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教案

重点让学生操作与填空。

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认识

1、练习七第1题。

填好后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找出16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几?

2、练习七第3题。

3、练习七第4题。新课标第一网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具体说说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4、练习七第5题。

先出示第1组数,让学生判断,并说说是怎样判断的。然后完成先面几组。

5、练习七第

6、7题。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并说说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四、拓展练习:

两个数的和是30,最大公因数是6,这两个数各是多少?(提示:自己举例子研究一下两个数的和与最大公因数有什么关系?)

五、全课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新课标第一网

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练习题

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练习题 1)有一个自然数,被6除余1,被5除余1,被4除余1,这个自然数最小是几? 2)把长120厘米,宽80厘米的铁板裁成面积相等,最大的正方形而且没有剩余,可以裁成多少块? 3)把长132厘米,宽60厘米,厚36厘米的木料锯成尽可能大的,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木块,锯后不能有剩余,能锯成多少块? 4)一盒钢笔可以平均分给2、3、4、5、6个同学,这盒钢笔最小有多少枝? 5)用96朵红花和72朵白花做成花束,如果各花束里红

花的朵数相同,白花的朵数也相同,每束花里最少有几朵花? 6)从小明家到学校原来每隔50米安装一根电线杆,加上两端的两根一共是55根电线杆,现在改成每隔60米安装一根电线杆,除两端的两根不用移动外,中途还有多少根不必移动? 7)每筐梨,按每份2个梨分多1个,每份3个梨分多2个,每份5个梨分4个,则筐里至少有多少个梨? 8)现在有香蕉42千克,苹果112千克,桔子70千克,平均分给幼儿园的几个班,每班分到的这三种水果的

数量分别相等,那么最多分给了多少个班?每个班至少分到了三种水果各多少千克? 9)有三根铁丝,一根长54米,一根长72米,一根长36米,要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段,不许剩余,每段最长是多少米? 1.有一级茶叶96克,二级茶叶156克,三级茶叶240克,价值相等.现将这三种茶叶分别等分装袋(均为整数克),每袋价值相等,要使每袋价值最低应如何装袋? 2.a、b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2,已知a有8个因数,b有9个因数,求a与b. 3.两个数的积是6912,最大公因数是24,求它们的

最小公倍数? 4.甲、乙、丙三个学生定期向某老师求教,甲每4天去一次,乙每6天去一次,丙每9天去一次,如果这一次他们三人是3月23日都在这个老师家见面,那么下一次三人都在这个老师家见面的时间是几月几日?5.求被5除余2,被6除余3,被7除4的大于1000、小于1500的所有自然数. 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练习题 班级:姓名: 一、填空: 1、如果自然数A除以自然数B商是17,那么A与B 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2、最小质数与最小合数的最大公因数是(),最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大公因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大公因数 第6课时最大公因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比较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顺次写出8的因数和12的因数,它们公有的因数是哪几个? 8的因数:1、2、4、8 12的因数:1、2、3、4、6、12 2.两组因数都是8或12的一个因数,今天来研究两个数的因数。 二、新课引入 1.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1)刚才列出的8的因数和12的因数相同的数。 (2)从公因数上可以看出,公因数最大的是4。 2.看图说明(出示课件) 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怎样求18和27 的最大公因数? (1)分别列出18和27的因数找出最大公因数。 (2)列出18的因数从中找出27的因数,确定最大公因数。 (3)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4.找出下列每组数中的最大公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1)学号是12 的因数而不是18 的因数的同学站左边,是18 的因数而不是12 的因数的站右边,是12 和18 公因数的站中间。 (2)4和8 16和32 1和7 8和9 总结:当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的数;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5.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 24 = 2×2×3×2 36 = 2×2×3×3 24 和36的最大公因数= 2×2×3= 12 6.家里储藏室长16dm,宽12dm。如果要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把贮藏室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边长最大是几分米? (1)求出16和12的公因数。 (2)找出最大公因数。最大的为4。 释疑解难 1.几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理解求最大公因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做一做 1.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1)6和9 (2)15和12 (3)42和54 (4)30和45 (5)5和9 (6)34和17 (7)16和48 (8)15和16 答:(1)3(2)3(3)6(4)15(5)1(6)17(7)16(8)1 2.按要写出两个数,使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1)两个数都是质数: ____ 和____。 (2)两个数都是合数: ____ 和____。 (3)一个质数一个合数: ____ 和____。 答:(1)2、5(2)4、9(3)13、8 3.公因数只有1 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例如,5 和7 是互质数,7 和9 也是互质数。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 2、能熟练地复述故事。 3、能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在学习中正确地运用。 【教学重点】 理解成语的意思并正确地运用。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运用“胸有成竹”。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让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理解成语的意思并掌握其用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 1、让学生讲成语故事: 小朋友,你们一定听说过许多的成语故事,你能给同学们讲一讲吗? 2、师小结并导入: 小朋友们刚才讲的成语故事很有趣,今天,老师要与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一个新成语,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38页。 二、初读成语故事 1、学生自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章。 2、小组交流: 读了这个故事,你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你能不能在小组内将故事复述出来? 3、班上交流,并让学生复述这个成语故事。 三、再读成语故事,理解它的内涵 1、让学生默读成语故事,边读边思考:

⑴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 ⑵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⑶你能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可结合文中的哪句话来理解? 2、小组内交流自己学习的结果,如果不理解的,就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或向老师请教。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⑴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 因为文与可经常去观察竹子,看它在不同时间、不同气候下的变化,总之,文与可对竹子非常熟悉。 ⑵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第三段话中,猫把那幅当成真的了,并把它抓着玩。 ⑶你能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可结合文中的哪段话来理解? 最后一段。 引导学生重点阅读最后一段,并让学生说说他们的理解。 引导学生说出“胸有成竹”的意思。 (指画画时,胸中有现成的、完整的竹子,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有成算。) 四、拓展运用 1、过渡: 刚才同学们理解了“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这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运用它,下面我们就看看同学们是否真的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意思。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胸有成竹”的意思: ⑴师举例: 小明平常学习很努力,再加上他在期末前认真地复习了,所以,在期末考试时,小明是胸有成竹。 ⑵学生举例,进一步体会”胸有成竹”的意思。 五、作业 1、让学生用这个成语说1~2句话。 2、课后将自己喜欢的成语积累下来,写在积累本上。

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练习题最大公 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练习题 1)有一个自然数,被6除余1,被5除余1,被4除余1,这个自然数最小是几, 2)把长120厘米,宽80厘米的铁板裁成面积相等,最大的正方形而且没有剩余,可以裁成多少块, 3)把长132厘米,宽60厘米,厚36厘米的木料锯成尽可能大的,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木块,锯后不能有剩余,能锯成多少块, 4)一盒钢笔可以平均分给2、3、4、5、6个同学,这盒钢笔最小有多少枝, 5)用96朵红花和72朵白花做成花束,如果各花束里红花的朵数相同,白花的 朵数也相同,每束花里最少有几朵花, 6)从小明家到学校原来每隔50米安装一根电线杆,加上两端的两根一共是55根电线杆,现在改成每隔60米安装一根电线杆,除两端的两根不用移动外,中途还有多少根不必移动, 7)每筐梨,按每份2个梨分多1个,每份3个梨分多2个,每份5个梨分4个, 则筐里至少有多少个梨, 1 8)现在有香蕉42千克,苹果112千克,桔子70千克,平均分给幼儿园的几个班,每班分到的这三种水果的数量分别相等,那么最多分给了多少个班,每个班至少分到了三种水果各多少千克, 9)有三根铁丝,一根长54米,一根长72米,一根长36米,要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段,不许剩余,每段最长是多少米,

1(有一级茶叶96克,二级茶叶156克,三级茶叶240克,价值相等(现将这三种茶叶分别等分装袋(均为整数克),每袋价值相等,要使每袋价值最低应如何装袋, 2(a、b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2,已知a有8个因数,b有9个因数,求a与b( 3(两个数的积是6912,最大公因数是24,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4(甲、乙、丙三个学生定期向某老师求教,甲每4天去一次,乙每6天去一次,丙每9天去一次,如果这一次他们三人是3月23日都在这个老师家见面,那么下一次三人都在这个老师家见面的时间是几月几日, 5(求被5除余2,被6除余3,被7除4的大于1000、小于1500的所有自然数( 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练习题 班级: 姓名: 时间 一、填空: 1、如果自然数A除以自然数B商是17,那么A与B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2、最小质数与最小合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3、能被5、7、16整除的最小自然数是( )。 4、(1)(7、8)最大公因数( ),[7,8 ]最小公倍数 ( ) (2)(25,15)最大公因数( ),[25、15 ]最小公倍数( ) (3)(140,35)最大公因数( ),[140,35 ]最小公倍数( ) (4)(24,36)最大公因数( ),[24、36 ]最小公倍数(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

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教案人教版 教材分析 例3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材通过创设用整块的正方形地砖铺满长方形地面的问题情境,应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求方砖的边长机器最大值。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求法,本课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分析,使学生发现这样的地砖必须“即使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不难。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方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预设流程 具体内容 激趣导入 课件展示教材62页例3,今天我们要给这个房子铺砖大家感兴趣吗?要求要用整数块。 自主学习 1.几个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 2.16的因数有(),24的因数有(),16 和24的公因数是(),最小公因数是(),最大公因数是()。 3.A=2×2×5,B=2×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4.用短除法求出99和36的最大公因数。 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62页例3。 1.学具操作。 用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方格纸表示地面,用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纸表示地砖,我们发现边长是厘米的正方形的纸可以正好铺满,没有剩余,其它的都不行。 2.仔细观察,你们发现能铺满的地砖边长有什么特点?把

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3.总结。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铺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因数的问题来求。 精讲点拨 根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情况明确展示任务,进行展示。教师引导讲解。 测评总结 1.达标练习 (1)有两根小棒,长分别是12厘米,18厘米,要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棒,没有剩余,每根小棒最长有多少厘米?(2)王老师买来一些水果糖和棒棒糖分别平均分给一个组的同学,都正好分完。这个组最多可能有几位同学?每人得到几块水果糖,几块棒棒糖? 2.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3.作业布置 练习十五5,6题。 板书设计 最大公因数(2) 铺砖问题:求公因数

五年级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

一、填空 (1)用 12个边长是 1cm 的小正方形摆一个长方形,你会几种摆法? ①可以摆成长是 ( )厘米,宽是 ( ) 厘米的长方形,即 ( ) ×( )=12。 ②可以摆成长是 ( )厘米,宽是 ( )厘米的长方形,即 ( ) ×( ) =12。 ③可以摆成长是 ( )厘米,宽是 ( ) 厘米的长方形,即 ( )×( ) =12。 以上所填的都是 12的 ( ) , 12是这些数的 ( )。 (2)如果 a ×b =c (a、 b 、 c 是不为 0的整数 ) , 那么, c 是( )和( ) 的倍数, a 和 b 是 c 的( ) 如果 A、B 是两个整数(B ≠ 0) ,且 A ÷B =2,那么 A 是 B 的( ) , B 是 A 的( ) 。 (3)在 1、 6、 7、 12、 14、 49这六个数中,是 7的倍数的数有 ( ) (4) 12的因数有 ( ) ,4的倍数有( ) (从小到大写 5个 ) ,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 ( ) (5)在 1, 2, 3, 6, 9, 12, 15, 24中, 6的因数有( ) , 6的倍数有( ) (6)一个数,它的倍数的个数是 ( )个,其中最小的一个因数是( ) ,最大的一个因数是( ) 。 (7) 5的因数有 ( ) , 5的倍数有 ( )(写 5个) , 5既是 5的 ( ) ,又是 5的 ( ) 。 二、判断 (1)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而倍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 ) (2)因为 7×8=56,所以 56是倍数, 7和 8是因数 ( ) (3) 14比 12大,所以 14的因数比 12的因数多 ( ) (4) 1是 1, 2, 3, 4, 5…的因数 ( ) (5)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 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 ) (6)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 ( ) (7) 12是 4的倍数, 8是 4的倍数, 12与 8的和也是 4的倍数。 ( ) 三、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地方 4, 6, 8, 10, 12, 16, 18, 20, 22, 24, 28, 32, 36 4的倍数: 36的因数: 四、选择题 (1)属于因数和倍数关系的等式是( ) A 、 2×0.25=0.5 B、 2×25=50 C、 2×0=0 (2)下列各数中,不是 12的倍数的数是( ) A 、 12 B、 24 C、 38 D、 48 (3)下面各数中,不是 60的因数的数是( ) A 、 15 B、 12 C、 60 D、 24

五年级上册-最大公因数-练习

最大公因数 【知识要点】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若a,b的最大公因数为n,则记为(a,b)=n 最大公因数的性质: (1)如果a与b互质,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1。 (2)如果a是b的整数倍,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b。 (3)两个数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 【典型例题】 例 1.用短除法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45和60 26和78 42,168和126 例2. 用一个数去除30、60、75都能整除,这个数最大是多少? 例3. 有3根铁丝:长度分别是12厘米、18厘米和24厘米,现在要把它们截成相等的小段,每根都不许有剩余,每小段最长是多少厘米?一共可以截成多少段? 例4. 幼儿园一个班借阅图书,如果借35本,平均分发给每个小朋友差1本;如果借56本,平均分发给每个小朋友后还剩2本;如果借69本,平均分发给每个小朋友则差3本。这个班的小朋友最多有多少人?

例5.已知两个数的积是5766它们的最大公倍数是31,求这两个数。

例6.一块长方形运动场,长450米,宽231米,四角和四周都要栽上树,相邻两棵之间的距离相等,最少应栽多少棵树?如果买一棵树苗 8元钱,买这些树要用多少钱? 例7.有三个不同的自然数,它们的和是1267.如果要求这三个数的公 因数尽可能地大,那么这三个数最大的那个数是多少? 8.两根钢筋分别是42分米,48分米,截尽可能长的小段,不许有剩余,问共可截成多少段? 9.用96朵红花和72朵白花做成花束,如果每朵花里红花的朵数相同,白花的朵数也相同,每束花里最少有几朵花?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2、通过认真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3、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 1、通过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 2、学会修改作文。 教学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挂图。 3、学生日记。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从小学到中学语文一直是门很重要的功课,你知道为什么要学好语文呢?学好语文有什么意义? 2、要想学好语文是不是就是上好语文课,读好语文书呢?请你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平时是怎样学习语文的? 二、指导看图,了解、掌握学习语文的渠道。 1、过渡: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学习语文的途径,除了这些还可以有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我们一起来看图。

2、学生看图,思考:有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 3、汇报交流,相机板书:广播电视、电脑、参观、访问、图书、讨论…… 4、讨论:在这么多的渠道中你喜欢采用哪些形式去学习语文?为什么?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5、小结,通过看图,讨论交流我们掌握了多种学习语文的渠道希望你们能学以致用。请大家说说看本学期自己准备怎样学好语文? 三、总结。 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很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学好语文。希望大家说到做到,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习的小主人。 第二课时 一、导入质疑,明确修改的重要性。 1、(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二、指导如何修改作文。 1、过渡:我们都明白了修改的重要性,那到底如何修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2、讨论:一篇文章写好后,要修改些什么呢? 3、对,找出这些毛病后我们要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来修改符号,来修改也就是我们平时做修改病句所使用到的符号,只不过那是句子,现在将句子组合成文章。 4、回忆复习所学修改符号。 5、自学书上例文《小花猫》 6、汇报:这篇文章中修改了哪些部分?毛病在哪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练习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练习题 一、填空: 1、如果自然数A除以自然数B商是17,那么A与B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2、最小质数与最小合数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能被5、7、16整除的最小自然数是()。 3、(1)(7、8)=(),[7,8 ] =() (2)(25,15)=(),[25、15 ]=() (3)(140,35)=(),[140,35 ]=() (4)(24,36)=(),[24、36 ]=() (5)(3,4,5)=(),[3,4,5 ]=() (6)(4,8,16)=(),[4,8,16 ]=() 4、5和12的最小公倍数减去()就等于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91和13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最大公约数的()倍。 5、已知两个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53,这两个互质数是()和()。 6 、甲数=2×3×5×7,乙数=2×3×11,甲乙两数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7、3个连续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是60,这三个数是()、()和()。 8、被2、3、5除,结果都余1的最小整数是(),最小三位整数是()。 9、一筐苹果4个4个拿,6个6个拿,或者8个8个拿都正好拿完,这筐苹果,最少有()个。 10、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42,这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 11、三个不同质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05,这三个质数是()、()和()。 12、自然数m和n,n= m+1,m和n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13、13、把自然数a与b分解质因数,得到a=2×5×7×m,b=3×5×m ,如果a与b的最小公倍数是2730,那么m = ()。 14、(273,231,117):(),[273,231,117]:() 15、三个数的和是312,这三个数分别能被7、8、9整除,而且商相同。这三个数分别是()、()和()。 16、已知(A,40)=8,[A,40]=80,那么A=()。 17、找一个与众不同的数(三个方法)并说明理由):1、2、3、5、7、9、15 1:选,因为 2:选,因为 3:选,因为 18、按要求写互质数 两个都是质数()和(); 两个都是合数()和(); 一个质数和一个奇数()和(); 一个偶数5和一个合数()和(); 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和(); 一个偶数和一个合数()和()。

小学数学五年级《最大公因数》优秀教学设计

《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并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引出公因数概念的过程。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印有长方形的纸,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纸片(硬卡纸做的)、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为新知打好铺垫 师:咱们已经见过面了,通过与你们聊天我还知道你们已经学过因数与倍数的知识,那谁来说说12的因数有哪些?16的因数呢?谁是所有自然数都含有的因数?并且它还是最……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今天要学的新知识就和因数和倍数有密切的联系,这节课上我要看看谁最会学习,能联系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 二、创设情境,引导动手操作 1、出示问题,明确要求。 师:现在咱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几乎家家室内的地面上都铺上了地砖,连咱们多媒体教室也不例外,铺上地砖以后显得非常的整洁和美观,王叔叔家的贮藏室也要铺地砖了,可选择什么样的地砖让他挺伤脑筋,能帮帮他吗?我们来看看他的要求。(师放课件) 师:再仔细看看,王叔叔对于地砖有什么要求? 当学生提到一些重点要求,例如:整块,整分米时,教师利用课件使这些重点要求下面出现下划线。 师:整分米是什么意思?整块呢?

学生回答。如果学生解释不清教师可以稍作引导。 师:在铺地时有时剩余的部分放不下一块地砖时,我们就要把地砖进行切割,那么这样做符合王叔叔的要求吗? (课件演示) 2、初步感知 师:王叔叔家贮藏室的地面是长16分米,宽12分米的长方形,要用边长是整分米的整块正方形地砖把它铺满,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你们猜猜吧。 生回答。 师:到底哪种方砖符合王叔叔的要求呢?还有没有其他答案, 三、自主探索,形成概念 1、汇报,揭示概念 师:通过亲自动手铺,找到符合要求的地砖了吗?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结果。学生汇报。 师:边长一分米的方砖沿着长边和宽边各铺几块? 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演示课件。 师:边长2分米和4分米的呢? 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演示课件。 师:看来边长1分米2分米4分米的方砖确实符合要求,那你们为什么不选择边长3分米和5分米的地砖呢?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孩子说出由于3只是12的因数而不是16的因数,5既不是12的因数也不是16的因数。 师追问:也就是要满足用整块方砖铺满地面的要求地砖的边长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生回答。可以多找几个孩子回答,只要意思对就可以了。 师:你们说的都对,它必须是12和16共同的公有的因数,12和16公有的因数有哪些? 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笔圈出。 师:我们就把1、2、4叫做12和16的公因数。(师板书) 师:谁还能完整地说一说?(多找几个孩子说以深化概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上语文教案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上语文教案 假如对课堂质量只求一般,凭经验或照本宣科上课并无不可。另外,教案的质量与“写”教案的时间之有无是两个层面的问题。没有时间只好不写,不等于教案无用。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关于苏教版五年级上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苏教版五年级上语文教案1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重点难点: 图文结合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农村,农村生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印象,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 2、农村生活有着许许多多的优点,在8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物质条件比现在差得多,那时候没有现在的水泥、柏油公路,没有车辆,交通落后,农村成了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当时社会动荡,连年战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目睹着这一切,他渴望见到农村平静、安宁、幸福的生活。今天,他来到了农村,终于找到了他向往的地方。 投影“清贫乐?村居”图 3、图上是怎样的景象,你能按一定的顺序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对照画面学生练说) 4、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你准备用什么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诗人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清贫乐?村居”。配乐朗读。 二、初学诗意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正音) 3、集体交流检查,指名同学读文、点评。(指正读音bāo剥) 4、男女生赛读,齐读。 5、再读课文,对照图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 6、交流收获:(注意学生多元理解) “茅檐低小……草”“最喜小……” “大儿锄豆……二儿……” 7、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翁媪”老年妇女 “卧剥”伏在地上剥东西 “吴音”吴地方言 8、对照插图说说整首诗意。 9、指名学生试说,集体练说。 10、再对照诗意再现画面,说说你眼前呈现出了哪些画面。 三、分块品读 1、教师引导过渡,出示“清贫乐?村居”分解图。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场面来理解、想象、解说。 3、学生自由选择准备。(想象要丰富) 4、集体交流。(体会与指导读书相结合) (1)小儿卧剥莲蓬。我似乎看到了、听到了…… (2)大儿锄豆溪东。 (3)“二儿正织鸡笼”二儿会怎样想…… (4)“醉里吴相媚好,……翁媪” 这一对老人会聊些什么?(大儿、二儿、小儿……以后的生活) 指名读这二句话,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景象。 四、延伸: 1、如果我们继续往里走,还会见到什么画面? 2、同桌互说交流。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古丰西山堡完全小学马德昌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0—6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求两个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给学生编号。 2、向同桌说说自己编号的因数。 3、游戏:看谁反应快。 第一组: (1)编号只有两个因数的同学起立。(质数) (2)编号超过两个因数的同学起立。(合数) (3)谁一次也没有站起来?为什么? 第二组: 编号是8的因数(1、2、4、8等4人)的同学起立,编号是12(1、2、3、4、6、12等6人)的同学起立,1、2、4号同学为什么起立两次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就会明白。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为新知学习奠定基础。】

二、新知探究。 1、课件出示P60例1。 8和12公有的因数有哪几个?公有的最大因数是多少? 分别找出8和12的因数。 8的因数:1、2、4、8 12的因数:1、2、3、4、6、12 8和12的公因数:1、2、4 教师课件引导学生用集合图来表示: 8和12的公因数 教师引导归纳:1、2、4是8和12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 。其中,4是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适时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2、教学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课件出示例2:怎样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2)让学生自主探索求18和27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3)组织交流求18和27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方法一:现分别写出18和27的因数,再圈出公因数,从中找到最大公因数。 182718和27方法二:先找出18的因数,再看18的因数中有哪些是27的因数,再看哪个最大。 18的因数:①,2,③,6,⑨,18 小组讨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公因数都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最大公因数是公因数的倍数。) (4)总结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先找出各个数的因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确定最大公因数。 (5)你还知道哪些方法? 补充知识:课本61页“你知道吗?” 指导学生自学利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和短除法。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大公因数的应用教案

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7课时最大公因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P70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通过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PPT课件、导学案、长方形的纸片(长16厘米、宽12厘米),小正方形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约5分钟) 1、几个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 2、16的因数有(),24的因数有(),16和24的公因数是(),最小公因数是(),最大公因数是()。 3、A=2×2×5,B=2×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师:我们已经掌握求几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几个数的公因数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什么问题?请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例3 1、演示课件,指导操作方法。教师引导:这个房间长16分米,宽12分米如果用边长是整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把这个房间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 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学生回答自己的猜想)教师引导:怎样验证你们的猜想呢?(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教师评价,学生评价。) 教师总结:你的方法很好,我们可以先选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来摆摆看,有没有剩余。请看屏幕。(课件演示过程) 教师引导:长方形的长有没有剩余?长方形的宽有没有剩余?教师质疑提出新学习目标:用其他的正方形来摆有没有剩余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或用水彩笔在长方形纸上画一画,把出现的几种的情况记录下来,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知识点(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知识点(人教版)最大公因数,也称最大公约数、最大公因子,指两个或多个整数共有约数中最大的一个。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知识点(人教版) 什么是最大公因数 几个共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求法 一、列举法:就是把几个数的所有因数都写出来,通过对比、观察、找出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二、分解质因数法:就是将几个数各自分解成质因数的形式,把公因数相乘得出最大公因数。 三、短除法:短除法求最大公约数,先用这几个数的公约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有的商互质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所得的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最大公因数知识归纳 1、如果a与b互质,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1。 2、如果a是b的整数倍,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b, 3、两个数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 4、两个数的公因数一定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约数。 5、如果a大于b,那么a-b与b的最大公因数就等于a与b

的最大公因数。 6、a+b与b的最大公因数就等于a与b的最大公因数。 7、一个较大数与另一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等于较大数除以另一个数所得的余数与另一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用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的应用题很多,在解题时,要认真分析题意,弄清数量关系,确定是不是用最大公因数知识去解决。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更多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知识点和其他相关复习资料,尽在查字典数学网!请大家及时关注!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表格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表格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知道“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能读出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分课时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三、分课时教学难点: 初步知道“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四、教具准备:录音机、挂图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谈话导入: 我国人民历来有在春天种草、植树造林的习惯,为此,专门设立了节日----植树节。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诗歌。 (板书课题: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二、初读指导 1、听课文录音。

2、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写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锨镐彩翼荒山野岭裸露咆哮枝繁叶茂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分节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荒山野岭:没有人烟的山岭。 锨镐:劳动工具。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枝繁叶茂:指树木长势好。 咆哮:形容水奔腾轰鸣。 4、讨论: 全文可分几部分?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文章首尾呼应) 第一部分:(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二部分:(第2-7节)写“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上绿装,使动物有了家园,让环境变得美丽。 第三部分:(第8节)“我们”要绿化祖国山山岭岭的决心。 三、指导写字 鼠:笔划较多,注意顺序、间架。 描红、临写。 四、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抄写书后练习3的词语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表格教案2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小学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应用题

最大公因数应用题 1.有两根铁丝,第一根长12分米,第二根长18分米,要把它们剪成一样长的小段,且不浪费,剪成的铁丝每段最长是多少分米?一共可以剪成多少段? 2.一张长72厘米、宽56厘米的长方形纸板裁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且纸板没有剩余,可以裁成多少个正方形 3.用48朵红花和36多黄花做成花束,两种花都没有剩下。如果每个花束的红花朵数相同,黄花朵数相同每一束最少有几朵花? 4.周末,五(3)班的同学参加义务劳动,男生有15人参加,女生有20人参加,把他们分成小组。如果每组中男生人数相同,女生人数也相同,且学生没有剩余,最多可以分成几组?每组有男生多少人?女生多少人? 5.五(2)班买来26个笔记本、22个中性笔奖励本学期的三好学生,每个三好学生的奖品相同,最后余下1个笔记本和2支中性笔。问:五(2)班本学期有多少个三好学生?

6.一张长方形木板,长56厘米,宽40厘米,如果把它剪成若干个同样大的正方形,使边长是整厘米数且没有剩余,最少能剪多少个? 7.有两根电线分别长39米和65米,将它们剪成同样长的小段,而且没有剩余。每段最长多少米?一共可以剪成多少段? 8.将一块长80米、宽56米的长方形土地划分成面积相等的小正方形。小正方

形的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 9.有三根铁丝,长度分别是60厘米、90厘米和150厘米。现在要把它们截成相等的小段,每根都不能剩余,每小段最长多少厘米?一共可以截成多少段? 10.有红花42朵、白花35朵,现用红花、白花扎成花束,如果要求各束花的红花和白花的数量相同,且正好扎完,最多扎几束?每束至少几朵花?

11.甲、乙、丙三个班同学去公园划船,甲班有39人,乙班有52人,丙班有65人,吧各个班同学分别分成人数相同的小组,分到若干条船上,使每条船上的人数相等,最多有多少条船?

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练习

最大公因数 月日姓名 【知识要点】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若a,b的最大公因数为n,则记为(a,b)=n 最大公因数的性质: (1)如果a与b互质,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1。 (2)如果a是b的整数倍,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b。 (3)两个数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 【典型例题】 例 1.用短除法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45和60 26和78 42,168和126 例2. 用一个数去除30、60、75都能整除,这个数最大是多少? 例3. 有3根铁丝:长度分别是12厘米、18厘米和24厘米,现在要把它们截成相等的小段,每根都不许有剩余,每小段最长是多少厘米?一共可以截成多少段?

例4. 幼儿园一个班借阅图书,如果借35本,平均分发给每个小朋友差1本;如果借56本,平均分发给每个小朋友后还剩2本;如果借69本,平均分发给每个小朋友则差3本。这个班的小朋友最多有多少人? 例5.已知两个数的积是5766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31,求这两个数。 例6.一块长方形运动场,长450米,宽231米,四角和四周都要栽上树,相邻两棵之间的距离相等,最少应栽多少棵树?如果买一棵树苗8元钱,买这些树要用多少钱? 例7.有三个不同的自然数,它们的和是1267.如果要求这三个数的公因数尽可能地大,那么这三个数最大的那个数是多少? (答案:724)

随堂小测 姓名成绩 1.用短除法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56和84 54和81 32、64和28 2.两根钢筋分别是42分米,48分米,截尽可能长的小段,不许有剩余,问共可截成多少段? 3.用96朵红花和72朵白花做成花束,如果每朵花里红花的朵数相同,白花的朵数也相同,每束花里最少有几朵花? 4.有50个梨,75个橘子和100个苹果,要把这些水果平均组成几个小组,并且每个小组分得的三种水果的个数也相同,最多可以分给几个小组? 5.有铅笔433支,橡皮,橡皮260块,平均分配给若干个小学生,小 学生在30人以上,50人以下,分到最后铅笔余13支、橡皮余8块,问小学生究竟有多少人?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1.自我形象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知道什么样的学生形象是最美的,明确努力和改进的目标。 2、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熏陶,获得体验,激发每个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改变自己的服饰、言谈举止、内心世界,使自己的形象更完美,提高自身素质。 三、教学流程: 1、学生形象大采风 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在班级里、校园里进行观察,从服饰、言谈举止等方面有目的地跟踪观察形象良好地几个人,并做好观察记录。 2、学生形象大讨论 (1)各组代表交流观察所得。 (2)归纳总结出学生眼中“最美的学生形象”。引导学生做到内外一致。 3、自我形象大设计 (1)设计现在的我:采用文字形式设计自我形象,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形象比较完美的人。 (2)设计“我的名片”:启发学生为自己设计一张“名片”。 4、学生形象大展示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良好形象,可以是自我形象的设计,也可以是自己名片的展示等等。 5、“班级形象大使”评比 (1)“我心目中的‘班级形象大使’演讲比赛”。 (2)参评“班级形象大使”的同学进行材料展示。 (3)投票选出“班级形象大使”。

2、我来做导游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拓宽学生视野,积累广博的知识。 2、通过观察、调查、访问、总结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身边的旅游景点,开阔学生视野。 2、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教学流程: 1、读读“芝麻开门”中的话,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会看地图。 3、制定计划:设计导游方案、画导游线路图。 4、导游活动:设计名片、设计导游帽、旗、团徽等。 5、想一想在教学流程中碰到一些意外情况怎么办? 6、做一天小导游。、活动评价: 第二课时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大公因数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大公因数》精品教案 课题:最大公因数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79例1—— 81例2及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 数和最大公因数在显示生活中的应用,并掌握求两个 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含义。 2、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提问:什么是因数? 2、说一说6和8的因数有哪些?你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的? 3、创设情境:老师最近买了一套新房,现在正在装修。瞧,这是 客厅的地面。(电脑展现)我打算铺上地砖,假如请你们来铺 设,要选边长为几分米(整分米数)的地面砖,才能不用锯又 能整齐地铺满地面砖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动手操作。 老师给大家准备给大家准备了一张长16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那我们现在就用这张纸代替客厅的地面,利用手中的小正方形摆一摆,也可以画一画,或者算一算,看谁的方法多。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2、探索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说出: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地。 师:怎么铺? 学生说出:每行铺16快,铺12行,刚好铺满。 师:有没有其它铺的方法? 学生说出:我用边长2 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 师:怎么铺? 学生说出:每行铺8快,铺6行。 师:有没有其它铺的方法? 学生说出:我用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每行4块,铺3行,也正好。 (课件随着学生说的,一步一步演示铺的过程) 师:还有别的铺法吗?用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可不可以? 让学生小组讨论:按要求能不能铺?让学生明确要锯分铺了。同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课件显示铺的结果,让学生进行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