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低出生体重儿的处理措施

幼儿园低出生体重儿的处理措施

1.引言

低出生体重儿是指体重在出生时低于2500克的婴儿。这些婴儿出生

后需要特殊的关注和照顾,以确保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本文将介绍幼儿园在处理低出生体重儿时应采取的措施。

2.早期干预

针对低出生体重儿,幼儿园应该在儿童进入学校之前进行早期干预,

以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发展能力。

2.1营养支持

低出生体重儿在出生后需要更多的营养支持来满足他们的生长需求。

他们可能需要额外的母乳或配方奶,幼儿园应该确保提供足够的饮食摄入,并监测他们的体重和生长情况。

2.2健康监测

低出生体重儿容易受到各种健康问题的影响,幼儿园应该定期检查他

们的身体状况,包括测量体温、血压、呼吸等指标,以及密切观察他们的发育情况。

3.心理支持

低出生体重儿因为生理上的不足,可能面临心理上的挑战。为了帮助

他们建立自信和适应环境,幼儿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供心理支持:

3.1温暖关怀

幼儿园教师可以给予低出生体重儿更多的关爱和关注,鼓励他们自信

地面对困难,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3.2同伴互动

低出生体重儿在与同龄儿童的互动中可能存在困难,幼儿园应该鼓励

他们积极参与游戏和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同伴关系。

4.学习支持

低出生体重儿在学习方面可能需要额外的支持和帮助,幼儿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供学习支持:

4.1个性化教育计划

针对低出生体重儿的特殊需求,幼儿园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根据他们的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提供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4.2家校合作

幼儿园应积极与家长合作,了解低出生体重儿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并与家长密切沟通,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以促进孩子的学习进步。

5.专业支持

幼儿园在处理低出生体重儿时,应该寻求专业支持和指导,确保提供最合适的帮助和护理。

5.1医疗团队合作

幼儿园可以与医疗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邀请医生、护士等专业人士提供医疗服务,监测低出生体重儿的健康状况,并提供相关的建议和指导。

5.2康复治疗

针对低出生体重儿可能存在的运动发育问题,幼儿园可以安排康复治疗师进行个别训练,帮助他们克服运动障碍,提高身体功能。

6.结论

幼儿园在处理低出生体重儿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早期干预、心理支持、学习支持和专业支持,幼儿园可以为低出生体重儿提供适当的关爱和照顾,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应该与家长密切合作,携手为低出生体重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儿科护理重点内容

主要内容: 小儿保健:生长发育规律;体格增长常用指标及其意义;免疫程序。 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正常新生儿、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脐炎、新生儿低钙血症。 营养性疾病: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 消化系统:小儿口炎;小儿腹泻;小儿液体疗法。 呼吸系统: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肺炎。 循环系统:先天性心脏病。 血液系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泌尿系统:急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神经系统:化脓性脑膜炎。 传染病患儿:麻疹、水痘、猩红热。 结核病患儿:原发型肺结核。 常见急症:小儿惊厥;充血性心衰。 小儿保健 一、一般知识 1、儿科护理学的研究范围:小儿生长发育、小儿营养喂养、儿童保健、疾病预防、临床疾病护理。 2、特点:抱婴儿时应注意保护头部;小儿骨骼比较柔软并富有弹性,故长期受外力影响时容易变形,应避免肢体长期负重和受压;新生儿皮肤、黏膜表层薄而娇嫩,容易损伤和感染,故应做好皮肤护理和口腔护理。 3、免疫与预防:母体IgM不能透过胎盘,易患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新生儿虽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IgG,但6个月之后,来自母体的IgG浓度下降,自身合成IgG的能力一般要到6-7岁才达到成人水品;婴幼儿局部分泌型IgA也缺乏,易患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可从母乳内获得分泌型IgA。 4 小儿各期: 胎儿期、新生儿期、(围生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三、小儿生长发育 1、规律: 连续性和阶段性:婴儿期最快,青春期又迅速加快; 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领先,生殖系统发育较晚,淋巴系统先快后回缩;顺序性:上→下、近→远、粗→细、低级→高级、简单→复杂。 个体差异性。 2、体重: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 7-12个月:体重(kg)=6+月龄*0.25

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一、目的 通过对辖区内儿童家长进行母乳喂养、食物转换、合理膳食、饮食行为等科学喂养知识的指导,提高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预防营养性疾病,促进儿童健康。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7岁以下)儿童及其家长。 三、内容与方法 (一)婴儿期喂养指导 1.纯母乳喂养 婴儿6月龄内应纯母乳喂养,无需给婴儿添加水、果汁等液体和固体食物,以免减少婴儿的母乳摄入,进而影响母亲乳汁分泌。从6月龄起,在合理添加其它食物的基础上,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 (1)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方法 1)产前准备:母亲孕期体重适当增加(12~14公斤),贮存

脂肪以供哺乳能量的消耗。母亲孕期增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可减少妊娠糖尿病、高血压、剖宫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和出生缺陷及围产期死亡的危险。 2)尽早开奶:生后2周是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时期。产后1小时内应帮助新生儿尽早实现第一次吸吮,对成功建立母乳喂养十分重要。 3)促进乳汁分泌 ①按需哺乳:3月龄内婴儿应频繁吸吮,每日不少于8次,可使母亲乳头得到足够的刺激,促进乳汁分泌。 ②乳房排空:吸吮产生的“射乳反射”可使婴儿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乳汁;每次哺乳时应强调喂空一侧乳房,再喂另一侧,下次哺乳则从未喂空的一侧乳房开始。 ③乳房按摩:哺乳前热敷乳房,从外侧边缘向乳晕方向轻拍或按摩乳房,有促进乳房血液循环、乳房感觉神经的传导和泌乳作用。 ④乳母生活安排:乳母身心愉快、充足睡眠、合理营养(需

额外增加能量500 千卡/日),可促进泌乳。 4)正确的喂哺技巧 ①哺乳前准备:等待哺乳的婴儿应是清醒状态、有饥饿感,并已更换干净的尿布。哺乳前让婴儿用鼻推压或舔母亲的乳房,哺乳时婴儿的气味、身体的接触都可刺激乳母的射乳反射。 ②哺乳方法:每次哺乳前,母亲应洗净双手。正确的喂哺姿势有斜抱式、卧式、抱球式。无论用何种姿势,都应该让婴儿的头和身体呈一条直线,婴儿身体贴近母亲,婴儿头和颈得到支撑,婴儿贴近乳房、鼻子对着乳头。正确的含接姿势是婴儿的下颏贴在乳房上,嘴张得很大,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含在嘴中,婴儿下唇向外翻,婴儿嘴上方的乳晕比下方多。婴儿慢而深地吸吮,能听到吞咽声,表明含接乳房姿势正确,吸吮有效。哺乳过程注意母婴互动交流。 ③哺乳次数:3月龄内婴儿应按需哺乳。4~6月龄逐渐定时喂养,每3~4小时一次,每日约6次,可逐渐减少夜间哺乳,帮助婴儿形成夜间连续睡眠能力。但有个体差异,需区别对待。

4.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

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 一、目的 通过健康教育、喂养指导和药物治疗等干预措施,对患有营养性疾病的儿童进行管理,及时矫正其营养偏离,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二、管理对象 辖区内0~6岁(7岁以下)健康检查筛查出的患营养性疾病的儿童。 三、管理内容 (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1.评估及分类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分别以体重/年龄、身长(身高)/年龄和体重/身长(身高)为评估指标,采用标准差法进行评估和分类,测量值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为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评估及分类 指标测量值标准差法评价 体重/年龄M—3SD~M-2SD 中度低体重 ﹤M-3SD 重度低体重 身长(身高)/年龄M—3SD~M—2SD 中度生长迟缓 ﹤M-3SD 重度生长迟缓体重/身长(身高)M-3SD~M-2SD 中度消瘦

﹤M—3SD 重度消瘦2.查找病因 (1)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或小于胎龄儿。 (2)喂养不当,如乳类摄入量不足、未适时或适当地进行食 物转换、偏食和挑食等。 (3)反复呼吸道感染和腹泻,消化道畸形,内分泌、遗传代 谢性疾病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其他慢性疾病。 3.干预 (1)喂养指导进行喂养咨询和膳食调查分析,根据病因、 评估分类和膳食分析结果,指导家长为儿童提供满足其恢复正常 生长需要的膳食,使能量摄入逐渐达到推荐摄入量(RNI)的85% 以上,蛋白质和矿物质、维生素摄入达到RNI的80%以上。 (2)管理 1)随访:每月进行营养监测、生长发育评估和指导,直至恢 复正常生长。 2)转诊:重度营养不良儿童,中度营养不良儿童连续2次治疗 体重增长不良、或营养改善3~6个月后但身长或身高仍增长不良

幼儿园低体重,生长迟缓的干预措施(一)

幼儿园低体重,生长迟缓的干预措施(一) 幼儿园低体重、生长迟缓的干预措施 概述 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和发育最为迅速的阶段,但有些幼儿可能会出 现低体重和生长迟缓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幼儿园可以采取一系列 干预措施,帮助孩子正常生长发育。 饮食调整 •提供均衡营养餐:确保幼儿园提供的餐食包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各类营养物质,以满足孩子的需求。•增加能量摄入:对于低体重的幼儿,可以适当增加餐食中的能量含量,如增加主食、添加更多脂肪含量适中的食物等。 •多样化食物种类:提供多样化的食物,包括谷类、蔬菜、水果、奶类、肉类等,以保证各类营养的摄入。 •合理安排餐点:避免让幼儿在较长时间内没有进食,可以增加餐点频次或适当添加点心。 运动促进 •提供丰富的户外活动:让幼儿多参与户外游戏和活动,如跑步、跳绳、球类运动等,以增强体质和促进生长发育。

•组织适龄儿童互动:安排幼儿进行小组游戏、合作活动等,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同时也促进幼儿体能的提升。 •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运动:给幼儿创设良好的运动环境,提供适合他们年龄和能力的运动器材,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运动。 健康管理 •注重日常观察:对幼儿的身体状况进行日常观察,注意是否有异常情况,如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 •定期体检:定期安排幼儿进行体检,全面了解他们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建立健康档案:为幼儿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其身高、体重、生长曲线等数据,为随后的干预提供依据。 •定期与家长沟通:与家长交流幼儿的日常情况和发现的问题,共同制定干预方案,加强对孩子的关注和照顾。 心理支持 •提供温暖的环境:营造温馨、和谐的幼儿园环境,让孩子感到安全和愉悦,有助于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 •关注幼儿情绪变化:细心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回应他们的需求,提供支持和安慰。 •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与幼儿建立亲密的关系,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关爱,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幼儿园出生低体重儿童保育笔记大全

幼儿园出生低体重儿童保育笔记大全 12月是每年的感冒高发期,由于这个季节气温变化大、冷暖无常,稍不注意就容易患上感冒,老师的保育工作必须做到无微不至,才能有效的避免和控制。 孩子们每天平均至少要在幼儿园生活、学习8个小时以上,从进餐、饮水、入厕、睡眠、活动等各个方面,都容易感染病菌和形成交叉感染,尤其是在换季的时候,往往容易出现一个孩子感冒而带动大部分幼儿都患病的现象。 由于我班幼儿进餐的速度比较慢而且有些幼儿还要掉饭粒。所以教师在进餐时也采取了许多的办法,如随时监督提醒、激励、竞赛形式、表扬鼓励等方法。每天请吃得最快的幼儿做小小监督员。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班的进餐习惯比以前好多了。 幼儿的户外活动是增强幼儿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抗病能力的重要活动。要确保幼儿活动的时间,保证活动的质量,增强幼儿的体质。坚持在活动前给幼儿带好毛巾,活动中及时帮幼儿擦汗,根据气候的变化为幼儿增减衣服。 特别是在练习跳绳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在活动时保持一定的距离。老师们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时刻让孩子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排除一切不

安全因素,同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高度的应变能力。 睡眠环节是孩子交叉感染的高发期,老师尽量的要降低孩子睡觉时的密度,除了要及时为幼儿盖被子等工作外,时刻要观察孩子的状况,尤其是发烧现象。 餐前需要洗手,便后也同样需要。由于小朋友比较多,所以要求排好小火车按顺序洗手,并请小班长进行监督等。喝水时一位教师负责倒水,另一位则负责照看小朋友。从小便—洗手—排队—拿水—喝水—上位坐好,这样的一个循环过程,使整个盥洗过程变得仅仅有条。因为幼儿已经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 还有每日必须的消毒工作:开窗通风、餐前餐后消毒、消毒液消毒等,一个都不能少。 幼儿园孩子的健康状况,和老师的细心程度有着直接关系,愿我们用细致的保育工作暖暖的爱,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卫生、安全的环境,愿宝宝们健康快乐的在园内度过每一天!

0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0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计划0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精选4篇) 0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计划1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及工作计划,结合我卫生院工作实际,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加强儿童保健工作管理,特制订如下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免费向0―36个月儿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务,降低7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定期对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村卫生室进行培训指导。 二、主要任务 1、新生儿健康管理:由乡村医生负责在新生儿出院后3―7天内到新生儿家中进行家庭访视工作。 2、婴幼儿健康管理: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均在卫生院公共卫生办公室进行。随访时间分别为在28―30天、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0个月、36个月,共9次。随访服务内容包括上次随访到本次之间的儿童喂养、患病等情况,为儿童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在儿童6―8个月、18个月、30个月时分别免费进行一次血常规监测,对发现有轻度贫血儿童的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3、为满足生长发育监测的需要,定时进行体重测量,并将结果记录在儿童保健卡上。 4、根据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根据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和健康状况增加随访次数。对低体重、消瘦、发育迟缓及时治疗,对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及时上转上级医疗保健机构。 5、对6个月以上的儿童发放儿童营养包,并对其父母进行中医药服务指导。 0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计划2 根据九项公共卫生服务文件精神,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档案,开展新生儿访视,正确对婴幼儿进行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并提出合理的健康

指导。20xx年城镇新生儿、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90%以上,农村达到70%以上。我院制定了对辖区内0―36个月婴幼儿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1、有专人负责辖区内新生儿、婴幼儿、托幼园所儿童保健工作以及生命监测等工作。 2、掌握辖区内0―3岁儿童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 3、每年第一季度做好上年度工作总结并制定年度散居和托幼园所儿童保健工作计划。 4、完成各项儿童保健工作指标,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指导和考核评估。 5、按时参加上级的工作例会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6、及时、准确完成儿童保健信息的统计和上报工作。 7、配合上级部门,完成好儿童保健科研工作。 8、做好0―3岁儿童的健康宣教工作。 9、有专人负责居住在辖区内新生儿的访视工作,及时掌握新生儿出生情况、出院时间,及时访视。 10、新生儿访视用品齐全,功能完好,符合卫生消毒要求。 11、访视内容完整,认真做好新生儿体检,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等工作。 12、发现新生儿异常情况,及时给予处理或转诊。 13、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增加访视次数,一般不少于三次。 14、访视后,规范填写“新生儿访视记录”,做好信息统计、上报工作。 15、按照0至1岁6次、1岁2次、2岁2次、3岁1次、每年体检一次的体检原则,对每名儿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对体检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16、6个月以上儿童每年至少测查一次血红蛋白,对结果异常者进行登记管理和治疗。 17、8―12月龄儿童进行一次智力测查,对具有智力高危因素的儿童全部进行智力监测。对智力可疑、异常儿童进行登记、转诊和追踪。

幼儿园低体重,生长迟缓的干预措施

幼儿园低体重,生长迟缓的干预措施 幼儿园低体重、生长迟缓的干预措施 引言 幼儿期是人体生长与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有些幼儿可能出现低体 重和生长迟缓的情况。为了帮助这些幼儿获得健康的生长发育,幼儿 园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干预措施。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措施。 1. 综合评估和筛查 •对所有幼儿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身高、体重、生长曲线、营养摄入等指标的测量和记录。 •定期进行身体筛查,包括身体检查和营养评估,及时发现低体重、生长迟缓等问题。 2. 提供合理的营养饮食 •配餐:根据幼儿的需求和特殊情况,提供适宜的膳食,确保充足的热量和营养摄入。 •平衡饮食:合理搭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各类营养素,保证均衡的营养供给。 •细分餐次:增加餐次,加强能量补给,定期提供高热量食物和富含营养的小食。

•饮食指导:提供家长和孩子合理饮食的建议,加强家园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膳食。 3. 搭建健康成长环境 •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减少幼儿的压力和紧张感,保证良好的情绪状态。 •构建全面发展的教育计划:制定个别化的教育计划,重视各个方面的发展,包括身体、智力、语言、社交等方面。 •增加运动和活动时间:多提供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机会,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 •引导健康生活习惯:教育幼儿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饮食卫生、个人卫生、运动锻炼等。 4. 关注家长参与和支持 •家校互动:建立良好的家园联系,与家长沟通孩子的身体状况和进展,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中。 •家庭饮食指导:提供与家长的交流机会,提供关于合理饮食的指导,引导家长为孩子提供健康的膳食。 •家庭照料:关注家庭环境,提供必要的家庭照料指导,确保幼儿在家得到适宜的关怀和营养。

育儿 高危儿管理技术规范(幼儿园)

育儿高危儿管理技术规范(幼儿园)----b2a1c0e9-6eba-11ec- a5dd-7cb59b590d7d 育儿-高危儿管理技术规范(幼儿园) 高危儿童(体弱儿童)管理技术规范 一、目的 通过健康教育、喂养指导、药物治疗等干预措施,对高危儿童(弱势儿童)进行管理,及时纠正偏差,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二、管理对象 对辖区内3~6岁儿童进行健康体检筛查的高危儿童(弱智儿童)。 三、高危儿(体弱儿)定义:指患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中重度营养不良、生长 发育迟缓、消瘦)、中重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活动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儿童。在托幼机构的定义更为广泛,还包括特殊儿体质的儿童(听力异常、心理发育偏差、视力 异常、过敏体质、高热惊厥等) 四、管理内容 (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1.评估及分类 以体重/年龄、身长(身高)/年龄和体重/身长(身高)为评价指标,采用标准差法 对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进行评价和分类。测量值低于中位数减去2个标准差,即低体重、 生长迟缓和体重减轻。 学龄前期儿童(3-6岁)每年身高增长5-7cm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评估及分类指标 测量值的标准偏差法 评价 体重/年龄m-3sd~m-2sd中度低体重m-3sd重度低体重身高/年龄m-3sd~m-2sd中度生 长迟缓m-3sd重度生长迟缓体重/身高m-3sd~m-2sd中度体重减轻m-3sd重度体重减轻2。找出原因 (1)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或小于胎龄儿。(2)喂养不当、偏食和挑食等。 (3)反复呼吸道感染和腹泻、胃肠道畸形、内分泌、遗传和代谢疾病以及其他影响 生长发育的慢性疾病。 3.干预

(1)喂养指导进行喂养咨询和饮食调查与分析。根据病因、评估和分类以及饮食分 析结果,指导家长为孩子提供膳食,以满足他们恢复正常生长的需要,使能量摄入逐渐达 到推荐摄入量(RNI)的85%以上,蛋白质摄入,矿物质和维生素达到RNI的80%以上。 (2)管理 1)随访:每月进行营养监测、生长发育评估和指导,直至恢复正常生长。2)转诊:中重度营养不良儿童连续两次营养改善3-6个月后体重增加或体长或身高发育不良的,应 及时转诊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诊所就诊或治疗。转诊后,应定期了解儿童的预后。 出院后应及时纳入项目管理。根据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诊所的治疗意见,协助康复治疗,直至恢复正常生长。 3)结案:一般情况好,体重/年龄或身长(身高)/年龄或体重/身长(身高) 如有必要,案件可以结案≥ m-2sd。 4.预防 (1)指导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采用特殊喂养方式,定期评估并积极治疗可纠正的 严重先天畸形。 (2)及时分析病史,询问儿童生长发育不良的原因,针对原因进行个体化指导;对 存在喂养或进食行为问题的儿童,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和行为矫治,使儿童体格生长恢复正 常速度。 (3)患有反复胃肠道和呼吸道感染以及影响生长发育的慢性疾病的儿童应及时治疗。 (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1.评估及分度(1)评估指标 1)血红蛋白(HB)下降:6个月到6岁?110克/升 2)有条件的机构可进行铁代谢等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2)贫血程度判断:hb 值90~109g/l为轻度,60~89g/l为中度,?60g/l为重度。 2.找出原因 (1)早产、双胎或多胎、胎儿失血和妊娠期母亲贫血,导致先天铁储备不足。 (2)富含铁的食物没有及时添加,导致铁摄入不足。(3)不合理的饮食和胃肠道 疾病会影响铁的吸收。(4)如果增长和发展过快,对铁的需求就会增加。(5)长期的 慢性失血会导致铁的过度流失。3.干预 (1)铁剂治疗

育儿-高危儿管理技术规范(幼儿园)

高危儿(体弱儿)管理技术规范 一、目的 通过健康教育、喂养指导和药物治疗等干预措施,对高危儿(体弱儿)进行管理,及时矫正其偏离,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二、管理对象 辖区内3~6岁儿童健康检查筛查出的高危儿(体弱儿)的儿童。 三、高危儿(体弱儿)定义:指患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中重度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消瘦)、中重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活动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儿童.在托幼机构的定义更为广泛,还包括特殊儿体质的儿童(听力异常、心理发育偏差、视力异常、过敏体质、高热惊厥等) 四、管理内容 (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1.评估及分类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分别以体重/年龄、身长(身高)/年龄和体重/身长(身高)为评估指标,采用标准差法进行评估和分类,测量值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为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 学龄前期儿童(3—6岁)每年身高增长5—7cm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评估及分类 指标测量值标准差法评价 体重/年龄M—3SD~M—2SD中度低体重 ﹤M-3SD重度低体重 身长(身高)/年龄M—3SD~M-2SD中度生长迟缓 ﹤M—3SD重度生长迟缓 体重/身长(身高)M—3SD~M—2SD中度消瘦 ﹤M-3SD重度消瘦 2.查找病因 (1)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或小于胎龄儿。 (2)喂养不当、偏食和挑食等. (3)反复呼吸道感染和腹泻,消化道畸形,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其他慢性疾病。 3.干预 (1)喂养指导进行喂养咨询和膳食调查分析,根据病因、评估分类和膳食分析结果,指导家长为儿童提供满足其恢复正常生长需要的膳食,使能量摄入逐渐达到推荐摄入量(RNI)的85%以上,蛋白质和矿物质、维生素摄入达到RNI的80%以上. (2)管理 1)随访:每月进行营养监测、生长发育评估和指导,直至恢复正常生长。 2)转诊:中重度营养不良儿童连续2次治疗体重增长不良、或营养改善3~6个月后但身长或身高仍增长不良者,需及时转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进行会诊或治疗.转诊后,应定期了解儿童转归情况,出院后及时纳入专案管理,按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的治疗意见协助恢复期治疗,直至恢复正常生长。 3)结案:一般情况好,体重/年龄或身长(身高)/年龄或体重/身长(身高)≥M-2SD即可结案。

育儿-高危儿管理技术规范(幼儿园)

高危儿(体弱儿)管理技术规范 一、目的 通过健康教育、喂养指导和药物治疗等干预措施,对高危儿(体弱儿)进行管理,及时矫正其偏离,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二、管理对象 辖区内3~6岁儿童健康检查筛查出的高危儿(体弱儿)的儿童。 三、高危儿(体弱儿)定义:指患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中重度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消瘦)、中重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活动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儿童。在托幼机构的定义更为广泛,还包括特殊儿体质的儿童(听力异常、心理发育偏差、视力异常、过敏体质、高热惊厥等) 四、管理内容 (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1.评估及分类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分别以体重/年龄、身长(身高)/年龄和体重/身长(身高)为评估指标,采用标准差法进行评估和分类,测量值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为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 学龄前期儿童(3-6岁)每年身高增长5-7cm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评估及分类 指标测量值标准差法评价 体重/年龄M-3SD~M-2SD 中度低体重 ﹤M-3SD 重度低体重身长(身高)/年龄M-3SD~M-2SD 中度生长迟缓 ﹤M-3SD 重度生长迟缓体重/身长(身高)M-3SD~M-2SD 中度消瘦 ﹤M-3SD 重度消瘦 2.查找病因 (1)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或小于胎龄儿。 (2)喂养不当、偏食和挑食等。 (3)反复呼吸道感染和腹泻,消化道畸形,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其他慢性疾病。 3.干预 (1)喂养指导进行喂养咨询和膳食调查分析,根据病因、评估分类和膳食分析结果,指导家长为儿童提供满足其恢复正常生长需要的膳食,使能量摄入逐渐达到推荐摄入量(RNI)的85%以上,蛋白质和矿物质、维生素摄入达到RNI 的80%以上。 (2)管理 1)随访:每月进行营养监测、生长发育评估和指导,直至恢复正常生长。 2)转诊:中重度营养不良儿童连续2次治疗体重增长不良、或营养改善3~6个月后但身长或身高仍增长不良者,需及时转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进行会诊或治疗。转诊后,应定期了解儿童转归情况,出院后及时纳入专案管理,按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的治疗意见协助恢复期治疗,直至恢复正常生长。 3)结案:一般情况好,体重/年龄或身长(身高)/年龄或体重/身长(身高)

育儿-学龄前儿童保健管理(幼儿园)

幼儿及学龄前儿童饮食指导 一.食物品种和进食量 1、幼儿进食品种及量:每天应摄入350~500毫升乳类,不能继续母乳喂养的2岁以内幼儿建议选择配方奶。注意膳食品种多样化,提倡自然食品、均衡膳食,每天应摄入1个鸡蛋、50克动物性食物、100~150克谷物、150~200克蔬菜、150~200克水果、20~25克植物油。幼儿应进食体积适宜、质地稍软、少盐易消化的家常食物,避免给幼儿吃油炸食品,少吃快餐,少喝甜饮料,包括乳酸饮料。 2、学龄前儿童进食品种及量:每天应摄入300~400毫升牛奶及奶制品、180~260克谷类、120~140克肉蛋类动物性食物、25克豆类及豆制品、200~250克蔬菜、150~300克水果、25~30克植物油。 3、饮食安排:每天的进食可安排3餐主食、2~3次乳类与营养点心,餐间控制零食。家长负责为儿童提供安全、营养、易于消化和美味的健康食物,允许儿童决定进食量,规律进餐,让儿童体验饥饿和饱足感。 二.饮食行为 1、进食方式:12月龄的幼儿应该开始练习自己用餐具进食,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和正确反应能力。1~2岁幼儿应分餐进食,鼓励自己进食,2岁后的儿童应独立进食。 2、进食行为:应定时、定点、定量进餐,每次进餐时间为20~30分钟。进食过程中应避免边吃边玩、边看电视,不要追逐喂养,不使用奶瓶喝奶。家长的饮食行为对幼儿有较大影响,避免强迫喂养和过度喂养,预防儿童拒食、偏食和过食。家长少提供高脂、高糖食物、快餐食品、碳酸饮料及含糖饮料。 3、食物烹调方式:食物宜单独加工,烹制以蒸、煮、炖、炒为主,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可让儿童参与食物制作过程,提高儿童对食物的兴趣。 4、适量饮水:根据季节和儿童活动量决定饮水量,以白开水为好,以不影响幼儿奶类摄入和日常饮食为度。 三.饮食环境 围坐就餐是儿童学习自主进食的最佳方式,应为儿童提供轻松、愉悦的良好进餐环境和气氛,避免嘈杂的进餐环境。避免进餐时恐吓、训斥和打骂儿童。 四、食品安全 1.食物选择

高危婴幼儿、体弱儿管理办法

高危婴幼儿管理办法(试行)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和新生儿重症诊疗技术的提高,高危婴幼儿存活率明显提高,但部分存活儿童却在不同年龄段逐渐出现发育障碍问题,严重影响高危婴幼儿身心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为更好地对高危婴幼儿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使高危儿能在行为发育上得到改善并赶上正常儿童,促进他们的身心发育,现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订本管理办法。 一、高危婴幼儿的诊断 高危婴幼儿是指在胎儿期、分娩期、新生儿期和婴幼儿期存在对生长发育(尤其是大脑发育)有危险因素的儿童,高危婴幼儿有发生脑瘫的潜在危险,可能同时存在视听觉、语言及运动发育的障碍,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根据《高危婴幼儿诊断标准》筛查出高危婴幼儿。 高危婴幼儿诊断标准 (一)高危胎儿:(孕期高危因素) 1、有脑瘫家族史、家族遗传、代谢病史。 2、高龄产妇:分娩时母亲年龄≥35岁。低龄产妇:分娩时母亲年龄<16岁。 3、孕期子痫、外伤、晕厥。 4、孕期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5、孕期感染:发热、腹泻、病毒性感染及其他。

6、本次妊娠有先兆流产、保胎治疗等,母婴血型不合。 7、自然流产≥3次。妊娠次数≥4次。 8、孕期疾病:高血压、肝炎、肝内胆汁淤积症、糖尿病、中重度贫血及出血性疾病、甲状腺肿大、心脏病、癫痫、肾炎、结缔组织病、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9、孕期接触有害理化因素:放射线、有毒化学物品、高压线、造纸厂、水污染及其他。 10、孕期使用对胎儿有毒性的药物。如:链霉素、卡那、庆大、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激素、抗过敏药、镇静安定药、解热镇痛药、维生素类药、抗滴虫药、麻醉药。 11、孕妇智力低下,发育畸形。 12、孕妇既往围产期死胎、死产、死亡史。 (二)高危新生儿 1、早产:孕期<37周。过期产:孕期>42周。 2、低出生体重<2500g。高出生体重≥4000g。 3、双胎或多胎儿 4、生产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胎盘早剥、胎位不正、胎膜羊水早破;脐带绕颈、打结、细小;胎盘老化、钙化、梗塞;羊水过多、过少、Ⅱ/Ⅲ度污染。 5、宫内窒息史或出生时窒息时间≥5分钟,5分钟Apgar 评分≤5分。 6、病理性黄疸,核黄疸,黄疸持续时间过长(母乳等黄疸

婴幼儿养育照护关键信息100条

婴幼儿养育照护关键信息100条 一、健康照护 1.儿童健康是一个综合概念,主要包含三个层面,即没有疾病和伤残,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以及发育潜能的充分发展。 2.0~3岁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养育照护为个体未来的健康、学习能力、生产力及幸福感奠定基础,其影响贯穿人的一生。 3.照护者的身心健康、良好的情绪和一定的经济、社会保障,是为婴幼儿提供良好养育照护的重要保证。 4.根据不同月龄婴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对其生活起居,诸如睡眠、进食、活动、如厕、洗澡等给予合理安排,以保证其生活的规律性和稳定性。 5.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在3月龄左右逐步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6月龄左右开始培养在固定时间、固定场地进餐并逐渐养成整夜睡眠的习惯等。 6.皮肤接触、母乳喂养、对婴儿的轻抚和拥抱、与婴儿面对面目光对视,以及舒缓地儿语等,对婴儿,特别是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高危儿的大脑健康尤为需要。 7.对早产或者低出生体重儿采用“袋鼠式护理”,包括袋鼠式体位、袋鼠式营养、袋鼠式出院,可以帮助患儿稳定生命体征,有益于母乳喂养。 8.母亲怀孕和哺乳期间宜采取预防婴儿过敏的措施,如回避香

烟、慎重使用抗生素、不过度使用清洁剂等。 9.有身体缺陷和发育障碍的婴幼儿,需要得到更多的养育照护,并且需要为照护者提供更多的养护信息和建议,为家庭提供支持。 10.婴儿满月后,要逐渐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利用日光、空气和温水进行“三浴”锻炼,增强体质。“三浴”锻炼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同时注意适当防晒和安全。 11.科学的照护行为可有效提高婴幼儿睡眠效率,保证睡眠时间。例如,在宝宝犯困的时候将其放置在小床,睡前安排3~4项一致的、有序的睡前活动,不宜哄拍入睡和“喂奶睡”等。 12.1岁以内的婴儿需进行多种形式的身体活动,如抚触、被动操、翻身,尤其鼓励其在地板上的玩耍互动,清醒时每天趴卧至少30分钟,可分次进行。 13.1~3岁幼儿每天至少有3小时各种强度的身体活动。身体活动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动静结合、室内活动与户外活动结合,不同形式的活动宜交替进行。 14.婴幼儿每次在怀抱、手推婴儿车、童车上的持续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2岁以内的婴幼儿不建议观看或使用电子屏幕,2岁以上幼儿使用电子屏幕时间每天少于1小时。 15.做好照护者、家庭和托育机构个人和环境卫生,保证整洁的环境、清洁的水源、干净的日常生活用品及玩具,尤其注意手卫生,以减少感染风险。 16.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每日早晚刷牙,饭后

儿童保健服务措施

儿童保健服务措施 一、新生儿疾病筛查 (一)遗传代谢病筛查 目前全国普遍筛查的疾病为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部分地区根据当地的医疗资源、群众需求、疾病发生率等实际情况,增加了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筛查病种。筛查程序包括血片采集、送检、实验室检测、阳性病例确诊和治疗。 1.血片采集和运送正常采血时间为出生72小时后,7天之内,并充分哺乳;对于各种原因(早产儿、低体重儿、正在治疗疾病的新生儿、提前出院者等)未采血者,采血时间一般不超过出生后20天。采血部位为新生儿足跟内侧或外侧,滤纸片至少采集三个血斑,自然晾干后制成滤纸干血片,置于密封袋内,密闭保存在2~8℃冰箱中,最迟不宜超过5个工作日送至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实验室检测。 2.筛查以苯丙氨酸(Phe)作为苯丙酮尿症的筛查指标。Phe浓度阳性切值根据实验室及试剂盒而定,一般大于120μmol/L(2mg/dl)为筛查阳性。筛查方法为荧光分析法、定量酶法、细菌抑制法和串联质谱法。

以促甲状腺素(TSH)作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筛查指标。TSH浓度的阳性切值根据实验室及试剂盒而定,一般大于10~20μIU/ml为筛查阳性。筛查方法为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FIA)、酶免疫荧光分析法(FE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二)听力筛查 筛查程序包括初筛、复筛、阳性病例确诊和治疗。 1.筛查时间一般出身新生儿于出身后48小时至出产院前完成初筛。 2.具有听力丧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即使通过听力筛查仍应当在3年内每年至少随访1次,在随访过程中疑心有听力丧失时,应当及时到听力停滞诊治机构就诊。新生儿听力丧失高危因素: (1)新生儿童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超过5天; (2)儿童期永世性听力停滞家族史; (3)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或毒浆体原虫(弓形体)病等引起的宫内熏染; (4)颅面形态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 (5)出身体重低于1500g; (6)高胆红素血症到达换血要求;

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附件4 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一、目的 通过健康教育、喂养指导和药物治疗等干预措施,对患有营养性疾病的儿童进行管理,及时矫正其营养偏离,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 二、管理对象 辖区内0~6岁(7岁以下)健康检查筛查出的患营养性疾病的儿童。 三、管理内容 (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1.评估及分类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分别以体重/年龄、身长(身高)/年龄和体重/身长(身高)为评估指标,采用标准差法,进行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的评估和分类。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评估及分类 指标测量值标准差法评价 体重/年龄M-3SD~M-2SD 中度低体重 ﹤M-3SD 重度低体重 身长(身高)/年龄M-3SD~M-2SD 中度生长迟缓 ﹤M-3SD 重度生长迟缓 体重/身长(身高)M-3SD~M-2SD 中度消瘦 ﹤M-3SD 重度消瘦 2.查找病因 (1)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或小于胎龄儿。 (2)喂养不当,如乳类摄入量不足、未适时或适当地进行食物转换、偏食和挑食等喂养问题。 (3)反复呼吸道感染和腹泻,消化道畸形,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其他慢性疾病。 3.干预 (1)中度营养不良:据营养膳食分析结果调整饮食,使能量摄入>85%推荐摄入量(RNI),蛋白质和矿物质、维生素摄入>80%RNI。

(2)重度营养不良:及时转诊上级医院进行专科治疗,定期了解其转归情况;出院后及时纳入专案管理,按上级医院的治疗意见协助恢复期治疗,直至恢复正常生长。 (3)管理 1)随访:进行营养和喂养行为指导,每月进行健康检查和生长发育评估直至恢复正常生长;连续2次治疗体重增长不良者,或营养改善3~6个月后但身长或身高仍增长不良者需转上级医疗保健机构。 2)结案:一般情况好,体重/年龄或身长(身高)/年龄或体重/身长(身高)≥M-2SD即可结案。 4.预防 (1)指导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采用特殊喂养方法,定期评估;积极治疗可矫治的严重先天畸形。 (2)及时分析病史,询问生长发育不良的原因,针对原因进行个体化指导;对存在喂养或进食行为问题的儿童,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和行为矫治,使儿童体格生长恢复正常速度。 (3)对于反复患消化道、呼吸道感染及影响生长发育的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