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典例讲练

平面镜成像典例讲练
平面镜成像典例讲练

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师讲课用知识点、典型例题及答案)

知识点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什么是像、当你照镜子时可以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子里的“你”就是你的像。平静水面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倒影,也是物体通过水面这面“镜子”所成的像。像不同于影子,它反映物体的“面貌”。

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提出问题

特别提醒

1.为了使观察到的像更为清晰,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实验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原因是玻璃板既可以反射光(如同平面镜,因此可以代替平面镜成像),又可以透过光(可以透过玻璃板看到其后面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3.实验应选用较薄的玻璃板.因为玻璃板的前后两表面可以各成一个像,当玻璃板较厚时,两个像有较大错位,难以确定像的位置。

4.实验中,玻璃板要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以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则未点燃的蜡烛和点燃的蜡烛的像将不会完全重合。

5.实验中使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让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即用未点燃的蜡烛代替点燃的蜡烛,这样方便确定像的大小和位置。

6.用蜡烛做实验的优点是所成的像比较亮,便于观察.

7.白纸用于标注玻璃板的位置、蜡烛以及蜡烛像的位置,刻度尺用于测量蜡烛及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8.改变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使所得的结论更可靠,更具有普遍性。

方法技巧:

等效替代法:在保证某种效果(特征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的处理方法。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应用了等效替代法,一是用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二是将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点燃的蜡烛所成的像的位置,使之完全重合,来确定像的大小和位置。

典例1、(2017·河南中考节选)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概念特点实例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既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

又可以用光屏承接

小孔成像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只能用眼睛直接观察,不

能用光屏承接

平面镜成像,

倒影

4.平面镜成像作图的两种方法

平面镜成像作图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作图,二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对称法)。现以“如图所示,S为平面镜MN前的一点光源,请作出它在平面镜中的像S'”为例,分别用这两种方法作图。

(1)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如图所示,作图步骤如下:

①从发光点S任意引两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

②分别作出两条人射光线的法线;

③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别作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④分别作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它们的交点S'即为发光点S的像点。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对称法).

如图所示,作图步骤如下:

①过S点作平面镜的垂线(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②截取S'点,让S'点到镜面的距离等于S点到镜面的距离(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画出像点S'(像与物大小相等)。

特别提醒

作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平面镜的非反射面要画上短斜线.

2.实际光线要画成实线,并用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实物用实线表示,虚像用虚线表示。

3.法线和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要用虚线表示.

4.为了表示实物和虚像的对称关系,实物和虚像都要标上相应的字母.

5.要符合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典例2、(2017·岳阳中考)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保

留作图痕迹)。

知识点3、平面镜的应用

1.成像:在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最常见的应用是成像。如对着平面镜梳妆打扮,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自己的动作,医生用口腔镜(平面镜)来检查牙齿等。

2.改变光路:如简易潜望镜、塔式太阳能电站和大楼白天采光中的平面镜阵等。

3.扩大视觉空间:如客厅墙上装平面镜,感觉更宽敞;在商场里的货品架上装上平面镜,可以让顾客感觉商品的数量增多;在狭小的房间进行视力检查时,我们可以看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典例3、在一些狭小的房间的墙壁上挂上几面大镜子,会让人有空间增大1的感觉,这主要是利用了平面镜的哪个特点( A )

A.物、像距离是物、镜距离的两倍

B.能改变光路的性质

C.使房间内更明亮

D.能成实像

知识点4、凸面镜和凹面镜

1.球面镜、如果镜子的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这样的镜子就叫球面镜。球面镜分为凸面镜和凹面镜两类。餐具中的不锈钢勺,它的里、外两面分别相当于凹面镜和凸面镜。

2.凸面镜

(1)概念: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镜子叫做凸面镜,如图所示。

(2)特点: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平行光射到凸面镜上,反射成为发散光,如图所示。

(3)应用:使用凸面镜能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所以汽车的后视镜和道路拐弯处的反光镜都是凸面镜。

3.凹面镜

(1)概念: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镜子叫做凹面镜.

(2)特点:凹面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平行光射到凹面镜上,反射后会聚到一点,如图所示。

(3)应用

凹面镜

①利用凹面镜对光的会聚作用,例如太阳灶、奥运圣火采集器等。

②过凹面镜焦点的光经反射后成为平行光,例如探照灯、各种机动车的前灯、医用头灯、反射式望远镜等。

典例4、关于各种镜子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汽车的后视镜是凹面镜

B.太阳灶使用的是凸面镜

C.马路拐弯处设置的反光镜是凸面镜

D.牙科医生观察口腔中的牙齿时,使用的小镜子是凹面镜

典型例题讲练

题型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角度1、根据成像特点判断像

典例5、图乙中的四个图像,其中一个是图甲中物理课本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的像,你认为应该是( B )

角度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特点

典例6·寓言故事《猴子捞月》里面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大叫起来:

“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到井里去了!”关于井中的月亮,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井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B.井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C.井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D.井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

角度2、平面镜成像作图

角度1、溯源法作图典例7,(2017·黔东南中考)如图所示,A、B是点光

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M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

S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反射光路图。

角度2、对称法作图

典例8、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作出一条从光源S射出的光线,使它经平面镜

反射后,恰好经过A点。

题型3、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典例9、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

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m、若视

力表全长为0.8m、则视力表像的长度为m.

答案 4.6 0.8

题型4、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典例10、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

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

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蜡烛A为成像物体。

(1)、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能在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但成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的平面镜(选填“好一些”或“差一些”)。

(3)、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沿纸面来回移动,发现总是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4)、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则像将(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实验中,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A的像,这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1)大小、(2)蜡烛B 差一些、(3)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4)靠近、不变、(5)不能虚

题型5、镜中观物问题(开放探究)

典例11、小王从理发店墙上的大平面镜中看到挂在对面墙上没有数字的挂钟

面,如图所示,你知道当时的时间应是几点几分吗?

考点1、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典例12、(2017·衡阳中考)如图所示,A'B'是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考点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典例13、(2017·钦州中考)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选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原因是玻璃板透光,便于确定像的。

(2)、在竖直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3)、记录蜡烛B的位置,用刻度尺在白纸上测得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s如图乙所示,是cm. 通过多次实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选填“相等”或“不相等”)。(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选填“虚”或“实”)像。

答案、(1) 位置和大小、(2) 相等、(3) 7.55 相等、(4)不能、虚

练习题

A、基础练习—知识巩固

1、下列事例不属于平面镜应用的是()

2、(知识点1)小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所示。

这时的实际时间是(D)A.10:21 B.21:10 C.12:01 D.10:51

3、(知识点1.2.3)(2017·江西中考)如图乙所形,是小安同学自制的潜望镜,

利用它能在隐蔽外规察到外面的情况,用它

正对如图甲所示的光源“F”,则所观察到

的像是( B )

4、(知识点1、2)蜻蜓在平静的水面上空飞行,它在水中的“倒影”属于虚(选填“虚”或“实”)像。蜻蜓距水面3m,水深2m,蜻蜓在水中的“倒影”距水面 3 m.如果蜻蜓向高处飞去,它在水中的“倒影”大小将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知识点2)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

是S发出的一束光,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前、后

的光线。

6、(知以点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

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从蜡烛A侧观察,发现仍能看到蜡烛

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拿走蜡烛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选填“实”或“虚”)像。(2)、拿走白板,他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2cm、再将蜡烛B移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通过测量,他发

现蜡烛A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 4 cm,同时发现像的大小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中,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保持垂直,若不垂直,请你说出这样会对实验操作带来怎样的不便影响?蜡烛的像与蜡烛不能完全重合。

B、综合练→能力提升

7、(知识点1)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

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5cm/s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

间的距离变为20cm C.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10 cm/s

D.铅笔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8、(知识点1、2,双选)(2017·株洲中考)右图是一女孩通过地面

上的镜子正要打量自己时的情景照片。根据该照片,可以判断

(AB )

A.这张照片不可能是在正午拍摄的

B.镜中的蓝天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女孩的下半身没有在平面镜中成像

D.女孩看到了镜中自己的整个上半身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平面镜成像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组长审核: 学员编号:Jxt001 年级:初二课时数:3课时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的1、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熟练作图。 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生活中的光现象与物理知识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实验 教学难点:作图题 授课日期及时段2019年月日上课进度第次课 教学内容 一、入门测(包含作业处理) 1、在探究反射规律时,老师把一块平面镜CD竖立在讲台上,坐在B点的甲同学 通过平面镜看到了坐在A点的乙同学。在这一现象中,光线的反射角是() A.∠1 B.∠2 C.∠3 D.∠4 2、教室的墙壁对光产生的现象是() A.镜面反射 B.漫反射 C.不发生反射 D.两种反射同时产生 3、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 如图所示,则从侧面看去()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4、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某同学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 (1)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ON沿某一角度入射到O点,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 是。 (2)正确操作实验,并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乙所示。取下纸板,接下来进行的操作 是,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比较。 (3)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二、新课讲解 (一)课程导入

1.为什么三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2.你为什么在有光时看到物体,没光时,就看不到。 (二)大数据分析( 14 - 18 年,共 5 年) (三)本节考点讲解 考点一: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 一)例题解析 例1:(17,四中第二次月考,8分★★★★)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 和B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应该选择厚度较薄的玻璃板,这是因为 。 (2)所有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填“虚”或“实”),判断的依据是 。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 造成的。 (7)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 ,晓兰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 都无法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 。 二)相关知识点讲解、方法总结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3)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4)玻璃板的作用: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要求:足够薄 (5)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光沿直线 传播例子 红外线 光的反射 和漫反射 平面镜 成像 凸透镜成像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防治 光的折射 分值 2014 8 16 7 6 2015 6 18 6 2016 14 18 14 16 8 2017 8 3 14 8 7 2018 13 15 1 8 5 次数 3 1 4 1 4 2 2 32

人教版物理八下《平面镜成像》WORD教案8

人教版物理八下《平面镜成像》WORD教案8 山东省平度市杭州路中学张雪芹 一、教学设计思想: 义务教育时期的物理课程的要紧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进展,为此,我遵循以下理念设计了这节课: 1、注重学生进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探究、创新为主旨”,同时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精英,以便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本节课从自然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学生探究出平面镜成像特点,并将该特点应用于生活、生产实际,从中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究乐趣,良好的思维适应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本节以探究为主,学生象科学家一样, 亲身经历了完整的探究过程,探究出“像物大小关系”和“像物位置关系”,既重过程又重结同时培养了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认识到“替代法”的运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它专门的优点,本节课在几个必要之处巧妙在应用了它。 4、注重学科渗透,关怀科技进展:眼看、手摸调动了学生的视觉、触觉,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物的联系,通过用坐标纸或方格纸取代白纸,学生又能感受到物理与数学紧密相关。学生在平面镜应用的学习中,又能学会关怀科技的进展。 二、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平面镜成像特点、成像原理和平面镜的应用。

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中“像物大小关系”和“像物位置关系”的探究,教师可引导逐步完成。 关键:找到像的位置,教师启发引导。 难点:虚像的概念,可借助与多媒体化抽象为形象。 三、学习者分析 1、知识基础: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对其成像特点学生已有粗浅的感性认识,但由于受视角的阻碍,学生对“像物大小关系”存在错误看法,例如学生误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大,越远像越小;像的大小与平面镜大小有关等,需在探究过程中加深认识并澄清错误观点。学生上节学了光的反射,为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能力基础:学生尽管学物理时刻不长,但前面差不多历过几次实验探究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 3心理基础: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动手、动脑,乐于探究未知事物并加以应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是如何样产生的及成像原理。 (3)明白得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教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看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人教版物理《光学作图》练习含答案

光学作图( 光学作图类型主要包括光的反射作图、平面镜成像作图、光的折射作图. 方法技巧:(1)光的反射现象中,任知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反射面三个要素中的两个,就可以利用光的反射规律画出第三个要素;(2)平面镜成像作图:方法是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即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等知识作图;(3)在光的折射作图中,判断是折射角大还是入射角大的方法:光速大的介质所在光线与法线夹角大;(4) 作图时要注意线的虚实,箭头的方向.反向延长线、作对称的垂线和法线都要用虚线,箭头的方向是指向被观察者的眼睛. 类型1光的反射作图 1.(汕尾中考)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 2.(徐州中考)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射到竖直的玻璃幕墙上,请作出其反射光线. 3.潜望镜中两块平面镜平行放置与水平方向成45°夹角,已知一条沿水平方向的入射光线,作出光在潜望镜中的光路. 4.A、B为某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N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试作出这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的位置. 类型2平面镜成像作图 5.(海南中考)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烛焰上A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A′.

6.(遵义中考)小芸家在装修房子时,为了美观,在客厅的天花板上安装了一块平面镜,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7.如图所示,O′是O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线段AB在该平面镜中的像. 8.如图所示,发光点S发出的某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恰好经过A点,请在图中画出这条光线. 类型3光的折射作图 9.(泰安中考)如图,请作出AB入射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后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10.(丹东中考)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有一盏路灯标记为S,潜水爱好者在水下E 处看到路灯的像为S′.请画出水下E处的人看到路灯S的光路图,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路灯S通过水面所成的像A. 11.(茂名中考)如图为一等腰直角三棱镜,一束光垂直AB边入射,从AC边射出三棱镜,请画出光线经过三棱镜的光路图.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特点 一、教材分析: 教材特点 《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的重要应用,是光现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也很感兴趣,但对成像规律和特点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探究。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突出了以下几点: 1)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基于初二学生探究基础和知识储备实际情况,教材直接给出了定位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和大小特点。并且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了探究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特点的任务,把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照镜子引入课题,以生活中常用的蜡烛、玻璃板等物体作为探究成像特点的器材,讨论平面镜在检查视力时的作用,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贴近生活。教材还专门设置一块“STS” (科学、技术、社会)的内容,通过观察汽车观后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手电筒反光装置、太阳灶等日常生活和社会中常见东西来认识凸面镜和凹面镜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3)适当关注了物理基础与现代化的联系。实际的教学过程表明,学生对教材结尾处的反射式天文镜的介绍非常感兴趣,渴望了解更多的与此相关的知识,也让他们感觉学好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消除对高科技的不必要的神秘感和遥远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且能根据成像特点作图。 ②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③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②通过定位平面镜的虚象的方法,了解替代法的含义和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②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③通过对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探究的方法和合作学习。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虚像怎样形成的。 教学准备:

平面镜成像作图题

1.如图所示,AO是入射光线,MN为平面镜,在图1中正确画出反射光线。 2. 如图所示,物体AB上的B点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在B'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3. 小明用平面镜将一束太阳光反射到竖井中,如图所示。请在图上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镜面与水平面夹角的度数。 4. 有一光源S在平面镜前,经平面镜的两束反射光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确定光源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5.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6.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 在图中画出物体AB 在平面镜MN 中所成的像A'B' 7. 请作出三角形的像 8.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在平面镜前的物体 9.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10. 如图所示,发光点S置于平面镜MN前,想一想人要看到S的像,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你能画出人可以看到S在平面镜里成的像的范围吗 11. 物体AB放在平面镜前,画出能看到AB像的范围.

12. 如图所示,MN为平面镜(镜面向下且足够大),放置于地面 上方并与地面平行。P为 不透光的长方形物体,S 为点光源。试画图作出P 右侧能被S照亮的范围。 13. 如图所示,AB表示一水平的平面镜,P1P2是水平放置的米尺(有刻度的一面朝着平面镜),MN是屏,三者互相平行。屏MN上E、F之间是透光的。某人眼睛紧贴米尺上S点处的小孔(其位置见图),可以通过平面镜看到米尺的一部分刻度。试在本题的图上用三角板作图求出可看到的部位,并在P1P2上把这部分用斜线标出。 14. 画出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图中P点的光路图. 15.如图所示,小明通过一平面镜看到了桌子下面的小球.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插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平面镜. 16.图中S为发光点,从它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分别与虚线a、b 重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并找出S在平面镜里的像S′ 17.小宇同学家的阁楼上有一个小型物理实验室,如图3所示.但他每天做光学实验时感到很麻烦,因为需要跑到有天窗的一间才能做实验.你能否帮他将阳光引到实验室,并使阳光垂直射到实验台上请画出一条光线的光路图,画好法线,用箭头标出光线的方向.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3 平面镜成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3 平面镜成像 1.如图所示,平面镜的物象关系正确的是图( ) 2.下图中,M是平面镜,各光路图正确的是( ) 3.某同学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从距平面镜2 m处跳到了距平面镜4 m处.下列关于镜中像的大小及像的距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像与该同学大小相等,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6 m B.像与该同学大小相等,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8 m C.像比该同学大,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6 m D.像比该同学小,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8 m 4.小明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先将蜡烛放在平面镜前50 cm处,他记下了像的位置,然后,他将平面镜向蜡烛移动了10 cm,则第二次成像的位置与第一次成像的位置比较() A.向平面镜移动了10 cm B.向平面镜移动了20 cm C.远离了平面镜10 cm D. 远离了平面镜20 cm 5.某同学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想使竖直放置的蜡烛所成的像与水平面成水平的,他可采用的方法是 A.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90°角放置 B.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60°角放置 C.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30°角放置 D.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放置 6.如图是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光路图, S′是S的像,我们能看到S′是因为() A.S′也是一个发光点

B.S′发出的光线射入眼睛 C.S发出的光线射入眼睛,于是在平面镜中看到S′ D.S发出的光线经镜面反射进入眼睛,逆着反射光线方向看到虚像S′ 7.用笔尖垂直地接触平面镜,笔尖的像距笔头10 mm,则镜子玻璃的厚度是()A.10 mm B.2.5 mm C.5 mm D.20 mm 8.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 A.玻璃板后的那支蜡烛应该比点燃的那支蜡烛小 B.若把点燃的那支蜡烛移近玻璃板,像变大 C.若用更大的玻璃板,像变大 D.需要使用测量长度的工具 9. 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15°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恰成直角,原来的入射角应是() A.30° B.45° C.15° D.60° 10. 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11. 关于光路可逆性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在光的直线传播过程中遵守 B.只有在镜面反射中遵守 C.漫反射不遵守 D.光的直线传播、镜面反射、漫反射都遵循光路可逆性原理 12.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40°角,要使太阳光经平面镜反射,反射光沿水平方向传播,则平面镜与水平方向所成的角度(锐角)是 A.20°或40° B.40°或70° C.20°或70° D.只能20° 13.(多选)一束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要想使反射光线从原来位置偏转60°,可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将平面镜顺时针转60° B.将平面镜顺时针转30° C.将入射光线远离法线偏转30° D.将入射光线远离法线偏转60° 14、观察到某汽车号码在平面镜里的像为“10-18”,则该汽车的号码是() A.10-18 B.18-10 C.81-01 D.01-18 15.检查视力时,眼睛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保持5m远.若把视力表挂在人正后方的墙上,人通过平面镜观察视力表,当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为3m时,被测人应位于() A.距前方平面镜1m B.距背后视力表1m C.距前方平面镜3m D.距背后视力表2m

平面镜成像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目得: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实验器材:玻璃板(作平面镜)、2只大小相同得蜡烛、刻度尺、白纸 其它:笔、火柴 3.实验步骤 (1)将点燃得蜡烛A,放在玻璃板得一侧,在A一侧能观察到玻璃板另一侧A得像A′; 探究像与物得大小关系: (2)拿着另一只未点燃得蜡烛B在玻璃板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瞧上去B与A′重合,即B瞧上去好像被点燃了。此时,B得位置就就是像A′得位置。 ——等大 探究像与物到玻璃板得距离关系:

(3)用刻度尺量出A、B分别到镜面得距离,相等。 ——等距 记录数据: 探究平面镜成得像就是实像还就是虚像: (4)在A′一侧放一张白纸作屏幕,眼睛直接观察白纸,则瞧不到A得像A′,说明:平面镜成虚像。(将手放在A′处,感觉不烫,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4、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得特点 (1)平面镜所成得像就是虚像; (2)像与物体得大小相等; (3)像与物体到平面镜得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得连线与镜面垂直。 (2)(3)(4)对称 虚像:不就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瞧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得像。 注意事项: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得目得就是:物体一侧能瞧到物体得像,同时还能瞧到代替物体得另 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得位置。 2、试验要求玻璃板与桌面垂直。 3、实验时将光屏放在未点燃蜡烛得位置,从玻璃板上方瞧光屏,光屏上瞧不到像,说明平面镜 成得就是虚像。 4、实验中选择厚玻璃还就是薄玻璃?选择较薄得玻璃;因为厚玻璃板得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 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 考试分析: 考情分析 考查内容2009年2010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二模题号分值题号分值题号分值题号分值题号分值题号分值平面镜成像得 规律以及探究 18 3 20 3 23 1 24 2 17 3 24 3 平面镜成像得 实验 说明题目一般会以作图、简单实验题得形式出现,一般比较简单,分值在3分左右。 平面镜成像主要就就是考察平面镜成像得特点以及实验,要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得特点以及小结 实验步骤,明确具体实验步骤得目得。 练习: 1.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得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得上面,再取两段等 长得蜡烛A与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得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右图所 示。在此实验中: (1)两段等长得蜡烛就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得______关系; (2)直尺得作用就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接收到蜡烛 A得烛焰得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得就是_____像。(选填 “虚”或“实”)。 答案:大小;到平面镜距离;不能;虚。

七年级下册科学平面镜成像作图题

七年级下册科学平面镜 成像作图题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平面镜成像作图题 1.在图18中做出人看到球的光路图。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丙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 3.(1)作出图(a)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4.在图9中,A是平面镜,B是镜前人眼位置,C是人眼睛在平面镜前看到的烛焰像上的一点。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像点C对应的物点D。 (2)完成眼睛看到C的光路图(画一条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即可)。 5.请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确定烛焰上A点在平面镜中像的位置. 答案:画出法线、像点A'(1分) 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1分) (只画一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没画法线;未标光的传播方向或方向标反,各扣O.5分) 为平面镜MN前的一个发光点,A为平面镜前某一点,请在图上画出所有通过A点的光线。 7.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9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8.请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9.如图8所示,B为隧道中的一堵墙,墙的左侧有一激光器S,发出一束徽光经平面镜MN反射后恰好经过A点,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符合要

求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10.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11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AB。 答案:对称1分;正立1分;虚像1分。 11.如图11所示,平面镜前一个发光点S和它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中作出S 在平面镜中的像,并作出这两条光线的反射光线。

12. (1)如图甲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束光。请在图甲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 线. 13.如图12所示,学校楼梯拐角的墙上装有平面镜,既方便同学们整理仪容,晚上又能利用光的反射对楼道进行照明。请在图中准确画出灯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到达A点的光路图。 14.如图所示,从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MN反射后,其反射光线恰好通过P点。请你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 15.如图9所示,MN是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请画出字母"L"在平面镜中的像。

平面镜成像___知识点、经典例题、习题

课题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了解并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特点;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重点、难点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学内容 一、知识点梳理复习 1、光的反射类型: 镜面反射(光滑表面、反光、刺眼) 、漫反射(粗糙表面、各个方向) 注: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光反射时,光路可逆,如下图。 2、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 物、像的大小关系 实验器材:两支大小形状相同的的蜡烛、一块玻璃板、玻璃板支架、一个光屏、一把直尺、一张纸和火柴. 实验步骤:参照如图2-3-1所示的步骤完成实验: (1)将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前面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后面的蜡烛的像; (2)将另一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前后左右移动,直到看上去这支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此时后面的蜡烛就代替等同于前面蜡烛的像,此时对比物与像的大小关系; (3)用直尺量出此时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

(4)改变燃着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连做两次,分别观察蜡烛与像的大小关系,量出蜡烛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分别记录下来; (5)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6)将玻璃板稍微倾斜一下,不再与桌面垂直,看一看像的变化,还能重合吗? (7)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 实验结果: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镑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一句话概括: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距离相等、大小相等),成虚像. 实验存在的问题分析: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玻璃既能反光又能透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准确的找到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及测定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 (2)实验时选用的玻璃板要薄些,如果用厚玻璃做这个实验,玻璃的两个表面都会发生反射,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不利于实验. (3)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 让没有点燃的蜡烛与像重合,这只蜡烛的位置也就是像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4)无论怎样移动物像都无法重合 实验中使玻璃板与白纸垂直,否则,会出现玻璃板后的蜡烛无论怎样移动.都不能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的现象(玻璃板倾斜时,像成在玻璃板的斜上方).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等大。 (2)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4)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5)、平面镜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 5、虚像和实像 虚像:非实际光线而是光线的反向沿长线会聚而成的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叫实像。 在光学中涉及到的像可分成实像和虚像。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能被人眼观察到,即都有光线射入人眼。它们的不同点是: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如小孔成像,照像机成像、幻灯机成像均是实像;而平面镜成像,放大镜成像均是虚像。实像是光线的实际会聚而成, 而虚像则是由发散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虚像。 3、用垂直等距和光路图找物体的像。光路图的画法。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平面镜成像》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平面镜成像》 师:请组长给每位同学发一张小画片,同学们尽快地把它们拼成一幅完整的图片,能组成图片的6位同学即成为今天的一个合作学习小组. 生:组长发给每位学生一幅图片中的六分之一部分,学生们快速地寻找另外的五个部分,然后组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不同学生间的组合,可以扩大合作学习的面。) 引入新课 师:请各组的同学们观察画片:一幅是外观玻璃幕墙的建筑物;一幅是有倒影的桂林侗族的风雨桥;一幅是跳舞的女孩在练功镜前矫正姿态… 生:依次根据老师的介绍向同学们展示图片。 师问:平时,我们在哪里还见到过类似的图片? 生甲答:早上起床在梳妆镜前梳头; 生乙答:超市里货架后面放的镜子里也有同样的货物; 生丙答:测视力时通过前方的镜子来观察视力表; … 师:我们把这类现象中镜子外面的称之为“物”,镜子里面的称之为“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板书: §2.3 平面镜成像

(通过观察图片,举例说明的方法,加深对“像”的了解,这样既避免了解释“像”是什么的困难,又对什么是“像”有了形象﹑直观的认识) 教授 师问:请同学们自习观察桌面上的平面镜(手中拿一块常见的那种示意),看看你们由什么发现?大家可以从外形构造,成像特点等方面进行观察。 生:仔细地观察平面镜。 板书:观察平面镜。(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观察,效果远优于无目的地观察。) 师:(任意地点一位学生)从这位同学开始,轮流依次回答,每个同学用一句话说出你的一点发现,注意听清别人的发言,后面的回答不能重复,最后进行补充。 (只给举手的同学来回答问题会使思考发言的参与面减小,弱势学生容易失去回答机会,顺次轮流可以曾加参与机会,促进全体学生积极思考。) 生甲答:平面镜是由玻璃做的,背后镀了一层东西。 生乙答:平面镜的表面是平的。 生丙答:平面镜可以成像。 生丁答: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是一样的。 生戊答: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是左右相反的。 生己答: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是远小近大的。

8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案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球平镜对光线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球面镜的光学性质. 教学难点 1.虚像的概念. 2.球面镜的应用.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分析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透镜、投影片、凹镜、凸镜、激光演示器. 学生用: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 K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条、小平面镜.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 再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学习本节的内容奠定基础. 二、新课教学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向学生示范并说明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做法.

平面镜成像作图题专项练习

平面镜成像作图题 1.在图18中做出人看到球的光路图。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丙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 3.(1)作出图(a)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4.在图9中,A是平面镜,B是镜前人眼位置,C是人眼睛在平面镜前看到的烛焰像上的一点。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像点C对应的物点D。 (2)完成眼睛看到C的光路图(画一条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即可)。

5.请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确定烛焰上A点在平面镜中像的位置. 答案:画出法线、像点A'(1分) 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1分) (只画一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没画法线;未标光的传播方向或方向标反,各扣O.5分) 6.S为平面镜MN前的一个发光点,A为平面镜前某一点,请在图上画出所有通过A点的光线。 7.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9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8.请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A′B′. 9.如图8所示,B为隧道中的一堵墙,墙的左侧有一激光器S,发出一束徽光经平面镜MN反射后恰好经过A点,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符合要求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10.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11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答案:对称1分;正立1分;虚像1分。 11.如图11所示,平面镜前一个发光点S和它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中作出S在平面镜中的像,并作出这两条光线的反射光线。 12. (1)如图甲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 是S发出的一束光。请在图甲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八平面镜成像特点公开课教案

三、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继上一节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之后,本节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上来。这节一方面是“光反射现象”的重要应用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后续内容“光的折射现象”做些方法和知识上的准备,教材的顺序安排很好地吻合了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并且再次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了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即:意在用探究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索事物本质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及创新能力,最终使学生获得“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去发现事物本质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镱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 成的,理解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实验器材并能正确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用探究方法探索事物本质的方法与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 索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也会得出错误的结论,需要不断地进行 探索与实验进行证实与证伪。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整个过程。 难点:学生对探究活动的方案设计、实施和分析评估。 四、教学方法: 本节平面镜成像采用的教学方式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学生实验探究,学生分析与论证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全套、玻璃板、平面镜、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方格纸、刻度尺等六、教学设计 一、复习回顾: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2、反射分为几种类型? 二、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阿基米德与平面镜的故事和唐太宗评价魏征的典故,引入平面镜的两个作用:1、平面镜能够改变光的传播路径。2、平面镜能够成像。从而引入新课,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三、新课讲解: (一)什么是平面镜? 请同学亲身体验:用手摸一摸课桌上的小平面镜,并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平面镜:表面是平的镜子。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看成平面镜呢? 多媒体展示:镜子,玻璃板,光亮的金属,平静的水面等图片。让学生体会平 面镜所成的像。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 1.问题与猜想:请同学们回忆生活中照镜子时的情形思考下列问题: (1)你在镜中的像在什么位置?能用光屏接收吗? (2)像的大小和你一样吗?

平面镜成像作图练习

平面镜成像作图练习班级姓名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左下图中画出物体 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2.如下图所示,S为某发光点,SO是它发出的 其中一条光线.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入 射光线SO的反射光线。 (1题图) (2题图) 3.己知点光源A和两条反射光线,试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4.如下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5.如图所示,小明通过一平面镜看到了桌子下面的小球.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插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平面镜. } (3题图)(4题图)(5题图) 6.在下图作出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 7.如图所示为激光液面控制仪的原理简图。由固定激光器发出的一束激光AO以60°的入射角射向液面,经液面反射后射到光屏上的B点,再通过光屏上的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变成电信号,输入控制系统用以控制液面高度。请通过作图找出B点的准确位置。 / 法一:利用反射定律做图:画出法线得1分.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B点再得1分。 法二:利用成像特点(物像对称)做图:画出物体的像(对称点)得1分,画出反射光线得1分。 (6题图)(7题图) | 8.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9.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S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上,过A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 10.如图所示,一人从A处出发到河岸边提水送到B处,请画出他行走的最短路程,并简述理由。 $ (8题图)(9题图)(10题图) 11.如图(甲)所示,S是点光源,S'是S通过一个平面镜所成的像,请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及一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反射光线(注意箭头和虚、实线)。 12.如图所示,在平面镜右方有一发光点S,OB、O'B'分别是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要求保留必要的辅助线)。 : (11题图)(12题图) 13.如图,发光点S射向平面镜的光线中有两条光线的反射光线是AB和CD,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 1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对称性作图) … S A’ B’

直线传播反射平面镜成像做图题

作图题 1、请在图中用光路图作出井底之蛙 “观天”的最大范围. 2、请在图甲中用作图的方法,表 示人眼所能看到的档板右侧范围 大小,并在此范围中打上阴影 线。(用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 线,箭头方向为光的传播方 向)。 3、如图甲,S为光源,MN为不 透光的木板,作出木板右侧光线 射不到的区域(用阴影表示)。 4、在图1中画出电线杆在太 阳光下的影子。 5、图中作出眼睛所能看到的范 围。 6、小明同学根据课本中的“试一试”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请在图中作出蜡烛AB的像A'B'。 7、如图乙所示,室内一盏电灯通 过木板隔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出 两条细小光束.请根据这两条光 束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 置. 8、将点燃的蜡烛置于自制的小孔成像仪前,调节二者的位置,在屏上 得到如图所示的蜡 烛清晰倒立的像, 请在图中确定成像 仪上小孔O的位置(画出光路图).10、如图甲,路灯下站着小赵,小芳,小刚三人,请根据小芳和小刚的影长,标出图中路灯灯泡S的位置,并用粗实线画出小赵落在地面上的影子. 11、图中入射光线与镜面成60o的夹角,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1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请在图 甲中画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13、光线L射到某平面镜上,使其 沿水平方向传播,如图所示.请在 图中画出所需平面镜的位置(要求 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14、小宇的妈妈喜欢在家中养 花,为了使客厅里花盆中的花能 茁壮成长,小宇想让室外太阳光 照射到盆中花上的B处,如图。 请你在图中把光路补充完整并过 A点画出放置的平面镜。 15、在下图中,根据给出的反 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 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度数。 16、如图所示,请根据光的反 射定律作出眼睛能看到点光源 S像的观察范围。 17、A、B为某一发光点S发出的 光线经平面长MN反射 后的两条反 射光线.如图 所示.试做出这两条反 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的位置.18、太阳光以与水平地面成 300角的方向射到井口。为使 光能照亮井底,请在图中作出 平面镜。 19 、如图所示,小聪通过一平 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球平镜对光线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球面镜的光学性质. 教学难点 1.虚像的概念. 2.球面镜的应用.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分析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透镜、投影片、凹镜、凸镜、激光演示器. 学生用: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 K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条、小平面镜.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 再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学习本节的内容奠定基础. 二、新课教学

答案平面镜成像作图题

答案平面镜成像作图题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1.如图所示,AO是入射光线,MN 为平面镜,在图1中正确画出反射光线。 2. 如图所示,物体AB 上的B 点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在B'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3. 小明用平面镜将一束太阳光反射到竖井中,如图所示。请在图上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镜面与水平面夹角的度数。 4. 有一光源S在平面镜前,经平面镜的两束反射光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确定光源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5.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6.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7. 请作出三角形的像 8.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在平面镜前的物体 9.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10. 如图所示,发光点S置于平面镜MN 前,想一想人要看到S的像,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你能画出人可以看到S在平面镜里成的像的范围吗 11. 物体AB放在平面镜前,画出能看到AB 像的范围. 12. 如图所示,MN为平面镜(镜面向下且足够大),放置于地面上方并与地面平行。P为不透光的长方形物体,S为点光源。试画图作出P右侧能被S照亮的范围。 15.如图所示,小明通过一平面镜看到了桌子下面的小球.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插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平面镜. 16.图中S为发光点,从它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分别与虚线a、b重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并找出S在平面镜里的像S′ 17.小宇同学家的阁楼上有一个小型物理实验室,如图3所示.但他每天做光学实验时感到很麻烦,因为需要跑到有天窗的一间才能做实验.你能否帮他将阳光引到实验室,并使阳光垂直射到实验台上请画出一条光线的光路图,画好法线,用箭头标出光线的方向. 18.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制作的昆虫观察箱.请你画出她通过平面镜观察昆虫下部的光路图(可取昆虫下部的任何一点作图) 1. 2. 3. 4. . 8. 9. 10.11. 12. 被不透明物体P挡住的从点光源S射出的光线射不到平面镜上,不可能经平面镜反射后照亮P右侧的地面;从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如果反射光线被物体P挡住,也不可能照亮P右侧的地面。只有那些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教案

《平面镜成像》教案 《平面镜成像》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初中新课程光学很重要的内容,目的是通过让学生经平面镜实际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定律的重要应用。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学生对此非常熟悉,但学生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理性认识和科学探究。 教材在这部分知识上,突出了以下几点:(1)突出自主探究。教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采用等效替代法,寻找平面镜成的像,在此基础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位置等特点。 (2)本节课围绕新课改智慧课堂的五大步骤:知识回顾→交流探究→巩固练习→总结归纳→当堂作业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合理探究,避免盲目性。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合理的点拨,最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录制平面镜成像的相关视频,课堂上让学生观看视频,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让同学们对《平面镜成像》有切身体验。 平面镜成像现象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在认识上还有很大的误区。比如:物体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所成的“像”与“物”完全相同;“像”和“影”以及“实像”和“虚像”的成因分不清楚等。初二的学生初学物理,喜欢动手,好奇心强,对探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很多同学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技能也比较差,需要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比如:有些同学理解接受能力较差,需要老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予一些指导和帮助;个别同学自制力较差,喜欢上课开小差,需要老师给予一些关注,防止他们注意力分散。而有些同学则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很强,可以让他们带动一些物理基础较差的同学更好地参与实验。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1)知道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和光的反射规律。(2)了解生活中镜子、玻璃、水面都可以成像等现象。考虑到初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导入新课时,可以播放一段生动有趣的动画,以求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要注意引导,以期探究步步深入。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虚像的概念。 2.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学生的交流活动,形成相互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信息交流和评估的能力。 3.通过幽默短片和小游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让学生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初步形成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利用实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学难点 1.平面镜成像作图。 2.虚像的概念。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演示用:多媒体平台、镀膜玻璃板、大烧杯、量筒、足量的染色水、蜡烛一支、火柴。 学生分组用:玻璃板、两支等长的蜡烛、火柴、白纸一张、平面镜。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首先,我们复习一下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请大家看多媒体,学师提问学友以下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