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总习题答案

统计学总习题答案
统计学总习题答案

《统计学》习题参考答案

湖南商学院统计系

第1章总论

1.统计的三种涵义是: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2.统计工作必须涉及:为谁统计、由谁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等基本问题.

3.统计工作具有:信息职能、咨询职能和监督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信息职能.

4.统计资料按计量方法不同,分为计点资料和计量资料;按资料是否直接取得,分为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按统计资料的时间属性不同,分为静态资料和动态资料;按统计资料所涵盖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资料和抽样资料. .统计资料具有时间、空间和数据三个要素。

5.统计学是研究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和规律性的方法论科学。按照发展阶段和侧重点不同,可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按照理论与实践应用的关系,可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6.简述统计研究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统计的研究过程主要包括哪些步骤?

统计研究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归纳推断法,统计的研究过程主要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等步骤。

第2章统计计量

1.四种具体的计量水准分别是列名水准、顺序水准、间隔水准、比例水准;其中属性水准包括列名水准和顺序水准,数量水准包括间隔水准和比例水准.

2. 统计指标按反映的总体内容与性质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两大类.

3.数量指标由于计量单位不同,可分为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按反映的计量时间特点不同,分为流量指标和存量指标(或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所反映的总体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总量为平均指标。

4.质量指标按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平均指标和相对指标。

5..统计指标设计一般应遵循哪些准则?

统计指标设计一般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1)统计指标的名称、涵义要有理论依据。(2)统计指标必须有明确的计算口径。(3)统计指标要有科学的计算方法。(4)统计指标要有

统一的计量单位。

6.建立统计指标体系应遵循哪些原则?

建立统计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1.必须明确建立统计指标体系的目的,2.必须明确基本统计指标和分类指标。3.必须考虑统计指标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4.必须注意指标体系的层次性和稳定性。5.必须注意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

7.试举例说明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属性水准和数量水准、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例如:中国人口普查

统计总体:具有中国国籍的全体公民

总体单位:每一个中国公民

不变标志(同质性):中国国籍

可变标志(差异性):性别、年龄、民族、婚否、职业、文化程度、受教育年限

属性水准:性别、民族、婚否、职业、文化程度

数量水准:年龄、受教育年限

数量指标:总人口、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各年龄人口等

质量指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平均寿命、平均受教育年限。

8.某市2006年有10家轻工企业,它们的有关统计资料如下:

要求回答:

(1)总体是什么:10家轻工企业构成的总体, 此数据集中有:10个个体;

(2)属性水准包括:经济类型、行业,数量水准包括:职工人数、总资产、增加值、销售额、利润率、劳动效率

(3)属性变量包括:经济类型、行业,数字变量包括:职工人数、总资产、增加值、销售额、利润率、劳动效率

(4)数量指标包括:职工人数、总资产、增加值、销售额,质量指标包括:利润率、劳动效率

(5)流量指标包括:增加值、销售额,存量指标包括职工人数、总资产.

(6)离散变量包括职工人数,连续变量包括增加值、销售额.利润率、劳动效率。

9.某零售企业某月商品月初存量550万元、本月采购量2880万元、本月其他收入量38万元、本月销售量3250万元、本月其他支出量3万元、月末存量480万元。则商品购销存之间的平衡差为---------,不平衡的原因是-----------------。

平衡差:(3250+3+480)-(550+2880+38)=265万元

不平衡的原因:购销存计价标准不同。

10.某工业企业某月生产消费原煤吨,焦煤吨,煤油886公斤,柴油7806公斤,汽油350公斤,电力58万千瓦时。能源折标准煤的系数为:原煤吨标准煤/吨,焦煤吨标准煤/吨,煤油吨标准煤/吨,柴油吨标准煤/吨,,汽油吨标准煤/吨,,电力吨标准煤/万千瓦时。要求计算能源消费总量(折合标准煤)。

能源消费总量:*+*+*+*+

*+58*=吨标准煤

第3章统计资料搜集

1.统计资料搜集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性、及时性、系统性。

2. 统计资料搜集应注意解决哪些的基本问题?

(1)必须制定科学的调查方案,(2)必须制定科学的调查表或调查问卷,(3)必须选择合适的统计调查组织方式,(4) 必须选择恰当的搜集资料的具体方法,(5)必须重视调查数据质量的控制。总之, 涉及到为何搜集、向谁搜集、搜集什么、怎样搜集、谁来搜集等基本问题。

3.统计资料搜集方案设计应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包括明确调查的目的、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和调查单位、确定调查的项目、确定调查的方式和方法、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确定调查的组织计划等等。

4.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通常有普查、统计报表、抽样调查和非概率抽样调查等,以及这些调查方式的结合应用。

5.简述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抽样调查是指为了特定的研究目的,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组成样本进行调查,然后根据样本调查数据从数量上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

抽样调查具有3个特点:(1)样本单位是按随机原则抽取的;(2)抽样调查的目的是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3)抽样调查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计算和控制。

抽样调查的应用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的现象只能采用抽样调查,

如具有破坏性的产品质量检验;二是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现象可采用抽样调查,如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调查;三是可作全面调查的现象,为了节省时间、人力和调查费用,亦可采用抽样调查;四是用抽样调查弥补全面调查的不足或修正补充全面调查的数据。

6.简述问卷的形式有哪三种、测量或询问技术有哪些?询问的题型有哪些?

问卷形式有开放式问卷、封闭式问卷和半封闭式问卷三种形式。问卷设计的测量或询问技术有列名水准、顺序水准、间隔水准、比率水准四种。从询问的题型来看,有填空题、二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评等(顺位)题、配对比较题、程度评价题、评分题、自由回答题等,询问题型是计量水准的具体应用。

7.某省人口普查后,又抽取1%的人口进行核查,以了解人口普查时有无重复登记和遗漏登记的问题, 用以修正普查数据。这种调查方式是_普查_和_抽样调查的结合应用。

8. 某工业企业需定期掌握企业的人、材、物、产、供、销等数量信息,你建议该工业企业应采用全面统计调查方式,数据资料采集应采用_核算法。企业应建立企业统计制度.

9.某电子元件厂某月生产电子管10000个, 采用随机抽样检验产品的平均使用寿命和产品合格率, 样本容量为180个, 检验结果180个电子管的平均使用寿命为3880小时, 产品合格数为174个。要求推断该批电子管的平均使用寿命、产品合格率和总合格品数。

推断该批电子管的平均使用寿命:3880小时

产品合格率:174/180*100=%

总合格品数:1000*%=9666(个)

10 某县某年种植早稻56850公顷,按照去年各乡镇早稻平均单产分为高、中、低三类地型,采用划类选典的办法调查本年早稻的产量,高、中、低三类地型各调查66、98和50公顷,共调查214公顷。收获季节实割实测结果统计表明,高、中、低三类地型的早稻平均单产为6218、5945、5430公斤/公顷。要求估计全县早稻平均单产和总产量。

平均单产=(6218*66+5945*98+5430*50)/(66+98+5101)=(公斤/公顷)

总产量=*56850/1000=(吨)或(万吨)

第4章统计资料整理

1 简述统计分组的概念、特点、作用和关键?

概念: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按一定的标志或标准将总体各单位区分为若干组(类)的一种统计方法。

特点: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对个体而言,是将

性质相同或相近者归为一类,从而体现组间的差异性和组内的同质性。

作用: 划分现象的类型,揭示现象的内部结构及分布特征,显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关键: 分组标志的选择和各组界限的划分.

2.简述统计数列有哪些种类?统计资料表现或陈示的形式有哪些?

统计数列有: 品质数列、变量数列、时间数列、空间数列、相关数列和平衡数列。

统计资料陈示的形式有:统计表、统计图、统计报告、统计模型和统计数据库

3.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具体应注意哪些具体要求?

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保证各期统计指标数值的可比性。具体要求:时期长短应相等、总体范围应统一、指标内容应统一、计算要素应统一。

4.国内生产总值的收入法、支出法和生产法的平衡关系式各怎样?

收入法:GDP=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消耗

5.某市居民对A品牌空调满意度测评,很满意人数550,满意人数600,较满意人数880,不满意人540,很不满意人数430;则满意率为(%),不满意率为(%).满意率的

标准差为%,离散度为%,满意度分布的直线图为(略).

6.某班50名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如下:

50 70 7l 72 73 73 72 71 60 68

69 70 70 81 82 75 76 78 78 81

81 83 84 86 91 92 96 86 88 84

89 90 92 93 95 78 79 80 76 74

56 72 69 70 80 8l 84 48 53 68

表4—7 某班数学学成绩人数分布

考试成绩的平均分:分.

合格率:%

试卷的难易程度: 考试成绩分布的特征是“两头小,中间大”,近似于对称分布, 试卷的难易程度适中.

7.简述品质数列有哪些种类和品质数列编制的一般步骤.

品质数列种类:有简单分组品质数列、平行分组品质数列、复合分组品质数列三种形式编制的一般步骤: (1)选择分组标志、(2)划分各组的界限、(3)决定品质数列的形式、(4)统计汇总、(5)编制统计图表

8.简述变量数列有哪些种类和等距式变量数列编制的一般步骤.

变量数列种类:(1)离散型变量数列(分为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2)连续型变量数列(又分为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

等距式变量数列编制的一般步骤:(1)求全距R、(2)确定组数、(3)确定组距、(4)确定组限、(5)列表计算各组频数和频率、各组的平均值或组中值、还可绘制统计图。

9.某省某年32个市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列队如下,要求编制异距式变量数列,计算各组的次数和频率,指出次数分布属于什么类型。

3 601

5 647

6 418

7 276

8 075

9 001

1 0508

1 3654

2 58744984

5964

6480

7402

8734

9334

11623

14256

31613

6677

7530

9655

15006

46718

6685

7554

9686

16796

6874

7860

16990

6889

19730

结论:32个市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分布极不均衡,差异大,最高为最低的倍,12000元以下的有23个市县,占%,12000元以上的有9个市县,占%,次数分布属于低偏(右偏) 分布。

第5章统计比较分析

1.简述统计比较分析法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统计比较分析法的基本形式按对比方式不同分为,差额法和比率法、按说明的数量关系不同,分为动态比较和横向比较、按对比指标不同分为,水平比较、增量比较和相对量比较。

2.相对指标有哪些种类?各说明什么问题?

相对指标根据对比的指标性质和作用不同可分为:(1)动态相对数,说明经济指标的增减变化;(2)计划完成相对数,说明经济指标的计划完成程度或执行进度,(3)结构相对数,说明总体的结构与分布;(4)比例相对数,说明总体内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5)比较相对数,说明横向比较的差异;(6)强度相对数,说明现象的强度、密度、普遍程度和依存关系。

3. 某地2005年和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分类资料如下(单位:亿元)。要求计算表中空白处的数据,分析地区生产总值的动态变化和结构变化、三次产业增长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并写了简要的分析评价(结论)。

评价结论要点:1.第二产业增长最快,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相当;2. 第二产业比重提高, 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产业结构变化明显,3. 第二产业对GDP的献率和拉动最大, 第三产业对GDP的献率和拉动居第二, 第一产业对GDP的献率和拉动最小,经济增长主要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推动的.

4.某商业企业某年1-8月计划执行进度的有关资料如下,要求计算表中空白处的数据,分析计划执行进度和动态变化。并写了简要的分析评价(结论)。

结论: 1-8月商品销售额和利润总额计划执行进度都超过了%的正常进度要求,费用率下降、而劳动效率、资产周转率和利润率都有提高,因此,计划执行进度快,经济效益提高。

5.某县2000年和2008年某地农民纯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如下(元/人),要求计算表中

(结论).

结论:1.恩格尔系数下降,非食品消费比重提高,说明消费结构变化明显, 农民生活消

费向小康水平迈进;2.各类生活消费支出随着农民纯收入的增长而增长, 从消费支出的收入弹性来看, 居住、用品、医疗和交通都为强效应弹性,这4类消费是农民生活消费的增长点和热点。

6.某企业计划规定今年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下降5%,劳动生产率比去年提高6%,今年

实际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下降6%,劳动生产率比去年提高8%,则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为%.

7. 某企业今年产品销售额为9880万元,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为万元,则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次/年,流动资产占用率为%,其中正指标是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8.某地今年三次产业之比为1::,则各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

第6章数据分布特征测度

1.

2.有15位评委对某作品的评价分值为:42 45 60 65 70 75 80 85 86 88 95 96 98 98 100分,. 则算术平均数为,标准差为,评委评分的离散度%,集中度为%.若去掉两个最高分和两个最低分,则截尾平均数为,标准差为,评委评分的离散度为%,集中度为%.

3. 某工厂生产班组12个工人的日生产某种产品件数分别是:20、22、23、25、26、24、28、30、31、32、34、36件. 则一般算术平均数为;先进平均数为;落后平均数为;劳动定额宜采用先进平均数.

4. 某产品12个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分别是:20、、、、、、、、、、、则算术平均数为,标准差为,离散度%,集中度为%; 先进平均数为;落后平均数为。

5.某厂生产的零件须经过三道工序,而某批零件各工序的合格率分别为%,%和%,则该批零件的总合格率为%,各道工序的平均合格率为%。

6. 某项存款存期为10年,前3年年利率%,中间3年为%,后4年为%,则平均年本利率

为%,平均年利率为%.

7.根据平均数与标准差的性质,回答以下问题。

(1)某数列平均数为1000,标准差系数为,则标准差为256。

(2)某数列平均数为12,各变量值平方的平均数为169,则标准差系数为%.

(3)某数列的标准差为3,各变量值平方平均数为25,则平均数为4。

(4)某数列标准差为30,平均数为50,则变量值对90的方差为2500。

8.设甲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880元,标准差980元,农业人口万人;乙县农民人均纯收入9240元,标准差1086元,农业人口万人;丙县农民人均纯收入9860元,标准差1124元,农业人口万人;则甲、乙、丙三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总平均数,方差,标准差,离散度为%,集中度为%。

9.从一批茶叶中抽取100包进行检验,其中重量在500克以下的有10包,要求计算该批茶叶在500克以上者的和标准差。成数90% 成数标准差

10.某市调查1000人中有180人不喜欢A品牌产品.820人喜欢A品牌产品, 则该市不喜欢A品牌产品的人数的比率为18%,标准差为。喜欢A品牌产品的人数的比率为82%,标准差为,离散度为%,集中度为%.

11.甲、乙两车间工人日产量的均值分别为80件和88件,标准差分别为15件和18件,甲车间的标准差系数为,乙车间的标准差系数为.故甲车间工人平均日产量的代表性大,工人技术熟练程度较均衡。

12.当P=0或P=1时,比率(P) 的方差的最小值为0; 当P=时,比率(P) 的方差的最大值为,标准差为.

13. 已知甲乙两个农产品各试种10片地的平均亩产量(公斤)如下:要求计算甲乙两个品种的总平均亩产量、全距、标准差、标准差系数,说明哪个品种更有推广应用价值.

甲:324 326 432 434 534 535 637 638 742 884

乙:228 230 331 433 533 634 736 838 840 1042

甲:总平均亩产量、全距560、标准差、标准差系数

乙:总平均亩产量、全距814、标准差、标准差系数

结论:甲品种更有推广应用价值

14.已知甲、乙两企业职工月工资资料如下,要求计算各企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标准差、

结论:甲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和均衡性比乙企业高。

15.已知甲、乙两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如下表,要求计算各班的平均成绩、标准差、标准差系数、合格率、

结论:甲班数学考试成绩基本呈对称分布, 而乙班数学考试成绩呈低偏分布, 甲班标准差系数小于乙班,因此,甲班数学考试成绩代表性和均衡性比乙班高。乙班考试成绩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16.某市2000年和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抽样调查资料如下,要求分别计算各年的平均数、低段平均数、高段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标准差系数、基尼系数等指标,并作分析说明。

结论:2005年与2000年相比.城镇居民各收入阶层的人均年收入都有提高, 人均

年收入总平均数由2000年的元提高到2005年的元.但收入分配的差距扩大, 极值比由2000年的倍扩大到场005年的倍, 基尼系数由2000年的倍扩大到2005年的.但收入分

配的差距仍处在合理的区间内.

第7章时间数列分析

1.某厂工人数和产值资料如下:试列表计算第一季度人均产值和月平均人均产值。

2.某市城镇居民1999—2004年消费支出及食品消费支出如下表:

要求列表计算消费支出和食品消费支出、平均增长量、平均增长速度;恩格尔系数平均值;用最小二乘法分别拟合消费支出和食品支出的直线趋势方程,并外推测2005年的消费支出、食品支出及恩格尔系数;并写出简要的分析评价。

3.某企业某年有关资料如下:

要求列表计算一季度工人数占全部职工数的平均比重;一季度全员劳动生产率及工人劳动生产率; 一季度月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月均工人劳动生产率;并写出简要的分析评价。

4.某市1998—2008年工业增加值如下(亿元):

496 655 809 945 1024 1196 1388 1536 1788 1915 2248

要求(1)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在2005年基础上,用平均发展速度求再翻一番所需要的时间;(2) 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合适的趋势方程外推预测2009年和2010年工业增加值。

5.某地2000和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2856亿元,5288亿元,则年平均增长量为------.总增长率为----,平均增长率为----;在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上,按平均增长量增长,再翻一番需要----年; 按平均增长率增长,再翻一番需要----年. 按平均增长量增长,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可达到------,按平均增长率增长,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可达到------.

6. 某地2000年消费品零售额3860亿元, 比1995年增加了1285亿元,2005年消费品零售额比2000年增加了2325亿元, 2006年消费品零售额比2005年增加了538亿元. 则

2000--2006年期间消费品零售额的年平均增长量为------.年平均增长率为----;在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上, 按平均增长率增长,再翻一番需要----年.2007 年消费品零售额增减1%的绝对值为----.

7. 某市近三年消费品价格分别上涨了%,%,%,则近三年消费品价格总上涨率为----;平均增长率为----.

8. 某地2000年总人口比1995年增长了%, 2005年总人口比2000年增长了%,

2006年总人口为万人, 比2005年增长了%.则1995-2000年、2000-2005年、

1995-2006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

9 某地储蓄存款年利率为%.若2005年存入储蓄5000元,到2010年的终值为-----,若2010年的终值要达到目的10000元, 则2005年应存入储蓄-------元.

10 某市2005年GDP为3512亿元,计划到2015年再翻一番,若2005-2010年期间年平均增长率为%,则2010--2015年期间年平均增长率应为------.

11.某厂某年1--4季度总成本分别为1520,1832,2394,2486万元,总产量分别为63,75,95,97.万件, 年初和1--4季度末工人数分别为182,186,188,195,198人,则年单位产品成本为----;全年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为----;季均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为----.月均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为----。

12.某市城镇居民1998--2007年期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趋势方程为Y=+.(1997年t=0), 则年平均增长量为------,年平均增长率为----;预测200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3.某地1998--2007年期间消费品零售额的趋势方程为Y=× (1997年t=0), 则年平均增长量为---,年平均增长率为----;预测200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4. 某企业2007年上半年商品销售额为万元,第一、第二季度的季节比重分别为%和%,则预测全年商品销售额为------万元,下半年商品销售额为------万元.

15. 某企业2007年上半年商品销售额为万元,第一、第二季度的季节指数分别为%和%,则预测全年商品销售额为------万元,下半年商品销售额为------万元.

16.某企业近4年分季度商品销售额如下:(单位:万元)

要求:(1)用同季平均法测定平均季节比重和季节指数;

(2)用平均增长率推算第五年的商品销售额,并用季节比重或季节指数预测第5年各季度商品销售额。

(3)若第5年上半年商品销售额为605万元,要求预计全年及第三、四季度的商品销售额。

17.时间数列变动可分解为哪4种变动?有哪几种分解模型?

18.长期趋势的测度有哪些方法?常见的趋势模型有哪些?

第8章统计指数

1.某商场三种商品的价格及销售资料如下:

要求:编制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商品销售量总指数和商品销售额指数,分析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对商品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影响额。

2.某工业企业三种商品的单位成本和产量如下:

要求计算产量总指数,单位成本总指数,总成本指数,并分析产量和单位成本变动对总成本变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额。

3.某工业企业三种商品的总产值及产量变动资料如下:(产值:万元)

要求计算产量总指数、价格总指数、产值总指数,并分析产量和价格变动对总产值变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额。

4.某地三种商品的销售额和价格变动资料如下(销售额:万元) 要求:

计算价格总指数、销售量总指数、销售额总指数,并分析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对销售额变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额。

5.某市各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权数如下,要求计算零售价格总指数。若报告期零售额比基期增长%,则零售量增长了多少?

6.某企业三种产品的产量,原材料消耗量,原材料价格如下,要求用因素分析法分析

7.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

(1)某市城镇居民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7840元,基期6615元,同期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为%,求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2)市职工2000年和2006年货币工资分别为8480元/人,15835元/人,而居民生活费用价格2006年比2000年上涨%,则2006年的真实工资为----;名义总增长率为----;实际总增长率为----。名义年平均增长率为----;实际年平均增长率为----.

(3)某厂生产费用和产量今年比去年分别增长%和%,则单位产品成本今年较去年有何变化。

(4)若报告期商品价格计划降低5%,而销售额计划增长10%,则销售量计划应增长多少?

(5)某市国内生产总值基期和报告期分别为182万元和218亿元,生产价格总指数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求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增长率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增长率。

(6)某市基期和报告期商品零售额分别为208亿元和239亿元,而报告期比基期物价上涨了%,问物价上涨和零售量增加各使零售额增加多少?

(7) 某市2000年和2006年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1978=100) 分别为&和&

则2000年和2006年货币购买力指数分别为1978年的多少?,2000年和2006年通货膨胀率分别为1978年的多少?年通货膨胀率为2000年的多少?

(8)某企业去年商品销售额为5680万元,费用额为万元, 平均流动资产万元; 今年商品销售额为6390万元,费用额为万元, 平均流动资产万元; 则商品销售额和费用率变动对费

用额变动的影响额分别为多少? 贡献率分别为多少?; 平均流动资产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变动对商品销售额变动的影响额分别为多少? 贡献率分别为多少?

(9) 某企业2006年某产品产量为886吨、原材料单耗为吨、原材材料价格为1200

元/吨, 2000年产品产量为495吨、原材料单耗为吨、原材材料价格为1100元/吨. 则

产品产量、原材料单耗、原材材料价格变动对原材料支出总额的影响额分别为多少? 贡献率分别为多少? 产品产量、原材料单耗、原材材料价格、原材料支出总额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多少?

(10).某市城镇居民200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000年元,同期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为%,则2000-2006年期间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名义平均增长率为----;实际年平均增长率为----,实际年平均增长量为----.

8.某企业新老工人人数和平均工资如下,要求计算报告期和基期的总平均工资指标并作因素分析。

9.简述统计总指数的特点和作用。

10.统计总指数的编制应解决哪些基本问题?

11.CPI的含义是什么?有何作用?

第9章相关数列分析

1.某县8个乡生猪出栏量(y)和粮食产量(x)的统计数据如下:

y(万头):

x(吨):

要求:(1)作相关图、计算相关系数,求回归方程并作检验;(2)求粮食产量为吨和吨的生猪出栏量的理论值。

2.某市某市不同类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和人均消费支出(y)的抽样资料如下:

x :2198 2476 3303 4107 5119 6371 7877 10962 (元) y :2215 2397 2979 3503 4180 4981 6003 7694 (元) f: 240 345 355 435 456 425 368 336 (人数)

要求:(1)计算相关系数,求回归方程并作检验;(2)计算收支均衡点,消费支出的牧入弹性;(3)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800元和8120元的人均消费支出额。

3.设自变量数列的标准差,因变量数列的标准差为,自变量和因变量数列的协方差为,要求计算相关系数。

4.已知x =,y =220,相关系数y =,自变量数列标准差为,因变量数列的标准差为。要求求出回归方程。

5.已知xy =,x =,y =,2

x =,2y =,a =,求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

6..已知某市某年居民月生活费收人x 决定月生活费支出y 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为?98.580.7856y

x =+, 818.13x =, 734.25y = 则居民月生活费收人x 决定月生活费支出y 的平均边际为--------------,月生活费支出的收人平均弹性为-----------,收支相等的临界点为---------.

7. 已知某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为Y = 885.3x =, 984.85y =则Y 与X 的相关关系为----------相关, x 决定y 的平均边际为-------.平均弹性为-----------.

8. 已知某数列(n =12)的离差平方和()∑-2y y =.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剩余平方

()2?∑-

y

y =, 则可决系数为---------, 相关关系为---------,估计标准误差为-----------.

9.已知二元线性回归模型为y =+ x 1+, y =, 123.5833x =230.9167x =, 则x 1决定y 的平均边际为-------.平均弹性为-----------; x 2决定y 的平均边际为-------;平均弹性为-----------; 常数项和x 1、 x 2, 决定y 的贡献率分别为----、-------、---------.

10. 某县粮食总产量y 与气候(0-1)、播种面积X 的二元线形联合回归模型y=++, 模型各项检验具有显著性。估计结果表明气候与播种面积对粮食总产量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正常年份的粮食总产量比受灾年份平均多-----万吨; 播种面积每增加1万公顷,粮食总产量可增加-----万吨。若2006年播种面积为万公顷. 年份正常则粮食总产量可达到------万吨, 若受灾则粮食总产量为------万吨。

11 . 某市1992-2005年GDP 年增长率与与三次产业年增长率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GDP 增长率=+1x +2x +3x , GDP 与三次产业的年增长率分别为%,%,%,%,回归方程中常数项和三次产业年增长率对GDP 年增长率的拉动率分别为----,----,-----,-----;贡献率%分别为-----,------,-----,------.

12.什么是相关关系:相关关系有哪些种类?

13.简单相关关系的测度有哪些特点?一元线性回归有哪些特点? 14.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时,自变量选择的原则有哪些?

15.构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时,应作哪些方面的评价和检验?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

第四章 1. 某企业1982年12月工人工资的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平均工资;(79元) (2)用简捷法计算平均工资。 2.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1995年比1990年增长7%,超额完成计划2%,试确定劳动生产率计划增长数。7%-2%=5% 3. 某厂按计划规定,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8%。实际 执行结果,单位产品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4%。问该厂第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如何?104.35%( (1-4%)/(1-8%)*100%=96%/92%*100%=104.35%结果表明:超额完成4.35%( 104.35%-100%)) 4. 某公社农户年收入额的分组资料如下:

要求:试确定其中位数及众数。中位数为774.3(元)众数为755.9(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1500-720)/(1770-720)=0.74286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700)*0.74286=74.286 加下限700+74.286=774.286 求众数: D1=1050-480=570 D2=1050-600=450 求比例:d1/(d1+d2)=570/(570+450)=0.55882 分割众数组的组距:0.55882*(800-700)=55.882 加下限:700+55.882=755.882 5.1996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底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下: 64.43(件/人) (55*300+65*200+75*140+85*60)/(300+200+140+60) 6.某地区家庭按人均月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下: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为733.33(元) 众数为711.11(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50-20)/(65-20)=0.6667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600)*0.6667=66.67 加下限:600+66.67=666.67 7.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103%,比去年增长5%。试问计划规定比去年增长 多少?1.94% (上年实际完成1.03/1.05=0.981 本年实际计划比上年增长 (1-0.981)/0.981=0.019/0.981=1.937%) 8.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 试分析:(1)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高? (2)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整齐? % 3.33V %7.44V /8 .1x /5.1x ====乙甲乙甲人)(件人)(件9.在 计算平均数里,从每个标志变量中减去75个单位,然后将每个差数 缩小10倍,利用这个变形后的标志变量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其中各个变量的权数扩大7倍,结果这个平均数等于0.4个单位。试计算这个平均标志变量的实际平均数,并说明理由。79 10.某地区1998~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资料如下表:(单位:亿元)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试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电大专科统计学原理计算题试题及答案 计算题 1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 89 88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 — 70分为及格,70 — 80分为中,80 — 90 分为良,90 — 100分为优。 要求: (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3)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 解:(1) (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 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 (3)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的形态, 说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该单位的要求。 2.2004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价格(元/斤) 甲市场成交额(万元) 乙市场成交量(万斤) 品种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解:先分别计算两个市场的平均价格如下: 甲市场平均价格 X m 5.5 1.375 (元 /斤) m/x 4 乙市场平均价格 X xf 5.3 1.325 (元 / 斤) f 4 说明:两个市场销售单价是相同的,销售总量也是相同的,影响到两个市场 平均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 3. 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 36件, 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统计学》试题库 知识点一: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统计是、和的统一体,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 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和。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和四个阶段。 4、随着的改变,总体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指标是说明。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 7、变量按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变量;变量按分,可 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和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和;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 和。 11、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表示,质量指标用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和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变成,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 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 10、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11、女性是品质标志。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及计算分析

计算分析题解答参考 1.1.某厂三个车间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 计算一季度三个车间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解: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实际产量/计划产量=733/(198/0.9+315/1.05+220/1.1) =101.81% 平均单位产量成本 X=∑xf/∑f=(15*198+10*315+8*220)/733 =10.75(元/件) 1.2.某企业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试分别计算该企业产品98年、99年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解:该企业98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x=∑xf/∑f=(25*1500+28*1020+32*980)/3500 =27.83(元/件) 该企业99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x=∑xf /∑(m/x)=101060/(24500/25+28560/28+48000/32) =28.87(元/件) 年某月甲、乙两市场三种商品价格、销售量和销售额资料如下: 1.3.1999 解:三种商品在甲市场上的平均价格x=∑xf/∑f=(105*700+120*900+137*1100)/2700 =123.04(元/件) 三种商品在乙市场上的平均价格x=∑m/∑(m/x)=317900/(126000/105+96000/120+95900/137) =117.74(元/件) 2.1.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22件,标准差为 3.5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

试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中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X 甲=22件 σ甲=3.5件 ∴V 甲=σ甲/ X 甲=3.5/22=15.91% 列表计算乙组的数据资料如下: ∵x 乙=∑xf/∑f=(11*10+14*20+17*30+20*40)/100 =17(件) σ乙= √[∑(x-x)2 f]/∑f =√900/100 =3(件) ∴V 乙=σ乙/ x 乙=3/17=17.65% 由于V 甲<V 乙,故甲生产小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2.2.有甲、乙两个品种的粮食作物,经播种实验后得知甲品种的平均产量为998斤,标准差为162.7斤;乙品种实验的资料如下: 试研究两个品种的平均亩产量,确定哪一个品种具有较大稳定性,更有推广价值? 解:∵x 甲=998斤 σ甲=162.7斤 ∴V 甲=σ甲/ x 甲=162.7/998=16.30% 列表计算乙品种的数据资料如下:

统计学计算例题及答案

计算题例题及答案: 1、某校社会学专业同学统计课成绩如下表所示。 社会学专业同学统计课成绩表 学号成绩学号成绩学号成绩101023 76 101037 75 101052 70 101024 91 101038 70 101053 88 101025 87 101039 76 101054 93 101026 78 101040 90 101055 62 101027 85 101041 76 101056 95 101028 96 101042 86 101057 95 101029 87 101043 97 101058 66 101030 86 101044 93 101059 82 101031 90 101045 92 101060 79 101032 91 101046 82 101061 76 101033 80 101047 80 101062 76 101034 81 101048 90 101063 68 101035 80 101049 88 101064 94 101036 83 101050 77 101065 83 要求: (1)对考试成绩按由低到高进行排序,求出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2)对考试成绩进行适当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计算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答案: (1)考试成绩由低到高排序: 62,66,68,70,70,75,76,76,76,76,76,77,78,79, 80,80,80,81,82,82,83,83,85,86,86,87,87,88, 88,90,90,90,91,91,92,93,93,94,95,95,96,97, 众数:76 中位数:83 平均数: =(62+66+……+96+97)÷42 =3490÷42 =83.095 (2) 按成绩 分组频数频率(%) 向上累积向下累积 频数频率(%) 频数频率(%) 60-69 3 7.143 3 7.143 42 100.000 70-79 11 26.190 14 33.333 39 92.857 80-89 15 35.714 29 69.048 28 66.667

统计学原理(第五版)》习题计算题答案详解

《统计学原理(第五版)》习题计算题答案详解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 1. 见教材P402 2. 见教材P402-403 3. 见教材P403-404 第三章 综合指标 1. 见教材P432 2. %86.12270 25 232018=+++= 产量计划完成相对数 3. 所以劳动生产率计划超额%完成。 4. %22.102% 90% 92(%)(%)(%)=== 计划完成数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未完成计划,还差%完成计划。 5. %85.011100%8% 110% 1=?++==计划完成数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程度指标计划完成数;所以计划完成数实际完成数标因为,计划完成程度指%105%103= = 1.94%%94.101% 103% 105,比去年增长解得:计划完成数==()得出答案)将数值带入公式即可以计算公式, 上的方程,给大家一个很多同学都不理解也可以得出答案,鉴于(根据第三章天)。 个月零天(也即是个月零(月)也就是大约)(上年同季(月)产量达标季(月)产量超出计划完成产量 达标期完成月数计划期月数超计划提前完成时间达标期提前完成时间完成计划的时间万吨。根据公式:提前多出万吨,比计划数万吨产量之和为:季度至第五年第二季度方法二:从第四年第三PPT PPT 6868825.8316-32070 -7354-60--3707320181718=+=+=+==+++()天完成任务。个月零 年第四季度为止提前(天),所以截止第五)(根据题意可设方程:万吨完成任务。天达到五年第二季度提前万吨。根据题意,设第万吨达到原计划,还差万吨产量之和为:季度至第五年第一季度方法一:从第四年第二6866891 -91*20)181718(1916707016918171816=++++=+++x x x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对象是 A 所有工业企业 B 每一个工业企业 C 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D 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 2.一组数据的均值为20, 离散系数为, 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A 50 B 8 C D 4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520 B 510 C 530 D 540 4.已知一个数列的各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5%、7%、9%,则最后一期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A.5%×7%×9% B. 105%×107%×109% C.(105%×107%×109%)-1 D. 5.某地区今年同去年相比,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买5%的商品,则物价增(减)变化的百分比为 A. –5% B. –% C. –% D. % 6.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直线方程为 , 回归系数b= -表示 A.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个单位 B.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个单位 C. 产品成本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需要年时间

7.某乡播种早稻5000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 公斤,其余亩产为500 公斤,则该乡全部早稻亩产为 A. 520公斤 B. 530公斤 C. 540公斤 D. 550公斤 8.甲乙两个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 甲车间: =70件, =件乙车间: =90件, =件 哪个车间日加工零件的离散程度较大: A甲车间 B. 乙车间 C.两个车间相同 D. 无法作比较 9. 根据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方法是 A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然后开方 B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加然后除以年数 C 先计算年平均发展速度然后减“1” D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错误的 10. 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A. 相关程度很低 B.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 C.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D.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二. 多选题 (每题2分,共14分) 1. 下列数据中属于时点数的有 A. 流动资金平均余额20万元 B. 储蓄存款余额500万元 C. 商品销售额80万元 D. 固定资产300万元 E. 企业职工人数2000人 2. 在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测量值中,不受极端数值影响的测度值是

统计学练习题——计算题

统计学练习题——计算题 1、某企业工人按日产量分组如下: 单位:(件) 试计算7、8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并简要说明8月份比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变化的原因。 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为:37360 13320 == = ∑∑f Xf X (件) 8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为:44360 15840 == = ∑∑ f Xf X (件) 根据计算结果得知8月份比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多7件。其原因是不同组日产量水平的工人所占比重发生变化所致。7月份工人日产量在40件以上的工人只占全部工人数的40%,而8月份这部分工人所占比重则为66.67%。

2、某纺织厂生产某种棉布,经测定两年中各级产品的产量资料如下: 解: 2009年棉布的平均等级= 250 10 3 40 2 200 1? + ? + ? =1.24(级) 2010年棉布的平均等级= 300 6 3 24 2 270 1? + ? + ? =1.12(级) 可见该厂棉布产品质量2010年比2009年有所提高,其平均等级由1.24级上升为1.12级。质量提高的原因是棉布一级品由80%上升为90%,同时二级品和三级品分别由16%及4%下降为8%及2%。

试比较和分析哪个企业的单位成本高,为什么? 解: 甲企业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1.0×10%+1.1×20%+1.2×70%=1.16(元) 乙企业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1.2×30%+1.1×30%+1.0×40%=1.09(元) 可见甲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较高,其原因是甲企业生产的3批产品中,单位成本较高(1.2元)的产品数量占70%,而乙企业只占30%。

统计学计算题答案..

第 1 页/共 12 页 1、下表是某保险公司160名推销员月销售额的分组数据。书p26 按销售额分组(千元) 人数(人) 向上累计频数 向下累计频数 12以下 6 6 160 12—14 13 19 154 14—16 29 48 141 16—18 36 84 112 18—20 25 109 76 20—22 17 126 51 22—24 14 140 34 24—26 9 149 20 26—28 7 156 11 28以上 4 160 4 合计 160 —— —— (1) 计算并填写表格中各行对应的向上累计频数; (2) 计算并填写表格中各行对应的向下累计频数; (3)确定该公司月销售额的中位数。 按上限公式计算:Me=U- =18-0.22=17,78 2、某厂工人按年龄分组资料如下:p41 工人按年龄分组(岁) 工人数(人) 20以下 160 20—25 150 25—30 105 30—35 45 35—40 40 40—45 30 45以上 20 合 计 550 要求:采用简捷法计算标准差。《简捷法》 3、试根据表中的资料计算某旅游胜地2004年平均旅游人数。P50 表:某旅游胜地旅游人数 时间 2004年1月1日 4月1日 7月1日 10月1日 2005年1月1 日 旅游人数(人) 5200 5000 5200 5400 5600 4、某大学2004年在册学生人数资料如表3-6所示,试计算该大学2004年平均在册学生人数. 时间 1月1日 3月1日 7月1日 9月1日 12月31日 在册学生人数(人) 3408 3528 3250 3590 3575

统计学题库答案

单选 问题:下列不属于相关关系的现象是( 3 )。 选项一:企业的投资与产出 选项二:居民的收入与存款 选项三:电视机产量与西红柿产量 选项四:商品销售额与商品销售价格 问题:抽样调查中的抽样误差是指(3 ) 选项一: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 选项二: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出现的系统误差 选项三: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 选项四: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 问题:企业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 2 )。 选项一:10.0% 选项二:7.1% 选项三:7.0% 选项四:7.2% 问题:在假设检验中,原假设与备择假设( 3 ) 选项一:都有可能被接受 选项二:都有可能不被接受 选项三:只有一个被接受而且必有一个被接受 选项四:原假设一定被接受,备择假设不一定被接受 问题:小王收集了1978年以来历年我国人均GDP与人均消费额的资料,如果要反映这一时期我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用什么图形最为合适?(2 ) 选项一:直方图

选项二:散点图 选项三:饼图 选项四:折线图 问题:若回归直线方程中的回归系数为0,则直线相关系数( 3 )。 选项一:r=1 选项二:r=-1 选项三:r=0 选项四:r 无法确定 问题:若消费者价格指数为95%,则表示( 4 )。 选项一: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上涨了 选项二: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下跌了 选项三:商品价格有涨有落,总体来说是上涨了 选项四:商品价格有涨有落,总体来说是下跌了 问题:某连续变量数列末位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相邻组组中值为170,则末位组中值为( 1 )。选项一:230 选项二:200 选项三:210 选项四:180 问题:若两变量的r=0.4,且知检验相关系数的临界值为,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3 )。 选项一:40%的点都密集分布在一条直线的周围 选项二:40%的点低度相关 选项三:两变量之间是正相关 选项四:两变量之间没有线性关系 问题:下列指标中包含有系统性误差的是(1 ) 选项一:SSA 选项二:SSE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含答案)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__统计实践____和___统计理论__的关系。 2.总体是由许多具有_共同性质_的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是__总体_的组成单位。 3.统计单体具有3个基本特征,即__同质性_、__变异性_、和__大量性__。 4.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情况,总体是_企业全部产品__,个体是__每一件产品__。 5.样本是从__总体__中抽出来的,作为代表_这一总体_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 6.标志是说明单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__数量标志_和_品质标志_两种。 7. 8.统计指标按其数值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__总量指标__、__相对指标_和__平均指标__。 9.指标与标志的主要区别在于: (1)指标是说明__总体__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__总体单位__特征的。 (2)标志有不能用__数量__表示的_品质标志_与能用_数量_表示的_数量标志_,而指标都是能用_数量_表示的。 10.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可以划分为_统计设计_、_统计调查_、_统计整理_和__统计分析__4个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A)。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2.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D)。

A.全部工业企业 B.80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8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3.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A)。 A.2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 B.200家公司 C.200家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 D.2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4.一个统计总体( D)。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5.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C)。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品质标志 D.质量指标 6.某工人月工资为1550元,工资是( B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7.某班4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5分,这4个数字是( D)。 A.标志 B.指标值 C.指标 D.变量值 8.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D)。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9.统计工作的成果是(C)。 A.统计学 B.统计工作 C.统计资料 D.统计分析和预测 10.统计学自身的发展,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形成(C)。 A.描述统计学与理论统计学 B.理论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C.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 D.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西安交大统计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企业统计中,下列统计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C) A、文化程度 B、职业 C、月工资 D、行业 2.下列属于相对数的综合指标有(B ) A、国民收入 B、人均国民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 D、设备台数 3.有三个企业的年利润额分别是5000万元、8000万元和3900万元,则这句话中有( B)个变量 A、0个 B、两个 C、1个 D、3个 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 ) A、身高 B、产品件数 C、企业人数 D、产品品种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 A、库存额 B、总收入 C、平均收入 D、人均收入 6.典型调查是(B )确定调查单位的 A、随机 B、主观 C、随意 D盲目 7.总体标准差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要用到( A ): A、Z统计量 B、t统计量 C、统计量 D、X统计量 8. 把样本总体中全部单位数的集合称为(A ) A、样本 B、小总体 C、样本容量 D、总体容量 9.概率的取值范围是p(D ) A、大于1 B、大于-1 C、小于1 D、在0与1之间 10. 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 ) A、零 B、 1 C、-1 D、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全部答对才给分,否则不计分) 1.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 ABCD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E、测量尺度 2.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 BE ): A、工人人数 B、商品销售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库存量 E、总产值 3.测量变量离中趋势的指标有( ABE ) A、极差 B、平均差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标准差 4.在工业企业的设备调查中( 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 填报单位 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5.下列平均数中,容易受数列中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有( 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三、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写“对”,在错误答案后写“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性别”是品质标志。(对) 2、方差是离差平方和与相应的自由度之比。(错) 3、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对) 4、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是一个最大值。(错) 5、区间估计就是直接用样本统计量代表总体参数。(错) 6、在假设检验中,方差已知的正态总体均值的检验要计算Z统计量。(错)

《统计学》计算题型与参考答案

《统计学》计算题型 (第二章)1.某车间40名工人完成生产计划百分数(%)资料如下:9065 100 102 100 104 112 120 124 98 110110 120 120 114 100 109 119 123 107 110 99 132 135 107 107 109 102 102 101 110 109 107 103 103 102 102 102 104 104 要求: (1)编制分配数列;(4分) (2)指出分组标志及其类型;(4分) (3)对该车间工人的生产情况进行分析。(2分) 解答: (1)

(2)分组标志:生产计划完成程度 类型:数量标志 (3)从分配数列可以看出,该计划未能完成计划的有4人,占10%,超额完成计划在10%以内的有22人,占55%,超额20%完成的有7人,占17.5%。反映该车间,该计划完成较好。 (第三章)2.2005年9份甲、乙两农贸市场某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试问哪一个农贸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8分)并分析说明原因。(2分) 解答: (1)x 甲=∑∑m x m 1=24 8.41 6.36.314.24.21246.34.2?+?+?++=30/7=4.29(元) x 乙= ∑∑f xf = 1 241 8.426.344.2++?+?+?=21.6/7=3.09(元) (2)原因分析:甲市场在价格最高的C 品种成交量最高,而乙市场是在最低的价格A 品种成交量最高,根据权数越大其对应的变量值对平均数的作用越大的原理,可知甲市场平均价格趋近于C ,而乙市场平均价格却趋近于A ,所以甲市场平均价格高于乙市场平均价格。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1、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就是完全一致的。F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T 3、统计学就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概括。T 4、一般而言,指标总就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就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T 5、数量指标就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就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F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就是统计指标值。F 7、统计资料就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F 8、指标都就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F 9、质量指标就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F。 10、总体与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T11、女性就是品质标志。T 12、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就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就是质量指标 T 13、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就是各单位的差异性。F 14、变异就是指各种标志或各种指标之间的名称的差异。F 9、调查某校学生,学生“一天中用于学习的时间”就是(A)A、标志 13、研究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时,职工总人数就是(B) B数量指标 14、某银行的某年末的储蓄存款余额(C)C、可能就是统计指标,也可能就是数量标志 15、年龄就是(B)B、离散型变量 四、多项选择题 1、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BCE)A、全国人口数就是统计总体B、总体单位就是每一个人 C、全部男性人口数就是统计指标 D、男女性别比就是总体的品质标志 E、人的年龄就是变量 2、统计总体的特征表现为(ACD)A、大量性B、数量性C、同质D、差异性E、客观性 3、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ABCDE)A、劳动生产率B、产品合格率C、人口密度 D、产品单位成本 E、经济增长速度 4、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BC)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固定资产净值D、劳动生产率E、平均工资 5、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BD)A、性别B、出勤人数C、产品等级D、产品产量E 文化程度 6、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ABE)A、人口性别B、工资级别C、考试分数D、商品使用寿命E、企业所有制性质 7、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有(BE)A、粮食产量B、人口年龄C、职工工资 D、人体身高 E、设备台数 8、研究某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工资”对于各个职工而言就是(ABE)A、标志B、数量标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学习资料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

第四章 1. 某企业1982年12月工人工资的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平均工资;(79元) (2)用简捷法计算平均工资。 2.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1995年比1990年增长7%,超额完成计划2%,试确定劳动生产率计划增长数。 7%-2%=5% 3. 某厂按计划规定,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8%。实际 执行结果,单位产品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4%。问该厂第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如何?104.35%( (1-4%)/(1-8%)*100%=96%/92%*100%=104.35%结果表明:超额完成4.35%(104.35%-100%)) 4. 某公社农户年收入额的分组资料如下:

要求:试确定其中位数及众数。中位数为774.3(元)众数为755.9(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1500-720)/(1770-720)=0.74286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700)*0.74286=74.286 加下限700+74.286=774.286 求众数: D1=1050-480=570 D2=1050-600=450 求比例:d1/(d1+d2)=570/(570+450)=0.55882 分割众数组的组距:0.55882*(800-700)=55.882 加下限:700+55.882=755.882 5.1996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底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 下: 率。64.43(件/人)

(55*300+65*200+75*140+85*60)/(300+200+140+60) 6.某地区家庭按人均月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下: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为733.33(元) 众数为711.11(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50-20)/(65-20)=0.6667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600)*0.6667=66.67 加下限:600+66.67=666.67 7.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 103%,比去年增长5%。试问计划规定比去年增长 多少?1.94% (上年实际完成1.03/1.05=0.981 本年实际计划比上年增长 (1-0.981)/0.981=0.019/0.981=1.937%) 8.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2014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某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生产率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8%,计划执行结果仅提高4%,则劳动生产率的任务仅实现一半。(错) 2、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调查单位。( 错) 3、制定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 错) 4、正相关指的就是因素标志和结果标志的数量变动方向都是上升的。( 错) 5、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数学表达式反映出来。(对) 6.上升或下降趋势的时间序列,季节比率大于1,表明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时,由于季.的影响使实际值高于趋势值,(对) 7.特点是“先对比,后综合。”(错 8.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时,应用首尾折半的方法。( 错) 9.均数指数的计算特点是:先计算所研究对象各个项目的个体指数;然后将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求得总指数。( 错) 10.和样本指标均为随机变量。( 错) 11.距数列中,组数等于数量标志所包含的变量值的个数。(对) 12.中值是各组上限和下限之中点数值,故在任何情况下它都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 错) 13.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所以两者反映的内容是相同的。(错) 14.变异度指标越大,均衡性也越好。( 对) 15.于资料的限制,使综合指数的计算产生困难,就需要采用综合指数的变形公式平均数指数。( 错) 16.计量是随机变量。(对) 17.数虽然未知,但却具有唯一性。(错) 18.标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所以两者反映的内容是相同的(错) 19.以经常进行,所以它属于经常性调查(错) 20.样本均值来估计总体均值,最主要的原因是样本均值是可知的。()答案未 21.工业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个体。(错) 22.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个体的。(对) 23.志表明个体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错) 24.标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所以两者反映的内容是相同的。(错) 25.计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所以数量标志就是统计指标。(错) 26.标及其数值可以作为总体。(错) 27.润这一标志可以用定比尺度来测定。(错) 28.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55分,78分,82分,96分,这4个数字是数量指标。(错) 29.术学派注重对事物性质的解释,而国势学派注重数量分析。(错) 30.是统计研究现象总体数量的前提。(对) 31.析中,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分水平法和方程两种。(错) 32.数值越大,说明相关程度越高:同理,相关系数的数值越小,说明相关程度越低(对 33.志是总体同质性特征的条件,而不变标志是总体差异性特征的条件。(错) 34.度具有另外三种尺度的功能。(对) 35.民旅游意向的问卷中,“你最主要的休闲方式是什么?”,这一问题应归属于事实性问题

统计学题库及题库答案

统计学题库及题库答案 ) B 、进行调查的时间 D 、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 2、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 A 、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 、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 、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 、每一个工业企业 3、 对比分析不同性质的变量数列之间的变异程度时 ,应使用( )。 A 、全距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变异系数 4、 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若要求允许误差为原来的 2/3,则样本容量( ) A 、扩大为原来的 3倍 B 、扩大为原来的 2/3倍 C 、扩大为原来的 4/9倍 D 、扩大为原来的 2.25倍 5、 某地区组织职工家庭生活抽样调查 ,已知职工家庭平均每月每人生活费收入的标准差为 可靠程度为0.9545,极限误差为1元,在简单重复抽样条件下,应抽选( )。 A 、576 户 B 、144 户 C 、100 户 D 、288 户 6、当一组数据属于左偏分布时,则( ) A 、 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是合而为一的 B 、 众数在左边、平均数在右边 C 、 众数的数值较小,平均数的数值较大 D 、众数在右边、平均数在左边 7、 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组限为 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 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 A 、 520 B 、 510 C 、 500 D 、 490 8、 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有一定的假定性,即( ) A 、 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 B 、 变量值在本组内的分布是均匀的 C 、 组中值能取整数 D 、 各组必须是封闭组 9、 XjX 2’…,X n 是来自总体的样本,样本均值 X 服从( )分布 A 、N(F 2) B.、N(0,1) C 、 N(n 巴nb 2 ) N(=) D 、 n 10、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指标是( ) A 、估计标准误 B 、两个变量的协方差 C 、相关系数 D 、两个变量的标准差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10分) 1、抽样推断中,样本容量的多少取决于( )。 A 、总体标准差的大小 B 、 允许误差的大小 c 、抽样估计的把握程度 D 、总体参 题库1 、单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20分) 1、调查时间是指( A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C 、调查工作的期限 12元,要求抽样调查的

统计学计算习题

第四章 六、计算题 月工资(元) 甲单位人数(人) 乙单位人数比重(%) 400以下 400~600 600~800 800~1000 1000以上 4 25 84 126 28 2 8 30 42 18 合 计 267 100 工资更具有代表性。 1、(1) 430025500267 x f x f ?+?+ == = ∑∑甲工资总额 总人数 3002%5008%7003%f x x f =? =?+?+?+ ∑∑乙 (2) 计算变异系数比较 ()2 x x f f σ-=∑∑甲甲 甲甲 () 2 x x f f σ-∑∑乙乙 乙乙 V x σσ= 甲 甲 甲 V x σσ= 乙乙乙 根据V σ甲 、V σ乙 大小判断,数值越大,代表性越小。 甲品种 乙品种 田块面积(亩) 产量(公斤) 田块面积(亩) 产量(公斤) 1.2 0.8 1.5 1.3 600 405 725 700 1.0 1.3 0.7 1.5 500 675 375 700 4.8 2430 4.5 2250 假定生产条件相同,试研究这两个品种的收获率,确定那一个品种具有稳定性和推广价值。 2、(1) 收获率(平均亩产) 2430 528.254.8 x = ==甲总产量总面积 2250 5004.5 x = =乙 (2) 稳定性推广价值(求变异指标) 2 2 2 2 600405725700506 1.25060.8506 1.5506 1.31.20.8 1.5 1.34.8 σ???????? -?+-?+-?+-? ? ? ? ?? ???????=甲

2 2 2 2 500675375700500 1.0500 1.35000.7500 1.51.0 1.30.7 1.54.5 σ???????? -?+-?+-?+-? ? ? ? ?? ???????=乙 求V σ甲 、V σ乙 ,据此判断。 8.某地20个商店,1994年第四季度的统计资料如下表4-6。 表4-6 按商品销售计划完成情 况分组(%) 商店 数目 实际商品销售额 (万元) 流通费用率 (%) 80-90 90-100 100-110 110-120 3 4 8 5 45.9 68.4 34.4 94.3 14.8 13.2 12.0 11.0 试计算 (1)该地20个商店平均完成销售计划指标 (2)该地20个商店总的流通费用率 (提示:流通费用率=流通费用/实际销售额) 8、(1) () 101%1 % f f x = = =?∑∑ 20实际销售额计划销售额 实际销售额 计划完成 (2) 据提示计算:2012.7%x = 品 种 价格 (元/公斤) 销售额(万元) 甲市场 乙市场 甲 乙 丙 0.30 0.32 0.36 75.0 40.0 45.0 37.5 80.0 45.0 13、提示:= 销售额 平均价格销售量 企业序号 计划产量(件) 计划完成程度(%) 实际一级品率 (%) 1 2 3 4 5 350 500 450 400 470 102 105 110 97 100 98 96 90 85 91

应用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7-2008年度 第一学期期末应用统计学 主考教师 专业:学号:姓名:成绩: 1 C 2 B 3 A 4 C 5 B 6 B 7 A 8 A 9 C 10 C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对象是 A 所有工业企业 B 每一个工业企业 C 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D 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 备 2.一组数据的均值为20, 离散系数为, 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A 50 B 8 C D 4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520 B 510 C 530 D 540 4. 已知一个数列的各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5%、7%、9%,则最后一期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A .5%×7%×9% B. 105%×107%×109% C .(105%×107%×109%)-1 D. 1%109%107%1053- 5.某地区今年同去年相比,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买5%的商品,则物价增(减)变化的百分比为 A. –5% B. –% C. –% D. % 6.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直线方程为x y 75.1280? -=, 回归系数b= -表示 A.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个单位 B.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个单位 C. 产品成本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需要年时间 D. 时间每减少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个单位 7.某乡播种早稻5000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 公

斤,其余亩产为500 公斤,则该乡全部早稻亩产为 A. 520公斤 B. 530公斤 C. 540公斤 D. 550公斤 8.甲乙两个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 甲车间:x=70件,σ=件乙车间: x=90件, σ=件哪个车间日加工零件的离散程度较大: A甲车间 B. 乙车间 C.两个车间相同 D. 无法作比较 9. 根据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方法是 A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然后开方 B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加然后除以年数 C 先计算年平均发展速度然后减“1” D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错误的 10. 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A. 相关程度很低 B.不存在任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