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数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数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第八章数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第一节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

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通过发展数控技术、建立数控机床产业,促使制造业跨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给国民经济的结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数控机床是世界第三次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它不但是机电工业的重要基础装备,还是汽车、石化、电子和现代医疗装备等产业现代化的主要手段。虽然数控机床产业本身的产值远不如汽车、化工等产业,但高效的数控机床给制造业带来了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以及高倍率的效益增长,这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源动力。特别是数控技术在制造业的扩展与延伸所产生的辐射作用和波及效果,足以给机械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制造方式及管理模式等带来深刻的变化。

一、数控技术、数控系统与数控装备

数控技术是数字控制(Numerical Control,NC)技术的简称,是一种用数字化的信息(数字、字母和符号)对某一工作过程进行可编程自动控制的技术。

数控系统(数字控制系统)是指实现数控技术相关功能的软硬件模块有机集成系统。它是数控技术的载体。

数字控制系统中的信息是数字量,它有如下特点:

1.可用不同的字长表示不同精度的信息。

2.具有强大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处理能力。

3.通过编程可方便地实现各种控制功能,因而具有很高的柔性。

由于数字控制系统具有上述优点,故被广泛应用于机械装备。的点位和运动轨迹控制,其中轨迹控制是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等数控装备的主要控制内容。

最初的数字控制系统是由数字逻辑电路构成的,因而称之为硬线数控系统。随着数字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硬线数控系统已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数控(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CNC)系统,即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核心的数控系统。相对于硬线数控系统而言,CNC系统的控制功能主要由软件实现,并可处理逻辑电路难以处理的复杂运算功能,因而具有较高的柔性和更高的性能。

数控机床是指应用数控技术对加工过程进行控制的机床。具体地说,凡是将刀具相对于工件的运动轨迹和相关的工艺信息用代码进行编程,然后送入数控系统经过数字运算、处理,并通过高性能的驱动单元控制机床的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

257

加工出所需工件的一类机床即为数控机床。

数控装备是指应用数控技术对工作机械的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的装备。数控装备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渗透而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其特点是高精度、高效率、高柔性和高超的信息处理和传输能力。当然,数控技术应用最早、最成功的应用行业是制造业,最典型的代表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现在,数控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行业(如轻工、农业、能源、交通、材料、医疗、环保、信息和国防工业等)的生产装备和成套技术装备。例如制造行业(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等)、医疗诊断治疗设备(CT机、γ刀治疗机等)、电子制造行业(键合机、光刻机等)、轻工行业(多色印刷机、木工机械等)都是各行业典型的数控装备。

二、计算机数控(CNC)系统

计算机数控(CNC)系统主要由图8-1所示的虚线框中的几个部分组成,双点画线框中为数控系统的控制对象,这里以数控机床为例进行说明。

图8-1 数控系统的组成

1.操作面板操作面板是操作人员与数控机床(系统)进行交互的工具。一方面,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操作面板对数控机床(系统)进行操作、编程、调试或对机床参数进行设定和修改,另一方面,操作人员也可以通过它了解或查询数控机床(系统)的运行状态。

操作面板主要由按钮站、状态灯、按键阵列(功能与计算机键盘一样)和显示器等部分组成,如图8-2所示。

2.输入输出设备输人输出设备是CNC系统与外部设备进行交互的装置。交互的信息通常是零件加工程序。即将记录在控制介质上的零件加工程序输入CNC系统或将调试好了的零件加工程序通过输出设备存放或记录在相应的控制介质上。数控机

258

259

床常用的控制介质和输入输出设备见表8-1。 表

8-l 控制介质与输入输出设备

控制介质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穿孔纸带

纸带阅读机 纸带穿孔机

磁带

磁盘 磁带机 磁盘驱动器

图8-2操作面板

此外,现代数控系统一般都可采用通信方式实现CNC 系统与外部设备问的信息交换,这种信息交换方式是实现DNC 、FMS 和CIMS 等的基本技术。目前在数控机床上常采用的通信方式有:

——串行通信(RS232等串口)。

——自动控制专用接口和规范(DNC 方式,专用接口卡等)。

——网络技术(Internet ,LAN 等)。

3.计算机数控(CNC)装置(或CNC 单元) 计算机数控(CNC)装置是计算机数控系统的核心。其主要作用是根据输入的零件加工程序进行相应的处理(如运动轨迹插补计算、机床输入输出处理等),然后输出控制命令到相应的执行部件(伺服单元、驱动装置和PLC 等),加工出需要的零件。所有这些工作由CNC 装置内硬件和软件协调配合,合理组织,使整个系统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CNC 装置主要由计算机系统、位置控制板、PLC 接口板、通信接口板、扩展功能模块以及相应的控制软件等模块组成。

4.伺服单元、驱动装置和测量装置伺服单元和驱动装置包括主轴伺服驱动装置和主轴电动机、进给伺服驱动装置和进给电动机。伺服单元把来自CNC装置的微弱指令信号放大成控制驱动装置的大功率信号,驱动装置把经放大的指令信号变为机械运动。

测量装置包括位置和速度测量装置,它是实现速度闭环控制(主轴、进给)和位置闭环控制(进给)的必要装置。

伺服单元、驱动装置和测量装置合称为伺服驱动系统,它是机床工作的动力装置。CNC装置的指令要靠伺服驱动系统付诸实施,所以,伺服驱动系统是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给伺服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实现零件加工的成形运动,其控制量为速度和位置。主轴伺服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实现零件加工的切削运动,其控制量为速度。它们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能灵敏、准确地跟踪CNC装置的位置和速度指令。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数控机床功能的强弱主要取决于CNC装置,而数控机床性能的好坏则主要取决于伺服驱动系统。

5.PLC、机床I/O电路和装置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控制器)用于完成与逻辑运算有关的顺序动作的控制,其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机床I/O电路和装置是数控机床实现输A/输出控制的执行部件,是由继电器、电磁阀、行程开关和接触器等组成的逻辑电路。

PLC、机床I/O电路和装置共同完成以下任务。

1)接受CNC的指令,对其进行译码并转换成对应的控制信号,控制辅助装置完成机床相应的开关动作。

2)接受操作面板和机床侧的I/O信号,送给CNC装置,经其处理后,输出指令控制CNC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机床的动作。

6.机床机床是数控机床的主体,是数控系统的被控对象,是实现制造加工的执行部件。它主要由主运动部件、进给运动部件(工作台、拖板以及相应的传动机构)、支承件(立柱、床身等)以及特殊装置(刀具自动交换系统、工件自动交换系统)和辅助装置(如冷却、润滑、排屑、转位和夹紧装置等)组成。数控机床机械部件的组成与普通机床相似,但传动结构较为简单,在精度、刚度和抗震性等方面要求高,而且其传动和变速系统要便于实现自动化控制。

第二节数控技术的主要内容

260

数控技术内容较多,限于篇幅,下面将从应用功能的角度对其主要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一.数控装置体系结构技术

近10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控装置的体系结构正朝标准化和开放性方向发展。就体系结构而言,当今世界上的数控系统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①传统体系结构:这是一种专用的封闭体系结构的数控装置。对它的功能扩展、改变和维修,都必须求助于系统供应商。该类数控系统的市场正在受到挑战,已逐

渐减小。②PC嵌入Nc体系结构:该结构是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嵌入PC机,其目的是既继承多年来积累的数控软件技术,又可利用PC机丰富的软件资源。这类系统结构比较复杂。③基于PC机体系结构:该结构是以标准PC=机的硬件为基础,在基于通用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IX等)开发的实时多任务系统的支撑下,实现各种数控功能。这是现代数控装置广泛采用的体系结构,基于该结构的数控装置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和较长的生命力。一个典型的基于PC机体系结构的CNC装置外观如图8-3,其硬件结构框图如图8-4。

图8-3 CNC装置外观图

下面从功能方面来讨论图8-4中各硬件模块的作用。

1.计算机主板和系统总线板(母板) 计算机主板是CNC装置的核心,由于是基

261

于PC机的体系结构,各硬件模块也均与PC机总线标准兼容。其目的是利用PC机丰富的软件和硬件资源,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开放性。降低价格,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CNC装置的计算机系统与普通的商用PC机在实现结构上略有不同。从系统的可靠性出发,其主板与母板是分离的,即系统总线是一单独的无源母板,主板则做成插卡形式,且集成度更高,即所谓的ALL-IN-ONE主板。这种主板主要包括以下的功能结构:①CPU芯片及其外围芯片。②内存单元、cache及其外围芯片。③通信接口(串口,并口,键盘接口)。④软、硬驱动器接口。各功能结构的组成原理与普通微型计算机的原理完全一样,这里不再赘述。计算机主板的主要作用是。对输入到CNC装置中的各种数据、信息(零件加工程序,各种I/O信息等)进行相应的算术和逻辑运算,并根据其处理结果,向其他功能模块发出控制命令,传送数据,使用户的指令得以执行。

图8-4 CNC装置硬件结构图

系统总线(母板)是由一组传送数字信息的物理导线组成的,它是CNC装置内部进行数据或信息交换的通道,组成原理与普通微型计算机的原理完全一样。一般作为工业用Pc机的总线母板是独立的无源四层印制电路板,即该板的两面为信号线走线面,而在中间为电源和地线,其可靠性高于两层板。其规格有6槽、8槽、12槽和14槽等,用户可根据CNC装置功能板的多少进行选择。

2.显示模块显示模块即显示卡是一个通用性很强的模块。在CNC装置中,CRT

262

显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功能,它是人机交流的重要媒介,向用户提供了一个直观的操作环境,使用户能快速地熟悉其操作过程。显示卡的主要作用是:接收来自CPU 的控制命令和显示用的数据,经与CRT的扫描信号调制后,产生CRT显示器所需要的视频信号,由CRT中的电子枪对屏幕进行扫描,从而产生所需要的画面。显示卡这种硬件不仅随时可以在市场上买到,而且它还有非常丰富的支持软件,因此无需用户自己开发。

3.输入/输出模块输A/出模块也是标准的PC机模块

——多功能卡,一般不需要用户自己开发。输A/出模块是CNC装置与外界进行数据和信息交换的接口板,即CNC装置中的CPU通过该接口可以从外部输入设备获取数据,也可以将CNC装置中的数据送给外部输出设备。如果计算机主板是ALL—IN—ONE主板,由于主板已集成此功能,则此板可省略。

以上三部分,再配上键盘、电源和机箱,实际上是一部通用的微型计算机系统,这个系统是CNC装置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讲,其档次和性能决定了CNC装置的档次和性能,因此,CNC装置计算机子系统的合理选用是至关重要的。

4.电子盘(存储模块) 电子盘是CNC装置特有的存储模块。在CNC装置中它用来存放下列数据和参数:①系统软件和系统固有数据;②系统的配置参数(系统所能控制的进给轴数,轴的定义,系统增益等);③用户的零件加工程序。

在CNC装置中,常采用电子存储器件作为外存储器,而不采用磁性存储器件,主要是考虑到CNC装置的工作环境有可能受到电磁干扰,磁性器件的可靠性低,而电子存储器件的抗电磁干扰能力相对来讲要强一些。又因为这些由电子器件组成的存储单元是按磁盘的管理方式进行的,故称其为电子盘。

5.PLC控制模块CNC系统对设备的控制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各坐标轴的速度和位置的“轨迹控制”;另一类是对设备动作的“顺序控制”。对数控机床而言,“顺序控制”是指在数控机床运行过程中,以CNC内部和机床各行程开关、传感器、按钮、继电器等开关量信号状态为条件,并按预先规定的逻辑顺序对诸如主轴的起停、换向,刀具的更换,工件的夹紧、松开,液压、冷却、润滑系统的运行等进行的控制。在CNC装置中实现顺序控制的模块是PLC控制模块。该模块主要接收来自操作面板、机床上的各行程开关、传感器、按钮、强电柜里的继电器以及主轴控制、刀库控制的有关信号,经处理后控制相应器件的运行。

6.位置控制模块位置控制模块是进给伺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轨迹控制时,CNC装置与伺服驱动系统连接的接口模块。在数控机床中,通常由若干进给

263

伺服系统控制的进给轴构成成形运动系统,每个坐标轴(进给轴)都有一套独立的位置控制器。该位置控制器的作用是:接收CNC插补运算后输出的位置控制命令(如△X、△Y、△Z等),经相应调节运算(位置控制通常采用比例调节运算)和相应的变换(如D/A转换、脉冲变换等)。输出速度控制指令给速度控制单元,去控制伺服电机运行。对于闭环控制或半闭环控制,还要回收实际位置信号和实际速度信号,以供位置和速度闭环控制运算使用。

7.功能接口模块功能接口模块是实现用户特定功能要求的接口板,如对仿形数控铣床需增加仿形控制器、激光切割机的焦点自动跟踪功能(Z轴浮动控制器)、刀具监控系统中的信号采集器等。所有增加的功能,必须在CNC装置中增加相应的接口板才能实现。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用户特殊的功能要求,必须向CNC系统的生产厂家定制,一般来讲用户自己是无法办到的。其原因是因为现在的CNC系统是封闭的,而不是开放的。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研究开放式结构的CNC系统。一旦研制成功并推广使用,用户即可根据自己的要求来增减CNC系统的功能,这正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

二、伺服控制技术

1.技术概念和组成结构伺服控制技术是以运动部件的位置和速度作为控制量的自动控制技术。运用该技术构成的系统——进给伺服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位置控制单元、速度控制单元、驱动元件(电机)、检测与反馈单元和机械执行部件。

图3-37表明了进给伺服系统各模块(单元)之间的联系。从调节原理的角度,进给伺服系统是一种精密的位置跟踪与定位系统,按其位置环路的开放与否,可以分为开环与闭环两种,其中闭环系统按其位置检测元件的安装部位又可分为:全闭环与半闭环两种。全闭环的位置检测元件安装在进给传动链的末端,半闭环的位置检测元件安装在进给传动链中的某个传动元件上。

如果说CNC装置是数控装备的“大脑”,是发布“命令”的“指挥所”,那么进给伺服系统则是数控装置的“四肢”,是一种“执行机构”。进给伺服系统忠实地执行由CNC装置发来的运动命令,精确控制执行部件的运动方向、进给速度与位移量。

通常在数控机装备往往需要对多个运动部件进行控制,如:数控车床一般有两个进给轴,数控铣床一般有3个进给轴,加工中心则有更多的进给轴(包括直线轴或回转轴)。这些进给轴有的带动装有工件的工作台运动,有的则带动装有刀具的刀架(如车床)或主轴箱(如铣床等)。每个进给轴均是一个进给伺服系统。多个进给伺服

264

系统问的配合和协调,是通过CNC装置(以指令的方式)实现的。通过多个进给伺服系统的协调,可使刀具相对于加工工件产生复杂的曲线运动,加工出复杂形状的工件。

2.工作原理

1)开环进给伺服系统

开环进给伺服系统的原理与图8-5相似,只是没有检测与反馈单元(包括相应的位置和速度检测元件),驱动电机只能用步进电机,因为通过脉冲既可以控制其速度(脉冲的频率),又可以控制其位置(脉冲的个数)。

开环进给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8-6所示。

图8-5进给伺服系统的原理图

图8-6开环进给伺服系统工作原理图

系统接受来自CNC插补指令,即该轴在插补周期内的位移量,按该系统的脉冲当量,将位移量转换成相应的脉冲个数n和脉冲频率,输出给脉冲环形分配器,由它将脉冲逐一分配给步进电机各相的驱动电源,经其放大后驱动步进电机运行。

2)闭环和半闭环进给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闭环和半闭环进给伺服系统所使用驱动电机通常是直流伺服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由于这类驱动电机只能控制其速度,不能控制其位置,当用于位置控制系统时,只能采用闭环或半闭环控制,不能用于开环控制,所以系统的结构要比开环的复杂。

系统接受来自CNC插补指令,即该轴在插补周期内的位移量,并以该位移量和由检测与反馈单元测得的执行部件的实际位置值,作为位置控制单元的输入,经过比较器比较,即得位置跟随误差:

265

跟随误差=位置指令值-实际位置值

以跟随误差为位置控制调节器的输入,按给定的调节规律(P、PI、PID或其他方法)计算出速度指令值,经数模转换(D/A)后变成速度指令电压,该电压即为速度控制单元的一个输入量。

速度控制单元以位置控制单元输出的速度指令电压和由检测与反馈单元测得的实际速度值为输入,经过比较器比较,即得速度跟随误差:

速度跟随误差=速度指令电压-实际速度电压

以速度跟随误差为速度调节器的输入,按给定的调节规律进行调节可得出伺服电机控制电压,该电压根据伺服电机的不同将变换成不同形式的电量,并经过放大后输出以控制电机的运行。

三、插补运算技术

数控装备加工对象的轮廓形状往往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轮廓一般都是用直线、圆弧、螺旋线、抛物线和自由曲线等典型的线型来描述。数控装置中一般都或多或少具有上述线型的控制方法,即插补控制算法。其中最基本的是直线和圆弧插补。在具有某线型插补算法的数控装置中,零件加工程序的编制可大大简化。一般仅提供描述该线形所必须的相关参数,如对直线,提供其起点和终点;对圆弧,提供起点终点、顺圆或逆圆以及圆心相对于起点的位置。因此,为了实现轨迹控制,必须在运动过程中实时计算出满足线型和进给速度要求的若干中间点(在起点和终点之间),这就是数控技术中插补(Interpolation)的概念。据此,可对插补定义如下:所谓插补就是根据给定进给速度和给定轮廓线型的要求,在轮廓的已知点之间,确定一些中间点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为插补方法或插补原理。而对于每种方法(原理)又可能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来实现,这种具体的计算方法称之为插补算法。

对于轮廓控制系统来说,最重要的功能便是插补功能,这是由于插补运算是在机床运动过程中实时进行的,即在有限的时间内,必须对各坐标轴实时地分配相应的位置控制信息和速度控制信息。轮廓控制系统正是因为有了插补功能,才能加工出各种形状复杂的零件。可以说插补功能是轮廓控制系统的本质特征。因此,插补算法的优劣,将直接影响CNC系统的性能指标。在数控装置中其实现步骤主要有三个,下面以圆弧加工的插补过程为例进行说明。图8-7为欲加工的圆弧轨迹L,起点为P0,终点为Pe。CNC装置将采用下面三个步骤对该圆弧进行插补:

266

267

图8-7插补算法原理图

1.逼近处理CNC 装置按系统的插补时间△t 和加工所要求的进给速度F ,将L 分割成由若干短直线△L l ,△L 2,…,△Li …,这里: △Li ,=F △t (i =1,2,…)。 则当△t =0时,折线段之和接近圆弧L 即: ∑∞=→?=?00lim

i i t L L

当然,用直线△L l 逼近圆弧存在着逼近误差δ,但是只要δ(△Li 足够短)足够小,总是能满足零件加工要求的。

当F 为常数时,由于出对于某一个数控系统而言恒为常数,故△Li 的长度也为常数△L ,只不过其斜率与在L 上的位置有关。

2.插补运算

在计算出△Li 后,必须将其分解为x 轴及y 轴移动分量和(在时间内),它们将随着△丘在£上位置的不断变化而变化,但它们满足:

22i i Y X L ?+?=?

22y x F F F +=

且有:i i x t X F ??=/ i i y t Y F ??=/

由于△Li 的斜率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进给速度在X 方向及Y 方向的分量F x 与F y

以及它们之间的比值F x/F y都在不断变化的。

3.指令输出将计算出△t i在时间内的和作为指令输出给X轴和Y轴,以控制它们联动。由此可知,只要能连续地自动控制X和Y两个进给轴在时间内移动量。就可以实现曲线轮廓零件的加工。

四、数控编程技术

数控装备之所以具有“柔性”,是因为其加工过程可由加工程序来控制,而加工程序是根据具体的加工要求编写的。加工程序编制是数控加工的重要工作,理想的加工程序不仅应保证加工出符合图样要求的零件,同时应能使数控装备的功能得到合理的应用与充分的发挥。因此,可以说加工程序的编制是数控装备有效使用的关键。因此,数控编程技术也是数控技术的主要技术内容之一。

根据问题复杂程度的不同,数控加工程序可通过手工编程或计算机自动编程来获得。手工编程是指编制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的各步骤均由人工来完成,此时只能解决点位加工或几何形状不太复杂的零件编程问题。自动编程也即是计算机辅助编程,它是借助数控自动编程系统由计算机来辅助生成零件加工程序。此时,编程人员一般只需借助数控编程系统提供的各种功能对加工对象、工艺参数及加工过程进行较简便的描述后,即可由编程系统自动完成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的其余内容。由于编程自动化是当今发展的趋势,因此,数控编程技术的主要内容是自动编程技术,它包括以下内容。

1.复杂形状零件的几何建模技术对于基于图样以及型面特征点测量数据的复杂形状零件数控编程,其首要环节是建立被加工零件的几何模型。复杂形状零件几何建模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曲线曲面生成、编辑、裁剪、拼接、过渡和偏置等。

2.加工方案与加工参数的合理选择技术数控加工的效率与质量有赖于加工方案与加工参数的合理选择,其中刀具、刀轴控制方式、走刀路线和进给速度的自动优化选择与自适应控制是近些年来所研究的重点问题。其目标是在满足加工要求、机床正常运行和一定的刀具寿命的前提下具有尽可能高的加工效率。

3.刀具轨迹生成技术刀具轨迹生成是复杂形状零件数控加工中最重要同时也是研究最为广泛深人的内容,能否生成有效的刀具轨迹直接决定了加工的可能性、质量与效率。刀具轨迹生成的首要目标是使所生成的刀具轨迹能满足无干涉、无碰撞、轨迹光滑、切削负荷光滑和代码质量高等要求。同时,刀具轨迹生成还应满足通用性好,稳定性好,编程效率高和代码量小等条件。

4.数控加工仿真技术尽管目前在工艺规划和刀具轨迹生成等技术方面已取得很

268

大进展,但由于零件形状的复杂多变以及加工环境的复杂性,要确保所生成的加工程序不存在任何问题仍十分困难,其中最主要的如加工过程中的过切与欠切、机床各部件之间的干涉碰撞等。对于高速加工,这些问题常常是致命的。因此,实际加工前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加工程序进行检验并修正是十分必要的。数控加工仿真通过软件模拟加工环境、刀具路径和材料切除过程来检验并优化加工程序,具有柔性好,成本低,效率高且安全可靠等特点,是提高编程效率与质量的重要措施。

5.后置处理技术后置处理是数控加工编程技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将通用前置处理生成的刀位数据转换成适合于具体机床的数控加工程序。其技术内容包括:机床运动学建模与求解、机床结构误差补偿、机床运动非线性误差校核修正、机床运动的平稳性校核修正、进给速度校核修正及代码转换等。因此,有效的后置处理对于保证加工质量、效率与机床可靠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系统体系结构、数据管理及人机界面等也是数控编程系统开发中的重要技术内容。

五、现代数控关键技术

数控装备的高速度、高精度、高柔性和高自动化程度,向数控系统和伺服驱动系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下面主要从数控系统与伺服驱动系统方面介绍其关键技术。

1.高速化技术要实现数控设备高速化,首先要求数控系统能对由微小程序段构成的加工程序进行高速处理,以计算出伺服电机的移动量,同时要求伺服电机能高速度地作出反应。采用32位微处理器,是提高数控系统高速处理能力的有效手段。在数控设备高速化中,提高主轴转速占有重要地位。主轴高速化的手段是直接把电机与主轴连接成一体,从而可将主轴转速大大提高。采用直线电机技术来替代目前机床传动中常用的滚珠丝杠技术,在提高轮廓加工速率的同时,提高了加速度。除不断采用新型功能部件外,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1)高速加工动力学建模及控制高速运动下的对象已经不能用纯静态的方法处理,数控问题也不再能归结为几何问题或静力学问题。作为一个动态对象,它并不是“亦步亦趋”地跟随所施加的控制,而力图表现出它的“个性”;另一方面,所施加的控制必须充分顾及被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才能得到预期的控制效果。因此,已经不能像传统的数控系统那样,可以将控制系统与被控制对象分开来研究和制造,而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研究其在高速状态下的动力学问题,以及超高速运动控制条件下光、电信号的时滞影响及其消除的问题。在高速情况下,必须研究集数控系统与控制对象为一体的整体动力学建模、基于整体动力学模型的非线性控制策

269

略、智能化控制方法等。

2)机电特性参数的辨识、分析与控制优化高速控制的核心在于实现高加速度,为此需要使伺服机构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从而获得系统最大运动加速度。因此,基于系统整体建模的加速度控制曲线选择、伺服机电参数的辨识优化、多轴增益的协调控制等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3)高速、高精插补运算和控制算法高速、高精插补是将复杂轨迹按控制规律分解成伺服控制指令。轮廓加工时,加工程序由巨量微小线段构成,高速加工除需保证微段程序连续执行外,还需根据轨迹变化及时预测各轴状态,实现高加速度运行要求。这就要求对微段程序的高速、高精插补、高速预处理,微段程序的加减速控制,超前G代码预测(Look ahead),复杂轨迹的直接插补以及高速数据传输等进行深入的研究。

4)面向高速高精加工的数控编程原理及方法

传统的数控编程解决了中低速加工中的刀位轨迹生成问题,但是高速加工却对数控编程从原理与方法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在研究高速加工工艺机理的基础上,研究适用于高速高精加工的数控编程原理及方法。在这方面,高速加工工艺机理、高速加工工艺参数知识库、基于高速加工非线性运动误差补偿的刀

位轨迹规划、加工程序平滑过渡、高速加工中进给速度优化、基于STEP标准、面向加工特征的高级NC代码语言等都是需要研究的内容。

2.高精度化技术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一般可通过减少数控系统的误差和采用机床误差补偿技术来实现。在减少CNC系统控制误差方面,通常采取提高数控系统的分辨率,提高位置检测精度的方法。然而在高速、高精加工的情况下,在线动态测量和补偿存在着高精度与大量程几何量之间的矛盾,是传统检测方法难以完成的。因此,需要研究新的测量和补偿机理,即进行高精度、大量程几何量的在线动态检测原理研究,以及控制误差的在线和实时检测、预报和补偿方法等研究,在位置伺服系统中采用前馈控制与非线性控制等方法。为解决在高速、高精加工中的小步长与大行程之间的矛盾,需要研究新的高速驱动原理及机构。在机床误差补偿技术方面,除采用齿隙补偿、丝杠螺距误差补偿和刀具补偿等技术外,近年来对设备热变形误差补偿和空间误差综合补偿技术的研究已成为世界范围的研究课题。

3.智能化技术模糊数学、神经网络、数据库、知识库、以范例和模型为基础的决策系统、专家系统等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制造业中的成功运用,为数控设备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建立了可靠的技术基础。智能化正成为数控设备研究及发展的热

270

点,目前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

1)自适应控制技术提高加工效率是制造加工技术发展永恒追求的目标。现在的数控机床对加工过程的控制还是开环控制,即它们只能忠实地执行人们预先为它编好的加工程序,而对加工过程中工况的变化,缺乏相应的识别能力和足够的自律控制能力。因此,零件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强烈地依赖于工艺人员的经验和知识。此外,加工状况复杂多变,工艺人员为了确保安全往往选择较保守的加工参数,使加工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受到限制。同时,加工状况(如刀具状况、加工中的振动等)将直接影响设备加工的效率、质量和安全,这种情况在铣削加工大型零件(如加工大型水轮机叶片)时更是如此。因此,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技术,对提高大型零件加工的效率,保障加工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是十分重要的。

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技术是指数控装备能检测对自己有影响的信息,并自动连续调整系统的有关参数,达到改进系统运行状态的目的。如通过监控切削过程中的刀具磨损、破损、切屑形态、切削力及零件的加工质量等,向数控系统反馈信息,通过将过程控制、过程监控、过程优化结合在一起,实现自适应调节,以提高加工精度和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并保证加工设备安全。有资料表明,应用该技术在铣削加工时其效率可以提高30%左右。

2)专家系统技术将专家的经验和切削加工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存人计算机中,以加工工艺参数数据库为支撑,建立具有人工智能的专家系统,提供经过优化的切削参数,使加工系统始终处于最优和最经济的工作状态,从而达到提高编程效率和降低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大大缩短生产准备时间的目的。

3)故障自诊断技术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是诊断装置发展的最新动向,它为数控设备提供了一个包括二次监测、故障诊断、安全保障和经济策略等方面在内的智能诊断及维护决策信息集成系统。

4)智能化交流伺服驱动技术目前已开始研究能自动识别负载,并自动调整参数的智能化伺服系统,包括智能主轴交流驱动装置和智能化进给伺服装置,使驱动系统获得最佳运行参数。

4.网络化技术数控设备的网络化技术是指能支持远程监视、诊断和控制,支持网络制造资源共享、支持装备参与网络化环境下制造系统集成的技术。其主要技术内容有:

1)网络环境下的数控装备的集成技术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数控装备网络互连技术(包括装备间的互连技术和装备内部的互连技术),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制造装备分

271

布式协同处理技术和异构设备网络集成技术等。

2)远程操作、监控与远程诊断技术研究实时监测数据的特征提取、识别和融合,诊断知识的组织以及推理算法,实时可靠的通信协议及数据的共享标准等;网络环境下数控装备运行状态的智能检测、监控和诊断技术;数控装备的网络全局调度技术、远程设计编程技术及远程操作技术等。

3)网络管理技术的研究在网络制造环境下,网络除了用于传输加工程序、实现网络操作和控制和远程诊断外,更为重要的是进一步提高机床的生产率。为此需要研究网络管理技术,即网络生产管理系统,网络CAD/CAM系统,面向网络化制造环境的数控装备的网络安全机制与防范技术等。

第三节数控加工设备及数控系统

如前所述,数控装备首先是在传统装备基础上,引入了数控技术而发展起来的。随着数控技术与装备技术的日益融合,装备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使装备的传统结构不断简化,另一方面一些具有新概念的新型结构和功能部件不断涌现,使现代的数控装备与传统装备有了很大的区别,甚至是本质性的区别。这种变化在作为装备制造业的机床行业尤为明显。

一、数控加工中心

数控加工中心一般是指具有复合加工功能的数控机床,可以通过在加工过程中的自动换刀,实现多种不同工艺方法的切削加工,如铣、钻、镗、铰、攻、切甚至车、磨等加工,因而能在工件一次装卡后自动完成上述多道工序的加工。自动换刀能力是加工中心的重要特征之一,所以加工中心也可称为带有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

根据加工功能的不同,加工中心也有很多种类:

1.镗铣加工中心镗铣加工中心是最先发展起来且目前应用最多的加工中心,所以人们平常所称的加工中心一般就指镗铣加工中心。其各进给轴能实现无级变速,并能实现多轴联动控制,主轴也能实现无级变速,能实现刀具的自动夹紧和松开(装刀卸刀),带有自动排屑和自动换刀装置。其主要工艺能力是以镗铣为主,还可以进行钻、扩、铰、锪、攻螺纹等加工。其加工对象主要有:加工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定角(常数)的平面类零件,如盘、套、板类零件;加工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呈连续变化的变斜角类零件;箱体类零件;复杂曲面(凸轮、整体叶轮、模具类、球面等);

272

异形件f外形不规则,大都需要点、线、面多工位混合加工)。

2.车削中心车削中心是在数控车床的基础上,配置刀库和机械手,使之可选择使用的刀具数量大大增加。车削中心主要以车削为主,还可以进行铣、钻、扩、铰、攻螺纹等加工。其加工对象主要有:复杂零件的锥面、复杂曲线为母线的回转体。在车削中心上还能进行钻径向孔、铣键槽、铣凸轮槽和螺旋槽、锥螺纹和变螺距螺纹等加工。车削中心一般还具有以下两种先进功能。

1)动力刀具功能即刀架上某些刀位或所有的刀位可以使用回转刀具(如铣刀、钻头)通过刀架内的动力使这些刀具回转。

2)c轴位置控制功能即可实现主轴周向的任意位置控制。实现X一C、Z—C 联动。另外,有些车削中心还具有Y轴功能。

3.五面加工中心五面加工中心除一般加工中心的功能外,最大特点是具有可立卧转换的主轴头,在数控分度工作台或数控回转工作台的支持下,就可实现对六面体零件(如箱体类零件)的一次装夹,进行五个面的加工。这类加工中心不仅可大大减少加工的辅助时间,还可减少由于多次装夹的定位误差对零件精度的影响。

4.车铣复合加工装备

顾名思义,车铣复合加工装备是指既具有车削功能又具备铣削加工功能的加工装备。从这个意义上讲,上述的车削中心也属该类型的加工装备。但这里所说的一般是指大型和重型的车铣复合加工装备,其中车和铣功能同样强大,可实现一些大型复杂零件(如大型舰船用整体螺旋桨)的一次装夹多表面的加工,使零件的型面加工精度、各加工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如螺旋桨桨叶型面、定位孔、安装定位面等的相互位置精度)由装备的精度来保证。由于该类装备技术含量高,因此不仅价格高,而且由于有较明显的军工应用背景,因此被西方发达国家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质,通常对我国实行限制和封锁。

综上所述,由于加工中心具有复合加工的功能,从而打破了传统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界限。用一台复合加工机床代替多台数控机床,不仅可大大提高加工效率,还可大大提高加工精度(减少了多次装夹的定位误差)。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加工中心,尤其是复合功能较强的加工中心大有取代仅具有单一工艺能力的数控机床之势。

二、新型功能部件

1.直线电机直线电机是指一种利用电磁作用原理,将电能直接转换成直线运动动能的驱动装置,它是一种能实现往复直线运动的电动机。超高速加工技术和精密

273

制造技术是近十几年迅速崛起的先进制造技术,该技术能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零件的加工质量。但该技术的应用对加工装备的驱动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要求具有较高的驱动速度(如60m/min以上),而且还要具有较高的加速度(如2g以上),而传统的“旋转电机+滚珠丝杠”进给驱动方式在高速运行时,滚珠丝杠的刚度、惯性、加速度等动态性能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这就使得一种崭新的进给驱动方式——直线电机控制系统应运而生。这种进给驱动系统取消了从动力源到执行件之间的一切中间传动环节,将进给传动链的长度缩短为零,大大简化了机械结构,提高了系统的速度、加速度、刚度等动态特性和控制精度,是机床进给驱动设计理论的一项重大突破。

2.电主轴电主轴是最近几年在数控机床领域出现的将机床主轴与主轴电机融为一体的新技术。它与直线电机技术、高速刀具技术一起,将高速加工推向了一个新时代。电主轴是一套组件,它包括电主轴本身及其附件:高频变频装置、油雾润滑器、冷却装置、内置编码器和换刀装置等。电主轴所融合的技术有:高速轴承技术(如复合陶瓷轴承、电磁悬浮轴承)、高速电机技术(如高速动平衡)、定时定量油气润滑技术、冷却技术和高速刀具的装夹技术等。

三、数控系统的分类

数控系统的种类很多,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考察,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1.按控制功能分类

1)点位控制数控系统在点位控制数控机床中,工件相对于刀具运动,直到到达零件程序规定的位置后停止,在运动过程中不进行任何加工,刀具仅在定位点执行切削任务。点位控制数控系统只准确控制坐标运动的最终位置,而对轨迹不作控制要求。为了精确定位和提高生产率,系统首先高速运行,然后进行减速,使之缓慢趋近定位点以减少定位误差。点位数控装备主要有数控钻床、印制电路板钻孔机、数控镗床、数控冲床和三坐标测量机等。

2)轮廓控制数控系统在轮廓控制(连续轨迹)数控机床中,数控系统控制多个坐标轴同时协调运动(坐标联动),使工件相对于刀具按程序规定的轨迹和速度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进行连续切削加工。

可实现联动加工是这类数控机床的本质特征。这类数控装备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用于加工曲线和曲面形状零件的数控机床。现代的数控机床基本上都是这种类型。若根据其联动轴数还可细分为:二轴联动数控机床、三轴联动数控机床、四轴联动数控机床及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其中联动轴数越多,数控机床

274

的功能越强,可以加工的曲面轮廓越复杂,加工精度和效率越高,但系统控制、程序编制也越复杂,必须使用自动编程系统来编制加工程序。

2.按进给伺服系统类型分类按数控系统的进给伺服系统有无位置测量装置,可分为开环数控系统和闭环数控系统。在闭环数控系统中,根据位置测量装置安装的位置,又可分为全闭环和半闭环两种。

四、数控系统的指标和功能

1.数控系统的指标

1)规格指标规格指标是指数控系统的基本能力指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行程范围坐标轴可控的运动区间,它反映了该数控系统的各进给轴运动范围的控制能力。

——主轴功率和进给轴转矩可间接反映机床刚度和强度能力;

——控制轴数和联动轴数数控机床的可控轴数是指机床数控装置能够控制的坐标数目。数控机床可控轴数与数控装置的运算处理能力、运算速度及内存容量等有关。联动轴数是指机床数控装置控制的坐标轴同时达到空间某一点的坐标数目,它反映了机床的曲面加工能力。

2)精度指标位置精度是综合反映装备各运动部件在数控系统的控制下空载所能达到的精度。根据各轴能达到位置精度就能判断出加工零件时零件所能达到的精度。这类指标主要有。

——定位精度指数控装备的移动部件沿某一方向运动时实际位置与给定位置的接近程度,其误差称为定位误差。定位误差包括伺服系统、检测系统、进给系统等误差,还包括移动部件导轨的几何误差等。定位精度将直接影响装备的工作精度。

——重复定位精度指在同一台数控装备上,应用相同程序相同代码加工一批零件,所得到的连续结果的一致程度。重复定位精度受伺服系统特性、进给系统的间隙与刚性以及摩擦特性等

因素的影响。

3)性能指标

——最高主轴转速和最大加速度最高主轴转速是指主轴所能达到的最高转速,它是影响零件加工质量、生产效率以及刀具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有色金属的精加工。最大加速度是反映主轴速度提速能力的性能指标,同样也是加工效率的指标之一。

——最高快移速度和最高进给速度最高快移速度是指进给轴在非加工状态下的

275

最高移动速度,最高进给速度是指进给轴在加工状态下的最高移动速度,它们是影响零件加工质量、生产效率以及刀具寿命的主要因素。最高快移速度和最高进给速度受数控装置的运算速度、机床动特性及工艺系统刚度等因素的限制。

——分辨率与脉冲当量分辨率是指两个相邻的分散细节之间可以分辨的最小间隔。对测量系统而言,分辨度是可以测量的最小增量;对控制系统而言,分辨率是可以控制的最小位移增量,即数控装置每发出一个脉冲信号,反映到机床移动部件上的移动量。脉冲当量是设计数控机床的原始数据之一,其数值的大小决定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脉冲当量越小,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越高。

另外,还有换刀速度和工作台交换速度,它们同样是影响生产效率以及刀具寿命的主要因素。

4)可靠性指标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问(MTBF)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是指数控装备在使用中故障发生的平均时间,其计算方法是在标准评定范围内的实际总工作时间与总故障次数之比,即:

总工作时间

MTBF=

总故障次数

显然,MTBF越长越好。

——均修复时间(MTYR)平均修复时间是指数控装备每次出现故障时,从停机到恢复正常工作所用的故障修复时问的平均值。即:

总故障停机时间

MTFR=

总故障次数

考虑到实际系统出现故障总是难免的,故对于可维修系统,总是希望一旦出现故障,修复的时间越短越好,即希望MTTR越短越好。

2.数控系统的功能 CNC装置的功能是指满足用户操作和装备控制要求的方法和手段。CNC装置的主要功能有:

1)控制功能CNC能控制和能联动控制的进给轴数。CNC的控制进给轴有:移动轴和回转轴;基本轴和附加轴。如:

——NC车床只要两轴联动,在具有多刀架的车床上则需要两轴以上的控制轴。

——NC镗铣床加工中心等需要有3根或3根以上的控制轴。联动控制轴数越多,

276

论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论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论文关键词】:数控技术; 趋势; 智能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技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是近年来应用领域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文章结合国内外情况,分析了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1. 引言 数控技术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测量技术、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技术,是近年来应用领域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它是为适应高精度、高速度、复杂零件的加工而出现的,是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柔性化、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基础,是现代机床装备的灵魂和核心,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 国内外数控系统的发展概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制造业开始了根本性变革,各工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对现代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提出了全新的制造模式。在现代制造系统中,数控技术是关键技术,它集微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在集成化基础上,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础上,综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 长期以来,我国的数控系统为传统的封闭式体系结构,CNC只能作为非智能的机床运动控制器。加工过程变量根据经验以固定参数形式事先设定,加工程序在实际加工前用手工方式或通过CAD/CAM及自动编程系统进行编制。CAD/CAM和CNC之间没有反馈控制环节,整个制造过程中CNC只是一个封闭式的开环执行机构。在复杂环境以及多变条件下,加工过程中的刀具组合、工件材料、主轴转速、进给速率、刀具轨迹、切削深度、步长、加工余量等加工参数,无法在现场环境下根据外部干扰和随机因素实时动态调整,更无法通过反馈控制环节随机修正CAD/CAM中的设定量,因而影响CNC的工作效率和产品加工质量。由此可见,传统CNC系统的这种固定程序控制模式和封闭式体系结构,限制了CNC向多变量智能化控制发展,己不适应日益复杂的制造过程,因此,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我们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3. 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3.1 高精度、高速度的发展趋势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数控技术应用(0514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制造类企业,培养从事数控设备的操作与编程,产品质量的检验,数控设备的管理、维护、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 序号对应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举例专业(技能)方向 1 数控车工数控车工数控车削加工 2 数控铣工 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 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加工 3 加工中心操作工 4 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数控机床装调与维护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4.具备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备借助词典阅读外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7.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8.具有规范意识、标准意识和质量意识。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具备识读与绘制零件图、装配图的能力。 2.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懂得机械工作原理,能准确表达机械技术要求。 3.掌握必备的金属材料、材料热处理、金属加工工艺的知识和技能。 4.掌握电工电子基础知识,具备解决本专业涉及电工电子技术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5.具备钳工基本操作技能。 6.具备操作和使用普通机床(车床、铣床)的初步能力。 7.具备操作和使用数控机床的初步能力。 8.具备基本的数控机床的维护能力。 9.能进行CAD/CAM软件的基本操作。 10.具备对机械制造类企业生产一线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分析的初步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数控车削加工 1.熟悉常用数控车床的结构、种类,具备操作常用数控车床的初步能力。 2.掌握数控车削加工的工艺分析与编程技术,达到数控车工四级技能等级标准,并通过考核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初步具备数控车床的维护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加工 1.熟悉常用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结构、种类,具备操作常用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初步能力。 2.掌握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加工的工艺分析与编程技术,达到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四级技能等级标准,并通过考核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初步具备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维护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数控机床装调与维护 1.掌握机械测量和电气测量的基本知识。

数控技术现状与发展

数控技术现状与发展 讲课目录提纲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李伟光教授 2010年5月

目录

一数控技术概述 1.1数控技术与国民经济 1.2数控技术的起源 1.3研究数控技术的科技动力 1.4研究数控技术的社会环境 1.5数控技术的应用 1.6有关数控技术产业的国家政策 1.7国内外数控技术与设备行业情况介绍二数控设备的控制系统 2.1 数控系统概述 2.2 数控系统的组成、性能与体系结构2.2.1 数控系统性能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2.2 数控系统功能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2.3 数控系统体系结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2.4 基于PC技术的智能开放式数控系统三数控技术发展与数控设备应用 3.1数控技术的发展与数控设备的应用 3.2应用数控设备的社会需求 3.3应用数控设备的工业环境 3.4应用数控设备的技术支持 3.5国内外应用数控技术的现状与差距 3.6数控机床领域的装置种类及技术发展

3.6.1 高速、高刚度大功率电主轴技术 3.6.2 多功能双摆角数控铣头技术 3.6.3 高刚度大扭矩双摆角数控铣头技术 3.6.4 车铣复合主轴头技术 3.6.5 高速、精密数控回转工作台 3.6.6 全数字交流伺服驱动装置 3.6.7 高速、精密、重载直线导轨精度保持性技术 3.6.8 高速、精密、重载滚珠丝杠精度保持性技术3.6.9 盘式结构大扭矩力矩电机及驱动装置 3.6.10 精密直线电机驱动装置及全闭环控制技术 3.6.11 复合加工技术 3.6.12 切削表面完整性技术 3.6.13 高速切削技术 3.6.14 高速、超高速磨削技术 3.6.15 五轴联动高速高精加工工艺技术 3.6.16 高精度刀具测量技术 3.6.17 刀具动平衡技术 3.6.18 柔性工装关键技术 四培养掌握数控技术与设备的人才 4.1国内外研究数控技术人才的基础与现状 4.1.1国外研究数控技术的现状与成果 4.1.2国内研究数控技术的机构与人才培养现状

数控技术专业发展规划报告

数控技术专业“十三五”规划 一、发展环境 (一)主要成绩与经验 示范性建设结束以后,在学院的正确领导下,机电工程系数控技术专业按照学院的统一部署,狠抓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 1.发挥长期积累优势,大幅提升课程建设水平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使实践教学课时大于理论教学课时。 以技能竞赛零件为载体开展实训项目,创建河南省资源共享课,并在中央电化教学馆予以展示。 编著了2本河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 2.借助河南省技能振兴工程,构建多轴加工实训室 在河南省技能振兴工程中,高级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除了进行了各种技能培训,我们还新建了多轴加工实训室。其中包含5台DMG四轴加工中心,1台DMG五轴加工中心。 3.以学院技术创新团队项目为契机,大力开展创新教育 在原来兴趣小组的基础上,学院大力资助专业技术创新团队。数控技术专业获得学院大力支持,开展零件、部件等的创新设计,工艺及加工方法的创新。 4.在特色院校建设过程中,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目前本专业教师全部参加过国内、外各类师资培训,技能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 5.借应用型本科的东风,开展本科教育

目前本专业与中原工学院合办一个本科班,教学运行良好。 (二)不足与存在问题 1.课程体系不利于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实践技能训练没有贯穿始终,只是作为一种课程类型存在于教学过程的某一阶段,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训练相对割裂,分别设置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由不同教师进行教学与指导,不利于职业技能的系统培养。 2.实践教学系统性、层次性不够 实践教学安排不成体系,不同岗位、不同技能的培养相对割裂,侧重于经验性技能,而缺乏对系统性、策略性技能的培养。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必须依靠有力而有效并贯穿于整个教育阶段的各种实践教学。对于每一专业按培养计划所确定的最终技术应用能力目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应用性、实践性强的技能培养,需要进行不间断的训练。 3.过度夸大校外实训基地在学生技能训练中的作用 我们认为实践技能应该在企业进行学习和实践,因此,在设置课程体系时把第三学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放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学校是以培养人才为目的,而企业是以创造经济效益为目的,如果把培养人才这一目标转嫁给企业,势必会造成企业的负担,或者使学生沦落为以重复性工作为主的操作工,达不到实践技能的培养目标。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市场和我国的国情要求,主动推进生产方式向小批量、多品种发展;另一

国内数控机床现状简析及建议

---------------------------------------------------------------最新资料推荐------------------------------------------------------ 国内数控机床现状简析及建议 国内数控机床现状简析及建议作者: 数控技术学习来源: 数控机床网日期: 2019-5-5 23:30:17 人气: 获取失败标签: 一、国内数控机床行业近年取得的成绩我国的数控机床无论从产品种类、技术水平、质量和产量上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据统计,目前我国可供市场的数控机床有 1500 种,几乎覆盖了整个金属切削机床的品种类别和主要的锻压机械。 领域之广,可与日本、德国、美国并驾齐驱。 这标志着国内数控机床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 近年来我国机床行业不断承担为国家重点工程和国防军工建设提供高水平数控设备的任务。 如国产 XNZD2415 型数控龙门混联机床充分吸取并联机床的配置灵活与多样性和传统机床加工范围大的优点,通过两自由度平行四边形并联机构形成基础龙门,在并联平台上附加两自由度串联结构的A、C 轴摆角铣头,配以工作台的纵向移动,可完成五自由度的运动。 该构型为国际首创。 基于 RT 一 Linux 开发的数控系统具有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能 1 / 3

在同一网络中与多台 PLC 相连接,可控制机床的五轴联动,实现人机对话。 该机床的作业空间 4.5mx1.6mx1.2m,A 轴转角1050,C 轴连续转角 0 一 4000,主轴转速(无级)最高 10000r/min,重复定位精度0.01mm,可实现三维立体曲面如水轮机叶片,导叶的五轴联动高速切削加工。 超精密球面车床为陀螺仪的加工提供了基础设备,这类车床也可用于透镜模具、照相机塑料镜片、条型码阅读设备、激光加工机光路系统用聚焦反射镜等产品的加工。 高速五轴龙门铣床采用铣头内油雾润滑冷却、横梁预应力反变形控制等技术。 这类铣床可用于航空、航天、造船、水泵叶片、高档模具等的加工。 SSCKZ80 一 5 型五轴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可满足航天、航空、船舶及铁路运输业对高精度、高刚度、形状复杂的大型回转体零件加工的要求,如飞机发动机主轴、起落架的加工,船舶发动机活塞、增压器蜗杆差速换向器及螺旋叶片的加工等。 TW250 型高速、高效车削中心采取双主轴对置结构,两个刀架分别位于主轴轴线上下方,控制轴数 8 个,可实现 4 轴联动。 装有 12 位伺服驱动双向动力刀台的上下刀架可对任一主轴进行 2 轴或 4 轴加工。 该机床采用模块化设计技术,可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派生为双刀

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日期: 2009-11-27 6:13:15 浏览: 32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作者: 未知 数控技术是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尖端工业的使能技术。世界各国信息产业、生物产业、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广泛采用数控技术,以提高制造能力和水平,提高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工业发达国家还将数控技术及数控装备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资,不仅大力发展自己的数控技术及其产业,而且在"高精尖"数控关键技术和装备方面对我国实行封锁和限制政策。因此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我国数控技术起步于1958 年,在近50 年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3 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8 年到1979 年,即封闭式发展阶段。在此阶段,由于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我国基础条件的限制,数控技术的发展较为缓慢。第二阶段是在国家的“六五”、“七五”期间以及“八五”的前期,即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初步建立起国产化体系阶段。在此阶段由于改革开放、国家的重视、研究开发环境和国际环境的改善,我国的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在产品的国产化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第三阶段是在国家的“八五”的后期和“九五”期间,即实施产业化的研究,进入市场竞争阶段,在此阶段我国国产数控装备的产业化取得了实质性进步。 1.取得的成绩 纵观我国数控技术近50 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经过四个五年计划的攻关,总体来看取得了以下成绩: ——奠定了数控技术发展的基础,基本掌握了现代数控技术:我国现在已基本掌握了从数控系统、伺服驱动、数控主机、专机及其配套件的基础技术,其中大部分技术已具备进行商品化开发的基础,部分技术已商品化和产业化。——初步形成了数控产业基地在攻关成果和部分技术商品化的基础上,建立了诸如华中数控、航天数控等具有批量生产能力的数控系统生产厂、兰州电机厂、华中数控等一批伺服系统和伺服电机生产厂以及北京第一机床厂、济南第一机床厂等若干数控主机生产厂。这些生产厂基本形成了我国的数控产业基地。 ——建立了一支数控研究、开发、管理人才的基本队伍。 2.存在的差距 虽然在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产业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高端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尤其是在产业化方面的技术水平与我国的现实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虽然从纵向看我国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横向比(与国外对比)不仅技术水平有差距,在某些方面发展速度也有差距,即一些高精尖的技术水平差距有扩大趋势。与国外水平相比时,我国数控技术水平和产业化水平大致估计如下: 1)技术水平比国外先进水平大约落后10~15年,在高精尖技术方面则更大; 2)产业化水平市场占有率低,品种覆盖面小,还没有形成规模生产;功能部件专业化生产水平及成套能力较低;外观质量相对较差;可靠性不高,商品化程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方案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方案 为使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十二五”期间主动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更好的服务于区域、行业经济建设,结合《山东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发展规划》,按照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制定本专业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专业建设背景和基础 一、专业建设背景 (一)社会发展背景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世界加工制造业专业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传统的机械制造行业在经历了设备改造、技术革新之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国外高新技术、新工艺迅速涌进、机械行业的加工手段越来越多,加工精度、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数控技术的应用时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数控机床是国防工业现代化的中药战略装备,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当今社会机械制造业竞争的实质是数控技术的竞争。因此,大力培养数控技术人才,是加快发展我国制造业发展、实现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行业发展背景 青州位于潍坊市最西端,与工业城市淄博市接壤,地理位置优越。在潍坊市经济委员会的《潍坊制造业战略升级的行动纲要》中指出:加快推动制造业的战略升级,坚定的走出新兴工业化道路,是实现“四个中心”的客观要求。青州制造业战略升级的重要包括: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和现代生物与现代医药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汽车、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工程设备制造、起重设备制造安装、新能源和新型环保设备制造业、液压件及石油机械加工制造;原材料制造业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制造业物流、技术服务等产业;大力发展就业广、清洁型的都市型工业,上述产业都与数控技术应用密切相关,而作为工业城市的青州市,各类机电产业生产的厂家众多,给数控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背景。 山东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地处于青州市经济开发区,有山起重工、环盾锅炉、建富齿轮、卡特彼勒、江淮轻卡、中辰电力等众多的机械制造企业,因此,数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岗位需求量日益扩大。 (三)人才需求背景 近几年来,我国从外国引进了一大批先进制造技术,先进制造设备,但是新技术和装备的应用开发工作明显落后,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制造业领域内的人才的知识、能力水平相对落后造成的。另一方面,我国的高技能人才拥有量与发展趋势不相称,目前,全国数控机床的操作人员短缺进6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态势。我国高技能人才占

数控机床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数控机床的现状和发展 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是用数字代码形式的信息(程序指令),控制刀具按给定的工作程序、运动速度和轨迹进行自动加工的机床,简称数控机床。数控机床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加工对象改变时只需要改变输入的程序指令;加工性能比一般自动机床高,可以精确加工复杂型面,因而适合于加工中小批量、改型频繁、精度要求高、形状又较复杂的工件,并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果。 因而了解和提升数控机床对我国的制造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国内外数控机床的发展 (1)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 我国于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建国初期在1958—1979年间为第一阶段,第一阶段中对数控机床特点、发展条件缺乏认识,在人员素质差、基础薄弱、配套件不过关的情况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盲目性大,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改革开放,从1979年至今为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从日、德、美、西班牙先后引进数控系统技术,从日、美、德、意、英、法、瑞士、匈、奥、韩国、台湾省共11国家(地区)引进数控机床先进技术和合作、合资生产,解决了可靠性、稳定性问题,数控机床开始正式生产和使用,并逐步向前发展。在20余年间,数控机床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有较大提高,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培训一批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人才;通过合作生产先进数控机床,使设计、制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通过利用国外先进元部件、数控系统配套,开始能自行设计及制造高速、高性能、多轴联动加工的数控机床,供应国内市场的需求,但对关键技术的试验、消化、掌握及创新却较差。至今许多重要功能部件、自动化刀具、数控系统依靠国外技术支撑,不能独立发展,基本上处于从仿制走向自行开发阶段,严重缺乏各方面专家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缺少深入系统的科研工作;元部件和数控系统不配套;企业和专业间缺乏合作,基本上孤军作战,虽然厂多人众,但形成不了合力。 (2)国外数控技术的发展 数控机床的起源 1948年,美国帕森斯公司接受美国空军委托,研制飞机螺旋桨叶片轮廓样板的加工设备。1949年,该公司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伺服机构研究室的协助下,开始数控机床研究,并于1952年试制成功第一台由大型立式仿形铣床改装而成的三坐标数控铣床,不久即开始正式生产,于1957年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制造领域中数控加工时代的开始。 数控机床的兴起 195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吉丁斯·路易斯公司首先联合研制出世界上第 一台数控升降台铣床,随后德国、日本、苏联等国于1956年分别研制出本国的第一台数控机床。60年代初,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相继进入商品化试生产,由于当时数控系统处于电子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初期,设备体积大、线路复杂、价格昂贵、可靠性差,数控机床大多是控制简单的数控钻床,数控技术没有普及推广,数控机床技术发展整体进展缓慢。 70年代,出现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小型计算机,特别是微处理器的研制成功,实现了数控系统体积小、运算速度快、可靠性提高、价格下降,使数控系统

数控技术发展前景

数控技术发展前景 近年来,国内经济飞速发展,随之对于生产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国内机械制造业的技术改革,已经成为国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讲数控技术的发展前景,快来看看吧! 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数控技术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发展至今,基本掌握了现代化的数控技术,建立了一批具有我国自身特色的数控研发和生产的基地,培育了大批专业的数控人才,数控技术产业初具规模。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对数控技术的研发力度,在诸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如可以供应集成化和网络化的制造装备;五轴联动技术逐步成熟;进入了世界高速、高精度、精密数控机床的生产国的行列等等,并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 虽然我国数控技术发展较快,在一些先进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数控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我国数控技术的基础薄弱,对于许多先进的数控信息化技术主要依赖于对国外技术的引进,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较弱,缺乏生产高精度、高效率的数控机床的能力,大多采取进口,信息化的应用程度和水平偏低;其次是数控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低,还不是很成熟,与国外的数控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相比相差很远;最后,国内的数控技术缺乏创新能力,虽然拥有众多的数控机床的生产企业,但许多企业的规模有限,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程度低,缺乏技术创新的能力,生产出来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数控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1)结构体系方面的发展趋势 数控机床的种类繁多但批量很小,为了适应其这一特点,在数控技术的结构体系方面的发展趋势是机床结构的模块化、数控功能的专门

数控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是以数字化进行控制机床运作及加工过程的一种方法,由数控装置、进给装置、可编程控制器、主轴驱动器等部分组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传统控制技术的优化结构及有机结合,给数控技术发展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契机和空间。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 目前,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在集成化基础上,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础上,综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在网络化基础上,CAD/CAM 与数控系统集成为一体,机床联网,实现了中央集中控制的群控加工。长期以来,我国的数控系统为传统的封闭式体系结构,CNC只能作为非智能的机床运动控制器。加工过程变量根据经验以固定参数形式事先设定,加工程序在实际加工前用手工方式或通过CAD/CAM及自动编程系统进行编制。CAD/CAM和CNC之间没有反馈控制环节,整个制造过程中CNC 只是一个封闭式的开环执行机构。在复杂环境以及多变条件下,加工过程中的刀具组合、工件材料、主轴转速、进给速率、刀具轨迹、切削深度、步长、加工余量等加工参数,无法在现场

环境下根据外部干扰和随机因素实时动态调整,更无法通过反馈控制环节随机修正CAD/CAM 中的设定量,因而影响CNC 的工作效率和产品加工质量。由此可见,传统CNC 系统的这种固定程序控制模式和封闭式体系结构,限制了CNC 向多变量智能化控制发展,已不适应日益复杂的制造过程,因此,对数控技术实行变革势在必行。二、数控技术发展趋势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推动了数控机床技术更快的更新换代。 2.1 数控技术体系结构的发展 首先,体系结构的网络化。通过机床联网的形式,可以在任一台机床上对其它机床进行操作、编程、运行、设定,而且不同机床的画面可以同时显示在每台机床的屏幕上。因此,机床联网可以进行无人化操作和远程控制。其次,体系结构的集成化。采用高度集成化的RISC、CPU 芯片和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EPLD、FPGA、CPLD 及专用集成电路ASIC芯片,可以提高软硬件运行速度和数控系统的集成度。而且应用FPD 平板显示技术,还可提高显示器的性能。 2.2 数控技术的性能发展方向 首先,工艺复合性及多轴化。数控机床的工艺复合化,是指工件在一台机床上经一次装夹后,通过旋转主轴头、自动换刀或转台等各种措施,完成多表面、多工序的复合加工。其次,性能的高速高精高效化。速度、精度及效率是机械制造技术的主要性能指标。采用RISC 芯片、高速CPU 芯片、带高分辨率绝对式检测元件以及多CPU 控制

机床数控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机床数控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数控机床的简单介绍 车、铣、刨、磨、镗、钻、电火花、剪板、折弯、激光切割等都是机械加工方法,所谓机械加工,就是把金属毛坯零件加工成所需要的形状,包含尺寸精度和几何精度两个方面。能完成以上功能的设备都称为机床,数控机床就是在普通机床上发展过来的,数控的意思就是数字控制。数控系统是由显示器、控制器伺服、伺服电机、和各种开关、传感器构成。当然,普通机床发展到数控机床不只是加装数控系统这么简单,例如:从铣床发展到加工中心,机床结构发生变化,最主要的是加了刀库,大幅度提高了精度。加工中心最主要的功能是铣、镗、钻的功能。我们一般所说的数控设备,主要是指数控车床和加工中心。 1、数控机床的特点如下: (1)加工精度高,具有稳定的加工质量; (2)可进行多坐标的联动,能加工形状复杂的零件; (3)加工零件改变时,一般只需要更改数控程序,可节省生产准备时间机床本身的精度高、刚性大,可选择有利的加工用量,生产率高(一般为普通机床的3~5倍); (4)机床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5)对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对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更高。

2、数控机床的组成部分主机,他是数控机床的主题,包括机床身、立柱、主轴、进给机构等机械部件。他是用于完成各种切削加工的机械部件。数控装置,是数控机床的核心,包括硬件(印刷电路板、CRT显示器、键盒、纸带阅读机等)以及相应的软件,用于输入数字化的零件程序,并完成输入信息的存储、数据的变换、插补运算以及实现各种控制功能。驱动装置,他是数控机床执行机构的驱动部件,包括主轴驱动单元、进给单元、主轴电机及进给电机等。他在数控装置的控制下通过电气或电液伺服系统实现主轴和进给驱动。当几个进给联动时,可以完成定位、直线、平面曲线和空间曲线的加工。辅助装置,指数控机床的一些必要的配套部件,用以保证数控机床的运行,如冷却、排屑、润滑、照明、监测等。它包括液压和气动装置、排屑装置、交换工作台、数控转台和数控分度头,还包括刀具及监控检测装置等。编程及其他附属设备,可用来在机外进行零件的程序编制、存储等。数控技术,简称“数控”。英文:NumericalControl(NC)。是指用数字、文字和符号组成的数字指令来实现一台或多台机械设备动作控制的技术。 二、国内外机床数控技术的现状 1、国内数控机床技术现状我国数控机床制造业在80年代曾有过高速发展的阶段,许多机床厂从传统产品实现向数控化产品的转型。但总的来说,技术水平不高,质量不佳,所以在90年代初期面临国家经济由计划性经济向市场经济转移调整,经历了几年最困难的萧条时期,那时生产能力降到50%,库存超过4个月。

数控机床的现状与发展

数控机床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数控机床的概念 数控机床就是在数字控制下,能在尺寸精度和几何精度两方面完成金属毛坯零件加工成所需要形状的工作母机的总称。数控机床通常由控制系统、伺服系统、检测系统、机械传动系统及其他辅助系统组成。 国产数控机床的发展现状 一、国产数控机床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逐渐缩小 数控机床是当代机械制造业的主流装备,国产数控机床的发展经历{HotTag}了30年跌宕起伏,已经由成长期进入了成熟期,可提供市场1,500种数控机床,覆盖超重型机床、高精度机床、特种加工机床、锻压设备、前沿高技术机床等领域,产品种类可与日、德、意、美等国并驾齐驱。特别是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数控超重型机床、立式卧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齿轮加工机床领域部分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中,五轴(坐标)联动数控机床是数控机床技术的制高点标志之一。 它集计算机控制、高性能伺服驱动和精密加工技术于一体,应用于复杂曲面的高效、精密、自动化加工,是发电、船舶、航天航空、模具、高精密仪器等民用工业和军工部门迫切需要的关键加工设备。

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应用,其加工效率相当于2台三轴机床,甚至可以完全省去某些大型自动化生产线的投资,大大节约了占地空间和工作在不同制造单元之间的周转运输时间及费用。国产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品种日趋增多,国际强手对中国限制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五轴数控铣床、五轴龙门铣床、五轴落地铣镗床等均在国内研制成功,改变了国际强手对数控机床产业的垄断局面。 二、国产数控机床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国技术水平和工业基础还比较落后,数控机床的性能、水平和可*性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是很大,尤其是数控系统的控制可*性还较差,数控产业尚未真正形成。因此加速进行数控系统的工程化、商品化攻关,尽快建成与完善数控机床和数控产业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目前主要问题有: 三、核心技术严重缺乏 统计数据表明,数控机床的核心技术—数控系统,由显示器、控制器伺服、伺服电机和各种开关、传感器构成,中国90%需要国外进口。如在上海设厂的德国吉特迈集团和意大利利雅路机床集团,在烟台建厂的韩国大宇综合机械株式会社,所有的核心技术都被外方掌握。国内能做的中、高端数控机床,更多处于组装和制造环节,普遍未掌握核心技术。国产数控机床的关键零部件和关键技术主要依赖进口,国内真正大而强的企业并不多。目前世界最大的3家厂商是:日

论数控技术发展趋势及我国数控产业发展方向

?29?2007.11 论数控技术发展趋势及我国数控产业发展方向 马林旭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天津300191) 摘要:数控技术是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最核心的技术,使传统的制造业产生根本性的 变革。本文结合EMO2005届汉诺威国际机床展览会概况,从高速度、高精度、高效率、模块 化、智能化等几方面分析了当今世界数控技术发展的趋势,指出了我国制造业发展方向。 关键字:数控技术EMO2005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H1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320(2007)11-0029-02 Ma Lin xu (TianJin Sino-Geman V ocat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300191) Abstract: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CNC)Technology is the core of manufacture and equipment industry nowadays.This technology has made the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ignificant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NC from the aspect of high speed,high accuracy,high efficiency,modularization,and intelligence,with the investigation from overview of EMO2005international machine tool exhibi-tion. Key Words: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CNC),EMO2005,Development Trend 数控技术是用数字化信号对设备运行及其加工过程进行控制 的一种自动化技术,数控装备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 制造产业和新兴制造业的渗透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即所谓的数 字化装备,其技术范围覆盖很多领域,包括机械制造技术;信息处理、 加工、传输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传感器技术;软件技 术等。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代劳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 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 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 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 现代发展的大趋势。 1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提高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是制造技术永恒的追求目标。制 造厂家之所以想方设法结合自身特长把一些新技术应用于自己的 产品和技术服务,也是为了这个目的,为了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从 EMO2005届汉诺威国际机床展览会概况来看,展品处处都体现了 机电技术结合的新成果,推动制造技术快速发展。总体上看,中、大 型加工中心,龙门式结构比较普遍,落地镗铣加工中心也不少,它们 的主轴头都带有2个坐标(旋转和摆动),这样,实现4或5轴联动 或5面加工就方便多了。机床的结构布局虽然没有太多新变化,但 其性能却今非昔比,在高速、高效、高精、高可靠性和环保等诸方面 都有了明显进步,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具体地说,值得关注的发展 趋势和采取的技术措施如下: 1.1数控机床进一步普遍高速化 由于直线电机、力矩电机等直接驱动技术的发展,机床采用直 线电机和力矩电机驱动的更普遍了。滚珠丝杠等传统的传动件的 性能为适应高速加工的要求有了明显改善,驱动速度更快;运动部 件的结构轻型化,使机床的动态性能也大有提高;高速电主轴应用 增多;所有这些都促使机床的运行速度和加工速度大幅提高。中、 高档机床展品中,主轴转速在12000r/min以上,应用直线电机驱动, 快速移动60m/min以上的比较普遍。一些世界知名机床厂家的产 品都在高速加工这个档次上有了新进展,否则就谈不上竞争力。例 如日本MAZAK的机床快速移动一般都是60m/min以上。又如德 国DMG公司,也是较早在数控机床上应用直线电机驱动,先是一个 坐标用直线电机驱动,而从DMC75/105V Linear开始,三个坐标全 部用直线电机驱动,加速度达2g,快速移动90m/min,主轴转速 18000r/min,可任选至42000r/min。总之,数控机床的高速化是个普 遍现象。 1.2高精度、高可靠性等单项技术集成的机床和生产系统发 展迅速,加工精度明显提高 为了减少温度变化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许多企业都采取措施。 瑞士Studer公司的磨床早就采用人造花岗岩床身,既对温度变化不 敏感,又具有良好的吸振性能,使其磨床的高精度享誉全球;日本大 隈公司应用精确的热变形补偿技术,创新设计了箱形热对称并有效 热稳定的结构(TAS-C)和有效热稳定主轴(TAS-S),其高精度热变形 收稿日期:2007-09-24 作者简介:马林旭,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 湖南农机 HUNA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稿)

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工学一体、梯次递进”人才培养方案 (修订稿) 一、专业信息 (一)专业名称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二)专业类别 加工制造类 (三)专业代码 051400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一)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 (二)学制 全日制三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机械制造业类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掌握典型数控设备、数控产品加工等本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具备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保养、数控机床操作、零件的加工工艺制定、程序编制及优化、CAD/CAM应用、误差分析与质量控制等能力,能胜任数控设备的操作与编程,产品质量的检验,数控设备的管理、维护、营销及售后技术服务等工作,并具备向数控工艺员、CAM编程员、数控技术员岗位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 四、培养规格 (一)德育与通识教育要求 1.基本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遵守国家法律和校规校纪,爱护环境,讲究卫生,文明礼貌;为人正直,诚实守信。 科学文化素质:有科学的认知理念与认知方法和实事求是、勇于实践的工作作风;自强、自立、自爱;有正确的审美观;爱好广泛,情趣高雅,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2.身体心理素质

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达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能正确地看待现实,主动适应现实环境,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有正常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能保持好男女之间的友谊。 3.职业素质 具有从事数控类专业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自觉学习的态度和立业创业的意识;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能正确处理好与工作单位、同事的关系;初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就业观、创业观和人生观。 (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基本技能要求 (1)具备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一般信息处理的能力; (2)具备初级钳工和电工基本技能; (3)达到数控设备中级工操作水平; (4)具备数控加工工艺实施、产品质量检测的基本能力; (5)具备基本的数控设备调试、维护、保养的能力; (6)具备使用CAD/CAM等软件,完成工件的绘制、工艺程序的编写、产品设计等基本能力; (7)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2.方法能力 (1)能够分析数控加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获取数控加工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基本能力; (3)能够制定数控生产加工完整工作计划并具体实施的能力; (4)了解数控技术的发展方向,具备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5)具备较强的质量和效益意识能力。 序号专门化方 向 就业岗位职业资格 1数控车削加工 数控车床操作 工 数控车工(四级) 2数控铣削加工 数控铣床操作 工 数控铣工(四级)

数控技术的发展及国内外现状

数控技术的发展及国内外现状 数控技术的发展及国内外现状 摘要:数控技术(Numerical Contrl)是一种采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中各种控制信息进行数字化运算、处理,并通过高性能的驱动单元对机械执行构件进行自动化控制的高新技术。本文对数控技术的发展经行了研究,并比较对比了国内外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对国内数控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数控技术;发展;国内外现状 数控技术集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光、电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的基础技术。它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控技术是制造自动化的基础,是现代制造装备的灵魂核心,是国家工业和国防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其水平的高低和数控装备拥有量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1.数控技术的发展概述 1948年,美国帕森斯公司接受美国空军委托,研制直升飞机螺旋桨叶片轮廓检验用样板的加工设备。由于样板形状复杂多样,精度要求高,一般加工设备难以适应,于是提出采用数字脉冲控制机床的设想。1949年,该公司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开始共同研究,并于1952年试制成功第一台三坐标数控铣床,当时的数控装置采用电子管元件。1959年,数控装置采用了晶体管元件和印刷电路板,出现带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称为加工中心( MC Machining Center),使数控装置进入了第二代。60年代末,先后出现了由一台计算机直接控制多台机床的直接数控系统(简称 DNC),又称群控系统;采用小型计算机控制的计算机数控系统(简称 CNC),使数控装置进入了以小型计算机化为特征的第四代。 1974年,研制成功使用微处理器和半导体存贮器的微型计算机

2020年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自荐信范文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自荐信范文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重庆市轻工业学校2111届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现得知贵单位招聘,我相信我扎实的专业知识、开拓创新的热情和踏实进取的作风能得到您的赏识,以下是我的个人简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对这种先苦后甜的感知和对人生的不断追求,促使我不懈地努力奋斗。我力求自己成为有技术、有思想和有纪律的优秀毕业生。目前我已完成了对《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CAD/CAM》等基础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并参加了车床、铣床与钳工的实训。我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思想指导学习,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曾多次获得一、二等奖学金等荣誉称号,并在努力下取得了数车中级证书。现在的我已具备了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 我深深认识到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要综合素质的人才,因此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地从各方面锻炼自己,让自己综合发展。我认真、积极、负责的做事态度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在电脑方面,我已填补了过去的空白,从入学前的一无所识,到现在已能对

windows系统进行熟练的操作和基本维护。同时,在学习各类知识的过程中,我更注重的是学习方法的培养,这将有助于我以后更容易地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从而能使我更好地学习和工作、更好地与四海同仁一道,论文共创贵公司辉煌的明天! 三年专业知识的所学,增长了我的见识,锻炼了我的才能,升华了我的思想,磨砺了我的意志。在中专三年的学习生活,是我思索人生,超越自我,走向成熟的三年。在校期间我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友善,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学习上,攻攻不倦,勤奋刻苦,成绩良好,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是为了能胜任贵公司的工作而准备。我在为挤身成为贵公司的一员而努力,希望得到贵公司同样热情的回应! 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为了补充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我广泛阅读各种书籍期刊,尽量使自身更快成长为一专多能型人才。三载匆匆,现在的我深懂得:昨天的成绩已成为历史,未来的辉煌要今天自己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实现。 尽管在众多的应聘者中,我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我仍很自信,我相信我有能力在贵院干得出色。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尽心尽责,让您满意。在此,我期待您的慧眼垂青,静侯佳音。相信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