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文本汉英翻译的归化和异化

中国旅游文本汉英翻译的归化和异化
中国旅游文本汉英翻译的归化和异化

中国旅游文本汉英翻译的归化和异化

内容摘要:自改革开放政策执行以来,我国旅游业一直呈现迅速繁荣发展趋势,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旅游类翻译已经被视为一条将我国旅游业引往国际市场的必经之路。为了能够让国外游客更清楚地了解中国的旅游胜地,我们应该对旅游翻译加以重视。尽管国内的旅游资料翻译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在旅游翻译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翻译策略的选择问题。归化与异化作为处理语言形式和文化因素的两种不同的翻

译策略,无疑对旅游翻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将重点讨论在汉英旅游翻译中,译者该如何正确的处理归化和异化问题,实现归化和异化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理想的翻译水平。从归化与异化的定义、关系、以及归化和异化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与意义进行论述。

关键词:旅游文本归化翻译异化翻译

关于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定义,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已经做了很多的描述。为了使得本文读者更好地了解什么是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作者将介绍这两种翻译方法的关键不同,包括两者的定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从他们的定义,很容易找到归化和异化之间的差异。通

过对比,这两种策略有各自的目的、优点和语言样式。归化是指翻译策略中,应使作为外国文字的目标语读者尽可能多的感“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对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Shuttleworth & Cowie,1997:59)。换句话说,归化翻译的核心思想是译者需要更接近读者。归化的目的在于向读者传递最基本精神和内容含义。这种翻译策略明显的优势就是读者可以很容易地接受它流畅的语言风格。例如,济公是个中国神话中的传奇人物。不过,外国人可能没有在这种明确的翻译方式下获得信息。因此,适合的翻译方法是找出西方国家中类似济公这样的人物。因此最终的翻译为:济公是一个中国神话中的传奇人物(类似于西方文化中的罗宾汉)。这样的翻译更容易被目的语读者所接受。“异化是指在在翻译策略中,使译文打破目地语的约束,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以及文化差异。”(Venuti,2001:240)这一战略要求“译者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Venuti,1995:19)归化可能保留源语的主要信息。异化的目的是使读者产生一种非凡的阅读体验。异化可以容纳外语的表达特点,将自身向外国文化靠拢,并将特殊的民族文化考虑在内。例如,如果将“岳飞庙和墓”翻译成英语,可以翻译为:“Yue Fei’s temple and his tomb.(Yue Fei was a national hero in Nan Song Dynasty)”(徐淑婷,2010:94)

归化和异化是对立统一的,需要辩证地看待两者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的一切都遵循对立统一的规律。翻译亦是如此。“(戚玉晶,2015:23)。归化和异化之间也存在着辩证的关系。一种是矛盾关系,另一种是相互补充。我们可以发现在定义方面,归化和异化之间存在的矛盾。对于归化,所有的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目地语的语言表达应译为由读者更容易接受的语言。而异化会则维护原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

例1: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Better city,better life.

(2)Cities make the life better.

例2:

龙马精神

(1)full of vitality

(2)the spirit of horse and dragon

在两例子中,(1)是归化翻译,(2)是异化翻译。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前者提供为读者可接受的信息,和后者保留原始信息,引起读者对中国文化的兴趣。由于归化异化既是相对的,又是相辅相成的,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掌握更多的技巧、并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来解决翻译。只有这样,才能保留原语的精髓,同时也可以帮助外国读者接受译文。

例3:三峡之美在于它的雄、险、奇、幽,这里无峰不雄,无滩不险,无洞不奇,无壑不幽。

The beauty of the Three Gorges lies in their majesty,danger,singularity and seclusion,and this applies respectively to every peak,shoal,cave and canyon in the Three Gorges. (卢敏,2010:213)

这个例子应用归化和异化的结合。“The beauty of the Three Gorges lies in their majesty,danger,singularity and seclusion”采用了异化。译者在目地语的基础上使翻译保留

了原文风格。采用这种翻译策略可以促进文化交流。而这句“and this applies respectively to every peak,shoal,cave and canyon in the Three Gorges”则采用了归化。如果这句话采用了异化的翻译方式,目的语读者很可能会产生疑惑。相比之下,将后半句采用归化的翻译方法可以扫清文化交流的障碍,且更容易被目的语读者接受,不失为一种合适的翻译方法。

随着旅游翻译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国内旅游景点的整体翻译质量呈现参差不齐的现象。有些翻译不考虑游客的感受,对旅游文本采取直译,这对传播我国旅游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语法错误、混乱的语序、和不当的翻译策略都可能出现在旅游翻译中。这种现象十分不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针对这种现状,翻译有责任将游客的感受考虑在内,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归化和异化策略,为旅游者提

供有效的旅游信息。

例4:冬季这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银装素裹,分外

妖娆,因此哈尔滨有“冰城”之美誉。In winter,when it snows,everywhere would be covered with snow,it seems like a charming and dreamlike world composed by the snow

and ice. So the Harbin is known as the Ice City.

这个例子主要是描述冬天哈尔滨的特征。利用中国传统的四字结构来形容哈尔滨冬天独特的美。如果译者采取直译,游客很可能会产生困惑。所以找出这些短语的共同特征是非常重要的。这四个词组都涉及到冰雪,且都描述的是哈尔滨的冬季之美。通过这种翻译方式,有效地向游客传递冰城的信息。

根据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归化采用的是迎合目的语游客的思维习惯。如果希望对游客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归化翻译是一种合适的选择。归化主要采用四种方法:“增译

和注释、打比方、减译和调整、加说明”(胡志红,2006:158)译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从上文的内容中,我们对这两个翻译策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每个翻译策略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所以译员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使读者受益。通过对比和关联分析手法,笔者总结:为实现旅游文本翻译归化和异化的理想的结果,且达到汉译英旅游翻译的最终目的,即对外界

传播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出于这个原因,旅游翻译的内容不仅应该迎合读者的需求,同时也要传递特定的本土文化。换句话说,将汉译英旅游翻译应该具备如下特点:(1)传递旅游景点主要信息,吸引更多外国游客关注;

(2)按照外国读者可接受的语言风格进行翻译,帮助目的语读者理解;

(3)在翻译过程中,根据适用场合翻译关键点;

如此看来,合格的翻译不能没有归化和异化的组合。对比其它行业,旅游业是对外宣传力度最大的行业。译员须担负起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旅游文化传递给外界的责任。所以,中国旅游业要高度重视,汉译英作为主要的宣传手段,以实现成为旅游强国的重要目标。翻译质量越高,游客回应越好。为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翻译需要遵循以下规则:尊重旅游者的文化习惯,同时弘扬中国独特文化的色彩;学习有关归化和异化的文化知识,如定义、关系、应用和意义等。归化和异化的应用在汉译英的旅游文本中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旅

游业宣传。因此不难发现,旅游翻译最理想的状态是归化和异化的结合。为了达到较高的翻译标准,译者应该掌握相关的文化知识和语言习惯,多阅读有启发性的翻译理论,结合具体情况翻译,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从而将归化异化的翻译优势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Bell,Roge T.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Theory and Practice[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Newmark,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Newmark,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4]Shuttleworth,M&Cowie,M.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M]. Manchester:St Jerome,1997.

[5]Venuti,L.Strategiesof Translation[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1.

[6]Wilss,Wolfram.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Problems and Metho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作者介绍:马天宇,牡丹江师范学院应用英语学院2012级学生)

旅游英语正确翻译

旅游英语的正确翻译-旅游管理 旅游英语的正确翻译 孙阳王永 随着全球化速度加快,人类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热络,国际旅游业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英语作为国际化语言成为交际成败的重要因素。如何正确的翻译旅游英语已成为翻译界面对的一大课题,笔者首先分析旅游英语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继而提出正确翻译英语的技巧和策略。以期为正确翻译旅游英语和提升跨文化交际水平提供可行性建议,以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一、引言 国际旅游业的繁荣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交际的成败。当前,国内从业者的英语表达和跨文化交际水平较低,成为制约国际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加之旅游英语的特殊性、中西方文化差异(潘洞庭2007)导致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上的不同加剧了旅游英语翻译的困难。笔者以翻译的视角通过分析作为旅游英语的特点,深入探讨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分析出其中的原因;继而总结出有利于旅游英语翻译的方法和策略,为从业者英语水平提高和规范表达提供参考。 二、旅游英语的特点 旅游英语在礼仪、用词、风格和文化上均有较大的特点。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一点,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在礼节上多用敬辞和情态动词以使语境氛围热情大方,如“please”、“dear”“May I help you ?”等口语中就是最常见的表达。 (二)行业俗语大量出现,这些俗语和习惯用语的出现构成旅游英语翻译的最大特色。如,“a brochure of scenic spot”“景区观光手册”。

(三)旅游英语具备清析易懂,亲切自然的风格。由于游客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情感交流成为融入当地文化必要途径,因此从业者语言成为感情交流的载体,力求避免出现僵硬的文学教条表达,使语言亲切、自然、大方。如,“您不到长城就是没到北京。” 译:“The Great Wall is a must for you to BeiJing.”貌似简单的交流,但其中热情好客的感情自然流露。 三、旅游英语的中的文化差异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背后反映了思维方式的差异;加之,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具有深厚的历史,加剧了中西文化思维的差异。 (一)语句结构和表达习惯上的差异;汉语往往为了突显旅游资源的优美,大量使用华丽优雅的词句,而英语恰恰注重平实性。 (二)中外习俗上的差异,导致语言认知上的差异。比如,玉林狗肉节,就导致旅游英语在进行翻译与狗相关的文化时困难较多。 (三)文化上的差异,导致理解上的障碍。(屠玉荣2014)例如,苏州的寒山寺,英译“Cold Mountain Temple”,寒山寺的“文气”尽失,就会缺乏文化底蕴。 四、旅游英语翻译的方法和策略 旅游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行为, 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因子(王君2008)。因此,我们要想正确地翻译旅游英语就必须将旅游英语的特点和语言文化、行业特点相结合。 (一)我们应该尊重双方文化的差异,中英文化存在多样性、具有各自的文化理解、行为方式和价值认同,因此我们在翻译时不能强求根据历史的认知去翻译和理解,而应尊重文化的差异,以跨文化的视角在尊重文化本质的基础上寻求

对翻译中异化法与归化法的正确认识

对翻译中异化法与归化法的正确认识 班级:外语学院、075班 学号:074050143 姓名:张学美 摘要:运用异化与归化翻译方法,不仅是为了让读者了解作品的内容,也能让读者通过阅读译作,了解另一种全新的文化,因为进行文化交流才是翻译的根本任务。从文化的角度考虑,采用异化法与归化法,不仅能使译文更加完美,更能使不懂外语的人们通过阅读译文,了解另一种文化,促进各民族人们之间的交流与理解。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跨文化的交流。有时,从语言的角度所作出的译文可能远不及从文化的角度所作出的译文完美。本文从翻译策略的角度,分别从不同时期来说明人们对异化法与归化法的认识和运用。 关键词:文学翻译;翻译策略;异化;归化;辩证统一 一直以来,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西方,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与意译(liberal translation)是两种在实践中运用最多,也是被讨论研究最多的方法。1995年,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提出了归化(domestication)与异化(foreignization)之说,将有关直译与意译的争辩转向了对于归化与异化的思考。归化与异化之争是直译与意译之争的延伸,是两对不能等同的概念。直译和意译主要集中于语言层面,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语言的范畴,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思维、美学等更多更广阔的领域。 一、归化翻译法 Lawrwnce Venuti对归化的定义是,遵守译入语语言文化和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对原文采用保守的同化手段,使其迎合本土的典律,出版潮流和政治潮流。采用归化方法就是尽可能不去打扰读者,而让作者向读者靠拢(the translator leaves the reader in peace,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moves the author towards him)。归化翻译法的目的在于向读者传递原作的基本精神和语义内容,不在于语言形式或个别细节的一一再现。它的优点在于其流利通顺的语言易为读者所接受,译文不会对读者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其缺点则是译作往往仅停留在内容、情节或主要精神意旨方面,而无法进入沉淀在语言内核的文化本质深处。 有时归化翻译法的采用也是出于一种不得已,翻译活动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它受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两种不同文化语境的制约,还要考虑到两种文化之间的

中国文化汉英翻译材料(1)

Exercise I.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 1.如今,作为东方艺术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京剧不仅在中国各地喜闻乐见,而且已被全世界人民广泛接受。 2.根据所表演角色的性别、年龄和社会地位的不同,演员角色分成四类:生(男角)、旦(女角)、净(花脸男角)、丑 (丑角)。 3.京剧的独特艺术魅力使它经久不衰:它创造了一种台上台下演员观众相互交融的美学欣赏与享受。 4.他曾成功地塑造了许多古代中国妇女的形象,完美地表现了她们的温柔、优雅和细腻。 5.梅兰芳也是把京剧介绍到国外的第一人。 6.作为中国的文化瑰宝,京剧必将获得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越来越多的喜爱。 Key to Exercise I. 1.Today, as one of the glowing pearls of oriental arts, not only has Beijing Opera been widely enjoyed all over China, it has also been well received all over the world. 2.According to the gender, age and social position of the different roles which they play, actors and actresses ar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sheng (male roles), dan (female roles), jing (male roles with facial paintings) and chou (clowns). 3.The uniqueness of Beijing Opera makes its artistic charm so everlasting: the creation of an aesthetic co-appreciation between the actors and actresses on stage and the audience off stage. 4.Mei Lanfang had created very successfully various images of ancient Chinese women and expressed their tenderness, elegance and subtlety. 5.Mei Lanfang was also the first person who introduced Beijing Opera to foreign countries. 6.Being a great treasure of the Chinese culture, Beijing Opera will surely be more and more appreciated by people in China and in the whole world. Exercise II. Make a web advertisement in English,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given in Chinese. 著名的京剧武生徐力先生最近接受了我们舞蹈学校的邀请,担任高级舞蹈教员。武生是京剧中的一个重要生角。武生的特点是武艺好,身手矫健敏捷。武生演员常通过在舞台上翻滚武打(tumbles, tweists, and somersaults)来表现他们高超的武艺。武生的动作准确有力,是大量艰苦训练的结果。 中国古典舞蹈和民族舞蹈的舞台技巧和身段(floor skills and postures)大多来自中国传统戏曲的武功(acrobatic skills)。我们舞蹈学校非常荣幸能够请到徐先生教授女子班毯子功(floor skills)和男子班的功夫课。有关课程安排请点击此网址。 Key to Ex. II Make a web advertisement in English,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given in Chinese. A Rare Opportunity The famous Beijing Opera performer of Wu Sheng (acrobatic male role), Mr Xu Li, recently accepted an engagement with our Dancing School. Wu Sheng i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Beijing Opera. It requires a high level of acrobatic skills. Wu Sheng actors often show off their skills with tumbles, twists, and somersaults on the stage. These skills and movements require great precision in timing and strength, which takes a lot of training and exercise. Many of the floor skills and postures of classic and ethnic Chinese dances were originally from the acrobatic skill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s. Our dancing school is very fortunate to have Mr Xu Li to teach our Floor Skills class for girls and Kungfu class for boys. For class schedule, please click HERE. Exercise III.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 1.齐白石以革新水墨画和毕生献身于这项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 2.他在几天后把那幅画重画了很多次,但是总比不上他当天即兴完成的作品。 3.兰亭序的极高的艺术价值促使更多书法家临摹王羲之的字体。 4.一个好的书法家所写出来的字必须充满生气,活力并具备完美的形体。 5.书法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清醒的头脑以及对毛笔有全面的掌握。 6.这个年轻演员认识到自己的演技还差,无法与他老师的演技相提并论。 Key Exercise III.

旅游管理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 (文档含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Tourism and the Environment: A Symbiotic Relationship Nowaday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nd the pursuit of higher spiritual life, tourism is developing rapidly, and it has an increasing proportion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Tourism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followed by 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has multiple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 They are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 order to adapt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o the capacity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tourism, and this paper will state 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the environment from three aspects: 1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ourism on the environment; 2 The positive impact of tourism on the environment; 3 The countermeasure to against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ourism on the environment. Tourism development can put pressure on natural resources when it increases consumption in areas where resources are already scarc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ourism on the environment

实用旅游英语翻译

第八章 旅游文本中典故、诗词、俗语、楹联等的翻译 第一模块:热身练习 翻译下列文本,看旅游文本中一些文化现象在翻译中该如何处理: 1.whicheven part of Scotland takes you fancy,history is never far away.You feel it in the brooding presence of Glencoe,evocative of that treacherous night in 1692 when Campbell soldiers slaughtered MacDonads as they slept. You touch it when you hike tyrough the hills and stumble across the ruins of a deserted shieling. You see it in the weatherworm stones of turreted castales. You hear in in rousing Border ballads and haunting Hebridean melodies. 1.苏格兰令人心仪的地方都连着一段历史。置身格伦科山谷,会感到历史之森然。1692年那个背信弃义的冬夜,坎贝尔上尉率兵趁麦克唐纳族人熟睡时将他们杀害。穿越绵绵山丘,偶见荒屋废墟时,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在古堡塔楼那些风雨侵蚀的石块上,会看见历史的印记。在动人的边区歌谣和难忘的赫布里底音乐中,会听见历史的回音。 2.Englishman Lesline Stephen wass one of the true pioneers of mountaineering. In 1871, when tourism in Switzerland was still in its infancy,he publishesd a book on climbing in the Swiss Alps, aptly titled The Playground of

英汉翻译中异化法与归化法的正确认识

英汉翻译中异化法与归化法的正确认识 前言 一直以来,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西方,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与意译(liberal translation)是两种在实践中运用最多,也是被讨论研究最多的方法。1995年,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提出了归化(domestication)与异化(foreignization)之说,将有关直译与意译的争辩转向了对于归化与异化的思考。归化与异化之争是直译与意译之争的延伸,是两对不能等同的概念。直译和意译主要集中于语言层面,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语言的范畴,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思维、美学等更多更广阔的领域。 异化和归化是在1995年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形》(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提出来的。从历史上看,异化和归化可以视为直译和意译的概念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直译和意译。直译和意译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语言层面处理形式和意义,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了语言因素的局限,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和美学等因素。直译和意译主要是局限于语言层面的价值取向,异化和归化则是立足于文化大语境下的价值取向。归化(domestication)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它应尽可能的使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异化(foreignization)是指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Venuti,2001:240)[1];或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的翻译。它主张在译文中保留源语文化,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归化法要求译者向译语读者靠拢,采取译语读者习惯的译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异化法则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使用的原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一、归化翻译法 Lawrwnce Venuti对归化的定义是,遵守译入语语言文化和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对原文采用保守的同化手段,使其迎合本土的典律,出版潮流和政治潮流。采用归化方法就是尽可能不去打扰读者,而让作者向读者靠拢(the translator leaves the reader in peace,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moves the author towards him)。归化翻译法的目的在于向读者传递原作的基本精神和语义内容,不在于语言形式或个别细节的一一再现。它的优点在于其流利通顺的语言易为读者所接受,译文不会对读者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其缺点则是译作往往仅停留在内

旅游宣传资料的汉英翻译

浅析旅游宣传资料的汉英翻译 摘要: 关键词 序论 本论 一、旅游资料汉英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二、旅游宣传资料翻译的方法 1.重复法 2反译法 3.类比法 三、旅游资料翻译的几点建议 结束语 浅析旅游宣传资料的汉英翻译

09旅游英语陈锡阳 0904030103 摘要:旅游资料汉英翻译中的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了使译文更通顺流畅,更具有可读性,通常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翻译方法:重复法、反译法、类比法等。但是,在做旅游资料的翻译时,应该坚持以中国的文化为取向,以译文为重点的原则,在保留中国文化的基础上保留原文原意,同时还必须考虑到读者的文化,做到内外兼顾,让读者充分享受到异域文化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旅游资料翻译方法语言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 旅游宣传资料包括图书、画册、导游图、明信片、幻灯片、电视录像片、电影纪录片等,它所涉及的范围五花八门,包罗万象。目前的现实是英文版的旅游资料大都译自汉语,而翻译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诸如原则、方法等问题。本文重点讨论的是对外宣传材料的汉英翻译问题。从各个不同角度来剖析旅游宣传资料的重要性,以及所传达给人们的重要信息。 一、旅游资料汉英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中西方思维方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汉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通常视人与自然为和谐的整体,因此在审美方面追求情景合一,融情于景,以景托情,中文旅游资料编写者往往赋予资料以丰富的感情色彩,充足的主观想象,虚幻的联想。“重综合”的思维使得汉语多采用归纳法,即先描述或先叙理由,后作结论,多意合句,语言迂回婉转。而英民族主张“物我分离”,因此,英语旅游资料中很少有主观的感情色彩。惯“分析”的思维使得英语多采用演绎法,直截了当,多行合句,逻辑性强,结构紧凑。 我国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人文底蕴深厚,其中许许多多的历史遗迹、重大事件、名人轶事、

论习语的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开题报告

学号: X X 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 题目:论习语的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 院(系)外语系 专业班级英语2008级1班 学生姓名 X X X 指导教师(职称) X X( X X) 提交时间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安康学院外语院(系)英语专业2012届本科生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研究的内容(含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等。): 基本内容:本课题从两种翻译策略----异化与归化在习语中的应用着手,通过分析研究和例证法说明异化与归化这两种翻译策略在习语翻译中的具体应用。课 题共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 是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主要说明了习语、语言、文化的关系。 第二部分: 从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四个方面介绍英汉习语中反映的文化差异. 第三部分: 主要是关于异化和归化,其中包括异化、归化的起源和定义,异化、归化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张。并通过举例说明异化与归化在习语翻译中的应 用. 第四部分: 结论。异化与归化并不是矛盾的,而是互为补充,在习语翻译中不仅可以运用异化或归化,还可以运用异化与归化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研究的重点: 异化和归化在习语翻译中的应用。 研究的难点:具体的习语翻译中应该选择哪种翻译策略及方法。 研究的创新点:异化与归化并不是矛盾的,而是互为补充,在习语翻译中不仅可以运用异化或归化,还可以运用异化与归化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论文提纲: 1.引言 2.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2.1 语言与文化 2.2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 2.2.1 地域文化 2.2.2 历史文化 2.2.3 习俗文化 2.2.4 宗教文化 3.习语在不同文化中的翻译 3.1 英汉习语翻译的主要翻译策略 3.2.1 异化,以源语文化为归宿 3.2.2 归化,以目标语文化为归宿 3.2.3 异化与归化相结合

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异化”与“归化”之间的关系并评述 1、什么是归化与异化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中常面临的两种选择。钱锺书相应地称这两种情形叫“汉化”与“欧化”。A.归化 所谓“归化”(domestication 或target-language-orientedness),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用本民族的方式去表现外来的作品;归化翻译法旨在尽量减少译文中的异国情调,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一种自然流畅的译文。Venuti 认为,归化法源于这一著名翻译论说,“尽量不干扰读者,请作者向读者靠近” 归化翻译法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谨慎地选择适合于归化翻译的文本;(2)有意识地采取一种自然流畅的目的语文体;(3)把译文调整成目的语篇体裁;(4)插入解释性资料;(5)删去原文中的实观材料;(6)调协译文和原文中的观念与特征。 B.“异化”(foreignization或source-language-orientedness)则相反,认为既然是翻译,就得译出外国的味儿。异化是根据既定的语法规则按字面意思将和源语文化紧密相连的短语或句子译成目标语。例如,将“九牛二虎之力”译为“the strength of nine bulls and two tigers”。异化能够很好地保留和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使译文具有异国情调,有利于各国文化的交流。但对于不熟悉源语及其文化的读者来说,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随着各国文化交流愈来愈紧密,原先对于目标语读者很陌生的词句也会变得越来越普遍,即异化的程度会逐步降低。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归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异化: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异化: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归化:the thick ice is not formed in a day. 2、归化异化与直译意译 归化和异化,一个要求“接近读者”,一个要求“接近作者”,具有较强的界定性;相比之下,直译和意译则比较偏重“形式”上的自由与不自由。有的文中把归化等同于意译,异化等同于直译,这样做其实不够科学。归化和异化其实是在忠实地传达原作“说了什么”的基础之上,对是否尽可能展示原作是“怎么说”,是否最大限度地再现原作在语言文化上的特有风味上采取的不同态度。两对术语相比,归化和异化更多地是有关文化的问题,即是否要保持原作洋味的问题。 3、不同层面上的归化与异化 1、句式 翻译中“归化”表现在把原文的句式(syntactical structure)按照中文的习惯句式译出。

旅游英语翻译范文

旅游英语翻译范文 很多老外来中国旅游,除了惊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现代化的城市建筑和日益发达的交通之外,经常吐槽中国的一件事情就是大街上的英文翻译,因为中国各个地方的标语翻译都是千奇百怪,令人啼笑皆非,很多老外来中国都看不懂这些英语,闹出了不少笑话。 首先,提到中国大街上英文标语翻译上的错误,最基本的就是把英文单词拼错,比如说:把警察POLICE拼成PLOICE,听起来打击效率好像没有那么高 还有这个,新华书店把BOOK STORE写成BOOK STORY! 但是大家看看这张照片,我说哥们儿,你怎么连自己国家的名字都能拼错! 其实在公共场所还有一个标语,也是非常重要的,对,就是厕所!大家可能想说,厕所这么简单、这么常见的一个单词,出错的机率应该非常低吧!不过好像也不能这么说! 比如这个小便间的标示,把空间的“间”翻译成了BETWEEN,之间的间,当然在你和尿之间只有厕所啦!

另外提醒大家上厕所的时候,也要特别看清楚再进去,比如这个厕所把女厕写成了男厕! 或者拼成奇奇怪怪的单词! 不过我觉得最霸气的还是这个女厕的标示,WOMAN KINGDOM,女人王国! 不讲厕所了,其实不管是哪种语言,因为文化还有一些其它因素的关系,菜单的翻译经常也很容易闹笑话! 牛油多士翻译成牛油很多士兵,拿破仑炒意粉翻译成拿破仑炒点子面粉! 其实这些我都觉得还好,至少不至于影响食欲,但是有一些菜本来是很好吃的,但是如果先看英文菜名,老外们可能会立刻夺门而出,像是这个宫保鸡丁,被翻译成PUBLIC EXPLOSION CHICKEDN,公开爆炸的鸡,这可能需要叫一下PLOICE来看看了。 还有这个炒拔烂子,翻译成炒拔出来的烂掉的孩子,实在是太吓人了。

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作者:熊启煦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610041 刊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年,卷(期):2005,26(8) 被引用次数:14次 参考文献(3条) 1.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 2.刘英凯归化--翻译的歧路 3.钱钟书林纾的翻译 引证文献(15条) 1.郭锋一小议英语翻译当中的信达雅[期刊论文]-青春岁月 2011(4) 2.许丽红论汉英语言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期刊论文]-考试周刊 2010(7) 3.王笑东浅谈汉英语言中的差异与翻译方法[期刊论文]-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10(6) 4.王宁中西语言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期刊论文]-中国科技纵横 2010(12) 5.鲍勤.陈利平英语隐喻类型及翻译策略[期刊论文]-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 6.罗琴.宋海林浅谈汉英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期刊论文]-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z2) 7.白蓝跨文化视野下文学作品的英译策略[期刊论文]-湖南社会科学 2009(5) 8.王梦颖探析汉英语言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期刊论文]-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9(8) 9.常晖英汉成语跨文化翻译策略[期刊论文]-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 10.常晖对翻译文化建构的几点思考[期刊论文]-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4) 11.常晖认知——功能视角下隐喻的汉译策略[期刊论文]-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11) 12.赵勇刚汉英语言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期刊论文]-时代文学 2008(6) 13.常晖.胡渝镛从文化角度看文学作品的翻译[期刊论文]-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7) 14.曾凤英从文化认知的视角谈英语隐喻的翻译[期刊论文]-各界 2007(6) 15.罗琴.宋海林浅谈汉英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期刊论文]-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z2)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624198116.html,/Periodical_xnmzxyxb-zxshkxb200508090.aspx

汉英翻译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 解读中原文化,我们不难看出,历史上的河南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中华崛起的高地,与根深叶茂的繁荣文化是分不开的。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后,我们要实现中原崛起,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开发我们的文化,发展我们的文化,创新我们的文化,要把我们丰富的文化资源变为强大的文化力量,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推动中原崛起。所以省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这两个跨越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特别是随着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只有把这两大跨越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加快中原崛起的进程。这次我们举办“中原文化香港行和2007年豫港贸易洽谈会”,实际上就是要充分展示中原文化的魅力,发挥中原文化的潜力、增强中原文化的吸引力,形成推动中原崛起的新动力。为此,我们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坚持用科学理论引领中原崛起,用人文精神凝聚中原崛起,以文化产业支撑中原崛起,以人才智力支持中原崛起,以创新文化推动中原崛起,全面提升中原文化的引领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智力支持和不竭动力。现阶段,我们首先要把家底摸清,弄清到底有多少文化的“金矿”、“银矿”、“铜矿”、“铁矿”。这项工作,目前已经全面启动,在全省范围内展开了文化资源的普查,一俟普查结束我们就制定开发利用的规划。从当前掌握的情况看,我们至少有以下八大产业可以很好地发展,这就是传媒出版、文博会展、文化旅游、功夫娱乐、影视动漫、戏曲演艺、书法绘画、网络创意等八大产业。我省的这八大产业都是省委、省政府下一步将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无论从资源禀赋看,还是市场潜力看,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可期的经济效益。比如书法绘画,我们商丘市有一个王公庄村,家家户户画老虎,一年卖画四百万。我们的开封市多数成年人都是书法爱好者或者是各级书协会员。书法绘画在河南不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有全国领军人物,现任的中国美协主席和中国书协主席都是我们河南人。再如功夫产业,少林功夫影响已经波及世界,来自国内外学习武术的学员仅登封一地就有10万多人,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中国时专程拜访少林寺。陈氏太极拳也已经走出国门,开始在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设馆收徒,吸引了大量国外的年轻人。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由此可见一斑。在此,我真诚的欢迎香港的企业家和有识之士到河南去看一看,也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到河南文化产业的开发中来。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措施有力,有9800万勤劳智慧的中原儿女的奋发进取,有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海内外朋友的热情参与,中原文化就一定能够迎来发展的春天,就一定能够放射出更加瑰丽的光彩,成为推动中原崛起的强大动力。 The Cul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entral Plain of China A close examination of Central China’s culture clearly reveals that its culture with long and deep roots has contributed tremendously to its central position as the heart of politics and economy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At the turn of the 21st century, it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exploit, develop and rejuvenate our culture in the project of resurrecting Central China’s economy , thus giving

归化与异化翻译实例

翻译作业10 Nov 15 一、请按归化法(Domestication)翻译下列习语。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 add fuel to the flames / pour oil on the flames spring up like mushrooms every dog has his day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 live a dog’s life 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 a lucky dog an ass in a lion’s skin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Love me, love my dog. a lion in the way lick one’s boots as timid as a hare at a stone’s throw as stupid as a goose wet like a drown rat as dumb as an oyster lead a dog’s life talk horse 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half a boy, and three boys nobody.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Cry up wine and sell vinegar (cry up, to praise; extol: to cry up one's profession) Once bitten, twice shy. An hour in the morning is worth two in the evening. New booms sweep clean. take French leave seek a hare in a hen’s nest have an old head on young shoulder Justice has long arms You can’t teach an old dog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He that lives with cripples learns to limp. Everybody’s business is nobody’s business. The more you get, the more you want. 二、请按异化法(foreignization)翻译下列习语。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十 中国特色文化与汉英翻译

中国特色文化与汉英翻译 一.文化的概念及范畴 ? 1. Edward Tylor的定义: ?1871年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的:“所谓文化和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That complex whole which includes knowledge, belief, art, morals, law, custom, and any other capabilities and habits acquired by man as a member of society.” ) ? 2.文化的涵盖面极广,几乎包括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文化的分类因此林林总总。 从地域分,有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大陆文化和港澳台文化; 从时间上分,有原始文化、奴隶制文化、封建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等; 从宗教信仰分,有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等; ?从生产方式分,有游牧文化、农业文化、工业文化、信息文化; 从生产工具分,有旧时器文化、新石器文化、青铜文化; 从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人,有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 从性质分,有世界文化、民族文化、精英文化、通俗文化; 从结构层次分,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参见王秉钦《文化翻译学》 ?3、奈达的分类 Ecological Culture 生态文化 Material Culture 物质文化 Social Culture 社会文化 Religious Culture 宗教文化 Linguistic Culture 语言文化 ?(参考邵志洪《汉英对比翻译导论》

旅游英语翻译大纲

《旅游英语翻译》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n Tourism 一、课程目标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spose,即ESP)课程,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目的在于培养适应旅游英语需要的翻译人才。课程包含了英汉翻译与汉英翻译,又以汉英翻译为主,课程讲练题材贴近旅游行业实际需要,通过结合旅游英语翻译文本的特点、针对多个类型的旅游文本进行讲练,努力提高学生对旅游英语相关文本的认识,以及批判性的翻译思维能力。同时,更加注重结合中外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操练/讨论和课后练习相结合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与旅游英语翻译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旅游英语翻译的文本类型、功能、特点,明确旅游文本的翻译标准,掌握英汉旅游文本的差异,达到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翻译技巧对旅游文本进行翻译的程度,进而提高学生在旅游英语方面的翻译实践能力。 课程学分:2学分; 课程学时:36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英汉、汉英基础翻译课程 适用专业年级: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 二、课程结构 第一章旅游英语翻译概论(2 学时) 知识点:1. 旅游英语翻译的定义、分类 2. 旅游文本翻译的基本原则 重点:1. 旅游英语翻译的性质与分类 2. 旅游文本翻译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旅游英语中公示语的翻译(6学时) 知识点:1. 公示语的定义 2. 公示语的文本功能 3. 公示语常见错误 4. 英语公示语的特点 5. 公示语的互译技巧 重点:1. 公示语的功能区别 2. 公示语信息中的静态与动态 3. 公示语常见的错误类型与原因分析 4. 公示语常用词汇、句式 5. 公示语的翻译技巧 第三章旅游文本中专有名词的翻译(6学时) 知识点:1. 中国地名的特点 2. 地名、山川、湖泊名称的译法 3. 景观名称的译法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_异化与归化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 郭建中 提要: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可分为两种方法: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这一区分是基于对中国古典名著5红楼梦6的两种英译本在隐喻、明喻和典故等方面翻译的分析上作出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考虑到不同的翻译目的、文本类型、作者意图以及读者对象,以上两种方法都能在目的语文化中完成各自的使命,因而也都有其存在价值。以上的分析也希望有助于调和有关处理翻译中文化因素的争论,即/归化0与/异化0之争。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归化,异化,翻译目的论 Abstr act:Approaches to cultures involved in translation may be divided into two methods:SL culture 2oriented and T L culture 2or iented.T his classification i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r anslations of the figur ative use of language in the t wo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Chinese classical novel Honglou Meng .The analysis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both methods may be justified in their own r ight if we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differences in the pur pose of translat ion,t he type of texts,the intention of the aut hor and the r eadership. Key word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daptation,alienation,skopos theory 一 最近二十多年来,翻译研究中出现了两个明显的趋向。一是翻译理论深深地打上了交际理论的烙印;二是从重视语言的转换转向更重视文化的转换。这两种倾向的结合,就把翻译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Christiane Nord (1991)干脆用/跨文化交际0(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来替代/翻译0这一术语;H olz 2Manttari (1984:17)甚至用/跨文化合作0(intercultural cooperation)来替代/翻译0。Andre Lefevere(1992)则把翻译看作/文化交融0(acculturation),而R.Daniel Shaw(1988)创造了/transculturation 0(跨文化交际)这个词。翻译已不再仅仅看作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而是一种文化转换的模式。这一点在学术界应该说已经达到了共识。 正因为翻译涉及到两种不同语言中的两种不同文化之间转换,就很自然地产生了一个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的问题。正如Juri Lotman 所说的,/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植根于某种具体的文化之中的;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其中心的。0(Juri Lotman &B.A.U spensky 1978)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没有语言,文化就不可能存在;语言也只有能反映文化才有意义。因为翻译首先涉及到的是意义,而词只有与文化相关联才有意义,这就要求译者在进行语言操作的时候,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识。 二 翻译既然与文化密切相关,就很自然地产生了另一个问题:怎么处理文本中的文化因素,尤其是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差异较大的文本。任何一个译者都知道,信息发送者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与信息接受者是不同的,两者之间并不一定有对应关系。(Reeves 1994)正是在对待翻译中怎样处理文化差异的问题上,翻译界内部产生了分歧。一般来说,可分成两种对立的意见,即所谓/异化0 #12#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总第11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