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及策略

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及策略
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及策略

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及策略

(一)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尝试——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构建学习模型——应用与发展。

(二)研究策略

1、课前充分预设

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一个普通的棋手能够预想招后几步棋,专业的棋手能够预想招后几十步棋,只有充分的预计,才能临危不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但这个教学预设不是单维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教学设计,而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式设计。教学设计时,我在每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旁边另外开辟一栏——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根据自己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征等预先深入的了解,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然后将解决每个问题的应对策略附于其后,甚至设计了几个不同的板块,这几个活动的板块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变化。这样,在不同的环境里,面对不同的学生,尽管产生的问题可能多种多样,甚至截然不同,但是由于有充分的预设,所以教师不会手足无措。即使出现在这些预设之外的情况,也能够很快想出应对的策略,及时化解。

2、课堂平等互动

传统的课堂,教师是知识的支配者、控制者和传授者,学生是“认知体”、“知识的容器”,教学活动是单向的、封闭的。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而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学的过程是互动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成为学生式的教师,学生可以变成教师式的学生。对学生来说,互动意味着主体性的体现,个性化的发展与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教师与学生真心交流,彼此沟通,分享快乐,共同成长。

3、全程鼓励质疑

传统的教学提问有如下特点:教师问,学生答,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答案明确唯一,最终以学生解答教师的所有问题为教学的归宿。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提问而言,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全程质疑,在课堂真实问题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激活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与批判精神,最终达成三维的教学目标。它的基本流程是这样的:学生尝试练习——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梳理问题——合作解决重点问题——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学生的头脑里充满着问题,关键看教师肯不肯将课堂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1.分析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区别的与联系? 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分析学情,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简单来说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与任务、组织与调控教学活动而进行的谋划。 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教学手段:是师生运用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也指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教学手段可以是视听,也可以是实践活动,现在以多媒体为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 (1)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都是以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支撑的,辅助教师进行教和学生进行学的一系列方法、步骤、程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区别: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既是教学理论的应用,对教学实践起直接引导作用,又是教学实践的理论化、简约化概括,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所以教学模式是比较具有逻辑性的,相对稳定的一种结构,指向的是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笼统的指导性的结构框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教学策略则比较细化具体与灵活,往往指向单个的或局部的教学行为(可以指向具体的一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甚至是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师在选定了一堂课的内容并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要考虑怎样去讲授这一节课,怎样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怎样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怎样提高学生的能力等等,对一具体实施过程的谋划就是教学策略。)。 (2)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二者都是师生为了某种教育教学目的,所采用的各种手段、方法的总和,都是教学论要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别:每一种教学模式都反映了一定的教学思想、教育目的、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原则、和一系列的完整的操作程序和体系等。教学模式是对多种教学方法的提炼和组合,而教学方法常常表现为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侧面的一系列操作活

以生成性策略为主

以生成性策略为主,替代性策略为辅的教学 设计案例——设计定位的学习 阳谷县第一中学雷彬 2010年7月21日12:24 曹爱霞于10-7-21 13:41推荐雷老师的教学功底深厚,明确了老师和学生的定位,确实,只有老师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 教学策略的分类依据不同的角度和标准就会有不同的分类,其中一种是根据信息加工的控制点不同,将教学策略分成的两大类,即替代性策略和生成性策略。所谓替代性策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代替学生处理信息,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以及设计教学活动等。而生成性策略是指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要控制者,学生自己形成学习目标,自己对学习内容进行组织加工、安排学习活动的顺序、并鼓励学生自己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教师在此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教学支持。学生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学习。 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师生的教学效率,教学策略具有指示性和灵活性,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对于教学来说,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情况,需要依据具体的教学实际制定教学策略。 (1)从教学目标出发 (2)根据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3)要符合学习内容的客观要求

(4)要适合教学对象的特点 (5)考虑教师本身的素养条件 (6)要考虑教学条件的可能性 本篇教学设计案例按照两者结合,以一主一辅的方式进行。以“设计定位”为例,设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设计定位的作用。 2.理解设计定位的实质。 3.会采用调查、统计等方法征集对设计的建议。 4.能对自己的设计课题进行合理的定位。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上节课提出了设计课题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设计定位。教材以“多功能文具盒”为载体,讲解设计定位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思考方法。理解相对简单,但是需要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设计课题进行应用,要有清晰和周密的思路。因此,理解理论知识简单,但是进行设计定位的难点。

阐述法律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意义

阐述法律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意义 根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共设立法学院系634 所,但是法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却是倒数第一。这个调查结果的背后显示出我国所培养出来的法学系专业毕业生处于社会认同的最底端,尽管就业率不能作为衡量我国法学教育价值的唯一标准,但是也显示出该学科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法律专业不同于其他学科,有着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学生在毕业后需要直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处理,因此实践性教学是法律学科的特点和内在要求之一。 一、现阶段法律教学实践性缺失问题分析 1、法律实践教学范围的界定不清晰 一方面,过于重视实践教学,将教学中的许多内容都放在实践教学当中,意图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但没有考虑教学内容的本质特征,以及其是否适合运用实践教学方法,如常见的课堂讨论和论文等,这些教学内容有的没有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的方面,有的只需要老师指导就可以,属于研究课程,尤其是法学论文的写作,是纯粹的学术研究,根本不适合运用实践教学方法。再有,应该运用实践教学方法的教学内容却没有运用这种教学方法。 2、实践课形式化,走过场现象严重

法律实践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该落实到实践当中,要想进行实践教学,就必须在实践当中进行实习。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学校的模拟法庭和实习。学校的模拟法庭,在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时兴趣很高,法庭上的所有角色都由学生亲自担当,发言也很积极,在活动初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但如果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厌烦,法庭上的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学生会感觉真实性很差。实习对于学生来说,可以真实接触到社会,但学生的实习时间一般都在大四的上半年,在那个时间内,学生们普遍急于找工作,真正用于实习的时间很少,再由于指导老师的疏忽管理,所以很多学生都在实习中没有收获。 3、相关配套制度、措施不完善,效果不佳 主要包括下面这些方面:第一,缺乏专业实践教学教师,如果运用没有执业经验的教师去指导模拟法庭,则不可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第二,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没有接受过相关素质训练,如学生的口才与辩论能力,很多法学院在课程设置当中没有关于这方面能力训练的内容;第三,缺乏用于实践教学的硬件设备,没有必要的实践教学费用,缺乏具备真实性的教学场所等。 二、对策

实践教学体系综述

实践教学体系综述 实践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是理论教学的继续、扩展和深化。我校多年来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工作,注重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着力建立与理论教学相平等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 主要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 机械类专业实践模块分为课内和课外两大部分,其中课内分为基础课、专业课和集中实践三大类。 (1)基础课实践环节。包括机械基础实践、机械制造实践及其他基础学科(如计算机、物理、电工、电子等)的实践环节。

(2)专业课实践环节。包括机电控制方向、先进制造技术方向、机械设计方向、模具设计方向、材料成型方向的实践环节。 (3)集中实践环节,包括课程设计、课程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 课外实践模块包括科技竞赛、科技活动(如学生科研立项、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等)、专业技能培训、军事训练与理论教育、各类社会实践(包括社会调查、社会体验、思想政治教育)等。 学校历来非常重视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内实验教学环节的建设,注重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学校修订了《本科实验课程大纲》,明确提出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所占比例的具体要求,并对实验教学内容、时数等进行了积极的调整,确保实验开出率,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近三年实验课程开出率达到100%。 近年来,我校不断改革实验课程体系,提高实验教学地位,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实验教学改革中,着重研究与更新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手段,增加实验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 为加快推进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步伐,学校决定推行《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实施方案》。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我校各院(系)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改革实验室的管理体制,成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将教学实验室进行整合,加强教学实验室环境建设,规划科研实验室,将科研实验室与学科建设项目紧密结合。 学校开展实验室体制的改革,以“调整、组合、优化”六字方针为指导,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分级与分层相结合。大力推进实验课程改革,使传统典型实验与现代发展实验相结合,基础实验与现实科研实验相结合。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建立预习——检查——提问——讨论——操作——总结的实验方法。 加大实验教学改革的力度,增强教学效果:为了兼顾点和面,把实验分成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两部分。学生若在实验中能提出一些有意义的实验内容,经实验教师同意、报实验室备案后,可增加相应的实验学时数;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措施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措施 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的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信息化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传统的专业课程结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更难以满足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现代企业的需要,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最终影响学校的发展。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形势下,中职学校要走出发展困境,就必须创新教学观念,调整培养目标,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一、指导思想 1、调整培养目标,以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开 展模块教学,强化项目训练。 2、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别采用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现阶段中职学校的生源普遍较差,而且参差不齐。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和统一标准的考核办法,难以适应学生的实际要求。根据新生入学考试成绩,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形式,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改变考核方式,制订相应的分层考核标准,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把同一专业划分为多个发展模块,让学生选择感兴 趣的模块加强学习,开展模块教学。 设置专业模块,有学生自己选择,将通过第二课堂、选修的形式来加强模块教学,让学生学有所长。在开展模块教学的同时,结合中职学校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行的考核形式,针对职业技能考核的实践操作项目,开展项目实训教学。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还要根据考核题库开设实训项目,有利于把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学有所用。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 1 、优化教学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成功;让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2、优化教学目标:坚持知识与能力、学习与创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科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的策略

科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的策略 《科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就是生成性教学:即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主动把教师的心灵与学生的心灵相融,珍视学生变化的学习需要,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弹性调控过程,及时形成反思元教学。那么,以探究为主的科学生成性课堂一定会生机盎然,充满生命的气息与情趣。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弊端,集中表现在教师只重视研究教的内容的组织,而忽视从学的角度去思考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尤其忽视学习过程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新课程改革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要求教师不仅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广泛的可能性,更应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在变动不已的课堂中发现、判断、整合学习活动中反馈出来的课程资源,并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生成资源,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姿多彩。 一、问题的提出 一次,本人承担了一节校内公开课: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2节《氧气与氧化》,我根据新课程理念设计了教学预设。有游戏导入,有合作讨论,有分组实验,有自主探究,还不时地渗透情感教育。在学生分组实验时,我亲切巡视和俯身倾听。总之整堂课气氛热烈,高潮迭起。在这样一个圆满的结局即将产生时,一个学生突然提了一个问题:燃烧是否一定需要氧气参与?当时,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拖课。因为从严格的意义上讲,燃烧不一定要氧气参与,如何让学生信服,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证明。今天是公开课,一拖堂,就不完美了。而且,这个问题也不在我预设之中。于是,我故作亲切地说:感谢这位同学的提问,同时你也给我们布置了一个课后任务。那么,就请大家课后自由组合去思考、去探究,下节课汇报。同时,我心里暗喜——本人多么有“教学机智”啊!此后,因各种原因都没在课上交流,只在练习中提过一次。 现在回想起来,整堂课无非就是为了成功完成自己预先设定的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目标,牵引着学生按照我预设的教学流程一步一步走向下课。比如:在学生分组实验时,我的确不时地亲切巡视和俯身倾听。其实,我更偏向关心哪组学生能顺利完成实验,能在演示和总结的时候起到一个表率作用,让课堂充满成功的气息。此外,学生在这课堂上的真实感受和想法也几乎没有得到我的关注。殊不知,学生产生的问题在科学课上是很宝贵的,它比任何教材例子都真实。学生提出的好问题就应该研究、解决,而且要及时。 在传统科学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预设与控制的弊端有:学生习惯以师为本,教师刻意执行预设教案,冷落课堂生成,课堂讲求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教学方式。学生尤如“被缝翅的鸽子”,难以展翅高飞。 在我们的科学课堂上,确实会经常出现上述现象:在兴致高涨的讨论或在实验结论取得

工商管理专业(专科)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管理学科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专业(专科)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国家开放大学教务处 2003年09月01日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管理学科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专业(专科)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系统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具有企业综合管理的基本素养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该专业融理论、技能于一体,应用性较强。为锻炼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完成学业后的工作适应性,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调查(或管理实践)和毕业论文两项内容。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一、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实地从事一项调查研究或管理、营销实践活动,也可以是进行一项模拟实践活动,目的是增强学生对管理实践活动的了解,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它是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和观察社会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是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要求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而且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培养目标。各地电大应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需要,积极建立和充分利用实习基地,为圆满完成社会实践创造有利条件。

(一)方式 社会实践是培养、训练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以及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不仅要求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而且使学生通过对关键或焦点问题进行社会实践,圆满完成学习计划,实现教学目标。 本专业的社会实践提倡采用多种方式,从当前的实际出发,以下推荐三种方式: 1、社会调查:由学生自主确定调查题目,报当地电大审核批准,学生根据题目开展调查活动,写出调查报告(或体会)。 2、管理实践:由当地电大或学生选定项目,报当地电大审核批准,学生根据该项目的安排从事管理实践活动,并形成有关方案或成果。项目的类型可以是市场分析、制定商业计划、进行市场分析或营销策划、推销或谈判等。 3.模拟实验。中央电大提供模拟实验软件。该软件是构建一个样本企业的动态经营模拟平台,学生扮演特定的角色参与到企业的各种活动中去,完成其选定的一项任务。 4.除上述方式外,还可以由学校组织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5.建议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小组以2--3人为宜。

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思路与方法

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思路和方法 随着项目进程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善凸显出了它的重要性。围绕着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各种问题,众说纷纭,大家展开了空前热烈的大讨论。这里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项目学校搞清楚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以及基本方法和步骤。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理念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简言之,就是把某种课堂教学的优点总结成为经验,把这种经验提炼为标准,再把标准内化为可操作的流程。 二、为什么要建模? 模式是一把双刃剑,它具有约束的作用。这是很多项目学校和教师之所以困惑的地方。有的学校和教师甚至觉得根本没必要建立什么模式,因为大家认为“教无定法,我以我法上讲台”是一条真理,如果非得让大家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某种固化的模式,会觉得自己被深深的约束了。但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模式还具有规范性的一面,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改善刚刚起步阶段,大家都还在纠结于新老两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运用,这个时候模式的规范性特点就突显出了它的巨大作用。我们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种巨大的作用,才会在本阶段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改善中,设计模式构建的任务。希望能用一种立足于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的,与本校学情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和规范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改变我们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当大家对这种模式的理念以及方式运用到一定阶段和水平的

时候,也就是全体教师教学理念和方式都得到提升的时候,也就是可以自主运用和发挥教师个人教学风格和水平的时候。所以,教学模式这把双刃剑的运用,必须经过这样几个阶段: 1.建模。在课堂教学改善初期,需要建立起立足于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的,与本校学情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和规范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2.用模。积极引导教师们大胆运用这个模式进行教学实践,在实践运用中不断调整、修正、完善、优化这个教学模式,使之能更具有操作性。并能与各个不同的学科内容和学科教学特点相结合,创造出学科变式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全体教师应该像呵护婴儿般的对待这个对于自己学校来说新生的事物,而不是百般挑剔和指责。 3.出模。完成了模式调整、修正、完善、优化,创造出学科变式模式后,本校课堂教学将发生巨大的变革。在这个阶段,教师的课堂教学如果继续沿用模式进行教学,模式将表现出约束性的一面来。这个时候,学校就到了出模的阶段。可以让自己学校的老师们在新理念、新思想、新方式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教学风格和特点进行教学。同时,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将有一个巨大的飞跃和提升。 有意思的是,很多教师认为“教无定法(模式)”,应该“我以我法(模式)上讲台”,所以坚决反对模式构建。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的观点。其实每一个教师,因为长期的工作和经验,早就不自觉的在自己的学科教学领域内建立了某种模式,只不过这种模式带有强烈的个人习惯、风格和色彩。但严酷的现实是我们昭通教育已经远远的被

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在学校的高度重视下,我校实践教学管理日趋规范、规章制度逐步健全,实验、实习实训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质量稳步提高。2009年初,学校为进一步理顺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将实践教学管理科整体归属实验中心管理,在学校的支持下和实验中心领导下,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内涵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修订实践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推进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实践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迈上了新的台阶。 但是,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我校实践教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有些离评估专家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学院层面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亟需明确 首先,与学校办学定位不协调的是实验中心在学校的职能定位多年来均为教辅部门,但常年从事的是教学与实验设备采购和实践教学管理工作,责权不对等,其执行力必然大打折扣。目前我校实践教学管理为校院二级管理,大部分学院在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上,毕业论文(设计)和实习教学由教务科负责,实验教学由所在学院实验室负责。各学院实验室作为教辅部门,其教学管理职能几近边缘化,在实验教学管理过程中缺乏力度,使得实验教学有关管理规定和教学规范难以执行、落实到位。 同时由于原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和实验中心实验教学管理部合并,归属实验中心管辖后,各学院普遍认为学院教务科和教务处对口,实验室和实验中心对口,一些学院原教务科承担的实践教学管理职能逐步向实验室转移,如体育学院、商学院、机材学院等学院实验室已承担学生实习教学管理工作。这种管理上的变化一方面使得学院实验室工作更加繁重,同时在实习教学效果上也不理想。由于各学院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教学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由教务科和实验室分头负责且各学院分工不同使得实践教学管理科在工作协调中存在一定困难。 (二)实践教学队伍仍显薄弱

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

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成性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课堂的教学节奏和教学氛围,甚至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和教学效果。因此,重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智慧应对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一般特点 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在一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随机出现的教师预期之外的超出预设方案的影响课堂氛围、师生思路及行为的即时信息。随着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自主性不断增强,课堂变得更加自主、更加开放,生成的问题也更加多样化、复杂化。 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各类生成性问题。这些生成性问题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生成性。例如,师生、生生之间在课堂对话中因思维融合、思想碰撞、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总结反思而即时生成的新情境、新发现、新思维、新方法、新疑问,这些问题的生成是即兴的,是随机的,是来自课堂自身的。二是动态性。课堂中生成的问题,会随着教师应对方法的不同而发展,有的可能会衍生出新的问题,从而使生成问题具有不确定性、动态性。三是多样性。课堂中生成性问题的存在和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学生提出一个教师意想不到的地理问题、教学进程中的一次突然冷场、一次干扰教学活动的突发事件等都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四是隐蔽性。课堂中大量的生成性问题不是显性的,而是隐蔽的,有些甚至是稍纵即逝的,例如学生心中的一个疑问、教师一句影响学生思维判断取向的口误等。 二、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现状 课堂中许多生成性问题对教学活动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利用好这些生成性问题,将其变成新的教学资源,转化成课堂教学的新亮点,会使教学活动更加精彩,对师生的成长会产生积极的价值。然而,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大量蕴涵教育契机的生成性问题,许多教师面临进退两难的局面,原本鲜活的课堂并没有因此而灵动起来,预设与生成并没有达到和谐与融合。就目前课堂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应对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形。 1.教师过于强调预设,对生成问题置之不理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该是知识、生活与生命共鸣的乐园。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仍然固执于“表演教案剧”,忽视了课堂的民主性、开放性和生态化特征。有的教师在课前备课、设计教学方案时,往往是按照知识目标和个人思维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周密”预设,甚至课堂中每个教学环节或每个知识要点讲授的时间或回答问题的学生代表等都事先进行了安排,课堂教学完全按照教师的意志来展开和推进。这样的课堂,无疑会使蕴涵生机和变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变成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造成了教学活动的僵化和刻板,从而使学生生态主体居于被动、压抑的状态,抑制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发展。这种预设看似周密严谨,却忽视了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信息资源。有时,即使在课堂中出现具有潜在价值的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分为三个模块:课堂实验、开放实验和集中综合实习。 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测量学课堂实验和集中综合实习构成测量学教学的实践环节。在测量教学中,三分之二为课堂教学,三分之一为课外实践,另外各专业还分别安排二周的集中实习。开放实验作为对实践环节的补充。 1.课堂实验教学共16学时,按照理论教学的进度,相应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通过实验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实践技能。主要内容包括:(1)水准仪的基本操作及水准测量;(2)水准仪的检验校正;(3)经纬仪的基本操作及角度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4)经纬仪的检验校正;(5)视距测量;(6)电子经纬仪、全站仪和GPS使用;(7)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8)施工放样(包括平面和高程)。 2.综合教学实习2周,集中安排的2周测量实习,其目的有三: (1)将学过的理论知识作一次系统的综合,进一步理解、巩固和拓宽测量理论知识,了解测绘工作的整体概念,使各项测量知识融会贯通; (2)通过集中实习进一步增强实践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3)根据测量野外工作的精确性、严密性、艰苦性和集体作业的特点,培养学生科学求实的工作态度、艰苦奋斗的思想品德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集中综合实习的具体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在测量教学实习基地测绘一幅比例尺为1:1000的地形图,包括测量仪器的检验和校正、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碎部测量等野外测量工作和内业数据处理及计算机数字地形图绘制,要求熟练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及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的方法和过程;二是建设工程的施工测量,要求掌握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包括平面点位和高程),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分别安排房屋建筑的施工放样、道路管线的施工放样等具体测量工作。实习期间,对于不同专业还可安排室内地形模型测量,强化等高线概念,掌握等高线地形图测绘的原理和方法。 测量实习成绩由各测量小组的测量成果质量、个人的实习表现、实习报告、仪器操作考查和实习结束后的抽签口试成绩综合评定。 3.开放实验是对本课程所属实验及相应仪器设备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学习需要和兴趣,按照有关规定使用仪器进行实践,教师将结合实际提供必要的指导,从而保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保证同学能够有足够的使用测量仪器的时间。

关于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各系、部、科(室):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实践教学工作,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社会学习,是大学生成才成长的必由之路。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对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对此,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各教学单位应有充分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也须得到全面的体现。 (二)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院的实践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拓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实践教学环节依然是我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各教学单位要切实转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以加强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以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为保障,强化实践教育环节管理,构建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规范管理、改革创新是提升实践教学环节质量的保证 (三)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具体要求,各专业须对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形式、实践教学方法等开展系统设计和优化。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逐步压缩验证性实验实训比例,增加设计性、综合性为主的实验实训项目比例;强化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把第二课堂纳入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实现课内课外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健全实践教学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实验实训教学环节的分级质量管理制度,优化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体系,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的运行管理机制,建设第二课堂的多元协调管理机制。 (四)开展实验实训教学环节改革。全院公共性、基础性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由学校教务处负责推动,专业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实训教学的系统性改革主要由各教学单位负责推进。改革的重点是调整实验实训教学内容的结构和层次,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和组织形式。大学英语、计算机等公共性、基础性实验实训教学要根据生源特征的变化,调整实验实训项目,逐步实现分层次教学;金工实习等实验实训教学要根据专业大类特点,优化设计实验实训项目,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各专业要根据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推进专业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实训教学改革,尤其要加大实验实训项目开发与更新力度,项目年更新率不低于5%;同时,滚动开发开放性实验实训项目,以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要。 (五)推进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和管理模式创新。集中实践包括课程设计、学年论文、各类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环节。课程设计和学年论文等教学环节,要通过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的

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转载) 在北美,教学策略有时可作为教学模式的同义词。〔27〕有的学者则认为,教学模式规定着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属于较高层次。教学策略比教学模式更详细、更具体,受到教学模式的制约。从教学研究的发展来看,先有教学模式研究,然后才有教学策略研究,这也反映出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28〕这两种认识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但还是值得进一步推敲的。把教学策略作为教学模式的同义词是不妥当的,这样做完全抹杀了两者之间的区别;而仅从教学策略比教学模式更详细、更具体就得出教学模式规定教学策略的结论也是以偏概全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联系在于两者都是教学规律、教学原理的具体化,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其区别主要在于教学模式是相对稳定的、可供参照的一系列教学行为的组合,而教学策略尽管也以一整套的教学行为作为表征形式,但其本身是灵活多变的,不具有相对固定的属性。在教学活动中,对各种教学模式有选择地进行使用,就可视为是教学策略的一种体现。两者之间另一个区别在于教学模式有一定的逻辑线索可以依据,它指向于整个教学过程;而教学策略的结构性却显得不足,而且它往往比较明显地指向于单个的教学行为。 注: 〔27〕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2页。 〔28〕和学新:《教学策略的概念、结构及其运用》,《教育研究》2000年第12期。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式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机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既是教学理论的应用,对教学实践起直接引导作用,又是教学实践的理论化、简约化概括,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 有的学者认为,二者同一;有的学者认为教学模式规定者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属于较高层次,教学策略比教学模式更详细,更具体,受到教育模式的制约;有的学者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多种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而不是某一种单一的策略,所以也可以称之为大方法。 笔者认为,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策略,都是以教育思想和教与学的理论为支撑的,辅助教师进行教,和学生进行学的一系列方法、步骤、程序。教学模式是

《小学动态生成性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动态生成性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岀 “动态生成”是当前课改的热门话题,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个新概念、一个策略。在新课程改革中,动态生成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有价值的意义。追求“生成性” 课堂,成为当前课堂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 长期以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感触最深的一点: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每每谈及作文大多总是很难眉开眼笑。这种处境似乎和当年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的那句“作文教学则是语文教学这个'老大难'中的'老大难一样尴尬。”读过,不仅令人深思:为什么如此丰富多彩的生活视觉,在学生的笔下却显得如此漠然、呆板呢?要改变这种现状,把问题“连根拔起”,必须用一种新的方式一一“生成性”思维方式来思考教学问题。关注学生学习的动态,关注课堂的变化,使学生“活”起来,让作文课堂“ 动”起来。惟有动态,只有变化,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生成性”作文课堂是学生和教师共同的舞台,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学生质疑问难、寻求真理的场所,是探究生成文化的地方。“动态生成”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强音。作文教学中,如何适时建构动态生成的作文课堂?课题负责人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小学动态生成性作文教学的策

略研究》课题。从生成性的课堂观出发,以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认识课堂教学,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的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动和教师即时处理多种反馈的方式来推进教学过程,从而建构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文课堂教学新模式。希望通过研究,努力构建一种开放、和谐、愉快的,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真正凸现的新型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知识的平台,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从而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不断生成促进课堂发展的教学资源, 教师巧妙引领,其师生智慧尽在这里体现。尽可能地使课题研究的成果系统化、可操作、有成效。 二、相关概念 所谓生成,具有动态性、建构性、多元性的特点。“生成”具有很丰富的内涵:从认知发展角度看,它是新旧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从思维发展角度讲,它是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能力发展角度讲,它是由“不会”向“ 学会”,从“生疏”到“熟练”的提升;从情感发展角度讲, 它是学生对文本情感的认同与共鸣;从个性发展角度讲,它是学生个性的张扬和价值观的形成。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文本为教学资源,以动态生成为主旋律,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手段,引导学生在形象感知、情境感受、情感感染、心灵感动的语文学习中,内化知识、建构意义、发展语言、张扬个性、升华情感、完善人格。“生成性”作文课堂是学生和教师共同的舞台,是师生互动、心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性教学考试题目

滨州医学院2010级本、专科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 实践性教学考试题目(第十四周上交) 专业姓名学号班级成绩 一、围绕近年来党在我国城乡实行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开展调查研 究,谈谈你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必答题,15分, 字数不少于1500,要求字迹清楚,观点正确,论述严密) 一、围绕近年来党在我国城乡实行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开展调查研究,谈谈你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和建设全面胜利的法宝之一就是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从建党初期到建立新中国,再到领导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中,九十载沉浮变迁,九十载辉煌业绩,都凝聚了党的睿智和心血。综观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在世界复杂多变的潮流中魁然挺立,这归根于我们党制定的各项惠民政策,不断补充和完善了党的群众路线,深得群众的爱戴和支持,国家各项社会事业蒸蒸日上。近几年来党的惠民政策似阳光、如春风,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给人民以光明和希望。党的惠民政策说到底与党的群众路线是一脉相承和延伸的。下面从众多惠民政策中选取三条简述。 一、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在我国现阶段,医疗、教育和住房问题是新时期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据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财政用于卫生投入的增幅年均在20%以上。根据《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要在全国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包括比较规范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比较规范的国家

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管理制度,促进人人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在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中,将延续并实现“十一五”规划中未完事业。如今,我国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对当前“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社会事实做出的积极回应,体现了党和国家以人为本、重视民生、注重公平的发展理念,是政府“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鲜活实践。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2003年我国开始了农村合作医疗的重建工作,从2003年试点至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2006年1月卫生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更是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了支持力度,并且明确提出了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基本推行,比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13号文件中的时间表提前了两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出台和实施,意在恢复和创建农村合作医疗体系。这是我国政府历史上第一次为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问题进行大规模的投入。它蕴含扶贫帮困的立意。在“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返贫的双重困境之下,更体现了党和政府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了去考虑问题的。 三、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国家将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水利、道路、电网、通信、安全饮水、沼气等设施建设。集中力量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国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改造。加快安全饮水设施建设,今年再解决320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这些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集中性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集中性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二○一一年一月

目录 1.专业认知实习020******* (1) 2.国际结算实习020******* (4) 3.国际商务制单模拟实习020******* (6) 4.国际货运代理模拟实习020******* (8) 5.外贸跟单模拟实习020******* (10) 6.报关模拟实习020******* (12) 7.报检模拟实习020******* (14) 8.专业实践与调研020******* (16) 9.创新创业实践1102901003 (19) 10.进出口业务综合实习020******* (21) 11.毕业实习1102901002 (23) 12.毕业设计(论文)1102901001 (26)

******(专业认知实习020*******)实习教学大纲实习名称:专业认知实习 实习编号:020******* 开设学期:第一、二、三学期 实习地点:校内/校外 实习周数:0.5周 实习学分:0.5 实习类型:认识实习 适用专业课程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 一、实习目的 专业认知实习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的重要基础环节。专业认知实习的教学目的,是给学生提供感观上认知国际贸易工作的实际情况,增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感性认识,较全面了解开展国际贸易工作的各个环节,加深对本专业所学知识的认知,和专业的认同。 专业认知实习是一次实践性很强、内容丰富的教学过程,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周全的计划、充分的准备、良好的纪律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完成实习任务。 二、实习内容与要求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认知实习的实习单位一般为国际贸易公司或者国际货运代理公司,专业认知实习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学期针对刚进校的大学一年级学生,开展专业认知教育,旨在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培养方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到大学的转型,树立对本专业学习的浓厚兴趣,为下一步展开教学培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学期开展专业认知教育旨在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专业相对应的就业方向,以及各方向下对应的具体岗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通过专业认知实习帮助学生了解各种性质的外贸公司、货代公司等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展开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学期开展专业认知实习,主要是带领学生参观国际贸易公司或国际货代公司,了解外贸公司或国际货运代理公司。通过直接的感观认识可以加强学生对各种不同国际贸易专业工作的更深入的认知,为明确学生发展方向做一个铺垫。

语文实践教学的基本模式

语文实践教学的基本模式 朝阳区教师进修学校王德强 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特点,语文学习的内容只有和学习探究过程及方法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理解过程和整个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课内长骨,课外长肉。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语文学习从封闭的课堂走向广阔的生活,让学生更多更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内容。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语文实践教学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具体体现,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语文实践教学的基本模式有: 1.专题探究模式 师生围绕预先确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范畴,通过前期的收集、整理、选择和加工,在相对集中的空间和时间里(比如课堂/一节课)通过师生的互动与交流,解决相关的学习问题。笔者曾以马致远的《秋思》和余光中的《乡愁》为重点,以“乡愁”情结为核心,组织了一次专题的诗歌探究学习,老师和同学从《诗经》中探求源头,到唐诗宋词中采撷

珍宝,在现代诗中寻觅芳踪。一番搜求之后,同学们惊喜地发现,从古至今,中国文学的“乡愁之旅”赓续不绝。乡愁是盘根的老树,年复一年开着忧伤的花,因此这思乡之曲便一代一代的传唱下来。同学们以两首诗为端点,串连起来的却是一条文学主题的线。这样,学习就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由篇章延伸到了文学、民族情感、民族文化。 2.小组合作模式 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自愿结合成学习单元,根据学习的内容,确定研究的方向和研究的形式,组内进行合理的分工。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支持,互相监督,共同完成小组承担的学习任务。如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就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收集、整理、归纳和概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然的黄河、历史的黄河、文学的黄河及黄河文化、黄河的今天和明天等,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爱好,自由结组,协作分工,最后通过课上的交流,对黄河有一个充分而丰富的了解,培养了对黄河,对中华文明的热爱的情感。 3.社会实践模式 语文学习作为一种开放的学习形式,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表述。走进生活的语文,才是有生机、有活力、有创造性的语文。学习语文的目的首先是为了交际,交际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与交际对象发生联系,或者说,要有足够的交际语境。臵生活于不顾,凭空地臆想,随意的编造,把语文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