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ner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Seminer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Seminer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Seminer 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Seminar 教学模式引入中国大学课堂教学很多年, 而高中课堂中也有不少学校已经在尝试应用。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法和归纳法,检索了从1999 年到2010年近十年间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全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库36篇文章,尝试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概念、历史发展及课堂模式进行归纳,并梳理其主要观点, 为进一步开展Seminar 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的应用打下基础。

一、Seminar 教学模式的概念

(一)教学模式

Seminar 一词源自拉丁文的“ seminarium ”, 原意为“苗圃”、“发祥地”。后演化为学生为研究某问题而与教师共同讨论的班级。早期的Seminar 是出现在德国大学语言学领域的一种教学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育的发展,Seminar 已被各国高等教育广为借鉴, 其概念与内涵早已发生了变化, 对于Seminar 的概念界定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

马启民将Seminar 界定为一种教学范式, 认为Seminar 有着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具有规范性和内在规定性。在此意义

上,Seminar 不仅仅是一种常规性的学习讨论会, 联系它的教学过程分析,Seminar 是一个内涵丰富、功能独到的教学范

式。万秦华将Seminar 看作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 是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教学方法的集合。沈文捷将Seminar 是一种教学法, 是学生为研究某问题而与教师共同讨论的一种学术交流形式, 结构上由教师的概要式讲述和专题研究两大部分组成。

教学范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一组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范式是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 是看待

研究对象的方式和视角” ,模式则是具体的策略体系, 范式决定模式。教学方法是组成一个完整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 教学方法的结构较为简单、具体、直接, 而教学模式的结构则是一个有序的、稳定的、可操作性的多环节有机结合体。综上所述

, 教学范式最为宏观, 教学模式次之, 而教学方法就是在微观和具体层面上师生加工知识共同使用的手段。

笔者的研究出发点就是关注在高中物理习题复习课中如何应用Seminar 。因此,本研究将Seminar 界定为教学模式。

(二)Seminar 教学模式的概念内涵与界定

Seminar 一词在我国有多种译法, 作为一种教学形

式,Seminar被译为“研讨课”,作为一种研究机构,Seminar被译作“研讨班”。费孝通先生在其《留英记》中, 将Seminar 译为“席明纳”。――研究者们在轻松平等的学术氛围中

“席”地而座, 大家围成一圈, 自由自在地针对某个话题进行讨论, 通过对话使大家对问题的理解更“明”晰, 最终能够在自己的思想中又“纳”入了新的知识。“席明纳简单的可以译作讨论会, 但是讨论会这个名称还传达不出它的精神,所以用这个音译的名词。”

学者李均也主张采用音泽来标识新研讨课, 他认为, “德国大学的Seminar 尽管类似于我国的讨论课, 但实际上却具

有教学和科研的双重职能,是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一种有效形式, 故对之采用音译‘习明纳'比较合适。”

笔者认为习明纳作为教学与科研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既是

师生进行学术交流和学术创新的一种科研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习明纳将教学与科研有机地整合, 使其同时承担了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由此, 习明纳较研讨课、研讨班有更深广的内涵,故将Seminar 音译为“习明纳”是一种比较恰当的处理方式。本文对习明纳的定义是: 习明纳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学生组成研究小组,在课堂上共同探讨某些知识点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一种围绕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点组织教学,教师提供与知识点相关的典型例题, 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开展研究,运用实验、调查以及文献资料的分析与综合等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将研究结果写出书面报告, 并在课上做主题发言,老师就所研究的问题组织全班学生参与讨论, 从而培养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

教学组织形式,最终由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相关知识点的结论。

二、Seminar 教学模式的历史及实施现状国内外学者对

“习明纳”的研究视角主要有以下五个:

第一个视角是探究“习明纳”的历史渊源。

习明那起源于近代德国。1737年, 德国哥廷根大学创办哲学“习明纳” , 第一个将其引入大学教学之中, 成为“习明纳”应用于大学教育的发端。但是, 此时的“习明纳”教学模式并不完善, 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习明纳”。今天许多欧美大学普遍采用的“习明纳” , 实际上产生于19 世纪初的柏林大学。19 世纪后半叶, 由于德国政府的承认和资助, 使“习明纳”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研究在大学的发展, “习明纳”模式也日益正规, 并随着德国学术的闻名在西方国家传播开来, 经过不断改造, 现已在世上大多数国家广泛采用。习明纳体现洪堡的三个思想: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独创精神与学术自由相统一以及协作思想。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中, “习明纳”教学法并没有统一的模式, 而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结构模式并体现着各自独特的实践价值。关于“习明纳”教学的理论研究也越来越多, 形成了各种具

体实施方案。虽然“习明纳”教学法的形式多样, 但其核心是充

分挖掘课程参与者(学生和教师两个方)的学理潜能, 最大

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 从而深化对某一主题的认识, 实现学术交流的最佳效果, 真正达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 日学日进”的教育目的。整个教学过程不是单向传授而是多向互动, 不是教师主导而是学生主导, 符合研究的动态过程。

第二个视角是分析“习明纳”的教学模式。

习明纳的教学模式是: 教师宣布讨论的的主题和要求; 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开展研究; 学生汇报自己或小组得研究成果教师就汇报的内容组织讨论;教师总结与点评讨论; 教师在学期末对学生做出评定。在课程结构上, 习明纳通常具有“讲授一研讨”二元结构模式或者是“讲授―自学一研讨”三元结构模式; 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 倡导在生长中获得个性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在课程内容的获取上, 倡导在探究过程中理解知识和获取经验;在课程实施上, 倡导建立学习共同体实现多主体交流与协作。

第三个视角是阐述“习明纳”的特征。

第一, 民主性。Seminar 完全建立在自由、民主的教学方式上, 淡化老师的话语霸权,经过认真准备的学生往往敢于挑战老师的权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沟通和学术讨论, 形成一个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正是这个民主的土壤使得学生逐步养成了强烈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形成自己对学科的独到见解。第二, 互动性。主要体现在师生间、学生

间、师生与主讲人间的互动, 采用教与学双向交流的方式, 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富有主动性。第三, 合作性。习明纳主要是以小组合作研究的形式组织教学, 并在小组内和小组间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第四,激励性。习明纳以问题组织教学, 要求学生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五, 学术性。习明纳能够充分挖掘教帅和学生的学理潜能,促使师生共同探究教学内容; 第六, 规范性。习明纳有较为确定的形式、固定的时间、具体的教学环境和明确的要求,形成了较为严格的规范; 第七,制度化。习明纳融合于教学之中,与课堂讲授紧密结合在一起, 被作为一种课程类型确定下来; 第八, 适应性。习明纳从产生至今, 从工业时代至知识经济时代. 历经沧桑仍能存在, 可见其有相当的适应性; 第九,灵活性。习明纳可根据研价;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水平高低使内容有所变化, 也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开设此专题与讲座。

第四个视角是开展案例研究。一些学者在出国进修时亲身体验了国外习明纳课程, 撰写文章描述习明纳教学过程,分析习明纳成功的原因, 结合我国的教育现状开展深入研究。一些学者吸收和借鉴国外习明纳的成功经验, 开设习明纳课程,在分析教学结果的基础上, 结合教学实践谈教学体会, 客观地阐述了开设习明纳课程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亦分析了存在的不足, 并为今后继续开设习明纳课程提出设想。还有一

些学者以某一所学校的习明纳课程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如周静娴以美国斯坦福大学为例, 介绍了习明纳在该校的改革历程, 分析了改革得以成功的原因:8 李蓓以中国科技大学习明纳课程教学实践为依据, 从课程开设、教学效果、课程选题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 并对进一步推进习明纳课程的教学提出建议。

第五个视角是论述习明纳对我国教学的借鉴及启示。研究者在习明那对我国本科教育方面的影响和作用研究得比较多,在高中教学方面也有所涉及。总体来说,对我国的学校提出了要注重学术氛围和研究氛围的建设的要求, 改变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的授课模式; 对教师提出了根据学生特点理性合理安排学习内容, 促进整体知识体系的建构的要求; 对评价方式则提出了应侧重鼓励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要求。

三、对已有研究的几点思考

Seminar 教学模式在世界各地被广泛采用和借鉴足以说明其先进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在我国高中课堂中,应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这既能使学生自我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又能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以及研究能力。但是, 笔者对已有的研究还有以下几点思考:

1..Seminar 教学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 但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习惯了被动的、“只带耳朵听不用嘴巴讲”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布置任务时有一些排斥感, 甚至个别学生向教师

表达了Seminar 教学可能加重学习任务的意见。

2.上课时间有限,不能满足每一位学生充分发言; 在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教学过程中, 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表和回答问题的机会。

3.很多学校和教师仍不能摆脱传统的教学理念, 难以实施该教学模式。

4.是否任何课堂都是和采用Seminar 教学模式?什么内容适

合, 什么内容不适合, 也是需要不断探索的内容。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模式之一讲授——演示型模式:有的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对初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因此宜采用讲授——演示型模式,它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像的自然知识变得直观,将不可视的现象呈现在眼前。通过视觉、听觉等器官的不断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并提高教学效率。 模式之二自学——个别学习型模式: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对于教材中一些学生平常感性认识较多的、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按照教学目标制作成分层次的、交互性强的课件,让学生通过网络,利用课件自学自查,及时反馈。教师巡视,辅导答疑。课后通过教师主页的在线问题及留言簿使个别化学习延伸至课外,使团材施教成为现实。如:一些动植物基本形态的学习、内燃机的构造及工作程序等。 模式之三任务——协作式模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在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对学知识以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为驱动,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学生通过彼此合作,以达到学习、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如:学习内燃机,以召开推销会的形式,分别扮演柴油机生产商、汽油机生产商、能源专家、史学家来进行讲述。在任务的驱动下,小组同学积极协作顺利的完成任务,效果很好。 模式之四问题——探索型模式:将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布置下去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的信息,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应用于考查学生学习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如:摩擦单元学习中,拟定“增大及减小磨擦的方法和实例”这个问题,学生分组,利用网络这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接合生活中的磨擦的实例,查找、收集信息,将信息加以整理,通过演示文稿输出学习成果,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共享集体智慧。 模式之五交流——讨论型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或网络上的在线问答,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讨论向深层次发展,学生从中获得知识的过程。利用网络,此模式可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适用问题——探索型模式下的交流及课堂上出现争议的话题。磨擦单元的交流汇报课上,各小组边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边对其他组的实例或见解提出异议、讨论。这样的学习气氛,能极大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效。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分类

阅读材料1.7: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分类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分类: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如图所示,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模式主要集中在I区,强调个别化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换为以教为中心(因为教师的直接教学任务被机器所替代)。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国际上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兴趣转移到II区,强调以学为中心。90年代以后,由于网上教育的兴起,出现了以合作学习为中心的多种虚拟学习环境(IV区)。位于III区的教学模式是从传统的发展而来的,增加了多媒体教学,而虚拟教室的出现则大大扩展了其概念。位于中心的是综合了许多不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集成化教育系统。 页脚内容1

图1.4.1 信息化教学模式 我们还可以从 另一角度来考察信 息化教学模式,看看 它们在学习过程中 所起的作用。我们在 下表中按教育形式 对信息化教学模式 作了分类,并概括了 各类模式的关键特 征: 表1-3 信息化教 学模式的特征 类型典型模式特点 个别授导类 个别授导与练习、教学测 试、智能导师 计算机作为教师,内容特定, 高度结构化 合作学习类 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协同 实验室,虚拟学伴,虚拟学社 计算机与网络作为虚拟社会, 一定程度的情境、信息、学习工具 的集成 页脚内容2

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摘要:人类跨进21世纪,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已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教育也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冲击、挑战和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信息化教学应运而生,网络为师生创设了广阔自由的教学环境、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延伸了教学时空、丰富了师生互动方式,对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转变产生深远的影响,信息化教学对传统教学发起了挑战。 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具有两面性,信息化教学和传统教学一样,有各自存在的优势,也有先天不足的缺陷,如何使它们优势互补,扬长补短,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值得长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一、课堂教学有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 传统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教材为中心,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师生交流是教学过程中占绝对地位的互动方式,以掌握教材内容为教学目的,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教学效率高、易组织教学等优点,但也同样存在着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难以实施因材施教,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等诸多缺陷。 网络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在课堂中运用网络为新的教学环境、计算机为新的教学工具、多媒体为新的教学媒体,改变了传统教学单纯依靠教室、黑板和课本进行课堂教学的状况。 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网络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从讲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学媒体从过去静态单向的,书本为主的传统教学媒体转变为以书本为主,辅之以由声音、图像和影像构成的多媒体和采用超文本、超媒体链接方式、具有检索功能的网络媒体,具有动态交互的特点;教学传播也从单一的师生交流转变成教师、学生和电脑的三方交流,教学目的从使学生掌握知识为主转变为使学生学会学习为主。 网络教学由信息时代孕育而生,也是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它具有许多传统教学所不及的优点,使课堂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得以扩充和发展,但它决不是万能的,更不能取代传统教学。 二、信息化教学使课堂教学的四个要素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教师角色的转变 网络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即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只有掌握信息技术这一教学工具和手段,才能在教学中熟练的加以运用;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从“施教”转变为“导学”,要在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发展学习能力和培养学习习惯上下功夫;第三,教师要能够适应信息时代赋予的终身学习的需要,不仅要关注和补充所教学科方面的知识,还要注重获取其它学科领域的发展动向和研究成果,及时跟踪和了解教育教学的新动态,并以这种终身学习的态度影响学生。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共5篇)

篇一: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模式之一讲授——演示型模式:有的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对初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因此宜采用讲授——演示型模式,它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像的自然知识变得直观,将不可视的现象呈现在眼前。通过视觉、听觉等器官的不断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并提高教学效率。 模式之二自学——个别学习型模式: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对于教材中一些学生平常感性认识较多的、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按照教学目标制作成分层次的、交互性强的课件,让学生通过网络,利用课件自学自查,及时反馈。教师巡视,辅导答疑。课后通过教师主页的在线问题及留言簿使个别化学习延伸至课外,使团材施教成为现实。如:一些动植物基本形态的学习、内燃机的构造及工作程序等。 模式之三任务——协作式模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在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对学知识以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为驱动,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学生通过彼此合作,以达到学习、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如:学习内燃机,以召开推销会的形式,分别扮演柴油机生产商、汽油机生产商、能源专家、史学家来进行讲述。在任务的驱动下,小组同学积极协作顺利的完成任务,效果很好。 模式之四问题——探索型模式:将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布置下去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的信息,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应用于考查学生学习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如:摩擦单元学习中,拟定“增大及减小磨擦的方法和实例”这个问题,学生分组,利用网络这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接合生活中的磨擦的实例,查找、收集信息,将信息加以整理,通过演示文稿输出学习成果,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共享集体智慧。 模式之五交流——讨论型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或网络上的在线问答,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讨论向深层次发展,学生从中获得知识的过程。利用网络,此模式可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适用问题——探索型模式下的交流及课堂上出现争议的话题。磨擦单元的交流汇报课上,各小组边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边对其他组的实例或见解提出异议、讨论。这样的学习气氛,能极大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效。 篇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模式之一讲授——演示型模式:有的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对初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因此宜采用讲授——演示型模式,它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像的自然知识变得直观,将不可视的现象呈现在眼前。通过视觉、听觉等器官的不断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并提高教学效率。 模式之二自学——个别学习型模式: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对于教材中一些学生平常感性认识较多的、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按照教学目标制作成分层次的、交互性强的课件,让学生通过网络,利用课件自学自查,及时反馈。教师巡视,辅导答疑。课后通过教师主页的在线问题及留言簿使个别化学习延伸至课外,使团材施教成为现实。如:一些动植物基本形态的学习、内燃机的构造及工作程序等。 模式之三任务——协作式模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在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对学知识以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为驱动,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伴随着网络信息化在社会各层面的普遍应用,将信息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成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极大程度的丰富了课堂内容,改善了课堂的质量,为我国高校教育紧跟时代步伐,科学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本文从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就如何更有效的在课堂中融入信息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伴随这信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社会各层面开始熟练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极大的提高了社会各方面的效率。在新的教育体质改革下,信息化教学模式以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化的课堂方式,无局限性的教学空间限制,致使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弊端极大程度的得到了改善和转变,开始大规模的被我国高校接受和应用。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的特征及现状 1、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的特征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功能作用已经被绝大多数的人所认同,在传统教学模式弊端日益明显,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将信息化应用到高校的课堂教学中已经是教育发展的必须,但是由于諸多方面的原因,我国高校的信息化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在教学课堂中无法更好的发挥信息化的作用,从而无法真正的解决高校课堂的效率问题。 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是将学生转变为技术人才从而送入社会的一个过程,在这种明确的目的下,就要求高校的教学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自主能力,培养学习独立性,实用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同时还必须要求学生的身心发展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具备随时接受新技术,学习新知识的心理态度。 2、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的现状[1] 首先,课堂教学有着十分明显的目的性。在我国高校的课堂学习中,每节课都有十分明显的目的性,表现为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学到什么,而课堂教学方式都必须要围绕更好完成这一目的来进行,也就是说在每一节课学生必须要学会一些相应的知识。将整个课堂定义为学会,学生就存在一个很强的被动性,同时也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将课堂看作是学习知识,学会知识的场所。 其次,课堂以老师和学生共同为主体。在大学的课堂教学中,很早就意识到了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传统教育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将原本学生被动学习的地位转变为与老师共同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还是主要利用老师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加了一些师生互动的环节,加入一些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地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信息化资源在教学指导中的有效应用

《信息化资源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开题报告 《信息化资源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开题报告 课题编号:JXKT-XJ-04-020 吴忠市利通区板桥中心学校武淑君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背景 当今,人类社会正全面进入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信息化教学资源已成为现代教学的有力支持,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再现场景、渲染氛围、简化步骤等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充当着更多的中介作用,对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今充分使用信息技术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1.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信息化普及实现了办公现代化,优化了课堂教学,为课堂带来更加实用的辅助作用。 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这次课改为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应用的情况和效果却存在一定问题:有些教师不能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不少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时没有针对重难点设计内容等。那么如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何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这是摆在我校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也是我们孜孜探索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 3.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我校地处吴忠市城郊,是一所村级完小,学校已经将信息技术引入了课堂,今年乘着市教育局“三通两平台”网络建设的东风,我校也已实现了“班班通”,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管理、使用、维护措施。教师通过早期的培训,对信息技术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并且被广泛应用,一批教师已经具备自主开发课件和制作课件的能力。但部分教师只是死板地借用,不能根

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含义 按照建构主义思想,学习者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者认知机能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变化都应归因于这种相互作用。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看,这种相互作用便是学习活动。因此,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设计内容来看待。学习活动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群体协作的。群体协作的学习活动表现为协作个体之间的学习活动的相互作用。学习活动的设计最终表现为学习任务的设计,通过规定学习者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来引发学习者内部的认知加工和思维,从而达到发展学习者心理机能的目的。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要求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基于资源基于合作、基于研究等方面的学习,使学习者在意义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为此,可以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归纳为以下几点: 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生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讲授学习策略与技能。教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同时,教师还应该开发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比如,教师应创建学生学习网站、教师演示文稿和参考范例等。2.强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21世纪人类学习的技能应主要体现在能够运用交流、信息处理和研究工具(例文字处理、电邮、演示软件、网页开发和互联网搜索工具)来访问、管理、综合、评估、创造并交流信息。因此,相互协作与自我指导相结合尤为重要。 3.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学习过程指学习者通过与信息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得到知识、技能和态度长进的过程。学习资源指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料来源或资料库,它包括支持学生学习的教学材料与环境。信息化教学设计注重对教学系统的终结性评价,更注重过程性评价,并以此作为质量监控的主要措施,及时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也就是说,教学除了安排终结性考核,还应安排形成性考核,如要求学生提交记录其学习过程的电子学档等。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即使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也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把握何时、何地该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原因很简单,学校情境中的问题及其评价标准与真实世界情境中的有很大差别,将课堂教学与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相联系,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必然选择,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最基本策略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和信息资源的开发。1.教学情境的创设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学情境的创设,认为提供一个丰富的情境能使学生在其中通过探究、交互作用和创建起对知识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情境创设,简单地说就是基于特定的教学目标,将学习的内容安排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比较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问题求解等实践活动而获得更有效的学习。为了获得一个真实、复杂的信息化教学情境,多媒体网络教室将是最佳选择。多媒体网络教室是指在一个物理教室范围内的计算机局域网,主要服务于课堂教学。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学生可以自主探究、相互合作和支持并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参与问题解决活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室所提供的网络教学环境,为学生创设更有利于探索问题的教学情境。比如,教师围绕教学单元中的某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利用Internet搜集信息并

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不断应用,教学方法与手段都面临着巨大变化。本文对当今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特点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课堂教学方法。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堂结构。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显示出在传输知识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极大优势,但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就目前而言最突出的就是不少学校和教师,对这一崭新的教学手段还难以完全适应,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限制了这一先进教学手段效能的发挥,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宝贵教育资源的浪费。为了尽快适应多媒体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我校组织了结合本校特点,“多媒体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观摩课,尝试并推广课堂《教学导图》和《知识导图》,使师生变“线性思维”为“发散思维”、变“条状书写”为“块状书写”。在探索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效能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 案例理念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绘制知识导图,变“线性思维”为“发散思维”、变“条状笔记”为“块状笔记”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体验学习知识的快乐,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案例描述 一、教师指导学生绘制知识导图 (一)工具 1、A4白纸一张; 2、彩色水笔和铅笔; 3、课本和相关资料。 (二)步骤 1、上课前老师把上节知识带领学生一起把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对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强化的复习与记忆。 2、课后导图练习。教师要对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关键词”,“联想句子”范例,“讲述事因”范例,并“设定标准”,让学生画出本节的知识导图。要求每天学习结束的时候,让学生分成小组相互检查导图,规定讲述内容,把握知识的熟练程度。 3、每天一张导图,梳理当天学习的知识点,并让学生大声讲述学习内容。 4、每个知识单元每个章节学习结束后,老师用导图把最精华、最重要的内容(包括:语文、英语的句型、短文、知识点、物理定理、化学公式等等所有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整理,梳理知识点。 5、学期结束,鼓励学生把学过的内容进行整理、分类,做成彩色的《知识导图》,随身携带,随时学习。这样

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简介 (一)个别授导 个别授导(Tutorial)是经典的CAI模式之一,此模式企图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计算机来实现教师的指导性教学行为,对学生实施个别化教学,其基本教学过程为:计算机呈示与提问——学生应答——计算机判别应答并提供反馈。在多媒体方式下,个别授导型CAI的教学内容呈示可变得图文并茂、声色俱全,并可使交互形式更为生动活泼。 (二)操练与练习 操练与练习是发展历史最长而且应用最广的CAI模式,此类CAI并不向学生教授新的内容,而是由计算机向学生逐个呈示问题,学生在机上作答,计算机给予适当的即时反馈。运用多媒体,可将许多可视化动态情景作为提问的背景。应当注意,从严格意义上说,操练(Drill)与练习(Practice)之间是有一定概念区别的:操练基本上涉及记忆和联想问题,主要采用选择题和配伍题之类的形式;练习的目的重在帮助学生形成和巩固问题求解技能,大多采用短答题和构答题之类的形式。 (三)教学测试 此模式本质上属于CMI(计算机管理教学)范畴,用于检验与调控学生的个别化学习进程,包括提供事前测试、分配学习任务、提供事后测试,以及进行测试分析和提供分析报告。 (四)教学模拟 教学模拟是利用计算机建模和仿真技术来表现某些系统(自然的、物理的、社会的)的结构和动态,为学生提供一种可供他们体验和观测的环境。教学模拟是一种十分有价值的CAI 模式,在教学上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可以模拟电子运动、原子裂变、落体运动等,帮助学生加深对原理的理解;可以模拟果蝇的遗传过程,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发现”生物的遗传定律;可以模拟构造一个微型公园,让学生通过合理设计和妥善经营形成相关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五)教学游戏 教学游戏与计算机模拟有密切关系,多数教学游戏本质上也是一种模拟程序,只不过在其中刻意加入趣味性、竞争性、参与性的因素,做到“寓教于乐”。例如,在教学游戏中,学生可以扮演某些角色,如作为探险家在蛮荒险地求生存,作为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等等,从而使学生在娱乐中形成相关的能力。 (六)智能辅导 严格地讲,智能导师也是个别授导的一种,因为它需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因此又称为智能辅导系统。智能辅导系统(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简称ITS)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模拟“家教”的行为,允许学生与计算机进行双向问答式对话。一个理想的智能导师系统不仅要具有学科领域知识,而且要知道它所教学生的学习风格,还能理解学生用自然语言表达的提问。然而,世界上迄今所建立的此类系统能达到实用水平的屈指可数。 (七)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但作为一种CAI模式,是专指利用计算机作为解题计算工具,让学生利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功能解决学科领域相关的问题。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做法:一是让学生利用某种计算机语言来编制解决问题的程序,如 Pascal、BASIC等,LOGO语言也可当作适合于儿童的问题求解语言;二是向学生提供问题求解软件包,如力学计算程序、化学分析程序、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通用数学计算程序Mathematica、工程数学计算程序MatLeb等。就CAI范畴而言,后一做法现已成为主流,因为它可使学生将精力集中于问题求解的方法而非编程细节。 (八)微型世界 微型世界(Microworld)是利用计算机构造一种可供学习者自由探索的学习环境,大多

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模式综述

教师教育中信息化培训的策略 天津师范大学教科院李凤来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学方式、教师角色都将发生改变。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的紧要问题,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很多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中包括任务驱动式、支架式等。在这种背景下,教师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培训策略自然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素养;任务驱动;做中学;单元作品集 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克瑞格·贝瑞特博士在“给学科教师的信”中说,今天百分之六十的新工作都离不开基本的计算机技能,而这一比例将越来越高。正因为意识到这一点,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教师们都在寻求帮助,以期将先进的技术融入到他们的课堂中去。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计算机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实际意义。 近几年,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理论以及学习心理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正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它们的推动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得到迅速发展。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信息化教学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非线性的信息呈现方式、时空开放性和广泛的交互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为未来教师教育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一、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概述 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应高度重视对教育系统以信息的观点进行信息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教育信息化的显著特征包括: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 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和基于多媒体网络的教学模式。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图(图1)如下:

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架构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架构研究 摘要:伴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必然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转化。针对现行的信息化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分别就“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总体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流程、“以学生为中心”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进行了架构设计。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信息化教学模式;架构研究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取代“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本文拟对“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教学模式的合理架构作一探讨。 一、现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与重视的同时,也暴露出相关教学设计或课程设计中的一系列偏差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忽视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建构 目前相当部分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重教学内容传递,轻学习环境设计;重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及教学化组织方式的变革。其结果是,信息技术的运用被归结为多媒体的运用,虽然加速了信息的传递,扩展了信息的容量,却未真正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模式。 2. 忽视课程相关功能模块之间的关联 在进行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课程设计时,设计者对其设置的各个模块一般均有明确的功能定位。然而,由于对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关联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而导致无法获得良好的整体使用效果。比如,有些模块虽然服务于同一教学目标,却未用链接进行跳转关联,给学习者造成诸多不便。再比如,在信息技术平台上,只是罗列了一系列栏目,对这些栏目却缺乏逻辑的系统构建与有机整合,缺少科学合理的导航系统,使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与效果低下,甚至使学生在网络学习中迷失方向。 3.忽视对人的活动特别是对人的个性化活动的关注 目前所建设的网络课程,普遍存在着忽视人的活动特别是个性化活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忽视对网络信息技术教学平台中的“在线交流模块”的细化设计与应用,交互功能定位狭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方式、交互内容设置单一,无法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要,无法充分体现团队协作式学习的要求,无法充分满足师生的交互需求,无法充分支持网上交互平台的作用。 二、关于“以学生为中心”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架构 1. “以学生为中心”信息化教学模式总体架构 “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教学活动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强调“推动灌输式”教学向“拉动自主式”教学转化,基于这一认识,笔者将“以学生为中心”信息化教学模式总体架构如图1。 2. “以学生为中心”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流程架构 “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过程,决不只是教师在有限的三维时空内向学

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化教学模式对比研究

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化教学模式对比研究 目的进行传统化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招收的6个班级的学生,划分为两组。第一组实施传统教学方法,第二组实施信息化教学。主要进行18 w的跟踪对比研究。选取”精神护理学”同一门课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施信息化教學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及发言踊跃程度均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多媒体运用能力、课件制作能力、利用互联网备课情况均发生改变与提升。结论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运用教学媒体,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很重要。 标签:传统化教学;信息化教学;对比;改变;提高 信息化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结合我校的教学情况,实施信息化教学,这种模式的教学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并同时进行传统化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对比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招收的中职卫生护理专业学生已经在校1年,选取6个班级,每班50~60人,男女相差不超过3人。这6个班级在前1年的考试中成绩均等。 1.2方法选取”精神护理学”同一门课程,将6个班级划分为两组,每3个班级为一组。主要采取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巩固反馈、检查评价五个环节的教学程序授课。其中,第一组实施传统教学方法,第二组实施信息化教学。主要进行18 w的跟踪对比研究。 2结果 2.1传统化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显著对比,见表1。 2.2传统化教学模式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学生学习情况对比,见表2。 2.3传统化教学模式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教师教学能力对比,见表3。 3结论 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运用教学媒体,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可采用新颖的动画、图片、图表等信息技术,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成为学习中的主动者。相比传统化教学,信息化教学带给教学显著的改变。 3.1改变了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代替”讲授式”教学信息化教学后的课堂

“互联网+”环境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218437991.html, “互联网+”环境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作者:刘晓杰 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9年第03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深入人们的生活,“互联网+”环境下信息化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创新与发展,这也是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教育需要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尤其是现在的中小学教育,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拓展教学形式,优化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资源多样化发展,促进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普及。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化教学;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3-0292-01 引言: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很多中小学老师都引人信息化教学,注重多媒体设备的运用,加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加强对各学科的掌握情况,促进教学环境的多样化发展。下面就主要从信息化教学的应用现状、“互联网+”环境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等展开探究。 1.信息化教学的应用现状 1.1信息化教学常态化发展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很多老师使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而在智慧教师的使用上,熟悉并且善于利用信息化資源的老师并不是很多。由此可见,当前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高,尤其是对于中小学老师来说,老师们还是使用常规的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信息化环境还是比较单一。 1.2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学生们对于信息化资源有很大的兴趣,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相关问题,不仅仅学习理论知识,还能够促进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但是由于教师能力的局限性,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与发展,需要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需要进一步将信息化技术与教学结合起来,在互联网大的的环境下,我们需要顺应互联网不断发展的潮流。 1.3教学模式生搬硬套,创新性不够

信息化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基本信息 申报年度:2013 课题名称:信息化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申报级别:省级 课题类型:区域信息化发展研究 课题负责人:黄家云 负责人所在单 合江县榕山镇中心小学校 位: 申请日期:2013-06-04 预计完成时间:2015-06-15 预期最终成果:研究报告,调查报告,专题学习网站,论文,课件,课例

良好效果。在国内,全国已有近万所中小学建立了校园网,一些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已开始对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从整体而言,我国仍远未发挥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最大优势,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急需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有效课堂教学作进一步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 二、选题意义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教育的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我校抓住机遇,从学校发展和教学改革实际出发,选择专项课题《信息化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展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一是未来发展的需要。未来的学校教育是由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育设施、教师队伍与现代化教育技术并立,共同支撑的立体化教育。伴随着21世纪的来临,知识经济的大潮向人们袭来,知识经济时代最为突出的现象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它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正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提示。二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能够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形成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强调充分运用现代媒体对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去。三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并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直观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客观揭示知识的本质特征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正确的价值观及科学的情感与态度。四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现代化的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的保障,通过上网查找、下载,教师们可以在第一时间接受到更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可以欣赏、模仿名师的优秀案例,然后比较、筛选出乃至创造出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样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才能得以较快的提高,在当今我国仍以班级集体授课制为主的教学体制下,有了良师,才可能谈到提高课堂教学整体有效性。五是学校发展的需要。目前,我校已装备了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等各类功能教室,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其次是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改进陈旧的教学模式,不少教师正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学科教学中进行着有益的探索,有了观念上的基础;而对于如何很自然、很恰当地而不是生硬地把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有人还存在许多误区,必须通过统一组织的实验研究加以引导。所以,开展信息化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必将是学校和教师关注和需要研究的热点问题。如何构建适合于教育教学常态课堂教学信息化,是学校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全面发展的关键。 研究意义:理论意义开展信息化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能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知识不断更新,逐步形成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理念,并能自觉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对优化教学过程、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对建立一个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具有较高综合教育效益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并寻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通过对信息化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构建信息化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推出常态课堂教学信息化的典型课例,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树立学校品牌。丰富教育科研经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研究价值:理论价值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现代教育理论为实质性理论支撑,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发展是必然趋势,伴随着近年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模式上的转变成果已逐步凸显——从传统式的课堂教育模式转向创新式的信息教育模式。基于信息环境下的各学科教师在巩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势在必行。而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

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8年度课题 立项申请·评审书 课题名称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课题类别基础研究 课题负责人廖晓红 承担单位重庆市开州区镇安镇中心小学 填表日期 2018年6月25日

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 一、本人自愿申报开州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专项课题。认可所填写的《开州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以下简称为《课题申请·评审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课题申请·评审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同意开州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使用《申请·评审书》所有数据和资料。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开州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委托部门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 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保证按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成果。 3.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论已有学术成果。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是否公开发表,无论是纸质还是电子版,均清楚注释。转引文献资料,如实说明。 4.恪守学术道德。研究过程真实,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成果真实,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对课题主持人和参与者的各自贡献均要在成果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5.维护学术尊严。保持学者尊严,增强公共服务意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开州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声誉,不以课题名义牟取非法利益。 6.严格遵守《开州区教育科学规划管理办法》和成果管理的有关规定。 7.课题研究成果材料均在醒目位置独家标明如下字样:开州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年度××××课题(课题批准号:××××)成果。课题名称和类别与课题立项通知书相一致。凡涉及政治、宗教、军事、民族等问题的研究成果须经开州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后方可公开发表。 8.标明课题研究的支持者。要以明确方式标明为课题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非课题组个人和集体。 9.正确表达科研成果。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 10.遵守财务规章制度。合理有效使用课题经费,不滥用和挪用课题经费,自觉接受财务审计。 11.同意按期完成研究任务,达到预期研究目标,保证研究成果质量。 二、作为课题主持者,本人完全了解开州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特授权开州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保留并向有关部门或机构报送课题成果的原件、复印件、摘要和电子版;有权公布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同意以影印、缩印、扫描、出版等形式复制、保存、汇编课题研究成果;允许课题研究成果被他人查阅和借阅;有权推广研究成果,允许将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内部报告、学术会议、专业报刊、大众媒体、专门网站、评奖等形式进行宣传、试验和培训。 课题负责人(签字):_廖晓红__ 2018 年 6月28 日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分类

阅读材料1.7 :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分类 、信息化教学模式分类: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 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 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所学解决实际 问题。如图所示,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模式主要集中在I区,强调个别化教学, 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换为以教为中心(因为教师的直接教学任务被机器所替代)。到了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国际上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兴趣转移到II区,强调以学为中心。90年代以后,由于网上教 育的兴起,出现了以合作学习为中心的多种虚拟学习环境(IV区)。位于III区的教学模 式是从传统的发展而来的,增加了多媒体教学,而虚拟教室的出现则大大扩展了其概念。位 于中心的是综合了许多不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集成化教育系统。 01个体主文CI 何罢艰解情量学习I 案砂习I电孑绩效吏博柔统 智驰辱怖象统戟学殍询Array 图1.4.1 信息化教学模式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角度来考察信息化教学模式,看看它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我们在下表中按教育形式对信息化教学模式作了分类,并概括了各类模式的关键特征: 二、各种信息化教学模式简介 (一)个别授导 个别授导(tutorial )是经典的CAI模式之一,此模式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计算机来 实现教师的指导性教学行为,对学生实施个别化教学,其基本教学过程为:计算机呈示与提问一学生应答一计算机判别应答并提供反馈。在多媒体方式下,个别授导型CAI的教学内容 呈示可变得图文并茂、声色俱全,并可使交互形式更为生动活泼。 (二)操练与练习 操练与练习是发展历史最长而且应用最广的CAI模式,此类CAI并不向学生教授新的内 容,而是由计算机向学生逐个呈示问题,学生在机上作答,计算机给予适当的即时反馈。运 用多媒体,可将许多可视化动态情景作为提问的背景。应当注意,从严格意义上说,操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