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思维导图整理一本书

如何用思维导图整理一本书
如何用思维导图整理一本书

如何对一本书做思维导图

这段时间,一直在外地,不能天天更新,正好在重新阅读<思维导图> 这本经典著作.把里面的内容摘抄一下.

简单归纳起来,对一本书做思维导图的技巧主要分为两类:准备及应用。在以下各篇中,共有8个阶段。为方便查找起见,各阶段总结如下,都附有推荐的限制时间。

准备:

1、浏览——制作一个中央图象(10分钟)

2、设定时间和总量目标(5分钟)

3、把对该话题现存的知识用思维导图画下来(10分钟)

4、给目标下个定义并用思维导图画出来(5分钟)

应用:

5、总述——加上主要的思维导图主干

6、预览——第一级及第二级

7、内视——把思维导图的细节加上去

8、复习—完成思维导图准备

l、浏览(10分钟)

详细阅读一本书之前,首先要大致浏览一下全书。最好的办法是先看看封面和背页,再看看目录,然后翻动全书几次,把握住对全书的“感觉”。

然后取一张大纸,或者用一张思维导图专用纸,画一个中央图,把书的主题或者书名总结上去。如果书的封面和内页里有特别引人注目的彩色图象,不妨使用这个图象。如果你对会从中央图象发散出去的主干有非常合理的把握,不妨同时画上主干。它们经常是与全书的主要篇章或者章节相符合的,也符合你阅读该书的目的。

在开始制作思维导图的早期阶段,你是在给自己的大脑一个中心的焦点和基本的结构,在这个框架里面,它可以把所有从研究这本书得来的全部信息综合起来。

2、设定时间和总量目标(5分钟)

根据你的学习目标,根据该书的内容和困难水平,和你已经具有的知识总量,决定你将花在本书全部任务上的全部时间,以及每个学习期间所包含的内容。

3、把对该话题现存的知识用思维导图画下来(10分钟)

现在,扔下书本和你刚画的息维导图,拿过几张纸来,以尽量快的速度画一张速射思维导图,把你对于即将去研究的课题已有的知识画出来。这包括你在前面翻阅本书时得到的任何信息,加上总体的知识,或者在你的一生中得到的所有与该课题有关的任何信息。

大部分人都很高兴而且很惊讶地发现,他们对一些课题已经具备的知识比他们预想的多得多。这个练习还能把合适的联想或者“铁锚架”带到大脑的表层来,并让它按照你正在研究的话题的方向运动下去,因而显示出很大的用途。它还可以让你看出自己知识领域里的强项和弱项,让你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是需要进一步弥补的。

4、给目标下个定义并用思维导图画出来(5分钟)

在这个阶段,你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在刚刚完成的知识思维导图上增加一些内容,或者重新拿一张新纸,再做一次快速思维导图速射,说明你学习本书的目标。这些目标可以是一些具体的问题,你希望得到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能是你希望知道的更多的有关知识,或者是你希望获取的某些技巧。

按照这种方式把目标用思维导图画出来,会极大地增大眼睛/大脑系统把它碰到的一些与目标相关的信息登记下来的可能性。实际上,目标思维导图起一种“胃口”的作用,它会自然而然地刺激你的研究。跟一个几天没有吃饭的人会整天想着吃东西一样,好的预备性思维导图会增大你对知识的“渴望”。

应用(根据研究的材料决定时间长度)

5—8总述、预览、内视和复习

准备完毕后,你就可以开始在四个水平上进行的阅读了——总述、预览、内视和复习—这样水平上的阅读会把你带入该书更深的层次。这些阶段的细节情况见第21章集体思维导图家庭学习。

这时,你可以:一边读书一边做思维导图;一边读一边在书上做一些标记,并在事后完成思维导图。这些办法都同样有效——你所选择的无非是根据个人偏好而要的方法,或者也许根据这本书是否归你个人所有而决定。

一边读一边做思维导图就好像与书的作者进行持续的“对话”,在书往前进展的时候会反映出知识的展开模式。不断扩大的思维导图也会让你注意到理解水平,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注意力。

事后画思维导图有一个长处,即你只在掌握理解了全书内容,和部分内容与彼此的关系后才开始做。你的思维导图因此就会更为全面,更有一个核心,也不太可能需要修改。

不管选择哪一种方法,都必须记住,对一本书做思维导图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目标不是简单地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复制作者的思想。它是要根据你自己的知识、理解力、解释和具体目标来组织和综合他或她的思想。你的思维导图应该能够理想地包括你自己的评论、想法以及从刚刚读到的东西里得到的创造性的理解。用不同的颜色或者代码会让你自己对该图的贡献与作者的思想区分开来。

《如何阅读一本书》说的是“阅读好书的艺术”,这种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对某类问题想得比以前更清楚,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理解力而图书,而非仅仅获得资讯或是消遣。(只有少数经典之作才需要用此方法)

一、一个好的阅读方式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主动阅读。作者认为真正地阅读必须是,充满主动的,努力凭借自己的头脑,耐心玩味文字,从粗浅的了解逐步到深入的理解,最终超越了原有的理解,提升了自己破茧而出。

主动阅读的核心: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自己提出问题,并通过阅读来回答问题。四个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这本书到底谈些什么?这本书细部说了什么(信息),怎么说的(论证逻辑)?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这本书和你有什么关系?。

二、阅读的三个层次。(书中有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及主题阅读,基础阅读是每个人都掌握的,所以我只分析了后三个层次)各层次之间是层层递进。

1:检视略读。这一层次目的是帮助读者在很短的时间内(15分钟)大概了解,一本书是谈什么的?如何架构?包涵哪些部分?。具体的方法是:浏览一下书名和序言、目录、索引、后记、出版者介绍、各类图表等,而后随意翻翻重要章节,粗浅的看一遍,最后再简要复述,可以花五分钟绘制一个初步的导图!这样就在总体上对一本书有了概括性的认识,激活了大脑存储系统,帮助联系已有的相关知识,进而可以决定这本书是否值得读?想要从书中学到什么?难易程度?要读多久等?

2:分析性阅读。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目的是帮助读者咀嚼和消化一本书。分析性阅读分为三个阶段。

a)要找出一本书在谈什么:对书的种类和主题进行分类、用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要用自己的理解说出来)、列出全书纲要、找出作者想解决的问题。

b)诠释一本书:

一是要掌握书中基本概念,与作者达成共识。书中关键词、主要概念或原则的演变要清楚,理论上的不同重点的联带关系要明白,要彻底。可以通过疏理概念演变的历史(黑格尔说过,理解任何一个观念的关键不在于阅读其“定义”,而在于阅读其“历史”),或是同时阅读相互冲突的各种论点(意味着要读许多书)。

二是要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三是要抓出作者的论证逻辑,掌握作者论证的前提假设、理论支撑、内在逻辑、归纳演绎等(比较简单的方法是在读完书中的某一章,或甚至章中可以独立的某一节之后,要花少许时间去细想节与节、章与章、章节与全书主题之间的关系)。

四是要确定作者已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未解决。

c)评论一本书:一般规则(先看在评论、理性表达不同意见、评论要有理论基础);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作者知识不足、知识错误、不合逻辑、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3:主题阅读。作者认为这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是最复杂也最为系统的阅读。这一层次阅读读者要自己从许多书中架构出一个可能哪一本书里都没提过的主题。分为五个步骤:找出相关的章节、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厘清问题、界定议题、分析讨论。个人有个改进方法,当你想研究一个问题,找了一些的相关的书,第一步你可以对所有的书进行检视阅读,剔除一些不需要的书,而后画出其他书的简要思维导图,而后以自己研究的问题为主题,画

综合思维导图,把相关书籍的观点综合到一张图上,最后按照作者提供的五个步骤进行下去。最后根据最终的理解画出最后的主题导图。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骨架,作为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盛装而来: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着肌肉。你一定要用X 光般的双眼看书,因为这是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本经典之作,爱读书,喜欢从书中汲取知识的象亲都该读一读,如果没时间读,可以从今天这张思维导图中高效梳理、完善自己的读书方法。

阅读分四个层次,下面逐一分解。

初步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这个层次的学习基本在小学完成,也应该是读者都基本具备的层次。

指进行略读、粗读,较短时间掌握书的脉络和大概内容,以决定是否进一步阅读。

1、略读预读

这是一种非常主动的阅读,从书的整体着眼略读,有助于快速把握重点,发现自己最需要的信息,也能节约不少时间。

2、粗浅阅读

遇到不懂的部分就跳过去,完整的读一遍,即使你只掌握了50% 或更少,那样也比因为某个地方停下来要好的多。我们的教育总是强调关注自己的不会的地方,但在阅读上,这样不可取。

3、阅读速度

不单要提高速度,还要能用不同的速度阅读。

4、逗留与倒退

眼睛移动的逗留会影响速度,而「手」是简单有效的工具。通过注视移动的手指来提高视线移动的速度,这样,阅读速度也跟着提高了。

第三层次:分析阅读

第四层次:主题阅读

清晰大图在此,点击图片即可详细查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