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第二学期中外建筑史复习提纲

2011—2012第二学期中外建筑史复习提纲
2011—2012第二学期中外建筑史复习提纲

题目类型:填空、选择、简答、论述

第一部分

外建第一章外国奴隶制社会建筑

在奴隶制时代,埃及、叙利亚、巴比伦、波斯、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成就比较高,对后世的影响比较大。但它们的社会结构、国家制度、生产力水平和思想文化有很大的差别,它们的建筑活动也是很不相同的。一部建筑史,从奴隶制时代开始,就姿态百出,绝无雷同,决不是只有一个简单化的模式。大体说来,埃及、西亚和波斯属于一种类型,希腊和罗马则是传承关系。

埃及和波斯的建筑传统都因历史的变迁而中辍。希腊和罗马的建筑,2000多年来,虽然有中世纪的曲折,基本上在欧洲一脉相承。欧洲人习惯于把希腊、罗马文化称为古典文化,把它们的建筑称为古典建筑。

(一)古埃及建筑史

1.埃及金字塔

2.昭赛尔(左塞)金字塔

3.吉萨金字塔群

4.古埃及柱式

具体内容

1.金字塔主要流行于埃及古王国时期。陵墓基座为正方形,四面则是四个相等的三角形(即方锥体),侧影类似汉字的“金”字,故汉语称为金字塔。相传,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无论王公大臣还是老百姓死后,都被葬入一种用泥砖建成的长方形的坟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马斯塔巴”。从古埃及第三王朝法老左塞开始,采用金字塔这种形式。左塞王之后的埃及法老纷纷效仿他,在生前就大肆为自己修建坟墓,从此在古埃及掀起一股营造金字塔之风。由于金字塔起源于古王国时期,而且最大的金字塔也建在此时期内,因此,埃及的古王国时期又被称为金字塔时代。

2.第一座石头的金字塔是萨卡拉的昭赛尔金字塔,大约建造于公元前3000年。它的基底东西长126米,南北长106米,高约60米。它是阶台形的,分为六层。

3.吉萨金字塔群(Great Pyramids.Giza.建于第四王朝,约公元前2723—前2563年)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吉萨,今开罗近郊,主要由胡夫金字塔(Khufu),哈夫拉金字塔(Khafra)、孟卡拉金字塔(Menkaura)及大斯芬克斯(Great Sphinx)组成。3座大金字塔相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群体。周围还有许多“玛斯塔巴”与小金字塔。吉萨金字塔群是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每一座金字塔都由下庙-神道-上庙-塔体组合。

4.埃及人创建了圆柱各种各样的新奇形式,它们全都基于自然原型。大体可分为盛放式和束劲式。

(1)凹槽圆柱类似捆扎成束的纸莎草芦苇,柱顶,或者说柱头,模仿纸莎草花或莲花形状,它们分别是下埃及和上埃及的象征。

(2)树干圆柱有着棕榈叶。

(3)纸莎草花。

(4)未开放的纸莎草花蕾。

(5)捆扎成束的莲花,是神庙建筑中可以自由混合使用的一种形状。

(二)古希腊建筑史

1..古希腊柱式及其实例

具体内容

1.柱式是西方古典建筑中由圆柱与柱上楣组成的建筑构件的总称。圆柱的主要构件有柱头、柱身和柱础;柱上楣则是由上楣、中楣和下楣所构成。多立克式的中楣由三陇板和陇间板相交替。希腊柱式包括多立克式、爱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和女郎雕像柱式。这四种柱式是在人们的摸索中慢慢形成的,后面的柱式总与前面柱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而贯穿四种柱式的则是永远不变的人体美与数的和谐。柱式的发展对古希腊建筑的结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对后来的古罗马,欧洲的建筑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希腊柱式包括多立克式、爱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和女郎雕像柱式。这四种柱式是在人们的摸索中慢慢形成的,后面的柱式总与前面柱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而贯穿四种柱式的则是永远不变的人体美与数的和谐。柱式的发展对古希腊建筑的结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对后来的古罗马,欧洲的建筑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多利克柱式代表性建筑物是帕提农神庙。帕提农神庙是雅典卫城主体建筑,为了歌颂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的胜利而建。帕特农神庙形制是希腊神庙中最典型的,即长方形平面的列柱围廊式。庙内有前殿、正殿和后殿。神庙基座占地面积达2.3万平方英尺,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46根高达34英尺的大理石柱撑起了神庙。它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纪念碑,代表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被称为“神庙中的神庙”。

4.爱奥尼克(爱奥尼亚)柱式特点:典型特征就是柱头上的卷涡形,看起来如同卷轴卷了起来。圆柱柱体的高度是其直径的8到9

倍,上面有24条凹槽。爱奥尼克式神庙比起健壮的多利克神庙来,通常显得更精致一些。代表性建筑是雅典娜胜利神庙和伊瑞克仙神庙

(三)古罗马建筑

1.古罗马建筑的特点

2.维特鲁威与《建筑十书》

具体内容

1.古罗马建筑的特点

(1)拱券技术是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最大的成就,是它对欧洲建筑最大的贡献。

(2)古罗马继承古希腊柱式并发展为五种柱式,包括:塔司干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罗马科林斯柱式、混合柱式

(3)古罗马在罗马柱式的基础上产生了壁柱式、券柱式与叠柱式。壁柱是将柱子全部或部分埋入墙中,称为附墙柱或半身柱,有的柱子被做成扁平状。券柱式是柱式与拱券结构的组合。叠柱式是柱式的叠层。

2.维特鲁威(活动期为公元前1世纪末—公元1世纪初)是恺撒手下的一位军事工程师,恺撒死后,到奥古斯都手下工作,参

与了一些罗马市政设施工程。他大约在公元前33年退休,即从事《建筑十书》的写作,完成于公元前13年之前。

《建筑十书》论述范围广泛,大的方面包含了城市规划、市政设施、建筑工程、机械设计等内容,具体方面还涉及建筑师的教育、古典建筑形制、建筑材料、环境控制、施工工艺、施工设备等等。该书为后人了解西方古代建筑技术与风格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是考古学家的重要参考书。从内容的完整性而言,《建筑十书》奠定了西方建筑学的基础。

外建第二章欧洲中世纪建筑

1.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

2.圣索菲亚大教堂

3.哥特式教堂的结构特点

4.比萨主教堂建筑群

具体内容

1.拜占庭的建筑在罗马遗产和东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体系。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把

穹顶支承在4个或者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这种形制主要在教堂建筑中发展成熟。

2.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是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它是东正教的中心教堂,是皇帝举行重要仪典的场所。

是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

3.哥特式教堂的结构特点:第一,使用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十字拱成了框架式的,其余的填充维护部分就减薄

到25~30cm左右。第二,骨架券把拱顶荷载集中到每间十字拱的四角,因而可以用独立的飞券在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脚抵住它的侧推力。飞券落脚在侧廊外侧一片片横向的墙垛上。飞券教早使用在巴黎的圣母院。第三,全部使用两圆心的尖券和尖拱。尖券和尖拱的侧推力比较小,有利于减轻结构。而且不同跨度的两圆心券和拱可以一样高。

4.比萨主教堂,它的钟塔和洗礼堂,是意大利中世纪最重要的建筑群之一。它是纪念1062年打败阿拉伯人、攻占巴勒摩

而建造的。这一组建筑群摆脱了主教堂位于城市中心的常例,而造在城市的西北角,连成一线,以完整的侧面朝向城市。3座建筑物的形体各异,对比很强,造成丰富的变化。他们构图母题一致,都用空券廊装饰,风格统一。它们都由白色和暗红色大理石相间砌成。

外建第三章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

1.佛罗伦萨主教堂

2.了解布鲁内莱斯基的设计作品

3.圣彼得大教堂

4.意大利巴洛克建筑代表

5.巴洛克教堂的形式特点

6.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实例与凡尔赛宫

具体内容

1.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1420年—1431年完工,1470年采光亭完成)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史开始的标志。设计者是布鲁

内莱斯基(Fillipo Brunelleschi)。主教堂的形制很有独创性,大体是拉丁十字式的,东部歌坛设计成近似集中式的。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是世界最大的穹顶之一。它的结构和构造的精致远远超过了古罗马的和拜占庭的。结构的规模也远远超过了中世纪的。

它是结构技术空前的成就。

2.布鲁内莱斯基的设计作品:育婴院、巴齐礼拜堂、圣灵大教堂、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等

3.圣彼得大教堂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总面积2.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是一座意大利文艺复兴与巴

洛克艺术结合的殿堂,为世界上天主教徒们的朝圣地,最多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作为文艺复兴最重大的工程,圣彼得大教堂在它长达120年的建造期内(1506—1626)凝聚了几代著名匠师的智慧,这期间罗马最优秀的建筑师都曾经主持或参与过圣彼得大教堂的营造,圣彼得大教堂代表了16世纪意大利建筑、结构、和施工的最高成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最伟大的纪念碑。

4.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

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5.巴洛克教堂的形式特点

第一、节奏不规则地跳跃。

第二、突出垂直分划,用的是叠柱式,却把基座、檐部甚至山花都做成断折式的。

第三、追求强烈的体积和光影变化。

第四、有意制造反常出奇的新形式。例如,山花缺去顶部,嵌入纹章、匾额或其他雕饰;把两个甚至3个山花套叠在一起等等。

在追求这些新异形式的时候,不顾建筑的构造逻辑、构件的实际意义,不惜破坏局部的完整。因而,新的建筑形象确乎是畸形的。

6.鲁佛尔宫东立面是一个典型的古典主义建筑作品,完整体现了古典主义的各项原则。

卢佛尔宫东立面的构图运用了一些简洁的几何结构。例如,中央部分宽28m,是一个正方形;两端凸出体宽24m,是柱廊宽度的一半;双柱与双柱间的中线距6.69m,是柱子高度的一半;基座层的高度约略是总高的1/3,等等它的柱廊开间净空3.79m,进深在4m左右,相当开朗。又因为用双柱,所以开间虽大而仍然强壮有力,并且造成了节奏的变化,使构图丰富。它的总体是单纯简洁的,法国传统的高坡屋顶被意大利式的平屋顶代替了,加强了几何性,从此成了惯例。

法国绝对君权最重要的纪念碑是巴黎西南23千米的凡尔赛宫,法国古典主义最为杰出代表。它不仅是君主的宫殿,而且是国家的中心。它成了17~18世纪法国艺术和技术成就的集中体现者。

外建第四章亚洲及伊斯兰教建筑

1.泰姬?玛哈尔陵

2.日本枯山水

具体内容

1.泰姬·马哈尔陵建造于十七世纪印度强大的莫卧尔王朝。其时,印度已经吸收了中世纪伊斯兰建筑的辉煌成果,并在几

百年时间里进行了完善、发展。

泰姬?玛哈尔的艺术成就首先在于建筑群总体布局的完美。泰姬?玛哈尔的第二个成就是创造了陵墓本身肃穆而又明朗的形象。泰姬?玛哈尔的第三个成就是,熟练地运用了构图的对立统一规律,使这座很单纯的建筑物丰富多姿。

2. 公元7世纪,中国隋文帝曾经赠送日本天皇一付盆景,在漆盘里放着几块石头。这付盆景对日本园林艺术未必有真正的历史

意义,却凑巧成了一个象征。日本的写意庭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盆景式园林,它的集中代表是枯山水。

枯山水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砂象征湖海。只点缀少量的灌木或者苔藓、薇蕨。大面积的水用白砂象征。砂面耙成平行的曲线,犹如波浪万重。沿石根把砂面耙成环形,则是拍岸的惊涛。为了保持恰当的尺度,不植高大的树木,只植少量夭矫多姿的。

精心控制树形而又尽力保持它的自然。不种花而种蕨类或青苔。广义的枯山水,并不排除真的泉水和比较高的乔木。即使大型的园林,有广阔的自然环境,也免不了用枯山水的写意手法处理一些风景点,或者专门辟出一角布置纯粹的枯山水。

外建第五章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1.法国折中主义建筑的代表

2.英国国会大厦

3.新艺术运动在奥地利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4.美国芝加哥学派

5.包豪斯

6.勒?柯布西耶及其建筑作品

7.赖特的有机建筑作品

8.巴塞罗那德国馆

具体内容

1.法国折中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巴黎歌剧院(1861-1875)是世界上最大的歌剧院之一,它是法兰西第二帝国的重要纪念物。它位于巴黎歌剧院大道尽端,建筑面积虽有一万多平方米,观众席却只有2150座,十分宽敞和舒适。歌剧院的立面构图基本上模仿了卢浮宫的

东廊,装饰细节则基本上是意大利巴洛克晚期风格,同时还掺杂了一些古典主义的手法和洛可可式的雕饰。建筑师是加尔涅(1825—1898)。

圣心教堂位于巴黎城中的蒙马特山上,平面略近于方形。教堂高耸的穹顶和厚实的墙身呈现出拜占庭建筑的风格,而又兼取罗马风建筑的表现手法。屋顶由若干个比例新颖的穹顶构成。其中央的白色穹顶高83米,四周由四座较小的穹顶拱卫,轮廓线优美动人。教堂的后侧另有一座钟塔,在周围环境中显得突出而挺拔。整座建筑由白色大理石砌筑而成,显得纯洁而庄重。

2. 英国国会大厦(1840—1860)的出现是浪漫主义建筑在英国兴盛的标志。它坐落在泰晤士河边,数座高高耸立的哥特风格的高塔成为伦敦最显著的地标之一。大厦沿泰晤士河展开,南为102米高的维多利亚塔,北为著名的大本钟,正中为八角形的中厅。

3. 维也纳分离派是新艺术运动在奥地利的产物。由奥地利建筑师瓦格纳的学生奥别列兹、霍夫曼与画家克里木特等一批30岁左右的艺术家组成名为“分离派”的团体,意思是要与传统的和正统的艺术分手。维也纳分离派的主要作品有: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维也纳玛约利卡住宅、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维也纳美国酒巴间、维也纳米歇尔广场等。

4. 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一个得力支柱。他早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学过建筑,1873年到芝加哥,曾在詹尼建筑事务所工作。后来去巴黎,再返回芝加哥开业。沙利文是一位非常重实际的人,在当时时代的影响下,他最先提出了“形式随从功能”的口号,为功能主义的建筑设计思想开辟了道路。

5.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格罗皮乌斯在德国威玛筹建国立威玛建筑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 。这是由原来的一所公益学校和一所艺术学校合并而成的培养新型设计人才的学校,简称包豪斯(Bauhaus),后改称“设计学院”(Hochschule fur Gestaltung),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包豪斯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1925年,从威玛迁到德骚,1933年希特勒上台,包豪斯遭到封闭。

以包豪斯为基地,20世纪20年代形成了现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派别──现代主义建筑,主张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以讲求建筑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学派。包豪斯一词又指这个学派。

6. 勒·柯布西耶(柯布西埃)1887年出生于瑞士,1917年移居巴黎。他的主要观点:住房是居住的机器,主张建筑走工业化的道路;把建筑看作是纯粹精神的创造,一再说明建筑师是一种造型艺术家。总的看来,他在前期表现出更多的理性主义,后期表现出更多的浪漫主义。其主要建筑作品有:萨伏伊别墅、马赛公寓、印度昌迪加尔法院、朗香教堂等。

7. 赖特把自己的建筑称作有机建筑,是由内而外的建筑,目标是整体性。有机建筑就是自然建筑。

赖特的有机建筑作品主要有:草原住宅、流水别墅、约翰逊公司总部、古根汉姆博物馆

8. 密斯?凡?德?罗1886年出生在德国爱森。1928年,密斯曾提出著名的“少就是多”的建筑处理原则。这个原则充分地体现在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上。

外国建筑史中请重点了解一座建筑或一座建筑群,并能从建筑材料、结构形式、风格特点、空间布局、使用功能、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试题中有一道相关的论述题。

第二部分中国建筑史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1.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结构体系

2.斗栱(拱)的命名、作用、主要构件

3.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屋顶形式及实例

4.中国著名工官

具体内容

1.抬梁式木构架的特点是: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檀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当柱上采用斗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栱上。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穿斗式木构架: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檀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檀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这种木构架常见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

井干式:这种结构以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置,在转角处木料端部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形如古代井上的木围栏,再在左右两侧壁上立矮柱承脊檩构成房屋。井干式结构需用大量木材,在绝对尺度和开设门窗上都受很大限制,因此通用程度不如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中国目前只在东北林区、西南山区尚有个别使用这种结构建造的房屋。云南南华井干式结构民居是井干式结构房屋的实例

2. 斗栱(dǒu gǒng)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两者合称斗拱。栱:短悬臂梁,是斗栱的主干部件。斗:栱与昂的支座垫块。昂:斜的悬臂梁,和栱的作用相同。

斗栱在宋代称“铺作”;在清代称“斗科”或“斗栱”;在江南则称“牌科”。

檐下斗栱是用来承托屋檐重量,因其位置不同所起作用有差异:

柱头科——位于柱头上的斗栱,承托屋檐重量的主体。

平身科——位于两柱之间枋子上的斗栱,起辅助支撑作用。

角科——位于角柱上的斗栱,起承托角梁及屋角的作用。

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二、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后来的斗拱逐渐变为装饰(后来采用砖墙,出檐变近许多,作用减少)。三、在它成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作为构件大小的基本尺度(“模数”制)。

四、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兰,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也是区别建筑等级的标志,越高贵的建筑斗拱越复杂、繁华。

3. 清朝把《工程做法则例》中规定的27种房屋规格,纳入《大清会典》,作为法律等级制度固定下来。屋顶按照式样等级次序由高到低为:庑殿式,歇山式,攒尖式,悬山式,硬山式,盝顶,卷棚顶。另外还有重檐和单檐之分,重檐顶等级高于单檐顶。总的说来,屋顶的等级由高到低排序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四角攒尖顶,盝顶,卷棚顶。北京故宫三大殿的屋顶形式

4. 工官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的产物。工官集制定法令法规、规划设计、征集工匠、组织施工于一身,实行的是一揽子领导与管理。直到清康熙时,才出现“样房”,即样式雷的出现,实现了建筑设计的专业分工。宇文恺——主持的隋都大兴城规划是古代城市建设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成功范例之一。李诫——宋朝,编修《营造法式》。

第二章中国古代宫殿建筑

1.瓦的发明

2.陕西岐山凤雏村宫殿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

3.明清北京故宫的建筑艺术特色

具体内容

1.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从而使西周建筑脱离了“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而进入了比较高级的阶段。制瓦技术是从陶器发展而来的。

2. 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四合院建筑

3.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宫城遗迹,距今大约3600年B、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4.明清北京故宫的建筑艺术特色

北京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整个明北京城区,是在元大都基础上改造的,故宫建筑艺术成就表现在多方面:

(1)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

中国古代大建筑群基本采用沿轴线南北纵深发展、对称布置的布局方式,北京故宫亦然。故宫中轴与城市中轴重合,地位更加突出。在轴线上的建筑及其附属部分,采取严格对称的手法;主殿两侧次要轴线上各建筑,采取大致对称而灵活变通的手法。对称即无以突出中心,所以对称是居中为尊这一构图思想的必然结果。各组建筑连接在同一轴线上,形成统一而有主次的整体。世界各国,唯独我国对此最强调,成就也最突出。故宫是一个典范。

(2)院的运用与空间变化。以建筑团组成院——一个闭合空间,作为单元若干院组成建筑群。明清故宫的空间组织,由大清门到坤宁宫,中轴线上共有八个庭院。它们形式不同,纵横交替,有前序,有主体。从大清门到天安门以千步廊构成纵深的庭院作前导,而至天安门前变为横向的广场,通过空间方向的变化和陈列在门前的华表、石狮、石桥等,突出了天安门庄重的气象。天安门至午门,以端门前略近方形的庭院为前导,而端门和午门之间,在狭长的庭院两侧建低而矮的廊庑(朝房),使纵长而平缓的轮廓衬托中央体形巨大和具有复杂屋顶的午门,获得了很好的对比效果。太和门前广阔的矩形庭院是前三殿的前奏。乾清门前狭长的横向庭院则给人以空间变化中一个关捩的感觉,表明外朝部分已经结束而将进入另一性质的空间。

(3)建筑形体尺度的对比

故宫的各主要建筑尺度高大;次要建筑则按台基按级降低,其目的是突出主体。从形体上主要按屋顶形式来区分尊卑等级,尊卑等级顺序是:重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单檐庑殿,单檐歇山,单檐攒尖、悬山、硬山。其次按建筑的开间数:最高为九间(清代太和殿为十一间,非旧制),以下依次为七、五、三间各级。故宫各殿屋顶显得富于变化对比,高低错涨起伏开阔;这是匠师手法高超,善于安排的结果。

(4)富丽的色彩和装饰

故宫主体建筑为金黄色的琉璃瓦屋顶,屋顶下是青绿色调的彩画装饰,屋檐以下是成排的红色立柱和红色门窗,整座宫殿坐落在白色的石料台基之上,台下是深灰色的铺砖地面。蓝天与黄瓦、青绿彩画与红柱红门窗、白色台基与深色地面都造成了强烈的对比,给人以极鲜明的色彩感染。

建筑的室内色彩多根据其功能加以处理。中轴线上主体建筑地位重要,殿堂内天花和梁枋多施青绿彩画,朱红门窗,大量使用金色装饰,以浓墨重彩烘托庄重华贵的气氛。但在帝后休憩(qì)娱乐的寝宫里,色彩处理则完全不同。门窗、槅扇、天花通常保持木材本色,内墙为白色粉壁或糊以白纸,装饰物的风格与色彩偏向素朴淡雅,加上室内的红木家具和陈设,整体色调趋向平和宁静。

紫禁城的宫殿建筑中大量使用了雕刻、贴金、镂金、漆画、景泰蓝、玉石及螺钿镶嵌、硬木贴络、绸缎装裱等封建社会所能采用的一切工艺美术手段,将高超的建筑技术与艺术融合融为一体,体现了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最高成就。

(5)技术设施

从防火方面、用水方面、防卫方面、采暖方面、用材方面等阐述。

七十多公顷紫禁城中,有河道一万二千米左右,供防火、排水用,并组织各广庭的地面水排入金水河最后入护城河。紫禁城内排水坡度适当,全城无积水。宫中用水除帝王用水由城外玉泉山运来外,宫中有井约八十口,供其他人使用。除河水、水井、蓄水缸作为消防之外,在每若干间设砖砌防火墙,屋顶用锡背。采暖方面,多数寝宫自明代起设有火道地坑。其方法是在地下砌火道,留空,在台基边开口设焚炭处;热空气进入分火道,使室内地面升温。这是采用民间经验改进而成的。明清北京宫殿材料征集来自全国,要求严格,质量甚高,如川滇的优质木料,苏州的“金砖”,安徽太平的陶土,南方的彩画颜料等等。

第三章中国古代陵墓建筑

1.陵墓建筑的组成

2.西汉帝陵

3.唐代乾陵

4.明孝陵、明十三陵

具体内容

1.木椁墓室的“黄肠题凑”指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垒成的框形结构。所谓“黄肠”,颜师古注引苏林的说法即柏木黄心,即去皮后的柏木。棺椁周围用木头垒起一圈墙,上面盖上顶板,就像一间房子似的,外面还有便房。天子以下的诸侯、大夫、士也可用题凑。但一般不能用柏木,而用松木及杂木等。但经天子特许,诸侯王和重臣死后也可用黄肠题凑,如汉霍光死,汉宣帝“赐给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

2.西汉陵寝采用方上制度,即起方形截锥体陵台,四向设陵垣和门,构成十字形对称布局。两汉陵寝在陵体上置有祭祀建筑,并且采用集中选陵的方式群葬,大多排列在长安渭水两岸。汉文帝灞陵,依山为陵,是历史上第一个依山凿穴为玄宫的帝陵。茂陵是西汉帝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陕西兴平县城东15公里处。

3..唐高宗(650—683在位)与皇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是因山为陵的代表。乾陵位于乾县北梁山上。梁山分三峰:北峰居中为主,前方东西两峰对峙而且形体相仿,犹如门阙。两峰之间依势而向上坡起的地段自然形成神道,乾陵地宫即在北峰,凿山为穴,辟隧道深入地下。

4.明孝陵、明十三陵

南京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陵寝,都是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的。

明代迁都北京后,在昌平天寿山形成集中陵区,称“十三陵”,其制度基本遵循孝陵形制。十三殿距北京约45公里,陵区的北、东、西三面山峦环抱,十三陵沿山麓散布,各据岗峦,面向中心—长陵。

第四章中国礼制建筑

一、纲要

1.北京天坛

2.社稷坛

3.北京太庙

4.山西晋祠

二、具体内容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有“左祖右社”之规定,其中左祖是指太庙,右社是指社稷坛。

1.天坛的总体布局及主要建筑物位置、名称

2.天坛的规划意匠与象征手法

(1)采用宏

大的用地规模:

天坛占地面积

960m×760m,是

北京故宫的四

倍。

(2)中轴线偏东:在布局方面,内坛位于外坛

的南北中轴线以东,而圜丘坛和祈

年坛又位于内坛

中轴线的东面,这些都是为了增加

西侧的空旷程度,使人们从西边的正门进入天坛后,就能获得开阔的视野,以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

(3)建筑形象的表现

①以圆象天:圜丘、皇穹宇、祈年殿、祈谷坛及外壝墙

②天坛被两重坛墙分隔成内坛和外坛,形似“回”字。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

③扩大建筑形象

尽量用矮墙来扩大形象

通过高台基、重檐屋顶来扩大建筑形象

④创造崇天的境界:

两点一线,两点即圜丘、祈年殿,一线即丹陛桥。两点用台基抬高。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圆形攒尖顶,它们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也体现出一种与天接近的感觉。

(4)运用一系列象征手法来表现天

①数字的象征:在祈年殿建筑构件中,运用数来体现天宇运行的现象。祈年殿中用四根龙井柱象征天穹运转所形成的一年四

季。室内周围的12根金柱象征一年中的12个月。外圈的12根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二层柱子相加为24,象征一年中的24个节气。

②色彩的象征:祈年殿的屋顶的三重檐在明代从上到下依次是蓝、黄、绿,象征着天、地、万物,到清代时统一改成蓝瓦,

象征青天一色。

3.北京太庙位于北京市天安门的广场东北侧。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占地

二百余亩,是根据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传统礼制建造的。太庙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75米,东西宽294米,共有三重围墙,由前、中、后三大殿构成三层封闭式庭园。

4. 社稷坛位于天安门西,为明清两代祭祀社、稷神祗的祭坛,其位置是依周礼《考工记》“左祖右社”的规定,置于皇宫之

右(西)。祖与社都是封建政权的象征。社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称,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不仅在京城有国家的祭坛,地方各级城市也都有祭祀社稷的场所。社稷坛于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山西晋祠鱼沼飞梁位于圣母殿与献殿之间,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沼上架起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

的石柱支撑。柱头普柏枋相联,上置大斗,斗上施十字相交之拱,承托梁枋。东西宽广,南北下斜如翼,与圣母殿上翘的翼角遥相呼应,显示了殿翅欲飞之势。桥边的栏杆和望柱形状奇特,人行桥上,可以随意左右。这种突破一字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第五章中国宗教建筑

1.佛教著名寺院

2.佛塔

具体内容

1.佛教著名寺院

佛教大约在汉代就已自印度经西域传来中国。最早见于我国史籍的佛教建筑是东汉明帝时的洛阳白马寺。佛教在两晋、南北朝时曾得到很大发展,并建造了大量的寺院、石窟和佛塔。隋、唐、五代至宋是中国佛教的另一发展时期。

五台山在唐代已是我国的佛教中心之一,建有许多佛寺。佛光寺位于台南豆村东北约五公里的佛光山腰,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单檐四阿顶,虽然经过多次修缮,大体仍保持唐代原来面貌。大殿建在低矮的砖台基上,平面柱网由内外二圈柱组成,内外柱高相等,但柱径略有差别。柱身都是圆形宜柱,仅上端略有卷杀。檐柱有侧脚及升

起。阑额上无普拍枋。佛光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禅寺内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附近小银河一侧的河岸土崖上,庙宇坐北朝南,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山梁,寺旁渠水环绕,林木繁茂,红墙绿树,溪水青山,极为幽静。南禅寺就是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已经存在了1200多年。寺院并不大,占地约3000多平方米,南北长60米,东西宽51米,分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东西配殿及南过门殿等。

山西大同善化寺大殿始建于辽代中期,金代曾经大修。它建在宽阔的台基上,面阔七间约40米。庑殿屋顶,屋顶坡度平缓,檐口曲线柔和。大殿正面的当心间和两个次间设门,其余各间为墙。整个建筑给人以沉稳朴实的感觉。明间补间铺作上使用了斜向60度出挑的斜拱。斜拱的出现不迟于北宋,盛行于金,是斗拱逐渐向装饰化发展的反映。

河北正定隆兴寺此寺始建于隋,原名龙藏寺,到宋初改建时才用现名。其总平面至今仍保存了宋代风格,呈南北中轴线的狭长方形。由于利用了建筑体量大小和院落空间的变化,轴线虽长而不觉呆板。

天津蓟县独乐寺在县城内,相传始建于唐,后经辽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现存辽代建筑尚有山门及观音阁二处。山门面阔三间(16.63米),进深两间四椽(8.76米),单檐四阿顶,建在石砌台基上。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在拉萨市西约2.5公里的布达拉(普陀)山上,是达赖喇嘛行政和居住的宫殿,也是一组最大的藏式喇嘛教寺院建筑群,可容纳僧众两万余人。相传始建于公元八世纪松赞干布王时期。清顺治三年(公元1645年)起,由五世达赖重建,主要工程历时约五十年,以后陆续又有增建,前后达三百年之久。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就其功能主要分两大部分,一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动的地方-白宫,一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和各类佛殿-红宫。

2.佛塔

佛塔原是佛徒膜拜的对象,后来根据用途的不同而又有经塔、墓塔等。我国的佛塔,早期受印度和健陀罗的影响较大,后来在长期的实践中发展了自己的形式,在类型上大致可分为大乘佛教的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和金刚宝座塔,以及小乘佛教的佛塔几种。我国的佛塔按建筑材料可分为木塔、砖石塔、金属塔、琉璃塔等,两汉南北朝时以木塔为主,唐宋时砖石塔得到了发展。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在应县城内,又称应州塔,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l056年),是国内现存唯一大型木结构塔。

该塔为楼阁式木塔,平面八边形,每面面阔三间。塔建在方形及八角形的二层砖台基上,底径30米;高九层(外观五层,暗层四层),67.31米。第一层在塔身外加一圈外廊(即副阶周匝)。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我国现存最古的密檐式砖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塔平面为十二边形,是我国塔中的孤例。底层转角用八角形倚柱,门楣及佛龛上已用圆拱券,但装饰仍有外来风格。塔心室为八角形直井式,以木楼板分为十层。塔身外轮廓有柔和收分,呈一略凸之曲线,塔刹也用石构成。密檐间距离逐层往上缩短,与外轮廓的收分配合良好,使庞大塔身显得稳重而秀丽。檐下的小窗,既打破了塔身的单调,又产生了对比作用,也是较好的处理手法。

北京妙应寺白塔在阜城门内,又称白塔。建于元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是尼泊尔著名工匠的作品。全高约53米。塔建在凸字形台基上。台上再设亚字形须弥座二层,座上置覆莲与水平线脚数条,承以肥短的塔身、塔脖子、十三天(相轮)与金属的宝盖。塔体为白色,与上部金色宝盖相辉映,外观甚为壮观。

第六章中国民居

1.四合院

2.四合院的大门

3.窑洞

4.客家民居

5.毡包

6.新疆阿以旺民居

具体内容

1.四合院

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北方传统住宅的统称。在中国民居中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是汉族民居形式的典型。其历史已有三千多年,西周时,形式就已初具规模。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四合院里最重要的房间就是正房。正房就是北房,也称上房或主房。由于祖宗牌位及堂屋设在正房的中间,所以正房在全宅中所处的地位最高,正房的开间、进深和高度等方面在尺度上都大于其他房间。正房的开间一般为三间,中间一间为祖堂,东侧的次间住祖父母,西侧的次间住父母,而且老房子正房左边(东边)的次间、稍间比右边(西边)的略大,这是受“左为上”传统习俗影响的结果。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2.四合院的大门

四合院的宅门都是一间,按大小和规格又有数种:如广亮大门等级最高,进深大,门扇安在中柱一线,前后各有一个空间,前部空间两侧设守门人条凳,额枋下有雀替;金柱大门较小,门扇前移,安在金柱(即老檐柱)一线,门前空间也较小;蛮子门更小,门扇更前移,安在外檐柱一线,门前没有空间。以上三种都用在官宦人家。再小的是如意门,有的面阔只及半间,门扇也在外檐柱,用在虽非官宦而相当殷富的人家。最小的是墙门,没有进深,门上有小屋顶,或模仿西洋建筑砌通天柱。

3.窑洞

靠崖式窑洞(崖窑)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窑洞常呈现曲线或折线型排列,有和谐美观的建筑艺术效果。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布置几层台梯式窑洞,类似楼房。

下沉式窑洞(地窑)下沉式窑洞就是地下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塬区-没有山坡、沟壁可利用的地区。这种窑洞的作法是:先就地挖下一个方形地坑,然后再向四壁窑洞,形成一个四合院。人在平地,只能看见地院树梢,不见房屋。

独立式窑洞(箍窑)独立式窑洞是一种掩土的拱形房屋,有土墼土坯拱窑洞,也有砖拱石拱窑洞。这种窑洞无需靠山依崖,能自身独立,又不失窑洞的优点。可为单层,也可建成为楼。若上层也是箍窑即称“窑上窑”;若上层是木结构房屋则称“窑上房”。

4.客家民居样式有土楼、围龙屋、围子。

所谓土楼,就是利用未经焙烧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的泥土,以夹墙板夯筑而成墙体(少数以土坯砖砌墙)、柱梁等构架全部采用木料的楼屋,简言之,就是以生土版筑墙作为承重系统的任何两层以上的房屋。根据《现代汉浯词典》的解释,所谓“楼”,就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房子”。据此,一层的房子,即使以生土墙承重、以木料作为柱梁等构架,也不能称为土楼,只能称为土屋。

5.毡包

居住在内蒙古、新疆辽阔草原的蒙古、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族的广大牧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而建的圆形的、便于拆装、迁移的活动房屋。

6.阿以旺式民居

阿以旺式民居由阿以旺厅而得名,“阿以旺”是维吾尔语,意为“明亮的处所”,它是新疆维吾尔族民居享有盛名的建筑型式,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已有2000多年历史。

7.干阑式民居

干阑是中国古代一种下部架空的居住建筑。它具有通风、防潮、防兽等优点,对于气候炎热、潮湿多雨的中国西南部亚热带地区非常适用,包括广西、贵州、云南、海南岛、台湾等地区。这类民居规模不大,一般三至五间,无院落,日常生活及生产活动皆在一幢房子内解决,对于平坦少,地形复杂的地区,尤能显露出其优越性。

中国政法大学 国际经济法概论讲义 杨帆 2012年春

中国政法大学 国际经济法概论讲义 (2012年春) 授课教师:杨帆 目录 第一章国际经济法总论 (1) 第一节导论 (1) 第二章国际货物贸易法 (5) 第一节国际货物买卖法律制度 (5) 第二节国际货物运输法 (13) 第三节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保险法 (18) 第四节国际贸易支付 (21) 第三章WTO的法律制度 (26) 第四章国际知识产权贸易法 (32) 第五章国际投资法 (36) 第六章国际货币金融法 (38) 第七章国际税法 (42)

国际经济法总论 第一节 导论 一、国际经济法的概念 1. 概念(广义):调整跨国经济关系(调整对象)的边缘性综合体(特点)。 2. 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经济:以营利为目的的活动,以营利为目的产生的关系为经济关系。 ——完备、传统贸易法 贸易知识产权贸易——重保护、轻贸易 服务贸易——滞后、侧重于市场准入 直接投资——国际投资法 投资 间接投资——国际货币金融法 税收——税收管辖权、冲突 横向交易主体:自然人、法人 纵向交易主体:国家、国际组织 3. 国际经济法的特点:边缘性综合体 1)综合体:涉及国际公法、国际私法以及各国经济法等多个法律学科。 2)边缘性:并不囊括上述学科的全部,而只涉及部分。 例:国际私人投资 A 、建立外商独资企业——外资企业法(国内经济法) B 、投资保险——海外投资保证制度或者多边投资担保(内国经济法或者国际公约) C 、外资企业的经营——东道国民商法、经济法、国际商务惯例以及国际私法 D 、税收征纳——东道国税法以及双边税收协定(涉外经济法以及国际条约) E 、投资争端解决——私人之间:国际私法;国家、国际组织之间:国际公法;私人和东道国:1965年《华盛顿公约》 二、国际经济法律关系 (一)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国家和国际组织

中外建筑史

一、填空题 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理论著作是______,著者______。 2.古埃及的早期陵墓被称为______,是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用砖建造;第一座石头金字塔也是最有名的多层金字塔是萨卡拉的______金字塔。 3.古罗马建筑为解决柱式同券拱结构的矛盾,经长期实践产生了两种券拱与柱式的结合方法:一种是______的构图组合,另一种是______。 4.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是位于君士坦丁堡的____________,它的平面形制是______的。 5.盛期文艺复兴建筑的纪念性风格的典型代表是______,设计人______。 6.佛塔类型大致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自明代以后,不再见______陵体,_____为圆形。 8.清式彩画常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1.在古埃及金字塔形制的演化过程中,最著名的过渡形式 是____________,它分为6层,形状是阶台形的。 2.雅典卫城的主题建筑物是____________,它是古希腊神 庙艺术的最高代表,同时也代表着古希腊多立克柱式的最高成就。 3.古希腊庙宇的典型形制是____________。 4.罗马的____________可以看作是现代体育建筑的前身, 它的平面是长圆形的,相当于两个剧场的观众席相对合一。 5.罗马的城市广场中最宏大的是____________,其形制参 照了东方君主国建筑的特点:轴线对称,多层纵深布局。 6.凡尔塞宫被称为法国绝对君权最重要的纪念碑的建筑, 它的最著名的也是最主要的大厅被称为____________。 7.“天竺”制式是指____________。 8.组成宋氏四铺作的四层构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汉代坞壁,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坞内建有____________, 四隅建____________,略如城制。 10.我国古代营造活动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先天观念影响,形成的社会文化心理结构在建筑上的反映有:内向性、尚祖制、中庸。 1.雅典卫城的建筑群是古希腊柱式的典范,其中帕提农神庙代表了古希腊多立克柱式的最高成就,而伊瑞克提翁神庙则是古典盛期____________柱式的代表。 2.希腊化时期集中式纪念性建筑物的代表是位于雅典的____________,它也是早期科林斯柱式的代表作。 3.两河流域上游的亚述王国最重要的建筑遗迹是萨艮二世王宫,它的大门立面石板墙裙以象征着睿智和健壮的____________作为浮雕题材,是亚述常用的装饰题材。 4.大大促进古罗马券拱结构发展的是良好的____________,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种活性火山灰。 5.西班牙的阿尔罕布拉宫是世界上保存得比较好的一所____________建筑风格的宫殿,它以两个互相垂直的长方形院子为中心,分别叫做拓榴院和狮子院。 6.文艺复兴建筑史,以____________标志着开始。 7.三国东吴时康居国僧人康僧会在建业建有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为江南佛教建筑之肇始。 8.我国古代城市中城与郭名称不一,或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称内城、外城;或称阙城、国城。为了加强防御,许多城市设有二道以上城门,形成____________。 9.唐宋的造屋模数采用____________。明清采用____________,无斗拱的建筑以檐柱直径为模数。 10.宋《营造法式》中记述的建筑平面分槽形式有:____________、分心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雅典卫城中首创在多立克建筑物内采用爱奥尼柱子的建 筑物是___________,在建筑物内部采用“叠柱式”的是___________。 2.两河流域下游古代建筑的饰面技术,从陶钉到琉璃砖, 都产生于___________的实际需要,其陶钉底面的饰面色彩以红、白、黑三色为主。 3.罗马建筑为解决柱式和巨大的建筑体积之间的矛盾,柱 式需要丰富的雕饰,因此___________柱式受到重用。 4.罗马万神庙的建筑形制是___________,它是罗马穹顶技 术的最高代表;它的门廊代表着罗马建筑的典型风格,正面是有8根科林斯柱式的柱子。 5.被誉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最伟大的纪念碑的建筑是___________,它的穹顶是由米开朗基罗设计的。 6.江南私家园林布局的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为(都用四字 描述):主题多样、隔而不塞、___________、曲折萦回、

Global Shadow Banking Monitoring Report 2012 (2012年全球影子银行监控报告)

Global Shadow Banking Monitoring Report 2012 18 November 2012

Table of contents Executive Summary (3) Introduction (6) 1.Methodology (6) 2.Overview of macro-mapping results (8) 3.Cross-jurisdiction analysis (12) 3.1Structure of financial systems (12) 3.2Growth trends of non-bank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across jurisdictions (14) https://www.360docs.net/doc/6217388744.html,position of non-bank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15) 4.1Breakdown by sub-sectors of non-bank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at end-2011 (15) 4.2Recent trends in sub-sectors (18) 5.Interconnectedness between banks and shadow banking entities (non-bank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20) 5.1Analysing interconnectedness between banks and shadow banking entities (20) 5.2High-level analysis of interconnectedness (21) 5.3Data Issues for further enhancement of monitoring (23) 6.Finance Companies - Overview of Survey Responses (25) 6.1Definition and types of finance companies (25) 6.2Regulatory frameworks (25) 6.3Policy tools and monitoring frameworks to address shadow banking risks (26) 6.4Business models (26) 6.5Risks (27) Annex 1: Template used for the data collection exercise Annex 2: Share of total assets by jurisdiction Annex 3: Survey questionnaire on finance companies Annex 4: “Possible Additional Measures of Interconnectedness between Banks and Shadow Banking System” Annex 5: Country case studies on (i) Dutch Speci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i) Financial Companies in India and (iii) Securities Lend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中外学前教育史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中外学前教育史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1.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公养公育 2.奴隶社会胎教的起源:我国历史上,最早实施胎教的是西周时期被后人誉为“贤妣”的太任与周妃后。 3.奴隶社会的胎教制度:最早起源于西周。是我国胎教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初始阶段,胎教主要实施于帝王之家,宫廷之内。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胎教之道才开始走出宫廷。 4.贾谊论“早谕教”:婴儿时期就要开始施教。 5.贾谊“慎选左右”的教育思想:慎选左右是对太子进行早期教育取得成功的保证。人生而同,而后亦有所不同,在于个人所受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不同。主张在宫廷内应设置专门辅导,教育太子的师、保、傅官,建立保傅教育制度。 6.朱熹重视学习“眼前事”:认为儿童“智识未开”,主张小学学习内容应该力求浅近、具体、贴近儿童生活。还提出以“教事”为主的思想。代表作《童蒙须知》 7.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学前教育活动:(1)设立学前教育机构幼稚园(2)外国人在中国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大致分为:日本式和宗教式。8.1934年2月中央苏区人民政府内务委员部颁布了《托儿所组织条例》,这是红色政权的第一部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文件。 9.康有为是儿童公育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他的学前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大同书》中。 10.蔡元培论儿童公育:他提出一个完整的儿童公育体系,即把从胎

儿到六岁这个时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胎儿期,母亲怀孕后便入公立胎教院,实施胎教;第二阶段是零岁到三岁,儿童出生后入公立育婴院。第三阶段是三岁到六岁,儿童满三岁后进入幼儿园,毕业入小学,接受普通教育。提出五育并举,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11.毛泽东为陶行知题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称他为“万世师表”。 12.张雪门明确提出要“改造民族的幼稚教育”,拟定四项目标:(一)铲除我民族的劣根性;(二)唤起我民族的信心;(三)养成劳动与客观的习惯态度;(四)锻炼我民族为争中华之自由平等而向帝国主义作奋斗之决心与实力。 13.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在初等教育司内设置幼儿教育处。1952年11月幼儿教育处由原来的司属处调整为教育部的一个直属单位。 14.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学制。规定了我国的教育体系与教育机构,在幼儿教育方面包括: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幼儿园。 15.昆体良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演说家雄辩家。 16.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是第一个提出学前教育思想的教育家. 17.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认为,政治的优劣取决于城邦是否具有美德,即智慧、正义、勇敢和节制,而天赋、习惯和理性是具有这些美德的三条主要途径。

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试题 21.(13分)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 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 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冶式的“机会均等冶……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 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7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3分)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3分) 22. (13 分) 史家有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历年固定资产投资 1949-1997

历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单位:万元 年份固定资产 投资额 其中国 有经济 集体经 济 其中 城镇 其他 经济 个体 经济 其中 农村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0.2 - 10 13 37 32 38 72 97 730 2501 3438 1314 316 232 248 301 1105 584 756 953 2288 4184 13581 10293 5588 8568 5503 3608 4288 3386 2983 790 1987 3241 3085 5237 0.2 - 10 13 37 32 38 72 97 730 2501 3438 1314 316 232 248 301 1105 584 756 953 2288 4184 13581 10293 5588 8568 5503 3608 4288 3386 2794 730 1956 3067 2885 487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9 60 31 174 200 36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9 60 31 174 200 36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新中外建筑史题库答案

中外建筑史题库答案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部分: 1.中国古代两部重要的建筑典籍(成书年代和名称) (1)清工部工程做法清雍正十二年 (2)营造法式宋崇宁二年 2.“舍宅为寺”的现象(出现时期及具体表现) 汉末至南北朝时期舍宅为寺的风气大盛。士族,富商自己的家宅捐为佛寺,这种风尚叫作“舍宅为寺”,是当时市井寺庙的重要源头。为了利用原有房屋,多采用“以前厅为大殿,以后堂为佛寺”的形式,这种类型的佛寺,决定了寺庙住宅化的空间布局。而且不但解决了早期以佛塔为主体的佛寺在实用的不足,又符合人们日常生活的习惯和观念,更重要的是它在建造时所消耗的物资与时间可大大减少,从而成为自隋唐以后国内最通行的佛寺制度,也是佛教建筑中国化的重要诱因之一。 例如,在汉魏洛阳城里,西阳门内御道行之北有一个建中寺,这里在普凤元年是尚书令乐平王尔朱荣的私宅,这座住宅建造极为奢华,纵横方向的梁栋已超过当时规定的标准,在500米之间廊庑接连,其中有大法堂、光华殿。大山门名为光临门,比一般的人家门与堂都显得宏伟,这是舍宅为寺。愿会寺,为中书舍人王翊的舍宅为寺,在洛阳青阳门外二里孝敬里,堂宇宏伟,豪华万端。其中有花园石雕,林木森森,有平台,有复道,在当时来说,建这样的大宅还是少有的,后由主人舍其作寺了。下面所举也是比较典型的舍宅为寺: 平等寺原为广平武穆王怀的舍宅为寺; 高阳王寺原为高阳王雍之宅院为寺; 光宅寺为天后之梳法堂之舍宅为寺; 静域寺为太穆皇后的住宅为寺。 当时佛寺之多,不胜枚举,仅仅北魏这一个时期,佛寺达3万多座,可见当时佛寺之多,但是其中的大多数都是舍宅为寺的 最著名的当是白马寺

3.中国古代建筑中“三分为一”的构图原则(内容及体现) 所谓三分一”就是指中国古建的在力面布局上的三个主要部分:(1)台基(2)墙柱构架(屋身)(3)屋顶 这种说法最早是北宋匠师喻皓所提出的“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意思是房屋分为三个部分。中国传统建筑构图观念是房屋式组合起来的,各个部分并不是由一个整体分割开来的。 中国古建在平面组织上是通过院落组织的,已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空间感受,在往高空发展的建筑中,阁楼,佛塔中也继续应用这种思想.在每层依然分割成三个部分,有作为屋顶的出檐,有代表基座的栏杆.在组合关系上,有时是不限于一个台基上一个屋身和一个屋顶的.比如清故宫,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者台基连成一体;午门也是在高大的台基――城墙上建立起五座殿堂. 4.金厢斗底槽(概念及实例) 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单槽、双槽、分心斗底槽、金厢斗底槽)划分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内层。实例: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金殿。 5.中国的塔按形式分类(各种类型及实例) (1)楼阁式塔:苏州报恩寺塔 (2)(2)密檐塔:西安小雁塔 (3)(3)单层塔宝山寺双石塔 (4)(4)喇嘛塔:北京妙应寺白塔 (5)(5)金刚宝座塔:北京正觉寺塔 6.故宫建筑群中,屋顶形式及色彩方面如何体现等级制度 样式:中国古代的屋顶样式繁多,而且有严格的等级区别,根据房屋的重要性来灵活运用。其中中国古代五大屋顶等级的排列如下: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攒尖顶、硬山顶。太和殿:皇帝进行朝会和举行重要典仪的地方,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最重要的大殿,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庑殿顶。中和殿:皇帝到太和殿举行重要典仪前作预备的地方,在前朝三大殿中地位最低,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攒尖顶。保和殿:清代皇帝举行宴会和进行科举制度中最高一茧辜试“殿试”的地方,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歇山顶。午门:紫禁城的大门,它是当年封建皇帝颁布诏书和战役后举行“献俘”的地方。所以在整个紫禁城建筑群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庑殿顶。太和门:是紫禁城外朝三大殿中太和殿的大门,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歇山顶。 色彩: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子、门窗,檐下处于阴影部位的建筑彩画用青绿色略加点金,在白色石台基的衬托下,各部分轮廓鲜明,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富丽堂皇。在建筑上使用这样强烈的色彩而又能得到如此完美的艺术效果,这在世界建筑史上也不多见。当然,在封建社会中,色彩的使用也受到等级制度的限制。黄色是最尊贵的颜色,绿色次之。所以,主要宫廷建筑的用色十分严格。这在建筑彩画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和玺彩画:用在主要宫殿,以龙为主要题材,其中又分为金龙和玺、龙风和

长期股权投资3个明细科目要点及练习

长期股权投资3个明细科目要点 1.长期股权投资---成本(3个知识点) A、已宣告但未发放的股利不进成本,进应收股利 B、手续费进成本,不进投资收益 C、实际付款多过按投资比例计算金额的,以实际付款金额为成本 实际付款少于按投资比例计算金额的,以投资比例计算金额为成本,少付的钱进营业外支出 2.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3个知识点) A、对方盈利,我跟着按比例盈利在借方增加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投资收益 B、对方亏损,我跟着按比例亏损在贷方减少借:投资收益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C、对方宣布分红,我跟着按比例在贷方减少借:应收股利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3. 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2个知识点) A、对方所有者权益有变动,但不是由于盈利或亏损造成的,我跟着按比例在借方增加或在贷方减少,但不进投资收益,暂时挂在资本公积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贷:资本公积或相反分录 B、等最后出售时要同时将挂在资本公积的金额通过相反方向结转 单项选择题 A公司2012年1月1日支付价款2 000万元购入B公司30%的股份,准备长期持有,另支付相关税费20万元,购入时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2 000万元。A公司取得投资后对B公司具有重大影响。2012年度,B公司实现净利润10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则A公司2012年度因该项投资而影响利润的金额为()万元。 A、10 B、30 C、1 610 D、1 630 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投资方不应确认投资收益的事项有()。 A、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方实现的净利润 B、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方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而增加的资本公积 C、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方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 D、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方宣告分派的股票股利 2、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外,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包括( ) A 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B支付的相关的手续费 C已宣告但未发放的现金股利D支付相关印花税 3、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有可能做的会计处理是( )。 A.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2013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题,每题3 分,共计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 符合题目要求。 1 .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 ~ 1951 年河南辉县发掘了 5 座大型魏墓,1 号墓出土铁器65 件,其中农具占58 件,包括 、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 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 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2. 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右 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A. 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 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 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 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3. 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爷,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 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冶这里所谓“违制冶的论 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 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 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 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 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4. 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 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 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 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 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 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5. 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 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了 A. 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 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 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 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6. 1909 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 ‘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A. 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 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 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 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7.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 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 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影响

固定资产投资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 【摘要】: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最直观测量经济发展效果良好与否的指标就是看它的GDP,而影响GDP的主要有三大因素:消费、投资与进出口贸易。总的来说,固定资产投资可分为国有投资与个体投资,而个体投资又可分为很多的种类,本文以计量经济学模型为基础,试图建立一个以地区生产总值为因变量,以国民投资、集体投资、个人投资和农村投资四类投资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对地区生产总值的重要性,同时运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经济增长变动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到一些启示,并结合区域经济增长情况,为区域未来因固定资产而引起生产总值变动情况提供依据。 【关键词】:国民投资,个体投资,地区生产总值 理论依据便是宏观经济学中的Keynes模型: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即Y=C+I+G+NX。其中的I就是投资的部分,而固定资产投资又是投资中的主要部分,因此它对经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有一种发展理论认为发展中过国家之所以发展缓慢,就是因为投资不足。发展经济学要求国家积累储蓄,以用于投资。而这里的投资就包括有基础设施建设等固定资产的投资。 我们根据对以往相关资料的分析,通过总结,可得出以下观点。虽然过去已经有很多人研究过这方面内容,但缺点是:对固定资产投资部分的分析主要集中于政府的投入分析,忽视了个体的投资,在现在这个个体投资逐渐增长的情况下,重视它们的存在对经济发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这次的分析是把总的固定资产投资部分分为四个部分:政府投资、集体投资、个人投资和农村投资。 下面,我们就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对地区生产总值影响的模型建立采取以下步骤:一、建立模型。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把资产分为四个部分,也就是四个解释变量 设定:国民投资部分为变量X1 集体投资部分为变量X2 个人投资部分为变量X3 农村投资部分为变量X4 由于在过去的研究和各种经济理论中,我们没有找到专门研究固定资产投资和生产总值之间关系的经济模型,因此我们根据自己的认识将初始模型设定为:

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组织 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 一、2010年全球直接投资复苏势头增强 201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小幅回升5%,达到1.24万亿美元;但仍比危机前的均值低15%左右,比2007年时的最高值减少近37%。 (一)新兴经济体成为直接投资的新力量。2010年,发展中和转型期经济体吸收的直接投资额首次达到全球的一半以上;前20大直接投资流入国中半数为发展中和转型期经济体。同时,发展中和转型期经济体的直接投资流出量出现强势增长,2010年增长21%,占全球的29%;前20大直接投资经济体中有6个是发展中和转型期经济体。 (二)发达国家直接投资流入量仍远低于危机前水平。2010年,发达国家直接投资流入量略微下滑。欧洲跌幅巨大;日本出现下跌。阻碍直接投资流入回升的因素包括愈发黯淡的经济前景、紧缩措施和可能出现的债务危机及监管方面的顾虑。然而,美国的流入量强势逆转,增长40%以上。 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扭转下滑趋势,较2009年增长10%;然而仅达到2007年最高值的一半。出现逆转的主因是并购价值有所增加。 (三)服务业直接投资放缓,跨界并购出现反弹。在危机中首当其冲、直接投资流量减少最多的服务业,其2010年直接投资流量继续下滑。金融业直接投资流量跌幅最大。 从投资方式看,2010年跨境并购交易值上升36%,但只有2007年最高值的三分之一左右。进入发展中经济体的跨境并购值翻番。 (四)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流入量不均衡。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流入持续下降。2010 年,非洲直接投资流入量下降了9%,在全球直接投资流入总量中的份额由2009 年的5.1%降至2010 年的4.4%;最贫困区域的直接投资流入量持续下滑,48个最不发达国家的流入量又全面下滑0.6%。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121341 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 History of World Architecture 课程总学时/学分: 48/2(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0学时)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一、本课程目的和任务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建筑的形式、结构及其演变规律,认识到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筑的主要社会功能。从建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寻找中、外各民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髓,通过吸收前辈的建筑艺术成就,进一步指导我们今后的建筑设计与创作,为设计思维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领域和时间领域。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中国建筑体系的发展以及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基本结构、特征和做法; 2、重点掌握宫殿、坛庙、宗教等建筑的结构形式以及清式做法中的“大木作、小木作、油漆、彩画作”等具体做法,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初步具备仿古建筑的设计能力。 3、了解其建筑的类型、建筑技术及建筑艺术思潮; 4、掌握现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等; 5、了解外国建筑的发展概况; 6、掌握古典建筑柱式、拱券技术、各个时期的代表建筑类型、建筑技术、建筑成就以及有关的建筑理论等。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中国建筑史部分(26学时) 第1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及发展概况(4学时) 1.1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知识点:介绍中国古代建筑“木构为主,一脉相承;宫式建筑为典型,等级森严;建筑布局讲究群体环境观念;建筑形式综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全民审美素质”等风格特征。 1.2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知识点:介绍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建筑发展概况 重点和难点:封建社会建筑。

长期股权投资(会计职称中级考试笔记)

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一)同一控制下形成控股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 1.处理原则 从最终控制方角度确定相应的处理原则:不按公允价值调整;合并中不产生新的资产和负债、不形成新的商誉。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2.控股合并的情况下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 (1)以支付现金、非现金资产作为合并对价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在合并日按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指相对于最终控制方而言的账面价值,下同),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享有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支付的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贷记有关资产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如果为借方差额,借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借记“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例题·计算分析题】甲公司和乙公司同为A公司的子公司。 2013年3月6日甲公司与A公司签订合同,甲公司以6 000万元购买A公司持有乙公司70%的表决权资本。2013年4月10日甲公司与A公司股东大会批准该协议。2013年6月30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6 000万元支付给A公司,同日已办理了必要的财产权交接手续。当日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为10 000万元,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为15 000万元。另发生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60万元,以银行存款支付。会计处理如下: (1)确定甲公司合并乙公司的类型,说明理由;确定该项合并的合并方或购买方,确定合并日或购买日; 该交易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理由:甲、乙公司在合并前后均受A公司最终控制。合并方为甲公司,合并日为2013年6月30日。 (2)计算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10 000×70%=7 000(万元)。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在合并日按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计量,合并日会计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7 000 管理费用60 贷:银行存款 6 06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 000 【例题·计算分析题】2014年3月20日,甲股份有限公司以银行存款3 200万元及一项土地使用权取得其母公司控制的乙公司80%的股权,并于当日起能够对乙公司实施控制。合并日,该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为3 200万元(其中成本为4 000万元,累计摊销为800万元),公允价值为5 000万元;乙公司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8 750万元,公允价值为9 000万元。假定甲公司与乙公司的会计年度和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同一控制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8 750×80%=7 00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7 000 累计摊销800 贷:银行存款 3 200

古越龙山投资报告

古越龙山投资分析报告 目录 一、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分析及展望--------------------2 二、酿酒行业分析和预测---------------------------------5 三、公司的基本面分析------------------------------------6 四、技术分析-K线图分析-------------------------------19 五、投资建议--------------------------------------------------23

一、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分析及展望 2011年以来,虽然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极具挑战,但我国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国民经济正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展望2012年,全球经济复苏放缓、楼市调控累积效应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持续“三碰头”是我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经济和物价的增速将出现“双降”,因此“稳增长”将成为宏观政策的主要任务。尽管2012年宏观政策总基调不变,仍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政策“稳中趋松”的空间、可能性和必要性都在明显增大。 2011年发展状况 一、三大需求趋于协调,内生性增长动力增强 2011年以来,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消费、投资和净出口虽较2010年出现明显回落,但均实现了较快增长,对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保障房建设加快、出口高增长和产业地区转移等因素影响下,2011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较快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2万亿元,同比增长23.8%,略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受政策刺激、收入增加等因素的影响,2011年我国消费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1%,尽管同比回落1.3个百分点,但与上半年、一季度相比稳中有升,尤其是扣除物价因素之后更是如此。 2011年外贸出口仍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全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6421亿美元,同比增长22.5%。其中,出口18986亿美元,增长20.3%;进口17435亿美元,增长24.9%。虽然近几个月我国对欧盟地区出口明显放缓,但由于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相对活跃,我国对新兴经济体的进出口贸易增长强劲。 二、通胀水平高位回落 2011年,消费者物价指数整体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倒V字”型走势。年初逐月攀高,7月攀升至6.5%的高位,但进入8月后,物价涨幅逐月回落,11月回落到4.2%,且环比涨幅出现了8个月以来首次负增长,物价上涨的压力明显缓解。 2012年经济和物价增速将呈“双降”态势 一、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不小,其复杂和困难程度将明显大于2011年 一是世界经济复苏将更加曲折、艰难和脆弱。从外部环境来看,世界经济已由前期超常规政策刺激下的恢复性反弹转向平稳甚至低速增长阶段。美国经济虽

建筑史重点

外国建筑史 第一篇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第一章古代埃及的建筑 1 古埃及建筑史有四个主要时期: (1)古王国时期 玛斯塔巴---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 金字塔多层金字塔---萨卡拉的昭赛尔金字塔 方锥形金字塔---吉萨的三大金字塔:库富、哈弗拉、门卡乌拉 (2)中王国时期 峡谷里凿石窟:曼都赫特普三世墓 (3)新王国时期 太阳神庙:卡纳克和鲁克索的阿蒙神庙 庙宇有两个艺术重点:一个外部的,是大门,群众性的宗教仪式在它面前 举行,力求富丽堂皇,和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另一个内部的,是大 殿,皇帝在这里接受少数人的朝拜,力求幽暗而威压,和仪典仪式的神秘 性相适应. (4)后期、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 第二章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山岳台:是一种用土坯砌筑或夯土的高台,一般为7层.乌尔的山岳台,生土 夯筑,第一层为黑色,象征冥界,第二层为红色,象征人间,第三层两河流域为青色,象征天堂,第四层为白色,象征明月. 饰面技术:陶钉 琉璃砖---新巴比伦城的伊什达城门 亚述帝国:最重要的建筑遗迹---萨艮二世王宫 伊朗高原:波斯---帕塞玻里斯---仪典中心,帝国的象征 第二篇欧洲“古典时代”的建筑 古典时代---古希腊和古罗马 第三章爱琴文化的建筑 先后以克里特岛和巴尔干半岛上的迈锡尼为中心 克里特:克诺索斯宫殿---有世界上最早的露天剧场;费斯特宫殿 迈锡尼:狮子门 第四章古代希腊的建筑 1 古希腊的建筑史分为四个时期: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 2 多立克柱式与爱奥尼柱式的特色 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 (1)比例粗壮,开间较小(1)比例细长,开间较宽 (2)檐部较厚重(2)檐部较轻 (3)柱头为简单而刚挺的倒立的圆锥台,(3)柱头是精巧柔和的涡卷,外廊下垂外廊上举(4)柱身凹槽的棱上还有一小段圆面,24个(4)柱身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20个(5)柱础复杂,看上去富有弹性 (5)没有柱础,直接立在台基上(6)柱子的收分卷杀不很明显 (6)柱子收分卷杀较明显(7)使用多种复合的曲面的线脚,线脚上串着(7)线脚很少,偶或有之,也是方线脚雕饰,最重要的母题是盾剑饰、桂叶和忍(8)台基是三层朴素的台阶,而且中央高、冬草叶

注会《会计》经典例题-长期股权投资专题(全3个例题)

2010年注册会计师《会计》经典计算题详解(4) (二)长期股权投资专题 【典型案例1】M公司和N公司2007年和2008年有关投资业务有关资料如下: 1.M公司以银行存款方式于2007年初购得N公司10%的股权,成本为650万元,取得投资时N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6000(假定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重大影响且无法可靠确定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M公司对其采用成本法核算。 2。2008年初,M公司以一批产品换入甲公司持有N公司20%的股权,换出产品的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为1100万元,成本为800万元,另支付补价113万元。当日N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7200万元。取得该部分股权后,按照N公司章程规定,M公司能够派人参与N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对该项长期股权投资转为采用权益法核算。假定M公司在取得对N公司10%股权后至新增投资日,N公司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净利润为800万元,因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使资本公积增加200万元,未派发现金股利或利润。 2008年1月1日,N公司除一台设备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同外,其他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该设备的公允价值为1000万元,账面价值为800万元。假定N公司对该设备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10年,无残值。 3。2008年12月1日,N公司将一栋办公大楼对外出租,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该办公大楼出租时的公允价值为3000万元,账面原价为2800万元,已提折旧800万元(与税法规定计提折旧相同),未计提减准备。2008年12月31日其公允价值为3200万元。 4。2008年度N公司实现净利润为1020万元。 假定M公司和N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所得税均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2007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从2008年起,按新的所得税法的规定,两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两公司均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要求:中华考试论坛 (1)编制M公司2007年1月1日取得N公司10%的股权的会计分录。 (2)编制M公司2008年1月1日取得N公司20%的股权及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的会计分录。 (3)编制N公司2008年12月1日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期末公允价值变动及确认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4)编制M公司2008年度与长期股权投资有关的会计分录。 (5)计算2008年12月31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余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及解析】 (1)借: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650 贷:银行存款650 (2) ①对于原10%股权的成本650万元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600万元(=6000×10%)之间的差额50万元,属于原投资时体现的商誉,该部分差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②对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在原投资时至新增投资交易日之间公允价值的变动(=7200-6000)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120万元,其中属于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80万元(=800×10%),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同时调整留存收益;除实现净损益外其他原因导致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40万元,应当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同时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针对该部分投资的账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12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40 盈余公积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