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春秋—中国古籍善本鉴赏与收藏+

古籍春秋—中国古籍善本鉴赏与收藏+
古籍春秋—中国古籍善本鉴赏与收藏+

古籍的收藏与鉴赏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在中国古代,收藏的途径主要是从坊间书铺购买或者等待机缘巧合获得故家流散的藏品,由于信息闭塞,流通不畅,古籍很难在较大的范围内流通和传播,

古籍春秋

中国古籍善本鉴赏与收藏

版本与善本

“版本”通常也作“板本”。这个词出现于五代,最初指雕版印刷而

成的书本,叶德辉《书林清话》中说“雕版谓之板,藏本为之本。藏本者,

官私所藏,未雕之善本也。自雕版盛行,于是版本二字合二为一。”此时

的“版本”仍局限于刻本。宋代以来,雕版印刷术成为主要的出版印刷

技术,抄本、写本、批校本以及后来出现的活字本都受到雕版印刷的影响,

逐渐与刻本融为一体。现在所说的版本除了刻本以外,还包括写本、抄本、

批校本、活字本等不同的本子。研究版本的人不能只懂刻本,还要对写本、

抄本、活字本和批校本等有所了解,在列举一部古籍的各种版本时,除

刻本之外,还要举出写本、抄本、活字本、批校本,才算全面。

什么是善本,什么版本的古籍才是善本呢?通俗来讲,“善”是“好”

的意思,善本就是好本。宋代以前所谓的善本,含意较简单,把校勘多遍、

文字无脱衍讹误、篇目篇章不残不缺的版本称为善本。如欧阳修的《文

忠集》一四一卷《唐田弘正家庙碑》中说“自天圣以来,古学渐盛,学

者多读韩文,而患集本讹舛,惟余家本屡更校正,时人共传,号为善本”,

可见当时善本与书本身的品质好坏有很大关系,取决于出版商的态度和

能力。但随着时间推移,兵灾火厄,书籍大量被毁,留存下来的唐、宋

本书籍非常珍贵,有的书籍一页难求,价值连城。

明中叶以来,尤其是清代以后,藏书家和版本研究者都非常重视善本,

书非善则不屑一顾,发展到后期,很多研究者几乎将古籍版本等同于善本。

如今,国内又掀起了一股古籍收藏热,拍卖市场上各种版本的古旧图书

让收藏爱好者们目不暇接。人们对善本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判断善

本的标准有以下几点:一是“古旧”,这是清代以来收藏家们公认的标准,

即年代越久远、存世越稀少,则越“善”。以此标准衡量,宋刻本、元刻本、

明嘉靖以前刻本、明活字本、明抄本、明万历以后罕见和刻印精美的刻

本、清前期的旧抄本和稿本、批校本,以及清代中后期珍贵的抄本、稿本、

批校本和刻印非常精美的刻本都能称得上善本。

前几年我国为普查全国图书馆藏善本书籍状况,编定《中国古籍善

本书目》,将古籍善本的年代划定在清乾隆时期,乾隆时期(包括乾隆时

?走进古籍善本

提 要:

存一卷。左右双边,半叶十行,行十六字,白口,又鱼尾,版心上刻有字数及刻工姓名,书根下墨笔书写“欧阳文集第三之第八 居士集三之八 共四十册”

本书乃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的诗文集,因欧阳修死后谥号“文忠”,故名。全书共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内容包括:诗话、词、赋、尚书、杂文、序文等。

此书书品宽大,纸墨精良,为宁波天一阁旧藏之物,距今已有八百余年,仍保存完好。

期)以前流传较少的刻本、写本等为善本。这种说法有些笼统,如清道光、咸丰时期有很多刻印精美且流传较少的本子,近代的一些活字本和各种印本也很少见,被藏书家视为善本。事实上,用年代来界定善本,需要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变换,不能划定出明确的分界点。二是精勘精审,接近古籍本来面目、错误较少的书。古籍版本学家黄永年在《古籍版本学》中认为此类古籍可称为校勘性善本。由此而言,一个本子的善与不善与年代无关,即便是宋本,校勘粗糙者也不能称为善本,而近代的刻本,精刊精校者也可称作善本,甚至当代也有许多值得重视的本子,也被视作善本,受到藏书家青睐。三是足本,内容齐全、序跋完整的本子称为足本。相对而言,同一个本子,足本的价格远高于残本。

以上所说的是判断善本的最基本标准,并非对“善本”概念的完整阐述。在收藏古籍的过程中,善与不善与藏书家的喜好和收藏习惯有关,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有的收藏家注重藏本的艺术价值,凡刻印精美、装帧雅致的本子,尤其是带有版画的本子,视作善本。而有的收藏家着眼于古籍的学术资料价值,例如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的本子,尽管印制粗糙,年代也近,但记录了特定的历史事件,且存世数量少,也被不少收藏家视为善本。再如,武英殿聚珍版本、多色套印本、清末初期的叠积字本,还有近代时欧阳文忠公集

上拍时间:1998年

上拍公司:中国书店海王村 拍卖公司

估 价:RMB 200000

成 交 价:RMB 335000

册 数:1册

宋庆元二年(1196)吉安周必

大精刻本 白麻纸 蝴蝶装

新善本

收藏界把辛亥革命时期以来采用现代装帧形式,具有思想性、历史性、艺术性和收藏价值的珍贵文献,称做“新善本”。主要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时期出版的各种进步书刊;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早期译本以及宣传马列主义的书刊资料;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重要文献、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出版物等。

古籍春秋

中国古籍善本鉴赏与收藏

期的部分铅活字本、石版印本、珂罗版印本在拍卖市场上也有很好的表现,

主要是因为其采用了特殊的印刷技术。总之,判断一个本子是不是善本,

是否值得收藏,需要收藏者在收藏过程中积累经验,慢慢明确收藏方向,

才能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古籍版本类型常用术语汇释

从书籍产生以来,特别是版印书籍产生之后,从内容、性质、形式

等方面派生出的版本类型和版本称谓多达一百余种,很难全面掌握,有

些称谓的意思相近,容易混淆。下面选择几种常见的古籍版本称谓,辨

其义理,明其差异,这也是版本鉴定的入门功夫。

稿本:指文字作品未经修改、厘定、刊印的文本,分初稿、修改稿、

定稿三种。初稿是由作者亲笔撰写的首次文本;修改稿本是指在初稿本

上又经作者或亲友、门生等修订改写之本;定稿本是指经过重新修改,

写定的文本。其中,修改稿本有两种情况:一是全文皆为作者亲笔书写

并亲笔修订之本,称为手稿本;二是由他人书写后,再由作者亲笔修订,

或作者在印本上亲笔修订之本称为稿本。如果作品全文由其他人誊录可

称清稿本,或誊清稿本。如果作品全文由作者亲笔誊清,也称为手稿本。

至于作者的著作,由本人抄写流传,不论年代早晚,一律称为稿本。

写本:写本是相对于稿本、抄本和印本而命名的。在古籍版本著录

中,能称之为写本的,大致有四种:一是年代早。在雕版印刷术发明前,

书籍依靠手写传抄,没有所谓的刻本、印本,故统称为写本。自唐初印

刷术发明之后,书籍采用雕版印刷,既省传写之劳,又能大量复制传

播。至宋代,雕版印刷达到繁盛,写本逐渐被取代。但是,因为唐、宋

所处的时代比较早,一些并非手写传抄的书籍,也被称为写本。如清光

绪二十六年(1900),在甘肃敦煌石窟中发现的“敦煌卷子”, 多为六朝、

隋唐五代时期的手写卷子,其中少数为木刻印本、石刻拓本,因为时代

早,统称为写本。元以后传抄的书籍,就以“抄本”命名了。二是地位高。

无论年代早晚,印本是否盛行,书的传抄只要是出自学者名士之手,通

常也称为写本。三是佛经、道经等宗教类书籍。抄写经书是为了做功德、

?

走进古籍善本

钤 印:

梦禅室、梦禅室书画印、商丘陈淮书画之印、商丘陈氏、陈淮审鉴、德潜、沈媪士、药州、韵湖心好目玩、王楠之印、任父堂陶冶性灵、成亲王、诒晋斋印、通州李玉韵湖庚子后所考书画印、通州李均湖审定真迹、药州文房之印、陆时化印

题 跋:

陈继儒、归昌世、沈德潜、成亲王

提 要:

此卷首有诒晋斋、翁斌孙题签。卷首有黄谌手绘“大司寇王公小像”、王世贞书札四通;又黄谌手绘“奉常王公小像”、王世懋手札三通;又世贞子王士骐书札一通、王士禄(润之)书札一通。此卷有明代陈继儒、归昌世,清代沈德潜、成亲王题跋题诗。

此书札多为王世贞、王世懋二兄弟之间的往来家书,然书中多议论天下时事,故为世人称道,沈德潜跋语称“书札可以论道”不“只道鹅鸭”。

此卷为明清两代藏家所重,先后为陆时化、陈淮、沈德潜、李玉等名家递藏,后归常熟翁斌孙,可谓流传有序。

王世贞: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州,又号州山人,明代诗文家、史学家。好为古诗文,有《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州山人四部稿》等。

王世懋:王世贞弟。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官至南京太常少卿。好学善诗文,人称小美。有《王奉常集》、《艺圃撷馀》、《窥天外乘》、《三郡图说》等。

王世贞 王世懋昆仲家书札卷

上拍时间:2003年

上拍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估 价:RMB 400000~500000 成 交 价:RMB 1680000 册 数:1卷 明万历手稿本 纸本还愿,是信徒表达对宗教的虔诚和崇信,因此抄写经书称为写经,不称抄经。但一些早期抄写的经卷,不是为了自己做功德、还愿,而是出售给善男信女,由于抄写年代较早,也以写本名之。四是有的书籍卷帙浩繁,刊刻不易,如明代的

《永乐大典》、清代的《四库全书》,以及历朝的实录等,只有抄本传世,仍以写本称之。

抄本:在古书版本著录中,经常使用抄本的称谓。除了稿本、写本外,凡是根据某种底本再进行传写的图书,都称抄本。如历代藏书家每遇有珍本秘籍多要抄录收藏,特别是明代以来,藏书家们得见宋元孤本又不

我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园林就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就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与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就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大都就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其意思就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山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就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就是智慧与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就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与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与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与观景的建筑。建筑与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与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就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瞧来,国家的山河都就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就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与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2、私家园林

浅谈中国园林的理水艺术

中国园林的理水艺术 中文摘要: 水对中国园林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是构成园林的基本要素之一。水的一些自然属性在园林中能呈现一种独特之美。自然之水形态万千,园林对于自然水体的模仿与穿引也存在这各种各样的不同形态,水是园林流动的血液,因为有水,园林便有了生命。正因为如此,园林的理水艺术比起叠山置石艺术可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英文摘要: Water is indispensable to the Chinese garden part of a garden is one of the basic elements. Some of the natural attribute in water garden can present a kind of unique beauty. Natural water form diversity, landscape for natural water imitation and wear lead also has this all kinds of different forms, and the water is the flow of blood garden, because there is water, garden will have a life. Because of this, the water than Daniel garden art of placing stone mountain art is more so. 主题词:中国园林理水艺术自然水体穿池引水 正文: 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何以乐水呢?就因为水的清澈象征人的明智,水的流动表现智者的探索。洁净明亮之水,能让人“顿开尘外想,拟入画中行”;流动奔涌之水,能使整个园林充满生气;虚汗映照之水,能够反映万物,使得“天光云影共徘徊”;涟漪之水,泛起阵阵波纹,则勾起人的无限情思。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无论是北方皇家的大型苑囿,还是江南小巧而精致的私家园林。只要条件具备都必引水入园。水,对环境究竟有什么影响呢?它是大自然景观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它就以它的妩媚是人深深陶醉,成为诗人画家永久不厌的题材。宋代画家郭熙的《林泉高致》中说到:“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迥环,欲肥腻,欲喷薄……”。极为详尽的描写了水多种多样的情态。 1水的作用: 水在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所起的作用,一般归纳为以下几点:

瓷器鉴定收藏知识大全

瓷器鉴定收藏知识大全 第一章瓷器鉴定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瓷器研究与鉴定的两个阶段 第二节瓷器鉴定的内容与年代依据 第三节瓷器鉴定的重要性 第四节掌握瓷器鉴定应具备的条件 1、瓷器发展史的知识 2、瓷器烧造的工艺知识 (1)窑炉 (2)窑具 (3)器物成型 (4)化学原素与烧成气氛 第二章宋代五大名窑、民谣精品及瓷片标本赏析 23 第一节北宋官窑的鉴别 1、汝窑 2、钧窑 第二节南宋官窑的鉴别 1、修内司窑 2、郊坛窑

第三章宋代民窑的鉴别35 第一节宋代北方民窑的鉴别 l、以定窑为代表的印花白瓷 2、以耀州窑为代表的刻花青瓷 3、以磁州窑为代表的白地黑花瓷器 4、以钧窑为代表的花釉瓷器 第二节宋代南方民窑的鉴别 1、以越窑为代表的划花青瓷器 2、以龙泉窑为代表的青瓷器 3、以景德镇为代表的青白瓷器 (1)青白瓷的兴起(北宋初期) (2)青白瓷的发展(北宋末至南宋初) (3)青白瓷的衰落(南宋中后期) 4、以建窑为代表的黑釉瓷器 第四章历代名瓷的产生、发展、风格演变及其鉴定50 帝王与龙纹瓷器 元代枢府白瓷 元青花瓷器 宫廷御用黄釉瓷 明代红釉瓷器 永乐甜白瓷

宣德青花瓷 成化斗彩瓷 正德皇帝与伊斯兰纹饰瓷 嘉靖道教纹饰瓷 清代皇帝与万寿节瓷器 清宫习俗与插花瓷器 康雍乾珐琅彩 康熙开光纹饰瓷 康熙文房用瓷 雍正瓷 乾隆藏传佛教瓷 乾隆特种工艺瓷 乾隆御制诗瓷器 道光慎德堂款瓷器 同治婚礼用瓷 慈禧太后大雅斋瓷器 末代皇帝溥仪宣统瓷器 第五章元代瓷器鉴定的历史背景 229 第一节北方瓷窑的衰落 第二节龙泉窑青瓷的继续发展 第三节景德镇瓷窑的新成就 第四节青花与釉里红瓷器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和特点

中式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任何一样事物的构成都有一定的构成要素,中国的园林也不例外。总的说来中国古典园林共由六大要素构成:筑山,理池,植物,动物,建筑,匾额,楹联与刻石,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由这些自然风景构成的中式园林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 是构成自然风景 的基本要素,当然 也是风景式园林 的构景要素。但中 国古典园林绝非 一般地利用或者 简单地模仿这些 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前者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 园林全局;后 者的建筑物 与其他造园 三要素之间 往往处于相 对分离的状 态。但是,这 两种截然相 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 (三)诗画的情趣 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论文

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人们智慧的创作!许多文人墨客都为此留下许多诗篇。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对园林美景同样情有独钟,他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句。其中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更是因苏东坡而来,苏东坡在题咏西湖最有名的诗句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从宋代起经元、明、清的千余年来,苏州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仍保存着许多独树一帜的私家园林。所有这些古典园林,其建筑布局、结构、造型及风格,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遗迹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总体特色。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据《苏州府志》统计,苏州在周代有园林6处,汉代4处,南北朝14处,唐代7处,宋代118处,元代48处,明代271处,清代130处。现存的苏州园林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包括大大小小几百座古典园林。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在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们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人园林的范式。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雨惊诗梦留蕉叶”,这是对苏州园林生动的写照;“风裁书声出藕花”,这是对园林意境最好的描摩。一面面古典之窗,一道道岁月之门,引领着我们走进“苏州园林”。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地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现代启思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现代启思 水是人类心灵的向往,人类自古喜欢择水而居。以“再现自然式山水园”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艺术的宝贵遗产,其丰富的理水手法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为世人所赞叹。因此,从理论上对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进行分析,并在实践中加以论证,十分必要。 水是构成园林四大要素之一种,也是最活跃的一种。古人云"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以水活",水与其它园林要素一起,富有变化和创新,赋园林于生机。在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水的处理有明显不同,水体的变化,既创造了园林意境,又提高了造园艺术水平。 溯源 水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五要素之一,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周文王修建的“灵沼”;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引渭水为池,建造了规模宏大的水景园——兰池宫;汉代的“铜龙吐水”被认为是世界园林史上的第一个喷泉水景;唐代的曲江,更是开中国公共园林之先河;明末计成的造园名著《园冶》则总结了造园中的理水原则:“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就源头”。历代诸子百家、文人墨客对水的论述与观感,赋予了它更深的文化内容,从而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水文化。 2.水的文化意境 中国古代许多园林都是在文人、画家的参与下经营的,这使园林从一开始就带有诗情画意般的感情色彩,蕴藏着极深的文化意境,它讲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中国文人士大夫阶层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情,水被认为是高尚品格的象征。《韩诗外传》中云:“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遗小,似有智者;重而下,似有礼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漳防而清,似知命者,历险致远,卒成不毁,似有德者。……此智者所以乐水也。”文中认为水有智慧,通晓礼义,有勇敢的气概,了解自己的命运所在,具备高尚的品德。水的这些品格,正迎合了文人士大夫追求雅量高致的心理特征。 水的品格及特征,使文人雅士亲近于水,从而有了“卧石听泉”、“曲水流觞”、“寄情山水”这样的娱乐活动。更在“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雨打芭蕉”等著名古乐中,极尽音乐之能事,阐述自然山水之美。《画鉴》中也有“意中有水,方许作山”之说,强调了水在山水画中的重要位置。 不仅如此,古人对水的哲理性还有很深的认识,如“滴水穿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文字,都阐明了古人对水性格的理性认知。据文献记载,古代有一种名为欹器的盛水器皿,当往其中注水时,器皿逐步水平,待水满又将水倾斜倒出。由于它的倾斜好似弯躬行礼,而水满则倾覆,故以之寓意“满招损,谦受益”。这种哲理性的理水技艺,反映了古人对水的深刻理解。 中国诗歌崇尚自然美,形成以“自然”为宗的诗歌美学,其中不乏描述自然水景的名篇佳句。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飘者如雪,断者如雾,缀者如旒,挂者如帘”等等。许多园林以再现诗意中的自然水景为主题,诗情画意的理水手法,赋予了水更深的文化内涵。 3.水的特性与理水手法 (1)水型美 “水随器而成其形”,古代造园家十分注重水型、岸畔的设计,“延而为溪,聚而为池”,利用水面的开合变化,形成不同水体形态的对比与交融。 例如南京瞻园内南端的水面曲折多变,一侧设大体量水榭;中部水面开阔宁静,有亭台点缀其畔;北端水面最小,但与假山相伴,深邃而有山林之趣。三个水域以狭长的溪水相连,池岸形态丰富,有贴水石矶、亭台水榭、亲水草坡、陡崖堑路及夹涧石谷等多种变化。同时,在水面转折处设汀步及小桥,增加了景物的层次感和进深感,形成“咫尺山林”的景观效果。 (2)动静美

古董收藏:青铜器的收藏和鉴赏

古董收藏:青铜器的收藏和鉴赏 在如火如荼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具有极高历史文化价值的青铜器收藏一直不温不火。虽然近几年略有升温,且出现了一些高价拍卖品,但与已进入亿元时代的书画、瓷器相比,仍然处于低估值阶段。对此,艺粹网总结了青铜器收藏市场以及鉴赏技巧。 资源稀缺买方市场巨大 最近青铜器市场有升温的迹象,但艺粹网并不认为这个市场已经开始启动了。“对于青铜类品种,国家文物部门只允许流传有序和海外回流的青铜器在国内市场出现,所以其流通量一直不大,整体价格偏低。不过青铜器是国之重器,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这一门类一向是资深收藏家最认可的,是收藏领域的大项,由于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青铜器的收藏价值,所以其未来的保值、升值空间是巨大的。” 古玩业界普遍认为,高端青铜器多数集中于欧美,国内市场上的青铜器藏品以中低档居多。但艺粹网却认为目前高端青铜器开始向内地市场云集,“不过今后精品青铜器会越来越少,因为藏家多了,交易量大了。精品进入收藏领域就藏而不漏了。资源越来越少,而需求量却越来越大,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买方市场,价格上涨是必然的。青铜器品种的稀缺性决定了它未来的涨幅,尤其要关注高古藏品。” 虽然近几年内地拍卖市场也出现了一些高价青铜器拍品,但相比已进入亿元时代的书画和瓷器来说,青铜器的市场价值及其所占份额还有很大差距。“青铜文化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其独特的器

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无不揭示了中华民族的铸造工艺。青铜器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要远远高于字画和瓷器。” 铭文珍贵青铜器因此价值连城 收藏青铜器是一门学问,既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还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 “收藏青铜器不在于器物的大小,而在于器物上有没有铭文。即便是一件很小的杂器,有铭文也会让它身价陡增。举个例子,在保利博物馆展出的一个青铜器盘子,器形非常小,只有一个成年男子手掌那么大,而且盖儿也遗失了,但这个小小的盘子却意义重大!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盘子的盘心部位有铭文,铭文由大禹的后人而写,明确记载了大禹为民治水的历史。这个盘子最初是从香港市场上购买的,那时价格并不高,但现在这个盘子只能用无与伦比、举世无双来形容了。” 艺粹网认为青铜器收藏还讲究锈。“五彩斑斓的红斑绿锈,反着光特别漂亮。另外能做到系统、成套也是一个方向。总之,收藏青铜器有两个方向,第一就是足,各种器形全了;第二就是铭文,即便很小的东西,有铭文也会价值连城。凡是带铭文的器物肯定是孤品,不可能再出现同样铭文和器形的东西。不过因为藏家对铭文的追逐,也导致了造假作伪的现象。” 提升眼力从小件残件入手 在青铜器收藏领域,藏家已开始把原来聚焦在礼器上的目光,转向了青铜兵器和杂器等小件。“因为鼎彝尊卣这类青铜器中品级较高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以具体实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意境美 ---------------------- 以无锡寄畅园为例 摘要: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也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艺术手法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特别是在与自然的融入、空间的布局、意境的营造上彰显出的自然美、空间美和艺术美,达到了审美的最高境界。这些都值得我们后人所学习和传承。 关键词: 自然美、空间美、艺术美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的境界独到、风范高雅的工艺造物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成为世界造园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中国的造园艺术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品格。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成熟的园林体系, 若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 的话,他的个性是鲜明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 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含蕴。 这四大特点所衍生的四大美学范畴——园林的自然美、 建筑美、 诗画美、 意 境美, 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 从根本上来说,

这与中 国传统的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以及重整体观照、 重直觉感知、 重综合推衍的思维 方式的启导也有直接的关系。 1 、自然美 寄畅园在无锡市惠山东麓惠山横街。 园址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 明嘉 靖初年(约公元 1527 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秦金(号凤山)得之,辟为园, 名“凤谷山庄” 。秦金殁,园归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嘉靖三十九年(公元 1560 年) ,秦瀚修葺园居,凿池、叠山,亦称“凤谷山庄” 。秦梁卒,园 改属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秦燿。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 年) , 秦燿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 回无锡后, 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 疏浚池塘, 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鉴赏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鉴赏 水是人类心灵的向往,人类自古喜欢择水而居。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艺术的宝贵遗产,其丰富的理水手法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为世人所赞叹。 1.溯源 水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五要素之一,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周文王修建的“灵沼”;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引渭水为池,建造了规模宏大的水景园——兰池宫;汉代的 “铜龙吐水”被认为是世界园林史上的第一个喷泉水景;唐代的曲江,更是开中国公共园林之先河;明末计成的造园名著《园冶》则总结了造园中的理水原则:“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就源头”。历代诸子百家、文人墨客对水的论述与观感,赋予了它更深的文化内容,从而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水文化。 2.水的文化意境 中国古代许多园林都是在文人、画家的参与下经营的,这使园林从一开始就带有诗情画意般的感情色彩,蕴藏着极深的文化意境,它讲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中国文人士大夫阶层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情,水被认为是高尚品格的象征。《韩诗外传》中云:“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遗小,似有智者;重而下,似有礼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漳防而清,似知命者,历险致远,卒成不毁,似有德者。……此智者所以乐水也。”文中认为水有智慧,通晓礼义,有勇敢的气概,了解自己的命运所在,具备高尚的品德。水的这些品格,正迎合了文人士大夫追求雅量高致的心理特征。 水的品格及特征,使文人雅士亲近于水,从而有了“卧石听泉”、“曲水流觞”、“寄情山水”这样的娱乐活动。更在“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雨打芭蕉”等著名古乐中,极尽音乐之能事,阐述自然山水之美。《画鉴》中也有“意中有水,方许作山”之说,强调了水在山水画中的重要位置。 不仅如此,古人对水的哲理性还有很深的认识,如“滴水穿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文字,都阐明了古人对水性格的理性认知。据文献记载,古代有一种名为欹器的盛水器皿,当往其中注水时,器皿逐步水平,待水满又将水倾斜倒出。由于它的倾斜好似弯躬行礼,而水满则倾覆,故以之寓意“满招损,谦受益”。这种哲理性的理水技艺,反映了古人对水的深刻理解。

收藏认识与感悟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班级:09级电子商务1班姓名:周咪学号:200941841116 课程论文题目:收藏认识与感悟 课程名称:收藏知识与藏品欣赏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收藏认识与感悟 学生:周咪 (信科院2009级电子商务1班,学号:200941841116) 摘要:所谓收藏,即收而藏之。收到的方式太多了:买卖、交换、馈赠等,收的途径也很多,可以由拍卖会、古董店、朋友之间或者文物摊贩处获得。收是一种能力,收更是一种智慧。说收是一种智慧,因为收是需要思虑的,器物品种、价格、升值潜力、以及自身经济承受能力都是需要综合来衡量的。藏是一种心态,藏更是一种境界!藏又是一段学习、领悟、掌握的过程。 关键词:艺术品;收藏品的选择;黑陶; 传承与创新;书画收藏 前言:收藏界犹如一个偌大的“围城”,里面有人想出去,外面有人想进来。 想出去的人虽说不多,但每个人总有自己的理由,或失去方向,或遭受损失,或 看破红尘……想进来的人虽说不少,但每个人也有一定的道理,或投资收藏,或 附庸风雅,或寻求乐趣……因为世上各人都有各人的想法、看法、做法,每个人 的遭遇也各有不同,所以对收藏的认识也就不同。 一、关于收藏 近年来来,艺术品收藏在社会上蔚然成风,这既是太平盛世的必然景象,也 是一个民族整体文化素质提高的重要标志。因为艺术品收藏,就是对民族历史文 化的珍惜和弘扬。现代艺术品收藏活动的相关知识是多方面的。 “收藏”包含两个内容,一个是收,一个是藏。“收”是收集藏品,“藏” 是保存养护。无论何等珍贵的古玩,如果没有保养好,都会有损其价值。古玩是 可移动文物中的一部分,它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实物见证;古玩是历史上各 个时代人们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产生并遗留下来的,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 物。它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人类历史文化遗存和自然标本,是人类文 明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古代人民伟大创造和智慧的结局,他包含着历史存留下来 的丰富信息,从不同的侧面揭示出一定的历史现象,它能直接地反映古代社会的 真实面貌。 世界文明历史悠久,古物宝器琳琅满目:铜器的奇诡瑰丽,书面的绚丽多彩、 陶瓷的古朴浑厚、古籍的翰墨书香、玉器的晶莹温润……无不散发出惊人的魅力。 古玩,历史的沧桑在这里凝固,文明的底蕴从中张扬;收藏古玩,既有背靠传统 的厚重,又有品物思情的心怡。 盛世兴古玩,又称文物、古董等,被视作人类文明和历史的缩影,融合了历

高中美术鉴赏《第十五讲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五讲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 教材: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全一册 教材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园林之母”,在世界艺术的百花丛中独树一帜。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作为我 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的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的不同背景,社 会经济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的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涵了 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以及山水诗、山水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 勤劳和智慧。可现代的城市提供给我们的是另一种生存环境,学生难以理解古典园林建筑上的巧妙用心, 更难体会园林中所追求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文人士大夫“一瓢水一箪食,乐而不改其志”的情怀。因此,教师 要准备更多的资料,找一些更直观的展示园林艺术成就的影片资料,通过声音、画面传递更多的信息,让 学生充分了解园林艺术的历史、成就、种类、以及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深入的 体会园林的意境、园林艺术追求的审美情趣。b5E2RGbCAP 教学目的: 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
特色、时代特色有所了解。p1EanqFDPw 2. 学会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
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DXDiTa9E3d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介绍苏州的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诗情画意。 2. 介绍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颐和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 1. 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
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RTCrpUDGiT 2. 如何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古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时过境迁,如今我们的生存环
境与古人的生存环境相差太多,又该如何去体会这其中的滋味呢?在教学时应想方设法通过多条渠道 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体会。5PCzVD7HxA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方法的研究: 讲授、提问、播放影片、比较、讨论、反思、 教具准备:图片、影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藏品欣赏论文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工学院班级:09机制四班 姓名:王修善学号:200940614412 课程论文题目:《收藏知识与藏品欣赏》课后学习体会 课程名称:收藏知识与藏品欣赏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收藏知识与藏品欣赏》课后学习体会 学生:王修善 工学院09级机制四班,学号200940614412 摘要:这学期通过上《收藏知识与藏品欣赏》,了解了有关收藏的一些知识,明白了收藏品的定义与大致分类方法,欣赏了一系列的收藏品,学会了一些比较常见的收藏品欣赏方法,更加深刻的明白了欣赏藏品的作用,特别是收藏与审美的关系。 关键词:收藏品审美分类境界 收藏是一项非常高雅的活动,它需要收藏者有渊博的知识与独特的审美能力来保证,而收藏品的欣赏要求就更严格了。所以,在这我不敢说自己已经学会了收藏和欣赏藏品,以下是学习了本课程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一、明白了收藏品的定义与主要分类方法 收藏品是指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并且能够反映一定历史层面的实物。近年来随着民间收藏的日益兴盛,收藏品种类越来越多,从过去的古玩工艺品、名人字画收藏已经发展到现在火花、票证、奇石、连环画等,连神州飞船的一些实物都被爱好者收藏。 收藏品分为自然历史、艺术历史、人文历史和科普历史四类,具体分为文献类珠宝、名石和观赏石类、钱币类邮票类、文献类、票券类、商标类、徽章类、标本类、陶瓷类、玉器类、绘画类。 施根生将我国的民间私人藏馆分为自然历史、艺术历史、人文历史和科普历史四类。自然历史包括昆虫标本、海洋生物及标本、雨花石、奇石以及翅画,即以自然界的各种物品为主;艺术历史类包括烟标、烟具、火花、微雕、茶具、瓷刻、工艺美术、书画等;人文历史以图书、报刊、资料、民俗等类物品为主;科普历史类包括算具、钟表、钥匙、藏酒等类。这种分类法因其有较大的包融性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这是仅限于私人藏馆而非针对收藏品所做的分类。 而一些收藏家又把藏品分为文物类,珠宝、名石和观赏石类,钱币类邮票类,文献类,票券类,商标类徽章类,标本类,陶瓷类绘画类,玉器类等类。当然这种分类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收藏情况的发展和变化而不断调节,以期既能反映当代收藏的状况,具有一定稳定性,又能对民间收藏起指导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学设计2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教学设计:于明北京四中 评析:周杰西城教育研修学院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课堂主要组织者引导者。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为了学而教。要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感性入手到理性升华。从情感激发,问题启发到归纳总结。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与诗词匾额。 学生情况:本课之前学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木结构体系。欣赏故宫建筑的空间布局。对园林比较喜爱但有些问题还不清楚。 教学方式: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 教学手段: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技术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相关视频资料 三、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问答与讨论,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基本要素是山、水、建筑、花木。体会中国古典园林丰富的空间变化及由诗词匾额等创造出的典雅氛围。比较深的感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意境。知道今后如何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文化与美感。 四、问题框架 1和西方园林相比中国古典园林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2阅读文字资料,(红楼梦片断)请找出中国园林的四大造园要素? 园林中的假山怎样布置?太湖石的美感是什么?请同学说出园林中常见的水景以及相关的游园活动?园林中的花木有何作用与寓意?园林中的建筑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3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有何特征?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4园林中诗词匾额有何作用? 5请同学谈谈应该怎样欣赏中国园林? 五、教学流程示意 课前准备(学生问卷调查,学生采访片段录制)——播放采访片段导入问题——对比提问,重点讲解中国园林的根本特征——造园要素——空间布局——诗词匾额——总结本课所学——布置课后作业——作业讲评反馈评价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浅析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浅析 张冲 (琴岛学院,建筑学,学号:20080602066) 摘要:文章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水的构景特性及水景类型并对水景与园林中其他要素的 关系及布局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水景构成形式;构景特性;水景类型;水景布局及原则中国园林素有“无水不成园”的传统,即使无水,也要造出水景来,所谓“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中国古典园林的奇特之处就在于携山之雄伟、水之灵秀,将自然野趣于艺术加工相结合。 理水,是中国园林中的一个主题,有时又称做水体。水在中国艺术,文学,风水中代表相当多的涵义,因此,如何让水在园中常保流动,随四季有不同的景观,乃至于假山小瀑的意境和音乐效果,都是理水方 式所重视的。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意境与手法,源于自然界的湖、潭、湾、瀑等,但绝对不是对大自然水体进行生硬模仿或简单浓缩,而是对自然水体作抒情写意的再创造,大多取自意境的联想。 一般来说,以山为主题的园林,水作为从体,多做溪流、湘潭等带状萦回或小型集中的水面;在以水为主题的园林中,则水多采用湖泊型,辅以溪涧、水谷、瀑布等,较大的园林往往是多种水体同时存在。 古典园林的理水艺术手法,分门别类也比较复杂,有按水流形态划分为动态水体和静态水体划分,有按以地形地质条件分为自然式水体和规则式水体。按园林中水景的构成形式分为五个方面。

(一)造湖 湖为大面积的水面,水量充沛,空间辽阔,常见于自然风景园林。湖多在天然水体的基础上略加人工开挖而成,周际若有山脉起伏,则形成湖光山色的典型风景。 湖,属于静态水体,除构成景观外,还可划船、游泳、种荷、养鱼等。湖是中心景区,一般要沿湖岸布置道路、建筑、山石、花木,形成种种景色。湖面浩瀚者,常用堤、岛、桥等加以分隔,或做成标高不等的水区,成为大小形状对比、主次有别、深远有层次的空间水域。湖面视野开阔者,宜在其周围添景、借景,以丰富水天之间的风景轮廓线,做远景陪衬。湖岸线长,宜作曲折自然变化,并因地制宜,用树木、建筑适当点缀,使湖岸景致优美多变化。 (二)造池 池是水面较小的静态水体,常见于规模不大的园林或大型园林中的局部景区,南方园林中较多。 池的大小、形状及布置方式因地形、环境而异。水面较大,可于池中设岛,或用桥、廊划分水面,是空间贯通,隔而不分;狭小水池,纵向景深,以桥分隔,水湾萦绕,更觉幽曲不尽。 水池之造型在全岸。苏州多曲池,绍兴多方池,风格迥异。相比之下,曲池做法,很有学问。这种岸池,宜曲不宜平直。曲要曲的有节奏,有大曲、小弯,有缓曲,急转,不能总是那么一种曲法,缺乏情趣。同时,驳岸之石,水岸用石,宜统一种类,切忌黄石、湖石混用。一般说,湖石岸比较容易处理,因为它本身就是曲折、空灵的;黄石平直,有强烈的实体感,故更难把握。 (三)造河 河流是长而流动的水体。园林中的河流借助自然水系,一般都富余,而且具有天然旖旎

收藏品知识

如何对藏品进行科学分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因为它对收藏学的发展至关重要。本书对收藏采取如下分类:(一)文物类,包括历史文物、(古人类、生物)化石、古代建筑物实物资料、字画、碑贴、拓本、雕塑、铭刻、舆服、器具、民间艺术品、文具、文娱用品、戏曲道具品、工艺美术品、革命文物及外国文物等。 凡现代物品虽不属文物,但可并入上述小类者,均归入此类,下述单列者除外。上述所列项目其中均包涵较多内容,如器具中包托金银器、锡铅器、漆器、明器、法器、家具、织物、地毯、钟表、烟壶、扇子等;工艺美术品包括料器、珐琅、紫砂、木雕、牙角、藤竹器、缂丝、芜湖铁画等,其它亦然。 (二)珠宝、名石和观赏石类,包括珠宝翠钻,各种砚石、印石,以及奇石与观赏石三类,均以自然未经人工雕凿者为主。 (三)钱币类,包括历代古钱币及现代世界各国货币。 (四)邮票类,包括世界各国邮票及与集邮相关的其它收藏品。 (五)文献类,包括书籍、报刊、档案、照片及影剧说明书、海报等各种文字资料。 (六)票券类,包括印花税票、奖券、门券、商品票券、

交通票证、月票花等。 (七)商标类,包括火花、烟标、酒标、糖纸等。 (八)徽章类,包括纪念章、奖章、证章及其他各种徽章。 (九)标本类,包括动物标本、植物标本和矿物标本等。 (十)陶瓷类,包括陶器、瓷器、紫砂陶等。 (十一)玉器类,包括玉礼器、玉兵器、玉器具陈设等。 (十二)绘画类,包括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等。收藏品投资知识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发展,为数众多的藏品中,只有超越时空,内涵后人所需求的,与人类文明、进步、发展最密切相关的信息资源的物品,才能成为收藏品。 世界上的信息资源是多方面、多层次、多类型的,光靠文字资料的记载是不够全面的,尤其对于立体性的实物,无论用文字如何详细描写记载,或者用摄影拍照片甚至将其录制成磁带或光盘放映显像,都不如眼睛看到实物的真实性和可研究性。要满足人们对历史信息系统化、形象化、全方位了解和研究的需要,除了做好文字资料的收藏之外,还要重视历史实物的收藏。 在信息科技迅速发展的年代,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在藏品实体的储纳空间,最大限度地储存最优信息资料,为后人了解前人社会历史发展提供最系统、最直观形象的信息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园林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大都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其意思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是智慧和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和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和观景的建筑。建筑和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中国古典园林及鉴赏

第九章中国古典园林及鉴赏 一、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一)园林 1、称谓 “园林”一词最早见于441—513年梁朝沈约所著《宋书》中的《雉子游原泽篇》:“雉子游原泽,幼怀耿介心。饮啄虽勤苦,不愿栖园林”。 园林,在中国古籍中根据不同的性质也称作园、囿、苑、庭园、山池、别业等。 2、概念 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1、形成期 形成期是中国古典园林从萌芽产生而逐渐成长的时期,经历了奴隶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初期的漫长岁月,相当于殷、周、秦、汉四个朝代。最早的园林是《诗经》记载的殷末周初的“囿”,用于放养和繁殖禽兽,专供帝王和奴隶主狩猎游乐。《孟子》中记载周文王在沣京以西修建“灵囿”,方圆35平方公里余。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大兴土木,“离宫别馆,弥山跨谷”,以上林苑最为著名。汉武帝继承了秦始皇好为苑囿的传统,修复了秦时的上林苑,依方士神仙之说在苑中建造了太液池,池中堆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以模拟东海的神仙境界。 该时期园林以直接利用自然山水为主,造园活动虽然规模宏大,但园林造景处于萌芽阶段。园林建筑以大型的宫殿为主,还缺乏因地制宜、随势造景艺术手法的应用,园林类型较单一,处于比较原始、粗放的状态。 2、发展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不断,文人雅士治国平天下愿望的破灭,导致归隐山林、寄情山水、风雅自居,行乐思想流行,在城郊、居舍周围营建山水园林,享受林泉山石之乐。私家园林的兴起,使园林艺术由写实发展到写意,受山水诗文、山水绘画意境的影响,“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万里之回”。私家园林规模虽小,但艺术造诣高超,开创和奠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 南北朝时是我国佛教兴盛时期,寺院建筑大为发展,寺观园林应运而生,成为新的园林类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营建寺观园林之风是何等兴盛。皇家园林虽然仍受制于传统礼教和皇家气派的制约,但逐渐接受了私家园林的建园思想,通神、求仙功能减弱,游览观赏功能强化,艺术开始升华。南北朝时是我国佛教兴盛时期,寺院建筑大为发展,寺观园林应运而生,成为新的园林类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营建寺观园林之风是何等兴盛。皇家园林虽然仍受制于传统礼教和皇家气派的制约,但逐渐接受了私家园林的建园思想,通神、求仙功能减弱,游览观赏功能强化,艺术开始升华。 3、成熟期 隋唐时期的国家统一、国力强盛,为造园活动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且山水诗、山水画的盛行给造园构思和技巧以有益启迪,写意性山水园林的发展进入了成熟时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盛唐画家张燥在《绘画》中提出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浅析1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浅析 摘要:文章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水的构景特性及水景类型并对水景与园林中其他要素的关系及布局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水景构成形式;构景特性;水景类型;水景布局及原则 中国园林素有“无水不成园”的传统,即使无水,也要造出水景来,所谓“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中国古典园林的奇特之处就在于携山之雄伟、水之灵秀,将自然野趣于艺术加工相结合。 理水,是中国园林中的一个主题,有时又称做水体。水在中国艺术,文学,风水中代表相当多的涵义,因此,如何让水在园中常保流动,随四季有不同的景观,乃至于假山小瀑的意境和音乐效果,都是理水方式所重视的。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意境与手法,源于自然界的湖、潭、湾、瀑等,但绝对不是对大自然水体进行生硬模仿或简单浓缩,而是对自然水体作抒情写意的再创造,大多取自意境的联想。水面;在以水为主题的园林中,则水多采用湖泊型,辅以溪涧、水谷、瀑布等,较大的园林往往是多种水体同时存在。

一般来说,以山为主题的园林,水作为从体,多做溪流、等带状萦回或小型集中的往往是多种水体同时存在。 1古典园林的理水艺术手法,分门别类也比较复杂,有按水流形态划分为动态水体和静态水体划分,有按以地形地质条件分为自然式水体和规则式水体。按园林中水景的构成形式分为五个方面。 (一)造湖 湖为大面积的水面,水量充沛,空间辽阔,常见于自然际若有山脉起伏,则形成湖光山色的典型风景。 湖,属于静态水体,除构成景观外,还可划船、游泳、种荷、养鱼等。湖是中心景区,一般要沿湖岸布置道路、建筑、山石、花木,形成种种景色。湖面浩瀚者,常用堤、岛、桥等加以分隔,或做成标高不等的水区,成为大小形状对比、主次有别、深远有层次的空间水域。湖面视野开阔者,宜在其周围添景、借景,以丰富水天之间的风景轮廓线,做远景陪衬。湖岸线长,宜作曲折自然变化,并因地制宜,用树木、建筑适当点缀,使湖岸景致优美多变化。 (二)造池

古书收藏知识

古书收藏知识 古籍的装帧 在印刷术发明以前,图书是抄写的缣帛和纸张上,采用长卷形式,阅读时展开,平时 卷起。这一时期的图书只能是卷轴装。韩愈《送诸葛亮觉往随州读书》诗称:"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欧阳修《归田录》也说:"唐人藏书皆作卷轴。"雕版印刷普及以后,由于书版各自成块,卷轴装已不适用,古籍装帧改进为册页形式,先后出现旋风装、经折装、包背装、线装几种形式。线装的形式一直沿用至今。 卷轴装又称卷子装,早期的图书装帧形式。与装裱好的书画相似。在长卷帛书、纸 书的左端安装木轴,旋转卷起图1。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大批唐五代写本图书,都采用这一 方式。据记载,古代宫廷收藏的卷轴装图书十分考究,《隋唐经籍志》描述秘阁藏书:" 上品红琉璃轴,中品绀琉璃轴,下品漆轴";《唐六典》描述内府藏书:"其经库书,钿白 牙轴,黄带红牙签;史库书,绿牙轴,朱带白牙筌。"进入版刻时代,图书改为册页形式, 仍有一些采用卷轴装,如《开宝藏》、《赵城金藏》等。 旋风装在一素纸长卷上面依次粘贴书页,每页正反两面书写文字,展开长卷可翻页 阅读。守张邦基《墨庄漫录》形容其"逐叶翻飞,展卷至末,仍合为一卷。"这种装订特点 是外表仍为长卷,里面却是错落有致的书页,实为介于卷轴装和经折装之间的一种装订形式。大约盛行于唐代。故宫博物院藏有唐写本《刊谬补缺切韵》五卷,即是采用这种旋风装。 经折装又叫梵夹装、折子装。将图书长卷按一定宽度左右折叠起来,加上书衣,使 之成为可以随时展读的册子。历代刊刻佛经道藏,多采用这种装订形式。古代奏折、书简 也常采用这一形式。 蝴蝶装将每页书在版心处对折,有文字的一面向里,再将若干折好的书页对齐,粘 贴成册。采用这种装订形式,外表与现在的平装书相似,展开阅读时,书页犹如蝴蝶两翼 飞舞,故称为蝴蝶装。蝴蝶装是宋元版书的主要形式,它改变了沿袭千年的卷轴形式,适 应了雕版印刷的一页一版的特点,是一重大进步。《明史艺文志》序称秘阁书籍皆宋元所遗,无不精美。装用倒折,四周外向,虫鼠不能损。"但这种版心内向的装订形式,人们 翻阅时会遇到无字页面,同时版心易于脱落,造成掉页,所以逐渐又为包背装取代。 包背装将印好的书页版心向外对折,书口向外,然后用纸捻装订成册,再装上书衣,由于全书包上厚纸作皮,不见线眼,故称凶背装。包背装出现于南宋,盛行于元代及明中 期以前。清代宫廷图书如历朝实录、《四库全书》也采用这种装订方式。包背装改变了蝴 蝶版心向内的形式,不再出现无字页面,但未解决易散脱页的缺点,所以后来又发展为线 装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