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学校班主任所面临的挑战

私立学校班主任所面临的挑战
私立学校班主任所面临的挑战

私立学校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的挑战

Angela

中国入世,意味着中国教育将逐步进入民族化与国际化相融合的时代。作为私立国际学校,我校早在建校之初就确立了“立足本国、面向世界,培养优秀中国人和国际地球人”的教育理念。它要求教师必须站在时代前沿,以最敏感的神经感应世界新潮流,传导教育新信息,紧踏时代新节奏,输送国际新人才。新时期对班主任的挑战是:必须具备教育理念前卫,教育思想开放,教育风格民主,教育视野开阔等素质,才能顺应新时代的要求。

如今,私立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成为我国教育百花园的一大景观,教育的产业化使学校这个世外桃源也加入了“适者生存”的竞争行列。尽管教师这一职业日渐受到青睐,我们的口号仍是“教育首先是事业,然后才是职业”。既然是事业,就要讲责任和奉献。记得有位中学教师这样总结网络时代大部分中学生的精神倾向:“独立的探索精神,唯我的道德理念,叛逆的人生态度,自由的生存方式,精神上无根,学业上无求,生活上无序,社交上无理,伦理上无情……”大趋势如此,小环境亦然,面对这样一群反权威、反传统,我行我素的新新人类,如何为他们构建主流文化所认同的健康向上的精神家园,已成为一道严峻的社会学、教育学课题。

我是从普通公立学校到国际教育学校任教的,这里新鲜的教学环境和全新的教育理念要求任何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过来的人都必须重新调整心态,洗头换脑,选择一个新的角度为自己定位。如今做班主任,仅仅有爱是不够的,你别指望学生热爱你,但你可力求学生认同你。这更符合现代青年的口味,他们宁愿按自己的意志行事,也不愿被爱所困,违心地去走教师或家长设计好的路。我校学生基本上是家庭条件优越的独生子女,他们的优点是乐于张扬个性,敢于怀疑传统,勇于开拓创新,急于被人认可。但他们的弱点是意志脆弱,行为懒散,责任意识淡,自我意识强,一般的要求和泛泛的说教不怎么见效。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群体,千变万化的偶发琐事,千头万绪的日常杂务,班主任必须力排空泛说教的泡沫,直奔主题,讲求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有望稳定学生心态,统筹班级全局。

讲求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直是我校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方法和目标。要做到这两点,班主任必须改变旧有的教育观念和浮夸的工作作风,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和个性差异,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尤其是私立学校的班主任,更要勇于挑战自我,在思想境界上做到不摆架子,不死要面子,不装样子,在具体工作中做到扶植尖子,不揪

辫子,不摔脸子,不做老妈子,只有这样工作才能出实效。

以下就这几方面的问题谈谈我的心得。

一、放下架子

“放下架子”就是说班主任要尊重学生,承认学生在人格上和我们是平等的。传统伦理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如今,即使是父亲也开始放下架子,以朋友式的民主态度对待子女了,教师还硬要端着架子等待学生景仰,岂不尴尬?何况老师与学生之间本无高低贵贱之分,连古人都说“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时代在飞速发展,要求教师必须揭掉“师道尊严”的面纱,以高风格低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有道是“海纳百川成其大”,大海之所以能容百川,是因为它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教师之所以能得到学生的归属,是因为他友爱宽容,虚怀若谷。当然,教师也必须和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以确保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神秘和尊严。宽容不等于放松对学生的要求,低姿态不同于放弃教师的人格尊严。教师的威严不是摆出来的,而是通过内在的特质和底蕴释放出来的。腹有诗书气韵自华,学高身正不严自威。尤其在学生对教师的一贯做法提出挑战时,教师是否有风度将决定他能否真正持有尊严。

我刚接任高一(1)班班主任时,还没有从公立学校的优越性中缓过神来,学生犯错后常常是严斥有加而沟通不足,因此工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记得有一次,学校的电脑系统出了点故障,其中的“罪魁祸首”大部分是我们班同学,一下子就处分了三个,真是太丢脸了!我气急败坏,大发脾气,当众厉声训斥他们,结果和其中一个嘴硬的同学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这个同学也很激动,毫不给我面子,我自感威风扫地,摔门而去。整整一天,我躲在图书馆里看《班主任之友》、《班主任心理学》等书刊。当时,有两句话是我永远不能忘记的。一句是“教育的前提应是人格的平等”,另一句是“火气头上出不了好教育”。我一下子明白了:我致命的错处在于,我以为我对他们的一片苦心允许我高高在上,声严厉色地训斥他们。分析这次电脑系统出了问题的原因,我发现他们的动机还是很单纯的,就是对计算机世界难以抑制的好奇心。我完全可以通过较委婉的方式引导他们认识和改正错误。亡羊补牢,为未晚也。我回到办公室,坐下来思索该怎样走进教室,面对我愤怒地冲出教室时那一张张惊讶的面孔。猛抬头我看见电脑屏幕上赫然飘动着一行彩色美术字:“老师请原谅我们”。我移动鼠标,看到了同学们写给我的信:“老师,回来吧,我们知道您是为我们好,别生我们的气,我们想念您……”我几乎不敢相信这从电视剧里才可以看到的动人情景,立刻返回教室,同学们用温暖的目光迎接我。事后我常想,幸亏我那些懂事的同学给了我下台阶的机会,使我认识到:不管发生什么事,重要的是解决和弥补,而不

是抱怨和泄愤,更不能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事实证明,改变了这样的作风,工作就会取得实效。

二、不死要面子

“不要面子”就是指班主任要看清现实,开阔胸襟,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挑战。如今,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信息爆炸和知识的大容量使人们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这个世界。众所周知,互联网时代的学生可从多渠道获得知识,在思想、观念上更贴近时代,某些方面,他们的知识面要广于老师,比如计算机、外语、自然科学等领域。对他们思想观念中积极的因素,我们要加以支持和吸纳。在视野上,带领学生走出狭隘的小圈子;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摆脱对老师的迷信。说到教学,我们知道,班主任首先是老师,其次才是班主任。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常常融汇在教学中,“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上学期,我班来了个小诗人叫王弸,正好语文第一单元讲现当代诗歌,讲到诗人海子的生平时,他对我讲的“海子在北京郊区租房住”提出异议,说海子长期住在北大校园里,并补充了许多我不知道的细节。我听后立即对他表示赞赏,并谦虚地说:“我对当代诗歌和诗人所知有限,课后请把你所知道的有关海子的详细资料打印出来,贴在墙上给同学们看看。其他同学也可以上网查查有关资料,我们要像王弸同学一样学会自主学习。”后来,王弸同学不仅向大家展示了有关资料,还播放了高晓松写给海子的歌曲,当同学们沉浸在对这位早夭诗人苍凉悲壮的缅怀中时,一种无言的感动深深震撼着我的心。不久,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圆满结束,我布置了一个作业:每人写一首诗。我想象着王弸作业的精彩纷呈,并设计以他为榜样,掀起诗歌欣赏和创作的高潮。奇怪的是,别人的诗都已写好交齐了,却迟迟不见王弸的大作。我没有催,我知道真正的诗歌创作需要灵感,我耐心地等着。终于交上来了,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愣了,交上来的不是诗,而是批评不懂诗的人,确切地说是批评我的一篇诗论。文章尖锐地指出:“写诗最重要的是灵感和激情!诗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写的,或许赏析是可以的,我不想看到一篇美好的诗被套进应试的公式!诗是自由的,不是郭沫若的献媚;诗是灵魂,不是神曲中的教皇!……不纯洁的诗人和想上天堂的恶魔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诗,不能是作业,除非这份作业没有期限!”我沉默了许久,内心渐渐由不安转为欣慰,真是后生可畏啊!时代需要敢于挑战传统,敢于张扬个性的人才,我要保护这个不怕虎的小牛犊。第二天,我讲评完同学们的诗作后,真诚地说:“其实,我给大家布置这个作业也许是违背做诗规则的,这是王弸同学告诉我的。”同学们诧异的望向王弸,我声情并茂的朗读了王弸的诗论,并对他独到的见解和犀利的语言大加赞赏。最后,我微笑着说:“不过,这次同学们的诗写得还是很有灵气的,

这充分说明灵感有时也是可以人为激发的,对不对?如果只是等和靠,灵感会不会遥遥无期?让我们期待王弸的灵感快点到来,好让我们早一天欣赏到诗人的作品!”同学们热烈地鼓掌,眼里闪烁着兴奋和鼓励的光芒,我知道,这鼓励不仅是给王弸的,也是给我的。后来王弸写了几首很有内涵的诗,我把他的《村长》推荐给校报,得到师生一致好评。从此,王弸犀利的文风,诗化的语言受到同学们的青睐。我班小有文采的毛晓庆写了一篇评论家庭教育的文章《救救孩子》,语言干净利索,触角敏锐,文采飞扬,讲评时被同学们误以为是王弸的大作,可见个别同学对他的模仿已到“乱真”的地步了。

我只是看轻了面子,学生就看重了我,这不就是教育的实效吗?而且实效还不止于此,它改变了我的教育思想,使我进一步认识到,知识的更新换代已不允许我们用“一桶水”和“一杯水”来形容师生之间的关系了,如今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互动式的、探究式的教学相长的关系,教师应更多的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点拨,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才是符合教育形势和学习规律的。目前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特别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潜力,给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展示个性的空间。于是,我试着用一种新的分层教学的模式把舞台让给了学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取得了实效。

三、不装样子

“不装样子”就是说班主任要以真性情面对学生,实事求是,不圆滑,不世故,不护短,不掩长。既不做出深不可测万事皆通的样子;也不摆出喜怒哀乐不形于色的姿态;更不可标榜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清高。以往人们对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偶像化要求,使得教师有意无意把自己装扮成圣人。其实,大可不必活得这么累!如今的学生何等聪明,他们早就明白:老师也是人。因此,班主任不妨少一点顾忌,多与学生接触,和学生进行真诚的情感交流和思想沟通,让学生感到老师和他们一样,有着同样的感受,同样的渴望,同样的悲喜,同样的爱憎,甚至,老师更需要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师生心灵相通了,学生才可能认同老师引领的方向。今年3月1日军训,无论实力还是阵容,我班都占明显优势,结果,自感稳操胜券的内务整理却榜上无名,同学们不服,认为评分有误,叽叽喳喳地回到教室。我推开教室门,静悄悄的,同学们在抹眼泪,说实话,我心里也挺难过,也有点不服,因为我班内务确实远远超过其他班,这是有目共睹的。我张了张口,只说了一句:“我很难过……”眼圈就红了。我赶紧走了出来,同学们需要冷静,我也是。晚上,我想了很久,我该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呢?安慰,有点不痛不痒;批评,会引来更大骚动;维护学校的裁决,有点道貌岸然;一同忿忿不平,心理距离拉近了,

但师德修养抛远了。第二天一早,正当我为自己昨天的脆弱而感不安时,就有一些懂事的同学主动跑来安慰我,但同时,生活老师的电话也打来了,说我班男生宿舍的内务糟糕得不像话!我一惊,事情要闹大了,事不宜迟。早自习刚上,我便胸有成竹地站在讲台前,微笑着对大家说:“昨天,大家都掉眼泪了,我也想哭,因为我一直认为咱们班是最棒的!我和大家一样想不通,觉得咱们挺委屈。但现在我的心情却不同了,我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希望!我很少见同学们掉眼泪,即使考试成绩不好也没见大家如此难过,但同学们为集体的事掉泪了……我很感动,远比比赛得了第一名高兴!一个人为自己的事掉泪,这个人是有希望的,为集体的事掉泪,这个集体是有希望的,为国家的事掉泪,这个民族是有希望的。你们说,我不该高兴吗?”同学们眼睛亮晶晶的望着我,我乘势鼓动:“军训不过是个短程赛,是个开头,长程赛才拉开序幕。一次好不算英雄,次次好才是赢家!难道我们甘愿就此败下阵来?”同学们开始小声议论,我鼓励大家勇敢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经过一场热烈的讨论,最后大家达成了一致:做出个样子给他们看!下课后,我亲自和同学们回去整理了内务,一场风波就这样平稳地过去了。从这以后,我班各项工作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校长知道后,表扬我做学生工作能“融进去再跳出来”,我深受鼓舞。同时我也明白,我是用一颗真诚的心和学生共同面对挫折,一起迎接挑战,才取得实效的。

四、不揪辫子

“不揪辫子”是针对反复性较大的差生而言的。当班主任的都有这种感觉,几乎每个班都会有几名个性强、常犯错的同学,他们或桀骜不逊,屡教不改,或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这就要求班主任不仅要把心胸放宽, 不用另类的眼光看待他们,而且要“反复抓,抓反复”,耐心地和他们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如果班主任能站到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就容易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我班有个同学,行为常常过激,反对摸底就罢考,话不投机就走人,如果和他针锋相对,势必把局面搞僵。后来再发生事情,我就采用自己总结的“民主谈心五步法”和他交流,即仔细询问事实,耐心倾听原委,诚恳分析是非,协商解决问题,郑重提出要求。用这种方式和他进行了几次推心置腹的谈话后,居然气氛融洽地解决了不少问题。后来,该生又屡次不擦黑板,卫生委员催急了,他就推说有洁癖,擦了黑板就离不开洗手间了。且不论他说的是真是假,单是用“别人能干的你就能干”和他较真,便纠缠不清,不如换一个角度解决。我把他叫出来心平气和地说:“值日这几项工作,你能干什么,你选吧,我知道你不是不想做,你是真有困难,我们会尽量照顾你。”他听了有点不好意思,顺势下台阶说:“要不……我擦地板吧。”我高兴地拍拍他的肩膀说:“我就知

道你不是不想做!”结果,同样又脏又累的活,他却干得十分出色。有些事,心里明白却不捅破那层窗户纸,也是一种尊重,打个擦边球,照样殊途同归。就像跳远时,后退助跑会跳得更远,教育学生,退一步也会海阔天空。

对于常犯错误的学生,我不主张新帐旧帐一起算,只要他当时改过了,他就是一个全新的人,他就又站到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只要他们有一点小小的进步,教师就应该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赞扬和赏识。

五、不摔脸子

“不摔脸子”是针对突发事件而言的。通常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教师比较容易理性地处理一些问题,但我们面对的是生龙活虎的青少年,精力旺盛的他们能做出什么事来有时是不可预料的,再加上那或活泼调皮或孤傲乖戾的个性差异,就常常会生出一些出人意料的故事。这些故事,有时是“蓄谋已久”故意导演的;有时是情之所至,临时“策划”的。这时候,教师最需要的就是冷静,甚至需要一些机智和幽默,能轻松解决的就不要声言厉色,能大事化小的就不要虚张声势。我们学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校内日用消费全包,因此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浪费现象。一次班会上,我正语重心长地教导同学们不要浪费手纸,一位患感冒的同学恰好拿出一卷卫生纸,示威似的唰地揪了长长一条很大声地擤鼻涕,同学们看看她,又看看我,怎么办?视而不见,刚才的说教岂不白费?借此机会杀鸡给猴看,是否有点小题大做?突然我脑海里闪过宋丹丹和赵本山演的小品《钟点工》里关于马甲的一个镜头,于是机智地幽了一默:“我正在说浪费手纸的事,你看你拿卷手纸配合我干什么?”同学们愣了一下,继而回过神来哄堂大笑,那位同学也笑着红了脸,下课后悄悄把那卷卫生纸送回卫生间。我想我已达到教育目的了。假如每次发生情况,我们不但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又能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培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又何乐而不为呢?。

六、不做老妈子

“不做老妈子”是说班主任要改变过去那种事无巨细,全盘包办的做法,放开手脚,让学生独立承担一些工作,或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时代鼓励青年走个性成才之路,让学生大胆张扬个性有助于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班主任要善于借助班级管理和校内外各项活动,给学生锻炼的机会。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应逐渐由“管”转化为“导”,让学生大胆尝试进行自主管理。这时班主任要做的就是帮学生测定一个方向,然后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航行。但这并不意味着,班主任就可以袖手旁观,学生在前台表演时,班主任应是后台的策划者和协调者。为了当好这一角色,班

主任应多些调查研究,多些换位思考,多些灵活机动,多些理解宽容,这样才能营造出民主和谐的班风。

另外,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不可能面面俱到,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而合作的力量才是无穷的。班主任要善于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大家团结起来,互相合作,事实证明,这样做是很有实效的。比如,我班新来了一个韩国学生,连汉语都不会说,而我又苦于无分身之术来过多关照他,于是我发动全班同学轮流做他的汉语老师,不仅使同学们巩固了汉语知识,而且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让他们在互帮互学中体会到合作的乐趣。

班主任不仅不能做老妈子,而且也不能只充任一种角色,事物是不断变化的,班主任应该视学生的需要随时转换角色——他忧郁苦闷时,你是咨询者;他茫然徘徊时,你是引导者;他面临挫折时,你是支持者;他奋然拚搏时,你是促进者。教师不能只是简单的做做裁判,而是设法给学生一双慧眼,让他们自己把这纷扰的世界看明白。

七、扶植尖子

“扶植尖子”就是关注优秀学生,“让尖子冒出来”。班主任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双差生往往容易引起老师的注意,而优等生和中间生却易被忽视,这些问题稍有不慎就可能成为教育中的盲点。所谓优等生实际是对一个学生片面的定义,即学习拔尖的孩子。其实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体现在学习和能力上,也体现在心理素质和综合素养上。学业优秀的学生由于学习好,所以一好遮百丑,老师和家长容易产生放心的心理,忽视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不足。其实越是原来学校的优等生,在新的环境里,在激烈的竞争中越会产生种种的心理问题,而这种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导致学生心理的不健康。我校实施的是“全人教育”,特别强调“抓两头带中间”,让作为个体的每个学生都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培养。在学业上,我们实行的是小班化教学和分层教学;在精神上,老师与学生有着充分而默契的交流。我们的优等生不仅要学业优秀,能力出众,而且要品行端正,心态健康。比如我班的李雯菲同学,起初只是个具有学习潜质的学生,经过半年的培养和训练,不仅思想成熟,学习优秀,而且综合素质很高,既能用中英文流利地演讲和潇洒地主持节目,又能从容地登台唱歌跳舞,写起文章来笔墨生华,搞起科研来头头是道。今年,她的科学小论文《臭氧》还获得了全国中学生科技论文大赛一等奖。事实证明,优等生只要能得到班主任的关注和扶植,就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勇气和信心,取得令人骄傲的成果。

总之,教师要心系学生,随时了解学生的性格、心理和行为特点,要有警觉的预感,善于发现学生的各种苗头,既要防错如防川,又要

“润物细无声”。我们的校长说过一句话:“中国的农民是落后的,但毛主席却领导农民解放了全中国;我们的生源不容乐观,但我们要乐观地接受这个挑战,把我们的学习办成真正一流的国际学校。”不想做会给自己找个理由,想做会给自己找个方法。我会一直为自己寻找适合的方法,来体现学生的亦是我的人生价值。

全球化的影响(英文)

全球化的影响 范文(一) Nowadays we can enjoy the same films, fashions, brands, advertisements and TV channels. The evident difference between countries is disappearing. To what extent do you think the disadvantages overweight the advantages of this? Globalization creates conditions for widening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strengthening mutual understanding between nations, expanding cultural, educational, and scientific cooperation between nations and countries, enjoying the cultural achievements of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which encourages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and the enrichment of national culture. However, these conditions also create the possible danger of diminishing the national culture with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pre123va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Through globalization and an open door policy, erroneous concepts and a lowering of ethical standards, a selfish and individualistic lifestyle and harmful cultural products can easily be imported into the country. At present,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hich in the main is controlled by US is hourly and intensively disseminating US ideology, way of life, culture and films across the world. Even US food is promoted so that some people consider globalization as global Americanizati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equality betwee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has been increasing and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has become wider, most of the result of globalization go to assist developed countries. Globalization does not pose equal interests and risks to all nations. With an overwhelming advantage compared to most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erms of finance and the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ed ca123alist countries control the situatio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For these reasons, globalization is a fierce and complicated struggle in both cultural and ideological fields. We take the initiative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but also have to take the initiative in fighting to keep our distinct culture resisting pro-foreign and cross-bred phenomena, and overcoming the psychology of preferring money over ethical values.

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教案

《综合探究: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导学案 感悟课标新理念 1 知识与能力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合资成功、中国入世对农业的影响、反倾销事例为例探讨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教材提供的事件为例子,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济全球化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只有审时度势,积极应对,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成为受益者;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作用。 知识探究延伸 1、推荐文章:《张瑞敏》、《张瑞敏商谈录》、《联想风云》、《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历程》、《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培育与国际贸易摩擦及反倾销应对策略、技巧实务全书》 2、推荐专题片:CCTV专题片《张瑞敏》、《一汽光辉岁月》、《中国如何应对反倾销调查》 3、推荐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623170140.html, 海尔集团:https://www.360docs.net/doc/623170140.html,/csvw/index.htm上海大众 一汽大众:https://www.360docs.net/doc/623170140.html, 世界经济网:https://www.360docs.net/doc/623170140.html, 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https://www.360docs.net/doc/623170140.html, ▲探究方法点拨 1、首先围绕中国与全球化联系密切的代表项目选题。如: “我的家与经济全球化” “麦当劳、肯德鸡在中国的发展” “海尔、大众成功的原因” “如何应对倾销指控” “入世对中国的影响” 2、在选题的基础上,搜集有关中国与全球化相关联的文字和图像资料。可调查、采访、统计本地区商业、企业单位或个人,或者自己家里生活的变迁,也可图书馆、书店、因特网上查找。 3、汇总、处理资料,研究所选项目,确定论点与论据。 4、撰写历史论文或历史调查报告。 ▲注意:撰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选择题目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选题具有深人探讨的价值,即现实意义。 ②选择熟悉或有兴趣的课题。 ③选题内容新颖,有发挥创见的余地。 历史科论文的正文结构需要具备四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结论。 论点的表述,要精确、清晰、简练,不能含糊费解。 论据服务于论点,一般用历史事实或作者自己的立论来说明论点。 论证是用正确的理论作指导,选取典型事例或运用严密的逻辑分析来阐述和证明论点。 结论是对全文进行扼要概括或总结。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业 题目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班级金融0902 姓名叶宗新 学号 0206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入21世纪后,中国创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奇迹。加入WTO,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连续十年百分之七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一连串让人惊讶的成就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08年金融危机、南海纷争、汶川天灾……无一不给中国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都在金融风暴的阴影下徘徊前行,有的已经看见曙光而有的却仍在黑暗里艰难摸索。中国率先从这场灾难中挺身而出,以一个巨人的姿态站在世界之巅。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高贵身份被世界所瞩目,也正面临找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依据当前的世界形势,我国当前面临的机遇主要有: 一: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给我国带来新机遇。在今年两会召开之际,参会的代表和委员表示,一定意义上,“十二五”是中国的概念,也是全球的概念。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将与世界经济共同发生深刻变化和调整。而两者的调整将处于同一链条,互为动力。世界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发展模式深度转型所形成的‘倒逼机制’,是化解国内

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现实需要,也将形成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 二: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加快自主创新带来重大机遇。第一,危机使企业的创新需求更加旺盛。高附加价值、低资源消耗、高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的产品和技术将更受青睐。危机面前只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的,基本都无大的风险,企业业绩不降反升。困难和倒闭的是那些低端生产没有创新的企业。南京协和化学公司虽然经营建材原料,但其坚持新品开发,仍使主营业务增长50%%多。第二,危机使企业创新成本大大降低。无论是人员薪资、设备价格、制造费用等都会有明显下降,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加优质的创新资源。南通恒力集团为新上工业丝项目从国外引进设备,去年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谈判附加条件苛刻,现在却迅速达成意向协议,且报价降了一半左右。第三,危机使创新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受危机影响,更多的跨国公司为集中资源、降低成本实行外包,这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市场资源。同时,国外先进技术、成果、人才、科研机构也将向外寻求发展空间,国际间优质创新资源的互动明显增强。今年江苏举办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成效显著。 三: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扩大对外投资带来新机遇。首先,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走出去”收购国外优质企业和知名品牌带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陷入困境,盈利下降甚至亏损破产和融资困难使得许多著名跨国公司不得不收缩海外投资,甚至被迫出售濒临破产的优质企业和知名品

21世纪企业面临的环境和挑战

21世纪企业面临的环境和挑战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市场形成及技术变革的加速,围绕新产品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技术进步和需求多样化使得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面临着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所有这些都要求企业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快速反应,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定制的"个性化产品"去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市场竞争也主要围绕新产品的竞争而展开。毋庸置疑,这种状况将延续到21世纪,使企业面临的环境更为严峻。 综合而言,企业面临的环境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信息爆炸的压力。大量信息的飞速产生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迫使企业把工作重心从如何迅速获得信息转到如何准确地过滤和有效利 用各种信息。 (2)技术进步越来越快。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一方面使企业受到空前未有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使每个企业员工受到巨大的挑战,企业员工必须不断地学习新技术,否则他们将面临由于掌握的技能过时而遭淘汰的压力。 (3)高新技术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全球高速信息网使所有的信息都极易获得。而更敏捷的教育体系将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在越来越少的

时间内掌握最新技术。面对一个机遇可以参与竞争的企业越来越多,从而大大加剧了国际竞争的激烈性。以计算机及其他高技术为基础的新生产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是20世纪的主要特色之一。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柔性制造供应链管理系统、自动存储和拣出系统、自动条码识别系统等,在世界各 国尤其是工业发达国家的生产和服务中得到广泛应用。虽然高技术应用的初始投资很高,但它会带来许多竞争上的优势。高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在于节省人力,降低劳动成本,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产品和服务质量,降低了废品和材料损耗,缩短了对用户需求的响应时间。由于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就把新产品或服务介绍给市场,企业赢得了时间上的优势。这种趋势在21世纪还会进一步加强。 (4)市场和劳务竞争全球化。企业在建立全球化市场的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造就了更多的竞争者。尽管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需要订单和产品,许多发展中国家却坚持他们更需要最新技术,希望也能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供应商。商品市场国际化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国际化的劳动力市场。教育的发展使得原本相对专门的工作技能成为大众化的普通技能,从而使得工人的工资不得不从他们原有的水准上降下来,以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5)产品研制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新产品开发对企业创造收益的重要性,因此许多企业不惜工本予以投入,但是资金利用率和投入产出比却往往不尽人意。原因之一是,产品研制

经济全球化对教育的影响

中国加入了WTO就意味着中国的经济走向一个全球化的轨道。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经济是基础,对社会各方面都发出影响,当然教育也在其中,对我国教育最大的影响是,它标志着中国的教育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对教育的对外开放已经成为我们的国策,邓小平领导时我们已经对外开放,但是当时的开放是有限范围的开放,不是全方位的开放。是单向的开放,不是相互的开放,是一种试验性质的开放,也是一个在政府政策的指导下的开放,而不是按照国际准则来开放。这就是以前的对外开放和现在对外开放的区别,这种变化就要求我们既要有一种合作的意识、交流的意识,又要有独立自主的意识,所以中国加入WTO就意味着进入一个新时代,狼共舞的时代,要辨明国外涌入的内容有优有劣,在与其合作、交流的同时又要保证中国教育的独立自主原则,要吸收和引进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又要提高中国教育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如何通过这次对外开放把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吸收到我们学校中来呢。比如说教材,现在我们在推行的新教材有很多优点,但从整个国际来比较,可能这个教材还是不如国外,问题是如果学校给你自主权以后,你有没有能力利用好国外的教材呢?北京的101中学就在一门课上使用了国外教材,他不用国办的教材,是一种大胆的作为。我们能够吸收国外的优秀教师到我们这来上课吗?我们请了一些个外教,都是教语言,我们有胆量、有能力让他们教数学、物理、化学吗?外教的能力比我们强的话,我们就要吸收他们的优质资源,当然更进一步来说,中国教育要走向世界,必须有一种竞争的能力,我们

能不能和国外教育竞争呢?美国一个著名学者叫彼得·德鲁克,他是管理学界的泰斗,他在《21世纪管理的挑战》一书中表达了一个观点:所有机构都需要以全球竞争力作为策略上的目标,以世界上顶尖同行业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否则不会有生存的希望,更不要说成功了。这里“所有机构”包括学校、医院、文化团体、体育团体,也包括政府机关,意思是所有的学校都要以全球竞争力作为策略上的目标。有的老师可能觉得我们的学校在本地区已经很不错了,其实远远还不够,我们不能以本省市或自治区和国内的学校作标准,应该与国际教育同步,达到与国际教育相当的标准。

全球化:教师具备怎样的观念和能力

全球化:教师具备怎样的观念和能力 作者:潘涌 光明日报 2012-12-19 第14版 “全球化”作为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新阶段,已经成为无可避免的现实生活,并且愈来愈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全球化催生人类教育将发生一次空前伟大的变革:从适应现在到创造未来、从满足已有到颠覆既成、从遐想到重构。质言之,全球化时代的教育将以发展性、前瞻性和生成性,重新赋予每个地球人以未来化、宇宙化和创新化的当代特征。这种全球化与人、与教育变革之间内在的深度逻辑关系,极其深远地规定着教育的未来使命,催生着当代教师教育观念的一系列重大变革。 催生教师教育观念的系列变革 第一,知识价值观的变革。 全球化时代,知识更新周期之短、更新数量之大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因此,需要策略性地刷新知识“为我所用”,即教师以学习者自身的主体性和目的性而唤醒其对客体知识的选择意识和主宰意识。换言之,从被动的知识驭“我”到主动的“我”驭知识和“我”用知识,构成了新旧知识价值观的本质区别——知识的价值不在于系统认知、承纳和记忆,更在于建立,在有所舍弃和有所选取基础上的归类、提炼、运用和创新。在这种知识价值观的指导下,对某些知识的选择性的自觉放弃,同样成为学习者对待知识应然的一种明智态度,并升华为知识学习的最基本内容之一。这就是知识泛滥、更新增速的资讯时代对所有学习者的一种特殊要求和使命——教师当要清醒自觉。 第二,教育目的观的变革。 教育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塑造为适应既有社会规范而全盘接受知识或义理的人,而是为化解国家乃至人类未来的风险与挑战、创造历史上未曾出现过的新文明、新社会而持续探索的“未来人”。恰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世纪末早就预见到的:“人类教育正愈来愈倾向于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育新人。” 在这种崭新教育目的观的引领下,教师将致力于培育具有强烈未来意识、超越性思维品质、可持续创造能力和与之相谐的情意要素的独特“新我”。由此而引发下述教师角色观的蜕变。 第三,教师角色观的变革。 教师的职责更为全面、使命更加重要——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春蚕或园丁,更是点燃学生持久探索、创新和发展的强大生命能量的播火人。换言之,学习和成长是学生自主的一种精神历程,而帮助学生从中获得自我发现、自我拓展并实现个性化成长,则完全是教师的一项新使命。 对教师能力的新要求 全球化不但深刻地改变着教师的诸多教育观念,而且同时也对其思想创生力、课程开发力和语言表达力提出了紧迫的要求。教师基本素养由其上位观念所凝铸的思想力和由其下位能力所支撑的行动力两者深度融合,由此而不断刷新教育风貌、提升教育品质,造就一个国家值得美好期待的深远未来。

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个问题,教育面临的两个机遇,也是两个挑战; 第二个问题,创新教育; 第三个问题,文化复兴; 第四个问题,如何把握两个机遇,迎接两个挑战。 一、教育面临的两个机遇与挑战 第一个机遇,就是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在科技创新这样一个明确有力的口号提出之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科教兴国”四个字有了新的更深入的认识。 不妨回想一下在十几年前提“科教兴国”的时候社会舆论是什么情况。当时谈科教兴国,科研经费不足;西部地区的普九困难重重。就是在大中城市,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教育资源也相对地、相当地不平衡和不足。在一些人心里似乎科教兴国就只是一个空的口号。现在是什么感觉?春江水暖鸭先知。我们教育部门的同志比十几年前更清晰地感觉到,科教兴国的步伐是实实在在的,十几年来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国家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对于基础教育的要求更高了,而我们教育界自身更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党中央明确提出了这样一个战略,而且在落实,要求培养创新人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正是我们施展才华、实现一个教育工作者抱负的时候,这是机遇。而挑战呢?就是挑战我们主观的条件。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因为创新人才的大批出现,需要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创新环境的支撑,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这样一个环境条件。单单要求教育工作者做到这一点,不可能。反过来说,社会环境又需要教育系统尤其是学校系统去影响、去打造,这本身是一而二,二而一,是一个事物的两面。 为什么说当前我国还缺少一个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的环境呢?要知道,中央的号召需要社会的呼应。举一个相当普遍的例子。家长看孩子看什么?看他们每次考试的成绩。家长已经有个潜在的目标:孩子上完好的好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就要上好的高中,而重点高中是不考创新的,只考课内的东西,很现实。当孩子没有完成作业去鼓捣一点新的东西时,家长就要干预:你为什么不先把作业做了?作业做了,学生去玩去鼓捣一些新的东西,也要干预:做完作业就完了?你不会把书再温一温吗?为什么美国学生毕业后有的在商业上成功,有的在办公司上成功,有的成为高新技术能手,有的发明专利销往全世界,有的拿诺贝尔奖?那就是因为他们在小的时候不做与别人同样的事情,而是追求新、追求奇。在孩子们追求新、追求奇的时候当然会有很多荒唐的事情,但是思维、习惯就这么养成了。我们不具备这个环境。为什么?不是中华民族从骨子里就不是创新的民族,而是这三百多年,封建帝制把我们的思想禁锢了。 我们的先辈们,意识到要想国富民强,就要把西方的东西拿来。从洋务运动一直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引进中国。国家解放了,人民当家作主了,可以团结起来好好地建设自己的国家了。而与此同时,我们的思想禁锢并没有解除,有时甚至又加强了,加强到最顶尖就是文化大革命。小平同志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就是一次最大的思想解放。在经济上,我们解放了,尽管还有很多问题存在,但毕竟谁也不再争论姓“社”姓“资”这类问题了。但是,在学术上、在教育上,我们仍然受到禁锢:一是自己传统的禁锢,二是美国教育的禁锢。科教兴国、创新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个机遇,但是挑战大于机遇。如果我们不能培养成千上万、上十万、上百万的创新人才,我们国家就不能真正强大,我们的发展也不可能持久。需要创新的不只是产品,而是各项工作的创新。应该形成一个民族的创新意识、创新习惯与创新规矩。 第二个机遇与挑战:文化复兴。其实,创新思维、创新习惯、创新环境不是政治问题,不是经济问题,也不是科学技术问题,而是文化问题。给人创新灵感的,不是数学,不是化学,是文化。从大的方面讲,一个社会、一个群体,对于突发奇想,或者说不同凡响的思维给以容忍,给以支持,就是一种文化。从小处讲,一个学生,看到一个东西,能够勾起他过去所遇到的别的东西,把二者联起来,然后想像,所想像的是世界上没有的,这也是文化问题。国家的文化复兴,不仅仅是构成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基础,而且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要素。 在中华文化复兴的过程中,学校承担着最主要的任务。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博士,这是一个人受教育最系统、最完备、最全面的场合。除了学校还有社会,但社会给人的教育是无序的,家庭教育也不成系统。唯有学校是最系统、最有计划、最全面的培养场所,因此也是民族文化保存、延续和创造的主体。学校主要靠什么?当然靠教师,所以每一科的教师,包括音体美的教师,都承担着复兴中华文化的重任,但是广大教师目前都没有精力顾及。这既有外部的多种原因,同时,教师在自己业务水平上也没有做好准备。 二、教育的创新 什么叫创新?创新就是超常的思维。例如,孩子堆积木,本来应底下宽上面窄,有的孩子却要挑战底下窄上面宽,这就是创新,至于他能不能搭起来,倒不倒掉,那是另外一回事。创新不一定成功,科学允许失败。创新是一种超常,但不一定都是新的,有的时候重复就是创新。何谓重复就是创新?就是.把前人已经有结论的东西再经过实验发现其中的问题,解决发现的新问题,就出现新的东西。中国要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就应该从体制创新到机

中国崛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崛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必然要遇到国家制度建设和社会财富再分配这两大内部难题。首先,崛起是一个长期持续的高速发展过程,这种发展必然对现存制度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果说,过去20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国崛起提供了经济总量急剧扩张的空间,那么,今后20年左右中国的整体制度建设将全面提高中国的社会文化质量和人的素质;同时,政治体制改革将为中国崛起提供内部缓冲机制和国际空间。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正处在“一个水流最快、最变化莫测的点的附近”,“在中国经济的改革部分与未改革部分势均力敌时,危险最大”。这个问题来自中国改革的长期遗留问题,即“没有动手建立控制和管理一个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体制”(吉姆*罗沃:《亚洲的崛起》)。这就是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制度障碍。 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配套问题,可能是中国改革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市场经济、法治社会和民主政治,三者联动,缺一不可。后二者的不完整使前者也不可能充分发展。最近出现的一系列腐败案件,证明权力和市场资源结合或交换的严重性。 财富的急剧增加是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同时产生贫富差距加大。积聚收入差距拉大和各种矛盾激化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发达经济的收入差距之大,并不影响它们的制度灵活性和稳定性。许多发展中经济即使采取压抑贫富分化的政策,依然社会动乱不已。强国和世界500强大公司之间的正相关系说明,如果没有财富和资本的集中(通过市场竞争而不是权力支配的资源优化组合),中国就难以形成真正的国际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作为强国的崛起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因此,“均贫富”实际上是放慢或阻碍中国崛起的理论主张。问题的关键不是在于财富的均衡程度,而是在于财富集中和再分配的方式,在于最低收入阶层的基本权利保障和这个阶层的人口比例下降。 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吸取前苏联东欧国家的教训。目前我们对前苏联东欧国家的研究不应当停留在解体的原因等一般性研究。我们应十分注意苏联解体前苏共党内利益集团的构成、他们对苏联解体的作用以及苏联解体后他们蜕变为俄罗斯新贵集团的过程。分析这个集团的生成和发展对于我们了解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规律是极为重要的。我们目前面临的腐败现象同利益集团的形成和存在相关。铲除这种利益集团产生的土壤和基础,是执政党建设和国家制度建设的核心问题。只有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崛起才能成为全国人民的信心所在。 中国崛起需要软力量的建构 软力量是作为一个大国和强国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根据“软力量”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的定义:它是一种“影响别人选择的能力,如有吸引力的文化、意识形态和制度”,硬力量和软力量相互作用并相互加强。中国崛起的硬力量部分比软力量部分较早较快提升,也容易得到各方面的重视。但是,软力量的滞后可能成为中国崛起过程中被疏忽的重要内容。在软力量中,制度因素又比文化因素更易于引起注意。因此,在中国崛起的大战略中,应当形成硬力量和软力量、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平衡协调发展的总体框架。 中国文化应当成为中国崛起的软力量的重要构成。这种软力量的作用在于对全中国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的感召力、凝聚力和认同感;同时,它对全世界文化的吸收能力有助于改善和推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中国儒家文化的优秀成分确实可以在国际关系中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如“中庸”、“仁政”、“王道”等等。道家的哲学观点对西方思想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亚洲国家对中华文化的天然崇拜正在发生深刻的作用。中国文化的特点使中国崛起具有某种亲和力。 由于中国崛起需要几代人的持续奋斗,中国青年一代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就具有特殊的意义。无须讳言,年轻一代(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出生的一代)在传统文化承

21世纪化学工程发展面临的挑战措施

21世纪化学工程发展面临的挑战措施 摘要:本文论述了化学工程发展过程及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我国经济水平的稳步提升,促进了化学工业生产技术的多样化发展。当前,我国大部分化工企业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化学工程的严峻要求,二是化学工程面临的科技创新的挑战。 关键词:化学工程;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挑战 化学工程是研究化学工业及其相关产业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化学过程、物理过程及其所用设备的设计与操作和优化的共同规律的一门工程学科。化学工程领域涉及工艺开发、产品研制、过程设计、装备强化、系统模拟、环境保护、生产管理、操作控制等内容。该领域包含无机与有机化工、精细化工、石油化工与煤炭化工、冶金化工、生物化工、环境化工、材料化工等行业。在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中,化学工程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且化学工程与信息、材料、生物、能源、资源、航天、海洋等高新技术领域相互渗透,共同推动高新科技的发展。1我国化学工程的发展历程 化学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发展阶段称为“单元操作”[1],该阶段的化学工程是一门共性化学工程学科,以各工业种类所需的单元设备或操作的共性规律为基础;第二个发展阶段称为“传递原理和反应工程”[2],该阶段总结出了不同的单元设备和操作中的共性现象———流动、传热、传递和反应,即“三传一反”,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基础上进一步的知识深化;第二阶段中,化学工程吸收了当时相关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强化了解决工业问题的能力,形成了模型化的方法论,进一步推动了化学工程在其他工业领域中的应用,第二阶段“三传一反”的相关研究引领了化学工程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伴随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工业技术的高速发展,化学工程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特别是资源、能源利用与环境破坏问题的挑战,使得化学工程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然而,一方面化学工程的现有理论与方法已经愈发无法满足当前工业工程应用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一些高新技术的发展如纳米科学、生命科学技术等也为化学工程未来深层次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在此状况下,化工界关于化学工程新的发展阶段的讨论越来越多。我国化工学者郭慕孙提出“三传一反+X”[3],认为传递过程与反应工程的研究必须扩展到介观尺度、微观尺度范畴,并在探索多尺度转变规律过程中不断发展与更新(汪家鼎)[4]。复杂性科学的进步将有力推动化学工程的发展。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化学工程的需要,我们首先应当关注化学工程当前面临的挑战是什么?然后面对这些挑战怎样将其转变为机遇。 2化工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目前,在我国化学工程的发展中,第二阶段的“三传一反”依然是化学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但化学工程的研究内容只有产生适应学科交叉融合和经济需求的变革,才能继续在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在此变革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多方位的挑战。 2.1化学工程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近二三百年来,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资源的急剧消耗,环境也日趋恶化,在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上,出现了一系列矛盾。人类面临着资源短缺、生存环境质量下降等现象,迫使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要进行深刻的反思。人们不得不面对现实,努力建立与自然新型合作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和谐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我国政府也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来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平衡。而化学工程是对环境中的各种资源进行化学处理和加工的生产过程,该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部分有害、有毒,进入环境会造成污染。并且有的化工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也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化学工业对环境影响巨大,所以实施可持续发展对化工生产尤为重要。化学工程领域要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减少化工生产过程中或产品对环境的危害。这是化学工程今年来面临的一大挑战。目前我国环境保护问题面临着严峻挑战,同时资源、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问题也面临着突出挑战,因此,化学工程的研究对象将由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传统不可再生

教师面临全球化的挑战

教师面临全球化的挑战 全球化的涵义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的全球一体化的人类生活发展趋势,也指人类的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的全球意识。在这里主要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主要是由于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文化领域的全球化。 一、多元文化对教师的挑战 全球化把人类的各种文化——不同种族、国家、民族地域的文化带进了地球村的各国角落的人的生活之中,从而形成了多元文化时代。教师必须应对多元文化的挑战。 挑战一,教师必须要具有多元文化知识和对待多元文化的正确态度。 多元文化时代教师必须具有更加广博的有关人类的文化知识,了解不同种族、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习俗、宗教。对多元文化无知无识,作为无知无能的教师,恐怕很难获得教学的职业。多元文化对教师的挑战还在于:教师对待多元文化的态度。教师应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应对多元文化的挑战。教师作为以传播文化为专业的人,必须成为尊重各种文化的表率,肩负促进人类的和平,减少战争和排斥的使命。为此必须把“民主、公正和社会正义、和平以及与我们的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作为主导词,将人类发展的“可持续性”概念作为传播多元文化的指导思想和全球范围内的交往活动的基础。 挑战二,教师要有运用多元文化教育学生的能力。 在多元文化时代,教师的任务不能止于传授多元文化,而是要运用多元文化进行思想和智慧的启蒙。对教师来说,最困难的挑战将是如何运用多元文化教育学生认识社会的复杂性问题。埃德加·莫兰的《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就是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邀请,在复杂思想指导下完成的,对教师应对多元文化的挑战具有指导作用。莫兰认为面对多元文化的挑战,首先不是教多元文化知识,而是要从对“什么是认识”的认识开展,避免认识中的错误。“在教育中需要引入和发展关于人类认识的大脑、精神的、文化的特质的研究,关于它的过程和类型的研究,关于使它冒着犯下错误或发生幻觉的风险的心理和文化的倾向的研

如何应对当前小学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如何应对当前小学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一个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时代要求和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正在逐步得以确立。与过去相比,这个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教学、评价、管理、课程开发等方面都有不少创新之处,问题,它将给我们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作为一名教学校长,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呢? 一、机遇 1、国家重视,政策支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教育。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明晰,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的制定,为我国未来二十年的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上胡锦涛在讲话中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切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保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充分体现了国家通过立法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对教育的重视。 2 、国家经济发展,对教育投入的逐渐增长。教育不仅肩负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各类专门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使命,而且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随着国力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教育给予了高度关注,多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先发展教育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始终把教育摆在公共财政的突出位置予以重点保障,持续不断地加大教育投入。随着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有力支持,相信我国教育的又一个春天即将来临。 3 、教育成就未来,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接受并践之以行,民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需要经济发展予以强有力的支撑,国力强盛,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也就相应增大。民众日益富裕,步入小康后,人民对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因此,教育越来越多的受到了关注,在家庭消费支出中,教育消费日趋增长,占家庭消费支出非常大的份额。据2011年度《中国家庭教育消费报告》显示,被调查家庭每月用于教育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44%。教育消费支出迅速增长反映了中国家庭对教育的重视 二、面临挑战:1、城乡教育资源、教学质量及教师待遇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教育均衡任重而道远。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强,大量的人口涌进城区,给城乡教育带来沉重的压力,一方面,城区在未做好教育规划与布局之际,进城上学的学生急剧增加,出现师资紧缺,校舍紧张,大班额等现象,于是,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通过各种方式从乡村学校选调优秀骨干教师,也不得不把本应用于城乡均衡发展的教育经费侧重于投入到城区学校的改建和扩建上。另一方面,乡村学校生源大量减少,优秀骨干青年教师不断流向城区,这无异于釜底抽薪,优秀教师的流失进一步加剧学生的流失。城区优质的教育资源,优先的经费投入,优越的城市环境,优厚的福利待遇,攀比心理和“要求上好学”的优秀生源的输入,使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在进一步扩大,城乡教育越均越不平衡了。 2 、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师资配备不到位,体美音等艺术专业教师紧缺。“哥哥姐姐教高中,叔叔阿姨教初中,爷爷奶奶教小学”的这一现象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青春的事业,可由那些并不青春的教师来勉强维持,对学生的

当前小学教育发展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当前小学教育发展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作为校长,你将如何应对? 我校是农村小学,当前小学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是:国家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实行了九年义务免费教育,各种教育资源和教学设备、现代化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设备都慢慢走向农村学校。国家也对农村教师实行各种免费培训。如非学历远程培训、国培、新课程培训等。为当前农村小学教育创建了不少平台。为教师更好地优质服务于学生创造了不少条件。 但当前小学教育发展也存在不少挑战: (一)农村小学教师业务素质较低,急需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1)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县城学校的扩大,农村小学大部分较优秀的教师被县城小学挖走,在农村小学任教的则大部分为年纪较大,业务素质一般的教师,明显缺乏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和学科带头人。 (2)许多农村小学教师很少有机会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和高层次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教学长期处于简单机械的重复状态。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3)近几年虽一些大中专毕业生来到农村小学任教,他们虽然有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文化素质,但由于缺乏教学实践和正规的引导,教学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教学业绩平平。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作为小学校长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建议:鼓励县城小学的优秀的教师到农村支教。或每年派一些农村小学的教师到县城小学跟班学习,学习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 (2)积极创造机会让农村的教师到城市学习,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3)加强校本教研,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4)举行多样化的业务和政治培训,更新教师的观念。 (二)确实推行中心小学课程任教教师专业化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因要想实现学生、教师、学校三者共同和谐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关键。然而,目前在农村中心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低,学科教师不配套现象严重。外语、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数学教师教外语,语文教师教数学现象较为普遍。外语、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被认为是杂科,往往是由语文或数学老师兼任,而有的语文或数学老师则把这些“杂科”课占用来上语文或数学,有的教师由于缺乏相应的学科知识,也只好草草应付一下,更不要说上好这些学科了,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其实,在我们农村中心小学音体美等各方面的人才都有,就是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促进其专业发展,因此学校必须根据每位教师个人的业务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点和发展基础,坚持扬己所长,扬己所能的原则来安排课程,促进课程任教教师专业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确保农村小学教师任教学校的相对稳定,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农村小学任教,普遍存在教师流动性较大的问题,教师在全镇范围内频繁调动,没有相对的稳定性,导致教师不安心教学,课堂教学没有延续性,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学生年段知识没有过好关,学生整体素质下降,使老师教的叫苦,家长不满意。因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相对稳定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让教师们安心教学,努力提高自己所任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高等教育如何应对全球化影响

高等教育如何应对全球化影响 T.莱维1985年提出经济全球化概念已近30年,经济全球化亦已深入人心,并对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指出,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者和投资者的行为日益国际化,世界经济是由一个单一市场和生产区组成,而不是由各国经济通过贸易和投资流动连接而成,区域或国家只是分支单位而已”。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相互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全球化席卷各国/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和其他诸多领域,高等教育自然也不能置身其外。 经济全球化对高等教育影响日益明显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经济与教育不可分割的特点决定高等教育不可避免地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冲击。 第一,教育国际化趋势日趋明显。经济全球化及飞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国家间教育交流、联系与合作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领域表现最为明显。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大陆学生开始“走出去”留学,教育部数据显示,1978—2012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264.47万人(2012年为39.96万人)。同期共有200个国家/地区的328330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分布在69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中国高等教育双向开放形成,教育国际化时代的到来,在教学理念、教育管理及教师队伍等诸多方面对中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挑战。 第二,多元文化博弈与冲突更为激烈。经济全球化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局面,各国“融入”程度加深。改革开放初,中国大陆学生的出国留学催生了适应外国文化的需求。当时,虽存在文化冲突,但受影响的主要是留学生本人及出国探望其的亲人和朋友。因其在出国前已有心理准备,中外文化冲突影响面小,程度较浅。但随着一批批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研究,中外文化冲突直接发生在中国本土,影响面更大,程度更深。全球化造就“地球村”,但无法消除民族国家界限。民族国家利益不仅不会因全球化削弱,还可能加强。 第三,全球道德理念与规范对中国的渗透日益增强。一是政治信念受到挑战。利益驱动机制和竞争意识使大学生人生观趋于功利性。西方文化借助于科技和信息技术而产生的强势地位将对民族文化价值观形成“打压”态势,对主旋律形成干扰。二是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另一重要特点是知识更新周期加快、信息量庞大,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知识“驭”人趋势加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系统认知、接受和记忆知识并传授给学生,更需提高辨别、归类、提炼、运用及创新知识的能力。 应对全球化需创新教育观念 中国高等教育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影响?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完善高等教育管理。中国大陆高校招收留学生主要发生在近十年,且招生规模不大,故对留学生的教育管理较单一,不少将其划归学校外事办或国际交流合作处管理,但它的主要职责是留学生“进、出境管理”,因受其自身职能及能力限制时常无法实施。一些留学生规模较大的高校通过国际教育学院对其进行管理,虽实行了集中管理,但因留学生的具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面对经济全球化》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课1《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一个框题。本单元综合探究的内容是依据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经济全球化是前面第十课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具体表现,又是下个框题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时代背景。所以本课内容既是前单元的延伸和深化,又对下个框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学生特征分析】由于学生每天都会感知全球化的气息,已具备了基本的认知和经验,也对这一问题比较感兴趣。但寓于缺乏辩证的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有可能不能辨证地分析全球化的利与弊,这就形成一定的学习障碍。另外,比较优势原理理论层面比较高,对于学生会有一定难度。亚里士多德说:“告诉我的会忘记,给我看的会记住,让我参与的会理解。”因此我会因势利导,发挥长处,克服劣势,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识记经济全球化及其主要的表现形式;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切实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体现全球化的事例和经验出发,通过直观的情境设置,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彰显。同时培养合作的精神,感受合作的快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