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型养老服务新模式

康复型养老服务新模式
康复型养老服务新模式

康复型养老服务新模式

松伦

摘要

养老机构(社区)开展康复医学,符合养老机构自身的业务发展方向,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分析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与康复医学服务结合开展的情况,探讨养老与康复的有机结合的最佳形式,我们对、、几家养老机构开展的康复医学服务进行了系统调研,对康复养老型服务的目标、服务畴、开展形式、做法及其意义、效益做了有益的探索和总结。

关键字: 康复养老

正文

养老机构(社区)利用自身的患者资源、技术力量和服务特点开展康复医学,符合养老机构自身的业务发展方向,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分析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与康复医学服务结合开展的情况,探讨养老与康复的有机结合形式,我们对、、几家养老机构开展的康复医学服务进行了系统调研,为方便表述,我们把养老与康复结合的服务称为康复型养老服务,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2011年1~12月,我们对、、几家养老机构(均有医疗资质)进行了调研,据统计,上述机构除了承担一般性养老服务功能外,还收治了康复病人724人次。从病种分布上看,骨科创伤术后或骨性关节病40例,截瘫22例,脑外伤44例,脑卒中140例,高血压病160例,冠心病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2例,颈椎病26例,其他为老年退行分散病种导致的日常生活技能减退共272例。

二、康复型养老服务的定义、目标

定义:康复型养老服务是养老和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应用医学科技和康复工程等手段,与养老服务相互配合,改善因伤因病因衰老致残或生活功能减退者的生理和心理的整体功能,达到全面康复,适应或重返社会的目的。

目标:老年康复治疗在高龄者的健康照护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以功能恢复为主。包括:

1、恢复因伤、病致残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为主要的基础,就是恢复老年人的躯体、心理或者社会上的一些功能。

2、减少发生久病卧床和老年痴呆的机会。

3、减轻老年病人对家庭的负担和对社会的压力。

4、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 建立有充实感的精神生活,有效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三、康复型养老服务的对象

对象包括:( 1 )具有明确的残疾老人。( 2 )虽无明确病残,但有慢性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如慢性心、肺疾患。( 3 )虽未患病,但有年迈体衰引起的耳目失聪、咀嚼困难、活动受限等。

一般情况下,当出现以下的状况时,应考虑寻求老年康复专业协助:

1、当具有多重疾病的病患出现新的病况时

2、当病患出现无法解释的失能或功能受损

3、非预期的身心功能快速下降时

4、照顾者资源出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

5、当病患发生多次住院、跌倒等异常情况时

四、康复型养老服务的类型

主要有三种类型:

1、预防性康复,其含义是想办法预防造成老年人残疾的疾病出现。如脑血管病,为防止脑血管病造成的肢体瘫痪,可以进行健康宣教、知识宣教、帮助建立适当的运动形式、生活形式等,防止疾病的发生。

2、一般性医疗措施,即解决疾病的问题,如老年人有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通过一些一般性的手段,包括药物治疗等进行处理。

3、有目的地恢复已丧失功能,即狭义上的康复治疗,如已经出现了一些功能的障碍或丧失,想办法改善功能障碍和丧失。

具体从病种划分,开展的康复治疗主要为三大类:

1、老年疾病类:第一类为脑卒中、脑外伤、截瘫、骨科创伤术后、老年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导致的功能障碍

2、老年退行病类:如退行性骨关节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

3、ADL或IADL日常生活功能减退。

五、康复型养老服务需注意的问题

1、康复应早期进行。早期康复现在已经通过大量的临床实验证实,任何一类疾病,康复介入越早效果越好。

2、从实际出发,选择合理的康复治疗计划和方法。老年人一些自身的特点,不能等同于成年人,要根据老年人自身的特点,选择适量的一些治疗和方法。

3、调动老年人的治疗欲望和配合积极性。要通过对老年病人的了解,告知他一些疾病的相关知识,和康复相关知识,争取老年人积极主动的配合。

4、加强对老年人心理的调整。一些心理的变化可以加重躯体疾病,所以要高度重视心理调整的问题。

5、注意维持和巩固康复疗效。老年人的最大问题是康复治疗后有退步的问题,大多数原因是老年人脱离了治疗环境之后自己就不能坚持治疗。所以应该想办法

让老年人在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之后,让他回养老机构继续做一些维持性的治疗,巩固疗效。

6、确保康复治疗安全。康复治疗有适应证和禁忌证的,所以应该检测老年人各个脏器的功能,避免发生危险,确保治疗安全。

7、重视养老机构在康复中的作用。老年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机构或在社区里生活,在医院里面进行康复治疗的占少数。而康复治疗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定期评估、有效跟踪的过程,只有在养老机构持续治疗才能使大多数老年人能够得到真正的全面康复。

六、开展康复型养老服务的组织形式

从我们调研的结果看,目前我国老年机构开展老年康复的主要形式有:

1、康复科:其中两家养老机构均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既有卫生部门颁发的医疗资质,又有民政部门颁发的养老机构资质,也都设立了较为正规的康复科,均配有一定比例的PT、OT从业人员,也开展了较为成熟的评估体系

2、综合医学科:其中一家养老机构虽然没有明确设立康复科,但是其卫生医疗站具有康复治疗师,定期来院治疗

3、护理部:与综合医院不同的是,有些养老机构是在护理部加入了较多的康复护理容、康复护理教育和指导

4、中医科:普遍开设了中医按摩、针灸、中药熏蒸等项目

5、理疗科:部分机构配置了高中低频理疗仪器

6、文体部:部分机构配置了社工,开展了多种文体康复活动

7、各种健康会所、俱乐部

8、社区服务中心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我国一些养老机构也相继开展了日间医院或老年日托所。由工作人员接送需医疗的老人,日间来院治疗、就餐,可得到一般生活照料及康复训练,减轻家庭负担。这种形式较好的把康复、社区和家庭养老结合起来,不失为一种好的形式

七、康复型养老服务的程序

1 、一般康复流程:入院谈话(入院谈话目的是了解病情,容包括既往史、家庭情况、社会生活情况、职业情况等)→体检(包括一般的体格检查和客观的检查)→组成康复治疗小组(康复治疗小组由康复医师作为组长来组织,根据他的需要选择一些相关的人员,如康复护士、作业疗法师、物理疗法师、心理治疗师等)→初期康复评定(以康复评定会为形式,容主要是先了解问题点,确定康复治疗目标,制定康复计划)→训练→中期康复评定(总结前一阶段治疗的情况,定量、定性地分析原因,再重新制定目标和计划)→训练→末期康复评定(把整个康复治疗过程进行总结,给患者提出出院后的建议)→出院。

2 、老年人制定康复程序的四个步骤:( 1 )确定发病前的活动水平和需要为之康复的水平。( 2 )评定当前的问题。制定时要了解何种残疾、康复的程度、并发症可否预防、可能影响康复的障碍因素等。一般影响康复的障碍因素有:自身

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家庭、经济、营养、性格等;原患病及致残情况;原发性残疾,如脑卒中偏瘫需进一步分析有无失语、失行、失认、共济失调等;继发性疾病,有无新的残疾如关节挛缩、肺炎、压疮等。( 3 )确定康复目标。包括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所谓近期目标就是指一个阶段要达到的目的;远期目标是疗程结束后所要达到的目标。( 4 )确定康复方法:作业疗法( OT )、物理疗法( PT )、语言治疗( ST )、 PO (包括康复工程一些手段)、社会康复、康复护理、心理康复等。

八、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是康复型养老服务的基础

1、包括基本日常生活活动( BADL )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 IADL )。 BADL 反映较粗大的运动功能,适用于较重的残疾。 IADL 反映较精细的功能,适用于较轻的残疾,在发现残疾方面较 BADL 敏感,常用于调查。

2、量表的选择。单纯评定 BADL 时宜首先选用 Barthel 指数;如除需了解 BADL 情况外尚需要了解认知功能时可选用 FIM ;需单纯了解 IADL 应首选 FAQ ;需要了解 BADL 及 IADL 时可采用我国 IADL 量表。

3、生活质量量表。对老年人评定也是十分重要的。包括: MOS SF-36 量表、WHOQOL-100 量表、诺丁汉健康调查量表、生活质量指数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等。

九、现阶段康复型养老服务的特点

1、以医助养,以养促医:近年来我国一些有远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纷纷引入康复科或康复人员,一般老年常见病、多发病都能够在院得到专业的治疗和护理,不仅解决了老人的看病难题,也为康复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尤其是针对老年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经过多种康复手段,延缓了老人的衰老,提升了老人的自理能力,也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对于养老机构则是提高了技术含金量,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增加了附加值高收入,也有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2、老年性痴呆康复专科: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老年性痴呆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据统计,老年性痴呆患病率约占 60 岁以上人口的10% 左右,在 80-85 岁的病人中有 20% 的老年人患有老年痴呆。是继心脏病、肿瘤和脑卒中之后的第四位死因。上述机构收治的老年性痴呆患者,占总人数的28.3%,都开办了老年性痴呆专科,为老年性痴呆病人提供全方位的生活照顾、智能训练服务,减轻社会及患者家属的负担。设居室、病房、智能训练室、心理治疗室和老人食堂,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认知训练、心理辅导、康复训练、热线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3、老年偏瘫康复、理疗: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因脑中风引起偏瘫患者与日俱增,此类患者占在院老人总人数的10%。针对为中风后遗症等运动障碍的老年患者提供运动功能训练:包括肢体的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运动,以及“作业治疗法”等。一方面是让偏瘫老人恢复自理能力;另一方面是让偏瘫老人发挥残存的身体功能,防止变成“卧床老人”,从而提高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4、引入专业社工服务:几家机构都引进了具有专业化知识背景的社会工作者,成立了主管社工发展、老人活动、义工服务的社会工作部。将社工先进理念与技巧元素融入到传统的管理与服务中,提高传统服务的专业化技术含量。一方面承认老人的特殊需求,负责老人需求评估、跟踪导住。第二,在专业化理论的指导下,开展了个案、小组新的工作方法,充实了为老人服务的手段和技能。进入老人院面临着一系列的转变,如果适应不好,老年人就会产生失落、孤独、抑郁、焦虑等心理情绪问题,社工利用专业方法帮助老人重新适应新的环境生活。第三,利用专业化技巧规了原有的团队活动,提高了住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社工专业技术对特殊老人以及特殊服务领域进行了拓展,老年心理康复已经走在了医院的前面。

十、讨论

1、建立以康复医疗为特色、兼具一般性诊疗、护理和生活服务功能的专业化养老机构(康复型养老服务)是我国养老服务的当务之急

康复医学以研究解决功能障碍为核心,以提高伤、病、残和老年人生存质量并最大限度地改善其生活及社会参与能力为宗旨,具有独特的医疗服务功能和完善的技术体系,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在我国老年人群体中,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总数约为33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9%;而且,根据我国现阶段人均医疗资源比较匮乏的状况,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伤病患者经短期临床治疗后伴随着部分身心功能障碍进入养老机构或回归家庭带病养老,无疑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压力。当前最突出的矛盾是,医疗机构承担着十分繁重的疑难重症的诊疗任务,不可能满足老年人长期住院进行治疗、康复和生活养护的要求;养老机构大多功能单一,条件简陋,不具备后续医疗和康复服务能力;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以提供基本食宿及简单生活照料为主要功能的单一养护机构和家庭养老模式构成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主体,而代表当今养老服务前沿理念、具备康复医疗和康复护理功能的医疗型老年康复养护机构尚属空白。

2、康复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结合(康复型养老服务)是国家的战略方针之一

2011年9月2日卫生部关于开展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老龄社会的到来,对提升康复医疗服务能力,转变服务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需要“优化布局和结构、分层分级、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要求,统筹区域康复医疗资源,加强与区域护理院、老年病院和慢性病院等延续性医疗机构的分工合作,逐步构建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不断提高能力,完善功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康复医疗服务需求,减少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促进社会和谐。

3、开展康复型养老服务是提升养老机构(社区)服务水平的必要之举

截至2009年底全国各类收养性养老机构共4万个,养老床位总量293.5万,不足老年人总人口数的2%,在绝对数量上远远不足,在提供服务上更是低水平循环。大多只为老人提供基本的生活服务,要解决养老中的医疗、康复问题依然十分困难。因此,我们需要探索在养老机构(社区)层面上,如何进行综合康复评估方法作为筛选老年人需要康复、康复量及中止康复的标准,以便进行合理管理;指定常见的单病、症规化康复方案,为医疗保险提供依据;建立老年康复评估和治疗的教育培训体系,支撑社会养老康复服务;建立信息化康复指导和康复教育培训平台;建立康复治疗效果评估的外部机制。上述数家老年康复医院创建的“医养结合,康复养老”的助老模式虽然尚不成熟,但确实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4、开展康复型养老服务是我国医疗服务的有益补充

当前,我国社会"看病难看病贵"的压力有增无减,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部分原因在于我国的“医疗养老”占用了相当大部分医疗资源。一些老年慢性病人本应该去康复院、护理院、养老院接受进一步的康复护理,但现在并没有这样的出口,不得不长期压床,有限的医疗资源无法流动起来,对于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间层——康复院、护理院的缺失,卫生部于今年3月18日印发的《护理院基本标准(2011版)》强调,应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将部分一级或二级医院进行结构和功能调整,转型为康复院、护理院,明确其为患者提供长期医疗护理等服务的功能和任务。

目前,市卫生局已经着手把一些医院改制成康复医院和社区护理院,计划建立一批具有示意义、以老年人康复医疗服务为特色的医护型养老院(实为真正意义上的养老护理院)。根据老年人康复、护理和日常健康照顾的需求,从规划设计、功能布局、场地设施、专业人员构成和专业设备等方面突出康复医疗服务专业特色,形成一站式、多功能、复合型老年康复养护机构。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山东社科院人口学研究所调研组与机构养老相比,社区居家养老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养老模式,同时也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最大短板。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发展,是“十三五”期间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提升社会养老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学研究所对山东省东、中、西部的48个社区及1200名60周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专项问卷调查,调研组认为,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供需错位。老年群体作为异质性群体,存在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目前,老年人对体育娱乐、上门看病、文化学习和助餐等服务的需求和利用率较高,需求比分别 为%、%、%和%。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对上门看病和助餐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对体育娱乐和学习活动方面的需求不断减少;男性对于上门看病服务需求最高(%),而女性则对体育娱乐活动的需求最高(%)。但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供给数量、质量或结构上较为趋同,多以提供日常生活服务为主,缺少专业化的医疗保健和精神文化服务。(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医养资源结合不够。随着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下降、患病几率的增加,他们对自身健康更为关注,对医疗和日常保健的需求也更为迫切,但目前医养结合不足导致老年人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其主要表现有:一是对

医养结合重视不足,%的老年人有1种及以上慢性病,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和运动系统疾病,但是只有%的老年人建立了社区健康档案;二是缺少专业人才,目前有九成以上的社区缺乏医疗健康服务人员,包括全科医生和专业护理员;三是基层医疗机构缺乏执行力度,只能为老年人开展定期体检、举办健康讲座等常规服务,上门看病、康复护理、心理咨询、应急救助等专业性较强的服务无法提供;四是老年人健康意识相对薄弱,社区健康管理滞后,缺乏正确合理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引导。(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扶持力度不足。虽然近年来政府增加了扶持支持政策,但养老服务政策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一是老年人基本保障水平仍有待提升,目前山东省老年人主要收入来源为退休金(或养老金),平均水平为1863元,城市平均水平为2377元,农村平均水平仅为1343元,购买服务的能力相对不足;二是城乡和地区差异明显,农村地区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地区,东部地区所享受的各项补贴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三是服务设施不足,虽然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的数量增速明显,但由于运行机制障碍和政府补贴不足导致作用发挥受限;四是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目前只有%的社区拥有养老服务平台,难以实现老年人需求和养老服务资源的无缝对接。(四)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足。目前,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仍存在一些体制和政策障碍:一是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的政策有待完善;二是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机制及配套法规不健全;三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监管薄弱。此外,社区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服务机构以及

浅谈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与老年社会工作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5), 651-656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6216693350.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216693350.html,/10.12677/ass.2018.75100 A Brief Discussion on Community Home Care Service and Aged Society Work in Guangzhou Yongyi Lu1, Peicong Ke2 1School of Social Development,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Shanghai 2College of Public Management,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Received: May 4th, 2018; accepted: May 18th, 2018; published: May 25th, 2018 Abstract Community home care service in Guangzhou is home-centered and community-based. It recruits specialized service as a major form, utilizes a variety of community resources to provide socia-lized service for in-home senior citizens. This paper discussed background and developing situa-tion of in-home elder-care service in Guangzhou, and illustrated the role of aged society work on community in-home elder-care service from three dimensions. Combining with actually situations observed from on-site studies, the paper revealed difficult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in-home elder-care service in Guangzhou. Keywords Home Care Services, Aged Social Work, Community Endowment 浅谈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与老年社会工作 陆泳怡1,柯沛葱2 1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上海 2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收稿日期:2018年5月4日;录用日期:2018年5月18日;发布日期:2018年5月25日 摘要 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主要形式,充分利用各类社

养老机构查房服务规范

养老机构查房服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养老机构查房服务规范的查房分类、查房方式、查房内容、撰写查房记录及监督考核等。 本标准适用于养老机构查房服务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353-2012 养老机构基本规范 3 查房分类 根据工作职责及岗位权限,查房人员分为领导层、管理层、护理班组及安全工作人员。 4 查房方式 查房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方式: ——听取休养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查阅有关工作记录。 ——查看服务现场。 ——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等。 5 查房内容 5.1 领导层查房

领导层工作人员执行不定时查房,每周至少查房1次,查房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查看各区域环境卫生状况。 ——查看休养人员个人卫生状况。 ——查看护理人员服务是否符合工作要求。 ——查看管理人员监督检查是否到位。 ——听取休养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5.2 管理层查房 管理层工作人员执行不定时查房,每日至少查房2次,查房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查看休养人员房间、公共区域、护理室的环境卫生是否整洁。 ——查看休养人员个人的卫生状况。 ——查看设施设备、消防通道是否正常。 ——查看护理人员服务是否符合工作要求。 ——查看护理人员是否执行考勤制度。 ——查看护理人员仪容仪表、行为规范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听取休养人员及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5.3 护理班组查房 护理班组工作人员实行每2小时查房一次,自理区晨起后首次查房,夜间就寝前最后一次查房,查房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护理服务是否到位。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B卷试题

精心整理 来源网络,仅 供个人学习参考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命题:审核(教研室主任):审核(系主任):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换乘动作: 2.ADL : 3.居家养老: 4.伺候型照料护理: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大约有50%的失能和半失能是由于()现象引起的。 A.脑卒中B.跌倒C.痴呆D.人体老化 2.“前期高龄者”的界限为()。 A.65-74岁B.60-65岁C.70-75岁D.65-70岁 3.居家老年人,夏季卧室的温度为()。 A.18-20℃B.20-22℃C.22-25℃D.18-24℃ 4.为短期接待老年人托管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场所,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的机构是()。 A.老年公寓 B.敬老院 C.日间照料中心 D.老年社会福利院 5.居家老年人一般卧室的适宜湿度为()。 A.60%-70%B.50%-65%C.55%-60%D.45%-60% 6.居家老年人长期卧床后最严重的问题是()。 A.压疮B.坠积性肺炎C.泌尿系统感染D.肌肉萎缩 7.从床端坐位移动到椅子坐位时,椅子与床的摆放角度()。 A.20?-30?B.30?-40?C.40?-45?D.40?-50? 8.根据人体力学原理人的体重最重的是()。 A.头部 B.胸部 C.臀部 D.脚步 9.日常生活活动的英文缩写()。 A.ADL B.ALDC.IADLD.AIDL 10.居家养老中照料护理形式不包括()。 A.安全 B.扶助C.看护D.口头扶助 11.照料护理的主要目的是()。 A.使老人自立 B.维持生命 C.提高生活品质 D.帮助老人 12.目前我国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是()。 A.自我独立 B.家庭养老 C.社会福利机构 D.社会保险养老 13.下列有关老化生物学理论的主要观点,错误的是()。 A.生物老化影响所有有生命的生物体 B.生物老化不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C.生物老化过程不同于病理过程 D.生物老化课增加个体对疾病易感性 14.康复服务的对象不包括()。 A.残疾老人 B.由慢性疾病引起功能障碍的老人 C.自理老人 D.耳目失聪、活动受限的老人 15.世界第一长寿国是()。 A.中国B.美国C.英国D.日本 16.我国真正实现“老有所医”主要依靠() A.个人力量 B.家庭力量 C.国家力量 D.国家、集体、个人合理分担 17.老年人衣着布料首先()。 A.毛料B.麻料C.尼龙D.棉织品 18.给老人喂食的正确方法是()。 A.鼓励老人尽量自己用手拿取面包、小块食物吃 B.为了节约时间,让老人用手拿大块食物吃 C.喂食前不需要向老人解释喂食的目的 D.老人不能用手自己拿东西吃 19.我国老年人的年龄界限是() A.60B.65C.55D.70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统分人 复核人 得分 评卷人 得 分 评卷人 得 系(部):班级:学号:姓名: 密封线

浅谈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浅谈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内容摘要: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做好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迫在眉睫。中国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了种种问题。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集传统家庭养老与现代养老之优点而产生的养老模式。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目前我国养老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剖析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探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可持续的发展出路。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老龄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超过7%,该国家或地区就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或地区。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①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居世界首位。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居世界首位,到本世纪中叶,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4 亿。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长,加上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的不断下降,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的养老保障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我国现行的养老方式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家庭养老方式。随着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四位老人、一对年轻夫妇以及一个未成年小孩”的家庭结构模式,使得老年抚养的比例将从2000 年的10.1%上升到2050 年的33%。②在人口流动频繁的今天,导致家庭物质供养、生活照料以及精神安慰等方面严重缺乏,依靠现有的养老方式难以实现养老目标。在这样的形势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应运而生。 一、当前养老服务模式的困境 (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增大。中国的老龄化有其自身特点,其中老年人口规模 ①中国统计年鉴 ②老龄社会应先破解养老难题[N].工人日报.2007-1-8.

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解决方案

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解决方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1. 2.技术文件 2.1. 项目技术方案 1.1.1.技术文件 1.1.1.1.项目背景 1、政府重视、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重视是建设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条件,“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才能有效地推动养老事业发展。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政府的高

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地有的成立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领导小组,有的将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有的将养老机构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和目标考核责任内容,同时,出台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使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强势推进,蓬勃开展。 2、居家养老是构建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的核心内容,处于基础地位 居家养老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过程中,国家从出台政策、建立机构、明确任务入手,大力推进居家养老,确立了居家养老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 3、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是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 社区是社会与家庭的中间纽带,老年人居住在社区、生活在社区,加强社区服务网络建设,对于改善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支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进程中,通过建设和整合社区服务设施、培育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中介组织、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等,可以极大提升了社区为老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1.1.1. 2.项目概述 1. 项目简介 有效整合通讯网络、智能呼叫、互联网等科技手段,以信息化、智能化呼叫救助服务平台为支撑,以“建设信息化、智能化呼叫服务及智慧养老服务中心”为基础,以“建立老年人信息数据库”为核心,以“提供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关怀、增值服务”为基本服务内容,以社区为依托,有效“整合社会服务资源”为服务主体,建立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可行性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可行性研究 国老龄办《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我国老龄化趋势和DS街老年人需求现状 我国是全球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据推测,直到21世纪末我国老年人的比例都将始终维持在30%左右。我国的养老问题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家庭成员虽然仍是老人最主要的照顾资源,但家庭的照顾功能正逐渐弱化,所以居家照顾必须配以适当的社区照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既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需要也满足老年人不想脱离原有熟悉环境的意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过渡养老形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但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比重偏低、质量不高,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广州市政府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也十分重视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通过政府购买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形式在全市每个街道建立起由专业社工组合成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尝试以专业的社会服务方式,将专业社工引进居民社区。其中DS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属于广州市黄埔区的一条街道之中的专业性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DS街总面积13.10平方千米,辖内共设4个社区居委会。户籍总人口18331人,流动人口45490人。DS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由广州市广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并运作,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而特别举办的社会福利性服务项目,是广州市推进社会管理服务改革创新中产生的惠民工程。中心内设有多功能大厅、青少年活动室、婚姻家庭活动室、长者活动室、就业辅导室、个案工作室、心理咨询室、电子阅览室,偶到服务区等区域。针对当地社区居民的需求开设了家庭、长者、青少年、残障人士、就业辅导、志愿者培训与服务、文娱康乐七大服务平台。其中长者部的设立是针对DS街辖区内的老年人的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 辖内60岁以上常住户口的老年人约2200多人,常住人口18600多人,即约占辖内常住人口的11%,常住老年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较高。其中60-69岁的中低龄老年人的比例高,占了总数的56%;70-79岁的占了总数的28%;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占了总数的16%。中心运行一年之中主要着重于辖内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的摸底以及中心的宣传工作,长者部通过调查、探访、外展活动等方式对辖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进行了总结。 1、长者有健康维护的需求 目前DS街绝大部分老人都是居家养老。长者服务的重心是老年医疗服务,社区医疗服务成为社区老年服务的核心需求。在大部分的调查对象看来,他们的健康状况良好,而有慢性疾病或重病大部分的老人希望得到更好的生活照料和医疗保障。 2、自我价值体现的需求 退休对长者来说是新的开始,许多达到退休年龄的长者希望通过丰富的文娱活动继续展现自我价值。由于许多长者过去忙于事业无暇做自己喜欢的事,现在难得闲下来,因此他们希望能够好好享受生活,书法绘画、唱歌跳舞、外出旅游等成为他们新的生活安排。 3、社会参与的需要 长者有表达意愿、维护利益、发挥作用的需要。从探访中发现,辖区内长者在退休后自文体运动,包括:太极拳、腰鼓、柔力球等,并参加到各种公益性的演出当中,这也说明了长者的社会参与程度比较高。 4、社区照顾的需要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目录 (一)

摘要:中国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同时也是老年人口数最多的国家,以家庭为主的传统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而实行社区居家养老与中国的传统和国情国力比较符合,社区居家养老正成为我国城市养老模式的最佳选择。目前,全国各主要城市已经在多年的实践基础上初步建立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但是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设施、运行机制、资金、人员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做出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老龄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中国己经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十一五”期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持续增长,到2010年将达到亿,约占总人口的%,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2132万,占老年口总数的%,[1]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老龄化带来的养老服务问题日益突出,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迁,传统家庭养老面临一定困境,而我国机构养老设施又严重不足,远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求,所以采取什么样的养老模式,已成为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当务之急。我国人口老龄化是“未富先老”,即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到来的,因此,从中国社会实际状况看,开展社区居家养老与中国传统国情国力比较符合,是符合我国城市老龄群体需求的新型养老模式。 一、社区居家养老是适合中国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模式 (一)社区居家养老的概念 社区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托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老年人养老的经济来源不再依靠家人和子女,而是政府发给退休金,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大部分也来自于社会和社区所提供的种种服务,这种模式既减轻儿女负担,又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总的来说,社区居家养老是新型的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养老模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化养老模式。 (二)中国社区居家养老现状 根据传统的“四世同堂”的观念,大多数老年人都喜欢过去的家庭养老。但是,依据现在的经济和社会状况,越来越多的子女对于过去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负担不起,特别是家中老人患有重病的。所以我们急需要探求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对我们来说是一件新生事物,是2001年6月我国民政部在全国广泛推行“社区老年福利服 [1]关于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通知.全国老龄委发【2006】7号。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精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然而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 , 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己经不能适应我国目前的形势的需要 , 社区的发展使其逐渐成为各种服务的依托和载体 , 在此条件下 , 社区服务在养老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也随之蓬勃的发展起来。本文就针对我国城市社区养老存在的现状分析其对策。 关键字:人口老龄化,城市社区 ,社区养老社会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数量在增加。至 1999年 10月,我国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 10%,中国已进入老年型社会是不争的事实。老年人口已经成为一个有其特殊需求的庞大群体。我国现有的养老机构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的入住要求; 而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处于逐渐弱化的状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年轻人在家照料老年人的机会大大减少。此外,空巢家庭也在日益增多,进一步弱化了家庭的养老功能。这一客观现实,迫切要求社区加强老年人的照料服务功能。社区养老服务已日益显示出了其迫切性和必要性。 一、社区养老服务的内涵及其优越性 社区是由一定的人口、地理区域、社会组织、文化等因素组成的共同体,在我国城市, 一般是以街道或居委会作为基本单位。在研究养老问题时, 社区也应包括一些党政机关、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宿舍区。所谓社区养老服务,是指在社区内为老年人提供的包括物质、设施、衣食住行方便以及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心理保健、文化教育、体育娱乐、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可以帮助实现老年人传统家庭养老观念的心理需求。第二, 社区是老年人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 是老年人所熟悉的社会环境, 在提供养老服务方面具有天然的地缘和亲缘优势。第三, 有利于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内各种养老资源。 二、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发展较快。但是, 从总体上来讲, 社区养老服务业在其发展过程中, 由于受到传统思想观念和传统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也存在着一些应该引起重视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观念认识不到位。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一些职能部门和社区管理与服务部门对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 观念落后。没有把社区养老助老服务事业提高到反映一个社会文明进步水平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持社会稳定的高度来认识,服务意识差。

浅谈临沂市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2届非师范类毕业生 毕业论文 浅谈临沂市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生姓名:王磊 学号:200908030112 班级:2009级社区管理班 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 系别:初等教育系 指导教师:黄加成 日期:2012年6月18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 1.社区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方面所提供的服务不足 (2) 2.社区医疗服务网络不全,老年医疗保健体系仍有待完善 (2) 3.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休闲活动内容单一,且缺乏组织性和社会参与性 (3) 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4) 1.扩大政府财政投入,形成多元化和多渠道投入的发展机制 (4) 2.不断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老年社区支持网络 (4) 3.大力发展民间非营利性组织,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化 (5) 4.建立社区养老专职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队伍 (5) 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浅谈临沂市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面临着严峻挑战。社区养老服务作为一种新的家庭养老辅助方式,在我国部分城市已逐渐实行。但是由于目前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不完善,仍存在着诸如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不足、医疗保健网络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通过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投资力度,积极发展社区家政服务业和构建社区医疗保健体系等措施以促进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问题;对策 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最新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山东省临沂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99.0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9.86%,这表明临沂市人口正处在急剧老龄化时期,已由年轻型向年老型转变。①(根据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对人口老龄化的定义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为“老龄社会”。)事实上,临沂市同我国其他城市一样,只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就走过了发达国家经历了三四十年时间的这个过程。又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持续增长,到2010年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78%,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达到2132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2.25%。该办公室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迎来人口老龄化高峰。 ②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我国传统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模式已不能很好的承担养老重任,在社会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社会化养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不可能取代家庭养老。因此在继续保持家庭养老的同时也亟需对该模式进行适当的改善,于是,社区养老服务作为家庭养老的一种辅助方式就应运而生。然而,作为一种新的养老服务方式,社区养老服务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在此,我通过搜 ①姜琳,刘铮.中国老年人口已超过1亿人[EB/OL].新华社每日电讯1版. ②李松涛,2030年将迎来人口老龄化高峰[EB/OL].中国青年报。 2006-09-29.

售后服务居家养老服务规范

(售后服务)居家养老服务 规范

DB32/T****—2010 2010-**-**发布

DB32/T****—2010 目次 前言 (3) 1范围 (4) 2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术语和定义 (4) 4服务内容 (4) 5组织机构 (5) 6基础设施 (5) 7人员素质 (6) 8服务要求 (6) 9监督管理 (8) 10质量改进 (9) 附录A (10) 附录B (20) 附录C (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精神,为加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管理,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促进我省居家养老服务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而制定。 本标准由江苏省老龄工作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玄武分局、南京市玄武区老龄委办公室、南京市玄武区民政局、南京市玄武区玄武门街道办事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洁、朱克明、叶芬梅、王莉、杜宏亮、王荣、刘艳军、徐之婕、王耀然。

居家养老服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居家养老服务定义、服务内容、组织机构、基础设施、人员素质、服务要求以及监督管理和质量改进。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行政区域内居家养老服务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可适用于本标准。 GB/T15624.1-2003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第壹部分:总则 GB/T10001.1-2006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壹部分:通用符号 GB/T17242-1998投诉处理指南 GB15630-1995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全国老龄办发(2008)4号) 3.术语和定义 3.1.老年人 指60周岁及之上的人。 3.2.居家养老服务

老年人管理和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

老年人管理和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 四是开展“导学”活动。社区党委除专门制作“两学一做”学习记录本外,还组建了专门的微信群,定期传达社区党委的安排和部署,为党员干部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搭建平台,同时通过手机短信平台、LED显示屏、简报、展板、QQ群等形式,全面宣传《准则》和《条例》内容,扩大影响面和知晓率,积极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浓厚氛围,为社区党委开展“两学一做”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随着老龄人口的加剧和大量“四二一”(一对小夫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家庭模式的出现,传统养老方式已不适应现代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加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全面推行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使退休人员由过去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已是大所趋,未来城市社区将承担着老年人管理和居家养老服务的重任。如何找到一条更加适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新路,是摆在社区面前的现实而迫切的任务,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将对无锡市崇安区崇安寺社区的有关实践探索做以总结和阐述。 一、崇安寺社区老年人口现状

通过调研,委员们共同认为,全市各级城管机关在抓班子、带队伍、练业务、强素质等方面采取了得力措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随着城镇规模的急剧扩大,进城农民数量的日趋增加,城镇市民的数量在成倍增加,城管队伍建设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不能适应城镇快速发展的要求,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崇安寺社区现有常住居民5487人,社区老年人口有1470多人,60岁-69岁的老人有779人,70岁-79岁老人有452人,80岁-89岁老人有206人,90岁-99岁老人有32人,100岁老人1人,老人人数占社区总人数的%,空巢老人有52人,约占老年总人口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极大改善以及人们择业观念改变和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今后,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将越来越重。 二、目前社区老年人居住、养老和居家服务情况 (一)居住方式。一是老人(或与配偶)和儿女住在一起。二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儿女在同一城市。三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打工。四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无子女。五是老人(或与配偶)与成年或未成年的孙子孙女住在一起。六是住在养老机构的三无老人。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

东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一、引言 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随着老龄人口的加剧和大量“四二一”(一对小夫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家庭模式的出现,传统养老方式已不适应现代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加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全面推行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使退休人员由过去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已是大所趋,未来城市社区将承担着老年人管理和居家养老服务的重任。如何找到一条更加适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新路,是摆在社区面前的现实而迫切的任务,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阳光雨家政服务中心对长治市东街社区的居家养老有关调查做以总结和阐述。 二、东街社区老年人口现状 东街社区现有常住居民5487人,社区老年人口有1470多人,60岁-69岁的老人有779人,70岁-79岁老人有452人,80岁-89岁老人有206人,90岁-99岁老人有32人,100岁老人1人,老人人数占社区总人数的%,空巢老人有52人,约占老年总人口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极大改善以及人们择业观念改变和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今后,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将越来越重。

三、目前社区老年人居住、养老和居家服务情况 (一)居住方式。一是老人(或与配偶)和儿女住在一起。二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儿女在同一城市。三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打工。四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无子女。五是老人(或与配偶)与成年或未成年的孙子孙女住在一起。六是住在养老机构的三无老人。 (二)生活来源。老年人生活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退休金,养老保险金,个人账户积累,子女供养,政府供养,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在以上几种情况中,靠子女接济和吃养老保险金生活的老人数量最宠大。 四、目前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生理机能的衰退及晚年的孤独感已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他们不得不依靠他人的帮助才能生活。根据调查了解和分析,目前老年人居家养老中存在的主要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理机能的衰退影响着老年人日常生活。随着老年人生理机能的衰退,开始出现头脑不清晰、记忆力减退、视力模糊、听力有障碍、手抖、腿脚不方便、咀嚼困难以及其他健康问题。这种机能衰退问题,已经深深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行动,且有相当比例的老人存在两种以上的症状,这损害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中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浅析

中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浅析 中 国社 区居 家养 老服 务 模 式 浅析 齐婷 婷 ( 内蒙古大学公共 管理 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07 ) 10 0 【 要】 摘 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和 日 益严峻的养老问题, 在新型居家养老模式基础 上形成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在充分 b5E2RGbCAP 满足 老年人 需求、 高其生命及生活质量和建立 中国特 色的养老服 务体 系的基础上 得到不断地发展 。 提 本文通过对居家养老服 务模 p1EanqFDPw 式的 内涵 、 特征、 发展状 况进行研究分析 , 并运用 比较研 究的方法, 归纳总 结相 关理论 , 同时针对该模式存在 的具体 问题提 出相应 DXDiTa9E3d 的 解 决措 施 。 【 关键词】 家养老服务; 区照顾 ; 居 社 资源整合; 分类补贴 一 、 居家养老服务概述 活质量 , 解决养老服务 的难题 。 () 4 有利于加快服务业 的发展 , 拓宽就 业渠道 , 促进经济社会 的稳定和谐 。 二、 中国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状况探析
RTCrpUDGiT
( 相关概述 一) 1 内涵 。居 家养老服务是指政 府和 社会力量依托 社 区 , . 为 居家 的老年 人提供 生活 照料 、 家政服务 、 复护理和 精神慰藉 康 等方面服务 的一种服务形式。 5PCzVD7HxA () 1 相关规定及政策溯源 。我 国的居家养老服 务起源于社 区养老服务, 9 7年 , t8 民政部提 出了发展城市社 区服 务的思路 , 2 .特征 。() 1 以社 区为服务载体。() 2 服务对象 的公众化 。 各地积极探 索 ,逐 步形成 了包括 为老服务在 内的社 区服务系 () 3 服务 内容和方 式的多 样化 。 () 4 服务提供主体 的多元化 , 福 列 ;0 1 6月 民政 部 在 全 国广 泛 推 行 “ 区 老 年 福 利 服 务 星 20 年 社 利 性与服务 性相 结合 。 jLBHrnAILg ( ) 位 和 作用 二 地 光计划 ” ,决定用 2 ~3年时 间利用 全国福利彩 票资金 总额 的 8% 在此背 景下 , 0, 开始 在全国各地推行依托社 区的居家养老服 xHAQX74J0X () 1 有利 于继承 和发扬 中华 民族的传统 美德 , 充分尊 重老 务模式 ;0 8 年 1 , 国老龄委 办公室 、 20 月 全 民政 部等 1 O部 门联 年 人的需求 。() 2 有利于促进家庭和 谐、 际和谐和邻 里和睦 , 合下发 《 代 关于全面 推进 居家养 老服务工作的意贝-, = 对居家养老 》 推 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 () 3有利于 提
1/7

关于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总结报告模板

关于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重阳节是我国第一个法定的老年节,之所以设置这个节日是基于中国已转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以及呼吁全社会关注老年人养老等问题。今年重阳节期间,我深入街办辖区,就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调研,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街办在居家养老方面取得的成绩 自XX年以来,我街办积极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初步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1、辖区情况基本摸清。成立了街办社会事务办公室,主抓居家养老工作,同时街办还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有我任组长,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对辖区内老年人的家庭状况、身体状况、居住状况、 2、基础设施初步建立。去年街办投入巨资,对破败的车库及附属设施进行改造,建设了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面积达xxx平方米。设有男、女休息室,阅览室,诊疗,娱乐室,心理咨询室并配有教为健全的体育健身器材,居家养老服务站集老年日托、配餐送餐、文体活动、休闲娱乐、康复保健于一体吸引老人从家中走进社区,得到区有关领导的好评,并拟申报市级居家养老示范点。 3、保障水平促步迈进。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因天宁路以北旧城改造而拆除,街办不等不靠,而是想方设法在异地重建上做文章。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请示经区政府xxxx第xx次常务会通过,区发改委在今年重阳节前夕印发了《关于xx区幸福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立项的批复》。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为xxxx平方米,比原地扩大6倍,现在用地已落实,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我区乃全市居家养老建设的示点。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我街办居家养老服务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认知不到位。社会各方对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总体认识尚未提高到一定高度,孝老敬老的意识日渐淡化,行政推动和宣传尚欠力度。调查发现,有些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概念不甚了解,其中有的更对社区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闻所未闻。老年人“花钱买服务”的生活理念不强,对政府提供的无偿服务接受快,对有偿、低偿服务接受慢,有时还存在质疑心理。一位基层工作人

养老机构社会工作服务规范

养老机构社会工作服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养老机构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方法、服务质量管理和档案管理。本标准适用于南京市各类全日制养老机构(以下简称“机构”)提供的社会工作服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353 养老机构基本规范 MZ/T 032 养老机构安全管理 MZ/T 059 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绩效评估指南 MZ/T 064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MZ/T 094 社会工作方法个案工作 MZ/T 095 社会工作方法小组工作 3术语和定义 GB/T 29353、MZ/T 059及MZ/T 064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基本要求 4.1服务人员要求 4.1.1人员配置 4.1.1.1拥有养老床位 100 张及以上的机构,应设置社会工作部/科等部门,并配备部门负责人 1 名。4.1.1.2每 100 名入住机构老年人(以下简称“老年人”)应至少配备老年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老 年社工”)1 名,不具备条件的机构,应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由专业社工机构提供专业社工服务。 4.1.2专业资质 应至少具备以下资质之一: a)获得国家颁发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 b)具备国家承认的社会工作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 4.1.3价值伦理 4.1.3.1认同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坚持接纳和尊重、个别化和不批判、保密和自决、平等待人和注重 参与、个人潜能提升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工作原则。

4.1.3.2自觉遵守社会工作伦理,明确社会工作服务意识,树立以老年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尊重老年人,保护老年人隐私。 4.1.4相关知识 4.1.4.1掌握与老年人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4.1.4.2掌握与老年社会工作服务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和专业方法。 4.1.4.3了解社会学、心理学、老年学及医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4.1.5继续教育 应按照相关文件接受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专业服务能力。 4.2服务场所要求 4.2.1社会工作部/科 4.2.1.1应有固定且独立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设施设备。 4.2.1.2应设置醒目的标识和宣传栏。 4.2.1.3应明示工作人员照片和职责。 4.2.1.4应有服务规范、服务流程和服务内容。 4.2.2个案工作室 4.2.2.1机构内应设有个案工作室。 4.2.2.2个案工作室面积宜在 10m2-20m2 并配备舒适的座椅、沙发和茶几,环境相对私密,避免被干扰和打断; 4.2.2.3室内布置应温馨,色彩以暖色调为主,保持干净整洁,光线明亮。 4.2.3小组活动室 4.2.3.1机构内应设有小组活动室,亦可整合其他活动室的使用功能。 4.2.3.2小组活动室面积宜在 30m2-40m2,并配备座椅、桌子、储物柜、黑板及多媒体设备。 4.2.3.3活动室地面应防滑、防水,墙壁边角应做钝化处理。 4.2.3.4选择稳固不易倾倒的座椅及不易碰碎的物品,确保活动空间足够老年人通过,避免绊倒或碰撞。 5服务内容 5.1入院服务 5.1.1资料收集 通过查阅文献档案、观察、会谈、咨询等方式收集老年人的相关资料。 5.1.2需求评估 5.1.2.1与老年人建立专业互信关系。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调查报告

昆明市五华区社区居家养老现状调 查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昆明市五华区社区居家养老现状调查研究小组 2015年9月

目录一、研究背景 (一)国际背景 (二)国内背景 二、研究内容 三、社区居家养老的影响 四、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五、研究的方案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三)调查过程 六、调查对象及地点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地点 七、调查结果分析 八、小结 (一)社区居家养老调查结果 (二)小组意见措施 九、参考文献 十、附录

摘要 本文主要从目前昆明市五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及老人生活所存在的需求入手对昆明市五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结合问卷法与访谈法从对居家养老的了解程度、日常生活照料状况、医疗卫生需求方面进行了困境分析,并以社会工作的视角从政府、社区和社会三方面提出了关于推进金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几点建议。 翻译: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uhua district community home care service and the existing needs of the elderly living in Wuhua District, Kunming district community home care service status were vestigated, combined with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meth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me are, daily life care, health needs analysis, and social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overnment, community and social three aspects of the Jinhua city community home care services.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机构五华区 一、研究背景 (一)国内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