C ++=的距离为d , 相离?d r >;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学: 一、概念: 1、来源: (1)孟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战国) (2)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许慎,东汉) 题:最早使用“教”和“育”两个字的是(孟子)。 最早对“教”和“育”两个字解释的是(许慎)。 2、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3、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 现代学校的教育者具有以下特征: (1)主体性---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具体实施者。 (2)目的性---教育者所从事的是以教育为目的的活动。 (3)社会性---现代学校的教育者是社会要求的体现者。 2.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中介 4.教育活动中的三对基本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矛

盾)(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是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三、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 No.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No.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No.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社会属性:(重点) ——永恒性: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人在教育在)【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的】 ——1.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 (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没有阶级性,社会主义社会也具有阶级性) ——2.历史性:教育与社会的生产力的水平和统治阶级制度密切相关,并随之变化而变化发展。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不同时期的教育有其不同的历史形态、特征。】 ------3.继承性。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后一时期教育是对前一时期教育的继承与发展。

高中解析几何知识点

解析几何知识点 一、基本内容 (一)直线的方程 1、直线的方程 确定直线方程需要有两个互相独立的条件,而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直线必须经过一已知点.确定直线方程的形式很多,但必须注意各种形式的直线方程的适用范围.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两条直线的夹角,当两直线的斜率k1,k2都存在且k1·k2≠ 外注意到角公式与夹角公式的区别. (2)判断两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时,若两直线的斜率都存在,可用斜率的关系来判断.但若直线斜率不存在,则必须用一般式的平行垂直条件来判断. 3、在学习中注意应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即将对几何图形的研究,转化为对代数式的研究,同时又要理解代数问题的几何意义. (二)圆的方程 (1)圆的方程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及一般方程,并能熟练地相互转化,一般地说,具有三个条件(独立的)才能确定一个圆方程.在求圆方程时,若条件与圆心有关,则一般用标准型较易,若

已知圆上三点,则用一般式方便,注意运用圆的几何性质,去简化运算,有时利用圆系方程也可使解题过程简化. 2、 圆的标准方程为(x -a )2+(y -b )2=r 2;一般方程x 2+y 2+Dx+Ey +F =0,圆心坐标 (,)22D E -- 3、 在圆(x -a )2+(y -b )2=r 2,若满足a 2+b 2 = r 2条件时,能使圆过原点;满足a=0,r >0条件时,能使圆心在y 轴上;满足b r =时,能使圆与x 轴相切;r =条件时, 能使圆与x -y =0相切;满足|a |=|b |=r 条件时,圆与两坐标轴相切. 4、 若圆以A (x 1,y 1)B (x 2,y 2)为直径,则利用圆周上任一点P (x ,y ), 1PA PB k k =-求出圆方程(x -x 1)(x -x 2)+(y -y 1)(y -y 2)=0 (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①在解决的问题时,一定要联系圆的几何性质,利用有关图形的几何特征,尽可能简化运算,讨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一般不用△>0,△=0,△<0,而用圆心到直线距离d <r ,d=r ,d >r ,分别确定相关交相切,相离的位置关系.涉及到圆的切线时,要考虑过切点与切线垂直的半径,计算交弦长时,要用半径、弦心距、半弦构成直角三角形,当然,不失一般性弦长式 ③已知⊙O 1:x 2+y 2 = r 2,⊙O 2:(x -a )2+(y -b )2=r 2;⊙O 3:x 2+y 2+Dx+Ey +F =0则以M (x 0,y 0)为切点的⊙O 1切线方程为xx 0+yy 0=r 2;⊙O 2切线方程 条切线,切线弦方程:xx 0+yy 0=r 2. (三)曲线与方程 (1)在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以后,坐标平面内的动点都可以用有序实数对x 、y 表示,这就是动点的坐标(x ,y ).当点按某种规律运动而形成曲线时,动点坐标(x ,y )中的变量x ,y 存在着某种制约关系.这种制约关系反映到代数中,就是含有变量x ,y 方程F (x ,y )=0. 曲线C 和方程F (x ,y )=0的这种对应关系,还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这时,我们才能把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

最新教育学(小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教育学考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建立,又称制度化教育。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时期产生的人类早期教育。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古代中国教育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4、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创办私学,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仁”为最高道德标准,重视因材施教。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科学技术的传习。 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战国后期,《学记》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

学习区块链必看!区块链小知识(第三期)

学习区块链必看!区块链小知识(第三期) ▌今日币价:Btc$6,610 / Eth$370现如今,区块链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领域,不少企业也早已深入其中研究该技术的落地情况。但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人对区块链技术的相关概念并不熟悉。近日,维京研究院和甲子智库联合出品了《区块链行业词典》,区块链福利社作为媒体合作方,将每天为 大家普及区块链的相关小知识。区块链小知识第(9)话: 分布式存储的相关定义介绍1、分布式存储/ Distributed Data Store / DDS传统上的分布式存储本质上是一个中心化的系统,是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台独立的设备上,采用可扩展的系统结构、利用多台存储服务器分担存储负荷、利用位置服务器定位存储信息。而基于P2P 网络的分布式存储是区块链的核心技术,是将数据存储于区块上并通过开放节点的存储空间建立的一种分布式数据库,解决传统分布式存储的问题。2、P2P 存储/ Peer-to-Peer Storage / P2P StorageP2P 存储是一种不存在中心化控制机制的存储技术。P2P 存储通过开放节点的存储空间,以提高网络的运作效率,解决传统分布式存储的服务器瓶颈、带宽而带来的访问不便等问题。 3、分布式/ Distributed分布式是通过区块链的P2P 技术实现,分布式是描述一个计算机系统具有在多台计算机上同时运行和维护的完整副本,没有任何人或组织来控制这个系统。

4、账本/ Ledger账本是指包括区块链的数据结构、所有的 交易信息和当前状态的数字记录。5、分布式账本/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 DLT分布式账本是指一种在网络成员 之间共享、复制和同步的数据库,分布式账本在区块链中是一个通过共识机制建立的数字记录,区块链网络中的参与者可以获得一个唯一、真实账本的副本,因此难以对分布式账本进行篡改。更改记录的方式非常困难,技术非常安全。6、节点/ Node节点是区块链分布式系统中的网络节点,是通过网络连接的服务器、计算机、电话等,针对不同性质的区块链,成为节点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以比特币为例,参与交易或挖矿即构成一个节点。7、全节点/ 完整节点/ Full Node 全节点是是拥有完整区块链账本的节点,全节点需要占用内存同步所有的区块链数据,能够独立校验区块链上的所有交易并实时更新数据,主要负责区块链的交易的广播和验证。区块链小知识第(10)话:共识机制的相关定义介绍Ⅰ1、共识机制/ Consensus由于点对点网络下存在较高的网络延迟,各个节点所观察到的事务先后顺序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区块链系统需要设计一种机制对在差不多时间内发生的事务 的先后顺序进行共识,这种对一个时间窗口内的事务的先后顺序达成共识的算法被称为“共识机制”。2、工作量证明/ Proof of Work / PoW工作量证明简单理解就是一份证明,用来确认节点做过一定量的工作。监测工作的整个过程通常是

高等教育学相关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等教育学相关知识点总结大全

————————————————————————————————作者:————————————————————————————————日期:

高等教育学(浙大版顾建民) 高等教育内涵: 1.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教育。 (从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来看,它的基础应确定为中等教育) 2.高等教育是由大学和其他各类高等院校提供的教育。 (从高等教育的组织方式来看,它应涵盖各种院校类型、授学形式和教育类型) 3.高等教育史以培养各种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 (高等教育的培养布标应确定为培养各种高级专门人才) 现代大学的许多特征主要来自中世纪的大学,当时大学的三个重要特征: 1.大学拥有自治权和学术自由。 2.大学具有宗教性和国际性。 3.大学兼具专业性和学术性。 柏林大学: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等教育发生了变化,其特点主要为: 1.高等教育的战略地位开始受到政府重视。 2.由精英高等教育过度到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3.高等教育体系的多样化特征更加显著。 4.高等教育从注重数量增长转向强调质量提升。 高等教育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现象、问题和矛盾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高等教育规律的科学。高等教育根据目的的不同可以区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前者旨在扩展理论知识,后者着力解决实践问题。 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法治化、终身化、民主化、国际化。 1901年,书院被统一改为学堂,延续千年左右的古代书院制度自此终结。 官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现代第一所高等学堂,标志着近代高等教育的产生。 近几年,浙江高等教育变化显著,成就明显: 1.顺利实现了由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高等教育阶段的跨越式发展。 2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3.高等教育体制创新成果较为显著。 4.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等教育的学科性质:高等教育是基础理论和教育原理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特殊运用,具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知识 点总结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0 7. 直线和圆的方程 知识要点 一、直线方程. 1. 直线的倾斜角:一条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 轴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其中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其倾斜角为0,故直线倾斜角的范围是 )0(1800παα ≤≤. 注:①当 90=α或12x x =时,直线l 垂直于x 轴,它的斜率不存在. ②每一条直线都存在惟一的倾斜角,除与x 轴垂直的直线不存在斜率外,其余每一条直线都有惟一的斜率,并且当直线的斜率一定时,其倾斜角也对应确定. 2.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截距式、两点式、斜切式. 特别地,当直线经过两点),0(),0,(b a ,即直线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0,0(,≠≠b a b a 时,直线方程是:1=+b y a x . 注:若23 2--=x y 是一直线的方程,则这条直线的方程是23 2--=x y ,但若 )0(23 2 ≥-- =x x y 则不是这条线. 附:直线系:对于直线的斜截式方程b kx y +=,当b k ,均为确定的数值时,它表示一条确定的直线,如果b k ,变化时,对应的直线也会变化.①当b 为定植,k 变化时,它们表示过定点(0,b )的直线束.②当k 为定值,b 变化时,它们表示一组平行直线. 3. ⑴两条直线平行: 1l ∥212k k l =?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①1l 和2l 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 ②在1l 和2l 的斜 率都存在的前提下得到的. 因此,应特别注意,抽掉或忽视其中任一个“前提”都会导致结论的错误. (一般的结论是:对于两条直线21,l l ,它们在y 轴上的纵截距是21,b b ,则 1l ∥212k k l =?,且21b b ≠或21,l l 的斜率均不存在,即2121A B B A =是平行的必要不充分条 件,且21C C ≠)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梳理(附答案)

1 第一章 绪论 1. 在英国,1963 2. 3. 4. 高等教育学:((2 (3 )研究对象——高等教育这一特 殊教育活动。 5. 6. (记忆:大学的3 大职能——教学、 7. 8. 4。 9. 10. )身心发展趋于成熟()思维的组织性、深刻性、独立性、创新性(3)情绪情感内容丰富(大学生情绪体验往往表现两极性的特征 ——非好即坏)(411. 12. 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召开第一次年会,把高等教育专门列为第二组,这可能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高等教育研讨会。 13.年,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标志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从而开始了高等教育研究从非制度 14. 15. 16. 从事高等教育研究首先要有问题意识。 17. 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确定研究问题的一般要坚持 3原则:(1(2(3 18. 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0个)——分析法与综合法、归纳法与演绎法、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历史法、文献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19. 20. 为什么学习高等教育学:(1)高校教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自解:包括教师、管理人员)要懂得教育活动的规律(2)高校教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教学) 3)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学习高等教育学。 21.3条标准:(1)需要长时间学习(2)具有市场准入限制,即不可替代和垄断(3)专业人员拥有专业问题的发言权。 22.:(1)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2)具备评价学生和帮助学生的能力(3)对学生需求市 场做出反应(4)具备学者的敬业精神(5)掌握教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6)信息技术应用 第二章 高等教育历史发展(上)(外国部分) 1. 现代意义的大学起源于欧洲,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拥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始于清末京师大学 堂。 2. 现代大学最早产生于12。

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图象及几何性质:0>p

1、定义: 2、几个概念: ① p 的几何意义:焦参数p 是焦点到准线的距离,故p 为正数; ② 焦点的非零坐标是一次项系数的1 4 ; ③ 方程中的一次项的变量与对称轴的名称相同,一次项的系数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 ④ 通径:2p 3、如:AB 是过抛物线)0(22 >=p px y 焦点F 的弦,M 是AB 的中点,l 是抛物线的准线,l MN ⊥,N 为垂足,l BD ⊥,l AH ⊥,D ,H 为垂足,求证: (1)DF HF ⊥; (2)BN AN ⊥; (3)AB FN ⊥; (4)设MN 交抛物线于Q ,则Q 平分MN ; (5)设),(),,(2211y x B y x A ,则2 21p y y -=,2 214 1p x x =; (6)p FB FA 2| |1 | |1= +; (7)D O A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8)过M 作AB ME ⊥,ME 交x 轴于E ,求证:||2 1||AB EF =,||||||2 FB FA ME ?=;

1、 双曲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21,F F 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21F F )的点的轨迹。 第二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1(>e e 的点的轨迹。两个定点为双曲线的焦点,焦点间距离叫做焦距;定直线叫做准线。常数叫做离心率。 注意: a PF PF 2|||| 21=-与a PF PF 2||||12=-(||221F F a <)表示双曲线的一支。 ||221F F a =表示两条射线;||221F F a >没有轨迹; 2、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①焦点在x 轴上的方程:22221x y a b -=(a>0,b>0); ②焦点在y 轴上的方程:22 221y x a b -= (a>0,b>0); ③当焦点位置不能确定时,也可直接设椭圆方程为:mx 2 -ny 2 =1(m ·n<0); ④双曲线的渐近线:改1为0,分解因式则可得两条渐近线之方程. 3、双曲线的渐近线: ①求双曲线12 2 22 =-b y a x 的渐近线,可令其右边的1为0,即得022 22=-b y a x ,因式分解得到。②与双曲线122 2 2 =-b y a x 共渐近线的双曲线系方程是λ=-2222b y a x ; 4、等轴双曲线: 为2 22t y x =-,其离心率为2 5、共轭双曲线: 6、几个概念: ①焦准距:b 2 c ; ②通径:2b 2 a ; ③等轴双曲线x 2-y 2=λ (λ∈R,λ≠0):渐近线是y=±x,离心率为:2 ;④22 221x y a b -=焦点三角形的面积:b 2 cot θ2 (其中∠F 1PF 2=θ); ⑤弦长公式:c 2 =a 2 -b 2 ,而在双曲线中:c 2 =a 2 +b 2 ,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归纳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绪论 一、高等教育发展简况 1、成长中的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的萌芽阶段:高等教育机构性质不明确,教育职能不确定,专业教育性质模糊,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教学形式以非正式的方式进行。 (2)高等教育的雏形阶段(欧洲中世纪大学):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体制,开始走向成型,成为一个专门的、独立的学术及教学机构。 (3)高等教育的成型阶段(文艺复兴末期和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大学开始围绕着各个专业、各个学科、各门课程,组织其教育形式和内容,才有了今天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即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4)高等教育的完善阶段:高等学校产生新职能——为社会服务。基于知识分化、科学进步和社会需要,多种类型的专业学院大量涌现。 2、扩张中的高等教育 (1)规模化:二战后从精英走向大众 (2)中心化:逐渐走进社会的中心,成为社会的核心机构。 (3)综合化:出现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目标、内容、过程、教育方法)的趋势。

(4)国际化:20世纪50年代后日益明显,即一国高等教育面向国际或全球发展的过程和总趋势,是把国际的、全球的、跨文化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诸项职能中的过程。(5)职业化:职业准备课程更多开设,是经济巨大发展的产物。(6)终身化: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提供教育一体化,注重教育的整体性。 (7)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 二、高等教育研究及高等教育学 1、个别研究阶段:没有专门的研究队伍,研究的成果也较为零散而缺乏系统性。 2、组织研究阶段——高等教育学产生:20世纪70年代,有组织的研究在西方的高等教育已开始。1978年5月,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进入了实质性的开展阶段。 3、系统研究阶段——学科体系形成:中国第一个群众性的高等教育研究组织——1979年召开的全国高等教育会筹备工作会议。 三、认识高等教育学 1、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 (1)性质: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一门应用型学科。 (2)任务:在于应用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和教育科学中的技术理论以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