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4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4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名词解释

1. 财政政策

2 .货币政策

3. 挤出效应

4 .货币幻觉

二、判断题

1. 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

2. 在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的斜率越大,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

3. 当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不会使利率上升很多,或利率上升对投资影响较小时,该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就有较强的效果.

4. LM 曲线水平而IS曲线垂直,则财政政策十分有效,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5. LM曲线水平而IS曲线垂直的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极端。

6. 在非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没有“挤出效应”。

7. 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IS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就越大。

8. 在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下,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为零,财政政策十分有效。

9. 在LM曲线形状基本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10. 一项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如果能使利率下降较多,并且利率的下降能对投资有较大的刺激作用,则这项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较强。

11. 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十分有效。

12. 为了克服衰退,政府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而为了减少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必须同时采用“适应性”货币政策。

13. 经济繁荣时,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效果较理想。

三、选择题

1. 若IS曲线的斜率不变,LM曲线的斜率越大,则

A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越大

B 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大

C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越小

D 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小

2. 政府购买增加使IS曲线右移,若要使均衡收入变动量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A IS曲线平缓而LM曲线陡峭

B IS曲线陡峭而LM曲线垂直

C IS曲线垂直而LM曲线平缓

D IS曲线和LM曲线一样平缓

3. 在LM曲线的凯恩斯区域

A 财政政策无效

B 货币政策无效

C 财政政策有效

D 货币政策有效

4. 下面几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的是

A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B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C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D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不敏感

5. 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 IS曲线平缓而LM曲线陡峭

B IS曲线陡峭而LM曲线垂直

C IS曲线垂直而LM曲线平缓

D IS曲线和LM曲线一样平缓

6. 当经济发生严重通货膨胀时,可采用的政策是

A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B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C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D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四、计算题

教材7、8、11题

五、简答题

1. 挤出效应的大小受哪几个因素影响?如何影响?

2. 如果社会已是充分就业,现在政府想要改变总需求的构成,增加私人投资和减少消费,但总需求不许超过充分就业水平。这需要什么样的政策组合?运用IS—LM图形表示你的政策建议。

3.假定政府要增加政府购买,试用IS-LM模型说明采用什么样的政策配合可以减少挤出效应。

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几种组合?各种组合的政策效应如何?

六、分析论述题(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分析相关问题,以下只有问题,具体资料适时调整,建议大家了解一些从金融危机至今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采取的相关政策措施)

1. 试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

2. 假定政府考虑用以下两种紧缩政策:一是取消投资津贴,二是增加个人所得税。试用IS-LM模型和投资需求曲线表示这两种政策对收入、利率和投资的影响。

3. 用IS—LM模型说明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而货币主义学派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

4、假定政府要削减税收,试用IS-LM模型说明以下两种情况下减税的影响:

(1)用适应性货币政策保持利率不变。

(2)货币存量不变。

说明两种情况下减税的后果有什么区别。

判断题选择题答案

判断题:1-5 √√√√√ 6-10 ×√√√√ 11-13 √√√选择题:1-6 AD C BC C C A

2016年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真题及答案解析 (1/60)单项选择题 第1题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以______为中心。 A.经济建设 B.结构性改革 C.对外开放 D.社会主义制度 下一题 (2/60)单项选择题 第2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和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是______。 A.科学发展 B.依法治国 C.党的领导 D.全方位对外开放 上一题下一题 (3/60)单项选择题 第3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______。 A.创新 B.协调 C.开放 D.共享 上一题下一题 (4/60)单项选择题 第4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______。 A.处理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之间的关系 B.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C.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基础性作用 D.处理好加速工业化、城镇化与资源利用的关系 上一题下一题 (5/60)单项选择题 第5题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到2020年提高到______,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A.10% B.20% C.30% D.40% 上一题下一题 (6/60)单项选择题

第6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______。 A.标准化、均等化 B.社会化、规范化 C.科学化、法制化 D.信息化、服务化 上一题下一题 (7/60)单项选择题 第7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______考核。 A.社会保障 B.新增债务率 C.地区生产总值 D.人民健康状况 上一题下一题 (8/60)单项选择题 第8题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以______为目的,坚持走文明发展的道路。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生态良好 D.资源节约 上一题下一题 (9/60)单项选择题 第9题 当经济达到潜在产出水平时,总支出继续扩大,将会由于经济资源已经被充分使用,最终引发______。 A.结构性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需求型通货膨胀 D.需求拉动与成本推动相互作用型通货膨胀 上一题下一题 (10/60)单项选择题 第10题 PMI作为国际上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控指标体系之一,其荣枯分水线为______。 A.20 B.30 C.40 D.50 上一题下一题 (11/60)单项选择题 第11题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练习题及解析——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练习题及解析——第四章 1.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向()提供贷款。 A.各级政府 B.商业银行 C.开发银行 D.工商银行 答案:B 解析:P74. 2.主要职责和业务: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任务包括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管理存款准备金、利率业务,对商业银行再贷款和再贴现以及开展公开市场业务。 2.国家开发银行资金来源目前主要靠()来解决。 A.从金融市场筹资 B.向金融机构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 C.向企业发行金融债券 D.向社会发行金融债券 答案:B 解析:P77.2.国家开发银行(3)资金来源:国家开发银行资金来源主要靠向金融机构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来解决。 3.国家开发银行将属于资本金性质的资金以长期优惠贷款的方式,按投资项目配股需要,贷给国家控股公司和中央企业集团,由它们对项目进行参股、控股,称为()。 A.特别贷款 B.优惠贷款 C.软贷款 D.硬贷款 答案:C 解析:P77.2.国家开发银行(5)贷款的类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软贷款,即国家开发银行将属于资本金性质的资金以长期优惠贷款的方式,按投资项目配股需要,贷给国家控股公司和中央企业集团,由它们对项目进行参股、控股。 5.企业债券的利率不得高于银行同期限居民储蓄定期存款利率的()%。 A.35 B.40 C.45 D.50 答案:B

解析:P91.(8)企业债券的利率不得高于银行同期限居民储蓄定期存款利率的40%。 6.根据《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典当行实收资本金不得少于()万元。 A.800 B.500 C.80 D. 答案:B 解析:P81.6.典当行。 7.狭义的金融期货是指()。 A.利率期货 B.股票指数期货 C.黄金期货 D.外汇期货 答案:A 解析:P86.(四)金融期货:金融期货的种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期货即利率期货。广义的金融期货,包括利率期货、外汇期货、黄金期货以及股票指数期货等。 8.中央银行放松银根的措施是()。 A.提高贴现率,买入债券 B.降低贴现率,买入债券 C.提高贴现率,卖出债券 D.降低贴现率,卖出债券 答案:B 解析:P88.2.再贴现:如贴现率升高,意味着国家判断市场过热,有紧缩意向;反之,则意味着有扩张意向。3.公开市场业务:当中央银行判断社会上资金过多时,便卖出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以收回一部分资金;相反,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放松银根时,便买进债券,直接增加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

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共10页

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主要经济职能部门年度会议基本已召开完毕,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也已浮出水面,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我们对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分析判断如下。 一、深化改革: 经济政策的总纲 当前我国改革的难点在于利益调整,改革涉及面宽,触及利益层次深,风险比较大,改革难度越来越大。为在改革中防止改革设计的“碎片化”,防止改革目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化”,防止推动主体的“部门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在强化顶层设计的背景下,可以预计2014年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将紧紧围绕制度建设、体制改革,即将短期政策融入长期改革之中,注重短期宏观调控与重大制度建设相结合 2014年,为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政府部门将进一步转变职能尤其是下放权力落实好“三个一律”:凡是市场能够调节的经济活动,政府一律不再审批;凡是企业投资项目,除了关系国家安全、生态安全、涉及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的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不再审批;对必须保留的审批项目,凡是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交由地方和基层管理。 二、稳中求进:

宏观调控政策的主基调 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高于7.5%的预期目标,国民经济企稳住并逐步向好,说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科学和中央推动改革、调整结构来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举措是及时和有效的。因此,可以预计2014年的宏观调控仍将保持稳中求进的基调,即“明确区间,稳定政策,重在改调,长短结合”。 “明确区间”是指中央仍可能会明确要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守住防通胀的上限,以增强社会信心,稳定社会预期。为改善民生,确保人民的就业、收入能够增长,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稳定政策”是指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市场主体创造一个可以预期的平稳的政策环境,防止政策不当变动对市场机制的干扰。在保持政策弹性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宏观政策的波动。 “重在改调”就是在稳定宏观政策的前提下,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结构调整要发展的潜力,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进创新发展,完善调控方式手段,强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长短结合”是指政策要既着眼于解决当前问题,更着眼于为长期平稳可持续的发展打造基础,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化解产能

第15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附答案)

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名词解释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挤出效应古典主义极端凯恩斯主义极端 二、判断是非题 1、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T ) 2、在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大(F ) 3、若一项扩张的货币政策如果能使利率下降较多,并且利率的下降能对投资有较强的 刺激作用,则该项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强(T ) 4、IS曲线水平,LM曲线垂直,二曲线相交,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 F ) 5、如果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则增加政府支出完全不会挤占私人投资和消费支出 ( F ) 6、LM曲线不变,IS曲线越平坦,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小(T ) 7、在古典极端情况下,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则有效果(T ) 8、在非充分就业情况下,增加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和消费不存在挤出效应(F ) 9、在凯恩斯极端情况下财政政策效果极大(T ) 10、在古典极端情况下财政政策毫无效果(T ) 三、选择 1、下面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的是(A ) A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h越小越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B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C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D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2、LM曲线的斜率越大(越陡峭),则(AD ) A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越大 B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越小 C 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大 D 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小 3、在LM曲线的凯恩斯区域里(B ) A 财政政策无效 B 货币政策无效 C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无效 D 财政政策有效 4、下面哪种情况货币政策将是有效的(C ) A 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动敏感,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变动不敏感 B 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动敏感,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变动敏感 C 利率对货币供给是敏感的,投资对利率的变动是敏感的 D 以上情况都是有效的 5、如果IS曲线与向右上倾斜的LM相交,投资对利率不是完全没弹性,那么财政政策 ( C ) A 如果单独采用将更有效 B 是无效的 C 如果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联合使用会更有效 D 不能用来刺激经济,因为它会导致利率上升 四、简答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几种组合,分别对收入和利率产生什么效应?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 2.外部性 3.货币流通速度 4.国内生产总值 5.通货膨胀 6.市场失灵 7.负外部性 8.挤出效应 9.潜在GDP 10.赤字依存度 二、简单题 1.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2.当增加政府支出时,IS曲线如何移动?为什么? 3.财政扩张带来的挤出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4.请结合货币数量论(方程)说明货币供应量和物价的关系 5.何为自动稳定器?请说明它对缓和经济波动的作用。 6.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什么? 7.请阐述货币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 8.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国民储蓄的含义及其关系 三、论述题 1.请说明IS曲线、LM曲线的形状及原因,并分析曲线斜率的变化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2.请阐述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的效果 3.请推导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及平衡预算乘数 4.请结合IS-LM-BP模型分析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增发货币所产生的影响。

四、分析题 1.假设对于一个特定的经济体,在特定的时期内,投资等于100,政府支出为75,净税收固定在100,消费有下面的消费方程决定: C=25+0.8Y D 是可支配收入。请回答: 其中,Y D (1)均衡收入水平是多少? (2)政府支出乘数值是多少?税收乘数呢? (3)假设投资下降了40个单位,变成60,请问新的均衡收入是多少? 2.请结合IS-LM-BP模型分析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增发货币所产生的影响。 3.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为M=200,消费C=90+0.8Yd,税收T=50, 投资I=140-5r,政府支出G=50,求: (1)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它情况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4.已知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分别为C=130+0.6Y和I=750–2000r,设政府支出为G=750亿元。试计算: (1)若投资函数变为I=750–3000r,请推导投资函数变化前和变化后的IS 曲线并比较斜率。 (2)增加政府支出时,请比较投资函数在变化前和变化后哪种情况的收入变化大?为什么? (3)增加货币供给时,比较投资函数在变化前和变化后哪种情况对收入的影响大?为什么?

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小论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摘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相应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是决定宏观调控成效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事关国民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运行和实现长期增长,因而在一个国家的策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调控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此后10多年,我国经济增长先后经历了速度过快、稳中趋降和平稳较快三个阶段,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增长和波动幅度收窄的良好态势。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自2004年5月份以来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调控,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长期居高不下的投资规模终于大幅回落,物价无论是PPI还是CPI均疾步走低,货币供应量回到央行盯住范围内。从而体现了财政政策在促进体制改革、促进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5年,中国在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推进依法理财、推进依法理财,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实施了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主要内容的稳健财政政策,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财政经济状况进一步改善。 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31627.98亿元,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

上年同期增长19.8%。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已经清晰。国民经济在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情况下,出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趋向:一是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下滑,目前已经进入理想的区间;二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人民币汇率在初始升值2%之后稳中有升;三是在人民币升值后净出口继续上升,贸易顺差大幅增加,外汇储备创历史新高;四是工业企业利润率下降;五是部分行业能过剩矛盾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增加了操作的难度。若要保持高增长、低通涨的理想发展格局,短期内通过利率、汇率调节经济增长、改善进出口平衡、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压缩长线投资等已经没有太大的余地。而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则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税负总水平、调整进出口关税政策、实行有差别的行业税制和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公共支出的方向和比例、加大转移支付等措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抑制和消除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健康因素,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 2003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在整个货币政策调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从2003年4月份开始,人民银行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加大对冲外汇占款的力度;此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向商业银行提示房地产信贷风险,要求商业银行加强信贷管理;此外,还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原来6%调高至7%。2004年一季度开始,人民银行连续出台了三大政策:3月25日起分别上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4月25日起再次上调存款准

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实践

班级:姓名:学号:院系:数学与统计学院专业:考试时间:2017-03-10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西方经济学下篇—《宏观经济学》单元测试题 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实践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课程编号:417012适用年级:2015学制:四适用专业:统计学试题类别:A 考试形式:闭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5分) 1. 财政政策 2. 货币政策 3. 挤出效应 4. 自动稳定器 5. 公开市场业务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 A .通货膨胀率为零,经济加速增长 B .稳定通货,减少失业,保持经济稳定的增长 C .充分就业,通货膨胀率为零 D .充分就业,实际工资的上升率等于或超过通货膨胀率 2.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 )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 .政府转移支付 B .政府购买 C .消费支出 D .出口 3.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 )。 A .不变 B .增加 C .减少 D .不相关 4.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 A .政府支出增加 B .政府税收增加 C .政府税收减少 D .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5.在经济衰退时期,如果政府不加干预的话,( )。 A .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减少 B .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增加 C .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减少 D .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增加 6.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 A .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 .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 .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 .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7.“挤出效应”发生于( )。 A .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B .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C .所得税的减少,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D .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较少 8.下列( )的情况不会增加预算赤字。 A .政府债务的利息增加 B .政府购买的物品和劳务增加 C .政府转移支付增加 D .间接税增加 9.下列( )的财政政策将导致国民收入水平有最大增长。 A .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商品和劳务 B .政府购买增加50亿元,同时增加税收50亿元 C .税收减少50亿元 D .政府支出增加50亿元,其中30亿元由增加的税收弥补 10.政府支出增加使IS 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 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 A .LM 平缓而IS 陡峭 B .LM 垂直而IS 陡峭 C .LM 和IS 一样平缓 D .LM 陡峭而IS 平缓 11.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 A .吸收的存款太多 B .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 C .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 .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12.商业银行的储备如果低于法定储备,它将( )。 A .发行股票以筹措资金 B .增加贷款以增加资产 C .提高利率以吸引存款 D .收回部分贷款 13.通常认为紧缩货币的政策是( )。 A .提高贴现率 B .增加货币供给 C .降低法定准备率 D .中央银行增加购买政府债券 14.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15.银行向中央银行申请贴现的贴现率提高,则( )。 A .银行要留的准备金会增加 B .银行要留的准备金会减少 C .银行要留的准备金仍不变 D .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16.下列不属于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的手段是( )。 A .降低法定准备率以变动货币乘数 B .降低再贴现率以变动基础货币 C .公开市场业务买入国债 D .向商业银行卖出国债 17.财政部向( )出售政府债券时,基础货币会增加。 A .居民 B .企业 C .商业银行 D .中央银行 18.如果中央银行认为通货膨胀压力太大,其紧缩政策为( )。 A .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 B .迫使财政部购买更多的政府债券 C .在公开市场出售政府债券 D .降低法定准备率 19.货币供给增加使LM 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 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 A .LM 陡峭, IS 也陡峭 B .LM 和IS 一样平缓C .LM 陡峭而IS 平缓 D .LM 平缓而IS 陡峭 20.下列( )情况下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 .LM 陡峭而 IS 平缓 B .LM 垂直而IS 陡峭C .LM 平缓而IS 垂直 D .LM 和IS 一样平缓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转移支付增加1元对总需求的影响总是与政府支出增加1元相同的。 2.自动稳定器不能完全抵消经济的不稳定。 3.在萧条时为取得年度预算的平衡,政府必须降低税率。 4.通货膨胀缺口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加以解决。 5.失业保险制度如果能根据国民收入变化及时地调整失业人口的消费水平,那么对经济就具有内在稳定作用。 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公债的负担在通胀时期比萧条时期更重。 7.准备金要求的提高是为了增加银行的贷款量。 8.提高贴现率可以刺激银行增加贷款。

宏观经济政策模拟4_1

宏观经济政策模拟4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通过对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创新实施强有力的支援,以实现产业在不断更新的技术支持下取得持续发展这一战略目标的政策是。 A.产业政策 B.产业技术政策 C.产业经济政策 D.产业结构政策 答案:B [解答] 产业技术政策的目的主要是促使那些处于开发研究阶段的技术,具体应用于产品开发或改良,使其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推动经济持续不断增长。 2. 下列关于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表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包括农业和采掘业,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其他产业构成第三产业 B.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是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是第二产业,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各种服务的是第三产业 C.第一产业是指农业,第二产业是指工业,其他产业构成第三产业 D.第一产业是指农业,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其他产业构成第三产业 答案:B 3. 在21世纪前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是基本实现。 A.工业化 B.农业产业化,商品化

C.经济社会信息化 D.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 答案:A 4. 外商投资项目的申请人,凭的核准文件,依法办理土地使用、城市规划等方面的手续。 A.商务部门 B.发展改革部门 C.财政部门 D.国土资源部门 答案:B [解答] 外商投资项目的申请人,凭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核准文件,依法办理土地使用、城市规划、质量监管、安全生产、资源利用、企业设立(变更)、资本项目管理、设备进口及适用税收政策等方面手续。未经核准的外商投资项目,土地、城市规划、质量监竹、安全生产监管、工商、海关、税务、外汇管理等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 5. 国际收支平衡是我国四大目标之一。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经济政策 D.宏观调控 答案:D 6. 发展高新技术及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生产技术与能力,其核心目的在于推动。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去年中国经济继续以超高速度增长,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也给政府带来了尴尬。骄傲的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也给政府带来了尴尬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是,中国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似乎正朝着其梦寐以求的世界强国的地位又迈进了一步。尴尬的是,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如降低增长速度、改变依靠出口和投资带动增长的经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如降低增长速度、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济结构、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等等,都没有能如期实现济结构、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等等,都没有能如期实现。中央政府的权威似乎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有效。这种尴尬的局面表明,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正面临进退失据的困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正面临进退失据的困境。这种困境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中的三个难点问题的具体体现。 第一个难点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既高不得、又低不得第一个难点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既高不得、又低不得。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始终停留在一种外延式的增长陷阱之中。按照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口径,如果将增长的环境和社会成本也考虑在内,中国实际上是负增长。换一句话说,中国当前的增长,是以破中国当前的增长,中国当前的增长坏未来中国人民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来实现的。这样的增长,说好听一点是借来的增长,说坏未来中国人民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来实现的难听一点是掠夺来的增长。这样的增长一是没有福利效果,二是不可能持续。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把经济增长速度降下了,把经济中的结构问题调整好。但是,中国目前有五六千万的城镇失业人口,还有两亿多的剩余农村人口等待流向城镇。经济速度一降下来,

证券投资学期末复习题 第四章 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

第四章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 一、单选题 1、高通货膨胀下的GDP增长必将导致证券价格的()。 A.上涨B.剧烈波动C.下跌D.不确定 2、以下不属于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是()。 A.法定存款准备金B.再贴现政策C.公开市场业务D.直接信用控制 3、()是影响股票市场供给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 A.宏观经济环境B.制度因素C.上市公司质量D.行业大环境 4、下列何种类型的股票在经济周期的下跌末期能发挥较强的抗跌能力。() A.公共事业B.能源C.设备D.房地产 5、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不包括()。 A.把握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B.判断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 C.掌握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力度与方向D.个别证券的价值与走势 6、宏观经济运行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通常不通过以下途径()。 A.公司经营效益B.居民收入水平C.投资者对股价的预期D.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等7、关于经济周期变动与股价波动的关系,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经济总是处在周期性运动中,股价伴随经济相应的波动,但股价的波动超前于经济运动,股价波动不是永恒的 B.景气来临之时一马当先上涨的股票往往在衰退之时首当其冲下跌 C.能源、设备类股票在上涨初期将有优异表现,但其抗跌能力差 D.公用事业、消费弹性较小的日常消费部门的股票则在下跌末期发挥较强的抗跌能力8、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不包括()。 A.减少税收、降低税率,扩大减免税范围,促进股票价格上涨,债券价格也将上涨 B.扩大财政支出,加大财政赤字,证券市场趋于活跃,价格自然上扬 C.减少国债发行(或回购部分短期国债)缩小财政赤字规模,推动证券价格上扬 D.增加财政补贴,使整个证券价格的总体水平趋于上涨 二、多选题 1、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包括()。 A.把握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B.判断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 C.掌握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力度与方向D.个别证券的价值与走势

咨询师《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重点内容和习题四

咨询师《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重点内容和习题四 第四讲 一、内容提要 1、投资项目管理; 2、投融资体制改革 二、重点、难点 (二)熟悉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三)掌握我国投资项目管理的基本制度,包括: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 三、内容讲解第二章:投资政策第三节投资项目管理一、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的适用范围(1)国有经营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对各种经营性投资项目,包括国有单位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房地产开发和集体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投资项目必须首先落实资本金才能进行建设。 (2)公益性投资项目不实行资本金制度。 (3)个体和私营企业的经营性投资项目参照本通知的规定执行例题1.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的适用范围有()。 A.国有经营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 B.公益性投资项目实行资本金制度 C.个体和私营企业的经营性投资项目参照本通知的规定执行 D.房地产开发项目实行资本金制度 E.集体投资项目不试行资本金制度 答案: A 、C、D、E。 (三)投资项目资本金的概念投资项目资本金,是指在投资项目总投资中,由投资者认缴的出资额,对投资项目来说是非债务性资金,项目法人不承担这部分资金的任何利息和债务;投资者可按其出资的比例依法享有所有者权益,也可转让其出资,但不得以任何方式抽回。在投资项目的总投资中,除项目法人从银行或资金市场筹措的债务性资金外,还必须拥有一定比例的资本金。作为计算资本金基数的总投资,是指投资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与铺底流动资金之和,以经批准的动态概算为依据。 (四)投资项目资本金的出资方式及相关规定 1.出资方式及相关规定投资项目资本金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 对作为资本金的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必须经过有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依照法律、法规评估作价。 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比例不得超过投资项目资本金总额的20%,国家对采用 高新技术成果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2.以货币出资的资本金来源投资者以货币方式认缴的资本金,其资金来源有: (1)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内资金、国家批准的各种专项建设基金、"拨改贷" 和经营性基本建设基金回收的本息、土地批租收入、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收入、地方人民政府 按国家有关规定收取的各种规费及其他预算外资金; (2)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及企业法人的所有者权益( 包括资本金、资本公积金、 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股票上市收益资金等) 、企业折旧资金以及投资者按照国家规定从资金市场上筹措的资金; (3)社会个人合法所有的资金; (4)国家规定的其他可以用作投资项目资本金的资金。

15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15章练习答案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⑴3;⑵3;⑶1;⑷4;⑸3; 2、假设LM曲线方程为y=500亿美元+25r(货币需求L=0.20y-5r,货币供给为100亿美元)。 (1)计算:1)当IS为y=950亿美元-50r(消费c=40亿美元+0.8y d,投资i=140亿美元-10r,税收t=50亿美元,政府支出g=50亿美元)时;和2)当IS为y=800亿美元-25r(消费c=40亿美元+0.8y d,投资i=110亿美元-5r,税收t=50亿美元,政府支出g=50亿美元)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情况1)和情况2)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3)说明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为什么情况1)和情况2)中收入的增加有所不同。 解答:(1)由IS曲线y= 950亿美元–50r和LM曲线y=500亿美元+ 25r联立求解得,950–50r=500+25r,解得均衡利率为r=6,将r=6代入y=950 – 50r得均衡收入为y=950 – 50×6 =650,将r=6代入i=140-10r得投资为i=140 – 10×6=80 同理我们可以用同样方法求2) 由IS曲线亿美元和LM曲线亿美元联立求解得y=500+25r = 800 – 25r,解得均衡利率为r=6, 将r=6代入y=800 – 25r=800 – 25×6 = 650 代入得投资函数得投资为i=110 – 5r = 110 – 5 ×6=80 (2)若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对于1) 2)而言,其IS曲线都会发生变化.首先看1) 这种情况;由y=c+ i+ g,IS曲线将为y=40 + 0.8 (y -t) + 140 – 10r + 80 =40 + 0.8 (y - 50) + 140 – 10r + 80,化简整理得IS曲线为y = 1100 – 50r,与LM曲线联立得方程组 y= 1100 – 50r y=500 + 25r 该方程组的均衡利率为r=8,均衡收入为y=700,同理我们可以用同样方法求2):y=c + i+g = 40 + 0.8 ( y -50) + 110 – 5r + 80 化简整理得新的IS曲线为y =950 – 25r,与LM曲线y=500 + 25r联立可得均衡利率r=9,均衡收入y=725。 (3)收入增加之所以不同,这是因为在LM斜率一定的情况下,财政政策效果受IS曲线斜率的影响.在1)这种情况下,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较小,IS曲线比较平坦,其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比较敏感,因此当IS曲线由于支出增加而向右使利率上升时,引起的投资下降也较大,从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少.在2)这种情况下,则正好与1)情况相反,IS曲线比较陡峭,投资对利率不十分敏感,因此当IS曲线由于支出增加而右移使利率上升时,引起的投资下降较少,从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多。 3、假设货币需求为L=0.20y,货币供给量为200亿美元,c=90亿美元+0.8y d,t=50亿美元, i=140亿美元-5r,g=50亿美元。 (1)导出IS和LM方程,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情况不变,g增加20亿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4)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解答:(1)由c=90 + 0.8y d ,t=50 , I =140 -5r ,g=50 和y=c+ i+g 可知IS曲线为: y=90 + 0.8yd + 140 – 5r + 50 =90 + 0.8 ( y - 50) + 140 – 5r + 50 =240 + 0.8y – 5r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流动偏好陷阱中()。 A.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十分有效B.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无效 C.货币政策无效和财政政策有效D.货币政策有效和财政政策无效 2.如果投资对利率是完全无弹性的,由于货币供给的增加引起LM曲线的移动将()。 A.不增加收入,但降低利率B.提高收入水平并降低利率 C.提高收入水平和利率D.不增加投资,因而不增加收入 3.采纳下列哪些财政政策可将经济稳定在充分就业水平()。 A.确保货币供给不会增加过快或过慢B.改变政府的支出水平和税收水平 C.运用财政赤字政策减缓经济衰退 D.采取能够在整个经济周期使联邦预算保持平衡的政策 4.当政府税收或转移支付有一定变化时,消费将()。 A.变化相等的数量B.保持稳定不变,如果可支配收入不变 C.变化幅度肯定比税或转移支付幅度小 D.变化的多少,要决定于由此而引起的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变化以及边际消费倾向 5.在三部门经济中,当以下因素如何变动时,IS曲线会变得较为平缓() A.投资对利率的变动较为敏感B.边际消费倾向较小 C.税率较大D.货币供给增加 6.如果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那么()。 A.利率的变动对投资没有影响B.投资的变动对计划的总支出没有影响 C.公开市场活动不会引起货币供给增加D.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对利率没有影响 7.减税将()。 A.通过增加可支配收入而增加总支出B.通过引起利率下降而增加总支出 C.通过减少可支配收入而减少总支出D.通过引起利率的上升而减少总支出 8.如果同时出现货币收缩和政府开支扩大,通过IS-LM分析,则()。 A.GDP和利率都有会上升B.利率会上升,而对GDP的影响则不明确 C.GDP会上升,但利率则会下降D.GDP会下降,但对利率的影响不明确 9.下列哪项不是政府调整总需求的财政政策手段()。 A.改变政府购买水平B.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 C.改变税率D.改变货币发行量 10.你认为下列哪些情况在衰退期是不会出现的()。

第四讲 扩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第四讲扩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第一节投资函数 一、因变量 投资:耐用资本品的生产。只有当有形的资本品生产发生时,才形成投资。 主要类型:1.住宅房屋的建筑 2.存货增加 3.厂房、设备的增加 问题1:消费和投资都属于开支,二者何区别? 消费是为了获取效用,投资是为了获取收益。消费品在消费过程中,不仅使用价值会消失,而且其价值也会消失。投资品在使用过程中,其使用价值会消失,但其价值会保存,而且可以增值。 问题2:居民购买股票,债券是否是投资? 从家庭的角度看,可以说是。属于间接投资。但从宏观经济角度看不是,这种买卖只是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化,并没有资本品生产的发生。 问题3:DI分割为C与S 投资是储蓄的转化形式。DI 问题4 投资是流量,资本是存量。 二、自变量(影响投资的因素) 1.收益:投资→产量→收益(加速原理) 2.成本:利润=收益-成本 内容:a. 资本品价格;b. 相关借款利息;c. 相关税金 3.预期:投资利润要在未来实现。影响现期投资的是预期利润率。 凯恩斯:不规则预期 弗里德曼:适应性预期 卢斯:合理预期 以利率为内生变量,其他影响因素为外生变量,则投资函数为利率的一元函数。 三、投资函数表达式 1.文字:投资对利率的依存关系 2.公式:I=I(r)=e-dr e:自主投资;dr:与利率相关投资 3.表格: 4.图象: 四.投资函数的推导

01.资本边际效率(MEC ):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项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1)已知现值(R)和利率(r),求各年的预期收益(R i ) 本 利 和(Ri) 第1年 R R ·r R(1+r) 第2年 R(1+r) R(1+r)·r R(1+r)2 第n 年 R(1+r)n -1 R(1+r)n -1·r R(1+r)n (2)已知各年预期收益R i 和利率(贴现率)r ,求现值。 预期收益 现值 第1年 R 1 )1(1 r R + 第2年 R 2 2 2 )1(r R + 第n 年 R n n n r R )1(+ 总计 ΣR i ∑+i i r R ) 1( (3)已知现值(资本的供给价格)和各年预期收益R i ,求贴现率r 。 n n n r P r R r R r R R )1()1()1()1(221++++++++= r 即为资本边际效率。 2.投资边际效率(MEI ) 3.变动趋势:递减 人们按资本边际效率的高低来安排投资顺序。 资本边际效率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折线 曲线 直线 4.从投资边际效率曲线推导投资需求曲线 (1)投资需求曲线与资本边际效率曲线重合,但自变量和因变量不同。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研究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作者:————————————————————————————————日期: 2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由微观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摘要: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经过2009、2010年两年的经济复苏之后,我国经济又逐渐恢复。随后2011年和2012年有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两年,“复杂性”“多变性”贯穿其中,发展和变化多端。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过剩流动下通胀压力加大,国际保护主义升温。未来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更趋复杂,中国处于十分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内生增长动力强劲,国内投资不足,通货膨胀不减,经济周期波动,急需结构调整。 关键词: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失业率投资 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分析,须先由具体的相关数据分析开始:一、GDP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从2006年至今GDP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GDP绝对额的快速增长,带来的是我国国力的迅速提升和财富的不断增加,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但是与此同时,我国GDP高速增长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的问题。首先,我国GDP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特别是经过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推出四万亿投资计划,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2008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为47.5%,拉动GDP 4.6个百分点;2009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更

中国近几年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中国近几年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财政政策 1997~2004 积极财政政策 就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调整收入分配,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在需求不振、经济增长乏力阶段,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需要中间传导过程,时滞短,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 作用是: ——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到2001年,共安排国债项目8600项,国债资金的投入有效带动其他配套资金的投入,使国债项目投资总规模达到近3万亿元。建成了一批重要工程,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使我国连续几年保持了7%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 ——提高了居民收入,刺激了消费增长。1999年以来,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建立了艰苦边远津贴制度。1999年至2001年,居民消费分别增长6.54%、9.1%和10.1%。 ——保持了进出口稳定增长。1998年以来,分三次提高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使出口货物平均退税率达到15%。同时,完善了加工贸易管理,扩大了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有效地刺激了对外出口。 ——促进了经济结构优化。一是通过税收减免及财政贴息等政策,支持符合产业政策方向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二是中央财政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2000年,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分别增长13.8%、14.4%,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5、6.1个百分点。 ——建成和开工兴建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过去4年中,共加固大江大湖堤防3万多公里,长江沿岸移民建镇200多万人,新增公路通车里程2.55万公里,增加铁路新线4000公里、复线1988公里;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已经开工;退耕还林、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等生态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但它有一些局限性:国家宏观调控过分,挤兑了民间投资。 2004至今稳健财政政策 稳健财政政策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具体来说,要注重把握“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十六个字。 控制赤字,就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近期中央财政赤字规模大体保持在3000亿元左右。随着GDP的不断扩大,财政赤字比重会不断下降,预计明年将降至2%左右。 调整结构,就是要进一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资金安排上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促有控。对与经济过热有关的、直接用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越位”投入,要退出来、压下来;对属于公共财政范畴的,涉及到财政“缺位或不到位”的,如需要加强的农业、就业和社会保障、环境和生态建设、公共卫生、教育、科技等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不仅要保,还要加大投入和支持的力度,努力促进“五个统筹”和全面协调发展。 推进改革,就是转变主要依靠国债项目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大力推进体制和制度改革创新,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的长效机制。 增收节支,就是在总体税负不增或略减的基础上,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同时严格控制支出增长,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上花大力气,下大工夫。 货币政策

凯恩斯经济政策及其宏观经济干预理论

凯恩斯宏观经济干预经理论 摘要:二战后,特别是2O世纪5O至6O年代期间,凯恩斯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然而,这个新正统的凯恩斯经济学从2O世纪7O年代迄至今日,在西方经济学界不断演变,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三个派别。 一、什么是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在1936年2月4日正式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均称《通论》)。20世纪5O年代和6O年代的大部分时期内,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长期繁荣景象,被宣称进入了“凯恩斯时代”。2O世纪7O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出现了“滞胀”局面,这对凯恩斯经济学提出了严重挑战。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托宾所指出的,“7O年代滞胀之于凯恩斯经济学如同3O年代萧条之于古典派正统观念一样”。 凯恩斯曾深信不疑地宣告:遵循他的就业理论体系的运行,将会使得“充分就业经过3O年,就进入文明社会了”。这个论断,真是言过其实,不可大用。《通论》之所以被视为具有“革命性”,其原因是在理论、方法和政策这三个方面,凯恩斯都提出了不同于西方传统经济学的观点和主张。在理论上,凯恩斯否定“萨伊定律”(供给会自己创造需求),从而抛弃“储蓄会自动地转化为投资”这种传统观点。他认为,“需求会自己创造自己的供给”(即所谓“凯恩斯定律”),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即产出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于总有效需求。按照凯恩斯的说法,有效需求是商品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于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所以,有效需求就是预期可以给资本家带来最大利润量的那种需求。 凯思斯断定,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可能自行达到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否定了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关于“充分就业为常态”的信条。他认为,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这就必然产生大规模失业、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在方法上,凯恩斯否定传统经济学假设市场持续出清,视货币为实物经济运行中的一层面纱,货币成为中性的,于是,就将商品、商品价格和货币、经济波动作为两个独立方面过程加以考察,形成经济分析过程中的“二分法”。凯恩斯为使就业、收入理论和利息、货币、消费、储蓄与投资理论纳入宏观理论结构,在方法论上,便使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密切结合于一体,坚持货币非中性观,否定传统经济学的“二分法”。他说:“我认为,把经济学的内容区分为作为其价值论、分配论的一个部分和作为其价格论的另一个部分是错误的方法。我所建议的正确的二分法应该区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单个行业或厂商的理论以及关于既定数量的资源在不同使用上的报酬和分配;另一方面为整个社会的产量和就业量”。这是凯恩斯开创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 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国家要参与经济调节。所以,有人说,凯思斯的政策主张又回到重商主义那里去了,因为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奖励出口,这与重商主义是相同的。 具体说来,凯恩斯提出了如下三个最重要政策:(1)政府预算的平衡应联系经济中的需求状况来加以评价(传统经济学则强调财政预算平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果存在大规模失业的时候,那么财政预算就应增加赤字,而不是降低赤字。(2)降低实际工资或货币工资不会必然创造更多就业(这是传统经济学积极主张解决失业问题的办法),而可能招致相反效果。 (3)货币政策如不借助财政措施,则不可能终止大规模失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O 世纪5O至6O年代期间,凯恩斯经济学变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 然而,这个新正统的凯恩斯经济学从2O世纪7O年代迄至今日,在西方经济学界已不断演变了,或者补充和发展凯恩斯经济学:或者对它进行重新解释,发展为非均衡分析派,即所谓“新凯恩斯理论”;或者力图修补凯恩斯理论中易受攻击的缺点部分,从而形成8O 年代兴起的新凯恩斯主义:或者对凯恩斯经济学坚持批评意见,直到反对“凯恩斯革命”。概括说来,现代西方经济学可以分为两大派;现代凯恩斯学派和现代古典学派,就其经济哲学而言,它们无非分别属于政府干预派和自由放任派。两派的重大分歧集中在关于资本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