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实验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实验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实验教学设计》

《浮力》实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浮力》为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一节,是前面力学的延伸扩展,是对密度、力、力的平衡、压强等知识的深化,这一节也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是初中力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浮力以及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一直是最令学生费解的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个偏远的乡村学校,大部分学生

来自农村,基础知识薄弱,自主学习意识较弱,但好奇心强,求知欲强,比较害羞,需要老师多加鼓励和指导。

三、明确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浮力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与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在实验探

究中相互分工协作与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难点: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和科学素养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师演示实验的改进:

改进1:演示浮力的方向

传统教学:无实验演示,直接用文字表述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的。传统方法学生由于缺乏直观认识,不易理解。对此我设计实验改进如下:

设计改进实验:在乒乓球下吊一个小石块,把乒乓球和石块放入水中,乒乓球由于受到浮力把线拉得竖直,形象说明了浮力的方

向是竖直向上的。

实验改进设计2

:浮力产生的原因

改进后:

通过这两个演示实验,使学生形象的看到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通过观察实验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浮力产生原因。

二、学生实验改进:

学生分组实验:改进1、学生把空饮料瓶按压入水中,浸没后,继

续按压,注意感觉手压力的变化。

学生根据实验归纳:

浸没以前,浮力随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增大而增大;浸没后,浮力大小与浸没深度无关。

学生实验改进2:

设计实验验证: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何定量关系?

组织学生讨论:1、实验要控制哪些相同的量? 2、改变的物理量?

学生选取合适器材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老师要走到学生中间,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完成得比较好的小组,及时表扬;有些学生比较拘束,不肯动手,鼓励他们人人动手,积极参与实验探究。

展示小组实验探究结果

增加实验:是谁主宰了鸡蛋的沉浮?

同一鸡蛋在不同液体中浮力相同吗?

组织学生讨论:1、要控制相同的量? 2、改变的物理量?

引导学生分别把同一物体浸没在水、盐水、酒精中。。。

展示小组实验探究成果......

请学生代表整理实验数据,总结: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与液体的密度大小有关。浸没后,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无关。

学生经过层层探究,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逐渐解开了浮力之谜,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信心。老师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1、既然浮力大小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那么浮力大小是否和

物体形状有关呢?

2、既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那么浮力大小是否和物体本身的密度和重力有关呢?

引导学生把同一橡皮泥捏成圆的,方的,小狗,小猫等,比较各种形状的橡皮泥受到的浮力是否相同。

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仿佛把学生带回了童年时候,这种学法使学生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学生实验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实验设计是否合理,控制变量是否正确,对完成得比较好的小组,及时表扬,对实验存在问题的及时纠正,促进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探究。

展示学生探究成果……

五、教学总结:

本节课我通过精心设计并改进多个实验,使原本比较难理解的浮力内容变得简单易懂。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实验探究层层剖开了浮力的奥秘,在合作探究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六:教学反思:

1、本节课以学生实验为主,教师演示为辅,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并进一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2、设计的实验器材选取方便,操作简单,实验门槛低,使学生人人可以操作,人人可以动手,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增加学习兴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