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会保障制度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关于农村会保障制度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关于农村会保障制度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关于农村会保障制度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论文摘要: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尚不完善,还存在着效率低下、管理僵化等问题。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渐使农

村社会保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稳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是发展农

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论文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保障体系的现实状况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保障体系,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极其重要的部分。最近,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决定,中央财政分担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2009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国10%县(市、区实行试点。这标志着我国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己经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立。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就着手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业已形成的社会保障进行改革,1986年前后就开始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的建设与改革的探索和试点。养老保险是农村社会保障最为重要的部分。中国快要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是老龄化社会凸显的问题,农民养老问题尤其突出。因为,在中国农村, 农民几千年都是养儿防老,靠土地作为养老保障。传统的养老方式不再适应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1991年底,民政部就在全国尝试推广《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下文简称《方案》,该方案的实施,标志着农民养老要从养儿防老走向社会养老,从而推动了全国各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1998年,原由民政部门管理的社会养老保险划归新成立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逐步实行了全国上下社会保险的统一管理。直到现在,农村养老保险模式以及保险金领取政策仍然是以民政部的《方案》为基础,是个人储蓄积累式的养老模式,这种养老保险是依靠农民自己和集体出资,管理和运行资金也都从养老基金内提支,养老

金的计发标准是按照参保个人账户积累总额计算,多投多领。由于集体经济薄弱和农民收入较低,农民参保的积极性不高。

医疗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部分。目前我国农村的医疗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启动,但直至目前,农村的医疗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速度不快,尤其是发展水平比较低。虽然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社会统筹和商业性医疗保险已在全国的绝大多数农村乡镇展开,但绝大多数农村仍然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医疗水平低、服务能力低下,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影响和困扰农民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几年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广大农村已经全面铺开,但由丁?中国农村需要保障的人口实在太多,实际上能获得最低生活保障的和需要保障的相比,还有相当距离。

二、现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1986年以来的20多年发展,以农村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保障制度为基础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网络已经逐步形成与展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解决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上发挥了一定的功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调节器”和“稳定器”的

作用。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广人农民对公平公正享受社会保障的诉求更为迫切。制约农村社会保障发展完善和功能发挥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等方面问题也日趋显现。

1.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惠及面狭窄,水平不平衡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全惠及,参保人口比重不高。

农村贫困户定期定量救济和最低生活保障的惠及面也很窄。据统计,全国农村

还有300多万无生活来源的孤老残幼人员靠集体供养、国家定期救济或由农民

分散代保代养。估计应保未保的“三无”孤老残幼还有10多万人口。另外,农

村城镇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一部分在外务工经商的农民处于社会保障的真空地带,他们无法取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保障权利,被排斥在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之外,也没有及时参加农村养老、医疗保障。

现存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质和量上都是处丁?较低水准,社会化程度低,

保障功能差,社会保障的范围需要扩大,保障水平更是有待提高。从养老保险参保农民的投保情况看,多数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多数农民选择保费最低的投保档次,到时领取的养老金必然不多,再考虑到物价上涨等因素,养老金

难以真正起到养老保障的作用。所以,这次试点的新农保需要切实考虑保障功能问题。目前正在积极推行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虽然解决了群众“病有所医”的问题,但农村的合作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基金一样,调剂范围小,共济性差, 保障水准低,和实际需求仍相距甚远。而且,农村医疗保障只是乡镇社区化的, 而不是社会化(其实,我国城镇职工的医保也不是社会化的,但社区选择的范围比农村要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和城镇居民一样享有优质医疗保健资源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由于各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形成了东西部的收入梯度。近几年来,这种不平衡还有继续增大的趋势。在不同地区农村保障存在着相当大的区域差异,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的保障仍然是以传统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为主,这己大大滞后于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并且,区域内部因乡村劳动力的急剧分化和大规模的非农化、职工化,

农民对社会保障的要求也不一样,这就给建立一个统一的农村社会保障,即农

村社会保障的主体、项目、资金筹集、管理方式、待遇标准等方面的统一设置了客观障碍。这种不平衡的态势,严重地制约了全国范围内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

2.社会保障资金严重不足,基金管理机制僵化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最重要的就是解决保障资金来源问题。近年来,

国家增加了农村丰十会保障的投入,但比较农村社会保障的实际需要,财政补

贴标准还是偏低。集体的一块,由丁?不少地区集体经济薄弱,随着农村“费改税”和取消农业税,乡镇财政、集体收入锐减,集体可支配收人减少,甚至出

现收不抵支,社会保障的集体补助部分很难到位,以前的农村养老保险就是这样,集体出资的部分难以到位,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个人参保的积极性。

因此,这次试点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明确了个人、财政、集体三方筹资机制, 并且财政补贴占大头,财政补贴部分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但农村社会保障并不仅是养老保险这一块,农村社会保障需要的资金巨大,不可能全由政府从财政收入中支出,在发达国家也是这样,况且目前我国政府还无足够能力支付这笔巨大资金。所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还是必须建立合乎实际的筹资制度。

目前,农村社会保障资金增长机制、管理机制和法律保障亟待建立健全。

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体系尚未完善,也未形成法律体系,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

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致使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缺乏约束,资金使用存在风

险。有把农村社会保障基金挪为它用、非法经营,致使资金大量流失的现象, 严重影响社保资金正常运转;也有农村社会保障机构的组织和制度效率低K,

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僵化;缺乏增长机制,无法解决农保基金保值增值的问题。

3.农民失业风险加剧,需要建立和加强农民失业保障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民失业或潜在失业成为必然的现象。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农产业需要的劳动力减少,加上农业生产是有较强的季节性,在农闲季节,大部分农业劳动力处丁-闲置状态,单凭农业自身难以消化这些过剩劳动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在减少,很多失地农民要转化,再由于劳动力自身条件的局限,一部分过剩的劳动力难以向非农部门转移。但这些农民工也会由丁?种种原因而失业,如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后,珠三角就有大批农民工失业返乡;就是还在农村从事农业的农民,由于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等,凭靠土地收益难以跟上社会的发展,农村土地收益保障的功能正在弱化,农民失业风险加剧,农村的失业保障机制需要建立和加强。

三、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农村的社会保障还很薄弱,社会保障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保障体系

不健全,覆盖面窄,层次低。但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从战略的高度统筹兼顾、科学指导、合理安排、稳步推进。

1.健全和完善多层次保障体系,实现“应保尽保、全民皆保”

目前,农村社会保障的重点是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养老保障还必须是以保障老年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即温饱型

保障为立足点,这是由中国农村现实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在养老保险方面,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还应采取个人、集体和财政三方筹资,储备积累的模式。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起步阶段,要按照广覆盖、低起点原则,合理确定个人、集体和财政三方出资的比例。以个人账户为基础,制订适度的个人缴费基数,让低收入者缴得起,高收入者有动力,通过再分配和转移支付,增加财政在个人账户中实际积累所占比重。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地方财政和集体经济多提一些补贴,适当提高养老金标准,使受惠农民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在经济尚不发达的地区,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拿大头,地方财政给予尽可能的支持,使受惠农民领取的养老金真正起到养老的功能。在医疗保障方面,农村还是要继续走合作医疗和医疗保险相结合的道路,乘2009年医疗卫生体制全而改革的东风,加强村级卫生保健力量,加强乡镇卫生保健机构和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和完善。除了加强合作医疗和统筹医保外,还要引入商业保险机制,建立以“家庭账户”为基础的农村医疗保险模式,形成一个与城市医疗保险制度接轨的有效接口。扩大最低生活保障、失业补助和社会救济的覆盖面,根据经济发展的可能逐步提高最低保障标准,让无生活来源的孤老残幼人员都能维护其基本生活。由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村庄之间,同一村庄相邻农户之间的

收入方式、收入水平都存在很大差异。单一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很难照顾到各

方面的要求。因此应建立以基本社会保障为主体,乡村集体保障和家庭储蓄保

障并存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社会保障包括社会救济、社会保险和社

会福利等,这是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人人都能享受。集体保障由乡村集体和

企业根据自身经济能力为本社区群众和职工设立,所需资金从集体和企业税后

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由社会保障机构管理,汇人个人账户储存。个人储蓄

保障由劳动者根据家庭和个人情况自愿参加,自选保险品种和投保机构,存取

自由。根据经济状况的地区差异和群体差异,分类办保,满足不同农民群体的

社保要求。研究解决在外务工经商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的办法,维护这部分人员的合法权益;还要加快新农保试点和推广的步伐,妥善解决新老农保的衔接

问题,维护原参保对象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保障的权威性和延续性,最

终实现“应保尽保、全民皆保”的目标。

2.多渠道筹措保障基金,量力而行提高保障水平,确保保障功能的充分发挥

(1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反哺农村的功能,稳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在

财政

总支出中的比重。过去,各级财政用于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过少,是导致农村

社会保障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这次试点的新农保提高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并以专款专用形式,确保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有效使用。中央财政与

地方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支持,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中央财政主要解决农村社会的基本保障和不同区域之间差异问题,地方财政则主要解决在基本保障基础上提高保障水平和本区域内保障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各级政府除了财政支持以外,还要通过政策扶持、加强管理、深化改革等途径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集体经济也要通过发展、壮大经济力量, 提高对农民的补助能力,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承担应有的责任。(2把土地收益和社会保障挂钩,把“以土地作保障”改变为“以收益作保

障”。土地是国家或集体所有,农民个体对土地没有所有权,“以土地作保障”

的传统模式已经失去其合法性。但农民对承包的土地拥有使用权和取得收益的

权力,把土地的经营权、土地收益和农民保障挂钩,动员农民,也可以用征收

社保专项税费的办法,按土地收益的一定比例交纳社会保障资金,这样可为拥

有土地经营权的农民提供生活保障。土地是生产耍素,土地的经营权可以流转,

在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流转现象越来越普遍,能否为土地承

包权设置一个类似于期权的法律权能作为流转或出让的根据,在流转土地时,

根据权能比值让农民获得合法的收益,也可以用这部分收入交纳自己的社会保

险费;国家政府征用农民土地,也根据权能给予适当补偿,并把补偿金的一部

分打入农民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使土地收益或补偿收入成为农村社会保障基

金的重要来源之一。

(3广泛动员工商各业反哺农业、支持农村。动员社会力量为农村社会保障

筹集和捐助资金。争取国内外基金或捐助支持,通过社会集团捐助和个人捐赠,

筹集农村扶贫解困资金,这部分资金可以采取部分进入社会统筹账户的办法,

充实农村社会保障基金。民政部门发行的社会福利彩票统筹的资金中应确定一

定比例,定向支持农村社会保障基金。

3.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和管理制度,确保农村社会保障基金安全前提下实现基金保值增值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的法律制度,社会保障法制化,是社会保障健康发展的

需要,也是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因此,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必须以法律为

依据,约束农民、集体、国家的相关义务和权利,确保其健康、规范发展。现

阶段的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重点,应该是对社会保障的对象、范围、社会

保障基金的筹集和管理、社会保障机构的设置、公民享受社会保障的程序、侵害公民社会保障权利行为的处置等做出具体的规定。同时也要抓紧部门规章和专项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尽快制定农村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规章,以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吸引更多的农民参加社会保障,不断扩大农村养老保障的覆盖面和受益面。

农村社会保障基金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核心。充足、稳定的资金来源和安全、保值的资金管理是保证农村社会保障顺利展开的基础。坚持制度管保的原则,

安全管理与保值增值相协调。在确保养老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基金保值增值。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基金管理力度,保证基金安全。要建立独立的社会

保障基金监督机构和资金流通的运作机构,完善相应的财务核算、审计、监督等制度,形成由管理机构内部监督稽核、行政主管部门监督、专业部门监督、

社会舆论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网络,促进基金收支公开、透明、安全、高效。积极引进国际先进资金管理经验,适当放宽基金投资的政策性限制,改革

社会保障资金投资运营方式,想方设法实现基金收益最大化。逐步建立保障标准随经济发展自然增长机制,让广大农民切切实实从农村保障制度中享受到更多实惠。

4用科学发展的观点办农村社会保障,谋划全局,统筹城乡,逐步实现社

会保障社会化

树立“乡社会保障同步发展理念,努力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农村社会

保障的各种壁垒和障碍,实现城乡居民社会保障的机会平等。有条件的地方要注重强化城乡社会保障的兼容与互补,积极探索建立城乡社会保障的衔接通道, 着力做好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城镇各项社会保障向农村延仲,最终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保障体系。

现在,我国的城乡社会保障都是社区性或半社区性的,而不是社会性的,

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个人账户,逐步实现社会保障的社会化,应是社会保障的发展方向。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个人账户,能够促进城乡整合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实现。同时,统一的个人账户也依赖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城乡整合。

个人在农村和城市企业之间流动,其个人账户积累的保险金可以随之划拨。劳

动者流动到异地后,只要满足相应条件,就可以自动获得统筹保险的资格。当然,地区之间的个人账户缴费标准与可享受到的保险金收益可以存在差异。

实行农村社会保障要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经济承受力为保证。切实将农

村保障工作纳入经济社会的全局来谋划。逐渐使农村保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扎扎实实谋划好农村保障的各项基础工作,稳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工作。

关于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新思考

关于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新思考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农村社会保障的滞后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而学习国外农村社会保障的有益经验对于解决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因此,构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就应该实行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保障并举,加强社会服务与社会支持的功能,把基础社会保障与农民增收自主保障结合起来,同时还要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与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保障,从而建立健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人口多是中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城乡之间在生产水平、收人水平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现实的差别,如城乡“二元结构”和不平等的“国民待遇”己经严重制约了农村城市化的进程,而农村社会保障的滞后也影响了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一、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分析 (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农村社会保障滞后 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重要原因。我国较为发达的城市经济与欠发达的农村经济并存,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并存,城乡差别很大,是典型的二元经济。同二元经济结构相适应,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呈明显的二元化特征:在城市,建立了面向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制度;在农村,则实行家庭保障为主与集体救助相结合的保障制度。作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核心内容的社会保险,未在农村建立,绝大多数农民处于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农民不能享受到与城镇居民所具有的就业、医疗、住房、退休金等福利。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薄弱,特别是占有主体地位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尤为突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已经与国际劳动组织的有关条约存在巨大差距。不同国家的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是加拿大为%,日本为37%,澳大利亚为35%,我国只有10%左右,而这10%的投人也是绝大部分给了城镇职工。 (二)我国农村经济落后是制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才有可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王海玲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十八日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主要内容及功能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实施的,以国民收入再分配为手段,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它具体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社会保障的首要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2)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3)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4)社会保障的手段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它是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杠杆之一;(5)社会保障的实施依据是国家立法;(6)社会保障既是一种社会行为,一种社会经济制度,也是一项社会事业,还是一种社会政策,在现代社会,社会保障同时还是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这是对社会保障最简洁的概括。

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上讲,参加社会保险是公民的义务,获得社会保障并享受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是公民的权利。从政府职能上讲,对公民实行社会保障是政府义不容辞的一项基本责任。 (二)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臵和社会互助等内容。 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劳动者在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劳动收入时给予经济补偿,使他们能够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共济性和普遍性等特征,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项目。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其保障对象主要是全体劳动者,目的是保障基本生活,具有补偿收入减少的性质。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政府给予资助并承担最终责任。社会保险实行权利和义务相对应的原则,劳动者只有履行了缴费义务,才能获得相应的收入补偿权利。 2、社会救济。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因各种原因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救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救助的对象有三类:一是无依无靠、没有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主要包括孤儿、残疾人以及没有参加

关于某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某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社会保障是国家的一项基本经济社会制度,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稳定石”和“调节器”。建立健全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也是实现海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推动全岛开放开发的支撑。为了加强我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助推平潭“后大桥时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根据政协工作安排,县政协组成专题调研组,对我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一)以维持最低生存为目标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一是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初步建立。我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应保尽保”的工作目标基本实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不断深入。我县低保制度从2004年开始全面启动,至2009年4月底止,工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户数有7489户、16622人,全额低保的对象(五保户)1958户、2541人。月发放低保金111.105万元,人均月补差51.56元,全额补助对象人月均100元。城镇低保从1998年试行以来,低保对象已扩展到611户、1831人,低保标准单人户为155元,多人户为

145元。月发放低保金12.998万元,人均月补差70.99元。二是各种救助制度全面实施。我县高度重视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建立实施了多项救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卓有成效,不断提高农村低保家庭医疗救助标准,将农村低保户在县级以上(含县级)医疗机构住院的救助标准提高到50%,五保户在县级以上(含县级)医疗机构住院的救助标准提高到80%。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社会救助不断推进,落实了农村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经济适用房和政府廉租房正在积极筹建之中。 (二)以维持温饱水平为目标的社会保险逐步完善。截止2009年4月,全县养老保险参保单位852家,在职缴费职工9999人,退休职工5432人,养老基金收入944万元,支出1681万元;工伤保险参保单位190个,参保职工8556人,基金收入32.88万元,基金支出26.47万元,历年滚存节余161.93万元;生育保险参保单位190个,参保职工7249人,基金收入18.8万元,历年滚存节余208.2万元。医疗保险参保职工19273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500.87万元,支出274.78万元,居民医保参保人员28638人,累计节余540.78万元。机关社保共有投保单位290个,在职参保人员7262人、离退休人员3235人,实现基金收入312809万元,历年滚存节余4594.61万元。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新农合工作运行平稳。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浅析

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安全和稳定制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构的调整,社会主义国情的发展。现行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与完善。本文从社会保障制度当前的现状入手,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当今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了浅要分析。 关键词:社会保障问题分析应对措施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现阶段我国已经建成了以养老、失业、医疗三大社会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为骨架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也是在不断的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断取得前进的现在,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1.中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1.1.社会保障法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以社会保险费征缴和发放为基础、以部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居民生活救济为辅助而形成的一套制度。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法制化建设滞后,现行的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管理与使用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所制订的只是一些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这种立法的低层次状况不仅导致我国社会保障法律规范的强制力低,而且也导致现行法律往往更多注重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造成各部门之间立法的矛盾和各地方立法的不协调,最终导致各地社会保障的做法难以统一。 2.2.统筹层次低,覆盖面窄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费的统筹层次很低,虽然国家也要求各地区尽快实现省级统筹,但大部分地区落实到地市级统筹,还存在不少的县级统筹。我国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天然环境各不相同,经济基础也不一样,管理水平和人才条件也存在着一定差异,这些都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而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资金筹措能力。目前,我国过低的社会保障资金的统筹层次直接影响了社会保障的良好运行,表现为:条件好的地方,较低的收费率即可满足当地的社会保障支出,条件差的地方,较高的收费率也无法满足当地的社会保障支出。

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内容提要】自解放以来我国一直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障体系的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数十年来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有了可靠的保障。但从根本看,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急待继续建立和完善。本文即围绕该问题展开浅层次的论述,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社会保障,现状,不足,对策,意义

前言: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以及实现完全意义社会主义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条件。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一直把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放在当前全国发展议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这项决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近几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之快显而易见,已初步形成了以养老不保险,下岗人员基本生活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个模块共同运作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该体系下,我国的社会保障已初见成效。人民的生活已有较好的保障和改善。但是,目前的成绩并不能掩盖现行制度的缺点和不足,中国社会保障体系要符合整个国情的发展要求,仍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社会保障制度(SOCIALSECURITY)亦可理解为社会安全,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基金,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生育以及遭受意外灾害的情况下,可以得到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概括地说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互助和优抚安置等五大体系。 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每个国家必不可少的基本制度之一,由国家建立并实行。同时,国家必须立法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规范的调整。所有相关法律总称社会保障法,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表现和实施依据。建设一个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一个人国家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从历史的角度讲,社会保障是治国安邦,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途径,被称为“铁血宰相”的贝斯麦曾说:“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士最安分守己的,也是最容易被统治的。”从现实的角度讲,社会保障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注,最有切身关系的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国加入WTO之后,经济活动迅速和世界接轨。市场变化日新月异,随着外来竞争力的影响,企业的兼并和破产使下岗和失业成为一个社会现象。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为市场经济创建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同时也避免了下岗人员可能产生的不良心理,保证了社会稳定。从未来的角度看,我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不但养老金的需求增加,而且医疗需求也将大幅上升。我们人口老龄化具有的三个特点:规模大,速度快,底子薄。更说明了在当前社会建立以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谈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 -07-26 17:07:33) 转载▼ 标签: 杂谈 谈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王静云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农民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面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而且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加,因此,无论是基于权利与公平的观点,还是从发展市场经济和健全整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需求角度出发,都没有理由将农民排斥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所谓社会保障是一国政府为全体国民因各种原因而失去收入来源、生活贫困时,向她们提供的生活保障。由于中国当前正在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限于城镇地区,农村地区相对薄弱,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不但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尤为迫切。本文主要论述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对策;构建和谐社会;

一、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 现行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长期滞后。总的说来,农村的养老保险情况并不理想,农村地区医疗保险的覆盖率也非常低。由于中国农民基数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能一蹴而就,以及中国城乡二元化的格局,成为当前城乡社会保障差异的人为历史性因素。城市居民享受的国家给予的退休金、公费医疗、福利住房、粮食和副食补贴等待遇,而这些农民都没有。经过多年探索,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截至底,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面,参保人数约为6000万人,其中有财政补贴的约为1000万人。在农村低保方面,全国农村低保对象有4291万人,占全国农村人口的5.9%,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222.3亿元,平均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82元。在农村五保供养方面,全国有543万五保供养对象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面,全国已有2729个县(市、区)建立了新农合制度,覆盖到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的8.14亿人口,农民参合率91.5%。尽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架已初步建立,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保障水平较低,制度有待完善。 二、农村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窄。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保障力度,地方政府用于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37572

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2-07-26 17:07:33) 转载▼ 标签: 杂谈 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王静云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农民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面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而且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加,因此,无论是基于权利与公平的观点,还是从发展市场经济和健全整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需求角度出发,都没有理由将农民排斥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所谓社会保障是一国政府为全体国民因各种原因而失去收入来源、生活贫困时,向他们提供的生活保障。由于我国目前正在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限于城镇地区,农村地区相对薄弱,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尤为迫切。本文主要论述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对策;构建和谐社会;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 现行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长期滞后。总的说来,农村的养老保险情况并不理想,农村地区医疗保险的覆盖率也非常低。由于我国农民基数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能一蹴而就,以及我国城乡二元化的格局,成为当前城乡社会保障差异的人为历史性因素。城市居民享受的国家给予的退休金、公费医疗、福利住房、粮食和副食补贴等待遇,而这些农民都没有。经过多年探索,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截至2008年底,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面,参保人数约为6000万人,其中有财政补贴的约为1000万人。在农村低保方面,全国农村低保对象有4291万人,占全国农村人口的5.9%,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222.3亿元,平均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82元。在农村五保供养方面,全国有543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制度建设,也是一项开拓创新性的重大改革任务。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必须从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推进改革和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使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政策更加配套、管理更加规范、运行更加稳健. 坚持三个原则,把握社会保障发展方向。一是坚持社会保障标准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既尽力而为,让人民群众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又量力而行,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承受能力。二是坚持从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满足不同水平的社会保障需求。三是坚持由近及远、循序渐进、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要注意把握改革政策出台的时机,注意保持有关政策的相对稳定和衔接配套,注意采取平稳可行和符合国情国力的过渡措施,避免社会矛盾的发生。 推进四个转变,强化社会保障意识。一是适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推进社会保障由以城市和企业职工为主向城乡全体劳动者转变。二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要求,推进社会保障由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向多种所有制转变。三是适应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推进社会保障由以城镇为主向城乡统筹转变。四是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推进社会保障由以单位管理为主向由社会机构提供管理和服务转变。

完善三个机制,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一是建立完善稳定可靠多元的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机制,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通过利益导向鼓励参保缴费,强化基金管理和监督检查,建立社会保障基金随财政收入增长而增长的机制。二是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统筹调剂机制,将养老、失业保险金的下拨与上解挂钩,与扩面征缴情况挂钩,对基金困难的地方,省、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规模的调剂金予以支持。三是建立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机制,及时落实参保人员的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积极发展慈善事业,鼓励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优势企业对慈善机构进行捐助,积极鼓励社会力量采取定点挂钩、定向捐赠、结对认养等方式,参与集中供养。 强化两项措施,夯实社会保障基础。一是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化建设,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严肃查处不参加社会保险、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二是加强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建立起覆盖广泛的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将社会保障资金的缴纳、记录、核算、支付、查询服务等全部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对所有服务对象跟踪一生、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的目标。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块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

谈如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谈如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发表时间:2010-10-22T10:17:07.793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11月第1期供稿作者:彭金英[导读]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社会建设,着力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彭金英中共扶沟县委党校,河南周口 461300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1-0000-01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要求。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实践也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王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成效与农村居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因此,各地区各部门应深刻认识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加强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扎实推进。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社会建设,着力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我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社会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比如,去年普遍建立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出台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在320个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迈出历史性步伐;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资金2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农村五保户供养水平、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城乡低保对象保障水平都有新的提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积累6927亿元,比上年增长44.2%。 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统筹协调做好各项工作,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城乡、整体设计,分步实施、配套推进,积极而为、量力而行,逐步将各类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实现城乡统筹和应保尽保。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以及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已有的各项保障制度,要不断完善政策,扩大覆盖面。要抓住社会保障制度薄弱环节加以推进,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认真落实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加快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要加强城乡低保工作,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切实做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与此同时,要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好扶残助残的各项政策,为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 其中,特别是要适应统筹城乡发展新形势的要求,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创造条件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衔接办法。要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做到先保后征,使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长期有保障。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做到应保尽保,不断堤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要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确保供养水平达到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要完善农村受灾群众救助制度。要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要发展农村老龄服务,让更多的农村老年人享受到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服务。要加强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促进农村残疾人事业发展。 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要进一步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关系广大农民幸福安康,必须惠及全体农民。推进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解决农村群众“病有所医”的一项重要举措。要进一步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规范“新农合”基金管理,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建立方便快捷的农民个人缴费方式,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协调一致的动态筹资机制,确保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同时,要不断整合城乡卫生资源,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重点办好县级医院并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向农民提供安全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要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定向免费培养培训农村卫生人才,妥善解决乡村医生补贴,完善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制度。要坚持预防为主,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免费免疫范围,加大地方病、传染病及人畜共患病防治力度。要通过不断完善医疗保障,使农民得到优质、低廉、便捷有效的医疗服务,让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优越性。 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统筹协调、抓好落实。要紧密结合实际,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理论和实践研究,深刻把握农村社会保障特点和规律,增强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系统性。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社会保障事业、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良好局面。

2020年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研究初稿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研究初稿 1 2020年4月19日

学习中心:圆梦计划 分数: 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 题目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研究 学号 学生姓名黄仲伦 导师姓名代立梅 10月9日 2 2020年4月19日

论文评定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月日 3 2020年4月19日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它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黄仲伦 日期: 10月9日 4 2020年4月19日

【内容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加快建立覆盖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需求,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由于中国当前正在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限于城镇地区,农村地区相对薄弱,农村社会保障长期滞后,还存在着制度不完善,保障意识落后,投入资金不够,职能管理不善等问题,如何建设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十分紧迫且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加快对农民保障的立法建设和提高管理水平,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建设,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本文主要论述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要将自己的观点在这里亮出来,别人一看就知道你的论文的主要观点。)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5 2020年4月19日

我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利弊分析与对策

构成中国特色的劳动保障体系之我见 杨远尚 劳动保障体系是指劳动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当前我国的劳动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四个方面。完善的劳动保障体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条件,它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一、我国当前的劳动保障现状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劳动保障体系也逐步的完善,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我国的劳动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健全。养老、医疗、就业、住房等各类基本需求都有了比较系统的制度化保障机制。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各种保障制度的内容得到进一步丰富。劳动保障领域历史遗留问题也在逐步的化解。劳动保障体系在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我国劳动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实现全覆盖。劳动保障正在从就业人员扩大到非就业人员,从城镇居民扩展到农村居民,所有的群体都被纳入劳动保障制度覆盖范围。 3、劳动保障的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建国60多年来,我国基本养老金不断提高。另外,医疗保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低收入生活者的生活保障标准也多次提高。近年来,几次物价上涨,一些城市还发临时物价上涨补贴,建立了物价上涨补贴发放联动机制。

4、劳动保障资金规模不断增长。近年来,大量年轻劳动力进入市场,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五项社会保险基金规模都在快速增长。这使得我国社会保障资金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二、我国劳动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1、我国人口正在逐步老龄化。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问题更加突出。中国养老保险长期实行现收现付制,没有留出积累资金。老龄化提前到来,意味着“未富先老”,中国劳动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着养老负担重、筹集资金难和医疗费用大等诸多挑战。 2、当前我国的劳动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存在保障水平低、法律不够健全、监察执法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在劳动社会保障政策制定上,还存在临时性政策多,长期性政策少,制度设计越来越复杂,执行成本越来越高,而政策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等现象。 3、我国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给劳动保障带来新的挑战。目前我国每年都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他们成为城市建设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进入城市后的社会保障问题急需研究。 4、政府、企业、个人的权利与责任边界不清晰。我国劳动社会保障改革的初衷是减轻政府和国有企业的责任。但是现在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界定依然模糊不清。作为公民究竟有哪些权利,劳动社会保障到底保障了人们的哪些权利。哪些方面是应该由政府保障的,哪些方面应该由个人保障,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这样就导致应该被保障部分的权利没有被保障,不该由社会保障的却花费了大量财力物力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模式的初探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模式的初探在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发展日益步入正常轨道的现阶段,从宏观上系统地考察并研究中国社会保障改革发展道路已经显得必要而且迫切了。社会保障改革经过十多年的艰难探索,也充分暴露出传统社保制度的缺陷和各种改革方案在实践中的问题,社会保障改革仅作为配套工程难以发挥其主要的重要作用。因此,我认为要摆脱改革滞后的局面,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改变社保制度被动配套的改革推进方式,把社会保障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建设作为整个市场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项主体工程,并主动性地推进,把社保改革真正引入快车道,使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创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 1、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提和保证 创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是提高综合国力,造福于人类和社会,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深化改革,宏观调控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完善市场机制,保障人才流动,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兴旺劳动力市场,作用重大。 2、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安定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使企业和劳动者既有机遇又有风险,市场规律自发地倾向激励强者,而不会保护弱者,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保障运用“大数法则”的原理来分散劳动者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可以说是对市场经济缺陷的一个弥补。因此建立社

会保障体系是实现我国《宪法》和《劳动法》规定劳动者的基本权利的需要,保护合法权益以法律的形式表现出来才会具有充分的效力,才能维护社会安定,真正反映社会保障的强制性原则。 3、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当前深化社会保险改革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各地相继加快社保改革的进程,出台了许多新的改革措施。因此,要因势利导,把社保纳入市场经济改革的主要目标,实现劳动力配置——合理流动(或失业)——社会保险的良性循环,使企业和个人充分认识社会保险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社保改革,促进社会稳定,文明、进步。 4、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深化企业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配套工程,它实施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企业要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营销者,成为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因而要提高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丢下包袱,轻装上阵,改变企业办社会的传统做法,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 二、当前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及其问题 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已初步形成。如上海在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军人优抚、医疗保障及再就业工程等方面做了大量而又有成效的工作,使其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有力地推动了上海经济迅速发展,为全国各地做出了表率,成绩斐然。但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全国尚处

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

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 1 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应加强“新农合”、“新农保”在农村的宣传工作,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的连续性和流动性。不断探索农村低保工作的动态管理,加强监管,科学界定低保对象。政府财政还应当加大对农村福利设施、生产基础设施的投入,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之后,建议推行农业保险制度。农业虽然占GDP的比重越来越小,但是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的战略地位、农业的不可替代作用是永恒不变的,建立农业保险制度非常必要。同时,还要积极发挥商业保险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要从各地区的实际出发,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2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完善报销结算方法 建立强制性的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民和被征地农民一并纳入保障范围,并建立政府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基金,消除农村和城镇差别,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近十年来,河南省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2011年,河南生产总值达到27232.04亿元,比2010年增长11.6%。可见,政府能够拿出一定的财力支持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随着“新农合”的发展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启动,河南省政府也随之启动了大量资金投入其中。但考虑到农村收入本来就低,又没有较多的像城市那样可以依靠自主经营的单位。各级政府应继续扩大财政投入力度,以保证并促进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农村保障水平。 针对农村社会保障统筹层次低,报销结算不合理等问题,应不断提高统筹层次,建立跨省份的基本医疗转移结算办法;跨市、跨省份设立农民工定点医院;形成全国统一的医疗信息化网络全覆盖,推广参保人员就医“一卡通”,实现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 3 政府应该为农村社会保障的建立提供有效的财政支持 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面承受能力,提高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逐步形成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对主体的人口大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却只有很小的覆盖面,水平低,区域差异大,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经济、社会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农村社会保障己不能适应农民对其新的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亟需解决,以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和探索。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与社会进步以及我国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传统模式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建立与健全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已显得十分必要。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情况。它包括农村“五保”制度、农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四个方面。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要求和愿望是实现“生有所靠、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当前在农村社会保障各项制度建设中,应重点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为公民提供一系列基本生活保障,使公民在年老、疾病、失业、灾害及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制度。农村社会保障是全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将有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利于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助于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保障水平低、覆盖面小,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缓慢,

养老保障的社会互济性低、保障能力弱,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等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重点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保障水平。但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并不如人意,从整体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诸多缺陷。 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窄,水平低,社会化程度低,发展长期滞后。受我国情省情等因素所限,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项长期工程。还由于长期城乡二元化格局的人为性因素。农民在享受社会保障方面在改革后却倒退了。农村始终处于中国社会保障的边缘,有相当一部分社会保障的内容将整个农村人口排除在保障体制之外,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不平衡性日益加剧 (二)、国家重视不够,养老保险滞后。由于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城乡分割”的保障格局。国家把大量的物力、财力投入到了城镇社会保障建设,城镇社会保险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国家对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不甚重视,投入很少。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规定保险费的筹集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辅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支持,农民的个人账户完全由个人交纳,国家并无责任。这表明社会保障仍基本是或主要是城镇职工的。 (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及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缺项,帮扶力度偏小,应保障的未保障现象普遍存在;农村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东部相对发达完善,而西部地区集中了我

申论范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申论范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兼顾公平效率完善社保制度当前,新常态环境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各地在此方面纷纷出现一些探索和实践。部分一线城 市,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明确责任科学规划,下狠心、怀决心,持恒心,解决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难顽疾,保障了住有所居,促进了社会公平。 然而,从养老保险断保现象迭出,到“看病难、看病贵”人们习以为常;从异地高考政策艰难破冰,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相对较低;从社会保障城乡差异、地区差异较为悬殊,到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紊乱…… 凡此总总,无不凸显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没有充分发挥效率和保障公平。社会保障制度,关乎着人民群众的切身福祉,关乎社会成员能动性的激发,关乎着民心所向政通人和。一言以蔽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公平与效率是鸟之两翼,车之两辙,不可偏废。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手段,能够调节社会不同阶层收入再分配,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保护器,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是经济发展的调节器,是民生工作的兜底网。俯瞰荷兰,各方高度重视,制定多元化的社会福利政策,实行全民社会保障;反观国内,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举步维艰,缘何社会保障发展不尽 如人意?究其原因,根本在于社会保障制度没有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两者间的关系。 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是效率的最终归宿。从吴兢“治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到王夫之“论天下者, 必循天下公”,再到何启“公与平者,国之基址也”……无不凸显出社会保障制度,在追求效率的同时, 必须关注公平。社会保障制度,互助救济,扶危济困,嘘寒问暖,保障公平,是其应有之义,是其建立初衷。倘若本末倒置,过度追求效率,忽视公平,将会产生马太效应,导致社会两极分化,阶层固化。因此,必须关注民心,倾听民意,重视公平,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建立广覆盖、保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唯有如此,方能为社会保障制度锦上添花,保驾护航,添砖加瓦。 社会保障制度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工作最重要的灵魂,是提高效率。过分关注公平,忽视效率 会导致严重的负面效果。一些人,会逐渐形成社会保障的惰性,导致更多“懒汉”产生。同时,我国人口众多,过高的社会保障支付水平,会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出现财政赤字和预算透支。当前,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偏低等一系列突出问题,更需要我们注重社会保障制度的高效率运行。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支出水平,不能“摊大饼”,要“好钢用在刀刃上”,同时结合国情,因地制宜,制定多元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完善,犹如一颗定心丸,是弱势群体的保护伞,能够打开社会稳定的安全之阀。 治国莫先于公,社会保障制度,实施之要,在于公平,要做到一把尺子来丈量。而作为硬币的另一面,提升效率才能奠 定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石。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之一生,命途多舛,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坎坷挫折是常态。上

建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

建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的研究 于明74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越发明显,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也逐渐浮出睡眠。为此,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我国目前社会保障的现状和所出现的问题来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而达到通过提高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使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我国转型的顺利。 [关键词]保障社会问题市场 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政府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从1986年开始实行的,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要求而逐步确定完善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我国现行的保障体制还很不完善。如今,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已经日益重要起来,它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关系到经济的繁荣,关系到政治局势的安定。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能否顺利渡过这一关键时期,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必要的保证。因此本文就

全国社会保障制度目前的实施状况,针对一些问题做出分析。 一、我国社会保障值得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社会保障机制不合理 1.存在的问题 国家包揽过多,带来的沉重的负担,同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没有完全从过去多功能合一的单位制角色中转换过来,也有着较重的负担。此外,我国的社会保障存在供给等级制平均主义的事实,在社会保障供给上,我国存在着混合制度,还有补充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严重滞后,这些问题都凸现出我国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合理性。 2.具体表现 从国外经验看,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都是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但从我国的现状看,社会保障基金来源是企业支付,少量部分由国家补充,个人很少缴纳。不能很好体现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负责原则。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各地的养老保险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向企业统筹的比例为职工工资总额的20%—30%,如果再加上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和住房公基金等各项社会保险的筹资比例之合,平均水平已超过工资总额的40%,而向个人筹集的比例仅为工资总额的3%—5%。而在供给上,政府职员和国有企业单位职员享有收益基准制的保障。集体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职工更多的依靠自身公款的积累,农民家庭则主要依靠自己家庭积累来保障养老及医疗。这似乎隐藏着有可能存在按人或地区划分,区别执行收益基准制及供款基准制的混合制度。这种体制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不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