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版

七年级上册第八课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设计

一、【单元立意】

本单元首先引领学生探问“生命可以永恒吗?”,帮助学生感悟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不可逆和短暂的等特点,理解生命有时尽的自然规律。引导学生审视个人的生命与人类生命的关系,理解生命有接续,培养学生作为个体生命的“我”在人类生命中的使命感,引导学生从个体的“我”的生命体验和认识,扩展到对人与人生命关系的体认与思考,理解休戚与共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并跨行对生命的敬畏,珍爱自己的生命,关怀他人的生命,自觉走上道德的生活。

二、【设计依据】

1、学情依据: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七年级学生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在开始探问“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并受其自身的认知水平所限,他们对生命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甚至会产生偏差。因此,设计本课内容,引领学生探问生命,对学生进行生命观、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2、课程标准: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认识自我”中的“自尊自强”。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体会生命的价值,知道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点滴做起”。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认识自我”中的“自尊自强”,引导学生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理解生命的独特性,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同时培养学生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本框有两目,“生命有时尽”引导学生对生命特性全面理解,从而培养感激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生命有接续”帮助学生认识个体生命与家庭、社会及人类的关系,全面、立体地理解生命的传承。

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感激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

2、知识目标: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理解生命的延续承载着多钟意义;

3、培养学生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

五、【教学重点】

认识生命的独特性和不可预知性。

六、【教学难点】

理解个体在实现人类生命的接续中要担当使命。

七、【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

八、【教具准备】

PPT

九、【教学过程】

十、【板书设计】

十一、【作业布置】

十二、【课后反思】

本节课结合课程标准、学情和教学实际,对教材部分内容进行了整合。借助崔万志的励志演讲和关于生命的动漫视频等,让学生从直观上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用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人和事来震撼学生的心灵,让学生顺着这个情感主线,结合教材内容,深入其中,特别是生命有接续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懂得不仅是个体生命的接续,还包括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承与接续,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七年级上册第八课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设计

朝阳市第二十三中学

徐晓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