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监理细则

混凝土工程监理细则
混凝土工程监理细则

混凝土分项工程监理实施细则编制:

审批:

目录

一、专业工程概况及特点

二、编制依据

三、设计要求

四、监理工作流程

五、监理工作要点

六、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七、安全生产管理及环境保护的监理工作

八、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清单

九、监理记录

混凝土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一、专业工程概况及特点

(一)、工程基本情况

编制说明:

1、“其他专项工程”是指钢结构、网架、电梯、消防、绿化、人防等。

2、如某个参建单位尚未确定的,可在相应的栏目中填写“暂未确定”。

二、编制依据

1、相关法律法规

2、国家、行业、地方相关标准

3、图纸

4、施工组织设计

三、设计要求

本工程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为:

地下室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

四、监理工作流程

1、混凝土施工验收程图

2、隐蔽工程、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流程图

五、监理工作要点

1、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检验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混

施工单位

隐蔽工程、检验批、检查验收记录 签认完成

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完整,符 合要求

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自验完成

施工单位填“工程报验单”报监理单位

隐蔽工程、检验批、

分项、分部工程

是否完成

核查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是否完整、符合要求 检查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是否合格

在验收报验文件上签字

施工单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监理工程师审查

是否合格?

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的规定。

2、施工前应根据施工方案督促施工单位单位认真交底,并应对模板、支撑、钢筋、预埋件等认真仔细检查,合格并做好相关隐蔽验收后,才可浇筑混凝土。

3、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建议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检查数量:对同一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 m3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连续浇筑超过1000 m3时,每200 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楼层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试件;

6)抗渗混凝土每500 m3留一组试件。

4、混凝土在运输中不宜发生分层、离析现象;否则,应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

5、要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和转运次数,确保混凝土在初凝前运至现场并浇筑完毕。

6、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在混凝土终凝前(通常为混凝土浇筑完毕8~12h内),开始进行自然养护。

7、应对混凝土强度进行实体检测。

六、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一)、监理工作方法

1、现场记录。认真完整的编写监理日志,记录施工现场人员、设备和材料、天气、施工环境以及施工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2、发布文件。采用通知、指示、批复、签认等文件形式进行施工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3、旁站监理。根据监理合同规定,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实施连续性的全过程检查、监督与管理。

4、巡视检验。对所有各工程项目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和管理。

5、见证检测。试样检测前对其检测人员、仪器设备以及拟定的检测程序和方法进行审核;试样检测时,实施全过程监督,确认其程序、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检测结果的可信性,并对结果确定。

6、平行检测。监理机构对试样独立抽样进行检测。核验承包人的检测结果,即抽检。

(二)、监理工作措施

1、事前控制措施

(1)、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

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承包单位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大体积混凝土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提出审查意见并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认后报建设单位。

(2)、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控制

原材料进场前,根据需要应对混凝土原材料厂家进行考察,确

认其生产能力是否满足要求。材料进场应核查混凝土出厂合格证、开盘鉴定,并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送检(取样要求在重点难点中列出)。

2、事中控制措施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检查,监理员实施旁站监理,对浇筑质量进行动态控制。

(1)、混凝土运输

①、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受时间和温度因素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会降低,因此,在浇捣地点要测定坍落度,每工作班测定二次,实测坍落度与要求坍落度的允许偏差超过下表时,需及时作现场调整。

混凝土坍落度允许偏差值

②、大体积混凝土的制备和运输,除应符合设计混凝土强度

等级的要求外,尚应根据预拌混凝土供应运输距离、运输设备、供应能力、材料批次、环境温度等调整混凝土的有关参数。

③、运输过程中,坍落度损失或离析严重,经补充外加剂或

快速搅拌已无法恢复混凝土拌合物的工艺性能时,不得浇筑入模。

(2)、混凝土的浇筑、振捣:

①、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料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得超

过下表规定:

②、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以不大于30mm 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不得发生离析现象。

③、督促施工方加强管理,严格按照混凝土施工操作规程施工操作。脚手架、模板、钢筋和电工值班人员到位,其中重点检查柱、梁,主、次梁交接及预埋件多的部位的振捣,把各处振捣密实,并避免碰动钢筋及预埋件。

(3)、施工缝的处理

①、在浇筑施工缝混凝土时,监理工程师应判断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是否已达到1.2N/mm2以上,并检查施工缝隙处凿毛、清理、接浆情况。

②、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

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③、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刷一层水泥浆(可掺适

量界面剂)或铺一层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④、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4)、作好监理日志填写和混凝土旁站监理记录。

3、事后控制措施

1、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完后12小时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

水养护不少于7天,对于有抗渗、高强度混凝土C60以上、后浇带、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间14天,防水后浇带养护28天。

2、大体积混凝土应进行保温层保湿养护,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除应按普通混凝土进行常规养护外,尚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应专人负责保温养护工作,并应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的有关规定操作,同时做好测试记录。

3、拆模时间: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表中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4、混凝土强度检查及强度评定

混凝土强度数理分析

根据混凝土强度检测评定标准GB/T50107-2010,当n≥10组,强度按照统计方法计算。当n<10组,强度按照非统计方法计算。

混凝土强度的合格评定系数

混凝土强度数理分析表

4、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

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裂缝或连接部位的严重缺陷及其他影响结构安全的严重缺陷,技术处理方案尚应经设计单位认可。对经过处理的部位应重新验收。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三)、监理工作重点

1、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查重点

(1)、程序性审查:施工单位编制、审核、审批签字是否齐全、真实,审批人员、盖章是否合法,报验申请填写是否符合要求。

(2)、方案内容是否完整、详细,是否满足施工要求,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能否保证施工安全。

(3)、内容应包括编制依据、工程概况、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施工作业计划、劳动力组织计划、材料及设备供应计划(含备件、工具)、混凝土浇筑顺序,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季节性施工的技术措施。施工组织设计应符合施工合同或招标文件中有关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环境保护、造价等方面的要求,施工程序、施工顺序、资源配置、现场布置是否科学、合理。

2、原材料进场控制重点

(1)、材料进场报验应提供材料清单、质量证明文件及合格证,并经施工单位自检合格。

(2)、对商品混凝土厂家需进行考察,厂家资质报项目监理部审核确认,具体包括营业执照、资质证书、企业自设试验室证书、工程业绩等,符合要求后由总监理工程师予以签认。

(3)、在审阅资料后应对进场的材料进行检查,并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复检,复检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能使用于拟定部位。

3、混凝土浇筑

(1)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否则,应留置施工缝。

(2)混凝土宜分层浇筑,分层振捣。

(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资料审核检查重点

审核施工单位报验的检验批、质量控制资料是否齐全有效,签字盖章是否齐全。

(四)、常见问题的处理措施

1、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存在问题的处理

(1)、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应经公司法定技术负责人审批并加盖公司公章,未经公司法定技术负责人审批则应退回,要求施工单位

法定技术负责人审批并加盖公司公章后重新报审。

(2)、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内容需修改、补充的,项目监理部应签发书面提出需修改、补充的具体内容的意见,由施工单位修改、补充完善后重新报审。

2、商品混凝土厂家资质审查不合格的处理,要求施工单位更换资质符合要求的商品混凝土厂家。

3、钢筋错位

(1)现象:柱、梁、板、墙主筋位置或保护层偏差过大。

(2)原因:钢筋未按照设计或翻样尺寸进行加工和安装; 钢筋现场翻样时,未合理考虑主筋的相互位置及避让关系;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筋被碰撞移位后,在混凝土初凝前,没能及时被校正;保护层垫块尺寸或安装位置不准确。

(3)防治措施:钢筋现场翻样时,应根据结构特点合理考虑钢筋之间的避让关系,现场钢筋加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和现场翻样的尺计进行加工和安装;钢筋绑扎或焊接必须牢固,固定钢筋措施可靠有效;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尽量不碰撞钢筋,严禁砸、压、踩踏和直接顶撬钢筋,同时浇筑过程中要有专人随时检查钢筋位置,并及时校正。(二)混凝土强度等级偏低,不符合设计要求

(1)现象:混凝土标准养护试块或现场检测强度,按规范标准评定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2)原因:

1)配置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材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2)拌制混凝土时没有法定检测单位提供的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或操作中未能严格按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规范操作。

3)拌制混凝土时投料计量有误。

4)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养护不符合规范要求。

(3)防治措施:

1)拌制混凝土所用水泥、粗(细)骨料和外加剂等均必须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2)必须按法定检测单位发出的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进行配制。

3)配制混凝土必须按质量比计量投料且计量要准确。

4)混凝土拌合必须采用机械搅拌,加料顺序为粗骨料一水泥一细骨料一水,并严格控制搅拌时间。

5)混凝土的运输和浇捣必须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

6)控制好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质量。

7)控制好混凝土的养护。

(三)混凝土表面缺陷

(1)现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露筋、蜂窝、孔洞等

(2)原因:

(1)模板表面不光滑、安装质量差,接缝不严、漏浆,模板表面污染未清除。

2)木模板在混凝土入模之前没有充分湿润,钢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均匀。

3)钢筋保护层垫块厚度或放置间距、位置等不当。

4)局部配筋、铁件过密,阻碍混凝土下料或无法正常振捣。

5)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不好。

6)混凝土浇筑方法不当、不分层或分层过厚,布料顺序不合理等。

7)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规定要求,且未采取措施,导致混凝土离析。

8)漏振或振捣不实。

9)混凝土拆模过早。

(3)防治措施:

1)模板使用前应进行表面清理,保持表面清洁光滑,钢模应保证边框平直,组合后应使接缝严密,必要时可用胶带加强,浇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或均匀涂刷隔离剂。

2)按规定或方案要求合理布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

3)对局部配筋或铁件过密处,应事先制定处理措施,保证混凝土能够顺利通过,浇筑密实。

(四)混凝土柱、墙、梁等构件外形尺寸、轴线位置偏差大

(1)现象:混凝土柱、墙、梁等外形尺寸偏差、表面平整、轴线位置等超过规范允许偏差。

(2)原因:

1)没有按施工图进行施工放线或误差过大。

2)模板的强度和刚度不足。

3)模板支撑基座不实,受力变形大。

(3)防治措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