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纺织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纺织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二 〇 一 零 年 零 六 月

纺织复合材料论文 题 目:纺织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姓 名: 学 院:轻工与纺织学院 班 级:纺织工程08-2班 学 号:

摘要

纺织复合材料涉及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研究其发展和应用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是纺织复合材料从十九世纪开始发展历经二百余年的发展过程的缩影包括19世纪的纤维素化学和碳纤维20世纪的煤炭化学、玻璃纤维和复合材料、合成纤维和复合材料、太空时代的先进复合材料;纺织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包括、航天航空领域飞行器的重量、降落伞、个体防护装备、弹射座椅、等其它航空装备中复合材料的应用,船舶工业,汽车工业,军事工业和其他行业。

关键词:纺织复合材料、发展、应用、玻璃纤维、航空、军事、船舶

Abstract

Textile composite materials involved in every aspect of daily life, study thei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very important soci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extile composite materials involved in every aspect of daily life, study thei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very important soci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textile composite、developing 、application glass fiber、aviation、car military、shipping

目录

引言 (4)

第一章纺织复合材料的发展 (5)

1.1 19世纪的纤维素化学和碳纤维 (5)

1.2 20世纪的煤碳化学和复合材料 (5)

1.2.1 玻璃纤维和复合材料 (6)

1.2.2 合成纤维和复合材料 (6)

1.2.3 太空时代和先进复合材料 (6)

1.3 纤维和复合材料的现状 (7)

第二章纺织复合材料的应用 (9)

2.1 航天航空领域 (9)

2.1.1 飞行器的重量 (10)

2.1.2 降落伞 (11)

2.1.3 个体防护装备 (12)

2.1.4 弹射座椅 (12)

2.1.5 其它航空装备 (12)

2.2 船舶工业 (13)

2.3汽车工业 (13)

2.4 军事工业 (14)

2.5 其他行业 (14)

引言

纺织复合材料的自十九世纪开始发展,现在它已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研究其发展历程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取得的应用成果对我们促进社会发展、改善生活、保护环境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纺织复合材料的发展

1.1 19世纪的纤维素化学和碳纤维

19世纪是纤维素化学很发达的时代。以棉线或纸浆作为原料合成了硝酸纤维素(1846)、硫酸纤维素(1868)、醋酸纤维素(1869)、乙醯纤维素(1901),制成纤维、膜材、塑胶来使用。另外还开发了将纤维素溶解在氧化酮氨水溶液中,制成再生纤维素纤维的铜氨法(1857),使之与二硫化碳反应后,溶解在稀硫酸中,制作再生纤维素纤维粘胶法(1892)。粘胶法嫘萦是I.G.Farbenindustrie(德)的研究结果,开发了轮胎用高强度纤维(1936),作为替代耐隆和不锈钢线之素材而被广泛使用。在同时代所诞生的碳纤维也是由硝酸纤维素和硫酸纤维素纤维所制成的。19世纪在电气领域上,也是一个发展很迅速的时代,实用的电池是由J.F.Daniell(1836)等人发明,发电机是由 C.F.Varley、Werner以及William Siemens兄弟,照明器具的弧光灯是由F.Nollet(1826),W.E.Staite(1846),P. Jablochkoff(1871)等人进行研究改良的。电阻线通电而发光的白炽灯灯泡是Staite(1847)所发明的,但因铂表合金线的寿命很短,故而未能成功。使用碳线的构思是J.W.Starr(1845)最早取得美国专利,J.Swan(1848)也独自尝试碳线灯泡,但因真空泵的能力不足而未能成功,到了1878年,使用硝酸纤维素纤维制造的碳纤维才达成目的。。碳纤维制造技术在美国被保存下来,所以在美苏太空开发竞争的时代里,探求超高温耐热材料时,碳纤维织物的再度复活也是可以理解的。

1.2 20世纪的煤碳化学和复合材料

苯酚福马林树脂自从A.Von Bayer(1872)的研究以来,有许多的专利,在进行硬化时,必须加热,一加热就会因缩合反应所生成的水而产生气泡,所以是不好处理的树脂。L.H.Bakeland将树脂和纸、棉布、木粉混合在一起,然后利用“边施加压力边加热”制做成型品,取名Bakelite,并申请专利(1909)。他在最初是尝试代替象牙和琥珀而进入装饰品界,Bakilite的强度、滑动性、耐热特性是获得肯定的,被应用在兴起期的电气、机械、汽车组件而普及。在日本,1914年由今天的住友Bakelite 取得专利实施权而开始制造。苯酚树脂到今天除了电气、机械组件之外,还被广泛地应用在餐具、家常用具上,如铸造用壳体铸模、树脂粘结砂轮、安全帽、碗、叠层餐盒等等,但由于和热可塑性树脂竞争,产量日渐减少。利用苯酚树脂将木材薄板(Veneer)粘合而成的复合材料(强化木材,Plywood、Veneer)普及到家具和建材用途,

也被作为替代飞机机翼、横梁、机身所使用的织物材料使用。例如,Fokker DR 1的主翼Rib Leading Edge和机身(1918),小型旅客机Plywood Bullets的机体构造(1927),H.Hughes之巨大飞行艇The Spruce Goose之机体构造就是Plywood制造(1947)。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补铝材的不足,在横梁、螺旋桨、补助燃料槽、浮筒组件上使用Plywood,在英国,De Havilland公司的Mosquito轰炸机有7781架,此外,为运送重装备而制造许多翼幅33m之大型滑翔机,已为实战配备。但机体内部有污水滞留,木材就会腐蚀、漏水,老鼠会繁殖并咬电线等困扰。

1.2.1 玻璃纤维和复合材料

玻璃纤维的历史可追溯到古代的腓尼基和埃及。近代,英国的R.Hook在实验室制造(1665),岩仓具视欧美使节团于1872年12月6日到巴黎参观玻璃纤维织物,提到“用玻璃制做细线,然后织成锦缎,工艺奇妙,至此达到极致”,由此可以看出法国至少可以少量制造玻璃纤维了。玻璃纤维织物广为人知是在1893年的芝加哥万国博览会(World's Columbian Exposition),由E.D.Libbys展出经纱使用玻璃纤维,纬纱使用蚕丝织成的布料所制做的服装,他为了招揽顾客,宣传自家公司的雕花玻璃而请有名的女星穿玻璃纤维制成的服装,但是发展的重点并不是玻璃纤维。

1.2.2 合成纤维和复合材料

合成纤维在1930~1960年代和煤炭化学、石油化学的发展同步发展起来。具代表性的纤维有聚氯乙烯纤维(1931)、聚醯胺纤维(1935)、聚酯纤维(1941)、亚克力纤维(1950)、聚氨基甲酸酯系弹性纤维(1959)、聚丙烯系纤维(1959)、芳香族聚醯胺纤维(1962)。这些合成纤维在衣料方面置换了麻、棉、蚕丝、羊毛等天然纤维和嫘萦、彭帛、醋酸等纤维素系再生纤维。在产业资材领域被广泛使用,和合成橡胶复合而成的轮胎、皮带、软管、胶布,和树脂复合而成的帐篷、防水帆布、挡油堤、地工织物、膜构造建筑等,和水泥、沥青复合而成的屋顶材、屋顶、混凝土补强等等,作为复合材料的强化纤维使用。

1.2.3 太空时代和先进复合材料

火箭前端的前锥体,火箭发动机,在返回地球时街进大气圈的密封舱会达到高温,所以是使用耐热性卓越的石墨和钨,除此之外,还会采用苯酚树脂和石棉、耐热玻璃纤维、耐隆纤维织物等复合之材料。

石棉在1500℃左右会失去结晶水,引起强度的降低,耐热玻璃纤维是对玻璃纤维进行浸酸处理,将氧化铝以外的成分溶解去除而获得的纤维,因为强度低,所以探求其他的强化材。

在此种背景下,开发燃烧螺萦织物而成碳纤维织物,然后是碳纤维一苯酚树脂复合材料,进而是将此CFRP燃烧而得碳纤维强化炭复合材料(C/C)。火箭发动机的喷管喉衬(Nozzle Throat)及射出长锥(Exit Cone)会达到2,500℃,所以碳纤维强化碳复合材料(C/C)在冲进大气圈时的前端部分会被加热到5,500℃,所以要使用碳纤维强化苯酚树脂制材料。

碳纤维织物在1957年左右,在美国出现Barnebey-Cheney,Atomic Laboratories,National Carbon的名称,而用于烧蚀材的碳纤维织物是由HITCO,3M,UCC/National Carbon,Carborundum,J.P.Stevens,H.I.Tompson Fiber Glass各大型企业所供应的。

原料是嫘萦织物,又有经过2,000℃热处理之碳化等级和2,800℃热处理石墨化等级的区分,但是拉伸强度、弹性率的要求并不是很严格。

初期的碳纤维织物是和制作碳电极一样,都是利用批次式加热炉对嫘萦织物进行热处理,然后再进行织物的连续燃烧。

太空机器的组件有圆筒和球形的,绕纱比将织物层叠较容易成型,UCC因此利用嫘萦长丝纱的连续燃烧而制造出碳纤维纱。

此种碳纤维所要求的是耐热性和经得起长丝卷绕工程处理的强度,并不是要求高强度、高弹性率。

1.3 纤维和复合材料的现状

纤维的使用量世界纤维生产量为5,600万吨/年,若依品种别来说,合成纤维是46%、天然纤维45%、再生纤维4.4%、玻璃织维4.4%。在5,600万吨中,被应用在FRP、轮胎、皮带、被覆布、屋顶材、石棉板、纤维强化水泥等复合材料上的纤维用量,因为统计值不完备,故而不清楚。FRP所使用的补强纤维大约是250万吨,玻璃纤维占压倒性多数,有220万吨(89%)、天然纤维25万吨(10%)、碳纤维1.5万吨(0.6%)、芳香族聚醯胺纤维1万吨(0.4%)。

在250万吨中,用在印刷基板和胶合板的玻璃纤维、纸材、棉纤维并不包含在内,印刷基板的统计值是采面积表示,所以很难进行强化纤维的质量换算。

限于FRP,由JEC Compo-sites引用世界的用途别使用量以及销售额的比率,建设、汽车是两大用途,占使用量的55%,销售额则是占44%。

另外,基质树脂方面,以热硬化性树脂(聚酯树脂42%、环氧树脂13%、其他15%)占压倒性多数,有70%,热可塑性树脂(聚醯胺树脂13%、众丙烯系8%、其

他9%)只有30%。

地球环境问题和复合材料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天然资源的消费量增加了,废弃物也一定会增加,因此对地球环境造成影响。

温暖化,空气、水质、土壤的污染,垃圾累积已经对生物造成变化的程度。汽车轻量化所以被讨论是因为深受1970年代在美国加州发生的废排气所引起的光化学烟雾公害,以及1974年开始的OPEC所定案的原油价格高涨所引起的燃费高涨的影响。

汽车车体采用GFRP的就是前面提过的ChevroletCorvette,Studebaker Avanti,但是强调材料的新型性是重点,轻量化则为其次。

本因环境和经济性的急迫性而注意到轻量材料,Ford在1987年广泛地将CFRP 应用在汽车构造上的研究中,将车身(White Body)、前端、车架、引擎盖、车轮、甲板或平台(Deck)、头罩(Lid)、门、保险杆、传动轴,从钢材换成CFRP变成1134kg,一般钢制要1700kg,轻量化了33%。

但是,碳纤维要45/1b美元,从当时的兑率¥300/$来看,若换成日元,就是¥30,000/kg,离实用化很遥远的,Ford表示若能变成$10/1b,就会考虑。但是,在分秒必争的赛车界里,省能源不是重点,McLaren、Williams等从1980年起,为了产生速度,在车体使用CFRP、AFRP,使赛车用汽车轻到最大限度。

其后,防止地球暖化成为的课题,京都议定书的签定,使得汽车产业在进行引擎开发的同时,进行车体轻量化的研发。

在材料方面,GFRP、GFRTP、CFRP、纳米碳纤维复合材料、天然纤维复合材料和钢铁、铝、镁、热可塑性树脂在竞争。

暂不谈实用化问题,Volkswagen的超轻量车1 LitreCar重290kg,宽幅1.25m,长3.65m,两人座,车身利用CFRP,车架采镁合金,引擎使用铝合金,彻底轻量化。

不愧是创记录的实验车,在2002年4月,以柴油1升行驶100km,证实轻量化对节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很有效而具有价值。

另外,将此优点纳入运动车的Porsche Carrera GT的架台是使用CFRP和不锈钢制碰撞冲击吸收材的组合构造,底盘是使用CFRP,在日本,虽然少量,但是运动型的车子有采用CFRP制驱动轴、引擎盖Fly等零件。

另在2005年4月,BMW为了M6系列双座小汽车的轻量化,而在车顶采用CFRP,碳纤维是由Zoltek提供低价的大纤维束型制品。为了将在飞机上所证实的省能源效果扩大应用到大众车上,就必须跨越和汽车相当的零件成本和量产技术的壁垒。

根据汽车相关业者的说法,为了正式使用CFRP,碳纤维的价格为¥1,000/kg。

美国为了节省汽车能源,对CFRP很关心,将碳纤维价格从$7~8/1b降低到$3/真b(2006年),所以将研究开发委托给碳纤维制造厂商Hexcel,进行将衣料用PAN 纤维和聚乙烯纤维作为原料使用的研究。在日本,从2005年起,以三年计划进行减少碳纤维制造能源技术研发的补助事业,研发PAN纤维的化学处理和使用PAN以外的纤维制造碳纤维的技术。另一个地球环境问题就是因为汽车的废弃而发生的塑料以及塑料系复合材料的处理问题。

各国目前对於汽车所产生的塑料废弃物的90%以上都是进行燃烧、掩埋处置,但是提出,要在2015年之前,以85%的回收再使用、再生利用率来解决问题,进行热能源回收。1984年在日本通产省产业审议会上,因为GFRP浴槽的废弃处理困难,所以被迫建构有系统的处理系统。在1986年到1991年的泡沫期产生住宅建筑风潮,1989年到1997年,GFRP生产量的记录是每年40~48万吨,大约45%是浴槽、净化槽,但一定会有寿终正寝的一天,因此当然必须有替代掩埋的解决对策。日本国土交通省为了利用水泥原料、燃料的再生利用来解决问题,正朝体制的建构来发展。

还有作为取代制铁煤炭的热源而使用废FRP、废塑料之热再生利用也渐上轨道,针对FRP再生利用问题做了回应。最近和地球环境有关的话题是尝试将竹纤维和洋麻纤维和聚乳酸的复合材料应用在电脑壳骨和汽车车体上,因燃烧废弃物而发生的二氧化碳在植物循环之中,具有绝对量不会增加的特征。

虽然还有不少的疑问存在,诸如应用在和GFRP同样用途上的性质、加工性、成本、原料纤维的供应力等等,但因为它是纤维强化树脂复合材料和环境调和的重要课题的解答,因而受到注意。

第二章纺织复合材料的应用

应用领域包括:纺织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船舶工业、汽车工业、军事工业等方面均有应用。

2.1 航天航空领域

随着航空工业的迅速发展,纤维材料及其各类制品在航空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除了人们具体感受得到的飞机内饰件(如客机的座椅套、地毯、隔离帘等)外,不易接触到的航空用纤维材料及制品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飞行器(主要是飞机)本身结构件用复合材料;第二类是主体主要由纤维及其纺织品直接加工制成的各类航空用品,主要有用于降落伞、个体防护装备、弹射座椅、飞机拦阻装置、空靶和气球等的

纺织材料。

近几年,世界各国对航空用复合材料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使用量越来越多,已经与航空用铝合金、钛合金、钢一起成为飞机结构件用四大材料。用纤维或织物为基材经深度加工而成的复合材料以比强度、比模量高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质量轻的特点,在四大材料中的使用增长量尤为明显。如1960年美国麦道DC-9使用的复合材料不足1% ,1980年欧洲空客A310的复合材料使用量为10%左右,2003年超大型空客A380的复合材料使用量达25%,美国第四代战机使用的复合材料量达25%~45%(在增加有效载荷的同时,机动性能、隐身性能明显提高)。

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水平已成为评价飞机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标志。

欧洲空中客车公司有一个统计,如机身减重30%,整个飞行成本可降低40%,明显减少了飞行耗油量和废气排放。我国在航空领域使用纤维纺织材料加工而成的复合材料亦有20余年历史,歼击机的复合材料使用量可达25%左右,直升机的复合材料最高用量可达50%,民用机复合材料用量在10%~20%左右。

在航天领域,高温、烧蚀和高速冲刷的导弹头锥、火箭发动机喉衬采用三维整体编织结构复合材料,发动机裙和导弹弹体以及飞机机身则采用二维编织或机织结构复合材料。

美国民兵Ⅲ导弹发动机第三级的喷管喉衬材料,俄罗斯潜地导弹发动机的喷管延伸锥采用了编织复合材料,旅行者航天器天线反射器、支撑架和可展开桁架,北约卫星喇叭天线、天线支撑结构等也都采用了编织复合材料结构,各国的航天飞机和空天飞机机翼前缘和头锥等高温部位均采,用抗氧化碳/碳、碳/碳化硅或碳化硅/碳化硅编织复合材料,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卫星空间桁架结构连接件采用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2.1.1 飞行器的重量

飞行器的重量是飞行时的主要负荷,因此重量较轻的纺织复合材料从一诞生就备受航空航天工业的重视。

纺织复合材料的减震效果好,膨胀系数小,亦适与制作喷气式发动机的运动部件,轻重量的转子可降低负载,提高工作效率。用纺织复合材料制作的直升飞机的桨叶,比同等价格的金属桨叶寿命高,金属桨叶的使用期限一般为1500h,而复合材料桨叶可超过3000h.利用模压技术制作复合材料桨叶,优化桨叶的外形可以提高气动效率。结构复杂的零件直接复合而成,可以减少零件个数和连接件,降低重量,节约成本。

航空航天用复合材料的主要品种

除了早期和目前仍然在使用的以玻璃纤维为原料的复合材料外,目前使用量急剧增长的航空用复合材料主要为芳纶复合材料和碳纤维复合材料。

(1)芳纶类复合材料

自1970年美国核潜艇“三叉戟(ji)C4”潜地导弹发动机壳体首先采用芳纶复合材料以来,此类复合材料以其高比模量、高比强度、耐疲劳等优异性能已广泛用于航空发动机内绝热层材料,在民用客机的厕所、厨房、油箱等结构件方面也得到普遍应用。(2)碳纤维复合材料

目前,航空用结构件更多应用的是碳纤维复合材料。此类材料可明显有效地降低飞机的结构质量,提高飞行性能。

因而随着飞机设计的改进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进步,大型民用飞机的飞机尾翼、副翼、天线罩、方向舵、升降舵、起落架舱门等各种结构件都大量选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制成的旋转桨叶在直升机上已成功应用,明显改善了旋翼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和使用寿命。如1980年我国引进的海豚直升机生产技术,经多年消化、吸收,已完全掌握了玻璃布预浸料、碳纤维布预浸料经模压加工成各种旋转桨叶的全套技术,产品性能达到法国同类复合材料水平。

2.1.2 降落伞

降落伞通常由引导伞、主伞、伞衣套和背带等主要部件组成。降落伞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有按伞衣结构或按用途来划分,如按用途来划分可分为救生伞、投物伞、阻力伞、航弹伞、伞兵伞、动力伞、运动伞和回收伞等。

降落伞对纺织材料的通用要求

一是使用纤维种类降落伞用纺织材料所使用的纤维品种相当多,既包括蚕丝、棉、麻等天然纤维,也包括涤纶、锦纶、芳纶、超高强聚乙烯等,分别织造成或编织成绸、布、绳、带、线等织物。目前,使用范围量大面广的主要还是以锦纶为主,在线、带方面,一些高性能的芳纶、高强聚乙烯的应用亦逐步推广。

二是材料性能降落伞各组件根据其功能采用不同性能和要求的织物来加工制造。绸和布类织物主要用于制造伞衣、伞包等组件的主体。

用于制造伞衣的织物要求强力高,以保证伞衣能承受一定的动力载荷;要求重量轻,以便背挂方便,提高有效载荷,并使其下降稳定;要求透气性能适当,以保证开伞性能,减少开伞动载。此外还要具备耐磨、抗热、抗撕裂、耐日晒、防腐、耐辐射等良好性能,用于制造伞包的织物要求强力高,受外力后变形小、耐磨、防水、防霉变性能良好。

2.1.3 个体防护装备

航空个体防护装备与改善飞行员(包括各类乘客)飞行条件和确保生存安全关系密切,主要装备有高空代偿服、抗荷服、海上救生服、通风服、救生船等众多品种。 对纺织材料的通用要求

个体防护装备主要是在飞机做机动飞行和应急状态时,保证飞行员的生命安全,因此所有材料必须除了具备密度小、强度高、阻燃等通用技术要求外,还应具有耐高低温、防水透湿、抗静电、防辐射、耐霉变、防老化、手感柔软等特性。

2.1.4 弹射座椅

弹射座椅是在飞机遇难时依靠飞行员座椅下的动力系统,将飞行员迅速弹射出机舱,然后张开降落伞使飞行员安全降落的一种座椅型救生装置现代化作战飞机大多配有弹射座椅。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开始为作战飞机的飞行员配备降落伞,但随着飞机速度提高,飞行员爬出机舱跳伞已相当困难。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战斗机的时速已提高到600 km/h以上,飞行员跳伞要冒着被高空高速气流吹倒或刮撞到飞机尾翼上导致跳伞失败的危险。

因此德国首先开展了以橡筋和压缩空气为动力的弹射座椅研究,但性能和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又开展研制以火药为动力的弹射座椅,将改装后的高射炮炸药装在飞行员座椅下,利用弹药爆炸的力量将飞行员和座椅一起弹射出机舱,达到了一定效果,并于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开始装备空军。

到20世纪50年代,世界各国已在喷气战斗机上普遍装备了弹射座椅。60年代为使高空高速飞行中飞行员跳伞时免受高速、低温、缺氧等因素的伤害,美英等国又研制了密闭和半密闭式的弹射救生系统。70年代美国还试验了可飞弹射救生装置,使座椅离机后变为可控飞行器,飞行一定距离后人椅分离开伞降落。

目前各国主要战斗机大多使用敞开式火箭弹射座椅,弹射座椅本身就是一个综合系统,包括座椅本身结构、弹射动力系统、稳定系统、电控系统、飞行员约束和高速气流防护系统、弹射通道清除系统、水上救生装置和飞行员生存营救设备等。

除了各系统必须使用功能不一的纺织材料以外,弹射座椅本身结构采用的纺织材料主要是捆绑带、座椅套等,前者要求强度高、重量轻、耐磨性好,已开始采用芳纶等高性能纤维,后者要求具有防霉、抗菌、阻燃等良好的耐环境性能。

2.1.5 其它航空装备

(1)空靶是航空兵或地面高炮作实弹射击训练使用的空中靶标。一般采用高强

锦纶或涤纶以确保空靶材料的强力,并减轻荷重。气球主体材料可采用锦纶或涤纶,经涂层处理后对气密性有严格要求。

(2)对需用的绳索产品除了高强锦纶外,也选用芳纶并经过后处理在提高绳索的强度和耐高温技术指标外,进一步改善其防腐、抗老化性能。

(3)拦阻网在机场等处实际使用时,属于全天候环境,条件相当严酷,为此对网体所用的绳、带、线等纺织材料要求具备重量轻、强力高、有韧性的同时,还必须具有耐紫外光、耐高低温、吸湿性小、化学性能稳定等特点。

2.2 船舶工业

利用纺织复合材料造船,造价较低,且维修费用下降。造船多以玻璃纤维为原料,为了弥补玻璃纤维模量较低之不足,可以混入一定比例的碳纤维,利用玻璃纤维与碳纤维交织的织物制作复合材料,扩大了其在船舶工业中的应用。

例如:一只竞赛的独木舟,使用227g碳纤维,舟的重量可以从15.9kg降至10kg。

目前在造船工业中,分别使用或混合使用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制作的复合材料,产品包括划艇、帆船、快艇、救生船、巡逻艇、深海渔船等。

纺织复合材料船体吸振性好,抗冲击能力强,耐海水及海洋生物侵蚀,且成形方便,便于维护,比钢材更适应海洋环境。

2.3 汽车工业

汽车零部件轻量化、小型化已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人们对于一些有特殊功能的汽车部件,例如:用于减震的减震器、悬挂系统及车内的隔声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纺织复合材料有许多其它材料无法比拟的优点,纺织复合材料可以获得优良的性能,具有很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抗疲劳性能好,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吸声和隔声效果好,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

在我国,已有几百家能够生产复合材料车辆配件和整体复合材料轻型汽车的工厂和专业厂玻璃钢复合材料在轿车、卡车、吉普车、面包车、冷藏车等交通工具中得到广泛应用。

纺织复合材料的另外一个突出优点是可以制成各向异性材料,很多结构材料,包括金属,通常都是匀质和各向同性结构,这类材料其刚度、强度、热性能和它性能在各个方向和各个部位都是相同的。由于在束状结构或层状结构中采用定向纤维,纺

织复合材料可以作成各向异性材料。

因此可以在各个轴向呈现不同的性能,各个方向的强度、刚度、热膨胀系数都可不同,差异可高达十多倍。这样,如能恰当的布排纤维,使之和负载方向一致,纺织复合材料比其它材料制件的重量可显著减轻。由于纺织复合材料的这些特点,使得纺织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广泛应用是实现现代汽车要求的有效途径之一。

早在1969年,纺织复合材料应用于汽车工业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当时一辆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做车身的福特GT40型赛车在拉力赛中夺魁。

纺织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柔性的纺织复合材料主要用于内、外装饰及车用管材、带材,刚性纺织复合材料可以制作车身和部件。目前在汽车工业中应用复合材料的有:驱动轴,车身,车门,横梁,油箱,悬臂梁,钢板弹簧,减速器,变速器支架,座位架,行李箱板和方向盘等。

用纺织复合材料制作的赛车车身及后盖,由于刚度较高,高速行驶时不易变形,能继续保持其流线型的外形。

2.4 军事工业

目前,某些纺织复合材料能被电磁波穿透,因而在潜水艇、隐形飞机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用纺织复合材料制作的潜水艇,表面没有磁性,传统的磁性水雷不会对其造成威胁。用纺织复合材料制作的导弹外壳,可以防止高速飞行时的过热熔融。

在战术火箭、反坦克导弹、防护装甲、大口径火炮、火箭弹体、火箭发动机、发射管、坦克复合装甲、坦克负重轮等都已开始使用纺织复合材料。

此外,用纺织复合材料制作的移动天线,减轻了重量,提高了机动能力。用纺织复合材料制作的拆装式舟桥、头盔、子弹箱等已有实战应用例子。

2.5 其他行业

纺织工业中,许多高速运动的零件可以用复合材料制作,从而降低重量,提高生产效率。例如,纺织复合材料制作的纺纱转杯,转速由原来的45000r/min增至200000r/min。在剑杆织机上,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的剑杆、剑带、弹簧片等,改善了织机的性能。

在机械行业上,多数零件都可以用纺织复合材料制作,降低构件重量,提高构件刚度,从而提高机器的工作精度。

随着对纺织复合材料研究的深入,其应用范围会逐渐扩大,而纺织复合材料的普遍应用,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材料的传统观念

纺织复合材料的应用优势

高强度、高模量,特别是包括厚度方向、横向的全方位增强,使材料具有高损伤容限、高断裂韧性、耐冲击、抗分层、开裂和疲劳等; 优良的可设计性,可按加载方向增加纤维束数,以及按实际需要(整体)织造复杂形状的零、部件和一次完成组合件,如加筋壳、开孔结构的制造等; 可自动化高效率生产和接近实际产品形状的制造,使加工量和连接大大减少。因而经济性好、成本低、制造周期短;易于在预成型和复合前安放机敏类材料,如光纤、压电等,从而实现对复合工艺质量监控、产品在服务期间的寿命监测、振动控制等,这样既提高了产品质量又增加了可靠性。

结论

本文通过回顾和总结纺织复合材料的发展历程与应用情况对纺织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且发现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材料的废弃物处理,与污染问题,进而对各种处理方法的利弊进行了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1] 徐哲斐,纺织复合材料的发展和趋势, https://www.360docs.net/doc/622896701.html,。2010-6-19

[2] 黄故,现代纺织复合材料,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8-12

(完整版)产业用纺织品

1.纺织品分类(按最终用途分):服装用、装饰用、产业用 2.产业用纺织品定义:是指用于许多非纺织行业的产品、制造过程和配套服务的经过专门设计的工程类纺织结构材料。 3.产业用纺织品也叫做:技术纺织品、高性能纺织品、高技术纺织品、工程纺织品、产业织物、技术织物 4.产业用纺织品与用于服装和装饰的普通纺织品不同,它通常由非纺织行业的专业人员用于各种性能要求高或耐用的场合 5.产业用纺织品与非产业用纺织品的区别。(9个方面): (1)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领域和使用对象不同:产业用纺织品属于生产资料领域,服装和装饰用纺织品属于消费领域;服装和装饰用纺织品的购买和使用对象是消费者,产业用纺织品的使用对象通常不是个体户 (2)外观形态不同:产业用纺织品的外观形态有纤维形态、线绳结构、片状形态、三维形态;服装和装饰用纺织品的外观形态为片状形态 (3)性能要求不同:产业用纺织品的性能要求比服装和装饰用纺织品的性能要求高 (4)所用材料不同:产业用纺织品所用原料比服装和装饰用纺织品要广泛,会大量使用一些高性能和高功能的特殊原料,所用原料强度很高,抵抗各种外部环境的能力较强,性能优异;服装和装饰用纺织品对物理机械性能要求较低,对外观以及穿着舒适性要求较高。 (5)加工方法和使用设备不同:产业用纺织品所用材料比较刚硬,加工难度大;由于性能方面的要求,加工方法和使用设备也与服装和装饰用纺织品不同 (6)最终产品的处理不同:产业用纺织品最终产品绝大部分都要经过涂层、层压或复合处理,使其更好的发挥产品特性,弥补中间产品的各种缺陷 (7)测试方法不同:产业用纺织品的测试具有一定难度,实验室不能完全模拟实际使用情况,所以实验结果必须具有足够的精度和可靠性 (8)使用寿命不同:产业用纺织品的使用寿命比服装和装饰用纺织品要长得多,流行趋势对于产业用纺织品的使用寿命没有影响 (9)价格不同:产业用纺织品的价格比传统纺织品高 6.产业用纺织品按最终用途分类。(中、欧、美) 中国:农业栽培用纺织品;渔业和水产养殖用纺织品;土工织物;传动、传送、通风等带管的骨架材料;蓬盖、帐篷用帆布;工业用呢、毡、垫等;产业用线、带、绳、缆,革、毡、瓦等的基布;过滤材料及筛网;隔层材料及绝缘材料;包装材料;各类劳保、防护用材料;文娱、体育用品的基布;医疗卫生及妇婴保健材料;国防、航空、航天及尖端工业用纺织品;其他类产业用纺织品 欧洲:农业用纺织品;土木工程用纺织品;建筑用纺织品;环保用纺织品;交通运输用纺织品;工业用纺织品;防护用纺织品;医疗卫生用纺织品;功能性服装用纺织品; 包装用纺织品;体育与休闲用纺织品;其他产业用纺织品 美国:农用纺织品;建筑结构用纺织品;纺织结构复合材料;过滤用纺织品;土工织物; 医疗纺织品;军事国防用纺织品;造纸机用织物;安全防护用纺织品;运动及娱乐用纺织品;交通运输用纺织品;其他产业用纺织品

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加工成型方便、弹性优良、耐化学腐蚀和耐候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 全球复合发展概况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以不同方式组合而成的材料,它可以发挥各种材料的优点,克服单一材料的缺陷,扩大材料的应用范围。由于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加工成型方便、弹性优良、耐化学腐蚀和耐候性好等特点,已逐步取代木材及金属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气、、健身器材等领域,在近几年更是得到了飞速发展。另外,纳米技术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也成为新的热点。以纳米改性塑料,可使塑料的聚集态及结晶形态发生改变,从而使之具有新的性能,在克服传统材料刚性与韧性难以相容的矛盾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材料的综合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采用的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 1、玻璃纤维目前用于高性能复合材料的玻璃纤维主要有高强度玻璃纤维、石英玻璃纤维和高硅氧玻璃纤维等。由于高强度玻璃纤维性价比较高,因此增长率也比较快,年增长率达到10%以上。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不仅应用在军用方面,近年来民用产品也有广泛应用,如防弹头盔、防弹服、直升飞机机翼、预警机雷达罩、各种高压压力容器、民用飞机直板、体育用品、各类耐高温制品以及近期报道

的性能优异的轮胎帘子线等。石英玻璃纤维及高硅氧玻璃纤维属于耐高温的玻璃纤维,是比较理想的耐热防火材料,用其增强酚醛树脂可制成各种结构的耐高温、耐烧蚀的复合材料部件,大量应用于火箭、导弹的防热材料。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实用化的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用的碳纤维、芳纶纤维、高强度玻璃纤维三大增强纤维中,只有高强度玻璃纤维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了小规模的产业,现阶段年产可达500吨。 2、碳纤维 3、芳纶纤维 20世纪80年代以来,荷兰、日本、前苏联也先后开展了芳纶纤维的研制开发工作。日本及俄罗斯的芳纶纤维已投入市场,年增长速度也达到20%左右。芳纶纤维比强度、比模量较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高性能复合材料零部件(如火箭发动机壳体、飞机发动机舱、整流罩、方向舵等)、舰船(如航空母舰、核潜艇、游艇、救生艇等)、汽车(如轮胎帘子线、高压软管、摩擦材料、高压气瓶等)以及耐热运输带、体育运动器材等。 4、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比强度在各种纤维中位居第一,尤其是它的抗化学试剂侵蚀性能和抗老化性能优良。它还具有优良的高频声纳透过性和耐海水腐蚀性,许多国家已用它来制造舰艇的高频声纳导流罩,大大提高了舰艇的探雷、扫雷能力。除在军事领域,在汽车制造、船舶制造、医疗器械、体育运动器材等领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纤维一经问世就引起了世界发达国家的极大兴趣和重视。 5、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主要有长纤维增强粒料、连

铝基复合材料及应用

3铝基复合材料及应用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and applications 在材料体系设计、制备技术、界面研究、改性处理、性能表征、塑性变形和应用研究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攻克了高致密制备技术、复合材料稳定性设计、稳定化处理技术、超声波辅助钎焊技术和材料稳定性评价方法等关键技术。研制出的系列颗粒、晶须和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已经应用于卫星、飞机、载人航天等领域。2008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The fabrication technology,interface structure,surface modification,property characterization,and plastic deformation have been investigated.A series of key technological problems have been broken through,such as high-density composite fabrication,design of dimensional stability,stabilizing treatment,ultrasonic assisted brazing and evaluation of materials stability.The composite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for industries. SiCp/Al 复合材料样件 SiCp/Al composites samples SiCw/Al 复合材料卫星天线展开机构丝杠 Satellite antenna screw rods of SiCw/Al composite SiC p /Al 相机框架焊接件Brazed camera carriages of SiCp/Al composite

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技术和装备的最新进展

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技术和装备的最新进展 5月4 ―7日,两年一届的法兰克福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Techtextil)将再度开幕。自上届展会以来,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行业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 景,产品、技术和服务的革新推动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并满 足不断扩大的各个应用领域(例如汽车、功能性纺织品和建筑)的需求。 继2013年与Texporcess展会同期举办取得良好效果后,Techtextil 2015将再次携手Texporcess。这两个展会分别是技术纺织品和非织造布领域及纺织品和柔性材料加工领域的 主要专业展会,而同期办展将充分发挥这两个相关产业的合 力效应,为参展商和观众了解熟悉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提供便利,使参展商和观众获得双赢。 据悉,Techtextil 2015上将有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 300名展商亮相。展会将为技术纺织品、非织造布以及 纺织和软材料――尤其是汽车内饰加工领域提供一个国 际化创新平台。大约600家参展商将展出针对汽车行业的技术。 UCMTF:法国纺机制造商 ――创新工业解决方案和前沿技术供应商

技术纺织品生产商面临一系列挑战:开拓新市场、设计 新产品并以可靠的方式和良好的成本效益比来生产这些产 品。要想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找到方向,他们需要创新 工业解决方案和前沿技术供应商这样的战略合作伙伴。 法国纺机制造商在为关键项目找到解决方案方面具有 公认的专长。这些项目超越专业领域和地理位置的限制。一 些法国纺机制造商将参加今年的Techtextil,并展出大量机器,他们将为那些寻找新的解决方案的客户提供专业咨询。 法国纺机制造商协会(UCMTF)主席Bruno AMELINE 先生说:“我们是技术纺织品产业链的一部分,长期致力于 通过理解、甚至是预见客户需求来为客户提供服务。因此, 我们不是卖现成的设备,而是为客户找到新的、有效的解决 方案,帮助他们实现市场驱动创新。” UCMTF秘书长Evelyne CHOLET女士补充道:“我们有专业知识和国际化组织为客户提供支持,向他们提供所需的 技术来提高他们的实力,通过提高附加值来提高他们的销售 业绩,乐观向前看。我们的良好客户关系还源于我们团队的 高度稳定性,这使客户能够得到单纯技术之外的效益。” ACIMIT:意大利纺机行业以强大的阵容参展Techtextil 2015 近几年来,技术纺织品在全球范围的发展势头超过了传 统纺织业。仅在欧洲,该行业的规模就达300亿欧元,占欧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发展及应用_上官倩芡

第37卷第3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37,N o.3 2008年6月J ou rnal of ShanghaiNor m alUn i versity(Natural S ci en ces)2008,J un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发展及应用 上官倩芡,蔡泖华 (上海师范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上海201418) 摘要:叙述了碳纤维的结构形态、分类以及在力学、物理、化学方面的性能,介绍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特性,着重阐述了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中基体的分类、选择和应用,指出了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碳纤维;复合材料 中图分类号:O6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137(2008)03-0275-05 碳纤维作为一种高性能纤维,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高温、抗化学腐蚀、耐辐射、耐疲劳、抗蠕变、导电、传热和热膨胀系数小等一系列优异性能.此外,还具有纤维的柔曲性和可编性[1~3].碳纤维既可用作结构材料承载负荷,又可作为功能材料发挥作用.因此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本文作者就碳纤维的特性、分类及其在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等内容进行介绍. 1碳纤维特性、结构及分类 碳纤维是纤维状的碳材料,由有机纤维原丝在1000e以上的高温下碳化形成,且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性能纤维材料.碳纤维主要具备以下特性:1密度小、质量轻,碳纤维的密度为1.5~2g/c m3,相当于钢密度的1/4、铝合金密度的1/2;o强度、弹性模量高,其强度比钢大4~5倍,弹性回复为100%;?热膨胀系数小,导热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耐骤冷、急热,即使从几千摄氏度的高温突然降到常温也不会炸裂;?摩擦系数小,并具有润滑性;?导电性好,25e时高模量碳纤维的比电阻为775L8/c m,高强度碳纤维则为1500L8/c m;?耐高温和低温性好,在3000e非氧化气氛下不熔化、不软化,在液氮温度下依旧很柔软,也不脆化;?耐酸性好,对酸呈惰性,能耐浓盐酸、磷酸、硫酸等侵蚀[4~7].除此之外,碳纤维还具有耐油、抗辐射、抗放射、吸收有毒气体和使中子减速等特性. 碳纤维的结构取决于原丝结构和碳化工艺,但无论用哪种材料,碳纤维中碳原子平面总是沿纤维轴平行取向.用X-射线、电子衍射和电子显微镜研究发现,真实的碳纤维结构并不是理想的石墨点阵结构,而是属于乱层石墨结构[8],如图1所示.构成此结构的基元是六角形碳原子的层晶格,由层晶格组成层平面.在层平面内的碳原子以强的共价键相连,其键长为0.1421n m;在层平面之间则由弱的范德华力相连,层间距在0.3360~0.3440n m之间;层与层之间碳原子没有规则的固定位置,因而层片边缘参差不齐.处于石墨层片边缘的碳原子和层面内部结构完整的基础碳原子不同.层面内部的基础碳原子所受的引力是对称的,键能高,反应活性低;处于表面边缘处的碳原子受力不对称,具有不成对电子,活性 收稿日期:2008-01-04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项目(06D Z034). 作者简介:上官倩芡(1974-),女,上海师范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

航空航天复合材料技术发展现状

航空航天复合材料技术发展现状 2008-11-25 中国复合材料在线[收藏该文章] 材料的水平决定着一个领域乃至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的整体水平;航空、航天、空天三大领域都 对材料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材料科技制约着宇航事业的发展。 固体火箭发动机以其结构简单,机动、可靠、易于维护等一系列优点,广泛应用于武器系统及航 天领域。而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情况是衡量固体火箭发动机总体水平的重要指标之 一。在固体发动机研制及生产中尽量使用高性能复合材料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发展目标, 目前已拓展到液体动力领域。科技发达国家在新材料研制中坚持需求牵引和技术创新相结合,做到了需求牵引带动材料技术发展,同时材料技术创新又推动了发动机水平提高的良性发展。 目前,航天动力领域先进复合材料技术总的发展方向是高性能、多功能、高可靠及低成本。 作为我国固体动力技术领域专业材料研究所,四十三所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各类结构、功能复合材料研究及成型技术方面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研究水平,突破了我国固体火箭发动 机用复合材料壳体和喷管等部件研制生产中大量的应用基础技术和工艺技术难关,为我国的 固体火箭发动机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牵引我国相关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总体水平的 提高。建所以来,先后承担并完成了通讯卫星东方红二号远地点发动机,气象卫星风云二号 远地点发动机,多种战略、战术导弹复合材料部件的研制及生产任务。目前,四十三所正在 研制多种航天动力先进复合材料部件,研制和生产了载人航天工程的逃逸系统发动机部件。 二、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1、国外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1.1结构复合材料 国外发动机壳体材料采用先进的复合材料,主要方向是采用炭纤维缠绕壳体,使发动机质量比有较大提高。如美国“侏儒”小型地地洲际弹道导弹三级发动机(SICBM-1 、-2、- 3 )燃烧室壳体由IM-7炭纤维/HBRF-55A 环氧树脂缠绕制作,IM-7炭纤维拉伸强度为 5 300MPa , HBRF-55A 环氧树脂拉伸强度为84.6MPa,壳体容器特性系数(PV/Wc )>3 9KM ;美国的潜射导弹“三叉戟II (D5 )”第一级采用炭纤维壳体,质量比达0.944,壳 体特性系数43KM,其性能较凯芙拉/环氧提高30% 国外炭纤维的开发自八十年代以来,品种、性能有了较大幅度改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 面:①性能不断提高,七、八十年代主要以3000MPa的炭纤维为主,九十年代初普遍使用 的IM7、IM8纤维强度达到5300MPa,九十年代末T1000纤维强度达到7000MPa,并已开始工程应用;②品种不断增多,以东丽公司为例,1983年产的炭纤维品种只有4种,至U 1995 年炭纤维品种达21种之多。不同种类、不同性能的炭纤维满足了不同的需要,为炭纤维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芳纶纤维是芳族有机纤维的总称,典型的有美国的Kevlar、俄罗斯的APMOC,均已在多 个型号上得到应用,如前苏联的SS24、SS25洲际导弹。俄罗斯的APMOC纤维生产及其应 用技术相当成熟,APMOC纤维强度比Kevlar高38%、模量高20%,纤维强度转化率已达到75%以上。PBO纤维是美国空军1970年开始作为飞机结构材料而着手研究的产品,具有刚

航空航天先进复合材料

航空航天先进复合材料现状 2014-08-10 Lb23742 摘要:回顾了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史;综述了先进复合材料工业上通常使用环氧树脂的品种、性能和特性;复合材料使用的增强纤维;国防、军工及航空航天用树脂基复合材料;用于固体发动机壳体的树脂基体;用于固体发动机喷管的耐热树脂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用韧性环氧树脂基体;树脂基结构复合材料;防弹结构复合材料;先进战斗机用复合材料;树脂基体;航天器用外热防护涂层材料;飞机结构受力构件用的高性能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中的其它应用;民用大飞机复合材料;国产大飞机的软肋还是技术问题;复合材料之惑。 关键词:树脂基体;复合材料;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结构复合材料 0 前言 复合材料与金属、高聚物、陶瓷并称为四大材料。今天,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复合材料工业水平,已成为衡量其科技与经济实力的标志之一。先进复合材料是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具有竞争优势的源泉。到2020年,只有复合材料才有潜力获得20-25%的性能提升。 环氧树脂是优良的反应固化型性树脂。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领域中,环氧树脂大显身手。它与高性能纤维:PAN基碳纤维、芳纶纤维、聚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S或E玻璃纤维复合,便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的基体材料和结构材料,广泛运用在电子电力、航天航空、运动器材、建筑补强、压力管雄、化工防腐等六个领域。本文重点论述航空航天先进树脂基体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现状及中国的技术软肋问题 1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史 树脂基复合材料(Resin Matrix Composite)也称纤维增强塑料(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是技术比较成熟且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复合材料。这种材料是用短切的或连续纤维及其织物增强热固性或热塑性树脂基体,经复合而成。以玻璃纤维作为增强相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在世界范围内已形成了产业,在我国不科学地俗称为玻璃钢。 树脂基复合材料于1932年在美国出现,1940年以手糊成型制成了玻璃纤维增强聚酯的军用飞机的雷达罩,其后不久,美国莱特空军发展中心设计制造了一架以玻璃纤维增强树脂为机身和机翼的飞机,并于1944年3月在莱特-帕特空军基地试飞成功。1946年纤维缠绕成型技术在美国出现,为纤维缠绕压力容器的制造提供了技术贮备。1949年研究成功玻璃纤维预混料并制出了表面光洁,尺寸、形状准确的复合材料模压件。1950年真空袋和压力袋成型工艺研究成功,并制成直升飞机的螺旋桨。60年代在美国利用纤维缠绕技术,制造出北极星、土星等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壳体,为航天技术开辟了轻质高强结构的最佳途径。在此期间,玻璃纤维-聚酯树脂喷射成型技术得到了应用,使手糊工艺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大为提高。1961年片状模塑料(Sheet Molding Compound, 简称SMC)在法国问世,利用这种技术可制出大幅面表面光洁,尺寸、形状稳定的制品,如汽车、

树脂基复合材料复习要点

1.功能复合材料主要由功能体和基体组成,或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功能体组成。 2.材料在复合后所得的复合材料,依据其产生复合效应的特征,可分为线性效应和非线性效应。 3.燃烧过程,大致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1)加热阶段;(2)降解阶段;(3)分解阶段;(4)点燃阶段;(5)燃烧阶段。 4.氧指数(OI)愈高,表示燃烧愈难。当OI<22时,为易燃性塑料;当OI在22—27之间时,为自熄性塑料;当OI > 27时,为难燃塑料 5.在美国UL-94防火标准中,塑料阻燃等级由HB,V-2,V-1向V-O逐级递增。 6.阻燃机理有多种:保护膜机理、不燃性气体机理、冷却机理、终止链锁反应机理、协同作用体系。 7.非金属材料的腐蚀类型按腐蚀机理分类①物理腐蚀②化学腐蚀③大气老化④环境应力开裂 8.为了弄清材料的腐蚀机理,进一步对其寿命进行预测,对其进行的实验以试验场所划分,可分为现场试验及实验里试验。 9.摩阻复合材料一般由增强体、摩擦功能调节体与基体等构成,各组分在摩擦材料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10.列举三种常见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聚乙二醇、聚乙吡咯烷酮、聚乙烯。 11.防辐射服是利用服饰内金属纤维构成的环路产生感生电流,有感生电流产生反向电磁场进行屏蔽。 12.吸波材料之所以能够吸收进入材料内部的电磁波主要是由于电磁波在材料内部产生电损耗或磁损耗而使电磁波的电磁性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散失掉,从而达到减少反射的目的。 13.电损耗介质的吸波机理主要是松弛极化、磁性介质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产生能量损耗的机制有:①磁滞损耗②涡流损耗③剩磁效应④磁共振。 14.密封材料的耐磨性通常以磨损率的倒数来表示。 15.影响玻璃钢透光率的主要因素:玻璃纤维和粘结剂的折射指数;玻璃纤维和粘结剂的光吸收系数;玻璃纤维的直径及其在玻璃钢中的体积含量。 16.阻尼特性可以通过对数衰减率δ与阻尼因子η两种方式来描述。 17.复合材料用于装甲防护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单纯的纤维织物和复合材料层合板。 18.防弹复合材料所用的纤维通常为玻璃纤维、尼龙纤维、芳纶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最近开发出具有目前最高强度的聚苯并噁唑(PBO)纤维。 19.理想的树脂基体应具有耐高温、高韧性、高强度、低模量等性能,以及低成本。常用的树脂基体有:( )、( )、低密度聚乙烯、交联聚异戊二烯、聚丙烯等。 20.抗辐射聚合物基体一般在分子主链上具有多重环,如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醚砜、聚醚醚酮树脂等均具有良好的耐辐射性。 21.功能复合材料:除力以外而提供其它物理性能的复合材料即具有各种电学性能、磁学性能、光学性能、热学性能、声学性能以及摩擦、阻尼等性能。 22.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是由各种纳米单元和高分子复合而成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其中纳米单元按化学成分分为金属陶瓷高分子和无机非金属。 23.燃烧氧指数:指试样像蜡烛状持续燃烧时,在氮-氧混合气流中所必须的最低氧含量。

复合材料加工工艺综述

复合材料加工工艺综述 前言: 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s),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 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金属基体常用的有铝、镁、铜、钛及其合金。非金属基体主要有合成树脂、橡胶、陶瓷、石墨、碳等。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碳化硅纤维、石棉纤维、晶须、金属丝和硬质细粒等。 复合材料使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从古至今沿用的稻草增强粘土和已使用上百年的钢筋混凝土均由两种材料复合而成。20世纪40年代,因航空工业的需要,发展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俗称玻璃钢),从此出现了复合材料这一名称。50年代以后,陆续发展了碳纤维、石墨纤维和硼纤维等高强度和高模量纤维。70年代出现了芳纶纤维和碳化硅纤维。这些高强度、高模量纤维能与合成树脂、碳、石墨、陶瓷、橡胶等非金属基体或铝、镁、钛等金属基体复合,构成各具特色的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是一种混合物。在很多领域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代替了很多传统的材料。复合材料按其组成分为金属与金属复合材料、非金属与金属复合材料、非金属与非金属复合材料。按其结构特点又分为:①纤维复合材料。将各种纤维增强体置于基体材料内复合而成。如纤维增强塑料、纤维增强金属等。②夹层复合材料。由性质不同的表面材料和芯材组合而成。通常面材强度高、薄;芯材质轻、强度低,但具有一定刚度和厚度。分为实心夹层和蜂窝夹层两种。③细粒复合材料。将硬质细粒均匀分布于基体中,如弥散强化合金、金属陶瓷等。④混杂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增强相材料混杂于一种基体相材料中构成。与普通单增强相复合材料比,其冲击强度、疲劳强度和断裂韧性显著提高,并具有特殊的热膨胀性能。分为层内混杂、层间混杂、夹芯混杂、层内/层间混杂和超混杂复合材料。 60年代,为满足航空航天等尖端技术所用材料的需要,先后研制和生产了以高性能纤维(如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碳化硅纤维等)为增强材料的复合材料,其比强度大于4×106厘米(cm),比模量大于4×108cm。为了与第一代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相区别,将这种复合材料称为先进复合材料。按基体材料不同,先进复合材料分为树脂基、金属

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发展与应用

复合材料的发展及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尖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材料性能提出越来越高,越来越严和越来越多的要求。在许多方面,传统的单一材料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这时候复合材料就出现在了这百家争鸣的舞台上。 基本概论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此定义来自ISO。在复合材料中,通常有一相为连续相,称为基体;另一相为分散相,称为增强材料。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复合材料是两个或多个连续相与一个或多个分散相在连续相中的复合,复合后的产物为固体时才称为复合材料。所以我们可根据增强材料与基体材料的名称来给复合材料命名,增强基体复合材料。如:玻璃钎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可写作玻璃/环氧复合材 料。 分类与性能 按增强材料形态分类可分为(1)连续纤维复合材料;(2)短纤维复合材料;(3)粒状填料复合材料;(4)编织复合材料。按增强纤维种类分类可分为(1)玻璃纤维复合材料;(2)碳纤维复合材料;(3)有机,金属,陶瓷纤维复合材料。在此篇文章中主要讨论以基体材料分类的几种复合材料。1.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比强度,比模量大;耐疲劳性好;减震性好;过载时安全性好;具有多种功能性;

有很好的加工工艺性。2金属基复合材料——高比强度,高比模量;导热,导电性能;热膨胀系数小,尺寸稳定性好;良好的高温性能;耐磨性好;良好的疲劳性能和断裂韧性;不吸潮,不老化,气密性好。此外还有陶瓷,水泥基复合材料,都有与上类似的特点。 基体材料 一:金属材料 选择基体的原则:使用要求,组成特点,基体金属与增强物的相 容性。 结构复合材料的基体:450℃以下的轻金属基体(“铝基和镁基”用于航天飞机,人造卫星,空间站,汽车发动机零件,刹车盘等);450-700℃的复合材料的金属基体(“钛合金”用于航天发动机);1000℃以上的高温复合材料的金属基体(“镍基,铁基耐热合金和金属间化合物”用于燃气轮机)。 二:陶瓷材料 陶瓷是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固体化合物,其键合为共价键或离子键,与金属不同,它们不含有大量的电子。一般而言,陶瓷具有比金属更高的熔点和硬度,化学性质非常稳定,耐热性,抗老化性皆佳。常用的陶瓷基体主要包括玻璃(无机材料高温烧结),玻璃陶瓷,氧化物陶瓷(MgO,Al2O3,SiO2,莫来石等),非氧化物陶瓷(氮化物,碳化物,硼化物和硅化物等)。 三:聚合物材料

复合材料技术

航空预浸料- 热压罐工艺复合材料技术应用概况 发布时间:2011-11-23 15:34:27 先进复合材料自问世以来,由于其轻质、高强、耐疲劳、耐腐蚀等诸多优势,一直在航空材料领域得到重视。随着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尤其是最近10年在大型飞机上井喷式的应用,先进复材料已经证明了其在未来航空领域的重要地位,它在飞机上的用量和应用部位也已经成为衡量飞结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之一[1] 如目前代表世界最先进战机的美国F-22 和F-35,其复合材料占机结构重量达到了26%(F-22 机身、机翼、襟翼、垂尾、副翼、口盖、起落架舱门;F-35 机身翼进气道、操纵面、副翼、垂尾),欧洲EF-2000 战机更是达到了35%~40%(机翼、垂尾、方向舵[2] ;民机领域的两大巨头波音和空客,在其最新型的大型客机波音787、A350XWB 机型中,大幅使用复合材料,分别达到50% 和52%[3],在机身主承力结构中,除一些特殊需要外,基本上实现了全复合材料化。 从当前的复合材料应用来看,航空复合材料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在材料方面,飞主承力结构应用高韧性复合材料;在工艺方面,呈现出以预浸料- 热压罐工艺为主,积极开发液体成型工艺及其他低成本成型工艺的态势,对复合材料构件的制造综合考虑性能/ 成本因机[4]设计理念的广泛认知,复合材料已逐渐在主承力结构上站稳了脚跟,而且,为了进一步将复合材料的优点充分发挥,飞机结构设计越来越趋向于整体化和大型化。复合材料在主承力结构上的应用技术是体现航空复合材料水平及应用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复合材料主承力构件仍是以预浸料- 热压罐工艺为主。基于此,本文旨在介绍目前与航空预浸料- 热压罐工艺相关的复合材料技术。 主承力结构用预浸料 1 高性能复合材料体系 “计是主导,材料是基础,工艺是关键”[5]复合材料的制造技术与材料的发展息息相关。航空预浸料-热压罐工艺高性能复合材料到目前已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复合材料采用通用T300 级碳纤维和未增韧热固性树脂,具有明显的脆性材料特征,主要用于飞机承力较小的结构件。第二善,应用范围扩大到垂尾、方向舵和平尾等部件。第三阶段的复合材料为高韧性复合材料,其应用扩大到机材料应用于飞机主承力结构,波音公司首先提出了高韧性复合材料预浸料标准BMS8-276,概述了主承力结构复合材料性能目标,并提出采用冲击后压缩强度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是材料最重要的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模量大、抗疲劳性能好等优点,用于承力结构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利用的是它的这种优良的力学性能,而利用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功能的功能复合材料,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也必须考虑其力学性能,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1、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刚度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刚度特性由组分材料的性质、增强材料的取向和所占的体积分数决定。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研究表明,对于宏观均匀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弹性特性复合是一种混合效应,表现为各种形式的混合律,它是组分材料刚性在某种意义上的平均,界面缺陷对它作用不是明显。 由于制造工艺、随机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复合材料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不均匀性和不连续性,残余应力、空隙、裂纹、界面结合不完善等都会影响到材料的弹性性能。此外,纤维(粒子)的外形、规整性、分布均匀性也会影响材料的弹性性能。但总体而言,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刚度是相材料稳定的宏观反映。 对于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层合结构,基于单层的不同材质和性能及铺层的方向可出现耦合变形,使得刚度分析变得复杂。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单层的弹性常数(包括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进行设计,进而选择铺层方向、层数及顺序对层合结构的刚度进行设计,以适应不同场合的应用要求。 2、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强度 材料的强度首先和破坏联系在一起。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破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且破坏模式复杂。各组分性能对破坏的作用机理、各种缺陷对强度的影响,均有街于具体深入研究。 树脂基复合材强度的复合是一种协同效应,从组分材料的性能和树脂基复合材料本身的细观结构导出其强度性质。对于最简单的情形,即单向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强度和破坏的细观力学研究,还不够成熟。 单向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轴向拉、压强度不等,轴向压缩问题比拉伸问题复杂。其破坏机理也与拉伸不同,它伴随有纤维在基体中的局部屈曲。实验得知:单向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轴向压缩下,碳纤维是剪切破坏的;凯芙拉(Kevlar)纤维的破坏模式是扭结;玻璃纤维一般是弯曲破坏。 单向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横向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也不同。实验表

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应用的论文

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应用的论文 全球复合材料发展概况 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以不同方式组合而成的材料,它可以发挥各种材料的优点,克服单一材料的缺陷,扩大材料的应用范围。由于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加工成型方便、弹性优良、耐化学腐蚀和耐候性好等特点,已逐步取代木材及金属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气、建筑、健身器材等领域,在近几年更是得到了飞速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树脂与玻璃纤维在技术上不断进步,生产厂家的制造能力普遍提高,使得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价格成本已被许多行业接受,但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尚不足以和金属匹敌。因此,碳纤维、硼纤维等增强复合材料相继问世,使高分子复合材料家族更加完备,已经成为众多产业的必备材料。目前全世界复合材料的年产量已达550多万吨,年产值达1300亿美元以上,若将欧、美的军事航空航天的高价值产品计入,其产值将更为惊人。从全球范围看,世界复合材料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欧美和东亚地区。近几年欧美复合材料产需均持续增长,而亚洲的日本则因经济不景气,发展较为缓慢,但中国尤其是中国内地的市场发展迅速。据世界主要复合材料生产商ppg公司统计,2000年欧洲的复合材料全球占有率约为32%,年产量约200万吨。与此同时,美国复合材料在20世纪90年代年均增长率约为美国gdp增长率的2倍,达到4%~6%。2000年,美国复合材料的年产量达170万吨左右。特别是汽车用复合材料的迅速增加使得美国汽车在全球市场上重新崛起。亚洲近几年复合材料的发展情况与政治经济的整体变化密切相关,各国的占有率变化很大。总体而言,亚洲的复合材料仍将继续增长,2000年的总产量约为145万吨,预计2005年总产量将达180万吨。 从应用上看,复合材料在美国和欧洲主要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2000年美国汽车零件的复合材料用量达万吨,欧洲汽车复合材料用量到2003年估计可达万吨。而在日本,复合材料主要用于住宅建设,如卫浴设备等,此类产品在2000年的用量达万吨,汽车等领域的用量仅为万吨。不过从全球范围看,汽车工业是复合材料最大的用户,今后发展潜力仍十分巨大,目前还有许多新技术正在开发中。例如,为降低发动机噪声,增加轿车的舒适性,正着力开发两层冷轧板间粘附热塑性树脂的减振钢板;为满足发动机向高速、增压、高负荷方向发展的要求,发动机活塞、连杆、轴瓦已开始应用金属基复合材料。为满足汽车轻量化要求,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型复合材料将被应用到汽车制造业中。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人们对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高分子复合材料取代木材方面的应用也得到了进一步推广。例如,用植物纤维与废塑料加工而成的复合材料,在北美已被大量用作托盘和包装箱,用以替代木制产品;而可降解复合材料也成为国内外开发研究的重点。 另外,纳米技术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也成为新的热点。以纳米改性塑料,可使塑料的聚集态及结晶形态发生改变,从而使之具有新的性能,在克服传统材料刚性与韧性难以相容的矛盾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材料的综合性能。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 树脂基复合材料采用的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 1、玻璃纤维 目前用于高性能复合材料的玻璃纤维主要有高强度玻璃纤维、石英玻璃纤维和高硅氧玻璃纤维等。由于高强度玻璃纤维性价比较高,因此增长率也比较快,年增长率达到10%以上。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不仅应用在军用方面,近年来民用产品也有广泛应用,如防弹头盔、防弹服、直升飞机机翼、预警机雷达罩、各种高压压力容器、民用飞机直板、体育用品、各类耐高温制品以及近期报道的性能优异的轮胎帘子线等。石英玻璃纤维及高硅氧玻璃

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22896701.html, 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作者:周庆庆 来源:《科技风》2017年第17期 摘要:复合材料是在随着科技发展所衍生出的一种新型材料,尤其是先进复合材料目前 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航空航天领域,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价值。本文简要介绍了先进复合材料的特性,而后重点就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无人机等航空领域,以及导弹结构、运载火箭结构、卫星和宇航器结构等航天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展开了深入的探究工作。 关键词:先进复合材料;航空航天;应用 伴随着当前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航空航天领域的快速发展,材料的应用环境愈发恶劣,对于材料本身也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新型材料的研发是为了更好的满足于高新技术发展的需求,其中复合材料是目前在材料科学领域中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同时也是新材料发展最好的一个分支,随着复合材料的快速发展,其目前已经成为了与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所并列的四大材料体系之一。 一、复合材料的特性 先进复合材料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特性,具体可概括为结构整体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可设计性以及功能多样性,现具体分析如下: (1)结构整体化。先进复合材料能够被加工为整体部件,也就是应用先进复合材料部件来取代金属部件。在一些较为特殊的轮廓及表层比较复杂的部件当中,利用金属制造往往可行性相对较差,而应用先进复合材料往往便可有效满足于实际的工作需求。 (2)经济效益最大化。将先进复合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内,可实现对产品数量的大幅度精减。因对复杂部件的连接往往无需采取焊接、铆接等方式,因而对于连接部件的需求量也便可以大大减少,进而使得材料的装配成本与时间也能够有效降低,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可设计性。应用纤维、树脂、复合结构等方式可得到多种性能、形状存在明显差异化的复合材料,选取出适当的材料及铺层次序便可加工出没有膨胀系数的复合材料,同时其尺寸稳定性也要明显优于一般的金属材料。 (4)功能多样性。随着先进复合材料材料的不断发展,其不断融合了许多优异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生物性能、力学性能等。如先进复合材料所具备的阻燃性能、吸波性能、防热性能、屏蔽性能、半导性能及超导性能,而且各类先进复合材料其本身的构成也不尽相同,在功能方面也会产生出一定的差异性,目前综合性及多功能性现已成为先进复合材料发展的一项主流趋势。

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应用(1)

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应用(1) 全球复合材料发展概况 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以不同方式组合而成的材料,它可以发挥各种材料的优点,克服单一材料的缺陷,扩大材料的应用范围。由于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加工成型方便、弹性优良、耐化学腐蚀和耐候性好等特点,已逐步取代木材及金属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气、建筑、健身器材等领域,在近几年更是得到了飞速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树脂与玻璃纤维在技术上不断进步,生产厂家的制造能力普遍提高,使得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价格成本已被许多行业接受,但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尚不足以和金属匹敌。因此,碳纤维、硼纤维等增强复合材料相继问世,使高分子复合材料家族更加完备,已经成为众多产业的必备材料。目前全世界复合材料的年产量已达550多万吨,年产值达1300亿美元以上,若将欧、美的军事航空航天的高价值产品计入,其产值将更为惊人。从全球范围看,世界复合材料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欧美和东亚地区。近几年欧美复合材料产需均持续增长,而亚洲的日本则因经济不景气,发展较为缓慢,但中国尤其是中国内地的市场发展迅速。据世界主要复合材料生产商PPG公司统计,20XX年欧洲的复

合材料全球占有率约为32%,年产量约200万吨。与此同时,美国复合材料在20世纪90年代年均增长率约为美国GDP增长率的2倍,达到4%~6%。20XX年,美国复合材料的年产量达170万吨左右。特别是汽车用复合材料的迅速增加使得美国汽车在全球市场上重新崛起。亚洲近几年复合材料的发展情况与政治经济的整体变化密切相关,各国的占有率变化很大。总体而言,亚洲的复合材料仍将继续增长,20XX年的总产量约为145万吨,预计20XX年总产量将达180万吨。 从应用上看,复合材料在美国和欧洲主要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20XX年美国汽车零件的复合材料用量达万吨,欧洲汽车复合材料用量到20XX年估计可达万吨。而在日本,复合材料主要用于住宅建设,如卫浴设备等,此类产品在20XX年的用量达万吨,汽车等领域的用量仅为万吨。不过从全球范围看,汽车工业是复合材料最大的用户,今后发展潜力仍十分巨大,目前还有许多新技术正在开发中。例如,为降低发动机噪声,增加轿车的舒适性,正着力开发两层冷轧板间粘附热塑性树脂的减振钢板;为满足发动机向高速、增压、高负荷方向发展的要求,发动机活塞、连杆、轴瓦已开始应用金属基复合材料。为满足汽车轻量化要求,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型复合材料将被应用到汽车制造业中。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人们对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高分子复合材料取代木材方面的应用也得到了进一步推广。例如,

先进的复合材料

先进的复合预浸纱 (5码起订) 薄膜粘合材料:BMS5-101(AF163-2K),BMS5-129等。 核心接合剂/泡沫粘合剂:BMS5-90,BMS5-139,环氧树脂和聚脂石墨:BMS8-168,BMS8-212,纤维和单向带。 纤维B:BMS8-219,BMS8-129,纤维 管/密封复合材料 粘合管:BMS5-89(EC3960,BR127) 燃料电池密封剂:PR1422B2 或PR1422B1/2(MIL-S-8802) 抗腐蚀密封剂:PS870B2 或PSB870B1/2 防腐复合材料:BMS3-27(Mastionx6856K) 真空包装/加工材料 送气/抽吸帆布:4盎司和10盎司 闪光带:硅制和非硅制 特氟纶带:压力敏感型 玻璃纤维带:宽度范围50英寸至60英寸 密封带/包装带:“胶带” 松解薄膜:FEP(打孔型和非打孔型) 松解纤维:特氟纶外包裹玻璃纤维(多孔渗水型和非多孔渗水型)真空包装带:尼龙(V字折叠型,管型,平板型) 干性材料(纤维) 石墨:BMS9-8,AH370-5H 玻璃纤维:BMS9-3 纤维B:纤维B49 复合修复设备: 热补仪:威奇技术HB1单层环带,HB2双层环带,危险环境。 电热毯:电压标准110—220伏,现货,接受订货 热(电)偶适应器:BAC5621,带测试报告证明 真空附件:泵,量规,管线,软管接头,吸气探针 预填装铝: (填充物为BAC5555和BAC5514-589) 尺寸为:48英寸*48英寸 按平方尺出售 起订量为3平方尺 可以以绝缘材料包装,也可以不以绝缘材料包装 标准厚度:0.012英寸—0.032英寸 保存期限:按保存说明可保存60个月 所有材料的运输都严格按照美国军方的加工标准 可接受定货 人造树脂补充剂/粉末 微型气球:玻璃和酚醛塑料 CAB-O-SIL:熏制硅土 磨细的玻璃纤维 蜂窝状中心[芯轴]

产业用纺织品复习

名词解释 1产业用纤维制品:通常是指专门设计的,具有工程结构特点的纺织品,一般把广泛应用于工业、农牧渔业、基础建设、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文娱体育、军工及尖端科学领域的纺织品称为产业用纤维制品或产业用纺织品。 2高性能纤维:主要指高强、高模、耐高温和耐化学作用的纤维,是高承载能力和高耐久性的纤维。目前还没有公共的定义,一般是指强度大于17.6cN/dtex,模量在440cN/dtex以上的纤维。 3碳纤维:纤维的化学组成中碳元素占总质量90%以上的纤维。 4涂层技术:涂层技术是指采用一定的工艺在纤维制品上涂覆一层或多层高聚物等材料,形成一种纤维制品与高分子聚合物的复合制品,即涂层纤维制品,从而使产品兼有原纤维制品与覆盖层材料的性能和功能。 5层压技术:是把片状材料一层一层的叠合起来,通过加压黏结而成为一个整体的加工技术。 6层压织物:是将一层或一层以上的织物(或非织造布)与高聚物粘结在一起,或将织物与其他软片材料粘结在一起,形成兼有多种功能的复合制品。 7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材料,通过一定的工艺复合而成的,性能优于原单一组分材料的多相固体材料,它既保留原有材料的特性,又具有原有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性。 8土工织物:又称土工布,是应用于土木工程中的纺织品,从广义上说,是指在地下工程施工中用于隔离、渗滤、排水、加固或加强而采用的由纤维构成的纤维制品。在ASTM(美国材料实验协会)下定义为一切和地基、土壤、岩石或其他土建材料一起使用,并作为人造工程、结构、系统的组成部分的纺织物。 9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广泛应用于气/固分离、液/固分离、气/液、固/固分离、液/液分离和气/气分离的纺织品。10交通运输用纺织品:老定义:指用在交通工具中的纤维制品或被交通工具使用者和管理者穿着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纺织品。新定义:指汽车、火车、船舶和飞机等交通工具中应用的纺织品。 11功能纤维:主要是指具有能传递光、电以及吸附、超滤、透析、反渗透、离子交换等特殊功能的纤维,还包括提供舒适性、保健安全性等方面的特殊功能及适合在特殊条件下应用的纤维。 12芳纶纤维(Aramid Fibers):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是由酰胺键连接的由芳香族基团组成的合成线型高分子,其酰胺键的85%以上与两个芳香族基直接结合者,亦包括酰胺键的50%以下被酰亚胺键置换者。 13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用经过选择的、具有一定比例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通过人工复合,组成多项、三维结合并且各项之间有明显界面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 14我国产业用纺织品16大类:1农业栽培用纤维制品;2渔业和水产养殖用纤维制品;3土工织物;4传动、传送、通风等管、带、轮胎的骨架纤维制品;5篷盖布、帆布;6工业用呢、毡、垫等;7产业用线、带、绳、缆;8革=毡、瓦等的基布;9过滤材料及筛网;10隔层材料及绝缘材料;11包装材料;12各类劳保、防护用材料;13文娱、体育用品的基布;14医疗卫生及妇婴保健材料;15国防工业用材;16其他 15机械处理:轧光、(效果:使织物表面光滑、增加织物的光泽、减小透气性、增加织物的不透明性、改善织物的手感、使纱线变成扁平、获得类似真丝样的光泽、表面起花、非织造布的固化);起毛;剪毛 16液晶:一些物质的结晶结构受热熔融或被溶剂溶解后,表观上虽然失去了固态物质的刚性,变成了具有流动性的液态物质,但结构上仍然保存着一维或二维有序排列,从而在物理性质上呈现出各向异性,形成一种兼有部分晶体和液态的性质的过渡状态,这种中介状态称为液晶态,处在这种状态下的物质称为液晶。 1产业用纺织品的性能特点:1产业用纺织品玉服用、装饰用纺织品不同,后者属于消费领域,前者属于生产资料领域,产业用纺织品的生产时生产资料的生产;2产业用纺织品的外观形态多种多样;3产业用纺织品往往具有特殊功能;4产业用纺织品所用原料比服装用及装饰用原料范围要广泛。 2产业用纤维制品的地位:产业用纤维制品与衣着类、装饰类纺织品并称为纺织业三大支柱,往往具有高技术、高性能、高附加值和多功能的特点。 3产业用常规纤维常指哪几种纤维?以一种举例说明:产业用常规纤维材料有棉纤维、麻纤维(苎麻、亚麻、黄麻、洋麻、剑麻、蕉麻)、毛纤维、蚕丝、粘胶纤维、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聚氯乙烯纤维。以棉纤维为例,由于使用棉纤维制造产业用纺织品的技术成熟、经验丰富、成本较低,且棉纤维制品的后加工性能较好,因此棉纤维制品在传统的帆布领域依然有重要的应用。棉纤维及其制品业可用于过滤材料、絮垫、医用卫生材料、填充料、涂层基布、揩布以及特种棉织物等领域。4产业用高性能纤维的特点及分类:主要指高强、高模、耐高温和耐化学作用的纤维,是高承载能力和高耐久性的功能纤维。分类:有机纤维、无机纤维、金属纤维。特点:1极高的机械性能。高强度,高弹性模量;2耐高温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